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化建设

网络化建设

时间:2022-12-24 02:20: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网络化;数字化;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2-8898-02

Talking about the Library Network Construction

WANG Feng-lan, LI Tian-ying, SU Yan

(Shangqiu Medical College, Shangqiu 476100, China)

Abstract: Present, China's various systems, various types of library automation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upgrading of our library automation, networking, building awareness of,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automation. Realization of the library network, the library for future survival, the key to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twork; digita; information resources

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必然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管理和服务将发生改变,因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何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新的急需研究的课题。

1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阶段

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处于第一阶段,即微机局域网阶段,但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连入因特网,进入网络建设的第三阶段。

2 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

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应包括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狭义是指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对于网络化图书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广义地理解其信息资源较为科学。

2.1 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一般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看,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地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信息资料;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

2.2 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特点

二者有以下几个特点: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具有相互性。对于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自有馆藏既是本馆的现实馆藏,又是其它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和支配的权利;对虚拟馆藏有共享权,一般没有更新、修改和支配权。从地理位置上讲,现实馆藏是本单位和本地馆藏;虚拟馆藏是外单位或外地馆藏。

3 网络化图书馆现实馆藏的组织管理

信息组织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资源,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便于人们利用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

3.1 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自建;二是购买标准书目数据套录;三是套录和自建相结合,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

3.2 电子出版物的组织管理方法

电子出版物是指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器(如CD-ROM、磁盘)上,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出版物。但到目前,有关电子文献的计量、编目和存放管理等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和科学的标准。

3.2.1 电子文献的计量标准问题

电子文献按载体分,有磁、光、电介质。按文献类型分,有电子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和软件读物等。根据电子文献的特点和工作经验,统计工作有以下三种办法:1)以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为计量标准进行统计。2)以载体的独立性为计量标准进行统计管理。3)抛开电子文献的载体形式和具体内容,以bit(信息比特)为计量单位进行统计。如馆藏电子文献有xM或xG字节等。我个人认为第三种办法更科学和准确。

3.2.2 电子文献的分类编目

一本图书分多张磁盘或光盘存放时,可以按照丛书的办法分编;若一张磁盘或光盘中有多个文献时,可以按多册书进行分编,但每张卡片上要有相互参见项。

3.2.3 电子文献的存放管理

电子文献的存放保管,最好是放置在远离磁场、干燥阴凉、密闭防尘性能较好的柜里。而且摆放时应立着,不能多层平放。

4 因特网上信息(虚拟馆藏)的组织管理

未来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忽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组织管理和利用。

4.1 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信息资源是因特网最重要的资源。从信息内容看,几乎无所不包。从信息容量看,小到一句话的电子邮件和大到一个电子图书馆。从时效性看,可以分为四大类:1)电子报纸;2)动态信息;3)全文期刊;4)书目数据库。

4.2 因特网信息查询工具

为了有效地查询和利用网上信息,人们研制了许多查询工具。具体的查询效果,可能还与你的服务器的功能和你登录的服务器、时间,网络的带宽以及你的工作站性能有关。

4.3 指引库的建设

所谓指引库,从物理上讲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但对其访问却可以检索到有关数据库的实际资源,即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把因特网上与某一或某些主题相关的节点进行集中,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用用户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引用户查找。形象地说,因特网是信息的海洋,指引库是航海图。这种方式工作量大,但检索效果较好。

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不断分析、加以科学地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信息资源建设质量,从而提高和完善我们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牛文胜.国际互联网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第3篇

[关键词] 网络;教学改革;机能实验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4-140-02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functional laboratory networking

LUO Xin1 WEI Dong2 LI Linlin1

1.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Basic Medical School,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2.Office of the Dean of Studies,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

[Abstract] The main direction and specific objectives of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is to cultivate medical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 mak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tensify,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the,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class were what a new topic we currently facing. The campus net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has been fully applied.

[Key words] Network;Teaching reform;Functional laboratory networking

机能实验室主要是由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3门学科的实验教学有机整合而成,是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和病理生理学实验的重要场所。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有独立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专门的实验教材,并独立进行教学考试考核。机能实验室可以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实验技能、完成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学生课本所学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学科发展迅猛,原有的实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机能实验室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1 教学内容的改革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机能实验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强调新技术的应用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1]。2001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机能中心经过所有教职工的统一备课并进行多次的预备性实验,最后使得学科内综合逐步的过渡到了学科间综合,这包含的实验性质的内容为综合、验证、设计3个类型,同时编制了教学方面的实验大纲,制定了机能实验学一书,在新疆医科大学正式开设机能实验学课程。本课程在原有的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内容中删除简单验证性实验保留经典实验,创立综合性实验,开创既含生理学实验、病生实验又含药理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实验,提高实验的综合性和难度,同时在本硕班实施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但是,当前的实验性质的教学发展迅速,传统的教师先给学生示范教学,然后学生再做实验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跟不上现有教学模式的步伐。因此,如何能进一步提高机能学教学水平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医学素质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参观和对一些文献的查阅,发现机能性质的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已经变为了在当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是随着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及完善,使机能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施成为可能。

2 综合性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2.1 多媒体方面以及实验室方面的网络化建设

从1997年“三理”的实验课模式就开始运用计算机来进行辅质的教学,并且建立微机化的实验室。计算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技术发展迅速,最开始实验系统为Dos系统,也逐步发展为Windows系统,在硬件方面也从以前的ISA和PCI插槽发展成为USB接口。然而这样的资源非常的分散,重复性质的建设较多,需要我们进行整合及优化[2]。

实验室的网络化指的是一种无墙中心,教师和学生经过这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随时随地的不被时空限制的进行交流,共同享用仪器设备、相应的数据以及计算方面的资源,通过教师在远程的指导下相互进行探讨研究。因为跨学科的和跨时空性质的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可以经过网络化的实验室来实现,也能够进行远程控制,所以能够让分布性的实验系统达到教学要求,还能够让一些非常难解决的资源紧张方面的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

实验室的网络化建设正是资源优化整合的最佳途径,是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重大变革,使传统的实验教学发生一个质的突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实验预习并对实验过程及标准操作有一个系统的学习。

2.2 网络环境下的多元化助学模式

机能学综合实验存在着一系列的客观因素,如实验操作过程难度相对较大、内容较为庞杂、时间较长、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求较高等,在实验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和准备工作。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进行多角度思考,并利用网络资源和参考资料,细心操作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3-4]。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的效果达到最佳,并填写出一份高质量的实验报告。为了更好的辅导学生实验,可以把实验方面的大纲、指导和录像等相关材料上传到网络上,这样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联网性质的自学互动终端。这样不仅方便学生查阅相关实验知识和资料,同时也能实现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就能够把传统性质的教学理念完全打破,形成新的“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网络作为场所”的教学模式。

