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创业

时间:2022-05-10 07:42: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就业创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就业创业

第1篇

1.1就业力较差,创业失败居多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最突出问题是就业市场出现了供需双方的结构性矛盾。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到社会上无用武之地;而不少用人单位却招不到令他们满意的人才,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素质与他们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自身没有很好的创业能力作为基础,所以对于充满风险、缺乏保障的自主创业很少有学生敢于涉足。即便是选择了自主创业,也多以失败告终。

1.2就业观念陷入误区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偏差,其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将来就业区域的限定、就业单位的限制以及就业岗位的要求等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是大多数大学生的首选,而西部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根本不予考虑,这就直接导致东部地区就业竞争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西部边远地区的大量空缺的就业岗位却出现“无人问津”的局面。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举措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正面、健康、积极的,但市场经济的过度物质化发展对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冲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的并存也直接削弱了青年的道德修养和情商的提高和发展。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功利化思想、急于求成、盲目跟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路上思想和行动的绊脚石。这是因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思想道德和情商教育弱化的表现。

2.1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质量。科学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的,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深化自我认识,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制定出职业生涯规划策略,采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招聘模拟等第二课堂的形式构建学生发展平台,提高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择业竞争力。

2.2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心态

针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岗位人才济济的现象以及西部偏远地区的就业岗位“无人问津”的局面,高校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农村、西部和第一线去就业创业,既能有效填补西部地区的职位空缺,又能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青年大学生实现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对过分看重工作地点、单位性质、福利待遇等脱离实际,拔高就业条件的大学生,老师要针对他们进行个别的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就业大环境,促使其自身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需要的对接。高校要努力把就业创业工作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与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就业创业工作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2.3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技能,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具备和增长一定的社会就业能力,从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仅为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还可以通过创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创造更大更多的社会财富。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推进各项事业的积极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4创建和完善就业创业基地

高校在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同时加快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步伐,结合实习基地建设,实现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实训。与联系密切、专业结合度高的企业挂牌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毕业前的就业实习,开拓新的就业市场。通过形式多样的生产实习、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的力度和模拟演练,提高大学生在就职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和方式方法,以此来达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最终目的。

2.5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新模式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学校的质量工程、生命工程,在现有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下,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实践和探索出一套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就业创业教育新模式。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新整合和有效利用有利的社会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创业竞争力,对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高校、社会三者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5.1变分散式教育为系统性教育

我国的就业创业教育基本上处于无序零散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没有形成相对科学、系统、权威的教程体系,整体上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澳大利亚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起点比较早,体系也相对完整。在初中教育阶段,就已经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必修课中,而到大学阶段,就业创业教育已经被列为学生教育培训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可以参加由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内部的教育机构与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的丰富的预备教育课程和多种服务。大学毕业生通过参加技术和继续教育部门的课程培训,可以掌握具备进入职场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这种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就业创业教育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成功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把最初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储备及政府的创业政策、心理承受力调适、招聘面试策略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加以教育和指导,达到最大限度发挥整体教育功能的目的。在实践和完善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时,要特别注重整体的结构是否合理,重视教育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科学化的就业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之更具科学性、长期性和系统性。

2.5.2变传统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

就具体的改革措施而言,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①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变传统的单一人才观为现代复合通用人才观,培养具备交叉专业基础、应对激烈竞争环境、勇于独立创新等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②高校不单要设置就业创业理论课程,还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流通渠道,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人才队伍;③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科突出优势,推动和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有效实现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全面互动发展,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④高校要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平台,完善相关方面的配套服务体系,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吸收和利用社会资金,创造政策上鼓励和资金上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创业的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物质上的保障。

2.5.3变智商教育为情商教育

我们倡导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要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步甚至是领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强调大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智商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的情商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不仅要具备高于普通人的智商,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创新技能,而且应具备高于普通人的情商,能轻松适应现代经济社会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社会压力,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标准之一。

3结语

第2篇

(一)宏观就业环境不容乐观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由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日益显性化。加之目前又是我国劳动力增长、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二)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不完善在多数情况下政府只靠单一组织大型招聘会或者举办为数不多的企业事业单位招考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此外,政府也缺少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科学化和具体化指导,很多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监督监管得不到有效落实,导致一些想创业的大学生因为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或不了解相关政策而放弃创业。

(三)高校专业设置不科学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与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十分协调。各高校缺乏对人才的科学预测和具体规划,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有很大盲目性,缺乏改革创新,导致很多热门专业拥挤。很多高校没有按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来培养学生。此外,高职院校和专科院校也按照本科生标准来培养学生,加重了就业压力,使原有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四)创业机制不健全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创业融资渠道。由于资金缺乏,创业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起点过低,往往与自身专业的相关性不高,专业能力与优势没能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有效发挥。同时,政府缺乏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引导与服务,相关的服务平台和政策指导较少。

