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实施计划

教学实施计划

时间:2022-03-10 09:54: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实施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实施计划

第1篇

一、抓学习,进一步提高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1、各学校要以“课堂教学改革启动月”为契机,从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角度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学习推广经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引领,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学习中学“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

“每个学生都能合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中学成功的教育理念。中学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学习基础最差的学生抓起,不放过每一个学生的弱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明显进步。校长率先垂范,带领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所需要的教育,实实在在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学习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学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从限制教师讲授时间入手,实现了从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措施,进而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各方面的基本素质。

4、学习中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中学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三流的生源质量和常规的课业负担取得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中学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必然结果,是中学教师汗水、智慧的凝聚和结晶。学习,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二、抓培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学科骨干

1、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组织教师认真观看课堂教学案例,认真研讨案例,明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2、教育局将在近期组织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到江苏中学实地考察学习,进一步领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

三、抓指导,健康有序地推进全县课堂教学改革

1、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指导作用,科学谋划、精心制订全县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拿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课堂教学改革健康有序;各学科教研员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抓试点,以点带面,以面促片,总结经验,全县推广。

2、各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引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四、抓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各地各学校要借鉴县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学校的经验,迅速启动本地本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学习借鉴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构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创出自身的课堂教学特色,切实做到轻负高效。要积极开展区域性协作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多数教师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提升专业水平,促进我县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为启动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县教育局将总结推广城区三所初中试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并于三月下旬在城区举行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活动的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五、抓构建,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教研制度和评价机制。

第2篇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为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要求,保障和促进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落实,****市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的中小学校均应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方案和****市教育委员会制定的课程计划,以及本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为了保证新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规划并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需要对各实验学校实施新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这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和时间性都很强的教育评价工作。为了使这一评价有共同遵循的基本标准,以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方案,以便在评价《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实施的条件,以及体现学校特色时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等级评价办法,以利于学校对课程计划及时进行检验、改进与完善,使学校课程更具有普适性和自主性,同时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督导评估提供帮助,以保证****市中小学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二、本方案的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市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的中小学校对本校《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的自我评价,专家和科教研人员对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中小学校开展的专门评价,以及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有关中小学校进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督导评估。

三、制定本方案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导向性原则

(四)可操作性原则

(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四、本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

五、对各项指标评价标准的说明

六、等级评价和评价的基本程序

(一)等级评定

1.二级指标的等级评定

课程计划二级指标的各个评价要点都能达到上述标准,可评为A等级。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评价要点达到上述标准,可评为B等级。有一半以上的评价要点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或者空缺,评为C等级。在相关二级指标中,如果有一半带有的评价要点缺失,也评为C等级。

2.总体评价的等级评定

本方案的总体评价结果分为四级,其中A等级为“优秀”、B等级为“良好”、C等级为“合格”、D等级为“不合格”。

3.总体评价等级与分项指标等级的关系

优秀在二级指标中,前10项评为A等级或B等级,无C级,且第11、12两项分别评为A和A或A和B等级

良好在二级指标中,前10项评为A等级或B等级,无C等级,且第11、12两项分别评为B和B或A和C等级

合格在二级指标中,前10项评为A等级或B等级,无C等级,且第11、12两项分别评为B和C或C和C等级

不合格在二级指标中,前10项中的任一项评为C等级。

(二)评价的基本方式和基本程序

1.评价的基本方式

(1)学校自评

学校应在指定和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应适时召开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自我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2)学校互评

在《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实行一定时间以后,有关部门应组织学校之间的相互评价,并聘请专家和科教研人员参与评价,以便不断完善学校课程,逐步形成学校课程特色。

(3)教育行政部门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教育教学督导和检查,对《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进行阶段性评估,以保证学校课程实施的科学、规范、有序,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计划保持一致,维护课程计划的严肃性。

2.评价的基本程序

(1)参加评价的人员应认真阅读本方案,理解并把握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要点。

(2)参加评价的人员应根据本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并通过多种方式(查阅《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和班级课程表等资料、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听课、问卷调查、定期抽查等)获取信息,了解实施情况,分别对各项二级指标进行等级评定。

第3篇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引入项目教学的思想,提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并指出课程项目化教学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项目教学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种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文章结合多年从事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经验,就《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1 项目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与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下,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教学阶段进行: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和总结。

2 《电子商务基础》项目教学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以理论够用、理实结合为原则,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以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项目建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以项目的构建过程为线索安排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由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一个完整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课程的精髓。

本课程在进行学习内容安排时,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添加新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电子商务网上零售实务岗位的工作任务,课程包括5个学习模块,分别是:网络商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B2C和B2B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与安全交易、电子商务与物流、网络营销。

3 《电子商务基础》项目教学的实施

① 引导学生确定项目任务。本课程以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项目为基础,以电子商务在网络零售行业的应用为切入点,以网上商店运营项目为导向,将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框架、基本理论方法贯穿其中,首先要求学生提交电子商务在XX行业的应用情况调研报告,初步选定网上商店运营项目,项目由4~5人组成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引导学生优化和集中问题,小组成员经过反复讨论后拟定具体的项目内容与任务。

