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8 01:26: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程项目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工学结合 行动导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实现课程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组织教师开发项目化课程。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开发项目化课程的实践经验,从开发项目化课程的必要性、怎样开发项目化课程两方面谈谈个人想法。
一、开发项目化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原有教材的不足,制约着课改的推行。中等职业学校的很大一部分教材由高职院校编写或是直接选用高职院校教材。中职学生相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在文化理论还是在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上,均有很大的差距。显然,高职教材不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原有教材的知识点是基于自身学科体系,以文字结论的形式呈现,单一、枯燥,不形象直观。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新知识、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不断问世,教材上很多知识已经无法跟上当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用未来的科技,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使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让家长、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满意,让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因此,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想实现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任务,开发项目化课程是必由之路。
其次,开发项目化课程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老师,一部分是中途进修改行的,一部分来自职业技术学院,普遍年轻化,教科研能力相对较弱。1.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对所开发的课程目标、任务能准确定位,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拿捏要准,重点、难点如何应对,在开发课程之前,参研教师首先要作深入的思考,这样老师今后的教学工作将更有针对性,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很大帮助。2.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要学习当今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转变观念,树立能力本位思想,打破传统教学的专业学科体系,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用先进的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只有观念变了,行为才会变;只有行为变了,教学效果才会变。因此,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同时也是把教师从“教书匠”向 “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
最后,开发项目化课程是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满意度有效手段。过去学生学习时往往认为所学非所用,企业会认为学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仅是个半成品,不能拿来就用。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一线需要的技能人才,企业更希望学生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在校期间系统完成一些典型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项目化课程采用以行动引导为特点的教学方法,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巧妙地解决了这一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开发项目化课程,是形势所趋;是教师成长之路;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怎样开发项目化课程呢?
二、开发项目化课程
(一)项目化课程开发思路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课程的开发者,在课程开发之前,我们首先要思考这几个问题:社会需要什么的人才(企业调研)?培养的学生将来会做什么(确定工作岗位)?教什么,怎样教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有计划的实现预定目标(制定教学进程表)?有了这样的思考,就可以梳理出课程开发思路,从企业调研、确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制定教学进程表等六个方面进行开发。也只有经过这一系列的思考,我们开发的课程才有针对性、实用性。项目化课程主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问题。
(二)项目化课程的含义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常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有时也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其他形式。按照实用的思路,把一个零件的加工、一个故障的排除、一个服务的提供都理解为项目。对项目的微型化理解,使得开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可能。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而不是知识)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的课程模式,是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整个工作的课程模式,课程划分的依据是任务边界。
(三)项目化课程的特点
1.教材呈现――项目任务化
以某一具体的项目任务的完成为载体,将知识、技能、方法融入学生任务实施的过程,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做中教”。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钳工实习中,项目“加工创意开瓶器”,学生从接到项目任务单开始,首先要明确做什么,即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从过去要他们“知道什么”转向为“我要做什么”;其次要思考怎样做,即要完成这一任务,细化为哪些小任务,从而对整个加工的工作过程有所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工作的计划、决策能力;最后还要想我做得怎么样,要反思我的收获及存在问题,即在这一项目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我存在的问题在哪儿,通过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呈现――模块化
项目化教材所选的项目实例,源自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如何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调研,由调研报告分析出就业岗位群中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根据职业岗位特点,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分析与项目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的两个非常核心的环节。教师要按工作思维,以“好学够用”为原则,通过任务描述、工作条件、员工具备的前提条件等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成工作知识。如钳工实习中,项目“加工创意开瓶器”,教师通过工作思维的加工,这一项目中,知识模块包括锯削加工,锯条的选用;根据加工表面形状、质量的不同,选用锉刀的规格;内凹表面余料的去除方法;机械制图、CAD画图;物理上杠杆原理等知识。项目化教材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知识点的整合,以好学够用为原则,有利于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3.教学模式――工学结合
项目化教材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来自企业的生产实际,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后,学生可从事多个岗位的工作。学生完成这一工作任务的过程包括咨询、计划、决策、任务实施、检查评价与考核六个环节。典型工作任务反映该职业工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典型工作形式,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的意义。完成该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如在“加工创意开瓶器”项目中,工作对象包括需完成的设计图样、加工的开瓶器成品、与客户的合同、车间主任和质检员的业务沟通,满足经济性、使用性要求和高效率的生产,工作要求则包括组内成员间、各组成员间、员工与任务涉及其他部门间进行专业沟通,从经济、安全、环保及满足顾客的需求确定生产计划、检查等工作标准规范,自觉进行安全作业等。可见,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和深度融合。
4.教学方法――行动引导
项目化教材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突出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行动来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指技能与知识,而且包括态度与情感。如以“加工创意开瓶器”为项目载体,教师在任务开始之初,将工作任务编排成“引导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相互协作,制定计划,确定实施方案,通过引导一个个子工作任务的完成,促进最终的目标任务的完成。通过行动引导,实现学生主动观察、研究、分析、操作实践,最终完成开瓶器的轮廓设计、加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行动引导学生探究,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关键词:数控化改造;理实一体化教;项目任务
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课程是机床再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它综合了本专业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数控机床PLC控制与调试、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配与调整和数控机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内容,是前期这些课程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对于提高本专业学生从事机床数控化改造或机床再制造方面所需核心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的基本信息
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课程是“机床再制造专业”专业综合应用性课程,开设于二年级学生第四学期后半学期,实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集中上课,边做边学;整合课改前72学时理论授课,4周机床数控化改造实训(实训结束后进行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技能鉴定),变成目前课改后的理实一体项目化授课120学时,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技能鉴定前1周集中培训。
2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机床数控化改造或再制造方面的改造前评估、设计、装配调试和测试检验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2)专业典型工作岗位。本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包括:机床改造工程师、设计员、工艺员和一线操作工,本课程基于机床再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满足这些典型工作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3)课程定位。“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综合应用性课程。它具有较少的新知识和新能力要求,更多侧重于前期课程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是学生顶岗实习前夕重要的一门综合类课程。(4)课程教学目标。①能根据给定的废旧车床(包括废旧的数控车床),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改造成本、废旧车床目前状况,综合评判是否适合车床的数控化改造-废旧车床性能检测与再制造性评估;②按照国家标准(GJB5481-2005机床数控化改造通用技术要求;GB/T28615-2012绿色制造金属切削机床再制造技术导则),能够拟定或设计废旧车床整体改造方案(重点:系统选型),并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电气原理图绘制、机械结构改造设计等(20%);③按照给定车床数控化改造要求,如改造用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装配图及装配工艺,整机改造工艺流程,相关系统用连接、调试说明书等,初步具有完成局部或整机改造的能力-拆洗修换装调(机电);④能够对改造后的车床,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借助相关工量具,完成精度检验和试切加工;⑤综合运用先修课程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车床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课程整体设计
