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课改论文

化学课改论文

时间:2022-09-24 15:33: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课改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课改论文

第1篇

自从使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进行课程改革后,就已经显露出它的优势:家长感受到孩子对化学亲近了;教师感到课堂更活跃;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更有趣味了。学生说:“新生活,新化学,化学课本教会我。”学生又说:“化学化学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我们解放思维,大胆创新,努力创设快乐的化学课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1.探索新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新的教学方式,更给化学教学搭建了创造的舞台。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内容必须更贴近生活与实际,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实践情境,设置有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初步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有如下几条:①重视首因效应的策略。对第一次化学课、第一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实验、第一次调查……等等,先引后放,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获得直接经验。②激发兴趣、激励挑战的策略。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③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策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表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④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发挥小组集体作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攻克难关。⑤巧玩“三球”的策略。即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推排球”――你怎么想?“踢足球”――谁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抛绣球”――对质疑思考、回答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我们常用评价是“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你有独到见解!”“你的想法令我惊奇!”“这个办法妙!”……⑥及时反思小结的策略。一个专题的研究或课结束前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过程,及时进行再分析、从方法上再认识,回味咀嚼,力争有所感悟……为了解决探究中时间不够的矛盾,我们将化学课两节连排,从时空上进行调控

2.聚焦小专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研究型的教师。“课改”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的影响是全面的,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其中蕴涵的先进理论需要我们下功夫学习,“课改”实践中产生的新变化、新方式、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我们将这些现实的具体问题聚焦成一个个小专题,或自主去探求,或小组去攻关,或申请课题立项正规研究,或搜集资料尝试改进单干等。一学期末,提炼的专题大致有十几个。如:实验改进、分单元的专题、小组的教学、如何防止两极分化。活动的构建、训练体系、学习评价、开卷考试……事实证明,这些小专题的研究和突破,有利于促进教师了解“课改”的深刻内涵,有利于教师改革创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有利于教研教改行为形成合力、汇聚在基础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

3.结合校本课。即将化学课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由于“课改”化学教材留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灵活学习知识、研究处理问题、动手操作实验的拓展思维时空,我们根据教科书“形散神聚”和“弹性十足”的特点,从两个方面结合校本课程的进行开发。一是开展化学五小活动。如绝大多数学校都结合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开展小调查、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设计等实践活动。于是,我们结合教科书将一些有兴趣的或者可以拓展延伸的课题形成系列性的校本课程。二是开展综合活动,即将化学中有关社区的活动与语文、物理、生物等学科的需求结合起来,一次调查多科协同、多种收获。如关于水厂、垃圾站、煤气公司等的参观访问,就是这样。

4.开发新资源。在新课程培训中我们就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超常发展的机遇,要以创造和批判的精神,不断淘汰自我,积极地投入课程改革之中。在运用化学教科书的同时,营造三个群体思维场:科学探究场、智力激荡场和活动表现场;凝结三项成果:育人、着述、获大奖,把实验过程经验的积累与开发新课程资源结合起来,做到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5.扩展化学课。新课程新教法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已不满足课堂45分钟的探索与交流,渴望教师引导他们能更独立自主的进行一些化学探索性实验,学生要求开放实验室的呼声日益强烈,“家庭小实验室”悄然出现。水中就有同学说“化学一个神秘的世界,我一定要揭开你神秘的面纱!”实验学校有学生说“实验是你登上化学高峰的巩固绳锁”。据统计已有5%左右的学生在家中建有“小实验室”。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化学作业普遍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张扬个性的实践调查、小实验、化学手抄报(部分同学用电脑排版)、化学小制作、化学小论文、编拟化学小读物等。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

总之要把化学课堂搞活把课堂拓展出去,激发广大师生新思维创快乐课堂,让学生不再枯燥的学习化学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成绩。

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策略

自实行新课改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化学学习能力,掌握化学学习技巧。为了进一步强化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采取全新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接下来,我们就针对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一、理解新课改教学理念,注重提高教学能力

