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

时间:2022-12-12 05:01: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企业信息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企业信息化

第1篇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中小企业在业务发展、规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都远不及大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就存在一定的劣势。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比如说在广告宣传方面,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大大地降低了产品宣传成本;而且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虚拟企业,完成各自单独完成不了的订单,这种渠道为企业挣到了可观的利润;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展客户群,为客户提供售后支持,提高客户满意度。我国工信部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总体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水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化意识和投入比例有所上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所提升。同时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大;第二,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从整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性差异比较明显。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被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阶段以及战略应用阶段。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四个阶段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信息化技术使用广度差别不大,但信息化技术使用深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2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构建与发展策略

2.1云计算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云计算使用以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企业根据每个部门的需求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并且企业自主开发或者购买应用软件,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储存在本地,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数据互换是通过组建局域网实现的。云计算是一种由第三方提供的资源存储和数据计算的服务,而且运行和维护工作也由第三方来提供,而用户只需将终端工具接入系统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云计算能够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广泛,所以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提升企业的资源建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可以利用IaaS服务来租用多台服务器进行信息和数据储存;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SaaS服务中的应用软件订购服务;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PaaS服务来构建软件开发平台、产品设计平台。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发生很大的转变和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降低;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支出减少;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管理趋向标准化;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工作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竞争力增强。

2.2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技术模式指的是企业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也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包括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服务外包以及整体外购等,又有开源模式、整体引进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的ASP、SaaS以及云计算等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时,不仅要了解建设模式的特点,而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条件,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企业的自身条件等。

2.3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为了促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发展策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地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的经营规模、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管理要求等,同时还要做好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第二,科学地分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应用项目,将它们具体的分为通用事物管理项目和专用核心项目。将项目分类以后可以更好地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比如说对通用的管理项目可以利用SaaS服务模式;第三,充分地应用新的服务模式,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优势更明显,所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尽量的采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第四,在数据储存方面要对数据进行安全等级分析,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这样可以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云计算资源;第五,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方面,要积极地采用全新的技术和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地利用好云计算这个服务系统;第六,争取将企业已有的信息化系统融合到云计算环境中,做好新建系统与原有系统的衔接。总之,在云计算环境下还需要采取这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3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化选型

1前言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技术在国有大型企业推广应用为标志开始起步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的比国有大型和重点企业晚。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化作为一种提升企业管理及效率的手段,也越来越被制造型企业所重视,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加速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但是,除少数实力超群的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开发系统并实施上线,大部分企业还是通过购买专业软件厂商的产品,并通过相关服务厂商的实施来实现信息化项目的上线。如何进行信息化项目选型就成为了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讲,信息化项目选型决定了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成败。

2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选型

2.1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informatization),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2企业信息化选型

企业的信息系统选型是企业实施信息化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也是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除少数实力超群的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开发系统并实施上线,大部分企业还是通过购买专业软件厂商的产品,并通过相关服务厂商的实施来实现信息化项目的上线。如何进行信息化项目选型就成为了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讲,信息化项目选型决定了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成败。信息系统选型是指准用户在拟建设新信息系统之前,基于企业信息化战略和信息系统规划,结合信息化投入预算和对市面上主要系统产品和供应商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和评估,最后选择其中最适合企业自身需求和特点的产品。[1]

3中小企业在选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多次摸索,也需要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一般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够明确,员工素质不够高等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实施方的问题,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加速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软件的厂商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等现象,一旦合作的实施方的能力不足,就会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三是双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沟通不畅或者利益冲突造成项目无法实施本文认为,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的风险,一是企业信息化选择的方案(方案风险),二是企业信息化选择的设备(设备风险)。

(1)方案风险。目前不少实施方和客户都倾向使用在其他企业已经成功应用的方案。但是不同的企业信息化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那些在其他企业应用成功的方案反而并不适合本公司。方案风险实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整个战略成败。

(2)设备风险。目前,企业信息化开展如火如荼,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一旦选型和设备选择不好,必将导致将来的维护成本非常高,更新换代风险的增加非常大,限制了自己的长远发展。

4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的阶段

既然决定企业信息化的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企业信息化的选型,而选型过程中又面临诸多风险。一般来讲,信息化选型主要按照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就是让企业先对信息化项目有个清楚的定位和认识,这样才能在后面的具体选型工作中,把握住关键,针对企业内部来说,就是要把企业的项目需求、项目目标等搞清楚,做到有的放矢。首先,企业进行信息化项目,首先就应该考虑清楚企业的现状和环境;其次要站在公司战略和IT架构角度,考虑系统间的整合联动,避免形成信息孤岛。第三要考虑实施信息化项目的组织构成。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是靠人来完成的,要明确项目需要哪些部门参与,各角色成员如何构成等。除此之外,企业内部人员也需要掌握最新的信息化知识,这样才能在实施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获取主动权。最后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对项目有一个合理的预算范围,这样才能对后续的选型工作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第二阶段,就是对产品及实施厂商选择阶段。软件供应商的顾问能力和公司实力与软件产品是企业选型时的重点考虑内容。首先要确立“业务需求导向”的选型思路,成立选型项目组,职能为确定业务需求和评估供应商。成立选型组后,首先由各业务骨干分别确定自己业务范围内的需求。这项工作有时由业务人员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可以考虑让软件供应商进入企业做前期需求调研分析,由供应商的顾问和企业内部人员共同归纳总结需求;企业汇总需求后,制定工作说明书;对于软件产品,除了上面提到的满足基本需求外,还要考虑到产品的专业度和成熟度。软件的专业程度指的是软件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程度,由于这类行业具有独特的运作模式和流程特点,因此对供应商的行业专注度要求更高。软件的专业度也会通过供应商不断完善、强化已有功能和开发新功能来体现。选型小组在评估软件成熟程度时,一定要注意供应商是否已经在产品上完成了功能。特别要注意,即使供应商在产品上实现了功能,也要考虑是否属于产品的最新版本。而具体到产品,需要考虑的有:是否具有灵活的自定义功能,可以随着业务模式和流程的变更由企业内部自行调整系统运行情况;是否提供与未来其他供应商系统之间的接口;是否支持目前已使用到的IT技术的未来发展变化等。第三阶段就是决策阶段,这时企业本身已了解了信息化项目,并了解了几个备选厂家的方案。为了能使后续的企业信息化顺利开展,在厂商确定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产品和顾问实力。产品不行,即使有好的顾问,最终可能解决不了企业的问题;而顾问实力不行,好的产品也可能用不出好的效果。因此,产品和顾问实力要兼顾。特别是顾问方面,有些厂商在选型前,会派来行业经验丰富的顾问参与售前,企业可能折服于这些顾问的经验和见解,但在项目开展后,这些顾问却不参与项目的实施,导致项目进展不利。因此,企业在最终的合同中,应该对实施顾问的参与也有所规定。

