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9 14:52: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践行核心价值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年伊始,社区积极行动起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系列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贴春联、群众文化、舆论宣传等方式,向居民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结合起来,让居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付之于行动。现将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 开展迎新春送春联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让居民过一个吉祥欢乐的春节,社区开展了迎新春送春联活动。社区干部准备了笔墨纸砚,邀请来酷爱书法的几位老同志,为社区99个单元门分别书写了一幅幅吉祥喜庆的对联,并在年前张贴好,送去新春社区对居民们最美好的祝福。如此不仅增进了社区与居民的感情,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积极营造宣传教育的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氛围,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一是,在社区部分楼侧墙张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进行宣传,让居民们熟知于心,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二是,安排专门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向居民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入脑入心,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率。三是,放发各类宣传材料等,如发入宣传单、人手一把扇子即实用又起到了宣传价值观、市民公约的作用。四是,能过群众文化宣传,正月十五组织居民联系会,并用猜迷语的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
三、 社区通过“学、讲、改、行”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学”就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及精神。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学习,如:通过党员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学习、以开展座谈会的形式讨论学读本以及相关文件等。“讲”就是结合道德讲堂活动,学礼仪、学模范、送经典等形式传播道德能量,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就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为民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态度,广泛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行”就是结合志愿服务行动,向辖区居民发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材料,组织志愿者开展系列活动,真正将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宣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利用典型力量感染带动以达到目标。
道德讲堂活动,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提升公民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投身道德实践,提升道德素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平民英雄可敬,凡人善举可学。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道德养成,注重道德践行,从生活点滴、工作细节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常为善小、修身立德,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与意志品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努力开创社区工作的新局面,为更好的开展社区工作而贡献力量。
关键词:审计;核心价值观
一、构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动因分析
(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是“观念”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部分,柯林斯和波拉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将其定义为:“核心价值观是固有的、不容亵渎的,是不能为了一时方便或短期利益而让步的”。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就是恪守了这一固有的、不容亵渎的价值观念,将其渗透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深入到员工内心深处,并外化为员工的行为及习惯,从而影响企业的规划和制度,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构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求。
在当前我国社会,审计干部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物质生活能获得稳定保障,大多数接受过良好教育,职业性质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敏锐的社会视野,从需求层次来说,在逐步由社会需求向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转变,这一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需要建立共同的目标以获得理解和尊重,因而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实现上述需求转变的最好纽带。
(三)构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外在需求。
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转型引致心理危机及信仰危机的发生,社会治理与个人修养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对于国家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二、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影响和支配一个人为人处世行为的准则,它就像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那样:“价值观是通过人们日常的习惯、技能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人类的品行和美德”。同样,一个系统、一个组织也需要有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
(二)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当前,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肩负着推动国家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其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国家审计的正确发展及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正确的审计价值观为指引。为此,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较好的诠释了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审计系统的具体实践,包含着先进的审计理念、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清廉的文明形象。
三、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审计文化
(一)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加强人文熏陶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忠孝、仁义、道德、诚信、厚道、宽容、务实、勤劳、和谐、知恩图报、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等,有学者总结其大概为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强调“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二是注重人的内在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三是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如“精忠报国”和“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忠孝文化。
(二)集聚社会文化的能量,弘扬时代精神
构建新时代的审计文化,树立和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更应实现道德与法制的和谐统一。因此,必须牢牢把握道德精神和法制精神,树立道德和法制相统一的理念。总之,将德治和法治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审计文化建设。
(三)加强职业文化的建设,重视职业道德
国家审计文化的灵魂是审计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职业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结合职业道德中关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性等方面的要求,更加清晰、明确地诠释国家审计文化的要义,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审计精神,坚守审计职业操守,恪守审计职业道德。
四、构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审计干部对审计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审计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审计干部的一种习惯和行为准则,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自觉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二)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增强审计干部对审计文化的认同。
