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2 08:4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广播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这一技术主要是以电话系统为主发展起来的,电话机和交换机是传达技术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光电领域中得到较快的传输。有些电视台主要利用双音多频技术来实现传输相关的指令,同时还能够根据节目的需求来插播重要的节目内容。有些广播电台主要采用的是DTMF技术来实现城市应急系统的建设,广播的终端设备应该得到自动控制,进而对一些波段或者是网络中的恶意攻击及进行防范。这种技术的功能性比较强,逐渐实现了控制系统的高效性。
2常用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
从我国现如今的应急信息程度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系统的统一性得不到满足,而且技术手段比较复杂,采用的唤醒式技术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接下来,笔者就对不同的唤醒技术进行深入介绍:
2.1调频副载波
所谓的调频副载波主要是在调频广播进行的过程中,根据基带中空余的频谱来进行相应数据和声音的传递。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投资少,应用范围广以及频谱节约程度高等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技术类型包括SCA信道,RDS数据系统以及RBDS等等。从这些系统中可以看出,RDS系统的应用方式比较典型,接下来,笔者主要以这一系统为例,着重分析调频副载波传送技术的重要性。这一系统的工作原理比较复杂,在构成RSD信道之后,和相应的立体声广播中的主副信道以及导频等构成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基带信号,然后对高频主载波进行调频。另外,还需要根据发射机本身的RDS功能来增加激励器。与此同时还需要和相应的数字解码器相匹配,同时加大RDS副载波的信息频率,通过记录,这一设备的待机状态和科学的运行频率是相连接的,应急信息的播放也是经过这一程序进行的。
2.2TS流方式
在应急广播信息的传输和远程终端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自动唤醒。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相关信息技术的规定作为标准和依据,通过数字电视以及卫星电视等形式逐渐对传输的流程进行完善和改进。第一,适配封装。在接收广播消息时,需要对其进行解析,这一过程中主要采用适配封装的形式。最终以适应TS流的传输为主,输送到插入设备中,提供广大受众紧急信息的传输,同时还可以通过编辑软件或者是编辑系统来实现字幕的添加,在这一过程中又适配封装成字幕指令,同样传输给插入设备。控制ASI切换器,当有紧急广播消息时,切换到插入了紧急广播表的Ts流;当无紧急广播消息时。切换到正常播出的TS流;将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反馈给消息接收设备。第二,播出插入:根据播出插入指令。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应急广播预警信息的:在正常播出的Ts流中插入紧急广播表;在原电视节目的视频图像中叠加字幕;将原广播节目替换成紧急广播节目。第三,ASI切换:在切换设备中,根据播出插入指令,完成正常播出的Ts流到紧急广播节目流的切换。切换时需在收到应急指令和确认紧急广播节目流正常传输的基础上进行切换;控制ASI切换器,当有紧急广播消息时,切换到插入了紧急广播表的TS流;当无紧急广播消息时,切换到正常播出的TS流。第四,数字电视接收终端,通过解码TS流,判断是否需要自动唤醒带电终端播放应急广播消息。
2.3CMMB
CMMB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紧急广播技术融入到其中,这种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消息格式的不同来传输紧急的广播消息。在此过程中还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来对紧急广播数据的相关信息进行封装,具体来说,其步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紧急广播的消息主要包括上、本和下级,同时还要根据消息的相关来源和类型做好消息的排队工作。第二,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将广播消息进行拆除和封装,使其形成一个或者是多个紧急广播表,来对不同的数据段进行承载。具体来说,广播表的整体结构和复用帧运行程序比较复杂。第三,需要将紧急广播的数据段和CMMB系统相互配合使用,其中包括紧急广播表的相关数据信息,广播的顺序号码以及紧急广播的时常等等。第四,复用封装紧急广播表也是一种普遍的应用方式,可以通过无线数字广播以及卫星等系统来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播。其播放终端以多媒体终端为主。第五,在接受终端接收到广播信息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解封装,将消息进行合格处理。在实现远程唤醒工作中,需要对复用帧的格式做好分析。同时按照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相关规定来做好标识工作,实现中断设备的自动接收。这就是CMMB系统的最终工作原理,也是应急广播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式。
2.4调频共缆
调频共缆技术是指利用FM频率调制技术将广播,被调制的广播音频和控制信号与有线电视节目共用CATV同轴电缆,光电网络传输,即共缆。广播音频、广播控制和有线电视信号在CATV同轴电缆/光电网络中,各自采用不同的频段传输,不会产生交互调制现象。运用到应急广播预警信息系统中,调频共缆技术可以实现上、下级信息的自动切换及终端自动唤醒接收预警信息的功能。以村镇规模为例,可以采用调频信号同频陷波式插入技术对单一行政村运用调频共缆技术。实现应急广播的远程唤醒。对单一行政村也可以采用调频信号高电平压低电平式插入技术,实现村级应急信息的插入和远程终端的自动唤醒。采用调频共缆技术可以通过广播光信号插网和电话远程播控联网等联网技术实现对由多个自然村形成的一个行政村的应急信息远程控制。
2.5双音多频信号
双音多频信号(DTMF)是由贝尔实验室开发的信令方式,通过承载语音的模拟电话线传送电话拨号信息。在应急广播系统中,通过将双音多频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实现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之间有效的通信识别和可靠的远程控制响应。第一,者直接用手机经市话网拨打应急系统的电话接入号码。第二,电话智能接入器可以自动进行来电铃流检测、摘挂机处理,可以实现语音提示、身份识别(密码认证+语音识别)、电话按键指令转发和登录者分级管理等功能。第三,双音频信号巡检码发生器产生的双音频巡检码信号用于指示用户登录的休眠工作状态,当处于电话登录休眠状态时,双音频信号巡检码发生器就不断产生连续的DTMF双音频信号,此时广播系统的终端收到该巡检码信号后,将拒绝启动应急广播。播出正常的FM调频节目。若没有双音频巡检码,终端经过判断后启动应急广播。第四,专用频点FM调制器和混频发射器,用于对专用音频信号(电话按键、巡检码等双音频信号和语音音频信号)进行调制并和其他普通频点的FM节目信号进行混频发射,通过有线(CATV)或无线FM广播方式发送到终端。
3适用于我国广播电视系统现状的应急广播远程唤醒技术
3.1完备性
要支持多部门、多传输通道、跨区域的传输和,以适用于不同应急事件、不同传输通道损毁情况时的要求。在保证中波广播、短波广播两种常用的有效传播手段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在多种广播电视通道中的透明传输。
3.2兼容性
在尽量不改变现有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现状。实现与现有传输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与现有应急广播体系和各省市应急终端的合理对接。
3.3安全性
有别于普通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应急广播系统的内容极为敏感,内容与目标区域、时间有高度的相关性,所以必须在系统的全链路考虑安全防范问题。
4结论
关键词:调频 广播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13-01
1 红河人民广播电台
红河人民广播电台于1983年7月1日开播,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办有新闻广播、交通广播、民族广播三套节目,建有发射站点38个,发射总功率近38 kW,节目覆盖全州13个市县及周边的文山、玉溪、昆明等地区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老街省,覆盖人口近千万。红河人民广播电台采、编、播实力雄厚,策划、组织能力极强。名牌节目、名牌栏目的不断推出吸引了众多听众的注意力。其影响力、号召力、公信力在红河州媒体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2 模拟共源调制调频同步广播
共源调制也就是同步广播网仅仅通过一台激励器,没有必要在信号中开展调制,因此在基础层次维持信号同调制、同相问题。电台借助广播电视微波干线的8 GHz模拟微波传输通道通过共源调制技术营造交通广播90.8 MHz全省同步广播网,实际计划参考下述。
在交通广播直播机房调音台产生的音频信号,通过音频处理器转移到微波总站机房调频激励器之内,过渡成FM信号。FM信号通过调频精密同步变频器过渡成微波基带信号转移到微波调制发射系统之内,转移到省8 G微波干线网之内。所有发射点在省8 G干线微波解调器之内导出7.5 MHz副载波信号,转移到同步变频器之内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调频发射机保持正常运行。因为同步变频器输出功率只能够达到1 W,阻抗50 Ω的FM信号,不能保证一般调频功放运行,所以从一般调频功放补充相应的一级射频放大器。
交通广播90.8 MHz同步网营造产生之后,从关键高速公路中能够正常收听,给交通广播推广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同步广播网为从模拟微波传输通道前提之下营造产生的,由于数字化改造水平持续提高,此类模拟调频同步广播网无法得到采纳,取而代之的为数字调频同步广播网。
3 数字调频同步广播网
3.1 数字音频同步
因为不同发射台从地理位置方面的不同,造成一般音频信号在路径延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造成音频信号传送至发射台相位存在差异。想要处理信号发送环节之内路径延时问题,主要借助同步编、解码技术,通过这种方式维持音频信号彼此相符合。处理数字音频时延关键环节是从同步编码器对输入四路48 kHz的AES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压缩后用一条E1线路开展信息传输。从开展E1编码环节之内补充在GPS基准源搜集的秒脉冲信号,也就是从E1信号所有包头之内补充秒脉冲同步头信号,为所有包标明时间戳。从所有台站同步解码器安排相应的预延时时间,同步解码器中具备寄存器,把发送的至解码器的信号保管于寄存器之内,在预延时间到达之后,信号在寄存器之内发送,同时和GPS秒脉冲信号做出比较,若比对失败之后,会把这个帧删除。
3.2 数字同步激励器
数字同步激励器为借助DSP和DDS技术研制产生的全数字化产品。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保证数字滤波、预加重、立体声编码、载波调制等;通过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出现调制载波。因为借助全数字化处理技术,避免模拟激励器低频响应差、模拟滤波器可能造成相位失真情况。全数字化处理技术能够维持所有激励器彼此不同标准相符合。借助数字同步激励器之后,同步网指标能够贯彻落实“五同一保”。借助了同步数字信号传输系统及同步激励器之后,能够有效处理立体声同步广播科技难点,另外推动立体声广播质量明显提高。