5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问题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选择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出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的经验,给相关企业作出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第3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发展经历中重大的考验,伴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大企业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大大提高,面对这一发展趋势,中小企业需要借助网络信息化的力量,进行企业内部全方位的革新和改造。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但可以有小强化企业的管理效率,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管理俨然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路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亟待完善。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困境;解决策略

当今社会,在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下,内部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个企业集团在网络化的今天完善信息管理工作,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得以正常的运行,必须要精细的对信息配置进行检查和分析,由此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准备。在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仍不完善,因为这些漏洞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亟待解决。

1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瓶颈

1.1对信息化缺乏认识理解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技术已经密不可分,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很多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引进人才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中小企业有其发展的弊端,就是大部分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缺乏深刻的认识理解,只是简单地用几台电脑办理一些相关业务,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地添置各类设备,没有细致地分析自身的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乃至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造成在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上问题频出。

1.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

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就要对信息技术充分了解掌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深入了解,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资金、人力等方面不够健全,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投入有点,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配置的设备存在严重落伍的现象。无法满足信息迅速而高效的要求。

1.3缺乏实施信息化建设人才

改革开放初期,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都是家族内成员,不像现在的大型企业,人员聘用方面要经过层层筛选,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无法掌控市场动态。因此导致目前急需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不容易进入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薪酬低,待遇差,无法提供信息化人才所需要的发展平台,无法留住适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

2加快地方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对策

2.1借助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率

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中小企业通常会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手段进而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以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为媒介,做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从中获取利益,为保证信息化建设得到提升,还需要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提供以下帮助:财务记录、资金支持和风险预警。想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在各个环节上资金都要覆盖到位,并且加强内部对其的监控,为推进信息模板的完善,中小可以在ERP系统、商业银行和网络系统上获得技术支持,如果这个平台顺利完成,将会具有多种功能,如实现线上审批、网上结算、对资金进行预算和权限管理等,可以说是全方位、一体化的。这样的一个信息化平台,不仅让总部可以实现高效、全面的监管,还使它们可以用低成本实现高收益,实现业务和资金的统一,这样就算一个成功的信息化平台了。

2.2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去世的带动下,企业在管理方面更多的倾向于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当然,运用网络技术管理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所以,在企业网络管理工作中,必须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如此,在大数据的引领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数据进行的采集和归类,这样,企业领导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规划的时候,就可以轻易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制定出与本企业实际相符合的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与外部的密切合作和交流,真正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

2.3关于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

首先,我们知道信息管理是针对整个企业而言的,而信息管理人员就是管理的主体,所以,这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检验,使其在信息化管理中更加专业,比如对待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提出方案更加专业化,能够清晰、明确的解决所出现的故障,这样能够减小故障所造成的波及程度,从而保证信息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并且安全、可靠的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4重视信息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企业档案大多过于庞大繁杂,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结合以上情况,为符合时代潮流,满足中小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信息化管理必不可少,因为网络信息管理直接关系到内部管理水平,保证内部信息管理的安全与稳定,正因如此,需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采用正确方式解决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刘荣娟

参考文献:

[1]蒋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情报探索,2008,(12).

第4篇

根据中小企业的客户集中度和客户介入企业运营的深度不同,可以将中小企业分为四种类型:少数标准型、少数个性型、大众标准型和大众个性型。

1.少数标准型企业。这类企业提供的是标准件产品或服务,客户集中,客户的数量较少。如:IT硬件分销公司、批发业等。

2.少数个性型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多为个性化的,客户集中且数量较少。如:建筑设计、各类职业咨询公司等。

3.大众标准型企业。这类企业提供的是标准件产品或服务,客户分散,客户数量多。如:饭店、娱乐业、旅游、房产中介、汽车零售业、零售行业等。

4.大众个性型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多为个性化的,客户分散,客户数量较多。如:行业应用软件公司、诊所、汽车修理站等。

有些行业的企业可能会分散在四种类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判断。

少数标准型、大众标准型企业与少数个性型、大众个性型企业的差异在于用户参与的程度不同,前者由于用户介入较少,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多为标准件。后者则是用户较深入地介入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更鲜明。少数个性型和大众个性型企业与客户的信息沟通渠道更为重要。而少数标准型、少数个性型与大众标准型、大众个性型企业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客户的集中程度,前者由于客户较为集中,更容易与客户联系,与客户的信息沟通相对容易。而后者客户分散,与客户的信息沟通相对较难。

