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术课堂

美术课堂

时间:2022-11-29 04:06:00

美术课堂

第1篇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特别的美术课。因为它不是我们班的老师上的,而是别的学校来的老师给我们上的。

我们走进听课的教室,端正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老师上课。老师走上了讲台,作了一下自我介绍,然后就开始给我们上课了。

老师说:“这节课同学们要学习的是设计新手机。”说完,她就拿出一个像汉堡包一样的东西,问我们:“这是什么东西呢?”我们齐声答道:“汉堡包。”老师说:“不对,这不是汉堡包,而是一部手机。”然后,老师打开“汉堡包”,里面画着手机里的各种按键,还有屏幕。接着,老师说:“这是我设计的一个手机,特别突出了它的外表,这节课,同学们就要用自己的想像力来设计新的手机。”

老师一说完,我们便拿起纸和笔,模仿课本里的样子来设计自己的新手机。我呢,设计了一部小猫形状的手机,它的嘴巴是手机的屏幕,两只耳朵是音响,肚子上有一个大方块,里面画着各种按键。它的四只脚上还各有一个键,是选择手机功能用的,只要一按音乐键,手机里就会放出悦耳动听的音乐;按一下打电话键,它马上会弹出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选择一下,就能和他们沟通;按一下电视键,肚子上的按键就好像遥控器一样,想看哪台就按哪个键;最后一个是,那就不用说了,是游戏键,只要按一下,就会出现各种游戏供你选择,让你玩个痛快。最后,尾巴上就是手机的开关,想打开的时候就按开键,想关闭的时候就按关键,非常的方便。

再看看其他同学设计了什么,哈!有人设计了冰激凌手机,有人设计了火箭型手机,还有人竟然设计了一个大脚丫手机!

我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交给了老师,然后老师发给了我们一个个可爱的笑脸,让同学给贴在黑板上的画投票,嘿!我的票数越来越多,最后得了第一名。老师还奖给我一个大笑脸呢!

这堂美术课不但特别,而且很有意义。

第2篇

关键词:美术;手绘线条图像;生物;教学;运用

手绘线条图像是美术类的一种绘画方式,也常常用于美术教学,但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命活动过程等,用手绘图像更能使学生理解知识,使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生动有趣。本人在两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就如何运用手绘图像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手绘线条图像使生物课堂“活”起来

生物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稀有的动物、植物和演示实验,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用挂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在上课前就会看看教师带来的挂图,当教师在教学中展示挂图时,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教师如果边讲边画,逐渐深入地表现生物的变化过程,就能够使学生对该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运用绘画的方式就可以避免在上课前暴露未讲授的知识,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的《植物的生殖》中讲到有性生殖时,植物开花结实,随着教师一步步地画出成熟植株的开花、授粉并结出果实的过程,学生便很快掌握有性生殖的知识。

二、手绘线条图像使生物知识通俗易懂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某些内容比较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知识,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手绘线条图像能使知识通俗易懂,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引导学生在记忆中去理解。

例如,在生物学中讲到“枝条是芽发育而成的”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枝条的发育过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芽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让学生明白:“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组成,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在绘画的同时,运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三、手绘线条图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初中生物知识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如果把握得恰到好处,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果没有把握好,一堂课就会变得枯燥、变得死气沉沉。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每一分、每一秒都全神贯注地听我们讲课,这就要教师注意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去捕捉学生的兴奋点。

例如,在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第二节中讲到“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时,教师可以把书上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的示意图用手绘线条图像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在黑板上演示,当画出大树的树干时,让学生想象生物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会怎么发展?最后得出结论: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时教师根据学生得到的结论继续画出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这样能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掌握变态发育的概念。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以上三点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在运用手绘线条图像的时候,运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可以让生物课堂更加丰富,还能为生物课堂教学增添色彩,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一个优秀的教师仅仅具备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运用不同的辅助教学,才能使课堂教学多姿多彩、生动有趣,才能使学生对该门学科产生学习的欲望。在生物课堂上使用手绘线条图像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如果在手绘线条图像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年轻的教师,更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师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既成人又成才。

