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调查汇报

调查汇报

时间:2022-02-17 11:27: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调查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调查汇报

第1篇

了解我园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帮助家长在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以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家长已初步具有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86%的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必要的,早期阅读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作用;8%的家长认为可有可无,顺其自然,可以等孩子大些再加以引导,只有6%的家长认为孩子没必要进行早期阅读,他们认为孩子听听故事就行了,阅读是识字以后的事了。

2、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单是开发智力,还可以从书中可以获得情感体验,分辨真、善、美的能力。这是和整个幼儿期教育目标相吻合的。调查的结果却表明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如表一: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读的书籍种类:类别比例凡是有益孩子成长的书8%没有哪一本书使孩子一定要读的26%科普读物、智能训练类图书40%故事类图书和儿童刊物26%由此表可见:

(1)最大比例人群----40%的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是幼儿期最主要的内容。

(2)26%的家长认为孩子要看儿童刊物及故事书。这其中以低学历家长为多,这部分家长教育意识比较模糊,没有科学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3)另26%的家长认为没有哪一本书是一定要读的,这其中高、底学历的家长都有。他们认为孩子成长顺其自然,没有必要加予引导。

(4)只有8%的家长认为凡是有利与孩子成长的书是孩子可以阅读的内容。这部分家长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明确的教育目标。他们懂得情感、品德教育与智力发展同样重要,兴趣、潜能必须以人格健全为保证才能得到正常的发

挥。

(1)家长和孩子回答的差距较大。一部分家长只是自己逛书店时带上孩子,孩子和书店和书之间没有联系,即使父母带孩子逛的次数再多,孩子对书店的印象还是不深刻,甚至没有印象。有的家长的确想通过带孩子逛书店,来加强书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与书成为好朋友,但是缺少了必要的引导,以致孩子在

书店中是被动的、盲从的。家长有目的的行为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效。

(2)半数以上家长对带孩子逛书店或向孩子推荐图书都是无目的的,对向孩子推荐图书和带孩子逛书店能提高阅读兴趣的作用不大了解。

(3)还有11%的家长从来没有带孩子逛过书店,这些家长显然没有注意到指导孩子阅读应走进书店这一更生动、直接的方式,他们不仅自身对知识需要的缺乏,还对环境给孩子的影响力的认识也十分缺乏。

四、建议:

1、幼儿园或社区应广泛且高质量地开设家长学校、家长建议讲座,让家长明确教育目标,端正教育观念,了解正确的阅读指导方法,并定期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教师、家长加强联系以获得幼儿阅读的进展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同时结合三t即:talking-交谈、谈论,telling--讲述,thinking-思考。使孩子与老师、父母在三t活动中,通过听、说、想多种手段的训练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第2篇

一、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村主任离任审计中发现,当前我乡村级财务管理突出以下问题。

1、财务制度不完善。有的村没有制订财务管理制度,有的村财务管理制度与现行实际情况不适应、不配套,出现脱节,有的村虽有财务管理制度,但缺乏资金收入、使用及效益措施,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健全、规范,接受群众监督乏力。村干部往往都掌握有一定的经济大权,既管钱又用钱,收不入账,公款私存私用。有些村随意借村集体收入,借钱后给一张白条,有的甚至连白条也不给,不断出现违纪现象。

2、账薄设置不规范。一些村会计各自为阵,会计科目随意设置,记帐方法不统一,账账不符、账款不符、账实不符、有账无证、有证无账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村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专项支出等项目记录不全。因没有完整的财务记录,既不能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和全面反映本村的财务活动状况,也不利于财务公开和财务监督。

3、会计手续不齐全。有的村财务原始凭证不规范,无经手人,无证明人,无事由,无审批人签字。一些出纳收付款后不及时记账,仅凭脑子记忆,甚至凭印象自制凭证,盘点库存时,现金不是多就是少。

4、凭证审核不严格。财务开支本应由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而有的村支书签、主任也签,签批不问清红皂白,来者不拒,明知超标准或开支范围不合规,因怕得罪人,故意大开“绿灯”。

5、财务收支无预算。有相当部分村年初资金收支无计划,往往是有钱乱花,无钱借花,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结果是年终决算一片“红”。

6、会计档案不健全。许多村根本没有村级档案室,会计档案资料无法集中管理,会计资料只好长期放于会计或出纳家中。一些会计人员不按规定装订发票,年终将帐本和单据用报纸一包,随便乱丢。换届后干部变动时不办理移交手续,各管各的“包包账”,造成账簿和凭证丢失、鼠咬、虫蚀和霉烂。

7、资金使用不合法。有的请客送礼,有的公款旅游,有的滥发实物、补贴、资金,甚至还存在着干部挪用、侵占公款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较差或较好的村,问题尤为突出,支出结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8、会计队伍不稳定。有的财会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选为村干部,有的不愿挂个会计把自己捆在家里,而外出打工不愿从事会计工作。加之村会计一般随主要干部变动而变动,一任书记,一任会计,变更频繁。且相当一部分村财务会员文化水平低,知识面窄,业务素质差,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综合分析核算能力,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漏洞百出,难以起到监督管理财务的作用。

二、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基本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症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忽视财务管理。一些村负责人头脑中没有财务管理这根弦。一是工作忙无暇顾及;二是对财务管理认识不清;三是怕管紧了不好“办事”。因而,对农村财务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滋生和助长了某些违法乱纪行为。

2、制约措施乏力。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形同虚设,组长多数有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兼任,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挫伤了群众民主理财的积极性,客观上助长了部分人员违法乱纪的侥幸心理。