3.1项目设计
由于学院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过程目前做不到重复性改造,故把改造过程涉及到的主干知识学习和核心技能训练,拆解成18个相关性项目进行训练,具体项目设计详见表1,这18个项目基本覆盖车床改造过程的典型工作过程和任务,同时侧重于车床安装、装配、系统连接与调试、精度检验和试切加工等,同时兼顾改造设计。
3.2课程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两台普车改造完成的数控车床,两台废旧数控车床经系统升级改造的数控车床,四台数控车床CAK6150Di(配置fanuc0imateTC系统),可用于本门课程的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与山西智创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勤美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深入校企合作,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数控机床升级改造或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方面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施联合培养机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强化机床改造方面的实践技能。课程参考资料:本门授课所用资料是机床厂家和数控系统厂家提供的全套技术资料,如:机床电气原理图、数控车床使用说明书(机械与电气)、fanuc系统系列说明书,数控车床典型部件装配图纸和装配工艺等;四台改造完成的数控车床改造前及改造过程中整理完成的全套技术资料。
3.3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彻边做边学教学理念,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将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到每一次课程当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的三结合。教学过程:每一次课都通过案例或示范任务直观引入,学生模仿并通过思考,逐步完成类似或难度等级渐增任务,在做任务、做项目过程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在一些重要的项目中增加考核任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评价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善于采用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课件、技术资料、实训设备、课程资源库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4课程评价
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和技能鉴定考核三者相结合。过程考核侧重学生平时学习态度、课堂上任务完成情况,考核项目或任务得分情况,过程考核占到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侧重于理论考核,占到总成绩的25%;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技能鉴定考核占到总成绩的25%。
4课程单元设计
下面以fanuc系统选型为例,阐述教学实施过程:(1)任务引入(15min)。学院有两台废旧数控车床,1987年左右购置,系统为DJK-BS03A,该机床自购置后主要用以数控车削实训,机械精度保持较好,现需对其数控系统升级改造。鉴于学院数控实训中心大部分系统为HNC-210系统和FANUC系统,①为了便于维护管理;②同时近几年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比赛项目中,使用fanuc系统较多;③改造完成后也主要用于机床改造课程实训和技能竞赛培训用,所以经申请领导同意升级为fanuc系统,现需确定系统配置清单和价格。(2)逆向任务实施(容易着手)(45min)。学院有四台数控车床,配置的系统为fanuc0imateTC系统,请根据课前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选型手册、部件速查手册、维修说明书、连接功能说明书等)和设备,确定机床的系统配置清单。学生可以通过现场查看各部件铭牌、系统开机查看系统软硬件配置,翻阅相关说明书,以小组分工、讨论、协作方式最终完成配置清单的填写(表2)。必要的情况下,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或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最终每小组向老师汇报工作。(3)教师点评总结(30min)。展示学生的成果并点评,之后集中讲解学生在做任务中遇到的难题或疑问。(4)正向任务实施(上课时引入的问题)(45min)。在完成逆向任务的基础上,已知主轴电机的功率和调速范围要求,各进给轴电机的功率和扭矩,以及其他改造要求,确定fanuc系统配置清单。(5)考核(15min)。任务考核分两个阶段,第一段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进行部分考核,另外一个阶段为上置清单后进行考核(表3)。
5结论
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 项目化 国际贸易实务
一、课程项目化的内涵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1]。课程项目化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2]。课程项目化以能力作为其核心培养目标,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项目化教学则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3]。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综合而言,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实务本身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需要。在高职商务英语整个课程体系中,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干核心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方向具体地表现为以应用为目的,以提升国际贸易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重技能操作,重实践教学。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把实际外贸业务工作的具体任务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而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项目教学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此问题。
2.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需要。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堂上,教师倾向于“以理讲理”,过多地讲授书本知识,上课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而项目化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身临工作情景,自我收集信息,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实施方案,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解决贸易实务的具体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教学项目使课程具有灵活开放性,可及时进行国际贸易信息的更新,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又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达到因材施教、人人成功的职业教育目的。
3.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是形成优质师资队伍的需要。若要进行项目化教学,教师就必须是“双师”型人才,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及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教师必须不断地深入到企业中去锻炼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4]。教师在课程项目化过程中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从而做到“教最新的”,才能保证让学生“学有所用”。
4.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需要。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老师依托书本,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进行具体知识的讲解。因为缺乏与实际工作的联系,老师讲起来“苦涩”,学生学起来“干涩”,且效率低下。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掌握一个概念应当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课程不能从概念出发,要改变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课程内容。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实践
2012年,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启动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能力目标项目化改造工作,具体的思路如下:
1.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我系成立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企业经理、行业代表、职教专家。课程开发小组通过与商务局、江西美运鞋业有限公司合作,深入企业进行外贸业务工作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了外贸行业核心工作岗位主要是: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
2.教学分析及设计。根据外贸业务岗位群分析结果,结合具体学情分析,以江西艾特工贸有限公司为背景,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围绕完成该种产品的出口流程,按顺序列出课程的5个教学项目: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业务善后。其细化子项目及具体学时分配见图2:
3.课程组织与实施。现以江西艾特工贸有限公司具体产品“太阳镜”出口中“签订合同”项目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
(1)贸易双方已经完成交易磋商,现在中方要制定具体的对外贸易合同,由此创设项目情境。为完成合同条款订立任务,必须知道有关合同条款的知识,教师由此导入项目任务和项目知识点。
(2)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指定负责项目组长,一般4~6人一组,每组好、中、差的学生合理搭配。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份空白合同,每组持有一整套完整的真实贸易背景资料,教师每讲完合同条款下的相关模块,要求学生按背景资料分组拟订合同的相应条款。
(3)师生一起分析讨论签订合同,并展示标准合同。学生最初所能想到的条款可能不完整,但通过与规范、准确的条款相对照,正好可以发现问题,学生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产生学习渴望,教师由此逐次展开该实际运行的合同知识点的传授及规范英文合同条款用语。
(4)教师更换另一单外贸业务,给每组一套完整的背景资料及空白合同。学生分组拟订合同。经过上述过程,学生对项目任务已有了清楚认识,对完成项目任务也树立起信心,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放手去做。
(5)展示条款(中英文双语条款),评价总结。学生完成条款订立后,由项目组长利用多媒体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教师对条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各小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小组成员的成长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看到工作成绩,又要看到学生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跃西.论高职教育与课程项目化[N].光明日报,2007-12-10.
