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针灸学

针灸学

时间:2022-05-18 10:1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针灸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针灸学

第1篇

摘 要 唐・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与《千金翼方》二书中有很多有关针灸方面的论述。首先孙氏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考订并绘制彩色的穴位图,对针灸教学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中辑录针灸处方千余条,为后世针灸家所推崇;他首次介绍了取穴指寸法,为临床取穴带来极大的方便;强调针刺、艾灸、汤药三者并重,根据病情的需要,取舍应用,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以提高疗效;重视脉诊,认为针灸须先诊脉,而后下针施灸;灸炷的大小,灸之生熟,要根据病情灵活应用;重视经外奇穴,倡"阿是之法",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题词 孙思邈 针灸学/历史 《千金方》 唐・孙思邈,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自幼笃学,博览群书,通百家言,兼好释典,又通阴阳,推及医药,学识渊博。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各30卷。在汇总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充实了不少新内容,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

二书对针灸多所论述,《千金方》卷29、30,《千金翼方》卷26、27、28,均专论针灸,还有不少则散见于其它各卷中,对针灸学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1 防病早治 孙氏继承《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倡用艾灸预防传染病。曰:"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指出化脓灸三两处可提高人体抵抗力,以预防瘴疠温疟。既病之后,又提倡及时治疗,曰:"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并服竹沥汤。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差,惟速治之"。还谆谆告诫:"此病轻者,登时虽不即恶,治之不当,根源不除,久久期于杀人,不可不精以为意"。

2 针灸人图针灸是通过腧穴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治病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准确地取穴,是治疗的关键。曰:"夫病源所起,本于脏腑,脏腑之脉,并出手足,循环腹背,无所不至,往来出没,难以测量,将欲指取其穴,非图莫可备预之要",庶可"依图知穴,按经识分",然而,"旧明堂图年代久远,传写错误,不足指南",乃以甄权等新撰为蓝本,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按位分经绘制了三幅彩色《明堂经图》。曰:"其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仰人二百八十二穴,背人一百九十四穴,侧人一百七十四穴,穴名三百四十九个,单穴四十八名,双穴三百一名"。此图虽失,但三图详细内容载在《千金方》卷29中。对针灸教学和发展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辑录针灸处方 孙氏在其著作中除了唐代医家和他的医疗经验外,还收录了许多现已失传的古代医籍内容,其中如郭玉、张文仲、范汪等各家之说,多赖此书得以部分保存和流传。仅《千金方》中载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症下附方五千余首,此外尚收载针灸处方一千余条,其收集之多,范围之广为他书所不及,有单方、有复方。曰:"卒哕,爪眉头,亦可针,此主实哕"。眉头即攒竹穴,治呃逆,现今还在临床应用。"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这十三穴即"十三鬼穴"。古人认为,精神疾患是由鬼邪作祟所致,因此称治疗精神疾患的腧穴为鬼穴。处方治症明确,组成合理,为后世针灸家所推崇。

4 取穴指寸法腧穴是针灸施术之处,准确地取穴是针灸治病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孙氏曰:"夫用针刺者,先明其孔穴"。又曰:"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须精思商量,准而析之,无得一概,致有差失"。于是提出:"指寸法",如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中指为三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食、中、无名、小指并拢横量为一夫。此法可用于任何场合、任何人,"以意消息、巧拙在人",给临床取穴带来极大的方便。

5 针灸药并重孙氏强调针刺、艾灸、汤药三者并重,认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矣。"因此,孙氏在其著作中所述的许多病症的治疗采取针灸药兼施的。有些病以针为佳,有些病以灸良,有些病宜用药治,有些病则针灸药同时施用。曰"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又曰:"凡中风,服药益剧者,但是风穴,悉皆灸之三壮,无不愈也,神良。"孙氏就是这样根据各种疗法的特长,按照病情的需要,进行取舍应用,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以提高疗效。

6 诊脉刺灸孙氏重视诊脉刺灸,认为:"凡欲针灸,必先看脉",强调脉诊对针灸的指导作用,曰"每针常须看脉,脉好乃下针,脉恶勿乱下针"。在他的著作中就记载了许多根据脉诊症状而施治的内容。曰:"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关上脉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生姜汤、附子丸,针巨阙补之";"尺脉沉、腰背痛,宜服肾气丸,针京门补之"。这种诊脉指导刺灸的思想,也值得我们重视。

7 灸须权变《千金要方・灸例》提出了艾炷的大小和灸之生熟问题,曰:"云刺入三分、灸三壮,兹乃举其大纲","手足皮薄,炷小数少,腹背肉厚,炷大数多"。又曰:"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倍多于方数,其人老小羸弱者,可复减半"。"灸之生熟,亦宜樽而节之,法当随病迁变"。灸炷的大小,灸之生熟虽有定数,但仍根据病情机灵顺变。

孙氏在书中记叙了许多隔物灸,如隔豆豉、葶苈子等10余种。更记叙了些特殊的灸法,如麻花艾灸、苇筒灸、青布绳灸等,大大丰富了灸法的内容,扩大灸法的应用范围。尤其可贵的是,在记叙用艾炷灸疗蛇毒的方法后,又补充了一个权宜的应急措施,曰:"治蛇毒,灸毒上三七壮。无艾,以火头称疮孔大小热之"。为急救及时,仓促之际,无艾以"火头"代之。这些疗法,都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8 重视奇穴经外奇穴是针灸腧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腧穴,虽在唐前文献有所记述,但孙氏对此特别关注,他在所撰《千金》二书中第一次收载了近二百个经外奇穴的定位和应用。孙氏所收载的经外奇穴,一类是有穴名、有部位及取穴法的,如《千金方》中的当阳、寅门、颊里、浊浴;《千金翼方》中的膝目、泉门、气端、虎口等120多个;另一类是有部位及取穴法,但无穴名的,如《千金方》:"目卒生翳,灸大指节横纹三壮";"卒淋,灸外踝尖七壮";又曰:"小儿脱肛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等70余处,这些经外奇穴有些在现今还有其实用价值。

第2篇

摘要:《实验针灸学》是针灸学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必须以实验为基础。针对实验环节薄弱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一些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

作为针灸学新的分支,《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针灸效应和机理的一门学科,是在总结40余年国内外针灸经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验针灸学》是针灸学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实验操作对于这门课程至关重要。我校实验教学工作严格执行教育方针,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实验教学设备的作用和效益,努力做到实验教学常规化,在实验教学和管理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自本门课程2006年被确定为陕西中医学院校级精品课程以来,教研室在实验针灸学创始人之一邓春雷教授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教改探索。笔者在近几年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重新理解了创新的含义之后,认为实验课应进行以下改革尝试。

1.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块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和“高分低能”的情况,尤其是中医院校的大学生常有“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情况的存在。所以才会有很多同学中医理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而对动手操作,尤其是实验操作技术不感兴趣,甚至连必须具备的临床实际操作技能也比较生疏。至于动手动脑实验研究,创新能力等更是无从谈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类毕业生已经逐渐被人才市场所淘汰。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临床实用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而加强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增加实验课时,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在进行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尽量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