少数标准型企业可以向少数个性型企业转化。大众标准型企业可以向大众个性型企业转化。而信息化在企业之间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服装业,客户一般参与度较浅,但是可以通过信息化提高客户的参与度。客户对企业运营活动参与加深,显然提高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是对竞争对手提高了进入壁垒,所以企业应该考虑利用信息化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参与程度。

四种信息化模式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业务经营的管理、费用的管理、员工管理等方面。二是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简单的说就是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的接入,实现网络信息的和网上订单,让更多的客户知道企业的产品,让更多的客户能够找到企业。同时也包括网上采购等。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功能有强弱之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从弱到强,大致可以分为:事务处理、系统处理、决策支持、综合服务四种方案。

事务处理,典型功能为统计、计算、文字处理;典型方案为Word、Excel等。

系统处理,典型功能为计划、综合统计、管理报告生成;典型方案为管家婆软件、会计电算化软件等。

决策支持,典型功能为分析、优化、评价;典型方案为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

综合服务,典型功能为上述三种功能的综合集成;典型方案为ERP系统、进销存系统。

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功能从弱到强,大致可以分为:展示、沟通、交易、协同商务四种方案。

展示:目的仅是宣传公司,介绍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典型方案为简单的网站。

沟通:除具有展示功能外,还能提供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如留言簿。

交易:具有网上交易的功能,客户可以在线订购产品或服务。如网上购物、客户关系管理。

协同商务:能与关键的交易伙伴们共享业务流程、决策、作业程序和数据,共同开发全新的产品、市场和服务,提高竞争优势。如供应链管理。

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内外功能强弱的不同,可以将信息化模式分为:内弱外弱型、内强外弱型、内强外强型、外强内弱型四种类型。

企业信息化的四种优选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同于大企业,它不需要功能面面俱到,不需要功能多么强大,只要是最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就是最好的。

结合前面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以及信息化模式的划分,可以得到不同类型企业与不同信息化模式的最优组合,如上图所示。

少数标准型企业,客户集中,产品或服务为标准化,其管理信息化要求的迫切性为最低,选择内弱外弱型即可。例如,某IT硬件分销公司的信息化方案为展示性网站+管家婆软件。

少数个性型企业,客户集中,产品或服务为个性化。这类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要求相对较高,选择内强外弱型。例如,某建筑设计公司采用的信息化方案为沟通型网站+建筑专用信息系统。

大众标准型企业,客户分散,产品或服务为标准化。这类企业外部信息化的要求相对较高,选择内弱外强型。例如,某汽车销售公司采用的信息化方案为交易型网站+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第5篇

中小企业一直在快速成长。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行业来说,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呼唤着信息化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在这一问题上,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既有共识又有争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4500万的中小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对于企业信息化领域而言,就有4500万个不同的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几年前开始,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呼声就从未停止过。然而,经过几年的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依然没有定论。什么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标准?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迟迟难以成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厂商及用户应该从哪方面下手来解决这一难题?如何理解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

5月13日,在一场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行业标准的沙龙上,信息化专家和企业代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给出了各自的结论。

信息化研究中心刘权博士认为,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建立在业内已经持续探讨了多年时间,而标准迟迟没有出炉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标准的理解不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主要涉及两类人群:一是中小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人员,二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建设和服务的厂商。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标准而言,应该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标准。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流程?应该搭建怎样的信息化平台?如何利用该平台来推进中小企业业务增长?这是该标准需要涉及的领域,也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标准。

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标准。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是第三方服务平台。目前,全国第三方服务平台数量超过100个。如此多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同时服务于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信息化可能出现非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开展服务成为摆在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面前的一大挑战。服务标准的推出,对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进程更具意义。

对于服务标准,业内有发言权的企业当属凤毛麟角。尽管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困难和挑战,以中企动力为代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厂商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建设打开了一道大门。

中企动力副总经理路岩介绍了自己的经验。首先是坚持本地化服务。中企动力在国内建立了70家分公司,将本地化的服务直接送到企业门口。其次是开展多样化服务。作为服务商而言,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分析客户的行为?如何根据客户的信息化需求制定其产品策略、市场策略、服务策略?在这一点上,中企动力采取了多样化的服务手段。中企动力率先在行业中推出了7×24全国免长途话费400电话服务,同时还推出E-mail、传真等服务。通过探索,中企动力试图找到适合客户需要的服务手段。最后,中企动力高度重视同行间的合作。任何一个行业标准的制定,都离不开行业内领先者的带头作用。然而,这其中同行间的合作更是不容忽视。只有同行间不断地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实现资源平台的共享,从而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更适宜的服务。

对于中企动力代表所介绍的信息化标准化运营经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陈宝国博士认为,营造一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的氛围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对于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标准,以及中小企业服务标准的推行,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中,要充分体现其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标准轻量化、简单实用、产品模块化、平台化,能体现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应用趋势,并最好能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最好能强制执行或通过市场机制引导执行,以改变信息化服务行业市场混乱的局面,使优秀企业和优势技术得到推广。

第6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mainstay of expanding employment, provide society 75% of new job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pgrading the competitiveness as an important weapon has been confirmed. Bu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is still facing many problem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problem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人才;管理模式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informatization;capital;talent;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50-02