3.3 同步广播延时调整
从同频广播网之内,发射台A与发射台B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将产生延时差。此延时差主要通过各个发射台和接受地点的距离差异产生的射频延时。实际检验计划为,从同步干扰区也就是甲、乙两发射台的场强值相差3 dB,检测者可以清楚发现不同步的呲啦声,借助相同型号的收音机依次获取甲、乙两台发射的信号,由于发射台往往采纳多工器,因此仅仅可以把不同发射台频率依次进行合理调整,因此收音机能够依次获取甲、乙两台信号送人双通道示波器,在示波器中能够发现不同音频彼此具备的音频差。从发出脉冲信号之后,即能够在示波器中,发现甲、乙之间存在的音频延时差。借助获取的延时差,同时根据这个延时差在同步激励器音频延时开展转变,将不同发射台出现的延时控制于合理范围之中。
4 数字调频同步广播的建议
4.1 保证最低可用场
调频同步广播网应当维持最低可用场强,同步广播往往和单频广播存在一定差异,单频广播在场强低的情况下,能够正常收听,但是同步广播若正常收听那么可用场强应当超过46 kb。
4.2 避免同步干扰区
要防止产生同步干扰区,处于不同发射台覆盖面之内。若产生此类现象,应当调整某些发射台功率还有天线的方向,最大限度实现同步干扰区是两点的覆盖区。
4.3 高频要用同一信号源
调频同步网必须使用同一信号源而不能有的台使用卫星信号源,有的使用光纤信号源。必须保持各发射台使用同一信号源。
4.4 设备进行远程监控
调频同步网各发射点的同步激励器除音频延时的参数设置不一样外,其它参数必须一致。针对这一点,需对各台的发射设备进行远程监控,来确保全网运行参数保持不变。
5 结语
网络广播电视为信息化不断提高的结果,从当前社会之中优势越发明显。网络广播电视推广普及,除了推动传播空间明显拓展,同时使广播电视功能越发全面,调频同步广播为处理现阶段频率资源匮乏的合理方法,为处理现阶段大面积覆盖问题的正确手段。
参考文献
[1] 赵伟.浅谈数字音频广播技术[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3):30-31.
摘 要:LBS技术及其应用关注信息的空间成分,使信息传播更能凸显实时实地的特点。本文简单介绍了LBS技术目前的应用,通过分析广播业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机遇以及该时代信息传播的新需求,提出了广播业与LBS技术结合的一些趋势,也分析了技术应用存在的困难。本文认为,推动广播与LBS技术、3G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发掘可行的商业模式,逐步实现升级创新,是拓展广播业的服务领域和功能的新路径。
关键词:LBS 移动广播 媒介融合 商业模式
信息技术的革命引发了传统传播媒介的变革,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统媒体纷纷把目光投向新旧媒体的融合。随着3G技术、LBS技术等的发展,广播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网络媒体传播的主要内容仍来自于传统媒体,广播有着独特的资源平台优势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巩固和提高广播的地位和水平势在必行。另外,受众对接触的信息和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和提高,多媒体式的信息呈现方式以及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地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考虑到人类所获得的信息中,80%以上都具有空间成分,因而如何让传统线性传播的广播与受众的空间位置结合,构建一个社会化广播服务系统,满足受众的新需求,成为广播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LBS技术及其与网络结合的商业模式
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即通过通信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WiFi网络等)技术或广域定位技术(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殖业务,通过某种定位或融合定位技术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他人及通信系统,实现信息、娱乐等相关信息服务的业务。
LBS具有信息传播实时实地的特点,能够很好地与现有的网络服务相结合。当前LBS已与手机、社交网、团购网等相结合,产生了以下四类新的商业模式:(1)娱乐类。利用LBS技术开发的游戏,通过奖励勋章或积分的方式激发更多用户的兴趣,嘀咕网就是国内的代表,它鼓励用户签到获取积分。另外还有签到+房产买卖的模式,在游戏中引入了传统的道具元素。国外还有基于位置的游戏将控制台游戏延伸于街道,使世界范围内的在线玩家与城市街道上的玩家彼此互动。目前国内也已经有基于LBS的游戏出现,正在寻找新的营利方式。(2)生活服务类。利用LBS提供基于地理位置进行生活服务类的搜索,能够给用户一些吃喝玩乐的建议。目前,大众点评网已经推出了Android和iPhone客户端,用户可以搜索周边饭店餐饮信息。同样,基于地理位置的其他周边搜索服务应该有很大的需求。(3)社交类。随着移动终端应用的推广,LBS技术已与微博、社交网站等结合,查看好友的动态不仅仅是文本和图片,还可以加入位置信息,用户能够很好地针对位置信息与好友及周边环境产生互动。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小型网络社区“区区小事”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4)商业类。通过检测用户位置向用户主动推送一些商业推广信息,比如,基于位置的团购及打折信息推送。用户安装Getyowza软件之后可以设置推送距离(推送距离自己多少范围内的优惠信息),可以直接在Google Maps上查看这些优惠信息,可以收藏自己喜欢的店铺,选择只接受自己收藏店铺的优惠券的推送信息,而且该软件推送的优惠券不需要打印,直接给商户看便可以享受打折优惠。
综上所述,LBS的应用有可能成为互联网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间连接的突破口,LBS整合了互联网平台和移动数据平台,创建了“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了全方位的社会化网络服务,形成了全新的社会关系,以及群体、组织和个体之间的相互连接和行动规律。可以想像,LBS技术与生活的其他方面整合,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外的便利。比如,在旅游时,根据用户具置,移动终端可以选择查看相关导游信息;上下班高峰期,一个汇总车流信息的数据处理中心,能有效地根据用户位置帮助选择最优线路;急救、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位置信息更是能为救援提供重要线索。
二、广播业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发展机遇
目前,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及通信网三网融合正向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演进,将会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之一,广播从上世纪初诞生以来,凭借其收听成本低、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传播迅捷、覆盖广泛、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长期作为重要的媒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媒体竞争的加剧,媒介终端多样化,受众身份发生了变化,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如何顺应环境的变化,开发占领新市场成为广播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在竞争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广播业已开始进行新老媒体融合工作,转向了数字化、专业化和多媒介交互的传播模式。
以网络广播为例。网络广播是一种网络流媒体。它通过建立因特网广播服务器,对运行广播客户端的终端设备传输广播信号。连接互联网的终端都能够通过广播的网站或应用程序等接收网络广播,传统媒介的内容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也能通过网络传播给新媒体用户,形成了广播服务网络化的新媒体形态。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网络广播,弥补了广播线性传播、无法保存、不能检索、可视性差等缺陷。网络广播融汇了互联网与音频广播的优点,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符合受众需求的节目,在与受众互动的过程中增加趣味性,使节目更灵活多样,同时也方便受众保存检索喜爱的节目。网络广播的传播符号多样化、传播方式非线性化的特点,极大地延伸了传统意义上广播的触角。
当然,媒介融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仍在继续,移动广播终端是当前广播业应该关注的重点。新技术逐步打破了产业之间的界限,使人们看到媒介融合的新的可能。一方面,数字音频广播(DAB,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通过将音频信号数字化,从而为广播带来了高清音质、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智能化交互式的服务系统;另一方面,3G技术也给广播带来了生机,对广播而言,3G最重要的贡献是为广播带来了更多的“移动受众”——这是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受众群体。常用的移动广播终端——手机和车载广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在整合新技术、新需求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豆瓣网借助其互联网开发的技术优势,已在移动终端拥有广播应用程序豆瓣FM,用户可以在移动设备收听音乐广播节目。受众也不再受限于传统广播单向的受传关系,更追求传播中的互动性,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的媒介融合获得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渠道选择。
【关键词】广播发射;技术维护;创新;稳定;科学
0.引言
广播电视发射担负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重担,肩负着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始终坚持“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的总方针,一直把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安全优质运行做为长期努力的目标。在几代技术维护工本人的辛勤耕耘下,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事业正在高速发展,技术管理逐步规范、维护制度逐步完善、设备逐年更新、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1.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现状
当前广播电视发射事业必须着眼广电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格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分析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现状,还存在几个方面影响发展的问题。