2. 强化实验课考评机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过去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实验仪器设备的陈旧和不足,导致实验课经常分组过大,一些学生只站在旁边观看,而没有机会或不愿意动手。近期,经过各级领导的努力,实验室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购置了一批新的性能较好的实验仪器设备,使大家都有机会操作动手。在实验课中,对于验证性实验教师在认真演示实验操作过程之后,巡回检查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的失误等,并督促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验报告的撰写应认真规范,并将其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之列。

3.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勤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信息量大,涉及学科面广,单靠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我们改变了教学方法,在理论课堂上只提及应掌握了解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以此为契机,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文献,或用多媒体网络等检索信息,从而扩充自己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多种多种途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当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的时候,那么他就会爱学你所教的学科,也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当教师的你。而实验课中,在处理对课堂理论的论证之外,增设一些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遵照科研课题程序,从选题、开题等严格执行开始自行设计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旨在培养其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笔者根据实验课的体会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有益的探索,但是距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更积极地探索,转变观念,扎实工作,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总之,理论教学要做到科研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来不断充实,才会内容丰富,生动,联系实际学生体会课程能用得上,效果好,对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条件均有促进作用。实验教学应指导学生在观看实验操作演示的基础上,认真严肃,验证课堂理论。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出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对拟定的实验方案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我们教研室今后将在努力狠抓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认真投入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争取以科研促教学,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注:《实验针灸学》2006年被确立为陕西中医学院校级精品课程

第3篇

针灸疗法起源于远古火灸石熨、刺痈排脓、刺络放血等些最为原始的人类与病痛斗争的经验,在漫长的医疗实践累中,它脱离了简单的经验医学层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络腧穴理论体系,从而逐渐发展形成既有丰富临床实践,有理论指导的一门学科,是中国传统医药学中最具特色的法之一。

1、 医家典籍对针灸薪火传承的影响针灸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医疗技术,针灸医家作为拥有专业知识、从事医技操作的主体,对针灸薪火的代代相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中尤其是那些技术精湛、学术上有创新思想的医家对整个学科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在古代印刷技术落后的情形下,加上古代医书与医学技术秘而不传的风气,口耳相传曾经是传播针灸知识的最初形式。

针灸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师徒授受或家族承继的典型实例,这些民间私授的方式,曾经是针灸薪火传承的主要形式。相传战国时期的扁鹊不但自己精于诊病,还十分重视培养弟子,在医疗实践中将医术传授给弟子,据说他的弟子有子阳、子豹、子容、子明、子同、子越、子游、子仪、子术、虢太子十人。在抢救虢太子尸厥症时,在其指导下,弟子子阳、子豹相互配合,采用“针刺”“药熨”“药物”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取得了奇效。除扁鹊之外,早期的涪翁、华佗也教授了很多弟子。魏晋以后,还出现了一些知名的针灸世家,如南北朝时期的徐氏家族、宋明之际的席弘学派,等等。通过师徒授受与承继家学的传统传承方式,优秀的学术思想得以弘扬,有效的治疗经验得以继承,这是针灸学术传承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最早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始立针道,其又名《九针》《针经》;接着汉代出现了第一部针灸腧穴经典《黄帝明堂经》;魏晋皇甫谧编撰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的问世,标志着针灸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宋代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成为当时针灸教育及临床取穴的规范,统一了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归经;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清以前内容最完备的针灸著作,也是明以来至今300多年来流传最广的针灸医著;清代《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把针灸学知识编成歌诀,并附以注文和图,是清太医院的针灸学教材,对针灸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历代医家编撰的针灸著作层出不穷,这些医学著作的不断丰富成为针灸医学进步的阶梯。

2、 针灸图谱与模型的应用在针灸医学从古至今的传承过程中,针灸医师除了通过古典医籍学习经络腧穴理论外,还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载体来学习,如:明堂图、经络图和针灸铜人,等等。这些图谱和模型的出现,使针灸学的内容更为丰富,较之其它医学,它的专业特色更为鲜明。其中,针灸铜人与模型作为经络腧穴理论高度形象化的载体,历来倍受重视。古代明堂图是指腧,按照内容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身总,一类是按照经脉分类的十四经。唐代医家孙思邈所绘“三人明堂图”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彩色明堂图,孙氏的原图没有流传下来,但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不同传本的“三人明堂图”,后世各家“明堂”专书不断问世,明堂图也日益丰富,孙思邈这一绘图体例对于后世明堂图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脉图则是依照经脉循行路线绘制的十二经脉图或奇经八脉图,通常一条经脉循行绘制一幅图。

针灸铜人是立体化的针灸穴位模型,指身上刻有经脉、穴位的人体铜像,是古代常用的针灸模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针灸铜人出现于宋天圣年间(公元1027年),即宋代著名医家王惟一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第2年,他奉旨铸造针灸腧穴铜人模型,以便使该书记载的腧穴定位不再出现错误和混乱。针灸铜人以更直观、形象、准确的立体图像超越了一般书中所附平面腧,也是《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定位的最好注解。

在宋以后的针灸教育中,针灸铜人不但是老师讲授“人体腧穴”课上的直观教具,而且是学生考试“腧穴定位”时的标准答案。宋以后,相继出现了很多形态各异的针灸铜人,如:“明正统铜人”“明嘉靖铜人”“清乾隆铜人”“清光绪铜人”“民国铜人”等。针灸铜人对针灸医学的教育、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针灸学发展历史上还出现了许多其它的针灸图谱和模型,图谱中包括丰富的针灸器具图、操作图、治疗图以及现代针灸教学、临床中广泛使用的针灸穴位挂图;模型中除了铜人之外,考古还发现汉代漆木人、陶人等,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古代针灸模型。

3、 西医传入后针灸学术的近代化嬗变自明末清初以来,不断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与西洋医学打破了中医针灸学长期以来封闭的自我发展格局,也为中国医家开创了重新省视、认知和发展传统针灸的新视角、新方法。在中西交会的中国近代化100余年历史中,针灸医学形态也发生了鲜明的转变,经历了交织着矛盾、彷徨和曲折的近代化历程。明清时期,中西汇通医家参照西方医学,重新解读经络学说,导致经络理论由传统思辨研究转向实证式研究。这些医家采用血管解剖阐释经络实质,采用血液循环及呼吸换气解释经脉营卫运行实际过程,这是西方观念渗透、融汇于经络理论认识的开端,也是引发经络理论认识近现代转型的开始。

民国时期,在西学对中国影响日益广泛深入的情形下,受西医逐渐上升为中国主流医学、日本针灸医学近代化以及、科学化思潮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医家从神经解剖的角度揭示经络实质及其作用机制,腧穴定位中增加了神经、血管等现代解剖内容,针刺作用被归纳为兴奋作用、制止作用、诱导作用,灸疗作用被归纳为诱导作用、直接作用、反射作用、免疫作用。另外,受日本学者影响,中国医家也从免疫、消炎、杀菌、强心、利尿等方面探讨针灸作用机制,针灸治疗病症按照西医器官系统分类,出现西医病名等等。