0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根据著名咨询公司艾瑞咨询的分析,未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将连续扩张,中小企业数量每年将保持7%~8%的增长速度,预计2012年中小企业总数将达到5000万家。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为全社会提供了75%的新增就业机会。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国内中小企业原有的市场空间缩减,运转资金紧缺,粗放的管理模式受到挑战。信息化技术作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一个重要武器已得到普遍验证。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并在中小企业政策指导文件中多次强调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转变发展方式。长期以来,通信、金融和IT各个行业都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各自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仍面临着不少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1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作业、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计算机在企业的应用已经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化和网络化发展,重点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但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的阶段,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项目所占比重不多,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重大信息工程推广应用相对滞后。

根据调查表明,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程度不同地拥有了信息通信技术装备,但将已有信息化能力应用于各项业务的比例不高。在互联网应用方面,80%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了互联网接人能力,但以此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应用的比例不高。此外,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外部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2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中小企业迎接机遇与挑战第一步就是要实行产业重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企业的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数据集中和知识管理正在提出新的、更高水平的需求。信息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够提升企业应用信息资源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企业可以在转型中贯彻国际上主流的、且适合国情、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再用IT的手段把这些模式和流程“固化”下来,最终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国内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其中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信息观念、信息意识落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机制灵活,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大活力,尚未认识到信息化建设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有利机遇,因此企业领导没有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观念,对信息化的建设不够重视,企业员工对信息认识不够深刻,这些落后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意识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为两头重、中间轻。两头重表现在,一是初级业务应用,例如电算化、网站展示等,另一头就是比较空的谈了一下信息化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和时代潮流等。中间轻表现在,信息化对于企业管理控制、计划决策、市场开拓等的实际作用往往认识不多,而这些问题往往正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2.2 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市场份额小、销售收入低,信息化投入所需的大量资金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再加上中小企业出于对投资回报的担心,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上行动谨慎,投资力度普遍不大。据统计,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的水平,而国际上先进国家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比例通常是占销售收入的2%~3%。而且,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即硬件投资所占比例偏高,而忽视软件和服务的投入,从而制约了信息化设备的价值发挥。

2.3 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从专业技能上讲,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目前,信息技术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既懂生产管理又能熟练计算机操作的高素质信息人才较少,加之企业不善于合理利用人才也导致“招进来留不住”的现象,使得企业信息化举步维艰。

2.4 管理模式问题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要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但是,中小企业管理仍未定型,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变动也很大,而应用软件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这二者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不易解决。如果企业制定的制度根本没有贯彻执行,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考虑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信息化的实现必须伴随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方能实现。

3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五个建议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3.1 对企业信息化要形成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说,转变观念理念,深化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与意义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要改变对信息化的片面理解,认识到信息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信息化能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同时,要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做到方向明确、目标具体,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规模、成本进行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3.2 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中小企业信息化一定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通过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3.3 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企业的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一个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非常需要懂管理又有技术的人才为信息化进程保驾护航。系统建成之后,仍需维护、升级、改造,管理过程中还要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这就要求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储备,并设立企业最高信息主管,强化对信息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在整个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开发方式,企业必须培养出一支自己的系统管理队伍,清楚整个开发过程,并具备维护该系统的能力。同时,企业还要注意留住有用的人才,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专长。重视人才,用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留住适合企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加入,真正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3.4 变革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将原始的手工操作移植到计算机上,将落后的管理模式照搬上网络。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管理是基础,技术是手段的原则。要以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同时创造性地以信息系统为载体,推动企业流程再造的实施,使企业在成本、质量及顾客服务上更具竞争力。另外,信息化使得面向流程管理的组织结构成为一种扁平化的网状结构,传统组织中负责信息上传下达的中间层将由于信息的公开化而失去作用,而决策分权化和信息交互化将成为信息时代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因此,在进行信息化之前,企业有必要实施流程再造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分析,并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使之与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相适应。

3.5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又耗时的工程,牵涉到企业整体布局和运作,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整体的和长远的规划。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因为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进步,会使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分阶段地逐步推进管理信息化,可以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从而使得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结论

解决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升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网络上中小企业的业务往来,将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缩短其各个业务流程的时间,提升其自身盈利能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易成刚,陈晓莉.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12):104-106.

[2]张庆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障碍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6):208-210.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信息化与其他“四化”[①]并列,体现了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信息化[1]是指企业以流程重组为基础,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和利用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具有投资大、持续长、滞后性的特点,对于中小企业,由于其存在观念、资金、技术方面的劣势,企业迫切需要根据信息化实施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动态的发展计划,但又无能为力指标体系,因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实用、针对性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现状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2]是指对照统一的标准,建立特定指标体系,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等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一定经营期间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和信息化的效果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也不成体系。

徐强、戴芸(2003)从系统观点出发设计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多维动态评价指标体系[3];李晓青等(2008)从财务、业务流程、客户服务、战略与发展四个角度构建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N)算法进行了应用研究[1];王江涛,周泓(2009)利用IT平衡计分卡(IT Balanced ScoreCard, IT BSC)对商业银行信息化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IT价值贡献、IT用户满意度、IT内部过程和IT学习与革新为准则的指标体系[4];邵宏宇,郭伟(2009)构建了以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战略、信息化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绩效指标体系[5]

以上指标体系都缺乏对中小企业的针对性、实际性,不能突出反映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绩效评价。因此本文在邵宏宇,郭伟(2009)的研究基础上,参考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NIEC)颁布的《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充分考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具体特点,在多次咨询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后,进一步提出了表1所示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表1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目标层)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含义

