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寄宿制学校管理

寄宿制学校管理

时间:2022-12-29 00:36: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寄宿制学校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寄宿制学校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小学管理;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法;教学创新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推进,尤其是教学现代化的今天,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给学校带来更扎实的教学基础。就目前的发展而言,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弊端,呈现滞后发展的态势。

一、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背景的不断转化,教育也迎来了特定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是,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大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且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安全等方面,因此管理、财务、后勤、相关院校等环节缺一不可,且需要进行紧密的合作,但是部分学校管理运行工作不健全,使得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脱节甚至是滞后,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学问题,也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其次,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学校人员紧缺,面对繁琐的管理问题,工作人员只能疲劳应对,加之,管理分工不明确造成的职能重叠和职位空缺,都让管理工作陷入困境。最后,办学质量良莠不齐,也给寄宿制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二、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核心原则

在开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定的教育管理原则,遵循科学的管理理念,把握学校发展的总体方向,实现科学管理目标。

(一)教育为先原则

在开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要遵循教育为先原则,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争取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多元发展奠定基础。在教育为先理念的指引下,管理教师要在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中找到重点,通过有效的管理,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水平。

(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在开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家庭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天都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更加需要学校的呵护与关爱。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管理教师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诉求,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升管理的总体水平。

三、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特点

(一)学生具有复杂性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元性。在现代劳动力流动格局下,部分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学生住在学校里,由于缺少亲情的呵护,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极端表现。另外,小学生由于受教育条件不同,素质也会有较大差距。从经济条件来看,不同学生之间也会有较大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难度。

(二)工作具有较强的体系性

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体系性,管理工作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基于此,构建现代管理体系,对于提升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中,教师承担着比较重的管理任务,既要统筹协调教育工作,同时也要承担诸多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矛盾点,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体系性。

(三)工作受现代网络影响较大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对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也受到了网络的冲击和影响。不管是小学的学生还是教师,都受到网络多样思潮的影响,管理工作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何在网络时代保障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是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四、创新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教学管理

在开展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时候,要将教学管理作为工作中心,着力提升教学水平,在进行决策和相关工作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教师结构,提升教学的总体水平,同时也要兼顾平衡性。由于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创新工作理念,要努力做到教育的平衡,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管理

在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实践中,必须注重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尽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体系性,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现代很多小学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系统,要强化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利用网络丰富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利用网络提高管理的总体效率。管理教师在强化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同时,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利用能力,实现小学寄宿制学校的科学化管理。

(三)学校要着力做好培训工作

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对于具体工作,很多工作都需要管理教师去落实。基于此,学校要想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就必须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管理教师准确领悟学校管理精神,精准落实学校决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一方面,让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外校老师来学校开展座谈和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同时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不是一个孤立性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管理体系中,寻求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是开展好小学教育工作的保障。基于此,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找到最科学、合理的寄宿制学校管理方式,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世平.浅谈山区寄宿制管理———洛河小学寄宿制管理经验[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21):37-38.

[2]高慧芳.寄宿制小学管理之我见[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33-134.

[3]庞恩学.对小学寄宿制管理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7(1):273.

[4]赵淑春.浅谈小学寄宿制管理[J].小作家选刊,2017(1):269.

第2篇

关键词 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54-03

1 前言

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镇中心小学是全镇唯一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有学生130名,承担着镇政府所在地及周围近10个牧业村的小学教育任务。以学校所在地为中心,辐射半径大约为10公里,属纯牧业区,在此范围内的学生,50%以上无法走读,需要住宿。

2 寄宿制学校的优势

虽然农村地区的寄宿制条件、教育环境比较差,但寄宿制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办好寄宿制,有利于解决农村学生上学困难 石门镇中心小学大部分学生居住分散,上学交通不便、存在安全隐患。办好寄宿制,可以免除学生上学因路途遥远而辍学的情况发生,确保了农村广大适龄儿童依法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有利于巩固“两基”成果。

办好寄宿制,有利于自立能力的培养 实践表明,寄宿学生走出校门后,在自立能力方面完全优于走读学生,在生活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有住校经历的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情绪、意志等很少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因此,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寄宿制对于他们的自立能力的培养是有好处的。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办好寄宿制,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住校的学生,除吃饭、休息时间,其余时间都可以直接与教师接触,完全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以学习,每天要比走读学生多学习1~2小时。而且在学校组织的晚自习上,还有教师讲解辅导,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办好寄宿制,有利于学生的管理 住校生完全是在一个半封闭的环境中生活,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基本上是在教师的管理范围之内,各种规章制度能够全面贯彻落实,从而完全消除了学生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这也就消除了学校对借宿校外学生管理的盲点,教育效果良好。

办好寄宿制,有利于解除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实践表明,寄宿生由于在学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较好的住宿设施与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因此,家长特别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问题,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3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分散居住,管理难度增大 由于校园内宿舍不够,部分学生借租民房寄宿,但散居于校外的寄宿学生与房东常发生矛盾;学生中有抽烟、喝酒等现象,违规违纪人数直线上升;偷窃等事屡屡发生,周围的居民怨声载道;学校教师也由于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难完全、及时地了解校外寄宿生的一举一动,实际上这是学校对学生管理中的一个盲点。这一现状成为发展寄宿制学校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阻碍学校的发展 由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天祝县石门镇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收入不高,对学校的资金投入有限,因此需要建立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减免生活费,较好地解决农村学校寄宿学生的食宿问题。由社会力量投资硬件设施建设,学校负责管理,是今后发展寄宿制学校的一个方向。

教师担任多种角色,增加工作强度 寄宿学生一年有240天左右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在校时间是全年总时间的2/3。再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有80%以上的学生家长,每年总有一方要出外打工,不少家长只是开学初把学生送到学校,就算完成了任务,所以学校教师,除教师身份以外,实际上还担任着“准”家长的角色。

家长远离学校,规范化管理受约 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导致出现许多留守儿童无法照顾的问题。针对这些留守儿童,应该改革教育服务体系,真正将留守儿童在不利的环境中组成一个互相帮助的集体、一个积极向上的新“家庭”。可是,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没有去适应这种变化,是乡村教育领导、每位校长、每位教师应当反思的问题。

4 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优化教育资源,调整中小学布局,实行集中办学,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远离学校。如果不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但使寄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而且会造成学生流失,影响学校的办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办好寄宿制学校将是解决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镇农牧区学生就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解决寄宿生的膳食问题是搞好寄宿生管理的第一要务 虽然前几年已解决了寄宿生膳食的“温饱”问题,但是学校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力求上进,全面改善寄宿生的食宿条件。石门镇中心小学积极采取“两免一补”措施,为寄宿学生提供了有营养的早餐和午餐。早餐以牛奶、豆浆、鸡蛋、苹果、馒头为主,午餐主食加炒菜,以满足当地学龄儿童的口味。食堂提供的食物种类丰富、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学生饮食的“主旋律”。住宿生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即吃出营养、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经纬交织,完善管理机制 “抓管理,以人为本;促质