在中西医学不断交流、渗透、汇通的过程中,传统针灸医学逐渐形成了如今这种既秉承了传统精华,又糅合了众多西方医学、科学知识和观念的学术发展现状。针灸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艰苦磨砺,由理论体系的初步创建到学科内容的不断丰富,针灸学术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所指导的独特医疗技术也为广大民众的医疗保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针灸医学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有这些均与上述对其学术传承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息息相关。

第4篇

针灸治疗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为核心,遵循辨证施治原则,以针法灸法为手段,进行防病治病并阐明其作用机理的一门临床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相比之下,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对针灸在临床应用与辨证论治方法含混不清,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介入来提高临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医学教学较为流行的新型教学法。

1.PBL教学模式的含义

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以教师给学生提供信息和知识为先导,要求学生记忆,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相对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易导致理论与实践分离,学生不善思考,缺乏创新见解。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知识传授缺乏系统性,临床技能获取是表观的、肤浅的。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教学模式,该模式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激发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促其主动获取医学知识。教师的作用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依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协助学生正确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到解决临床问题的确切理论依据。PBL模式交给学生的根本是方法,所谓“授人以渔”,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中医学知识体系的自身特点,在中医专业课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讨论,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积极性,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PBL模式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具体操作

PBL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一系列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推理、论证并归纳给出合理解释。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本课程章节的内容,任务难易程度,学生多少进行分组,每组5―10人。

2.2构建新问题

PBL模式的核心是“问题”,问题从哪里来?问题的引入必须结合临床实践,不是单纯依靠几本教材或教参的课后习题就能建立PBL模式的问题核心。对学习有指导性的问题需要教师对每一个临床过程细致地观察并总结、提炼而得出,只有这样,引入的问题才具备实用性、启发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其创新精神的发挥提供自由空间,所以,在PBL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把问题的设计作为重点。问题涉及的知识范畴主要针对针灸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且疗效较显著的一些疾病,这样学生容易发现问题,对教师的提问也容易理解,相关信息较多,便于学生收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就是在操作方面,提问应更多地集中在针灸的操作技术,如针刺补泻,行针手法等。

如在学习针灸治疗学“中风”后,可以提问:患者,男,45岁,时常有眩晕,未予介意。一日晨起,突然跌仆神昏,症见:神志恍惚,面色苍白,呼吸低微,畏寒肢冷,小便失禁,言语喃喃不清,左半身不遂,脉沉细。请问中医应诊断为何病?诊断依据是什么?针灸该如何治疗?是否还有其他治疗方法?还需做一些什么检查?由此引出一系列相关临床问题。为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中风,其如何诊断,中风有何表现,有何危害,如何治疗,治疗方法有哪些等问题。在组织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就上述内容进行发言,最后总结并归纳为答案。

在课前,教师应先提问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然后把自己查到的相关信息与他人共同讨论,整理补充,最终得出自己的答案,同时也获得了与中风相关的中医学基础知识,中医诊断学知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针灸治疗方法知识及有关中医护理中风等较完整的知识。

第5篇

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针灸是国际性研究热点,近年学术数量不断增加,且《Nature》《TheLancet》《NEnglJMed》等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上均有刊登。指导学生通过用PUBMED、WebofScience、WebofKnowledge等数据库检索并阅读相关文献,一方面掌握所从事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观点和前沿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明确医学科研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可借鉴其他医学专业,甚至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验技术,引导启发本学科研究方向的源头创新。

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

完成实验记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从开始时就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一课。做好实验记录并及时总结归纳实验数据,对于保持清晰的实验思路、抓住重要的实验现象、得出创新性结果和提高研究工作效率十分重要,也是以后追溯实验数据的直接证据。因此,做好实验记录、规范实验记录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鼓励行业学术交流

在科研过程中,鼓励研究生与他人合作,创造一个积极、活跃而又和谐的科研氛围。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往往都出自于一个团结合作、积极活跃的科研群体。科研除了埋头苦干于实验室外,积极参加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也非常重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聆听同行们的综述性和研究进展性报告,这是获得信息资源最直接的方法,也是交流实验设计和实验技术最好的机会;另一方面,将自己的科研结果展示给同行,通过同行的反馈意见可以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设计和内容。除了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之外,课题组内部定期举行讨论会,可以督促研究生对所做的实验研究做阶段性的总结,并认真考虑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导师也可以全面掌握课题的进展。讨论会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口头表达、提出问题和答疑解惑能力,坚持用一定比例的英语交流,则有益于锻炼研究生英语交流的能力。

小结

针灸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突破口,加强对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对于培养针灸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科研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国家整体研究生培养方案、政策、机制以及导师队伍的建设密切相关。只有制定符合基础医学学科规律的培养方案,深化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的改革,才能形成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亦有利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刘存志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

第6篇

关键词:中医针灸学

为了促进中医药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中医学、针灸学方面的学术刊物大都附有由论文标题构成的英文目录。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起到概括全文、吸引读者和便于检索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原作者和刊物的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1标题的语言特点

使用不完整的句子,多用名词、名词词组或动名词。例1:EffectiveAcupunctureTherapyforStroke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AmericanJournalofAcupuncture(AJA)1993;21(3)∶205例2:UsingthePowerofBeliefinAcupunctureandHolisticMedicine:CaseStudies33.标题一般由一个名词或若干并列的名词,加上必要的修饰语构成没有谓语成分。但个别情况因表述的需要也可例外亦可使用疑问句。例3:CantheAdditionofMoxibustionDuringAcupunctureTherapyImproveRecoveryfromBell′sPalsy?AJA1998;2633

2标题的写作要求

211主题突出,简短明了标题字数一般在10个单词以内最多以不超过15个词或两行为宜。例4:ConservativeTherapywithAcupunctureforInjurytotheSciaticNerveResultingfromIntramuscularDrugInjection副标题往往用以突出论文某一方面如病例数、研究方法、重点内容或连载论文各分篇等。所以若表述需要致使标题较长可以副标题的形式处理。例5:TheDemystificationofChinesePulseDiagnosis:AnOverviewoftheValida2tions,HologramsandSystematicsforLearningthePrinciplesandTechniques

212避免冗余的谦虚套语中医论文的标题常带有表示谦虚意味的词。如“初步分析”、“初步观察”、“初探”、心得体会”“之我见”等。这类句式在国外期刊已不用甚至连Studyof、Investigation、Reportof”等开始的形式也已少见。科技论文应立足于事实材料非实质性内容皆可省略不译而并未影响文章的主题和文献检索。

213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词语,为使读者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使用缩略词有失恰当,特别是疾病名称,应避免非标准缩略词语。如此缩略词已通用且无歧义,亦可使用。例6:DeterminationofSafetyNeedlingDepthviaCT2ScanStudiesofTissueThicknes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5)∶258〕。例7:DiagnosisandTreatmentof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5)258〕

