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时间:2022-10-12 03:0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对策

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活跃市场、解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进行创新探索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地位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还存在如下不足:

1.经营战略的开发存在严重不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经营战略开发的地位,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无明确经营目标,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2.市场开发和营销战略缺乏创新。规模的先天限制,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在市场上占有大的份额,而不能成为整个市场的主宰,许多中小企业营销观念淡薄,未对客户进行管理,经营模式僵化,未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营销战略,根据市场成长的不同阶段,制定市场营销的基本目标,战略重点及其运用条件。

3.投资能力较弱,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性。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政策的“歧视"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干预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经营目标短期化,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等。

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长远规划,目标经常变动。这就使得工作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2.缺乏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中小企业的很多决策都是企业主一个人说了算,但一个人的精力、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这种过于集中的家长式管理往往是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的直接原因。

3.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或者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也不能严格的贯彻执行。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有一部分职工是企业主的亲戚朋友,有时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严格按制度行事。

4.财务管理混乱。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或是会计出纳一人兼任,或是丈夫抓生产经营而妻子管财务,这就很容易出现漏洞。

5.管理手段落后。忽视现代化管理的设施、手段等基础条件。一些中小企业主也不注意用现代化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一方面是舍不得在这方面投资,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

三、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企业经营管理基础薄弱,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二是企业领导的战略眼光和领导力不足;三是企业自身素质问题,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设备、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政府扶持以及以及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缺乏,导致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异常恶劣,中小企业诚信出现空前缺失;四是经营环境变化与经营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性。

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

1.实施企业战略提高竞争力。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现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外资、合资企业在我国不仅数量多,而且竞争实力不凡,因此,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制定企业战略决策应利用本土优势和经营管理经验,扬长避短,提高竞争能力。

2.加强市场开发选择营销战略。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开展市场调查,进行市场开发,走专业化道路,在市场营销战略选择上下工夫。实施寻隙营销战略,避实就虚,看准大企业未注意到的细分市场,在市场的空白点中成功经营,而获得竞争优势。实施营销服务创新战略,应用新知识、新观念全面提高营销技能,运用网络营销、重复营销、定制营销、绿色营销等,加强营销的针对性。实施占领市场的特色营销战略,运用地理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技术特色、目标市场特色等,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民族文化的特色使许多企业在玩具、民间布艺等产品在出口上赢得了国际竞争力。

实施避强的营销战略。一是联盟战略,几个中小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采取联合营销战略,避免两败俱伤或被大企业吃掉。二是依附式战略,以一家大企业为龙头,为他们提供零部件或某一工序的加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三是转移战略,进行地域转移、消费群转移或产品转移。

3.实施科学管理。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首先,对新产品试制、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和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第二,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经营,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第三,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做法,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

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

成本管理。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与经济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从降低成本的目标出发,需要考虑从哪里购入材料所付出的成本最低,资金投向那里效益最佳,采用什么手段管理最佳,用什么结算方式回收资金最快最好最安全,这些都需要企业经营者用清醒的头脑进行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任务要服务于企业战略。首先,要以最经济的方式,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框架内,筹措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第二,以最合理的标准运用资金。第三,以最快的方式收回资金,第四,以最佳的比例分配资金,实施财务监督。

参考文献:

[1]郭勇,魏中奇.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当前困境[J].企业管理,2002,(1).

[2]陈佳贵,黄群慧.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经济管理,2002,(2)

[3]王筝,王光甫.企业战略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

第2篇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适应社会经济形势,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当今全球已进入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新经济信息时代,该信息技术应用浪潮为企业带来了实现创新和业务快速增长的潜在机遇。全球知名的管理和商业战略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对中小企业独立调查访问研究发现,2010至2012年三年内,IT技术应用程度较高的企业比IT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的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实现了更高的营收增长,若更多中小企业采用最新IT工具,整体营业收入可实现90亿美元的大幅增长。研究表明,采用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未来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新技术的应用能切实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收入和利润,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实现企业功能一体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孤立的,有的企业信息化仅仅是业务操作电子化,有的企业仅仅是财务核算自动化,有的企业还停留在文字处理阶段,甚至有的企业还落后在手工操作模式下。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加强了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建立了专业化、集成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通过企业整体全方位的信息化,将采购、生产、销售、仓库、财务、工资管理等连接起来,利用数据处理产生所需信息,并通过网络实现全员信息共享,使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实行全面流程控制,大幅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方式和手段还处在初级阶段,内部管理冗杂或缺乏,信息收集不及时,监督管理往往在事后发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运用,企业管理模式向信息时代转变,未来企业管理更多的是对企业网站的管理。企业通过对订单、合同、采购、销售、仓库等整个业务流程以及财务的控制,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数据库,形成企业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跟踪企业各个项目、各个环节运行过程,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4.有效降低成本费用,增强创效能力

信息技术影响着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价值链的效率或改变价值链的流程,从而获得更低的成本,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如企业通过信息技术,销售部门根据客户的需求计划,准确及时向客户供货,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计划及时完工产品,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及时供应原辅材料,供应商根据该厂采购部门的材料计划及时供货。这样通过直供,减少了库存,节约了人工,从而降低了成本费用。另外,企业通过及时获取信息实现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企业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工艺,从而通过良好的服务和产品,赢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高层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中小企业决策者普遍思想保守,管理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缺乏创新意识,认识不到信息技术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优势,有的决策者自身素质偏低,对信息化概念模糊不清,认为有了计算机进行一些办公文字表格处理就醒了,有的甚至抵制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开展。由于领导者的不重视,从而给企业整个团队带来不积极因素,员工也就没有热情推进信息化工作。