1.1技术维护的管理科学性有待完善
现在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群体水平层次差距较大,职工危机意识不强、工作学习主动性不强、纪律意识较为淡薄、人员年轻化较快。面对技术维护的现状,如何科学发展、如何科学落实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技术维护工作是一个规范的长期的工作,必须要靠一整套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提高技术维护人员的自觉性、责任心和维护水平是维护管理制度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技术维护工作的目的就是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发射的“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要长期做好技术维护工作就要靠制度、靠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度,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的长期激发维护人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责任心和上进心。技术维护工作必须时时刻刻使每个职工都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有强烈的危机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始终让职工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管理者要提供一个维护人员发挥自身技术特长,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1.2技术维护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还存在缺陷
现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表现得措手不及,说明技术维护在应急能力、应对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缺乏科学的预案或者说预案仅仅停留在纸上。技术维护往往强调发射设备多,而对附属设备(如天馈线、节目源、防冻、冷却、自动化等等)和环境的重视不够,造成一旦出现附属设备技术事故就是大事故。发射设备运行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比如房屋的防水、防雨、防鼠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技术事故不出则已,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播出大中断。
1.3技术维护资源亟需整合共享,要加速竞合发展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管辖系统相对独立,自成一个小社会,造成台站各自为政、技术维护交流偏少、资源不能互补、人员流动较差的局面。现在的技术维护格局是先进台站和系统整体实力强的越来越强,差的越来越差,如听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逐步整合维护资源,加强群体竞争与合作的技术维护才能既不断提高维护水平,又能资源共享。
2.技术维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层出不穷,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产业竞争和融合不断加剧的大变革时代。广电技术和通信产业也在竞争技术、资源、市场,我们的技术创新和维护不加速发展,势必会被淘汰。因此广播电视发射技术和维护创新是时代和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2.1加强管理,推进广播电视发射事业科学发展
面对都是围绕安全播出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的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设备布局等微观角度出发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形成技术维护的整体合力,就必须在发展的思路上有所创新,在管理的内涵上有所突破。
2.2紧跟信息化潮流,依托设备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新方向。信息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播电视发射的现代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发射的数字化、网络化不可能脱离于国际信息化建设而孤立存在。对此,广电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当前,有些同志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发射技术维护思维定式中。信息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新的应用系统需要不断地开发和改造,旧的维护理念需要更新,人员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随着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自动化、附属设备自动化、天馈线控制自动化、节目调度自动化等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技术维护的理念、思维方式、维护范围都需要更新、拓宽。
科学合理地拟定详细的检修卡片和检修周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按计划确保维护工作的完成。常规检修遍及发射设备的每一个部位,在日常仔细认真的检修中可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且举一反三。对天馈线、电源等重点部位,维护要点是:多清洁、常紧固、勤观察;对节目通路、射频通路等关键点,维护重点是:勤查、必看、少动。日常维护技术要求不高,但对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有很高的要求,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早就是要早发现、早处理发生的事故;抓小就是小的事故不能放过,必须及早处理,防止积累成大事故;抓苗头是要抓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事故发生的征兆,提前预防。
2.3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创新是技术维护管理的重要目标
搭建创新平台,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是广播发射事业的人才战略思路。鼓励学历教育,提高理论水平,重视岗位业务技能培训,重学历而不唯学历。要加强技术维护人员的技术交流,提高大家对各型设备的认识,共享维护经验,启迪思维、集思广益,提高维护技能。通过组织技术比武、竞赛、项目开发,技术改革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提出课题,大胆启用,重点培养优秀技术人员,包容他们的失误和挫折,充分肯定其成绩,除采用物质奖励外,更要激发他们的潜力,创造人人成才的平台。
(1)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台站、行业合作将自己的台站技术创新、技术特长通过技术支援、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对外输出,特别是参与个别台站的技术难题攻关,技术人员的轮岗、交流是技术维护水平共同提高的一条捷径。把技术维护先进台站的优秀人才交流到不同台站,让他们把先进的维护技术遍地开花,促进各台站技术交流共同提高。
(2)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注重人才培养手段创新。紧密追踪世界广电科技发展的动向,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加强和世界广电业界的交流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培养我们的高精尖人才。
3.结论
广电行业和台站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而网络、信息平台把行业、产业联系在了一起,距离的消失,使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广电台站目前是竞争少、合作少、交流少、独立发展的局面,未来的发展就是向资源共享、激烈竞争、项目合作的和谐发展方向迈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将台站的技术维护管理、运行、维护、创新置于公开公平共同参与的竞合状态,使大家在有竞争有合作互帮互学来共同提高。广电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时代对安全传输发射技术维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会使术维护管理和创新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DRM;AM;数字化
1 AM广播现状与发展
1.1 AM广播的历史与现状
始于20世纪20年代,30MHz以下的中、短波调幅广播以其覆盖范围大、传输距离远、接收机简单、价格低廉等突出优点,成为世界上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被世界各国作为首选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调幅广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为了提高发射机的稳定性,效率和安全性,从屏调机、PDM到PSM发射机,调幅广播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但受自身传播特性的影响,电波在空中长距离传输后受到电离层、天气等的影响,收听质量一直没有大的改善。传统的调幅广播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在传输过程中易受干扰,传输质量不高。对中波来说,晚上的电波衰落现象严重,直接影响收听质量;对短波来说,不仅存在同频、邻频干扰,电离层的变化也会影响收听质量。
(2)业务单一。一部发射机使用一个载波频率,传送一套单声道声音广播节目,不能实现多媒体广播。
(3)可传输的带宽小于4.5kHz(人耳的可闻声域为20kHz),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
调幅广播的这些缺点严重影响和制约它的发展。目前,调幅广播正面临着来自电视、互联网、通讯等其它信息产业的巨大挑战,虽然占据独特优势的调幅广播方式不可能被其它传媒手段所取代,但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文化娱乐、信息等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寻找调幅广播的出路,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已迫在眉睫。
1.2 AM广播系统需要数字化
当今世界己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正深层次地影响着传统的媒体业。新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AM广播受到极大的冲击。与高速发展的计算机、航天航空、通信、互联网等技术领域相比,AM广播的传输节目单一,由于电离层变化和频率选择性衰落而易受固有传输的干扰、收听声音质量不高以及愈演愈烈的频谱过度占用等问题,正面临其它数字媒体手段的巨大挑战,听众数量下降。