3、收支管理不严。一是缺乏内部监督,村级会计大多是村干部,无法独立行使职权,不能发挥财会监督作用。二是缺乏外部监督。监督村级财务实际是个空白带,这就给法制观念淡薄者有可乘之机,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4、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农村财力人员大都文化不高,未受过专业培训,政策水平和业务知识差,连起码的会计基础知识、财经政策、法规都不懂,记账时漏洞百出、笑话连编。

三、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规范我乡村级财务管理。

1、加强领导,强化法制意识。领导重视是抓好村级财务工作的关键,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特别是乡村主要领导应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支持财务工作,为农村会计人员撑腰壮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增强法制观念。

2、明确归属,强化监管职能。《会计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乡财政既有分配职能又有监督职能,由其监督管理村级财务工作是顺理成章的。其理由是:一是乡财政所作为乡财政的综合部门,大部分工作都要与村组打交道。因此,对其财务进行监督管理是切实可行的。二是村财务是农业财务的组成部分,纳入乡财政管理,有利于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监督和考核。三是乡财政所有相对充足的人力,并在经济管理、财务处理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监督管理村财务工作是完全可行的。

3、完善制度,强化约束机制。一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应着重抓好从村级收入计划到资金使用、资金监督等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建设。包括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管理制度,定期向财政部门报表制度,收入、支出帐目公开制度,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制度等。二是严格管理制度。要坚持“钱帐分管,会计管帐,出纳管钱”的原则,严格审核原始凭证的手续是否齐全(事由、经手人、验收人、审批人),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做到帐款相符,帐物相符,帐帐相符,日清月结。三是要坚持支出一支笔与村委会集体审批相结合的方法,彻底杜绝人人用钱、个个批钱的混乱现象。四是完善农村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和资金使用效益审批制度。财政所应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分析测算村级当年预算收支情况,形成收支计划报同级党委、政府、人大审批下达,村级必须遵照执行,并定期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加强农村财务监督,重点检查是否有擅立收费项目,财政部门审批的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私设“小钱柜”;是否坚持一支笔审批原则。同时,要实行干部离任必审,财务人员交换必审,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必审,有重大问题的人或事必审的“四审”制度。每审必须一查到底,弄个水落石出。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根据情节严重,依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第3篇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发展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听其自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全靠您了,我们管不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家长缺乏责任心。

2、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

许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愚昧无知的一代,不想让历史的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干大事,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占61.2%。因此,对孩子要求就是学习成绩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往往不问青红皂白,责骂、殴打一顿,惩罚完了还说:“管你,是为了你好。”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重文化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有些家长的观念里,家庭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考出好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长不支持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如开运动会家长不让孩子参加;组织慰问乡敬老院,有的家长也不让孩子去。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给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4、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家长中有所抬头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农村上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仅靠一点工资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困难。所以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收入较好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农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吗!”

5、溺爱娇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不少班级里独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师反映,条件好的家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溺爱孙辈,爸爸妈妈放弃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懒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一上学就向家长要钱买零食吃,家长“有求必应”。晓星小学六(2)学生曹某,父亲开私家车,家里经济条件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不满足就不吃饭,甚至跑到楼顶上吓唬人。这个孩子,老师也不能讲,一讲他就到处跑。老师说:“小孩子太惯啦!”家长说“随他,跑不了。”老师也无可奈何。该校二(2)班有个学生,一直是家长喂着吃饭,上二年级了还不会用筷子,用勺子吃还撒一地。上述虽是个别的,但也反映家长不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对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评选表彰好家长、好母亲、好媳妇、好孩子,争创文明户,树立新形象。

加强社会教育,以村或乡开设活动场所,添置设备;组织“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为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巩固中求发展,并将家庭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伴随孩子升级升学,与孩子同时毕业,经考核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要有保障。

3、关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关注的教育对象。地方政府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明确监管对象,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切实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外出挣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打工别忘了孩子。

第4篇

县政协认真履行职能,近年来。始终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重要议题,强化对非公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一、加强调查研究。

县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全县非公经济发展。切实围绕非公经济发展的难点、热点开展调研,通过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和实地专访,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2009年,组织开展了优化发展软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课题调研,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召开企业业主座谈会、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详细了解,组织全县30多个执法部门召开优化发展环境座谈会,形成了转变思想观念,发挥职能作用,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专题调研报告报县委,引起了县委的高度重视,采纳了调研报告的许多建议,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县鼓励外来投资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3个文件,为新的非公企业入驻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全县按工商局注册统计:内资企业有158家,其中国有企业45家,集体企业37家,公司企业75家,其他企业1家;按经贸局摸底调查统计:工业企业有50家,其中规模企业27家、劳动用工人数1500余人,规模以下企业14家,建企业9家。全县企业从业人员近7000余人,新培育出了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华龙科技油茶有限责任公司、鼎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企业。

民有、民治、民享的经济。这就要求政协充分利用宣传、提案、协商、监督以及民主评议等方式和手段,非公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讲是民本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具体工作中,县政协通过广泛宣传,引导社会正确看待非公有制经济,正确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起非公有制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观念,树立起一切合法经营所得的私有财产都应该得到保护的观念,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思想和舆论环境。一是通过主席会议视察、常委会会议和委员视察等形式,关心和支持非公企业发展。去年以来,县政协先后视察了山海有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县云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县玉水一壶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华龙科技油茶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丰盛种羊基地、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解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对企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以视察报告的形式向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切实为企业的发展鼓与呼,以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开展相关活动,广泛宣传非公企业,营造良好全社会关心、支持非公企业的营造良好氛围。2009年4月,县政协举办“县非公有制经济论坛”邀请省、州知名非公经济业主3人作专题讲座,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总结经验,研究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举措,探索实现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县级行政执法部门股级以上干部、乡镇主要负责人、基层商(协)会会长、县属非公企业负责人及部分个体工商户代表听取了讲座。三是通过民主监督的形式,监督有关发展非公经济政策的落实。为加快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使非公经济人士放心、放胆谋发展,县政协深入有关部门进行督查,促使有关部门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四是积极为非公企业开展协调服务。县政协班子由一名副主席兼任全县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经常到企业了解情况,适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如民营企业槽渡河水电开发公司在投资开发水电项目,工程进度缓慢,为此,县政协主席率队前往南宁广西利业集团总部,就如何加快我县槽渡河流域水电开发等问题,与集团高层领导进行沟通、磋商,并形成共识,促使河湾电站河湾大桥、拉安电站进场公路顺利动工修建,推进了县水电开发的进程。