量,制度为绳”。石门镇中心小学宿舍的管理主要依照“四条线”的管理模式进行。

以“宿舍管理制度”为准则的第一条线,构成宿舍管理的“经线”,这既是学校对管理员工作的要求和目标,也是学生在宿舍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以“宿舍检查制度”构成管理的第二条“经线”,从规范管理员工作的角度出发,要求管理员从早、中、晚对宿舍进行检查,检查要周密、细致,避免对宿舍管理的放任自流。

以“宿舍周量化考核制度”为主的第三条线构成宿舍管理的第一道“纬线”,从管理W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的角度,与前两道“经线”交织。它把“宿舍管理制度”中的各项内容进行量化,由学校组织进行打分评比。

俗话说得好:“吃饱肚子不想家。”学校的后勤保障是第二道“纬线”,这条线至关重要。火要生旺,饭要吃饱,只有吃得饱、住得暖,学生才能安下心来,把心思用到学习上,真正做到“留得住”。

学校的后勤管理这四条线决不能忽视,只有把这四条管理的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寄宿生管理的“经纬网”织得更加细密,把工作做得更加周到。

转变观念,提高管理素质

1)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责任心。寄宿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每个宿舍就像一个“家庭”,管理员就是这一家庭的“家长”,所以对管理员的要求较高。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既是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对教师的一种信任。所以,孩子们在学校内是否住得暖、吃得饱、学得好,是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关心的事。这就要求管理员必须履行一位家长的职责,从学生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全盘考虑,如果没有较强的责任心,是难当此任的。

2)管理人员要有耐心。宿舍管理员牵扯的面广,工作琐碎,宿舍的布置,被子、枕头的摆放,暖瓶、牙具的摆放,都按军事化要求整齐划一。此外,宿舍中今天灯绳断了,明天学生感冒了,类似的小事几乎天天发生,所以没有耐心是做不好这件事的。

3)管理人员要有爱心。宿舍是学生在学校的另一个“家”,要把宿舍中的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把宿舍作为学生心灵的庇护所,畅游学海后得以休憩的温馨港湾。这就要求管理员时常跟学生交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困难,稳定学生思想情绪,解决学生之间的小矛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加强寄宿生的养成教育 寄宿学校不仅管学、管食、管宿,而且管怎么做人。就人一生的发展而言,后者更重要。石门镇中心小学在对寄宿生进行养成教育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1)加强规范建设。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教育方针、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训、校纪、校规,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行为准则;班主任主要强化训练,力求人人达标;注重加强师德礼仪教育,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努力创设一种讲文明、讲道德、守规范的育人环境;并定时开展小学生形象大赛,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文明规范教育生动、具体、实在。

2)严格纪律管理。严格纪律管理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的学生“有意违规”“故意捣乱”“明知故犯”,这就不是一般的言行不一致的心理问题,而是涉及品德不良的萌芽。对其中少数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而坚持不改者,不能搞“教育万能”,要进行必要的惩戒,甚至采取行政手段强制其觉悟、改正。

3)强化自我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外律由强渐弱,内律自弱渐强。因此,强化寄宿生的自我教育是寄宿生养成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石门镇中心小学通过倡导“自省”、培育“自制”、实践“自育”等途径来强化自我教育。

4)加强心理辅导。由于寄宿生的生活单调,心理寂寞,人际关系复杂,学习压力大,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焦虑严重。石门镇中心小学成立心理咨询室,把寄宿生的心理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在教育方式上要以辅导、疏导、引导为主,绝不能以训诫为主,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在活动中育人。养成教育的方式要进行创新,以活动为载体,创设多种多样的养成教育的活动情境。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评价。尤其是把班会作为一堂课科学对待,坚持德育备课。特别是主题班会课要做到:精心设计,分工准备;严密组织,角色扮演;及时总结,巩固成果。

激励引导,科学评价 无论多好的制度,如果不去落实,就是空的;再好的制度,没有与其相配套的评估体系,就是虚的。宿舍管理的“四条线”组成宿舍管理网络,同样需要一套比较公正、完善的评价体系。如果宿舍中出现不规范情形,既影响管理员的得分,又影响宿舍的得分,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通过宿舍检查登记情况,评选文明宿舍的次数,作为管理员工作完成好坏的评价,并与本人评先进、年度考核挂钩,真正做到奖勤罚懒,激发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宿舍周量化考核制度”,根据各宿舍的得分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宿舍”的主要依据,不但可以规范学生行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形成起到良好的作用。

因此,学校建立“定量与定性,随机与定期,自评与他评,形成与诊断”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养成教育评价机制,把寄宿生个人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量化,并与操行鉴定挂钩,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导评、家长助评相结合的方式。量化考核要做到每天检查公布,每周评选周优秀集体与文明宿舍,下周一由班长宣布结果并颁发流动奖章,期末累计总分评选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写出每个学生的操行鉴定,记入档案。

5 结语

总之,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整合,是新时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克服困难,努力加快石门镇中心小学的寄宿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M].大连: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

[2]孙锦涛.教育管理原理[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3]王平.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3.

[4]胡亚芝.谈寄宿生的养成教育[M].兰州:甘C人民出版社,2004.

第3篇

一、提高认识,人性化管理

教职工一下子都意识到学生住校给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的新变动,于是学校领导班子及时给教师打气,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不管是对实施管理工作的教师,还是被管理的学生等,都采取了人性化的管理原则,将人的感情需要放在第一位。学校还在全体教师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教育意识,要求教师安抚学生离开家庭后的恐慌心情,照顾学生离开家后的饮食起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具体的管理中,管理者要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更要实施科学化的管理。尤其是对一群懵懂无知的农村学生来说,科学化的管理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在科学化的管理中离不开制度化,让学生从小养成遵循规章制速的习惯,养成接受约束的素养,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接受法律和规章制度做好了铺垫。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爱护,安心住校,认真学习,和同学、教师和睦相处。同时,学校的这种管理,可以使家长安心、放心、舒心,将孩子交给学校,能让他们感到最大的放心。学生在这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与人的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团结活泼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二、防微杜渐,安全性管理

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对于学校这样学生相对集中的场所,安全更是天大的事情。寄宿制学生的学习、住宿都在学校,人员集中,安全隐患大,如果疏于管理,有可能酿成祸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很多校园安全事故提醒我们要把学生的安全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农村寄宿制学校住校生多,在校时间长,这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重大的挑战。我们王盘山小学每学期定期开展一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逃生自救能力训练,目的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增强全校师生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逃生自救能力。

我校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学校重点部位安全保卫责任区,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做到学校消防安全无事故。我校每一次活动前先对学生进行了消防安全教育,讲解灾难发生时逃生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告诉学生如何进行自救,如何逃生,遇事学会不慌张、不害怕、沉着冷静等。我校还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到人,奖罚分明。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校长任副组长,班主任为管理成员。此外,安全教育还与学校考核相挂钩,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有序开展。这样就能做到时刻宣传,加强了安全教育。

