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学学习计划

心理学学习计划

时间:2022-05-28 02:1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学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学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学生 数学学习 主体性 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指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有自觉的意识,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仅能自由自觉地把握学习的对象,而且也能自由自觉地把握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它包含下面三层意思:

一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能自觉充分地调动起潜藏在自身内部的生理,心理能量,并使之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这在数学学习中主要表现为有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知识,而是以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兴趣爱好、主观需要为基础,能动地吸收或改造新知识,并按照自己的方式,把它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充实、改造、发展、完善自己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总之,就是作为认识的主体,学生是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

三是表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主体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的计划性,高度自觉的选择性。无论是数学学习的宏观过程(如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过程),还是数学学习的微观过程(如无理数的认识),都会涉及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或目标,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主客观的需求和条件,主动地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以此来指导,控制整个学习过程。

自觉的目标意识是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为了达到目标,主体就会主动的思考达到目标的手段,方法,从而形成学习计划。能够自觉地制定、执行、监控、反馈、评价、修订学习计划,这是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又一表现。在数学学习中,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计划的制定,执行,学生都要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学习目标的选择,学习计划的选择,学习态度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材料的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学习时间安排的选择等等。学习的过程就是由一系列选择过程构成的。高度自觉的选择性,是人能动地适应环境,确立自己主体地位的又一重要表现。学生主体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性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在数学概念学习中,学生不满足对定义的简单背诵,而追求对概念的透彻理解,他们主动、积极的思考: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应该怎样定义?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概念有什么重要的性质等等?

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些生理,心理特征,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3]《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2篇

一天,一位私营企业的经理来信咨询,他在信中说:孩子的学习问题一直让我很头疼,现在放暑假了,我很想把他的学习好好抓上去。孩子今年9岁,学习成绩总是不稳定,最近还有下降的趋势,考试时会把简单的题都给做错了,你说多可惜!老师说他很聪明,应该得双百才对,可就是不知道哪儿出了问题,我们经常训他罚他,但都不管用。请问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许多家长都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家长更要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要老盯着考试成绩。可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是成功与否的标志,只要孩子学习好,就忽略了其他缺点。有的孩子会把课本上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但是,当你问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成立的?”他就不知道了。也就是说死记硬背行,但灵活运用不行,缺乏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的能力。孩子聪明并不能保证学习成绩好,这要看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地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能力应包括下列内容:1.知觉与动作综合能力(也称感觉统合能力)。是指能够将外界传入大脑的信息进行正确地综合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行动的能力。例如,能够全神贯注地听讲,注意力集中;看到的与写出的、听到的与写出的内容相一致,而不是偏旁部首颠倒,写一半忘一半;反应协调,动作速度跟得上等等。

2.理解与记忆能力。能够理解课堂上和书本上的知识,并能贮存在大脑中,而不是对老师说的话一会儿就忘,只是机械地学习书本内容,并不理解其中的关系等。

3.学习计划和控制能力。能够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自控力和自觉性,而不是贪玩,做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不做等。

4.学习操作能力。能够执行学习任务,例如,做作业时能手、眼、脑相协调,写字端正,不出格,专心致志,而不是边写边玩,或极易受外界干扰等。

孩子如果出现学习能力障碍,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心理学家从60年代开始研究学习障碍,发现大约10%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障碍。学习障碍表现在孩子学习和应用、听讲、表达、阅读、书写、计算和推理等方面出现的困难。一般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并不是在每个科目上都表现得较差,学习障碍分为阅读学习障碍、数学学习障碍、写作学习障碍、外语学习障碍等,所以,老师经常可以发现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平衡,如有的孩子特别怕语文,有的孩子则特别怕写字,还有的孩子就是计算粗心等。如果每个科目都差的孩子就要考虑是否是智力问题了。

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障碍问题,用惩罚甚至打骂的方法是不管用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测定孩子的智力是否正常,学习能力是否有障碍,尽早求助于心理医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训练矫治。

(作者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部主任)

第3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策略 监控 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raining Learner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UANG Rongro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Anhui 230009)

Abstract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s and model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earner's self-learning is not optimistic.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self-learning way to change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oposed measures that enhance the sens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ing learning strategies to enhance self-learning control,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in order to achie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ability to help learners ,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s,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reasonable means,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learning to enjoy the joy of success, and enhance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onfidence, generate motivation to learn, truly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learning, become a lifelong learner with self-study capabilities.

Key words self-learning ability; self-learning awareness; learning strategy; monitor; formative assessment

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在我国,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也做出了顺应时展的调整。教育部2007 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更注重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许多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自主学习中心及平台,为培养大学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可以说,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然成为教育各方的共识。

1 自主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自主学习概念起源于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选择,习得,建构和综合四个步骤实现知识的获得。认知心理学应用于教学后学者们还发现,如果在教学中让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并亲身体验学习的结果,这将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1981年,Heloe将“自主学习”概念引入第二语言教学中,并将其定义为“能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说即学习者“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和评估”①的能力。

外语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自觉过程,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体验、尝试与创造才能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拓展。②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效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也将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 自主学习现状

2.1 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具有“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的特点”,倡导学习者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长期奉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学习者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被动性与依赖性。据蒋彤彤③调查发现,该校新生中超过半数的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上主要是听课和记笔记,很少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近三分之一的学习者希望老师沿袭中学课堂模式,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讲授。可见,学习者并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学习应承担的主体责任,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待加强。

2.2 学习策略缺失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来帮助自己理解、学习或保留新信息的特殊见解与行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运用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动或行为。然而,研究者发现,学习者对自主学习策略普遍表现出陌生感,大部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停留在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阶段,④有的学习者即使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切实际,也不能及时改换其他策略,不知道其他更有效的学习策略。⑤学习策略的缺失极大地阻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感到茫然无措。

2.3 自主学习监控不力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控是自主学习的内在要求。由于学习者个体差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监控情况十分不理想。据研究者统计,仅少数学习者能够自觉地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习者承认,由于惰性和缺乏毅力往往无法完成制定的学习计划。

2.4 对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估不到位

自我评估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自我评估是对学习效果的反思,科学的评估有助于学习者对学习计划做出及时的调整。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许多学习者仍然依赖教师通过考试或测验的形式检验其学习效果。只看重知识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对学习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评估。同时,教师对学习者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也不到位。有些教师仍倾向于采用传统模式,以分数为评价标准,有些则彻底放手,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不予评价。没有恰当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1 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增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是促使学习者由被动学习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的基础。因此,在大学阶段应尽早开始对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及教学法的差异让学习者明白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任务和目的,即学以致用。将语言知识转变为语言能力需要学习者主动尝试和体验,自主学习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途径。教师还应使学习者认识到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完成大学学习的需要,也是应对未来激烈竞争与多变环境的需要。只有善于主动学习的人才能尽快掌握新知,跟上时展的脚步。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自己,审视和反思自己原有的学习观念和习惯,指出他们的进步空间,树立学习的信心,鼓励学习者承担自主学习的责任。教学活动展开也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角色的转变,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3.2 传授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可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Malley&Chamot 1990)。其中, 元认知策略对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起管理,计划,监控和评价的作用。培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觉使用元认知策略无异于“授之以渔”。只有用必要的元认知技能来帮助他们决定在某种情况下使用哪种策略或改变策略,学习者才能在当下及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学习者使用元认知策略主要体现在自我计划, 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三方面。自我计划指个体对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与安排,自我监控指个体对学习活动进行监控、修正以及调整,自我评价指个体对实际学习活动的评价和反馈。可见, 只用主动运用元认知策略, 学习者才能够主动设置学习目标、解决出现的问题,分析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矫正学习行为,调整学习计划,反思学习效果,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合理的评价。学习者主动运用元认知策略管理自己的学习将改变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依赖性和被动性,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认知策略直接应用和作用于具体的学习任务, 因此, 应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传授相关认知策略,通过举例,示范,操练等方式使学习者了解,熟悉并使用正确的认知策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增加其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3.3 加强自主学习监控,合理评价学习效果

