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践工作思路

实践工作思路

时间:2022-03-29 13:35:01

实践工作思路

第1篇

关键词:人才资源;人才管理;培养工作;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人员情况调查

针对近年来新接入铁路主专业大学生较少的情况,立足现有人才资源,发挥“本土化”的优势,努力盘活现有人才资源。

1.1人员自然情况。当前人才队伍现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学历低,参加工作时间长,理论知识少,具有较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二是有学历,铁路中专、技校毕业,具有一定现场经验;三是高学历,铁路主体专业大学本、专科或者是其他大学本、专科毕业,参加工作时间短,现场实践经验少。

1.2素质能力情况。一是能力弱。个别专业干部虽然有学历且处在专业干部岗位,但实际工作能力较弱。有的车间层专业技术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对于专业性工作研究不透、不深。有的干部是从非专业单位调转来的,不具备铁路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术作用发挥得不好。二是作风差。个别专业干部个人综合素质低,习惯于电话遥控指挥,对下一味提要求、指手画脚,不能扑下身子到现场中去,为基层服务意识差。有的专业干部工作能力、素质不能适应独立作战要求,宏观要求多,工作粗放,机关化作风突出,没有精细工作方法。有的专业干部检查工作时,仅停留在为检查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也只限于批评,没有从如何帮助解决的角度去对待问题,不能给予专业性指导。 三是后备人才匮乏。在安全、技术方面缺少充足的专业后备干部“库存”,特别是非常缺乏有经验、有能力的车间主任、副主任,满足不了现场生产需要。

2基本做法

2.1开展岗位职责、标准和业务知识。一是制定学习计划。以干部岗位职责、标准及业务知识为重点,组织干部全面学习。对全段干部岗位职责、标准及进行全面梳理、规范,明确每月、每周学习内容、重点、时限。二是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根据岗位特点,突出“缺啥学啥”原则,分类组织业务知识和相关管理知识。三是抓好两级班子学习。段、车间两级班子以中心组学习为主要形式,每月制定学习计划,实行每月一学一考一讲,努力建设学习型班子。

2.2加强业务培训。针对不同类别人员制定详细培训计划。一是外出学习“借智”。根据路局安排积极做好相关人员送培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到其他先进单位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开拓视野,并将好的经验与我段实际相结合,促进我段干部素质能力的提高。二是创新培训方法。针对工务夏修任务重、人员集中难的特点,创新培训方法,技术干部可以带着任务上现场,边干边学,提高实战能力;采取分片培训、背包教学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开展干部技能观摩表演培训班,如一个车间总支书记上党课时,其他车间总支书记进行观摩;举办经验交流会,将活动中表现突出、素质能力提升较快的典型经验在全段推广,促进全段干部素质能力的整体提高。三是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党政工团培训资源,即:培训党群知识的同时也要培训思想政治、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等。可以聘请业务尖子、生产骨干、各级管理者等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进行登台讲解。

2.3重视大学生培养。对于每一个新入段的大学生,一是通过面对面谈话、查阅档案对其进行调查摸底,摸清所学专业、长处和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根据其特点,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安排到相应岗位进行学习,增长岗位技能知识,丰富工作经历。二是及时组织他们到段科室、车间、工区重点岗位锻炼,并指定经验丰富、业务能力高的师傅帮教带。三是定期组织大学生召开学习讨论会,了解思想和学习、工作、生活情况,了解成长的收获和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大学生按培养计划快速成长。

2.4搭建锻炼舞台。一是交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安排年轻人才放到关键的岗位进行锻炼,为他们提供岗位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综合协调、处理重大问题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加快其成长步伐。二是促磨练。对一些能担重任的人才,放到没有经历过的岗位和部门,以及一些矛盾集中、工作环境复杂的岗位进行磨练。三是重激励。在工班长选配上,同等条件情况下,优先选用一些上进心强的人才担当重任。在物质激励上,对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人才高额重奖,增强荣誉感,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促的氛围。

2.5加强帮教指导。为确保人才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丰富的知识,尽快提高能力水平,努力做到:一是传帮带助成长。根据工作实际,实行“名师带徒”,挑选出一批业务技术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热心传授技艺的技师和优秀工班长,由他们和人才建立师徒关系,并签订师徒协议,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他们培养成技能人才和业务骨干。二是结对子一带一。对每一名年轻干部都分层次由有经验的干部或者是领导班子进行包保,结对子,一对一进行帮教成长。三是搞攻关促成才。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环境的特点,迎合青年成长心理特点,成立青年技术攻关组,定期开展活动,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攻关,促进年轻人才各项能力的提高。

3带来的启示

按照“管理规范化”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地方式方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3.1建立人才库。结合单位的实际、岗位的需要、发展形势需求,对现有的人才队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分系统、分专业建立人才库,随时进行动态调整。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采取循序渐进、滚动推进、梯次培养使用的思路,使人才储备源源不断、培养使用波浪式前进。

第2篇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提高企业工会工作的群众满意度,要在为职工群众提供有效服务上下工夫, 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层次,深化服务内涵,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本领。

【关键词】

工会工作;创新思路;群众满意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企业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和员工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格局,工会工作的领域、对象内容、方式等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企业工会要充分发挥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增强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提高职工群众的满意度,创新思路, 找准定位,眼睛向下,为民务实,把为职工提供有效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3年,巴陵石化为优化分析检验人力资源配置,将公司范围内13个科级质检单位进行集中重组,成立了服务型的新技术中心,整体结构分为七个生产检验站和煤炭、原料等几大块,主要分布在城区和云溪区两地,职工人数由原来的150多人增加到900人,组织结构也由单一的生产型检验变成综合型的检验机构。面对管理地域广、人员结构复杂的情况,技术中心工会必须调整工作对策,努力建设群众认可度、满意度高的工会组织。

1 以职工满意为宗旨,更新服务理念

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是企业工会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基础,是体现工会组织特色的本质属性。技术中心工会组织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根植于职工群众,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指南,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把尊重职工、依靠职工、为了职工作为工会工作的价值取向,把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实现职工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职工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会工作的最高标准。要注重源头参与,加强多层次、全方位协商机制建设,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益、精神文化权益和生存发展权利,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主动维护职工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具体利益,争取中心党政领导的支持,创建帮扶品牌,建立“一个中心”和“三项制度”,即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跟踪问效制度、爱心助学制度、走访慰问制度,根据企业不同层级、不同群体、不同类别员工的不同需求,因人制宜,提供贴身贴心的服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以源头维权为重点,提高服务层次