2.3 实验室网路化建设有赖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2.3.1 机能实验学教学资源库的来源 对于机能实验学教学资源的来源,我想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获得。(1)利用网络,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学资源;(2)各类医学实验教学光盘;(3)校都积累的电教资料,如教学示教录像片等。由于内容较陈旧,能被利用的很少,在资源库里面把这种音像类的材料改变车数字类型的文件,这样教师就能随时的将所需的教学资料经过校园网来调出来应用,学生也能够随时的在个性化学习当中运用资源;(4)更重要的是依据现有实验的条件及特点,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老师在学校电教室的合作下,录制机能实验学教学光碟,这将成为机能实验学教学资源库建设非常重要的来源,也是今后教学工作内容之一。

2.3.2 机能实验学教学资源库的模块(图1)

2.3.3 我校机能实验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可行性 (1)校园网已经建成,并且在不断完善中;(2)教学资源丰富、录制设备齐全;(3)师资力量雄厚;(4)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动物种类齐全。

3 预期改革的成效

3.1 实验教学效果提高

教学改革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在上述工作完善的情况下,学生对机能学综合实验满意度会大幅提高,这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将是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会增强,动手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3.2 实验教学的设备和资源的共享

经过对实验室网络化建设和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了机能实验室范围内可以使用各教研室的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等。通过这一措施,使得以前的一些资源浪费方面的问题,例如重复购置仪器和设备、资源闲置等,这样就让学校在实验教学当中的经费得到很大的节省,从而让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5-6]。

3.3 实验的技术方面的人员知识水平和带教的教师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个老师在一个学期当中就能带着多个内容的实验,技术方面的人员仅仅准备好其中的一个类型的学科性的实验就可以了。而机能性的实验教学就很重视多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和相应的带教教师在知识方面具有全面性,强化学习,是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通过网络化实验室的建立及教学活动的实施,相信,不但可以提高参与教学教师的积极性,而且教师的在教学方面的水平也会大大的提高[6]。

总之,要想培育出能够适用新世纪的高素质型的医学类人才,就必须先培养好学生在自主性创新以及自主动手方面的能力,所以在经典性的网络化建设上面还要对机能学的综合性质的实验教学逐渐的深化。

[参考文献]

[1] 胡浩,杜克莘,闫剑群,等.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4,3(3):31-33.

[2] 丁伯平,黄帧桧,程慧珍,等.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新趋势[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739-741.

[3] 许建平,杨绿化,李竹亭,等.深化医学机能实验学示范中心教学内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94-96,111.

[4] 尹刚,王贵林,张道明,等.机能实验学创新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4):95-97.

[5] 宋娟,田华,崔红霞,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过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2):176-178.

第4篇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医院统计管理信息;网络信息化建设;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17-02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of the role of the hospital statistics management:hospital stat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to log on to bring the convenience;hospital stat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hospit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hospital stat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Key words】Hospital stat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Role

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使得医疗事业单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医学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并占据更大的优势。它不仅为医院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信息,还为医疗事业单位在科研、教学、医疗等方面提供更加可靠及时的医疗信息。

1 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的作用

医院统计管理信息比较复杂,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包括医学各种各样的病例,医学中应用到的药学原理或者一些比较特殊的病例等等,做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医院有效提高服务水平,还能够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1.1 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给登录者带来的便利 登录者,就是医院的医务人员、统计工作人员以及医院的领导管理者等。每一个登录者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登录用户名称和密码,并根据分工与职务不同对应了相应的权限,每一个登录者每次的登录及操作都被记录着。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方便了登录者,同时也强化了每一个登录者工作的责任心;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能够使登录者快速的、全面地获取最新的信息。

1.2 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对医院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就是利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科学的管理知识将医疗机构运用到的技术、信息以及患者的资料等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归纳、整理汇总,医院的信息比较复杂,涉及的层面比较多,医院的信息会有许多突发的状况,比如说一些医学的信息延续时间比较长,不能跟上进度,或者是医学信息有争议,不能够确定真实性和可靠性,医院统计管理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其实就是将医院的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是将医院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发挥到极致。

1.2.1 医院经过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统计管理后,将分析汇总后的信息资料提供给医院的领导管理层作为有价值的重要参考资料。医院的信息资料和报告必须要做到真实有效,信息必须要完整、准确和全面,医院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能够反映一个医院的医学水平,更加能够反映一个社会卫生管理水平。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还能够帮助领导管理层做好信息的整理、收集、下发和上报的工作;做好综合数据和资料的汇总、统计、汇编以及上报工作;还承担着全院的综合统计报表上报的工作。

1.2.2 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能建立一个在应用和执行医院统计的病案系统和国际的疾病分类以及手术操作的分类、出院病历的编码、质控、录入、借阅、科研检索和病例分型等这些领域新的有效的平台,医院的所有信息资源包含的内容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药学还有医学,还有各种比较特殊的病例或者医院所有的普通病例,医院的信息化网络管理技术能够帮助医院建立完善的医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医院也能够便于查找病例或者相关的医药,更好地为医院的病人服务,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相关服务水平,能够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是医院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和医疗质控的联系纽带和重要组成部分。

2 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

2.1 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医院的管理制度能够更加完善 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就是医院的所有统计信息利用网络数据库的作用,将医院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管理,并且利用信息数据库的庞大容量,将医院的信息进行扩充,并且科学、合理地整理,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网络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能够为医院信息提供便利,能够让医院的信息资源更加地完善,还能够使医院的信息更加完整和全面。

2.2 引进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程序来进行工作绩效的评价 科学的管理程序能给管理工作带来更多优势,能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例:医院病例质量的费用管理系统、医院统计病案的管理系统等)对全院的各级部门、医师进行服务优质的评选,评选出先进的、业绩优良的个人和先进的科室部门,这样不仅规范了临床医师的医疗绩效考核,还强化了医疗质量的科学管理,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各级科室部门和临床医师工作的积极性。

2.3 建立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系统管理 医学档案的数字化,一是对现在本院所有的医学档案资料信息进行信息化的开发,因为医学档案的原件有着某些物理特性,如:药物或者病理,使医务人员很难能够直接的查阅这些资料,不过当这些档案进行信息化的处理之后,医务人员就可以很容易就查阅到了。二是在将医学的档案资料进行档案信息化转换时,要注重当前已形成的电子文档的整理与收集。将我院在建院开始的住院患者的医疗信息录入本院统计管理的数据库,并且不断地将临床产生的医疗信息及时的录入数据库,进行数字化的管理。通过对这些资料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使医疗信息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医务人员在运用和检索这些资料时变得更加简单,更加方便。

2.4 医院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要充分的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 充分的利用本院管理病例的各类工具,做到以病人为本。管理上以人为本,便于为医院临床、医院教学、医疗科研、医疗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医院信息化网络化的统计管理实现了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服务、传输等功能,通过对医疗信息的分析及汇总,为医院管理者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以至于创造出更加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使资料变得更加完整,网络的传输变得更加快捷以及扩大了信息的共享性。

3 结束语

医院的统计信息对于医院来讲有着很关键的意义,医院的资料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现今医院的重中之重,医院的信息资源离不开网络数据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燕燕.山西省人民医院.对医院统计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思考.中国卫生统计,2010,05:19.