DRM系统的设计可满足在30MHz以下频段进行在各种电磁环境下数字广播业务的要求。DRM标准可为广播电台提供工作模式的适当选择,使传输能力与质量、可靠性与抗干扰之间达到最优的平衡。DRM系统具有同步广播能力,数字节目信号便于存储、交换、传输、处理、加密和联网,可远距离、大面积覆盖。
1.3 AM广播系统的数字化发展
多年来许多国家致力于调幅广播数字化的研究和开发,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索。为了选择合适的、世界统一的数字AM系统,1998年3月在广州成立了世界数字广播组织DRM(Digital RadioMondia1)。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产生了全世界统一的数字AM技术标准,即DRM数字AM规范。1999年国际电联审批通过了“长中短波地面发射数字声音广播的业务需要”的建议书。2003年DRM组织在世界无线电大会上最终通过有关数字广播技术标准。目前,数字声音广播技术日趋成熟,在欧洲已开始投入使用。
2 DRM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1)具有国际通用的数字AM技术标准DRM系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统一的数字AM标准,仍使用原有的30MHz以下频段的长波、中波和短波频段,仍使用现有的发射台、现有的频率,不需要新增频谱或规划,不存在十分复杂的频率重新规划问题。
(2)具有从模拟传输到数字传输的平滑过渡DRM系统能够在一个9~10kHz带宽的频道内提供模拟和数字业务。模拟和数字信号既可以共用同一频道,也可以占用不同频道;既可以将数字信号占用模拟频道邻近的一个完整的频道,也可以占用与模拟频道彻底分开的另一个完整的频道。
(3)频谱利用率高。DRM系统设计的工作带宽为9~10kHz。对于某些特定的情况,可以使用多个半频道带宽(每个半频道带宽为4.5kHz)。在同一频道中可同时提供两个或者更多的业务,使用单频网可提供非常大的覆盖范围而仅仅使用一个频道。
(4)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DRM系统可以通过选择多种工作模式,保证系统可以和已知传播频道特性进行良好匹配,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电波衰落效应的可感觉度。因此衰落、噪声、干扰对DRM传输系统的影响远远小于对模拟传输系统的影响。
(5)可利用现有的发射系统。DRM系统可以用更低输出功率的发射机覆盖和模拟发射机相同面积的区域。DRM机比模拟机约小6dB。基本上不需要更新发射机,仅需要对现有的发射机进行技术改造,就可以用一部发射机同时传输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实现兼容。
(6)便捷的调谐、选台功能。DRM系统传输节目相关数据和电台识别码,接收机通过自动频率切换,由电台识别码自动在0.5s内完成,实现快速调谐频率和选台操作,听众在毫不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选择自己想要收听的广播电台和节目内容
3 DRM系统的工作原理
3.1 系统概述
DRM系统被设计成可以工作在低于30MHz,即工作在长、中、短波段,为了满足不同的运行条件,可以选用不同的传输模式。
信号带宽相关参数:定义了频率带宽的总量和一种传输模式所用的结构。最终信号结构可以分配在一个必须遵守的和可选择的组中。所有DRM接收机必须能处理所有必须遵守的结构。
效率相关参数:选择不同的效率相关参数,允许在容量(可用比特率)与抗噪声、多径干扰和多普勒效应之间进行折衷。
3.2 系统结构
3.2.1 主业务信道(MSC)
主业务信道包括了DRM多路复用中包含的所有业务的数据。多路复用可以包含一到四种业务,每一种业务既可以是音频,也可以是数据。MSC的总比特率是由DRM信道的带宽和传输模式决定的。
3.2.2 快速访问信道(FAC)
快速访问信道为接收机提供进行快速搜索的业务选择信息。
3.2.3 业务描述信道(SDC)
业务描述信道给出怎样对MSC解码、怎样找到发射相同节目的替换频率的信息,并给出在多路复用中的业务的归属。
3.2.4 信源源编码器和预编码器
信源编码器和预编码器可以保证将输入数据流适应成合适的数字传输格式。
3.2.5 多路复用器
将保护等级与所有数据和音频业务结合起来。
3.2.6 能量扩散
能量扩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某些特定信号形式的可能性,能量扩散可以通过给定的伪随机二进序列来实现。
3.2.7 信道编码器
信道编码器是通过增加信息冗余来保证传输的准无误差,并将数字编码信息映射到QAM单元中。
3.2.8 单元交织器
单元交织器将连续的QAM单元展开为在时域和频域都分开的准随机的单元序列,以便提供在时间一频率弥散信道中的可靠的传输。
3.2.9 导频发生器
导频发生器为接收机提供信道状态信息,估计信号的相关解调。
3.2.10 OFDM单元映射器
OFDM单元映射器将不同等级的单元集中起来并把它们放在时频栅格中。
3.2.11 OFDM信号发生器
OFDM信号发生器以相同的时间序将每个单元组转换成时域来表示的信号,通过插入保护间隔对信号的一部分进行重复,就可以从这些信号的时域体现得到连续的OFDM符号。
3.2.12 调制器
在传输中,调制器将OFDM符号的数字形式转换为模拟形式。
近些年来,电视广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电视广播来开阔视野,以获取不同的信息知识等。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电视广播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事物。电视广播主要以短波的形式来进行传播,而短波传播有着传播距离远的重要特征。对此,本文通过对电视广播信号的特征分析,探究电视广播的监测技术手段,以期为我国电视广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电视广播;信号特征;监测技术
作为广播领域的佼佼者,电视广播以其传播信号稳定性好、传播质量高等优点使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媒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因此,保证电视广播的安全播出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当前的广播信号传输过程中仍存在着传输信号稳定性差的问题,影响了电视广播信号传输的质量。为了提高电视广播播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强对电视广播信号监测技术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1.电视广播信号的特征
电视广播信号是利用数字信息来进行传播的信号,它是数字声音广播在时展下的产物,它不但继承发扬了数字声音广播技术的优势,而且通过创新还可以做到实现对复杂的数据业务、多个声音节目及视频影像的进行传送,实现了如何将单一的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形等载体进行信号传输。究其原理,是由于电磁场的存在才使其得以实现,通电后的交流电流的导线周围存在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引起变化的电场。因此只要存在通电线路就会形成交替不断的磁场与电场,它们相互影响从而将电磁场向更远的空间传播。我们将这种向更远空间传播的电磁场叫作电磁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根据资料可知,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与波长有关,在遇到障碍物时,长中波绕射能力较强而短波的绕射能力较弱,在进行传播过程中只能沿直线传播。因此在应用无线电波时考虑到以上特性,通常会选择短波、超短波或微波等来保证信号传播的稳定性,提高传播信号的质量,目前电视广播正是利用无线电波的这些波段特征来进行工作的。
2.电视广播安全播出的意义与特点
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保障着人们的收听收看权益,及时、稳定、高质量的传播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故而对国家发展和建设以及社会稳定有着一定辅助作用。因此,提高数字信号传播技术来确保电视广播安全播出,提高信号传播质量,是我国广播系统建设重要一环。在电视广播过程中,由于制作节目环节多、设备多、环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时常会造成不良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对于某些直播的节目而言,要求会更高,以免出现差错而影响到后期的收视率。
3.电视广播信号的监控技术要点
3.1监控系统的整体方案
根据广播电视传播安全的意义和信号传输特点及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出监控广播系统的整体方案如下:采用基于PLC、局域网结构的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现代化测试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于一体,可以对调频、电视、微波设备进行智能操控。其中图1为机房监控系统结构框图。要注意,广播电视监控系统必须包含以下4个分层式结构模式,有采集数据层、应用层、前置处理层和集成通信层等。具体介绍如下:采集数据层通过通信接口来对接前置处理层,其设备主要包括现场设备和现场控制机,而完成对现场设备实时的数据采集是现场控制机的主要任务。而且它还可以控制本地发射机的开关,从而对是否进行倒机作业选择判断;应用层主要由三大应用功能模块组成,包括管理与打印工作站、服务器和工作站等,是其他各个系统模块的扩展应用层,以来实现应用层内部各功能模块的联结;前置处理层主要用于实现对各个控制机的现场检查,前置处理层系统主要有菜单、系统对时、上下通信、数据处理等四大功能,实现对数据的汇集,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再与其他各功能模块相联结;集成通信层主要是对电脑的监控系统进行远程访问、通信集成,由远程管理局域网和服务器两大部分组织形成。通过对数字微波、电话网和服务器等来实现其功能,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则是该层级采用的最主要的两种访问方式,通过防火墙功能来实现对集成通信层的保护。
3.2监控系统的具体实施
设计安装监控系统是为了发现和避免其他因素造成的对电视广播传输信号的高频干扰影响,通常我们除了采用准确掌握接地原则外,还要实现平衡信号的传送方式,之所以要准确掌握接地原则主要是由于处于不同两点间地线受电流形成的电磁波干扰的影响,会使在地线产生电感,这就会引起发射机在高频层面工作时,产生不可忽略的高阻抗,从而影响了信号传播电流的稳定性,进而导致监控系统无法保持正常的工作运行。因此为了保障其正常的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正确且准确的接地原则。例如:
3.2.1由于在低频电路中的元件间和布线的寄生电磁感应的影响作用较弱为了避免因接地而引发高频信号干扰,采用一点式接地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环路出现。
3.2.2高频电路中的元件间和分布线因为其分布电容及寄生电感会使得不同接地线点之间出现祸合现象为了减少对监控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多采用多点接地的方式。而实现平衡方式信号的传送实现了输入电路将初始的平衡信号向计算机所需的不平衡信号的转变,平衡双绞线对于干扰后的信号而言起到了同相位抵消的作用。除此之外,根据各种干扰信号形成的特点,可以建立屏蔽室来防止电磁波辐射干扰主控机的计算机。
4.结语
通过本文对电视广播信号的特征的分析,对电视广播安全播出的意义的阐述,探究出了电视广播的监测技术方法,制定了监控系统的整体方案和监控系统具体的实施原则,不仅有助于电视广播播出质量的提高,使我国电视广播事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成梅.试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03-104.
[2]徐孟侠.关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的学习笔记[J].电视技术,2014(5).