职工的需求千差万别,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 一是政治利益,即主人翁地位的落实;二是经济利益,即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的保障;三是文化需求,即精神生活的满足。技术中心工会组织要满足职工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群众路线,在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上下工夫,既立足实际,又着眼长远;既注重实效性,突出对职工眼前利益、具体利益的维护,更注重战略性,强化源头参与,从推动决策和完善机制层面保障职工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完善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的职工权益保障和重大问题决策审议机制;以厂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抓住决策前建议、决策中参与、决策后监督三大环节,充分表达职工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忠实地履行好职工代表的神圣职责,从源头上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进一步细化、量化、硬化有关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刚性约束,让职工利益表达机制化、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

3 以素质工程为载体,深化服务内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就业能力、经济待遇、发展前途与其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密切相关。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增强职工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是工会组织对职工最贴身的服务。技术中心工会组织应以职工素质工程为载体,采取“工程” 式的组织实施方式,制定系统的工作目标、推进计划、落实措施、经费保障和考核评估办法,使该“工程”不断提档升级。要在继承传统的职工读书自学、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借鉴现代教育培训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把着力点放在提升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方式,利用内部网络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网站,鼓励职工运用现代及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互动学习和交流,开展网上技术讲座、技术论坛、知识竞答等活动,不断探讨理论和业务新知识,拓展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浓厚氛围,把素质工程不断引向深入。

4 以职工之家为依托,拓宽服务领域

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职工之家,是职工群众的期望。因此,技术中心工会应主动适应企业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企业组织形式、员工身份多样化的新特点,创新工作思路,最大限度发挥能人作用和女职工学校优势,实施有效地动态建家。以工人先锋号、芙蓉标兵岗、模范职工小家建设为基础,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突破、加强”作为建家活动的新内容,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突出岗位特色,不断创新、巩固工会工作基础。要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挖掘有不同特长的职工群众,以协会方式成立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满足职工从传统的文化娱乐向科技法律、健康咨询、实用知识、技能特长等方面延伸,从企业向社区、家庭延伸,让“ 职工之家” 真正成为文明之家、科学之家、健康之家,成为职工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第3篇

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

**法院开展司法为民和服务大局“三个十”活动 积极搭建实现企业、基层和群众满意的五个平台

**法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建设“三满意”人民法院为学习实践活动主题教育的载体。为不断深化“三满意”创建活动。开展了大走访爱民实践和司法为民“三个十”活动。即举办十次义务法律宣传、开展对10名特困户子女助学活动、邀请人大代表观察十次庭审活动。开展服务大局“三个十”活动,即联系十个企业、帮企业办十件实事,举办十堂法制讲座。

**法院在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和司法为民“三个十”,服务大局“三个十”活动中,积极搭建实现企业、基层和群众满意的五个平台。

一是开展“两个窗口”建设,搭建便利群众诉讼平台。一是在立案庭和2个人民法庭组织开展“文明窗口”和“便民窗口”建设,并借此机会将立案庭全部设置在二楼办公,统一配备导诉牌、饮水机等设施,摆放诉讼指南、格式诉状和笔墨纸张,从细节上为群众提供便利。二是认真落实诉讼风险告知、诉讼指导和法律释明工作要求,安排专人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实行立案、接待、导诉、咨询“一站式”服务,努力减轻群众立案时的负担。三是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主体诉讼,通过网上立案、巡回立案、电话预约立案18件次,让人民群众以最简便、最快捷的方式实现诉权。

二是坚持息诉罢访“两手抓”,搭建化解矛盾平台。一是加大诉调对接、判前说理、判后答疑力度,将定纷止争工作贯穿于审理、执行的各个环节,确保案结事了,努力提升案件服判息诉率。二是实行案件承办人、承办庭和分管领导对案件承担连带责任制度,增强全院上下化解矛盾的责任意识。三是坚持领导接待日制、首问接访制、定期回访制等制度,及时、主动地解决群众要求。四是组织专门力量消化上访积案和重信重访案件,尽力缩短群众“里程”。

三是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搭建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平台。一是将低保户、待业人员和收入偏低的居民户等经济困难群众纳入司法救助范围,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司法救助的“门槛”。对22件经济困难的案件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94,850元。二是积极协调市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为诉讼能力差的当事人和符合救助条件的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12次。三是积极向市政府提出专题报告,尽快建立司法救助基金,使执行案件中的特困群体和特困上访当事人得到一定的救济。对张宪成、卢荣俊、张乃贵等6人实施了司法救济,救济金额53,000、00元。

四是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搭建群众享受法律服务平台。一是开展送法进农户、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的“法律五进”活动,使群众在广泛的法制宣传中提高维权能力。到目前为止,三个基层法庭,在**18个乡镇、办事处开展义务法律宣传18场次,受教育人数达3800余人。二是广泛发放便民联系卡,公开法庭和业务庭负责人的手机、办公电话,使群众能够随时进行法律咨询。三是快速、优先审执涉农案件和民生案件,及时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审结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124件,为民工追讨工资160余万元。四是推行“大巡回办案”机制,深入到田间地头巡回就地办案18场次,审理案件72件。为居住偏远、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上门兑付执行款2次5.6万元,切实为当事人诉讼“减负”。五是对涉及邻里关系、家庭关系、人身损害等急需处理的案件实行急案即审制,提高保障民生的效率。

五是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搭建民意表达平台。一是通过标牌、网络、媒体等途径公开收费标准、法庭庭审、裁判结果,确保公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以设立意见箱、公开举报电话、随案送达《廉政监督卡》、办理申诉再审案件、开展“带案回访”和问卷调查活动等方式,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及时掌握群众司法需求。三是在社会各界聘请执法执纪监督员,延伸接受社会监督的触角。四是成立专门机构开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及时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人大、政协领导出席法院重大活动和会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来院视察和现场监督重大执行活动;向人大、政协汇报重要工作、通报裁判结果、报送简报信息,主动接受他们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

第4篇

1 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

中央决定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在新形势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决策,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顺应广大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当前,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状况是好的,在为人民服务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是在个别地方、个别领域和个别党员干部方面,也存在着违背群众路线精神和要求的问题。突出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实际表现在:少数党员、干部工作中重形式、轻实效、图虚名;办事不负责、不作为、低效率;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缺少忧患意识与创新精神;奢靡享乐、铺张浪费。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伤害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融洽,必须及时全面解决。

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是要在全体党员中广泛开展教育活动,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牢牢把握基本原则,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查找并改进“四风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创造文明、和谐、稳定发展的生动局面。