(五)用人单位观念落后一是重证书轻能力。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证,成了某些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障碍。在就业中有一些学习成绩很好而且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只因缺少相应证书,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二是重男轻女。很多用人单位“重男轻女”依然严重,“只限男生”、“不招女生”的性别歧视在招聘中屡见不鲜,虽然有些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是女性,但却在招聘新人的过程中存在坚决“不要女大学生”的现象。这使得一部分德才兼备的优秀女大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工作岗位,同时用人单位也丧失了拥有优秀人才的机会。

(六)考研和就业之间存在矛盾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人数也日益增加,不少毕业生陷入考研与就业相互矛盾的两难境地,既怕不考研找工作难,又怕考研耽误找工作。而两者兼顾也给毕业生本人和用人单位带来不便。年底是考研复习最紧张的阶段,也是各用人单位开始招聘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因为无法兼顾,导致失去了很多机会。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就业体制改革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衔接好。二是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联合见习基地的经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实习和毕业生见习制度,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动手实践能力。三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要积极为创业者搭建信息交流、互助扶持等有效渠道,为创业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落户等便利服务,为创业者减轻“包袱”。

(二)高校应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地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聘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三)用人单位应完善招聘制度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在选择人才过程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给大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不能只看学历、证书和经历,更要看能力和潜力。要制定科学的招聘程序,制定考核内容,按程序进行招录,择优选择。对新招聘的大学生,要为其办理相关手续,签订工作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保证正常休息和休假。

(四)大学生应增强就业本领,更新就业理念一是大学生应完善知识结构,既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又知晓其他社会常识,并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二是加强社会实践。在校期间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正确自我定位。要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择业观念,转换思路,不应过分关注工作地点和工资待遇。四是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不可一味追求某种职业或者某个岗位,可先在就业过程中积累丰富经验,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3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难点在于,没有经验,其实大家说去实践就好了,在实践中学习是最快,在创业中学习创业也是最快的,但问题是这种实践是需要成本的,时间大学生可能有,但是重要的是资金,也许你根本没有成本,也就有一两千块钱,拿去进货了,如果没有考察好,货出不去,钱回不来等等...

所以,因为这个时候你没有过多的经济实力去承受实践可能带来的失败,有一定的经验是比较重要的,那么给你的建议是,先去打工一段时间,利用工作或实习的经历来学习经验,打个比方,如果你想去做某一产品的经销,先去一个相关公司做业务员,把一些要素都学到了,再去自己做,会好的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5日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困难,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的因素。高校不仅仅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肩负起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课程设置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课程设置的内容及课时的安排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具备的能力等等都是从课程中进行学习的。因此,高校的课程设置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高校就业指导的影响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高校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就业观,进而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找到适合学生自身的工作。

(二)用人单位的影响。用人单位是学生未来的工作场所,其对大学生就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用人单位存在错误的人才选拔理念,认为人才的学历越高能力就越强,所以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可能会使得企业错过很多能力较高的人才;第二,企业人才的需求数量影响。企业在发展快速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在发展平稳期对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少,这些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三)毕业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毕业生专业能力方面的影响,在学习期间是否掌握企业要求的专业知识,是否能够符合企业及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毕业生其他综合素质方面的影响,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素质等,都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

二、国内外大学生服务体系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仅是我国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在其他国家中大学生依然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所以,很多国家都开始构建大学生服务体系,经过本文的总结和分析,认为这些服务体系的特点如下:

(一)美国大学生服务体系的特点。美国大学生服务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业指导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始终,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到更为全面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于学生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全面和具体;第二,就业指导的支持力度较大,美国的很多高校都认为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非常重要,并且加强了基础设施的相关建设,例如:很多高校建设了就业指导基地,并且为学生安排了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二)德国大学生服务体系的特点。与美国相比,德国大学生服务体系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政府为主导。德国政府比较重视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因此在建立大学生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例如:政府制定完善的就业政策,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同时,积极主导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更好地解决高校的人才输送问题;第二,大学生服务体系更加具有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是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及信息社会等相关的背景,从而使得大学生服务体系能够方便地建立起高校、企业、大学生之间的信息通道,使得各方能够方便地获取信息,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日本大学生服务体系的特点。日本大学生服务体系也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构建的,但是除了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就业指导机构更好地贴近高等院校的自身特点。例如:在日本,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有着不同的就业指导体系,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是都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二,就业指导工作是从小学开始的。所以可以说日本的大学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而且就业指导的开展形式比较多样,能够使得大学生适应不同的工作。