② 引导学生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每个小组把自己的实施计划研究确定后,委派一名小组成员在台前说明实施计划,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该方案进行点评,讨论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几个小组对自己的方案阐述,教师的不断讲评,使每一个学生对正确的、合理的实施方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对自己的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③ 指导学生实施项目。按照已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包括网站功能设计、创新点归纳、网站资料整理等,要求学生将文字、数据、图片等资料等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并形成图表。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教师可以巡视指导,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监督、检查、示范、解惑作用,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创作和发展空间。

④ 项目检查评估与总结。项目完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PPT汇报展示各小组的实施方法、过程、现象、结论以及相应策略等,并讲述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是怎样想的,又是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的,其他同学和教师可对该项目完成过程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相互提问、质疑、答辩,与他人交流意见,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从而使该项目活动更具科学性和更有意义。接下来根据小组、个人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总评,以此作为学生的实践考评成绩。最后,每位同学写一份学习体会,总结一下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和加强,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个人小结,教师认真批阅并给出评价,同样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项目教学符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趋势,对于完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应该看到实现项目教学还有很多制约因素,包括校园电子商务平台不间断的建设和维护、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学生创业积极性的激发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第4篇

【关键词】机械综合 模块中心化 非机械类专业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76-02

建筑设计师要绘制图纸,化工工程师要考虑加工工艺,信息与计算机要靠机械硬件作为支撑,食品、纺织品要靠机械来加工……毫不夸张地说,各行各业无不充斥着机械的身影。相应地,在理工科各非机械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机械类综合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多年以来,院校非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实施计划当中执行“大一学制图、大二学设计、大三学金工”的按部就班路线。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飞速发展,CAD从“Computer Aided Drawing”到“Computer Aided Design”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转换,而是理念上的升华、技术上的跨越。[1]新时代、新形势、新理念、新技术、新跨越使我们面临新挑战、新任务,同时呼唤着素质教育,呼唤着课程与教学改革。机械类课程是为非机类专业服务的,是从属于相关专业整个教育体系的,相应的教学与课程改革只能超前,不容滞后。抓住我院教学与课程改革契机,结合本院非机类专业特色与特点,从2003年7月拟开设《机械综合基础》教学试点班。这次课程改革试点项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叠加,而是新理念支撑下的模块化糅合与优化。

一、非机械类专业《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改革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2002年8月机械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机械综合基础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九条规定,结合本院教学特点与特色,着眼于学员动手能力、抽象与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制定科学、翔实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实施计划,建设相应的教学软、硬件教学保障条件,把握相关专业教学前沿动态;通过《机械综合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使学员掌握一般看图、读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计算机平面绘图及三维造型软件,了解标准化和互换性基本概念,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其结构和标准,初步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方法,通过在实验室现场讲解与动手的方式领会金属工艺与热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课堂穿插与专题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了解CAD(Computer Aided Design)、CIMS(Computer Integration Manufacturing System)、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FM(Flexible Manufacturing)、VM(Virtual Manufacturing)等机械制造学科的动态前沿、国内外制造业现状。[2]

2.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非机械类专业《机械综合基础》教学改革总体目标,突出“机械综合”的概念,采用“模块中心化方式”组织、展开教学内容。所谓“模块中心化方式”就是摒弃传统上《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等平行式组织结构,而是以某一个教学模块为中心,教学内容与环节的设计、组织、展开俱围绕此模块化中心来递进、交叉进行。对教学内容上的改革目标就是要使配套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教材、教案等与“模块中心化方式”相适应,并逐步使之科学化、正规化、合理化。

3.教学方法与手段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作体系。它既包括了手段和方式,又体现为教学过程结构程序。可见,教学方法、手段是为教学内容、要求、目标服务的,同时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要求、目标的确立,必然对教学方法、手段提出新要求;教学方法、手段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目标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深入研究启发式、互动式等先进教学理论,积极开展现代教学方法研练,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全面提高,为《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服务。[3]

二、理论研究与具体实施

1.可行性分析

(1)《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教学“模块中心化”改革方案是在面向全院服务专业对象,针对机械基础学科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研究基础之上提出来的。教学改革以来,《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改革项目组对学院各专业对基础学科需求展开调研。调研过程中,采取听取各学科专家建议、项目组内教员间教学经验交流、在校学生问卷调查、毕业生信息反馈等多种形式采集数据。在汇总调研数据的基础之上,提出若干教改方案与实际教学效果衡量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方案决策。层次分析法是对各种现实问题利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决策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决策的准确性决定于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专家测评的准确性。从2003年以来,项目组按照以上拟定决策方案,通过5期改革试点班组织研究测评,得出“模块中心化”模式的优先级要远远高于其它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2)学院教学改革以来软、硬件配套的全面建设为《机械综合基础》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保障。软件方面的建设主要有:首先,长期聘请现代教学理论方面的专家授课、指导。通过系统学习、考核、实践,促使教员自觉专研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与技巧,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着眼于全体教员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全面提高,以聘请专家开设培训班的形式组织多媒体课件研究、制作、使用方面的知识。第三,一年两届“全院现代教育研练竞赛”。初中职称、高职称教员各一届,采取教学内容、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督导委员会日常评分、学员评分、现代教学研练文章水平等各项教学综合指标加权打分的方式进行评比。优者重奖,次者督促改进。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第四,引进多套学术资料检索镜像软件,为查阅资料和学术交流提供了方便。第五,网络学堂建设与持续改进。通过网络学堂的建设,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虚拟课堂使枯燥、晦涩的一些学习内容“动起来”,便于学员课后自学;鉴于非机理工相关专业对机械课程的课时压缩,网络学堂可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硬件方面的主要建设:全面教学改革启动至今,多媒体教师覆盖率已达到80%以上;计算机公共实验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CAD、机械模型、金工等实验室建设力度的加强。