第3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交往互动;参与体验; 想象丰富

美术课堂教学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专业人才,而是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面对未来。所以一堂课的好坏标准,不应当是这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主要看老师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是否获得“美”的启迪和直观感受 ,学生是否在积极思维。美术课堂教学 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要过于追求结果。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去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才能培养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向往“美”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趣。

1 创设情境中的“美”

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而且也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学第6册第二课《从心底接触自然》的过程中,我首先展示了一幅以树林为题材的作品,说明今天要完成的作业,然后在黑板贴上整个板面画纸,并预先在画面上画出蓝天、远山和近处的小河色彩,力求使画面优美,但空出画树和画鸟的位置。我说:“这是一幅以树林为题材的作品,但画面上没有一棵树,我们如何解决才能使画面达到完整的效果?”学生回答:“可以,让我们上去用颜色来完成。”“那好。”我们首先要分析和研究生活中常见树的结构,以及树叶外形和整体树冠的特征、树木的高矮、远近关系等等,使学生掌握树的画法的基础上,把墨板分成四大块,让四组的学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幅以树林为主题的作品。在学生积极参与画画的时候,老师可适时启迪:近处的小河边可添画花草,蓝天可画几只小鸟,使画面充满生机,这样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会愉快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创造动力,画出各种形态的树,当一幅充满生机的树林作品完成时,同时也展示了“美”的情境,让学生陶冶其中,此时此刻,我们还可以通过这幅“美”的作品,把学生的心灵深处的“美”唤醒――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让“美”得以延续!由此可见,只有把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才能达到“课伊始,趣也生;课正行,趣亦浓;课已止,趣犹存”的效果。

2 参与体验中的“美”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主动地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主动学习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自去发现、探索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在美术课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起决定性作用,也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的主体内因和动力。如在第15册第2课《关注你、我、他》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亲手去测量、抚摸石膏头像,通过亲手测量,明白人物五官的比例关系,通过手的抚摸,感觉到人物头型主体外形和正侧角度关系,同时也明白人物头像的外形结构。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明白在课本中看到的头像作品和生活真实头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回家面对镜子画自己,或者画画身边的你、我、他,才能别有一番心得和领会,美术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有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过程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从而能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3 交往互动中的“美”

在美术课堂手工课制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具有平等、和谐、合作的特点。“交往”和“互动”能够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信息交流,相互协作,互学、互助、互促的特点,如果形式多样,动态调整,多元互动,就能体现教学的开放性。例如:在第15册第7课《有趣的墙》一课中,我就充分地利用“交往”与“互动”这种关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协作性。当把同学们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时,充分显示出协作的力量,展现“交往”与“互动”所带来的“美”,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愉悦和。以往的美术课堂中大多是教师讲完后,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作业了事,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大大降低,应当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在青少年的中学生,只有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生动、多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因而,在手工制作教学中,学生的做和玩是不容忽视的,在玩与做中,积极锻炼了学生的手工技巧,同时也让学生获得对手工课的浓厚兴趣,不断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自我表现的愿望也能得以实现。

4 想象创作中的“美”

学生已受过一定的传统教育,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美术课中,有时可以开设游戏性的课程――“想象创作”,我相应地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上课时,在黑板上分别画四个相同的图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同学轮流以图形为基础,随意在周围添画,看最后哪一组画完的作品最有趣、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热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天赋与潜能,或者出示一张很大的画,让学生讲讲这画中的内容,以及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讲讲音乐中的画面等等,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学生在不注意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当然,我们平时还应该尽可能提供机会,多给学生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非洲的图腾柱,让学生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让学生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让学生接受新鲜产物的刺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造,培养学生对美术课浓厚的兴趣。

现如今,我们提倡美术新课程改革时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自我,与此同时,开发一切美的途径,用丰富的知识、科学的头脑、充沛的热情、高尚的情操,彻底改变传统美术教育观念,以提高学生艺术欣赏和绘画技能为目的,增强学生对美术课持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培养出新时代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苏教育》