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A

财务指标

(B1)

信息化投入比例(C1)

信息化投入占营业收的比例

销售收入增长率(C2)

信息化对销售收入增加带动情况

利润增长率(C3)

信息化增加利润情况

用户指标

(B2)[②]

老用户满意度[③](C4)

老用户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前后的整体满意程度对比

新用户满意度(C5)

新用户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后的整体满意程度

战略指标

(B3)

信息化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C6)

领导对企业信息化战略定位认识程度

信息化的预算投入(C7)

反映信息化未来发展财力投入

信息化部门人力投入(C8)

信息化人员比例

信息化部门人员学历构成(C9)

信息化人员知识水平

应用指标

(B4)

计算机数量(C10)

企业信息化硬件设施水平

网络通信水平(C11)

网络通信水平

网络安全措施(C12)

应对网络安全能力

网站水平(C13)

企业网站内容及维护水平

2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将各层中的元素(指标)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各自权重,从而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指标体系,经过一致性检验后,进行层次单排序,最终实现层次总排序。本文通过专家赋值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mceAHP[④]软件计算权重并检验一致性,最终得到判断矩阵。

具体步骤:

第一步: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1-9标度法将上层元素A做为准则,对下一层元素B1,B2,…,Bn(n=1,2,…n),表示B1,B2,…,Bn(n=1,2,…n)相对于A的重要程度。

第三步:求各层权重,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在本文中,采用mceAHP软件进行计算,以指标A-B为例说明计算过程。

表2:判断矩阵A-B为

A

B1

B2

B3

B4

B1

1

0.17

0.27

2.5

B2

6

1

1.53

15.5

B3

4

0.66

1

10.5

B4

0.42

0.15

0.12

1

所得权重

0.09

0.53

0.35

0.03

CR=0.0005,Rmax=4.0013CI=0.0004 RI=0.9

CR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其它指标权重。

总的计算结果:

表3 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一级指标

(目标层)

二级指标

权重

三级指标

权重

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A

财务指标

(B1)

0.09

信息化投入比例(C1)

0.35

销售收入增长率(C2)

0.24

利润增长率(C3)

0.41

用户指标

(B2)[⑤]

0.53

老用户满意度[⑥](C4)

0.75

新用户满意度(C5)

0.25

战略指标

(B3)

0.35

信息化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C6)

0.27

信息化的预算投入(C7)

0.21

信息化部门人力投入(C8)

0.19

信息化部门人员学历构成(C9)

0.34

应用指标

(B4)

0.03

计算机数量(C10)

0.14

网络通信水平(C11)

0.25

网络安全措施(C12)

0.24

网站水平(C13)

0.37

3. 数据含义

通过上面的数据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中的用户指标(B2),战略指标(B3)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说明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用户满意程度,尤其是老用户的满足程度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至关重要,而评价体系中应用指标(B4)中的计算机数量指标(C10)得分较低指标体系,这也说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硬件设施条件已具备,而不再是专家着重考虑的因素。

4.对策建议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地域、行业、规模特点各异,注定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漫长、曲折,且规律性差,因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该采取积极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深入发展。

4.1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科学决策,层层递进

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项目,它的目的是为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提供技术支持。为了实施企业信息化,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中小企业应该从企业全局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全面、科学地分析企业的整体环境,确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现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采取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方针,不断推进内外整合,规范业务流程、消除信息孤岛,最终全面实现信息化。

4.2争取主动指标体系,按需、量力实施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在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建设的初期阶段,一方面要争取主动,而不是被动实施;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人力、物力情况,进行调研,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量力而行的、可具体操作的实施计划书。

4.3分层、分重点管理,全员参与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自始至终都需要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比如企业流程再造需求的支持、培训工作支持、高层领导支持和组织机构支持等。

在这个组织机构中,要以“分层管理、全员参与”为原则,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分层次的、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另外企业信息化也是一个全员参与的人机互动的系统工作,这就要求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不断组织学习,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信息化素质和技能,增强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竞争力才能更强,所以,全员参与是取得信息化事业成功的关键。

4.4以政府为支助,积极争取政府帮扶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由于其自身水平,尤其是资金、人才和技术水平方面的制约指标体系,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充满着先天性的不足,这种不足,单纯地依靠企业自身去完善,不切实际,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方面大力帮扶。比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信息化关键性技术的研发,保障信息化安全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的实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等等都与政府息息相关,因此,以政府为支助,积极争取政府帮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晓青,刘炳辉,颜全铨.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8,(12):15-17.

[2]郝晓玲,孙强.信息化绩效评价:框架、实施与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

[3]徐强,戴芸.企业信息化绩效多维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情报科学,2003,21(5):455-457.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asp模式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有4300多万家,占到企业总数的99.6%,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58.5%,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48.2%。中小企业是大企业专业化协作的伙伴,在与大企业组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协作体系方面,也发挥着专而精、小而特的优势。在拉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数量多、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在20 世纪,大约有60%的重大创新都起源于中小企业。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中小企业信息化并不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简单应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根据本企业产品、工艺、流程、客户及服务等特点,运用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其具有一次性资金投人少,对短期回报、产品稳定性、交互界面、技术服务、产品个性化以及产品灵活性要求高的特点。

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据2002 年10 月至12 月21cn 网站与支点网等通过网络联合开展的一项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显示:

(1)在信息化建设方面,23 %的企业没有建设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操作的阶段;56 %企业不但拥有局域网,而且有专业的职能部门负责局域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36 %表示自己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31 %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已经建成了网站,并有独立的域名。此外,还有33 %的受访者企业或者已经申请了域名,或者已经建成了网站,正在全面地实现企业上网。