2 在高职学生工作中运用群众路线思想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成效好坏与否,决定着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彰显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与否。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明确的社会责任和任务。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要致力于“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更加复杂,工作要求更高、工作对象更多样、工作内容更繁复、工作环境更具挑战性。一是高职学生工作官僚主义盛行。部分学生工作者思想僵化、不思进取,对工作常常疲于应付,实效不足。不能因材施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倾听不够、关心不到,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二是高职学生工作面临“安全困境”。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危害,信仰不坚、道德观念滑坡、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影响不断,给高职学生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三是学生工作渗透力不足,工作方式主观臆断,缺乏感召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课程设置和校园活动,任务性大于教育性、形式大于实效、个人欲求大于集体利益。因此,不能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学生实际问题和困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四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不够科学,不能满足学生工作需要。在配比上的差距,导致一线学生工作者人数不足,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常常疲于应付,工作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学生发展成才至上”育人理念,学习运用群众路线思想,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工作模式,优化高职学生工作,促进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是十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3 群众路线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3.1 树立“以人为本,学生发展成才至上”的学生工作理念

贯彻群众路线思想,需要学生工作者转变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工作对象上,要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高职教育基础价值取向,形成学生工作的向心力,依靠学生,向学生学习,创造学生工作的生动局面;在服务意识上,学生工作者要扮演好管理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角色,重点需要强化服务意识。以群众路线为指导,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3.2 改善工作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工作过程中,必须深入学生工作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高职学生工作者必须全面了解工作对象的特征和本质,着眼于发掘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行为。鼓励学生通过共同参与,开放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时代特征与社会形势,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融会贯通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关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思想交流中,注重传递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

3.3 量化学生工作指标,完善评价考核监督体制

高职学生工作的成效,要以学生满不满意为判断标准,这是践行群众路线,求真务实的表现。明确学生工作目标和标准,才能有效指导和推动高职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基础上,以项目化、台帐化、信息化将学生工作量化,推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此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的评价考核监督体系。

3.4 加强职业操守,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的开展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法律法规,遵守高校各项规章制度,以群众路线为指导,一切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上,要赋予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接受学生的评价监督。同时畅通反馈渠道,完善学生问题和危机救济程序,以人为本,将群众路线精神实质落实到位。

第5篇

关键词:团建工作;长足发展;实践思路

共青团是党弘扬中国共产主义、加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助手和后备军,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再加上党和国家正确的政策领导,各阶层团建工作皆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不仅给团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团建工作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并逐步扩展共青团的发展力和影响力,仅仅依靠共青团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团建工作必须紧紧跟随党的整体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发展与改进,以获得发挥共青团组织和阵地优势的最强大助力。如何在当前新形势的引导下全面促进团建工作的长足发展,构建党建工作新局面、探索党建工作新走向,是我们必须致以高度重视和热切探索的问题。

一、当下团建工作的整体发展趋势

全面落实团建工作,不仅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工作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团的建设,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持续深化,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也让团建工作的政治价值不断增强。按照加强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战略方针,深入探讨当前形势下促进党建工作长足发展的实践思路和举措,是全面提高党建带团建的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夯实党和国家基层执政基础的前提保障。团建工作要想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方针,两个纳入”的指导思想,以党团建设同步抓、党团阵地同步建、党团教育同步搞和党团考评同步过这“四个同步”为基础,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以全面促进团建工作的深入开展[1]。

(一)团建工作已为党政建设整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团组织建设,已成为党政建设整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团共建的目标,各级党委不仅将团建工作涉及到的内容纳入了党建工作总体体系,还制定了不少的政策和措施,以从制度上保证团建工作能够有组织、有计划、有条理、有重点的开展和落实,为团建工作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与此同时,各级党委还纷纷将团建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衡量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对组织内人员实行党团工作双轨考核机制,进一步保障了团建工作的发展活力。

(二)党建带团建的全新工作局面已经逐步形成

把团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到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让团建工作在党建工作的带动下实现同步发展,是各级党团组织中已经达成共识的明确方针。在党建工作总的方针路线指导下,党建带团建的全新工作局面已经在各级党团组织中形成,并获得了全面的认可和大力推进。各级党委组织纷纷意识到搞好团建工作是加强党政建设的基础和需要,也是党和国家更紧密地联系青年群众,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效保障。党建工作必须重视与团建工作的衔接,才能获得更坚实的依靠。

(三)团干部队伍建设已经纳入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

现如今,团干部队伍建设已经纳入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中,把团干部队伍建设起来,已经不仅仅是团建工作的迫切需要,更是党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给团建工作的长足发展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就必须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青年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从干部配备到人员培训,从内部选拔到推优入党,都是为团建工作奠定坚实后备力量的有效途径。

二、促进团建工作长足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认识,深化团建工作内涵和自身责任感

团建工作的主体对象是广大的、先进的青年群众组织,他们是党组织建设和推动团建工作发展的生力军。因此,要促进团建工作长足发展,就必须首先提高青年群众组织对团建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增强团体内部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对青年团员的精神层面的培养,更深层次地深化团建工作的内涵。共青团组织成员普遍存在着思维活跃、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极强的特点,其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能够在正确的思想领导下实现全新塑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团建工作必须抓好对团员青年思想政治上的引导,提高他们对团建工作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从文化阵地建设的角度上丰富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全面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强化青年团员在团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深远影响力,以激励他们按时、按量完成上级团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尽心尽力地拥护团建工作的开展和长期发展。高标准、高要求是团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从严务实、有的放矢是团建工作长足发展的基本要素,不断提高青年团员对团建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是奠定团建工作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把握方向,切实增强团建工作的领导力

任何工作要取得良好的进展,事先必须要把握好明确的方向,团建工作也一样。团建工作开展大致方向有三:其一是加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以及深化对以共青团员为主体的广大青年的形势任务教育。团建工作在开展中要始终坚持维护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将大政方针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准确而科学的政策解读来深化共青团员爱国爱党的信念和决心;其二是加强对青年群众组织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认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在组织内部深入宣传和贯彻“三个倡导”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通过灵活多样的主体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弘扬当代爱国主义精神和巩固青年团员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2];其三是加强青年群众组织自身素质教育,立足于青年团员长远的发展目标,鼓励并帮助他们结合实际,作出更好的生涯规划设计,并不断提高他们对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以促进青年团员的全面发展。在明确了前进的总体方向后,团建工作应切实增强并积极发挥出自身强大的领导力,将团组织内部更好的凝聚起来,通过改革团组织考核体系、建立定期团工作汇报制度以及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等方式,形成结构分明、组织有序的团建工作制度,实现与党建工作共同发展和提升的目的。

(三)巩固基础,进一步增强团干部队伍素质

优良的团干部队伍是团建工作的基础,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是夯实团建工作发展之路的有效举措。各级团建工作的领导者都要坚持任人以能、任人以贤的任用准则,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人才,给团建工作打造出能力卓群且作风优良的领导班子;其次,还应加强对现有团员干部的培训和锻炼力度,全面增强团组织干部的政治意识、为民意识、发展意识和管理意识等,通过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促进团组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应把推优入团规划纳入到发展团员规划当中,是推优工作真正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3]。

(四)明确任务,扩展团建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

要促进团建工作长足发展,必须明确团建工作的任务和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时效性地开展团建工作。团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团组织管理建设工作以及构建团建工作发展新思路和新途径,不管从哪方面而言,团建工作都是以服务党和国家、服务和领导青年团体为最终目的的。现如今,团建工作的覆盖面及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团员青年构成的复杂化趋势,让团建工作迫切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以实现其长足稳定的发展。因此,团建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组织模式,以便于把每一位团员都有效覆盖在团组织内,从而全面地提升团建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团建工作既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的宏伟事业。我们必须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和更全面的布局去推动团建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团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全力打造团建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彬.浅谈新时期“党建带团建”工作[J].学习月刊,2010(15): 88-89.