2.信息技术投入不合理,重硬件轻软件和服务

信息技术包括:硬件、软件、服务等。中小企业也在逐渐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了对硬件设备的投入,而忽视了对软件和服务应有的投入。这样的投入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无法发挥信息技术本身的价值,企业也不能真正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3.受传统管理模式束缚,缺乏创新动力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比较深,思想意识、服务意识、企业体制等受许多因素阻碍而无法革新,即使实现了信息化,也只是在原来传统基础上实现了电子化而已。要想突出信息技术管理的优势,必须转变观念,勇于改革,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

4.人力资源缺失或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由于企业高层支持不够、资金不宽裕、没有高级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激励扭曲、绩效考核不合理等原因,多数中小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网络和系统管理人才,有的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素质低下问题,执行信息化技术难度大,应用程度不高或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的管理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或管理水平还处在较低的层面上,不能利用信息化将管理提升到更高级层次。

5.信息技术应用模块单一分散,使用效率低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中普遍应用。但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参差不齐,多数企业存在信息技术应用层次低、单一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仅运用于办公文字和表格处理,有的仅运用于工资、固定资产等考核,有的仅运用于业务进销存流程、有的仅在财务上运用,等等。这种单一信息模块的应用,会导致信息不流畅、信息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不高。

三、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和发展的对策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中小企业决策层首先要冲破传统思维束缚,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能给企业带来增长潜力和竞争优势,认识到信息技术能提升员工效率,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全体员工的信息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这样企业的信息化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实现信息化的应用价值,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效益。

2.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硬件和软件,加强软件的维护

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特性、业务规模、公司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机硬件和管理软件,特别是要适当增加软件的投入,同时要加强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维护,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样,才能使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效益,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节约成本费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优化管理模式,增强创新动力

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要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企业可通过向技术先锋企业学习,构建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基础,尝试利用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遇,用于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分析大量的信息及数据,从而大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加快企业发展壮大步伐。

4.引进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发展先机,必须适应形势需要推动自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离不开人的因素,因此,企业要大力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使企业信息化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5.采取信息技术一体化和全面战略

中小企业员工少、资金缺、规模不大,竞争弱,所以只有紧跟形势发展步伐,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信息专业化和全面战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业务与财务、经营与管理信息一体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资金、服务、物流等资源实现各环节共享,避免工作重叠,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中小企业;意义;见解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49-02

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的我国的中小企业,如民营、私营、个体户等,家族式管理现象严重,他们一般很少设立完善的、切合实际的中小企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尽管如此,根据中央的号召我国各地政府近年来在政策上给予了中小企业不断的支持,如天津市增设了数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保证金,支持银行为数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信用贷款100亿元,为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解决了后顾之忧;云南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设立相应的奖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获得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两种支持方式,大大地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每一项政策都与财务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在具有的重大的意义。

一、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与所处行业的大型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中小企业通常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相对较少,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企业管理者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接触的圈子也比较狭窄。然而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拥有与时俱进的理念。我们只有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才能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加以纠正,进而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制还可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加企业的可信度,使中小企业能够应对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有效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而又快速的发展。

(二)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自我完善

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队伍之一,但就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看: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理论对其经营过程进行指导,盲目压制成本,大多采用追求销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完全忽视了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因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很多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碰壁之后,最终面临了死亡;很多中小企业因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出现会计账目混乱的状况,或者因逃税避税,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社会环境的复杂,中小企业中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些都要归咎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控制度的建设,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有效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三)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既能体现经营成果又能防范风险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一项专门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活动,它的首要特点是一种价值管理,由于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所以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其次,面对当前激烈市场竞争的我国中小企业承受着各种财务管理的重大压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况进行的,所以一般财务风险也是从财务管理环节爆发的,财务失败也就直接威胁到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如何做好风险分析和防范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所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要先转变理念

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阻碍各种各样,但就财务管理方面来看,仍把“财务就是记账”的错误认识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虽然财务账目很是清晰明了,但是却不能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执行决策有力的参考资料,致使中小企业效益滑坡,盲目生产,造成资源材料的大量浪费。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要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这就要转变管理观念,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市场体制下的作用。如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可以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毕竟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经过多年运用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和以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分配为主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但是并不是西方的什么理论都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转变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二)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

一个企业的管理目标如大海上的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方向,而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像是船上的舵手,因受其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制约,两者相辅相成。现代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是有层次的,其基本目标是生存;核心目标是发展;最终目标是获利。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同时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不同层次的目标,制定具体和实际的管理目标。如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前提下,保持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和必要的偿债能力,注重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状况,用以保证企业资产必要的流动性。但是中小企业又与其他大型企业有所不同,它规模小,制度在实行上较为灵活,所以在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方向下,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来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功能,指引中小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人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制度框架去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就很难使一个企业健康的发展。首先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的要求。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并受其制约,企业管理者可运用财务的各项职能,正确处理好各项财务关系以达到企业经营者最终的结果。很多中小企业因为没有明确的职责权限、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更没有明确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各自的职能和权限而导致企业经营混乱,入不敷出,都是因为没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在中小企业中,我们可以加强库存现金管理、银行存款管理、往来账户管理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内部牵制部分,如公司银行支票与签章应实行分管制度都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素质建设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但中小企业在财务人员管理工作上却存在许多不能忽视的问题,据有关不完全统计,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约有60%的人员没有职称,可持会计上岗证的人员却不计其数,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呈畸形发展。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招聘会计人员的时候更要把好关,禁止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不能因为经济利益的关系就对财务人员的招聘不够重视;在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也要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财务工作者,要积极配合相关财政部门的工作,按时按质的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并考取更高级的相关职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中小企业要大力倡导财会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 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鼓励财会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五)加强成本费用的有效监控