(3)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改革需要打破机械各分课专职教员授课的传统,以“模块中心化”为指导思想,立足于对机械基础知识及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教员的知识结构与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室100%教员能够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维护网络学堂;72%以上教员获硕士以上学历;93%的教员可贯通两门以上机械类主干课程;教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幅度较大。

2.试点研究与实施情况

在“模块中心化”《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几个必须处理好的关键环节。第一,合理解决课时安排问题。根据我院以往非机械类专业的培养计划,作为专业基础性质的机械类课程,一般《工程制图》安排50~70课时,《机械设计基础》安排60~80课时,《金属工艺及热处理》30~40课时,《互换性与测量基础》20~30课时,《计算机绘图基础》30课时。据以上数据,合计为190~250课时,而且近年来有课时进一步的压缩趋势。因此,《机械综合基础》教学实施计划的课时总数不能超过以上数字,该实施计划中按210课时进行设计,各专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一定缩放。第二,合理解决知识衔接和连续问题。“模块中心化”教学模式的正常开展须有特定的预备知识作支撑,一是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二是力学基础知识,三是最基本的读图能力。为此,针对四年制本科学员的该实施计划中,选择第二、三、四学期进行《机械综合基础》课程的教学(每学期70学时),且在课程伊始安排20课时的画、读图基础训练。这样,既满足了预备知识的前继要求,又保证了服务于高年级专业知识学习的后继问题。第三,合理利用网络学堂等资源问题。课时压缩并不意味着知识压缩,为充分利用好有限的210学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网络学堂是一块很好的“阵地”,应通过师生网上互动、学员网上预习、自学、复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网络学堂等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合理解决学习效果测评与考核问题。教学思想理念的更新,必然决定了考核方式的更新。本项目的目标是着重培养学员的综合机械基础知识、基本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考核与测评的选题、编排上须有所体现。

三、结束语

《机械综合基础》教学改革试点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学员、专业教员、相关专家、用人单位反馈教学效果良好。课程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 童秉枢.现代CAD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第5篇

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人才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实施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教师的素质,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与特色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

二)工作任务

1巩固和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使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

2抓好教师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重点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把学习各种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和讨论,提高广大教师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全县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4通过名校名师的高考讲座,提高我县高中教师的素质,提高我县高考质量。

5利用的专家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开设专题知识讲座,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根据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扶贫项目的内在要求,主要开设:教育领导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改培训、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专升本学历教育等。

培训形式: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

四、步骤

教育扶贫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县教育扶贫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担任组长。下设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设在县职教中心。

2制定实施计划。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将实施计划或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备案。

3各学校要积极配合县职教中心做好开展教育扶贫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

4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项目,落实项目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习。根据教育扶贫项目提供的资源,各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输送学员到县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进行培训,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和总结工作,并报县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自查情况,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站在提高全县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魅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扶贫项目的重要意义,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第6篇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是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某个课题或学科知识点进行的知识讲解、例题习题、实验操作等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核心资源是微教学视频,同时包含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练习测试题、教学反思等内容。其特点一是教学时间短,微课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二是教学内容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三是资源容量小。微课视频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小小的视频,浓缩了知识的精华”。

二、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中,工作任务即学习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六个环节为:获取资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检测、评价反馈。

三、微课在一体化教学六个环节的运用

1.获取资讯

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后,首先要获取完成任务的各种信息,包括相关的知识,要使用的设备、材料等硬件以及学材、数字资源等软件。学生通过教师创建的微视频自主学习微课,获取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资讯。例如要完成“用word图文混排制作海报”这个学习任务,教师可将word中有关文字编辑、图片处理、谋篇布局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创建微视频,便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获取资讯是制定计划的基础。

2.制定计划、做出决策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创建微课形式,便于学生制定计划。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岗位发展需求,设计教学视频。教师也可以给出学生不同典型案例,针对已有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寻求计划方案,仍以“word图文混排制作海报”为例,教师可创建几个不同的海报制作视频,如“社团纳新”“超市促销”“新楼开盘”等,通过对案例进行有效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计划以小组讨论、上级审批等方式确定下来即为做出决策。

3.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就是按制定的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讲解、示范、播放视频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可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难点,答疑解惑,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同时学生可重复播放有关学习内容的相关视频,以便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4.检查检测与评价反馈

检查检测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检查的目的。学生分组通过角色扮演或其他方式将完成的工作任务用微课的形式设计制作出来,并将学习结果或成果上传、展示。学生演示自己制作完成的微课,结合评价表,通过自评、互评及师评的方式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测。

