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23:4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上课感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顾名思义,“同题研课”就是针对同一主题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探讨。其操作流程如下图:
具体说来,“同题研课”是以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组为单位,通过“集体选课备课――独自设计上课、观摩――集体说课评课”,进行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1.集体选课备课。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教师共同商议确定同一主题(课题)的教学内容。在集体备课时,通过各抒己见、讨论交流,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剖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上进行交流碰撞、取长补短。在这一环节中,坚持的原则,在教师进行个人备课时要求因班制宜,因材施教。
2.独自设计上课、观摩。独自设计上课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再次钻研教材,确定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学校教研组合理安排好各学段同题研课时间(一般一个年级集中在一周之内),包括同备课组教师在内,同学科教师共同观摩研课教师的执教。在独自设计与执教观摩这一环节中,教师独特的设计构思得以体现,听课教师能就此进行一个横向的对比,很自然地在观课与思考的过程中感悟到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3.集体说课评课。先由备课组长进行集体备课的介绍,接着上课教师就其教学设计进行说课,并对其已进行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然后由不同年级的同学科教师各抒己见,发表评议,交流体会。这一环节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交流:第一,上课教师的自我反思及与同执教教师的对比反思;第二,听课教师对所观摩的课例进行点评、建议;第三,所有研课教师谈得失、说感悟,共同探讨同题研课方法,提出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完善同题研课的活动形式与实践操作。
在“同题研课”当中,比较的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的是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收获的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实践经验与感悟。尤其是教师们共思共议,共同参与,实践后再反思、交流,其收获与感悟远胜于前。“同题研课”创新了学校教学常规的管理工作,为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设了一条有效的路径。(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实验小学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
实践中感悟,反思中成长
剡山小学六(4)班胡志彬指导老师:周幼红
大家好,我是五(4)班的胡志彬。我在母校的事情和实践活动都记的非常清楚,在记忆中我最好的实践活动是体育和信息技术。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些实践活动,我的事情多的数也数不过来,坏的事有:罚站的等。悠闲的事有:玩游戏的、看书的等。好的事只有实践活动了。好的事情我就讲信息技术的教育吧。在电脑课上,(也就是信息技术课上。)大家都是开心,大家都很快的走到电脑教室,等待电脑老师,到了之后就可以做作业啊,在电脑课上,我学会了许多的本领:我学回了如何把2张图片和在一起、把一张模糊的图片变成清晰的图片等我学会了许多的本领和知识,感悟了一些团体的精神。这就是我从实践中感悟出来的。
在反思中成长的事情就是在教室外面罚站,事情是这样的。在教室里,有许多的同学在看教科书,我往外面看了一下高年级的同学打篮球 (当时没有发现老师用一双雪亮的眼睛正在死死的盯着我。),忽然,一声下落,把我罚到外罚站着,过了一段的时间,下课的铃声响了,我就自己自觉的走了进来,进来后我就自己反思,反思出了一个道理:“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开小差,开小差之后,要自己要马上知道自己在开小差,马上会到专心的课堂里上课。”之后就在自己的心里深深的印下了。(以下的就是我四年级的实践活动和反思。)
社会大转盘(一)责任心
教学内容:社会大转盘(一)
教学目标:1、学会细处着笔,深度挖掘来描写社会生活。
2、
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描写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感恩之心。
教具准备:无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抢答,导入课题。
1、两个同学在教室里吵起来了,你该怎么办?
2、在同学家里做客,看到房间里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想摸想看想玩,怎么办?
3、发现小偷在偷东西,你会怎么办?
4、向别人借书,不小心弄湿了,怎么办?
5、一次独自在教室踢球,踢坏了一块玻璃,你会怎么办?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太好了。大家都是生活的小主人,而我们的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肩上都扛着一份责任,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心在农民的镰刀下,在司机的方向盘上,责任心在忙碌的双手和专注的眼睛里,责任心更是在无私奉献和温暖的关爱中。今天,让我们走进社会大转盘中体会社会责任心!
