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

时间:2023-02-03 03:53: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景观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园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校园景观设计;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04(2015)03–0069–02

创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对高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直接联系,其能通过校园景观这一载体,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发展近况、未来展望做出充分的展示,并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层面,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精神炼炉。

1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在高职校园景观的构建上,文化内涵在景观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包括广场、运动场地、集散空间、道路、植物、山石水体以及各类建筑等,这些景观的存在发挥着他们各自的作用,共同为学校师生提供着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便利的生活场所。其次,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包括校园自然景观和校园人文景观两类。在校园景观的建设上,多种多样的植物类型、接近自然的山石、姿态多变的水体与人为的建筑艺术相结合,共同营造了一个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统一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师生带来了美的享受。最后,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将人性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完美的诠释出来,以达到激励师生不断学习与进步的目的。

2文化内涵的表达原则和表达依据

2.1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原则

(1)中心性原则

中心性原则也称为主题性原则,其在高职校园的景观设计上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不同的校园都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思想及内涵,但不管怎样,这些文化内涵的出现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中心点。因此,在同一校园内,文化内涵的展现也可以是复杂多变的,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建筑构造、山石水体,都承载着文化内涵,这些载体的存在让文化内涵统一成了体系,共同展示着校内特定场所或景观文化所需表达的主题文化。

(2)规划性原则

规划这一举措,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其不仅需要对校园硬件规划做到充分考虑,还需要对景观文化规划的体现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在进行高职校园景观文化设计时,应当立足于校园的整体规划,以文化规划为核心,将校园文化规划与其他建设规划融为一体的同时,加强校园景观设计中各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推动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表达的实现。

(3)生态性原则

高职校园内的众多景观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们各自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但在文化的体现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在高职校园内改造景观或新建景观时,应当深入其形成的生态文化环境中去寻找设计灵感,有效把握校园的文化脉络,用生态的理念进行校园景观设计。

(4)欣赏性原则

校园景观的存在,是高职学校成为一种能够产生欣赏美感的重要因素。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富有文化内涵且具有美感的景观文化会受到众多师生的驻足,让师生对校园景观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产生探索兴趣,并在探索途中促进学校师生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景观艺术观赏主题的多样性让其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它以美学元素为基础,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欣赏性元素。

2.2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依据

高职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并不是由建设者随心所欲来完成的,其需要以高职文化内容为主体,将学校办学性质、学校场地的使用、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的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其进行素材升华,最后将需要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以达到展现文化内涵的效果。

3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表达的方法

3.1建筑表达法

每一栋校园建筑的构建,都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独特性等特点,它们对校园积极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一栋时代气息浓厚的图书馆,会让众多学生对它流连忘返。同时,校园内的园林建筑也可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亭、廊、花架等结构的组成让文化内涵的表达更具形象感。

3.2植物配置法

花草林木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一开始人们栽种植物是为了获取植物具备的功能用途,但渐渐的,随着对植物生态和属性的掌握,在高职校园内往往会配置一些与周围氛围相吻合且具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这些精心设计的植物将高职校园点缀成妙造自然的效果,在校内师生情操的培养以及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在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中,植物大多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人们的思想、情感、性格都可以通过植物来传达。

3.3构筑表达法

雕塑、假山、小品、喷泉、亭台、花架、长廊、原桥等构筑都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它们丰富了学校的景观构造,易于表达出学校的文化内涵,被广大设计者所接收。雕塑即使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其能在反应校园特色的同时,对校园的精神风尚进行展现与弘扬,并对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内涵做出了表达。同时,雕塑具有多种形式,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可以将圆雕、浮雕等形成的雕塑有效结合起来,共同展示着校园的文化内涵。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校园景观设计中做好文化内涵的表达工作,不但可以推动学校的发展,而且能对学校师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注重传承学校历史文脉,在突出时代特色的基础上,对融入学校生命与校园文化的景观进行设计与建造,从而让校园景观文化生态更富生命力,使校园景观更加生态活泼、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1]张波.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景观设计的价值及其体现[J].装饰,2012(08):22-23.

第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一、实用功能、精神文化、景观效果的统一 单纯的景观设计,就是规划并美化这个场所,使之更加和谐地配合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我们需要设计的不仅仅是一个予人便利的环境,而是要赋予这个环境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使得身在其中的人人有一种强烈的存在感。 我们要营造的校园就是这样一个能让师生感动、振奋并且为之自豪、骄傲的校园。让构成校园环境的点点滴滴都拥有自己的意义,让身处校园的莘莘学子都能感受到时代的召唤。让校园能够影响学生不断进取、勇攀高峰,让学生能够为校园的历史添砖加瓦、丰富色彩,书写新的篇章。

校园景观是可以解读的,但景观的解读必然受到学生已有观念体系的制约。且先存的观念体系又是景观解读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指出这一点很重要,它能有力地说明下面相关的两个观点:

其一,学生面对相同的景观,所获得的信息、所体味的精神是有差别的。学生对景观的解读不仅展示了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形成学生不同的精神世界。

其二,学生对景观的解读是创造的过程。学生可能比景观的设计者更理解景观所蕴含的意义,因为学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读已形成的景观,所产生的意义总会打上新时代的烙印。由此,不仅丰富了景观的内涵,同时也丰富了观者自身的精神世界。

学生在与景观的“交往”中获得个人的生长,获得精神的建构,因此,景观的解读过程也是人文精神建构的过程。

对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解读,其便利之处在于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其复杂之处,则在于物质文化景观中有太多的抽象与象征,隐喻与悖论。但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意义的博大无边,作为隐性课程才有其巨大的教育功效。

景观解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与对象-物质文化景观,跟任何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与对象是一样的,只是这里所涉及的对象是精神所物化的对象。学生通过对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解读,直接使自己与各种景观建立起了整体的关系,从而获得其中的教育意义,形成自己的观念、思想,产生情感态度的体验。

校园世界是充满意义的生活世界,这个世界是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种种物质文化景观记载着人类共同的经验。因此,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所包含的潜在因素是丰富的,储存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校园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所携带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的信息。在对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解读中,解读者力图使自己活生生的现实性与从景观那里获得的刺激处于最紧密的和谐之中,以致两者以一种和谐的方式产生共鸣。解读者的人文精神,就是在无数次“视界融合”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建构起来的。这一进程是如此的通常而又普遍存在,以致于人们常常对它视而不见。这也难怪,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以觉察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物质文化景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制约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发挥了隐性课程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景观是校园的陶冶之源,解读是精神的建构之本。

所谓学校精神文化景观,在社会学、文化学意义上,简括地说,也就是赋予学校以生命、活力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精神风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它活跃于校园内部并归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

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景观并不具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那种直观可视有形的特点。然而,由于其精神已浸透和附着在校园内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从而使人又无时不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透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校园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事实上,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置身于一座具有优良传统并享有巨大社会声誉的著名中小学,总会感到该校园有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它使我们感动、兴奋、激越、升腾。对一所平庸的、毫无特色的、暮气沉沉的学校来说,其缺少的也恰恰正是这种能唤起、激发学校及其成员崇高情感和进取性的学校精神文化景观。

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作为一种产生并存在于校园之内的主体精神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对其内在特点和外部功能的认识,是我们建设校园文化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基本前提。这里,我们根据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传播精神文化影响的过程来研究其主要特点。