[2] 《初中教学研究》

第4篇

一、让学生认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运用艺术的美以及自然的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发展美育,不仅是美育自身的要求,而且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熏陶,提升思想境界,有利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健身健美活动。也就是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劳全面发展。在独自或合作完成美术活动、创作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学生总会产生审美体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美术创新能力,学会评价美、欣赏美,培养了学生现实观察能力,形成自己的美术素养。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美术技能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启蒙,对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美术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现行美术教材,并根据自己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找出教材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对美术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美术课由于以学生活动为主,且学生学习活动多种多样,跟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不认真组织教学,不管控好课堂,易造成课堂混乱局面,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在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形下,有时对学生大声批评、指责,甚至惩罚,但学生的逆反心理非常强,你越压制,反而闹得越欢。教师只有冷静下来,用耐心和平静对待,就能使学生慢慢安静下来。另外,教师要潜心研究美术教材内容,发掘教材中易产生学生浓厚兴趣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的对象产生一种情感。如教师可以对美术课文的题目进行引发悬念的修改,可以通过欣赏学生优秀习作,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课堂秩序就会井井有条,学习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三、重视对优秀美术作品的赏析赏评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直观认知感受能力以及抽象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创新、设计、实践能力,以及在美术活动中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美术欣赏教学不能让教师一直在讲解、灌输,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品味、感受。而学生出现疑惑时,也正是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渠道进行感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直觉印象。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这个层面,要积极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在欣赏的基础上,展开评价和评论。教师可以让学生评论作者所处的年代、作品的内容、表现手法,以及作者、作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而且,评论的重点还是要放在作品本身的内容、形式上。至于评论的深度跟学生的审美体验、文化素养、知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要求全责备,可以学生评论,教师评论,也可以学生评论,教师总结。例如,对于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在总结其特点的同时,教师可以拿出齐白石的几幅画作让学生欣赏、评价,让学生得出齐白石的画上的动物跟真的一样,充满活力,特别是画的虾在水里,透明、活泼,最后让学生得出结论:画家笔下的动物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创作活动的渴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整天上课、考试,学习、生活紧张,校园生活枯燥乏味,环境沉闷,严肃紧张,长此下去,对学生身心健康会带来一定影响。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当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如用黑豆、黄豆、红豆、绿豆以及各种颜色的树叶等,拼贴自己喜欢的或者教师要求的图案。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进行美术制作,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在美术学习、制作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了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进行集体表彰,还可以奖励学生看一些与美术相关联、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给学生一些不一样的视觉印象,可使学生从中学习画面的美感、形象的刻画,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学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成为中学教育的必修课程。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努力研究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素质教育的魅力,使其各项潜力能够在艺术的熏陶中得到提升。

作者:霍玉红单位:河北省清苑县中冉中学

第5篇

一、美术学院课堂管理目标的明确

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的优化过程中,管理目标对管理行为以及管理策略的制定发挥着指导作用。从美术学院课堂管理目标方面来看,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将推动学生发展作为课堂管理工作的重要出发点;二是实现课堂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利用秩序、制度、规则以及情感教育中确保课堂的和谐性与有序性。另外,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课堂管理实践,并在课堂管理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

二、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的运行

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实践工作中,教师一是要重视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为课堂氛围的优化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创建基础。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作出了解,并通过尊重学生、推动学生价值的实现来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满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开展观察并与学生开展充分沟通,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心、理解、信任以及尊重。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干预,从而确保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课堂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重视课堂规范的制定与落实,从而指导学生的课堂行为,以便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二是对教学策略作出优化,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构建基础。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素质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要求教师能够对不同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作出了解,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能力与能力差异作出了解,同时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如教师可以出具包含多种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案供学生选择,或者让学生来开展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师则通过对学生设计的教学过程方案作出优选来实施课堂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参与性和配合度具有着重要意义;三是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实践工作中,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重视课堂管理工作,并通过数字自我管理意识来配合课堂管理工作的实施。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从而让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强化,而这种能力的强化无论是对于眼下美术学院课堂管理成效的提升还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美术学院课堂成效的评价