四、微课应用于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以微课为基础的边教边学边探讨、做中有教、教中有学的新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先学后教”,教师“拿着工作页到教室,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做,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总结几句就下课”这种传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开始学习的阶段更专注,对所学内容理解更透彻。

微课程的开发及实践应用,促进了技工院校专业的内涵建设,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W能力的提升,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手段更多样,教学难点更简单。

第7篇

【关键词】选取项目 实施计划 项目展示

教师选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边做边学,有分工、有协作地完成整个项目,并进行适当的考核与总结,掌握一整套实际工作流程。通过初步实践后,本教学团队认为,项目教学法在《外贸单证》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选取项目内容、制定和实施计划、项目展示和评价这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取项目内容,明确项目任务。项目教学法的着眼点在于“项目”,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单证制作的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实际能力为目的。《外贸单证》课程内容分为出口单证模块和进口单证模块。以出口单证模块为例,可将外贸单证操作流程设计成合同分析、审核核与修改信用证、缮制商业发票和装箱单、办理出口托运、办理出境报检、申领原产地证、办理出境报关、办理出口投保、缮制其它结汇单证、审核单证和交单收汇等10个教学项目,针对每一个项目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任务目标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实际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

二、项目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步骤一:团队教师介绍项目概要、提出任务要求及所需要的知识准备。通过布置任务,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外贸单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虽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为主,但也不能忽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教师在课堂上重点介绍合同和信用证的内容、制单的要领及涉及到的相关国际贸易知识等,并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践中能融会贯通。

步骤二: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确定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完成。对涉及知识面较窄的项目,如某种单据的制作,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安排分组合作完成。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互补原则进行分组,一般每组5人左右,安排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任务分配。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可经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步骤三: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为了能正确制单,学生需了解交易商品的基本情况,交易对方的资信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交易对方所在国的贸易习惯和法律规定。在出口单证工作中,单据所列的有关货物的数据和内容,应与信用证规定的货物完全一致,与实际所交付的货物完全一致。出口企业在备货和制单过程中,要将货物的名称、规格、性能、数量、包装、价格核查清楚,并确认货物与信用证的规定完全相符,从而确保安全收汇。学生可通过参考书籍、互联网收集到相关信息。可安排学生到外贸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性能特点、包装要求、计量单位、主要的出口市场,从而使学生增强对合同中货物的感性认识。

步骤四:分析项目资料,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项目,确定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及所承担的项目任务,确定工作步骤和分工合作。为完成各自的任务,需用到哪些知识技能,学习中可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最终需完成哪些单据的制作。比如学生可进行角色扮演,充当进口方或出口方,制作其所涉及的相关单据,然后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再制作另一方的单据,使每个学生都会制作整个外贸业务环节中所涉及的全部单证,掌握整个业务流程的操作技能。

步骤五:制定好计划后,每个成员按照项目计划书的分工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以出口单证为例,学生需承担的项目任务有:审证、制作各种出口单证(具体包括发票、装箱单、出口货物报验单、订舱委托书、报关单、投保单、原产地证书、海运提单、汇票等)。在单证实训室通过情景模拟设置各种仿真业务背景,让学生独立进行操作和训练,教师配合指导、答疑。在项目实施阶段,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按照既定工作步骤开展工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真正实现了教师指导、学生制作,边学边做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这个阶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但并不是说教师的负担减轻了,事实是反而加重了。教师一方面要有较强的项目设计能力,根据制订的项目计划书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另一方面要有较强的指导能力,为学生建立学习帮助机制,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项目总结阶段

第8篇

关键字:首饰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计划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首饰专业人才从教育实践中得到发展,教育实践是培养首饰专业人员的前提。首饰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构和体制需要坚持理论知识、技术能力、职业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为原则,培养首饰创新能力,确立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首饰行业市场分析

我国巨大的首饰消费市场推动首饰行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结婚的新人中,首饰购买比例占到97.83%。每逢中国的传统节假日,首饰行业的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首饰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装饰品、投资品。[1]现如今首饰消费的社会效益、销售者的精神需求及自我价值体现快速推动首饰行业的市场发展步伐。

1.1首饰行业市场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首饰行业起步较晚。在早期,大部分人对首饰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奢侈品、非必需品的观点上。而如今,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消费者的需要,首饰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面对巨大潜力的首饰消费市场,首饰行业却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同质化、缺乏创新等问题。在面对首饰行业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需要规范行业标准,制定和修改行业的国家标准执行规范,还应对首饰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提高首饰专业人员职业操守,培养基本的专业技能及其创新能力,在首饰行业市场发展中对首饰的设计与制作进行特色化、差异化的改变。[2]

1.2首饰行业对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首饰行业中首饰同质化、缺乏创新等问题不断出现。为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首饰设计与制作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首饰设计是设计者用图纸的方式把对首饰的创意和构思表现出来的创作过程;首饰制作则是制作人员完成首饰设计图以实物模型效果展现的制作过程。因此,只有大量具备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首饰行业才会不断地更好发展,首饰消费市场才会随之扩大。[3]首饰设计与制作的专业人才必须掌握首饰设计的绘图方法、技巧,制作工艺、流程,具备艺术鉴赏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市场需求分析能力。

