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言教学法

语言教学法

时间:2022-05-09 01:39: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言教学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言教学法

第1篇

摘要:探索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提高二语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每一种教学法的提出都在最大程度上迎合了当时社会对外语的需求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成就。然而,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对复杂的二语教学进行全面的解释,只有全面地分析这些流派,理解和把握其理论和方法的实质,并结合当代中国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效地提高二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法 流派 综述

第二语言教学法,从十八世纪的翻译法到至今十分流行的交际法、功能法,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每种教学法的产生都有其历史背景和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作为理论基础。一种新的教学法的产生是对另一种教学法长处的继承,短处的摒弃。各种教学法常常并存,它们互相排斥却又互相吸收,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法体系,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重复的过程。我们通过全面分析各种教学法的长处、短处,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不同教学法的每个方面,从而建立自己的教学体系。

一、历史上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二语教学中最早的教学法。1840年至1940年是语法翻译法主导第二语言教学的时期,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奥郎多佛。?语法翻译法教学的特点是课堂用语大部分是母语,以语法为中心,以孤立的句子作为语法训练的基本单位,口语练习被减少到最低程度。由于其强调语法教学,因此能较好地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而忽视听说训练是其不足之处。

(二)直接法

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西欧。直接法就是不用母语,不用翻译,而是直接用目的语教学。代表人物是贝立兹和帕尔默。直接教学法主张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 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的方式学习外语,广泛采用手势、表情、动作、实物等直观手段,使外语与思维直接产生联系。

二、侧重语言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一)口语法和情景法

它们的语言学基础是“英式结构主义”。它们重视口语教学,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目的语,注重创设情境学习新的语言点,教学中尽量避免偏误的产生。60年代后情景法衰退,根本原因主要是语言理论的更新和多元化,也与情景法过分强调目地语结构的机械训练和语音的准确性,对语义关注不足有关。

(二)听说法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语言学基础是描写语言学,听说法把语言习得看成是习惯形成的过程,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代表人物是布隆菲尔德、拉多、弗里斯。听说法促进了视听法产生,不足在于过分强调听而排斥读,不准用母语,不讲语法规则,单纯用句型练习太枯燥,影响学习积极性。

(三)视听法

20世纪50年代视听法首创法国,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特点是采用图片、幻灯等图像跟语音配合教学,直接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能力。由于采用了视听说结合,比单纯的听说结合要丰富许多,逐渐推广开来,但是视听法过于重视句型操练、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是其局限性。

(四)交际法

由于它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得名。交际法吸收了美国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用二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实现有效地交际,主张教师的教应以表演为基础,学生的学应以任务为基础,采用角色扮演法,卡片法等教学手段,把真实的交际引入课堂。

三、侧重心理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的批判动摇了行为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主导地位,《语言与心理》的出版又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认知心理学在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法中的影响日益增强,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心理机制的关注同时也带动了教育学理论对学习者因素的重视,使得一批新的教学法脱颖而出。

(一)认知法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认知心理学指导语言教学的产物,代表人物是卡鲁尔。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目的语,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难点,认为母语的恰当使用可以帮助学习者利用正迁移。不足是认知法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其规则表达过于抽象,在教学中可操作性差。

(二)全身反应法

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认为先有理解性能力的听,才能自然地转移到说;全身动作是发展理解性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熟练的指令进行教学,要等待学生主动地表达。对成人学习的特点不够注意,对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不够是其缺陷。

(三)沉默法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创始人是凯勒伯.盖特格诺。它认为二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体验目的语的过程,学习者必须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感知目的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沉默,学生要尽量使用目的语。它主张的“发现学习”、在课堂活动组织方面是创新的,但是由于对语言理论的忽略,限制了它在二语教学法上更大的创新。

(四)社团语言学习法

它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咨询过程。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它的优点在于关注二语学习的认知过程并为学习者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不足是它对语言规律的完全忽略,使得整个学习过程随意性太强,缺乏教学规划,很难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五)自然法

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西班牙语教师特勒尔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自然原则”的教学探讨。自然法主张把交际作为语言的基本功能,强调语义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重视词汇教学。自然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交际技能和培养学术学习技能。缺陷在于对语言理论的完全忽略。

我们应该以宽广的胸怀来接受世界上语言教学法的不同思潮,需要我们决定的是某种教学模式适合什么教学对象,某种教学方法用在什么层次上,不能把一种具体的、局部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应用到整个语言教学。语言教学需要的不是一种教学理论或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个更大的研究框架,其中多种教学理论并存,多种教学模式共现,各种教学方法各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朱志平.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商务印刷馆,2004.

[4]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法回视与再认识[J].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

第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C语言;宏观设计;微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7-1686-02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C Language Teaching

DING Qun, WEN Ming-yao

(Zhujiang Branch,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9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mputer specialized C language teaching in grammar, light weight design program, and beginners feel concepts are abstract and difficult, learning effect, ability not strong current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featur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project teaching point of view,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real mea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course teaching to achieve a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C language; macro design; microstructure design

由于C语言同时具有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特点,既可以开发应用软件也可以开发系统软件,同时C语言与许多程序设计语言(如JAVA语言等)的联系紧密,成为许多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重要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之一。然而,由于C语言涉及的概念和规则多,指针的使用太灵活,初学者普遍觉得概念抽象、学习困难,掌握得不是太理想。因此本文提出了项目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动手能力和编程分析能力。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与设计

1.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首先由教师设定多个项目,这些项目要符合学科特点和专业学习目标,项目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先将项目的运行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拿到任务后,首先分成多个小组,然后采取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协同合作完成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指导,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一种教学模式[1]。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为主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引导为辅助,学生主动探讨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教学模式。