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中,课堂成效的评价主要是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者课堂管理效果作出评价。作为美术学院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构成内容,课堂成效评价对学生发挥着激励与监督作用,并且能够让教师得到十分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并可以将这些反馈信息作为优化课堂管理的依据。在美术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中,每个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精力方面都具有着明显差异,而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来有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评价,从而对学生的创新行为的产生进行激励;二是重视学生在课堂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评价中的对象,但是同时也应当作为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因此美术学院在开展课堂评价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的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来发挥学生在课堂评价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课堂评价要重视全面性。课堂评价中的全面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评价对象的全面性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对象的全面性要求教师在课堂评价开展中不仅要对优秀学生开展认真评价,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要求教师围绕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而不能仅仅关注一方面的内容;四是发展性原则。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美术学校课堂评价工作也应当作出作出改革,即重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用过程评价代替传统的结果性评价。

作者:刘可人 刁文玉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

第6篇

关键词:贵州民间美术资源 引进课堂 引进策略

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在“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中国是一个工艺美术十分发达的国家。贵州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尤其发达的省区。表现为不同的刺绣、挑花、陶艺、木雕、漆作、剪纸,世代相传,这样的遗产实在万分珍贵。趁现在这些东西还存在着,趁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应该去做一些抢救性的工作……不同地区的人就可能看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想想他们都是出自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劳动者之手,都是出自那些从来没上过学堂,受过正规教育的民间艺人之手,却又是那样的精美,那样经得起任何审美法则的和尺度的挑剔,我们都会心存感动……”。而今受到现代信息不断的冲击,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正在逐渐消失,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保护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贵州的现代美术教育如何妥善保护和传承贵州民间美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持着相对的完整,一些民族工艺仍保存着古朴原始的自然生态与和谐风貌,民间美术资源遗存相对完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贵州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传承关系上,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

其次,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通常当我们提到“民间美术”常常会听到“太俗气了,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言论,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理解、不欣赏,不爱好,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艺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民间美术的教育缺失,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涉及本地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许多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就没有通过课堂接触过民间传统文化,甚至有的高校亦未涉及当地民间美术的教学。

另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很少,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是造成贵州民间美术衰败乃至消失的重要因素。如不重视和抓紧抢救保护,脆弱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迅速地消失。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人手,要使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生存、传承和发展,必须使民间美术进入课堂。

二、贵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实施策略

首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地方学校不可能有现成的民间美术教师,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边学边教或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骨干教师专门进修。鼓励美术教师承担民间美术研究的课题,专心钻研备课,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另外,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早在上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曾经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为师生授课,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二、加强地方高校美术专业的和非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美术专业学生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内容可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等。如蜡染、陶艺、剪纸等都可进入课堂教学。对民间美术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学生还可以进行选学,内容为:贵州民间美术采风考察、民间美术创作设计。对非美术专业的学习可列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等。

第7篇

一、巧设情境之美

课堂情境是对师生双方的一种刺激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营造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习兴趣,激励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1.巧设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院内特有的医药气味,医疗器械的撞击声音,医院、护士们的白大褂,以及人们的面部表情,都会使你有种莫名其妙的紧张和不安。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特定的环境会强烈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产生很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因此,我在美术教学时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

2.巧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一堂美术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首悠扬的音乐,还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老师创设的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情境,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有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

二、追求语言之美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中肯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强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事实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们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追求语言的“精”与“情”。

1.追求语言的“精”。

语言的“精”是指语言逻辑严谨,简洁明了。墨子曾对他的学生子禽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能引人注意。”在教学中,我力求用较少的话说明更多的问题。