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学习者可以具备一定的学习监控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合理的调节。与此同时, 教师也应充分发挥监控职能,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督促学习者克服惰性,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此外,教师在监控过程中也应对学习者给予专业指导。对学习者制定的不符合学习能力的计划应进行调整,帮助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语言水平的学习内容,并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进程。⑥

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应完善评价体系。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仅静态地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缺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价。学习者往往因为终结性评价结果不理想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因此要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在使用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注重使用形成性评价,将学习者自评,学习者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应对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态度、情感、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合理评价。同时,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纵向及横向比较更加明确自身的优劣点,学习目标,并逐渐养成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习惯,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客观评价,对自己的能力做到正确认识,从而取得语言学习的更大进步。

4 结语

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普遍较低,因此,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教育者可以通过转变学习者的学习观念, 传授学习策略,运用形成性评价等手段逐步帮助学习者认清自己的能力,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合理途径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客观评价学习效果,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产生学习的动力, 真正做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注释

① 雷红玉.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11.2:87.

② 刘蕾.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刍议[J].宜春学院学报,2011.2:161-162.

③ 蒋彤彤,刘剑锋.大学英语网上自主学习情况调查与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3.

④ 郑红莲,万森林,陈佳蕊.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129-05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重庆渝北区、永川区、双桥区的部分农村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问卷主要发放的是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处于小学的较高年级,独立的思维已经初步形成。问卷发放300份,收回300份,每个年级100份,试卷回收率100%。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兴趣情况及学习计划制定习惯

图1中表明,随着年级与知识量的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却越来越低,甚至有8%的同学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图2表明16%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学习处于一种随意状态,虽然21%的学生开学初都能自觉制订学习计划,40%的学生能按老师、家长要求制订学习计划,但经常按计划学习的学生为少数。

2.2 学生预习及复习习惯

图3、图4表明,三个年级一直有预习和复习习惯的学生占30%、25%,经常预习、复习和偶尔预习、复习的比例占大多数,表明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方面做得不好,学习自觉性不强,持之以恒的坚持性不高。

2.3 学生上课听讲、思考问题、主动问答、记笔记习惯

图5显示课堂上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的学生为30%,有36%的学生基本认真听讲,有19%偶尔不专心听讲,有15%的学生经常不听讲。图6显示上课听讲时对老师的提问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占近30%。图7显示在数学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一直能主动发言的仅占19%,有时会主动发言的占32%,偶尔主动发言的占34%,从不主动发言的占15%。图8显示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能够自觉记笔记的人数仅占到15%,大多数都需要老师要求才记,而且还有将近13%的学生根本不记笔记。

2.4 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习惯

图9显示能够大胆参与小组或集体讨论并能发表意见的占26%,这表明学生在认真听取他人回答这个习惯上有所欠缺,在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习惯上有待加强。

2.5 完成作业习惯

图10显示只有接近30%的同学能够认真仔细的完成作业。图11显示在学校完成作业中只有45%的同学是自己独立完成。图12显示在家里完成作业有44%的同学是自己独立完成。,图13显示完成作业后仅有22%的同学是自己自觉的检查作业。图14显示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仅42%的同学能够自己主动去反思并订正。

2.6 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图15显示能够经常阅读的学生人数仅占到12%,有时阅读的占33%,然而很少阅读的占到41%,从不阅读课外读物的占了14%。

3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数学学习兴趣不浓,不能按照学习计划学习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提出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①作为老师,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必须提高所教学科的趣味性与活动性,然而现在学校里开设的学科都是相对固定的,老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是明确的,对于学生来讲,学习什么学科是早就规定好的,一成不变的,不管内心是否喜欢都必须去接受。学习计划可以保证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要上好课就离不开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得以稳定,从而使上课质量得到保证。

2)在预习和复习方面自觉性不强

预习和复习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预习就像是战前侦查,能让学生更加明了课堂上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能做到带着疑问上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是知识是会遗忘的,也就是f课堂记住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因此,必须及时复习,遗忘率才会降低,良好的复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把日常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记忆的延伸和巩固。

3)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思考、发言、记笔记方面还有待加强

经了解发现,学习情绪影响、教师授课质量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行为。即对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就很少开小差,反之就会影响听课质量。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经常开小差,就容易漏掉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知识,甚至有可能基础知识都被忽略掉。如此不当课堂学习任务完成不了,数学更学不好。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被称之为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独立思考,那么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②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有一部分学生,遇到疑难问题不敢发言,怕被笑话,更有甚者会不动脑筋,坐等老师讲解,这并不是好习惯。如果碰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进步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说错了,但敢于发言的勇气可嘉。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说,碰到困难和问题了,我们先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提问,继而小组之间相互提问,最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培养出学生敢于质疑难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解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大约能集中10~20分钟,并且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踊跃发言,教师就要顺应学生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特点,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在课堂上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面做得不好

表9表明学生在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习惯上有待加强。在课堂中,除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而得到的结果才是最他们难忘的,因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明确提出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学生在完成作业以及作业检查方面还有所欠缺

表10和表11显示了学生在校完成作业效率不高。表13显示农村小学生检查作业的意识不强。从表14可以看出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反馈错误方面做得不好,尤其是自觉检查作业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喜欢依赖他人,自觉性与自主性不高。老师与家长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包办代替。更应引起重视的是相当部分学生做作业的方法不适当恰当,在没有进行良好的复习之前拿起本子就做。

6)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有待养成

读书可以使人真长见识,开阔视野,有益于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在新课改中对各年级课外阅读有详细的量的要求,学校里面也有许多供学生阅读的书籍,但是因为诸多农村家庭并不具备学生阅读的良好环境,从而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

3.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初探

1)学校方面的原因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日常工作中,一些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只做到了教书没有做到育人。可能有些教师还不知道学生良好的习惯有哪些,更谈不上手去培养。陈旧的教学手法,枯燥的教学内容,不够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丧失了主体地位,也就导致了相当部分的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加之当下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就更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形成学生之间友好合作的品质。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听课习惯,例如:提问题不明确,学生不知道从何回答;启发性的问题质量差,没有发挥示范作用等。学生的各种习惯在不同程度上均会受到老师的影响,所以老师应当首先注意自身的一些习惯,从而才能教好学生。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如果家庭环境和教育是不好的,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困难的。目前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于城市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要么是没有能力指导孩子,要么是没有时间指导孩子。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要么对孩子过分自由放任,要么对孩子要求苛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有些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例如家长读书看报少,孩子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就少。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口数量剧增,年轻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在调查中发现有75名学生的父母均不在家,留守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近25%,在这些学生中的有76%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3)社会方面的原因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社会紧密结合。笔者所调查的学校位于农村,各方面相对闭塞,信息流通不畅,同时也缺乏崇尚知识、科技的氛围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不利社会因素。加之目前就业形势不好,上学费用高,在农村就滋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观念。甚至认为农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凭体力也能挣钱养家糊口,致使部分家长对教育有了偏见,轻视了对孩子的习惯培养。

