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局旅游业发展

旅游局旅游业发展

时间:2022-11-18 22:3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局旅游业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局旅游业发展

第1篇

一、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

要把加快旅游业发展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年度旅游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从20*年起,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性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扶持旅游业的发展,主要用于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业投资补贴、旅游公益设施建设、重大旅游促进活动的组织和有关奖励等。各镇(街道)应安排相应的旅游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推进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

对符合*区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纳入*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重点旅游项目涉及的土地,进行适当提前储备。对实际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新注册的旅游项目,其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依据《*区土地储备、开发、出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金府[20*]26号)的规定,属区*级留成部分,全部返还给项目所在镇(街道),用于旅游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在符合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旅游景区(点)的道路、河道、环卫设施、供水供电、绿化、停车场及文化资源保护等公益性设施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区政府财政性资金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给予一次性1%的补贴。单个项目补贴额最高为100万元。

四、促进实地型旅游产业规模经营

凡新注册的旅游项目,投资总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其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补贴,按《*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措施的实施意见(试行)》(金府[20*]26号)第8条执行;投资总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其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补贴,按第9条执行;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的,其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补贴,按第4条执行;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其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补贴,按第5条执行。上述补贴,自项目建成开业起,5年内享受。对重大旅游项目,采用“一事一议”办法享受优惠。

五、支持*区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

对文化、农业、工业旅游新产品的开发,依据其项目的实际投入规模,由区政府财政性资金给予一次性5~20万元的补贴。

六、奖励在*区旅游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第2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再一次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580万人民,最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国家、省旅游局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祝各位领导、专家在樊期间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怀着十分喜悦和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国家旅游局创优验收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这繁花似锦的红月。以及省旅游局的各位领导。值此,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向你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你长期以来对旅游业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的验收和指导,对我建设旅游大市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也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同时,一座具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汽车工业基地,民试点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第六批国家园林城市。全市现辖三县三市三个城区和三个开发区,版图面积1.9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0万。

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是落实、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入WTO后培植经济新优势的现实需要。为此,审时度势,及时确立了建设旅游大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发展战略,坚持用大手笔绘制旅游业发展的蓝图。创优工作开展以来,更是紧紧围绕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游客满意”创优宗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旅游主管、社会参与”工作方针,将“创优”作为全市阶段性重点工作来抓:围绕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成立了高规格、强阵容的旅游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委员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围绕提高旅游产业素质,高水平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围绕理顺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旅游法规体系,加大市场规范与整顿力度;围绕培植旅游精品,不断强化景区开发与宣传促销,积极开展标准化管理;围绕旅游服务上档升级,强化从业人员的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围绕增强城市功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2001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8.15亿元,占全市GDP比例达到6.25%位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三位。旅游经济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兴产业,已显露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随着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入世后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国家宏观政策取向的积极变化,以及国家旅游局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工作的开展,旅游的明天必将更加光辉灿烂。

迈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是全市上下为之苦苦奋斗的目标,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更是580万人民长久以来的期盼。虽然我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国家创优标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还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深知,创优工作没有终点,决心以这次检查验收为契机,把它作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新起点,努力开创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3篇

各位常委、委员,同志们:

这次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情况视察,是市政协今年的一项重点视察活动。我们利用一上午时间,实地察看了荣成的欢乐家园、金石湾书画城、成山林场,环翠区凤凰湿地公园、开心农场和经区安然纳米国际大酒店等6个旅游建设项目,直观了解感受了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市旅游局于胜涛局长全面介绍了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既有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情况,又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既有提升旅游品牌的情况,又有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情况,既有现状与问题分析,又有下一步的措施打算等,思路清晰,信息量大,事实准确,客观实在。几位常委和委员围绕旅游业发展谈感受、提建议、讲对策,评价公道,分析客观,意见中肯,很值得参考借鉴。总之,这次视察组织周密,形式灵活,效果很好。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对市旅游局及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与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与委员的交谈和发言中可以看出,这次视察对大家触动很大,普遍的感觉有“三开”:一是开眼。全市规划建设了48个旅游重点项目,总投资567亿元。这些项目不仅投资大、气势大,而且特色多、亮点多,对于丰富我市旅游业内涵、优化产业布局作用明显。今天看到的凤凰湿地公园、开心农场、成山林场等项目,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都体现了生态游、“红色游”、度假游等休闲旅游的新动向,开发理念别具匠心,开辟了休闲度假新去处。总投资3亿元的安然纳米国际大酒店,是经区第一家五星级宾馆和又一标志性建筑,酒店内1800多平方米的生态园和2000多平方米的预应力采光顶更是目前国内之最。这些新项目、好项目,是我市旅游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新成果,让人看了耳目一新。二是开智。发展旅游业,我市既抓大项目、大投入,同时注重旅游业与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衔接与融合,把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旅游景区来规划运作,全力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旅游业链条越拉越长,服务功能越来越强,旅游品牌越擦越亮,旅游市场越做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火,体现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大手笔、大智慧,让人心智大开,深受启发。三是开心。规划开发中的双岛湾、九龙湾等休闲旅游度假区,与荣成好运角、文登南海新区、山等旅游示范区遥相呼应,将有力拉动滨海旅游业上档升级。正在开发建设的温泉、海水热疗、海上运动、葡萄酒庄等高端旅游产品,将有利于破解旅游受季节限制的瓶颈,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使真正成为人们心仪、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我市旅游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来定位和统筹,召开了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设立了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旅游列入重点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形成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资金投入体系,有力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二是全社会各方面热情高涨、全力投入。发展旅游业不仅成为“共识”,而且成为一种社会共同行动,全社会办旅游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政府抓旅游、企业办旅游、农村办旅游、家庭办旅游、个人搞旅游蔚成风气。一大批工、商、农字号大企业纷纷投入巨资搞旅游项目,一大批镇村成为旅游强镇、特色村和农业旅游示范点,从樱桃节到温泉节,从海岛游到农家乐,从度假村到生态园,全市旅游项目开发到处开花,方兴未艾。三是市旅游局发展理念超前、工作主动高效。我市旅游业起点较高,今年以来又取得这么多可喜成绩,这与市旅游局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凝结着大家的智慧、心血与汗水。今天的视察更让我们感受到,市旅游局有一个团结创新、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保持了超前的发展理念和强烈的进取意识;有一个心齐劲足、甘于奉献的干部职工群体,是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过硬队伍。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人不松劲、不懈怠的奋斗精神,看到了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的美好前景。

以上大家谈到,旅游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旅游业已超过石油业和汽车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也是最大的创汇产业。全世界每10美元的GDP中,就有1美元来自于旅游业;旅游业每投资1美元,就能带动相关产业增收5美元左右;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就可带动间接就业5—6人;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直接涉及14个产业,间接影响47个行业,几乎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门类。据国际旅游联合会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旅游相关消费超过2万亿欧元,充分表明旅游业市场巨大、前景广阔、商机无限。去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北京、深圳的这个比重分别是20%、14%,青岛、烟台的比重分别是10.2%、7.6%,我市这一比重达到11.3%,十分天下有其一,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市委、市政府确定,要把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植和发展,重点打造四大特色旅游体系:一是千公里海岸沿线景区的滨海观光旅游;二是集温泉洗浴、养生、疗养、美容等为一体的温泉养生旅游;三是由城市旅游项目、休闲度假基地及城郊游、镇村游等构成的休闲度假旅游;四是以帆船、游艇、海上垂钓、沙滩运动等为代表的新兴高端旅游。我们相信,有目前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之所具有的经济比较发达、对外开放领先、交通便捷通畅、海陆资源丰富等优势,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早日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海滨休闲旅游目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从旅游产业基础与发展前景看,我认为,实现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重点应作好“三篇文章”。