[2]陈玉霞,李树才.浅析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105-106.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项目化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53
The Project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in Colleges
FENG Jiyuan
Abstract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ccelerat ceaselessl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trade cooperation. Therefore, many colleges have opened the cours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During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we must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When we make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cheme we must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so international and practical, so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practice. Yet, project teaching is a very good way to practice, through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s well as make student more familiar with the operation flo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ourse teaching, there will put forward some view in the issue of the cours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project teaching measure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project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1 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课程项目化,即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并且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把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然后再根据项目组织来实施教学和考核,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得以实现。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摆脱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通过对于一个完整项目的实施,来综合地掌握各种知识,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得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课程项目化是围绕着一个统一的目标来进行的,这个目标就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而且项目化教学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所关注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课程项目化所注重的则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项目化教学可以说是教学与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融合,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开展项目来加以实施的,而这些项目往往又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相连的,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项目化教学实现了对于生产现场的模拟,而且课程项目化也使得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际操作进行了融合,通过理论来对实践加以指导,再通过实践使得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在项目化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同时担当着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各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得项目目标得以实现。而且项目化教学还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企业要为高校创造一个项目开展的平台,而高校则为企业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帮助。
2 当前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设置较为随意
就我国当前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而言,许多高校虽然认识到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的模拟项目,并不是真实的企业项目。而且许多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往往都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些项目,然后再对这些项目进行适当的修改之后,便将其作为教学的项目加以使用。这种项目设计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没有对市场进行考察,就使得项目缺乏了真实的贸易背景,因此实施这样的项目往往意义不大,不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往往所面临的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所以在对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都与当前的市场缺乏一定的关联性。
2.2 教学的内容有所滞后
在国际市场中,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是在高校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时候,其教材和教学内容往往是跟不上这些发展和变化的,所以就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一些滞后于市场发展。尤其是在近些年,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手段和交流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对于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互联网的使用更加频繁。所以说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普及一些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材往往是没有这方面的内容的,而且教师也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就使得教学内容难以对当前的实际环境加以适应,阻碍了项目化教学的发展。
2.3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项目化教学对于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老师有着良好的理论基础,可以向学生教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老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给于学生实践上的指导。但是当前的教师往往都只有理论知识方面的储备,而缺乏相应的项目实施经验。由于教师自身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就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师资力量过于薄弱是当前许多高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许多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的时候,往往也感到力不从心。
2.4 重理论而轻实践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时候,往往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以各个知识点为主线,向学生进行完备的知识讲解。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往往都是处在被动的位置,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也无法通过实践来对相应的理论加以掌握,所以说学生往往在听完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之后,学生并不能对知识加以灵活的运用。而且过分地注重理论知识,也会使得学生在将来工作的时候,缺乏相应的动手能力,使得企业的培养成本大大增加。
2.5 各种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在高校中,“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应配套学习资源还较为缺乏,许多高校都缺乏有效的项目教材,许多高校都是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来对教材进行选取,虽然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教材高达三百多个版本,但这些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往往都没有较大的差别。而且由于许多的教材中都缺乏相应的项目实例,所以就更加不利于项目化教学的开展。除了教材之外,许多高校还缺乏具有实训功能的实验室,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教学基地,所以说就使得项目化教学不能得到系统开展。
3 加强我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策略
3.1 科学地确定项目目标
根据美国专家约翰・宾的理论,所谓的项目,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在预算规定的范围内需达到预定目标的一项一次性任务。也就是说,在进行项目的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要对项目目标加以确定,而且要求一个明确的项目开始时间和项目结束时间,一个项目所需要完成的是前人从未做过的工作。所以说,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时,必须要对项目的目标加以确定。首先,必须对外贸领域的从业者进行走访,通过他们来对行业的前沿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这些从业者的建议来对项目加以设计,使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充分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加以确立。比如说在学生的专业能力目标方面,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编制,学生通过项目化教学,必须要学会合同的编制;其次,学生还应该具备相应的进出易磋商的能力;最后,学生还应该能够对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加以规避,能够对贸易纠纷进行有效的处理。在社会能力方面,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3.2 制定更加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案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考核不应当局限于试卷考核,因为这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所以在进行考核的时候,必须要对传统的考核方式加以改革。传统的考核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同时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将笔试成绩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适当加以降低,同时在考核中加入实践能力考核这一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是依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参与积极度和其对于项目目标的完成所做的贡献。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不光要老师来对学生打分,还要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因为往往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都进行仔细的考察,而小组内的成员则可以依据成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来对其他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3.3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在完成了对项目的设计之后,就需要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完成项目,所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组,如果是比较大的项目,则可以让每一个小组来完成该项目的不同部门工作,如果是比较小的项目,教师则可以让每一个小组独立地来完成该项目。并且每一个小组都应该有一位组长,来对项目的开展进行相应的管理。学生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所以项目绝大部分都应该由学生来完成,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应该对学生积极地加以引导,使得学生项目的实施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将项目完成。
3.4 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是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因为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项目的开展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锻炼,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强化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通过实践来使其具有一定的项目实施经验。
4 结语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而言,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在高校中有效地开展项目化教学,就必须对现有的问题加以解决,培养出高素质的国家贸易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教学改革;能力目标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而且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学生能力的培养仅仅限于面上,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其就业质量。高职院校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须对高职教育课程及其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改革,通过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高职课程教学的模式,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特别是对于教育、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广西,更需要探索一种符合区域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使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中发挥主导作用。