三、校本研究,深化教学管理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学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来到学校就是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也是学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就像一张报纸,需要教师在上面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我校还十分重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让教师出去学习先进教学思想,以此来培养、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养。

四、总结

随着学校优化布局的不断调整以及地理位置的因素,农村小学实施寄宿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实践证明,农村实施寄宿制的学校管理,对于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意志品格的形成、文化知识的建构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跃飞 单位:陕西省定边县王盘山乡学区

第4篇

然而任何一项新举措的实施推行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滴水不漏。寄宿制学校的创办也不例外。除了给广大学生带来显而易见的方便与实惠之外,其中也隐藏着种种弊端。下面就结合我校寄宿制的实际情况,谈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一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优势

1.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减少投资浪费

甘肃省某乡镇所辖小学13所,其中百人以上学校3所,50~100人学校4所,6所村小学生总数不足50人,每校教师2~6人,这样造成了师资的浪费。撤并后,除三所完全小学外,其他9所学校4~6年级全部撤并到中心小学,实行寄宿制管理。由于学生相对集中,减少了师资的浪费。同时也推进了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前一名教师带多门课程,教师一天没有一节空堂,没条件也没精力研讨,只是机械的上课,而现在把教师集中到一起,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术科教研组,组建了合唱、舞蹈、绘画、书法、篮球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特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增添了不少光彩。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寄宿制给农村小学带来的变化。

2.有利于解决离校较远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农村学生由于住的比较分散,有的学生到校上学要走1个多小时。如遇下雨、下雪天气,其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同时,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也成了家长的心病、学校的隐患。以前遇到暴雨、暴雪,都要老师和家长接送上学,很不方便,住得特别远的同学还会旷课,影响学习成绩。实行寄宿制管理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3.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生活自理能力、抗挫折的能力很差。实行寄宿制后,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实践证明,通过科任老师和生活老师的指导训练,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穿衣、梳头、洗脚、洗脸、自己打饭洗碗,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大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回家懂事多了,懂得孝敬父母,自觉地帮大人干家务活,家庭作业也能自觉完成。在集体生活中孩子们学会了谦让、合作、互帮互助,为今后上中学、大学乃至步入社会独立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寄宿制管理存在的不足

1.学生年龄偏小,学校管理难度增大

第一,住宿管理存在隐患。学校的床为上下铺,睡在上铺的学生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受伤的事件偶有发生。在漫长的严冬,由于学生宿舍用炉子取暖,防止学生燃煤中毒也成为学校领导和生活老师最操心的大事。

第二,伙食管理存在隐患。在学校食堂伙食方面,学校尽管采购最新鲜的蔬菜、面粉、食用油,但大锅饭的质量众口难调,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况且现在的营养早餐所提供的鸡蛋和牛奶,学生天天吃也吃腻了,乱扔现象严重,易形成不好的习惯。

第三,活动管理存在隐患。周一至周五学生24小时均在学校度过,除去休息、学习、三餐,其余时间怎么安排?只有开展活动。但是,学生人数众多、年龄跨度过大,设备设施简陋,教师人手不足等都不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致使活动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活动流于形式,质量低劣的现象,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还容易让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2.过早的封闭管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一方面,十一二岁的孩子正处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幸福成长的时期,正在充分感受着家庭的温暖。过早地让孩子脱离家庭,封闭在学校里过“群居”的生活,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当孩子对这个美丽而纷繁复杂的世界还一无所知的时候,就人为地将其“圈”在学校这个狭小、单调的天地里,每天都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令行进行生活,久而久之学生的生活习惯,乃至思维习惯就越来越像他的老师。设想几十名学生长大后做什么事,思考什么问题都是近乎相同的一个模式,那“创新”怎么体现?孩子的天性被扼杀,想象力被限制,活泼可爱的小学生被训练成一个个“小大人”,令人觉得可悲。

3.学生上下学路上的交通安全也不容忽视

第5篇

摘 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制定和落实各种安全制度,严防发生安全事故。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以柔性管理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稳住学生,丰富学生的寄宿生活。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关怀,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之安心学习。

关键词:寄宿制 管理 安全

在农村开办寄宿制学校,能较好地解决学校布局的调整、教师队伍的优化、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孩子的教育等难题,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但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如何进行管理,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合并时间不长,规模不大,只有12个教学班,学生来源于附近十个村。我校是集住宿、校车接送、走读三种情况同时具备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父母多在外打工,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学生。我校采取了高年级寄宿制和低年级校车每天接送制。

如何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管理好寄宿制学校?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模式,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一是学生在寄宿制学校群体居住,相对于非寄宿制学校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二是寄宿学生远离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应对潜在安全威胁的能力有限,需要学校加以指导,并通过加强管理,消除隐患。为了落实安全工作,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和宣传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后勤副校长、总务主任任副组长,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员、食品管理人员、校车管理人员为组员,安全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安全制度,同时制定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每天定时巡查学校情况,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二是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期初学校和各班班主任签定安全责任书,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使老师、家长了解学校的安全措施,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使安全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学期末学校和各位班主任及其他教师结好安全责任书,把安全工作完成的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对出现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四是学校为全体教职工、学生购买了校方责任保险,同时采取学生自愿投保的原则鼓励学生购买学生平安保险。

第二,通过人性化管理,建设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确保寄宿制学校的良性发展。对教师的管理,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规章制度为中心,以组织权威为基础,通过命令与监督来约束管理员工的“刚性管理”模式,实行以人为中心,以员工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为基础,管理者依靠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通过启发、引导和支持对教师进行人格化管理。农村学校经济基础差,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为此,学校要为教师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为每一个教师创设发挥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只有稳定了人心,才能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同时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各级政府和领导沟通,争取各方的支持,努力改善办校条件,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要积极支持教师在岗培训和业务进修,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娱乐生活,使学生走进来后能稳下心、留得住,安心寄宿生活。要抓好群体性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开展好三操一课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文体活动。学校要成立武术、篮球、乒乓球、舞蹈小组,每个学生都至少选择一个运动项目,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经常性地锻炼身体,并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同时学校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选择一个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特长,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学校每年应开展一次田径运动会,开展一次大型文娱汇演,开展一次各活动小组成果展览。学校少先队要每月组织一次团队活动,如到敬老院义务劳动、慰问老人等。

第四,加强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的管理和关怀。我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农村青壮年夫妇外出务工者多,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为照管。这种隔代教育使孩子身上普遍存在如任性自私、自理能力不强、渴望关爱的心理。这不仅使家庭教育陷入了困境,而且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是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对这样的学生首先要给予亲情关怀,使他们在短期内适应学校生活,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让他们不再依赖于父母,学会独立生活;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采取正确引导、善于等待、坚持不懈、对症下药等策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同时学校要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和营养早餐工作,特别是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坚持公示制度,自觉接受家长委员会和社会的监督。

总之,学校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寄宿制度,走办学的新路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农村寄宿制管理的完善和改革是个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

