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民主法制

民主法制

时间:2022-02-19 00:12: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主法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民主法制

第1篇

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XX县zz乡陈圩村民委员会

XX县zz乡陈圩村位于县城北部10公里处,全村人口3160人,耕地面积7200亩,辖7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805户,现有党员58名,党支部成员5人,村委会成员5人。

根据司法部、民政部《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县、乡部署,结合我村实际,不断加强村两委及下属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村调解。治保会职能作用,把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和法律服务、法律保障有机结合,真正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目前,该村社会稳定,农民增收,经济持续发展。有力促进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我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

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首先坚持把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抓好抓落实,把那些政治综合素质较好、有经济头脑,思路清晰、年富力强的同志充实到村两委会班子里来。2002年4月份我们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出党支部成员5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安徽省选举办法》通过村民直接选举选出村委会成员5名;提名选举由两委干部兼职的各村民小组长10名;村民议事代表50名。在组织建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都分别制定一整套有章可循规章制度,不断增强群众关心热点工作如计划生育、土地承包、财务管理、批地建房、农业税征收等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达98%以上。

在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充分体现党员模范性、先进性,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王汉永同志能坚持原则、勇于奉献、积极带领支部一班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坚持一切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热情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设法寻找致富门路,一心一意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信赖,不仅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也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全面推进全村民主法制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也为全乡民主法制化进程带了个好头。

二、健全民主决策,推行民主管理,完善民主议事规则

为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充分落实,不断增强依法管理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从为服务群众入手,一切从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尺度。

充分发挥村民代表议事的作用,凡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村内的公益事业,如建校、修路、建桥及改善农田基本建设设施、计划生育、财务支出、村内困难补助、各种费用的发放等敏感问题,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决定,做到“一事一议”,把讨论结果利用村广播和村务政务公开栏的形式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并让群众参与管理。一位年过六旬的村民代表王汉斌激动地说:“办啥事都是俺们大家说了算,还让俺们参与,俺们还有什么意见”。几年来没有出现一起因干部办事不公,多吃多占而引起的群众不满的事件,由于村干部的心贴近群众,想为群众之所想,急为群众之所急,使党的政策在群众中得到了很好贯彻落实;群众对基层两委干部的评价大大提高,密切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由于群众理解并支持维护村里工作,几年来,在农业税征收、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处于全乡先进行列。实践证明:农村中的千头万绪的工作,只要能以民主为先,切实实行民主制度,在民主的框架下开展各项工作,必然能深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也能推动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搞好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服务,推进依法治理

搞好法制宣传是推进依法治理的前提,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是保持稳定的前提,几年来,深入宣传贯彻法律、法规,把普及法律知识作为工作重点,落实从“一五”到“四五”普法的各项内容,健全组织,培训普法宣传员40人,真正把法律手把手交给群众,使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提高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乡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近千元,为我村购买了“四五”普法学习资料,下发到各个农户,使家家有一本学习资料,户户有一名法律明白人。凡要求群众做到的,村两委干部、党员首先做到,村两委班子除有自学外,并做到每月集中学法一次,同时做到逢会必学习。在组织村民学法方面,做到每季不少于一次学法。还通过广播、会议、法制专栏、法制园地、以案释法等形式在群众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聘请乡法律服务所同志为该村的法律顾问,设置法律专线,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印发法律便民卡1000张,法律宣传单5000多份,并确定每月5日为法律服务咨询日,送法律上门。为推进我村法制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计划生育、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各类纠纷、签订各类合同等方面,群众都能在普法资料中找到合法依据。村干部也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村内重大事务和处理复杂问题。从而保证了公民的民利和其他权利的实现,同时也增强了公民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推进依法治理的进程。实践证明,依法治村是法制化的必然趋势。

四、学好“枫桥经验”,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几年来,牢固树立“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稳定作为第一任务”的思想意识,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通过落实治安联防户长制等形式,对全村21名治安联防户长实行分片管理,各负其责,长年坚持站岗、打更、巡逻、放哨,处理联户中的各种事物,随时掌握各户情况,实行分类管理,村综治办定期或不定期查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切实把治安、防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村建立调委会,各自然庄设调解小组,各联防户长又是调解员的调解网络,各成员和调解员除及时调处各类的纠纷外,并坚持对本村有可能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排查,学好“枫桥经验”做到“四前”即: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保证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预测工作走预防前,尽早的摸出矛盾隐患;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努力减少矛盾,尽可能避免纠纷,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力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突出“快”,注重“细”。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今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矛盾,给全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这些工作,目前全村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积极抓好第三产业、鼓励外出务工、经商农户逐年递增,农民安居乐业,也给村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全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群众思想稳定,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充足,干群关系融洽,为建设新型的农村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2篇