二、亮点赏析,悟一悟
1、谈话导入:丹麦的哥本哈根是一个很干净的城市,城市的干净源于每一个人的努力,因为他们都做到路要拾“遗”。
2、欣赏《路要拾“遗”》
思考:
①阅读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②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③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④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有怎样的感悟?
⑤体会文章题目的含义。
3、小结:作者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切身体会到了路要拾“遗”,在描述的过程中,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描写,从而感悟到责任心的重要,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悟。
三、写作宝典(通过范文,学生说,教师总结)
1、选取感悟最深的有责任心的故事来写
2、细处着笔,抒发真情实感。
3、中心明确,思想积极向上。
第二课时
一、轻松一刻(巧答成语)
最差的视力——鼠目寸光
最先进的做饭——无米之炊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大的手掌——一手遮天
最珍贵的时光——一刻千金
二、我阅读,我快乐
1、阅读《成长的脚印》,划出好词句,细节描写,完成课后习题。(十分钟)
2、体会作者对成长的感悟。
3、一分钟记忆:将课后“读中巧学”中的词句记在脑中。(可以用各小组比赛的形式)
三、拓展训练营(重点训练:二十分钟)
温馨提示:(要求学生充分思考,讨论)
a、根据范文和阅读训练,总结写作范围;
b、根据写作宝典,明确写作重点及中心。
各组学生选代表分类,老师总结:
1、他人有责任心的事例(亲眼所见)
a、门卫在下雨积水后,背老人小孩过去
b、邻居主动打扫楼道
c、老师带病、带伤,给学生上课
2、自己有责任心的事例
a、教室的窗户破了,我主动修理
b、同学吐了,我主动清理污物
3、我为班级献一策
a、为方便同学看书,号召大家做图书柜,收集书…….
b、为班级做垃圾回收箱
c、为合理地摆放打扫工具,找了块横木,钉在墙上……
小结:看来责任心真的很重要,它不仅是做人的准则,而且是我们行为的规范,让我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通过训练选材,同学们搜索到了他人有责任心的事例,还说了自己有责任心的事。希望同学们抓住细节描写,写出内心的感受,突出责任心让社会更美好的主题。
四、我用妙笔,写一写
1、学生讨论,自己想写的题目
2、教师出示参照题目:
《这就是责任》
《这件事,教育了我》
《真想不到》
《班级因我而精彩》
《责任在我心中》
五、比一比收获
在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我们在写这类文章的时候要选取典型、新颖、真实的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并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六、家庭作业:(略)
提示:家庭作业应体现两点:1、对好词好句的积累;2、对阅读习题的训练。
七、板书设计
社会大转盘(一)
亮点赏析,悟一悟
开头:总领全文,倒叙
正文:切身体会路要拾“遗”
纳闷——莫名其妙——委屈——解释——虚心接受
结尾:感悟,点题
中心:责任心让社会更美好。
写作宝典:
1、选取感悟最深的有责任心的故事来写
2、细处着笔,抒发真情实感。
3、中心明确,思想积极向上。
我阅读,我快乐
《成长的脚印》
1体会作者的感悟
2体会细节描写。
拓展训练营
1、他人有责任心的事例(亲眼所见)
a、门卫在下雨积水后,背老人小孩过去
b、邻居主动打扫楼道
c、老师带病、带伤,给学生上课
2、自己有责任心的事例
a、教室的窗户破了,我主动修理
b、同学吐了,我主动清理污物
3、我为班级献一策
a、为方便同学看书,号召大家做图书柜,收集书…….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 新课改 教学观念 课堂主体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86-02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在历史教学上我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很多学生爱好历史,上课能认真听讲,但课后的反馈较差,爱看历史课外读物,却不爱读历史教科书。究其原因,历史是文字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文学基础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还需要好的理解能力,而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历史,从形式到内容,都与生动活泼的学生天性存在很大差距,学生的主体作用没体现,积极性没调动,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改变历史的教学观念,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我从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等多方面反复摸索、反思,有了一些个人的感悟,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整本教材的内容,可作顺序调整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但教材是外在的,死的,我在系统地了解教材的体系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加工和补充。比如,在给初二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我根据他们知识结构的,调整了教学的顺序:我把教材内容归纳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近代中国的屈辱史,第二板块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第三板块,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第四板块,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史,相应的材料内容提到一起,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准备相关的材料,学生学习线索清楚,内容生动容易把握,符合学生活泼的天性。学习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二、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细节把握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度与现实可行性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调控。我在讲述明治维新一课时,我设定了这样的目标:明确明治维新的概念、原因,内容和对日本的影响,及通过对明治维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是在吸取欧美先进文化,进行社会改革之后才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强国。领会中国今天经济改革的重要性。这样目标合理、简洁,更有针对性。而且,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学目标不断的对内容的整合,总之,制定的目标要切实可行,每个教学目标要具体落到一个点上,绝对不能面面俱到、笼统、模糊。另外,目标的制定也不宜多,2―3个即可。
(二)要注重对材料的解读、选择