[3]王红霞,侯剑辉,李国权.一种适合突发通信的信号检测改进算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关键词:音响技术;广播;应用;探讨
1、音响在广播中的作用
音响在广播中的作用包括增强报道的可听性,好的音响在报道消息以及播放歌曲的同时还向听众提供声音的大小、强弱、远近、动态即层次感、活跃感、混响感、扩展感、临场感。能够生动的再现人物形象,在听众的内心产生美的感受,从而增强了报道的可听性。用声音表现部分或者全部的新闻内容,能让人们直接听到事物和人物所发出的声音,这种实证性增强了报道的可信度。这是音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也是音响技术在广播中应用的动机和目的。利用音响技术还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感染力,这是由音响的传播性所决定的。音响的传播是直接的、实实在在的声中情,比字中情更具有感染力。
在收听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效果清晰,因为广播是以声音诉诸于人们的听觉,音响效果如果混乱不清,音响也就是去了其本质的作用。同时,音响效果也是评价扩声系统质量的最终标准,我们可以通过客观的测量和音质主观评价来衡量音响效果。优秀的扩音系统其音响效果应该是低音柔而不浑、中音清晰有力、高音细腻不毛、声场均匀、声像一致、响度适中、声音自然纯真,能表达具有感染力与逼真的效果。众所周知,人们听到的声音是由三个基本成分构成的,一个是从声源直达的声音,一个是从墙壁、天花板等处反射来的早期反射声,再一个就是经过重复反射而到达的声音,这第三个成分在声源中成为混音。从声源停止到发声能密度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成为混响时间。通常广播节目的声音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在广播节目采访现场或者直播现场进行同期录音,其效果有时是不尽如人意的。往往不能满足新闻节目的使用要求,还需要借助人工混响以及设备来弥补,并要用到混响器等设备。一个优秀的混音可以将音乐中的精彩之处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可以认为是聚光灯全部打向画面中那个最重要的细节,给本来就非常激动的听众再增添一份惊喜。
2、音响技术的应用
在拿到录制好的的音频时,就可以开始进行录音的混音了。生活当中,能够听到好的音乐效果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音乐厅、歌剧院等等这些场所都可以使听众享受到非常好的声学效果。这样好的效果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这些音乐厅房间的特性。虽然这些音乐厅有着千差万别的外观,但却有一些共同点,即通过精心设计,使之获得合理的混响时间。音乐厅相对空间较大,比我们平时工作生活的场所大很多,在音乐厅的舞台上,音乐家表演的身后。
2.1选择效果器。许多乐器、合唱等都使用它。而不经过加工的音乐就给人一种美中不足的感觉。可以说效果器在广播声音的构成中是必不可少的。从选择效果器开始工作,打开完成录音的工作界面,在录音界面选择添加效果轨道,在插件上选择waves公司的TureVerb插件,它是用来营造混响的反射声。同样在增加一个效果插件,即Nuendo自带的插件Double Delay,用来控制预延时的量。这样一来,就把效果器的配置选择成为了立体声的效果。通过一些操作,添加一些对人声的处理插件,包括Vogengo Curve EQ,这个插件用来对音色进行修改,选择Nuendo自带的Dynamic对演唱的音频进行动态处理以及必要的压缩处理,选择BBE Sonic Maximizer进行适当的音色激励,选择Blue Tube的Desser来降低演唱录音时所夹杂的唇齿音。
2.2TureVerb设置。加上混响,激活辅助送出的通道,并且选中送出的位置,将三个辅助分别送出到三个不同的效果器输出上然后拖动表示送出量大小的条形显示,按电脑的空格键进行播放,直到感觉已经加上了效果。打开TureVerb界面,上不是关于反射声的形象示意图,中间是各参数的设置,先调入一个Large Concert Hall的设置,混响时间根据频率的变化,将高频响应值做一些衰减。
2.3 Double Delay设置。在辅助输送中,增加一个Delay延时效果器,相当于近处的几个反射面所提供的反射声相对较强,通过调整延时返回比例、返回的声像位置以及返回的延时强度深度,可以使听觉上感受到混响的深度有所加强。
2.4音色处理。音色处理包括去除杂声、噪声、EQ处理、音色激励处理、噪声门限处理等。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处理后,再进行压缩扩展处理。在信号进行处理的时候,整个通道内是串行方式来的。整个通路中每个处理器对信号的改变都会带入下一个处理器后面的的处理器中。因此,需要先去掉信号当中明显的缺陷,例如在录音时候产生的扑话筒的声音以及交流声等。对于音色的改变,要把握适度不用追求过分夸张的效果。
2.5动态处理控制。加载好EQ处理后,需要进行动态处理控制。一般的动态处理都是进行压缩处理和门限处理。再压缩处理中常见参数有阈值、压缩比、启动时间以及释放时间。在阈值选定后,进行压缩比控制,调整好这个参数后开始确定启动时间,启动时间过快会使声音变得生硬,而过慢会使压缩作用弱化,甚至使声音已经达到发音衰减的时候还不能感觉到压缩器对声音的处理效果,而对于释放时间来说则完全可以设置为自动状态。在做完这些设置后还需要给声音加一个增益用来弥补压缩器工作后对电平降低的影响。
2.6平衡音量。最后将声音相混合,平衡音量,这些就是混合的基本操作。选择菜单输出文件,设置输出的范围,然后进行输出。在混合是,必须注意不能够让声音过载,达到数字电平的0dB的位置,要个动态上留出空间。在整个的音频处理中,混合并不是最后的环节,之后还需要一个有一个母带处理的工作,这个处理能让听觉上有更强的可听性和表现力。前面留出的动态空间也就为后面的处理保留了技术上的可操作空间。
由于广播节目的声音质量直接关系到听音效果,所以不难看出音响技术是广播的灵魂和生命的源泉。随着听众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力的不断提高,对广播节目的声响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清晰明亮、层次分明、丰满圆润、音域宽广、和谐融合、主音突出、声像合一、音色优美、动态范围大的高质量音响效果就成为广大音响技术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3、结束语
随着数字音频、信息技术和网络传输的发展,音响技术在广播中的应用已经进入了多媒体的时代。因此,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系统也 在逐步走向数字化。这也对音响技术在广播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声音在各频段保持适度丰满,这样才有利于声音成分的均匀以及各频段的音量适中。通过一些适度的调节,使声音在总体上表现的更加平直,达到声音自然清晰、圆润、通透、明亮、柔和的效果,让人在听觉上感受到音色的甜美、音响效果好的声音。除此以外,由于各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除了主音外,还含有许多丰富的谐波频谱,所以要调整好调音台的频率和增益旋钮的位置,既要准确又不能夸张,按适度丰满的原则把各频段调好,这样才能使声音表现出其固有的音色,最终制作出声音效果最佳的广播节目。
参考文献:
[1]宋时一. 音响技术在广播中的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09
[2]舒启辉.浅谈广播新闻采编音响的技术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3]宋丹书、李清.浅谈新闻音响及录音[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0
[关键词]后台;点对多点广播;实时接收;Netibos
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系统共计有接收播放、后台广播发送、前台支持三个主体模块。后两者在发送工作站运行,前台支持模块主要对TC、WPS等DOS应用程序的运行做出保证,后台广播发送模块主要负责广播发送和打包、压缩、采集前台屏幕数据之类;接收播放模块则在接收工作站运行,主要任务是接收、拆包、解压缩数据以及前台播放。其工作原理详见图1:
2前台支持模块的实现技术
本系统功能的实现要依托一系列任务操作系统,鉴于DOS的局限性,将前台支持模块修改DOS作为其首要任务。
本模块中,主要借助中断技术实现DOS初始化运行环境并对通往后台的功能加以建立。
前者主要以捕获键盘操作、解决DOS问题为主,为此主要设置了防止系统中断的现场数据保存“自用堆栈”。并对相应功能加以修改,同时将PSP切换加以实现。使得本模块可在键盘操作时,直接读取按键并操作。
后者主要以18.2s-1次频率的“定时中断”为主,同时也调用相应的系统调用――其又是一条空操作。由此,将后台广播发送模块设置为常驻内存。在调用时仅需条件满足即可对之加以激活,实现自动发送后台数据。
3后台广播发送和接收模块
3.1数据采集函数
此方面主要人物为采集屏幕数据。为尽快完成采集,其函数应直接读取数据于显示缓冲区中。在此过程中,因为显示模式会因前台程序而存在差异,故而应加以区别对待――文本模式多为约4kB的“常数据量”,而图形模式则有着较大的数据量。应怎样将后者的数据在不产生较大动画感的前提下实时发送出去则成为了重大问题――为此,本研究先将屏幕信息划分为可以分别采集的若干由发送信息帧大小、压缩方法两因素决定大小的部分,随后将之发送到压缩函数。
3.2压缩函数
在此方面主要采取的办法包括RUNLENGTH(行程码)、JPEG两种。
因为很多DOS软件以图形作为屏幕图像,故而其数据有着很强的“相邻相同”特点。本身是一种映射的RUNLENGTH(行程码)的编码方法简单、无损压缩等特点对之最为适合。若其中具有相同值g存在于l个相邻数据中,则可体现为(g,l)。以此法对变换变换所有数据(X1,X2,……Xm),即可获得(g1,l1),(g2,l2)……(gm,lm)这一数据对序列的行程码。其中图像中数据串的“重复率”和压缩率成正比关系,但一旦大部分l小于lm的话,就会发生一定的压缩问题。JPEG方法具备较高成熟性,在此解说从略。