214标点、大小写要求标题中虚词(冠词、连词、介词等)除了4字母以内并且不位于句首的以外例5,9),每个词的首字母都应大写末尾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例8:InvestigationintoPotentialSynergismBetweenBodyandAuricularPointsfortheTreatmentofHypertension

215病例数的处理在外文期刊中因病例数不列入检索题目,为突出文章主题不影响检索,通常不将病例数列入正标题中。必须使用时可置于副标题中。例9:ANewClassificationSystemandCombinedTreatmentMethodforIdiopathicFacialNerveParalysis:Reporton718Cases。

第7篇

关键词:针灸学;多媒体;课件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简称“CAI课件”)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并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但如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用不当,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对教学其消极作用。2000年下学期至今。本校在98级-2002级中医各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结合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结合短线自考专、针灸推拿专科、针推美容专业、高护专业、成教医疗各专业等数十个班级广泛使用常小荣教授主持开发研制的多媒体课件,并结合传统授课方式,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就针灸学多媒体课件如何与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谈谈个人体会。

1 多媒体课件在针灸学教学中的优势

1.1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最主要的推动力。常小荣教授主持开发研制的《针灸学>多媒体课件是一个制作质量高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像同步、动画共存,模拟实景操作演示。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记忆,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避免呆板讲解和空洞说教所造成的学习厌倦感,始终使学生都处在轻松愉快、新颖美感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例如。在讲授“经络腧穴各论”篇中的“腧穴”时,每个穴位均声像同步、动画显示穴位的正侧、背面的浅、深层解剖(重点显示大的神经、血管等针刺必须避开的部分),每个穴位的应刺深度,每个穴位操作的注意事项等,链接有每个腧穴的主治作用特点,适应的主要病种及现代临床应用举隅等。使枯燥的腧穴理论讲解课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动态逼真突破针灸学教学难点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中医学课程,经脉循行、针刺意外、针刺手法等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授课方式中,老师虽细致讲解,但很难达到印象深刻的效果。在针灸学多媒体课件中利用Flash技术,声像同步(配以古典音乐),动画显示14条经脉的循行走向;在操作要点中。模拟演示针刺意外中气胸的产生过程及针刺中血管后的后果。通过这些丰富生动的三维动画让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印象深刻,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逐步把握知识规律的实质。

1.3信患扩充提高教学效率随着中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入,中医学生的课程越来越多,而每门课程的学时数在逐步减少,对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浓缩的要求相应地在逐步提高。传统的教案要求教师每年在备课过程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手工重新书写。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动画等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根据授课效果、学科内容的进展随时随地进行修改。这种易于修改的电子教案使教学内容能够常用常新。多媒体教学的可重复性还打破了针灸教学空间的界限,学生在课后可重放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接受能力反复播放授课内容,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这些都充分保证和提高了针灸教学效果和效率。

1.4制作严谨科学利于统一规范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画面随时讲解穴位定位、针刺、艾灸技能操作要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性教学原则。使学生看清每项技能操作方法、步骤;明确操作目的,注意事项,体验要领;了解或初步掌握操作要点,确立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更加合乎针灸理念,以培养出面向新世纪的高质量人才。

2 多媒体课件在针灸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屏幕来回跳转的画面破坏了教学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系统性 由于计算机屏幕内容切换频繁,每一次切换一般都涉及一个方面或一个知识点,与传统板书相比,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的系统性不够,不利于课后学生的自我总结。且有的画面一闪而过,不利于学生做笔记,画面之间来回跳转使一个本该连贯的操作失去了其完整性,同时也破坏了学生的连续思维。

2.2 多媒体课件使用不当能使教学质量下降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作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为追求时尚,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某些教师在没有充分考虑自己所授课程的实际情况,对多媒体技术盲目崇拜,认为只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把课程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就一定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多媒体技术适宜于表现抽象的形象化的内容,而不适合表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内容,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将课件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教师上课迁就课件,依赖课件,受其约束的现豫时有发生。一是在高校内因多媒体教室内多媒体设备损坏,任课教师停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模拟实验取代教学实验。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准备、观察和研究来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基本科研能力。三是有些教师因有了课件就不备课甚至很少备课了,结果造成课件与教学内容配合不当,切换不紧密。效果比用传统手段教学还要差。

3 多媒体与传统授课方式在针灸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3.1 明确传统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娴熟的教学语言、手势、表情等对专业知识的阐述,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以及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正是传统授课方式的优势。目前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教学手段,同挂图、图片等其它教具一样,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教学围绕多媒体转。课堂教学的成功仍然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实施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手术室专业知识、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

3.2 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方式综合合理运用 针灸学实践性很强,要想使学生喜爱和掌握这门科学,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但是针灸课学时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实验。为此,我校理论部分教学采用CAI件大班上课,教学实验部分采用CA]课件、针灸模型及。人这个“活媒体”综合运用小班上课。具体操作是:小班25人左右,2个人一个小组,每组一具针灸模型人。学生在老师简短的讲授后,便分组在模型人上循经辨穴、取穴;相互之间在活体上给穴位定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穴位相互针刺,以达到准确取穴、体验针刺手法并体会得气的感觉。此后,预约适当的病人到实验室。由病人叙叙述病史,学生做出诊断并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取穴,讨论行针手法,最后由带教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确定针刺穴位,现场治疗。这样,学生就能亲身体验针灸治病的整个过程,加强了记忆,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采集病史的能力。

3.3 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加强教学互动性。但由于多媒体教学授课的内容都是预先准备好的。教师,特别是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容易照本宣科,只顾照着多媒体课件往下讲,多媒体课件成为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忽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忽略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启发式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不易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课前准备时多留一些提问的空间,甚至可以将一些重要的问题、融会贯通知识点的问题做在多媒体教学课件里相应的位置。

第8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针灸学; 教学方法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Based on the Self-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 “Acupuncture” One Perspective with Various Dimensions Teaching Method/WANG Long, LI Dong-jie, ZOU Wei, 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089-091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evaluates the implement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s by means of the practice of one perspective with various dimensions on the science of acupuncture teaching. One perspective with various dimensions is newly forward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latest acupuncture science teaching accomplish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learning concerning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acupoint, location, dialectical, prescription, acupuncture basis and acupuncture skill, combing Chinese classic medicine and modern anatomy and neurology theory putting forward different teaching plans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 This method has positive meaning to improve student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has provided new clues for the teaching of acupuncture science.