第6篇

然而,与快速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而言,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研究明显地滞后与不足。从2000年~2009年,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上的寄宿制学校研究的文章共有46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问题的揭示;二是学校领导或教育部门对学校的寄宿制办学的经验介绍。这些研究局限于对寄宿制学校物质条件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总结,缺乏从制度层面深入探究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挑战、可能的机遇与理想状态的思考。

本文以广西2所农村寄宿制初中、1所寄宿制中心校、1所寄宿制村完小为研究样本,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对以访谈、观察、社区穿行等方式中获得的大量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偏离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制度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

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产物,是当前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办学模式,也是基础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办学模式,然而,政策“衍生品”与“应急”的特点,导致了这一政策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以下问题。

1.寄宿制学校界定不清晰,陷入“提供食宿”认识误区

从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4年《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及2006年《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中,都没有对“什么是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的差异”等问题作出明确的界定与解释,进而影响了学校相关人群对寄宿制学校的认识。

接受访问的四位校长都认为: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走读)学校相比较而言,除了需要向学生提供食宿条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管理外,并没有其他的不同。

HJY初中的5名7~9年级的男生认为:寄宿制学校就是要在学校吃住。

TDK中心校的3名4~6年级的女生提到:寄宿制学校是可以在学校吃住,不用每天走回家。

HJY村完小的一位女性家长说:“寄宿制学校可以让孩子吃住,不用来回跑。”

可见,无论是寄宿制学校的领导,还是学生、家长,对寄宿制学校的理解都只强调了“提供食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2.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标准不明确,存在极大管理隐患

从国家相关政策来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标准并不明确,主要倾向于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而对于师资配置、学生关爱等软件的要求并不明确,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定,存在极大的管理隐患。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1)课程开设不全面,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由“一村一校”格局转变为寄宿制中心小学,理论上有利于集中农村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能。但实际上,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资源的集中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和小学,音乐、美术课程依然无法正常开设,学生娱乐活动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HJY初中接受访谈的8年级男生证实:“从初一到现在都没有美术、音乐课,体育课就是打打球,平时也没有电视看,很无聊,有不少同学都去网吧上网、打桌球。”

(2)师资配置不完善,学生缺乏关爱

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增加生活教师的编制,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只能由班主任、任课教师负责,而教师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后,对学生的管护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HJY初中、HXA初中利用有限的学校办公经费,聘请一名家属为生活教师,负责全校男女学生的生活指导;TDK中心校、HJY村小则由一名教师兼任。

这样的生活教师,实质上是“保姆式管理员”,而且是全部寄宿男女学生的唯一的管理员,其工作的质量可想而知。对此,HXA初中7年级一名女生如此描述:“想家,不喜欢学校。老师很少来宿舍,生活老师也不管什么的。有不开心或不懂的,就问同学或朋友。”

3.缺乏配套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导致“制度套用”

随着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普九”工作的深入推进,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主要的办学模式,其建设规模也日趋扩大。但是,直至2006年《国家西部寄宿制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前,没有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

HJY初中校长证实:“我校是西部寄宿制工程项目学校,现在依据《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管理,在这之前,是按《中小学校常规管理规定》。”

HJY村小与TDK中心校的校长也提到这一情况,HJY村小的校长特别补充:“我校不是项目学校,依据的《暂行办法》中对小学没有特别的管理要求。”

目前,西部地区的非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以及中部、东部地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也只能“套用”《国家西部寄宿制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

4.没有独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系统,“一套班子两副职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农村寄宿制学校采用由地方政府负责,以县为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具体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然而,在调查中发现,乡教育办(或教育组)裁撤之后,县乡管理出现断层与真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只能由县教育局负责。

县教育局设置的教研室、基教股等机构,负责对所属学校的教学、教师考评、经费投入等多项工作的指导与考核。每学期开学之初,各股室会制定出各自的考核标准对学校进行联合检查,而检查并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检查指标。

此种一年两次的周期性“走马观花”式的检查很难发现寄宿制学校中存在的真正的问题,而且,各股室之间也没有建立针对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交流、沟通的机制。“一套班子”承担“两副职责”,容易出现“多头管理”、“分头负责”而“无人具体负责”的情形。

5.缺少专门的财政支持与保障,致使农村寄宿制学校恶性发展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没有专门的财政支持与保障,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托义务教育工程、“两基”、“普九”和“西部寄宿制学校工程”等专项资金,在县乡财政支持不足的情况下,学校的运行需要自筹资金,学校不得不为筹措资金动脑筋、想门路。HJY初中的校长说:“为了解决资金困难,只能以小钱找大钱,拿着土特产找担任领导职务的家乡人,女生宿舍楼、篮球场、图书阅览室都是拉来的赞助。”

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全面铺开,寄宿学生数量激增,学生宿舍严重不足,接受调研的4所学校,均存在两个学生睡一张床的现象。TDK初中校长介绍:“我校2008年的时候,两个学生要睡一张床,24人一间大宿舍,现在将中心校原来的教学楼改为女生宿舍后,情况好了很多,但是,3年以后是我校入学高峰,住宿学生预计达1400人,多了近1000人,宿舍是个大问题。”

小学的寄宿条件往往比初中要差更多,比如,TDK中心校与HJY村小的学生宿舍都是由教室改成,没有配套的洗漱间或卫生间,也没有食堂,学生都是端着碗在校园内吃饭。

这些寄宿条件并不完善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匆忙上马投入使用,尽管增加了学校“一费制”以后的财政收入,但是,也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的资金维持正常运行,农村寄宿制学校陷入恶性发展的怪圈。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随着中央和地方教育政策的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数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各地和有关部门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政策支持,但是,政策设计和执行与实际运行并不相符,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制度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1.制度设计定位:偏重“公益性”

纵观2001年~2004年,中央政府制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相关政策来看,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公益性的色彩非常浓厚,主要是为了普及“两基”。

毋庸置疑,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节省政府的办学成本,使学生受教育的公平权利得到保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农村寄宿制学校明显扩大了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接受此次调研的HJY村小和TDK中心校的服务半径均超过8公里以上,而一般学校的服务半径大概为2公里左右。同时,也解决了很多学生住宿和交通上的“两头黑”问题(早上上学和晚上回家都是黑天)。

然而,学生“进得来”之后,如何“留得住”、“学得好”?实现“两基”目标后,农村寄宿制学校怎样进一步发展?这些涉及制度可持续性发挥作用的“长效性”问题,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其强调“公益性”、忽视“长效性”的制度设计理念,必然导致农村寄宿制学校政策的“先天不足”。

2.制度设计问题范围:重“资金设施”,轻“学校管理”

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设施与学校管理两个方面,资金困难、设施条件不足虽然是各地各学校普遍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但是,与寄宿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相关的管理问题更为突出。然而,中央在政策制定时首要考虑的往往是给予资金支持的工程建设,而在学校的管理上则缺少有力的制度约束和保障。例如,中央从2004年起用四年左右的时间投入财政资金100亿元,帮助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3]。2005年,中央和地方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4]。2006年,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5]。2006年,进一步提高农村义教阶段公用经费保障水平[6]。