第一,作好“文旅融合”这篇文章。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互融共赢的课题,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文化与旅游的联系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为文化增添活力,文化使旅游充满魅力。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传统的观光型风景即使再漂亮,看上一两次就不会再来了。只有不断增加文化元素,丰富文化含量,旅游才能充满魅力和吸引力,使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常回首,感到有看头、有说头、有吃头、有玩头、有买头、常回头。搞好“文旅融合”,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抓规划衔接,建立文化和旅游产业规划共编、政策共享、市场共推、品牌共建、互为支撑、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二是抓文化发掘,将的海洋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时尚文化等融入旅游业,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为旅游业注入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三是抓业态融合,积极推动演艺业、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民间工艺品业等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利共赢。

第二,作好“打造精品”这篇文章。品牌精品是旅游业竞争的制胜法宝。北京的故宫长城、香港的迪斯尼乐园、广西的桂林山水、四川的九寨沟等都是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金字招牌”。所谓精品,一是精在特色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具特色的,越有吸引力。的资源优势是海、岛、泉、气候等等,要把握这些优势,整合力量,精心包装,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优异、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重点是作好“海”的文章,把观海景、吃海鲜、洗海澡、购海产以及海上运动等联珠成串,深度开发,形成旅游的最大特色品牌,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今年有2.9万名俄罗斯游客慕名来避暑度假,平均逗留15天,每天人均消费245美元,总计超过1亿美元,旅游效益相当可观。二是精在新颖上。旅游业本质上是创意经济,资源有限创意无限。要注重以新理念、新思路,规划发展高端旅游产品,作好“无中生有、有中生好、好中生优、优中生特”的文章。比如温泉在胶东富甲一方,要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温泉开发,探索“温泉+特色景区”、“温泉+会议休闲”、“温泉+康复疗养”、“温泉+生态农庄”等多种开发模式,拉长温泉旅游产业链。对帆船、游艇、酒庄等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应如此。三是精在服务上。旅游业竞争,一定意义上说是服务的竞争。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努力把服务做精、做细、做到位,保证游客在“吃得可口、住得舒适、行得方便、游得有趣、购得实惠、玩得开心”。

第三,作好“休闲旅游”这篇文章。休闲旅游是城市市民一种新的生活时尚和消费热点,正在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作好休闲旅游文章,就是作好旅游大众化的文章。要围绕我市旅游资源,加快开发一批面向大众消费的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休闲旅游景点,形成与“黄金周”、“小长假”、“双周日”相适应的休闲旅游消费热点。要大力发展乡村游、海岛游、农家游、渔家游等,开发一批如城郊休闲、森林氧吧、农业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发挥旅游业助农、富农的作用。还要关注一个新现象,叫同城化现象。从北京乘高铁到天津,只需20几分钟,今年一季度天津旅游增加了38%,同城化效益开始显现。青烟威荣高铁2013年通车后,会给休闲旅游带来什么变化,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规划、投资、建设、管理等准备。

各位委员、同志们,全市上下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力推进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旅游业发展关系全局,任重道远。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旅游工作,多为旅游鼓与呼,多提有价值的建议,多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共同营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4篇

这次我同黄小杭副市长和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对我市旅游工作进行了调研。大家感觉到,我市的旅游业总体上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题材多,二是发展趋势好,三是形成了*发展旅游是大有潜力的共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旅游部门努力工作,各部门、有关乡镇大力支持、主动配合,我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和城市化的推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也看到,由于我市旅游业起步较迟,景点小且分布散,外界知名度还不够高,在现象上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未发挥整体效益;二是规模不够大,未形成强劲势头;三是体制不够顺,影响旅游业的整体开发。为此,要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切实予以解决。

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旅游的全局观念

当前,全市上下、各行各业中“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呼声很大,开发、建设热情较高,要通过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发展全局观念,来合理配置好大家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形成较强的爆发力。如果形不成全局观念,空有满腔热情,只会造成“用力”的错位,必然阻碍、制约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要跳出*看*。*这几年发展较快,但跳出*不但是因为经济上、旅游上有差距,而且在观念上也有差距。为此,我们应树立一种紧迫感,结合实际,加快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可以使一种思想、思路和观念带动一个地方兴旺起来。旅游业发展了,不但能带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能成为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载体,实现良性互动,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跳出部门看全局。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门,部门的职权是组织和法律所授,只有把政府工作做好,部门才有地位,旅游工作也一样,需要形成发展合力。要跳出景区看产业。旅游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开发建设,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要充分发挥旅游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从“大旅游”的角度来看待、来发展*旅游。

二、明确目标重点,加快我市旅游的发展步伐

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多元投资为手段,加强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加速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我市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从自然风光来说,自古就有“东*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称;从人文景观上看,是*终老之地、*故乡、*发源地等等,各种景点如满盘珍珠,但独缺银线。如何把山水风光、人文景观和产业特色等结合起来,把满盘珍珠串起来,以此形成整体效益,这就需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旅游资源。一是要完善、健全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二是要做好区域(分区)景点规划。规划要充分利用交通水域特点,规划要立意高、内容丰富、科学易行、注重特色。

(二)突出重点。今年要重点抓好“百丈*”景区的开发建设,要抓紧修改“百丈*”景区规划,扩大范围,加快建设,提高品位,争创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要统筹兼顾其它景区的建设,“书圣园”景区要完成公路改道,做好村庄搬迁的准备。“*湖”景区在保证交通安全、加强饮用水资源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建设。崇仁镇古建筑群要结合廿八都统一开发,争取今年年底前对外开放。此外,要对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传统工艺进行挖掘和包装,以此来丰富旅游内容。

(三)理顺体制。对“百丈*”景区开发,要成立“百丈*”风景区开发管理委员会,组成由分管副市长牵头、有关部门和乡镇共同参与的管委会领导班子,负责对景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把有利于景区开发的人、财、物统一划归管委会代管。管委会的主要职能有:一是搞好景区规划;二是统一管理规划范围内的所有权属;三是组建“百丈*”风景区旅游开发公司,做好景区的开发经营;四是组织开展景区的对外招商。对*湖景区开发,由市水电局负责单独组建公司进行开发建设,但前提是做好旅游安全的防范和饮用水质的保护工作,旅游局负责行业管理,不直接参与开发建设,门票收入的2%作为管理费上交市旅游局。对“书圣园”景区开发,由金庭镇负责建设,原开发办公室由旅游局改设到金庭镇,“书圣园”景区对外开放后暂时免交管理费。对崇仁古建筑群及廿八都的开发,由崇仁镇负责开发建设。对“书圣园”、“崇仁古镇”开发,旅游文化部门要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并参加其开发班子。

(四)多元投入。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市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要真正运作起来,各景点要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市政府今年适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旅游业发展。

(五)统一包装,加强促销。“百丈*”开发的成功很关键的一条是开辟了上海市场,*旅游的发展,最终要靠客源的增加,增加客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宣传促销。要对*旅游进行统一、精心的包装,找准热点、亮点,通过新闻会、恳谈会、推介会、研讨会以及与*相邻的旅游线联手促销等手段,一致对外,打响*旅游品牌,树立*旅游良好形象。

(六)加强行业管理。要强化旅游主管部门在行业管理中的指导作用,特别要加快制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开发工作步调一致,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强行业管理的力度,旅游局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全市旅游行业管理的职能,切实为来嵊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七)加快人才培养。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问题。要加快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下决心抓好企业经营者队伍、宣传促销队伍和导游队伍的建设,培养、引进一批高档次的优秀人才,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网络,整体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水平。