2.首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概述

在社会需求多元化的今天,首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不变的是目标,改变的是要求。在首饰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提高首饰产品质量和推动首饰消费市场发展就必须加强和提高首饰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2.1首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首饰专业人才应适应首饰市场的需求变化,具备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对首饰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为:具备较高的个人职业素养,了解首饰发展文化,熟悉制作首饰的原材料和工艺方法,具备设计首饰的创新能力,掌握首饰制作的基本技能,掌握分析首饰销售市场需求的能力。

2.2首饰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首饰专业人才需具备的基本要求为较高的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首饰专业人才还应充分掌握首饰的材料知识、款式种类、工艺方法、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现有的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现有的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备管理、服务需要的知识。从社会需求的大环境下着手,构建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首饰行业人才培养方案。

3.1国内外首饰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现如今我国的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自身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行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学科门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国外的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以企业市场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职业岗位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政府、行业、学校相结合的培养人才模式。[4]我们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本土化研究和实践。

3.2适合高职院校培养的新模式

高职院校将首饰专业基础能力训练、首饰专业职业能力训练、首饰专业能力训练、首饰职业实务能力训练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在教育思想指导下,创新教学、确立首饰专业培养模式、以首饰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与首饰行业的用人单位合作。高职院校培养首饰专业人才的新型模式为: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模式,教学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模式,建设教学团队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4.首饰专业人才的战略培养及实施计划

适应首饰行业市场需要,改革首饰专业教育管理体制、教学管理模式。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机构为实现首饰专业人员的培养目标,采取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的措施。高职院校的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特定的培养基地里为这个新的人才群体,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4.1首饰专业人才模式的构建

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在首饰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加大力度,强化实践教学、素质教育、树立正确市场观念。实现应用型首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此构建框架,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强调和管理应用性首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落实。[5]

4.2首饰专业人才的战略培养

人才是一种战略资源。人才战略的核心是培养人、吸引人、使用人、发掘人。人才战略着重研究人才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来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能力为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完善人才供需信息管理系统,开通人才市场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与交流的网络化、信息化,提供高效、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完善市场管理促进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首饰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促进首饰专业人才发展为战略根本出发点,以高标准加强首饰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大力激发首饰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首饰专业人才队伍素质与社会发展、首饰消费市场相匹配。

4.3首饰专业人才的实施计划

建立首饰专业人才能力建设指标体系,改革首饰专业人才培训内容和方式。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首饰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促进首饰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提升,建设实训基地使首饰专业人才与首饰市场积极接轨。首饰专业人才实施计划是指有关人才培养的重要规定、程序及其实施体系,是人才培养得以按规定实施的重要保障与基本前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施计划包括专业设置制度、修业制度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以上的实施计划保证了首饰专业人才教学管理的完整性、系统性。

结束语

我国的首饰行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在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对高档消费品的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进化,对首饰行业的要求不断变化,因此对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各种首饰院校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承担着首饰专业人才培养、人才模式构建的重要责任。[6]

参考文献:

[1]朱中一 金银首饰[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13-19

[2]欧阳静 首饰的价值和发展趋势[J].中外轻工科技.2000.(01):21-25

[3]孙月阳 首饰造型设计与工艺表现[J].中国地质大学.2010:64-67

[4]高雪莲 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7(01):1-6

[5]杨林、褚绍绵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3.5(02):5-8

第9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52-03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各学期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适时安排教学计划,制定和设计项目合同,组织学生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加以实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被有效地调动。项目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学习过程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最后,项目教学法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学习目标。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由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估等步骤构成。项目教学法的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不再针对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而是针对一个工作项目设计一个教学方案,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灌输传授的主导地位,变成为对学生学习行动的引导、辅导,协助、监督地位,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获取型”转变。学生以动手为主,可以充分利用书本、教师、互联网等途径主动寻找信息,按照计划实施。在学生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经营、技术、环保及售后服务的诸多因素,最后通过检查和评价,使学生在获得完备知识的同时具备分析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具体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教师给予课题(咨询)

首先由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作一个总体的介绍,并根据课程的内容需要给出一个相关的课题题目,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时间限制。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又能涵盖和涉及必要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课题。教师在给出课题后,必须针对课题的内容要求作出必要的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

2.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根据教师提出的课题内容和要求,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在以往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发表个人意见,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小组意见,然后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可能会碰到困难,这时候教师可以适当予以指导。各个小组的实施计划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在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关系,教师在其中充当指挥者和协调员的角色,以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3.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根据制定的计划开展工作。成员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大家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积极工作。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不仅使他们在工作中学到新的知识,巩固以往的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知识技能,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品质。学生在实施计划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

4.检查阶段

每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工作,完成了教师给出的课题后,就进入了检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各组将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学习的成果及体验。这样的做法,使学生能够借鉴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之获得完备系统的知识。

5.评价阶段

进入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结论。通过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指导,教师对工作结果进行评定,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概括,对知识点应用及推广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的效果。