现已有陶瓷、宾馆建设、旅游开发、五金加工及温州商人投资集团等客商到考察,政协班子成员还参与县委、县政府组成的招商和旅游推介小分队赴江西庐山、安徽黄山、广州、广西河池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旅游推介活动。很多项目已意向性签约,部分项目已开始实施。引进龙鑫有色金属冶炼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多次为该公司协调土地和水、电、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已于2007年10月底建成了第一期投资550万元、年产750吨的金属锑及回收贵金属生产线,该企业预计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可解决就业人员110人,实现税收500万元。

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个别部门对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为此,县政协及时协调关系,确保企业顺利办理相关业务,使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为非公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发挥智力优势。

组织经济界别中非公经济政协委员参与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和审议,一是鼓励经济界别中非公经济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每年的两会”期间。帮助和指导他撰写提案,向党委、政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递交提案的形式参政议政,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撰写了关于完善“一站式”服务的建议》等一批提案,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并采纳。二是发挥经济界别中非公经济政协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他外出考察学习,扩大了与外界交往,加强经贸合作、技术交流,引进资金、人才、先进管理经验等,通过“以商招商”方式,先后引进了油茶、绿茶种植项目、千亩金银花、千亩精品提子种植项目,此外,还引进毛织厂、电子厂、编织厂等劳动密集型项目10余个,吸纳大批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上万人,仅平湖镇一个毛织厂就吸纳就业人员400多人。

三、主动配合协调。

既要注重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和区位等有形资源的作用,加快经济发展。也要注重政风、民风等软环境对发展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发展脉搏,为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去年以来,县政协配合县纠风办开展企业对服务部门的满意度测评,配合县文明办在金盆网上对服务部门满意度测评,有力地促进服务部门在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提高。配合相关部门为企业解决水、电、路,技术引进、市场开拓等困难和问题。如配合县民间旅游商品开发公司将“牙舟陶”产品入选上海世博会“贵州馆”进行展销,提升“牙舟陶”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配合工商局对牙舟陶商标再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配合供电局为丰盛种羊基地输变电线路的安装搞好协调工作,减少企业投资成本;配合县商会推荐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参加各级举办的表彰活动,激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助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2010年上半年,县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88个会员700余人,注册私营企业由原来的75户增加到88户,县政协通过有效履职。注册资金、投资者人数、雇用工人数分别由原来的11855.11万元,183人,797人增加到13425.11万元,215人,876人;注册个体工商户由原来的3494户增加到3763户,注册资金、从业人员分别由原来的6195万元,4826人增加到6611万元、5145人。截止今年6月20日,全县国税非公经济纳税1466.88万元,地税非公经济纳税2067万元,国地税非公经济共计纳税3533.88万元,财政上半年总收入5180万元,非公经济纳税占财政总收入的68.2%实现了非公经济占据“半壁河山”目标。

第5篇

一、当前村务公开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些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不按规定的制度执行,应付检查,摆摆样子,村公开栏成了“应付栏”,没有养成公开的习惯,或是公开内容停留在某年某月,或是上面检查就公开,不检查就不公开。

二是“云深不知处”。公开不彻底,玩数字游戏,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避重就轻,个别热点问题公开时“蜻蜓点水”,涉及到其他收支项目一笔带过,对成绩夸夸其谈,对失误避口不谈,给群众灌“迷魂汤”。

三是“真做假时假亦真”。甚至有个别村在村务公开中作假,欺骗群众,特别在是一些不敢、不能公布的敏感问题上做文章,以“假”代“真”,村务公开成了假公开。

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村务公开栏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村务公开成了让人看不懂、摸不透的村“雾”公开栏,村务公开变成了“公开难”,成为应付检查、遮人耳目的“花瓶”。

二、*县的主要做法

针对上述问题,*县不断创新公开的方式,丰富公开的内容,创造性地建立健全了四大村务公开机制,引入群众参与和监督村务公开工作,形成真公开、全公开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点题式”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的内容由群众点题。过去,由于村务公开群众没有“点菜权”,不适合群众“口味”,很多群众对村务工作漠不关心,事不关己,则高高挂起,从而为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大开了方便之门。该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点题式”村务公开制度,在村务公开栏中增设“点题栏”、“评议栏”,群众可在“点题栏”中将自己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写在栏内,村务公开内容就根据群众的点题进行公开。为了提高“点题式”村务公开的效果,防止群众点题干部不闻不问,该县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度,要求村务公开必须做到“群众随时点、干部限时答”,群众对公开内容有意见,可留言在“评议栏”中进行评议或是要求重新公开。“点题式”村务公开真正使村民对村务公开有了参与权、评判权、监督权,不但提升了村务公开的针对性、真实性、时效性,而且增强了对群众的吸引力。