4)学生自身的原因

上述三个原因固然重要,但学生自身的原因更为重要。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数学科目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使得他们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小学生因为缺乏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不可低估。此外小学生的普遍体质健康水平下滑,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远比其他问题更可怕,这些足以使学生无法安心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制力、思维力虽有较快发展,但是不稳定,容易动摇,外加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增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能力缺乏,性格消极性格特征,在学习上没有钻研精神,没有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4 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建议

4.1 学校制定一系列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各学校应当细化《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关学习的要求,明确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并积极实施。

1)榜样感召

可以通过榜样感召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小学生具有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和依赖性强等特点,但是他们行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要利用直观、形象的榜样作用。比如对作业工整,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等等。

2)情境陶冶

小学生易受情境的暗示,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训练中要重视情境的陶冶作用。通过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数学教育情境,使受小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受到暗示、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养成好习惯。

3)集体熏陶

还可以利用集体熏陶,比如在评选三好学生等荣誉时,可以把把是否拥有良好学习习惯作为评选的条件之一。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有进步时,要进行鼓励;对数学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耐心指导,促使他们共同进步。

4.2 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果说学校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那么课堂久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战场,在课堂学习中,老师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独立作业、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在预习方面,如:充分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对当天课程进行合理化、系统化的预习和复习。在合作学习方面,教师要精心为学生设置学习情景,使学生习惯于合作学习。课堂学习中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模型教具,让学生在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索中一起进行思考、一起制订方案,一起实施,一起汇报,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每一个机会,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解决问题时比一比哪位同学算得既快又对;写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认真仔细、工整规范。

4.3 家庭、学校、社会联动,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学校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社会是检验学生学习习惯的场所。在习惯的养成中,特别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父母热爱学习,并经常过问孩子的表现及学习情况,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学生做完题目后,由家长检查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容易让学生养成依赖思想。所以家长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多对孩子进行引导而不是全面的帮助。

学校不能忽视与家长的联系,应该开办家长学校,悉心指导家庭教育,家长会、互访都是行之有效的且必需的方式。学生也是形态万千,所以一定要注意“对症下药”。班主任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统一战线,教师及时通报家长主要事实、教学效果,并集中双方究其原因,共同研究对策,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与助力。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主体逐渐认识自我以内化的过程,也包含不断改进、养成提高的过程,这个时候尤其需要社会的监督。小学生这个群体的意志特点决定其自控力较差的缺陷,所以在其习性养成的过程中,社会需要扮演一个监督者与约束者的角色,且儿童的年龄与监督的力度成反比,低龄儿童需要社会的强力监控,防止学生的陋习根深蒂固。若想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只有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加以长期的研讨、宣传让家长、学校、社会都形成共识――一切为了孩子,所以必须扬长避短,创造和谐美满的小家庭、大家庭,力争早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理想格局。

4.4 学生的主观方面

学生之于教育来说,是客体,之于自我教育来说又是主体,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可塑性、主观能动性等特点。因而学生通过自身的认识及身体力行所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强大动力,那么学生在自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自我监督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在有人还是无人的情况下,学生自己都要做到自觉的、独立的、及时的、一心一意的完成作业,不能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能在学习的同时还想着其它事情,更不能一边学习一边玩耍,要养成良好的自我监督习惯,例如可以严格规定自己学习的时间,干某一件事情的要求,还可以对自己采取奖励和惩罚的办法,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我鼓励

学生自己还要学会自我鼓励,自我安慰,增加自信心等方法。一个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及学习态度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经常自我激励,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业,达到老师、家长、自我的期望。不要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更不能因为几次失败就没了自信,要越挫越勇,培养自己敢于面对问题,挑战困难的勇气与习惯。

3)自我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效,除了老师、家长、同伴群体对自己的评价外,学生自我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这个评价要与自己制订的目标相适应,不要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盲目的贬低自己,也不要因为超过预定目标而沾沾自喜,要做到有一颗平常心态对待学习过程的得失,养成一个良好的自我认知习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5 结语

本文研究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发现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在预习和复习等方面自觉性不强,课堂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面有所欠缺等,针对这些不足,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方面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加强建议。表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学校的教育无法分割,所以我们必须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导向,秉持以学生习惯教育为重的思想,如此才能有所成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最后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取得不易的成功。

注释:

①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②李志刚,韩育芳.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3.

参考文献:

[1] 杨琳娜.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2

[2] 李发良.注重日常培养形成良好习惯――关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

[3]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 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6]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李志刚,韩育芳.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3.

[8] 许海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山东教育科研,1999,1.

[9] 俞文君.论农村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0] 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7-178.

[1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2] 刘冬梅.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09,7.

[13] 王军虎.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7.

[14] 王为持.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教学与研究,2007,50.

[15] 吴刚.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尝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5.

[16] 邓明秀.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1.

[17] 吴阿坚,张明珠.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7,17.

[18] 祝晔.试论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5.

[19] 刘类.从引导观察到自主审题――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10,1.

[20] 曹晓丹.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8,3.

第5篇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中学生;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1-0007-03

一、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

黄希庭、张志杰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和相应的三维理论模型[1]。黄希庭等人认为,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特征具有动力性、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跨情境性和潜在的可测性等三个特征。构成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分别为时间价值感(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时间监控观(反馈性、时间分配、优先级、设置目标、计划)和时间效能感(时间管理行为效能和时间管理效能)。

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征,它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学生身上具有不同特点。这种人格特征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常较难改变。但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是可以通过一些建设性的干预策略而有所提高的,可促进中学生的良好素质发展。

二、时间管理倾向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中学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习知识、获得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学业成绩的好坏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的“差生”是指那些学业成绩差、智力测验在标准以上、通过一定的策略可以提高学业成绩的学生。大量研究显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很多,如认知策略,学习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自律性、情绪稳定性,自我效能、自我监控、学习内外动机等,优生和后进生在这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2-5]。时间是一种宝贵资源,具有无贮存、无替代、不可逆的特性。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在研究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时发现,学生的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学生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通过时间监控观来影响学业成绩[6]。阮昆玉、邓凌的研究也证实,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倾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良的时间管理则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时间管理倾向优劣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7]。

三、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进展

1.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年级差异

阮昆良等人对63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业成绩高分组的学生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上的总分显著高于低分组的学生,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总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7]。邓凌在研究中表明,中学优生和后进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的发展趋向不相同,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初二时表现最低,随后逐渐提高,是折线式发展过程。后进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初一时表现最好,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差。优生的总体时间管理倾向要高于后进生的时间管理倾向[8]。