三、关于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党和国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德国的项目教学法法是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弥补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方法、专业技术以及媒体教学方面的不足。但是,如果完全照搬德国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鉴于中德两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教育体系、价值观念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异,要在中国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人力资源上的储备

在中国,教师起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延续了若干年。绝大部分的国内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已经固定。现在要推行项目教学法法,必将给相当一部分教师带来很多实际的困难。

一方面,教师要按照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制定项目,该项目要求教师按照所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寻找到适合用于教学的假设项目合同。另外,角色的转变使得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以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未知的情况,对教师而言,要求之高是可想而知的。

另一方面,实施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高技能水平,而且对项目所涉及实际生产领域和相关专业的知识都要有深入地了解,即教师成为了学生的知识库,学生在教师面前根据课题的要求索取所需要的知识,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扩充自己。以往那种一门课十年如一日的教学将一去不复返。如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具备非常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教学应成为教师的事业,融入到教师的生活之中。

此外还必须考虑的是,在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不是由一名教师承担,理论教师往往学历水平较高,而实习教师动手能力则较强,实践经验丰富。由于人们普遍有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所以很多理论教师不愿意从事实训教学,要转变这一思想认识问题,是需要时间的,也就是说推行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法不仅要解决教师的职业能力问题,还要首先解决教师对职业的认识问题。

2.教学目的的转变

由于历史传统的继承性和延续性,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是以学生的职业活动为中心,而是受到前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这是一种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理论课程由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种类型构成,强调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性,不太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而且,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是分别在两个场所进行教学的。

适应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劳动组织的变化,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时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已经从单一传授给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转变为更重要的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学生之间的共性和个体差异,培养的学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接受者和复写者,教学的目的将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或专业能力的狭隘范围,走向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包括项目洽谈、报价、合同拟定、合同签署、生产组织、售后服务)的社会能力,以及迅速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广阔天地,这对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3.教育体制的转变

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师资配备、实验及实习设备、生源情况都大体一致,教育教学工作按部就班。如果实施项目教学法,就必然会给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带来极大的挑战。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组、教材的编写。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职业院校采用的教材是和现有的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其教学内容以体现学科本位模式为主,理论与实践的教材是分别按照章节目进行编写的,适应于职业院校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交替进行的模式。近两年来,国内出现了一些按照课题进行编写的一体化教材,这些教材将理论与实际进行了结合,但并不适应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使用。如果要推行项目教学法课程,势必要按照以能力本位的思路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相应地要进行教材的重新编写。

其次是实验设备的实用性、班级学生的数量。在国内的很多职业院校,在实验实训设备建设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但这些设备的实用性和使用率却不能同一而论,甚至有些设备根本就没有什么教学实用性,一些昂贵的设备只是用来供人参观,成为支撑门面的摆设,用以显示学校的办学实力。由此可以想象,如果要在国内实施项目教学法课程,就必须对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的使用及需求情况进行评估,将会导致很多学校对实验实训设备进行改建或重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不是某个学校能够独立承担的。

再次是学生的数量问题。现有的职业院校的学生数量较多,一个班级少者三四十人,多的甚至达到五六十人,一个实习教师最少也要带教将近二十人左右,这和德国一个班级仅十一二个学生呈天壤之别。不难想象,在如此多学生的班级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此外,相关的教学工作检查与评估机制都将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目前国内的职业院校评价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好坏,往往是考察教师一周课时量的多少、能否按时完成教学计划、课堂上是否具有控班能力、学生的考试合格率是多少、能否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能够承担多少科研和教研任务、能否为单位创收,等等。这些评价机制是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不再需要高分低能的劳动者。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先进的检查评估机制与之适应,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最后,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转变,更需要得到学校、社会以及相关法律的支持。在德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拥有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办学条件、经费来源、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均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从法律上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地位;国家、社会团体和企业界均高度重视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密切配合,对职业教育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持;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构建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而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虽也有相应的职业教育法,但由于传统观念影响,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力度和社会地位与德国是无法相比的。

目前,我国小范围地进行项目教学法的试点是可行的,但要全面地推行,还有一段非常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俞祖光.职业教育改革与探索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尔穆特,(杭州大学中德翻译情报中心译).联邦德国及巴伐利亚教育手册[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3]彭正梅.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2,().

第10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学习兴趣 实践性教学

众所周知,教学课改的核心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枯燥的理论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从事基于工作工程的实践性操作项目。”为此我校购置了SX-610A综合机床电路实训装置。该装置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提供电力拖动控制,机床电路电拖故障诊断与排故, PLC对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等实训模块。对于专业知识多,技能范围广,技术先进的高级维修电工装置应采用何种形式的教学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采用项目教学法最适宜。现结合我校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和实训项目教学的实际,谈谈高级维修电工项目教学发的应用。

1. 项目教学的含义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5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对项目进行分析并作出实施计划、设计方案、用时用料等,再按计划付注实施,最后完成此项目的一种教学方法。

2.维修电工专业项目教学的条件分析

2.1 学校的自身特点有利于维修电工专业开展项目教学

学校是一种电能用户,特别是职业学校,有动力车间、有实习工厂、有实训场地,能更好的为维修电工提供项目教学场所。我们组织学生设计和安装学校实训车间的动力电,通过真实的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了学习兴趣。