坚持审计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审计文化的价值开发和利用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培育主流精神和基本理念,使其内化为审计机关的共同价值取向,外化为社会各界对审计事业的理解和认同。
一是经常抓审计政治业务修养,强化审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二是突出打造理念文化,确保审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政治方向;三是注重抓载体创新,讲求审计文化建设的有声有色、喜闻乐见。
(三)加强宣传,提升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通过报刊、内网、宣传手册等多种宣传方式和渠道,提升理论宣传水平,认真宣传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容和精神含义,使每个审计干部明白审计核心价值观对审计团队、对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在实践中践行审计核心价值理念,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升审计组织形象,提高审计的创新力和权威性,促进审计事业全面发展。
(四)加强培训和法制教育,提升审计干部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一方面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对政治理论、社会经济、哲学社科、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加大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重视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专业化标准培训、考核审计人员,培养引导审计人员逐步具备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加大培养符合型创新人才,加快“四手”人才、业务骨干和专家人才的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能,进一步增强审计业务监督能力,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人员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五)加大人文关怀,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情感。
一方面针对审计人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从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入手,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人文关怀,帮助审计人员减压、释压,缓解心理压力,创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切实关心每名审计人员的提拔任用、经济困难、家庭困难等问题,做好审计人员的后勤工作,消除审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审计人员能够一心一意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
(六)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审计人员的行为管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学生;常态化;载体;构建
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下,高校学生思想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如何构建常态化的载体,需要研究学生思想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这一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
一、完善机制,推进培育践行工作常态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学校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协同配合,形成了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学院制定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在年度党委工作计划、重点任务分解、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书中,对重点工作、内容举措具体部署,把落实情况作为业务考核、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学院注重把日常管理与价值观导向有机统一,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以推动师生价值观养成为着力点,不断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
二、搭建载体,强化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一)搭建多层次教育教学载体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认真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价值观的培育,要做到知行一致,知识是前提和基础。思政课的课堂就应该是传递价值、传授知识,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面对大学生的受众,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思政课教师需要建立教学平等观、教学学术观,研究构建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他们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到教学的角色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交流与对话达成共识。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开展“道德讲堂”项目为契机,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引入主体性、实践性教学观念,倡导叙事式教学法,编写案例、设置情境、现场教学,不断增强实效性和说服力。2.充分发挥党课和“青马工程”培训的示范作用。通过党课集中培训,“青马工程”培训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精英论坛等,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学骨干学深学透、先学先行,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引领校园风尚。在整合教材内容、建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以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热点为辐射点,以价值观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论、基本概念等主要基点,构建相对独立、主题突出、模块鲜明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导相统一的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中归纳与讲授内容相关联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普遍关注但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影响、产生偏颇乃至错误观点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集体讨论。3.充分发挥专题讲座的引导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势政策报告和理论宣讲,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渠道。举办“新青年教坛”“农牧大讲堂”等十余种专题讲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定期选定主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强化正面引导,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4.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利用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深厚积累,总结经验、拓展内容,结合学院的农牧特色,开设了十余门中华农业优秀文化相关通识课程,举办了传统文化大讲堂、国学经典讲座等。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深度阐释,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形成准确把握,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核心价值观。
(二)搭建立体化宣传载体
做到了24字基本内容进校园、进办公场所、进教学场所、进生活区。运用校报、广播、电视、网站、橱窗、LED屏等校内媒体资源,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立体式宣传培育和践行的进展和成效。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定期推送师生中的典型做法和凡人善举。举办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厚德牧院”等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用生动的艺术样式和活泼的时尚元素表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知晓率。
(三)搭建系统化研究载体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开展理论研究和阐释,举办了泰州黄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多个项目获省部级以上课题资助;学院多个教师成为省、市劳模,应邀在各单位做辅导报告,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抓好载体结合,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一)与大学精神培育、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相结合