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其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并不是只做些表面文章就能达到的,其要旨在于影响整个校园内学生思想、价值观、意识等精神取向,并通过人格的塑造来养成他们具有持久效应的思维、情感及行为方式,这正是学校精神文化景观影响的深层目的。

学校精神文化景观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影响,其创设的那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并体现了学校风范正气的精神氛围,具有启迪、感化学生的作用。置身其中,受教育者便会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感悟到学校精神文化景观对自己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熏陶。

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作用在于通过外部的精神环境帮助受教育者建立起这样一种对个体具有持久作用的自我教育环境。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不会排斥对优秀社会文化的吸收,同时能有力地抵制社会异质文化的不良干扰,具有文化排异的作用。学校精神文化景观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也只有通过继承的方式才能产生长久的影响。学校精神文化景观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价值导向、群体凝聚、精神陶冶、规范约束、心理建构、社会辐射六大方面。

第3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景观;文化内涵

现代设计学科体系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设计学三者并重。但在当今大学校园建设中,高校管理者重视校园建筑和校园规划,忽视校园景观设计,对于高校景观中宜人空间的设计及文化内涵的表达几乎不予理睬。大学管理者习惯将校园景观的元素分解,从属于校园规划和校园建筑体系中进行营造。在有限的校园景观建设实践中,大学建设者们关注较多的是有形校园景观的物质构成,包括景观的构成元素及空间尺度、比例、序列、色彩及风格等;而对无形的校园文化内涵表达则关注不够,景观的物质构成几乎和文化内涵脱节,许多大学校园养眼不养心,因为没有了文化底蕴而使得景观缺乏个性与灵魂,空间感趋同。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的扩建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人们更多的是对高校校园建筑营造的物质空间的研究,对于高校文化内涵体现的研究也仅限于在建筑中的体现,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营造及空间文化内涵的体现也只是作为建筑的附属品,进行宏观的研究。

国内关于大学校园文化与景观营造的研究并不多,相关书籍中,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陈于仲编著的《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论》,对文化景观的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作了令人信服的有理有据的论述和探讨。相关的文献资料中,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关崇(2006)在《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中,认为文化氛围的营造应该作为大学绿地系统构建总方针之一。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胡凯华在论《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营造—以武汉市为例》中,以大学校园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营造的关系;高成广、谷永丽等(2008)认为大学园林是文化的生态基础,是校园文化历史积淀的物质反映。江芳(2006)以顺德职院滨江公园的的景观设计创作为例,阐述了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另外还有许多学者从景观的教育功能上,强调营造具有文化品味的校园景观的重要性,如葛盈辉、金卫华(2005)在《大学文化品味的营造与提升》中认为校园景观文化对身处其中的师生是一种无声的“境教”,是一位无言的教授。

所以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此研究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一、指导和完善现有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对设计理论探讨给出明确的定位和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城、大学新校区建设也紧跟着迅速发展,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对育人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点缀的人工环境设计一,校园景观设计应该要能够体现每个学校特有的精神状态和特殊的文化内涵。这样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才能是人性化的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氛围。本文得出的具体的原则和方法,给校园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提供设计经验,纠正设计误区

目前校园景观设计过分重视校园景观的观赏性,新校区景观普遍存在大而空的问题,校园能够供师生交流以及体现学校特色的环境空间很少。本文在景观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问题上探讨的同时,让大家明白什么是校园真正需要的环境景观。

三、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课题组的见解

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行为心理学三方面内容的学科。现代景观设计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己从早期注重面积的绿化阶段,注重视觉效果的美化阶段,逐渐走向考虑场所特点,综合多元内容,并结合生态学理念的新阶段。

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以景观设计学为基础,从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研究中汲取养分,主要集中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理论层面——文化与景观的关系。在校园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校园文化与景观进行融合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景观的定义,强调重视校园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以及校园文化性景观和校园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二是实践层面——对于实现途径的研究。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是本课题重点探讨的内容,以视觉审美学和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理论基础,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探求校园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校园景观、大学校园文化、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校园历史、文化表达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些相关书刊、报刊和网络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确定研究的内容等。根据所查资料对相关校园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校园文化景观的环境要素,景观构成要素,文化特性,了解不同景观区域文化景观的特点及联系,了解校园文化景观的现状及不足。通过访谈形式,随机选择学校师生,对部分高校的历史文化及校园景观改造建议进行调查,掌握师生对文化与景观建设的建议。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部分高校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此为校园文化景观所表达的文化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找寻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研究的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解读研究对象;③探求文化内涵;④实地调研分析;⑤实施原则、策略、途径研究;⑥得出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新民.浅谈校园景观的构成形态[J].山东环境,1997,06

[2]朱小根.论高校的软性管理[J].学术论坛,2000,04

[3]王正星,刘桂云.试论新时期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与建设[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06

[4]黄厦.高校校园环境营造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5]朱元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10

第4篇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中学校园景观;地域文化

一、校园景观设计概况

(一)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理化表现形式,更注重内外空间的交流,强调空间的沟通。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教育功能,更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校园环境景观要同时满足感官的愉悦,可以提供娱乐、交流、教师和学生的休闲场所,起到缓解压力、放松心理的作用,景观的人文魅力是娱乐,这是一种潜在的校园文化,即校园“场所精神”。

(二)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功能原则:学校包括学前区、教学区、生活区和其他课外活动,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安排,不仅满足了教学、学习、工作、生活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交流需求,以灵感和智慧提高文化和精神陶冶功能。2.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组织和划分道路也适中,空间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空间设施的设置、材料选择及景观的营造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求。3.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要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利用雕塑、浮雕、支柱、标志等环境与特色的景观小品,加强校园文化氛围。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植物园林绿化,尽可能乔、灌、草多层次双绿化,增加单位面积绿化量。5.多元化的原则:开放空间的多元化包括多元化的功能、形式和配置。各种功能,如隔离、运输、通讯、运动等用途;多种形式,如形状、大小、颜色、材质、成分等变化;多样化,如草坪、树木、山、水、建筑等不同的设置。为了满足校园开放空间的功能,如运输、组装的基本功能及其他的运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加强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6.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征是设计的基础。7.安全原则:安全是人性化设计的第一要素,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

(三)校园景观设计主要功能

1.校园文化: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景观设计,继续把握校园历史,保持文化的一部分,应适当考虑校园文化和历史反映校园环境设计,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文化。2.学习:景观设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学楼、宿舍楼,或提供奖励、或旅行、或为学校人员提供一个完美的学习空间。3.交通:交通众多,在超过一万的总数量,使校园道路可以缓解交通,而且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感受到设计环境美,减少道路无效设计,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工作。休闲娱乐:学校生活丰富多彩,使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发展知识和技能。4.生态发展:可持续、低能耗、生态环境是当前景观设计追求的目标,校园环境设计应遵循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确保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心理需求:我们走过的路,合理规划结构和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校园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会使人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在学校有潜移默化地影响,那里的人们喜欢在丛林的性质,因此给教师和学生安心。

二、中学校园景观概况

(一)中学校园景观

定义:中学校园景观是校园范围内文化、经济、自然等因素的结合。它也反映了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价值,通过一定的物质承载自己。