(四)香港大学生服务体系的特点。香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区,在推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其服务体系也有着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服务体系的参与人员比较广泛,不仅包括高校、政府、大学生等,还包括企业人员、学生家长、专家学者等,从而能够通过各方的共同参与,更好地完善大学生服务体系;第二,注重对大学生服务体系的宣传工作,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更好地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且积极配合政府或者高校的相关政策,为完善大学生服务体系提供条件。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大学生依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在其他国家中存在,国内外的高校通过建设大学生服务体系,为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提供相关的服务。本文对这些服务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找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启示,进而总结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肩负着发展国家各项事业的重任,所以政府必须要充分重视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需要完善相关的就业政策,积极引导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不断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地交流,使得高校能够全面地把握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从而制定更加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目前很多大学生都选择创业代替就I,而创业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所以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更好地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扶持;第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市场的相关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就业环境,从而更好地建立起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使得学生和企业能够处于更加平等的位置。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引导者,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才能够更好地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并且提供相关的服务。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应该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可以为企业推荐更加适合的人才,并且对人才的各方面能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取得企业的信任,并且愿意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第二,不断优化人才的培养方式,更好地面向企业和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完善,从而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符合企业的需求;第三,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成立专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的指导工作,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另外,需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入地分析,让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更好地享受相关的政策和支持,从而能够不断促进自身的就业。

四、小结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很多高校都需要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高校不仅仅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且高校作为社会重要的人才培育机构,也必须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与其他单位一起做好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相信,在高校、政府和社会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苏薇.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在“新常态”下的构建[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0.

[2]王茹.对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3.

第5篇

1.社会因素

随着大学生的数量不断上和社会上很多岗位出现饱和的现状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这个基本国情导致我国劳动力过剩,因此就会导致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如今,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对象不仅仅只有同届的毕业生,还有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下岗工人和具有一定实力一定资历的社会人员等,由此看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由于我国基本的劳动力过剩的就业情况,因此很多领域的岗位都出现饱和状态,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大学毕业生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而拒招大学毕业生。

2.学校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始了扩招政策,这样大学生数量不断上升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上有一些领域和行业发展特别迅速,因此这些领域和行业成为市场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挤在同一个专业里面,例如近几年我国热门专业有英语专业、国际贸易专业、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等。但是实际情况上这些行业的岗位已经逐渐趋向饱和状态,这些行业已经容纳不下如此多的大学毕业生。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大原因还有就是高等院校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知识的创造,也就是大部分是模仿而不是原创。实际情况表现就在于高校缺乏创业教育,没有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导致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一个消极被动的位置。

二、发展创业教育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还是促进社会经济和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庞大的市场资源,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着无限可能的机会。因此,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注重学术教学和技能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因此,发展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积极从不同方面着手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1.改变传统的就业观,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

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不同专业的学术性教育或技能性教育,在高年级的时候就会给学生开展一些就业指导讲座等,一般高校都偏向就业教育的开展而忽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存有传统的就业观的大学生一般缺乏冒险精神和创造意识,完成高等教育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实际情况上毕业生所找的工作往往与想象中相差较远。传统的就业观很容易让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一个消极被动的位置,是工作挑毕业生,而不是毕业生挑工作。因此,高校应该把创业教育落实到学生学习和工作上,把创业教育观念灌输到教师和学生当中,鼓励大学生把握住市场就业的主动位置,以一个工作创造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就业上。

2.建设一支高品质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要想做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就必须要有一批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如今很多高校都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中心,普遍都是每个学院的专业教师给学生在毕业前开一些就业指导讲座。高校缺乏一些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因此要发展创业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师资力量,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指导专家、高新产业的专家等加入到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在全校性的公选课课程体系中应该多添加这类型的大学生创业课程,让学生对创业教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要在高校广泛开设创业教育,必须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要重视本专业教育的教学,还要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就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因此高校应该要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工作重心。构建一个健全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除了要开设创业课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考核制度,创业教育考核不能以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形式进行,一定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创业的渠道和创业的价值,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考试的方式,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结语

第6篇

(赤峰学院 团委,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研究主要以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方法为研究重点,提出重视与大力发展学校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对于学校和学生均具有现实意义,在现实的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中,需要改进工作方法,以先进的方法来做好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具体可以采用: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机构,配备专门负责就业创业的教师;将就业与创业教育,贯穿于基本的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就业与创业指导;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中应注意理论与就业创业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更新就业和创业的观念;为更好的社会竞争,高校应适当做出改革以更好地的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以为国家和社会负责,为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负责.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创业;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62-02

21世纪是一个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含义和内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大学生潜能,以开发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经营管理和综合性的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发展的本领.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以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大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全国范围内的大学每一年的招生人数都在增长,致使几年来我国高校的毕业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由原来的几十万一下子增长到现如今的八百万左右.学生毕业人数增多,社会中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则出现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正常找到工作这一现象,很多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大压力.大学生自身也会承担较大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问题,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也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关系,并且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具有现实意义.新形势下由于市场竞争相对激烈,所能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在面对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的就业与创业自救问题,则是摆在大学面前最重要的课堂.

1 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分析

时下由于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很多学生不用留级便直接进入高校进行学生,笔者发现近年来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普遍比没有扩招前学生的年龄要小,再就是当前的在校大学生,由于其多出生于改革开放后,很多相对富裕的家庭,相对的生活条件都很优越,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学习是其最重要的事情,涉世程度非常有限,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对于学习的认知能力也很有限,因此,在时下的高校学习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在对就业等人生问题相对思考较少,因此,对其进行必要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则显得非常迫切.

