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7 13:2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标准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044-01
1 输油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
(1)标准化工作应立足技术层面、工艺层面,并确立标准化工作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思想。如果把标准化工作立足点放在管理层面上,则标准化工作呈现虚化状态,远离经营管理的核心。当标准化工作立足在技术层面、工艺层面,则标准化工作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以技术标准为合理内核,生产、经营、管理、科研协调运作的新的经营管理机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充分重视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将企业及行业标准直接配置到相关岗位。许多技术工人只知道岗位责任制,不知道与本工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通过配置标准到岗位,并组织工人实施标准,可增强员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统一规范员工生产设备操作程序。从安全角度讲,明确了生产设备操作的安全要求,扩展了岗位员工对输油安全管理的认知范围,加强了员工设备操作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岗位工人对设备操作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及防止事态扩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建立相应的技术量化指标进行输油生产过程中的运行控制,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标。没有技术指标及其量化指标作为合理内核的管理标准是虚化的钝化的管理标准,这种状态下反的全面质量管理也是虚化的和钝化的管理工作。因此,应建立相应的工艺操作标准,对各输油空况下的运行参数进行描述和规定;对各种输油设备操作过程、要领、参数运行范围及安全极限进行描述和规定,保证生产运行平稳、高效、安全的目标。
此外,建立“纵到底、横到边,人人有专责”的岗位标准和操作标准,在满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章的要求的前提下,体现属地管理,将岗位职责细分到人,同时做到劳动组织最优化规范管理流程,提高操作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完成单体作业的规范和风险控制,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基于上述考虑,可建立并推行“岗位标准作业程序”,以岗位为核心,贯彻体系思想,突出岗位操作,涵盖岗位管理。要理清岗位工作界面,细化、量化岗位操作,必要时对岗位工作制度重新确定,对岗位分工进行调整,对劳动组织重新构建,对作业流程进一步优化。
(4)理顺管理标准、岗位规范、岗位责任制、技术标准的关系,使之统一、清晰和规范。对已有的岗位责任制及岗位规范进行重新梳理,剔除已不适合当代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要求及管理流程的部分,并依据现行的技术规范、标准或管理流程要求进行修订、完善,使之实现内在的统一。
(5)建立专门推行标准化的机构,确保标准化顺利实施。企业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实施实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应建立主管领导、安全总监,标准化管理人员、输油站领导、技术人员、班组长参加的三位一体的信息反馈机构,有力保证企业标准的实施和执行,同时使基层对实施的标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及时收集各类标准执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实时向上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反馈信息,以利于企业标准的定期修订和完善。
(6)依靠企业标准从设备的可靠性、运行操作的安全性、监控保护系统的灵敏性三个方面将生产管理系统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标准化,为企业实现各项管理职能提供共同遵守的准则和科学依据,以便更加合理有效地调动、组织生产活动中各种要素和环节,使企业管理高效、合理、科学。
2 应用举例――第一输油处管道技术研究所标准化开展情况
2009年度,第一输油处管道技术研究所根据本处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组的工作安排,结合部门自身实际,开展输油工艺技术标准化。
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通过对其输油设备生产能力及输送工艺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取最佳的输送工艺路线,确定最合理的工艺方案,规范工作,有效降低工艺成本。
二是充分把握标准的重要作用,按照以标准为本,制度为纲,管理流程和操作规程为目,纲举目张的逻辑关系,2009年度完成新增、修订制度10项,标准管理流程10个,工艺操作标准7个,操作规程10个。
2.1 制度修定
纵向上认真学习上级专业主管部门和国家行业相关规范标准,横向上收集借鉴油田内外其它长输管道企业相关专业管理制度规程;与此同时,研究所各组室、各专业将前期学习结果与本处目前在用专业管理制度规程相结合,依照各专业掌握的相关最新企业标准及行业标准,分析几年来的制度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认真研究梳理,将业务所辖制度分成“适用、修订、废弃、新增”四部分。根据梳理结果,初步确定了制度修订大表。
2.2 工艺操作标准
通过对以往成熟的科技成果加以利用及平时积累的经验资料加以整理,按照流程清晰、参数明确、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的原则,针对我处输油生产的关键工艺操作,制定出适合各站实际的工艺操作标准,通过精炼的文字描述及流程简图,明确规定各工艺操作的适用条件、工艺操作内容及顺序(包括阀门及设备操作状态)、工艺参数控制指标,然后作为生产现场的指令性文件,有效指导场站操作及生产运行。
2.3 设备操作规程
针对负责管理的站控室工业空调、UPS、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操作,制定出图文并茂的操作规程,将操作要领、操作步骤、操作参数简捷化、直观化、图片化的表达出来,达到有效指导、固化岗位操作的目的。
以国家颁布的一切法律、法规条文、政策为依据,标准化对象能满足一般需要为前提,促进整体构成精炼合理。以达到最高的功能效果。对标准化对象进行比较和筛选,消除其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效能的环节,使管理项目、管理步骤简化,使原材料分类简化等等。标准的文字表达准确简明,逻辑严谨,避免不易理解或歧意的可能性。
3 体会
(1)制定好的各项技术标准、岗位操作标准一定要进行现场测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场测试首要解决的是现场符合性问题,各项标准均应建立在科学和实践经验综合成果的基础上,要做到符合实际,有效指导生产。因此,各项标准的指标和技术参数要经过现场反复试验和验证,做到准确无误,同时广泛征求场站的各方面意见,以得到严谨的科学论证。
(2)输油工艺标准化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规范和模式,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以适应生产为宗旨,应按PDCA管理法对其合理性、时效性进行长期维护和改进,延长其生命力。
(3)标准化工作必须做好继承和创新,没有继承,标准化工作就会失掉根本,没有创新,标准化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标准化工作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才能与时俱进,贴近实际。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标准及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规格和性能参数等进行选择、设计及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标准化 管理 思路 方法
企业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而标准化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我国标准化的发展和深入,“标准”已广泛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通俗地说,“标准”已无处不在。为推动和促进电力企业有序、高效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实践,电力企业已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在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性。笔者通过长期在企业标办专职管理岗位的工作经历,认为专职人员在这一标准化活动中必须扮演管理实施和进度节点落实的重要角色,为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持续改进发挥承上启下、协调沟通的作用。同时,笔者梳理了企业标准化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疑惑,通过实践总结了一些管理工作经验,供标准化工作者参考和讨论。
一、管理思路要清晰
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由于诸多客观原因,标准化办公室往往挂靠某一职能部门,不独立设置企业标准化专职岗位,专职管理工作主要以兼职人员为主,则不可避免地存在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欠缺、理论基础不扎实等问题。另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明确了在特定期限内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现场确认的目标,那么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有效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工作,实现企业阶段性目标,是标准化专职岗位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笔者认为,管理人员除了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外,建立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提高管理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一)标准化原理要吃透
标准化原理是指导我们开展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对于专职岗位人员来说,必须通过认真学习,正确理解企业标准化的内涵和核心,才能把握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和形成正确的工作思路,为下一步顺利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譬如,企业采标工作,只有掌握了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和要求,才能正确区分和处理好其与企业采标、引用标准的关系,并了解企业采标和引用标准的要求和做法,避免原则性错误的发生,为企业提升品牌效应和争取标准化评审加分项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逻辑性思维要强
管理思维决定管理成效,是管理的根本,掌握标准化管理程序和原则非常重要,它也是专职管理的工作主线。企业要围绕这个主线有序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及时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标准化职责和培训机制,并实时跟踪上级公司要求,企业标准化三年滚动规划方案,形成标准化创建节点计划和年度目标,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企业标准体系搭建和体系表编制、审查工作,并采取行文的方式进行固化处理,为企业标准化建设进程打好基础。专职人员只有切实掌握了体系表编制、标准制定、标准备案、实施、复审修订、标准废止、评价与改进等各管理环节的逻辑性要求,严格按照此程序去推进,形成缜密的管理思路,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高效性。
二、工作方法要实用
标准化注重科学方法,作为管理人员更应该讲究工作方法,采取不同的方法所达到的目标和成果也不一样。开展标准化工作,急于求成、一步到位的思想是不切合实际的,必须深入领悟标准化PDCA的内涵,并应用于自己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使得工作方法更加合理、科学、实效。工作中,我们特别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盲从、不生搬乱套