[2] 赵卉生,孙大华.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论医院统计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和作用,2009,05:12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资料室,网络化建设,特色建设

 

1. 引言高校的图书资料工作是由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共同承担的,而院系资料室是全校图书情报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多数资料室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发展时间较短, 经验不足, 对其重视不够等等。近年来,由于高校机构的改革重组、减员增效、购书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院系资料室的存留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成为广大资料室工作人员所关注的话题。

在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模式彻底发生了改变,信息是物质与意识沟通的桥梁和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类是由信息支配的。在信息时代,人类并没有完全获得支配信息的能力,在大量的互联网信息中,人类的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出现了信息泛滥而知识匮乏现象。在学术研究中,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科研资料,这些资料的价值却良莠不齐,资料室能在信息海洋中为本院系收集、整理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文献资料,通常资料室收集整理的文献信息资源能突出本专业“专”和“深”的特点,保证重要核心期刊的连续性,笔者认为不但不能取消院系资料室, 而且还应大力加强院系资料室的建设,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信息时代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突出资料室的特色,避免与图书馆发生重复功能建设。

2. 院系资料室存在的问题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文献概念不仅仅是印刷型文献, 而是包括印刷型文献、视听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在内的信息资源。也就是说, 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已不再是单纯的文献资源建设,而应深化、扩展为信息资源建设。然而很多院系资料室的建设却没有随着信息时展的脚步同步进展,其中主要存在的共性问题有:

1.重视印刷型文献的建设,忽视电子出版物建设。

目前院系资料室在建设过程中,较多的坚持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建设。然而由于学校下拨经费有限, 而院系资料室又没有创收来源,加之近年来图书资料价格一涨再涨, 特别是外文原版图书,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图书,资料室无力购买较多的印刷型图书。其实国外很多出版社都对一些经典图书进行了电子化出版的工作,许多内容丰富、阅读价值高的优秀外文图书资料都可以购买到电子版本,价格相对低廉。同时,电子图书可以放在校园网内使用,能满足多位读者同时使用的需求,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虽然电子图书的阅读舒适度无法与印刷图书相比,但考虑到院系资料室经济现状,可以考虑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扩大图书来源上。

2. 院系资料室图书信息检索方式落后

目前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已经采用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图书资料电子信息入库,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检索到需要的图书资料信息,再去图书馆方便快捷地借阅相关图书。而大部分院系资料室在图书资料处理、借阅等方面仍然维持手工管理模式,使得本院系师生难以快速高效地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其他院系师生更是无从了解各个院系资料室的藏书信息, 不能有效的共享图书资源,影响了原本就很有限的院系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3. 缺少可供使用的网络信息终端

网络环境下资料室信息服务给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等方面所处地位与作用, 还不为有关职能部门认可,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滞后状态。虽然有校园网络, 但可供读者真正使用的入网电脑太少, 不是没有就是空摆。更缺乏网络上读者与资料室互动,更没有资料室的网站主页,难以使读者在获取信息中省时、省力, 得到实惠。论文参考网。

4. 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资料管理人员是资料室工作的主体,资料室是否能发挥专业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一般来讲,由于院系资料室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末梢”,资料员多被视为调入家属的“安置岗”,有的资料员还身兼数职。实际上院系资料室对图书资料员的素质有一定特殊要求,除了要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还需具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资料员素质不高制约了资料室的发展,加上很少参加图书情报相关的学术活动,消息闭塞,影响了他们学术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质量与热情。

3. 资料室网络化建设探讨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资料室主要收藏英语专业、日语专业的图书资料,这些资料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要服务于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同时也对全校师生开放图书阅览服务。本学院的资料室也存在着众多高校资料室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充分利用新时期的网络资源,积极探索新时期资料室的建设之路。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1.文献检索方式的网络化建设

图书馆的电子化和数字化是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传统的手工借阅模式存在着检索效率低、过期图书管理困难等问题,本院资料室购置计算机供图书信息管理专用,并通过校园网络与图书馆主馆联网。在安装了与校图书馆相同的图书管理软件后,经过资料员的分类、整理与电子数据入库等方面的操作,将本学院资料室5000余册图书录入图书主馆的数据库,同时也就将该资料室的图书借阅功能统一纳入了图书主馆的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化建设,现在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 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校图书馆的搜索引擎随时检索院资料室的图书信息,不论是在不同校区,还是校外的家中,都可以方便地了解到资料室的藏书信息,查找并确认资料室是否有所需要的图书,不必亲自来到院资料室在书架中一本一本的查找,提高了检索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2) 全校师生都可以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系统查阅到外国语学院外文资料室的藏书信息,可根据个人需要来外文资料室阅览图书,并提供有限的借书服务。论文参考网。网络化建设极大提高了图书文献的共享效果,使得外文资料室真正做到了服务全校师生的功能,对于一些跨专业学科的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避免出现“死书”。在外文资料室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与图书馆主馆联网后,读者使用学校统一的图书证作为身份标识进行借阅,也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到自己的图书借阅信息。这样读者本人可以及时了解是否有图书过期未还以便及时归还;院资料室也可以快速的查找出问题图书,及时提醒读者归还或赔偿。读者的个人借阅信誉纳入全校的读者管理信息系统,如果出现图书过期费用及借书量超限情况,将影响其在全校图书馆的借阅使用。

2.电子文献的网络化建设

在信息时代,电子出版物这个新的信息载体, 为读者利用文献资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便快捷的手段, 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不仅成为信息时代中最有代表性的信息产品之一, 也是未来图书馆优先收藏的对象。通过有计划地采购新的电子出版物, 使馆藏电子文献所占比例逐步增加, 是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限于经费等原因, 目前许多图书馆多注重各类检索性数据库的购买, 全文型电子图书和报刊则较少问津。论文参考网。为了适应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 资料室要调整采购计划, 明确电子文献的建设方向, 逐年增加电子文献的专项费用。由于读者从印刷阅读到电子阅读有一个过渡时期, 也由于电子出版物的可共享性和它对计算机及其场所的依赖性, 非常适合于图书馆这样的信息传播机构使用。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未来社会, 印刷型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将长期并存、互补, 数字化、印刷型文献的收藏也将长期并存、不可偏废。通过网络化的建设,可以将更多的电子文献放在校园网中,使得多位读者可以对同一种图书资料进行同步访问。如国内藏书最多、永不闭馆的超星数字图书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推出特色服务和专业服务, 已陆续建成资深院士图书馆、国家档案文献图书馆、文史资料图书馆以及工具书中文参考系统等独家馆藏。吸引了大量读者访问。