在中央政策的影响下,各地也常常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主要问题范围,忽视了学校管理环节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3.制度设计方式:“自上而下”,缺乏赋权

农村寄宿制学校自诞生伊始,就成为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普九”与“两基”的直接产物,呈现其制度设计上的“自上而下”特征。同时,各地所制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相关政策基本上是对中央政策的跟进与延续。

而作为政策直接执行者的寄宿制学校负责人、政策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及其家长,他们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被排除在外,没有话语权,他们只是被动的“执行人”和“受益人”。

事实上,缺少寄宿制学校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缺乏“赋权”的制度,其产生的相关具体政策,很难发现寄宿制学校真正存在的问题,导致在设计具体政策时难免缺乏针对性。在有些情况下,好的政策甚至也会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偏离,最终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与政策设计的本意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制度设计问题的方法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出现,顺应了中国城镇化、农村社会人口结构调整、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基础教育需求的社会发展趋势,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其作为一种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村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办学形式,需要我们从制度设计本身着手,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有效的具体政策。规范和引导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如下的具体方法。

1.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自主性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必然催生寄宿制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全国推行的依据是什么?谁愿意办寄宿制学校?谁不愿意办寄宿制学校?谁愿意进寄宿制学校?这些涉及制度利益相关者实际需求的问题,应该在制度设计时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当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实现时,农村寄宿制学校才有可能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欢迎的一种办学模式,一种“惠民”工程。

2.注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质量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制度设计时被强化的“公益性”特征,在学校建设时期,可以发挥极大的积极效应,但是,在其后的学校发展时期,多少教师,多少学生,才是学校发展所需要的?是把大家都集中在一起的大规模办学质量好?还是小规模的质量好?这些都应该是制度设计需要关注的重点,只有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将学校办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命力的重要指标,才能真正满足制度利益相关者的内在需求。

3.采用“自下而上”的制度设计方式

农村寄宿制学校制度设计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又需要怎样的政策支持?这需要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需要“赋权”于最基层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使得他们不仅能够发出“声音”,还学会发出“声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EB/OL](2001-05-29)[2007-01-03].http://moe.省略/edoas/wetsite18/info3313.htm.

[3] 教育部.教育部要求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切实解决边远山区学生上学远问题.中国教育报,2006-06-13(1).

[3] 教育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问答汇总[EB/OL](2005-08-12)[2007-01-03].http://moe.省略/edoas/wetsite18/info15526.htm.

[4] 教育部.2005年全国“两免一补”工作进展顺利.[EB/OL](2006-04-04)[2007-01-03].http://xszzcee.省略/show-news.jsp?id=980.

第7篇

【关键词】寄宿生 管理 制度 细节 效能

珲春市寄宿制学校是延边州唯一一所国办寄宿制学校。很多人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以为不过是管好学生吃饭睡觉的事罢了。实际上远远不是这样简单。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毕竟有很大一部分不同于全日制学校,许多工作无从借鉴,基本靠大胆尝试,不断摸索和潜心研究。我认为学生的日常管理可谓是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寄宿生的常规管理工作,这是我一直以来坚持探索的方向,也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日常管理较全日制学校管理复杂得多,既要管理好学生饮食起居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指导和个性品质的引导。由于寄宿制学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烦琐庞杂,为了理清领导的工作思路,也为了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使学校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实现师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我从自己多年的管理工作中总结、梳理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依靠制度,定规矩以求方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寄宿制学生离开了千差万别的家庭,带着千差万别的生活行为习惯,要实现一个屋檐下的和谐生活,必须要共同遵守统一的标准和秩序。

首先,我们要让家、校、生三方都熟知学校的管理,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新生入学,让学生及家长及时签订《寄宿制学校学生安全责任书》《致家长一封信》《补习学生安全责任书》,并且要认真保管好,并对新生详细讲解《寄宿制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其次,保证每项制度都分解到学生一看就可以明确执行的清晰度。例如,寄宿制学生作息时间安排我们就有详细规定。

另外,学校日常管理坚持除了时间的明确规定外,我们还实行了“上交保管”“N不准”等制度。例如告诉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要求保管现金,带到学校的现金要在第一时间交给班主任老师v或值班老师w保管,以免丢失。将学生手机电池及充电器及时贴上名字,充电时间贴在班级墙上。

二、管理严抓细节,堵蚁穴以保大堤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学校管理无小事。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一直把这一句话当作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警示牌,时时处处在小事上动脑筋,严查细访,确保管理不存在漏洞,以保障学生有个和谐、有序、舒适、安全的“家”。

我们规定:下午学生回到学校以后,先换拖鞋,才可以进楼,将鞋放在自己的鞋柜里,要求鞋跟向外,摆放整齐。到一楼值班室按照规定签到。将书包放到班级自己的书桌里,到水房洗脚,要求不要将水房地面弄湿。洗脚之后可以到中厅看电视或者看书,等待开晚饭。

就餐时间,在学校一楼食堂集中自助用餐,按顺序排队。为了防止浪费,要求分两次盛饭,第一次不够,第二次再盛。就餐时,不准大声说话,吃饱后马上离开,回到教室。

17:30分,学生按学年段落进教室学习。由专业教师进行辅导。要求学生在班级学习时,要保持肃静,不要干扰别的同学学习。要求将手机设置成振动状态。接打电话要到走廊轻声接打。

20:00下课后,值日生将班级卫生打扫干净。学生到水房洗漱,要求学生在水房洗漱时,不要往水池里吐痰;用过的洗头膏袋,要扔在水房垃圾箱里。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值班室给手机充电,只能用手机电池充电并,贴上名字。坚决不能用手机直接充电,防止丢失。晚间9点就寝。就寝时,要求学生不要说话,不能串寝,更不能串铺。

早上听到音乐铃起床,按照要求将被子叠齐、白布盖齐、褥子铺齐、衣服挂齐,做到四齐。然后到水房洗漱,到食堂吃饭。值日生将地拖干净,窗台擦干净,白钢架擦干净。值班教师检查合格后,才可以上学。按照规定到值班室签到。

三、管理追求效能 ,重引导以求自律

1.班主任在班级每天利用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班主任制定所管理寝室的值日表,学生放学前要对寝室卫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学生放学后的卫生管理工作。

3.随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见到客人要问好,进老师办公室要敲门等。

4.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在楼内不要大声喧哗,言行举止文明。在中厅讲话、看电视,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他人。

5.教育学生以校为家,懂得爱护学校公物,知道损坏公物要赔偿的道理。

6.宣传文明就餐,提倡节约粮食,不倒剩菜剩饭。

第8篇

【关于寄宿制学校办学情况摸底调查报告】 县政协主席会议组成人员、相关委室主任、教育界委员代表、社情民意信息特邀联络员代表参加组成调研组,采取分散调查、集中视察、走访学生家长等方式,先后深入大滩乡完小、西渠镇完小等20多个小学及教学点,对全县农村低龄寄宿制学校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小学及小学教学点39所,全县共有小学生12838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32.56%。其中寄宿制小学23所,占小学数量的59%,共有寄宿小学生5081人,占小学生总数的39.58%。低年级学生寄宿的学校18所,占寄宿制小学的78.3%,共有学生907人,占小学寄宿学生的17.85%,占小学生总数的7.06%。农村小学现有在岗教职工848人,其中生活指导教师120人。