(2)在信息化应用方面,68 %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在办公自动化之中。企业信息化的其他应用依次是:财务管理(56 %),业务管理( 55 %),宣传( 42 %) ,库存管理(42 %),客户关系管理(40 %),经营决策(30 %),供应链管理(25 %)。

(3)在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方面,用户最为关注的是加强企业管理(68 %),其他关心的内容还包括:搜集市场信息(61 %),提高服务水平(57 %),提高生产效率(53 %),促进技术创新(50 %)。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信息化问题

1、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观念陈旧,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要么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不了解,没有紧迫感,缺乏积极性,要么错误理解信息化,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了信息化的实施。认为信息化是技术工程,应该由“信息中心”负责,对信息化建设不闻不问,即使开发出软件也不积极使用,或者消极对待甚至抵制,把信息部门设在某一部门之下,只有计算机方面的支持,没有管理方面的技术,不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这就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投入不足,资金配置欠妥

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调查表明,近20%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建设投资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却相对落后。这样“重硬轻软”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制约了硬件设备发挥效益。同时,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支持。

(二)信息系统存在问题

1、价格昂贵,方案缺乏个性

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过于昂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或者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又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在对中小企业关于信息化建设障碍的调查中,38%的企业认为缺乏一种系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2、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更全面和更完善的服务。但当前大多数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中小企业的个

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一)强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

转变中小企业的观念,使企业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信息化的推进中,企业的领导层必须理解信息化,领导并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可通过与政府的信息化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信息化发展介绍会、经验交流会、人才培训等活动,宣传和普及信息化知识。政府要有意识地树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示范企业,通过实效让广大中小企业学习跟进。

(二)“软”、“硬”兼施,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资金不足和信息化建设承受能力低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开发”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实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科技力量,例如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三)选择asp模式

应用服务提供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第9篇

中小企业的“草根”特征、快速成长的前景、深刻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投资回报观,使其在IT投资方面必然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担心。

投资无收益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加注重IT投资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表现出非常谨慎的态度。在硬件投入方面,他们不仅希望IT产品能够带来办公的便捷、高效和时尚,并且希望能够使其管理、经营再上新台阶。中小企业业主最担心的就是,硬件产品年年更新,而其贡献只局限于办公自动化的实现。

所以,IT企业在培育中小企业市场和推进其信息化过程中,不应该站在卖方的角度推销产品,而应以咨询顾问或者合作伙伴的身份,介绍大型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勾勒出其IT投资的回收办法和周期。

规划无标杆

尽管中小企业行业分布相当广泛,发展水平各异,管理层次也参差不齐,但是中小企业的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非同小可。这不仅表现在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模仿和学习,更表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标杆企业的迫切需要。由于对中小企业细分不够,对其商业模式、商务交流研究不够,IT厂商没有及时确立信息化的标杆,导致中小企业IT采购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目标。

中小企业信息化面对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竞争和挑战。IT厂商一方面要引进国际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尽快建立细分领域、本土化的信息化标杆。

更新无止境

总结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可以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先是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然后是OA、协同、ERP、CRM,进而又是数据仓库、商业智能,还有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系统测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相关信息应用问题层出不穷,企业的IT投资不断追加。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其承受信息化风险的能力远不如大型企业。

一步到位的方案是不存在的。IT厂商在给中小企业上信息化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在规模和业务上的快速变化,必须保持其系统的高度可扩展性。比如机房设备,中小企业或者没有专门的机房,或者机房相当狭小。一旦企业规模扩张,包括服务器、电源、布线等工程必须推倒重来。如果我们构建一个可扩展性的数据库、机房等,将为中小企业减少大量的资金浪费。

应用太烦琐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建设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提出及现在存在的问题

比尔·盖茨曾说过“如何收集,管理和利用信息将决定您的胜负”,可见信息化建设的好与坏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企业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近几年来,很多中小企业都引用了管理软件,大都规范了管理,加强了监督,堵塞了漏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资金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技术力量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广泛发展;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高效实施;传统观念影响很深,计算机网络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分析

以典型的生产企业为例,一般的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计划部、物资保障部和财务管理部,都有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之相对应,而且整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集成体,它们相互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实践证明,推行企业信息化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更有益于转变企业思想观念,转换企业运行机制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要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方法,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典型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众多,在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里又有很多技术方案和产品可以选择。要发掘企业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企业信息化系统所需要的技术和产品,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化人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一)提高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配置,积极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要实现中小企业运用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经营、运作,就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尽可能多的设立网络中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二)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计算机网络良好的运行

计算机网络既有它快捷、高效的一面,也面临着不少安全隐患和来自多方面的威胁,软、硬件故障、网络攻击、病毒破坏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使网络系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应当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增强工作人员规范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规范工作中信息采集、录入和传递的流程,明确责任人、工作对象和发生时间,记录好信息处理的流程,保证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安全的在计算机网络中流转。对于工作人员既要强调工作效率也要重视数据安全,明确数据保密的观念,按正常的步骤操作。加强员工信息化意识,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三)科学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ERP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提高效率与质量,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促进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企业要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就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来研究和审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作用,了解其目的和意义,做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决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能实现企业采购、制造、销售、核算、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整合,用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统筹来促进企业内部的效率的提高,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准确地分析和制定企业发展方向。ERP产品比较多,不同企业间的规模、产品结构、市场战略、管理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企业在选择ERP软件的时候,应该着重从企业需求、软件功能的拓展与开放性、二次开发工具及其易用性、完善的软件文档、良好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系统的稳定性、供应商的实力与信誉、合适的价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四)切实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