当前的一些中小企业很多都暴露了这样一个两偏高的现状:一是小企业因促销活动频繁,导致了单位产品营销费用偏高;二是中小企业因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应酬增多,行政管理费用异常偏高,最终导致成本费用升高。成本费用是指在整个企业生产的耗费过程,作为中小型企业,他的最终目标是利用以较小的耗费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让资源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但也不是盲目的降低自己的成本,或者单纯的压榨企业员工的人工成本。实际上成本费用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不同的划分范围而会做不同的区分。成本大多是材料、燃料、人工和制造费用,费用主要是期间的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可以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扩大经营规模,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节约资源为增加国家积累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中小企业生产中,普及员工对计算机的使用,办公软件,制图软件等可大大节约对纸张的浪费。

(六)加强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

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仅只是包括财务人员、会计机构、会计制度,还应该包括税务管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早就超过了千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实现税收占了全部企业的50%左右,因此中小企业仅在数量上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中小企业普遍税负较重,各个生产周期又面临着不同税务风险,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出现偷税、漏税、骗税的情况。如某些中小企业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伪造和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逃避代缴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虚报营业额等等,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犯了偷税漏税罪。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我国已施行了很多对中小企业在税务方面的减免降低措施,但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时,在加强税务方面也应该有所重视。如某些小型企业,因公司规模较小,加上税务管理方面的人才稀少,就可以专门聘用一些税务机构或者人员帮助其中小企业建账建制,加强财务和会计核算管理,实施财务、会计、税法培训,办理各项纳税事宜,可让中小企业与税务机构的良性互动中养成按时按量的缴纳税额的好习惯。

(七)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控制企业财务或资金活动的行为,其目的是使中小企业因各种风险导致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确保企业能顺利实现各种经营管理目标。随着中小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也随之与日俱增,因此在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时有必要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首要的是加强筹资风险的管理,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筹集到一定数额的资金,企业才能得以形成;其次加强投资风险的管理,在企业实施投资前,须对该投资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出具相应的财务评估;再次加强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特别是存货,常常出现缺货断货,或者长期成为存货不能进行流通的状况;最后要建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制度建设,中小企业经营者可根据相应的风险数据指标,尽早的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及时的做出有效的对整个经营管理有利的决策,将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提高中小企业的科学经营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作为薄弱环节的中小企业。只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中小企业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免遭淘汰。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最首要的是转变财务管理理论,选择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会人员素质培养,才能防范风险,才能使中小企业不断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阳阳.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J].时代金融,2011(27).

[2] 汪卫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8).

[3] 朱琴.对建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体系的探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4).

[4] 黄国文,马英.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9(6).

第4篇

一、影响中小企业运营环境的因素分析

目前形势下,影响中小企业运营环境的因素主要可归结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是全球化趋势。自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环境逐渐成型;通讯、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资金、技术、商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转换;跨国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区域性经营模式逐步转化为全球性经营模式,导致中小企业经营压力骤然倍增;第二类,是产业结构变化。当前,世界各国企业纷纷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少跨国公司的加入了促进国际社会分工和投资方式的变革队伍中,给我国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重要影响,也使得企业行业竞争范围全面扩散至各国;而中小企业多属于粗放密集型产品,所以国际竞争力不强,在激烈竞争中遭致淘汰的不在少数。第三类,是技术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出现,是以计算机为首的电子产品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经营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这些先进技术创新,不仅对中小企业的“老”技术产生很大冲击力,且对其规模化生产模式也提出全新的挑战。

二、新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相关挑战

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2014年实施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发现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以及企业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小。具体地说,中小企业当前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产能过剩、利润率太低、资金紧张、缺乏人才、需求不足、招工困难、成本持续上升、融资环境偏紧、发展动力不足、社保和税费负担过重等,其中68.0%的中小企业经营者认为本行业产能严重过剩,78.6%的中小企业经营者认为市场竞争压力逐年增加,更有92%的经营者认为企业人工成本比上一年度增加过多,由此,这些困难和压力共同组成了我国新常态时期的中小企业经营特征。同时,在这一新常态下,企业“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发展脚步渐渐慢下来甚至停滞下来,管理短板开始凸显,内部管理的各种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且相互影响,并因此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不少企业变得困惑、迷茫,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形势,以致踌躇不前。

三、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工作构想

(一)加快管理信息化人才开发和培养

中小企业信息资源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点之一就是企业化人才的配合和支持。只有从根本上提升人员素质,才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证。在现代数字化社会中,人才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坚实基础。在全世界范围内,高精尖的信息化人才都是非常稀缺,且大部分专业人才在留学深造后都选择了待在国外继续工作。对此,中小企业想完善内部信息资源与经营管理等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化企业自身条件,规划企业发展前景,以吸引各地信息化人才的加入;同时,加快内部经营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开发,形成良好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和流动机制,切实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化提供动力。具体地说,中小企业在构建经营管理信息化队伍时,应以高层管理人员为主,辅以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特别是相应计算机的技术人员,应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因地制宜,确保制定出的发展规划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契合,从而目标明确地进行人才培养,分步系统实施的策略。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使之努力克服客观的执行阻力,降低人为干扰的机率。