1.转换教师角色,张扬学生个性。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教材为工具,对学生进行传授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足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2.增加自身知识储备。

新课标不仅对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知课本内容,还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养,这样才能更灵活地处理化学教材,拓展学生学习知识范围。

3.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提高教学能力,采取多样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应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多媒体设备种类逐渐增加,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设备教学。

二、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加强课堂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为学生尽可能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按照相应的步骤实验。在实验中一般的步骤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比如说在学习苯的分子结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依据苯的元素质量推算出苯的分子式,即C■H■,然后让学生依据烃的实验方法提出假设,引导学生实验,并提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苯的分子结构,而且可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2.拓展化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学习如果只依靠书本,那么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扩展相关化学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化学课外活动,让学生阅读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科普读物,举办一些化学知识竞赛或者是化学小论文比赛等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化学课程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实际生活脱节,应该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在一起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真正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化学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健康饮食、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课堂上所学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化学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达到化学教学目的。

三、落实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1.兴趣教学法。

在新课改要求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培养学生的最好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兴趣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实验法,通过化学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设疑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三是竞赛法,在课堂上举办一些化学知识竞赛或者是实验竞赛等,让学生通过竞技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这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这些方法。

2.生活化教学法。

在新课改中要加强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尽可能列举实际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探究性教学法。

新课改要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出发,让学生通过化学探究,提高学习兴趣。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树立全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在采取探究性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能力,发挥学生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究。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总结规律。

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反应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向学生介绍反应规律,不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推导,那么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推导。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化学教研室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课改,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做优秀的世界公民和骄傲的中国人为目标。关注特长发展,拓展活动空间,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享有成功的喜悦,真正为创设学生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而服务。

二、小组的建立

1、学校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主动向学校申报自己确定的兴趣小组,并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

2、团委和化学教研室确定申报的兴趣小组名单,本着人尽其材的原则,合理配置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

3、兴趣小组分校级兴趣小组;除周六下午活动外,每月根据规定活动若干次,学校折合给辅导老师相应课时。

三、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主要有下述五类:

第一类,以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门为主。第二类,以配合课堂教学、适当拓宽加深为主。第三类,以开发智力、培养拔尖人才为主。第四类,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手脑并用为主。第五类,以科普宣传和社区服务为主。。

四、化学课外活动的形式

1.课外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搜集并阅读化学科普读物、化学学习辅导读物、化学发展史和化学家故事、化学趣闻轶事等,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写好读书笔记,还可以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览,或者跟出版化学版(墙)报等活动配合。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选好读物、掌握阅读重点和解答疑难。

2.化学制作活动

(1)组织学生制作化学标本。例如合金标本、铁的合金标本、石油分馏产品标本、石油化工产品标本、煤的标本、煤化工产品标本、合成高分子材料标本等等。

(2)组织学生收集图片,制作模型、图表幻灯片,摄制录像片等等。例如收集炼铁厂(车间)、炼钢厂(车间)的图片,制作原子结构模型、分子结构模型、食盐水电解槽模型、热交换器模型、绘制课堂教学用的图表等等。

(3)制作常用的简单实验仪器或代用仪器。例如用墨水瓶制作酒精灯、切割大玻璃瓶制作玻璃水槽和钟罩、用小塑料瓶改制滴管、制作水电解仪、溶液导电性试验仪、丁达尔现象演示仪等。

(4)自制化学试剂。例如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氧化铜,用废铁屑制取硫酸亚铁、氧化铁,从废电池中提取二氧化锰等等。自制仪器和自制试剂可以跟开展家庭实验活动结合,向全体学生进行示范。

(5)化学工艺制作。例如,用阳极氧化和茜素染料着色法制作铝质“金”星、电镀法制“银”质奖章和“金”质奖章、化学晴雨计、制作银镜、化学刻字、自制蓝黑墨水、冲印照片等等。

3.化学实验活动

(1)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在课内培养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玻璃管的加工、分析天平的使用、溶液的配制、仪器装置的连接和设计、化学器皿的洗涤等。