笔者在近几年高校就业不理想的现实工作过程中总结到,除时下高校毕业生环境相对较差的客观因素外,还有一大因素制约学生就业的有序进行,便是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以及自身的就业心理.由于大学生多深处学校,对于社会的很多事情不是很了解,因此,在现实的就业过程中,很少有学生能够摆正自己的就业心理,很多基层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地方,学生怕吃苦,怕薪酬低等具有这样心理,不愿意去基层就业,满脑子想的都是外企、央企等等,当学生具有这样的心理时,则对其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已到了非常紧迫的地步.

2 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方法分析

2.1 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机构,配备专门负责就业创业的教师

为了更好地的保障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必须建立相应负责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的职能部门,将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课题来抓.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让一部分高校教师专门负责学校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整理更多的创业与就业经验,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定期组织人才招聘会等等.除此以外,还需要学校委派专门教师对大学生进行以就业和创业为主体的培训与学习,设立专门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创业与就业技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就业现实,以增强学生就业与创业意识,提高学校基本的就业率.

2.2 将就业与创业教育,贯穿于基本的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就业与创业指导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是学校的头等难题,为更好地的培养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意识,在现实的高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需要普通的高校教师也要融入到大学生的毕业与就业的指导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所教知识与社会现实接触,让学生多了解现实社会的就业情况,并且尽可能的让所教知识与现实的就业与创业所需要的知识进行衔接,并学科知识与就业知识的有效渗透和有效互补,让学生无时不刻的都在增强就业与创业知识,无时不刻的都在考虑就业与创业问题,来实现创业与就业的全方位教育,以更好的服务与现实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2.3 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中应注意理论与就业创业实践的有效结合

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空谈,更应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现实对大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的指导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不可进行脱离社会实际情况的空谈.在现实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创业与就业教师,应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以及社会需求,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育.应注意不同学科之间差异,使学生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外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变成在理论指学下的自觉行动.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要多组织学生座谈、看录像、模拟进行就业面试等问题,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就业与创新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能力.

2.4 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更新就业和创业的观念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事关高校存亡的重要问题,一直备受各高校的重视,在现实的大学就业过程中,除应学校要做出自身的努力外,大学生自身应该认清现实的就业途径,更新创业与就业的观念,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以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日后生活的重要问题,在没有扩招之前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由于每年所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在现实的就业过程中,多数都是大学生自主去选择就业单位,并且由于大学生的数量较少,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能够招募到最优秀的毕业生,往往会为部分学生开出优厚的待遇,所以,在很多人眼里大学生是佼佼者具有就业选择性,能找到好工作.随着我国扩招的开始,大学教育也发生的翻天腹地的变化,有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激增,使得原本紧缺的人才市场,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局面.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需要认清现实情况,认清现实的就业问题,改变原有对于大学生的认识,改变就业观念,在高校学习期间,便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阅历,让自己进入社会更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2.5 为更好的社会竞争,高校应适当做出改革以更好地的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大学毕业生从某种角度看,应该是高校的优秀作品,在现实的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如果就业率较低,或者说学生的创业能力非常有限的话,则从侧面反映出这所高校在培养优质人才,创造优秀作品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存亡的关键,也是高校在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石.在现实的高校办学过程中,为了做好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人才的培养机构——高校也需要对学生负责,为了提高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认可度,提高学生在就业创业以及社会竞争的能力,则需要高校放下自身的身段,进行必要的内部改革,对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对学生就业不利的专业就行重新修订,增设一些社会急需且符合社会发展的新专业,并且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需要高校聘请最为优秀的教师进行讲授,严抓学生的培养质量,让所培养出的大学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更好的满足于社会竞争.

3 结束语

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学生日后的成长问题,也是关系到所在学校的长远发展的问题.重视与大力发展学校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对于学校和学生均具有现实意义,在现实的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中,需要改进工作方法,以先进的方法来做好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具体可以采用: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机构,配备专门负责就业创业的教师;将就业与创业教育,贯穿于基本的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就业与创业指导;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中应注意理论与就业创业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更新就业和创业的观念;为更好的社会竞争,高校应适当做出改革以更好地的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以为国家和社会负责,为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负责.

参考文献:

〔1〕刘鑫玲.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03(3).

第7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 大学生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174-02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让许多学生实现了创业梦想,但目前创业成功者数量相对较少,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还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群体,如何让更多的大学生得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能够引领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使大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求职者,同时也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建立起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袁贵仁部长在2011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要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探索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真正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在近几年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课程及创业教育课程被视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和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引导其科学合理地创业,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课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专业课中。创业教育只给予学生基本的创业思想和基本的创业常识,还没有使学生构建起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创业意识及完善的创业综合素质。多数高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创业知识学习所需的相关课程较为少见,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占据了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创业知识学习受到学习时间的约束。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而目前部分高校的创业实践活动模式还停留在创业大赛层面上,这样的大赛有很强的精英化的痕迹,大多数学生因限制条件太多而无法参加比赛。此外,目前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体系,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激发学生创业探索与尝试的积极性。