标准化管理工作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按照国标委服务联〔2008〕76号文的要求开展。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在进行体系建设时,采取将其他企业的标准体系进行原版引用或简单复制,造成标准体系结构、标准模块与本企业管理实际偏离和不配套现象,导致业务范围不能全覆盖或超出管理范畴等低级错误,还有体系内收纳的标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不适用,甚至根本无法进行引用和采用等情况。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及框架搭建,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管理特点,按照GB/T15496的要求,根据企业自身业务范围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形成与企业规模相适应、先进科学、系统规范、协调统一的标准体系,最终达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而不是一蹴而就或一步到位的事情。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急于求成,生搬硬套、机械模仿,以至于在后期的管理活动中出现原则性问题偏差或管理环节、程序混乱。但此前管理过程的痕迹资料已形成,进行纠偏和更正处理时,导致管理台账漏洞百出和自相矛盾,很难自圆其说,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出现耗时、耗力、走弯路等尴尬局面。因此,开展标准化工作,一定要从企业管理实际出发,引用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王忠敏院长的话来表述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才是标准化的基础”。
(二)前期应注重和固化工作成果
企业标准化管理原则性的结论、导则及标准模板等要尽快经讨论审查后进行,并开展广泛培训和宣传,做到各岗位熟知,形成活动指南和统一工作导向,避免在工作中走弯路和重复性工作的发生。具体标准制修订的过程中,形成前瞻性的管理思路至关重要,标准一次性到位程度越高,后期的工作量就越小。例如,作为一个管理标准的修订者来说,前期工作首先是需清楚当前企业的主要管理理念、管理目标、职责权限和管理要求等,并熟悉和掌握此类业务事项的流程和输出成果(含表单和报告等)。其次,需要广泛收集关联资料并形成自己的思路,最好与部门主要管理人员沟通验证(建议管理者安排的同时也提出要求)。再次,梳理流程和表单,通过自审和部门内部初审修订后起草标准内容。最后,讨论定稿征求意见。在前期充分准备和调研的基础上,后期按照标准制修订程序开展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三)建立标准化定期工作机制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提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是企业常态化的管理工作。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和固化定期工作机制,是企业标准化工作开展和推进的有力保障,有利于形成浓厚的标准化工作氛围。专职岗位应加强梳理管理事项,结合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或管理标准制定《标准化定期工作一览表》。例如,明确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定期开展检查和自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沟通和协调工作必不可少
管理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沟通是一门学问,良好的沟通技巧能促进工作成效,同时也是锻炼和提高专职管理人员能力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很多企业在开展标准化活动初期,员工对标准化认识不够和不理解、标准化意识较低,甚至存在抵触的心态,只有通过专职管理人员耐心和扎实的工作,重视与其他部门、各级领导、上级公司和外单位的沟通交流,才能达成共识、消除误解。除了面对面沟通和行文外,标办与工作组/部门之间建议采取工作函件的形式进行联系和沟通,不仅利于工作任务要求的传达,而且可作为工作交接和后期检查考核的依据。在了解了各部门的需求和工作难点,掌握了各级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特点后,积极开展协作和整合资源,接纳合理化建议,相互借鉴和促进,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使得全体员工养成严格按标准化管理程序办事的行为习惯,企业标准化氛围也会日益浓厚,标准化企业文化也会深入人心,从而有效地推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五)标准化工作重要节点要卡死
处于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前或创建期的企业,各种基础管理、组织协调、培训、台账梳理等工作任务繁重。同时,标准体系有效实施3个月后,需组织开展自我评价、监督检查、落实整改等大量的持续改进工作。如何确保每项工作按照节点期限要求落实到位,是管理人员面临的工作难点,可以通过实时工作跟踪、不定期回访和信息反馈等方式,实时记录推进情况和工作难点,及时更新和企业标准化创建节点进度图。每月底召开部门级别的工作碰头会,采取多途径、多手段地去实时监督和协调处理,必要时组织召开公司标准化专题会议,对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开展难点分析,并严格对制约和影响节点进度的进行考核,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六)标准化文档管理
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大量的痕迹资料和材料档案,这些都是管理的过程记录和工作依据,也是现场检查和工作评价的支撑文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需高度重视痕迹资料的完整性和闭环逻辑性问题,并做到定期梳理和妥善分类保存工作。基础工作要尽量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每项工作不留尾巴,力求所有痕迹资料齐全、闭环。建议管理专职人员按照《电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评分细则表》的评价目录进行分类和组卷归档(含电子版和纸质版),这充分有利于企业开展体系评价时(自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人员分工和材料查评,为标准化专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三、宣传报道不可忽视
宣传报道工作不可或缺,对开展标准化具有深远的导向意义。同时,宣传报道工作开展得好,也会使得企业上下从“要我标准”向“我要标准”的良好局面转化,对促进企业形成一流的企业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一)加大宣传的力度
积极与企业宣传部门进行协作,提供素材,形成定期工作机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标准化信息系统或宣传展板等方式,将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以文字报道、活动图片、数据表格等方式予以体现。做好标准化宣传报道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宣传和贯彻国家、行业的方针政策,传达公司标准化目标和要求,对提高员工对管理的认识和标准化意识,获得公司内部上下各级的理解和支持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利于塑造企业标准化氛围
利用其舆论引导和窗口效应的特点,强化“用标准管企业”“以标准兴企业”的管理理念,及时正确地统一思想,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外出交流学习活动,对好的做法、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报道等。总之,重视和持续开展此项工作,企业标准化氛围自然会日趋浓厚,对提升企业形象也会发挥积极作用。
四、培训管理要形成机制
企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对企业标准化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培训工作必须走在前面,管理者必须重视和加强培训工作力度,避免形成“两张皮”的尴尬局面。企业开展标准化培训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开展培训工作难点分析
对普遍存在的标准化培训针对性不强、未实施培训评估与信息反馈、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难点现象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出标准化培训实施方案。
(二)拓宽工作思路
借鉴当代先进管理模式,结合企业现状,可采取研讨式培训、以赛代训、任务式培训、远程式培训、导师带徒等诸多方式开展,达到逐步提高的目标。
(三)建立有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标准化培训同样需要执行PDCA闭环管理,有了P(计划)和D(开展)远远不够,只有通过效果评估和激励机制,才能保证C(检查)和A(持续改进)两环节的有效落地。为取得准确的培训评估结果需综合运用各种评估手段,通过优化调整企业管理标准评价程序,做到标准持续改进的同时量化评估指标,企业从下至上各层级开展培训评估机制,建立培训档案,明确员工培训时间、地点、项目、完成及补训情况、测试结果和效果评估情况一览表,通过采取训前与训后、培训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等方法进行测试,为年末培训评估和下一年度需求分析提供技术支撑。评估结果利于持续改进的同时,也要用于对参训人员进行激励,对于没有完成培训任务或效果较差的现象和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并通过再培训或自学、再考试等方式补缺补差;对于完成培训并体现在工作业绩和企业效益的员工,要在绩效工资上给予体现,在岗位竞升和提拔任用上给予优先等。
五、结语
标准化专职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专职人员职责着重于企业标准化程序和环节的组织管理层面上。一定要区分好“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执行”的概念,其与部门或班组的标准化人员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更多地着重于落实层面。另外,专职人员必须开阔视野,及时掌握国家、行业标准化的改革方向和工作动态,形成定期收集、梳理和更新的工作习惯。要树立持续深化改进的纵向管理思维,将它作为指导工作和行动的指南针,通过对标准化原理的深入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促进企业标准化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为四川圣达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刘恒(1975―),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标准化协会赴美企业标准化考察团一行18人,于2005年9月1日至2005年9月16日在美国洛杉矶、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城市,对美国企业标准化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考察学习。
一、考察主要内容:
1.参加洛杉矶加州州立大学的"美国标准化管理"的研讨讲座,涉及内容有:
(1) 美国的标准化管理
(2) 美国的企业标准化现状
(3) 美国联邦和州有关标准化的法规
(4) 美国有关标准化的政府机构
2.参观、访问洛杉矶加州州立大学
3.参观、访问旧金山硅谷英特尔公司
二、主要收获:
1.对美国目前标准化体系和未来发展有了概括的了解和认识概括为:推荐性标准越来越多的取代政府的技术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标准有关的各利益方均积极加入和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过程;标准程序不断改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标准化制修订速度;美国标准将越来越多的成为国际标准;
2.对美国目前的推荐性标准体系有了初步了解,推荐性标准的特点是:公开性、利益平衡性、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3.美国认证机构和标准化程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从美国UL认证机构的介绍了解到,美国认证机构是属于非赢利性的,认证的核心内容是对产品及生产过程的认证和标准化程序的建立。同时认证机构对获得认证的产品进行监督。
4.美国量管理有了大致了解
美国当前实行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常用的方法包括:顾客需要,市场调查,产品设计,物质供应,营销服务等。
三、几点启发
1.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调整改善我国目前国家标准的属性机构,达到绝大部分国家标准为推荐行这一目标。目前我国先行的2万项国家标准中有3000项为强制性,比率仍过高。