2.追求语言的“情”。

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彩,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学生专心听课,聚精会神地理解问题,全神贯注地回答问题,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语言的“情”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上,老师表扬、鼓励的话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学中正努力尝试着,设计生动有趣的语言,运用巧妙的表扬或鼓励的语言,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此外,我在课堂教学中常用无声的语言――体态语,表情达意。一方面,注意教态和蔼可亲、举止适度、衣着得体等,让学生感觉亲切。另一方面,用体态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语言增强生动感。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比划来增进彼此间的交流,这也可以算做是一种无声的美。

三、展现创造之美

创造是人类独有的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的规律性和主观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意愿和需要,改变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的体现尤其明显,而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落实到每一堂课,并通过三个步骤来实行。

1.激发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也是创造的基础。日本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得好:“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我在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游戏、音乐、故事来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

2.启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点是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操作,以求更好地发展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很多,有时我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从欣赏中求异,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3.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学生的创造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气氛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创造。我在课堂中,注意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愉快,思维活跃,创作热情高涨,尽情发挥创造力。我则在教室中巡视,对创作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点拨;对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加以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这样的创作过程,学生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创作效果很好。

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的过程是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时,那么创造之美就得以实现。

五、运用演示之美创设情境

美术这一视觉艺术的特性进一步凸显了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梅洛・庞蒂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体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媒体的御用带来知觉的形式化,从而使知觉的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化地表现。因此,媒体是艺术创造和表现的重要环节。”面对现代教育媒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如传统教学媒体中的黑板、挂图、实物等,现代教学媒体中的幻灯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围绕重、难点,多层面地精心选择使用媒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也显示出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演示之美。

第8篇

关键词:贵州民间美术资源 引进课堂 引进策略

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在“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中国是一个工艺美术十分发达的国家。贵州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尤其发达的省区。表现为不同的刺绣、挑花、陶艺、木雕、漆作、剪纸,世代相传,这样的遗产实在万分珍贵。趁现在这些东西还存在着,趁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应该去做一些抢救性的工作……不同地区的人就可能看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想想他们都是出自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劳动者之手,都是出自那些从来没上过学堂,受过正规教育的民间艺人之手,却又是那样的精美,那样经得起任何审美法则的和尺度的挑剔,我们都会心存感动……”。而今受到现代信息不断的冲击,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正在逐渐消失,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保护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贵州的现代美术教育如何妥善保护和传承贵州民间美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持着相对的完整,一些民族工艺仍保存着古朴原始的自然生态与和谐风貌,民间美术资源遗存相对完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贵州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传承关系上,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

其次,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通常当我们提到“民间美术”常常会听到“太俗气了,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言论,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理解、不欣赏,不爱好,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艺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民间美术的教育缺失,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涉及本地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许多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就没有通过课堂接触过民间传统文化,甚至有的高校亦未涉及当地民间美术的教学。

另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很少,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是造成贵州民间美术衰败乃至消失的重要因素。如不重视和抓紧抢救保护,脆弱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迅速地消失。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人手,要使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生存、传承和发展,必须使民间美术进入课堂。

二、贵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实施策略

首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地方学校不可能有现成的民间美术教师,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边学边教或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骨干教师专门进修。鼓励美术教师承担民间美术研究的课题,专心钻研备课,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另外,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早在上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曾经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为师生授课,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二、加强地方高校美术专业的和非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美术专业学生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内容可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等。如蜡染、陶艺、剪纸等都可进入课堂教学。对民间美术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学生还可以进行选学,内容为:贵州民间美术采风考察、民间美术创作设计。对非美术专业的学习可列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等。

第三、加快贵州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研究和完善教学设备。各地方高校应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高质量的教材。鼓励教师认真编写课堂讲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锤炼。民间美术教学既是理论课、欣赏课,又是技能课,需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如参观考察、手工制作等。因此,要有足够的专业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配置性能质量较高的教学设备和专用工具。

第四、举办民间美术讲座,不定期的邀请当地一流的民间艺人来校园办讲座,以座谈、现场表演及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民间美术精湛的技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对一些难以实施课堂教学的民间美术种类,应多以讲座、视频等形式加以介绍,这样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让学生对家乡民族文化有更