如何在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准则设计相应的教学环境、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在行动中形成职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思路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立足职业岗位要求,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和完成项目的一般过程实施教学与考核,把现实职业岗位的技术、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一线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以若干个项目组成课程的教学主线,将若干课程模块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课程项目化改造要从科目课程入手,通过课程的建设与改造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便于教师全员参与,集思广益,全面展开,营造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工作氛围,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时提高教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能力。这对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课程改革的原则
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核心任务是要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目标是使课程教学从以知识讲授为主变为以知识应用为主;从以理性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为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从学生被动听讲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探索;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变为以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主。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符合高职生源特点,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突出能力目标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本领就是能力,课程是为达到某一培养目标而设的,每门课程、每次课的教学都应有能力目标,课程项目化改造就是要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能力设计项目。通过完成项目,使学生在“做”中熟悉工作环境、提高认知能力、锻炼分析评价与创新能力、掌握事故处理能力、加强与人协作的能力,并树立安全操作意识,通过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基本项目、拓展项目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教学过程要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紧密联系工作岗位需求,在体现职业环境特点的教学氛围中,以完成一个具体的、有实际价值的产品为目标。通过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活动,教师示范,学生动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学与用之间建立“零距离”通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生产实践的参与者,逐步实现学习者与工作者的统一,让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及专业关键能力。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过程
(一)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目标
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并不是在原有的课程教学后增加几个综合训练项目,用以整合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而是要重构课程体系,设计出能够覆盖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承载该工作领域所需要的知识、方便实施和评价的工作项目。所设计的项目必须源自工作领域,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相关联的项目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及可迁移性,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便于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二)《机械制造应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改造
课程目标的确定确定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广泛征询行业专家的意见,对就业岗位做出正确分析,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各职业岗位的技能构成,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要围绕课程的整体目标设计课程的项目,通过内容的增删、整合等项目设计,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项目贯穿。因此,教师应深入相应的职业领域,全面掌握其职业活动及工作流程,然后结合课程实际做好课程能力目标的分析论证,不能仅以教科书作为依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相脱节、学非所用的问题。从机械加工行业及企业的岗位分析可知,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应用技术》对应的就业岗位有普通机床操作工、设备维修工、辅助设计员、工艺员、质检员、生产管理员等,从而可得出课程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机械加工常用设备的特点、加工方法、加工理论,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加工工艺,具备机械加工生产意识与生产管理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素质目标是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当中,注意将工艺问题的工程背景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质量与经济性要求等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勤奋学习的进取精神及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应用工艺知识正确选择和使用机床、刀具,能够编制一般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围绕以上三种教学目标,课程项目设计的理念是:以机械行业中典型零件生产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基点进行课程重组,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的制造工作实践中掌握零件生产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项目的设计由于机械产品的制造大部分是通过机械加工在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本身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其课程内容分布在不同种类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所以,通过加工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盘类零件、齿轮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等6个项目,可将相关内容与能力训练贯穿一线,将机械加工过程中牵涉到的知识和技能分别渗透到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生产减速器的任务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和能力训练,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项目设计原则。课程教学可以通过集中教学的方式在3~4周内完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课内、课外双线并行,教师课内示范、学生课外轮班操作,以解决资源不足的难题,实现对综合能力与单项能力的有效训练。
课程改造的效果该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加工零件为任务驱动,迎合了高职学生动手兴趣浓厚并擅长动手的特点,产品的加工过程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掘和提高,学生在后续毕业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性和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工作意识、能力和自信心,都是教学改革前所难以想象的。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项目化教学法要求学生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如果课程考核与平时的任务或操作缺乏联系,仍沿用以往的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使项目化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在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同时,还要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评价平台,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笔试与面试相结合,而且要考核知识迁移的能力;也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核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对于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我们缺乏的不是理论和思路,而是课程开发的能力。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改造需要教师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掌握大量的工程案例,才能设计出支撑整门课程能力的项目,因此,教师队伍的改造和能力训练是关键。另外,实施项目教学还需要依据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并对现有的实践条件加以改造,真正实现教学场所与实践场所的一体化,才能有效地开展课程项目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2015年以来,建筑艺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根据学院专业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或服务。项目课程不是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的做中学,而是以做中学为课程展开的逻辑主线。项目课程能有效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课程模式,它改变了学习形态,实现了学习逻辑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积累的转变。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深入探索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邀请企业专家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熟悉行业技术新变化,适应职业岗位(群)新标准,研究修订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积极实施新课标,实践项目化教学设计,不断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三年来在项目化课程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1项目化课程建设调研
为改变过去以学科为导向设置职业教育课程的旧理念,从2016年5月开始,本专业老师经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首先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走访了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分局、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浩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设计、管理单位以及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充分了解了行业单位对专业发展的意见和人才需求情况,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进行仔细梳理及分析。专业教研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老师充分学习了大量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对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知识,并聘请行业专家及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成员于2016年8月召开了工作任务分析会,在会议上运用头脑风暴法,由企业专家对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基本思路、课程体系、技能培养目标等进行了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由本专业的教师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项目化课程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并于同年底再次邀请各级各部门的行业专家进行了论证,方案得到专家的普遍好评,正式完成《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项目化课程标准》。
2项目化课程建设目标和要求
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先导,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落脚点,以课程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进行项目化教学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门课程的实施方案,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对内容进行重新组建。对立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着力建设一批优质的项目化课程。通过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教授团队项目化课程建设培训的基础上,我分院建筑设计专业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讨,遴选适合的课程进行立项建设并实施教学改革,认真选拔教师,组建课程改革团队,团队成员要分工协作,每个人都参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近两年本教研室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所有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以建筑设计11高职班、建筑设计12高职班和建筑设计13高职班“居住区设计”课程模块教学为试点,积极尝试课程教学改革;以建筑设计13高职班及后续班为新方案施行班全面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每年专家年会以及阶段性市场跟踪调研和相关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适时调整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现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居住区设计》、《居住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一批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此外,还完成《三星级绿色建筑施工图识读》、《工种实训》等校本教材的编写,撰写10余篇教学论文,制作多门项目课程教学微课,逐步建立教学资源库,形成多项项目化课程教学成果。