1.2项目教学法的设计

为要实现对项目教学法的合理设计,首先将传统的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做了对比,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项目教学法在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

教师是项目的带头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根据自己的不足来主动研究和探索知识。项目教学法看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任务,可从中理解课程中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艰辛和成就感,最终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该选取适合的项目

选取合适的项目是项目教学得以成功的首要前提,教师在准备项目时必须事先经过大量调查和研究,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能要求的公司或企业为调查对象,提出实用性、教学性均较强的项目,能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并且在实施项目的时候要一步步推进,由浅入深的,既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又要适当留出一些难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最终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既能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能。

3)提供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合作的环境

学生要在项目教学法中学到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也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资源是否丰富,以及小组成员的学习习惯等,所以在组织项目教学法时也要注意这些因素,以免为教学法的效果带来不良影响。。

4)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注重的是通过完成项目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不仅仅看重项目是否完成,所以要看到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如何做到的。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施过程大体分为课程宏观设计和课程微观设计两个步骤。

2.1课程宏观设计

所谓课程宏观设计是指由教师首先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项目中尽可能多的包含课程的知识点,再将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的形式,任务以先易后难的顺序推进[3]。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首先提出来整个项目,给学生演示项目的运行过程,使学生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课程微观设计

微观设计是研究每一次授课的方法和内容。要将整个项目中的所有任务与每一次授课内容对应起来,既要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务,又要含盖一定的知识点[4]。特别是要在任务中体现出解决方法即算法的设计,培养学生设计算法的能力。

3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真正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但相比传统教学法,教师的任务却更加艰巨。因此,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决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教师日积月累,努力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才能达到对教学全方位掌控自如、得心应手的理想境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引导学生进入到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并作提示点拨。

参考文献:

[1]刘淑娴,阿里甫,库尔班.简单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1(4):89-94.

[2]毛敏芹,徐承俊.项目递进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11(2):62-65.

第3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稳步发展,中国开始逐步崛起。而在这种背景下所衍生的汉语热更是让更多学者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产生了诸多的思考。无可否认,教学法的好坏与汉语教学的成败是紧密相连的。本文旨在通过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从而更为全面客观地审视当前汉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思考,从而促进汉语教学更好地进行。

关键词: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虽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所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第二语言教学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早起源于中世纪时期。

1.1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作为最古老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是指通过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虽然这种教学法在现今看来略显枯燥,交际互动性几乎可以归化为零。但数百年来,这种教学法在其落后的另一面同样存在着潜在优点,由于其利用母语作为媒介进行二语的教学,所以学习者在初学阶段更易于接受,对书面语和名著的着重教学也使得学习者的阅读能力都相对较高,同时该教学法对于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

1.2直接法。这是十九世纪末产生于西欧的一种教学法。直接法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

这种教学法与先前所阐述的语法翻译法理论截然相反,它反对利用母语学习第二语言,而是通过直观手段教学,同时开始将教学的重点由书面语转向口语,而这无疑也有利于学习者对于目的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它过分强调模仿和重复,对学生的主动性也认识不足,学生读写能力弱。

1.3听说法。该教学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又称为“军队法”。二战期间,军人需到国外打仗,迫切需要会外语的军人,于是便创造出一种短期、强化、速成的外语教学法来解决当时的燃眉之急。

听说法主张先听说,后读写,注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完全摈弃母语在整个第二语言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这也就克服了直接法的片面性,同时也开始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辅之教学,并且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重点。但由于其主要以句型操练为手段,忽视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1.4功能法。功能法是指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的一种教学法。该功能法的特点在于对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视度,主张学习语言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方式,但如何将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还是该教学法的最大难题。

除了以上所简要阐述的四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以外,还有诸如视听法、认知法、默教法等流派,但由于投入到现今的教学中比重并不大,便不一一论述了。但从以上的教学法整体发展来看,第二语言教学法越来越注重交际的重要性,同时也将更多的研究投射到学习者自身学习思维的能动性上,强调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性,这一系列的进步都是基于教学进程中所凸显出现的问题而改进的。

二、汉语教学的问题

汉语热使得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开始学习汉语,但在整个汉语的教学中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目标;2)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3)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2.1教学目标。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关系到教师对于教学法的选取。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初级汉语学习者初到中国,他的需求是希望能学会一些较为简单常用的汉语,若教师选择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那么这个教学活动只能是失败的,因为她/他并没有清楚了解学习者所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任何一名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这将关乎到整个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如期效果。

2.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早期的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很少会将这一点纳入教学法考虑的范围之内,认为语言教学就是掌握一门语言。但随着教学法研究的进步,语言与文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值得人们深思。事实上文化与语言是息息相关的。

很多汉语初学者在初学汉语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困难,这种困难不仅仅来源于汉语拼音以及语法,更多的是汉字。但是如果用书法带入教学,则可以增强汉语初学者对汉语的兴趣。有时候,一个国家所持有的独特文化比起语言更能吸引他族文化的兴趣。

2.3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语言与文字是息息相关的。语言的教学若要撇开文字进行单纯的听说读写训练,那这样的一种教学进程是无法推进的。尤其是对于汉语而言,它拥有着自身独特的汉字财富,如何更好地把语言和文字二者的关系处理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以外,汉语的教学在现今还存在着其它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课程的安排,现今的对外汉语教学虽单独开设了听说读写这四门课程,但是大体上都将综合课设定为最重要的主课,其实这不单纯仅仅局限于汉语教学,包括现今的英语教学同样如此。这种偏综合轻单项技能也是值得教学者思考的地方。