(二)改善企业内外部经营和经济环境

在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中,经济体制的改革明显快于金融体制的改革,使后者对前者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既要完善企业融资的内部环境,又要改善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换言之,企业要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增强竞争力,改善内部信息化投资融资环境,通过改制,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以市场目标为导引,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密切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努力获得银行稳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工具,强化资金管理,完善内部信息化财务制度,建立良好的信用金融机制,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内部融资环境。与此同时,也要积极配合政府,加速改善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通常,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多由于金融体制的缺陷和不足造成的,如,企业外部信息化投融资环境的恶劣情势,就集中表现在企业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的金融机制不相匹配方面,落后的金融体制进一步制约了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发展。因而,针对目前的情况,中小企业管理规范化改革应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增强企业外部投融资能力,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有助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切实提高。

(三)夯实企业文化并促其转为生产力

就管理学理论而言,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是相互促进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往往有不一致的地方,如果企业文化不能有机结合管理制度,而是浮于表面和形式,甚至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某些内容相冲突时,企业文化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不应以“人”少,而忽略“人”的重要,应充分重视并运用好“人”这一资源,创建和谐、稳定的人文和制度环境,创造积极、健康的工作和学习氛围,为员工提供向上发展的空间,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进取心和创造力,引导员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在企业中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理想目标,鼓励员工在创造价值、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实现个人价值。同时,把“以人为本”理念深入运用到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使企业员工生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与企业发展目标协调共振,从而将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企业管理制度内化为自觉的个体行动,继而在日常工作中互相约束和和鼓励,形成“你追我赶、争优创先”的大好局面,推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更为规范与高效。

第5篇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中资银行不愿意进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换句话说,也就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到底存在哪些风险。

其一: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单笔贷款金额少,交易成本高。

中国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有4200多万中小企业,每户企业的情况都各有不同,如果银行方面对每一笔贷款都逐户逐笔一一核实,并指派专人跟踪企业经营情况和贷款使用,直到贷款收回为止,将大大增加银行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

其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企业生命周期较短,抗风险能力差。

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方式极不科学,缺乏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无法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因经营不善破产的比例较高。我国有近30%的私营中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有近60%的中小企业在4至5年之内破产。较短的企业生命周期和较高的企业破产率,让银行等外部债权人承担了过多的市场风险。

其三: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透明度低,银行缺少必要的信息来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盈利前景。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极不透明,有时连老板都说不清楚自己的企业到底有多少资产,会计制度的不规范使企业有时根本无法测算出真实的经营成本。加之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银行为降低贷款风险,也就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了。

其四:缺少可抵押的固定资产。

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处在创业和发展阶段,资质相对不高,根本无法满足银行信用贷款的条件要求。同时,由于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也不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例更大。有的小企业即使有一定的固定资产,但由于产权归属不清晰(如建在集体土地上的房产)、专用机器设备多等问题,也无法满足银行抵押贷款的条件要求。即使抵押成功了,在银行行权时也会遭遇法律障碍,贷款损失不可避免。

考虑到上述问题的存在,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各外资银行纷纷对贷款对象的资质做了严格限制,外资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往往比较青睐:

第一,管理水平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企业

这类企业经营管理比较规范,都拥有良好的远景规划和比较稳定的市场和现金流。对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来说,虽然固定资产少,但只要拥有稳定的市场和客户,同样可以得到外资银行贷款支持,包括设备融资、信用证贷款等服务。

第二,拥有良好赢利能力和信誉的企业

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及较强的赢利能力,既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也是银行贷款资金回报的保证。

第三,资金回收能力强的企业

资金回收能力由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内控机制等多方面构成,并最终体现在现金流上。一个现金流不足的企业将很难经营的长远,未来银行贷款的偿还能力也值得怀疑。

第四,上下游合作良好的企业

上下游合作良好,没有无谓的法律纠纷等,往往意味着企业的信用比较好,向这些企业提供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一般比较有保证。

第五,讲诚信,守法经营的企业

在商业交往中遵守合同约定,信守承诺,接受法律法规约束的企业将极大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诚信度已成为银行放贷的重要参考指标。那些在企业经营中随意性大,经常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企业将无法得到银行的重视。

但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符合上述要求的企业并不多,为了扩大目标客户群,有效回收贷款获得利润回报,外资银行纷纷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

一、成立专业部门, 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

成立专业部门使得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更有针对性,工作也更有效率,而个性化融资服务的提供则解决了企业融资需求多样化的难题。

二、规范贷款发放流程, 强化风险管理。

外资银行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有针对性的放贷流程,他们不但利用各类经营或行业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还搜集企业内外的各类信息,进行定性分析。例如对企业主或主要股东的个人信用度、品行和还款能力,交易对手和贷后管理进行分析。外资银行往往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主或其主要股东的信用度和品行,通过与他们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对行业趋势、对市场运作、对企业管理和远景规划等方面的见解,以此确定企业的资质和还款能力。此外,还会通过企业的供应商、买家和其他渠道了解企业主的品行和信誉,通过传媒和市场评价等判断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等。

三、通过展开培训等配套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外资银行非常注重与中小企业主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举办座谈会、专业讲座等活动,加强与企业家的联系,了解中小企业的内在需求,向中小企业推介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同时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传授给中小企业,促进企业完善内部制度和公司治理。仅在2006年,花旗银行已经为超过700家的中小企业举办近10场次讲座和培训活动。据了解,花旗集团还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手推出了“复旦-花旗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高级研修班”。为中国内地的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系统、全面的免费培训。