【Key words】 Self-learning ability; Acupuncture; Teaching method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CM, Harbin 15004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31

针灸学是一门融理论、技术与临床实践于一体的学科。作为绿色治疗方案的代表,针灸治病的疗效受到世界范围的好评,针灸人才培养也受到人们的关注。纵观当前中医药院校针灸人才培养现状,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不强、中医思维和针灸手法训练缺乏等问题仍旧突出。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一元多维”教学法,通过在不同层次和角度运用,以期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针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 “一元多维”的概念

“一元多维”是一种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训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元”是基本的意思,这里引申为根本,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维”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如一维、三维,在这里指不同层次与角度;二是维系的意思,这里理解为针灸学与现代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相互结合;三是思维,即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一元多维”教学法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学生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 “一元多维”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实践围绕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展开,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加以教师的精心设计,实现“学”与“教”的双向互动,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1]。

2.1 多维度教学思想指导针灸教学 多维度即从人才培养层次、理论体系构建和中医思维训练等多个方面开展《针灸学》教学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是以专业为主制定,对七年制、五年制授课不做区分。而同一专业不同培养层次(七年制、五年制)的学时数不同,在培养方案上应体现区别。笔者根据七年制、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和五年制其他专业3个专业层次教学特点,分别有所侧重。见图1。

培养学生学习针灸的兴趣,从研习经典医籍的正门步入针灸学殿堂,对构建针灸学理论体系尤为关键。在授课之初笔者融入名医轶事,引用《黄帝内经・灵枢》和《伤寒论》的原文,旨在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好奇心,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深入学习后,笔者主张将熟练掌握现代解剖学和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学以及神经病学相关知识,作为学生必备的知识内容,实现学科间的互补[2-3]。这对于构建针灸学开放性理论体系具有很大帮助。

在思维方面,当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受惯现代科学技术熏陶,思维活跃,但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医思维方面明显缺乏。在继承中医传统思维的探究式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既要对话古人,又要学会批判。一改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形式,在不违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掘学生思维的创新点,为其日后继续深造,夯实良好的基础。

2.2 多角度入手丰富教学内容 以经络腧穴教学部分为例,从穴性功效、针基针技和辨证处方等角度入手,扩展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

穴性功效,即穴名由来、腧穴功效和功能鉴别等内容,以往讲解不成系统,或被忽视。笔者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尽量站在古人的立场,发挥想象力预习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即穴名之中自蕴功效。如“风字穴”都以风字命名,或熄内风,或散外风,或内风、外风兼治,皆因命名各有特色[4]。其次腧穴功效有别于中药功效,根据每穴既治本经病,又治局部病,特定穴还具特殊性能的特点,要求学生预习时将每个穴位回归人体,从定位、功效到主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师讲解时做好功能鉴别。

针灸的灵魂是针刺手法,而手法的掌握是教学难点。初学针刺手法的学生不可急于求成,每天都应做指力等基本功的训练,积极参与课堂实践。练好基本功,进行手法练习则事半功倍。众所周知行针手法得气与否赖于医者针技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手指精细触觉的敏感性,然而单靠讲解显然不能让学生领会捻转提插等细微差别之中气的变化情况。教师在讲解后应加以示范,然后将学生三人分为一组进行课堂实践,其中一名学生操作,另两名学生评价其操作的是否正确,之后轮流操作,由教师对每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达到基本功、理论和训练的有机结合。

提到辨证处方,往往不作为针灸教学重点,但临床上提高针灸治病疗效的前提,是准确的辨证配穴,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不应该被忽视,而应该作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针灸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前人辨证处方经验,注重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让学生熟记穴性功效,运用中医思维识病、辨证、配穴处方。做到顾证知穴,以便施治,必要时针药结合,增强疗效。通过上述内容的展开,对提高学生理论理解能力,技能训练能力有明显提高作用。

2.3 基于PBL学习法思想的多形式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教师应该在“一元多维”教学法基础上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意识。其中以“问题”为核心的PBL学习法,可作为《针灸学》教学中重要方法。

PBL学习法较适合于8~10人的小组进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这些条件是七年制学生所具备的,所以PBL学习法值得在七年制培养层次中推广应用。具体教学主要由导师自行组织学生开展,借鉴PBL学习法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综合运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进行多方式教学,同时辅以现代教学手段,使整个教学过程,既能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PBL教学法结合针灸医案教学,选取名家验案开展综合探究式学习,分析病因病机,体会治法方义。在辨证处方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让学生成为情景的主人,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接触患者,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处方解决常见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4 形成性评价 本研究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占30分,根据课堂实践过程中是否积极按照规范进行针刺手法训练,是否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是否积极参加临床实训,是否积极提出科学问题等综合表现给予评分。期末采用试卷形式进行考试,占到70分。通过形成性评价模式,可以在课后及时考察学生对针灸理论和针灸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1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当前针灸教学中,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师傅“领进门”难于“修行在个人”。所以推广应用“一元多维”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是必要的。无论是专业知识,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授课方式,便于学生接受,都应进行培训,以期切实发挥 “一元多维”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3.2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目前针灸学的教学方式,主要停留在“灌输式”模式上,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形成鲜明反差。运用“一元多维”教学法仍不可避免此类问题的存在。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教学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在未来针灸教学中值得大力推广。

3.3 课程整合,增加专业课比重 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习西医课、中医课、外语课等课程。从课时分布及讲授内容上看,中医专业的针灸授课时间偏于不足,细分到针灸理论、技术、应用等内容的时间更为有限,明显限制了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和针灸操作技术[5]。所以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势必要采取措施增加《针灸学》的授课学时比重。

“一元多维”教学法首次把穴性功效引入《针灸学》教学,突出中医特色,注重培养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强调经典和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两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反复训练针灸手法,为学生立体掌握针灸学打下坚实基础。创新性的教学思路为针灸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珑,邹伟,于学平.浅谈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在《针灸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针灸,2008,28(12):923-925.

[2]秦毅,何仲义,刘娟,等.通过应用解剖学课程教学强化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21-122.

[3]颜津津,简希尧.神经病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83-84.

[4]冯新成,张智龙.针灸腧穴命名的临床意义[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255-256.

第9篇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

皇甫谧为汉朝太尉皇甫嵩之曾孙,后来家境衰落,父母早亡,幼年失学,被出继给叔父为子,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不幸叔父亦去世,唯靠叔母教养,以织布维持生活。皇甫谧年至二十还是整天游荡,无心向学,旁人常讥笑他不堪造就。叔母也常为此担忧发愁。

一天,叔母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要教训他。谁知,皇甫谧到外边弄来了香瓜、甜果之类,笑嘻嘻地呈献给叔母,以为这样“孝顺”一番,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谁知叔母更加气愤,接过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严厉地说:“《孝经》有言,‘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是真心孝敬父母,就应该修身笃学。”皇甫谧很受感动,噙着泪花发誓要悔过自新,改弦更张。

矢志苦学

从此以后,他刻苦攻读,虚心求教,拜同乡长者席坦为师,遇有疑难问题,跑上几十里远去请教,勤奋不怠。

由于精勤苦读,皇甫谧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魏朝的地方官举他为孝廉,他不。后晋武帝三番五次下诏,敦促他进京做官,他只好上书陈情,申诉疾苦,委婉谢绝,并向朝廷提出借书。晋武帝为表“礼贤下士”之德,居然送了一车书给他。皇甫谧喜出望外,每天阅读不暇。

终成大家

皇甫谧四十二岁得了风痹疾,半身不遂,活动不便,一只耳朵也聋了。他忍受着疾病的折磨,躺在床上坚持看书。疾病经多方调治,效果不佳,皇甫谧深深感到,人“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不精通于医道”,也“无济于事”。