(二)、建立村“误”公开制度,村“误”也公开。长期以来,村务公开工作报喜不报忧,很大程度影响了群众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鉴于此,该县率先在巾石乡试点建立了村“误”公开制度,要求各村每季度刊出一期“村误公开专栏”,主要公布村委会的工作失误,特别是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工程发包,以及群众关心的计划生育、村级财务管理等问题的工作失误。对问题不遮不掩,对失误不偏不袒,取得了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充分信任与支持。

(三)、建立村务公开民主听证招待会、票决制度,村务事由村民定。该县发动群众登上村务工作“唱戏台”,参与对村务工作的监督、决策,在黄坑乡试点建立了村务民主听证招待会制度,招待会既是村务公开的一种形式,也是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决策的一个平台。会上不仅面对面向群众解说村务,而且现场提请村民对村务进行民主听证。村务民主听证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自由参与,人人都有发言权,听证内容由根据群众“点题”选定。同时,该县还在新江乡试点开展了村务票决制,对重大村务,采取群众投票决定的方法进行村务决策,村务事村民定,群众既明白又放心,使许多原来村干部头疼的事不再头疼。

(四)、建立村务公开发言人制度,村务公开有了能说话的“嘴”。由于村民文化水平有限,村务公开内容有时光写在黑板上,还是有很多群众看不懂。为了让群众看得懂弄得清,该县在衙前镇建立了村务发言人制度,根据村落分布格局,在村里聘请3-5个文化水平好、群众威信高的老干部或是老党员为“村务公开发言人”,“村务公开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是解说、宣传村务公开内容。以前,村级财务问题是最让村干部伤脑筋的一个问题,村务公开了,群众也是似懂非懂,有群众戏称:“远看密密麻麻,近看稀里糊涂”,因此,造成群众意见多反映大。自从配备村务发言人后,村务公开有了能说话的“嘴”,由于解说宣传及时,群众心中人人都有了一本帐。

三、几点启示

*县村务公开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群众放心、干部舒心的效果,主要是他们抓住了村务公开工作的“牛鼻子”,用创新的办法突破了瓶颈,很借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启示一:村务公开服务的主体要明。村务公开的根本目的是为农民群众参与村务活动提供平台,激发农民群众当家做主的责任感,使农民群众在村务工作享有充分的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民主监督权,提高村务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村务公开面对的对象是群众,因此,村务公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群众展开,群众的满意就是村务公开的最高要求,要把群众的要求当作第一要求,把群众的呼声当成第一呼声,把群众的意愿当作第一意愿,村务公开的内容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公开,形式要让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这样才能把村务公开栏建成群众的“明白栏”、“放心栏”。

启示二:村务公开工作的关键是要建制。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的特点,形成以制度抓管理的村务公开模式,必然能促进村务公开工作的长足发展。所以,要把制度建设贯彻于村务公开工作的全过程,结合实际,统筹操作性、科学性要求,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实现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第6篇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推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之一。面对农民医药费用得不断攀升,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低下,因病致贫现象的不断增加;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得宏伟目标,如何建立起一个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当务之急。

2011年两会上卫生部长陈竺对农村医疗和公立医院改革表示不满意。在农村医疗改革上政府的财政投入非常重要,我国医疗资源总体比较短缺,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医务人员的培养也非常的不易。从去年到今年,农村医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总理提到保障制度的进步、基层服务能力也在逐步增强。60%基层目前正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譬如农村欠账太多、公立医院改革是在太复杂。目前的医改工作路线不太清晰,在公立医院深层次问题上,比如四个“分开”等问题也并不十分简单。县级医院能力不够等等问题。

从开始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剧,人们对于切身医疗保障的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普片关注医疗问题,但是政府对于医改的宣传方法不够合理并且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不了解医改,尤其是农民这样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人群。从切身与医改有过接触的人来说,感到带来益处的人只占1/3,一半以上的人并没有感觉到医改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由此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政府农村医疗改革是不力的。

从我了解我当地下塘镇的农村医疗改革情况如下:

一、长丰县医疗改革基本情况

有一次,我家人出了点车祸,由此便和医院有了深层次的接触。从中我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情况。新医疗改革实行以后,说实在的看病也没少花多少钱。烧了的钱是乡村镇卫生所里的药变成最基本的了,说白了就是没有好药新药,只是由于现在药品分配都是县级及以上的医院分配的,为了降低药品价格,便只给下面的小卫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药物。这本来是件好事,禁止医院私自购药,降低药品价格。却也带来个些负面的影响。比方说现在的流感在中国有60%的变异,这在欧洲些国家只有4%,这和我国消炎药乱用滥用所致,而现在乡村医院里的基本流感药物和消炎药却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个人出了车祸腿部大面积受伤,这种村镇的小医院根本没法医治,这种情况是综合所致的,医院里没有好的药物给予治疗,基础设备差,医疗改革后这种医院的医生工资低了很多,医院医生流失严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医院为了维持基本的运作,最终还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么病,进去就是三项检查,然后才给你看病。在大医院里在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医院会问你有没有参加新农合,新农合是从2003年起逐步实行的,旨在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一定的农村看病难问题,但是一般农民都不愿意说自己参加了新农合,即使他已经参加过。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寻味。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事。

二、制约农村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

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逐步把合作医疗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许多干部在成绩面前没有抵住诱惑,开始侵吞医疗专款,更多的却是政府工作者的不作为。在医疗改革中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利益问题,政府不愿意彻头彻尾的来个“斩草除根”,当然这也有政府的难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赤脚医生”大大降低了行医者的门槛,对当时的农村医疗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这些医生的水平是没法和一个正规的医生相比的,现在中国有8亿的农民,这也为现在的遗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是种畸形的成长,农村医疗在最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由公共卫生所负责农村村民的基本医疗,这还是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之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变,公共卫生所基本上由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充当,此后,逐渐演变成私人诊所,医疗设备因为资金匮乏、医疗观念落伍等因素影响,未能形成一系列整体性的医疗器械和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农民的医疗再次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种长期积累下来的沉疾,现近改革只是把这些“赤脚医生”聚集到村镇卫生站来,结果只是双败不是双赢,这些“赤脚医生”也因工资低而离去,最后卫生站只不过是个空壳而已。