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让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念、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分别对车间和部门负责人、财会人员、生产计划员、购销人员、生产统计员、仓库管理员等进行贯穿于ERP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培训。因为ERP系统的使用会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员工现有的操作方式或操作流程。要从精良生产、准时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对ERP项目涉及的人员分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进行软件功能使用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加强培训效果。

四、结论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和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企业必须要随时根据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势态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改造。它不仅包括对产品和生产流程的重整,还要涉及到与之相关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管理流程。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会在解决具体难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改变,渐渐领悟到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但是无论是中小企业领导信息化意识的提高,IT人才的充实,还是信息系统带来的企业效益的显露,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完善信息化制度,让信息化为企业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国芬.企业产业信息化及定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10).

[2]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05-141.

第11篇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热情被持续点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信息化建设,但由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投入有限,软件厂商投入的力度也有限,信息化效果远不如宣传和期待的那样理想。要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的价值,需要中小企业从采集到的数据中挖掘有用信息,并由此提升决策水平和综合素质。

企业: 从观望到亲自趟水

在政府、行业协会、软件供应商、咨询顾问、成功企业和学者等多方宣传、鼓动和教育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少了很多对信息化的误解,较少争论“上不上信息化”的问题,而是更多讨论“如何上信息化”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但同时,正因为“懂”信息化的人多了,也迅速造就了一大批“伪专家”,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或观点盛行,难免有误人子弟、贻害企业的嫌疑。

总体而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大多做得不够扎实,如产品条形码、单据编码不规范,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都不是太好,虽然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却也是一件吃力却无显赫战功的事情,所以往往没有相关部门或责任人来持续落实此事,终将是一大隐患。企业还是应更多去参观、学习那些实施信息化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

厂商: 战火连天

“普及”运动依然是主题,广告战、渠道战、路演战、案例战、培训战、会议战、专家战、排名战、获奖战等此起彼伏,但“普及”是资金、平台和综合实力的体现,“轰炸”的后果是软件市场变得更加聚焦,用友、金蝶、浪潮、神州数码、SAP、Oracle等厂商差不多是家喻户晓,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小的软件供应商越来越难以生存。

从中小企业采用的解决方案来看,财务、进销存、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等一些操作层面的方案依然是主力,毕竟这些模块都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更多地开始硬件、网络方案打包销售,既方便了客户,也为厂商增加了新的利润源。但多数所谓的行业解决方案并不真正具备“行业特色”,不能很好地解决行业特性问题。SOA、Web Service、RFID、中间件、EAI、商务职能等新的技术概念层出不穷,厂商对其的宣传大多属于纯技术角度。虽然这些技术的诞生本身是为了解决应用问题,但企业听都听不明白,何来热情?企业最关心的是“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给他增加销售、利润,降低库存、成本就是好猫”。奉劝软件厂商们,还是少炒作点概念,应该脚踏实地地从管理、业务应用的角度为企业考虑。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信息化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整个过程与老板无关,老板们都不知道下面在做什么,只知道信息化花了他的钱,却不知道以什么方式能给他带来了哪些价值,终究会逐步失去兴趣、压缩投资。

除了软件供应商,还有一个重要的厂商角色――咨询供应商。咨询供应商们往往宣传: 信息系统本身只是工具,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只有战略清晰、业务流程重组等才能使企业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中小企业究竟如何从战略到流程、从流程到信息化?信息化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如何真正支持企业战略和流程?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要是没有深厚功力是根本办不到的。

当前,打着管理咨询和信息化一条龙服务招牌的管理咨询公司越来越多,其背后却只是一些软件产品,或者是信息化实施公司转化过来的。很多管理咨询公司根本就不懂技术、不懂如何搞信息化,软件企业很多又不懂管理、不懂业务,这中间的衔接还存在非常大的空缺,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即是机会。

数据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完成了基础信息的设计,完成了进、销、存等交易数据的采集和存储等工作,但这还不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更重要的、能带来效益的工作是数据的加工、分析和使用,依据分析出来的信息调整战略、流程,并及时做出科学决策,只有完成了这一步,信息化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现在是一个数据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是一个知识贫乏的时代。大多数中小企业中,没有人通过分析已有数据来辅助决策,来提高要货满足率、降低库存、优化流程、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等,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 相关理论研究得不够深入、宣传推广不到位、企业本身知识欠缺、沿袭粗放式的操作习惯、软件厂商对客户的经营管理理解得不深刻、对客户的培训不到位等。也正因为没有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来辅助决策,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大量实践证明,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布尔佛森、宾州大学教授希特的研究表明,企业对于科技的投资,最大的报酬要在5~7年后才会出现。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达文波特把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他认为: “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和智力投入,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显然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

这一点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我们应更注重与加强信息分析和使用,而不只是停留在现阶段的数据采集和存储上。(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本报观点

第12篇

一个企业想导入信息化手段,其过程如同拆迁或改造一座旧城市,要按计划地、步步为营、反复多次地进行才能完成。所以企业在行动之前,应胸有成竹,统观全局,不能走一步看一步。

一、小企业初恋数字化的八个步骤

回顾一下大多数企业的电脑化过程吧。

1.电脑扫盲办公

办公室中开始使电脑,

企业文字与图表处理电脑化,

拨号或宽带,上网收集信息,收发E-MAIL

2.财务管理信息化

单机应用

联网应用,报账与税务申报。

3.部门管理电脑化,内部数据共享

4.搭建企业局域网

5.开通外网的窗口网站

6.开始业务的集成应用

7.升级硬/软件系统

8.抛弃老系统,再投巨资,重新规划应用

从以上看,这种信息化过程是“第一次吃螃蟹”的原始方式,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企业投入大,效果差,隐蔽的成本高,信息化发展比较缓慢。

二、为什么管理软件应用是从财务会计开始的?