从此,他潜心医学,集中精力研究针灸。先从理论上进行探索,弄清针灸的一般道理,然后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有的穴位刺不到,就叫儿子方回帮忙,鼓励儿子大胆进针。经过反复实践,不仅用针灸治好了自己的一部分疾病,还熟悉了人体针灸穴道的部位。

他感到晋以前的针灸医书深奥难懂,错杂重复,就决定重新编著一部针灸学专著。由于参考书奇缺,给编纂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皇普谧设法借来了需要的医书,穷搜博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将古代三部著名的医学典籍《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纂集起来,删其浮词,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终于写就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该书在理论上强调:“上工治未病”,亦即当今所倡导的预防为主、未病先防的医学思想。它还对针灸用针之形状制作、针灸之禁忌、针灸经络、孔穴部位之考订、针灸的临床适应症、针灸操作方法,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此书被后人称为“中医针灸学之祖”,列为学医必读的经典古书之一。此书问世后,唐代医署就开始设立针灸科,晋后的许多针灸学专著也都以它为基础。直至现在,我国的针灸疗法,虽然在穴名上略有更动,却在原则上均本于它。

在家乡,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地建造了一座二贤祠,里面塑有他和儿子的像以及他的读书台,以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小贴士:《针灸甲乙经》在国外

第10篇

关键词:针灸;教育改革;三因制宜

2009年5月7日,为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专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分析并指出了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其中提出了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等多项措施,明确了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为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针灸学作为传统中医药的经典学科,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为中国医学的繁荣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医药改革发展的大势下,针灸学的教育改革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因制宜”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统称,指治疗疾病要根据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引以及季节、地理环境以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的原则。本文把中医“三因制宜”的理念运用于针灸教育改革,在教改的过程中也要根据时代、地区和人物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为目前针灸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一、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即根据时间节律变化和季节气候特点的不同来考虑治疗用药。运用于针灸教育改革则是指根据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砭石以缓解身体疼痛,砭石是针具的雏形或前身,可以说是针灸的起源。此后随着历代王朝的更改,针灸学理论体系开始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针灸教育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更起跌(表1)。针灸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针灸教育的方式也有所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政府的医学机构教育。目前主要的方式为政府的医学教育,也就是进入医学院校进行针灸知识的学习。而在改革的浪潮下,这种教育方式也在不断的进步完善。

2000年5月,在香港大学医学院举行的《医学教育改革・香港的经验》研讨会让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掀起一股学习香港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经验的热潮。此后,由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LBL(基于课堂的学习)教学逐渐向PBL问题式学习教学过渡发展,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为什么医学教育模式需要转变呢?美国医学界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发现LBL医学教学模式存在潜在危机,即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医学相关知识越来越丰富,医学生的负荷随之加重,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被花费在理解与记忆基础知识上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创立的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PBL教学)为这一危机带来了转机。此后,在80年代、90年代,美洲大部分医学院及欧洲部分医学院也陆续开始进行实验性PBL教学。1991年美国医学学会杂志(JAMA)对此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全美有100多所医学院采用PBL教学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已全部用PBL教学取代传统模式教学。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成为我国最早引进PBL教学的院校。随后很多院校的老师在某些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性的应用或借鉴了PBL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PBL教学模式虽然在近些年来应用较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教学经验的丰富,CBL(案例教学法)、TBL(任务教学法)、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导师制与班级制互补的创新型中医针灸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成为针灸教育改革可行的探索和前进方向。时代和医学科技在不断发展,针灸学的教育也会不断的发展完善,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和不同的学习时期,因时制宜,不断改革针灸教育方式,使针灸学教育更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更轻松全面的掌握针灸学的知识,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祖国医学的繁荣发展。

二、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同理可推,针灸教育改革中的因地制宜,就是根据不同地区针灸理念和针灸流派的不同采取各具特色的教学。我国的针灸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是从古至今无数医家通过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反复研究从而凝聚的智慧结晶。医家们以某种独特的理论为宗旨,根据其不同的哲学观念和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医疗方式和学术见解,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和流派,丰富和推动了针灸医学的发展。经学派、经穴考订派、穴法派、手法派、重灸派、重针派、刺络放血派、针药相须派、中西医汇通派、临床各科诸派等是目前人们较为了解的针灸流派,但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还分布着更多颇具特色却鲜为人知的针灸流派。东北地区有彭静山的“反针”,有于致顺的“头针”,有对经络学说有独特见解的张给,还有独具民族特色的蒙族针灸等;沪上地区有以陆、方、黄、杨、奚、秦为代表的六大海派针灸流派;在江苏地区,有源远流长的澄江学派,更有杨长森、肖少卿等秉持自法的针灸医家;浙江地区则有以楼百层、盛燮荪、马石铭为代表的手法派,以杨相良、罗诗荣、施延庆等为代表的疗法派,以高镇五等为代表的重手法亦重穴位派,以阮少南、虞孝贞等为代表的针药结合派;北京有王乐亭独创的养针法门,贺普仁自创的“贺氏针灸三通法”;在山西有师怀堂先生的“新九针”和吕景山先生的“针灸对穴”;广西的桂派针法,四川的李氏柞针,云南的管遵惠子午流注针法…很多特色鲜明的针灸流派等待着新兴医学人才的继承与发展。当代中医教学模式以“一元化”的院校教育模式为主,传统的家传及师承教育越来越少,使各具特色的针灸流派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手法没有被很好地继承及保存,使我们珍贵的针灸学术资料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渐流失。在现代针灸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本科的学习中,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教室里,很少有时间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更不要说深入了解当地的针灸流派。改革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让传统的“名家带徒”的师承方式融入当代教育,在院校教育过程中重视各地域流派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可以在设置课程时加入具有当地特色的针灸课程,教授当地针灸流派的理论观念和操作手法,开展各医家的专题讲座,鼓励学生们拜师学艺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既要会搞科技做实验,也要会熟练应用中医药治病救人,在院校的基础培养中,在老中医的言传身教中,继承中医名家流派医脉。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针灸流派,这些流派等待着我们的继承和发扬,针灸教育改革中我们要注意因地制宜,把前人们呕心沥血的学术结晶发扬光大。

三、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每个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将其应用于针灸教育改革则是指根据教育过程中各个角色不同的功能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培养方式。教师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进行医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每个角色都要注意其角色功能的转化及过渡,因人制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灸理论需要接受临床实践的不断检验与完善。目前很多院校的针灸教师很少从事临床,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无法深刻理解针灸的本质内涵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往往缺少临床实践的支撑。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知识浅显的讲解一下,即没有深入探讨,也没有临床实践的辅助,学生们听的昏昏欲睡一知半解。所以,在针灸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医、教、研三位一体,教师既从事教学,又是临床针灸医生,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更深刻地理解针灸理论,还可以用临床实践经验来丰富针灸理论教学,同时可以利用科学研究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实教学内容,并且用科学数据来阐释针灸的基本理论与临床问题。当在针灸教学中遇到难点、疑点问题的时候,师生都可以通过临床实践或科学研究来探寻解决方案。教师不断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的角色中转换,不但可以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还可以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增强针灸科研水平,促进针灸学的发展。目前中医院校的学生大多适应填鸭式教育,思维方式呆板,灵活性较差,缺乏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方,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只知道复制知识的机器;教师则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人。为了利于新型医学人材的培养,使枯燥的课堂变成学生乐于接受、愉快的学习场所,必须大力加强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体验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案例教学、暗示教学、发现教学、程序教学、问题教学等都可以应用于针灸教学中,帮助医学生培养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并为促进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必要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从以前的被教者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投身到知识的殿堂,在学校为我们营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努力的汲取专业知识,把自己塑造成为新型的针灸人才。