一、部分农村经济落后原因分析

1.村干部的腐败问题在一些地方泛滥。以村务不公开,账目不透明为基础,部分村干部挪用贪污公款,损公肥私,损害村民知情权的同时也损害了村民的合法利益。村民的合理意见得不到重视,村务由一名或数名村干部私下决策,村务不公开,账目不透明,村民的质疑或反对遭到压制,村民的上访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有些上级政府部门视而不见甚至包庇从容。

2.土地分散,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兴衰,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主要有:土地分散,大型农业机械难以大规模推广;农业经营方式粗放,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村干部文化素质低,思想僵化,青壮年劳力外流。其次,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粗放,虽然广大农民对田地进行精耕细作,但是由于以农村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信息不畅通、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等为特征的粗放型农业经营方式的阻滞,农业的经济效益上升缓慢,不能与市场体系正常接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解决对策分析

1.要加强对农村民主制度的监督。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民主法制事务的监督,及时纠正违反民主法制的行为,引导农村民主法制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媒体应加强舆论监督,宣传民主法制成果,倡导民主法制风尚,抨击违反民主法制的行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首先,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村民民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村民主建设和村民民益的实现有法可依,农民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切实维护,提高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强对民主法制的宣传。不仅要对普通村民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其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而且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其法制意识,使其依法管理村务,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要增加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资。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惩处代岗、替岗、在职不再岗现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关心,以管理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同时教育管理者应重视自身的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把教育教学放在重要地位。要重视农村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术资质认证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不同工种及同一工种不同层次人才的培训工作,同时,重视对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的培养。促使农村地区形成工种齐全,层次合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

3.要逐渐改变人们传统的理财观念。积极引导农民自发投资农村经济建设,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老有所养、人有所居、病有所医、幼有所学,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使广大农民能安心投资发展农村经济。

4.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成熟,使金融机构乐意放贷、诚意放贷、满意放贷,以降低放贷门槛、简化放贷手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流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经济。要积极培育农村农业市场经济体系,改变目前落后的农业经营方式,及时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对农产品实行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孟雨薇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第3篇

为认真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我镇民主法制建设,根据__*文件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5月份在全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任务和措施,是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必要途径和方法,为了认真开展好此次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__*为组长,镇人大主席(分管政法领导)__*为副组长,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农技站、畜牧站、民政办、办等镇属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将各个部门、单位紧密的结合起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活动主题

第五届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以“建设新农村,送法进万家”为活动主题。通过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将法律送到千家万户,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村民依法行驶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提高村民群众依法自治和农村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活动内容

1、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为目标,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宣传的重点法律法规是: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条例、湖南省可再生能源条例法律法规。同时要将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重要的宣传教育内容。

2、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月,继续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村民自治模范村、模范乡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切实提高农村群众依法自治和农村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3、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联系实际解决突出问题。要针对农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题,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矛盾开展法制宣传,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要积极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活动步骤

全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5月14日至21日):宣传发动。认真召开有关部门和各村干部工作会议,各单位、村组召开群众大会,传达、贯彻文件精神,提高认识;同时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第二阶段(5月21日至6月16日):组织实施。围绕这次活动确定的目标任务,组织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第三阶段(6月16日至21日):搞好总结上报工作。以各村、各单位搞好活动开展情况专题材料,上报镇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及时归总写书面材料上报县依法治县办。

五、活动措施

围绕活动主题,本着贴进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好这次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真正进村入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组织全镇干部深入村组,利用法制分校、学习室等宣传阵地举办村、组干部、党员法制培训班。利用赶集的机会,组织干部上街摆摊设点,散发法制宣传资料,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同时,利用向外出务工人员寄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

2、加强青少年

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观念。要求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要在宣传月活动期间,深入学校为师生上两堂法制课和作法制报告一次,并由学生将所学法律知识带回家中,送法到田间地头,开展“全家共学法”活动。

3、围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认真开展好“__端午节龙舟赛”及__*镇第二届“人口杯”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利用__*等形式宣传法制、法规。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电影、墙报、挂图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宣传教育月活动既有声势又有实效。

第4篇

 

学生发展,以德为本。有德有才为精品,无德无才为废品;有德无才为成品,无德有才为。法学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法律人才为使命,因为法学人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当着判断是非、伸张正义的角色,更加需要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平,因此德育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

 

1.德育渗透的意义

 

从“社会本位”角度分析,法律与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彼此互为补充,法律将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规定为公民的义务,具有强制性,以保证社会主体对安全稳定的基本要求;道德通过引导社会自我净化,进而为良法之治营造积极的环境,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从“以人为本”的视角看, 法律使人明法,知道可为和不可为之举,道德使人明理,明白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二者共同为个体行为提供了指引。法学教育过程中德育实践对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和法学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但传统的道德教育体系已无法与当代快速发展的高校教育相适应,德育体系有待进一步重构与优化。