三、未来之路思考

汉语的教学一路在进步,从以前的懵懂起步到现今遍布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这样的一种局面是对汉语教学的一种肯定。但未来如何取之有道,取之为用是汉语教学所需思考的问题。

3.1直面以往教学经验,总结经验,发展自我。明白自身的不足,并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改进才是发展自我的根本。汉语教学从解放初清华大学的“东欧交换生班”算起,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相较于国外的语言教学历程只能算是萌芽时期,但这五十余年的教学经验也足以推动今后汉语教学的发展。早期的汉语教学,由于经验缺少,因此多半直接采取前人所留下的经验,例如语法翻译法。这种教学法的选取方法虽不可取但也有肯定之处,至少在汉语教学摸索中勇敢地迈出了一步。

如今汉语教学要求越来越苛刻,这就要求汉语教学要与时俱进,了解学生需求,以便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选择绝对不是单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选取。

3.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应与世界教育思想的发展相接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当前和今后的教学,为此汉语研究工作要赶得上世界教育思想的发展,固步自封最终只能将自己逼入一条死胡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才能推动汉语教学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发展。

3.3取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之精华,弃之糟粕。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这是一个好的趋向,汉语教学法紧跟其发展,同样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好的教学思想不一定就适合汉语教学,只有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汉语教学法在引荐的过程中要认清哪些是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对那些无利的应当弃之,否则全盘接受只会导致汉语教学步入更为尴尬的地步。

四、结语

我们在评价以及选择一种语言教学模式的的优劣时,不仅要看它能否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习者的汉语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而且要看它能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成为终身的汉语学习者,因此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当灵活选择教学法。(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必松.漫谈语言教学法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2).

[2]殷鸿翔.外语教学法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向[J].外国语.1982,(3).

第4篇

交际法交际活动听说能力著名基础英语教育专家刘道一教授指出:教学过程应该是交际性的,英语教学的过程应转化为一种语言交际的过程。学生在合适的上下文和语言环境中学着使用语言,在学习的同时,达到一种满足感,并对学习英语产生强烈的兴趣。交际语言教学法并不仅仅包含语言的运用(语法、词汇等),而且教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正确地使用英语。这就表明交际语言教学法有两个目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生成相应的教学技能。

一、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目前,英语教学改革已在学校中开展起来,一些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在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经过多年英语训练的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仍然不知道如何在实际中使用这一语言。

很多教师认为他们已经将语言的基础知识教授给了学生,并认为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学生使用这种语言和交流都已足够。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学会语言是如何构成的并不意味着了解如何用这种语言来进行沟通。教师们的这种想法也是造成学生英语交流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交际语言教学法简介

交际语言教学法是由Christopher Candle和Henry Widdowson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这些国家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也日渐频繁。同时,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突破。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新的语言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交际语言教学法指的是一种教学理论原则:学生和教师应该使用目标语言达到真正的相互交流。

交际语言教学法逐渐发展为一种主要的语言教学方法,并取代了以往的语法翻译法和听说语言法。自从Hymes在20世纪60年代中叶第一次提出“沟通能力”这一概念,很多研究者都形成了自己的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其中的佼佼者包括Littlewood, Canale,及Nattinger等。

在Hymes看来,语言是一种社会和认知现象,句法和语言形式并不是单调的上下文结构,而是一种有意义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在社会交往和与他人的谈话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掌握一门语言意味着不单纯拥有语法能力,还意味着怎样运用这些语言中的元素来达到使用语言的目的。以这一理论为基础,Canale和Swain后来将Hymes的理论发展为一种包含知识和技能的系统。知识指一个人对语言的了解,技能指一个人怎样能在实际的交往中应用这种知识。Hedge也指出了交际语言能力的五大主要构成要素,即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全局能力及流利度。以上讨论使我们得出以下认识:真实条件下的语言使用包含的远远超过语法的知识和能力。换句话说,交际能力包含的内容是说什么,什么时候说,怎样说,对谁说的知识。

三、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两个原则

1.创造更真实的语言环境

交际语言教学法试图将学生置于某一种情境中,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完成特殊的任务,解决相应的问题。这种方法给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机会,使学生可以练习如何在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时间尽量正确地使用语言。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

2.交际语言教学法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交际语言教学法使学生能真正做他们自己,而要求教师起到一个辅助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教师在幕后指挥,起到的只是引导者的作用,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学生将不再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角色,他们会逐渐对学习英语产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四、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三个教学阶段

第一个阶段,教师选择将要学习的资料,并将其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可以清楚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会话的机会较少,但他们绝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事实上,这一阶段正是大部分当前英语课堂的普遍模式。

第二个阶段是练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按照教师所给的提示进行会话,这样的会话让学生记忆深刻。

第三个阶段为输出阶段。正如Widdowson所说:只有学生们能够自己应用语言,学习过程才真正有了意义。学生们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如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即使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教师也应对其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应不时打断并纠正他们的错误,以免他们信心收到打击,不再有表达的积极性。

五、交际语言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笔者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对所教的两个班(60多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效果良好。示例如下:

教材:本次所选课文为《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七单元“对待工作的态度”(Are you a Workaholic?)。

教学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新的词汇和语法现象;用英语回答相关问题;掌握对待工作的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的表达方式;用英语概括课文。

教学步骤:在本次课之前,教师已要求学生预习本课出现的新单词。具体如下:

(1)听力理解。首先,听课文的mp3。其次,回答书上的课前练习题。再次,用这部分的词汇造句。最后,用故事接龙的方式对整篇文章进行复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既紧张又兴奋,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2)预备练习。第一步,翻译一些中文句子。第二步,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出一人到黑板上写出对待工作的两种态度——积极态度(positive attitude)和消极态度(negative attitude),同组的学生可以相互补充;然后教师给出自己的答案以供学生比较、参考。并对两组的成果比较优胜,以多数者为胜。