每位教师在选择、解读材料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体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着自己的教学预设并加以实施。我认为,有用的材料,首先应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因此,我在课前准备时,先让学生找该课相关的材料,课前统计,选出有用的材料,再由老师进行整合,老师可直接对学生表达自己对学生收集材料的理解和设想,或肯定或否定,在交流中相互碰撞,更激发学生的灵感,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会大增。 如在设计中国古代科学导入时,,我先用古代的一个发明,学生马上否定了,很多学生找来了资料,几番最后终于确定把学生收集的资料设计成古今对比游戏导入,学生的兴趣调动充分,又同本课中心明确结合。正式上课时,一下子就活跃了气氛,引入主题,收效很好。
(三)作业要实用,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位留美学者谈他12岁的儿子在美国学习历史课的情况:“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
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设问之中,即向学生们传输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生存的问题,又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搜集、考证资料,整合资料,作出独具个性的判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历史教学的主w,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个性、获得自信心的过程,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我认为这些方法都值得加以研究和借鉴。
三、抓住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历史的实在体验与感悟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种观点将学生置于课程的中心,重视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发获得体验和感悟,有利于消除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历史教学是历史课程的实施,学生在课程中如何能实实在在体验和感悟到历史的,使他们去主动接受,才是历史教学
的根本。要做到这些,课堂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民主教学
把课堂交给学生,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问、爱问、有勇气和兴趣去探究,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让学生有成就感。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改变原有老师讲学生听得传统教学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让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择小组成员,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比如,我上课前提一个问题,学生以小组讨论,课堂由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讲述,其他组可以就他的答案对他提出相关的问题,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即认真准备,听其他小组讲述时又非常专心,老师再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重视差异教学
创新,就是打破传统,不断提炼和升华新观念、新意识、新精神,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那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感悟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绞尽脑汁,大半天动不了笔。造成学生作文"难产"的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和不会感悟生活。我针对这种情况,提倡真切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要求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再去感悟,也就是说使他们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学会思考、领悟其中的意义。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光从文本上指导学生是不够的,更重要是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会思考,“捕捉事物的特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学生受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其对生活的关注较少,认识容易片面肤浅,对生活中的“美”缺少体验,更缺少“发现”,作文时往往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思想,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积累素材,提炼主题,养成表情达意的习惯。这样,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思想感情可表达。如果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那么感悟是作文的生命。我们既要使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去感悟,吸取其精华,又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只有刻苦磨炼学生的感悟能力,他们写出来的习作才可能富有灵性。
二、引导学生大胆想像
“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
课程标准为何如此重视写想象作文?应当说,这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束缚太多的一个矫正。传统的命题作文,大多拘泥于记人或记事,而且题目鲜有创意,为学生提供的发挥空间很小,这也是导致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因素。而想象作文就不同了,它切合儿童富于幻想的天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儿童的约束,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由此可见,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作文,意义重大。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老师应解放思想,大胆放手,首先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放得开,能够纵横驰骋,然后再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象等方面的训练。同时,想象不是凭空编造,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大量、广泛阅读富有想象色彩的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以开阔视野;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增加体验,所有这一切,都是想象作文的基础。