三、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意见

政府在在医疗公共产品方面不应缺位,政府应主动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服务。加强政府在医改方面的监管,防止某些官员在医改方面不作为或者挪用医改公款,让属于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实处。加强农村医疗改革的资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社会募集资金保守在每年3000亿左右,加强资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镇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招募上。在全国建立全面的互联的医疗信息网,医院资金的流动和用途向社会公开,保证透明公正的原则。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由上级直接领导,实现“四个分开”。

第7篇

升入五年级以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班上近视的同学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几个同学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眼睛近视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近视眼的现状和造成原因。

2.调查本校同学的用眼习惯。

3.通过多种途径调查造成近视的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

我国小学生近视的现状。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近视原因调查(本校同学)

不良用眼习惯

1.看书距离不当。2.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3..持久用眼等。4.边走边或在公交车上看书。5.看电视时间过久等。

上网引起近视的其他因素。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建议怎样预防近视

(一)看书时座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第8篇

一、实际停车情况

停车乱是我县城区交通较为突出的顽症,处罚率高也是我县城区交通管理的一大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的小汽车违法行为中违法停车记录已达总记录的40%。这些现象的症结在于停车难,停车场地少、车辆数量剧增、车辆停车需求集中,上述现象是我县城区交通管理的瓶颈,同时也是制约我县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形象及城市经营的一块短板。

(一)规范建设监管滞后,停车场地稀少。在我县城区规划建设中,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未被足够重视。近几年来,我县房地产事业篷勃发展,但公共停车场地建设却了了无几。目前我县现有公共停车场仅市民广场一处,停车泊位不足百个。大型建筑的配套停车场也不多,仅金源宾馆、广源宾馆设有专用停车场。我县21层高的最高建筑都未设置停车场地。加之监管乏力,使原本已设置停车场的用地改作他用。目前,我县城区街道不仅承担着通行功能,还额处承担了城区80%的停车功能。

(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数量剧增。近几年,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购车热情随之高涨。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现有汽车类机动车9000余辆。自2009年大队开通汽车挂牌业务以来,已办理汽车注册登记2400辆。自2010年来,我县新增汽车以每年1600辆的速度递增(不包括本地人在处地办理登记及过户数)。

(三)城区服务功能失衡,停车需求集中。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城区在原有基础上,成倍扩展。如今,横贯东西的世纪大道长4.5公里,纵穿南北的迎宾大道长2公里。但人们的消费、休闲仍集中于东山大街、沿湖路、迎宾大道南侧、德胜大道等原城区中心及新旧城结合部。以迎宾大道南侧为例,其长不足1000米,仅餐馆就10余家,且生意兴隆。而上述街道没有一处停车场。

二、实际管理情况

违法停放,一直是大队城区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的管理方式主要以移动拍摄取证为主,强制拖移为辅。自2008年以来,坚持每天巡逻抓拍,4年来,共拍摄违法停放数据4.2万余条,拖移车辆87辆。在强化管理中也遇到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交通标志标线不全,执法依据缺失。我县城区呈现为“七纵三弯十四横”的街道格局,共24条主街道,总长34公里,主要路口61个。街道标线不清,绝大多数还没有施划标线和停车泊位、设置标志。使得在日常管理时,纠正违法停放缺乏标志标线等法定要件。

(二)交通标志标线不清,执法引发误解。由于一些街道的标志标线已不醒目,造成其交通引导、指令信息不明,在执法时极易引起误解。如阳水沟路西侧连续施划有数拾个停车泊位,现已看不太清。在拍摄路东违法停放车辆时,就有驾车人责问为何不拍摄西侧停放的车辆。

(三)间断施划停车泊位,执法产生争议。有些路段没有特殊情形下间断性地施划停车泊位。使相同的情况下,在泊位内的合法,紧邻的车辆虽不格外影响通行,却是违法。这种情况下执法极易产生争议,遭到当事人的责问甚至辱骂。

三.规范停车秩序的建议

几年来的违停管理力度,不能说不严,查处违法停放数不谓不多。然而,乱停乱放现象依然突出。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停车难。在实际整治中,一定要摒弃一味“查”的简单思想,“疏”与“堵”要结合,疏导为前提,查处为保障。通过配齐标志标线,健全依法严厉查纠的法定要件,同时避免市政承担交通安全责任,确保严格依法行政。

(一)立足实际,增加停车泊位。经排查,我县需增设停车泊位1500多个。现今县城区规划建设已定位,要切实解决好县城区停车场,唯有在考证安全的前提下,先施划好车道线再尽可能地增加停车泊位,力争多满足些广大驾车人的停车需求。一是在原有泊位上刷新泊位标线。二是对间断的泊位补划新增泊位。三是调整路面标志标线,压缩机动车道数,腾出停车空间。如:将德胜大道为双向四车道,调整为双向二车道,即可专门设置停车泊位。

(二)合理布局,提高泊车效率。要充分利用有限停车泊位的停车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尽可能地缓解停车压力。一是合理设置摩托车、电动车停车泊位,规范此类车辆停放,防止占用汽车停车位,建议在人行道边缘施划此类停车泊位。二是注重引导规范停车,促使驾车人按停车泊位依次停车,有序停车。