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以及蕴涵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特色表达。学校不断发掘校训、牧院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等活动等系列专题报道,解读大学精神、演绎时代内涵,激发师生爱国荣校热情,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以推进优良校风学风教风为载体,在全院学生中深入实施“青春学习计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在学校行政和服务单位开展改进工作作风等活动,树正风兴正气,引导师生自觉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二)与典型引领相结合
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一批先进典型学习教育活动,用他们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铸筑学校精神高地。通过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校园中的模范人、典型事,开展“感动牧院”人物评选,用身边榜样的鲜活事例教育引导师生从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学校注重设计文化载体,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文化创意和实践经历中深切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以学院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的要求为标准,以文明宿舍、优良学风班集体评选为载体,培育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院系文化。以“一院一品”为引领,打造了艺术节、汉字书写大赛、历史文化节等一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做好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践行。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气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行是关键和归宿。实践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社团的朋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以纪念节日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爱心支农”“农村调研”“志愿服务”“行走在凤城河——保护母亲河”“地球一小时———节约水电”“关爱空巢老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和以“中国梦与青”为主题的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营造了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微信微博、QQ与学生课下进行思想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空间与载体。
(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政课不能停留在书本,需要和社会实践结合,要大力推进思政课的实践教改,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认知层面向信仰高度提升,在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和逻辑体系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内化性地接受。实践是校验标准,需要让学生自觉地用实践去衡量、审视,使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从偏离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不足乃至错误中解放出来,主动地用正确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并指导自己行动。做到理论实践、主体客体的真正融合,从践行角度真正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达到用这一价值观推动完善自己进步的目的。按照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要求,安排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学院每年结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织大一新生,在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参观学校所在地的历史名胜、英雄故居、烈士陵园等等,让学生在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同时,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体悟自己所学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仰。同时,根据课程实际特点,开展对学生实践需求、思想状况的调查,精心设计并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明确实践主题、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路径、实践考核。开展“重走先辈路”“和农牧经营户在一起”“感受水产”等主题或专业的实践活动,以及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农村进行调研,以制度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和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会理解、认知认同,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在大学生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成为大学生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
参考文献:
[1]郑思佳.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研[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2).
[2]陈婧.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郭赞.关于雷锋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践行的思考[J].世纪桥,2014,(11).
[4]吴细玲,曾令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员工普遍认同的指导企业运营和员工行为的根本原则。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管理者为有效经营企业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主要思想理念。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企业自己发展的历史形成的。它包含着企业所在的领域、企业自身的属性(类型、产品等)、企业决策者的理念、生产者群体的愿景、时代特征等要素。这是其企业共性与个性的组合体,是独有的,别的企业可以借鉴,但无法照搬套用。如贵州中烟的“负责任、重执行、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就不是科研企业、军工企业等能适用的,是其自身发展哲学中形成的,是企业所有人员的众望所属,是践行的核心。
在中国,社会环境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环境的影响力是政策性、民众性的,特别是大型企业在这方面尤为重视。如中国移动通信的核心价值观是“正德厚生,臻于至上”,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彰显了中国移动追求卓越、勇担责任的社会时代精神。再如,中国烟草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既体现了他们承载着为国负责的重任,又体现出对消费者捧为至尊的责任。这些价值观引起各行各业的热议,启迪了许多企业对价值观的探索和自身文化内核理念的建立。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文字、语言等描述时,要有层次,语言要简洁,文字要通俗,要让所有人能很快理解,容易掌握,便于使用,从而达到激励人心的作用。它既能表述观念的常理,更要使常理有前瞻性和发展性。例如,波音公司的企业价值观,领导航空工业永为先驱;应付重大挑战和风险;产品安全与品质;正直与合乎伦理的业务。例如,阿里巴巴的企业价值观――窗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二、价值观的作用
企业家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企业规划,设定阶段性目标,确认可以使用的人才。但是在实施中常常能听到他们在喊,员工素质低,只能靠经济手段来激励员工,而大家都熟悉的日本企业则更多的是靠员工的精神,组织许多小组或小团队来解决企业内的问题。如QC小组的行为则来自日本企业。一个企业如果能在战略发展,规划制定,目标任务,利润分配等各方面达成上下一致,则企业的员工定能在制造流程、工艺纪律、质量保证等方面达到企业要求,所谓“上下同心,其利断金”,企业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唾手可得。
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有凝聚力。有的企业是高薪凝聚,有的是宽松环境,但真正能凝聚人心的是企业共识,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我认为核心价值观既是思想共识,更是行为底线的共识。大家都知道,哪些是不能碰触的。在底线之上有许多管理将会简约化,人性化,能造就更加和睦的生产工作环境,能更加增进企业的向心力。
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产生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以老板意愿决定,另一种是老板与员工共同决定。这里我们重点研究第二种方式。用列表将决策者和员工对正向和反向的意愿列出,找出其共同点,由此描绘出共同的愿景。在这个愿景下找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用企业文化建设成体系,初步形成核心价值观的书面表达。
企业核心价值观践行则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不断的宣传,要让企业全体人员都熟知自己的核心使命。要利用各种形式和环境进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里讲两个必须条件,一是在企业内各层级要有主动性,不可操之过急,不能做教条式宣教,要充分利用新兴媒行,开拓适应员工喜乐的方式,做到入眼入脑入行。二是要有专兼职队伍,要有人员来担起这个宣教任务。三个层面,首先是领导率先示范,二是管理层意识到位,三是企业文化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在当今知识经济及国际化大背景下,我们不断重申文化力的作用,是因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需要一种大智慧、大境界、大格局,大文化。企业文化工作者所贡献的就是一种智慧,就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践行后的佐证。如何将价值观有效地进行管理,笔者认为除了要进行机制的建设,进行科学的管理。从组织保证、人员配备、资金保障、有效激励、协调畅通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考虑和管理,更重要是要以“大隐于市”的情怀,以“无为而治”的坚韧,恪守一份坚持的力量,从员工内心真正形成一股力量,到达一个核心竞争力的层面。