2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的研究者提出了工作所需的七类技能。这七类技能分别是:基础技能、基本能力技能、沟通技能、适应能力、自我发展技能、群体交往技能、影响技能。我国就业研究专家从能力角度提出的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还有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欠缺,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与社会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更多强调的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较少考虑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可能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具备了所学专业的特定能力,但学生的创新性与创业就业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3 培养创业能力的师资与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而当前高校中承担创业教育任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多数教师的理论水平较高,但在创业经验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仅仅能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理论层面的指导,不能满足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要求。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综合教育,创业教育应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要在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这就要求除了要拥有一支专业化师资队伍之外,还要拥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但现在许多高校的情况是理论教学资源相对充裕,实践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真正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创业实践活动较少,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二、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1 改革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中,可以使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为此要不断改革和创新理论课和实践课程,实现专业课程和创业相关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专业教育。在高校的选修课程体系中,应增加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所需自主选课。要突出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如一、二年级应增加成功创业者的案例,还要适当增加与创业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财务等理论基础课程,逐步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要改革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资源,完善课程教材体系,举办创业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高校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创建一批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依托“教育部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和相关高校的网络平台,广泛联系企业和社会各界成功创业人士,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好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力争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的人数逐步增长。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大学生就业

高校的学生存在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育部门也强调了要加强就业创业类社团的建设,让学生的自我教育、服务的功能得到体现,让学生在这类型社团的帮助下,能够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提高自己的技能,核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

一、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的功能

虽然高校中的就业创业类社团都有他们自己的组织运作方式,但是在功能定位上都是差不多的,都包含了几个方面:要树立和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活动实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最终带动全校学生的就业率等方面内容。这类型中的综合类社团,其主要是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帮助等多方面作用。另外创业类的社团,则在学生的创业方面比较注重,对于学生创业的条件以及创新能力方面提供相应的帮助。

二、加强对就业创业类社团的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就业创业类社团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能够发挥学生的就业主动性,也越来越受高校的重视,但是这类型的社团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因此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加强社团的建设,更好的为学生的就业进行服务。

(一)加大指导扶持力度,提供基本经费保障

这类型的社团是由学生自己的兴趣建立起来的,但是由于社团成员都是学生,社团内缺少真正对就业创业很了解的专业人员,因此会导致很多方面都不足,社团内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指导社团的发展,为其制定规划、目标以及进行专业的培训等。面对这种情况,一些高校的社团会向学校里的就业部门的老师寻求帮助,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可以促进社团的正确、快速发展,但是除了就业部门的老师,社团还需要聘请就业创业的相关专业人员,比如职业规划师、咨询师等,邀请著名企业中的人事高管进行指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同方面的专业人事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为社团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能够更加专业、科学的制定相关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1]。要开展这类型的社团一定会需要大量的活动资金,比如创业的启动资金、邀请专家讲座的费用、职业调研等,很多方面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才能运作,但是高校中很多都面临着这方面的问题,为这类社团提供的资金支持明显不足,让社团的活动受到了资金的限制而无法顺利的开展,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应该认识到就业创业类社团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加大对就业类社团的资金投入,让各种类的社团活动能够正常、顺利的开展,除了学校提供的发展资金,学校还要支持和引导社团吸收校外的赞助和通过有偿服务换取的资金,并对这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督[2]。除了资金,社团活动要想顺利开展还需要解决活动的场地以及具体的条件等,在这些方面学校也应该给予社团积极的支持和优惠。学校要视自己的具体情况为社团提供相应的支持,条件好的高校就可以为学生建设一个创业园或创业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这里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需要为社团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二)加强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团的专业水平

就业创业类的社团除了为社团本身服务外,还需要为全学校的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服务,以实现全校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因此在就业类的社团建设上,要加强对社团成员的培训,让社团成员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职业规划、职场利益、面试技巧等,提高整体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为全校的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在对社团成员培训时,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入学生的亲身实践项目,比如实地参观、不同职业的观察和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和亲身实践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到职业和职场的情况;调研也是培训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因此要组织学生参加这方面的调研,从调研中了解就业和创业的实际情况,培养成员的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学校还要对就业创业类的社团有全面的认识,其在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身边的真人真事为毕业生提供指导,让学生能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对于那些家庭环境不好的学生更需要加强教育,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以及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社团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比如心理危机排查、心理讲座等,帮助毕业生舒缓他们的就业压力,用正常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让毕业生能够用积极的心理,顺利的毕业和就业。