(二)中学校园景观的具体构成

为了方便学习和生活,建立了不同功能、不同性质及不同形状的建筑群,在校园有限的空间中占主要的景观。其独特的校园生态体系正是其有别于其他空间景观的重要特征。1.校园入口区域:要进入校园就包括校区前门空间、校门以及门卫系统等建筑区和校园入口区。由于中学教育的完善,教学区域绿化建设也得到了改善,入口处是校园与外界连接的过渡区,是学校和社会、物质、文化精神交流的渠道,也是校园景观设计中一大特色。其中,正门和门卫的建筑形式作为校区形象与外界交流的首要组成部分,其形象设计不但需要展现中学校园以教育为主的文化内涵,还要体现是学校与外界交流服务的第一站。2.户外运动区:按照“规范中小学”的设计,我国户外运动空间总面积控制在3926至1582平方米,以及教师和学生人均用地在3.40至14.38平方米。通常包括:一个标准的250米田径场,小足球(包括田径场),2至4个标准篮球场,1至3个标准排球场等运动场地。3.绿地空间:学校内部的绿地空间主要是针对校园操场空间来划定的,是以绿化为基础的露天公共区域。草地、树木、清澈的溪流能够让人们缓解学习压力,让更多人能够享受这轻松的自然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户外休闲的场所,还能使师生们在其中得到心灵的放松,潜移默化地让更多人受到隐形的教育,培养他们亲近和热爱自然的浪漫主义情怀。4.广场空间:以露天公共独立式开放区域的硬质铺装为特点的建筑就是校园广场。校园广场一般分为五大类:运动、交通、休憩、中心、表演和运动广场。广场控制着校园内主要的人群集散,其道路规划给全校师生提供集合、休憩玩耍的方便,是全部建筑中利用率最高的场所,一般都位于校园中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且周边建筑物也在自然地贴近它。5.建筑邻近及中庭空间:虽然新教改一直在进行,但是中学教育课堂活动的主要开展地还是以室内为绝对主流,所以建筑空间和教学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国内通常的教学建筑是一组建筑通常由前院空间、中庭空间、侧院空间、前廊空间、侧廊空间、后院空间及建筑间连廊空间等组成,在特殊情况下,还有屋顶和架空的空间。所有的这些空间总的来说分为全部开放空间和半开放空间,其中前廊空间、侧廊空间以及连廊和架空空间部分属于半开放式的空间,前院空间和侧院空间以及后院空间等属于全开放式的空间。

三、地域文化概况

(一)地域文化概念

地域就是空间区域内的一个范围名词。它主要包括:其一,自然地理,包括山地、平原(坝)、森林、海洋、湿地乃至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其二,一定社会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特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由地域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形态、、传统民俗等决定,在历史上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并在此地区而后的历史发展中遗传与积淀下来。

(二)案列分析

山东陵城第六中学1.项目概况陵城区是德州市辖区,地处鲁西北平原,位于北京、天津、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截至2014年,辖10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7.7万,其中农业人口48万,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120万亩耕地。陵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东经116°27′~116°57′,北纬37°13′~37°36′之间,陵城区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陵城第六中学位于政府街以东,城区南部新区和兴地带。其周边交通便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140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筑包括教学楼、实验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公寓等,同时还拥有国内先进的风雨操场、体育中心等。2.地域文化该地区非常重视教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古代德州又是燕赵相邻之地,黄河穿境而过,河汉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更是溯源悠久,禹水文化、儒理之道根深蒂固。境内现有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名胜古迹,如禹王亭、苏禄王墓和全国最大的秦汉墓群以及东方朔画赞碑等。正在恢复建设中的还有董子读书台,我们将其地域文化在校园景观上很好地展示出来正是尊重和发扬其优良传统的一种传承。在景观小品的选择上,景观建筑、景观树种的选择都采用当地历史文化来作象征。3.设计风格及理念设计理念来源于当地文化,本次校园设计风格现代简约风格,秉承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使其更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简约风格强调的是空间纯粹的单纯和简洁两大特性,不要多余的装饰,让空间简化到光、量及体,就需要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与不同层次的穿透,此透视风格的精化就在于此。简洁的线条、干净的色彩、精致的小品、清爽的植栽,辅以温馨的灯光,现代语言的建筑等,共同营造一个愉悦、轻松、富有生活气息的校园休闲地带,这里没有极富冲击力的构筑物,没有太多吸引眼球的色彩,一切归于平淡、朴素、自然。设计师为人们提供一个私密的心灵庇护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家园。4.雕塑设计该校园分为四个功能区,包括:教学楼区、生活区、风雨操场区及体育中心区。道路系统被分划为主要人流动线、次要人流动线及活动区域联系动线。该校区最为特色的是中心广场的雕塑设计、景观墙设计及景观小品。在校园内人流量较多的区域,其道路两边设置银杏大道。其雕塑设计以大雁为主题,形似火炬,表面衣服带镂空的形式描绘,七机敏雄健,群居为阵,重情义,不抛弃。正如校园师生关系,学生似雁群,健康活泼,相亲相爱,老师似雁头,敢于拼搏。雕塑的结构由两层相互叠加缠绕的雁群组成,旋转而上。此雕塑入云霄望大地,不畏艰巨,象征着青春以及精神的传承。本雕塑材质为黄铜,不锈钢锻造,其高度为10米左右。

四、总结

第5篇

关键词 节约;校园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29-02

0 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在城市化建设中,园林景观建设由于受到国外设计理念影响较大,充斥着对自然资源的挥霍浪费,存在许多的盲区和缺陷[1]。一些地区为了过分追求园林景观在形式上的光鲜,一味求大、求新,不根据场地的功能需求而建,浪费严重。针对这种日益泛滥的铺张浪费现象,2006年建设部特别召开了建设节约型园林会议,首次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校园景观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景观,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2]。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1 节约型校园景观的概念

所谓的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节约型景观是指,景观建设在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状况下,尽可能的节约所投入的资源和能源,提高其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景观的生态和环境效应[3,4]。高效率、可持续以及低资源和能源成本是节约型景观应体现的主要特征[5]。

相比于节约型景观的概念,节约型校园景观所关注的重点有以下几点不同:首先,节约型校园景观以满足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这样导致在校园景观建设之中,要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其次,相对于其他景观建设,校园景观建设对生态和环境的效益要求更高。在获得相同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要求更少的用水和资金投入,以便渐少维护成本。最后,校园景观建设中,十分注重对校园精神和文化的体现,如何做到节约的同时,更加突出校园的文化底蕴,需要设计者花费更大努力去思考。

2 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或建设过程中,在创造一定的产品和服务或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这恰好是节约型校园景观与其他设计理念本质的区别。因此,坚持和遵循经济性原则,是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由始至终都要坚守的理念。

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校园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校园景观设计必须应当以他们的需求作为设计的中心。回顾部分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失败的案例,多半是设计者忽视了环境的生态规律和师生的共同需求,仅凭个人主观臆断进行设计所导致的。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丧失了校园环境景观形态多样化和系统化,从而使校园缺乏实用价值。因此,校园景观的建设和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校园师生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出发点,如为学生学习建造读书亭廊,文化广场、露天舞台、外语角,提供师生休闲的游园和石桌椅等。