一、在日常管理中凸显核心价值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也是向学生传递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学期都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诚信教育班会,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等,通过强化诚信教育,做到知诚信、讲诚信,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召开安全班会、周末点到,与学生谈心、电话家访、咨询任课老师、联系生活老师等途径了解指导学生,在辅导员的心里给学生建立不同的个性档案,使工作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二、充分利用智媒体传播核心价值
今天我们正面临一个智能化的时代、一个大数据的时代,面对90后甚至是95后的学生,学生的思想观念、沟通交流方式随之而改变,我在工作中不再局限于找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和交通,而是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微博等智媒体,把先进典型事迹和最新的理念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既保障沟通迅捷有效,有传递了正能量。通过我院引进的CRP系统,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不同性格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辅导员的逐一回复和引导,鼓励不同性格的学生,慢慢的从后台表达走到前台诉说,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和性格。
三、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凝聚核心价值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成长成人。工作中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院开展的“与心灵对话,用爱诠释青春”的“爱家、爱校、爱国”三爱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人人参加,激发学生内心的爱与宽容,积极表达对家庭、对学校和对祖国的真挚感情。
再如以青想团为契机。要求班级人人参与,自主策划,集体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团队气质与梦想。班级通过歌舞、话剧、嘉宾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现班级团队为梦想共同努力的过程,挖掘班级感人事迹,表达内心感恩情怀,把个人价值通过集体力量具象化,凝聚正能量,彰显班级团队精神。
四、通过社会实践收获核心价值
我十分重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乐于奉献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进社区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在社会服务中取得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生感悟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我院从2012年全院开展“服务型学习”活动,学校里的教学楼、实训楼、操场等公共区域全部由学生们打扫,实行学分制管理。在美化校园环境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服务他人的良好素养。每天清晨,学生打扫清洁成了校园中最美丽的风景。
通过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辅导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如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夜市、校园创业街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利用综合素质培养管理平台培育核心价值
任何社会都需要核心价值作为社会共识、共同追求和精神支柱。[1]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新兴力量,在迫切需要时展的核心价值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今天,大学生应首先做出表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树立榜样。高等教育如何在多元化的时代文化潮流中,采用科学的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向导,以创新的教育理论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青年大学生持有正确的价值观,是时代之需,是教育之需。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
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中,要遵循四个原则,做到四个结合。四个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理解原则,服务原则,情境原则。[2]思想政治教育之“以人为本”主要强调在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尊重学生,把学生的个性培养和道德素质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带着责任与感情,殷切关怀学生的安危冷暖,同时关注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学习与就业,并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抛弃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建立良好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持有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关注个体差异,正确评价学生,注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现并激发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逻辑思维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内容
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根源与精髓,凝聚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风貌,其对现代社会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元化思潮涌动的今天,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衔接,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意识到只有将加强大学生的价值教育放在传统文化的视角下,才能使大学生价值教育具有中国特色,将大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中国人。[3]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要丰富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具体问题,对传统价值观念加以解释,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其次,注重社会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引入到实践中来,采用科学的教学对策,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访谈、自主创业计划、勤工助学以及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身的行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再者,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必须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同时具备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探索思考问题,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三、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无时无刻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据调查显示,在媒介环境发展的过程中,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因素的结构程式发生了变化,由“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变为“大众传媒、同辈群体、学校、家庭”,其中大众传媒成为青少年信息来源最广,对思想品德最深刻的第一影响源。[4]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最快获取信息,发泄个人情绪的主要途径。高校要积极开展以互联网为价值观教育载体的研究与实践,在此同时,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教育大学生正确地辨别网络信息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此外,通过建立“红色网站”,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形象的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收力。
四、优化教育环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而成的,它以精神文化为目的,以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为途径。校园文化具备影响面广、渗透性强、吸引力大的特点。高校文化建设通过营造生动鲜活的富有感召力的教育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要求融入其中,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能够更好的实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此外,强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健康进步的精神文化氛围,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面对新疆稳定、发展中的新变化和兵团屯垦戍边出现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兵团又好又快发展和更好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塑造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屯垦戍边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塑造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