3.资料员在信息时代中的素质提高

在目前的信息环境中, 电子信息资源不断涌进图书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对每个资料员所担负的服务工作形成了新的挑战。数字图书馆的馆员不能只是被动的信息资料管理者, 他们在用户中的地位将从传统的看门人形象转变为信息采集、管理和传播者,他们提供给用户的不仅仅是信息, 而是从信息中提炼出的知识。为了满足新时期院系资料室建设的需要,作为一名院系资料员应具备综合素质。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树立“读者第一”的理念,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热爱自己的工作。其次,要具备图书情报学的基本知识,能根据《中图法》的规范要求及图书编目的原则,将图书准确分类、整理编目、建库入库;第三,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积极学习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要虚心向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老师学习,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词汇,特别是熟悉本学科科技文献中常见的关键词。最后,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适应图书资料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建设需求。

4. 结束语高校院系资料室是高校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是本院系的文献资料收集、存储和传播中心,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学术机构。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院系资料室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特色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图书情报服务中的作用。本文探讨通过资料室网络化建设的一些探讨,解决了资料室信息检索落后、缺少电子出版物、图书管理存在漏洞、图书资料共享难等问题。信息时代中网络化建设对高校院系资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料员要积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提高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的水平, 提高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知识, 以适应网络环境下资料室信息服务与建设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奕宽.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J]. 情报科学. 2001.19(10):1067-1070

[2]张晓琳. 网络环境下高校资料室信息服务与建设的现状与建议[J]. 现代情报. 2007.1:150-151

[3]杜云. 论高校院系级图书资料室的功能和作用[J].图书馆界. 2004.3:37-39

[4]马克芬,金玉玲. 谈高校系资料室的前景[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0.(4): 86-87

[5]王永香. 高校资料室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初探[J].现代情报. 2002.7: 90-91

[6]杨永芳. 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 现代情报, 2001 , (1) .

[7]靳随玲. 论高校院(系) 图书资料室的现状与建设[J].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7.6(1):53-55

第7篇

关键词:广播电台 数字化 网络化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253-01

进入21世纪前后的几年间,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带动了整个广播电视业的飞速发展。就广播而言,正在进行着一场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革命。广播从有线到无线、从直播到录播再到直播,又开始向广播网络化制作和网络化播出管理的方向做出努力,当然,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的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思考,本文就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出发,希望为其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其发展。

1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必要性

推动地方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不仅能够推动广电行业自身的发展,也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更有利于提高综合实力。网络化顺应了广播电视改革与发展的态势,为广播电视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技术平台。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同时还能惠及广大众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加快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广播电台是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最为普及的信息传递工具。数字化、网络化对媒体的提升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更重要的是产业空间的拓展。通过数字化网络化转换,可以为电台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分散的、封闭的、孤岛式的制作播出方式。突破原有的节目栏目、频率管理界限,将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数字化广播构架之中,把广播节目的采集、制作、存储、播出、传送等环节的从模拟信号的连续变化格式转换成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格式的全过程。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可以实现台内的资源整合发展、生产方式转型,实现节目的低成本制作,实现可控的节目内容市场化运作,促进广播电视从单一传统业务模式向多种业态良性发展,实现媒体整体竞争优势新格局、新模式、新动力的形成。网络化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与进步的更高水平的跨越,广播电台网络化建设的兴起是广播电视技术革命和转型时代到来的标志,这种跨越和转型对广电业界而言是崭新的技术发展形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方电台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可以带来巨多好处。所以,对广播电台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 我国广电行业数字化网络化目前的进程

首先进行改革的是电台的中心设备。我国广播电台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过渡是由播控中心的数字化开始的。具体起源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大型电台率先对播控中心的节目采集编辑、制作、贮存和播出设备等中心设备进行数字化更新改造,如今,这些大型电台均已实现了数字化。节目源采,录、播的数字化正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型电台向中、小型电台推进。接着就是节目传输的数字化。这是数字压缩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使数字技术进入广播节目的传输领域。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使用卫星、有线电视和地面无线发射三种形式。卫星电视传送的数字化给我们带来了很高的频谱利用率和传送的经济效益。并缓解了一度转发器数量紧俏的状况。使各省的广播电视节目都获得了上卫星的机会,扩大了广播电视覆盖率增大了传输容量。但由于政策上的限制,个体接收未能推广普及,卫星电视广播的全数字化尚待实现。有线电视传输数字化也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有线电视的规模居世界第一。地面无线电视发射数字化始于1997年,从那时起,我国开始着手建立地面数字电视播出试验系统,并达到发展。目前,在国家计委的领导下,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制式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3 对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思考

就目前而言,我国广播电台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做法是建立音频工作站系统,建立音频资料库。为更好地促进此项工作的展开,首先我们应该具备完备的管理模式,制定正确的方案,让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整个工作的整体效率。其次,要做好预算,把经费降到最低,从实际出发,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是一项工程量浩大的项目,经济开销会相当大,而我们置身于市场经济环境下,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光电产业的发展,增加光电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十分注意在经费上的预算,任何小的项目都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保证工程质量。再就是专业人才的配备问题,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因而在开展工作时应该为其配备专业性的人员,这样不仅能使工作质量得到保证,还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降低改造成本。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还有数字化网络化覆盖的范围以及其自身的功能,要同时考虑高清晰度电视业务和标准清晰度电视业务,不仅考虑固定接收还要考虑移动接收,因为地面数字电视不仅能坐在家里接收,也可以在公交车上用一些车载进行移动接收,这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力度进行钻研,适应包括城市、郊区和农村在内的不同环境的接收的要求,地面无线电视提供的是公共服务,要保证信号的覆盖质量,保证在城市、农村、郊区的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高质量的收看,还有我们要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广播网络的要求,充分考虑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的要求,采取模拟电视不停,同时要播出数字电视的这种模拟、数字同播的方式,工作模式要尽量简化,减少产业界的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最后就是完善的监督机制,让用户能方便的对工作进行监督,以便我们更好地发展。

4 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对广播电台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是必经之路,面对着这个发展机遇,应该牢牢抓紧,迎难而上,努力学习国外经验,加以借鉴,最终为我所用,完善我国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同时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最终使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事业圆满完成。

第8篇

【关键词】课程建设 网络化 建设意见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31-02

一、引言

4G网络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这使得教育网络化和教育终身化成为可能,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教育领域也在不断的改变和适应,课程网络化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网络化建设,但是通过调查交流和查阅资料,并结合我院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可知,当前课程网络化建设存在诸如使用率不足、资源更新过慢、教师积极性不高等多种问题。本文结合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课程网络化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为高职院校课程网络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二、课程网络化建设现状