五、开展化学课外活动以来的几点体会

1.利用课外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但开阔了学生眼界,而且学生智力也得到发展,如“化学晚会”、“化学专题节目”。它融知识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有的学生说:“我们喜欢这样的化学活动,再不觉得化学枯燥难学了。

2. 课外活动从准备到进行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如实验小制作,实验竞赛等,教师限于指导,而且这些活动内容很多是课堂教学补充、拓宽,给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和观察现象的机会,从而提高实验技能。

3. 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自学能力。在设计准备节目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再次学习课本内容,更需翻阅一些课外书籍,这些都属于自学。在活动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如化学晚会、化学专题节目等都是由同学来表演、叙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使语言表达富有艺术感。

第4篇

论文摘要: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迅速进步,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由于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强了学生对图像、声音等的感知,弱化了对文字信息的感知,使很多学生产生阅读思维障碍。本文就预习、学习、复习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阅读,重在预习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列举一些故事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其次,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文章中的重点、难点,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再次,阅读题材的选择,必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题材必须有一定的内涵,但又不能过于深奥,引导不当就容易落入训练记忆力而不是阅读能力的境地。 

二、课堂阅读,重在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化学课本上的图表绝大多数是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操作图,是化学实验最简单的语言,最真实的写照。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而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却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 

(2)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应该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再根据学生的思维进程确定是否要引起注意或进行讨论。阅读后,必须给学生以阅读结果的表达机会。一方面教师可获取反馈信息,掌握学生的能力培养动向,另一方面学生也获得对自身阅读活动是否高效、还须做何种调整的心理发展机会。 

(3)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能牢记,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过程。 

三、课后阅读,重在复习 

课后复习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迅速进步,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教会学生课后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那么我们的化学教育就应重视化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一般情况下,应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然后再利用有关课外阅读材料及信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以上三种阅读是相辅相成的,三种阅读的理解水平逐一提高,其基本过程是从粗读到细读。也就是说,首先要粗读,掌握梗概,对新课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细读,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对课文的理解;最后精读,通过知识整理,找出规律,使知识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才能促进学生化学阅读能力不断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正平.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第5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转变观念 兴趣 求知欲 能力

基础课程改革提出了对学生的培养的主要目标,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满堂灌的倾向,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我们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从中获取新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懂得如何协调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和强烈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把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从而优化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通过对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使我对信息技术的熟悉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体会到了其在引发学生爱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加教学密度,加大教学信息量,短时高效等方面的优越性,促使我更好精编教案,精选素材,有力提高了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素养和具体操作能力,也进一步促进观念的转变。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激发求知欲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演示市中心大量汽车排放的废气;演示燃放烟花爆竹。提出问题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并在课后尝试撰写有关环境污染的小论文。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有的自己上网搜集大气污染的资料,有的逛书店或到图书馆或到化工厂考察,了解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并用了一周时间撰写事实充分,立意新奇的论文。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信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充分的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非凡是对宏观和微观中人们平时无法观察的化学现象,以及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运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把握提供充分的感性熟悉基础,克服以往教学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让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内在联系,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原子》的性质时,我就让学生观看动态演示的原子结构模式,再根据原子的结构,讨论原子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被原子的动态模型所吸引,讨论热烈,他们在讨论中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再通过联想和类比,认为原子和分子具有相似的性质。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微粒之间都有间隔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升华。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相对原来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创建一种以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创建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改后的教育方针倡导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合作学习,解决遇到的难题,最后经教师点拨,进一步发展探究式学习能力,高中化学的学习尤其如此,然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之上。高效课堂的特点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较多,教学氛围民主活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实施高效课堂呢?我有以下一些感悟与大家共享。

一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是否有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是否有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只有具有现代教育观和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老师,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才能真正理解与尊重学生,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中都能给予学生人文主义关怀。其次,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若教师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先亲其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然后信其道,学生因爱而学,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并在学习中不断丰富他的精神世界教育论文,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实现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自身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能旁征博引,诙谐幽默,讲课深入浅出,游刃有余,自然能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利用率,收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 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备好课