1.弘扬兵团精神,培育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屯垦戍边实践的精神支柱,也是兵团人长期屯垦戍边的伟大精神创造。塑造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必须自觉地弘扬兵团精神,使兵团精神蕴含的价值观念成为兵团职工群众普遍认同、自觉认同的主流价值观。
2.努力推动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职工群众的精神追求。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多种文化形式培育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公共庆典活动,尤其是具有兵团特色的各种文化活动。选取兵团典型案例,运用社区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小巷论坛等形式,引导职工群众进行价值观评议,在价值评判活动中培育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兵团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新的阐释、丰富和发展。自觉将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结合起来,培育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要以“三个倡导”作为最高价值遵循。
二、在兵团发展、社会治理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在兵团改革和政策制定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兵团改革设计、政策制定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一致,营造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在屯垦戍边实践中,通过兵团制度和体制设置、政策制定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保障。
2.在兵团社会治理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治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兵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设市建镇稳步推进,团场改革有序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推进,这些都为社会治理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兵团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
3.在党政机关的日常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的重要任务,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践行能力,使学生经过三年的教育培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在抓好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各院校都很重视宣传教育,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学生践行能力的持续性、深入性上培育策略上还有待探讨。
一、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现状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当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现状呈现出价值取向认知符合导向,也存在持续性和深入性不够的问题。从对高职学生的访谈调查发现,他们在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生活习惯、语言表达、个性追求等诸多方面上呈现新特点。在价值取向的认知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但是,高职学生的行为方式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还有距离,具体表现在:第一,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观念有待加强。作为当代青年一代,虽然成长在我国经济展很好的时期,但面对的是比过去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仍然存在,如何承担起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重任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第二,自我主体的意识有待转变。很多学生对社会以及他人对自身评价并不重视,以自我感觉为中心,只注重自我认同,对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重社会认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会有“知行不一”的表现;第三,乐于助人的意识有待提高。目前,很多高职学生都会将自己的利益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将帮助他人的事情放在次要地位,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表现出了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响[2];第四,也存在部分高职学生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践行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基础良好
正因为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不足,存在诸多问题,更显示出培育其践行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虽然目标与现实尚还有一定距离,现有基础为实践能力的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高职学生价值取向的认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比较高级的价值目标体系中,家庭和国家依然是学生价值取向的首要选择,和传统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国泰民安的渴望和对幸福家庭的渴望;第二,从选择追求目标的行为方式来看,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关注自身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说明他们对知识比较重视,符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具有非常清晰的学习目标[3];第三,学生肯定了诚实和吃苦耐劳等目标追求行为的重要性,表明他们具有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品质,高职学生的本质主流是好的。由此可知,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和实践基础,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培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育策略
(一)要努力实现思想认同和内化。要培育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必须建立在学生对其思想产生内化和认同的前提上,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的思想,从而提高学习践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自觉将其思想内化成自身价值观,在学生生活中处处时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培育奠定基础。
(二)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力争避免空洞的说教,要充分结合运用案例,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结合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点评,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辨别能力。比如,以班级分组搜集社会上正反两方面实际案例进行主题讨论、分析、总结、提升,有针对性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更要注重与社会实践接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入社会,服务群众,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比如,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到地铁站、养老机构、中山陵风景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通过实践体验、感悟,从而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找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切入点,实现提升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
(三)要发挥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垂范作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管理人员和教师言行不一,就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产生怀疑,影响教育效果。管理人员的高素质的管理服务,会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尊重和认可,使学生目濡目染,身受教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团结互助、甘于奉献、求真务实、勤奋创新等价值观,生活中以身作则,发挥师者的模范作用,成为学生的榜样,增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培育效果。