(3)课文内容和重要语言点的解释和练习。先听课文录音,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要学生回答并作为书面作业。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又快速地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很快有人主动站起来问题。学生回答不全面的可叫其他同学补充,用词造句不恰当的,教师可改正。教学设计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堂交流。

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它是现阶段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交互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大学英语教师要好好应用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一些交互型课堂活动,把单词和课文的讲解贯穿其中,通过听、说、读、写这几项技能训练,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第5篇

关键词:LOGO语言 信息技术 教学法

LOGO语言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趣味的环境中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思想,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及创造力,激发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学习LOGO语言程序自然不是难事。但有些教学内容仍然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枯燥,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对此,本人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经过思考和论证积累了一些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自生创新的强大的内动力,它的存在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课堂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学生们虽然都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但如果长期照本宣科、死板教条,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对此,教师只有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这一强力“武器”。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其次还要通过恰当且生动的例子吸引学生。我在上课时往往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导入课程。例如,在新学期上第一节课时,我并没有急着介绍LOGO语言,而是做了一个精美的幻灯片。幻灯片的内容是介绍“麦田怪圈”,同学们被一张张精美且神奇的麦田怪圈深深地吸引了。接着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同学们怀着好奇心认真观察、比较,试图发现麦田怪圈的“秘密”。趁机引入本课的正题,向同学们介绍LOGO语言,并向同学们介绍它强大功能,能够帮助我们绘制像“麦田怪圈”这样精美又复杂的图形。此种做法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很高。

二、变抽象为具体,深化编程思想

小学生刚接触程序设计,很难理解过程的真正意义,怎样变抽象为具体是小学生学好LOGO语言的关键。

我先用幻灯片给出一个机器人的模型,然后问学生:“这个机器人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机器人由头、身子、手、脚四个部分组成。”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们理解了LOGO语言的过程编程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个过程就像机器人的某个部位,只需要发挥你的想象力,就可以搭配出不同的图形。然后再讲解过程就是预先写好一段程序,这段程序也许就代表某个图形。当用到这个图形时,就可以用主程序直接调用了。接下来,通过这种直观的演示和分解合并,指导学生理解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路;再通过讲解课本上的例题,说明模块化程序的做法。经过我的实践,效果良好。

三、传统与现代课堂结合,交叉并行开展

上信息技术就应该到微机室,这可能是大多数教师的普遍认识,但我不赞同这个做法。平时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上机时很兴奋,对你的讲课充耳不闻。你在上面讲你的,他在下面“捣鼓”他的,严重影响了听课的效果。同时,LOGO语言在执行程序时速度很快,一闪而过,直接给出程序的结果。这导致学生们对每条语句没有直观的感受,不能深刻体会到每个语句的具体功能。

所以,我在讲授新课时都是在教室里,每讲授一个新命令、每分析一个程序时,我都会用粉笔在黑板上模拟小海龟的动作,画出每条语句与之相对应的图形,就像教学生广播操时把每个动作分解出来,这样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每个动作。做练习时也让同学们在本子上模拟小海龟的每个动作、每个转向,让学生们做到深刻理解每个命令。

巩固练习课我总是让学生们去上机练习,让他们做做上节课已经做过的题目,针对他们的出错及时改正,同时他们也带着课堂上的疑问来练习。这样上机练习与课堂新授交叉并行进行,能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时刻体验成功,激励学生上进

第6篇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法 高校英语 创新改革

交际语言教学法是指以交际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偏重句子语法分析式的教学,在教育改革和新教材中体现很明显。分析以往国内的高校英语教学,学生缺乏口语交际能力,以至于所学无用武之地,究其原因,与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有着莫大干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素质教育对高校英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实践和应用成了新的主要方向,但在国内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还需及时解决。

一、交际语言教学法的特点

以交际为主要目的,是该教学法的首要目标。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句式分析,导致国内大部分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应用,口语交际能力较差,而综合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二语习得等理论分析,语言教学应以应用交际为主。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体现在能够识别英语的交际功能,及其社会交往涵义,可以灵活传递信息,在不同场合调整策略,合理地运用语言技巧。所以,语言功能作为教学框架的组织,掌握语言功能是其另一个明显特点。

除了功能意义,语言的社会交往意义也不容忽视。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及时调整。学习英语,必须突出真实性和交际性,在过去教学活动中,学生一旦出现语法或词汇错误,教师就会立即指出,打断了学生的思维,影响到表达的连贯。而交际语言教学法更注重语言应用的流畅性,在保证流畅表达的基础上,再去纠正错误,效果明显不同。

二、交际语言教学法在高校英语中的挑战及解决对策

1.改革教育体制。国内教育体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形式而轻内容,以至于在过去英语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属于理论派,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与考试体系密不可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是应试教育占据主导,直至今天,应试教育依然有着极大影响。其弊端在于,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取相关证件。四、六级考试一直是高校英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乎毕业后找工作,所以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目标却非常不合理。花费精力做题,背诵单词语法,学习应试技巧,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一点,即应用。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正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剔除传统教育体制中的不合理部分。考试的题型固定,内容会划分范围,即使考出高分,也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应用的掌握和应用程度。目前,国家对教育体制和考试体系的改革非常重视,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校教育情况的道路。

2.创造交际环境。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无需去学,因为处在汉语环境中,每天的见闻都是以汉语的形式实现的,这就是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高校英语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英语交际环境,学生没有机会锻炼,注重做题,忽视了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这才造就了中国的哑巴英语现象。也有部分学生,写作水平较高,但在听力和口语表达上,却存在很明显的短板。