3项目化课程教学实践
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牢固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根本的课程改革理念,针对本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学生特征,从实际、实用和实效出发,大力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逐步形成了“仿真型项目教学”“社会型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探研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样化、富实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在本轮课改中,2012及2013级学生正好处于专业课的学习中,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以培训技能为主,在2013级学生中试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注意收集资料,师生互相探讨教学感受并及时调整,为后续的课程教学打好基础。在顶岗实习前的专业课教学中,坚持“真题真做”的教学模式,利用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的建筑设计项目中提高能力,通过课程现场参观教学、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与校外实习基地紧密联系,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接轨,实践教学体系嵌入职业认证课程内容,融合相应的职业技术和技能,专业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按照项目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计课程,围绕工作过程,开展新型教学项目。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学生在训练中心、项目中心、实训基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同步提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充分利用智慧校园教学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课余自主学习需要。
4项目化教学改进措施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型商务翻译人才
随着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商务英语翻译作为沟通世界贸易的有效桥梁,在国际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无论从功能对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到诠释学派、操纵学派、文艺学派、符号学派等,都是针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研究。但从国际贸易的具体客观实际出发,任何商务翻译理论都必须随着国际商务贸易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大量的商务理论和实践,语言的专业性极强也是商务英语翻译的另一显著特征。而高校商务英语翻译普遍的“重记忆,轻实践”的被动接受式学习遏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以及动手翻译技能的提高。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对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扎实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是未来就业的优势和特长,因此无论是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应该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着力解决知识能力短板问题,从而拓宽他们的未来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一批亟需的商务英语翻译应用型人才。
一、国内外对于项目化教学的研究现状
国内商务英语翻译课教学研究以纯定性研究为主(91%),如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对课堂教学的设置等,定量研究所占的比例相当低(9%),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可以实现不同的研究目的。但是,实证性研究在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所以,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研究,以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实证性研究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运用,项目化教学就能实现这一特征。近些年国内很多高职类院校多年来致力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和教学改革,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立很多诸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实践教学模式。各个学校的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的建立,这些都为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国外对于语言的项目化教学研究已久,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英语教学界(ELT)就认同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协作学习和通过实施任务而学习,并认识到具体项目任务对于促进有意义的语言互动具有巨大的潜力。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而言,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就尤为必要。
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实
施前提和预期目标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实施对象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参与指导人员应该是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这些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商务英语专业或翻译方向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任务式项目化教学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为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要能积极听取来自具有代表性的外贸企业相关业内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并且让业内人员参与到具体项目指导和实施,这些都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客观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持。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研究目标就是科学合理地构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平台,找到不断提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和技巧,让具体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为学生未来就业服务,从而让学生不断积累项目实际操作经验,不断拓宽他们的未来就业渠道,进一步达到培养社会亟需的应用型商务翻译人才的目的。同时不断丰富发展诸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等相关理论。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用格式塔心理美学相关理论进行尝试性指导。
三、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指引下,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内容应该着眼于具体研究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的实际培养和操作模式,找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技巧。另外借助校企合作的有效平台,在具体项目化任务实践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问题,积累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且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各项机制,在具体实践中去检验和丰富相关指导理论。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具体的研究思路应该是首先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现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制定项目具体实施计划;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存在问题,确定项目具体实施计划;通过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对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化实施方案进行不断修正;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实证研究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进行问卷、访谈等方式,整理分析搜集的数据和研究结果,进一步得出结论,从而找到有效培养途径。在此过程中应当把传统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的优势有效结合,积极做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具体的研究方法
融合了经济贸易常识、心理学和哲学思想的格式塔整体性原理可以对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有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格式塔心理美学观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是个认知的动态的过程,在整个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需注意突出整体性、培养学生翻译的情感因素、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等因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翻译水平的目的。在格式塔心理美学的角度来解读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践方式,如企业参观与实习、具体商务翻译项目实训操作、外贸企业人士参与讲座与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以及商务翻译实训平台的建立等来探索研究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途径。从作为商务英语翻译主体的学生角度研究。格式塔心理美学提倡把直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然观察。这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就是加强实践学习。例如专门安排课时,让学生去相关的外贸企业或机构去实习,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商务运行基本流程,掌握更多的商业术语,并且了解其确切的使用语境。同时,应该不断地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并将格式塔心里美学的整体原则应用到实际的实践教学研究之中。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应该用自己不断完善的经验和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翻译行为,而学生的翻译行为是基于自身对于商务实务的实践认知过程。应该安排该课程教师进行实地调研,用不断更新的商务英语发展的实际情况来丰富理论和指导教学改革。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中遵循一定的格式塔心理美学指导原则,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对于培养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具体的研究方法应该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总的来说,首先应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和运用当前国内外在项目化教学发面所取得的成果和最新研究,并且对国内外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归纳总结,进行分析研究;其次采用比较研究法,对比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前后差异,从而根据客观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具体项目任务实施方案;继而采用行动研究法,项目研究者均应为多年从事一线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和具有丰富外贸工作经验的外贸企业业内人士,在此项目研究中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经验,对所总结和检验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科学性地改进修正,并探讨其落实于具体项目工作的相关策略方法;再次采用实证分析法,针对具体的项目实例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其合理之处。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这为后期不断调整项目实施方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的许多检验指标与项目参与者的自身体验紧密相关,因此需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予以验证,避免出现经验性错误或总结性失误。
五、结语
奈达曾经说过优秀的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由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本身所具备的特性,更能体现创造性这一特征,而创造性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被理解和挖掘出来。因此应该通过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找到服务于深化高职项目化创新型教学改革与实践、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设、以及培养社会亟需应用型商务翻译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让新时期的商务英语教育改革紧跟经济和时展步伐,为高职学生未来就业起到强大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艳.项目课程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段梦敏.现代商务英语翻译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05(3).
[3]蒋阳建.商务翻译项目化教学设计[J].上海翻译,2005(3).