(四)要发挥校园宣传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网络媒介已覆盖到校园生活方方面面,也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微信、微博、QQ、贴吧等高职学生常用的信息工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实践案例及有关评论员文章等有意识地进行全覆盖,进一步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形成正确舆论导向。与校园生活教育、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共同形成推进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培育的合力。通过学生互动言论反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意识等,从而增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培育的时效性。
(五)要创新教育培养方式方法。在培育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过程中,一是应该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真正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含义。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说教方式,要以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认同为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领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目标;二是用具体的客观案例来对其内涵进行阐述和说明,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三是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形象化、卡通化、趣味化”等方式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投入,通过“知情意”共鸣,提升价值观实践能力。
(六)要构建相应的践行保障机制。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来对其相关的保障机制进行构建,使学生的评价体系得以进一步优化,让学生乐于践行、敢于践行。目前,有的学校已经出台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经过评审认定转换成选修课或德育类课程学分相关政策。当然,这需要将学生自我实践、教育人员的垂范、社会公平的准则有机结合,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大环境,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育提供保障。
四、结语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的培育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取得明显成效的。它需要在高职院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需要广大教职工的全身投入,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更需要广大高职学生认真学习领会,勇于投身实践,共同实现提升践行能力,展示良好风尚,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张啸宇,吴佳男.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29):30~33,37
【关键词】大学生 培育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12个词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大学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让大学生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关系到我们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问题,必需加以重视。
一、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五四重要讲话深入剖析了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传承和丰富内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全面、最深刻、最完整、最系统的阐述,为广大青年自觉践行以及全社会共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修身立德的着力点和培育弘扬的落脚点。核心价值观对于民族、国家发展非常重要。主席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可见,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先进文明的成长。精神是一个人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支撑与动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挺直身板的脊梁、破浪前行的罗盘。而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每个人的幸福安康,是全党全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总书记八个字箴言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体现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揭示了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方向,对于指导青年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席曾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本经典,也不是中华历史中哪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所说的一两句话,而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它是倡导辩证思维的文化,反对“过头”和“不及”;它从主体上说是人文文化,吸取了宗教思想中的某些优质思想,加以改造,使人文文化更加丰富,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去;它是讲爱心的文化,爱国、爱乡、爱亲人、爱邻里、爱大众、爱一草一木;它引导人们去追求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己内心的和谐,是追求和谐的文化;它讲和平,反对侵略,并不无条件地反对战争,主张区别义战和非义战,支持前者而反对后者;它是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在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和贡献;它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即教育,认为人们经过努力学习皆可以成才,成为圣贤;它是主张国家统一的文化。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曾提到,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西方国家民主输出对中国政治思想构成威胁;二是西方国家文化霸权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构成威胁;三是网络信息舆论多元传播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四是宗教渗透对中国社会主义信仰认同构成威胁。在这样的“世界文化激荡”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好角色定位
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他们具有年龄优势和知识才能优势,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更重些。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德才兼备,而且“德”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大学生要坚持全面发展,更要坚持“以德为先”,要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大学生,要有很强的道德荣辱观,自觉地、高标准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身边做起
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方面做出表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具体标准和基本要求,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现在做起。青年大学生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学习提高,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学校树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最为基础的阶段,更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在其教学过程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今后的发展及成长意义重大。
一、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及时代精神与要求的重要理念,学校作为价值观的主要平台,应当将其融入到理论课程的学习当中。坚持运用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尤其是理论课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过程,也是形成良好学风的重要过程。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理论学生中,能够促使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不但能够改善学生的理论课成绩,同时有助于学生完整的人格的形成。
二、结何不同学科的教学