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启发学生看到这个图形,你能想到什么事物?学生说:"想到教鞭、公路、独木桥、粉笔……"我又画"~~~"线,学生说:"想到心电图、海浪、山头……"接着启发学生,能回想一下和这些物体有关的事情吗?回想一下在这些地点你曾有过的经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线就想到大海,想到在海边,被巨浪打入海底,有惊无险的事情;有的学生说我看见~~~线,就想到心电图,想到那天爸爸突发心脏病,我与妈妈送他去医院作心电图的情景,当时我心情特别紧张,我盼望爸爸赶快好起来,我会好好地孝敬他。看到一个长方形,学生们有的把它想像成了一块布,使它有了色彩: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台收录机,使它有了声音;有的把它想像成一个游泳池,使它有了激烈竞争的场景……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从生活的事例中感悟真理。经过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尝到想像的甜头,从而敢于想像,乐于想像,善于想像。
三、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
过去的作文教学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儿童涉世不深,社会化水平不高,常常说一些幼稚的话语。这正是儿童天真无邪、憨态可拘、童趣洋溢的表现。老师们不应急于用所谓“规范化”的语言来强行加以修正,而是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宽松、民主的土壤,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其次要激发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勇气。让学生在习作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是初步要求,另外还要让学生表达得好,表达得有创造性。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孩子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可他们为什么不习惯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呢?主要是怕别人笑话,怕没有价值。其实,一切独立思考的成果都是有价值的,即使幼稚,因为是属于自己的,也就具有了他人的思考不能替代独特价值。因此,我们应当大力倡导孩子在作文中多写“我想”“我认为”,当孩子说出有创意的话时,要用“这是你的”“这是你的独立创造”等话语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有创意表达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作文便是无源之水,无木这本。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制订了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的作文训练目标和没有生活感受不动笔墨的作文训练原则。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有时教师难以带学生到课堂外亲身体验的。如果能把“小品”在课堂上再现的话,学生通过耳闻目睹事情的经过,发挥想象,写起作文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我最敬爱的老师》这节作文课时,就让学生表演老师在课间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以至倒了一杯水都忘记喝一口又去上课的情景。这个表演内容来源于生活,同学们看了都会感到很熟悉。学生把老师忘我工作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化抽象为具体,学生们亲切、祟敬之情油然而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小品表演”法使学生觉得饶有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丰富想象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好胜,运用竞赛、“打擂台”的方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每单元一节的作文课,我提前把作文题目告诉学生。然后让“打擂台”的两个小组做好准备。上课时,我就采用必答、指名答、抢答等形式进行“三比”竞赛。一比审题。让学生从类别、对象、范围、重点等方面分析题目的要求。二比选材。看那一位同学选材合理,最新鲜。三比立意。既比立意是否新颖,又比在同一材料下是否能够确立不同的中心。这样通过比赛让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激发写作动机,作文教学效果当然显著。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利用作文教学这个有利凭借,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和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来,才能勇敢地面向新世纪的挑战,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
一、充分酝酿,做好准备
预备铃一响,意味着离上课还有三分钟,老师马上就要进课堂了,要求学生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酝酿感情,准备上课。同时,做好上课的物质准备,如课本、笔记本、笔、跟踪练习册、手表、直尺等学习用书、学习资料及学习用具。在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后,欢迎老师上课,老师到堂,要齐声大喊“老师好”。抓好课前三分钟,为听好课打下基础。
二、自主学习,学会阅读
上课后,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预习新课内容,带着五官、带着笔、带着问题,学会阅读,主动学习。做到思想集中,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教材知识及其结构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小结段落和承上启下语言。阅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坚持每节课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要有问题提出。一开始,很多同学不习惯,私下里还是干自己的事,影响教学环节的推进。在教学中,我通过找个别同学谈心、开主题班会、请优生帮助等方法,花了很大精力,才使同学们的习惯慢慢得以养成。
三、积极思维,学会表达