第9篇

(一)宣传法规政策,深入调查研究,精心制定方案。

县煤炭资源丰富,全县煤炭地质储量32.5亿吨,含煤面积525平方公里,可建设13对矿井,生产能力年产达2000万吨。煤矿、刘店煤矿已建成投产,袁店二矿在建,信湖煤矿在筹备,煤炭开采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强县富县的希望。

2009年,煤矿首采区出现了地面塌陷,塌陷面积1000余亩,其中河道河坝和耕地面积各占一半。闸北镇、、三自然村是首批出现地面沉降、耕地塌陷,需要搬迁的村庄,计971户,3886人。2010年下半年,煤矿采煤塌陷区需搬迁还有闸北镇大吴庄、杨池、李楼三个自然村(其中杨池、李楼二村计649户,2714人)。

搬迁是安置工作的前提,为使搬迁工作有序进行,县政府对将搬迁村庄和村民进行有关政策宣传。发放了《致煤矿动迁村庄群众的公开信》、《安全告示》,制定了《县集体土地动迁补偿暂行办法》和《煤矿沉陷动迁安置实施方案》等。采取了电视、广播、网络等形式宣传,为搬迁工作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补偿安置,统一规划,促进搬迁工作落实。

县政府重视煤矿塌陷区村民搬迁安置工作,一是会同采煤企业和闸北镇政府采取新老村庄面积置换的方式,为煤矿塌陷区、、三个自然村新村征地524亩,并将新村址的各项补偿款发放到群众手中。二是聘请阜阳评估公司对塌陷区村庄及农户资产进行逐一登记、评估,通过张榜公布、征求意见,拾遗补漏最大限度地维护搬迁村民的利益。三是组织有关部门和镇、村人员考察颖上县煤矿塌陷区搬迁新村建设模式,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对我县安置新村进行规划设计,制定了新村建设“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式样、统一高度、统一门窗、统一外墙涂料颜色、统一修建公共基础设施)“一户一宅”的原则。同时通过招投标先期完成安置新村内2.7公里主干道路基础设施工程和高压线路架设,并于2010年元月份把村自建房宅基地分配到户,把老村房屋拆迁补偿款打卡发放,多措并举,有效地推动了搬迁工作。四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塌陷区危房户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方面县财政出资为村危房户采购建设活动板房11套,从涡河移民拆迁安置房中调配200套,作为过度房分配给村危房户。针对搬迁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春节后县财政投资30万元,有民政部门负责采购帐蓬200顶,派专人为村村民逐户安装,并安全告示和公开信,煤矿在增加塌陷区定时观测点,为未搬迁村民提供有效安全保障。五是加强对搬迁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干部队伍。通过近期短时间的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期搬迁村庄地面附属物补偿款已经全面落实到户,新村建设已经正式启动,自建房安置户已经全面开始动工自建,村农户积极要求搬迁安置,搬迁安置工作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面发展。

二、存在问题

1、法规政策宣传不够广泛、深入。煤矿是2004年开始筹建,2008年正式投产。调研中,、、三村村民房屋已出现大面积沉裂,耕地大面积塌陷,三村村民对土地塌陷如何征收补偿?塌陷区面积到什么地方?搬迁安置农民享有哪些优惠政策?塌陷区治理费用由谁承担?怎样综合治理和利用多为不知,致使群众对搬迁安置工作认识不足,行动上积极性不高。

2、安置服务工作不够细微周到。耕地塌陷了,耕地补偿或征收没落实,先开采后搬迁失地农民损失较大,、村人均承包耕地0.8亩,按补偿标准补偿每人月均60元生活费,失地农民的生产、就业及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安置服务跟不上,优惠政策不落实,搬迁安置农民存在过多的忧患思想。

3、规划安置工作不够前瞻。安置新村址按城市规划要求,将规划安置为2万人以上的新村。安置人口之多,文化教育、五保福利等公益性安置设施不健全,同时规划设计标准与前景发展也不协调。在具体安置工作中缺少分类指导,安置建设资金缺口大,向上争取的少。

4、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启动不够迅速。煤矿出现的第一至五期塌陷区均在城市规划区内,截止目前,塌陷区土地依法征收工作未启动,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未编制,何时开始治理?怎么样治理?难以预见。

5、协调工作机构不够健全。煤炭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但县政府仅设立了一个煤矿建设协调指挥部办公室,抽调两名工作人员临时办公,过多的搬迁、安置等工作都有塌陷区镇政府来做,形成开展工作难度多,基层工作压力大的格局。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要加大对《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和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有关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补偿及综合治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加大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搬迁村庄村民的宣传,定期组织举办法规政策培训班,逐村逐户发放法规政策手册,增强搬迁安置农民的法制意识和发展经济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2、强化服务意识,依法做好搬迁安置补偿工作。采煤塌陷区农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矿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涡政[2009]51号《县集体土地动迁补偿暂行办法》之规定,在向企业争取搬迁农民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要认真落实搬迁安置补偿政策,对搬迁村庄农民财物进行全面评估,尽快更好地把补偿落实到群众手中。对塌陷区农民的安置工作要服务在前,认真落实《煤炭法》和《矿产资源法》,依法坚守“先征后采”和“先搬后采”的原则,把搬迁农民利益及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将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保障落实到位,使失地农民真实的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以此推动塌陷区搬迁安置工作。

3、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统筹新村建设。对安置新村建设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特点和完善新村基础配套设施的要求,把规划做的更符合发展要求、更具科学性。塌陷区有城市规划区内和城市规划区外之分,塌陷区农民生活水平不等,要加强分类指导,加大对安置规划建设资金的投入并积极向上争取相关资金的支持,把新村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安置农民生活的乐园。