2.3美观性原则

节约型校园景观不等同于粗制滥造的景观[6]。在追求最少的成本、最大的效益的同时,校园景观的美观性不能降低,反而要求更高,否则就失去了景观的作用。而美观的体现并不是繁复的装饰,而是要花心思从细节上出新意。如树种的搭配上格外用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将自身融入到整个大环境中等。

3 节约型校园景观的设计思路

3.1 总体控制概念

景观设计应该有大局观,有大体的投入框架概念,不论是空间布置还是植物配置。校园景观从建筑规划开始就应该考虑景观的空间布局关系。景观空间就像一台戏,有主角有配角,有客串有龙套。有主线有辅线,有浓妆有淡墨,贯穿全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为体现节约的理念,主次景观的成本投入要有所区别。而且,校园景观的空间布局要符合学校师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使用功能的考虑,因为校园景观是为师生工作学习服务的,“使用”要比“观赏”更重要,要追求高效的使用,减低不必要的“奢华”,减少不必要的多余空间设计,也就是设计上的“垃圾空间”。

3.2 丰富有效的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水平面的布置和处理。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设计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合理组织各景观要素的竖向布置形式。对于节约型校园景观的,其竖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依坡就势,随高就低,尽量减少土石、挡土墙、护坡和建筑基础工程量,减少施工成本。但在利用现有地貌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不同植被的高低落差及前后遮挡形成校园景观视觉上的丰富变化,使各种设施及地貌在高程上能够协调统一,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3.3 景观建材的选择与加工

首先,注重建造材料的地方性。依据校园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运输条件、工匠特点,参考建筑设计风格和园林景观的风格,结合本土材料来考虑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地方特色,便于施工管理,在项目成本上可以有效控制在异地购买材料的资金和管理成本支出。其次,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再利用。材料的丰富并不等同于景观的丰富,材料的品种用得太泛,控制不好就会造成整体色调太花哨,容易出现俗气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惠惠.节约型园林景观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0.

[2]江滨.节约型景观设计探索[J].美术观测,2010(2):112.

[3]王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探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1):70-72.

[4]武德,刘欣玲.对目前高等院校校园绿化的几点研究,2007,13(2):99+164.

第6篇

关键词:东北校园景观人文文化 教育功能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作为一个需要并且能够直接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地方,高校校园景观更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满足师生的使用要求和审美需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校校园景观不仅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作用,并且同时需要体现其校园环境所特有的特征。所以,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更家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尤其是营造校园氛围,展现地域特征的同时,应当把校园景观设计放在第一位来考虑,通过良好的景观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氛围,并且通过景观环境的设计可以更一步体现其文化品质。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特殊,气候寒冷。也正是由于寒冷因素的影响,使东北地区高校的校园景观建设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之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协调东北地区气候和高校景观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今东北地区校园景观设计的重点。

二.东北地区环境对校园景观的影响分析

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冬季寒冷且漫长,不利于一下植物花卉的生长,并且水体景观在冬季大多时候也没有办法显现出其本来的面貌。这些因素都对东北地区高校的校园景观的设计和表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对于冬季的气候,春、夏、秋三个季节能够更好的体现校园景观的特色。东北地区的夏季,是一个比较舒适气候条件较好的一个季节,温度适宜,不同种类的树木花卉业都展现生机。在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设计之中,应该充分利用好,同时也是师生最多的户外活动的季节,应该通过合理的设计展现其活力和价值。秋季气候宜人,秋高气爽。这也使得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更加丰富。应多栽植各种秋色叶树种,利用好这一季节特征。

三.东北地区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景观设计缺少文化氛围

校园景观,不仅具有使用功能,同时也起到承载学校的精神和体现历史积淀的作用,是区分不同高校特质的物质表现。坐落于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蕴含了特殊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体现出地域的文化特色,将高校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表达场所,作为城市的一扇窗户。然而,大部分的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并没有充分的分析学校特有的历史文化,一味的照搬,没有体现出所处地域的文化特征,使校园内的文化氛围丧失。

2. 无法充分利用东北地区地域特色

分析东北地区高校景观设计,存在着很多模仿的痕迹,这并没有表现出这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如,大面积水体景观的引入,在东北地区冬季的寒冷,水体景观的功能在冬季几乎没有。再如,一些高校缺乏对于校园景观形象的打造,不能找出该校园景观所具有的的特色。如: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塑造模式都相类似,照搬过来却没有缘由。

3.忽视冬季校园景观的营造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对于东北地域的校园景观建设非常不利。许多高校由于这一障碍,就认为在东北地区的冬季不需要营造校园景观环境。所以,这种观念也导致了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中随处可见的萧条之景,冬季树木凋零。正因如此,许多高校放弃了冬季校园景观的营造。而本就因为寒冷不愿外出的师生放弃了户外活动,这使东北高校校园景观更加显得萧条。

四.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浅析地域特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校园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作为一所以建筑土木为优势的建筑类高校,占地 100 多 hm2,总建筑面积 42万 m2,有各类在校学生 1.6 万人,校内有珍稀动物、植物 10 余种,有原生态保护地及大面积地被植物斑块 12 处,良好水质人工水系 1 条。学校的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颇具特色,并且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下,设计并建设了具有教育功能的校园景观。其中“稻田校园景观”获得美国观设计师协会颁布的设计荣誉奖。

校园景观特色

2.1景观中体现地域精神

2.1.1新老校区景观的延续

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是在老校区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老校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树立起了自身特色与自有的品质,而校园文化和景观则是树立品牌和发挥优势的重要载体。

(1)原老校区校门的四个柱子,整体搬迁到新校区的正门的入口处。它记载着沈阳建筑的大学的昨天并将见证今天

(2)从老校舍拆下的一些红砖和青砖,在办公楼门前重新组合成了两幅壁画,在建筑与规划学院的办公区域依然承担重任。

(3)建老校区时用过的铁磙子,也完整地搬运过来,保留在学校的铁石广场,做成雕塑,名称叫做“滚滚向前”。这里又叫铁石广场,是学校里最有人气的地方。

2.1.2 校园景观保留城市记忆

大学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校园建设的景观基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景观,呈现不一样的校园景观。

(1)沈阳市废弃的老城区道路侧石 15000 余条、许多废弃的铁道枕木、城市道路扩建时被砍的老树茬和原五里河体育馆清理来的塑料坐凳、钢铁构件等搬了校园,并且做成了景观雕塑“刚强”。这里保留了城市建设的历史。

(2)木制的织布机、沉重的石磨盘以及木板车静卧于沈阳建筑大学校园一隅。它们记录过去,注视未来,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3)具有 600 年历史的原沈阳“八王寺”的古建筑残垣被全部拆除后,所有的大殿建筑构件和建筑残垣被学校保留下来,在学校东南角将其复原,定名为“八王书院”。这是校园里古建保护与景观结合的最佳个例。

2.2校园景观是师生实习实践的良好场所

(1)沈阳建筑大学中央水系两旁的绿化植物是当地最丰富的白茅,不需要太多的培育和浇灌,自己生长得很好,春夏秋冬都有不一样的风景。长廊、水系、白茅构成了一处美丽的景观,师生们可以在这里欣赏水岸风光,留连忘返。

(2)学校保留了一块原生态的自然保护区,没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自然植被、物种丰富。学校在保护区内养殖了校友捐赠的梅花鹿。从长廊上走过就能看到小鹿们吃草、玩耍、休息,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雷锋精神进校园”。雷锋雕塑、雷锋班班长车和雷锋庭院的建设,使沈阳建筑大学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的放矢。每年一次的雷锋班交接仪式、雷锋纪念日系列活动等,使学生们的思想教育系统化、常态化。

总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景观也不理外。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建设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例如校门入口处硬化面积过大,整体基质景观分割过于琐碎,导致景观基质功能的丧失;建筑内部分割出现的灰色空间过多,造成空间和资源的浪费等。但瑕不掩瑜,总体看来,沈阳建筑大学校区的景观设计质朴自然,内容丰富。具有历史意义的物品精心设计安排,体现出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者们用这些真实可感的实体景观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人文的校园塑造了别样的育人空间。

五.参考文献

[1] 潘海泽,李玲,牟瑞芳.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J].