二、工作成效

(一)优良的设施为学校管理创造了条件。近5年来,我县精心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教育城新建学校工程薄弱学校食堂改造工程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建成校舍14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食堂11所,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全县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如西渠完小专门开辟了低年级学生生活区,修建了低年级学生餐厅、宿舍和厕所,配备了餐桌餐凳、餐具柜、消毒柜、儿童床、储物柜,为低年级寄宿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精细的服务为学校管理夯实了基础。各学校均为低年级寄宿生配备了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广大教师特别是生活指导老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手把手教学生穿衣吃饭、铺床叠被、舀饭洗碗、打扫卫生,帮助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锻炼他们自理生活的能力。学校聘请了村卫生所医生为兼职校医,负责学生日常小病的治疗和流行疾病的预防工作。为解决好学生上学乘车问题,县上建立了政府负责、公司运营、财政补贴的校车管理服务模式,全面实施校车安全工程。目前,全县共投入定线客运班车56辆,开通校车运营线路223条,使农村寄宿学生坐上了安全车、放心车。目前,蔡旗完小、重兴完小、双茨科完小、大滩完小、红沙梁完小等学校均实行低年级学生日接送制度。

(三)完善的制度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保障。各寄宿制学校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校长负责制、校级领导带班制、教师值班制、夜间巡查制和低年级学生生活老师陪睡制,落实住校生就寝清点制度、学生缺勤跟踪制度、学生接送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学校食堂购物台帐制度、食品留样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通过构建寄宿生管理网络,为寄宿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

(四)经常的沟通为学校管理聚集了合力。各学校设立了家长接待室,开通了亲情电话,为学生联系家长及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提供了方便。学校定期不定期安排形式多样的家长会或亲子互动活动,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生理、心理等动态。学校、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和学生家长主动对接,经常沟通,形成教育管理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存在问题

(一)运行成本提高,经费保障不到位。寄宿制学校在用水、用电、取暖、炊事人员工资等方面的开支明显高于非寄宿制学校。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学校公用经费越来越紧张,实际运行过程中学生数量越少,资金缺口越大,学校压力越大。如泉山镇红柳岗完小现有学生135人,教师及管理人员13人,共有教室12间,学生宿舍7间,仅冬季取暖一项开支高达3.5万元,而学校公用经费仅为6.75万元,加之营养早餐所需的煤、电、水、人员工资等均无配套资金,学校正常运转极为困难。

(二)管理难度增大,师资力量不充足。由于低龄寄宿制学校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弱,加之孩子过早地离开家庭独立生活,一些孩子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孤独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个别较为内向的孩子因为缺乏家长的鼓励和疏导会变得敏感多疑、自我封闭;个别较为外向的孩子因为缺乏家长的监管和约束而变得调皮捣蛋、冲动急躁,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校长和教师既扮演着管理者和育人者的角色,又兼具父母和保姆的职责。学生吃喝拉撒住都在学校,教师从单纯的白天教学向24小时管理转变。学生的住宿安全、饮食安全、卫生健康、课余生活管理等都需要学校通盘考虑。由于经费问题,多数学校无力配备保安、保健医生等必要的生活保障人员,加之部分学校生活指导老师缺口大且老龄化现象严重,他们虽有较强的责任心,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与学生交流沟通存在一定困难,一些具体工作仍需任课教师兼任,使得许多任课教师常年超负荷工作。目前,全县共有生活指导老师120人,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甘政办发〔2012〕233号)的规定,尚有40人的缺口。

(三)配套设施短缺,发展水平不均衡。各乡镇寄宿制学校发展不均衡,部分学校设施设备短缺。据调查统计,18所低龄寄宿制学校中,有10所学校无专用食堂和餐桌;有16所学校宿舍内无统一储物柜;有9所学校冬天取暖仍用火炉;有1所学校低年级教室内安放床铺,宿舍和教室混为一体;有3所学校低年级学生无宿舍、无床位,午休只能爬在课桌上将就;有部分学校宿舍和厕所相距较远,学生夜间上厕所极不方便。

(四)安全意识淡薄,校车运行不规范。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虽已实行校车接送制,但由于部分乡镇村社布局分散、学生数量少,校车难以运行,学生往返仍由家长以农用车、电动车或摩托车自行接送。如收成乡完小共有住宿生116人,分别覆盖15个村,居住地距离学校10公里以上的占学生总数的30%,15公里以上的约占10%,校车运行难度大。学生往返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的现象屡禁不止,有的车辆由老人驾驶,有的车辆严重超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对策建议

(一)拓宽经费保障渠道,增加教育教学投入。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各级教育专项资金集中起来统筹使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二是科学测算经费开支,适当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建议在营养早餐3元/生天的基础上,考虑配套解决学校供应营养早餐所产生的水、电、煤及人员工资问题。三是广泛动员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助学,鼓励他们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努力形成多元化帮困助学机制。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针对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每年组织教师及管理人员接受相关培训,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参观学习、聘请专家讲座等方式,提升其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精选一批经验丰富、性格开朗、有爱心、有耐心的人员担任生活指导老师,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影响孩子,感染孩子。根据寄宿制教育的实际情况,配足配齐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确保学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9篇

关键词 内宿生 管理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我乡是全县边远乡镇,距离县城90多公里,大部分村级学校远离主干道,交通不便,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发展较慢,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乡提高了农村教育的建设水平,调整了我乡农村教育的布局,撤并了边远村小高年级学生到中心小学就读,集中力学,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迅速提高我乡农村教育质量,加快科教兴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撤拼已基本成型,内宿生猛增,已占在校生的四分之一,但要如何加强内宿生管理,如何利用好在校住宿的优势,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管理搞不好,那么就达不到我们竭尽全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初衷,实施农村学校寄宿制也将事与愿违,甚至会产生社会负面影响。

1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家长开心来校

1.1加强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多年来,我乡地地域宽广,人口分散,全乡共有14个村委,一所中心小学,12所村完小,10个教学点,资源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办学成本高,师资不足,学科及课时难以保障,加上地区经济状况薄弱,教学质量低下;实行寄宿制办学,全乡只保留了6所村完小,6所村小和3个教学点(保留低年级学生),目的在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从师资到设备,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实行,有力地夯实了我乡教育基础,改善了我乡办学条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亮点。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实行学生寄宿的好处,把我们的政策和措施宣讲到位,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高高兴兴送孩子寄宿,配合学校的工作。

1.2做好防流控辍工作

实行寄宿制后,学生远离家庭,上学路程加远,生活上要自理,部分学生有厌学弃学心理。学校和教师要及时统计学生入学情况,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家庭状况,只要有一个学生未按时报名入学,中途退学,学校就要及时派专人上门入户了解情况,区别情况做好有关工作,决不能因实行寄宿而使一个孩子失学。