小学教育课程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尽管不同的学科承载着不一样的知识内容教育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整体上而言,各个学科之间是互有关联、互相促进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明白这个学科中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涵的价值观因素,从而实现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升华。例如,小学在进行《品德与生活》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层次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品德课程成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不管是人文学科或自然学科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潜能。例如,在语文学科中,学生通过阅读和表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故事能够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认同。在科学、自然等课程中学习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探究世界的奥秘,促使科学素质得到提高,形成自由、民主与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三、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的价值观能够彰显出教育特色与理念,因此学校价值观应当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的原则,既能够为培养人才作出贡献,同时可以凸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生命特性与成长过程。学校文化是凸显学校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标志,当学校价值观确立之后就应当通过学校文化表达出来,成为师生与教职工耳熟能详的价值标准,统一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小学教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主阵地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中的传播。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文化传播的解说员,开展特色的校园文化宣传活动,例如展台、展板、黑板报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及作品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了解学校特色文化的过程中体会到价值观,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或者是将学生优秀的文化作品,在学校走廊等场地张贴能够显示人们优良品质的诗词语句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格,培养民族精神。
四、结合文化教育活动
小学学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开展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下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校应当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相关规范设计出形式多样、主题明确的文化活动。例如,针对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文化教育活动,活动的内容尽可能与各年级的特点相贴近,强化文化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例如,在国庆前后开展“爱学习、爱祖国”的活动;在植树节前后开展“爱护环境、美化校园”的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与社区义务时间劳动等,促使学生了解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利用开学典礼、少先队入队仪式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宣传活动等。通过丰富的活动能够寓教于乐,学生的参与性更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更易于接受。确保宣传教育与实践养成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小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成为其自觉的行为。
五、结合家庭教育
首先,让家长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的、积极的理念,并做好能量的传递工作。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积极应用网络媒体等开展家庭教育和宣传,向学生家长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从整体上来说,家庭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最为基础的途径,学校应当引导父母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言传身教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
六、结合社区教育
一、什么是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主要就是在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非主流文化和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等各种类型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一种局面。相对于一元文化来说,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些文化问题方面,如人生理想、价值理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追求异趣和观念差异。多种文化在碰撞和融合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二、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当前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新价值观和旧价值观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如果没有正确地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他们很容易出现理想信念淡化、政治信仰模糊等问题。价值观对大学生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相反,错误的价值观念则是会限制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意志力较差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在信念选择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较为极端的行为,极不利于大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下,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经济发展态势、产品分配方式、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等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人们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有了较大的自主性。面对大学生多样化和自主性的发展需求,高校传统形式的思想政治方法已经无法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这种实效性主要体现在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期望功能和显示功能之间的吻合度。换句话说,就是指相关教育人员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对大学生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强化作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可以丰富其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模式,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生命与活力,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在当前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积极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的指导地位,同时对引领社会发展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实现民族富强和复兴等,具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承者,其价值观念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践行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大学生内在的要求。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可以加深其对诚信友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认同,提升其的民主观念和法制观念,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存在问题
由于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使得各种价值标准同时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不足,在价值判断上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很容易陷入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之中,从而出现价值标准、价值取向混乱扭曲和真空的局面。
2.部分大学生存在功利化、个人本位思想
在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逐渐淡化,同时又受到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突出个性、展现自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突出。这种个人主义很容易使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逐渐被削弱。此外,在功利性文化和商业文化发展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没有学习积极性,集体主义观念淡化。
3.高校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和培育机制不健全
学校是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制定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问题。近年来,高校教学逐渐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向为大众化教育,许多高校开始对外扩招,使得高校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以至于在教育中出现了很多弊端,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相脱离。一方面,忽略了对大学生政治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主要表现为“重理论教育,轻人品培养”,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培养力度较小;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手段有待改进。