[4]刘春环.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文教资料,2006(18).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company background simulation;project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17-02
0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该课程的学习领域是面向企业的中低级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如人事助理、行政助理等,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业务技能。
传统的教学过分重视理论传授而忽略实践,学生参与程度低,缺乏主动性,且缺少具体项目实践的经验,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顶岗实习难度大,即便进入企业实习也大多分布在一线岗位,很难进入管理岗位顶岗,尤其是全班顶岗制实习,社会实践的形式和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传统教学不足及国家政策的驱使下,笔者积极地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使之既符合学生专业理论学习的需要,又增强学生的动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本课程的整体框架是按照如下思路设计的:首先进行团队建设,模拟创立公司,并以此为背景,分配岗位工作任务,同时参考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将课程内容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整合成三个大项目,即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源使用,然后再将三个大项目分解成十四个子项目,给各个子项目安排特定的工作任务。课程项目安排如图1所示。
2 课程内容设计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具体任务,本文以模拟公司为载体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具体做法是将教学内容分成十四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包含着特定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或提升自身某方面的职业能力。具体如表1。
3 课程单元教学任务设计
以项目六“现场招聘”中的第四个任务“现场模拟招聘(实训)”为例进行单元教学任务设计。
4 项目教学法总结
①构建以模拟公司为载体,可以有效提高该课程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效果,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撑。首先进行团队建设,模拟创立公司,以组建的模拟公司为背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线索,以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项目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及顶岗实习的欠缺,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培养的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②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在教师带领工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在实习过程中除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学生接人待物、沟通表达、情绪管理、人际相处、冲突处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在项目化设计中新增内外形象管理、沟通技能开发训练、素质拓展等项目,增强了项目的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
5 项目化教学效果前后对比
项目化教学效果对比如表4所示。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 实体运营 酒店财务管理
随着国内酒店同世界的接轨,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机遇和挑战。基于实体运营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以真实的酒店经营数据为支撑,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酒店督导级岗位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财务管理是酒店经营管理的核心,渗透于酒店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也是酒店督导级岗位的必备技能,《酒店财务管理》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模拟酒店的运营过程,依托高等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实财务数据,培养学生掌握以财务角度对酒店运营进行控制、分析、管理的方法,为学生从事酒店运营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实体运营的流程梳理
高等职业院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探索出来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一般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实训基地实体化运营是将校内实训酒店打造成对外提供高质量餐饮客房服务的现代旅游服务经营实体,以学生为主进行运作和管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首要功能是满足教学和实训的开展实施,专业任课教师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到实体运营的具体环节,并不断优化教学实训环节同酒店实际运营的对接,实训酒店经过良好的运营,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实体运营的数据提取
生产性实训基地真实经营业务、对客服务,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和费用都由专业的财务人员和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通过财务软件的后台系统,可以提取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损益表项目数据,也可以提取到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余额。将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后,可以提供给课堂使用。财务软件的使用及操作过程也可称为课程项目化的一个具体单元。
除财务软件可以提供的数据之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运营各个环节中使用的表格模板和相关数据也可以应用到《酒店财务管理》的项目化改革中,设计为具体的项目情景,使学生拥有体验和尝试的机会。
三、实体运营的数据分析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数据提取后供教学使用,作为《酒店财务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数据支撑。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财务管理》课程面向高年级的学生,是管理提升类课程,本课程的项目化改革设定的职业能力目标岗位是酒店运营部(餐饮部或房务部)经理一职,该岗位主要负责酒店运营部门的日常管理,需了解部门基本财务指标和数据的形成过程和分析方法。课程的具体单元如预算编制、采购与库存管理、成本控制、利润形成、费用明细表编制、利润表编制、月度经营分析会等环节都可以利用实体运营的数据作为支持。数据来源于真实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情况,更有助于学生找到财务数据变化的规律。
以酒店月度经营分析会项目化环节为例,为学生设定的能力目标为能够对部门的报表进行月度分析,并能跟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比对,运用基本的报表分析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比率计算,分析部门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通过项目的设计和讨论,高年级学生具备行业的实践经验,虽然这些行业经验集中在基层岗位,仍然可以帮助他们发觉到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措施。一方面,这些措施和建议帮助生产性实训基地优化其功能,加深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这些项目帮助学生转换视角,从管理层角度看待过去的实习经验,获得新的视角和领悟。
四、结语
运用基于实体运营的项目化改革方法,改变传统的酒店财务管理类课程的授课模式,对于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实施有创新性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当这一改革举措运用到实际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在将来的人才培养中更具针对性的满足酒店的用人需求,适应酒店财务管理的新趋势,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财务分析能力强、适应现代酒店行业发展的人才,更好的服务于酒店经济,使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更具竞争实力,有效的实现专业融合和细化。基于实体运营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职业能力又兼顾学生在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把社会需要、行业需要和学生的个体需要相结合,落到实处。通过科学、有序的方法进行预测、设计和课程开发后,把酒店相关管理岗位所需具备的财务相关素质和技能有效的融入到专业建设中,促进专业的细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楠,王立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生产性实训基地融合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3(6)
[2] 杨华,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实体化运营模式及功能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
[3] 乔淑英,娄冰娜,浅谈"准实体运营教学法"--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形式新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8, 20(5)
[4] 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关键词 高职;可编程序控制器;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75-02
1 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特点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其指令繁多,实践性强。PLC课程具有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运用知识的覆盖面较宽等特点,是电气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与生产工艺过程紧密配合的一门专业课。
2 在PLC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一是对于高职的学生,其理论基础较薄弱,对过多过深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感觉很吃力。改变传统的传授型课程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以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显得尤为必要。
二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不断改善,专业课教学课程改革不断创新,各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使得该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现实的要求。
三是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PLC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使PLC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重新建构。其目的是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3 PLC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案选择
首先,通过教研与实践,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设计了涵盖PLC应用技术课程全部知识点与技能的7个教学项目:电机控制项目、水塔水位控制项目、送料小车控制项目、交通灯控制项目、机械手控制项目、温度控制项目、抢答器控制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全部基本知识点与技能要求。
同时每个项目当中又设置一些子项目。如电机控制项目,其子项目有:1)PLC结构的认识,编程软件的使用;2)电机正反转,星/三角启动控制;3)电机的多地点控制及顺序控制。在以上子项目中,通过PPT文稿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讲解等方法穿插介绍PLC,使学生掌握PLC的定义、硬件结构、发展动态、对继电器控制系统的仿真、工作原理、PLC信息交换的实现方法等知识点。其中,每个项目的设置都是经过严格的组织与思考论证的,时刻关注PLC市场的动态发展,并及时与其他课程相互衔接,适时做出调整与增删。