1.3加大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力度

实行寄宿制后,学生上学、生活都加大开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如无资助或补助,部分学生就会因贫失学。因此,一要继续落实“两免一补”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二是拓宽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给予资金或实物上的帮助。此外,广泛吸纳社会各个渠道的公益捐助,增加救助金总额。三是加强救助资金管理。所有救助资金打捆使用,统筹安排,专款专用。要对贫困寄宿生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明确补助范围和方式,建立补助标准,张榜公示,加强监督,确保救助资金发放到那些“不救不得读”的学生的手中。

2优化校园环境,加强管理和服务,让学生舒心住校

2.1大力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

把完善和配套设施设备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下阶段工作重点。通过向上争取项目、争取社会捐赠、地方自筹等方式筹集一批资金,分期分批逐步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比如购置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装备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添置课桌椅、学生床铺、食堂餐桌等,使新建成的农村寄宿寄宿制学校尽快步入现代教育的轨道,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功能,取得教育效益。

2.2突出抓好学校管理

首先,要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并根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学、学生生活和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的制定要突出“细微”二字,想得细、做得细、查得细,杜绝制度上的漏洞。其次要思想到位,充分认识到寄宿制学校带来的新问题:(1)管理难度大。(2)责任重大,涉及交通、饮食、治安、医疗等。(3)要求高,管理头绪多,寄宿制的管理不再允许粗放式,而是精细。(4)运输费用高,开支项目包括学习、吃饭等。(5)许多的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第三要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定,做好来客登记工作,保卫人员要可靠、得力,实行24小时值班制,建立学生学校学生信息汇报制度;做好学生的矛盾化解工作。第四是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寄宿制学校要成立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要明确主管领导和督查督办工作人员。学校作为管理的主体,更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校长职责、教师职责、专职管理员职责。第五是确保必需的运转经费,配齐配足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打足给足农村寄宿制学校必需的运转经费。适当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或是对重新布局后的学校教师进行统筹调度,配齐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学生生活辅导员、医务保健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确保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抓好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落实,严抓校风校纪,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和生活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学校应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及多媒体教室,建立课外活动辅导员制,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文体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2.4加大校园环境治理力度

一是因地制宜搞好校内绿化、美化工作,对一些附属设施也要尽快完善。二是扎实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营业场所和摊点,治理“脏乱差”,净化校园环境和风气。清理校园周边的黑网吧,打击社会无业游民对学校的危害。

3推行高效课堂,让学生学有所成

3.1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集中师资和教学设备,按照要求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保证课时,向40分钟要成绩、要质量,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2提高教师素质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生;适应;影响因素及对策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如火如荼开展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赞扬和批评之声,其中一个受质疑的焦点问题便是小学生适不适合寄宿的问题。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学校适应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调查,榆中县甘草店镇存在低龄寄宿的现象,一年级就有住校的学生。这种低龄寄宿的普遍存在,客观上对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于低年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理能力、表达情感和感受的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就需要学校的管理更加的细致入微,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更加地全面。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1.学校环境及其条件对寄宿生适应的影响

(1)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吃早餐的习惯,有些孩子是家长忙,无暇顾及。现在学校有了餐厅和学生营养餐,不仅寄宿生,就是通校生也养成了吃早餐的习惯。

(2)规范的作息时间和丰富的课余活动对低年级寄宿生活适应的影响。

甘草店中心小学也是甘草店镇少年活动中心,各种活动设施比较齐全。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都有大课间活动。全体学生参与跳绳、打羽毛球、打篮球等各种课外活动,画画、手工、书法、舞蹈、音乐、棋艺等兴趣小组全部开展活动。下午4:30到5:30这段时间学生自由活动。5点多吃晚饭,6:30-7:30这段时间学生上自习,有教师专门辅导。7:30-8:00这段时间,学校的活动室开放,学生可以去棋艺室、音乐室、红色影院、阅览室等,这些活动室都有专门的教师值班。

晚上8:30准时就寝,生活老师查夜。早晨7:00准时起床,生活老师负责照看打水和宿舍内务卫生。经过半学期的培养,学生都能做到整洁、有序、干净,甚至被子摆放的位置都固定了,就在床单的第二个格子处。

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管理较为完善的寄宿制学校,学生住校期间想家的比例较低。可见,寄宿制学校良好舒适的生活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离家之后的不适和想家的情绪。

2.教师对寄宿生适应的影响

以前由于山区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绝大多数年轻教师不愿去,所以山区学校教师以中老年居多。中老年教师有经验,青年教师有朝气。现在寄宿制实行,学生相对而言是比较幸福的。英语、现代教育技术、美术、音乐、体育这些课的开齐率和教学质量和以前简直是没法比的。教师专业、设备新颖。

其次,青年教师接受能力强,懂电脑,业务水平高。对教学有自己的认识,能结合新课程、新课标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我说你听”的僵化模式,使学生乐学、爱学。

同时,学生公寓楼提出了“爱生如子敬父母之心”的管理理念,生活老师责任到人,每天负责所分管的寄宿生,吃喝拉撒睡全管,使寄宿生对“老师”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3.家庭对寄宿生适应的影响

由于学生年龄小,学校虽然封闭管理,但是允许家长随时看望孩子。以低年级学生为主,有时家长来赶集(甘草店镇是一个农业商贸中心),给孩子生活费或者衣服。刚开学家长较多,慢慢一周一次,同时接孩子回去。

一般年轻父母自己带孩子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好,对大人的依赖性不高,能较好的融入学校生活。爷爷奶奶带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刚开学家长总是守着,不放心,更加长了孩子的适应期。同时,家长对孩子日常行为习惯注意培养的,性格外向的孩子适应性强。

4.同伴对寄宿生适应的影响

在生活方面,每个宿舍都是上铺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下铺是低年级的学生,上下铺结成同盟,高年级的学生负责照顾低年级学生,以弥补生活教师照顾不到的方面。

学习方面,每天晚上自习都是一个年级在一起上, 座位没有固定,可以和喜欢的朋友一起研究。

这样,在广度和深度上学生接触到的同伴比通校生多,同伴关系在寄宿生适应里面占很大比重。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寄宿生在相对安全舒适的环境里,把对父母的思念和依赖不知不觉中转移到教师和同伴身上。住宿学校,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和交友,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让学生更早的融入群体生活,改变“霸王”习气,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二、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学校适应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加大相关资金投入,国家提高政策保障力度

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能力必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受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而言,很多问题不是由学校本身能解决的,而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保障。

2.学校规范建设和管理

(1)学校必须尽力为住宿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包括硬件设施以及相关的软件条件。使学校校园文化积极向上、充满温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是每个学校自己都能办到的。

(2)学校管理必须严要求,高标准。刚开始学生会不适应,教师也会不适应,但是3周养成一种好习惯。过了这个艰难期,学生教师就会适应。因此寄宿制学校利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在学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应该不遗余力。