[2]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第6篇

工会工作的创新基于三点。首先,企业改革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工会工作适应企业的发展,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从而与企业机制的变化同步。其次,在新机制下,找到工会工作的立脚点,不创新不行。

那么工会工作如何创新呢?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对工会工作的不断思考,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以有为实现有位。

只有讲求经济效益企业才能不断壮大和发展,因此工会要关心和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关心企业的兴衰,企业的兴衰又与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后续发展息息相关。为此,工会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公司的各项重点目标展开,把关心企业的命运与关心职工的利益等同起来,教育职工爱厂如家。在职工中开展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龙头提合理化建议、班组管理、劳动保护工作,调动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第二,强化企业民主管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员工群众的积极性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源泉。员工的积极性来自对其主人翁地位的尊重,因此强化民主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使广大工员认识到,不管企业机制如何变化,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无论什么样的改革,没有员工的支持和参与,都是不能成功的;其次要把民主管理的重点放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企业发展上。

第三,将建设职能赋予新内容,求实创新地将竞赛活动做精做活。

把组织职工进行劳动竞赛分成几个阶段,改变为竞赛而竞赛的倾向。首先,在竞赛之前先营造气氛,工会用重奖吸引员工参赛,提高职工参与竞赛的兴趣。比赛中获胜的人,总是少数,多数人只能是参与。此时,工会应抓住员工想拿奖不服输的心理,给予适当的引导与鼓励。不但帮他们分析找差距,还要帮他们弥补差距。其次,注重竞赛活动的发动和宣传,每名职工都明确自身在竞赛活动中的角色,把竞赛活动搞活。同时,乘职工的兴奋点还未过,立即组织职工进行培训。此时职工一定具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实现了劳动竞赛,同时通过竞赛、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技术素质,竞赛的目的就实现了。

第四,主动参与企业的改制、改革,充分发挥审议权和建议权。

这种参与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企业法》中明确规定职代会是企业最高权力机关,企业重大决策要经职代会讨论通过方可实行。依照《公司法》,董事会、股东会对企业经营具有决策权,除未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可不经职代会讨论。尽管在议事规则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并不意味着职代会名存实亡。职代会还有审议权,建议权,要充分发挥这两项权利,通过这两项权利反映职工的呼声,帮助企业科学的决策。其次,主动团结鼓励职工,以积极的姿态从事生产,从事管理。不管企业如何变化,其产生的效益对国家有利,对企业有利,对企业的员工有利。因此,要引导职工树立与企业同舟共济的思想,努力工作,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第五,把教育职能的内涵扩大,帮助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本增值。建立与公司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工会要积极配合企业把职工素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在参与培训计划的拟定、实施过程中,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使培训方案更加切合企业发展实际,更加科学和规范。工会组织开办各类业余专业的训练班是一种可行方式方法,职工通过学习考试,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

第六,加强职工思想引导作用,培育员工企业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对职工素质的新要求,教育引导职工认清形势,树立以效益保权益的观念,在竞争合作中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要讲企业与职工的“互利双赢”,讲命运共同体,树立“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思想理念。要及时把企业政策给职工讲清楚,把企业发展的形势与前景给职工讲清楚,把企业大局利益与单位、部门局部利益的调整给职工讲清楚,要教育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使职工自觉积极热情的投入到企业建设中去。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安全生产、厉行节约、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风尚,引导全体职工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与爱企业、爱岗位、爱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培养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精神,教育职工把加强职业道德与提倡社会公德、建设家庭美德和修养个人品德结合起来,促进职工社会道德素养的提高。同时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以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职工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振奋精神。

第七,创新思维方式,以“职工为本”的理念切实关注员工利益。

职工是企业的宝贵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工会组织要坚持以职工为本的理念,以服务职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思维方式,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首先,要充分认清队伍组织结构和利益结构变化,更新体制机制,构筑帮扶保障体系,以扩大覆盖面和增强凝聚力为主攻方向,逐步形成多形式并存、多渠道发展、多层次互补的职工保障新格局。其次,要围绕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随时了解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关注职工切身利益,及时反映职工的愿望和呼声,督促、推动有关部门体察民心、尊重民意,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挥好“及时雨”的作用。

第八,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的情操,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职工需要有一个调整身心的场所,工会把此场所建立起来,迎接职工的参与和休息,是形势的要求,更是使命的要求。传统体制下轰轰烈烈的大量占用工作时间的文体活动,在企业新机制下,与工作已产生了许多实际困难和矛盾,业余时间搞活动是很好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的球类、棋类、长跑、游泳、拔河等比赛,参加人员踊跃,效果很好。另外,要发挥好各种协会有计划组织职工业余活动的作用,利用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以及游泳等俱乐部,为员工搭建健康的业余文化阵地,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第7篇

一、关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机制改革的问题

(一) 加强职务犯罪侦查指挥协作机制建设

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是我国检察体制的根本原则,体现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就是要保证上级院对下级院案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加强职务犯罪侦查指挥协作机制建设,就是从体制上保证上级院对下级院反贪和渎职侦查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和检察机关整体优势。在今年5月28日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会议上,高检院提出了六项侦查改革的措施,其中,建立纵向指挥有力、横向协作紧密的侦查指挥协作机制是当前的改革重点。

早在200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即成立了侦查指挥中心,随后,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先后设立了侦查指挥中心。近两年的运行证明,侦查指挥中心对于增强职务犯罪侦查的快速反应和区域协作能力,增强侦查工作抗干扰能力,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据了解,目前北京、福建、广东等地已经建立了侦查指挥中心,并取得了实际经验和成效。如广东省去年查处汕头特大骗取出口退税案时,因为该案涉及面广、社会影响恶劣,调查取证很困难,广东省检察院决定由省院侦查指挥中心组织查办,案件由此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职务犯罪出现了大要案增多,涉案人员身份、职业复杂,关系盘根错节,反侦查能力增强,地方保护主义引起的办案难等问题,更加需要加强职务犯罪侦查指挥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方面,要积极吸取以往工作中创造、积累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好做法;另一方面根据工作的实际和发展形势,进一步规范运行程序、明确指挥协作机制的职能定位、协调好内部关系,真正做到为下级院解决办案中的实际困难。同时不断摸索指挥协作的新方法。如帮助下级院排除干扰,克服阴力,对当地检察机关难以开展侦查的案件,上级院可提上来办或突破后交下级院办理,也可以指定异地侦查管辖。我院所在的盐田区,由于案源少,人情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侦查工作的开展。过去两年里,我院根据案件情况,充分利用上级院的异地侦查指定管辖权,办理了多宗在市内具影响力的大要案件,出色地完成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