教师备课是实施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备好课,化学老师们可以在一起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所选用的教材,把教学目标细分解到每节课当中。然后大家就如何设计这堂课,以及为什么如此设计等问题展开谈论,交流心得体会,最后按照新课改要求并结合授课和学生实际课制定出合理的授课方案。因为“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对于化学老师而言,更要制定出学生的基本能力目标论文怎么写。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老师之间互相培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教师有备而来,更好的主导课堂,做到有的放矢,可以使课堂变得紧凑,让学生积极参与,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最好的准备。当然要做到这些,事先必须对学生的基础进行调查,明白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对症下药,才能实现高效。

三 合理的课堂调控

合理的课堂调控教师首先要能做到合理的安排上课的时间。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就要求教师把课堂时间做科学合理的分配,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把不同的任务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这样他们才能消除懒散,有紧迫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互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互动策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强化效果。再次,教师还要做好应对课堂突发状况的准备,对一些意外情况,要能及时采取措施,机智灵活处理,维持正常的上课秩序,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 采取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打破传统那种填鸭式、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要给学生让出一些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控制进程,实现目标,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前所说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化学课堂上定然少不了实验。因此根据化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课,例如教育论文,我曾让班上各小组设计一个如何验证溶液酸碱性的实验,经过各组讨论之后,大家总共设计出了七种不同的方案,有的直接用PH试纸,有的用酸碱指示剂,有的是把铁放进去看是否有气体放出等等,最后再让各组动手操作用实验进行验证。这种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很乐于思考,并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要老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加以引导,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五 组建课外学习小组

将学生按基础条件,学习程度,性格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成几个课外兴趣学习小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消化吸收的知识点,通过课外的学习来解决。另外,程度不一样的同学在一起,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学习,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反过来又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此外,要建立合理的科学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证实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通过评价来提升下一次教学过程的设计效果,同时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上这些都是我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相信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并且持之以恒,一定会对实现高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6–79

【2】王桐.《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书臣等.《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4】史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刍议【J】,新课程教育(基础教育),2007,(03)

【5】汪泳,董静.创设愉悦情感的课堂教学【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09)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教师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式及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进行设立。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这几个层次进行具体的目标的设立。像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教学,教师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放在学生的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方面,使其能够通过自主的学习,完成学习的任务。而对于一些学生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设立在对其基础知识的巩固上,通过教师细心的讲解,从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的完成学习的任务,进行友好的互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①教师通过幽默的教学语言,认真的教学态度等,能够使教师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能够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有利于掌握更多的知识,进而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效率,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3 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教师除了应用传统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应用合作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反思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等,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②另外,教师还应该针对教学方法的问题,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一下在哪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等等。

4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其学习计划主要包括课前对要学的知识的预习,上课的听讲过程,对于课上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复习等等,通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③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一定要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5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充分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多进行语言的交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④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回答,教师与学生交流问题,探讨解题的思路,从而能够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有更深的印象;另外,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学习知识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相应地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

6 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由于教材的统一性,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⑤像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化学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掌握得很全面了,因此,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课本以外的化学知识,从而满足学习成绩好的学习的需要。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有些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寻找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作为基础,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先掌握较为简单的知识,然后在掌握简单知识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向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延伸,从而使其有一个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过程,逐步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师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上述的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上的需求,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7 进行鼓励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该鼓励一句,太棒了!回答得很好!等等,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与学生进行眼神上的交流,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上的效率就能提高,教师就能够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讲授更多的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8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化学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才能够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与高中化学课堂知识有联系的课外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不断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学习上更多的课外知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与化学学习有关的视频在化学课堂上进行放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亢奋的状态,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是非常高的,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不断地培养自身的能力,全面掌握知识,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9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地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创新出更好的教学策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释

① 桑家明.“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② 陈淑琴.对化学教学方式的一点意见[J].吉林教育,2011(19).