这个问题揭示了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区别:

信息是泛指,数字化也是电脑数据化。数字化的前提是具有“信息”的形式。

1.信息的形式的多元化。

2.信息作为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种管理方法。

3.信息的载体可以承载任何内容的质量特征。

首先,财务会计的方法,其本身在企业管理中早先应用了“信息”方法和技术,只是在开始的时候没有“数字化”的信息形式来支持。信息化,首先就需要对管理对象(人/财/物/事件/无形资产等)的在各种情形下进行定义、分类、总括、检索和计算。这些分别体现为会计的科目、记账、立帐、核算与报表方法。这些原始的业务模型,可以被软件完全模拟。

其次,财会信息之间的规范对应与反映关系,也是“数字化”之前提,被约定成俗的东西。所以无论是对管理当局,还是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最先规范化的管理领域便是—财务管理。

最后,还因为,它与准确计算有天然的联系,数字之间互相反射和对应,又要求一定的实时性,固“财软”在中外企业界和纵向管理应用上都排在了前位。

三、中小企业成熟的信息化方法

而今,企业管理已从“清冷的珠算时代”步入了“散热式的计算机时代”,企业家们完全可以有“前车之鉴”,免去“趟河溺水之苦”。

信息化的工作可繁可简,但却是一项严肃的系统工程。

企业家们对自己的企业来说,就是父母与之孩儿。大人对小孩从小到大,从吃饭穿衣到职业选择都有一些计划、预测和安排。换成信息化来说,就是要使初始的和后续间断性的投资,互相兼容和促进,实现投资效益1+i>2的目标。

信息化工作又如“写文章”,不能想到哪就写到哪,必须要纲目清晰,统筹安排。因为投资工作不是“软件代码”,可删除、复制、插入、粘贴,失误就要付出代价。

因此,做信息化,就先要用“信息化”的方法来考虑问题。

1.全息决策。即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一个能覆盖多业务领域,最好也能跨越经营周期的一个“数字化计划”。

2.断点决策。由于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的,企业实力和外部环境都要几经更新和升级,这些轨迹并非是“连续的函数”,适应于不同阶段的做法就是这类决策。减少一些“完成取代性”的决策内容是考虑的重点。

3.柔性化。在不同的发展期间,预留“接口”,保证在没开通“电梯”时,能走楼梯。

4.定义好基础信息。企管中的实证、记录、法律、交易、计量、过程、特征等信息都是构成将来“服务器”处理、保存和重用的重要资源,必须事先重视。

5.分布性与组件化。工作站点与应用领域,都应从可独立、可分拆、可组合的方式上进行设计。

四、首推IT规划

俗话说,人是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这说明,一些基因(包括性格)在起了长远的作用。IT规划,就是要找到你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基因”。

一个站在“信息化”彼岸的企业,如何涉足信息化呢?

一个成熟企业所遇到的问题,后来的企业在开始前都应该规划进去。

1.环境认知(内部与外部)

2.企业宪法

3.战略构思

4.发展要素

5.目标管理

6.管理变革

7.经营变革

8.IT要素(网络与融合、通讯、安全、技术架构、数据结构、平台与中间件、各种系统)

9.系统匹配

10.商业智能

上述基本的“十大纲要”,是一个企业信息的“基因工程”。无论如何,基因的抽取工作是前期的,全局性的,决定性的。

五、引入第三方咨询

不管是实施成熟软件系统,或是新开发自用系统,或是安排IT投资,都需要抽象需求、规范业务流程与控制,这时引入第三方的咨询是必要的。

1.中立的第三方既是参谋,也是医生。他们与企业项目组一起对企业进行事先的诊断和分析,开出性价比好的"药方",对今后的发展和实施是最为有利的。

2.企业若是自己充当咨询角色,由于专业和资源的限制,对信息化的规律性缺乏深刻理解,会出现知识、经验的盲点及失误,常导致多次的“否定之否定”或是前后矛盾的需求,到头来会得不偿失。

3.由“IT提供方”充当医生,他们常常由于利益驱动而做出有"倾向"的决定,误导企业多花钱或是"货不对路",以至于引出法律纠分。

4.一些"IT与咨询"联盟的咨询机构也多暗藏玄机,会增加企业的信息化成本。

六、导入数字化的时机

处于起步阶段的小企业,数字化可能对目前的经营管理还不能有明显的短期"疗效"。因为主要是一些基础性工作。但选择了正确的"入口",却能有"特效"。

1.优先数字化对当前经管有重大意义的业务。选择标准是---数据量和实时性要求。

2.产生原始数据,并对今后经营有基础性影响的业务领域。这些资料需要准确和连续性。

3.在导入一项新的计划或运营一项新的业务时。这时可一步到位,以免事后返工。

4.集成应用的项目,应及早统筹。防止"以新除旧"带来的浪费。

5.可以单点应用的业务环节,在可扩展和集成的条件下,亦可先行。

6.信息化知识条件比较好的部门,如市场信息、综合办公、财务和标准化销售部门等都可先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