2.1 维修电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特性适合开展项目教学

维修电工专业具有专业知识多(例维修电工知识点主要有:电机与变压器知识,电力拖动知识,电器知识等),技能范围广(如:电工基本操作技能,机床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PLC技能等)的特点,它既不能采用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旧式教学,也不适宜采用所有理论和所有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而采用在项目的实施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项目教学是最适宜的。

3.维修电工专业项目教学的实施

3.1 项目教学要以校本教材做指导

这里所说的校本教材就是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而开发的一种项目教学指导方案。它主要包括:要完成的项目,每个项目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涉及的书目和需查阅的资料,以及项目标准等。学生在校本教材的指导下,可以有目标的、有方向的去查阅资料,去看相关的书籍,去完成设计方案、实施计划、用时用料等。例如,我校的项目教学就是以校本教材《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和电力拖动控制训练》为指导的。

3.2 项目教学仍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施项目教学时,不能仅靠课本教材而脱离教师的指导,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进行统一管理,随时检查完成情况,对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对每个学生的设计和方案需提出建议,督促、评价和表扬。如果没有教师的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学生将是一盘散沙,从而造成学习上的盲目性。

3.3 项目的设立要结合本校的实际,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

项目的设立很重要,既不能把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题照抄照搬,也不能脱离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题而任意设定,要结合本校的实际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例如:我校根据现有的实训装置设有以下项目:

项目一:本校车间,教室,实验室的照明线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此项目的知识点主要有:单相交流电路,安全用电知识,电工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等;涉及的技能点主要有:电工基本技能操作,室内照明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

项目二:电动机及供电线路的检测与维修(项目主要根据现有的实训设备开展的,学生的成绩由智能考核软件直接判断。)。

项目三:(1)本校动力车间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四:动力车间所有机床控制线路的检测与维修。

项目五:(1)三台电动机顺序控制PLC设计及安装调试。

(2)交通灯控系统的PLC设计及安装调试

(3)CA6140车床电路PLC设计及安装调试

(4)X62型万能铣床控制电路PLC设计及安装调试

3.4 项目的实施顺序要符合科学性教学原则

项目教学时,先实施哪个项目,再实施哪个项目,最后完成哪个项目,必须符合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项、由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科学性教学原则,必须坚持前面项目的完成,能更好的为后面项目的完成打基础的原则。

3.5 每个项目完成后要进行完善的考核评价

并与学分制相结合,学生的考核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考核过程要全面,标准要统一,既注重结果,又看重设计过程和安装调试过程,要对项目进行总体的综合评价,并与学分制相结合。

4.实施项目教学的意义

4.1 实施项目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既不同于以往的实习教学,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在的一体化教学。它的最大特点是在完成每一个课题项目中,从设计到计划,从材料的准备到具体的实施,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既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既有独立的,也须团结协作。学生对教学形式会产生新奇感,对项目的实施会产生紧迫感,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会产生突破感,对项目的完成会充满自豪感。这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实现了教学改革的初衷。

4.2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完成设计方案,实施计划,自己去查阅资料。教学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开拓自己的思维, 他们对每个课题的设计都能融入自己的观点。这就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样,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的动了起来,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4.3 便于打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第11篇

1.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不足的情况。“素质教育”已推行多年,但是由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引领作用及“应试教育”的惯性,大部分的学生都面临着应试升学的压力。不少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对语文、数学等科目高度重视,对体育与健康课则重视不足,常出现体育与健康课时被占用、体育活动开展不足等现象,对体育与健康教学产生不良影响,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受到限制。

2.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不同,它的主体是一个目标体系,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体育教师以目标为指引,结合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定。但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多按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授课,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以致教学内容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缺乏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学生喜欢运动,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比较多见。不合理的教学内容,与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思路不相符。

3.教学场地与器材配置不足。实施体育课程标准、开展体育教学,必然地需要相应的场地与器材。一直以来,教学场地与器材的不足,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开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投入的增大,场地器材配置情况有所改善,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当前中小学更存在着体育场地、器材普遍没有国家标准和没有安全认证,体育器材与课程标准、学生需求脱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器材严重缺乏等突出问题。

4.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观念老化。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国家加快了体育教师的培养,但是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缺乏现象还是较为多见。仅以广东省为例,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标准》,2011年全省尚缺体育教师14866名。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观念、角色、方法、知识都应进行相应的转变。但在一线体育教师中,思想保守、观念老化者不在少数。有研究者对北京市民办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情况作了调查,发现对两个版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分了解的体育教师只占全部体育教师的50%。不了解体育课程标准,实施则无从谈起了。

5.农村学校有更多的困难。在教育领域,城乡差异明显。在家长观念、体育投入、师资素质、教师待遇方面,农村学校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农村学校不落实课程标准,伪造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现象较普遍。

二、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建议

1.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坚决落实。两个版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较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在指导思想、课程设计思路都有重大改变。特别在课程内容的开发与选择方面,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一线教师充分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开发、选用适合本地条件、学生情况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服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一线体育教师应认真领会课标的精神,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计划与工作方案,并按计划与方案开展教学。