2.我国目前的认证机构属于经营性,以赢利为目的,这使其认证的公证性大打折扣。
3.我国目前的标准制修订周期长,速度慢,不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应尽快通过改革先行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体制、机制和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
四、感 触
1.美国社会的法制较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强,守法首规的自觉性强以市内交通为例交通违章少,礼让行人因此,每年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比我国低得多。
2.政府和国民都十分重视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美国得法律、法规对环境问题规定都极为严格,国民自觉遵守环保意识强,公共场所都遵守各项规定,城市和海滨蓝天白云,空气清洁,草地和树木覆盖率高。
3.立法、管理和监督以人为本。美国社会重视人文思想和人的权益,以政府对产品的监督为例,重点是看是否对人身健康和人身安全有害。
4.在美国的十几天里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讲文明、讲礼貌、遵法守规守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一致,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议;标准化
0 概述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使用计算机在企业各部门早已普及,用计算机输出的图样越来越多,数控加工流水线也越来越多。但通常在企业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下,在一个企业中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信息是不一致的,即信息孤岛。例如,相同的器件在设计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或同一设计部门不同的设计人员所绘制的工程图中所描述的器件代号和名称都有可能不相同。这就会使采购部门及生产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提取的信息不一致,从而导致生产部门重复加工、采购部门重复采购、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信息冗余。这给企业标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进一步深化企业产品数据信息化建设,使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资源共享,降低制造成本?作为标准化人员要参与到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系统(PDM)项目建设和实施整个过程中。目的是为了将管理标准贯彻到PDM系统的工作流程中,使企业产品设计工作得到有效的资源和进度控制;另一方面,在设计源头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减少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冗余数据,从而减少企业器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1 标准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目标一:建立设计数据库
通过建立PDM系统,建立健全统一的设计数据库。在此数据库中,对外购件(包括标准件)进行统一的标注.设计人员在设计图样时不要也不能手工输入,而应直接从数据库中读取外购件(包括标准件)的标识数据填入明细表中,这样就不会造成由于多次重复操作,而出现相同器件的不同标识了。
目标二:建立设计模板
通过建立PDM系统建立标准的设计模板。要求在设计人员开始设计工作之前,要先从与PDM系统集成的制图设计环境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图幅大小及比例,这样选取的图样就已经是标准的设计环境。在此环境中,系统已经规定了各种线形、线宽及字高、字的高宽比及字体。对于平时的Word文件、Excel文件按不同阶段,不同部门的鉴定要求设置好规定格式,在PDM系统中建立标准的文件模板,供设计人员根据不同要求选取。
目标三:创建符合标准的规范化工作流程
按照各级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在PDM系统中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设计人员设计的图样及技术文件,或者是更改文件必须通过启动流程并经过各级签署才能到输出结点进行输出,避免因设计人员自由输出造成的生产状态混乱,从而造成生产上的经济损失。
目标四:编制操作规范
通过建立PDM系统建立完善的级操作规范,编制各级操作人员的操作手册。对于新手(或新员工)可通过学习操作手册,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对PDM系统的操作。并可以减少因错误操作而产生的不规范设计文件。
2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内容
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标准化工作基本分为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方面为数据整理工作;另一方面为设计工作的标准化。以下简述这两方面工作内容:
2.1 数据整理工作
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定制前,标准化组应对原有的图样及技术文件进行统计。将其中所有的标准件、外购件进行分类汇总。
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立过程中,按国家标准对标准件进行分类。分为:标准材料、弹簧、键、销、轴承、紧固件等。其中,紧固件又分为:挡圈、垫图、螺钉、螺母、螺栓。在这些小类中按国家标准号分类(如图1)。
在汇总统计标准件后,标准化组人员应对错误的、冗余的信息进行删除。另一方面,在建立数据库时,标准化组人员应确定标准件优选等级。图(2、3、4)为三个标准件的属性卡片,其中优选等级为“禁用”的为老标准,就不能使用;优选等级为“受限”的为新标准,但不推荐使用;优选等级为“优选”的为新标准,就可以使用。
标准化组应对外购件数据库的建立特别重视。因为外购件的种类多少直接影响到生产周期和采购成本。应根据企业外购器件的特点对外购器件进行初步分类、整理,再按国家标准分类。在此基础上,形成外购器件分类文件《外购件分类表》。
在完成了这一步工作后,标准化组人员将整理出来的Excel文件《外购器件汇总表》及《外购器件分类表》编制成评审文件,对此进行评审。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少外购器件的品种;将外购件质量不稳定的取消;将同一类型的器件进行归类合并,减少器件的型号;同时,进一步确认器件的代号、名称。在《外购器件汇总表》、《外购器件分类表》通过了设计评审后,标准化组人员将整理完成的外购器件通过Excel文件一次性导入SmarTeam数据库中。
外购器件的属性卡片如图5。对于原数据库中不存在的外购器件,设计人员如果需要选用,则必须启动新物料申请流程,由设计人员填写正确的型号及名称,经过各级审核后,此项外购件会自动填加进PDM结构树数据库。
2.2 设计工作的标准化
为了规范新产品设计工作,根据现有的工作状况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机械部标准,标准化人员应制定标准的工作管理流程。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通过工作管理流程中各级工作结点审查,各级工作结点的审查人员对图样及技术文件的质量负责。这样一方面完善了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签审过程,另一方面明确了解各级签审人员的工作时间及工作质量。工作流程如图6,在流程的每一个节点上都可分别人员、任务及超时报警。
2.3 操作手册的编制
2.4 文件模板的设计
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之前,标准化人系统中建立了多种技术文件、通用文件及各种公文的模板。其中包括国家标准要求的格式、国家军用标准要求的格式等等。特别要提出的是,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结束了用手工填写《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的历史,所有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都由设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填写并通过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更改流程进行更改评审和更改审查,提高了工作效益。
另一方面,标准化人员可对PDM系统中所有产品的编号方法进行定制。使产品在领取型号时,在选取、输入相应的特性后系统自动生成产品型号,保证产品型号的唯一性。另外,标准化人员可对产品的所有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描述进行定制,统一系统对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属性卡片的内容描述。
关键词: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一、前言
企业会计标准化关系着整个企业的稳定发展,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科学的会计管理模式,对会计工作中所出现的责任问题能够具体到人。企业会计标准化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实时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资金核算和科学管理提供渠道,也能够将各部分职能有机结合,发挥个体能动性,推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标准化概述
(一)会计标准化的定义。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要求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不断运用于会计核算,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在不同的时期,会计标准化的定义也不断变换。会计标准化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一部分,是管理经济的工具,能够反映和监督物质资生产过程。会计也是一个信息系统,能够收集、处理和输送经济消息,它能够及时对企业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进行比较分析、讲求经济效益,是了解价值活动的工具。
(二)会计标准化的作用。会计标准化能够为企业活动提供有作用的会计信息,促使决策透明化,为企业增加效益。会计标准化也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及时解决会计活动中所出现的错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更新处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会计标准化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减少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违规操作,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也能够促使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助于企业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企业会计标准化也能够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对企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具有约束作用,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推动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明确职责,加强经验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会计标准化的基本内容。会计标准化并不仅仅是会计职能和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具体的会计标准化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概念的标准化。会计概念标准化需要对会计所进行的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能够为企业提供正确实时的会计信息,确保人们能够及时了解会计信息,以做好应对准备。
会计方法标准化。企业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确保每一项会计活动都能够有自身的计算方法,在确保不会影响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基础上采用最直接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由公司统一制定并执行,这样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和实时性。