本研究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中心为基础,以学院已建网络课程、各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专业已建微课、各系待建慕课和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群体为,主要使用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的方式,通过信息反馈和调查访谈等渠道,分析调查目前课程建设网络化的现状、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对于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课程教学或课程辅助教学的能力和态度、不同形式的网络化课程对于教学过程和质量的影响。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级示范院校,通过三年的建设,目前在课程建设和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课程教学设计、激励机制和平台使用率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不能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学习。通过网络手段来完成或辅助日常教学是课程网络化的目的。网络教学方式和一般教学方式在表现形式和手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应当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来,但是目前,大部分上网的课程仍然在沿用以前的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和作业试卷,并且只是将课程所有资源简单的上传到课程网络平台中,这样的课程建设方式不能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求。要想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就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造,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是伴随着课程网络化建设必须持续开展的工作。

2.课程网络资源的单一和匮乏

课程网络资源是课程网络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课程网络化是想让学习者通过网络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类型的学习来弥补传统模式的缺陷。我国一直重视这个方面的课程改革,从最早的各级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再到精品资源共享课,再到现在微课、慕课的建立,都是在用网络化、信息化这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改革课程,让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样。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非计算机类的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普遍不高。虽然教师基本都配备台式电脑、手提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的设备,但是很多人都不会使用简单的资源制作软件,这使得教师空有信息化的工具,却做不出信息化的资源来。

3.教师缺乏课程网络化建设和使用的热情

教师缺乏课程网络化建设和使用热情的原因很多,本人从调查中分析得出两点。

第一,目前网络课程建设基本都是由一名老师负责做,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和慕课的建设基本都是由一个团队负责做,这个团队中至少包含2-3名一线教师。教师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经常由于分工不明确,造成教师之间责任推诿,损害教师工作热情,使得有些课程两三年都无法完成建设任务。

第二,学院缺乏课程网络化建设和使用的激励机制。课程建设和使用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和制度均不完善,使得教师在完成课程网络化建设和使用课程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精神或物质奖励,造成教师逐渐对建设课程和创作优质资源失去了动力。

4.学生缺乏通过网络学习课程的思想和手段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基础都不好,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通过教室来面对面教学都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那么网络在线学习这种半自主方式也不一定能有更好的效果。就以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使用的超星公司的尔雅通识课为例,学生到底坐在电脑前面学到多少知识,我们不得而知,很多学生还没有做好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准备。如果不从学校层面进行支持和规范,那么通过网络手段来学习课程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5.课程网络平台共享水平的不足

目前用户对资源平台的结构与功能较为一致的意见主要有两条:一是平台结构复杂,访问路径长,智能查询还不够先进,资源下载不够方便;二是平台功能设计不符合普通学生用户习惯,便捷性的查询功能不够,提高学习兴趣、可视化学习结果评价等功能较欠缺。这就要求学院与平台开发设计公司继续交流合作,提出改进要求,着重研究普通用户使用要求,不断优化平台结构与功能设计。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路

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质量“,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从理念到技术,从技术到操作,从操作到教学实施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改革。实现课程改革与新兴技术协同创新,建设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手段和互动媒介,形成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1.构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育人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首先需要搭建具有高职“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实习实训、重在校企合作。因此,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要注重满足高职院校的特殊需要。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紧抓自身水利专业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加强行业合作,推进区域内的水利事业发展。同时,注重引进区域内企业行业中的优势教学资源,收录更多的具有区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资源,比如技能熟练的技工、比较先进的设备等,便于学生能尽快与社会和工作岗位接轨。

高职院校应紧密联系企业、行业,在为师生搭建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同时,也通过该平台免费帮助企业完成自主培训的任务。通过在平台上开辟企业职工远程学习、职业技能培训的新空间,达成校企共建共享模式。

2.加强课程网络平台的标准化、特色化建设

在课程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等相关技术和教育规范建设资源。依据教学需要,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及特殊需要,拟定资源建设规范,对建设资源的类型、资源的大小、文件名称及上传的方式进行标准化规定,并在资源上传后及时为上传文件编目,便于资源使用者查询和下载,同时各平台的建设需要依托学校的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这样才能构建出具有各自办学特色的平台。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培训,提高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能力

学院必须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理念,提升其重构教学设计以适应网络教学方式和对教学过程组织管理的能力。网络化课程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那么教学设计就应当围绕学生展开,而不是围绕理论教材。差异化、个性化教学需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多种途径经常出现。要适应这些变化,教学设计需要做出改变,第一,充分利用移动设备工具,构建一个5A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知识和进行沟通;第二,结合企业和行业岗位标准,开发模块化和碎片化的课程内容,以适应网络教学方式。

4.完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建设热情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通过行政手段统一或强制要求进行课程网络教学,但是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具有一定力度的激励措施,这与教师辛苦付出不对称。课程网络化的建设需要教师重新设计教学流程,着重改进教学内容,优化完善教学资源,在课后还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所以网络化教学比传统教学需要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因此学校应该给予相应奖励,通过绩效奖励、职称评审、科研教改经费倾斜等方式激励教师应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通过提升教师网络教学的积极性,也间接督促学生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学习。

5.积极与课程平台开发团队沟通改进,提升用户体验

各个学校课程平台设计开发方式不尽相同,有些是完全由学校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发,有些是由学校会同公司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开发,有些是由学校购买公司已有的成熟产品。不管学校采取哪种方式来设计开发,在课程平台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跟相关开发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在课程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行业和企业对岗位的标准、学校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等等方面的需求在发生改变。如果平台的架构不进行改进,那么势必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受。

四、结语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企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教育教学需适应这种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课程网络化建设就为推动高职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从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和政策激励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为高职院校课程网络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郭华.校本教研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J].《教育科学文摘》, 2014(2):52-53.

[2]刘献君. 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4(2):62-69.

[3]张英奎,陈明,郑庆华,等.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5):74-77.