由于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了被动“听”课,不积极思维,不敢提出问题或提不出问题,只唯书、只唯师,一切问题等待老师来讲。而有些学生是不敢回答问题或怕回答错了出丑丢面子,因而出现了下面的情况:要么胆小而不愿意回答,没有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或不善表达;要么基础差根本就不会。还有一些“差生”如“空手到”“睡觉生”等等,根本就不去回答问题,上课不捣蛋就不错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聚精会神,积极科学思维,学习思维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程序,不能“开小差”“坐飞机”“坐晕车”。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敢于大胆举手发言,“不耻下问”,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要有求异思维,敢于怀疑,具有批判精神。同时,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然而,好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特别是学生主动举手发言提问题在农村中学更是难上加难。一开始常常出现“冷场”现象,浪费时间,还时常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后来,我不断地在课后有选择地找部分“学习小先生”或小组长谈心,并模拟提问及举手发言,讲清其行为对于全班同学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习惯的重要意义。这样做了几次精心的策划且取得成功后,我班学生上课主动举手发言的习惯慢慢得以养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合作探究,学做笔记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科小先生”,实行“学习小组”教学法、“学科小先生”教学法。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参与小组学习,积极参加交流、讨论、探讨、合作、帮助,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学习困难先找小组长,再找‘小先生’,最后找老师”的好习惯。在质疑释疑中,能力提升,在合作探究中,情感升华。
在听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上课专心听讲,对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知识要画出来,课本上没有的要记下来;对教学提纲要记在课本上,教师补充的内容要记到笔记本上。“不动笔墨不看书”,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注意做好标记与批注,如画着重号、波浪线,提问题、作注释、写感悟、写教学提纲等等。同时,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注意记教师补充的知识、示例、纠错题、学习感悟、学习反思及教学和学习建议等。
五、精练巩固,学会整理
关键词: 对话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改革
1.注重师生和文本的课前对话
教师与文本的课前对话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步骤,即通过读者和文本的充分认识及交流,实现对学生的指导过程。首先,教师应认真阅读文本,结合自身阅历和作品背景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样能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扩充备课内容,把握整体教学思路和过程,为高中语文阅读的对话教学做好铺垫;其次,教师要对文本进行一定的加工,转化成品读的形式,这样能更好地抓住对话的切入点,实现对学生的导读;最后,教师要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和手段,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整体阅读和探究交流等,更好地展开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更好地结合目前高中生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达到启迪和感悟的目的。首先,学生应在理解文章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避免产生误读现象,导致对话偏差;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以阅读内容为依据,从自身经历进行深层感悟,这样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会更有的放矢;最后,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改变,上课之前对改编内容进行讲述,这样能找到更多对话内容,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创造良好的课堂对话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阅读的对话教学是教师和教师交流、教师和学生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等的过程,主要通过开放的对话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更好地实现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提高。所谓的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环境指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健康的同学关系、多样化的情感体验等,目的在于实现广阔天地里的沟通和合作。
首先,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实现传统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学习合作者的转变,以便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用真挚的爱心和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主动权等,如学习高一语文课内阅读《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并搜集项羽和刘邦典故的相关素材,这样上课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同学分角色表演文中内容,在彼此交流过程中实现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其次,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内容,积极对对话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对话意识。如学习《纪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就可通过一段悲伤的音乐引入知识讲解,鼓励学生感受和讨论所思所想,产生情绪共鸣。
最后,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更多地征求他们的意见,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更好地调动其潜在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在开放的对话模式下就拥有了更多应答、质疑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实现了自身发展。
3.进行多样化课后评价,逐步提高对话质量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阶段性总结,对工作改进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学评价是面向未来的,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过程。