3.3信息帧数据结构
此方面主要包括打包、后台发送函数等重要活动,考虑到此后该技术的发展,本系统主要采取以Noibtos支持作为基础的编程。Neibtos类属“标准接口”,其和协议无关,提供的功能具备“标准性”,在OSI模型中位居会话、表示两层间。其数据报长512B――同时也是打包函数包长。由于其长度较小且屏幕数据量大,同时后台以“无连接发送”为主,往往会发生接收时不按顺序的情况。故而本技术中扩充了Neibtos数据报传输协议,给每个数据包在打包时加以编号,从而确定其屏幕位置,保证信息实时、完整性。
3.4后台发送原理
打包函数以NCB形式组织数据包,随后向Netbios提交。后者将之置入内部待处理队列。在发送完成后,则在NcbRteCdoe、NcbCmdClpt等处保存最后结果。可以中断处理程序形式处置POST程序,将之地址在执行非等待命令时“告诉”Neibtos并返回前台。而在完成后台命令时则对POST程序自动执行。其Nehtios调用步骤包括构造NCB、在ES:Bx寄存器写入NCB地址、执行scH中断等。而调用ST程序时应满足其他寄存器无特别代码、有最终返回代码位于ES:Bx寄存器对、有最终返回代码位于CPU的AL寄存器、全部中断被屏蔽四个条件。
3.5实现广播和接收
在网络中,NeibtosLAN适配器的区分办法在于名字。在发送信息时,也只有指定的名字(工作站)才可获得Neibtos信息。如此,主要将同组工作站组名统一化,便可同时获得Neibtos的信息,从而将“点对多点”广播发送加以落实。并且以时钟中断激活此后的广播发送函数。
接收函数方面同样一以后台方式为主,以“循环轮询”这一办法对信息加以“监听”,若有则第一时间加以接收。
参考文献:
[1]郑迪文,沈立炜,彭鑫,赵文耘.基于AJAX的Web应用构件组装技术及工具[J].计算机科学.2014(11).
关键词:播出安全 事故分类 应急方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187-02
1、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的特点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收听收看权益。所以,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全国广电系统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涉及各级电视传输部门和单位,要经过多种设备、多种环境才能把信号安全送到千家万户,在这传输过程中又经过多种操作和多种信号转换,所以在传输、播出过程中及易发生问题。尤其是现在极端恶劣天气和电磁干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安全播出问题。
2、播出安全事故的分类和技术特征
事故分类。广播电视事故分为播出事故、技术安全事故和侵扰事故三大类。其中,播出事故包括系统外事故和系统内发生的技术性事故和责任性事故。
播出事故。播出事故包括停播事故和劣播事故。停播事故是指造成广播电视信号停播(停传)、错播(错传)、漏播(漏传)或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停播限额的事故。虽未造成停播事故,但是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正常范围,称为劣播事故。播出事故分为台内事故和台外事故[1]。
(1)台内事故。台内事故又称系统内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对安全播出产生直接影响的部门、人员或由本单位负责维护的电路、设备或系统所造成的播出事故。台内事故分为责任性事故和技术性事故。1)责任性事故。这类事故完全是由人员的行为过失而导致的错播、停播事故。责任明显,后果严重。包括:人为操作失误事故,处理不当事故和维修责任事故。①操作失误:由于是操作人员自身发生的,自己难于及时发现、纠正。特别是此类事故多发生在节目播出中心、传输控制中心、有线电视前端或大型发射台站的节目、天线调度中心。②处理不当:当发生技术事故时,由于判断或处理失误,延长了事故的时间,所延误的部分属于处理不当。发生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事前准备不足,遇事太慌;二是技术不过硬。③维修事故:由于系统中某一环节或某一设备未按规定检修、测试,或未按要求检修、测试;设备检修后没有很好的试机,或检修设备后发生恢复错误,而导致的停播、劣播事故。④编播责任事故:是指由于编辑、制作、导播或主持人的过错造成的播出事故。例如:录像带后期编辑制作后没有倒到起始位置,在黄金时间造成长时间的错播;送错播出带;误送播出带等。2)技术性事故。技术性事故是指由于设备的技术故障或系统的技术配置上的缺陷,以及设备零部件(如电子管、电容、绝缘子等)由于自身原因损坏而造成的事故。其中不包括按规定使用到寿命终止的贵重元器件损坏时所造成的规定更换限额时间内的停播。一般说,技术事故是人力无法制止的,系统的设备多,出现设备故障是难免的,但是不一定都造成事故,或者只发生瞬间的或极短时间的事故。这取决于设备检查维修,易损零部件的检测和备份,设备配置的合理备份,各种可能故障的处理预案以及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处理故障的水平和系统本身的自愈能力等。
(2)台外事故。台外事故又称系统外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无法控制和抗拒的原因造成的播出事故,包括供电问题、节目源信号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是指在广播电视运行、检修或大修中发生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或导致设备重大损坏的事故。它不仅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而且会造成长时间的重大停播。技术安全事故包括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安全事故 [2]。
3、节目播出应急方案及故障的判断处理
各种播出事故原因有很多,也较为复杂,有节目本声的问题,也有系统软件或硬件问题等等。
处理事故的原则是,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应马上采取相应措施,采取静止画面过度,备用活动画面垫播等,按照预案处理要求,选择最佳方案,防止连锁事故。具体而言,值班员应应加强责任心,时刻检测播出画面,时刻监测设备状态,如发生信号中断等事故,要冷静分析原因,判断事故性质,实施最佳预案处理,以最快速度恢复节目播出。如故障一时难以处理,应汇报领导,做出节目内容等相关处理程序。
在播出部门,要预备一些应急方案。例如,所有直播节目,应有主备路信号,甚至四路信号,并且各路信号都应保证保证畅通、互不交织。每次在进行直播前都应进行设备调试、技术检测,还要进行相互转换测试;直播节目也应有一定时间延时。应备有一些静止画面,内容应为公益广播宣传语,如节水、防火、绿化等内容,以备随时之需;还应备有一些活动画面,例如音乐风光欣赏等,机器进行滚动播出,在紧急事态发生时起垫播作用,进行完美过渡;如晚会的直播、重播等重大节目,需采用双带播出来备份节目;在机械手自动播出内有两台录象机循环播出,系统另外设两台备机,以防止机械手顺序错乱或播出应急使用。
如何能快速判断故障和处理故障,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值班经验,对各类故障和问题的预判能力,值班员带头脑中备有各种故障的原因和最佳解决方案。如录像带播出信号中断,最先想到的应是录像带是否合符制作标准等。节目播出带要求开头铺设1分钟彩条,30秒黑场,节目从头到尾应连续,节目后不能有其他素材或内容,每个上线播出带应倒至带头等等。如果播出设备是机械手自动播出方式,应先将播出数据输入电脑,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应一丝不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一个小的闪失可能造成重大播出事故。节目起止点与机身单填写不一致容易造成节目录入不准确,导致播出中出现黑场,有时编辑制作部门疏忽大意,忘记将素材插入预留空间,导致黑场,一盘磁带多个内容,多段时码,导致机械手找头失误。有的事故往往是值班员责任心不强,未将磁带倒至带头,导致播出事故。广告、收视预告等播出带往往是一盘磁带多段内容,此类节目往往时长较短,出入点精确到帧,并影响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节目制作、技审单填写、程序录入等等都各个环节都要求仔细核实准确无误,出现问题处理时间不充裕,容易造成较大事故,形成连锁事故,影响恶劣,所以要提高值班员的责任心,做到精益求精,防患于未然。
现场直播时,由于节目内容环节较多,工作人员所属部门多,必须仔细校对节目直播的时间、地点、内容、信号源,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并与节目部门导演共同做好现场协调和应急处理。了解节目信号源走向,有助于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及时采取措施,有的直播信号从现场转播车直接经由主控机房分配到播出线播出,有的要途经演播室包装后再送到播出线播出,如运动会的现场直播,前后方节目播出系统包括节目准备系统和播控系统,是经过反复的技术论证、对比测试而搭建的机械手、播出平台、广告硬盘、切换台、监视器具有稳定性和合理性,但也有可能出现技术故障、网络故障,应当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节目准备系统是待播节目登录微机,多路信号和时间的分配调理过程,如出现问题,往往表现为节目传输网络中断,无法调出准备界面,节目数据有出入,无法向播出线的电脑发送节目等,直接影响当时上线节目准备和次日节目程序制作,此时应立即通知相关技术人员抢修,对临时直接送往播出线的节目与播控值班员协调进行手动播出,确保各套节目安全有序播出,待系统恢复后,仔细检查播出程序及相关磁带信息,以免误作删除程序。