会计账户标准化。账户是大部分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账户的科学管理,对账户进行分类整理,统一分类要求,并且对每一个会计项目都选用易懂的名称进行替换,并且做好注意事项说明,以免混淆。
会计档案标准化。会计档案是一切与会计信息有关资料的合集,企业需要对会计档案进行妥善保管,确保会计档案能够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以免由于会计档案信息失误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三、如何构建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流程
(一)明确会计标准化概念。会计标准化并不是单一层面的标准化,它是对企业会计活动的标准,能够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活动,同时也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标准化的构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制定会计化标准的时候必须考虑各项因素,确保在一定时期内,会计标准化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会计标准化的概念还需要及时对企业会计系统中所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解决,确保能够企业能够贯彻实行企业标准化要求,对一切会计事务都进行统一规定,为会计活动制定良好的秩序,以增加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构建企业会计标准化系统。企业会计标准化建设是整个系统的建设,其中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的标准。不仅如此,会计监督工作也需要做好标准化管理。对企业会计活动进行分层管理,任意子系统都由具体的单项标准构成。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构建首先需要确立统一的会计概念,同时对于各项子系统的执行标准也作出相应规定。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需要按照各项子系统的不同性质提出不同管理标准,不能将它们从上一级系统中分离出来,也必须确保其基本任务能够符合标准。对于会计职位和管理人员的分配也必须做到统一而行,减少例外情况的出现。
(三)做好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不仅包括程序管理的标准化,也包括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在流程管理程序中需要对过程输入阶段、过程中间阶段和过程输出阶段的管理内容作出相应规定,减少资源消费,确保基础性的管理工作能够到位。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的进行需要有执行方案来指导,因此,需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进而对会计管理标准进行改进实施,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期限内达到企业共享的目的,这样才能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企业会计标准化流程的管理模式通常是“P-D-C-A”管理模式,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这个模式处于不断循环状态,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不断改进,同时也能够及时解决会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符合会计标准,提高会计标准化水平,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小结
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构建能够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能够帮助企业人员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管理,以获得最实时有效的会计信息,推进企业的适应能力,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方露.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1702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中小企业成为经济稳中求进的亮点,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日益凸显。然而中小企业自身面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不稳定、技术创新成本高风险大、市场风险承担能力弱、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等诸多问题。标准化正好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支撑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标准化减少了管理中不必要的环节,促进了科研、开发、设计创新紧密结合,使之更加充分体现了市场要求,从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此企业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出发,利用标准化的手段,赢得市场竞争力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企业标准化战略。为此如何利用标准化战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迫切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标准化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的关系
标准化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一部分,也可作为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支撑。从波特五力模型的五个主体来看,标准化可以作为技术壁垒提高新进入者的准入门槛,降低新进入者对企业的威胁;技术标准可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武器成为保护本国利益的有效手段;相反,采用或突破全球通用标准的标准化也可成为进入新行业领域或开拓新市场的敲门砖,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产品通过标准化在设计和生产效率上不断成熟,成本与价格不断降低,质量性能不断提升,通过标准化实质上提升了“性能―价格比”可有效降低替代品的威胁。对上游供应商而言,企业通过标准化,促进原材料接轨通用标准,提升整个生产系统的兼容性,可以避免对某个供货商的依赖,进而增加了企业讨价还价的砝码。对买方侃价能力而言,可以通过标准化研究,开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产品或服务的性能,提升产品的质量保障水平,树立企业产品服务的品牌形象,自然而然就在附加值上提升了抵御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对同行业内的企业竞争而言,通过标准化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通过产品服务的标准化、系列化形成产品服务差异化降低了与同行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同样标准化也有利于同行企业间形成战略同盟,形成共担风险、共享技术、规模经济以及分摊固定成本的效应。
2 标准化战略管理过程
标准化战略管理和企业其它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是一致的,也可以分为企业标准化战略分析、标准化战略制定、标准化战略实施、标准化战略评价/控制4个环节。通过标准化战略分析让企业明确自身技术和产品开发及相关方面的标准化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反映技术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功能需求、质量要求的企业标准及其标准体系;在标准化组织的层层保障下,贯彻落实各项标准化战略目标;最终通过标准化战略的评价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促进企业的标准化沿着动态的、循环反复的不断完善路径发展。
3 企业的标准化战略分析
对标准化战略分析环节,首先要分析企业标准化的环境及其标准化需求。标准化的环境分析包括目前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定和实施情况,强制标准、推荐标准的分布及其要求,同行竞争者的标准化水平、主要差距、具体指标的考量因素、发展趋势,企业内部的标准制定、标准化组织、标准体系等标准化要素情况。在标准化战略分析上,应贯彻全员参与原则,从标准化的角度,在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提出企业标准化需求,确定标准化的可操作性水平和重要性排序,为确定标准化战略的方向和目标打好基础。例如企业研发部门计划进行一项全新的技术研究前,应展开技术的产业标准化研究,在研究相关技术的寿命、经济特性、途径依赖性、市场扩散性、市场锁定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技术标准布局目标,展开相应标准的制定研究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为此在标准化战略分析阶段,企业最重要的是让标准反映市场的需求,找准企业的真正标准化需求,定义企业的标准准化战略。
4 企业的标准化战略制定
标准化战略制定,是在企业现有的条件下,制定企业的标准化战略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取的策略。为了形成标准化战略的目标,可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框架,对照企业标准体系表梳理企业运行和发展的战略因素,确定企业标准化的重点和目标。根据企业自身标准的水平及其在行业中标准化的地位,企业的标准化战略的策略可采取跟随战略、标准领先战略和扩散战略。
4.1 标准跟随战略
跟随战略主要针对目前企业标准化水平较低,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的情况,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采用先进标准的战略措施。例如刚起步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开拓欧洲市场的需求,由于自身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进入欧洲市场的技术壁垒准入门槛,积极采用、推广国际标准,达到欧盟环保、安全等技术壁垒方面认证要求,是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在这个策略中,企业应当建立必要的标准预警机制,时刻关注欧盟在本行业的标准变化,分析预测行业和技术发展动态,以便及早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
4.2 标准领先战略
标准领先战略主要是针对自身标准在行业中较为突出,或行业中还没形成强有力的标准的情形。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应先行制定出自身技术标准,率先开发出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使得自己的标准成为事实标准,推广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目前标准化领先战略中,特别突出了专利和标准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将自身专利纳入到行业标准中策略,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的路径。长期的技术领先和技术扩散,可迫使后来者跟随自己的技术路径,进而获得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4.3 标准扩散战略
标准扩散战略,主要针对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技术标准优势,但标准的应用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的情况。企业自身标准在未被市场认可为通用标准或树立领导地位前,企业标准化的利益还不能形成网络效应、路径依赖效应、市场锁定效应而获得超额利润,还不能称其为“做标准的一流企业”。标准扩张战略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营销方式获取,例如价格渗透、组建分销商联盟、预告产品吓退竞争者等方式,也可以采取适当开放标准、放弃许可费、增加兼容性、组建标准联盟、引入官方机构协调等措施,从而增加技术的使用基数、促进产业链间形成联盟、促进技术的扩散,从而使得企业的技术获得标准领导地位。
4.4 标准化支撑战略