首先,语文课堂阅读中对话的结束并不代表着阅读的终止,需要师生双方都在原有阅读基础上重新体验,尤其当学生有了新的人生体验时,如学完《长亭送别》,学生可能没有太多分别经验,不会有太多感触,而面临分班时,和自己原来的舍友、朋友分开,甚至简单的班级调位等,都有可能使他们另有感悟,这时候再通过对话教学分享不同学生的感触,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更多样化,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内容和上课活跃程度的评价,还包括学生阅读内容、数目等的评价,尤其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又喜欢读书的学生,这时候教师主动找他们谈话,主动对他们的阅读内容表现出兴趣,会帮助他们树立自我表现意识,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最后,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后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对话模式,要求教师对上课内容进行延续,注重对学生多样化思维的调动,如可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鼓励他们坚持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点,并进行梳理等。当然教师可在课间鼓励学生去办公室找自己聊天,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状况,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4.结语
高中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依然不成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促进发展等。因此,教师应该在组织教学的摸索过程中,更好地探究对话式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一、引领归谬,拨正方向
一次县级公开课,我执教《秦兵马佣》一课,当我让学生交流学习课文的感受时,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感谢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仅是在为自己建造陵墓,而且也是为我们后人留下丰富的遗产。”我微笑着、耐心等待这位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向全班学生问道:“秦始皇建如此华丽的陵墓是为谁建的?请你想象一下,为建陵墓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又有多少人送了性命?”学生讨论后一下子就明白了秦始皇建陵墓完全为了自己,是劳民伤财且害人的事,该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由于受学生思维局限性的制约,学生的这种感悟脱离文本主旨,它偏离、曲解了课文原意,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拨乱反正,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而给予不恰当的欣赏,也不能因此而大力批评学生,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是用“建陵墓是为谁的”这一出发点激励学生从当时的具体情境思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达到水到渠成地明辨是非,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为公为私”的正确方向,对文本的理解、作者的原意达到了新的高度,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回归文本,深入感悟
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教学《师恩难忘》一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津津有味地读着小诗,娓娓动听地讲着故事:“有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有几个学生还饶有兴致地比划着动作,仿佛自己也沉醉在田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中了。这时,有一位女生手高高举起,又放下,再举起。教师看到后,悄悄地走到她身边,问她有什么事。那个同学迟疑了一会儿,站了起来,说:“我有一个问题。”教师示意大家安静,请那位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文的题目是《师恩难忘》,可重点写的是教师的一堂语文课,第五自然段写的都是田老师讲的故事内容,我认为这一部分应该略写,重点部分应是老师和我交往及老师对我的恩情。”经她这么一说,随即又有几人附和。
这时听课教师一片愕然,都为这位教师捏一把汗。只见这位教师迟疑了片刻(数秒),随即对大家说:“这位同学的问题很有道理,得到了一些同学的支持。”接着教师又说:“刚才这位女同学能够向大作家的作品提出质疑,我们应为她的勇气鼓掌。”师生鼓掌过后,教师接着引导:“大作家写的作品选作语文课文,那肯定是得到了编委们的一致赞同的。下面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再次回到课文,找一找课文中你认为能体现师恩难忘的部分,读一读,准备发表你的看法。”
再读后,学生又纷纷发言。
生1:“老师给我们上课就是对我们有恩情啊!”
生2:“田老师讲的一个个小故事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引领我走上文学的道路,这就是老师对我一生的恩情。”
生3:“田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讲的第一个故事就吸引了我。他的课太生动了,这就是师恩情。”
评析:案例中学生由于起初未能全面把握课文的有关内容而生成不全面的认识,教师果断地让学生回归文本,通过研读课文,把握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在正确理解课文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让感悟从肤浅、偏狭走向正确、深入。
三、体验情境,感悟意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教学论的层面上看,体验是学习主体(学生)与客体(文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学生而言,是情绪、感受、理解、想象、感悟等心理过程面对客体的激活与投入;体验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一种理想境界,是感悟人物和作者心境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叶澜教授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选择,使新的状态下不断生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入境想象或换位思考”等途径来体验文本所创造的情境,体验人物、作者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与人物、作者展开心与心的接触,情与情的交融,从而理解文本的丰富意蕴,感悟文本的人文思想。
在一次全县小学校长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听到一节课,这位校长执教的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当教师在教完这首诗,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时,一位学生的发现让所有听课教师眼前一亮,他说,“我从字里行间读到了作者孤独的心情。”教师用赞许期待的目光望着他,接着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用粉笔把每一行诗的第一个字圈起来,组成了“千万孤独”四个字,这使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热烈的掌声。教师及时评价:“你已经完全读懂了作者的内心,你是他的知音啊!”