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发展是变化的过程,刚升入初中时由于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加之初二时学习科目增加,这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升入初三又面临中考的压力,学生开始调整自己并很快适应了这种学习生活,升入高中之后,学习科目的变化使学生学会了再次调整自己的时间,适应这种学习生活,由此导致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呈现折线的状态。

后进生在初一时的时间管理倾向高于其他年级。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一,对新的学习环境产生了新鲜感,所以能够很好地安排学习,对时间的管理比较有信心,时间价值感较高。升至初二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对各科目的学习时间安排变得很无助,从而导致信心下降,时间价值感明显降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三,而且在高三阶段表现更加明显。后进生的这种变化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一般为外部动机,学习习惯不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卑,拖延,害怕困难,没有耐心,这导致学业成绩差,失败体验较多,多次的失败经验使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形成恶性循环[9]。

2.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性别差异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管理倾向的维度中,除了时间分配这一维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外,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7-8]。这一结果与邓麟的研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男女生的学习时间管理方法不同。女生比男生一般要更加细心和有耐心,这使得女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会更加详细,并把时间具体到某一行动上。而男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倾向于制定一个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很少有具体而详细的计划。另外,男女生的学习策略不同。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女生较男生的学习态度好,动机水平高,更易于借助外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学习任务[10]。

3.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余民宁、陈景华在研究时间管理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时发现,时间管理对学业成就具有预测作用,它通过时间压力、学习满意度及学业拖延等中介变量,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张志杰等人的研究指出,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通过时间监控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6]。张锋、刘聪的研究显示,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与其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阮昆玉等人的研究证实,时间管理倾向可以通过影响学习效率来影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业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的各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7]。

学业成绩高分组的学生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设置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有详细计划,能够根据事件的优先级来科学地分配时间,对学习过程进行更多的监控,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调整学习时间。而学业成绩低分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制定了目标,但没有详细的计划,且很少分析自己时间的具体使用情况。

四、干预对策

中学时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个体此时可塑性较强。因此,中学生如果学会有效的时间管理技能,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学业成绩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授一些关于时间重要性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价值以及对他们的重要意义。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这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里,受到外界的干扰比较少。教师应当经常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关于名人珍惜时间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可贵,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时间紧迫感;同时教会学生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和日目标),分清任务的主次;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沓,善于挤时间等。此外,要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时间分配能力、使用时间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时间效能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改善学业成绩具有促进作用。

学校每周开设关于如何管理时间的课程。理论上讲授时间的重要性及意义,实践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制定计划、分配时间的,效果怎么样。学生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管理时间的经验,这对于提高时间管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学校教学楼里多张贴一些名人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学生会经常有意无意地感受到时间重要性,这对于加深学生对时间价值的认识会有直接和间接的效果。

其次,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张婷的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父母的温暖理解使孩子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均与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父母对孩子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卑感和挫败感,降低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从而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罗茂嘉的研究也证实,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在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情感支柱,父母的温暖、理解和尊重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还能带给孩子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这对于孩子提高自信心,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时间,改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学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遇到学习困难时,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冷静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必要时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在学习上要学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按照计划来执行,在发生变化时学会及时调整计划或行动,时刻让自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并学会评估自己的时间管理情况。在计划没有完成时不要气馁,及时地调整计划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按时完成;当计划顺利实施时,给自己积极的自我强化,使之成为自己更好地管理时间和学习的动力,这样就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业成绩。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XLX056)和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CJY022)。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何进军,刘华山.10-14岁优差生的认知策略及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6,19(3):189-190.

[3]周国韬,李丽萍,王立伟.初中生学业优秀生与不良生学习动机的比较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5(3):32-34.

[4]王金丽.优差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20(1):28-32.

[5]振宏.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39-43.

[6]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6):649-653.

[7]阮昆良,邓凌.学业成绩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35-38.

[8]邓凌.中学优生与差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研究.[J].教育探索,2005,3:58-60.

[9]易晓明,李斌洲,傅和平,雷志术,何宏英,俞丽莉,胡余军,朱丽.学习优秀与学习不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和归因的比较[J].健康心理学,2002,10(1).

第6篇

关键词:“分层递进”教学;英语学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39

一、情况概述

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教学发展的动力。分层递进教学着眼于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存在着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于是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行之有效的个别辅导。

自2010年9月起在k二(2)班英语教学中实行了“分层次”。即把笔者所任教的k二(2)班,按英语学科的成绩,重新组合分为A、B两个教学层次。A层次相对是学业成绩较差的,B层次是相对成绩较好的。分层次是分层递进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

分层次之后,学业成绩相近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便于教师在授课时提出与他们的可能性相协调的要求,采取适宜的方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也有利于学生展开竞争。B层次尽管学生学业成绩相对较好,但其中也不乏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学生,k二(2)班黄××同学,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黄××同学是工人子女,才从海南转来本校学习。该学生英语科成绩在进校时的一次摸底考中只得了63分。对于一个在B层次学习的学生,她英语学科的分数在班里属于最低档A层。

经过几方面综合分析,笔者认为造成黄××同学英语学科成绩不良的因素是:1. 由于海南与福建两地使用的英语教材不同,有些词汇与语法现象黄××同学没学过;2. 由于教学体制与体系不同,一般外地学生来本校求学时,均感到外语学习费力;3. 学生自己本身在学习中存在偏科现象,而英语又是其薄弱的一项。但是黄××同学本人学习勤奋刻苦,人品正直,资质不错,有学习的潜力,且愿意在学习上下功夫。

二、个案辅导策略

现代教育指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教给学生独立地掌握知识的本领。心理学家E・D加涅认为现在公共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如何改进他们的教学;二是学生如何改进他们的学习。加涅将这两个问题概括为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通过教师教学和课后辅导相结合,能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改善学习策略。

黄××同学的英语学业成绩不良,有其客观性,对于普及文化知识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英语学科的教学还只是处在入门阶段,如果在入门阶段就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那么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状况会得到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进一步地提高。黄××同学学习自觉又热情,教师关键要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上予以辅导。在分层施教的教学环境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差异的特点,利用开发这些资源,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主动学习。

三、操作方法

1. 学习策略的辅导

学习策略是指主动的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运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的有机统一。学习策略不仅包括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而且包括能根据学习任务和情景特点,制定合理的计划,运用合适的学习计划,正确地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1)制定学习计划

首先让黄××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及生活习惯制定一份个人学习计划,要求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原则,安排好每天的英语学习。制定学习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计划地学习,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个人及教师要定期进行指导与督促。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尽管黄××同学学习比较自觉,但有些学习习惯却尚未养成,研究表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手段。

①预复习。课前能独立地进行自学、预习新课,为上新课提供一定的准备。课后进行当天学习的总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定期进行系统的复习,增强记忆,同遗忘作斗争。

②记笔记。笔记的作用是“以备查考”,在课堂上能及时、正确地记录笔记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复习时结合笔记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③勤于提问。“心之官则思”,提问的过程也正是动脑思维的过程,任何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大脑地分析、判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地机械学习,终将一无所得。善于提问的学生往往学得会更多。