(三)规范社团机制建设,推进社团创新发展

加强就业创业类社团的建设,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就需要健全领导机制,将加强这类型的社会建设作为实现素质教育、学生就业创业以及遵守教育方针的有效方法,将建设工作加入到教学和就业工作的计划中,学校的团委也要为社团提供指导以及监管,学校内部的宣传、就业等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只能,为这类型的社团发展提供便利和帮助。其次各高校要依据本身的情况,规范就业类社团的管理办法,团委要在社团的成立、评优、财务等各方面管理中为其明确内容和目标以及管理办法等,要帮助社团建立正确、合理的成员吸收的标准,通过加强规范管理,让社团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建立一些高标准、有影响的创业实践类社团,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们的创业提供指导和示范[3]。第三就是要加强对骨干的培养,对于社团的负责人标准要规范,挑选出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作为负责人,并由自治区创业办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让负责人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达到专业的水平。高校也应该给予社团的负责人以及骨干人员各种优惠,将他们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在各种的评优中也应该有限考虑他们的贡献,让他们能够不断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解决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困惑和问题,聚集更多的社团成员。第四点就是要重视评价及激励机制,要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知识,为学生们建立一个创业实践平台,通过这些内容的开展情况,对社团进行综合的评价,对于表现好的社团活动、负责人以及老师、学生等,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奖励。学校还要不断关注社团内的新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为社团提供改进建议,创新社团的工作,寻找就业类社团和其他社团之间的联系,不断的创新社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采用多样化的手段,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社团和社会的联系,开展创业成果转化工作

除了加强社团的内部建设,还需要不断拓展,加强社团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为社团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通过社会活动,来直观的体会就业和创业,并且能够吸收社会上正面、有价值的东西,将体现到的内化为自己的东西[4]。而且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这些优点,高校一个加强开展就业实践服务类社团,并且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勤工俭学、社区实习、志愿者活动等,不断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在正式就业前能够有这样的体验,也可以为学生打好预防针,在面临就业的时候就可以更加从容,有了实践经验,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社团要坚强对成员的社会化管理,成员也要用社会的规范、价值观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就业创业类社团在大学生就业以及心理上的积极影响,高校应该注重加强对这类社团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为社团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支持以及物质保障,不断完善社团的内部管理,为全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包忠荣,涂延.浅析高校就业与职业类社团建设[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4).

[2]陈淑娟.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就业[J].科学教育家,2011(6).

[3]张建富,吴婷.为大学生就业全方位服务的学生组织———记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4).

第9篇

正值端午佳节,一大早上我就起床了,在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院的图书馆报告厅,去参加xx特训营举办的第六期“让爱温暖闪亮的日子”为主题的河北经贸大学t6班综合素质提升课程,时间为期两天半。原本我可以回家过端午节的,但我没有,我毅然选择参加这次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训练营。虽然只有两天半的时间,很短促,但是,这是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特殊两天半,刚开始,我怀疑参加这个训练营到底值不值?不过,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和体会,我觉得很值,甚至有些不舍。因为正值端午佳节时期,所以我将会永远、清晰地记住这特殊的两天半,永远怀恋这难忘的端午节!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上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校区,授课的师资不是原来学校的老师,上课的内容不是以往的专业课。训练营主要围绕大学生学习中应有的心态、意识潜能的训练与应用、领导力之四大能力、综合素质提升课程等方面进行专题授课,并由几十个课题组成。参加训练营之后,我感触很深,有许多的体会,因此就写下了这篇心得体会

在参加训练营之前的那个寒假里,我的婶婶给我找了个机会去北京一个高中生训练营里当助教,但由于开学时间和当助教的时间有重叠,所以就放弃了那次机会。这次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就业与创业训练营,为了改变自己,为了寻找改变自己的方法。现在我已经是大二了,已经度过美好大学四年时光的一半了,在大一和大二的两年中,我一直处于茫然状态,整天没有什么固定的学习时间,没有学习的效率,不知道向哪里努力,目标很模糊,并且为人处事的能力也很差。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换句话说我就是个懦弱,不自信的人。在其他人面前说错话,做错事都会紧张和感到不自在。但是在xx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训练营举办的第六期班级,为期两天半,时间紧,但是信息量大。参加此次集训的人数比较多,共有一百多人,但是我们每位学员都是怀着很认真的态度来学习,我们有着共同的目的,改变自己,提升自身的能力,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创业,为成功打基础。此次课程形式与学校老师讲课的形势有很大区别,课堂讲解与课堂互动活动相结合,xx老师与学员之间有着积极的互动,在这里,xx老师会顾及到每位同学,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xx老师讲课充满激情,他那激情带动并感染着每位同学,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同学们也全神贯注地听课,即使天气炎热,但同学们的心是平静、清凉的。我很喜欢这样的课程形式,虽然人数不少,但效果好,学习效率高,对讲课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具有挑战性。

这两天半的时间很快,转眼间就过去了,但是在这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永远不会忘记的事,从中有很大收获。接下来我将谈我最大的三点收获。

第一,我明白了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在第一天的上午,有同学迟到了,xx老师并没有惩罚他,而是对他进行了一次单独谈话,并教育我们要有时间观念,说“迟到,既浪费自己的时间,又浪费别人的时间,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因为迟到而失去一个机会…”xx老师的这一番话让我清楚的明白时间观念的重要性。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而且是浪费不起,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活在当下!xx老师并且在第二天设定了首澎湃激昂的歌曲作为迟到与否的标志,如果不在曲终回到座位上时,就算迟到了,设定了这一规定后,同学们都没有迟到过。