第10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专项资金指标科学性缺失。就业专项资金,是国家具有专门用途和特定指向的款项。就业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是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监督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编制就业专项资金指标计划,本应依据各省、市、县人口、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技能鉴定、小额担保、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补贴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其资金计划指标。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却没有按照这样的操作办法去做,致使专项就业资金在各地的分配相对不均。

(二)就业培训指标科学性缺失。国家下达指标后,省里又加指标,地、市、州、县也层层加码,而且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培训、就业指标任务,一些基层有关部门就采取编造培训班及参训人员而不领取培训补贴等方式完成任务。如,一些地方将企业、技工学校等培训人员纳入年度目标统计,只完成培训指标,不申报培训补贴。部分基层社区在组织实施培训过程中,将部分年龄偏大不需要就业的人员列入参培对象,只为填充培训指标任务完成,不考虑培训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三)相关制度和规定完善性方面的缺陷。现行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方面规定:“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不得重复申请。”“职业中介机构在申请职业介绍费时,按每位符合免费服务条件的人员每人每年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计划,不得重复申请。”由于没有限定每年同一人员、培训学校、培训专业、专业级次,以至出现了同一人员连续几年参加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同一级次培训和同一人员被连续几年介绍到同一单位、同一岗位工作等问题,无形中造成了重复培训和重复介绍,出现了就业资金支出浪费。

(四)社会保障部门从事培训、职介申领补贴形成监督盲点。目前,普遍存在政府就业管理部门直接从事或者利用其具备的资质、设备等条件与社会培训或中介机构甚至个人“联合”办学,形成了自己从事就业培训、职业介绍,自己监督自己的操作模式,而且政府就业管理部门参与其收入分配,造成职业介绍补贴向就业服务管理局所属的职介机构倾斜。

(五)网络建设滞后已成为管理机制的重大缺陷。根据一些国家在网络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一个重要环节是管理机制相对健全,实现了网络系统统一,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参加培训人员,以及通过培训实现就业等情况。而我国现阶段,国内各级就业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均未实际网络系统统一并联网管理,以至就业监督机构和部门工作存在很大局限性,很难掌握和了解各地各培训机构培训了哪些人员、哪些专业,以及受训人员在何地实现了何种就业。

二、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盲点。笔者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是加速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建设。自下而上地实行社会保障就业管理部门、培训机构、职介机构、用人单位以及就业专项资金收益单位等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统一网络连接。这样就便于监管部门适时监督控培训就业和掌握职介等情况,为分配就业专项资金提供参考依据。

第11篇

一、近况及成因

(一)首要特点

当前,城区商贩以运营蔬菜、生果、玩具、饰品和熟食物等为主,辨别占比例的25%(蔬菜)、60%(生果)、15%(其它)。其运营东西简略,一辆三轮车或一辆自行车或一只蓝子或一副挑担等等。首要散布在贸易荣华区、首要街道、公园广场、人行天桥、校园和农贸市场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他们首要由四类人员构成:①无业、下岗或失业人员;②外来人员;③局部退休人员;④近郊农人(自产自销型);辨别占比例的60%、20%、10%、10%,均属动态运营。

(二)存在问题

1、占道运营,影响交迟滞通平安。商贩首要散布在繁华路段,比方贸易荣华区、首要街道、公园广场、人行天桥、校园和农贸市场周边等人群多的当地,且摆摊工夫专挑车流、人流顶峰期,其行为严峻影响行人通行,易激发交通变乱。

2、污染情况,影响城市形象和档次。商贩没有固定的运营场合,沿街叫卖。各类小吃摊点、生果摊点的果皮和渣滓等遍地缭乱,严峻污染情况,严峻严峻影响城市形象和品尝。

3、坑蒙庶民,风险其身心安康。商贩出售的商品虽价钱低,但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的景象非常严峻,如生果、蔬菜类。另一严重问题就是食物平安存在隐患,这些摊点的食物未经查验检疫,从业人员没有安康证,卫生情况极差,成为细菌疾病的传达路子,对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身体安康极为晦气。

4、骚动扰攘侵犯正常的经济次序。商贩不必交税费,无营业执照,所售商品往往是“三无”商品,且恣意订价,为冒充伪劣商品供应了市场,影响了经济社会安康开展。

(三)构成缘由

2010年至2011年2月,市城管结合法律支队在城管法律治理任务中,处置各类违规行为数万起,个中商贩问题占80%左右。

1、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城市建立的不时开展,城区新增很多居民小区、商住区,但周边并未规划和建立农贸市场,无法知足市民生涯需求。现在的市民需求全方位、多条理、多样化,商贩以其商品价廉、运营方法灵敏、购置便利等特点,知足了必然消费群体的需求,并在市场中据有一席之地。

2、从农贸市场近况来看,我市城区局部农贸市场年久掉修、设备老化、功用异化、容量小、治理机制不健全,特殊是市场治理方重收费轻治理的景象尤为凸起,招致很多菜贩无法进入市场运营,拥向陌头,加剧了商贩增多的趋向。

3、从商贩自身来说,他们大都文明水平低、无技能、缺本钱,做商贩的“益处”就是活动运营门槛低,可以躲避各类税费,降低运营本钱,谋取最大利润。

4、从法律部分角度来讲,商贩凡间被人们视为“弱势群体”,每当城管法律人员依法治理时,极易激发局部群众同情,很多市民对商贩的立场往往是所以否对本人有利为价值取向。在进犯本人好处时是即投诉又告发,与本人的好处无关时,则视而不见,甚至为其“讨情”,搅扰城管人员的正常治理任务。