④认真对待作业。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书面检查,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作业。在作业中出现错误,要有错必究,每错必究,如果普遍的问题要在错例本上进行记录,引起重视。

(3)学会自我评估、自我监控

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在对学习质量进行检查、评定的过程中要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评定。是否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怎样的措施,效果如何,要进行简单地分析。如遇到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学习障碍,应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记录,并且记下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及其后果怎样。自我监控则是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对照学习的执行结果来监督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进程。

2. 教学策略的实施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所提出的“掌握学习”策略,是对班内学生已有的差异、学生学习可能性差异的态度而言,这是一种着眼于消除差异的教学策略。分层递进教学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提出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

(1)制定学习目标

结合黄××同学的自身情况,制定近、中、远三个学习目标。即近期目标为: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把高一至高二的英语教材自学一遍,在期中考试时成绩达到75分左右;中期目标:把大纲中的词汇、语法进行系统地归纳、记忆,争取在期末成绩测试中达到80分以上水平;远期目标:对能力题进行专项的实质性训练,争取在模拟考、期未考、升学考中考出最佳水平。

(2)重视学生个体内部的差异

在B层次的英语教学中,给学生分层是分层递进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分层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从某一角度分层,并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整体水平。如黄××同学,其个体内部就有差异,在语法结构方面黄××同学处于高层,而在情景对话方面黄××同学处于低层。在教学中变换分层的标准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特点。

(3)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45分钟的教学质量。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语言,激活学习和方法。在高二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高一层次的学生把旧的知识向低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复习和讲解,优先让低层次的学生提问或释疑,让中层次学生进行补充与说明,最后由高层次学生进行评价。

(4)精讲多练,循环复习

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一面,要注重实践,精讲多练,才能达到效果。如在对高一至高二词汇进行复习的两个月中,分三轮对高一至高二大纲中出现的要掌握的词汇进行识记,词汇是黄××同学的弱项,因此这两个月她下了相对大的功夫识记词汇与短语。每一阶段结束进行的小练习,黄××同学的成绩如下表:(见右图)

表中黄××同学各阶段单词测试成绩与班平均成绩对照表

在不断的循环复习与练习中,全班学生掌握词汇的水平有所提高,黄××同学的成绩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5)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师生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改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重要手段。黄××同学平时的学习与生活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指点。而作为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她优先享有教师的个别辅导权,教师要优先接受她的教学反馈,对存在的作业问题进行面批,对她的听力与阅读弱项进行辅导。借一些参考资料与听力模拟试题给她,不仅在课堂上讲解、阐述能力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对在这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也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能渗透进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四、个案辅导的成果及意义

第7篇

关健词:中职生;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45-02

中职生该如何才能学好数学?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 勤计划,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条件因素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到了中职学校,数学学习行为就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也就是对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进行管理,这种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制订数学学习计划。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说明学习计划有必要又大有好处。有计划地学习现已成为数学特长生的共同特点,数学学习好和学习不好的差别就是有没有数学学习计划。所以,中职生要勤于制定数学学习计划,按照老师要求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具体的个人学习计划。

那么中职生该如何制定数学学习计划呢?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参考:一是制订学习计划要依照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订得太高,一时实现不了,势必会影响自己的信心;订得太低,过于容易达到,自己的数学水平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有效的提高,而且可能会助长自满情绪;订得太死,缺乏灵活性,一切都来个条条框框,不能随机应变,可能会使自己很到厌烦,难以继续坚持下去;订得太松,又根本起不到计划的作用。二是要有一定的严格性,以保证计划的正常进行。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新出现的情况能及时解决和调整。三是执行计划时,则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不要一遇挫折就轻易放弃。四是制订计划,不用过于重视形式。只要是能达到目的都是好计划。五是要让自己知道,每天你具体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总之,就是做到心中有数。

2 勤参与,这是学好数学积极性的体现因素

定了数学学习计划,一定要实行,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为了使计划不落空,此时就需要你积极参与计划中,要实施计划,要对计划的实行情况定期检查。如何参与以便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呢?

2.1 积极参与课前预习。预习就是在课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很大。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讲水平,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从而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预习可以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2.2 积极参与课内听讲。课堂听讲时最重要的是主动参与学习,思维高强度参与。课堂上,努力争取想在老师讲授的前面;数学定理、公式,争取自己推导出来;数学例题,争取自己先分析、解答;进而,当命题的条件刚刚写出,自己就去猜想它的结论;一个新的概念出现时,自己就试着去定义它;甚至,随着课程的进行、知识的发展,自己设想,又该提什么问题了,又该提什么命题了,又该定义什么名词等。一句话,打主动仗,不是被动接受。课堂听讲的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数学例题既然是自己解出来的,数学定理,公式既然是自己证出来的,当然理解深刻,不易遗忘。即使忘了也不怕,因为本来就是自己推出来的,再推一遍就是了!这样久而久之,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能力也会逾来逾强。

2.3 积极参与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基本相同。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4 积极参与课后复习。课后要及时参与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建议立即翻书查看。其次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建议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再次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数学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3 勤思考,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思维活动因素

中职生要学好数学,还要重于思考,要养成认真积极思考的习惯。数学课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课。比如: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量词的关系,或从现有的关系中挖掘出更深刻、更全面的联系;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迅速的或多角度的处理问题。只有勤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上课时首先要积极质疑,敢于提问,参与讨论,勤于思考。其次,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思考才能体会数学中大量的"程序性知识"的深意。这样,通过勤于思考,数学能力才能得到稳步的提高。

当然养成思考的习惯,需要教师耐心的启发与诱导,教师通过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以便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此同时,教师还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思考来认识和判断数学问题,既不轻易放弃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也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学会对自己的解题策略与学习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4 勤纠错,这是学好数学分析能力的体现因素

学习数学就难免会出现错误,对中职生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基础偏差,信心弱等因素造成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学好数学,纠错是一步不可少的学习步骤,纠错可以避免再次出现错误,作业或测试后,要将错题更正至少一次,勿必要找到错误处,修正观念,才能将该知识点学得更好;若多次出现错误的可制定错题集,以免再一次出错。

经常这样做,就会对中职数学的各类题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哪些题和内容上容易出错。比如求函数定义域忽视细节致误。错因分析: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定义域就要根据函数解析式把各种情况下的自变量的限制条件找出来,列成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该函数的定义域。在求一般函数定义域时就常会忘记下面几点:(1)分母不为0;(2)偶次被开放式非负;(3)真数大于0;(4)0的0次幂没有意义。

5 勤回忆,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

中职生要学好数学,光靠勤思好问,多做几道题等是不够的,还要经常回忆。回忆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不但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与回忆不分家,空间想象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及猜想、创造、探索能力也与其息息相关。忆得越多,解题时你思路就越多、越广、越巧,速度也就越快。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还可以避免繁琐的运算,使运算合理化。反之,则方法少,思路窄、速度慢、效率低,甚至不知所措而望题兴叹。从心理学角度来考虑,回忆是人的一种本能,它能让一个人对以往所学数学知识更加记忆深刻。中职生若能利用这一特征来学习数学,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回忆呢? 有人说:"记住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理解了的东西就能更好地记住它。"这说明理解是回忆的前提。只理解不回忆不行,只回忆不理解也不行,不理解不回忆更不行。明白"理"与"记"之间的相互联系,则回忆起数学知识就容易多了。还有如:明确目标,存心回忆;积累经验,概括回忆;培养兴趣,积极回忆;分类归纳,系统回忆等也是回忆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6 勤总结,这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因素