标准化战略的制定还应考虑标准化贯彻实现企业其他战略目标的支撑保障作用。例如应提出保障产品的生产质量水平,促进企业内部的战略整体协调性,树立企业的良好品牌形象,辅助支撑企业的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目标达成等目标和措施。为了有效的将标准化战略进行目标量化和措施具体化,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可采用SWOT(态势分析法)、KSF关键因素分析法制定战略方向,使用SMART法确认目标,充分利用BSC(平衡计分卡),WBS(目标任务分解表)等工具进行目标分解,使得公司形成完善的目标-绩效体系。
5 企业的标准化战略实施
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就是实施标准化研究、标准制修订、标准贯彻落实,以及标准的推广的活动。在标准研究阶段,企业应当积极收集国内外的相关技术、产品标准的动态,展开企业的市场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专利可行性分析、相关技术产品研发等标准化研究,形成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屏障。在标准的制修订阶段,应对影响产品技术研发、设计和生产水平的因素进行分解,将经验和流程进行标准化固定,确保公司按照流程能够顺利的完成企业的良好运转。同时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标准的规范文本,把企业的专利引入标准文本中,不断完善企业的标准体系,提高企业的产品生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标准的贯彻阶段,企业应建立起企业的标准化组织,明确标准化专兼职人员的职责,形成全公司的标准化管理实施网络,在培训宣传、统一认识提升全员标准化意识的同时,利用目标管理工具将标准化战略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个人,保证标准化的目标层层落实。在标准的推广阶段,企业应积极参与各类标准化组织,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审定、起草,联合标准盟友引导更高级别标准的制修订方向,让市场接受企业的标准。
6 企业的标准化战略评价/控制
企业的标准化战略评价/控制过程主要是通过企业的标准化组织对企业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以促进标准的贯彻,监督标准贯彻执行的效果,考核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通过标准实施的监督,随时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标准提供依据,形成企业标准化战略监督考核的机制。整个过程应坚持“持续改进”原则按照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查明和消除不合格因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行业标准化;电力企业;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改革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新的经济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传统的电力行业带来了冲击,要求电力企业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电力行业管理中,企业标准化是一项基础工作,它是电力企业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健全的企业标准体系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既有利于人、财、物和时间的节约,也有利于改善电力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服务质量,从而建立有序的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最佳的管理秩序和最优的经济效益。
一、国内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
我国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电力企业以贯彻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为中心,通过积极努力的学习,逐年提高企业自身制定的标准的数量和质量。另外,多数电力企业单位成立了标准化管理部门,企业标准体系较为完善,开展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活动。以上这些成绩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电力企业在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管理模式方面取得的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问题和不足仍然存在于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衡现象对企业标准化的影响。此现象主要体现在标准制定后,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落实不到位,无反馈信息,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差,最终导致企业标准化工作很难继续开展和提高。企业标准的实施是标准化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和效果,实施后才能对标准的质量作出正确评价,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修正和改善。
2.以强制性监督检查来推动推荐性标准的实施。目前国内对推荐性标准的实施尚无有效措施。在工业发达国家,标准都是推荐性的,实施的推动力一方面来自标准自身的科学性产生的信任,另一方面通过强制的产品认证。然而,我国在这两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3.企业标准化竞争意识薄弱。很多电力企业虽然实施标准化改革已经多年,但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拍脑袋,随意性”现象还依然存在。同时,很多企业对“有标不依”等违反标准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还不够大。这样就很容易的导致企业的标准体系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
4.企业标准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造成此问题的原因,追根揭底是因多数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处于刚起步阶段,而多数所制定的标准都是借鉴而来,尤其是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一般都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指导性,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还有一些企业标准水平低或无标生产,有些规模小的民营及个体企业不知道需要制定企业标准,进行无标生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5.缺乏对企业标准的修订的及时性。有部分企业的负责人和管理者的标准和质量意识较差,对其实施和修订工作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企业标准,尤其是技术类标准经常缺乏时效性、先进性、通用性。
二、推动及加强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措施
所谓标准化管理策略是指在现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优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差别优势,在标准化管理的观念、标准和标准体系、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赋予新的含义,力争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期望和需要,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树立标准化观念,建立健全的企业标准体系
传统的标注化管理追求产品合格,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不能成为构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来搞技术垄断相比已是截然不同的观念,因此,只有树立标准化的竞争管理观念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和需求,才有利于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标准体系是企业内各类标准按照特定的内在联系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规范运作、保证机组检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前提条件。标准体系的建立要符合本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要求,适应企业实施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国际化的需要。
2.标准化活动要具有前瞻性,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科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的更加深入,都是企业对国际标准需求越来越高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标准国际化已成为目前全球发展的普遍趋势。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很多国内先进标准是国内外专家经过长期试验、研究和实践的结晶,是宝贵的管理和技术成果。电力企业积极了解和采用这些标准,对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电力企业应该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做到及时转化,以确保企业标准的通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3.以信息化促标准化
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的优势,将各类标准、制度放到企业的局域网上,并逐步完善标准制度网上查询系统,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标准信息化水平和优质服务的能力。同时,以信息化促标准化也有利于各类标准、制度修订后的更新、和公告。
三、明确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目标
1.为电力工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
在当前形势下,电力标准化工作应该注入新的理念,担负起自身使命,在修订电力标准体系的时候加强节能环保方面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环保标准,促进企业减少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标准的制定来促进电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积极推广脱硫、脱硝、循环流化床等洁净煤技术以及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另外,还要适时制、修订节能降耗标准,实现电力行业的内涵型增长,以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电力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2.配合推进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而电力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也不应置身于电力体制改革之外,制定标准时一定要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降低造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建立和顺利运转。就电力标准化这个环节来说,一定要在建设、调试、运行、使用等全过程的标准制定中体现这一原则。
3.强化标准化工作队伍,提高工作水平
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标准化工作队伍,标准化管理人员应该掌握标准化、计量、质量等综合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电力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宏观管理、中电联组织实施、标委会为主要依靠、电力企业参与支持”的新管理工作体系。实践证明,这样的组织体系是适应新形势下电力体制改革需要的。
参考文献
[1]姜宇平,王玮.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电力技术.2008(06).