第5篇

国家旅游局日前2009年旅游经济运行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报告统计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报告显示,2009年,三大市场“两升一降”。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国内旅游接待约为19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元,增幅超过15%。入境旅游市场整体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从全年态势来看,月度降幅不断收窄,整体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全年入境旅游接待约为1.26亿人次,同比下降3%;其中过夜旅游接待约为5050万人次,下降5%;外汇收入约为390亿美元,下降4.5%。出境旅游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增长的总体趋势没有发生改变,全年出境旅游接待约为4750万人次,同比增长3.6%。

报告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今年甘肃省将严查违规旅行社

近日,“2010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启动仪式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随着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宣布活动正式启动,甘肃省将与全国其他省市同步启动十项活动,尤其是将针对强迫购物等游客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查处一批严重违法违规、损害旅游者权益和旅游业声誉的旅行社,进一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兰州市旅游业发展有了“专家团”

兰州市旅游发展有了自己的“专家团”!日前,兰州市旅游发展专家咨询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甘肃省社科院、兰州大学、西北师大等旅游、文化学科方面的20多位专家,就今后兰州旅游发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具有科学依据的意见和建议。据悉,今后,这批“专家团”将按照市政府和市旅游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进行专门调查研究,为市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青海湖景区与甘肃上百家旅行社签订旅游合作协议。

“盛唐第一门”大明宫丹凤门再现古都西安

作为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保护示范主体工程近日在西安竣工。它的落成将使古城西安重现唐代诗人张祜笔下“丹凤门开白日明”的胜景。

建成后的丹凤门周身为淡棕黄色,城墙方正威严,城楼巍峨庄重,体现出唐代皇宫正门的宏伟端庄。据了解,丹凤门的内部空间还将建成遗址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北的丹凤门遗址保护工程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工程中的重点修复工程。它的建成也标志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开始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历史上的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硕二年(662),是大明宫的正门,由五个门洞组成,门上建有巍峨高大的丹凤楼。北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遥相呼应,构成了大明宫的中轴线,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其规格在大明宫诸门中最高,同时也是唐代皇帝200多年间举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等大典的重要场所,是大唐王朝的国家象征,有“盛唐第一门”之称。

陕西选拔“旅游推广大使”

陕西省旅游局近日向社会宣布,2010年1~5月,面向全国举办“陕西旅游推广大使选拨赛”。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重要的旅游大省和旅游业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虽然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影响,但2009年该省旅游业依然保持了增长势头。据统计,2009年陕西省预计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比上年增长27%,旅游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8.5%,接待人数高于全国17.6%,旅游收入高于全国13.1%。

此次以“舞动陕西 魅力真我”为主题的“陕西旅游推广大使选拔赛”,旨在加大陕西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选拔、储备、培养陕西旅游宣传推广人才。更好地向海内外宣传人文陕西、生态陕西、现代陕西、时尚陕西、魅力陕西。

大赛时间安排自2010年1月启动,至5月结束,设普通话、英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韩语共七个组别,通过初赛、复赛、决赛选出合适人选。参赛选手可登陆陕西旅游局官方网站报名。初赛测试内容包括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复赛以笔试的方式进行,笔试内容为陕西风情、陕西主要旅游景点知识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常识和国内外时事,外语选手加试外语。通过复赛选手进入决赛。

据悉,进入决赛的选手,在参加年度陕西省导游资格考试时,各科成绩可加10分。获奖选手将与主办方陕西省旅游局签订合同,接受专业培训后,根据需要承担主办方在境内外举办的陕西旅游宣传推广工作,并享有相应工作补贴。

2010年上海世博会陕西世博游启动

近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陕西世博旅游启动仪式在西安大雁塔文化广场隆重举行。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陈先进出席仪式,共同敲响了陕西省世博旅游第一鼓。

景俊海在致辞中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大型的、特殊的国际交流盛会,它不仅为参展的各国各地区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空间与展示舞台,而且也是全世界旅游发展的良好时机。陕西是文化名省和旅游大省,有着丰厚的历史遗存和绚丽的山水风光。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创新旅游机制,加大旅游投入,全方位提升陕西旅游品质,全面打造“人文陕西・山水秦岭”这一响亮的陕西旅游品牌。国家旅游局将今年确定为“中国世博旅游年”,上海世博会把西安作为向全世界推荐的五个中国旅游城市之一,上海世博局也把上海至西安作为世博会期间30条旅游线路之一。目前,陕西已全面启动参展世博会工作,整合旅游资源,集中行业优势,着力提升海内外游客对陕西旅游的认知度,为参展参会的境内外游客创造便利条件,让其在感受上海世博会的同时,感受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独特魅力。

陈先进在致辞中首先向陕西省委、省政府以及陕西各界对上海世博会各项筹备工作的支持与关心表示感谢。他说,本届世博会目前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是历史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的一届世博会,必将给包括陕西在内的全国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启动仪式上,陕西省惟一一家经上海世博局授权的世博游指定旅行社――陕西中国旅行社与分销商签订了分销协定。来自西安市10个社区的代表幸运地获得陕西中旅赠送的世博游参观门票。陕西中国旅行社的70名世博游活动志愿者还进行了“牵手陕中旅,精彩世博游”健康长跑活动。

青海湖景区与甘肃上百家旅行社签订旅游合作协议

日前,青海湖景区赴兰州举行旅游推介会,与160多家甘肃旅行社签订了2010年旅游合作协议,甘肃日报、兰州晨报、甘肃电视台等当地新闻媒体分别以不同视角,对推介活动及青海湖旅游资源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自甘肃进青游客无论是长线游还是短线游,都十分活跃,甘肃在青海旅游客源地排名中一直遥遥领先,且组团进青游客量逐年攀升。作为青海旅游旗帜的青海湖在实施统一管理,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后,更成为旅行社和游客首选。2008年和2009年,甘肃旅行社组团进入青海湖的游客量,分别超过青海湖团队游客总量的1/4和1/3。其中兰州海洋旅行社、甘肃兰神旅行社、春光旅行社仅在去年4月中旬到10月中旬间,各自向青海湖景区输送游客1万人次以上。此外,由于环青海湖公路质量提升,美丽的环湖风光还吸引了大批甘肃自驾车游客。青海湖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甘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较广,做好甘肃市场能够放大青海旅游营销效应,因此,青海湖景区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对甘肃市场的开拓,给当地旅行社组团的门票优惠幅度最高达到30%,并降低了组团人数优惠门槛。今年与青海湖景区签约的甘肃旅行社超过去年,反映出当地业界对青海湖旅游信心进一步增强。

四川发6000张免费门票 邀重庆市民新春泡温泉

近日,四川新春旅游重庆推广周正式拉开序幕,从即日起,四川旅游局给重庆免费发放6000张旅游门票,邀请重庆市民新春佳节期间前去泡温泉、玩冰雪、晒太阳。

据悉,四川全省20个市、州参与了重庆推广周活动。“不但为重庆市民带来了丰富的出游资讯,更准备了超过6000张各大景区的免费门票和各式旅游纪念品。” 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薛亚平介绍,无论是九寨沟、峨眉山的冰雪,海螺沟、花水湾的温泉,还是攀枝花、凉山的阳光,上里古镇的年猪节,都能让游客在四川度过一个难忘的新春之旅。