中职生要学好数学,还必须经常对数学进行总结,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总结是学数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好的总结,可以使数学知识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数学知识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中职数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第8篇

数学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主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审视和自行调控,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全是老师、校长的事情,学生无权过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与评价的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给的评价意见。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才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应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视。有人认为,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懵懂无知,不但不能评价自己,而且找不到自我。小学生自我评价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自我意识,但可以引导、唤醒,逐渐培养,发挥教育的积极能动作用。如果一味认定学生年龄小,采用“授——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言堂”式的评价,必然阻碍了学生心理发育,并且不能达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数学学习。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明白自己学习数学的优势与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自我评价作为学习的方法之一,认为“当学习者自己可以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并且对自己学习的所有方面负责”。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二: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小学生数学学习得怎样,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

1. 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

一堂课临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反思自问的时间,如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我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反思,检查对照,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确定补习的方向。一个单元学完了,用一张试卷,学生自测一下。教师做好样卷并附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张贴于教室外墙。学生参照样卷,批改自己的试卷,用红笔在错题旁打“×”,同时写出错题原因,自己订正;如果订正不了,就在旁边打“?”,请求老师帮助;然后自评分数,上交试卷。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清楚,对照学习目标,找出差距,今后的数学学习会更有针对性。

2. 解决问题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还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设置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情境,使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其中,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长期坚持,学生会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我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我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吗?”“答案是否正确、合理?”“这种解题策略还适用哪些问题情境?”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的自我评价

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数学日记。学生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自己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每周一次利用十几分钟时间,学生在班级里集中反思,好好回顾自己在近阶段中的课堂表现、作业状况。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总结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4. 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学生应对自己的计划与准备工作作出评价。检查自己对做什么、如何做以及时间等是否有个大致的安排,是否准备了相关的工具,是否调节好了自己的情绪与精力状态。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应对自己的意识、方法和执行情况作出评价。要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材料等有清楚的认识作出评价。要判断自己是否激活了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激活了对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所有因素的注意。还要根据学习目标,来判断自己是不是依据学习任务、学习材料与个人特点制定了学习计划,选择了适当的方法,确定了相应的程序。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随时对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是否相互适应作出评价。若学习者意识到各种因素相互适应,就作出决定维持学习行为;若意识到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至少有某些不相适应,就要采取措施修改学习行为。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还应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补救作出评价。检查和评价学习活动的质量和学习效果,若发现存在问题,要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通过总结,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三: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

1.范例评价

低年级初入学的小学生,一般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多依赖教师的评价。学生通过教师一个个评价的范例吸取一定的评价标准,逐步掌握评价方法。

2.对他评价

学生从教师的范例评价中受到启发,以教师的评价作参照,模仿运用到其他同学身上,体验评价活动。

第9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应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以及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关的典型数学例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备课内容的深浅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学生初中基础不牢,要给学生在课堂上先梳理、复习旧知识点,再讲解新内容,才能迎刃而解;备课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热情的维持,能作图的尽量数形结合,直观形象。需用模型的尽量用,加强对学生感官刺激,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激情,使他们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师可以设置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有些学生数学基础差,理解力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新知识的教学内容中。

二、学好数学要注重学习方法

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运用。在学习方法方面,有些学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有些学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有些学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有些学生“开门造车”,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三、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沟通与互动

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抓住学生的思维飞跃期

作为高中教学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几个方面。思维的灵活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难就难在缺乏灵活的思维。所以,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何使更多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发散思维”指“从给定义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统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需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故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第10篇

关键词: 学校氛围 学业自我妨碍 关系研究

1.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在与对其能力评价有关的活动中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将对其之后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影响:若是成功,则会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体验多种积极的情感,并加强继续投入该类活动中的动机和努力;若是失败,则会降低个体的自信心,产生各种消极的情感,从事该类活动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因此,在了解是否成功的结果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后果的基础上,个体常常会采用一些自我保护策略来回避因失败而带来的负面结果。自我妨碍,就是这样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1]。自我妨碍是指“在成就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心理学家注意到,在学校这种典型的成就情境中,学生为回避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会有意识地采取降低或放弃努力的行为,这就是学业自我妨碍(Academic self-handicapping)[3]。

学校氛围(School climate)是学校成员感知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总称[4],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情绪情感、态度和习得行为等领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氛围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5]。在研究学校氛围时,研究者须明确:学校氛围首先是作为个体的“认知变量”存在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学校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国内只有少量研究探讨了学生问题行为与学校环境的关系。作者所检索到的两个关于问题行为与学校环境关系的研究,前者是关于学校硬环境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方面,后者则只涉及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同时,国内关于学业自我妨碍的研究多集中于自尊、人格特征等个体差异的因素影响,对于学校环境的变量并没有太多的涉及。因此本文选取学校氛围这一变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其对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300名盐城某师范学院各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共268份,回收率89.33%。其中男生36名,女生232名;大一学生87名,大二学生61名,大三学生57名,大四学生63名。

2.2研究工具。

学生学校情境量表:由吴武典、庄明贞和黄玉真编制[6]。包括5个维度,即课业、常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自我,每个维度各有10个项目,共50题。采用Likert式4点量表计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试所承受的学校生活压力越大。效度考验亦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得到5个因素,与理论架构相符,共可解释总变异量的45.3%。信度方面,各分量表间的相关介于0.21~0.55间,内部一致性信度全量表为0.89,各分量表为0.65~0.82。

自我妨碍量表:由Rhodewalt编制,用来测量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一般趋势。共有25个项目(其中8个反向记分),采用5级记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自我妨碍的程度越高。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7]。

2.3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

所有问卷均采用个人作答的方式进行施测。采用SPSS 17.0对有效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3.结果

3.1大学生学校氛围的现状分析。

对大学生学校氛围的情况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3-1。将大学生学校氛围的情况与廉串德所做的高一学生学校氛围的数据进行比较[8],结果同见表3-1。

从表3-1可以看出,大学生学校氛围的总分及各维度分与高一学生学校氛围的数据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3.2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现状分析。

对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情况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3-2。将本研究的数据和廖美玲所做的福建医科大学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情况进行比较(单样本T检验)[9],结果同见表3-2。

从表3-2可以看出,师范学院学生在学业自我妨碍上的得分与福建医科大学学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3.3大学生学校氛围与学业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

通过皮尔逊积差相关对大学生学校氛围情况与学业自我妨碍情况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3。

从表3-3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校氛围总分与学业自我妨碍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