第7篇

1节约型校园景观的概念

所谓的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节约型景观是指,景观建设在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状况下,尽可能的节约所投入的资源和能源,提高其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景观的生态和环境效应[3,4]。高效率、可持续以及低资源和能源成本是节约型景观应体现的主要特征[5]。相比于节约型景观的概念,节约型校园景观所关注的重点有以下几点不同:首先,节约型校园景观以满足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这样导致在校园景观建设之中,要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其次,相对于其他景观建设,校园景观建设对生态和环境的效益要求更高。在获得相同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要求更少的用水和资金投入,以便渐少维护成本。最后,校园景观建设中,十分注重对校园精神和文化的体现,如何做到节约的同时,更加突出校园的文化底蕴,需要设计者花费更大努力去思考。

2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或建设过程中,在创造一定的产品和服务或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这恰好是节约型校园景观与其他设计理念本质的区别。因此,坚持和遵循经济性原则,是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由始至终都要坚守的理念。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校园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校园景观设计必须应当以他们的需求作为设计的中心。回顾部分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失败的案例,多半是设计者忽视了环境的生态规律和师生的共同需求,仅凭个人主观臆断进行设计所导致的。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丧失了校园环境景观形态多样化和系统化,从而使校园缺乏实用价值。因此,校园景观的建设和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校园师生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出发点,如为学生学习建造读书亭廊,文化广场、露天舞台、外语角,提供师生休闲的游园和石桌椅等。2.3美观性原则节约型校园景观不等同于粗制滥造的景观[6]。在追求最少的成本、最大的效益的同时,校园景观的美观性不能降低,反而要求更高,否则就失去了景观的作用。而美观的体现并不是繁复的装饰,而是要花心思从细节上出新意。如树种的搭配上格外用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将自身融入到整个大环境中等。

3节约型校园景观的设计思路

3.1总体控制概念

景观设计应该有大局观,有大体的投入框架概念,不论是空间布置还是植物配置。校园景观从建筑规划开始就应该考虑景观的空间布局关系。景观空间就像一台戏,有主角有配角,有客串有龙套。有主线有辅线,有浓妆有淡墨,贯穿全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为体现节约的理念,主次景观的成本投入要有所区别。而且,校园景观的空间布局要符合学校师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使用功能的考虑,因为校园景观是为师生工作学习服务的,“使用”要比“观赏”更重要,要追求高效的使用,减低不必要的“奢华”,减少不必要的多余空间设计,也就是设计上的“垃圾空间”。

3.2丰富有效的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水平面的布置和处理。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设计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合理组织各景观要素的竖向布置形式。对于节约型校园景观的,其竖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依坡就势,随高就低,尽量减少土石、挡土墙、护坡和建筑基础工程量,减少施工成本。但在利用现有地貌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不同植被的高低落差及前后遮挡形成校园景观视觉上的丰富变化,使各种设施及地貌在高程上能够协调统一,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第8篇

【关键词】校园景观;主题空间;文化空间;融合

1、概述

校园景观有其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需求,又有其教育性质的特殊场所需求。校园是科学、技术、文化的荟萃之地, 其文化景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具有真正的、最广泛意义的教育内涵[1]。因此在景观空间的处理上,专属性和文化性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就以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对方案过程中所碰到的校园空间与文化的融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2、项目背景

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位于许昌市区,是许昌市唯一一所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基地整体为南北向矩形,规划总用地面积47.15公顷。新校区景观分为南北两期进行建设,一期设计与二期设计在理念,结构,设计手法上均一脉相承,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本文主要就一期景观设计的方案进行项目总结。

3、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两翼”+“三片区”。

3.1 中央主题景观轴(一轴)

轴线位于中央,贯通南北,组成一串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的广场序列。形成景观性、文化性、韵律感三合一的核心轴。

3.2 疏影园(两翼)

两翼位于中央主题轴两侧,挖掘许昌“梅花文化”,营造大面积集中生态绿地“疏影园”,与中央主题轴硬质景观形成互补和差异性发展。通过自然地形的营造,提供完整的生态化,园林化区域,满足师生放松身心,敞开心扉,感受自然的心理需求。

3.3 三片区

根据校园功能分区,三片区分别为教学实训区、学生生活区和综合行政区。根据不同分区的功能性质,营造相应的场所景观,力求做到以人为本。

4、文化主题

许昌乃人杰地灵之处,新校区的景观拥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文化主题系统主要通过“地方文化轴”+“技工文化轴”来表现。

两条“文化轴”是两串连续的文化空间序列,对于文化轴线的感知,不应只是单纯的各文化空间感知的叠加,而是有一系列连续的印象,最终形成整体的感知[2]。

4.1 地方文化轴

“地方文化轴”是东西横轴,主要依靠许昌的“钧瓷文化”“三国文化”支撑。

轴线连接东入口广场,钧瓷水景广场,魏都广场和西入口桥,成为一条大气开敞的文化景观视觉通廊。

4.1.1钧瓷水景广场

钧瓷水景广场取自许昌“钧瓷文化”,这条人行步道广场始于东入口止于新校区核心建筑图书馆,不仅承担重要的集散功能,交通功能,学生还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集会活动,同时感受校园独有的人文气息和标志性元素。

为了表现钧瓷文化,方案着重从两点提炼钧瓷的特性来进行展示,分别是色彩和肌理。

钧瓷的釉色灵活,变化微妙。“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乃是对钧瓷的最高褒奖。抓住这一色彩特点来做文章。在这里则又隐喻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源泉,入校的学生经过学校的培育,将成为在社会各行业出彩的栋梁之材,从而最大限度的凸显技工学校的特色。

钧瓷的釉面肌理也是其一大艺术特点,钧瓷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有冰片纹,即在釉面上出现像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这也正是方案中所要体现的钧瓷肌理特性。

钧瓷水景广场,水景是其核心景观。在设计手法上,主要通过流动的水景与灯光组合的形式来表现“万彩”的概念。池底也做了特殊处理,通过平面铺装的构成和不同的设计标高的分层,将冰裂纹和勾缝的意象概念表达出来。

4.1.2魏都广场(图书馆下沉广场)