上述措施的实施,在使外资银行获得更多优质客户,获取更多利润的同时,也对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受政策的影响和自身风险防范的需要,中资银行普遍对向中小企业贷款有着严格的限制,80%的中小企业根本无法从中资银行得到贷款。为了获得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除了向民间融资外,向外资银行贷款将逐渐成为诸多中小企业的重要选择。由于拥有丰富的市场化运作经验,识别、规避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强,外资银行能够从企业的赢利能力出发决定是否放贷及放贷规模和放贷形式,而不单纯依靠抵押和担保。他们可以根据企业的产品选择、市场运作、经营管理水平、偿债能力等,识别企业现在和潜在的经营风险,并依据风险程度,适当地提供相应的产品及服务组合。

外资银行的放贷流程和各种风险控制举措只有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对接,才能发挥作用。这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为了获得外资银行的融资支持,这些企业必然加强管理,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增加财务透明度,以期达到外资银行的贷款条件要求。

第6篇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石。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规模越大对人力资源管理依赖性越强,只有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其工作的有效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是科学配置人力及绩效考核的主要手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是:企业根据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的招聘、甄选、培训、报酬、考核、激励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以实现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分别是: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福利管理、招聘与配置、劳动关系管理、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1]。人是企业最基本组成单位,没有人就没有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才能够更好的处理人与企业、人与人的关系,使员工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保障企业稳定,使员工能力得到最大化发挥。企业经营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更能够强化各部门协调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二、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着经济发展,更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加入WTO虽然带来了更多商机,却为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更多机会,这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不仅经营规模小,且融资能力差,缺乏资金支持,技术手段落后,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常面临经营困境[2]。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越发突出。中小企业想要在困境中求发展,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但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问题,经营者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一个正确认识,甚至一些管理者错误的认为企业规模小并不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许多中小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少必要的绩效考核制度。这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流失,更使得企业人力资源优势无法得到发挥,十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企业应积极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重视,制定人力资格管理制度,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制度的制定是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的主要手段。制度不仅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指明了方向,更有效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制度还能够有效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执行力,保障了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3]。但在制度制定时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保障制度的可操作性。

(二)合理构建绩效考核框架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想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激发员工能力,使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合理构建绩效考核框架必不可少。绩效考核能够提升员工业务素质、工作效率、工作效果。但在绩效考核构建时,必须要保障合理性及科学性,坚持奖罚结合原则,对能够给企业创造利润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给予处罚。另外,绩效考核内容需能够反映员工工作状态和业绩。绩效考核内容制定时要根据岗位不同及岗位实际要求,并结合企业目标管理制定,从而保障可行性。

第7篇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对经济活动中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准确反映,真实性受到会计人员的主观性认知和客观的复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到各个企业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因素又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外部约束机制的弱化和内部管理监督控制失效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与传统的企业结构模式相比,主要不是由政府或者主管企业的部门来任命企业经理,这就使企业摆脱上级的约束获得自主发展的独立性,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动态来发展生产,同时这种条件也导致了企业经营主体法人代表拥有了较大的权力。当内部与外部制衡机制弱化时,企业经理人有可能出于“经济人”的利益偏好来定位公司发展战略,甚至在发展过程中谋取自己的利益。在中小企业中工作的会计因为要接受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因此就会不自觉的扭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向外界提供准确的财务状况信息。

1.2产权关系不清晰导致受利益驱动

产权关系到个人以及企业在发展中的利益保障,当产权关系不清晰甚至没有得到法律保障时就会导致市场主体相互的恶性竞争,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但从整体上来考虑这种情况时就会发现最后双方利益都因产权模糊得不到保障。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会计的工作行为规范程度都将波动市场的稳定性。在我国尽管有法律规定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企业发展中也有相关的法律和市场制约机制,但是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仍会出现企业市场法人主体资格的缺位。在利益的引导下,企业经营以及管理和企业职工都会因产权关系模糊故意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2.会计信息质量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将影响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资源在市场上的合理利用。当会计信息失真时,资源在错误的市场信号的指引下导致调节的失衡,而从企业内部而言,会计信息质量将严重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决定企业在发展中的前景,当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损时,企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要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客观实际的目标指导下,企业将在安全环境中稳定的经营,而制定目标的前提是能够依据准确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整体的发展布局,在企业的整体布局中要对业务量以及业务水平进行准确的预算,合理界定企业发展空间,企业发展市场的开发以及发展方案的规划都要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2对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经营决策决定企业发展的好坏,当一个企业法人代表根据市场信息做出合理高效的经营决策将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效益的提高。而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衡量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企业经营归结还是资金的经营与管理,将资金合理的投放到生产中就会产生经济效益,企业在市场投资中获得利润就能带动再次生产投资。在企业的筹资以及投资中,会计负责做好资金的管理,一旦会计信息不实,经营成本与利益不能准确变现出来,就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会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一切的企业经营活动都是和会计信息的支持相关的。企业要在竞争中实现快速的发展就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3.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会计信息真实性在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市场化发展中作用更加明显。注重对会计信息的改善也是对经营效果进一步优化的一个方面。在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可以采取外部与内部两条路径来改善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

3.1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督

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中小企业中,企业的发展要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才能够确保企业经营在合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一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不能因为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要求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加大对信息造假者的处罚力度,同时要对其进行法制理念与法制精神的教育宣传,增强市场经济下的法制意识。同时政府各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网络,在外部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时,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性的作用,主动协调各部门间以及政府与社会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各部门可以根据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结果按等级进行分类,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尽快的做出经营决策。同时在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监督时要发挥社会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监督作用。