薛亚平表示,四川和重庆同属西部,交往频繁,重庆游客消费能力强,尤其在自驾游方面较为突出。随着两地在交通条件的逐渐改善,2009年,重庆在去年就已经超过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在四川的国内客源市场中位居第一。

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驻马店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旅游局已于近日正式发文,命名驻马店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表明该市的“创优”工作顺利实现目标任务,旅游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驻马店又多了一块展示良好形象的金字招牌。

据悉,国家旅游局于2009年12月11日正式发文,将河南省的驻马店及漯河、周口、巩义、沁阳、汝州六市列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在此前的2008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河南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委员会的委托,组织有关专家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定标准》,对驻马店及漯河、周口、巩义、沁阳、汝州六市的“创优”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和评定,认为已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并正式上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予以批准。

第6篇

【关键词】 两型社会 武汉城市圈 旅游业 发展路径

一、武汉城市圈与两型社会的构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经济总体发展呈现相对滞后的局面,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中国腹地中心身份不符。为了振兴湖北经济,使湖北率先在中部崛起,并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2003年11月,湖北省政府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km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综合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的申报获批,武汉将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最前端,既要有效节约资源、保护好环境,又要做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武汉城市圈“综合改革试验区”,也就是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武汉“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获批,将成为“两型社会”的重要示范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的突破口。

二、“两型社会”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旅游业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系

(1)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有利于形成节约型社会风气。资源的稀缺性,不仅是经济发展长期面对的问题,而且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突破的瓶颈。因而,平衡供求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合理开发,而合理开发不是缩小开发的规模,而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下,对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结合特定的生态、地质、技术、文化与经济条件进行合理、有序、适度的开发。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有助于促进市场秩序走向良性运行,对于解决当前武汉城市圈旅游市场混乱局面有较好的治理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节约型社会风气。

(2)建立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旅游资源是在一定自然和文化积累基础上的稀缺资源,只有进行有效利用,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节约型社会恰恰是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它提倡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其核心是节约资源。旅游业发展只有在节约的基础上,才能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其他方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成本。

2、旅游业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系

(1)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两型社会”的建成,将使一个城市变成天堂般的“宜居城市”、“和谐城市”,它将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它时时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尽可能多的欢乐、祥和、幸福。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于良好的旅游资源与怡人、怡景、怡情的旅游环境。旅游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完善自身生活环境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美的阐释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宜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是人类不断完善自身生活环境的结果,旅游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

(2)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人本身出发,不是把人与自然绝对对立起来,而是将二者统一起来,通过生产和过程达到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协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就是注重合理开发的一种发展理念,其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和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土地总面积为5.81万平方公里。武汉城市圈内旅游资源丰富、门类齐全,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总量占踞湖北省半壁江山。从自然资源来看,圈内现有3个山地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11个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和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从人文资源来看,拥有1个世界文化遗产,1个历史文化名城和2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此同时,圈内有3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1个5A级旅游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武汉城市圈发展一体化旅游市场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由于旅游资源拥有地缘优势和良好的互补性,武汉城市圈在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合作取得了明显进展。2007年城市圈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773万人次,同比增长23%,占湖北省的57%;接待入境旅游者57万人次,同比增长17%,占湖北省的43%,武汉城市圈为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初,武汉城市圈开始推行旅游对接营销方案,在旅游规划、旅游品牌、旅游开发、旅游促销、旅游线路、旅游市场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由湖北省旅游局牵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建立了旅游局长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了“联手结对、联媒宣传、联合促销、联企开发”的思路,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武汉市发挥龙头作用,先后与孝感、咸宁等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城市圈内各城市开展了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和旅游资源调查等活动;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中,成为城市圈的新亮点;以科教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三国文化旅游、温泉度假旅游为特色的城市圈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湖北省旅游局已安排专项经费,由武汉市旅游局组织各城市共同编制城市圈旅游实施规划和行动计划,确定建设重点与建设时序。

2、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旅游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如东湖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水中氮、磷、COD、BOD5等含量显著超标。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明显滞后,“食、住、行、游、购、娱”配套不够完善,尤其是城市至旅游景区之间道路等级较低,城市中的旅游设施建设滞后,景区环保设施和标识系统不完善。三是各城市的旅游资源开发总体上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缺乏对城市圈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如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圈内出现了部分低档次、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和项目同质化的现象。四是各城市对旅游营销没有形成合力和联动机制,因而缺乏整体推进氛围和武汉城市圈整体形象。五是各城市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健全,区域界限、体制障碍、利益分割等突出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具体的解决方案。六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商业网点建设未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景点建设项目规划混乱,景点重复建设严重,景区内部管理无序,城市圈旅游发展大环境尚未形成。综上所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形成与发展,而且使各个城市之间的旅游资源难以整合,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举措,使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得到协调、有序的持续发展。

四、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优化旅游资源配置

在“两型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只能通过供求矛盾互动在事后,因此这种调节是以资源浪费为代价的。资源环境问题存在外部性,完全依靠市场无法达到资源配置最优状态,要将负外部性的社会成本和正外部性的社会收益内部化,降低污染排放和资源滥用,需要依靠政府的制度安排将旅游开发中的外部性内部化。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对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和统一规划,确立城市圈旅游总体布局与资源整合方案,确定建设重点与建设时序,并按总体规划计划安排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项目与区域。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加强项目招商与精品旅游景区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开发。

2、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强化旅游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在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应以“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指导,向游客广泛宣传生态旅游知识,提高保护生态资源的意识,倡导文明、和谐的旅游消费模式。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强化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建立以法律为主导的环境保护体制为。制度是推行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的保障,资源环境保护错综复杂,单纯依靠政府,难以应付众多分散、流动的管制对象。因此,要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并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3、扩展与延伸旅游产业链,构建旅游循环经济系统

在旅游业发展中,促进城市圈二元经济结构(从传统生产部门向现代生产部门)的转化,如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推进产业转型,如观光农场、休闲牧场的出现以及乡村休闲游、工业旅游的开展;在传统第三产业中积极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如产权酒店和分时度假型酒店,对房地产业销售方式的创新,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原有产业结构状态,促进新的产业生长,如会展业、休闲娱乐业、旅游房产业、旅游餐饮业、旅游住宿业等。推动对武汉城市圈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商贸文化的挖掘,通过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创新,促进第三产业中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不断扩展与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传统生产方式,构建循环旅游经济系统,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形成。

4、完善旅游集散功能,为旅游业良性运行奠定基础

武汉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但武汉市及城市圈中各城市的交通建设仍滞后于旅游业发展。因此,应完善水、陆、空等现代旅游交通体系,开通水上旅游运输专线、增设旅游专列、开展旅游包机业务,实现快捷集散的目标;充分利用城市圈内现有交通设施,完善旅游城市之间以及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路网系统,使游客能方便迅捷到达旅游目的地,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为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论

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文明,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设“两型社会”涉及到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涉及发展战略选择、观念更新、制度变革等因素。它要求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并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战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引导可持续消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而,建设“两型社会”,是解决当前武汉城市圈旅游业问题的有效理念,在这一科学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会带来旅游业发展上的变革,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林鸿、张忠美:经济法视野下“两型社会”与武汉城市圈的构建[J].长江论坛,2008(2).

[2] 朱俊成: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战略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9).

[3] 贾晓娟: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两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J].理论与实践,2008(3).

[4] 李勤:关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问题的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6).

[5] 徐钰:武汉城市圈领跑湖北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8-3-21.