2.建立监督体系。实施计划与工作计划是必要的,但是工作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更重要的是如何付诸实施、具体落实。为此,建立严格的“督查督办”制度是必须的。监督体系应由校长或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监督的目的就是检查课标实施计划与方案,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督促老师认真上课,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于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体系应迅速作出反应,调动学校的各种力量与资源,予以解决。

3.大力开发课程资源。要想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与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场地器材资源、课程内容资源、时间资源等。学校与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将重点放在场地器材资源、课程内容资源上。

4.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最终都要体育教师在每一节体育课中予以落实,才能产生效果。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成败。针对当前的体育教师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体育师资力量,使之适应新的要求。一是尽快补足所缺的教师,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加强体育师资建设,高校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改进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无论是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还是将来体育教师的培养,都要调整课程体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鼓励跨专业学科的学习;重视师范技能、创新能力培养。

5.加强宣传与教育,更新家长观念。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从来不仅仅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学生家长对此也负有重要责任。但学生家长都成长在按体育大纲授课的年代,对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与健康水平的提高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诸如“不生病即是健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是学校和体育老师的责任”等。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全社会的健康知识与体育价值的宣传与教育,更新家长的观念,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对学校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为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在不少的学校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建立了家校沟通平台。学校、体育教师可应用此平台,与家长交流体育知识,提醒家长督促学生参加课余锻炼。

三、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双赢;实践教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

要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高职教育的特色就是实践教学,搞好实践教学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1]。

鉴于此,本文分析了职业技术学院矿业类专业“双赢”式实践教学机制,即煤矿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让学生掌握了实践经验的同时,学生把学到的扎实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场中,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理论分析及计算等问题,达到企业和学生“双赢”的目的。该机制对提高矿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机制实施的基础工作

为了真正建立和实施矿业类专业“双赢”式实践教学机制,学院在自身做了如下工作:

1.1在原有实验实训基础上,有新增购买了采煤模拟操作系统、矿井通风瓦检仪、风表、自救器、测量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爆破测振仪等实践教学设备设施,大大提高了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这样可以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学校到企业的“零适应期”。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新增实践教学设备设施。

1.2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保证在学生进入企业实践锻炼前,已完成在校内教师的提前演练,以致学生到了企业后做到一看就会、一听就懂、动手能力强调特点。

学院要求每系(部)每年派2名青年教师到相关专业的一线企业进行脱产实践锻炼,还要求寒暑假每系(部)组织全体教师到一线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两周的实践锻炼。这样的举措都是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深受广大教师欢迎。

另外,学院大力提高兼职教师比例,兼职教师全部由在一线企业从事5年以上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计划在2012年底,达到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为1比1。而且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全部由兼职教师或“双师”型教师担任。

1.3大力深化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1比1,大力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比例,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推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1.4加强实践成绩的考核。在“双赢”式实践教学机制中,实践成绩的评定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

2、机制实施的过程

2.1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为例,2009级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开始实施“双赢”式实践教学机制,共包括79名学生参与,在第六学期进行为期15周的企业顶岗实训,探索和检验机制的实效性。2009级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学生在各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实践锻炼分布情况见表2-3。

表2-3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训分布情况统计

序号 人数 企业名称 岗位 实训时间 备注

1 10 君正集团骆驼山煤矿 操作工 15周

2 10 蒙西建设集团摩尔沟煤矿 操作工 15周

3 10 吉祥露天煤矿 操作工 15周

4 10 星光集团华武煤矿 操作工 15周

5 14 双欣集团白云乌素煤矿 操作工 15周

6 10 鄂尔多斯集团三矿 操作工 15周

7 15 鄂托克旗广泰爆破公司 操作工 15周

2.2在进企业之前,学生必须通过校内实践教学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训,以保证校外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保证“双赢”式实践教学机制的顺利开展。

2.3根据校内实践教学考核结果,由系(部)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分析学生已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编写《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专业学生可操作项目计划任务书》。该任务书中详细说明了学生掌握的基本实践操作内容和可胜任的岗位,到企业后,让企业根据其中可操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操岗位,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4根据学生基本实践动手能力寻求合作企业。通过与相关一线企业充分协调和沟通,了解企业所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和所缺乏的岗位,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必须考虑学生到位后,能否胜任岗位,能否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如果校企双方达成共识后,则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书》和《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实施计划书》。实施计划书需明确说明企业和学生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在实践教学任务结束后按照双方约定的工作任务检验完成情况的标准。

2.5实践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企业安排具体负责人进行监督和指导并负责落实具体带班师傅,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式的实践操作[5];学院安排“双师”型教师作为负责人进行全程带队和指导。双方负责人对实践教学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实施情况与实施计划书任务目标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以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并由双方负责人填写《校企合作任务目标分阶段完成情况及评价表》,及时评价和总结合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结语

“双赢”式实践教学机制的实施初见成效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院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学生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企业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大程度上保证了作业安全,使校企双方都充分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双赢,而且为以后的校企合作及“双赢”式实践教学机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