4 PLC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方案实施
4.1 项目控制要求分析
首先,每一个项目都有其任务。任务的表述较为通俗而不过于浅显。通过教师讲解涉及该项目的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目涉及的控制要求及思想。通过项目分析,让学生明确了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都是有目标性的,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2 项目制定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一般包括:1)I/O分配;2)编制梯形图程序;3)绘制主电路图;4)绘制控制回路原理图;5)连接外部设备。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编辑程序时,多采用经验法进行编程。因此,在制定计划时,教师先介绍一种或几种编程思想,抛砖引玉,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项目任务的实现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学习PLC的自信心也得到较大提高。
4.3 项目实施
按照已确立的项目任务和计划步骤,教师贯穿整个指导过程。在微观上采用“分组讨论”“问题牵引设置”“多重循环”方式学习探究相关知识点。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普遍的难题,教师可逐步进行操作示范。虽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仍需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直至最后能进行独立操作。
4.4 项目过程考核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其考核方式也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项目过程考核也是项目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考核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考核内容包括:1)项目预习,从提问讨论中看学生对项目的理解及对项目内容的掌握;2)操作规范,从设备使用是否规范及能否独立操作来考核学生的能力;3)基本技能熟练程度,考核学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完成项目内容;4)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考核学生能否处理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其他,从学生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对项目实施是否有创新等方面综合考核。
4.5 总结归纳
当教师引领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对于在完成项目任务中所用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并整理操作要领、能力要素、项目开发要点等,使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5 PLC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改革探索
5.1 更新教育观念
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计算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不懂,教学效果不理想。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单项技能掌握综合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所以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则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5.2 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该首先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项目载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持续发展能力。
5.3 结合竞赛的项目化教学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迅猛更新发展,各级各类竞赛组织活动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竞赛项目的特点是:1)综合性强,往往结合了其他多门学科知识;2)市场前沿性更强,竞赛课题的选择都结合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并遵循PLC技术当前市场快速发展趋势与规律;3)竞赛项目的能力目标的描述更具体、更实际并可检验,能力训练过程要求更细化。因此,结合竞赛进行项目化教学组织,可以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升,可以让课程教学水平普遍提高,可以让学生走出学校后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更强。学生核心竞争力也明显增强,并可培养其创新合作能力与职业素养。
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课程;项目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97-02
职业教育的目的明确规定了以就业为导向,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1]通过构建与工作过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既能掌握文化知识,同时又能掌握职业能力和具备职业道德,最终实现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就业[2]。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在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实用性新技术,主要应用在植物快速繁殖、生产无病毒植株等方面[3-5]。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属于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文阐述了项目式教学方法在马铃薯组织培养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际应用情况。
一、项目的设置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在课程设计上采取构建与实际工作情景接近的教学内容体系。笔者对马铃薯组织培养课程项目设置进行了如下安排:
二、项目的实施
1.教学做一体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在具体项目中工作任务的操作来获得。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操作细节较多的课程,动手操作更加重要,要求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练习来掌握操作技能。
2.角色的转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要求学生主动来学习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每一个项目都提前安排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完善必备信息,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实行项目化教学方法后教师的身份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成活动的指导者。[6]
3.教学实施:具体实施教学过程就是围绕某一具体项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完成的过程。以具体项目“MS母液的配制”为例,通过先选取一种化学物质――氯化钙,学生按照4~6人一组组成团队,选举1位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学生自己动手配制出第一份十倍浓度的氯化钙母液溶液。
三、取得成效
1.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具体的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需要学生主动完成以下环节:接受任务、知识准备、拟定方案、组织实施、反馈信息到结果评价,通过一个完整任务组织实施过程,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的具体任务中,参与到实际操作中[7],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7,8]。
2.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马铃薯组织培养课程过去常采用考核的考核方式单一,缺少过程的监督和考核,无法全面考核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采用项目化教学以后,参照组培工考核标准制定和完善了基于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考核方式改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核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作业(10%)+课间提问(10%)+实验态度(10%)+实验报告(10%),期末考核包括实训方案(5%)+实训操作(10%)+实训结果(10%)+实训创新(5%)+期末理论考核(20)。这种采取分阶段、多元化、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真实的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9]
目前职业教育比较推崇项目化教学方法,该方法能够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社会能力[10]。对马铃薯组织培养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革以来,获得一定的成效,通过连续跟踪三届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显示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毕业就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和评价,这也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3):33-35.
[2]钟宇,张健,冯茂松.园林植物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课程构建及教学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6,(2):44-46.
[3]杨鹭生,李国平.《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莆田学院学报,2003,10(3):63-65.
[4]沈海龙,杨玲,刘关君等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特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教育论坛,2006,(2):80-81.
[5]邵波,赵忠令.项目教学在实用性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初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34-39.
[6]谢武纪,朱宝莉.职业课程项目化改造和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从新旧知识观比较的角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06).
[7]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8]蒋乃平.社会能力训练应得到充分重视[J].职业技术教育,2001,13(22):19-21.
[9]柳玉晶,张淑梅.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及评价体系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2,(21).
[10]唐燕萍.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2):28.
关键词:大学应用写作 课程项目化 项目化系统改革
一、大学应用写作课项目化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课程项目化理论与改革实践主要针对职业教育改革,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相关方面的教改尝试,但大学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育人理念不同,能否在大学课程中实施课程项目化要充分考虑到课程性质和项目化实施的环境是否合适。
首先,大学应用写作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具备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条件。应用写作隶属于写作学科,但它自身具有与文学写作不同的特质,即实践性和工具性。应用写作的写作动机、写作规范以及产生效应的形式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应用写作的理论教学必须与写作实践紧密结合,这也是实施课程项目化的前提。