③ 李冬梅.新课标下化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学苑教育,2011(16).

④ 杨颖.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学方式转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第8篇

2.电子琴实验课《空山鸟语》——人音版第5册庄慧丽

3.优化朗读指导培养创新思维沈兰

4.新课程(教研版) 浅析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陈月清

5.英语谚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张静凯

6.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冯志刚

7.That在名词性从句中的用法归纳吴彩霞

8.探究性试题隐含信息的挖掘耿恒文

9.浅谈运动心理与运动生理在体育教学中的联系莫光丽

10.浅谈幼儿园民间游戏俞燕

1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蒋秀琴

12.语文教学与个性培养赵桂彬

13.历史教学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考察杜秀文

14.作文评语要凸显人文性和艺术性王秀文

15.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廖利琼

16."作文难"原因剖析及对策赵艳秋

17.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生态课堂舒林福

18.以专题研讨为载体的互动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林惠萍

19.浅析中学计算机的教与学朱雁

20.写作,应从兴趣抓起冯淑贞

21.略谈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是"与"非"苏娅

22.关于数据库教学的几点思考王俊芳

23.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刘娟

24.浅谈初中审美教育苏全

25.高中数学常用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究田军芳

26.浅议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包国宝

27.科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之我见新课程(教研版) 俞伟

28.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探讨孙万乾

29.弃车保帅——谈谈语文教学内容的取舍潘凌

30.摭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王德祥

31.高中英语中as作连词的用法归纳伍刚

32.关注音乐魂保留本色美——课改中音乐本体的重要性之我见钱琰

33.珍惜生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王辉鹏

34.职业教育教学的几点新理念孙丽艳

35.读书得靠方法,领悟全凭个人万菊萍

36.小学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读"韩晓红

37.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樊忠琴

38.创新,文章的灵魂黄泽荣

39.浅谈素质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任霞

40.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讨论常健泼

41.让班级成为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王立青

42.课堂教学的一点探究郭立华

43.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郝海玲

44.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王风歧

45.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刘丹萍

46.在化学课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艾召春

47.如何让沉闷的数学课堂焕发活力陈洁

48.严师有爱,师爱伴生成长杜震芳

49.以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冯玉军

50.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培养阳光年轻一代徐雪松

51.让学生在自由发表见解中得到发展吴艳红

52.借鉴绘画艺术,善于给教师的教学布白夏旺清

53.新课程(教研版)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杨继春

54.情境交融发展语言——《掌声》教学片段的启发陈理萍

55.浅谈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问题刘霰梅

56.读《史记·管仲列传》谈鲍叔牙仁者风范杜光

57.地方史教学在课程改革中的几点思考蒋学鹏

58.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认识李仁军HttP://

59.让农村学生的作文行走在兴趣中林瑞钦

60.百年不遇的大旱,天灾?人祸?胡小强

61."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薛芹

62.让优秀生"去瑕成瑜"牟宗明

63.引导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学习白瑞龙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有效性

化学课程对高中学生而言,是触摸自然的门户,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课程。化学实验课程作为高中化学课程的组成部分,更是学生们锻炼动手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对于实验课程教学的轻视现象,这与化学教学的初衷相悖,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

就高中化学教学而言,虽然实验教学一直作为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占有部分课时,然而许多高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低下。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的模糊。高中化学考试中,虽然部分试题涉及化学实验,但大多只是一笔带过,重视的依然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应该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从而使理论能够与动手相联系。而目前这些目的在许多学校并没有引起重视。

2.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与生活脱节。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对于课本的重视程度极高,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大多数教学手段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强制性记忆,缺乏理论联系实践,无法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验证性实验较多,学生缺乏自主性与创新性。在高中化学实验指导书中可以了解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大部分化学实验为验证课本中内容的验证性实验,而对于探索性试验,指导书中只是略微地提到一点,全书的大部分内容集中在对验证性实验的描述上,逐渐弱化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如何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大部分中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突显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1.增加重视程度,明确教学目标。重视程度不足是一直以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把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作为高中化学理论课程的补充的现状。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将高中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领悟到科学的真谛,并从中巩固学习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应改变目前演示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措施,即老师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学生仅仅作为观看者,大体上了解实验的流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基础知识,有必要让学生亲手对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进行必要的考核。