(二) 加强和规范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一个案件侦查工作的完成,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责,有哪个相关部门配合不好,就会贻误侦查工作。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与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要将现有的协调工作规范起来,改变过去主要靠人联系的方式,向机制化、制度化转变,从而增加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1)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目前,由于技侦手段的有限性,检察机关与公安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特别是在强制措施的执行、羁押、侦查和技术侦查手段的运用,以及追逃工作中的通缉、边控、上网追逃等方面,双方的协调配合已有了较好的基础。要进一步重视发挥公安机关在追逃、侦查手段上的优势,就有关特殊案件简化程序、加强信息交流等问题进行协商规范,总结经验,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搞好同纪检监察机关的协调配合。当前,检察机关同纪检监察工作上的协调配合是好的,但不要产生依赖纪检办案的思想。在与纪检监察协调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处理好纪委的组织协调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机的关系,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案件线索移送及时,日常工作交流有序,办案中协同配合有力,形成合力。同时,检察机关在协调配合中要重视纪委的协调作用,听取意见,做到尽责不越倦,恪尽职守不失职,严格按法定职责和程序办案,对纪检监察机关采用“两规”、“两指”手段正在审查的案件,检察机关可以提前介入了解情况,帮助研究分析案情,为受理案件做好准备。对移送的案件,检察机关立案后则应严格按法律规定的程序操作,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机。

(三)改革职务犯罪侦查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我国刑诉法第18条关于人民检察院的管辖规定,人民检察院的侦查权主要是针对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因而检察机关在机构设置上亦将自侦部门由反贪和渎侦两部分组成,似乎是合法合理的。然而,在实践工作中,这样的设置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自侦部门虽然形式上反贪、渎侦分设,但实际上职能交叉重叠,同时导致对职务犯罪预防和职务犯罪对策的研究都成了两张皮,分工不科学;其次,贪污贿赂犯罪与渎职侵权犯罪相互交织的现象日益明显,绝大多数、的案件都与贪污贿赂犯罪有着紧密的联系,查办贿赂案件往往成为查处渎职侵权犯罪的突破口,如将反贪与渎侦分开不利于侦查和犯罪的控防;第三,反贪、渎侦自成体系,会造成机构重设、官多兵

少及后勤保障、统计档案、文秘等非实际办案人员增加,管理和办案成本加大,效率低下,且彼此之间各自为战,不符合“效能”原则。因此,为了有利于统一行使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侦查权,统一调配检察机关的人力物力,更有效地打击职务犯罪,可以考虑改革现有自侦机构,将两者合二为一,成立职务犯罪侦查局。虽然贪污贿赂犯罪与渎职侵权犯罪在法律上属于不同类型的犯罪,但侦查工作的程序、手段以及主要内容都是相同的,设立职务犯罪侦查局有利于加强侦查指挥,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检察机关的工作效率。此外,从名称上来看,原来的反贪局和渎侦局都不科学、不完整。反贪局查办的案件除贪污、贿赂七类犯罪外,还包含挪用、私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及隐瞒境外存款等犯罪,渎侦局查办的案件实际上包含了渎职、舞弊和侵权三大类的犯罪,只有职务犯罪侦查局的名称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性质和功能。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重庆市检察院以及深圳市盐田区检察院都已率先在系统内成立了职务犯罪侦查局,为实践侦查机构改革,提高工作效率作出了新的尝试。

二、关于提高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的科技含量问题

提高侦查办案工作的科技含量,走科技强侦查、科技促侦查的道路。反贪侦查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工作的性质、任务、对象、方式方法均有特殊性,紧持走科技强侦查、科技促侦查工作专业化之路,是新形势下加强反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侦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先进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完善和运用,没有必要的侦查设施、装备保障,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就难以对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实施有效的打击和遏制。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特别是先进信息技术,加快侦查工作信息化管理进程。特别要以运用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反贪侦查工作中的含量,提高办案水平和工作效率。要按照“先进、适用、配套、普及”的原则,不断提高侦查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配备查办贪污贿赂案件所必需的设备。

第8篇

关键词:电网调度;管理工作;实践;安全机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项娱乐活动和文化活动页发展起来,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对电量的大力需求,这对电力企业来说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在用电压力增大的条件下,需要对电力企业进行全面的深化的管理,以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社会的用电供给实时、到位、安全、合理。

一、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调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

在我国电力企业的供电过程中,电网调度涉及到的工作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倒闸的操作,在这项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对倒闸作票进行填写,这项工作的填写内容一经落实,不可以随意篡改,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因此在此项操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严谨性要求非常高,不允许随意出现各种误差。在电网调度工作中,对倒闸进行操作的人员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工作,例如,值班人员或者调度操作人员以及调度管理人员要按照既定的电网管理程度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对各项数据给予认真的核查,最后再做好记录报备上级单位。关于操作票的完成传统工作上是需要大量人工工作,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是能够提升电网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在此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很多工作人员因为存在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都偏低,在书写票据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书写格式错误、书写的数字出现错误等等情况,规范性非常低,因此就会给下一程序的工作带来困难。针对这种问题必须加强对电网调度管理的力度,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工作[1]。

图 1 变电运行倒闸操作图

(二)电网调度在管理以及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网运行很大部分实现了自动化,在新的技术得到应有以后,因为大量工作人员对这种工作模式不熟悉,并缺乏相关的工作管理经验,并且一些管理制度在制定方面和实施方面,得不到维护保障,容易出现管理失误的问题。很多电网调度工作常出现的问题还有重视设备的运用而忽视了管理,一些技术人员没有经过新的学习和培训,对设备厂家过于依赖,这样在供电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中就会产生各种影响[2]。

二、强化电网调度管理工作以及建立安全运行机制的策略

(一)坚决禁止误差调度和误差操作的出现

对于电网的调度工作者来说,在接受到调度管理部门下达得调度计划以后需要认真的研读和分析,并且所有电网的运行都要控制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从调度的指令触达,把功率和电压调整到最佳值,绝对禁止利用接口对命令实行拒绝或拖延执行调度命令。一切工作都要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和人力工作的安全,在接受到调度人员的运行指令以后,才能按照相应的改变方式改变运行方式,否则不能有任何方面的改变。在调度员指挥停送电的工作中,需要加强防范意识,禁止出现调度错误或者调度操作失误的情况。要保证零误差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调度管理工作。