其次,大学应用写作课项目化教学适应了当下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趋势。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转型应用型大学是普通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其转型发展的关键是课程转型发展。大学应用写作课程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转型所提出的要求,己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传统应用写作教学存在重讲授轻训练,重技巧轻内容的弊病,过分注重对文种理论的梳理和范文的解析,忽视了写作训练中情境的真实性和学生的参与性,丧失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也使应用写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二、项目化教学在应用写作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项目化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改革。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首要条件,以往的写作教学把写作活动看做一个静态的只有写作主体(作者)参与的个人行为,忽视了写作中主体、客体、受体和载体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而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改变这种局面,以工作任务完成为目标,将学生的写作主体身份多元化。在写作活动中,学生既是写作主体(作者)又是写作受体(读者),通过写作、互评、修改等环节实现对写作载体(文本)的完善和提高。在教学理念转变的基础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调整共同构成课程项目化的实现。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靶心,整个课程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课程本身的目标定位与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项目化教学的目标设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确定的前提:了解实际的岗位需要和工作情况
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由社会需要和高校育人功能共同决定,既不能只考虑教育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忽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完全以社会热点和流行为指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随波逐流,被社会短期需要牵着鼻子走。
对社会岗位和工作情况的了解要基于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调查,可以通过对从事不同行业的往届毕业生的回访和调查进行社会需求的了解;也可以采用挂职锻炼的方式,让教师到一线工作岗位实地了解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开设相关课程的教学单位进行走访,博采众长。调研过程中要注意分析不同工作岗位对写作能力的不同要求,写作能力的不同层次和写作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对接,进而分析课程写作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并进而形成写作素质。最后,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内容的分布,教学的重难点、实施顺序,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辨识出重点、难点并形成认知结构。
大学应用写作课作为基础课,在实践中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不仅各个行业的文秘岗位需要应用写作能力,在其他岗位如导游、广告业务员、房地产中介职员、计算机程序员等,对应用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为主,而不是以写作理论为主;要从实际的工作任务出发,重视作主体的能力培养和写作行为的过程分析,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不是从写作文本出发,归纳应用文的格式和写法。
2.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能力、素养的分层
项目化课程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大学应用写作的教学目标定位具有多层次的特点,要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逐层提升和配套。根据写作课程的特点和写作课岗位适应的普遍性,我们把大学应用写作课的知识目标概括为: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熟悉应用文的基本要素,能够正确辨析并使用常见文种,为解决生活、工作中应用写作的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相当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素质目标是在写作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写作素养、阅读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执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应用写作的教学内容一直是以传统写作学文体分类理论为依据编排的。民国时期是现代应用文发展的肇始阶段,以陈子展的《应用文作法讲话》为代表的大量写作教材,在内容上按照使用的范围和场合进行文种分类和教学体例的安排,以公务类和私务类来划定学习的内容,这种内容编排方式在理论上界限分明,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不利于学习效果的达成。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项目的完成来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突破原有的逻辑顺序,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岗位的任务要求为出发点,以实践项目为纲,统领教学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要设置工作情境,将各种具体工作任务、人际交流、分工合作和学科知识交叉等问题考虑进去,让学生有挑战、有兴趣,在大学应用写作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以模块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以项目训练为纲,以文种学习为目,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内容结构体系。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宣传类写作、社交类写作、公务类写作、就业类写作等项目。例如宣传类写作主要针对具有传播信息、沟通情况功能的文种:告启类文书(启事、声明、海报)、新闻传播类(新闻、特写、通讯)、简报等。社交类写作主要掌握人际交往中常用的文种:书信、演讲稿、策划书、契约类文书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教学的需要,把这些项目细分为若干子项目,如社交类写作项目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和项目的难易程度分为:子项目1:以“校园・成长”为主题为校园杂志、官方微信撰写文章。(1)写作倡议书,倡议大家抛弃不良学习习惯,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为走上社会做好准备。(2)写信向师长请教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3)写作与“成长”主题有关的演讲稿,表达自己对成长的认识和体悟。这个项目适用于初学者。
子项目2:创意创业项目策划。教师将创业项目分解成创意部分、筹备部分、投资部分,请同学分组配合完成。(1)创意部分主要完成市场调查报告,了解顾客尤其是本院学生的消费需求,为项目开发做好前期准备。(2)筹备组主要完成策划书的写作,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出创业意向和主题、完成创业可能性分析和可行性论证。(3)投资组负责招商引资,寻找合作伙伴,拟定赞助协议书、装修合同等。这个项目适合高年级有一定写作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学生。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既要保证重点项目的教学效果,又要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性,有些文种没有纳入具体的项目任务中,可以采取教师重点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再通过课堂提问、案例教学等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巩固。
大学应用写作是公共基础课,但在设计教学内容上也要考虑到专业针对性和场景适应性,不同专业的训练项目可以有所不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以导游工作场景设计任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以产品销售为内容展开项目;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以行政工作情境为视角,等等。
(三)课堂教学过程举例
项目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实施和评价阶段。下面以校园生活中最常见的校园活动为例,来说明具体的实施过程。
1.【项目导入】根据项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具体的时空情境设计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写作活动的导入。例如:教师提出班级晚会活动设想,指出项目所需文种:启事、海报、请柬、新闻、简报等。请同学写作征集活动口号、创意主题的征集启事,制作以宣传活动为目的的海报,制作请柬邀请相关老师参加活动,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及时反映活动进程和活动中有价值的素材,最后再以班级名义编发活动情况简报。
在准备阶段,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学生都有参加校园活动的经历,对活动流程有一定认识。平时接触过项目所需文种,对此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大多数同学没有写过相关应用文,分不清启事与通知、邀请函与请柬、消息与简报的区别,不知道各个文种在格式及写法上的特殊要求。
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进行提点式的知识传输,以学生自学为主,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需要中体会各文种的含义、特点,在写作中掌握基本格式,注意文种的辨析等知识。
2.【项目实施】实施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协调和管控,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1)组建团队。学生根据任务需要和个人意愿进行自由组队,然后进行制度建设,约定团队的分工和职责以及团队目标和口号。教师的职责是管控团队规模和激励团队成员的士气。
在“班级晚会活动”这一项目中,教师先对活动流程进行讲解,并重点对组长进行指导,使其在活动中能够合理分工并带动团队完成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组长的职责是协调团队成员的关系,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以及活动进度的把握。
(2)进行积极的方法引导。教师进行必要的知识提示,着重强调如下要点:a、启事的写作要说明征集要求和征集方法,注意语言的准确性;b、海报的创作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c、请柬侧重礼仪性、例行性活动,注意礼貌用语;d、新闻尤其是消息的写作要注意结构安排和新闻价值;e、简报要注意格式和阅读对象的特点。经过教师的指点,学生已经心中有数,接下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3)进行潜移默化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这个项目中,要启发学生,晚会的举办形式和意义如何体现等,要求学生尝试创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在征集活动方案、发放请柬、张贴海报的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付出劳动,相互配合,教育学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不推诿,不旁观;同时在设计海报图案时,可以请有绘画功底的同学协助完成。
(4)总结提升。活动完成后,写作的文本已经形成,在文本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学习的宝贵资源,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问题汇总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用文的阅读对象对文种写作有何影响?哪些因素影响文种的应用效果?宣传类写作常用哪些表达方式?语体特点是什么?这类写作需要借助哪些不同领域的知识?通过思考提升学习水平,从而达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
3.【项目评价】评价是有效的反馈手段,项目化教学的评价可以作为该项目实施效果的测评,也可以作为课程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方式。评价可以多样化,但是要注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1)小组内评价。每个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接触最多,可以依据参与活动的次数、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态度等进行不记名投票评价。
(2)组别互评。以组为单位将练习成果交换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可以采用课堂分组汇报的形式开展,对于文种的规范性、语言的准确性、结构的合理性、实际的可操作性等进行点评和探讨。汇报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资料收集的能力、PPT制作的能力和宣讲的能力。
(3)教师点评。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可以从活动开展情况、文种写作问题、活动效果等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十三五规划纲要[N].新华社,20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