3.增加探索型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缺乏是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就化学实验教学而言,验证性实验过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制定时,应充分考虑探索型实验所占的比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转变为主动的探索、求知的过程,从而使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这也更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活能够起到有效的铺垫作用。

4.改善实验条件,提高积极性。实验条件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实验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才能顺利实施,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探索型实验的开展得到提高,良好的实验条件对于教师以及学生实验积极性的提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与良好的实验条件下进行高中化学实验,能够有效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

三、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以来实验课程的不受重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无法得到提高,从而也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下降。论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从实验教学的目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实验课程的开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林华.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科学大众,2008(11)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学生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77-02

1.现存问题

1.1化学教师观念上存在误区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很多高中化学老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在教学中给予忽视,通常是讲实验,不是做实验。教学紧紧围绕着高考成绩,只要会动笔答卷就行,不需要学生掌握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1.2体制问题

部分高中,因为体制问题,保障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政策不明显。因为化学实验课课前准备需要时间,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不好管理,对实验后的实验教室管理、设备耗材管理、以及责任事故容易带来麻烦事,所以很多高中老师刻意回避实验课。

1.3教学方法欠佳

通常,高中化学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新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演示,最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目的。即使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分组实验,都是在教师明确地将实验方案和步骤及注意事项详细地一一说明后,学生简单地重复的过程。学生在做实验时没有思考的空间,结果只能是机械操作、机械记忆。

1.4小结

总而观之,传统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实施效果不好,抑制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背离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将养成不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实求真的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即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2.改革途径

2.1提升教学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积极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借助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创设实验情景,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与目光,创设的多发言、多交流、多表扬的探究氛围,能够消除学生内心的压抑,又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自己设计实验、推测和预计实验结果,训练思维能力,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的同时,学习兴趣必然大幅度提高。

2.2突出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

在确保实验实施硬件条件充分的条件下,增加实验教学学时,利用积极的政策引导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实施。充分开展验证性实验,使学生通过对化学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实验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的实验参与;开辟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探索化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总结,让学生眼看、鼻闻、耳听、脑思、手动,深化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

2.3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化学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更是一种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亲历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一方面获得有关的化学知识,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技能;另一方面体验化学实验的科学方法,如观察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实验记录的方法、对实验数据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的方法、假说的方法、模型的方法。如此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和积累, 就能逐渐达到新课程中要求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

3.研究总结

(1)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表现得更加突出,只有确实把学生放在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才能够在确定实验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在化学教学中要给化学实验足够的课时,只有足够的时间,学生才能在实验中逐渐体会化学实验的魅力,在实验过程出现异常时去探索,否则,有些学生势必在实验中以应付差事的态度完成任务。

(3)为了确实改进化学实验教学,一个学校的化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必须相互支持,特别是化学实验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4)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克服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化学老师要具备奉献精神。在课外,当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时,不但要给以表扬和鼓励,而且应帮助学生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能满足学生验证其实验设计的要求,由于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在学生验证其实验设计时,化学老师要陪同学生,以防止意外。

(5)强调加强探究性实验,并不是彻底地取缔验证性实验,高中阶段验证性实验仍然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那么教师应设法在验证性实验中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使验证性实验不再仅仅为验证而做,而是将验证性实验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实验探究活动其他功能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以培养适合时展要求的人才为己任,投身到化学课程改革中去,希望有更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关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从而把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广洲,陆真.化学教学论实验[M].北京:科学山版社,2006,1.

[2]孙彩云.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6.

[3]程国平.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7.

[4]高剑南,王祖浩主编.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3-143.

[5]高剑南,王祖浩主编.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l,142.

[6]荆丽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4.