首先,提升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需要建立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上,这样电力单位就要定期的安排工作人员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精神,并且在学习以后要求工作人员对培训做出自己的总结,写心得体会。对已经发生的调度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原因后进行积极的整改,从而提升调度工作的安全性、科学性、合理性。强化调度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最大可能的在工作中为大家营造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行的气氛,将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都放入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3]。

其次,杜绝各种违章违纪现象的发生。很多有误操作都是因为管理的失误或者是责任意识薄弱造成的,因此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操作章程是杜绝错误发生的关键。电网调度人员必须严格的执行两票三制这项制度,在倒闸票、检查工作票上都需要认真的核查和填写,若是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填充那么在掌握信息能力的同时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仔细的核查,在所有工作票中对安全审核措施以及工作任务进行标注,审查过程中如果出现种种不合格的现象需要予以及时的纠正,并重新办理。与此同时,调度人员的交接班也是一项重点的内容,交接班记录要完善,防治发生各种遗漏事件。例如,从调度人员执行的三位一体中对安全生产的的相关问题做逐一的登记,然后交给下一个值班人员,这样交接的内容才会更完善,方式也会更全面。

最后,通过调度业务的培训强化调度人员的业务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工作中各种信息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对调度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作为一名调度人员就必须重新的对自己进行审核,加强各项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要从电网调度工作的培训为实际的出发点,调度人员认真对待仿真机,让自己对电网运行设备更加熟悉,熟悉电网一次系统图和工作相关设备;对调度的信息化自动化有所熟悉;对电网的各项紧急事故处理加深熟悉程度等等,在熟悉电网运行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其一是准确的下达有关倒闸等操作的命令,其二是对电网运行是否出现故障进行正确的分析,其三是对发生的事故做进一步的判断,只有具备以上这些能力,调度人员才能在安全的维度上对电网调度做进一步的管理[4]。

(二)电网调度管理中对安全运行机制建立

首先,加强对电网调度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在电网调度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安全的运行机制加以注意,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强化安全引导和规范工作,帮助管理人员梳理好工作秩序。设定固定的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电力单位的安全法律法规,阅读之后进行浏览和模拟操作,最后进入实际演练;在安全制度中可以从实际电网工作的角度出发进行更加人性化和实用化的改动,不断补充和健全不完善的地方,让这份安全机制在时代的变革下变得越来越实用。

其次,安全运行机制中责任体系的建立。在安全机制中要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一一落实,安全管理中要与工作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和树立安全责任状,这样把安全管理和责任联系在一起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对调度安全的认识,发生故障进行必要的追责处理,惩罚和奖励并重。对于人为原因出现重大失误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严格处理,对于一直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没有出现任何失误的人员还要进行精神和物质的相互鼓励,这样才能真正的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推动电网调度工作的有序开展[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管理问题以及管理措施和安全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电网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被加以重视,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要进一步的提升管理策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供电。

参考文献

[1]郑太一,冯利民,王绍然等.一种计及电网安全约束的风电优化调度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4(15):71-74,90.

[2]程哲,杨军,叶廷路等.考虑机组分区排序的河北南网节能调度安全稳定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4(12):95-99.

[3]黎静华,韦化,夏小琴等.智能电网下节能发电调度多Agent系统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21):96-103,108.

第9篇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1-0066-04

实践教学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实效性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强调要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作为改革的重点。因此,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面临的共同主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已经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笔者在长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途径,并逐渐形成了“可选择、可操作、可计量、可分合”的“四可”实践教学模式。

一、可选择性设计

实践教学的可选择性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兴趣对实践教学的种类、类型、主题、项目与指导教师的自由选择。具体设计是,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开设地点的差异, 将实践教学设定为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两大种类。然后,按照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将校内实践教学设定为学习领悟能力型、组织管理能力型、 调查分析能力型和综合能力型4个类型, 将校外实践教学设定为体验感知能力型和调查分析能力型两个类型。最后,按照贴近教材、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教师的原则,为这两大种类6个类型的实践教学分别设定适宜的多样化的课题和明确的指导教师。 其思路就是先种类化, 再能力类型化,最后是主题多样化和指导教师明确化,由此确定学生实践教学种类、能力、主题、指导教师的选择范围,以供学生在学期之初,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条件,自主选择一项校内主题和一项校外主题。 其逻辑思路见图1,具体设计范围见表1。

当然, 可选择性只是教学设计的初衷和设计者的愿望及努力方向, 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非现实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实践教学主题的多样化,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 有时会造成主题的过度分散化。受时间、财力、师资的局限,主题过于分散将导致实践教学无法高质量完成。因此,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应该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将学生所选课题适度归集, 最终确定一项校内课题和一项校外课题作为学期实践教学的主题, 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予以完成。实践教学主题的选定是一个民主集中的产物, 这一过程既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教学的第一步。

二、可操作性设计

可操作性是指按工业生产中的流水线方式,从逻辑和实践两个方面设计实践教学的路线图,实现思维逻辑与具体实践的统一,保证其整个教学流程的可操作性和完整性。

(一)逻辑上的可行性:思维路线图

逻辑上的可行性是实践教学可操作性的前提,它是指依据工业生产中流水线的设计思路,将实践教学的诸要素按教学实践的先后次序横向排列,将实践教学的诸环节按教学实践的先后次序纵向排列, 实现实践教学横向流水与纵向流水的统一,保证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工业生产中的流水线,从横向看是由岗位、员工、责任、产品、效能、质监等要素构成的,从纵向看是由劳动分工所决定的相互衔接的不同环节构成的。只有在各要素齐全、各环节圆满,且都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和环环相扣的状态下,整个流水线才能顺畅连贯运行。具体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若要象工业流水线的工艺流程一样运行顺畅,教学的诸要素如教学岗位、指导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成果、教学目的、教学监控等就必须做到在空间上的横向并存、不可缺失,教学的诸环节如主题选择、主题认知、联系基地、后勤保障、实施过程、 课后升华等就必须做到在时间上的纵向继起、前后相继。

(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行动与技术路线图

实践教学的逻辑思维路线图是实践教学的思想指导,为其可操作性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理论上的可能性。要使这种理论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必须把思维路线图演绎为比较具体的行动与技术路线图,将实践教学的所有要素和所有环节通过专业技术分工串连成一个整体系统,从而确保实践教学可操作性的软着陆。实践教学的行动与技术路线图是对逻辑思维路线图的具体化,同时又是对所有教学课题实际操作流程的抽象化, 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性。简单而言,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横向要素的空间并连和纵向要素的时间串连来绘制, 从而较为清晰地描绘出一个实践教学课题由一纸蓝图变成现实教学成果的行动与技术路径。 由于这一路径较为复杂,很难通过单一图形简约再现,以表2来说明其内涵。