[2]胡秀国.推进电力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1).
[3]赵桂娟,李力.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存在问题初探[J].宁夏电力.2007(03).
[4]傅新珠.如何做好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J].电力标准化与计量.2005(04).
[5]朱梦熊,丁名材,武亚平.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和管理标准化[J].电力标准化与计量.2004(04).
[6]倪耀琪.探索电力标准化的管理[J].企业标准化.2003 (08).
[7]白雪峰.标准化规范了电力企业[J].企业标准化.2003(08).
第一,企业会计标准化能够对企业标准的制定、,对系统活动的实施进行有秩序的管理,整个过程会伴随着客观环境变化实现循环上升,逐步地提升标准化水平,所以,在企业内部实施标准化会计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实际需求。第二,企业会计的标准化是一种相对动态的概念。会计标准化在广度和宽度上伴随着时代变革正在朝向更大的广度和更深的层次发展。企业会计的标准化和非企业标准都在相互不断地转化,并且一些已经确定的企业会计也正在随着时展和条件变更而转为非标准,也有可能会制定最新标准。第三,企业会计标准的实行效果在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社会活动过程中企业会计标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并且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循环发展的标准化。
2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主要内容
会计标准化主要包括了会计观察、分析、分类、汇总和记录,能够为人们反映、规划和考核再生产的过程提供经济信息。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会计概念的标准化
所谓会计概念标准化指的就是对会计的智能、性质、原则、方法、程序和目的等专业化的名词术语确定出统一标准的应用方法和含义。在公司内部的管理系统中,应该积极地将一系列专业名词做出明确,确保管理岗位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实现整个管理效率的一体化。
2.2会计方法的标准化
会计方法的标准化指的就是在会计管理的过程中实行复式记账、财产清查盘点、成本计算、股价分析以及检查方法等,进而制定出先进的合理方法,颁布统一执行。方法的标准化是会计管理标准化的具象体现,也是基础步骤。
2.3会计报表的标准化
会计报表的标准化主要是对一些会计的报表和附表按照统一格式、报送范围、统一种类以及编制的方法来进行编报。会计报表的编报是会计的基础专业职能,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是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来源,实行标准化是必然趋势。
2.4会计凭证的标准化
会计凭证的标准化即单位因为发生一些经济业务而产生的各类会计凭证,包括了自制以及外来凭证内容、规格和联数的统一设置。会计凭证在现代企业当中存在着专业化的影响,所以,要在实行标准化的过程中重点关注。
2.5会计账户的标准化
根据经济信息和记账的处理,把会计对象按照经济内容来划分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别都要分别给予一个通俗易懂、概念清晰、含义明确、简明扼要的名称,也即会计科目。并且设置了记录的结构,规定了记录、结算和核算的各项注意事项。
2.6会计档案的标准化
会计档案标准化是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以及文件资料按照会计期间进行分类要求和分类存放的统一执行,对会计档案进行妥善的保管。会计标准化内容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环境的变化在逐步的调整完善过程中,对于一些会计的标准化内容更是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会计账簿标准化是各个会计主体的设置,包括了种类、数量以及结构的调整,但是内容仍然要得到一致性的体现。
3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实施原则
3.1服从全局
会计标准化的实施必然会涉及很多与企业各个方面的利益,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的原则。比如说,在企业相关部门的会计标准实施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逐步加大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企业为了达到最佳的秩序,要达到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获取经济利益的益处,在这些情况之下,各类相关部门都要从整个企业的利益出发,更为积极地贯彻实施会计标准,绝不可以偷工减料。
3.2长远考虑
企业在实施会计标准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遇到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例如说在某项先进会计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对现有会计的工作环境进行机构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短期之内是不能够立竿见影的。所以,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实施了先进会计标准之后,会计的工作效率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会计的信息系统也会日渐完善,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才能够做出长远的考虑,积极地实行最新会计标准。
3.3严格执行
现代企业的会计标准体系都是要结合标准化系统原理进行建立,系统内部所有会计标准都是要实现确定目标的,这些标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且相互关联的关系。而且在系统的内部要贯彻会计标准才能够产生一些特定功能,否则在整个系统之中只要有一个标准得不到实施,对应的功能就不会产生。与此同时,会计标准还能够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针对一些不同的情况,现代企业应该采取不同方式来实行会计标准。
4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必要性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现代化也不再是空想要想实现工业现代化,就要加强企业科学管理,采取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方法和途径。尽管企业所采取的手段和理论都在不断的革新当中,标准化始终还是占据了整个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位置。这个标准化贯穿了技术的创新、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的活动全过程,是整个企业科学管理最为有效和基础的手段,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情况来看,全球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要想让企业在市场经济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实施科学化的管理,实行标准化的会计管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会计标准化是重中之重,也是整个企业的科学管理当中的重要力量。企业会计在资金管理及核算的工作当中起到了决策信息的切实保障作用。现代企业的会计活动也可谓是有章可循,在企业向科学化、系统化的发展过程中,会计活动各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的管理实行标准化就是为了各项活动都能够有规可依,让企业的管理能够在整体功能上发挥重大作用,为企业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提供基础保障,保证企业能够沿着科学轨道顺利发展。会计的标准化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减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的机会,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化建设。
5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流程
5.1企业会计标准化流程管理程序
企业的会计标准化流程管理的程序包括了输入阶段、中间阶段以及输出阶段这三大部分的内容。会计标准化的流程管理输入阶段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环境条件等。在输入阶段主要就是资源消费管理,力求最低成本的消耗,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为企业进行基础化管理,包括企业标准化管理机构的设立、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培训、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的制定以及标准资料的整理和收集等。企业标准化流程管理的中间阶段包括了各类标准化的活动,也同时实现了增值转换活动,从制定到实施,从评价到改进都是必要的。企业在这一阶段开始依据标准化来设定活动目的,实施控制方法,规定各种工作的原则和方式,并且要根据客观的环境来不断改进,加速各项活动循环发展。企业标准化流程管理的输出阶段主要是产出各类相关标准化信息,达到活动的标准化效果。企业要注重信息的管理,会计标准化信息管理需要满足各类会计的标准需求,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来进行信息管理和保管立档,并且要及时传送,推荐给各个部门进行使用。会计的标准化效果都是要对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和评价的,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奖惩措施的实行。
5.2企业会计标准化流程管理模式
企业会计的标准化通常都是由各类活动组成的,所以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动态循环,这其中最为主要的活动就是会计标准的制定、实施、改进和评价,同时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这些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并且往复循环。实现企业的标准化才是现代企业的最终目标,需要对整个企业会计标准化以及内部各项活动进行策划等过程,这样就会成为一个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采取大循环带动小循环的方式保证各个活动以及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促进,整个企业都能够实现周而复始的标准化运行。
6现代企业会计标准系统的构建
会计标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根据内容定义的不同,概括了会计核算、会计组成、会计管理三大部分,共同组成了企业会计标准化系统。企业会计从两个阶段实行,第一阶段是针对会计信息执行严格标准,第二阶段是针对具体程序进行明确规定。各个环节和层面之间实行有机结合,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7结语
关键词 现代 企业 会计标准化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而企业中的各个功能部门同样也要建立标准化的水平,特别是企业中的会计管理工作要具备实的标准化基础,标准化就是规范化、合理化,因此,现代的企业的会计标准化是很值得探究的,怎样实现标准化,在企业的管理手段上要实现以标准化作为基础的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企业的科学管理是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科学管理又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现代的科学管理有其自己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随着科学管理的变化,其标准化的水平也在改变,会计标准化要符合市场的要求而不断的改变,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基本管理职能之一,贯穿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对于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探究,我们首先要做些基础性的工作,由于企业中的会计管理是企业中一项较为复杂的经济管理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建立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企业中的会计标准化是已成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
一、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涵义
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其作用是为了有效的维持一定范围内的会计活动秩序,也是为了有效的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从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会计问题,标准化有利于会计管理工作的其他内容的制定,以此为基础规范各项工作内容,会计标准化是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使用,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随着环境的改变,标准化的水平也需要不断的提高,同时也要符合市场的经济规律与变化,现代企业标准化的结果将与实际相同步。会计标准是现代企业实行会计标准化活动的结果,因此,会计标准一定要贯彻和落实到企业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标准化的作用。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其向着更深层的方面变化,企业的会计标准可能会出现新的标准,无论是哪种标准都要统一于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会计标准化目标有序化的程度,避免产生无序化情况的发展,从而构建最佳会计管理秩序,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系统的构建问题