二、对策和建议

(一)在城区新增一批农贸市场,为商贩供应可运营场地。在当局的指导、规划下,加速现有农贸市场规范化建立的还,在城区新增一批农贸市场,合理结构,降低或减免收费,将占道运营的商贩指导进入市场,既处理了一局部下岗、赋闲人员的再就业,也削减了商贩,还也知足了市民的生涯需求,可谓一举多得。

(二)新增农贸市场未建成之前,在无碍城市观瞻的局部背街冷巷,给商贩设定买卖区,并执行限制营业地址和营业工夫。既让商贩有营业的时机,又削减了因为商贩惹起的交通梗塞,噪音等景象。

(三)恢复局部便民效劳点,为市民供应便利。在大型房屋小区、贸易荣华区和首要街道等部位多设立标准有序的便民效劳点,为市民供应便当,知足市民的生涯需求。

第12篇

一、当前乡镇财政监督职能的现状

一是乡镇财政监督定位不明确。目前我国的财政监督专门机构只设到县(区)级,乡镇没有专职的财政监督机构和人员,使乡镇财政监督严重“缺位”。没有自己的监督计划和思路,工作定位不明确。乡镇财政监督重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均不得而知。乡镇财政受制于乡镇政府,对资金转移用途、截留挪用,有不愿、不想、不敢监管,有“看得见,管不着”现象,致使乡镇财政监督缺失,资金监管存在盲区。另外,乡镇政府经常抽调财政所人员参加政府中心工作,如计划生育、包村等,乡镇财政人员没有精力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结果该做的事没有做好,该管的事没有管好。

二是财政监督不到位。乡镇财政监督职能严重弱化,一些地方处于“名存实亡”的状况,几乎没有主动开展过财政监督检查,有些地方仅把乡镇财政所作为一个报账机构,财政所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发放支出和核算上,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在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上,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由于财政所没有参与项目的申报、实施,加上财政所人员也未进行过相关技术的培训与学习,而且,某些资金实行报账制,由县级主管部门直接将资金打入工程承包商,财政所无法实现真正的监督;存在着“看不到”、“摸不着”、“想管管不了”现象。

三是乡镇财政监督难。第一内部监督难,由于乡镇财政所人少事多,财政干部兼职多,难以做到会计、出纳相分离,管理、监督相分离,账户、印鉴相分离,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建立。第二基础数据核实难,如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客观上由于种植面积难以核实,动态管理难易操作,出现了“种而不补”和“补而不种”现象。第三涉农专项资金监管难,农业、水利、教育、计生、财政等涉农部门多头下达涉农资金,又普遍实行县级报账制,项目实施单位只对县级主管部门负责,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无权过问,资金监管自然流于形式。

四是现有基础设施不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监管。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大部分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年久失修,楼板开裂,内外墙脱落,残破腐朽,经常漏水。有的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因地基下沉变成危房,不得不转到乡镇政府办公,非常拥挤。另外,乡镇财政所设备老化,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运行缓慢,甚至经常死机,严重影响工作。而且贯通县乡的财政信息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基层财政网络信息系统硬件设施落后,软件系统不兼容,资料信息不共享,导致信息化管理程度较差,大大降低了监管效率。

五是干部情绪不稳定。在财政所的体制上,目前的双重管理对财政所的人员发展极其不利,财政局“只管不用”,乡镇“只用不管”,导致了财政所人员发展上的“两不管”境地,使财政所人员失去了交流提升的机会,只能是原地踏步,无法充分调动财政所人员的积极性。在身份的定位上,乡镇财政所,作为最基层一级政府财政的管理者,行使的也是国家的管理职能。目前我县财政所人员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参公、事业编制,就好像没有身份的人,工资待遇低,思想极不稳定,而同样处于乡镇管理职能的地税、国税、工商、公安等部门却能够拥有公务员编制,显得极不公平。在结构素质上,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专业化程度低,我县乡镇财政所人员平均年龄在46岁以上,大部分是1984年招聘,文化程度不高。

二、当前乡镇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我国在总体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十分完整的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和规范乡镇财政监督行为的财政监督法规和制度体系,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的法规依据还不十分充分。这种财政监督立法滞后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上级财政监督对乡镇而言是“鞭长莫及”,而乡镇财政监督又处于“力不从心”地位。因此,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就不足为奇。

二是乡镇财政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也不十分健全和完善。目前乡镇财政监督管理主要偏重于对外部的监督管理。重视了对财政收入征收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监督,但对其内部监督和支出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不够规范。

三是在乡镇财政运行机制中财政监督和管理的重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目前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要贯穿于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还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还没有形成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局面,还难以实现对财政活动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的监督。

四是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的水平和信息化建设也相对落后。具有齐全和完整的服务于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并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反馈及时,是实现乡镇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动态监督管理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的网络还未完全建成。因此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信息交流,信息共享的程度不高,制约了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从而使乡镇财政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制定出台指导性文件,明确乡镇财政监管职能。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尽快制定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法规体系。首先要对现有的、不配套的、过时的财政法规、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逐一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或废止。为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据。其次要加快对乡镇财政基本职能、财政原则、财政活动基本方式和财政决策程序等内容的基本立法规范进程。从法律上确定乡镇财政监督和管理的地位,准确定位乡镇财政所的监管职责。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目标责任制,切实解决目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效益”问题。增强管理乡镇财政综合预算。重点是将乡镇辖区内发生的财政收支、支农项目资金全面纳入乡镇财政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乡镇财政所要树立“大财政”、“大监督”观念,不仅要管理好本级财政资金,对于辖区内单位的所有财政资金,财政所都应该按规定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