第7篇

这次全区旅游发展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市旅游发展动员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明确我区旅游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强化机遇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在全区掀起旅游发展的热潮,并通过旅游业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旅游业作为我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较强的综合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势头极为强劲。一些旅游发达的城市,象*、*旅游业总收入已分别占到其生产总值的14%和20%。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在我们这样一个钢铁城市,对旅游业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旅游业被置于产业发展的附属位置,还没有真正把它作为一项产业来加以扶持和发展。*年10月,*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将在AAA市召开,AAA市已将明年确定为旅游推动年,这为我区旅游业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旅游业,发展旅游业。

一是要对我区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审视和再认识。充足的阳光、宜人的气候,使AAA特别适合开发以避寒为主的冬季阳光旅游。这次省委、省政府将我省首届冬旅会定在AAA召开,提出要将AAA打造成中国西部的海南,将冬季“阳光之旅”塑造成四川的又一知名旅游品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市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夯实旅游发展的各项基础设施,促进全市旅游产业尽快做大做强,也为我们融入全市旅游大发展、加快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是要正确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旅游业不仅是市场需求量大的经济产业,而且与其它产业相比有很多的优势。其一,旅游业早期大投入小产出、中期中投入中产出、后期少投入大产出,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投资少、效益好、收益期长的产业,被人们称为“永远生蛋的鸡”。其二,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带动性强,不仅可以为工农业、商业等提供很大的市场,还可以带动和促进交通运输、通信、饮食、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据桂林市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近40个,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人的就业机会,作为来攀旅游者食、住、购、娱的“大本营”,我们完全有条件把更多的财富留在*。AAA旅游大发展、*将大受益。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审视旅游业固有的特性,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于扩大我区对外开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我区经济新的强有力的增长点来培育发展,作为对我们各项工作的全面推动抓紧抓实。

三是要坚定信心,认清优势,使*成为全市旅游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一,*正在成为攀西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为集中的地区。随着机场通航、攀西、攀昆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长期制约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将不复存在。专业市场、餐饮、娱乐、高档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等娱设施齐备、档次较高,这是发展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和环节,这方面,*在全市和周边区县中最具优势。初步规划,今后几年,*将着力打造一个具有现代化城市景观的中心商业区——炳草岗商业中心;培育两个批发流通中心——五十四公里商品批发中心和密地商品物资批发流通中心;构筑三个商业零售中心——大渡口商业零售中心、弄弄坪商业零售中心、瓜子坪商业零售中心;建设四条商业街——炳草岗商业街、大渡口商业步行街、倮果旅游一条街、瓜子坪商业步行街;新建五星级酒店1-2家、四星级酒店2-3家、三星级酒店2-3家。届时,*有望真正成为川西南、滇西北片区的商贸中心和让游客宾至如归的“驿站”。其二,*具有发展大工业之旅得天独厚的优势。攀钢四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象牙微雕”的独特布局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的独特工艺,为*发展大工业之旅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日,攀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旅游参观线路已经出台。在这条线路上共列入了7大旅游景点,游客将观赏到全国最大的露天采场——兰尖矿壮观的作业场景,观赏到首创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四号高炉;观赏有“西南第一卷”之称的热轧轧制线,观赏到世界一流的轨梁万能轧制线。攀钢大工业探密之旅,将成为全市最具特色的精品路线之一,也将有力地带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旅游业,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确立起新的旅游观,不能就旅游论旅游,要跳出旅游抓旅游,充分认识旅游业的经济产业特点,把旅游业放到经济工作十分的重要位置,象抓工业一样花大力气抓,下真功夫抓,努力走具有*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使旅游业在我区跨越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当前的重点工作

*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打好“阳光、健康、生活”三张旅游牌,努力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完整旅游链,全面构筑我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商旅互动的旅游业新格局,努力打造AAA市的“迎宾大厅”。*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旅游业收入达到2亿元,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以上。下一步,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快推进冬旅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实现旅游业的高点起步。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从方方面面树立大旅游观念,包括大产业观、大市场观、大宣传观、大服务观、大目标观,抛弃用传统的产业观和资源观看待旅游业,真正把旅游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首先,要充分认识冬旅会这一重要机遇,切实抓好冬旅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近几年来,上海充分利用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的机会,拉开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庞大框架,他们响亮地提出,不仅要办好世博会,更要利用世博会,影响和带动上海二十年的城市发展进程。使围绕世博会的筹备建设成为推进第一个十年城市发展的热点和亮点,通过世博会的举办推动第二个为期十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不断增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带动经济发展,造福全市人民。冬旅会决不仅仅是一次会议,它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我们*人,也应该象上海人面对世博会一样,牢固树立这样的一种机遇意识和胆略气魄,即:“大干苦干一年,带动今后五年”,通过冬旅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动三产发展、旧城改造和各项工作,塑造“生活*”的良好形象。让没来的想来,来了的不想走、走了的还想来。

目前,我区冬旅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到明年10月,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到一年,各项筹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责任十分重大。各级各部门务必认清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把筹备和办好冬旅会作为明年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最近,区上已经成立了以我任组长的冬旅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今天的会议上,区政府还将与各街、镇和部分责任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相应成立精干的工作班子,切实加强对冬旅会筹备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任务和责任。区冬旅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至少每月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规划、指导、检查、调控和监督,及时研究解决筹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旅游局要按照倒计时的要求,理清工作思路,排出时间网络,进一步加强与旅游相关行业部门的协作,对旅游业发展情况实行全程监督检查。各责任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

要以“当好东道主,打造迎宾厅”为主题,精心策划,强化宣传。如,通过开展“全市旅游大发展、*怎么办”的大讨论,举办*旅游形象小姐、*旅游形象太太、*旅游形象太婆选拔比赛,征集旅游公益广告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加快形成全区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全区树立“人人是形象,处处是风景”的旅游意识,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不断提高城区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可靠的组织保证和良好的舆论导向。

(二)坚持高标准搞好旅游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旅游要发展,规划需先行。没有规划盲目干,会造成旅游业开发上的失误。今年12月底前,要初步编制完成《**-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聘请专家对《纲要》进行科学论证,并尽快制定与周边市场接轨、高起点、符合市情区情、可操作性强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规划要围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指导原则,坚持特色强、花钱少、效果好、多渠道、成规模、可持续的方针,合理布局,综合配套,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旅游规划要注意与工业、农业、文化、城建、对外开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需求,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切不可急功近利,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此外,要着眼于对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整理、组合和开发,用新的资源观看待旅游,凡是对人们具有健康吸引力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制定旅游规划不能囿于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不能囿于*辖区范围,要突破行政区域界限,拓宽视野,把*旅游放在全市、攀西乃至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区内来规划,通过筛选对比,突出本地特色,从整个旅游区域链条上来考虑配套好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的内容,以高标准、高起点、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指导全区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快精品工程建设,实现旅游项目建设的突破。旅游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如果我们没有一两个特色强、品位高的旅游项目是很难吸引游客的,旅游经济也难以形成规模。当前,项目开发要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要求确保明年“十一”前完成的项目有三个,即:完成城市休闲漂及接点建设(该项目由璋炜和永航同志牵头,旅游局和银江镇负责实施),建成宇龙四星级酒店、金雅仙客三星级酒店等一批上档次的三产设施(该项目由勇进同志牵头,旅游局、城开办负责实施),部分完成*旅游公路建设及机场下方的绿化(该项目由永航和勇进同志牵头,农水局、林业局负责实施)。二是要求全力推进的项目也有三个,即:*旅游新村建设(该项目由永航同志牵头,银江镇、农水局、国土局负责实施)、倮果旅游一条街整治(该项目由启高和赵琪同志牵头,银江镇、旅游局、建环局负责实施)、*至*旅游公路建设(该项目由启高同志牵头,发展计划局、旅游局、银江镇负责实施)。