在企业中,会计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要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企业要在市场环境中有序的发展,就要建立企业会计标准,企业的会计标准是一项系统化的项目,企业的会计标准能够实现会计目标的确定,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由企业内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会计标准按其内在联系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科学的有机整体。这是会计标准化构建的内容,会计标准的基本内容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有着内在的联系,符合企业中的会计标准化的管理工作,对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探究可以构建标准化的体系为导向,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构建企业会计标准系统,以此分析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实际性工作。有关企业会计标准化的问题,很多学者认为会计标准化是个过程,对会计标准化过程的构成要素、运动规律并没有更多的研究,企业进行会计标准化的流程就是要实现科学管理。
三、企业实施会计标准化的作用
一是在企业实施会计活动,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各项经济活动的秩序。会计标准化管理就是规范人们运用统一的标准进行会计活动,以此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企业的各部门也会按照此标准进行相互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保证会计活动各环节都要有序的进行,为建立会计活动秩序的实施创造前提条件;二是企业实施会计标准化能够提高会计活动的效率。企业会计标准化实现了会计活动中效率的提高,减少了各项资源的浪费,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对于各项工作更为熟练;企业实施会计标准化能够实现会计活动的科学化管理。会计标准为会计活动管理提供目标和依据,使会计管理经验不断的规范化、科学化,会计活动之间责任与工作程序更为标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在这种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市场越来越大,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现代的企业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特别是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企业的会计管理要实现标准化,企业会计标准化需要配合各方面的要求,对会计标准化的探究要从多角度考虑,随着管理目标的变化而作出适当的调整,利于整个会计活动的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方露.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探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2]徐生强,董激文,勇冰,史静娟.加强企业现代标准化管理的研讨.机电信息.2007(08).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缘起与推广
我国大规模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缘起自1986年全国煤炭行业开展的“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1995年,机械行业推出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安全标准评价工作就此展开。此后,此项工作逐步得到推广,至本世纪初,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已涵盖我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和建筑施工等领域(详见表1)。2002年出台的《安全法》为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明确要求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活动,2005年出台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为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提供了基本框架。2010年以后,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相关政策和条款更加明晰、细化,对所有行业领域实施了全覆盖,对境外中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0年6月1日国家安监总局编纂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正式施行,它属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中的基本标准(详见表1)。2011年国务院安委办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1]18号),对工贸企业安全达标工作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2011年做好基础工作,包括政策法规和评定标准的制订、考评体系的建立及典型示范的创建等;2012年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2015年底前所有工贸企业实现安全生产达标。2014年12月1日,新《安全法》正式施行。新法在总则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设(详见表1)。
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与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1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所谓安全生产标准化,即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使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事实上,这一定义不仅涵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全局,也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提供了衡量尺度和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即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管理模式。2.2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一般认为,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分三类:基本标准、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基本标准,即《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行业标准,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专业标准,如《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等。在管理实践中,行业标准、专业标准的制定,应满足基本标准要求;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优先运用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2.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所谓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即制度体系和机构体系(详见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工作的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工作包括企业自主评定和外部评审。企业落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步骤、内容与要求,详见表3。
3结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我国大规模地推行与实施已近30年了。30年来,以煤炭、机械行业为龙头,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基础,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分类创建为路径,以厘清责任为抓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逐年向好。然而,在企业生产标准化建设中,考评标准与实际情况脱节,企业对生产作业现场(包括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生产过程控制和人员作业行为)的管理松懈,监管机构监督检查走过场等现象和弊端依然存在,实现本质安全的道路任重道远。
作者:董静 单位:武汉长江融达电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国网衡水供电公司,衡水 053000)
(Hengshui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Hengshui 053000,China)
摘要: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以国网衡水供电公司标准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为例,对现代企业如何做好标准化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Abstrac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nterpri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modern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It is also a basic work for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tak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Hengshui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for example to discuss how to do well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关键词 : 标准化;管理;企业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61-02
0 引言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企业标准化管理同企业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等一样,是企业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项管理职能。它既服务于其它各管理系统,同时又是其他各管理系统行使职能的基础和依据。企业要加强管理(包括质量管理),就需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形式为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提供控制依据,使企业管理有法可依,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本文以国网衡水供电公司标准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为例,对现代企业如何做好标准化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1 实施背景
国网衡水供电公司是河北省电力公司直属的国家大一型企业,现有员工1069人,担负着衡水市11个县(市、区)的供电任务。自2008年起,在河北省电力公司的领导下,该公司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概括来说,主要是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健全组织结构、提高全员意识、建立常态工作机制、确保全员参与、持之以恒贯穿始终。
2 具体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①成立以公司经理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公司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公司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归口部门及企业管理协会组成的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对公司的标准化工作进行组织实施。
②各部门、单位选配懂技术、会管理、熟悉业务、有一定标准化知识的人员担任兼职标准化员,负责所在部门、单位的标准化管理业务事宜,兼职标准化员保持相对稳定。
③印发《衡水供电公司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评价周期、标准及方式,加大标准化工作的绩效考核力度。
④定期组织召开公司标准化建设推进会,对标准化各项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部署。
2.2 加强宣贯培训,提高标准化意识
①提高标准化意识,重点提高公司全体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使之高度重视、支持标准化工作。通过举办标准化培训班、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普及标准化知识,使员工了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以便把标准化工作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②加大对兼职标准化员的培训力度,不仅组织人员学习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化业务工作、如何编写企业标准等相关知识,还进行岗位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写作的相关培训,从各方面提高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③借助公司网站、标准化信息系统和班组管理信息系统等媒介,广泛宣传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配网抢修标准化作业、基建管理等专业在标准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营造良好的标准化工作氛围。
2.3 建立常态机制,保证标准体系高效运行 在具体工作中,采取计划管理、内部评审、整改落实的闭环管理常态工作机制,建立、改进、完善公司的标准化体系。
①计划管理。根据上级标准化有关安排和公司实际工作,由企业管理协会编制月度标准化工作计划,对标准化各项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部署,公司各部门负责按计划的时间节点,对本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进行落实,并定期报送标准化月度工作总结。计划完成情况作为公司工作例会重要报告事项,对未按计划完成工作的部门、单位,纳入公司月度业绩考核。