3.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保证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从内部着手,首先这本身对企业也是有益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在复杂的财务管理中能够清晰完整的呈现生产经营的会计信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内部建立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强化经营管理,控制企业经营的风险。这种制度要建立在合乎相关法律法规、成本效益以及权责对应的原则基础上。从货币资金、采购、固定资产、销售以及存货等具体的业务上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同时重要的是明确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要通过合理的渠道聘用合格的人才,并采取培训、轮岗、考核、奖惩等方法,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在中小企业内部实行会计控制制度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以及工作人员的阻碍,要保证其顺利的执行,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措施。在会计控制执行的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及时的总结问题所在,按照制度规范处理相应的问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3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管理还延续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竞争中,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所以说中小企业还没有能够有效监督会计信息供给质量的需求力量。在市场经济中将利益的良性导向作用发挥到实践中需要主体自觉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样就要求在社会上培养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在市场环境中孕育出来。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培养中,中小企业要改变家族管理模式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与投资相分离。加强银行等金融融资行业对中小企业财务的透明度监督功能的建设。

4.结束语

第8篇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生了结构性失业,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主体的中小企业可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减震器”。同时,中小企业又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是大中型企业组合资源形成完整以及高效的价值系统的保证。

中小企业要持续成长,要求企业决策者从知识、心理、能力、思想上对自身进行提升,要求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质有清楚的认识,认识到影响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障碍因素,根本并不在于外界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其他因素,其核心在于企业决策者自身素质。因此,要提高决策者自身素质,保障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

一、中小企业决策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企业决策者有两项任务:一是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完成制定的目标。二是满足员工的需求,包括物质以及精神需求。只有第一项任务没有第二项任务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短期之内,企业可以利用制度约束,以及员工为了追求表现的愿望,促使员工为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做出努力。但是长期以来,员工在经济需求得不到满足情况下,必然失去为企业继续努力的动力,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中小企业决策者应当重新树立权威理念

破除对职位权力的迷信,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正确使用权力。职位权力导致的员工的服从只是表面的,甚至虚假的。职位权力只能使员工服从并完成任务,但是并不能促使员工自愿做出贡献,从而影响任务完成的效率、效果。决策者过分地迷信职位权力,依靠职位权力对员工实行压制,惩罚时也会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背德行为。因此,企业决策者应破除对职位权力的迷信,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正确使用权力。

三、中小企业决策者应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知识

中小企业的创办发展实际上是拥有资产所有权的决策者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决策者从企业创办开始对企业发展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全心投入工作,但是努力工作并不能保证会获得成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发现市场机会,实现个人价值,创办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个人不利的目标,但是创业的勇气并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的成功,勇气只是创业的条件。决策者要想创业成功,带领中小企业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具备经济头脑,以及要通过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所需获取的思想和方法。

四、中小企业决策者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道德素养,正确对待员工的努力以及追求,成为企业前进的动力,而不能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成长的障碍

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所有成员做出努力,向着企业不断壮大的目标努力。企业决策者希望企业成功,决策者在企业创建初期通过艰苦的努力获得了很多与本企业相关的经验,而决策者对于其他以及新进入企业的成员寄希望其能够继续为企业做出贡献,推动企业前进。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企业并不能不断实现部分员工不断提升的价值需求,因而人员流动性很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在短期内中小企业会实现员工的部分需求,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竞争力的加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中小企业成长的速度放缓,原有员工对企业未来的预期降低,进而导致有经验及能力的人员流失。因此,决策者一方面担心员工掌握企业资源后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另一方面会出现心理的不平衡,不愿新进入的员工共享自己的经验,担心员工的成功会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两方面的问题都使员工缺乏进步的动力。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

第9篇

关键词:经营管理;素质提高;组织绩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策中一直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一度把中小企业的发展做为工作扶持的重点,由此表明,中小企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优化产业发展,稳固经济增长等作用长远。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多的隐患,那就是中小企业内部的高素质人才较少,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绩效。总结来看,企业的人才管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的综合管理实质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资源管理相结合,来达到企业的组织绩效目标。

一、企业管理人才素质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竞争力也不断的加强,从而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要求更是严规范格。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中缺少的就是工作经验丰富、专业、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发展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稳固的实践技能、高素质创新管理才能的经济型人才我们迫在眉睫。目前,企业的经营管理专业也是适应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趋势。1.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在经济基础还是在基本的技术水平都差别于国有大型企业。企业的综合管理是企业组织绩效的基础条件,企业发展中,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根本上制约着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及企业形象,因此,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建立企业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是发展之根本,强化创新组织结构是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创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念是平衡企业管理的重心。另外,在企业管理中更不要忽略管理的网络智能化管理、以数据传播信息,将中小企业管理推向全球化。2.管理人才素质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导向,也是企业在发展、进步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若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发展中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升管理人才的高素质,就是提高管理人才在企业内部的主人翁意识,让管理在各个岗位的工作者都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去考虑全局发展,让他们快速的适应国际化的企业管理标准。企业的综合人才专业素质是树立企业发展的标杆,提高企业员工全方位的发展,有利于创造一个知识创新及环境建设的人才管理新方案。企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于打造高素质人才,是建立健全企业体质改革和完善的必经之路。

二、中小企业高素质人才的管理策略

科技发展迅速,要求企业必须以高效、快捷的工作效率来应对经济的发展节奏。在现代化的中小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掌舵者,企业对其自身的综合型素质要求自然要高。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决策者,企业管理者直接的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的高素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科学技术及空间利润的同时更要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工作,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管理策略,以此来面对企业未来发展中人才空缺的难题。企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策略分析。对于企业的组织绩效来说,企业的生产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头戏,只有生产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才能相对应的将企业的组织绩效提升的更快。从根本上讲,科技化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很重要。中小企业想在企业管理中突破传统守旧的管理方案,就必须要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互联网作用,在制度和管理模式上要不断的创新。高效创新的企业管理制度一定要以人为本、务实基础,发挥企业所具有的创造性魅力去引导人才的创新发展。在广义上讲,高素质人才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有的主观创造性。