(3)加强生活教师的培训。生活教师是专门负责寄宿生日常生活的,在寄宿生适应过程中起直接的作用。学校的8名生活教师全部是细选出来比较认真负责、细致有耐心的。但是刚刚从教学一线下来的教师在管理学生生活方面还是欠缺经验,需要摸索和培训。

3.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1)特别是刚入学的第一二周,家长应该无条件的服从生活教师的要求。

(2)孩子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之后,家长尽可能与生活教师或者代课教师多沟通,说说孩子的优缺点,让教师了解的更多,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3)家长在双休日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4)家长对学校的态度和认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家长如果对学校和教师有建议和意见不能对孩子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反映,学校和教师其实都是很乐意接受的。

第11篇

寄宿制学校住宿的学生年龄小、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生活条件差异都很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而家长对学校寄宿管理的要求是:安全有保障,吃住能放心,教学质量高。我们深信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实属不易,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更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针对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大胆创新,注重细节,科学管理,使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基本做到了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放心,让教师开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

在不断总结寄宿制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家共同学习研究,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大家反复论证,我校制订了《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涉及学生在校饮食、住宿、学习、课外活动、心理健康、往返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寄宿工作项项有目标、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学校对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率先探索、制定了《生活服务教师岗位职责》、《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寄宿生家校联系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寄宿生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等,从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就餐、学习、活动、就寝等提出分时段工作要求,实行精细化的一日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制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

2 安全教育,坚持常抓不懈

构建寄宿生管理网络,我校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以值周领导、值日领导、值日教师、班主任、宿管老师为框架的五级管理网络,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寄宿生一日学习生活无缝链接式管理,确保管理无“死角”、无“盲区”,规范形成学生在校的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学生的安全。其次,加强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开展日常防触电、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防煤气中毒等“五防”安全教育外,我们还实行“三制”、“六册”制度。“三制”即家长学校交接手续制、值班教师校园巡查制、食堂宿舍定期消毒制;“六册”即“寄宿生花名册”、“接送登记册”、“卫生检查册”、“请假登记册”、 “生病学生护理登记册”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尤其是课余安全、饮食安全、就寝安全、往返途中安全,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空缺。

3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寄宿制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养成教育。利用每天夜间活动时间,教师对寄宿学生进行辅导,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寄宿学生洗漱、吃饭、内务整理等方面进行手把手辅导,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意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学生宿舍任命宿舍长,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

4 强化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我们一是要求各班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推行人性化管理、实施人情化服务。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学校统一造册,在管理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让学生在管理中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情。二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小学低段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小学高级开展“内务整理大比武”、 “营造温馨宿舍”的主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根据寄宿制学生的特点,组建兴趣小组,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彰显学生个性特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 优势 制约因素 示范校

农村小学寄宿制,是欠发达地区为了调整学校布局而实施的。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办学不但解决了制约布局调整的一个瓶颈问题,而且也拓宽了素质教育的时空,提升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是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因此从2007年开始,我校就逐步创办成寄宿制学校。通过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在寄宿制学校管理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以下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寄宿生相对于走读生的优势

1.学习习惯形成,学生学习成绩明显跃升。实行寄宿制,学生全天候在校,管理科学,制度严格,完全规范化。从周一到周五,寄宿学生全部在学校生活。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充裕,学习精力集中,学习情绪稳定,学习氛围浓郁,学习环境良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形成,且学校的学习管理到位,教师的个别指导专业及时。老师若是觉得当天的教学有问题,或者哪些学生的作业有困难,可以利用晚自习进行辅导,同学的互帮互助方便快捷,既有利于后进生补漏补缺和优等生拓展延伸,又有利于全体寄宿生文化成绩的整体提升,提高了教学效益。

2.规范集体管理,学生道德品质明显提高。集体生活,军事化管理,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寄宿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在学校集体的大家庭中生活,有积极进取的集体舆论导向,有科学文化的激励机制,有健康文明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的熏陶,有统一规范的作息时间安排,有不同时段纪律的约束,有朝夕相处师表形象和言谈举止的正面影响,更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宿舍生活指导教师全面的指导、督促,全方位、人文化、人性化、人情化的管理。所有这些都为年幼、可塑性强的农家孩子良好行为和竞争意识的形成营造了优于一般农村家庭的成长环境。

3.开展活动课程,学生潜能明显得到开发。寄宿生课余生活基本以自主活动为主。孩子们在自主活动的空间里,放开思维,大胆想象,放飞理想。加之寄宿生课余时间充足,占有学校室内外训练场地和电脑、图书、文体娱乐器材机会多,训练机会多,教师专业辅导次数足,同学交流切磋技艺方便。所有这些都为发展寄宿生兴趣、爱好、特长,提高全面素质创造了一般农村家庭走读生不易具备的优越条件。

4.加强生活教育,学生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寄宿生基本以独立生活为主。现在农村小学生独生子女、留守儿童较多。童年就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相对独立的寄宿生活,这与其说是向孩子传统成长环境提出挑战,不如说是治疗独生子女娇惯任性、自私、不合群、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脆弱等毛病的一剂良方。保管财物、统筹开支、刷碗倒水、洗衣叠被、抹桌扫地拖地板以及看病服药等,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是一种生活压力,但这更是一种生活的锻炼。

5.参与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学校改制成寄宿制小学以来,我们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宗旨,重视学生养成教育,注重习惯养成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谐共处教育、学法指导、日常礼仪、安全常识、自我救护、环境保护、艺术欣赏、小制作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6.教育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实行寄宿制,撤并了不合理的校点布局,优化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资金投入集中,把一些年青的、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通过竞聘上岗安排在了教学岗位,把一些年龄较大、学历低的教师安排在了生活指导教师岗位;一线教师学历、能力得了提高,使师资资源得到科学调整,学生得到同等教育,教育公平得到体现,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7.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学校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结合起来,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结合起来,阶段考核与终结考核结合起来,精神激励与物质奖惩、评优、晋级、晋职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寄宿制的发展。

农村小学寄宿制,解决了独生子女“缺伴”、“孤独”和学习枯燥的问题,也解决了留守儿童无人管教的问题,形成了乐学氛围;克服了“骄”“娇”二气,增强了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立的意识,实现了从“小皇帝”到“小主人”的转变。当然,我们也同时发现,农村小学寄宿生综合素质发展并不均衡,班与班、宿舍与宿舍、人与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个别环节甚至还存在安全、卫生隐患,这些方面还制约着小学寄宿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二、制约农村小学寄宿生综合素质健康发展的原因

1.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应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中央的政策方针,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结合新农村建设及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规划,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真正建设成为学生之家,教师之家。

2.内部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这是一项极具创造性、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许多原本是家庭、社会的责任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许多为人父母的义务也落到了校长、老师的肩上。头绪多、要求高、责任大,责任重于泰山!加之寄宿制办学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如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素质上,走出一条科学化、人文化管理之路,确实还需要花大力气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