②内部评审。成立由企业管理协会负责人为组长的公司标准化检查组,挑选经验丰富人员,定期对各部门、单位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检查、评审,并填写《评审记录单》,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单位中,引导各部门、单位人员针对本岗位、本专业标准化内容进行整改,使各项文件更加完善。每次评审结束后,针对评审情况及存在的共性问题,标准化检查组出具标准化评审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
③整改落实。针对发现的问题,实行“三步走”方法进行整改。第一步由本岗位人员根据《评审记录单》提出的问题自行整改;第二步,对于整改中的困惑问题由各专业主管、班组、各单位兼职标准化员共同讨论解决;第三步,对于有争议问题提交企业管理协会,由标准化主管负责指导或联系相关专家进行答疑解惑。各部门、单位整改结束后向企业管理协会提交整改报告。为确定问题切实整改到位,由公司标准化检查组对当月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公司内部业绩考核当中。
2.4 全员参与,确保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①组织每名员工结合岗位实际,总结工作经验、优化业务流程、参与制定标准,将工作目标、要求、考核指标等逐条细化、定量描述,将技术、方法和经验写入标准,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工作标准,每个流程都有明确要求,每项操作都有作业指导书。
②强化标准执行,倡导员工“写我应做、做我所写”,在每项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对工作中违反标准化要求的行为进行考核,切实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避免出现“重建设,轻执行”的现象。
③加强学习研究,做到边学边用,在实践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用标准制度流程来审视自身工作行为,找出工作偏差与不足并加以规范改进,并进一步加强实践,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2.5 持之以恒,形成公司标准化文化 标准化是优秀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国网衡水供电公司4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标准化建设,领导带头作表率,亲历亲为,对先进典型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后单位进行考核通报;利用各种会议、评比的机会展现标准化建设成果,每个月度例会安排部门作标准化专题发言,保持了标准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和争先态势,激发了员工的标准化工作动力和热情。广大员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体验到标准化带来的显著成效,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要我标准化”到“我要标准化”的深刻转变,树立了“一切工作都要按标准执行”的理念,养成了照章办事的习惯。在国网衡水供电公司,标准化已经成为员工的行为依据,固化为自觉习惯,转变为工作理念,提升为企业文化。
3 取得成效
迄今为止,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共编写工作标准356项,管理标准963份,梳理公司技术标准2183项,建立作业指导书336个,实现了技术标准全业务覆盖,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局面,营销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被河北省电力公司命名为标准化工作三星级单位,为河北省电力公司成为全国首家电力企业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单位贡献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侯莉莎.企业标准化管理研究[J].企业与管理,2012(18):207,320.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 经济活动 制高点
1前言
企业标准化主要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获得最佳的秩序,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项活动。企业的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的这些方面: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生产的效率;开创新的产品,为大家提供更为好的服务;加大国际贸易;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等方面。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要想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就要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卖产品,或是卖品牌,亦或是卖品牌这些都只能认为一般的企业,真正的好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就像海尔公司、格力公司或是美的公司无一不是为自己的公司制定了高的标准,公司实施高标准的战略这样不仅为公司赢得了市场,也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荣誉。为了实现企业的标准化下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2企业标准化的一些原则
首先,要有很好的目的性。要明确实行企业标准化的目的,主要是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标准化,促进公司经济的发展;其次,确定公司标准化的系统性,全方面的实现全方位的人员参与和管理;再次,需要了解实现企业标准化的层次性,制同一的管理体制,并做到实现每个层次都有标准可以遵循;最后,需要注意公司的协调性,主要表现在技术与管理,人员等标准的协调和一致性,此外还需要注意实施公司标准化的科学性,必须根据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公司自身的情况作出符合公司标准的决策。
3如何实现企业的标准化
3.1培养企业标准化的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信息、市场也在逐步实现一体化,这对公司职员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致谢职员们不仅要有很好地专业素养,而且还要有超前意识和开阔的眼光,这就要求职员作了解国际上的一些先进思想,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内容,并积极让员工参加标准化技能或是其他方面的培训。加大职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志愿的标准化意识,主要表现在:较好的组织能力;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创新和超前意识;熟悉并掌握现代的管理方法;很好的资料整合能力等,只有公司的人员在工作中积极运用标准化的理念和想法,这样才能对很好地实施企业的标准化。因此加强员工企业标准化的意识,这是企业标准化实施的重要前提。
3.2加强市场的了解
能否在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市场信息的了解及分析能力将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对市场有很好的了解:首先,制定好能够是客户满意扩大市场需求的产品的标准,这是实现企业标准化在市场方面很重要的一步;其次,以制定的产品标准为核心进行生产,在进行生产是要注意产品的质量及生产的效率等其他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稳住市场;最后,在进行生产标准化的产品时要学会用从新开创其他的标准产品保持产品的新鲜,扩大市场。只有很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标准化的实施。
3.3完善企业的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的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企业事实求是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制定相应的标准。企业的标准主要包括,流通的领域主要是对实施的标准产品进行必要的备案;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一些无需备案的企业内部的各项标准。对于企业的内部标准主要是对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经验或是技术,这些标准是不能对外进行公布的,因此一切在针对产品的标准化是对企业内部的标准液应该进行一定的制定,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的标准化。此外,企业标准的制定需要很多方面人员的参与,因此需要公司人员对公司的标准化有很好的了解.此外企业要根据所指定的标准化产品的一些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高水平的标准,并对企业进行实施,因此完善企业的标准体系对于实现企业的标准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3.4抢占标准的高制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能跟上世界的经济步伐,开展了标准化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主要表现在:第一,对ISO、ICE的领导权和承担一些职位的重要职位,积极迎合国际的标准化,并积极开展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化的一些活动;第二,将信息,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标准化放在重要的地位,因为现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因此信息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另外资源是一个国家生存的命脉,一旦国家的资源不足很可能对外国侵略创造了可乘之机,因此处理好资源方面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只有很好地开发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后或是军事上,一方面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提高我过的国防力量;第三,注意标准的设定和科技发展的统一,不能不切实际的设定;第四,加强和深入开展标准化的建设及相应的法律等。抢占标准制定的高制点对视企业的标准化同样有不可或缺作用。
3.5创建标准化的管理体制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经济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为了能够实现经济飞跃这就要实施标准化,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实现标准化也是很重要的。原始的管理观念和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在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需要设定标准化的管理理念,标准化的管理体制等。标准化的管理是企业实现标准化的重要部分应该在这些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为了实现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更好实现,并最好很好地建立监控体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司标准的管理实现
3.5.1观念的创新
传统的管理理念主要是针对技术及管理的方法,对产品的要求仅是在合格上,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经济的发展需要,为了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业必须树立标准化的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的竞争意识,这是竞争管理的核心思想,同时还要树立标准化的管理意识,这是进行标准化的依据,此外还需要进行标准化的协作意识及超前意识,这对实现企业标准化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3.5.2标准的创新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在标准的使用上的创新,企业应该改变原始的对国家标准照搬的现象,应该企业的潜在需求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作出相关方面的调整,实现标准的产品生产。其次还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主要表现在,对产品的要求不要在仅是拘泥在是否合格上,而且应该体现出它的个性化的特性。还有有超前意识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明白标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因此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必要时应该进行创新。
3.5.3模式的创新
企业的标准化应当遵循市场的驱动效果,主要体现在:企业标准化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让顾客满意而并非只是合格产品;标准的依据应是客户需求和竞争的标准体系及相应的其他依据,根据以上的几方面进行标准化系统的设计。
3.5.4机制的创新
机制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用人机制,科研机制,监控机制等方面这些对实现管理标准化有很重要的作用
3.5.5评价体系的创新
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建立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并适时地对企业的标准化的一些活动或是产品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公司现在的状况,发展其中的长处改正其中的缺点。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是实现企业标准化的必然要求。
4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往往是标准先行。国际的竞争,企业的竞争主要还是标准的竞争,企业应该很好地发挥好领导的引领作用,积极倡导政策上的支持,加大经费上的投入,并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很好的职业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公司的企业化。
参考文献:
[1]毛艾崇.浅析企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J].电动工具,2008(2).
[2]栾岚.论企业标准化的实施和创新[J].活力,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