当代的社会,人人基本都着丰衣足食,甚至花天酒地的生活。也正是这种生活,让人们认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饭稍微糊了一点,他们便满脸怒容,衣服没有买的满意,他们便大声跟父母叫板。提及幸福,他们哑口无言,认为自己没有幸福。对此,老人们只能这样叹息:“唉,身在福中不只福啊。”
在世界各地,由于战争,已经有超过许多的人民被无辜的杀害或征用上阵;由于贫穷,七分之一的中国孩子只能在破旧的教师上课,甚至都有上不了学的;由于饥饿,几乎每天都有人与世长辞。这些并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话,而是事实!
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下,自己拥有过幸福么?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现在,在世界的某处角落,或许正有人在经历战争,饥饿,甚至死亡。或许一些人正在灾难中哀号;或许一些人正在为了绝望中等待死亡的到来。想到这里,我觉得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而微笑吧。
幸福的你肯定没有经历过战争,饥饿,贫穷,囚禁,灾难等使人绝望的事吧。和你相比,此刻正在灾区的人们比你不幸多了。你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使他们渴望的,和他们相比,你不觉得幸福吗?让我们感悟幸福的美丽吧,在幸福中感悟现在仍然在受不幸的折磨的人们痛不欲生的生活,你会感悟出幸福的珍贵,你会体味处他们的不幸。此时,你不觉得应该珍惜这幸福的时光吗?我们幸福的成为命运的幸运儿,被命运放在那远离灾难的地方,我们应该诚心得感谢命运,珍惜幸福。
让我们为幸福而举杯高歌,来呐喊一声:“我是最幸福的。”
筛子?筛子不是农村用来筛豆子的吗?暴雨怎么可能是筛子呢?它又筛去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呢?刚开始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感到奇怪。但是,自从品读完文章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题目《暴雨筛》的意思,更深刻感悟到了文章中“筛子”中的哲理。
《暴雨筛》讲了“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独自去上学,雨把我淋成了“落汤鸡”,却只有“我”一个人去上了课。在“我”委屈沮丧之时,看门老人的一番话语触动了“我”,使我走向成功。
我与主人翁有过同样的经历并且有过同样的做法。
记得那是一个大雨倾盆的下午,天灰蒙蒙的,我还要去上课。我有些犹豫:雨这么大,会不会有人去上课呢?要是只有我一个人老师肯定让我回来,那我不就白跑了?我在犹豫之际,妈妈突然叫我:“上课去了!快走吧!”我一惊,于是跟妈妈说我不想去了,并且跟妈妈讲理由说雨大,去不了。但妈妈还是硬逼着我去,我无奈的收拾好出了门。还好我说服妈妈跟我一起走,不然我真是不敢走呢!妈妈和我穿着雨鞋,打着雨伞走出家门。没想到雨这么大,我跟妈妈艰难的前进着。妈妈一手拉着我,一手打着伞,我与妈妈就这样一步一步前行。我的雨鞋里灌满了水,伞也像着了魔似的向上卷,我使了吃奶的力气才抓住伞把。我和妈妈走呀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上课地点。看到只有几个同学来了,老师夸我们是勇敢者,我们有毅力。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有的同学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胆量去面对。那怎么能行呢?我们要“知难而进”呀!在困难面前不要退缩,只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就可以战胜它!
《暴雨筛》给了我人生哲理:在困难面前,要有“恒心”“毅力”。这也是“筛子”中的哲理。
虽然每次的安全教育课我都精心准备,但是同学们对安全环境教育课一直没有兴趣,课堂枯燥无味,所以每次上课我都很发愁。于是我就借鉴其他老师的一些做法,让同学们自己设计课堂内容,尝试去做一个小老师。首先我找来班里比较活泼外向的庄新龙,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当时他就欣然的接受了。今天上课前,我一到教室就发现他在熟悉课件,别提那个认真劲了。上课了,同学们不用我介绍就知道这节课由谁上了,除了庄新龙自己,还找了搭档徐沣、王浩宇和秦文川,阵容还真不小!