[1] [2] 

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对家乡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

第五、建立民间美术研究所,地方高校应成为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心和研究中心。民间美术研究所由专业教师组成,并吸收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参加,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实施民间美术教学工作;搜集、整理民间美术资料,进行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开发设计现代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第六、建立民间美术陈列室,展示优秀民间美术作品,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了观摩欣赏作品的场所,让学生有机会经常接受民间美术的熏陶;是对当地博物馆收藏的补充。陈列室除收藏陈列社会上有价值的民间美术品及有关资料外,还可收藏陈列师生临摹仿制或创作设计的作品,便于学生参观学习。

第七、建立民间美术的校外实训并重视田野调查,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还应让学生走出去,与当地民间艺人交流,虚心请教,深入民间体味当地民俗活动与民间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进行调查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 素养

初中美术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及操作动手能力,实现学生基本的审美需求。除此之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还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场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增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美术老师所追求的目标。

一、学生利用微机设计创作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制图软件具有设施齐全的工具库和屏幕预视功能,学生利用微机来进行美术设计是一种快捷高效的方法。好的设计构思需要高品质的制作来表现,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常常面临着实际制作的效果同预先设想不同的情况,这样就不得不重作。例如在《图案》课中,应用Photoshop6.0的工具面板和色彩面板,利用复制和添色功能来设计理想的图案。当颜色感觉不舒服时可更换颜色,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创设教学情境,加强美术体验

电教媒体将图、文、声、像按不同需要编辑、显示与重放的功能,在欣赏课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美术欣赏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三、利用网络师生共同点评修改作品,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校内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将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机里更直接地观察、分析、修改别人的作品,发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电脑媒体的出现为美术教学增添了新的火力,为教与学创造了许多方便条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认真钻研,就能够为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及时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实现教和学的良性互动。点评学生的作品,是与学生进行交流、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美术课是中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但是,在这种兴趣背后隐藏着一种假象:在艺术课堂上,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不是艺术课的课堂内容,而是艺术课堂里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假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变假兴趣为真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正确认识美术科目的重要性,提高美术科目的课堂魅力

(1)增大投入。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可是这些资料和展示的仪器(如画册、投影仪、多媒体、场地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美术不是主课,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因此,学校对美术科目的软、硬件投资比重较轻,对美术教师的工作也不是很支持。这样既挫伤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也使得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无法展示,使得本应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变得苍白无味,大大降低了美术课的吸引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上好美术课。有部分美术教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这种做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长久下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淡。我认为,任何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都会意识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有选择地利用教材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原则下,有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甚至我们还可以编写自己的本土教材,不断优化和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美术课。

2.教学内容

现在初中美术教材里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涉及到欣赏、剪纸、国画、水粉、水彩、版画、设计、包装、摄影等等。有些内容需要准备大量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差异,难免有部分学生无法准备用作绘画的材料,这势必会影响到一些课程的开设和课堂质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教学内容,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一些本土教材(如同里风景优美,可多开设外出写生课;盛泽厂家较多,丝绸印花具有特色,可多开设丝绸图案课程和厂标设计课程)。另外,可适当增加卡通画的课程,因为我发现中学生对卡通可称得上是情有独钟了,这可能是卡通剧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惟妙惟肖的心态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态较相符的原因吧!

3.教学方法

在现实美术教学当中,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使用一张范画,专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空对空”口传式地讲课,使原本应兴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控”得干巴、枯燥、无味,长久下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淡,直至讨厌美术课;还有一些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上一挂,让学生自己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持续。

4.教学手段丰富化

第10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 评价 误区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虽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如果在课堂中一味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那也是很遗憾的,尤其是美术课中,一些课堂一味追求推陈出新,从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有效课堂的正确理解。美术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及熏陶的过程,要让孩子从中感受美、创造美并懂得美。而正因为课堂缺少了正确有效的评价,从而让孩子听得云里雾里,结果未能达到课堂预期目标。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要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应避免以下几个方面:

一、避免话语啰嗦,追求精练

有些老师在课堂中相对比较啰嗦,话特别多,而且也没抓住重点,半天下来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尤其是在评价中,对孩子的作品,说了半天也没搞清楚是肯定还是否定。这也许正是鲁迅先生说的“中庸之道”,关键是孩子接受了老师的评价后不知是喜是悲,一副无辜的表情。记得有一次在听一位老师执教《彩蝶飞飞》时,老师是这么说的:“你的蝴蝶很漂亮,特别是翅膀很大,花纹很漂亮,不过这只蝴蝶的样子是不是太怪了?不太像!”说完孩子一脸沮丧。其实这位老师的话语稍作整改就好多了:“你的彩蝶很不错,如果形体上把握得再好些就更棒了!”同样的意思这次听起来就舒服多了,也精练了不少,孩子对美术课也会越来越喜欢。

二、避免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

小学美术教学应尽量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测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中,除非必须使用,否则教师要尽量避免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免打击部分同学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正确的评价对学生可以起到促进、改变、激发、稳定学习态度的作用。

有一名学生在完成《我所知道的职业》这一课的作业时,画的是篮球运动员在投篮,我猛然想起他在前一课《我喜欢的体育活动》的作业也是篮球运动员在投篮,我把他的两幅画比较了一下,发现几乎没有差别。学生紧张地看着我,以为我要批评他“没有长进”。我却笑着对他说:“你看,你后一幅画中篮球运动员的眼神比前一幅更加生动,体现了篮球比赛的激烈,有所进步。如果能把运动员的投篮姿势改变一下,我想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你可以试一试。”学生松了口气,又拿出一张作业纸认真地画起来。

课堂评价以纵向比较为主,可以使每个学生身上的进步之处、闪光之点被尽可能地发掘,使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对自己充满自信。在尊重学生个性和努力的前提下,要巧妙地指出学生作业中的欠缺之处,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可发展的方向,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与改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愿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不断被调动,个性及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

三、避免平淡,追求个性

孩子需要新的事物、话语去激励他,让他们有新鲜感。而课堂中我们自己总会不厌其烦地说那么几句:你真棒!你的回答不错。……没有任何针对性的话,老师麻痹,连学生也麻痹了,他们好象能料到自己的回答肯定会得到老师的这些评价。在一次校级美术课堂上,我细心地聆听着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其中说“对”的有20个,“很好”有11个,“你的作品很棒”有10个。这些数据让我自己也很震惊,如果我是学生的话,对老师的评价会作何反应呢?

四、避免哗众取宠,追求实在

课堂中老师为了课本需要把自己装扮得像个舞台演员,让孩子的目光停留,再要求学生也是如此,结果孩子看老师表演,不注重课堂中的技法技巧,轮到孩子时不知从何下手,最后结果什么也表现不出来,让大家都像群众演员一样走过场,老师也不知从何说起,这都是安排不妥造成的,最后草草收场,毫无实在性。有些课堂又追求现代化媒体操作,把学生的作品制作用相机拍摄下来,让学生来评价,有些的确说得不错,而一部分是看着图片着迷,没有实际意义。

评价是为了让孩子提高,如果它只能作为教师课堂中的需要,那是不完整的课堂,而且也绝对不是有效评价的追求,我们应该从美术课的有效性出发,认真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薛法根 主编《推敲新课程课堂》.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10。

2、张宇《为师——童心更可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

第11篇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再一次袭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逐步地更新,小学艺术教育也有了显著的进步,美术教学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窘境,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绘画教学中对“表现主义”作品、流派、技能与方法的介绍将占有一定比重。

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更新和探索,美术课堂也不再是原来单纯的“图画课”,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得到了重视,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善教学手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便为迎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新的挑战和变革,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摹功底

对于美术艺术课来讲,学生联想力的创造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启蒙时期,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关键时段,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师面临的问题。