第9篇

关键词:期刊网络化;影响;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期刊从出版、发行、内容采集、编审、修正到推销定购等过程越来越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态势。“期刊网络出版以其及时、低成本,多向互动、信息量大、超文本、超链接功能、强大的检索功能等,日益受到期刊人的青睐。”[1],这种新的期刊类信息传播模式的出现,对人们传统的信息利用模式带来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工作。

一、期刊网络化对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影响

期刊类文献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构成和馆藏数量上,期刊类文献仅次于图书类文献资料,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与高校的科研工作有着密切关系,历来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信息源,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大量有效的信息支持。在信息化时代,期刊网络化是期刊发展中的一种数字化、网络化转换模式,网络期刊与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用户群是同一社会历史时期的受众群体,这些用户信息获取方式的特有时代性特征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建设,具体分析如下:

1.高校图书馆期刊类信息资源构成的变化。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构成中,期刊类文献与图书类文献一样,历来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构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馆藏信息资源构成方式,日渐呈现出多元趋势。在高校图书馆期刊类资源构成中,先是出现了光盘类期刊数据库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期刊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利用的期刊新模式。从被用户的认可和利用程度看来,传统的纸质期刊和网络期刊将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类资源的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一般被称为现实性馆藏与虚拟馆藏。

(1)传统的期刊类文献资源。高校的传统期刊类文献主要是校图书馆内保存的纸质期刊,在校图书馆设有固定的存放地,并设有专门的阅览场所,其归属权是校图书馆。期刊类文献具有内容涉及面广,信息传递的连续性强,容易形成动态的文献积累,能够“历史地、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2]等特点。长期以来,期刊类文献以其独有的信息情报传播优势,深受高校广大读者或用户,尤其是深为高校中从事科研工作的师生所喜爱。

(2)网络期刊信息资源。网络期刊信息资源针对于高校信息构成来说,则是指通过校图书馆网站,能够为用户共享和利用的网上期刊资源。这部分期刊资源属于整个网络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只能被高校图书馆用户利用,但并不被高校图书馆所拥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对网络期刊信息资源的获取,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实体,也不具备对该信息的所有权,而只是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3]199。

2.用户群体信息资源获取模式的变化。期刊资源构成变化直接为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的信息获取提供了新的方式。用户对信息资源获取不必像过去,需要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必须要到图书馆去,而且,只能是在图书馆正常的上班工作时间段内才可以。网络期刊信息资源获取地点自由,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较小,在校园网覆盖的范围以内,对期刊内容的获取地点自由选取,用户可以在馆内的电子阅览室,亦可在校园网范围内的任一台计算机终端进行,而不必局限于校图书馆固定场所。

网络期刊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的网络用户群,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还在于网络期刊突破了传统期刊的平面出版模式,实现了单一的文字表现模式的突破。网络期刊集声、光、影、动画等手段为一体,为期刊的版面设计提供了多维的灵活的表现手段,通过与期刊内容互为契合的背景形式,制造出文字、图片、影像等阅览背景交互融合的视觉效果,让读者在阅读文章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很好的视觉感受,从而改变了传统思维中单一的文字接受模式,激发了用户的阅读热情,开发了更大范围的用户群体。

3.期刊网络化给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理念带来的影响。顺应一定时代的思维理念必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契合,期刊网络化在影响高校图书馆期刊类信息资源构成的同时,也影响着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理念。

(1)用户的信息需要成为期刊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一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使然。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用户不仅是针对校园网上分散的个体,还包括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等方向的信息需求群体。过去以馆藏纸质期刊为其所需的期刊信息的最主要来源,现在发展成为网络期刊也是其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不管面对哪类用户,也不管面对何种类型的期刊资源,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满足高校用户的信息资源需要始终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作为高图书馆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期刊资源当然不容质疑地承担着同样的使命。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类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实时关注高校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必须建立在满足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要的宗旨之上。

二是快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环境使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扩展了人们访求信息的视野,拓宽了人们使用信息的方式和途径”[3]198,为用户提供了多样的、灵活的、迅速的信息获取手段;快速运转的信息环境也使得用户对信息的质量、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期刊发表周期的缩短,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等都使得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校园用户不断提升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必须在突破图书馆固定馆舍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高校用户群体更为灵活、多元、高质、高效的信息要求。

三是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使然。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体现在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上,就是肯定用户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对于期刊质量的评价,它的用户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而用户对期刊的关注程度和利用率正是对该期刊价值认可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正是高校图书馆进行期刊资源建设的根本依据。可见,以人为本的资源建设理念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类资源建设的理性选择。

(2)管建并重的建设思想。期刊网络化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信息资源支持,面对分散的网络期刊资源和各类全文数据库系统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必须从本校用户信息需要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期刊资源做好引文数据库建设、导航数据库及相关性文献资源建设,使网络期刊资源变得有序化和条理化,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网络期刊资源的有效价值。面对期刊类资源构成的多元化以及用户对信息要求的提高等因素影响,单纯的管理理念已经明显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单纯的管理理念被资源建设理念所替代,高校图书馆进入信息资源建设时代。

但是,信息时代的期刊资源建设并不是摒弃了管理的建设,也不是轻管重建,而是科学的管理与建设的并存、并重。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只有经过科学的管理,才能够建立起图书馆与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正确把握用户对各类馆藏期刊和网络期刊的评价信息、用户对期刊信息需求动向、对高校图书馆期刊类资源建设的建议等,并把这些信息反馈到期刊资源建设工作中,从而达到期刊资源建设与校园用户信息需要的有效契合,在期刊表现形式多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用户对期刊资源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管理的重要性在期刊资源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彰显。

二、高校图书馆期刊类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分析

1.人本化与动态化并行。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历来是高校用户获取新情报、新知识、新理论、新的学术成果以及学术研究新动向的重要信息源地。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期刊网络出版系统的应用,网络期刊迅速发展,期刊在信息传播、信息检索等方面为用户创造了更多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是信息技术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必然选择。

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要求以满足高校用户的信息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而新时期的用户期刊信息需求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期刊类别的不断递增的影响;信息传播速度和信息更新速度加快进行的影响;随着高校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专业调整、新的学科设置、新建课题的影响等等,用户对期刊资源的信息需求呈现出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科研学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而且对期刊信息的更新需求加快的趋势。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必须建立动态发展策略。

期刊资源的动态化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期刊资源建设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期刊资源的采集,尤其是关注相关的核心期刊、权威期刊资源采集和收藏工作,以充足的、学术价值高的期刊资源为高校的科研教学工作提供信息资源保障;二是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用户对各种期刊的点击、借阅流通及评价信息,根据用户对期刊资源引用、利用率及其它反馈信息,并结合图书馆馆藏期刊数据及网上期刊资源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对传统期刊资源建设的调整和对网络期刊资源建设策略,以确保把最前沿的情报信息、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最有价值的期刊资料提供给用户。

2.学术性原则与通俗刊物的兼顾。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期刊资源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为本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持。高校期刊资源用户范围的相对确定性导致期刊资源建设明确的目标性,既要紧密联系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保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大课题的期刊资源需要;又要积极进行新增专业的期刊资源采集,以保障新上专业有充足的资源支持。这种有针对性的期刊资源建设,决定了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学术性定位,也符合高校图书馆学术性机构的界定。