当然,由于实践教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严格按照工业生产流水线模式操作在教学实践中不太实际。所以,我部针对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有时按照时间上的继起性操作,有时为了提高效率则按空间上的并存性同时操作。但总体上是流程化的,每位老师都处于流程中的某个环节,一旦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教学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实践教学需要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学团队,有了这样的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达到自动化的效果。

三、可计量性设计

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教师工作量难以精确计量。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削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会产生许多实际矛盾,大大降低工作的效率,以致实践教学开展不起来、进行不下去。要解决实践教学的这一难点,只有形成较为科学的激励机制, 特别是制订出较为准确地计量教师工作量的办法,实践教学的可持续性才能得到保障。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二重性原理,将实践教学划分为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 通过抽象劳动确定实践教学工作量的一般计量公式, 通过具体劳动核算每位教师的实际工作量。

一般计量公式的设计是,根据实践教学的流程,首先将实践教学环节化。 为了强化这一公式的广泛适用性, 实践教学的环节化应兼顾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力求齐全标准。其次,比照理论课课时标准,根据实践教学环节的复杂程度和时间长短确定每个教学环节的课时,最后,把每个教学环节的课时加总就可以得出实践教学的一般标准工作量。当然,再完美的制度设计也不能完全涵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所有工作, 其在技术上无法统计的工作量称为不可计工作量,不计算课时。但为了充分体现教师实际工作状态和奉献精神, 实践教学工作量的一般计量公式必须加上这部分不可计工作量。

上述思想用公式表示如下:

(一)一般工作量计量公式

(二)实际工作量计量公式

尽管有了一般工作量,但因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每个教师的实际工作量还是很难计量的。为此,我们细分了如下三种情况:

上述三种实际工作量核算公式中,应用最多的是第三个。一则实践教学多为团队分工合作完成,教师不是每个环节都要参加。二则指导教师通常承担多个课堂的实践教学任务,但实践教学容量有限,教师只能从任课的多个课堂中选取一定的学生代表参加,有些环节必然要在多个课堂中重复进行,所以,第三个计量公式更接近于实际。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上述公式只能为工作量的核算提供一个大体公平合理的标准,真实的历史只能存在于历史的真实中,再科学的理性也无法全面精准再现。所以,在工作量核算问题上,难得糊涂最受用。社科部每学期的实践教学工作量都是按配额给的,超额部分根本不计入工作量。

四、可分合性设计

实践教学具有涉及因素多、不确定性多、教学周期长、时断时续性突出、专业综合性强、非教学中心、非专职等特点, 这使其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难度极大。为适应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设计必须做到可拆分可整合, 以便既能集零为整, 又能化整为零;既能依次而行,又可同时并举。

实践教学的可分合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教学流程上, 我们把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划分为3个阶段、11个环节,这是化整为零。也只有这样, 才能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师特长进行科学严谨的工作分工, 从而既可以使不同教学环节在纵向上相互联结, 又可以使同一教学环节在横向上不断扩张(在多个课堂重复)。其次是在教学主体安排上,初始准备预知阶段和课末总结升华阶段主要由各任课教师独立完成, 课中实施体验阶段则由教学团队共同承担。 教学主体的分合可以具体考虑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保证整个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 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2014年2月24日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地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为高校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新形势下办好思政课,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除了课堂教学外,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否积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无形的引领作用。为此,我们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上与践行路径上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提出践行的路径。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路径分析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上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方面担负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重担,他们学习和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为先,并用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大学生人心,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都能够积极地响应国家的要求与号召,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整体上都非常赞同新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认识上,都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发展状况,关系着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实现的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认同上虽然整体上能够达到上述要求,但是也存在着问题。从总体上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虽然基本不存在态度问题,但在思想认识上也存在一些困惑,特别是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少理论上的深刻领会。为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认同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只有自己首先摆脱认同上的困惑,才能够在实践中去自觉培育与践行,同时在自己阵地课堂上才能够把它讲清楚,讲透彻,将其精神传达给学生。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不能简单化、单一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重要的也是对思政课教师自己的要求。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与践行,都是深受教师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思政课教师在认同上要注意的另外一点,而且也要有一种功不在我的奉献精神。我们的功劳不是一时就能够表现出来的,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作用也是长远的,我们是在做影响学生命运前途的事业,要有一种正其谊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上的分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有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深入钻研,从理论上、学理上实现对它的认同。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要明了党中央提出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语境,善于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在学术与政治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和践行。要把学术思维与政治思维、宣传教育思维结合起来,综合地、辩证地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真正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 正人者先正己。要想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首先自己要践行。为此,不仅要在认同上进行分析,还要在践行的路径上进行深入分析。

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及时关注时事政治,广泛收集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与路径,并能及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入课堂,进行正面宣传与教育。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爱戴与喜欢,可以说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都能够爱岗敬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怎样能够真正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在践行路径上存着怎样践行的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生活,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而且在践行的过程中还要做到落细、落小、落实,这都是需要在践行的路径上进行大量的考察总结与探索。

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探索之路永无止境,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创新与发展。在践行的路径上同样也面临着自身如何自觉培育与践行的问题,面临着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双重践行路径的问题,具有双重路径的探索。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战略上的指引

(一)理论路径指引

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的系列讲话,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同上的困惑指明了走出的方向,指明了实现的根本路径,解决思想理论培育和践行的路径,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认识、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具体的实现路径。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又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育人工作,同样也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中华文化繁荣兴盛高度上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创造精品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精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只有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为学生真正喜爱,才是精品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同样也要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提升精神境界,达到内圣外王,行不言之教的作用。“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也要牢记,在教学中不断地创作才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的创作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真正的共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吸引力也是最大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关键是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地在课堂上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学生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给学生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也同样是根本。我们也要做到自觉坚守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不仅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还要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

在系列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今时代转型时期人们面临着思想困惑解决的路径,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怎样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思想文化基础。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觉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不仅要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也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在理论上为真正做到、做好自觉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实践路径指引

系列讲话不仅为我们找到了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路径,也为我们在实践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了实践路径。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具体的实践中落实。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在实践中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做到师生自觉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立和规范一些校园文化规章制度,完善教师、学生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校师生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传播主流价值,增强师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史、校训、大学育人的精神,开展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时时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陶冶与滋养作用。

同时也要利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各种途径在校园内外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与文化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又是最前沿的战士,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同时,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与育人的作用,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特点不同于一般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立德树人是其首要任务。为社会多培养一名思想上合格的接班人,是用其他考核标准无法衡量的。当然,我们也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但是,我们的理论研究与专业课的研究,特别是一些理工科的研究又是不相同的,我们的工作还要有一种功不在我的奉献精神,它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是长期的、深远的,不能够用一般的考核标准就能够完全衡量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学校建立健全考核与评价体系,在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权益保护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步骤[J].思想教育研究,2016.3.