 

2.以法学人才为培养对象的德育体系

 

教育要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构建德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法学专业的特殊性,应从德育目标与原则、德育模式与方法、德育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起符合当代法学教育目标和社会需要的法学理论德育体系。

 

(1)德育目标。作为法学教育,它承担着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法律人才的重任,其德育目标必然离不开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入,以提高法学人才与社会需要的匹配性,建立发展的法律道德体系。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的目标:第一,专业目标。通过寓德育于法学教育,提高法学人才的专业信仰,提高整个法律系统的道德水准。第二,职业目标。法律职业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技术性,其道德观念与其他职业存在一定区别,在德育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对各个主体的责任意识。第三,评价标准。法制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价值冲突,一个律师或者法官可能面临着对当事人尽职和对社会公开的双重责任,当对私与对公之间存在冲突时,需要公正的价值标准,才能保障人的行为稳定性,因此德育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建立一套稳定的价值评判标准。

 

(2)德育模式与方法的选择。笔者认为可以重点采用的德育方法有三种,即说服教育、角色扮演、合作学习。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角色扮演是指通过角色模拟,亲身体会获得道德感知和认同的方法;合作学习则是教育学生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要求学生在道德取舍过程中充分考虑团队价值。这些德育方法与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如法官、律师所需要的辩论说理的基本素质相符合,同时在活动教育模式下,法学教育的德育实践更多是通过模拟、辩论的方式来完成。这些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团队进行彼此分工协作,模拟不同的角色,通过剖析事实并运用法律进行价值评价,进而说服对方的过程。

 

(3)德育内容。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下,德育内容非常丰富,有关国家集体、劳动、纪律、民主法制、理想、世界观等都可以成为德育的内容。法学教育过程中,专业知识主要涉及法律,从与专业知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角度看, 德育内容应当以民主法制观念教育为主。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道德教育,促成法学专业学生形成民主价值观。基于民主法制的主体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结合实际培养方案,充分考虑法律专业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道德理论基础、德育活动实践、活动评价等进行具体德育课程设计。道德理论基础的建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即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明确界定,启发学生主动寻求法律与道德的统一途径;再通过模拟法庭、成案研究、庭审旁听等实践课程,强化学生道德意识,并促使其树立良好的法律价值观,逐步缩小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间的差距,提高法学学生价值观水平与社会需求的同步性;最后还需要通过对德育实践活动的评价,对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予以明晰化,最终确立法学专业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和信仰。

第5篇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根据常委会工作计划,我们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主任的带领下,于20__年11月先后到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密州街办等部门和单位,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召开专题座谈会、察看现场和资料等形式,对20__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第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关于诸城市20__-20__年依法治市规划的决议》(以下简称两个决议)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实施两个决议的基本情况

20__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两个决议以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监督下,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强化领导,完善措施入手,认真贯彻执行了两个决议,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推进机制

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两个决议后,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打好基础,抓好保障”作为落实两个决议的首要工作来做实、做好。全市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围绕贯彻执行“两个决议”,进一步健全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参与的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机制,建立了规章制度。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制定了普法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领导小组,作出了相应决议、决定,制定完善规划,定期调度检查;全市建立了市六大班子领导成员包乡镇、乡镇党委政府成员包片、片长包村、村干部包户的普法责任机制,把学法、用法情况与所属单位及干部的政绩挂钩,并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定期进行通报。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制定了配套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科室及下属单位和人员,为普法依法治市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创新普法形式,突出宣传重点,全市普法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决议的要求,认真总结“三五”普法的经验,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的做法,创新普法形式,突出宣传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普法措施,使普法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形式多样。各部门各单位在采用设置宣传咨询站点、印发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办宣传栏、出动宣传车、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创新了一些生动有效的形式,如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组织开展“十佳学法少年”评选等活动,增强了普法效果。特别是各单位各部门围绕“平安诸城”建设、农民减负、土地延包等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送法下乡”、“送法进村”等形式,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集中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法律条文的重点讲解,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二是重点突出。本次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是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市委、市政府联合颁布了《进一步加强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全市公务员学法用法和考试考核工作意见》,共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3次 ,各类普法培训班27期,培训领导干部4000多人次;连续四年组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统一普法考试。司法、行政执法部门都建立了学习培训、考试考核、持证上岗等制度。市政府为全市329所学校调整、充实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5年来,全市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3000余次,受教育学生达40多万人次。每年都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举办法律培训班,使他们学会依法经营。五年来,全市共50多万人接受了普法教育,占普法对象总数的80以上,其中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青少年学生普及率达95,职工、农民普及率分别达80和76以上。征订和编辑各类普法教材和资料15万余册,培训普法骨干2136人,各类普法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3000多人。通过“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普法工作取得新进展。在今年潍坊市组织的“四五”普法检查验收中,我市的考核成绩在潍坊各县(市区)名列前茅。