(四)加快三产实施建设,一切为旅客服务,一切使服务增值。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要素”。立足中心城区优势,我们尤其要在食、住、行、购、娱方面狠下功夫。以电话、手机为例,电信靠什么赚钱?不是靠卖手机、卖芯片,而是靠服务增值。旅游业做到最后就是做服务增值,比如近年来兴起的假日酒店等。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各类三产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现有三产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规范服务业管理。并通过开展诸如“餐饮十强”、“星级服务”、“服务标兵”、“最佳窗口”、“特色菜品”、“定点接待点”等评选活动,以及建立行业协会等,从内涵上、素质上,切实提高服务业水平,推动*第三产业实现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在AAA市的旅游大发展中分享最大的一块“蛋糕”。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委行署关于"做强''''中国秘境''''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与第三产业龙头"的战略要求,以《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为指导,做好旅游市场宣传与营销工作,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和市场发展方向,引用和拓展先进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构筑立体化宣传促销模式,引领旅游时尚趋势,推动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效果

结合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新趋势,不断创新营销体制与机制,步调一致,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行"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管理模式,以聚合资源,打造大旅游品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区自为战、零散营销,缺乏必要统一协调的局面,形成旅游拳头产品,实现市场规模化推介营销体系。

三、组织机构

由行署分管领导任组长,三两区政府、管委会、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旅游企业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小组,开展旅游营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旅游局,负责旅游营销的日常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是旅游宣传营销采取的一种新模式,、区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汇集思路,集中力量,做强"中国秘境"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整合资源,共同打造。旅游局在征集、区意见及综合分析旅游市场的基础上,按年度集中购买不同的宣传媒体广告资源,区认购联合宣传。整合旅游产品,变单点促销为整合营销,将旅游资源产品打包营销,"出亮点、创新意","抢市场、重整合",共同开辟、做大旅游市场。

第9篇

“端午的龙舟争霸和水龙表演,可以算是平塘一年中最重大的活动,平塘旅游资源富集,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举行一系列‘打包’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平塘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徐先文说。

“端午小长假期间,平塘县旅游收入颇丰。”徐先文介绍。据初步统计,6月20日至6月22日,全县共接待游客18.4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4.6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68%。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基地、国家地质公园、美丽中国之旅十佳山水城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平塘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众多“名片”。大射电景区、打岱河天坑群、掌布“”、甲茶瀑布、卡蒲毛南族风情园……142个景物景观、5大旅游片区造就了平塘遍地是景的旅游优势。如何让优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助力全县更好更快发展?

按照“特色规模强产业、东西并举扩城镇、项目投资打基础”的发展思路,平塘正着力大抓旅游,抓大旅游,推进全县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平塘对县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旅发办、广电局旅游股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集中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成立贵州平塘三天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天寰宇旅行社,真正将旅游业推向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助推平塘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

旅游核心景区的设施配套建设,是平塘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在天坑景区、掌布景区、甲茶景区实施游览步道、停车场、观景台、安全护栏、展示馆等项目,景区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得到完善,提升了景区档次。

“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让不少想到掌布、甲茶旅游的旅客‘望路生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平塘县文化和旅游局旅游科负责人田茂刚说。今年,平塘规划完成独山至平塘24公里高速公路、平塘县城至克度镇80公里旅游公路、蚊子山至董朗30公里旅游公路、大射电至天坑景区8公里旅游公路建设,全面改善核心景区配套交通情况。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为平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保障。2014年,平塘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起草了《平塘县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启动掌布景区智慧旅游门禁系统建设、平塘旅游微信平台建设、平塘旅游APP系统建设,同时超前设计旅游节会智能报到系统、场地准入智慧检测系统等,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大力抓宣传,利用常规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平台宣传,平塘旅游产业品牌知名度得到提高。“策划好国际帐蓬节、端午节赛龙舟耍龙表演、六月六布依歌节等活动,可以对景区宣传起到重要推广作用。”田茂刚认为,平塘的旅游业发展应该抓住各类活动举办的契机,以此展示、推介景区。

第10篇

【关键词】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飞速发展,使得基于工业革命和电气化革命以来所形成的产业之间的专业分工界限逐渐模糊,技术的创新和政府政策的不断完善使得各产业在边界处不断融合,新业态也由此产生。由于新业态逐渐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地方,许多演化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融合的理论,用以解释这一产业创新对推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对于产业融合的理论,既有美国学者格力斯坦等定义的“作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也有欧盟委员会在其绿皮书中定义的“产业联盟,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三者的融合”。日本学者植草益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不同产业或市场的产品因技术创新的替代效应使其转为竞争关系的一种现象。虽然学者们关于产业融合表述不一,但均认同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业边界逐步模糊化,最终相互融合的一种经济现象。

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后,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旅游产业融合对于推动旅游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贵州作为我国旅游资源富集程度较高的省份,通过研究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和融合现状,对于推动贵州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并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创新有借鉴意义。

二、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旅游类型多样化聚集度较强的地区之一,包括自然旅游地、历史名胜古迹、城市观光旅游地和民族风情旅游地等多种类型。以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为代表的喀斯特熔岩地貌最能体现贵州的地域特色;以苗族、侗族为代表的民族聚居区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丰富的民俗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尽管之前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在新世纪之后贵州也充分利用自身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学习临近省份,诸如:四川、云南和广西在旅游开发中的成熟模式,逐渐后来居上。

(一)旅游规模逐渐扩大

新世纪以来,国家把旅游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第三产业,从“十一五”以来贵州省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我们可以看出(见表2-1),贵州省旅游经济整体呈现持续稳定的较快增长。贵州省的入境游人数由2006年的32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77万人次,外汇收入由2006年的11515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0143万美元。在这期间,国内游客人数从4715万人次增加到26683万人次,翻了近6倍。由此带动国内旅游收入从377.79亿元增加到2358.18亿元,增加了6倍。从“十一五”期间的增长幅度来看,贵州入境人数和外汇收入两个旅游指标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率;而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贵州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四项旅游指标,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率。

表2-1 贵州省“十一五”以来主要旅游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贵州省旅游局调研资料,2014-05-10。

不过,2008年贵州省旅游入境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出现负增长,其他旅游指标增幅放缓,这与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低迷有关,国内外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减少。旅游作为一种消费品需求弹性较大,收入的大幅减少使居民减少旅游消费。此外,对比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项指标,入境旅游相关指标反映出贵州入境旅游消费锐减至负增长,而国内旅游减幅较小。这与我国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减少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有关。总体来看,贵州近年来旅游经济一直呈现出高增长态势。

(二)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十一五”时期,贵州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贵州省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提出贵州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首先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明确了构建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公路建设方面,贵州省以县县通高速公路为主要目标,修编完成了《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制定①。预计到2015年,贵州全省实现高速公路总里程6851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云南),形成了“6横7纵”及4个城市环线的总体布局;铁路建设方面,贵州充分利用自己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以贵阳2至7小时通达周边各省会城市和全国主要经济区为目标,继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提出并得到国家支持开工建设后,完成了《贵州省铁路网规划研究》,在此基础上争取国家将贵阳至长沙、昆明、成都、重庆、南宁等重大铁路干线调整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航空建设方面,贵州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以贵阳国际机场为中心,十三个支线机场围绕期间的“一干十三支”航空网络布局。截止2013年为止,已经建成了其中的“一干八支”,预计在2017年将实现“一干十三支”的全线通航。