4.讨论

4.1大学生学校氛围的现状讨论。

表3-1显示,大学生学校氛围的得分极其显著高于高一学生。这说明大学生在学校体验到的各种压力均高于高一学生在学校体验到的。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各项要求比对高中生有很大不同。大学生处在学校与社会的过渡阶段,时刻面临着各方面的考验。大学生只有顺应社会形势,在学校中做好充分准备,才能适应未来生活。廉串德在对高一学生的学校氛围进行研究后得出:高中生的压力源与学习和学业有关,即影响他们学校生活压力的因素是明显可见的。而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则更多的是来自学校和社会两大方面。学校希望大学生能自主完成学业,且能自主调整身心状态,以良好地适应校园;社会则希望大学生能在大学学到以后赖以生存的技能,顺利完成身份上的过渡。这就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教师指导方式的不同也是大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校压力的原因之一:大学课堂教师的指导方式是较多的放任,而在中学中则是中度的控制和民主。因此,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将会体验到教师从提供较多帮助到减少的转变。此时,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还多少感到疑惑,所以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学习压力变大。

4.2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现状讨论。

表3-2显示,师范学院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得分极其显著低于医科大学学生。

上述结果可能是由学校类别不同和学校关注的重点不同引起的。正如廖美玲在其研究中所陈述,相对比其他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将来职业的重要性与严谨性,医学类学生学习的负担比较重,学习内容多,内容较难。多而繁的专业课让学生感到枯燥、抽象、学习难度大,医学院校的学业压力明显高于普通大学[10]。因此当医学类学生学业受挫时,为了保护自尊而容易采取自我妨碍的手段。而本研究中的师范学院学生与医学类学生相比学习负担较轻,学习内容少,课程较为分散且深度较小,且学习的内容多为教师知识和技能,因此出现学业自我妨碍的情况相对较少。这说明不同类别院校的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情况存在差异。

4.3大学生学校氛围与学业自我妨碍的相关讨论。

表3-3显示,大学生的学校氛围总分与学业自我妨碍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在学校氛围的各个维度中,课业压力与学业自我妨碍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师生关系压力、同学关系压力和自我压力与学业自我妨碍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所感知到的压力越小,他的学业自我妨碍就越高。

上述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压力越小,他就越不会努力学习和进行技能练习,即认为学习不重要、没有意义,于是到了学业测评的时候,他就越容易进行自我妨碍和采用不利于学习的手段,这与曹建琴的观点一致[11]。在如何干预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方面,以往研究都集中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些方面[12]。本研究表明:通过适当加强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压力,提高其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也能降低学业自我妨碍的出现次数。即,学生若是感知到消极的学校氛围,平时就会浑浑噩噩,不思进取,考试时频繁进行自我妨碍,以保证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反之,学生若是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感受到自己收到的压力和肩上的重担,就会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考试时很少甚至不用自我妨碍。

在本研究中,课业压力与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且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其他相关系数。这说明,大学生感受到的课业压力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最大,即课业压力越大,大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或倾向越少,这说明教师要采取更多的民主指导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外界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并且可以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减少学业自我妨碍。

5.建议

5.1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本研究表明,良好的学校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校领导和教师要加强对良好学校氛围的创造,在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不足之处,发扬优点,让学生在学校氛围中潜移默化,感受学校特有的学习氛围,以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动学生加入到奋发学习的队伍中,形成校园浓郁的学习氛围。

5.2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减少学生的自我妨碍。

本研究中,教师在学生了解、感受学校氛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子目标,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获得成就感,因而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13]。教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不断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较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通过选择那些适合学生能力水平并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减少自我妨碍。

5.3教师应采取民主型的指导方式。

从高中和大学的教师指导方式对比可以看出,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更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学生也希望有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而不是严厉或是放任。只要教师逐渐采取从权威或放任到民主过渡的指导方式来管理学生,就会对学生的学校压力起到调节作用。

5.4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业评价系统。

学校的学业评价系统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学业评价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将会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因此,学校应从多方面,包括常规(平时的学业)、课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同学关系(与同学的相互帮助)、师生关系(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和自我(自主学习、对自我的评价)这几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学业评价系统,以此引导大学生认真对待学校情境,减少在学业上的自我妨碍。

6.结语

大学生学校氛围的得分极其显著高于高一学生。师范学院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得分极其显著低于医科大学学生。大学生的学校氛围总分与学业自我妨碍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课业压力与学业自我妨碍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师生关系压力、同学关系压力和自我压力与学业自我妨碍呈显著负相关。

参考文献:

[1][3]李晓东,袁冬华,孟威佳.国外关于自我妨碍的研究进展[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31-136.

[2]张靓晶.大学生自我妨碍与自我差异、人格特质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3.

[4]余益兵,葛明贵.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的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学校态度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225-227.

[5]葛明贵,余益兵.学校气氛问卷(初中生版)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2006,29(2):460.

[6]吴武典.国中偏差行为学生学校生活适应之探讨[J].教育心理学报,1997,9(29):25-49.

[7]Ross S R,Canada K E.Self-handicapping and 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Mediation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conscientiousnes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2002,32(7):1173-1184.

[8]廉串德,郑日昌.高一学生学校压力与教师领导行为模式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3):549-550.

[9][10]廖美玲.医学生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9-30.

[11]曹建琴.学业自我妨碍的干预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22-123.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21-03

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消极压力这一极端现象,即因过度紧张而使个人出现疲惫、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现象等。随着研究深入,倦怠研究涉及护士、医生、警察等职业群体。后来,有学者提出,学生在求学期间也会产生倦怠,从而开始了学习倦怠的研究。

国外对学习倦怠概念的研究基本沿用Maslach关于倦怠的概念:由于过度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落。连榕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我们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行为、自我认知等一系列消极反应。具体表现为:(1)有疲惫感、缺乏兴趣、厌倦学习、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2)存在迟到、缺课、打瞌睡、低学习效率等行为表现;(3)对自我效能、专业发展、将来的成就评价较低等。

近几年,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大学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外界诱惑、专业压力、就业困惑、个人成就感低等使学习倦怠问题凸显出来。研究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背后的原因、学习倦怠相关因素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成为最近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改革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调查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剖析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为高职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促进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式,选取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三年制)8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17份,问卷有效率为89.13%。其中男生347人,女生366人;一年级227人,二年级226人,三年级260人;文科生347人,理科生175人,数字艺术生191人;农村183人,城镇254人,县市276人。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连榕教授等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此问卷共有20个项目,分为3个因子:情绪低落(8个项目)、行为不当(6个项目)、成就感低(6个项目)。问卷为5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计1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到“完全符合”(计5分)。分数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问卷中有8道题为反向计分。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p

施测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用同一指导语指导学生匿名填写问卷。

数据的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差异显著性分析与方差分析。

调查结果和讨论

(一)高职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情况

对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得到表1中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倦怠每题的平均得分为2.83,属于中等范围;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的得分在量表中值3以下,接近3(分别为2.70、2.99、2.83)。

对学习倦怠每两个因子的均分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学习倦怠各因子之间的差异显著,学习倦怠的各个表现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第三是情绪低落。结果见表2。

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中,被试选择“比较符合”与“完全符合”的比率分别为31.1%、29.61%、37.56%、26.67%,表明约有30%的高职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习倦怠在各个维度中的表现,我们统计了各题目中学生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

在情绪低落因子中,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比率比较高的题目是:“我想学习,但学习很枯燥”,“考试总是让我厌烦”,“很难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比率分别为48%、47%、40%;对题目“我对学习感到厌倦”,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比率较低,只占17%。