所以,应该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为学生提供听英语、说英语的机会,使他们经常锻炼,敢于开口,走出这第一步,才能有更大进步。听力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常听英文歌曲,观看优秀的欧美影视剧,如果达到了一定水平,尽量看原版,忽略掉中文翻译。表达方面,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创设相应的情境,比如超市购物、医院看病等,令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尝试用英语完成对话。或者,每节课前抽选学生进行两三分钟的表达,可以讲故事,也可以是简单的讲话,使其养成经常说英语的习惯。

3.提高教师水平。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既是全局掌控者,又是引导辅助者,所以对优秀的英语教师的要求颇为严格。一般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备极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同时还要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但很明显,国内的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都是在传统教育中成长的,难以达到如此高的标准,以至于他们自身对交际语言教学法也没有深入的认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主动去了解国外文化,把文化背景引进到教学中。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加职业课程培训,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4.创新教学手段。语言交际并没有太多固定的套路可循,所以灵活运用能力很关键,不过从国内教育现状来看,教材内容陈旧,更新不够及时,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致使不少W生都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采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就应创新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作出适当的策略调整。电化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利用图文音像等多种形式,可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满足教学要求。学校应加大硬件设备上的投资,引进信息化技术。

三、结束语

交际语言教学法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也符合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但是传统教育在当前的影响依然很大,限制了该方法的推行,短时间内彻底改变教学现状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应当树立起长远意识,认清现状,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第7篇

(1)生源质量不高

专科院校的学生一般高考分数都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进入专科院校的目的是继续“专升本”,最终完成本科学业。专科院校的学生整体英语能力较低,在英语基础、词汇量以及语法知识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欠缺,给专科英语教学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是厌恶英语学习的问题,导致专科英语教学工作难以开展。另外,专科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被动情绪,很少有学生会根据自身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英语学习计划,甚至连教师布置的预习、复习内容都很难完成,根本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专科英语教学效果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首先,英语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除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式、新特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往往还是基础的语言能力训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十分欠缺。其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人文性和科学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无法将这些特点展现出来,也就达不到英语课程教学的标准。

(3)专科英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当前很多专科院校采取分级教学模式,以对专科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补充、更新,例如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推荐多种课外读物和自学教材等等,但英语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多专科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与本科教材是一致的,教材的内容设置与学习难度与专科院校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情况不符,缺乏实用性强、难度适中的专科英语精品教学教材。

2交际语言教学方法相关内容阐述

交际语言教学方法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方法。这种语言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Hymes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交际能力四个方面的认知理论,这四个方面认知分别是可能的交际形式、可行的交际心理、得体的交际语境以及交际实现。交际语言教学方法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通过目标语言进行真正的互相交流。将交际语言教学方法运用到专科英语教学中,目标语言就是英语,而专科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英语的有效交流。通过交流方式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是交际语言教学方法的主要目标。与过去传统的讲授法相比,交际语言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交际语言教学方法在专科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对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认同提高英语交流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次,交际语言教学要充分地体现相关人文精神、文化内涵,要符合社交、交际的实际情况。另外,教师和学生要明确自身在模拟场景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要具有流利、正确使用英语的能力,学生要积极配合相关场景的布置和开展。

3交际语言教学方法在专科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1)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

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主要是指学生和教师要在交际语言教学方法中明确自身的作用,相互配合,促进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交际语言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从过去的教学内容教授者、课堂教学管理者的角色中抽离出来,积极转变角色,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引导,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运用学到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等,在各种模拟场景中练习听、说、读、写、译能力,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创新英语课堂教学形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对英语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要将多种多样的活动引入到交际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针对专科院校学生基础薄弱、沟通交流能力有限的现象,教师应当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在词汇学习方面,可以根据词汇特色融入场景,通过大脑风暴进行词汇记忆。在学习新课的时候,通过学习小组进行课文导入介绍,让每一个小组都对即将开始的新课发表看法和讨论结果;定期举办故事会活动,让学生将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用英语讲给全班学生,然后就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文化内涵、事物现象等展开讨论。迷你情景剧也是交际语言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对名著、影视、戏剧中的相关场景进行情景再现、创新表演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展示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交际语言教学课堂能够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在交际能力培养方面,提高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当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交际语言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外语话剧竞赛活动、外语辩论会等,在训练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注重专科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交际语言教学方法对专科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言素质,而且要求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交际语言教学方法的内涵,能够有效地指导交际语言教学活动。因此,要注重专科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师在交际语言教学活动组织、活动预测和效果评价、经验总结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实际案例研讨和交流学习等方式,发挥教师在交际语言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意义。

4结语

第8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java

目前,对于Java语言的教学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加上机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平时上机也能很好地完成一些小实验,但是一遇到大型的完整的项目时,却不知从何下手;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采用的java教材有一个共性:纯粹的语法,没有软件工程思想的体现,脱离了实际应用。导致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枯燥无味,觉得无实际用途。“项目驱动”教学就是按照软件工程思想把某一工程项目展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为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掌握Java语言的应用,这样就使学生明白了Java语言在软件开发中“可以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

一、理论依据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助、会话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待解决的问题;项目驱动教学法以项目为中心。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项目任务,给出完成项目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即在真实世界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然后使学生在此情境之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的讨论来解决问题,这称为协助和会话。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即实现了意义建构。项目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单一的传统教学理念转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的教学理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

二、教学实践过程

1.设计项目。设计项目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设计项目时,要根据学习的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把握项目的难度。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通过对项目的实际训练,使学生熟悉软件的开发过程,增加对各种软件开发模型的理解,掌握Java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及C/S、B/S程序结构的开发技术,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完成从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编码实现、测试部署的全过程,我们设计了企业即时通开发项目――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讯工具。