图书馆是整个新校区的核心建筑,其外形厚重,取自“东临碣石”。魏都广场的文化主题取自许昌的“三国曹魏文化”。魏都广场的亮点在于,设计了一大幅文化景墙来迎合原来将近4米的下沉高差。景墙高4.2米,宽42米,大气恢弘,整体景观与厚重的建筑相协调。在功能上是台阶挡墙,适当地分隔空间,阻断视线,使空间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在形式上,采用主题浮雕的元素,将三国曹魏文化展示于墙上,并且注重材质的变化和细节的雕刻,来避免大尺度景墙的生硬违和感。从而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空间与文化的融合。

4.2 技工文化轴

“技工文化轴”是南北纵轴,通过中央主题景观轴串连“天工之门”、“开物广场”、“鲁班广场”、“传技广场”、“名师苑”五个文化主题节点。

4.2.1开物广场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天圆地方,序列先端,开门见山,渐入佳境。

开物广场的文化内涵取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部具有奠基意义的科学技术专著。广场布局方正,尺度空间较大,为新校区的门面景观,标志性的天工开物碑(主题雕塑)立于广场中央,具有很好的文化形象展示作用。

4.2.2鲁班广场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开敞空间,刚柔并济,阵列有序,实训有道。

鲁班广场毗邻实训楼,是景观轴上最主要的师生开放性活动空间,硬质场地上根据甲方要求设置鲁班大师的雕塑,以其为视觉焦点,布置草坪绿化空间和休憩小品。在小品的设计上也花了番心思,小品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例如以“鲁班锁”为模型的灯箱坐凳,以“鲁班尺”为意象的特色铺装,值得玩味。主题展示的细节,平添的不仅仅是景观元素的丰富性,当其与环境相融,增加的更是场所的专属性和领域感。

4.2.3名师苑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静谧空间,浓荫庇护,文化深邃,意境升华。

名师苑毗邻教学楼,属于轴线空间序列的尾声,其实质是尺度宜人的林荫广场空间。在两侧高大的乔木遮护下,草坪空间和步道空间有序分割,给整个空间罩上一层庄严感。在林荫下对称布置各技工名师的简介牌,结合灯箱设计,古朴而不失现代,从而打造出一个勉励人心,发人深思的文化空间。

5、结语

校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以师生为本,不仅仅使生活行为上得到便捷,更应该探索如何对行为本身进行有益的影响或是有益的引导。学校是育才树人的地方,空间的文化性尤为重要。所谓空间和文化的融合便是指,空间设计中渗透着对基址和城市的历史与环境的多重隐喻,作品深层的文化含义使之具有地域性和归属性[3]。以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从整体的景观结构到详细的节点设计,笔者都试图层层深入地赋予其文化内涵,并用两根主线串联――当地文化和技工文化,旨在创造出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文化空间[4]。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卡罗林.费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65-166.

[2]刘滨谊,张亭.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J].中国园林,2010,26,(11):31-35.

[3]刘熙倩,闫芳,李国光.从哈格里夫斯的景观设计理念谈校园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11):21-22.

第9篇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景观型校园之路。

1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1]。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2]。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3]。

2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5]。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6]。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大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7]。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3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3.1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

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8]。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3.5风格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

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9]。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10篇

【关键词】校园 参与性景观 文化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景观设计,其有着特殊功能和意义。大学校园景观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具有很高知识水平、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和教师。因此,对其设计建设应该更多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对于时间、金钱等因素的考虑外,更应该注意的是其公众参与性的表达。对于校园景观的研究,要重视校园文化,同时更应重视人与人、人与景之间的互动,从人本思想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校园参与性景观。

参与性景观是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便于双向沟通以及互动的功能性景观空间。因此,在研究大学校园参与性景观设计时,“人”这个空间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被狭义地解释为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而此类景观所服务的空间也被框定为是特定的环境,即高校校园。鉴于此,参与性校园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可被分为教育环境以及人的需求特征这两大类因素。

一、影响校园参与性景观设计的因素

(一)教育环境因素

高等学府教育体制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地变化完善。在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的同时,传统大学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教育理念上,由最初的只针对在校学生完全封闭式的教育转变为现在对社会开放式的教育;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从传统意义上的由老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变成学生、教育者、社会的网络式交互传输。

这些教育理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让校园空间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成为了高校教育在课堂之外的延续。大学校园景观空间的设计以及规划也因为这一改变有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现代的大学校园,所强调的是校园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更加重视为在校师生提供可以随意交流的空间,着重体现校园的文化品位和学术氛围,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

政府对于教育制度的调整、高校对于其教育理念的改变,无一不关系着校园的变化。最初,大学校园对于学生来讲,仅仅是学习知识、提供生活必要空间的环境。而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型人才,因此,大学对于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延伸到对生活技能、交流技巧等方面的培养,这也造就了校方必须重新审视校园景观的可参与性。有了参与,才能交流;重视沟通,才能教学相长。

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部分,时刻影响着校园参与性景观设计。一个学校的特色可以说是其校园景观中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办学精神、专业特色等学校的内涵特点都可以通过校园景观来进行表达。这样的校园景观环境不仅可以使在校师生对文化和科学产生共鸣,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对其校园的历史和治学理念产生自豪感。

(二)人的需求特征因素

在研究人的需求特征对参与性校园景观的影响时,综合各方面考虑,将人的影响因素分为基于人的行为需求因素以及基于人的心理需求因素两方面。

1.基于人的行为需求因素

绝大部分学生的活动空间主要是教室、食堂、宿舍等地点。在这当中适当增加一些景观节点,其利用率和被关注度自然就会上升。试想在相对单调的校园道路旁,出现些花廊或亭园,或多或少都会让往来于此的学生驻足停留,同时也为需要交谈空间的人提供了场所,社会活动发生的概率自然上升,从而也加大了景观的参与性。

而同一空间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时,所要求具备的特征也是不同的。以休息和交流空间为例,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在选择短暂休息场所时,更倾向于较为安静的地方,便于思考;教师则需要在课与课之间的空隙进行短暂且不扰的休息。交流空间也如是,有些学生需要进行大型、集体性的交流,例如“英语角”活动,这就要求空间上必须足够开阔;但是有些需要跟朋友进行密切交流的学生,则希望得到相对私密性强的交流空间。

约翰·O·西蒙兹曾在其所撰写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一书中提到“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根据这一原则,最好的社区是给它的居民提供最佳的生活体验”。良好的校园景观空间不同于其他城市景观,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在校师生,主要空间功能也是为他们提供一个便于学习以及相互交流的场所。因此,在针对校园景观的设计手法和理念上,应当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尊重个体需求,设计创造良好的参与性景观空间,将逐渐成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2.基于人的心理需求因素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面临着从青年时期到成年时期的过渡。随着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空间的逐步扩大,大学生的四维空间延展范围加大,使得其在情感和内心体验上更加深刻、丰富、敏感、细腻。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一直成长在父母、老师的羽翼下,导致其并没有经受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正是因为这样,造就了其好强但又脆弱的性格。这些学生由于从小没有集体生活环境的历练,使得其个体意识强、缺乏合作观念。与此同时,来自各方面的挫败感会使学生心理上出现自闭和偏执的状况,但是,又由于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排解,因此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大学这样一个获取知识的殿堂,对学生的自制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一贯依赖父母的学生而言,如何尽快融入独立的校园生活以及培养自身为人处事的能力,成为他们步入大学后需要学习的第一课。初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对未来充满美好期望,但在学习生活中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也让其感到迷茫。大学生期望着周围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其行为兼具了独立性和集体性。因此,参与性校园景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到学生个人和集体行为,力求兼顾。 (转第页)(接第页)