然而,人不会脱离社会生活,单纯为学术而学术,尤其是对于用户中的在校生群体来说,除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了解、学习。本着为学生负责,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责任出发,应该在积极进行学术类期刊建设的同时,关注用户的社会生活和生存状态,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关于社会、生活、新闻时评、体育、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期刊资源建设,既可以作为在校生学习之余的放松休闲,也可以使用户从中开阔视野,了解校园外的社会万象,学习生活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恋爱观,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对将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理性设计自己的人生有所感悟。

3.在网络期刊与传统期刊的信息资源互补共建的基础上,注重本校用户引用、被引用及载有本校师生科研成果的期刊管理和建设。网络期刊的发展使得为了找到合适的文章而搬来大摞期刊逐一查找目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回。网络期刊具备信息收录齐全、信息检索简便快捷等一系列传统期刊所无法比的优势,以及网络期刊随着网络技术系统的发展更趋完善,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改变了传统期刊单一阅览模式。然而,网络期刊也具有不尽如意之处,比如必须的设备支持;出版滞后,“通常情况下,电子期刊的出现时间滞后于同类纸质期刊2~6个月”[4],对于急切获取最新期刊信息的用户来说,出版及时的纸质期刊更实用;同时,在长期以来的阅览习惯等因素影响下,人们对纸质期刊已产生习惯心理等等。

鉴于以上诸多因素,网络期刊资源建设与传统的馆藏纸质期刊资源建设,应本着协调互补的方针,积极寻找网络期刊资源与传统期刊资源建设的最佳契合。

对于被本校用户引用或被引用或是载有本校用户科研成果的期刊,尤其要加以关注。首先,学术论文的相互引用情况往往是反映期刊价值状况的基础评价依据,正是此类期刊所载有的内容与本校的教学或科研工作有着密切联系,才会引起本校用户对此类期刊的重视和关注,而论文引用率或关注率则是评价期刊内容学术质量依据的重要构成;其次,此类期刊对获得学位、职称评定、学术成果评价、申请学位点等方面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尤其是评职称和学术成果评价中需要期刊原件的情况下,可以为个人收藏不充分的作者一解燃眉之急;再者,从此类期刊可以看到学校教学、科研发展和改革进步的历程,既是成果展示,也深含着经验和启示,对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或支持作用。

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收集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基础上,对于此类期刊的建设,并不是只要载有本校师生科研成果的期刊一律采集征订,而是从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入手,斟酌考虑实用性和可能性,关注此类期刊中的核心期刊或重要期刊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静然,魏丽慧.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的思考[J].编辑之友,2009,(4):36.

[2] ,2010-6-22.

第10篇

关键字: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0

1数字网络化高校图书馆特点

(1)馆藏资源数字化。对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图书馆而言,其文献资料资源相对过去图书馆模式不同,种类较为齐全。同时能够通过将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现代科技处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从而方便读者的使用,易于接受。

(2)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由于依靠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网络信息传递,通过互联网将网络平台上的图书馆信息联合一体。从而实现信息服务、远程存储等联机互借、检索等功能,有效地发挥数字化图书馆作用,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模式。

(3)信息资源共享化。数字网络化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系统中,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等特点,有效地将信息资源进行跨区跨地的共享服务,从而实行爱你资源共建的协作性和便捷性。

(4)信息服务个性化、自由化。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有效地将数字图书馆与远程用户、各类信息服务中心等机构实现信息系统联机,从而用户无需特意到制定的图书馆内进行资料文献的查阅寻找,用户不会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够实现图书馆信息的自由个性化服务模式。

(5)信息实体虚拟化。数字图书馆使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结合起来,打破原有的"馆藏"(现实馆藏)概念的局域性和局限性,把"馆藏"的概念扩展到馆内馆外、网上网下的信息资源。

2数字化与网络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数字网络化高校图书馆由于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读者查阅资料方便快捷性,在进行图书馆整体服务功能时,突显决定的优势。对于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一般具有开放性、自由性、无限制性、主动性以及知识广泛性等功能模式特点,相互协调共同提升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如下对这几点服务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

(1)开放型服务模式。数字化图书馆开放模式,是针对于过去图书馆封闭模式所进行比较的,其本质和特性完全不相同。不同于过去只针对部分人群进行藏书的使用,而是面向大众。同时根据不同需求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型的现代化图书馆具有时间自由性,图书馆给用户提供全天式服务,读者能够在任意时间内进行资料的查阅。同时,这种服务模式没有身份权限,不会对身份进行界定,并且不会出现繁琐的上架、等级等问题,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优化模式,大大增加图书文献的利用率。

(2)主动型服务。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面向读者、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及时收集、加工信息,在各种专业平台上,提供信息服务。

(3)知识密集型劳动。信息社会需要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图书馆开始从以文献单元的加工,深入到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从借借还还的服务,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有更多馆员从事信息资源建设并直接参与市场,信息服务人员已经从简单重复性劳动,逐步转为知识密集型劳动。

3 影响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制约因素

虽然近几年,我国各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图书馆整体现代化、自动化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同时馆内的藏书量也相对增加。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图书馆整体系统还没有做到非常的完善,服务平台也没有健全,严重影响图书馆人员查查阅数量和资源量利用率。针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几点影响因素,如下所示:

(1)数据访问不透明的困境。在传统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中,信息用户在查询某种信息时,必须要先用人工方法到一个个数据库中找到一系列有关的数据文件信息,再进行综合性分析,信息用户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2)非一体化服务的困境。传统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应用服务都是非一体化的,不能大规模地对读者服务。信息用户在接受服务时,费时费力也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信息服务,而且每次的服务由于单机的功能限制影响到读者的信息采集量,使用户觉得非常不方便。

(3)信息需求、资源共享的困境。数字图书馆虽然已经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方面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使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得以深化,但是,为确保服务器内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及服务器的可靠运行,图书馆对服务器的最大服务响应数量及接入终端数量等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形成了服务器访问限制瓶颈的困境。

4建设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制约问题,通过相应的有效方法对问题进行逐一解决,从而全面提升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高图书馆服务等级,实现服务高质量。如下对建设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采取的对策进行简要介绍:

(1)加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实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数据库化。图书馆最宝贵的财富是丰富的馆藏资源,它是数字图书馆最主要的特征,也是衡量一个图书馆办馆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和核心,是提供知识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的前提,所以数字图书馆要开展信息服务,首先必须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缩小差距,逐步完善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2)加强馆际协作,强化服务职能。数字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主页,积极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提高开放程度,开展信息检索、信息咨询、文献传递等方面的服务,在不同图书馆之间开展馆际互借,建立共享网络资源数据库等服务,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的对象,不仅仅包括学校的师生,也包括整个社会。

(3)突出学科特点,发挥网络优势。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建设应以学科为主题,以教学科研为主线,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和网上资源的优势,整合各学校与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4)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服务人才。图书馆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对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图书馆员业务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为促进图书馆资源共享利用提供有效的保证,实现高效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最优化建设。