在行为不当因子中,对题目“我课后很少学习”、“在学习上我觉得耐性不够”、“我很少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较高,分别占44%、55%、38%。对题目“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有欠缺,并不能完全付诸实践”,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最低,但也达到了20%。

在成就感低因子中,对题目“我能胜任大学的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我来说很容易”,选择“完全不符合”或“比较不符合”的比率分别为55%、25%。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分别以性别、年级、专业等人口学变量对被试分组,对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及总分等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3结果显示,在总体倦怠及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因子上,高职男女生并无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行为不当方面,倦怠程度比男生还要高。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4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子上,年级差异显著;而在行为不当因子上不存在年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一年级学生的总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的倦怠分数显著低于二年级、三年级,二三年级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不同专业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5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行为不当因子上,专业差异显著;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数字艺术专业的倦怠程度要显著低于文科及理科专业,文科及理科专业无显著差异;而在成就感低因子上,无显著的专业差异。

不同生源地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下页表6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三个因子方面,高职学生无生源地的显著差异。

结果讨论

(一)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从总倦怠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见表1)与已有的大学生及高职生学习倦怠研究结果相比,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得分及各因子项目平均得分居中。统计分析显示,约30%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这表明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的学体情况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不容乐观。其中,行为不当较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这些结果与王翠荣、连榕、龚芸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任怡的研究结果不同。行为不当反映了学生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比较欠缺,学习耐性不够,时间管理能力也需加强等诸多问题。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相比已有研究结果,性别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不一致。郭彩琴的研究表明,男生在各个维度上倦怠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郑荣奕、邢强的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在总倦怠及各因子倦怠得分上,高职女生的倦怠程度更高;黄李娜对中职学生的研究表明,中职女生学习倦怠程度强于男生,尤其是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方面。本研究表明,男女生在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女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在学习行为表现上男生要比女生略积极一些。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男生的社会压力更大一些,可能更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习动机比较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更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女生出勤、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但在操作、实践、实习环节可能比较薄弱。性别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可能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性别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仍需更多的研究支持。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不同。一年级学生表现出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比较饱满,对专业的认同感较高,成就感也较好。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动力、成就感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此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年级。一年级新生刚进校,面对着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对一切感到新鲜,能够认真对待学习。进入二年级后,可能面对更多的挑战和选择,如社会活动、兼职、社团等等,相对于学习,可能对社会实践更有兴趣和成就感。表4表明,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倦怠更多地表现为情绪低落及成就感低。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状态,同时,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艺术学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低于文、理科学生。主要体现在行为及情绪表现上,数字艺术学科及文、理科学生在成就感方面差异不大,与连榕等的研究一致。与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的文、理科相比,数字艺术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密切,更注重形成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专业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规范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文科、理科专业除了重视理论讲授外,还要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加强知识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文、理科专业的学科建设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或者实践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农村、城镇、县市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高职学生生源地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变量,与郭彩琴等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总体是正向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因子中,行为不当倦怠程度最高;学生在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仍需加强。

性别、年级、学科等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女生的行为不当比男生表现还要严峻;与一年级新生相比,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更严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度等。数字艺术学科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明显低于文科及理科学生,这给文理课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Maslach C,Leiter M P. The Truth about Burnout[J].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189-193.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4]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43-744.

[5]龚芸.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20):2286-2289.

[6]任怡.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高职院校的试测[J].理论与现代化,2007(3):120-122.

[7]董银银,姬会会.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8-9.

[8]郭彩琴,肖海燕,马存根.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62-1064.

[9]郑荣奕,邢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特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72-174.

[10]黄李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第12篇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暗示 积极期待 关注氛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83-02

一、案例介绍

陈某,女,某某中学初一学生,十三岁,父母务农,初中文化。在初一第一学期考试成绩为全班倒数第二名,让父母感到非常失望,父亲在失望中甚至有让其辍学的想法。作为班主任本人认为该女生在学校也表现不佳: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但是也不影响别人学习,与同学关系还可以,文静内向。看不出哪方面突出,挖掘不出值得鼓励和赞扬的闪光点。任课老师对其印象也很平淡。据其母说,该女生小学低年级时成绩很好,名列前茅,五六年级时,夫妻俩承包了大片荒地,吃住在地里,女生就由年迈的奶奶勉强照顾她衣食,根本无辅导和督促其学习。而父母很少回家,故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例典型的由于父母对孩子学习疏于督促,导致孩子学习目标淡化,动机不强,从而兴趣下降,长期如此,以至于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终导致严重的状态。“调查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老师父母的叮嘱,约占64%,作业的完成需要爸爸妈妈的催促才能完成约占42%。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耐心指导和帮助。”所以,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父母的期待,兴趣也很脆弱,一旦父母因为各种原因,疏于关心,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期待,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父母不在乎他们的成绩好坏,只要听话就可以了。所以也就出现忽视学习的态度。不及时修正就很容易导致上述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我决定采用心理学上很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期待效应,来解决问题,罗森塔尔效应是指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告诉A组的饲养员,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是否能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他发现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权威很高,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所以我们决定人为地给陈某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期待氛围,作为一个良性心理暗示,促使其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再辅助以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相信罗森塔尔效应一定会再次创造奇迹。 三、问题的解决过程

首先,我和女孩进行了面谈,第一次见面,我微笑着和她打招呼,很快消除了她的陌生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虽然我们不认识,但是很快就建立起信任关系。这一步很关键,一般这样的学生都很自卑,对老师有一种心理防御,只有首先打破这层防御屏障下一步的工作才能进行的顺利。之后我用聊天的语气和她谈起她的家庭、她的父母,并告诉她她母亲很爱她,曾经为她感到很自豪,因为以前她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还委婉的告诉她,虽然她这次成绩很不好,但是母亲相信她,只要努力一定能行,还打算为她请家教。我还把她母亲打电话对我们哭诉求助的事情告诉她,让其感受到母亲的爱,激发她心里的热情,然后详细询问她的各科学习成绩,尽量肯定她的强项,比如英语成绩,和她一起详细分析成绩落后的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她制订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这次面谈结束时,陈某很高兴,我从她发光的眼神看得出,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觉得这次谈话效果很好。

其次,我作为女孩的班主任,与她充分沟通,详细了解她的情况,尽可能找她的优点,并且和任课老师充分沟通,请他们密切配合,共同创造一个关注、关心、鼓励她的氛围。我有意创造机会让她多为班里服务,提高其自我价值感,让任课老师在课上提问她,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她一些机会并鼓励她,只要她有进步就肯定她。

最后,及时跟踪询问她的学习情况,肯定她进步的方面。比如历史老师反映她上课敢于回答问题了,她的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了;她母亲说她懂事了,知道体会父母的艰难,母女关系更亲密了。针对这些进步我约她做了第二次面谈,把这些良好反映,及时反馈给她,及时对其给予肯定,增加其信心,鼓励她取得更多的进步。以后每当在校园里遇见她,我都会很关切的询问她的近况,她也很尊敬我,总是积极热情的向我打招呼,我觉得她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四、问题的解决结果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惊喜的发现,该女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性格也开朗自信了许多,与同学关系非常好,积极为班级体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