所谓联想创造课,是在美术课堂上借助图像或实物,激发学生的联想,通过加添、改编,创造出类似而不相同的形象和情节。或者我们可以让学生任意想象,画出自己联想创造的汽车图样。这样的课堂结构就叫做联想创造课。

小学生具有积极表现的心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使知识的传达更加轻松,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一节课是不是成功,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重要,用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是我们提高课堂质量的必要方法。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通过这个圆,回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然后落实在纸上,最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比,通过对圆的思考进行作业的教学形式就是圆形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开阔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应对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更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捕捉学生的心理,开展创造性美术教育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叶挺桥小学)

第12篇

【摘要】目前受综合因素影响美术课在很多学校面临被忽视的境遇,在这种状况下,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我认为合理安排美术课堂结构、让课堂结构更加优化,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中优化课堂结构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范点拨、练习讨论辅导、师生评点总结。

【关键词】美术教学; 优化课堂结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为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也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在美术新大纲的修订稿中,特别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方面。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主要靠课堂,而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课题之一。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就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以下作为个人经验谈谈优化美术课堂结构可用的方法:

优化美术课堂结构,是提高美术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美术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除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手段的使用等外,我认为,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是关键,设计新颖﹑独特﹑合理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得以解决。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决定了一堂课的方向,是采用以传统式的教学,还是以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是教师以教为主,还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教学形式,都在教学结构中体现。下面是我对新课堂模式的几点观点:

(1)观察欣赏激趣。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是中学生典型的特征,只要对某些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就会达到“入迷”的地步时,进而激发灵感,唤醒思维,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善于表达的技能,增强自信。创设情境的途径与方法很多,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游戏等方法。教师可根据条件和教材选择合理内容,如利用农村特有的一些材料,使每个学生不用花钱都可以找到的原材料,在我校和另一位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在河里捡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并画上图案进行装饰后喷上清漆,在校园展览时赢得师生的好评,让学生采用这些熟悉的材料进行创作,容易产生兴趣,积极尝试。这样的展示可以使事物更加形象、直观,比起教师的长篇大论式的分析要更容易接受、更有效果,使他们在创作中更容易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作品,展示出多样的风格。

(2)发现探索尝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认真完成,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我认为这种模式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不应该只是讲和听,而是必须通过亲身活动感受、发现和升华。如:初二教材中《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一课其教学重点放在各种材料做的雕塑上,本课重点根据我校情况,我选择的是泥雕,农村多的是泥土,提前一周选好泥,课前让学生分成小组后,制定出计划,分工协作,定好图形后共同完成一件作品,等泥干后再进行涂色,涂完色后风干刷上清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来完成作品,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成了主导动力,更多的是学生去探索和创新,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

(3)讲解示范点拨。美术是视觉艺术,要求美术教学要用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这里所指的不再是传统教学中仅以教师示范画为主﹑学生单纯的模仿教学形式,而是借助于学生已经探索尝试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来进行讲解,并局部示范点拨,示范点拨必须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局部调整,使学生作品一下变得精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4)练习讨论辅导。练习是美术课中重要部分,以提高学生学习技能技法的掌握并运用。美术课有视觉观察的练习﹑造型技法的练习﹑工具材料使用操作的练习﹑思维能力上的练习等等,每次练习都必须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深浅程度适中,并在练习活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这里特别强调了讨论,是由于在练习过程中由一人或几人共同完成,对设计形式及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进行有益的讨论,教师只是在关键的设计形式美感上提出有益的建议,使练习进行得更顺利更具特色。

(5)师生评点总结。点评是美术课中的精彩阶段,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肯定、被鼓励,也是自我认知的提升。我们知道,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在于每一堂课的学习都能使学生不仅掌握技能,更主要的是学生能明白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这里的反馈是双边的,一方面是教师从练习评点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反馈,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剖析反省,进行自我评判,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专业的美术教师,今后我将用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来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平台提高自身素质,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找出更适合农村孩子学习美术的有利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需求相联系,最大程度的上好每一节课,上出最精彩的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