[7]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山版社,2001,5.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化学 生活化教学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使得化学教学效果低下,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面上,或者死记硬背。这种情况使得学生难以注意并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缺乏探索精神,以至于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低下,化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随着新课改提出的新课程的推行,强调了教学与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进行结合,生活与化学不分开。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与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论文从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方式进行阐述分析,旨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根据生活常见或关注情景进行引导式学习

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生活中常见或者关注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尤其是对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初一学生,在进行初步学习的时候就更加需要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学习的乐趣。

(一)注重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感性认识

教材中阐述了的很多生活中很多的化学现象,但是文字的介绍与学生真正体会与认知又有一定的区别,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将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渗透,让学生对化学现场的感性认识得以增强。如:在新教材中对空气中化学知识进行了介绍,老师可以对生活与空气相关的化学现象进行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各种成分的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供给我们呼吸、支持燃烧(在炼钢、气焊等);空气中的氮气,用于焊接金属保护气,工业中一般用于制作氮肥。但是现在空气中的污染现象已经是常见的现场了,导致的后果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呼吸道疾病加剧、全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穿洞、酸雨等。教师可以及时的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让初中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并且灵活的运用于生活[1]。

(二)创造情景式教学

进行化学教学时,老师应该在课堂中设置生活化的情景,能够生动的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矛盾,打破其已认知平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入问题角色,达到化学知识的充分掌握与理解目的。

(三)教学内涵的挖掘

对教学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化学知识进行充分联系,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挖掘、发现、认知、解决,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发现、乐于学习,让学生更加主动与积极地学习化学知识,更加自主与渴望地使用化学知识。课堂中老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与指导,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解读

(一)提出启发性、新颖、有趣的问题

按照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现代科技等示例进行结合,在相关知识点上,创造性的提出一些有启发意义、新颖且有意思的问题,让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充满热情与积极性,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主动吸收知识。如因为红磷与空气会发生氧化生成P2O5(黄色),如果去买灯泡,只需要注意观察灯泡里面的玻璃柱与金属丝处是否有红色粉末(即红磷),就能够初步判定灯泡质量[2]。

(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化学物质的原型

对化学物质进行介绍时,通过学生们的思考与相互的探讨,寻找化学物质在生活里的体现。如,厨房里常用的盐、醋、碱、酒等,地窖里的二氧化碳,人体胃液里的盐酸,建筑所用的熟石灰等。

(三)教学举例贴近生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举列子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化学教学举例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其感受知识的现实作用与意义,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化学知识。如:介绍分子运动相关知识的时候,举例可以用炒菜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当菜冷了香味变得不明显;糖块遇热水溶解较快等。根据身边的实际发生甚至常见的实例,利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让学生体验化学的乐趣,保持学习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思考并探索化学现象下面的化学规律,培养其探索精神与发现视角。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索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手段,将实验教学生活化是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步骤。为化学实验开发与挖掘出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对化学实验的设计注重实验机会的创造,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如:化学实验中蜡烛燃烧探究实验,其实在生活中基本上都接触过这个实验,只是学生们并未上升到探究水平,部分学生通过观察火焰特点,了解到刚熄灭蜡烛冒得是白烟,有的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还尝试着点燃了白烟。在接触到化学知识后,他们了解了该尝试是一种探究行为,对于做过的学生会有一种自我的鼓励与自豪感的提升,增强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与尝试[3]。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贴近生活,而且要应用于生活,全面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贯彻新课程强调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模式下深刻的体会与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拉近生活与科学的距离,为学生们未来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的潜能发挥种下优良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为祖国的未来能够持续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余斌锋.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3,06:2-3.