三、企业人才素质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培养不仅对于经营管理很重要,对于企业的组织绩效同样的重要,所以中小企业人才素质的培养是组织绩效增长的桥梁,有效的培养中小企业高素质管理人才势在必行,也是中小企业对于组织绩效的基本保证。我们通常情况下认为组织绩效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在合理范围内提高组织的有效性。但然不同的是,想要提高组织绩效,就要进行绩效管理,从而加快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完善企业的制度化经营管理。这样,在时时创新的工作环境中,员工必须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以达到组织绩效的标准要求。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强化组织绩效。无可厚非,企业的管理工作是强化组织绩效的直接因素。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依据,一般包括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业绩考察的整个过程。那么,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无形中提升企业的综合形象,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严格要求企业管理人才素质的培养工作,有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2.组织绩效是企业发展的标志。中小企业的绩效是以企业管理政策为基础,来促进企业组织绩效提升的管理理念。企业组织绩效中的特点主要是发展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强化组织架构基础;以实现组织发展战略为目标;将企业的软评估作为组织绩效的工作之一;建立健全综合型人才素质培养的赏罚制度等是企业组织绩效中发展和规范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对于人才素质的管理,是企业对于组织绩效的综合型提升。企业的绩效是一套企业内部执行和反馈的完整体系,它极易受各方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管理过程中耗费成本比较大;实施有效的周期较长;以及基本流程结构对于企业组织绩效方面有的制约等。所以,企业的综合人才管理是企业组织绩效的基础工作,更是克服干扰因素的重要工作。

四、结语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主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无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创新性产业还是传统的产业文化,都要遵循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顺应科技创新发展的脚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制度化管理。经济增长速度迅猛,必须要利用自身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来掌控市场瞬息万变的发展状况,人才素质的经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组织绩效增长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邹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06期.

[2]邓金芳;高校绩效管理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刘国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12期.

[4]宁明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2年02期.

[5]绩效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分析2015被引量:夏雪晶-《人才资源开发》.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对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有20%属于财务管理不善所致,生存下来企业中约有15%左右属于财务管理不当,处境困难。由此可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制约其发展的一重大因素,加强财务管理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意识缺乏导致财务管理职能的不健全

财务管理意识的缺乏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出于税务部门以及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只重视对财务核算信息的需求,而忽视了对财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利用,即忽视了财务管理相关职能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人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机制中,从而使企业经营决策缺乏可靠的财务信息支持。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低下导致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财务领域,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不再是编制报表和提供财务报告,而是通过对已有的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以支持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促使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这就决定了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由传统的信息统计者变为了能有效分析利用信息的企业管理者。这就要求财务人员须具有管理者相关的品质与技能。而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聘用及管理上的不规范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低下,从而无法发挥财务管理相关职能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相关作用。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2006年全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有75%的中小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普遍较低,表现为大部分仅是利用电算化软件处理日常会计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仍采用手工进行,同时我国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仅实现了对手工核算的模仿,没有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所以我国电算化应用水平尚需提高,促进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导致企业整体风险水平居高不下

财务风险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众所周知,企业破产的直接原因就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能否偿还到期债务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状况,财务风险控制不善容易导致企业因为财务危机而破产,所以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应该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

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管理意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相关职能

财务管理通过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投资、分配等全盘工作的管理而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依据。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相关职能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地位,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突出财务管理职能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将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视为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时理顺财务部门同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才能真正体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各项职能和核心地位。

(二)规范财务管理人员聘用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面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聘用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首先应该规范财务人员的聘用制度,每个岗位应具备相应能力的人来担任,避免任人唯亲的用人惯例。其次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使财会人员必须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和制度与职业道德规范、具备管理者相应素质,这是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最后也应注意对企业财务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鼓励财务人员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积极提供详实有用的财务信息。

(三)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应该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企业管理当局应该对财务信息化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财务信息化的投入,选择与本企业行业特点和规模相适应的财务信息化软件;二是加快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衔接,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达到企业信息传递顺畅、整合协调资源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加深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应用,把财务人员真正从传统的财务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精力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在企业经营中的真正作用。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上存在的种种不规范,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通过对企业各项经营指标异常变动的检测和分析,实时监控企业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预测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并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才能使企业免遭风险损失或将风险损失降低至最低。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与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相结合将能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良敏.会计电算化[M].大连出版社,2007.

2、邱魏魏,管继梅.浅析中小企业风险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7(10).

第11篇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在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只有具备良好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有立足之地。而从现实情况看,中小企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生存能力并不理想。所以,做好中小企业经济管理就成为了当前一个重要任务。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所处的地位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占工商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使劳动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中,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中,大多数都在中小企业就业。从企业分布上看,东部地区是中小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带,该地区每年的中小企业的经济总产值占全国中小企业总产值将近一半的比例。由此便知,我国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要明显大过其他类型企业。

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较大,但是所拥有的资源却十分薄弱,缺乏资金周转,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差,容易受到大企业的挤兑,不利于发展。此外,组织管理和经济管理方面也处于劣势,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战略。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偏低。