二、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来源于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培养专业方向以及大学校园所在地区的环境、气候、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发掘和考虑。从学校特色出发,进行全局性的设计,并不是人为臆造或空想出来的,而是要求对校园的各个工作职能、生活功能等进行归纳、总结以及综合分析,深入、细致地研究其人文、历史和自然条件,结合实际的大学校园活动,做出能与之紧密交融的景观设计。

(二)舒适性原则

从人的角度研究高校校园的参与性景观设计的舒适性。舒适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人对于景观环境的切身体验和视觉感受上。事实上,校园景观的舒适性不仅体现在安静的环境、干净的校园、充满生机的植物、安全的生活空间等这些表面的视觉形式上,而且应当注重使学生在各个功能的景观空间和建筑的协调关系中,体验其内在的精神和情感。

校内空间中的各个建筑的功能和表现形式也是影响景观舒适性的一大因素。建筑的体量大小、尺度、细节设计、质感以及色彩等都对景观舒适性有影响。同时,由于建筑功能的不同,体现的外在形式也有所不同,单体与群体之分、个体建筑的单层或多层之分,无一不产生着影响。拥有各种不同属性的建筑,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宿舍楼等,这些对于以建筑为主体的校园景观空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协调、统一各个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三)人文原则

校园的参与性景观本身反映了校园环境所处地区的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离开了文化与美学去谈景观,无论从哪个角度都降低了设计的品位和格调。优美的景观环境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地方美学应该有机统一,并且和谐共生。每个校园都有自身的历史和文化,这使校园环境更加丰富,在设计时加入文化要素,以此来构成校园参与性景观,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这使得校园参与性景观更加具有光彩,让那些无形的文化更趋向于清晰,而不是逐渐萎缩从而导致消失。人们应当重视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人文原则,从精神文化的层面去把握景观所具有的内涵。

结语

作为校园文化传承的载体,景观在校园建设中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大学校园的花草树木到校内各类公共设施、从校内师生的言谈举止到其行为活动,这些都构成了高校校园所特有的景观。学生步入大学校园,除了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相关技能的学习外,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掌握更多的社会技能也是这些青年学子的必修课。创造更多、更大、更有利于交流的参与性景观空间,也成为帮助学生顺利地从单纯的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进行转变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和不可或缺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余菲菲.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第11篇

1.1 现象学和场所精神

现象学的第一原理:面向事物本身!这就是对于本质的还原,掺进的是“人”的价值,把世界还原到了“人的世界”。要面向事物本身,必须将我们一直用来探讨世界的现有知识悬置起来、存而不论。这就是著名的“现象学的悬置”。这是一种物我整一的存在状况。场所、场所精神是基于现象学理论而提出的。建筑的形式、结构和空间等形成了场所的精神。空间性定向使人确立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获得安全感;通过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获得归属感。当被赋予了源自文化或地域特征的文脉内涵之后,空间成为场所。

1.2 目前我国校园景观设计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①照搬现套的单一化、平面化设计。学院景观在设计建设中,没有合理考察利用实地原有状况造成盲目照搬照抄,将一些已有的景观搬入校园或简单效仿传统古典园林和欧式风格。且有些案例设计过程太过于平面化和经验主义,造成景观空间杂乱,校园缺乏场所精神,校园环境毫无特色和意义可言。②忽视人群的使用。设计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大多数设计常常重形式而轻功能。例如,在景观功能分区上,盲目沿用传统的分区模式;景观道路的安排也不够合理,交通观念相对滞后;景观附属设施也不够完善等等。③意义的失落。景观设计没有注重校园特有的地域精神,没有充分考虑校园文脉的传承与创新,导致空间缺乏个性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④对场所精神的片面理解。虽然当今设计中都推崇场所设计,但有时往往仅流于形式,像喊口号,并没有真正运用在设计中。这样的园林景观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而没有真正的使得人们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2 基于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设计

2.1 场所精神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①绿脉的延伸。“场所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要尊重自然,所以在设计中应充分保留原有自然资源,且因地制宜的适度创造绿色生态环境。②探索地域精神,加强景观空间的可识别性。当人们感受到场所体现的地方文化精神氛围时,他们会迅速识别和认知然后融入于这个环境中。③校园文脉的保护及利用。“文脉”从狭义上理解即“一种文化的脉络”,而广义上是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体现于景观设计中,就是指人与环境、环境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对话。校园文脉多体现对在学校的历史沿革、学术特色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累积下来的人文、艺术、文化底蕴。④注重校园场所的可参与性与归属感。正如丹麦建筑理论家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提到:“没有户外活动,最低程度的接触就不会出现。”而这些户外活动都依赖与户外环境空间的质量。在校园中,除了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质量,设计者有意识地为场所赋予活动内容,可为其增加交往的活力。而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认同感、归属感的营造一方面与该学校的历史文脓、地域精神和自然生态环境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校园景观场所的主体是广大师生,设计还要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方式中获得灵感。只有综合以上才能使师生们的身心都从属于校园景观场所,使其具有归属感,从而最终形成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空间。

2.2 校园场所精神中的社会学思维

①加强校园的社区建设,强调公众参与。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使用人群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民主精神,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和交流。②塑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便于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性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们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2.3 “余裕”理念

勃罗德彭特教授提出的“余裕”概念认为,空间不应被人的固定功能活动所划分,使用者与空间之间应该适当的保留一些空余空间,即渗透适当的“无意义空间”。尤其是针对于当代大学生这一人群,他们青春有朝气、渴望自由交谈等,要求一个能激发新思想、符合潮流、多元化的生活环境,而非机械单调的功能性场所。如场所中扩大的连廊和平台空间,精心设计的围合小庭院空间,组合座椅的树阵空间等。可满足多种活动需求的复合空问,方便师生们随意使用,增加了场所的活力而更富人情味。

2.4 把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隐喻性

“隐喻”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意义的转换”。在景观中的意义即是通过场所这一载体,表达另外一个或者场所本身表达不了的意义。它是人与环境之间在心灵情感上的交互作用。把握景观设计中的隐喻性即把空间的灵魂留存在了空间场所的本体之中。

第12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 南加州大学

大学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引导者。校园环境是大学的物质基础,并对学校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校园建设也如火如荼,但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建设中仍有很多不足。美国大学校园景观是美国高等教育理念、社会文化发展和美国现代景观发展的综合结果,其大量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闻名世界。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这些学校除了以学术著称外,美丽典雅的校园景观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校园景观建设因学校发展历史、教育理念、所在地理位置不同而各具特色,但大多数校园景观建设有其共性,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又名南加大,位于加州洛杉矶市中心,由监理会于1880年创立,是加州及美国西岸最古老的私立大学,也是世界领先的私立综合学术研究型名校之一。229英亩花园式的校园是南加州大学所在地。由于位于洛杉矶市中心地区,受土地规模的限制,校园规划严整、空间紧凑,具有精致且丰富多样的户外空间环境。归纳起来,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性的校园整体规划

校园规划将多种空间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校园景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体现出校园环境多样化和丰富化。