(三)旅游投资稳步增长

旅游业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贵州省一直采取合理规划,不断加大旅游投资的方式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2013年,贵州省积极打造“100个旅游景区”的贵州旅游名片,围绕文化旅游的战略定位,旅游业呈现出结构优化、业态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加快的良好局面。2013年贵州旅游在建项目共计753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833.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2%。从投资资本构成来看,旅游投资主要是以社会投资为主。去年社会投资总额为1367.1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4.55%。从旅游投资流向来看,景区外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107.74亿元,占总额的60.40%;旅游饭店业的投资占总额的19.11%,达到350.44亿元;景区基础及配套设施投资占总额的13.10%,达到240.31亿元;旅游购物及旅游演出场所等其他投资额相对较小②。综合来看,贵州旅游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旅游接待水平和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为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贵州旅游业融合形式

(一)产业间融合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产业间融合指旅游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目前,旅游业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主要以工业和农业观光旅游的方式为主。工业旅游方面,贵州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与旅游业融合的程度还较弱,仅有以贵州茅台酒厂等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参观型旅游方式。农业旅游方面,贵州目前主要采取农旅互动的融合方式,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如黔东南州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依托的乡村旅游等农事体验旅游,如:西江千户苗寨,融合了农业体验和休闲旅游等多种方式的旅游模式,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目光。

(二)产业内融合

所谓产业内融合,指的是旅游业与第三产业内其它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三种路径来实现③。从资源型融合来看,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黄果树瀑布,荔波的大、小七孔景观等。同时,贵州也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市场选择,政府引导打造出了“多彩贵州风”、“多彩贵州城”,“贵州侗族大歌”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旅融合节目;第二种融合方式是与旅游有关的行业进行技术型融合,贵州省旅游局建设的旅游信息平台、金融支付平台、景观灯饰展览等通过数字电视和智能化等信息技术渗透到旅游业的运作管理之中;第三种融合方式是与旅游服务的相关产业进行整合,形成“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完备的旅游产业集群。

四、贵州旅游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即旅游产业融合。不过,贵州旅游产业在整个西南地区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还属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

(一)产业基础薄弱,融合发展面临激烈竞争

贵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发展不够重视,旅游相关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缓慢,导致贵州旅游业起步较晚。此外,贵州省缺乏大型企业,无法通过企业之间的帮扶形成产业合力,带动大产业的形成。目前,贵州省还没有已上市的旅游企业,在旅行社数量、五星级酒店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周边省份还有不小差距。贵州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但旅游资源开发类型比较单一,大面积开发必定会引起恶性竞争和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云桂两省民俗文化资源和岩溶资源开发已颇具规模,所以贵州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着激励的竞争。

(二)旅游资源尚未有效整合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分布广泛。然而,因其自身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以及国家发展规划的需要,区域之间协作受限于地理和行政因素的限制,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形成合力。从2012年贵州省旅游局统计的国内游客消费结构来看,主要以交通(12%)、住宿(10%)、餐饮(13%)和购物(21%)为主,在景区游览,娱乐活动等方面花费较少。贵州旅游业消费结构不合理,需要通过进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融合),形成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在产业集群化效应的作用下,促进贵州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三)旅游融合程度还不够

贵州旅游业融合程度低,主要表现在融合简单化,产品之间关联度较差。以贵州黄果树瀑布为例,打造的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游览模式,而与民俗文化的结合很少,实景演出类的表演节目也没有。即黄果树5A景区更多为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与时下游客更重注的体验式旅游模式脱节。与贵州毗邻的云南,目前已经完成了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以滇中旅游区为主,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和滇东北围绕其间的六大旅游片区。特别是滇西北旅游区,已经形成了大理――丽江这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和沿线的配套旅游相关产业。反观贵州,虽然重点打造“100个旅游片区”初具规模,但是景区建设比较分散,没有通过优势互补形成精品旅游线路,而且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也还不足。

(四)体制机制与旅游产业融合不相适应

贵州旅游发展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旅游相关产业现有体制机制与产业间高度融合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当前,相关产业体制的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稳步解决的问题较多,包括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还存在政府与事业单位责任不明晰,政府与企业权利与义务不明确等问题;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政府干预,忽视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政府职能部门条块分割,严重制约着贵州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之路。

五、促进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贵州的旅游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大有赶超云南、四川之势。贵州的旅游产业融合程度还不够,尚有很多潜力可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使得贵州旅游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利用区位优势,定位自身发展

贵州具有旅游资源量多质优的优势,但我国西南省区之间存在着旅游资源相似及现有旅游产品同质性的问题。相较于西南其他省份,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与其有一定差距,这就决定了贵州在旅游开发上不能局限于省内,而是应该在整个西南地区对旅游资源加以认识和定位,利用贵州连接西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枢纽性区位优势,寻找贵州独有的特色景观,如:黄果树瀑布,茂兰的岩溶森林生态系统,安顺的屯堡文化等俱为贵州所独有。通过打造属于贵州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使其成为外界认识贵州的名片,构建多产业联动的产业体系。

(二)加强政府引导,促进产业整合

任何旅游产品的远近闻名和长盛不衰,固然与自身的资源优势相关,但越来越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带动发展。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品牌的建设和包装以及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密切联系。品牌的打造和市场的规范需要政府来进行监管,要求各有关部门建立起高效的工作机制,深入实际研究、部署和落实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工作。同时,政府需要在管理中坚持引导为主,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打破部门分割、条块管理的格局,形成合力,做大做强旅游及相关产业。

(三)加大融合力度,增强吸引力

为了促进贵州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加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在农旅融合方面,要发展观光、休闲、生态和都市农业,推动农副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在工旅融合方面,形成一批“贵州制造”的工业旅游精品,提供工业生产车间参观等多种产品形式;在文旅融合方面,要积极探索贵州文化与旅游建设中的新交汇点,走出文旅融合促进的新路子;在水旅融合方面,大力开发滨水避暑、休闲度假、温泉养生等旅游产品④。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技术创新对现代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活力,加强互联网技术、在线支付系统、电子商务等技术提高旅游便利性,促进技术融合的力度,提高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吸引力。

(四)促进体制创新,带动转型升级

为带动贵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突破原有体制和机制上对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限制。一是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A级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评定和管理,健全相关行业的政府和社会监督考评体系。深化贵阳市、赤水市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试点工作,以旅游标准化促质量提升、效益增强。二是提升依法治旅水平。坚决贯彻执行贵州省旅游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推进《旅游法》在贵州省的实施,特别是在景区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权责需要进一步明确。三是开展旅游质量提升主题活动。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加大旅游质量提升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相关行业人员参与,开展相应主题活动并树立优秀的企业和员工,改善贵州旅游业大环境⑤。

总之,当下旅游产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相关行业的促进带动作用。在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同质化和旅游开发起步较晚的背景下,贵州旅游如何能打造成驰名中外的旅游之地,同时又避免进入先开发后保护的怪圈,这是我们在进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进行融合,必须要结合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实际,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不断前行。

注释

①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Z]。http:///xxgk/jbxxgk/ghjh/zxgh/ 143970. shtml.2013-02-02。

②贵州省旅游局. 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为抓手,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2013年贵州省旅游投资报告[R].贵州省旅游局. 2013。

③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 2010年4月第30卷第四期。

④罗燕.贵州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探析[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⑤傅迎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在2014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EB/OL].[2014-03-26].http:///zwgk/ldjh/2014/03/26/1812684.shtml。

参考文献

[1]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4月第30卷第四期.

[2]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 2008年8月第22卷第4期.