二、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质

从企业角度说,经济管理活动实质上就是一项系统性活动,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具体工作,除此之外,也是一条相对完整的经济管理链条。此外,也涉及到多种经济活动,如:经济分析、财务监督管理、制定运营计划制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活动都是环环相扣的,并直接关系到整体的企业经济活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企业管理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是关键因素。对于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目标而言,其目的就是想要通过一定的经济运营调节手段使中小企业能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下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该目标也可以作为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我国中小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经营管理观念落后,战略思想模糊。经营管理观念,主要指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用以指导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及一系列思想,主要有创新思想、竞争观念、战略观念、人才观念、决策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等。有的中小企业始终是死守旧观念,不会变通,那么就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很多限制。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缺少明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战略思想,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落后的经济管理方式,缺乏管理战略。中小企业借助于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壮大,但是在中小企业中能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重要性的领导并不多,由此造成了中小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无法适应经济需求。从当前的经济管理方式上看,中小企业仍受传统理念的影响,与时下的经济大环境不符,企业无法获取利益。从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管理战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战略管理,否则再精细的管理也会出现大问题。一般的中小企业都认为搞管理战略都是大企业的事,与自己没关系,认为抓现实问题是关键。这些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也不利与企业未来发展。

管理制度还十分陈旧。所谓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就是指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方法、行为准则等。它与同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一起构成企业的内部支柱。从中小企业内部情况看,一般都具有符合本企业需要及特色的管理制度。但是管理制度陈旧、不健全,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产生,无法执行经营活动。尤其是在经济危机下,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增强了管理意识,并完善了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真正到执行时却又力度不够,使制度形同虚设。

缺少必要的匹配条件和支持。有一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针和思想战略,但是在企业内缺少与之相适应和相匹配的条件及支持,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战略思想与现实要求相距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管理水平不佳,无法实施已制定好的经营管理方案政策,执行方面力度不够;二是缺少资金支持;三是无法引进先进技术,并在自主创新这两者之间徘徊。

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策略分析

树立正确的中小企业经济管理观念。为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确立起正确的中小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这对中小企业经济的高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要在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将经济管理观念体现出来,这样才有利于将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此外,明确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管念,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最大的热情去投入到工作中去,挖掘出员工的潜力。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配合下,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明显提升。

对经济管理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经济管理能力的提高与中小企业内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有直接关系。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变化的转变中,通过内部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方式可以实现中小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当前的中小企业来说,经济管理方式改革首先是建立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再通过现代科技的管理方式来建立起一个经济管理系统,这样便实现了企业内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工作流的有效整合。既可以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时效性,也能加强企业与客户、政府以及社会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信息共享,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完善,才能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基于这一点,中小企业就有必要处理好这一问题。中小企业要先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展开作业时也必须要按照制度来进行。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企业内部工作岗位责任制度的管理,以免出现混乱状态。中小企业还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应对内部的规章制度实施情况及内部的工作行为进行重点监督,以保证中小企业能在良好的内部控制规范下正常经营。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统计工作;问题;对策

1 做好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1 做好当前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全面的认清企业当前的状况。企业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企业管理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因此,完善企业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握企业统计工作。企业统计部门本身就是掌握着企业大量的系统资料和数据资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企业资金状况,因此,完善企业资料,进一步科学合理的完善企业统计体系,科学合理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协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企业相关决策。

1.2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有利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结合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形式,想要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加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全面了解市场发展需求,针对市场形势作为中小企业相关政策的部署和调整工作。特别是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随时有破产的风险。此时就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能够全方位的认识统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需要,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并要根据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进行中小企业各项工作的调整和完善。由于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直接反映中小企业市场需求和信息,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基本工作,为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2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包括统计人员在内很多人都对企业统计工作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统计工作就只是数据的加减和简单的汇总,在整个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可有可无,企业统计工作的存在就是填几张表格,给企业上级统计部门领导查看。加上中小企业中很多统计人员都是兼职人员,他们的变动较为频繁,也影响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进行。

2.2 中小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中小企业统计人员多为兼职、变动较大,且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对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知识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得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普遍较低,对于统计知识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缺乏责任心。即便的那些科班出身的统计工作人员,也会受工作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丧失学习统计知识的激情,对于企业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能快速的适应和解决。

2.3 中小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也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很多时候都是凭借自身经验的收集、整理进行数据的汇总,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企业统计数据失真,不能为企业领导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此外,还有就是部分企业盲目的追求自身的利益,忽视了国家统计法律法规,任意的进行统计数据的篡改,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中小企业统计人员将完成各级统计部门报表和数据汇总当作是统计工作的重点,不能够结合有效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因此,无法为中小企业领导正确的决策提供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数据资料。

3 完善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提升中小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企业领导的重视是确保企业统计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开展的基础,所以,想要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就需要明确统计工作在中小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让企业领导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提升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同时需要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也提升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努力为我国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保持统计工作和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相一致。通过统计工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数据资料,满足企业内部人员的需求。所以,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全面了解统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升对统计工作的投入,完善企业内部统计队伍建设,构建与企业发展想符合的人才体系。

3.2 做好中小企业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一个专业机构和人员对其进行掌控和把握。但目前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整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目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统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此,强化中小企业统计队伍建设和业务素质提升,是目前我国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必要的选择。而中小企业统计队伍建设和稳定,需要我们在做好统计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统计工作的调整和完善,制定相关的企业统计工作政策,提升对统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对统计人才的培训工作,鼓励企业员工开展自我学习。此外,还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样才能调动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3.3 加强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统计方式比较落后,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完善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已经成为企业重要任务,信息网络背景下,只有强化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中运算和存储能力,对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和统计数据进行整理,这样的话能够极大的缩短统计工作链,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信息时代下,需要中小企业能够借助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做好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挖掘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面、多层次的服务。

4 总结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化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对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也都制定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进行关注,全面强化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才能更加准确、及时和科学地反映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为今后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