2.创建环境。项目布置下来之后,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创建协作学习的环境。针对每个项目,教师给出所需背景知识、参考资料、师生交流平台、项目要求、相关案例、开发流程、注意事项等指导学生。项目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要依托于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有充分媒体资源的网络平台。房除了配备可以高速上网的终端多媒体计算机外,还要在学校局域网内搭建各种信息共享的平台。以便于教师实现情景化教学和智能化辅导。学生利用协作式机房的实验环境也会有更好的表。计算机专业机房可以按照“十字星”、“五角星”和“梅花型”进行机器布局。每一个组都是由一台PC服务器和多台PC终端组成。有利于学生进行协作化学习,方便地共享资源、完成任务目标。实时的网络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在线提问、下载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对项目任务进行实时的跟踪指导,有利于师生的双向互动。

3.引导过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可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更应该成为一名向导和顾问,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掌握新内容。每一个项目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技术。学生接受项目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项目指导教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或给出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4.评价成果。在项目开发的每个阶段,都要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不同团队之间相互交流开发经验及所遇到的困难,教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讲授。最后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主要看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还要注意项目小组中的分工情况。各小组推选一个成员以ppt的形式介绍和演示项目成果,教师听完演示后根据项目内容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进行提问,最后再结合项目文档,给出综合的评定。

在Java语言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进行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掌握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关键是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第9篇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多年来,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一直奉行“实用主义”,强调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思维力及创造力的培养。受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普遍对程序设计类课程不重视,片面的认为程序设计与专业学习没有关联,不是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学习缺乏主动性。同时,C语言本身语法结构比较复杂,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传统的C语言课程教学手段、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时间是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枯燥乏味,教学内容则偏重于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与专业学习联系不紧密,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甚者干脆放弃学习。

2 树立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计算思维能力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2]。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提高,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打破“计算机工具论”的局限,加强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心应由原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逐渐转变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这意味着程序设计类课程在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要显著提升,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该类课程的重要性。另外,在第一节理论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让他们认识到课程的学习不仅为掌握编程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令之终身受益的计算思维能力。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只有在课程学习之初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更加积极主动进行后续学习,才能自发的加强对自身计算思维的培养。

3 融入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性难以得到发挥。面向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包含知识点的案例,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增强对算法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体会知识中所蕴含的方法之巧妙,使得学习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习惯。 4 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实践

4.1 案例设计

大多数C语言教材都是按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进行编排的。一开始介绍数据类型、表达式等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样不仅有悖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因此,在第一堂C语言理论课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点,演示一些诸如贪吃蛇、打地砖等C语言开发的小游戏,为学生开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C语言程序设计的魅力,认识到C语言的实用性。

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谨慎选择教学案例。通常,设计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

(1)相关性。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4],因此所选案例首先要注意紧扣教学内容,能够合理地反映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点,这样,通过后续的案例分析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到实践中。

(2)针对性。案例不求多而求精,每个知识点或者相关联的多个知识点选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即可。

(3)可拓展性。选用的案例既要涵盖当前要学的知识点,也可以涉及到后续的学习内容,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后续知识虽然还没有学习,但教师可先做简单介绍以埋下伏笔,让学生先尝试自学,然后带着问题进入新的知识。

(4)趣味性。教师们在设计案例时,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尽量选择贴近生活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2 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是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例如,在讲一维数组时,本文设计案例:求20名学生某门课程成绩的平均分,并统计高于平均分的人数。

案例分析:首先定义变量分别存储20名学生的成绩及平均分,那么要定义多少个变量呢?按照前面学过的知识,至少定义21个变量,这样程序中涉及的变量是不是太繁多了?如果学生人数增至200名,难道要定义200个变量保存其成绩吗?显然这种方法不可行,进而教师引出新的知识点――数组。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学生很容易理解数组在程序设计中的意义。接下来详细介绍数组的基本概念及一维数组的定义方法,启发学生如何运用一维数组编写算法。

编程实现:得到了问题的求解思路之后,接下来就要鼓励学生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并进行调试运行。由于本案例还涉及之前学过的选择、循环结构等知识,所以在案例实现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适当的进行复习巩固。

总结与拓展:举一反三,提出类似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应用一维数组编程实现。对案例进一步拓展:如果每名学生有三门课程,如何统计呢?从而引出新的知识点――多维数组。

第10篇

关键词:编码取向;意义取向;平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01-02

在西方国家,对于采用怎样的语言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这一问题,一直倍受广大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人们也探索出了许多种早期语言教学的方法,这些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编码取向和意义取向。

一、编码取向和意义取向语言教学法的比较

编码取向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由局部到整体的语言教学法。它认为,早期阅读教学首先应该进行音、形、词、句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读写技能才能进行有意义的阅读。比如其中的音素教学法主张由老师先教给儿童字母的名称,然后教简单的音节,最后教单词,儿童要先拼读音节再读出单词:W―A―L―L=Wall。再后来,图片被引用进来,但是语言教学中更强调的还是看字读音的技能。这些教学过于关注语言成分的分析,而忽略了为理解整体含义而读、为乐趣而读。

意义取向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的语言教学法。它更看重儿童个体的言语经验,认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因此,从一开始阅读就应该强调理解。意义取向的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全语言教学法。全语言教学法看重儿童的言语经验,主张采用生动形象的、贴近儿童真实生活的阅读材料,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阅读,只要不断地鼓励儿童去阅读,那么儿童先前经验中的有意义的联结就将促成理解。这种方法强调自然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的整体性,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儿童去大胆猜测文本故事中所出现的词汇的意思,其首要目的不是掌握字词的准确发音,而是要使阅读变得像游戏一样,让儿童觉得有趣。