第二,我学会了“丢脸”。训练营的第一天,xx老师让我们一男一女分成一组,一开始不认识的俩个人分在一组进行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次活动,心里很紧张,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心里很忐忑。当我得知xx老师要我们握住对方的手并在大庭广众一下喊:“我是对的,我是对的”,我就更紧张,心想这怎么可能,像个傻子一样,还不让人笑死。当我看到其他同学一一喊的时候,也没看见有谁笑话他们,觉得他们很勇敢,自己却很胆小,于是反问自己,“为什么他们做得到,自己却不行?”看完他们一一喊完,我觉得很有压力,让我无法呼吸。我思前想后,在强大的压力逼迫下,我大声的喊了一下,之后我全身无力,声音有些沙哑,但是我觉得整个人轻松了许多,同时也没听到别人笑话自己。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在公共场合下丢脸,被人笑话没什么,自己又不会有什么损失,别人又不认识你,笑过了之后就很快会忘记,没人会想起。

第三,我学会了主动与他人沟通。xx老师教导我们,怎样才能和对方良好地交流呢?有这样一句话:“对方的态度是自己的镜子。”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有时自己感觉“他好像很讨厌我”其实这时正是自己讨厌对方的开始,因此,对方也会察觉到你好像不喜欢他,于是两个人就越来越远了,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自己要主动与对方交流,主动敞开心扉。并且要学会倾听,因为在沟通中,“听”比“说”重要的多,这就是人为什么只有一个嘴巴而有两只耳朵对的原因所在。如果每个人在讲话以前,都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下,相信许多失败的沟通都可以避免了。注意倾听别人说话——多听,有助于我们了解别人、理解别人、与别人沟通,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别人都乐意交往。

这两天半我过得很充实,我认识了很多人,学到了很多知识。接下来,我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将逐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我相信,只要我朝着目标努力,坚持不懈,终有一天我会成功!

第10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今时展,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形势谈起,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指出了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要遵循“大学生自主,政府支持、高校引导”的方针来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大学生打造新的就业平台。  

 

 一、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就业问题自然成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社会和谐、民心稳定的大事,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和解决就业,是当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手段,这在当前总体就业形势紧张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也相应持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为592万人,2010年已经达630万人,而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除了没有相应增长,反而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也将造成现有岗位的严重流失,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创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同时也带来创业的机遇,正所谓“危”中有“机”,危机孕育着机会。创业可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创业往往具有就业的“倍增效应”,新创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有利于拓展就业途径。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低,缺乏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虽然国家及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创业。然而,在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很低。美国大学生毕业的创业率为20%,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率不到1%。同时,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非常低。 

(二)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即使是在高校创业教育较为成熟的美国,也依然存在着相关师资不足的问题。相对于美国著名的大学而言,中国的高校普遍严重缺乏那些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的师资。这就导致了国内大学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和研究方面的能力不足。 

(三)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缺乏有机结合 

实施创业教育的高等学校,有的是以学校的理论教师为主,同时聘请校外的一部分兼职教师,有的是临时组织起来的一些教师,或者是相应的科研机构组织实施创业教育工作。这些教师专业化能力不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达不到有机结合;所实施的创业教育,没能实现系统化,达不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一)对于大学生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要积极转变就业思想,树立创业观 

大学生自我创业的关键还是在于大学生自己。现代大学生要逐步树立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观念,绝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社会在进步、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到处都存在着竞争,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人们只有不断增强自主意识和应变能力,才能赢得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二)对于高校来说,“该出手时就出手”,积极引导,改变教育模式,培养创业人才,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多方面的,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等,但其主要角色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 

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在校期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学习知识、全面提高素质,在踏实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在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创新基础上创业。 

(三)对于政府来说,“扶上马,送一程”,政府扶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源 

政府可以从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扶持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对相关的行业或企业,既要给它们政策,又要给它们责任。对实施创业教育的高校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五、结语 

大学生在祖国建设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积极引导、鼓励和带动大学生创业对于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如何让豪情满怀的大学生将美好的创业意向变成创业行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需要我们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各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共同努力。 

第11篇

青岛黄海学院于2009年开始培养电子商务就业创业人才,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发现按照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能力方面,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第一,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大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的精准用人需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知识能力为主,在技能实操层面过于薄弱,而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企业销售业绩的技能型、实践型人才。第二,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的大学生的电商就业技能与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有较大差距,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胜任电商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技能。第三,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的要求。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一,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目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熟练掌握电子商务业务相关技能,能够胜任电子商务企业对应岗位的工作,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能够基于平台运营熟练应用相关技术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第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操作技能。开设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小E学堂和企业工坊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电商企业相关岗位工作技能,使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能够实现精准的高质量就业。开设创客平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实战来启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强化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电子商务领域独立自主的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实践教学。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注册、工商、税务、法律咨询,提高大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的成功率。第三,改革现有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把相关的课程替换掉,密切结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设置电子商务课程,从而实现定向精准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技能的目标。开设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创业选修课,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