1.规整的校园规划

美国多数校园环境在丰富多样中体现了严谨理性的规划思想,无论是受法国学院派艺术还是英国学院派制校园的影响,二战后美国所形成的学院派校园和学院制校园两种基本的模式,都强调理性的规划思想。南加大校园整体规划按照美国城市街道布局方式进行,校园通过网格状道路系统进行组织,道路规整划一,使得校园结构清晰,秩序井然。街道根据交通的需要进行了人车分流设计,沿校园外圈的主要街道可满足机动车通行的需要,与之相配套,校园内主要停车场都设置在,从而保证中心区的安静与安全。校园内部中心的街道则主要服务人行,使得在校园中步行的人从容而轻松。

校园的主要景观根据规划方式构成街道式的组织方式,各个空间层次景观依照街道布景的方式层层展开,形成序列式、串联式景观空间关系,体现了严谨的结构性。

2.校园中心采用轴线式组织方式

用轴线组织校园中心区域景观是美国校园景观规划中重要的手法。轴线式组织方式,即以轴线的手法将校园重要的景点、建筑、空间组织起来,突出重点空间,在增加感染力的同时,凸显校园的文化和气质。这种组织方式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斯坦福大学,其校园内辉煌壮阔的大草坪和传统建筑形成的围合空间共同构成了校园的主轴线,以恢弘的气势而闻名。

与斯坦福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同,南加州大学由于历史及校园面积有限等因素,并没有形成一条对称、规整和宏伟的中轴线,而是通过独特的手法形成了校园的主轴:校园中部的一条步行道路,将丰富的校园空间串联起来,最重要的建筑物呈现在轴线的两侧,最著名的雕像位于轴线的中心,从而具有组织校园的轴线作用。步行道十分开阔,整个设计完整而丰富,使得人们在学校中活动和游历时,可以清晰地感觉这条校园的主要轴线。这种设计手法打破了常规的轴线设计方法,对于形成活泼的校园景观环境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3.局部采用大空间统率型组织方式

美国校园经常在中心或局部中心设置大片的草坪,以礼堂或图书馆作为中心,具有很强的纪念性气氛,这种空间被认为恰当地体现了大学的精神,作为一种成功的范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南加州大学在校园主要图书馆前有一个巨大的方形草地,中间斜向的十字交叉的道路,体现了美国校园惯用的大草地的景观处理手法,它的周边围合了图书馆、邮局、公共艺术活动中心这样的重要公共建筑。这处开放空间使得局部空间豁然开朗,成为局部统率型空间组织方式。作为校园内最大的开放空间,这里成为校园户外活动的重要区域,从而满足了丰富的校园活动。例如校园最大的活动日特洛伊足球日,这里被装点得热闹非凡,成为球迷狂欢和野餐的场所。

二、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的整体性设计

美国的校园景观,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校园,还是现代新校园,对校园整体环境的营造都十分重视。校园从建筑、景观到细节都充分体现了浓郁的校园风。校园的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尺度的意向整合到小尺度的细部呼应,每个级别都体现着协调一致的精细设计。

1.协调统一的建筑与景观

建筑对于景观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建筑创造环境,环境创造建筑,建筑与环境彼此包容、互相制约。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同样应成为校园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筑纳入景观结构中,与景观互为背景,最终彼此交融共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南加州大学校园建筑本身就是景观的重要部分,其保持了高度的协调性,使得整体校园风貌非常统一,形成鲜明的特色。作为一个具有较长历史的校园,校内不同时期建筑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是早期罗马风格校园建筑还是稍后期建造的西班牙风格建筑,抑或是简洁的现代建筑,建筑的外饰面都采用以红砖为主、白色涂料为辅的建筑材料,利用材料和色彩这两种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元素进行了统一,使得校园建筑具有浓郁的校园风特色。

南加州大学的校园景观还充分体现了建筑与景观的一体性。建筑与景观细部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建筑充当景观的背景,景观成为建筑的衬托,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主角与配角。建筑的体块常蔓延到周边环境中,材料与细部的做法延伸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加强了建筑与景观的协调性。例如景观的硬质铺装材料延续了建筑的材料。花坛、树池等建筑小品的材料和细节的手法与建筑浑然一体(图1)。

2.融于景观的绿化设计

校园内的绿化设计遵循校园整体景观的需要。植物的配置对校园整体环境起着烘托、塑造、美化的作用,并改善了校园整体的生态环境。洛杉矶的气候特点使得植物类型非常多样化,因此在校园植物的选择上提供了便利性。校园植物配置在美化校园的同时,重点是服务于校内空间,无论是开阔的大草坪、浓郁的林荫道、幽静的小树林,还是孤植树下的休憩空间、整齐的树阵,以及建筑主要入口处的植物,根据不同空间所表现的气氛,选择不同的植物和配置方式突出空间的性格和气质。植物配置丰富多样,与校园整体环境、空间气氛、雕塑喷泉等融为一体,使得校园如同一座美丽的花园。

三、校园开放空间设计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点

美国高校所具有的高度自由化的思想及开放型的教育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其校园景观文化。课外的交流成为课堂的重要延伸,各种丰富的校园社团活动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高校校园景观规划根据交往活动的不同营造出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系统空间,来丰富校园共享空间框架。校园开放空间形态多样化且层次分明,各类广场、绿地、步行道、联系走廊、庭院等,形成各类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使空间充满活跃的生气和愉快的变化。

1.公共开放空间是校园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校园内不同的空间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公共开放空间可成为校园重要的职能空间,为师生营造怡人的室外场所。在南加大,各类开放空间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除了道路、大草坪外,各类建筑围合的开放性和半开放性广场也对校园景观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南加大校园游客中心,坐落于大学校园的中心地带,介于学生中心和特洛伊书店之间,它为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其他校园参观者提供了重要的聚集场所。广场如同一个缩小的威尼斯广场给人以完整而丰富的视觉感受,其设计使自然的气息融入广场,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地方,这里可以交谈、休息、午餐、接待和网上娱乐,建筑与景观完美结合的精致设计充分发挥了游客中心广场的职能。

2.院系开放空间丰富多彩,成为校园重要组成部分

在南加州大学里,院系多由一组建筑组成,建筑“化整为零”,空间“化大为小”,虚实结合,实体建筑及其虚的外部空间共同形成了整体空间。其中“虚”的空间往往成为整体当中的灵魂和主体,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院落,为师生及校外人员提供各种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和知识融会的交往空间,来满足师生的礼仪、集会、运动、休闲等功能要求。

庭院空间经过精心的设计,一方面满足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南加大校园内遍布设计精巧、舒适的户外庭院:电影学院的中心院落是以电影人雕像为中心的安静院落;建筑学院两个开敞和封闭的院落相联系,提供了大量户外交流的场所;工程学院前的小型休息广场精致、小巧,通过花坛和几步台阶步入的庭院从主路的交通和喧嚣中隔绝开来,设计精巧而别致(图2)。

对南加大校园景观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美国校园重视校园整体规划,并注重校园内各个要素的综合效果;注重校园丰富空间层次的设计及其多样化的户外空间创造,从而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校园生活,为学生营造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场所。

参考文献:

[1]林墨飞,李禹.互动型高校景观营造探究[J].美苑,2010(4):50—51.

[2]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建筑学报,2005(6):44—45.

[3]田燕,姚时章.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