第12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激发趣味;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从平淡中看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让学生获得探求真理与增长能力的最佳心态。大凡教育行家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表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探索和创新培养兴趣并奠定基础。其次是实验教学中通过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实践,而得到意志磨练和创造性能力发挥的愉悦,激发了创新欲望。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在提高实验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当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便会把学生推向课堂主置,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其创新精神,同时我们要注意从以下三方面能力的进行具体的培养。

一是发现能力。化学现象的奥妙与无穷,本身就提供了一个魔术般的舞台,只要用心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一闪而过的疑点,总存在契机。关键是实验中时刻要保持发现的信念。

二是质疑能力。从普通的现象步骤中善于分析比较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师,向权威挑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唯唯诺诺人云亦云走别人的老路,是不会有创新的。

三是钻研能力。对认定的目标不轻易放弃,持之以恒多方求解,不怕失败,有“百发一中”方有“百发百中”的精神。鼓励学生常暗示自己: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二、激发课堂趣味的实践方法

(一)课堂以趣味实验开头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从一上课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呢?我们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实验或者自然现象来抛砖引玉。例如先演示:浸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的滤纸在空气中不经点燃而自燃、酒精与浓硫酸混合加入高锰酸钾粉末使得“水中生火”、往燃着的蜡烛撒镁粉或铝粉使得“星光灿烂”、“滴水生烟”、“滴水生火”、“不着火的手帕”、“水中花园”、“不老的金属树”等实验,这样就能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化学课堂的热情了。

带着疑问和好奇进入课堂,老师就可以领着学生去纵横奇妙的化学世界了。同时也会发现课堂中有许多学生会窃窃私语的讨论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为接下来的原理分析,动手实践,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

(二)合理利用化学教材,丰富课堂活动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必须按时完成课时计划,而另一方面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开展类似于“我与化学”活动,如何抓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可行的办法是在要完成课时计划之前向学生推荐与课时计划内容有关的课题,指导活动学习小组在课后把化学教材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资料,精心选取其中一个课题给学习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或论文答辩。

下面是一场“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的论文答辩会摘要。 老师宣布论文答辩开始,接着该组组长代表“我与化学”活动学习小组作课题陈述。他主要陈述了选取课题的理由、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重要体验,研究的主要步骤,最后,他陈述了该课题目前所获得的成果:“经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是碘酸根离子。” 然后在老师的安排下,在场学生和老师从不同角度对课题的研究情况提出质疑。

讨论和争议是对科学最好的阐释,因为像碘酸根离子这种新物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未知领域,学生怎样进行研究的呢?我们可以设置活动学习小组组长,分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还是找到了检验碘酸根离子的方法。一场讨论就是一次思维火花的碰撞,一次思想的进步,最后由老师总结碘酸根离子的检验的方法。这样的拓展活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参与化学课堂的主动性。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其特征是实验仪器、原理、步骤、现象和结论均为已知,学生和老师只需按课本规定的步骤“按方抓药”。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探索性实验是以兴趣为先导,以实验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例如:我们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火柴点燃后是否一定能燃尽?

实验试验:把火柴点燃后,摆放成各种姿势(竖直、斜放、平放等)进行燃烧实验。

发现问题:火柴点燃后竖直向上,火柴不能燃尽。

作出解释:竖直向上燃烧的火柴,火焰对其下部(接近燃烧处)有预热作用,这样会把其中

的水分蒸发出来,水气上升使火焰温度降低,上升的水气又有隔绝空气的作用,

最终使火焰熄灭。

验证解释:如把火柴烘干后点燃,都能烧尽。

得出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要有充足的氧气。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前提就是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兴趣,在这个探索研究的平台上,给学生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三、对于激发课堂趣味思考

(一)基于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转变

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条件促使教学方法的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怎么样,二是学习方式变化,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范围变化,过去重知识、轻能力、丢情感态度、只看分数,现在要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些都促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变化,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便成为了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这不但使得我们的化学课堂充满知识,更重要的把学生推向讲台,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基于教师自身的角色转变

在实际教学过程很多老师不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比如我们讲到环境污染的时候,教师大多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环境污染,但没能深入引导:我们能不能把自己身边的一些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原因,介绍给大家呢?如果教师加上这样的引导,就可以使学生强化他们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其次是教师没有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

总之,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孕育着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来看待,只有把这门艺术运用得好,我们才会培养出更多的、新型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2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