事实上,这两种取向的语言教学方法各有其利弊。编码取向的方法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教会了儿童一种分析陌生词汇的技巧,能让儿童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的语音和词汇知识。但长时间以来这种方法一直受到批评,这是由于缺乏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上下文的支持,这种方法很有可能导致儿童识字量虽然大,但阅读理解能力却很差。另外,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种语言学习的方法十分枯燥无味。

全Z言教学法对于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全语言教学很注重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教学的意义性,它要保证每个儿童都有很高的读书热情,都渴望读书,这一点对于儿童学习阅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它强调儿童是阅读的主体,要对自己的阅读负责。有效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强调学生主体和师生的共同作用。全语言教学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基本逻辑,而在于它的操作过程。首先,全语言教学的提倡者认为,学习阅读与学习说话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于这种观点,一些研究者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阅读的获得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像儿童学习说话那样,在常规的课堂上就能不费力气地、自动地发展起来。没有哪个儿童需要老师来教他怎样说话,而阅读的获得则需要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基本技能的教授,尤其是需要教授一些正字法的原理。另外,全语言教学法更强调文本整体意义的理解,认为字词是伴随性地学习到的,是阅读的“副产品”,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儿童的阅读或拼写错误。

目前,在重视儿童阅读能力的背景下,全语言教学法理念有利于培养儿童阅读能力,形成阅读习惯。对于幼儿来说,阅读教育是为了丰富儿童口语词汇,培养其对语音的敏感性,不仅提高了早期的阅读兴趣,阅读本身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通过阅读过程,儿童增加与其他人的交流和认知,对儿童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平衡式教学法的发展与优势

1996年,美国加州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全语言教育的不足提出了新的语言教学方法――平衡式教学法。他们认为,成功的语言教学应该是将基本读写技能的教学和全语言的读写环境相结合,这对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单纯强调全语言教学或编码取向的教学都走向了极端,平衡式教学法不仅强调阅读本身,也强调儿童的读写能力,它提供了直接的、系统的读写技能训练和丰富的语言环境,在有意义的整体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的基本技能和策略,这对于刚接触阅读的儿童来说有重要意义。

平衡式教学法可以根据技能教授的明确程度、训练材料的类型、学习小组的大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全语言的教学环境、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日常教学活动包括大声为儿童朗读、为儿童提供时间来独立阅读、创造讨论和口语交流的机会、拼写训练、直接教授一些基础语音知识、词汇识别技能以及阅读理解策略。

国外平衡式教学最常见的实践方法就是在互动式的分享阅读教学中融入元语言意识■尤其是语音意识的训练或者语音教学。所谓分享阅读,是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习惯、发展他们基本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成年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在互动式的分享阅读情境下,可以融入语音意识训练和看字读音教学等基本阅读技能训练来帮助儿童建构文本的意义。具体包括:(1)利用儿童熟悉和喜爱的文本,通过一些语言游戏,比如反复阅读、儿歌、韵律诗和音素分析等来帮助儿童发展起早期的语音意识。(2)在儿童学习拼写的时候教会他们字母和发音之间的关系。(3)教学的重点放在读写过程中儿童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在国内,有研究者尝试将分享阅读与词素意识训练相结合,词素意识是指对于词的内部结构的认识和操作,由于汉语是一种表义文字体系,汉语的词汇大部分是复合词,汉语词素意识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要大于语音意识,因此在阅读中融入词素意识训练无论对于儿童的整体阅读能力的发展,还是元语言意识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平衡教学法的效果要好于单纯的编码取向的教学或全语言教学。Castle等人(1994)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了一个实施全语言阅读教学法的幼儿园儿童作为被试,让其中的部分儿童接受每周两次20分钟的语音意识训练,而对照组则没有接受这种训练。10个月过后,实验组的被试在拼写技能以及拼读假字的能力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个实验证明,在全语言的环境下融入语音意识训练,对儿童早期阅读技能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效果。

儿童语言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儿童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语言教育也具有阶段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教学方法对儿童的语言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语言教学方法要合理。儿童早期阅读对语言学习有重要影响,也为儿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提供途径。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手段,应该是多渠道的综合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使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注释:

(1)元语言意识:对语言的基本结构特征的认识和操作,包括语音意识、词素意识、句法意识、段落结构意识等。

⒖嘉南祝

[1]李虹,董琼,朱瑾,刘俊娉,伍新春.语素意识在学前儿童言语技能发展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9,(32):1291-1294.

[2]袁洪婵.全语言――理论基础、实践、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6-8.

[3]Calkins,L.M.(2001).The art of teaching reading[M].US: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

[4]Au,K.H.,Carroll,J.H.,&Scheu,J.A.(1997).Balanced literacy instruction:A teacher,s resource book[M].Boston,MA:Christopher-Gordon Publishers,Inc.