播控系统出现故障,有机械手、切换台、广告硬盘机、监视器、字幕机故障等,应根据事故类型作出紧急处理。设备的故障应根据设备故障的类型作出判断后相应处理。每年有“两会”、运动会直播、晚会等重大活动,一般重大活动都会系统设计,同时还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具体为:首先,任何节目或中心的直播活动,都必须事先明确授权谁能在现场指挥节目更改,并由被授权人的联系方式;其次,根据播出系统的特点,紧急节目更改的详细指令必须在十分钟前到达,以确保安全播出;再其次,重大宣传活动时,播出部主任必须在岗,科长、领班加强巡视,发现设备故障及时处理上报,敏感时期保证24小时有科组长在岗值班;要求重要录像节目双带播出;最后重大宣传活动的直播节目,要求相关节目部门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垫播节目[3]。
4、结语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通过硬件改造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也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更要提升各种安全播出应急机制建设处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效能,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武成梅.讨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广播电视技术的要求也逐渐增加。为了迎合广大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方面的需求,广播电视台要不断的结合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对广播电视技术进行创新与发展。本文将对常用视频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对于常用视频技术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常用技术;视频技术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逐渐的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成为人们获取消息和增长见识的重要载体。各种新型的信息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浮现出来,这对广播电视台具有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因此,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也应积极与信息手段相结合,走信息化、现代化的道路。
1常用视频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的被应用于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领域当中,其中广播电视台也积极与信息技术向结合,迎合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跟上了时代的脚步,逐渐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在对视频技术的运用中,首先通过录像机将视频内容进行收集整理,之后将整理好的视频以信号的方式利用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台传送到各个用户当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有线网络电视的受众数量不断增加,可以通过将有线电视中的视频进行压缩,发送站将视频信息传递到网卡等载体上并上传到计算机,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受众[1]。
2常用视频技术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应用
2.1常用的视频技术的格式
在广播电视技术中,专业技术人员对常用的视频格式十分重视。只有明确了视频的格式,才能针对视频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放映或者向其他载体上的转换,从而保证视频的播放质量。在以往传统的视频技术格式中,主要应用的是模拟视频,通常借助于录像带和模拟波进行视频信号的保存和记录。但是在利用模拟波对信号进行接收的过程中,由于受外界种种因素的影响,会对模拟波进行干扰,从而使接收到的信号不是那么的完整,会有所损耗,导致质量下降,并且在电视画面的展现质量上也存在不足,色彩的清晰度受到影响,给人们对电视观看的视觉效果带来不利影响。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以往传统的视频信号接受方法已经遭到时代的淘汰,被历史的长河冲刷殆尽[2]。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应用的是新型的视频信号接收技术,已经实现与数字化的信息手段紧密相连,并且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种新的产物,叫做数字视频。数字视频是我国现阶段比较常用的视频格式,它主要包括两种格式,一个时压缩格式,另一个是非压缩格式。其中,压缩格式是比较常见的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用到的一种格式。它主要是对视频的信号码进行压缩来使整个视频的体积变小,从而为用户节省了不少空间。目前大部分广播电视台主要是采用M-JPEC/DV等方法,产生了能够对不同标准进行压缩的数字录像机,例如DIGITAL/DV等。另一种非压缩的格式,是通过对原始码的保存实现对原始数据的完好保存。但是这种视频格式虽然能够实现对原始文件的完整保存,但是由于其占用的空间过大,并且对使用的硬盘要求过高,因此难以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能经常的使用[3]。
2.2常用的视频技术的接口常用的视频技术的接口
种类众多,根据不同的视频信号需要予以匹配不同的信号接收设备,由于信号接收设备对信号的接收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向提升信号的接收质量就必须首先提升信号接收设备的质量,从而才能够使视频的质量得到良好的保证,为用户带来舒适的视觉效果。要想保证视频质量,就需要了解当前使用的机型以及视频的两个接口。第一种接口是IEEEI394接口,又被称作为ILINK接口,它是DV数字视频的标准接口。这种接口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次数比较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视频输入、输出接口,并且接受到的信号质量也比较高。第二种接口是SDTI接口,这种接口的应用十分便利,只需要一根视频线就可以实现,并且它对视频的输送速度十分快,因此获得人们的普遍喜爱,但是像其他事物一样,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受到接口卡型号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使用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第三种接口是复合接口,这种接口被广泛的运用于广播电视当中,但是由于其在具体的实际应用当中,经常会出现信号接收质量低、串色等问题,因此也只有在监审的画面工作中运用到它,在后期的编辑人员工作中已经几乎不会利用了。第四种接口为分量YUV接口,这一接口的优势有很多,其中它所具备的亮度、红色差分辨率高的特点,其主要适用于普通的模拟视频设备的使用中,它能够给用户带来高质量的视频画面,极大的提高用户对视频观看的视觉效果。第五种接口为SDI接口,SDI接口是一种串行数字接口,它对视频信号传输的质量较高,并且对视频的传输十分便捷,用一根视频线就可以实现传输,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第六种接口是S-Video接口,S-Video接口是通过两根视频线进行视频信号传输的,它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其中比较突出的优势使色彩丰富、画面接收质量高[4]。
3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我国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在各行各业中普及开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新型的信息接收平台逐渐建立,对广播电视平台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传媒领域当中,要积极对数字化技术进行研究和引用,积极进行对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常用视频技术的改革和创新,保证视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使用户接收到清晰流畅的视频,提高用户对视频观看的视觉效果,带来舒适享受的视觉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得到健康持久的发展。
引用:
[1]王文丽.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常用视频技术[J].科技传播,2011,10:3+12.
[2]王源.常用视频技术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6,20:54+57.
[3]王萌.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常用视频技术[J].科技传播,2017,01:52-53.