参考文献:

第11篇

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是宝鸡市为提升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水平,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探索创新,依托动物检疫报检点规范化建设,于2012 年设计建设而成的。

一、网络管理平台的主要内容

宝鸡市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共设置了系统管理、通知公告、散养管理、规模场管理、疫苗管理、耳标管理、统计管理、免疫效果评估和数据管理9 个功能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按市、县、镇工作需要逐级分配权限,添加管理员,对录入数据进行备份,并对下级用户使用状态进行监控。

通知公告模块:市、县的重要文件和资料。

散养管理模块:对养殖户姓名、身份证号、电话,畜禽种类、月龄、耳标号、免疫病种、免疫剂量、免疫日期、存出栏量、死亡数量、出栏日期、所属村及村级防疫员等数据进行登记。对未免信息进行记录,设置了预约补针自动提示功能。并可将免疫数据导出,形成纸质免疫档案。

规模场管理模块:对养殖场名称、负责人、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包场人员、驻场兽医、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编号、场址、免疫程序、基础母畜、粪便处理方式等数据进行登记。输入经纬度后,可在电子地图上准确定位养殖场位置。畜禽免疫数据包括畜禽种类、数量、月龄、圈舍号、免疫日期、免疫病种、剂量、耳标号、存出栏量、死亡数量、出栏日期和未免等信息,并可按场导出,形成纸质档案。

疫苗管理模块:记录疫苗生产厂家、名称、生产批号、有效期和入库数量、库存数量等信息,按市、县、镇逐级发放,设置导出功能。

统计管理模块:包括畜禽存栏统计、进出栏统计、免疫统计、规模场统计和人员统计五个部分。畜禽存栏统计按畜种对每个月畜禽存栏情况进行统计;畜禽进出栏统计可按月对畜禽存栏量、出栏量和死亡量统计;畜禽免疫统计可按免疫病种,分时间段统计;规模养殖场统计可根据养殖量范围对本级辖区内养殖场数量进行统计;人员统计可按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对畜牧兽医系统人员及村级防疫员情况进行统计。

效果评估管理模块:根据兽医实验室检测结果,评估免疫质量。

数据管理模块:逐级对畜牧兽医机构信息、人员信息和村组信息、村级防疫员信息进行添加。也可根据免疫需要动态变更畜禽种类、免疫病种、剂量、疫苗种类等基础信息。

二、取得的成效

当记者问到当初为什么想到要建设这一信息化平台,软硬件投入资金的来源?以及目前网络运行情况这些问题时,宝鸡市兽医局杜世敏局长思路清晰并耐心地给我们一一做了解答。

据杜局长介绍,当初上马这一项目的目的,主要是想解决以往动物免疫纸质档案登记难、查询难、保管难、效率低、准确性不高等问题,实施网络化后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软硬件投入上:依托全省《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和屠宰场检疫规范化建设项目》和市财政,筹集资金240 多万元,为全市13 个县区和105 个镇添置了118 台电脑,并积极筹措资金,开发了操作软件,配备了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各县区也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安装网线,配备电脑等设施设备。

目前网络运行情况良好,并初见成效:一是保证了免疫密度,提高了免疫质量。免疫信息化管理快捷、高效的实现了对免疫工作进度和免疫情况的掌握,可以全面指导全市免疫工作,平台设置的未免信息管理,及时提示防疫人员对未免畜禽进行补免,保证了免疫时限,做到了“村不漏畜、畜不漏针”,提高了免疫密度。效果评估管理对畜禽免疫抗体进行跟踪检测,及时掌握免疫质量,科学评估免疫效果,及时进行补免,保证了免疫质量。

二是为检疫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平台对输入数据即时远程快速传输、动态管理,可在产地检疫工作中,出具动物检疫证明之前,快速查询免疫情况,为规范出证提供了法律依据,保证了出栏动物健康安全。

三是提高了防疫工作效率。平台的建设,解决了动物免疫纸质档案登记难、查询难、保管难、效率低、准确性不高等问题。

四是实现了畜禽养殖可追溯管理。平台根据畜禽标识对牲畜逐头登记,对照管理,存出栏时详细记录标识和免疫等信息,可实现畜禽及其产品追踪查源。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网络化教学平台;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32-02

1 前言

初中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并且很多数学知识都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网络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2 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教学作用

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盲目地强调让学生努力学习,而是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有效地学习。并且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丰富自身的教学模式。

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够很好地丰富初中数学的教学形式,并且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好地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学习。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应用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给学生留下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提供互动平台 教师在应用网络化教学平台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其互动平台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教学模式也得到很大改变,初中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学习机会,彻底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更加独立地思考和学习,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更加完善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探究时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通过网络化平台能够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经验,获取更加充足的学习资源,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

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数学很多知识在学习时比较乏味,并且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会使得学生无法将注意力充分地集中在课堂中,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关注初中数学教学的使用方法和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数学时,代数有着无数变化的公式,几何也会接触各种几何图形,如果用传统的板书式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充分领会数学思想,也无法让学生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但是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会数学知识的存在形式,体会到数学课堂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3 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体、以板书形式为辅来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一般通过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结合目前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设计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功能来将教材中的知识通过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构建出当前所学知识的情境,从而更加轻松地理解新知识。教师在讲课时只需要将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通过屏幕展示出来,并在旁边进行相应的讲解,同时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进行临时性的补充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更加全面的知识。

同时,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应用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查阅任意章节的数学知识,从而弥补自身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通过自己学习,使知识得到充分的补充和巩固。学生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答疑,在线与其他的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化教学平台还能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及时检测自身的学习状况,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信息,让学生更加便利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混合教学模式的主要设计过程包括教师讲解、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等。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过程合理地结合起来,并且能够进行相互补充,使得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轻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和教师突破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化平台进行相应的复习和补充,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块,从而达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更愿意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在应用网络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组的模式进行,具体的过程就是由几个学生一起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方案设计、实际问题解决等。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整体性的学习目标,然后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相应的任务,并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同一小组的成员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和学习,并相互征询意见和补充,从而对知识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得出更加正确的论证和推导。并且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和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

教师在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的分组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进行安排。教师在分组时可以将不同基础、个性的学生分在一组,让学生能够相互补充、共同进步。如在讲解定积分时,教师可以以求任意曲边形面积设计为切入点,作为探究的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然后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上的资源来自主观看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视频等,观看后通过交流体会和看法,加深对定积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进行引导,及时解决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自主学习,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化平台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分层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来进行分层教学,通过利用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实现自身最大程度上的进步,让学生能够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提高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辅导。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主要通过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块来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任务的完成。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很大的作用。

4 结语

总之,网络化教学平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并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