构建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立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平台和创客平合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创业人才。实践教学平台用于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实训平台用于承担学生在企业工坊的实训,创客平台用来承担学生的创业。在大一阶段开展实践教学,在大二阶段开展实践教学和入企实训、创新创业,在大三阶段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习。

(一)实践教学平台

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高校专业理论课程、岗位技能课程、岗位实战课程三个模块构成。1、专业理论课程。该课程群以高校专业理论基础课为主,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道德素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使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由学校老师进行课堂教学。2、岗位技能课程。该课程群以增加学生实践经验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全部采用真实企业案例和项目,通过企业经理、行业专家、山东网商集团老师等现场教学,学用互动,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和具体岗位的认知。课程体系的设计以电子商务岗位需求为逻辑起点,包括内贸、外贸两个方向,共计十一门课程。其中,内贸方向主要课程包括:设计思维基础、客户服务与管理、网店美工设计、网店推广、自媒体运营。外贸方向主要课程包括:跨境电商图文营销、阿里国际站操作实务、跨境贸易转型与突破、跨境电商零售运营。3、岗位实战课程。岗位实战课程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以培养和拓展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从业能力、增加实战经验为主要目标。课程组主要包括职场转变和电商实战。

(二)实训平台

实训平台,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岗位实操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就业创业相关技能,启迪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入电子商务领域相关的电商企业入驻基地,通过课岗融替,校企合作共育电子商务就业创业人才。在实训平台,每位学生都会选择一家企业的一个岗位,在规定的时间去企业工作,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每天都会有经理分配工作任务,接受经理的指导和培训,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和企业经理进行反馈。通过在实训平台的工作,一方面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岗位工作当中去,强化知识的吸收和熟练加深所学技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解决在实际工作岗位当中遇到的新问题接受最前沿的电商实践操作技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三,通过此平台的实训,学生将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将选择适合的企业就业,另外一部分则开展独立自主的创业实践。2015年,青岛黄海学院共引入包括青岛老尹家海参有限公司在内的20家企业。

(三)创客平台

创客平台,通过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在电子商务领域开展广泛的创业实践,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拓展并强化学生的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技能。2015年,学院共开设创新创业课程42门。在此阶段,学生可以按兴趣和意愿自由组建若干人参与的创业团队,创业导师对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可以入驻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提供免费的场地、办公桌椅、水电网等硬件供创业学生使用,并配有摄影棚、样品展示厅供创业学生使用。2015年学院共有18支创业团队入驻创客空间。创客空间设立创业服务中心,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过程中的工商注册、法律、财务、融资等服务。入驻创客空间的团队在创客空间开展为期一年的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接受创客空间的管理和服务。每个创业项目都有对应的创业导师进行辅导或创业项目带动,以确保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创业实践时间,创业学生可申请每学期4学分对应的课程的免修免考。创业团队经过为期一年的创业实践,优秀的创业项目将会注册公司,成长为小微创业企业,小微企业又将会入驻基地的实训平台,为学弟学妹服务,进一步发展壮大。另外一部分创业团队经过创业实践的磨炼,积累了较强的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会选择优质就业。

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青岛黄海学院从2013年至今,共培养3000多名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1000多名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孵化87支创业团队,注册企业65家,带动就业390人。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促进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解决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实战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的问题,解决了企业招人难、用人难的问题,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优质精准就业和创业,使学校、企业、大学生三方满意。青岛老尹家海参实训工作坊,学生在2015年双十一当天交易额突破百万。中恒纸业实训工作坊在基地经过两年的孵化,企业员工数量由两位数增加到八位数,业绩翻了三倍。青岛黄海学院2015年承担魅族手机“云客服”创业项目,学生在“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达到3750万。2016年3至6月份,电子商务创业班23名同学完成了70.2万元销售额。青岛黄海学院电子商务创业班大学生的创业情况先后被青岛早报、黄岛电视台、青岛电视台报道。

五、思考与展望

青岛黄海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实现了校企密切结合培养实用型电商人才,启迪和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为社会培养了就业创业人才,帮助大学生实现了创业梦想,学校也因此走在了电子商务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在创新创业和互联网+的浪潮下,青岛黄海学院将坚持走培养应用型就业创业人才之路,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作者:范宪文 张永彬 郭瑞姝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第12篇

【摘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共同难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下,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

>>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初探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就业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互联网+”时代下美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 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运用探索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政府与高校合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分析 “创业”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浅析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就业服务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探索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瓶颈及其对策探析 浅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路径探析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校园微商创业思考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设想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p1

[2]刘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

[3]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2015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出炉[R]新华网,2015-01-18

[6]西安日报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指导[N].网易新闻2016-07-13

[7]海峰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R]科学中国-中国网2014-03-31

http://.cn/2014-03/31/content_31958482.htm

[8]喻名峰,陈成文,李恒全回顾与前瞻_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02)

[9]李亚慈谈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兼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理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