针灸学是中国医学的瑰宝,是我国少数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领域之一,也是我国开展对外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20世纪以来,我们经常会听到“中医学危机”的说法,不少人觉得中医学尤其是针灸学正在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医针灸学的整个学术体系与现代科学技术脱轨,缺少新型的针灸专业人才,使民众对针灸的专业性和疗效产生了质疑。所以,针灸的教育改革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不仅关系着针灸学的兴盛,更关系着针灸的民众信任度和生死存亡。“三因制宜”是中医学的基本治则之一,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将其与针灸教育改革相结合,更能凸显出中医和针灸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使针灸教育改革也富有中医特色。根据“三因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现存的教育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促进针灸教育改革,继承发扬中医传统文化,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还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卫,徐立,郭义.中法两国针灸教育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36-38.

[2]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2):48-49.

[3]穆艳云,甘君学,等.PBL教学在《针灸治疗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260-261.

[4]董宝侠,陈协群,等.PBL教学法在内科学血液病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103,(8):782-784.

[5]马睿杰,林咸明,等.PBL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816-818.

[6]杨洁,杨明晓,等.探索PBL结合LBL教学模式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5-16.

[7]李辰,刘炜宏.我国当代各地区针灸名家学术特色初探Z].2013.

[8]陈力.论针灸临床教学创新[J].中国针灸,2011,31(9):834-836.

第11篇

自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开启了中美两国各个领域的交流大门,中医药学也得以在美国生根、开花、结果。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医药在美国由初始的边缘化、局限化、非正规化逐渐朝着普通化、大众化、合法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逐渐从了解中医药到认识中医药、再到认可并且接受中医药疗法。

1 针灸在美国

自1971年《纽约时报》记者James Reston来访中国后将其在针灸临床所见及经验报道于媒体,随后尼克松总统访华及1973年Harvard大学医学教授团中国行摄取中国针灸麻醉术全过程,并公之于众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使针灸在美国家喻户晓,针灸学校、针灸诊所犹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从而掀起了一股“美国针灸热”浪潮。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美国民众逐渐接受和认知针灸,继而相信针灸。据统计,大约70%的美国人曾接受或正在接受针灸疗法,针灸行业年产值已达16.5亿美元,同时,针灸进入美国后,也经历了一系列合法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改革。1.1 立法及保险

20世纪70年代,美国“针灸热”兴起之初,由于愈来愈多的美国民众需要针灸治疗,而当时并无法律规范,致使针灸行业市场管理混乱,行医者水平也良莠不齐,迫于民众及媒体等各界人士的压力,美国各州政府开始予以重视,并逐步予针灸立法,以管理和规范针灸医疗、针灸师和针灸教育培训等。1972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成立了针刺疗法特别委员会,并在加州成立了“加州中医药针灸学会”;1975年,美国加州通过了第一个针灸法案,使针灸医师合法化;1979年,“加州针灸顾问委员会”扩大为“针灸考试委员会”,加州通过了AB1391法案,取消以前针灸需先由西医诊断或转诊的限制;1980年,美国加州通过了AB3040法案,确定了针灸医师可以独立诊断疾病;1988年,加州通过了SB840法案,使加州针灸师和西医一样,对劳工医疗工作中同列为医师身份,有权为劳工伤患者进行独立的诊断和治疗,迫使保险公司有条件的支付针灸治疗费用;1994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国家针灸法;1996年4月,FDA批准并正式承认针灸为治疗方法;1999年3月,FDA正式将针灸用针列入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保险公司把针灸列入医疗保险范围给付费用。据2001年资料统计,美国自1973年以内华达、马里兰等州为先导开始,已有39个州对针灸进行了立法[1]。

在美国,医疗费用很多都是由医疗保险公司来支付,所以,取得医疗保险项目的支持是非常很重要的。据《美国针灸杂志》报道,加州专业从事健康保险专案的DBC保险公司,为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提供保险,奥马哈相互保险公司、万全人寿保险公司等16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支付针灸、按摩疗法的费用。所有这些,对于针灸市场的发展都是有效的催化剂。

1.2 教育及考试制度

随着针灸学习者越来越多,针灸学校应运而生。为了加强针灸行医的管理,美国在批准针灸治疗合法化的同时,也制定了一些针灸教育的标准,使针灸教育规范化。20世纪80年代末期,先在民间成立了针灸考试及证书机构(National Certification of Acupuncture,NCCA),随着NCCA的影响逐渐扩大,美国教育部经审核后批准NCCA作为针灸人员的考核与颁证的正式机构,后来由于中药、方剂、推拿、气功等不断进入美国,NCCA又增加了中药的考试和颁证,同时由于汉方医学、韩医的进入,美国将之合称为“东方医学”,同时改名为NCCAO(National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of Acupuncture and Oriental medicine)。

目前,美国各州设有规模大小不同的针灸学校约80所,其中有32所经美国联邦教育部通过鉴定机构ACOM审核而成为被认证之正式学校。目前针灸学校规模不大,学制一般为3年,教学内容也以针灸理论及操作为主。各地教育标准也有所不同,其中以加州水平为最高,课程设置和我国中医院校相似,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针刺技术等,入学学生须有2年大学学历或高中毕业已修完一定学分的现代医学课程、托福考试成绩500分以上,须完成3 200学时学分,毕业后可获得针灸学硕士学位。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学徒式教学,学生高中学历就可,在针灸诊所内半工半读4年,然后参加美国针灸师执照考试,考取执照后可拥有与针灸学院毕业生同样的权利,但无硕士学位。而近来,美国已经出现了培养中医博士的进修班,有的中医学院已经或即将批准可以授予中医博士学位。

1.3 执业

据统计,全美约有执业针灸师15 000多名,分布在美国各州,其中加州就有执业针灸师约10 000人,而纽约州有2 500人左右,中医针灸诊所仅加州就有800多家,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次接受针灸疗法[2]。目前,针灸诊所可开展的项目有:①可将针刺入患者体内;②可使用电针仪刺激治疗;③可以拔火罐;④可以进行推拿和按摩;⑤可以艾灸治疗,但不可以进行火针、埋针、刮痧等治疗。其收费标准在规定的范围内由医师根据技术水平和患者自身情况而由医师自行决定。现在,在美国从事中医针灸行业,不再只是一个仅以此维持生计的职业,还可能可以拥有可观的收入。据2002年美国职业调查机关统计,在美国3万余种职业中,针灸师已进入“美国百大有望职业”行列[3]。