[2] .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第11篇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决定,从20*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水利部及综合事业局已先后召开动员大会,对学习实践活动做出部署。我中心于21日召开党支部支委扩大会,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组织机构、活动方案、学习要求、宣传报道等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布置。今天,我们召开全体党员和职工大会,就是对我中心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进一步动员和全面部署。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近日,水利部党组以及综合事业局党委系统周密地部署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一定要从领会中央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等方面入手,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部党组的要求上来,从政治高度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水利治水思路,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

当前,我国水利事业正处于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阶段。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提高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顺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把握了我国水资源条件的深刻变化,凝聚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治水实践,在解决我国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水情、富有创新特色的对策措施,推动水利工作各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转变:如防洪工作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水资源管理工作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水土保持工作从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水利建设工作从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水行政管理工作从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科技手段转变。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必由之路。

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涉及民生水利的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一切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应有之义,是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着力点。

水利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可持续发展治水实践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现代化方向,才能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上取得更大成效,在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上迈出更大步伐。正如陈雷部长在水利部党组中心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扩大)学习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水利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深入思考关系水利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牢固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方向,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要不断以新的理念、新的认识、新的举措、新的经验和新的成效推进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深入实践和丰富完善,不断提高领导水利科学发展的能力。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全面发展,实现保障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城市水利与农村水利相统一、东中西部水利发展相协调的科学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河湖生态健康、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水利对外开放,全面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中央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使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这些都为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水利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资金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方法、经验的引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水利,提升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如陈雷部长在水利部党组中心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扩大)学习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从水利对外开放看,我国水利已经迈上国际舞台,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水利对外开放,全面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治水理念、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推进中国水利全面走向世界。

第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全面推进我中心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握方向,更好地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中心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近年来,中心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提出了“抓住一条主线,树立一个形象,突出两个重点,培育业务优势,增强综合实力”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把中心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实力雄厚、运行协调、影响有力的外事、外资和国际河流管理支撑机构”的发展目标。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心已经在外资管理、国际河流基础工作及对外交流业务方面成为水利国际合作工作重要的支撑力量。

实践表明,中心的发展思路是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也是切实可行的。然而,中心的事业要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改革创新,谋划发展。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切实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中心的各项工作,推动科学发展。

二、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总的要求、目标原则、方法步骤,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形成扎扎实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共识。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高举一面旗帜,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一个总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把握一个重点,就是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抓好“三个着力”,就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目标要求上,要努力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在主要原则上,要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在解决重点问题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防止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找不准问题,影响活动效果。在方法步骤上,重点要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及环节的工作。

我们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理清制约中心发展的主要内外部因素,明确职能定位和业务核心,科学规划发展战略,统一职工思想认识,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中心各项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第一,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第二,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新成效。要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破解影响和制约中心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解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第三,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有新举措。从中心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和体制,使中心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四,在提高促进科学发展能力上有新进步。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扎实有效地开展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中心党建工作的重点。我们要高度重视,在部党组和综合事业局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抓实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为保证学习实践活动稳妥地进行,在这里我再强调六点。

第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中心学习实践活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支部书记是中心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中心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我担任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范锐平、朱绛、陈霁巍同志为副组长。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把关。

第二,领导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学习实践活动教育的重点,也是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中心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努力做到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第三,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来赢得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因此,我们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来抓,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发展民生水利、创新体制机制,以及中心的改革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查找问题和不足,理思路,定措施,促改革,谋发展。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为中心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第四,严格要求,准确把握活动实施的方法步骤。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我们要准确把握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环节。在学习调研阶段要抓好学习培训、调查研究、解放思想讨论三个环节。分析检查阶段要着重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整改落实阶段要着重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三个环节。

第五,统筹兼顾,处理好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关系。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坚持中央总的原则和要求,保证不走样,不变调,确保取得实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好各项工作。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推动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动力,与中心的改革与发展联系起来,要将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在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及解决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上,要用推动中心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的落脚点放在促进中心工作上来。

第12篇

【关键词】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有效性;方法

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要真正的树立起“实践”的理念,利用活动的开展切实解决群众路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一、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必须树立“实践”理念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实践比理论的重要性。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核心在“实践”,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必须真正树立“实践”理念。思想的深刻性,决定了实践的深刻性,坚持群众路线不是一句口号,还是应该讲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理论,结合实际才能赋予这种理论生命力。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增强教育与实践的联系性,既要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又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工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追求,人民群众评判党是否达到为民务实清廉,标准不是怎么说、怎么喊,而是在于怎么做,不在于说的有多好,而在于是为真真正正的为群众做事实、做好事。喊口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群众已经听烦听倦了,在人高度发展的今天,群众的思想觉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放低姿态,主动倾听群众的声音,从群众当中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从思想上做到“实践”要求,才能为增强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实效性奠定思想基础。

二、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必须抓好重点对象

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是全党内部政风的一项重要措施,重点在领导层面,党中央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当中明确指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这应该是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重点对象,转变党风是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当中,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其在群众路线活动当中必须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转变党的作风首先要转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当中,不仅将自己看成组织者、监督者、管理者,而是应该将自己置于管理者的位置,在工作当中从自我做起,真正的走进群众当中,主动走进群众、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了解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才是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同时,领导干部在作风问题上要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和批评,自觉接受民主建设,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让群众感觉领导干部与自己的生活非常遥远。对于党员、群众反应的问题、提出的批评,要理性的看待其根源,虚心听取党员、群众的改正意见,以一个为人民服务者的姿态,积极的参与到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当中去。

三、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要注重反对“”的整体性

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变党的作风,转变党的作风关键在于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这是当前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在反对“”当中,不能将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分开。因为,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四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互为表里,是一个整体,归根结底是因为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解决“”问题,应该将其看成一个整体,从思想本质当中寻找解决之道。这“”的形成,应该说与群众路线偏离有密切的关系,在反当中要以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为契机,从活动中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单纯的理论教育难以见到实效,而是应该以具体的案例,如案、案为例,敲响领导干部的思想警钟,让领导干部意识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偏离就是、,一旦出现这些权再重、位再高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让党员干部学会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改进、调整,真正达到反、转作风的目的。如果一些机关、领导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当中,认为本单位、本部门、本人的、享乐主义等不突出、不明明显,就会在思想上放松对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要求,导致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出现“认认真真走过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这种情况下难以真正的改正党的作风。要想真正的保证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各级党政部门必须立足党性,从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中入手,意识到本单位“”问题的严峻性,从思想上重视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对各种作风之弊来一次“大清理”,才能达到活动开展的目的。

总之,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应该在“实践”上,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方案,明确活动的内容,通过活动应该解决的问题,对活动的成效作出客观的评价,确保活动开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