关键词 新时代;广播技术;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7-0035-02
现阶段,时代不断地进步以及人类科技的发展都促使媒体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就是新媒体时代。大部分的多媒体应用都广泛使用了网络、科技等先进的设备,进而对广播行业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压力,承受了极大的竞争力。如何让广播技术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得到良好的发展是广播行业人们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1 新时代广播技术的特征
第一是信号传递效率不断加强。广播信号传播效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广播信号发射基站的覆盖范围,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使其在广播信息传播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广播信号发射基站所存在的问题,例如传输信息容量较小、覆盖范围过小等,同时还解决了频率资源以及无线波段的不足。在广播信号传播技术中大量应用数字处理技术,有助于加强广播传播信号的效率和质量;第二是信号发射系统固有化、自动化。目前,我国广播信号发射主要是依靠发射技术、调频波处理以及中短波处理等技术手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广播信息传播受到了信号处理技术壁垒和技术专业使用的权限的限制和s束。维护信号发射系统的难点是发射基站自身的特征,例如耗能较大、基站设备复杂、庞大、工作效率差等,这就向广播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是广播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电视、广播等信息介质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借助现代智能化的传输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广播技术的主流是DAB,电视节目的传输发展方向是高清数字电视和DVH。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够在实现数据大容量压缩传输的同时,还能够传输多频率、多通道的交叉信号,有效地提升了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媒介的传播信号性能。
2 新时代广播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现阶段广播节目内容缺少创新意识,这也是目前广播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节目内容已经无法吸引更多的普通群众了。大多数的新闻广播的节目形式都是固定模式,例如念广告播新闻、播新闻念广告。普通民众是很难接受这样毫无生气的节目播放形式,无法产生想要收听的欲望,进而开始出现少听或者是根本不听广播的现象。在新时代中新闻内容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能够在分秒之间就被每一个人在网络上看到,所以新时代广播技术发展应注重创新广播节目内容;其次是广播技术发展中缺乏新鲜血液,这主要是被广播受众群体减少所影响的。在新时代中,广播传播信息的速度和方式与新媒体相比是明显有着一定差距的,进而导致新时代的年轻人无法接受传播速度和方式较慢的模式,所以也就对广播技术发展事业有一定的看法,不愿意从事相关的工作。再加上社会舆论对广播技术发展前景的不看好,导致大学生对于学习广播技术都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有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广播技术 知识为了能够在新媒体领域中工作。广播技术发展无法引进新鲜血液,就会造成广播事业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老一辈的人才即将退休,新一辈却没有能够从事广播技术发展的年轻人,进而导致广播技术发展的人力匮乏,很难促进广播技术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 新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路径
3.1 构建完善的广播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现阶段,许多的企业或事业单位都存在关于体系构建的问题,所以广播技术的发展方向会由于体系的问题而造成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或是无法与时俱进的现象出现,进而导致广播技术发展出现倒退或是延缓等问题。所以,广播行业应完善和改革相应的体系,以此来顺应时展的需求。根据广播事业的角度来分析,广播行业发展的关键点是构建完善的广播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而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意识到人才培养在广播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目前广播技术人才处于一个严重缺乏的状态,学习此专业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也是良莠不齐,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意愿,最终从事广播技术行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相关负责人应在广播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广播技术的发展保驾护航。首先,相关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的管理体系和培养制度,明确其最终的培养目的,进而为广播技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坚实力量。其次,根据广播技术发展中所具有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影响广播技术发展的因素和关键,在培养广播技术人才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进而防止培养人才计划于广播技术大战需求相脱离的现象出现。
3.2 通过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来创新广播技术
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加深了民众在网络中的参与程度,这就向广播技术提出了向网络化发展的需求。应通过网络平台的利用来加大民众与广播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转变传统的广播传播形式,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播出分时分类的广播节目,为民众提供一个能够自由选择和方便收听的节目时段和节目内容,这样民众就能够拥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而不是一味地被动的接受。此外,还可以运用科学技术来实现广播视频化。因为在民众传统的意识当中广播只涉及到听觉,是不存在画面的,但是现在可以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实现视频广播的功能,将广播内容传送到每一个移动终端上,进而促使广播内容产生一定的实时性,甚至与电视、网络相媲美,获得更多民众的喜爱和欢迎。这样有助于广播的实时性有所提升,加强自身的广播覆盖率,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民众广播。与此同时,还能够通过创新广播制作技术,有效增加广播信号的覆盖面积。广播制作技术创新主要包括的内容是提高广播制作内容时的整体水平,例如通过纯数字化的播出系统,加强广播内容的质量,提高听众的收听质感。
3.3 明确意识到新时代对广播技术发展的挑战
在广播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众多的问题,并且是多年积攒下来的,由于新时代的到来对广播技术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进而将这些问题充分地显现出来了。这不仅仅是影响广播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广播技术发展的全新机遇。所以,相关的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对于广播技术发展的挑战都有哪些方面。由二者之间的对比可以得出,新时代具有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范围相对较广、传播速度较快以及民众易接受等特征。这就要求相关负责人应明确意识到广播技术相对于新时代而言所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够扬长避短,寻找到适合新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路径,进而促进广播技术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 结论
综上所述,广播技术在新时代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发展,新时代广播技术应根据人们社会生活的需求,不断地研究和学习相应的全新广播技术。同时还应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不断地扩展和创新广播节目,促使更多的人们关注广播媒体,使其能够在新时代中更好地传播信息,给人们带来完美的视听盛宴,进而保证新时代广播技术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青.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创新――以广州电台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22-126.
[2]刘芳.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化广播[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100-102.
[3]张欣奇.关于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化广播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3):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现状;策略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技术迅速发展,为保证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加强对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系统以及传输系统都较复杂,为此,要保证电视节目正常播出,就要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所以,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以及传输复杂性则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水平。随着我国媒体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形式也越来越多,比如,我们现在观看电视节目不仅可以在电视上观看,还可以在电脑、手机上观看。以前,我国只能观看提前录制好的节目,现在我们可以实时地观看直播节目。所以,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也越来越呈现出数字化,在实现数字化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对我国广播电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1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的现状
1.1缺乏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技术是我国新兴的一种技术,在实际的技术管理中,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所制定的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制度不够科学、规范以及系统,一旦广播技术在应用上出现问题,无法第一时间得以解决。正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也制约了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要加快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发展,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就要制定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保证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
1.2缺乏对技术管理维护的重视
由于我国广播电视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一直都侧重于技术发展和创新,缺乏对于技术管理维护的重视,这也是无法有效提高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水平的。缺乏对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维护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技术管理维护的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工作人员缺乏强烈的技术管理维护意识。首先,如果缺乏对技术管理维护的资金投入,将无法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技术,也就不能提高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管理水平。其次,工作人员在技术管理维护中处于重要地位,也是技术管理维护的主体,如果技术工作人员缺乏技术维护意识,就会导致我国的技术维护处于被动状态,使我国的广播电视制作质量得不到保证。技术工作人员缺乏技术维护意识可以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理论知识等各方面上体现出来。
2提升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
2.1完善技术管理制度
要提高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水平,首先要完善技术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在技术管理上具有重要作用,指引并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在完善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制度时,应严格贯彻我国广播总局所要求的工作总方针,分别是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发射台作为我国广播电视最基层的台站,也是我国广播电视的技术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重点,为此,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台首先要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分别对技术工作人员的管理、各种仪器的规范操作、各种发射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操作等各方面的制度进行优化完善,使发射台的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制度更科学规范,更好地指导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其次,要完善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做到上墙制度,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上级领导也应加强对基层的巡视,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检查和监督,保证基层工作质量。各岗位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工作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一旦发现工作设备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保证工作设备正常工作,从而更好地保证我国广播电视制作质量。
2.2落实技术管理制度
要提高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水平,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技术管理的重视,落实好各种技术管理制度。首先,为保证我国广播电视的制作质量,技术工作人员不仅要加强技术管理,还要加强对技术的创新,不断学习摸索,努力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技术水平。其次,落实每周例会的开展,每周例会是非常重要的,在例会上,相关负责人要及时传达上级领导的相关文件和要求,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按照最新的工作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在例会中,各岗位工作人员还可以将目前工作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保证问题得到最完善的处理和解决,进而更好地保证我国广播电视的制作质量。第三,为更好地保证技术管理制度能够得到落实,工作人员还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工作任务制定每周工作计划,特别是机房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做到每周、每月、每个季度都能落实好检修制度,加强对工作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并且做好相应检修记录。最后,要提高我国广播电视技术水平,落实好技术管理制度,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质量,工作人员就要加强对工作设备的管理,加强对仪器仪表的检查和维修,针对于容易损坏的零件,应做到备份,保证工作不间断,并且做好对于备件物品的分类摆放。
2.3提高对技术管理维护工作的重视
为保证广播电视设备正常运作及广播电视节目正常播出,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相关技术设备的维护。首先,技术管理人员要树立强烈的技术设备维护意识,保证技术设备维护工作的主动性,在维护过程中,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并且要做到细心,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在进行技术管理设备维护过程中,维护人员要定期对技术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在维护过程中,尽管设备出现的问题比较细小,但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解决,因为“积小成大”,小问题不解决,最终会演变成大问题,这样会给接下来的设备维护增加难度,无法有效保证工作设备的维护质量。
2.4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
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对提高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随着我国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地发展创新,技术日新月异,要保证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跟上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速度,就要注重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针对于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着手。第一,加强技术管理人员对基本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学习基本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中要做的事情以及不该做的事情,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第二,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培训,比如,在每周二,相关负责人都可以组织各岗位技术人员进行工作设备性能知识学习,工作设备的正确操作、维护等知识的学习。通过培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对工作设备的正确操作,保证电视节目制作质量。第三,加强督促技术管理人员做好学习计划,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技术人员应加强自我学习,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制定好学习内容、学习计划。第四,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评价,相关负责人可以定期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评价,比如,可以通过检查培训人员的学习笔记、当前业务完成情况等各方面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对于表现出色的培训员工进行适当奖励,加强对技术人员的鼓励。
2.5加强对技术管理的硬件建设
要加快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提高我国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必须加强对技术管理的硬件建设。首先,要加强完善计算机网络,从而更好地为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供服务。其次,要加强对音视频工作站的维护,保证电视节目自动播出。再次,加强对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各电视节目的监测,保证电视节目监测效果。最后,加强对广播电视技术的信息管理,在进行重要决策制定之前,相关负责人应先对当前的信息进行充分利用,利用当前的信息制定科学的决策,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综上所述,提高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水平对提高我国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以及播出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为此,工作人员应分别从完善技术管理制度、落实好技术管理制度、加强技术设备维护、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加强对技术管理的硬件建设来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于疆.提高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初探[J].西部广播电视,2017(14):201.
[2]次旺.提高广播电视技术管理质量的几点建议[J].西部广播电视,2017(2):177-178.
[3]陈广民.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