2 中医药在美国的现状

目前在美国,中医不属于医师行列,而是草药顾问;中药也不是治疗疾病的药物,而是将其纳入营养补充剂或功能性食物范畴。中药也只能当作营养品来服用,不允许将其肌注或者是静脉滴注,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虽然,美国已立法通过可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但现在大部分保险公司仍将针灸拒之门外,拒绝为针灸服务付账,尽管有少数较为开明的保险公司将其纳入付费范畴,然而所付金额亦十分有限,大多数患者针灸治疗时仍需自掏腰包。美国FDA认为针灸只是一种实验性的医疗工具,只是一种技术操作性的治疗手段,不能肯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故尚不能纳入主流医学,只能作为替代医学的一部分。

在美国,虽然已成立了众多中医针灸学院,但其并未被列入正规医学教育体系,尚属业余教育、职业教育之列,其课程也多为选修课程或是讲座性质。迄今为止,美国的正牌大学尚未开设正式的中医及针灸专业。

另外,就美国中医教育来说,教育质量和学习时数尚不尽人意,如目前3 200学时之硕士学位制难以满足作为一名中医师或是针灸师的需求,很难培养出能指导针灸治疗的传统中医思维,如中医治疗的两大瑰宝之“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都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形成的。再者,其课程的设置也欠全面和系统,其课程教学过于侧重针灸操作,而略于理论的系统讲解,而从本源上讲,针灸的指导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理论、脏腑经络学说、天人合一学说等。理论根基的欠缺,必然造成先天的不足,从而大大束缚了中医药针灸学术的蓬勃发展。

在美国开中医诊所或是中药房是非常方便的,政府对其管理也较为宽松。目前,美国不仅有独立的中医诊所,而且,许多公共卫生行业如医院、戒毒所、康复中心、老人院等也可以设有中医诊所,以前,这些医疗场所多单纯用针灸,现在半数以上都会兼用中药。中药店也可配有坐堂中医,在许多大中城市都有中药店,甚则有些还成为一定规模的中药批发公司。对于中药的剂型管理,美国基本上没有限制,可以有提炼的单一中药成分,如麻黄素、黄连素等,也有传统中药饮片,还有丸剂、散剂、膏剂等中成药,以及中药浓缩剂、颗粒冲剂等。如今,中草药不仅进入了美国医疗保健市场,甚至还上了商业超级市场的货架,从多个角度渗透到美国人民的生活中。

3 美国中医药现状对我国中医药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启示

美国使用中医药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由于在美国的中医从业者以及教育者人数有限,中医素养、业务能力良莠不齐,很难在短期内达到中国大陆的水平。这就为我们国内的中医药高校提供了合作办学、境外办学的机会。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努力。

第一,积极开展境外办学与合作办学,由我国中医药高校派出高水平、富有临床经验、疗效卓著的教师前往境外办学地点,通过边临床边教学,让学生亲眼目睹、切身感受到中医药、针灸的神奇疗效,在取得疗效的基础上,讲解取得疗效的道理,从而引出中医经典、辨证论治以及整体观念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会开方、会针灸操作固然重要,但辨病识证、循经取穴更重要。只有中医基础理论扎实,熟悉中医经典,才能学好中医。

第二,根据境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对针灸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中医药、许多针灸从业者并非真正的针灸医生的现状,大力加强懂英语针灸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据笔者所知, 有些原先并非学针灸甚至根本没学过中医,在国内时只是从事烹饪、服装等行业的中国留学生,通过自学而在境外施行针灸治疗。这部分人没有中医根基,又没花工夫好好学习,难免会影响中医的声誉。因此,国内中医药院校可以开设对外服务的针灸专业,通过输出针灸专门人才来影响、培养境外的正规针灸医生,那必将对社会、对学校都非常有益。

第三,积极开展对外宣传,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医,了解针灸。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让中医、针灸走进美国老百姓的千家万户,只有了解了才会逐渐接受、认可,进而相信甚至坚信中医的妙用。

第四,美国的中草药全属进口物品,尽管我国的中草药在美国市场已经有了可喜的占有率,然而由于技术工艺的差距,中国制药界的出口份额仍很少,在数量上及市场价格上均远不及近邻日本和韩国。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在中药的道地药材的栽培、加工炮制、质量检测、外形包装等各方面加大科研力度,并强化营销意识,使中药在世界上所占份额逐年增加,才能成为世界中医药市场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吴伯平.美国中医药纵横谈[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25(1):10.

[2] 赵义造.美国针灸浅探[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51.

第12篇

没有满怀豪情的言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____年来,他用勤劳的双手和细小的银针默默无闻的解除患者的痛苦,忠实践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他就是____、____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____。

____同志生于____71年,现年40岁。____93年毕业于____中医学院针灸系针灸推拿专业,大学学历。毕业后一直在____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民盟____, ____市第六届政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____省针灸学会理事;____省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____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负责人、____省中医院____分院针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参加工作以后,他时刻牢记医务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深爱的针灸推拿专业上来。他在干中学,学中干,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表现优异,先后两次被派往先进地区进修学习。____99年曾在全国针灸临床中心、____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法。____5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进修学习,师从____教授学习“脊柱微调手法”,掌握了其特色疗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填补了____地区的空白。

____3年参与编写了《中药歌诀新编》;____9年圆满完成省级自选科研课题《“止喘膏”在“治未病”中的临床应用》,并于____0年获____市科技进步二等奖,____0年《针推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与研究》通过____市科技成果鉴定。先后在《上海针灸》、《中外健康杂志》、《____中医学院学报》等国家、省级专业杂志上10余篇。____4年被评为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____8年被____市政府评为____8年度____市卫生先进个人,同年被____省针灸学会聘为____省针灸学会理事,____1年5月被评为____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

所在的科室连续多年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____0年针灸科被____市政府评为____0年度____市卫生工作先进集体。____9年11月针灸科代表____市参加全省卫生行业针灸推拿比武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全省24支代表队中,____排名第5,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荣获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____本人被授予优秀指导老师二等奖。

____1年7月____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抽调参加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专家评审工作。他擅长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瘫、颈椎病、肩周炎常见病,运用“醒脑开窍”手法治疗中风病,运用“脊柱微调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病,以手法轻、见效快受到广大患者的称赞和好评。目前,他已是全市针灸推拿专业领域方面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才。

全力打造品牌科室。____3年12月他受命担任针灸科主任,当时科室全年收入不到7万元,只开展针刺、推拿等简单业务。他积极拓宽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他和他的团队在____5年至____7年完成了____省重点专科建设目标任务,率先在全市首家成功申报并开展国家“____五”重点专科建设,____1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评估,科室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科室负责人,他率先垂范,恪守医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作为医务工作者,他深爱他的患者,不图名,不图利,不讲时间,不计报酬,以高度的热情,高超的医技,为无数人解除了病痛。

____同志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单位职工的普遍好评,他被评为“____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____市政府评为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获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荣获第六届 “____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