Difficulties an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between Coding Orien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Orientation

WANG Ying,YE Qing-qing

(School of Educ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1,China)

第11篇

【关键词】任务型 语言教学 职高 语文

由于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仍沿袭传统的灌输式式的教学模式,再加上职高学生的生源复杂,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致使职高语文教学时效低,整体质量不高。语文教学在目前的教育工作中,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很多教育界的研究人员,都在此投入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目前的应用中,能够对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可弥补固有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帮助,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在此,本文主要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应用展开讨论。

一、教师应重视改革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评价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职高语文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总目标和各级别的目标,并采取与职高语文任务型语言教学相适应的新型评价方式。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展互相评价,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教师也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缺点,丰富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各项功能。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通过应用改革任务型语言的评价方式,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更好的交流,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较多的隔阂与矛盾,促使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更加的顺畅。值得注意的是,改革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评价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能力的变化、教学水平的提升,适当的融入其他的指标和评价方式,应对教学成果有一个正确的观点,不能总是抱有传统的观念来看待。综上所述,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应用,还是比较理想的,各项工作均能够按照正常的轨道来开展,学生对该方法的认可程度较高,证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比较适合职高语文课堂教学。

二、教师应将发展性教学策略,充分应用于职高语文任务型语言教学中

所谓发展性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位于辅的地位。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学生安置于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思维和模式,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较多的运用发展性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储备,实现持续性的发展。本文认为,该项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在制定学习任务的时候,尽量让学生通过2~3课时来完成,促使学生持续性的学习,根据自我的弱点,不断的进行拓展和丰富,完成职高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二,发展性教学策略,还表现在前后知识的联系。职高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在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时候,应注重前后知识的合理回顾,帮助学生不断的深化自身的学习体系和知识框架,倘若仅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本身努力,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三、教师应辩证看待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任务型语文教学的理念认为,仅靠知识的传递不会导致真正的知识学习,应强调“做中学”。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职高语文教师,必须以一种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该方法,不能机械性的使用,否则将会无法得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下降。本文认为,教师通过辩证的观点,看待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需正确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职高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实践性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所以,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应为学生设定多种情境对话,促使学生了解国内各个区域的语言和交流方式,便于熟练的应用汉语,告别生硬的对话和交流。第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并不意味着能够应用到所有的语文课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难度和前后知识的联系,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部分情况下,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完全就是一种辅的手段。第三,教师应适当的联合其他教学方法,共同完成语文课程的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以此来完成各方面的教学指标和目的。

总结

本文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应用展开讨论,从目前的工作来看,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告别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也在增多,总体上的教学趋势比较积极。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制定有效的措施,不能总是固守一种方法。同时,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实际的应用中,需阶段性的总结和优化,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文博.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汉语课堂教学示范初级口语课的分析[J]. 语言与翻译,2011.02:73-77、80.

[2] 吴卞. 浅析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英语课堂中的作文教学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263-265.

[3] 张丽萍. 浅谈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中专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4:121+123.

第12篇

本文就数据的存储与访问、数据的运算以及数据流程三方面对比较教学法进行了讨论。

一、在数据存储与访问中的对比教学

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数据处理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存储,并设定合适的访问模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所被安排的空间位置;数据的空间长度;数据的存储类型和访问类型。

如果与C语言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高级语言类的数据存储类型基本是直接面向应用的,如整型、浮点型、字符型等,其中不同的存储类型还有细分,如长整型、短整型、单精度浮点数、双精度浮点数、有符号数、无符号数等。利用这种面向应用的存储设置格式,基本实现了对数据空间长度和存储类型特点的确认。在存储空间位置中,C语言提供了四种存储位置,即:auto、static、register、extern,分别表示内存空间、内存空间、寄存器空间等。Extern属于一种全局变量声明,其空间存储类型较为特殊,可以另行讨论。对于访问类型而言,C语言就包含上述全局性的,或者局部周期的,甚至是根据生命周期确定的其他类型。

而汇编语言属于一种机器语言,其基本类型如MASM中的有DB、DD、DW、DT、DQ等,这些定义只具有长度属性,存储空间都在内存中。另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汇编语言可以非常方便的直接调用寄存器单元,且其寄存器空间大小确定,不如C语言灵活,相当于C语言中的寄存器变量。也就是说,汇编语言的数据更注重空间位置和数据长度,没有更多的数据类型之分。

二、数据运算中的对比教学

本文的数据运算包括输入输出、运算符、堆栈运算三方面内容。

仍旧以学生最为熟悉的C语言为例,高级语言可以直接提供面向对象的相关的输入输出语句、函数和过程,供编程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调用,这些函数基本涵盖了面向应用所需的各种类型的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但是汇编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是面向系统的、通过中断调用的方式实现的。如在MASM中的由DOS提供的21H类的中断服务功能等。这是一个不同的教学重点。

在进行逻辑运算时,C语言提供了直接的算数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等,汇编语言虽然不如C语言强大,但是也能够提供算术运算符,知识其逻辑运算符无法直接用像型运算符表示,且其功能实现上,相对比较繁琐。更为突出的一点是,在高级语言中的运算符可以处理常量和变量等各种数据,但是汇编语言只能进行常量的处理,变量处理仍然需要通过相应的指令来实现。

在堆栈中,高级语言的栈抽象数据类型依赖于后进先出的操作算法,出栈入栈可以不考虑数据类型。但是汇编语言的栈属于运行时栈,由硬件直接支持,在系统层面进行子程序调用实现,编程人员需要考虑数据的类型和栈空指针等问题。

三、数据流程的对比教学

在高级语言中,程序控制基本分为三种结构:顺序结构、条件判断结构和循环结构。

仍旧以C语言为例,其可以提供if、for、switch、while或do-while、case、repeat等控制语句,当然,在高级语言中,循环和分支区分不是非常明显,上述不同语句也可以通过具体语义实现不同的控制。另外,还有特殊的跳转语句如goto等。

但是在汇编语言中,控制流程通过控制类指令具体实现,如在MASM中的无条件转移指令如JMP、条件转移指令如JGE等、循环控制指令如LOOP等。除此之外,汇编语言也具有在子程序或者中断程序中的返回或调用指令,如RET、CALL等。需要注意的是,中断服务程序概念应该是汇编语言所独有的。

上述数据流程中,两者的区别之处在于,高级语言的数据流程控制是通过子程序调用、函数名调用等方式实现的,而汇编语言的实现方式为利用专门的控制指令进行跳转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