高校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使其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发挥作用,将核心价值观引进课堂教学,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方法
1.健全教育机制,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导向
高校应该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和培育工作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其列入学校议事日程,明确教学任务、合理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位。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规范大学生的基本行为,强化大学生教育和培养工作,引导大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重视思想调节,加强制度规范
高校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和培育工作中,应该重视思想环节,创造公正、公平、关爱、和谐的校园氛围,包容文化多样性,尊重差异,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同时,高校还要制定相P的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大学生的基本行为,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强化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大学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3.创新培育方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开展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践行和培育工作中,应该不断丰富和更新教育内容,创新培育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提升核心价值观念的整体培育效果。第一,高校应该科学准确、全面深入探究和把握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的情感变化、心理变化以及价值诉求,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培育手段和方法,促进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工作的有效展开。第二,高校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和资源,深入开发特色活动和校本课程,通过多民族联谊、传统节日、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培养友善互助、民族团结精神。例如,政法院校在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过程中,可以模拟法院活动、法律宣传月等相关活动,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和宣传,为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民主观念。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和培育方法,开展各种特色活动,丰富培育内容,有利于充分调动高校大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不断增强培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4.优化校园环境
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高校应该加强校园建设,促进校园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使用功能的有机统一,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不断陶冶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一方面,在校园布局、绿化设计、教舍规划等方面,应该对师生心理发展、精神风貌、文化、宗教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物化教舍,充分展现学校教育的风格和特色,让校园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适时开展各项具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学术报告会、书画摄影展、社团活动、辩论赛、校园歌手等多种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同时又可以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开展相关培育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工作,健全教育机制,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 用;重视思想环节,加强制度规范;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效果,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促进大学生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森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9):25-26.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地学习,全面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学校课堂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空洞,培养方法单一,同时,高校在校园文化传播、实践活动、网络传递等方面也没有形成较完善的教育合力,从而导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不到预期效果。研究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也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课堂教育要重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 《哲学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和《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大学课程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工作。让当代大学生坚持的指导思想,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的立场 、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优秀传统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良传统,古老的中华文化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思想精髓,为全人类和全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举办“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发现校园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等系列活动,以及利用传统文化、节日举办的民俗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让当代大学生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高校要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在校园里不仅仅是上课学习,他们的 课余时间很充足,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校园活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它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也是比较深刻的,要努力构建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度。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具体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营造校园舆论环境。通过校园文化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宣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月、宣传板、板报等形式,使大学生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用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树 孙金玲 孙秀宇 杨春梅 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学校应致力于结合实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文明高雅的校园环境,为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环境。如开展校园文化图文展系列活动,包括校徽、院徽、雕塑、校园文物等的图文讲解,充分发挥其凝聚人、熏陶人的独特作用。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通过举办各种系列活动,比如在学校、学院举办经典诵读、道德讲坛、书法展览、历史讲堂、百家讲坛等活动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有内容还要有载体,既要有文化活动,还要有文化产品。通过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和坚持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大学生践行全过程的基本精神,是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后,通过党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寒暑假社会调研、教学实习和“三下乡”活动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更大范围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 高校理论战线,2007(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