[3]罗燕.贵州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探析[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4]刘俊清.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实现机制与路径探析[J].经济论坛.2012年11月第11期.

[5]云南省社科院课题组. 云南省旅游局2011年专项研究课题 ――立足创新,进一步推动云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6]何池康,罗明义等.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年度报告(2011~2012)[R].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08-01.

[7]何池康等,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年度报告(2012~2013)[R],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11.

[8]陈敏尔.2013年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关于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推进会讲话[EB/OL].http:///article/difang/ldhd/ 201305/20130500140825.shtml. 2013-05-27.

[9]陈敏尔.陈敏尔省长在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art/2013/8/21/art_18578_535572. html. 2013-08-18.

[10]傅迎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在2014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EB/OL]. http:///zwgk/ldjh/2014/03/26/1812684.shtml.2014-03 -26.

[11]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Z].http:///xxgk/jbxxgk/ghjh/zxgh/ 143970.shtml.2013-02-02.

[12]贵州省旅游局.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为抓手,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2013年贵州省旅游投资报告[R].贵州省旅游局.2013.

[13]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Z].黔府发[2014]3号文件.

第11篇

1.针对我国目前旅游业发展现状总体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的旅游业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旅游”这两个字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理解的旅游就是背上行李,游走在我们所不熟悉的城市,观赏我们不熟悉的景色。而实际上该词语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有了定义,其定义是为非定居人员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及其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因为有了旅游现象的发展和出现,随着时间的积淀,就会促使旅游产业的发展。所谓的旅游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虽然我国旅游业呈不断发展的整体态势,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其发展水平仍让处于不发达的低水平阶段,对于旅游相关管理措施和机制体制较为落后。首先,从旅游的人数上来看,我国旅游人数增速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但其中出国旅游人数增长幅度较大,但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者每年的旅游旺季上看,国内的各大旅游景点都是人满为患,水泄不通。其次,从旅游者的消费模式上看,大多数的游客都是以观光为主要目的,那种纯粹的文化欣赏类型的游客很少。根据不完全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在1985年开始的七年时间里,我国游客的国内旅游消费仅为59元。再次,从旅游的地理位置和游客来源来看,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主要是一些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较高的地方,如哈尔滨、大连的北方城市、海南、厦门等南方城市,还有救西部的一些边疆风格,如西藏的布达拉宫等。

2.我国旅游管理出现的问题

2.1我国旅游业发展呈现缓慢趋势的原因分析

面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如此迅猛的趋势,我们更不能忽视对相关旅游业的管理。只有基于良好制度上的产业才能持久有效的发展下去,当然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比较缓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中国的旅游行业市场自由发展的环境条件不足。这是因为我国对旅游业的保护力度比较大,甚至是实行全面掌控和保护,从而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第二,我国对旅游设施等资金支持政策较少。对于交通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来说,有好多很有发展空间的旅游景点由于交通不便利等原因,导致游客稀少,这就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第三,我国对规范旅游业市场管理和监管力度不够。

2.2我国旅游业管理发展出现的问题

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管理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倡导建立一种自主型旅游产业体制尚未形成。具体来说,有些地方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这还没有被国家高级管理机构所充分重视。二是旅游局对旅游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做的不全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例如在一些城市的旅游整体规划中,还有相关的整体机制,出现盲目建设等情况。三是相关部门与单位对所在地旅游景点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充分。有些地方的又不未能把握好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未能充分利用每一宣传所在地旅游资源的机会,因而让很多名副其实的旅游看点造成文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3.针对旅游业管理提出的解决对策

根据上文对我国旅游业和管理形成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详细解析,我们为此特提出以下几个解决办法和方式。首先,国家和政府要充分加强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如今的旅游发展中,一个旅游景点能否被游客青睐的标准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方面的建设,因此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其次,相关旅游单位要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进程来看,我们旅游业发展还是需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行指导的,因此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应该严格行使自己的管理权。最后是需要更进一步完善全的旅游产业等管理体制与体系。例如适当建立一些旅游指导小组和旅游管理委员会等,为我国的旅游管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后台保障。

4.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是更需要我们端正管理与发展的态度,严格规范旅游业市场,建立健全相关的旅游管理机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讲,旅游业是一种公共较强的经济发展产业,因此政府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加大对旅游业的管理力度。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向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让我国的旅游业在高效的管理体制下获得健康持久的发展。

第12篇

一、强化政府主导的旅游管理体制。

在欧洲许多国家,市场化管理高度成熟,基本上不存在政府、民间机构、企业之间的相互矛盾,但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如德国与法国对旅游业的管理方式就不同,德国的旅游业不是很发达,因此也没有国家旅游局;而法国是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因此法国有国家旅游局。故在旅游发达国家,政府的主导仍然是有效的。英国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以《公共服务协议》形式提供服务,并进行量化管理,使旅游工作更加务实,目标清晰,标志着旅游业已进入一个较高层次,值得借鉴。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政府主导下的旅游业发展仍然是有效的,包括制定相关法规、制定行业标准以及实施和监督。

二、在行业内部建立监督检查体系。

许多国家在各级政府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内单独设监督检查机构,有的虽未单设,但也赋予某些机构以监督检查职能。一些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饭店协会等民间旅游组织,既担负着大量的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又按照协会章程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实施监督检查工作。如埃及旅游部下设旅游监督署,负责监督检查旅游法规、旅游价格、旅游税收等政策的实施;英国旅行人协会,实际上不仅行使官方机构的权力,还对违章经营进行严格的监督,对违法者给予终止和取消会员资格的处罚。

三、建立官方或民间的类似于旅游警察的执法队伍。

安全的旅游环境是旅游得以发展的最根本前提和保障。每当重要节假日期间,国内一些景区、景点就会出现“秘密监督员”之类的执法人员,对旅游服务质量明察暗访。不过,由于“秘密监督员”没有处理权,要想迅速有效地化解旅游纠纷,还要有一支能够迅速解决投诉的队伍。由旅游部门统一组建一支旅游执法队伍,依法监督管理旅游市场,使之逐步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旅游执法队伍在接受游客投诉,及时有效处理旅游纠纷,维持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以及发挥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职能等方面会起到实质的作用。在这方面,国内旅游界可以学习一些国家设立旅游警察的办法,为游客的正当合法权益提供保障,防范外界非安全因素对旅游业所造成的影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已设立旅游警察。

阿根廷为争创旅游大国,联邦警察局于年11月成立了旅游警察分局。年6月,俄罗斯在圣彼得堡内务部成立了旅游警察分队。马来西亚于年在吉隆坡设立了旅游警察。埃及政府于年建立了旅游警察总局,并在主要游览区设有分局,编制属公安部,业务由公安部和旅游部双重领导。希腊早在年,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就开始实施旅游警察制度。肯尼亚政府为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在年6月组建了旅游警察部队,隶属于肯尼亚旅游部。泰国于年建立了旅游巡察小组,年正式划归国际警察总署管辖。意大利威尼斯设立有“威尼斯及其历史公民和生态环境价值保护委员会”,下辖“风纪纠察队”,专门针对“没有教养、肮脏及衣冠不整的旅客,使他们严格遵守市容规定”。马尼拉香港人质劫持事件发生后,菲律宾的旅游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年10月底,菲律宾首批旅游警察在各主要旅游景点正式投入工作,履行保护游客人身安全、预防各类犯罪活动的职责。设立旅游警察并不是说当地有危险,相反,旅游警察的存在可以让游客意识到自己随时处在保护中,是对游客的友善和礼遇,也是旅游法制健全的表现。

四、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公务员纳入行政监督系统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