他准备的这节课是《见义巧为》,在刘欢的《好汉歌》中拉开了这节课的帷幕。他们几个首先各举了一个见义勇为的事例,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同学还会提出不同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上课的过程中几个小老师提出疑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真的要见义勇为吗?接着列举了事例,这个例子中出现的困难和危险,不是同学们自身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靠智慧去帮助别人,让同学们从中感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见义巧为,同学们争先恐后列举身边的一些见义巧为的事例,有的不时还配上一定的动作,惹得同学们笑声不断,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紧接着,他们四人又即兴发挥,演了一场公交车上抓小偷的情景剧。虽然准备得不是很充分,但是也达到了教育同学们的效果。看着台上的同学表演的那么起劲,台下的同学看得那么认真,我真后悔没拿相机拍下那美好的瞬间。最后几位同学还在其他的同学的发言中进行了总结,你看这课上得比老师上得还精彩呢!我在一边都感觉是多余的。
看来以后的课还得多上呀。不但锻炼了同学们,而且还使得同学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了教育和启示。
(一)、主动回想,重温昔日。
主动回想,简单地说,就是独立地把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自己考自己,是逼上梁山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进行思考的一种方法。经过这样的回想,仿佛自己又上了课,重难点会清晰地印在脑中。
(二)、细读课本,步步为营。
复习时若不认真钻研课本,则难以达到课本的基本要求,也难以系统地掌握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因为课本是教与学的唯一凭据。课本实际上是我们学习用书中最重要、最精粹的读物,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整理笔记,注重感悟。
整理笔记的任务有:
1、补。补上该记而没记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
2、正。更正课堂记录不太准确,用词不当,深度不够的地方。
3、添。添上个人学习的心得、见解、评价等。整理笔记的时候,还可顺带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这些感悟,是你最可宝贵的一笔财富。
(四)、精心挑选,参考书籍
市场上的参考书很多,所以大家一定要精心挑选,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阅读参考书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要围绕课本的内容和教师讲课的中心去阅读。
2、要千万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后看参考书。读时,心里要有个目的:要么加深理解;要么解疑;要么加宽知识面;要么了解知识间的联系。
3、读有所得,适当记录。在听课笔记的相应章节或记参考书的书名、页码,或记参考要点,或记个人的有关思路等。
(五)、高质课堂,聆听名师。
听名师的讲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北京四中网校的网络面授班课程是寒假很好的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让自己的耳朵始终站立着
最有效的一个学习方法就是要牢牢抓住课堂。力求通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来减轻课下的负担。因此,上课要做到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相反,如果本末倒置,不是寄希望于课上解决问题,而是专靠课下加班加点,自然就很难做到集中注意,专心听讲了。
2、让自己的大脑始终飞跑着
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要多瓿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把握,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讲座和争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让自己的思路始终欢畅流动着
不要中断听讲而去死钻“牛角尖”,而应先将暂时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留到课后去解决,以保持听课的连续性。否则,如果中断听讲而去死抠某个问题,就会使课堂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待到你从“牛角尖”中醒悟过来时,老师已经又讲到其它问题上去了。这样就会因一步掉队而步步被动,甚至造成整堂课都听不懂的严重后果。所以,上课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队,不钻“牛角尖”,始终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听课的连续性。
4.让自己的笔端不断飞扬着
第一,做笔记时要记下老师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以便课后复习和指导作业。
第二,笔记要尽量完整而简洁。重点、难点、疑点要记全,但不必照抄老师的原话,否则会因忙于笔记而顾不上听下面的内容。记录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或“关键词”概括老师讲授内容。这样可迫使自己集中精力,边听边积极思考,抓住重点,重新归纳,既省时,又省力,还能提高听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