(三)深化依法治理,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了依法治市进程

在贯彻实施两个决议的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坚持城乡一体推进,农村重点抓村、城市重点抓居,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要求,将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以依法治村、治社区、治厂、治校为切入点,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农村积极实施“法德结合,文明治村”工程,以“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为突破口,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努力探索“法德结合、治校育人”新思路,加大了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了教学、教育、后勤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法律素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根据常委会工作计划,我们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主任的带领下,于20__年11月先后到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密州街办等部门和单位,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召开专题座谈会、察看现场和资料等形式,对20__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第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关于诸城市20__-20__年依法治市规划的决议》(以下简称两个决议)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实施两个决议的基本情况

20__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两个决议以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监督下,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强化领导,完善措施入手,认真贯彻执行了两个决议,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推进机制

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两个决议后,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打好基础,抓好保障”作为落实两个决议的首要工作来做实、做好。全市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围绕贯彻执行“两个决议”,进一步健全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参与的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机制,建立了规章制度。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制定了普法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领导小组,作出了相应决议、决定,制定完善规划,定期调度检查;全市建立了市六大班子领导成员包乡镇、乡镇党委政府成员包片、片长包村、村干部包户的普法责任机制,把学法、用法情况与所属单位及干部的政绩挂钩,并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定期进行通报。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制定了配套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科室及下属单位和人员,为普法依法治市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创新普法形式,突出宣传重点,全市普法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决议的要求,认真总结“三五”普法的经验,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的做法,创新普法形式,突出宣传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普法措施,使普法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形式多样。各部门各单位在采用设置宣传咨询站点、印发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办宣传栏、出动宣传车、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创新了一些生动有效的形式,如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组织开展“十佳学法少年”评选等活动,增强了普法效果。特别是各单位各部门围绕“平安诸城”建设、农民减负、土地延包等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送法下乡”、“送法进村”等形式,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集中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法律条文的重点讲解,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二是重点突出。本次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是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市委、市政府联合颁布了《进一步加强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全市公务员学法用法和考试考核工作意见》,共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3次,各类普法培训班27期,培训领导干部4000多人次;连续四年组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统一普法考试。司法、行政执法部门都建立了学习培训、考试考核、持证上岗等制度。市政府为全市329所学校调整、充实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5年来,全市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3000余次,受教育学生达40多万人次。每年都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举办法律培训班,使他们学会依法经营。五年来,全市共50多万人接受了普法教育,占普法对象总数的80以上,其中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青少年学生普及率达95,职工、农民普及率分别达80和76以上。征订和编辑各类普法教材和资料15万余册,培训普法骨干2136人,各类普法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3000多人。通过“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普法工作取得新进展。在今年潍坊市组织的“四五”普法检查验收中,我市的考核成绩在潍坊各县(市区)名列前茅。

(三)深化依法治理,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了依法治市进程

第6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90-01

一、农村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我国农村农民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也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

“法制是民主和效率的协调器,也是民主和效率助推器”[1],但是“徒法不能自行”。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农业法律体系,但是农民的法律意识较淡薄,严重影响了农村法制的现代化进程,抑制和影响了农民积极参与生产生活、积极创新谋求发展,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以主体理性自律精神为内核的法律崇拜和法律信仰,是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如果没有内生性的法律信仰,中国现代法治将寸步难行。[2]国家在加强农村经济改革的同时,忽视了民主法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民法律意识的淡漠。农民法律知识贫乏与法律意识淡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恶性循环。在中国农村,农民的法律知识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对许多纷繁复杂的法律条文难于理解;另一方面是农村的各级政权组织在对农村各项事务进行管理时,主要靠行政命令,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法律作用的发挥,难以形成培养村民法律观念的外部环境。

(二)立法存在空白与缺陷

近年来,虽然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立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需健全和完善的地方。首先,农业立法严重滞后且质量不高,政策性强而规范性差,农业法规层次低,大量农业法规(以农业部制定规章形式出现)威慑力差,义务性规范多而权利性规范少,农业领域无法可依现象较普遍存在。其次,现有的农业法律法规带有浓厚的计划管理色彩和痕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经济格格不入。再次,农业执法行为不规范,农业法律法规太原则、难以依法行政,与农村实际有偏离,农业行政执法缺乏监督机制。还有,农村的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养老保险以及合作医疗等法律制度不完善或者缺位。

(三)执法混乱且效率不高

农村立法虽然重要,但执法工作也不能轻视。良好的法律必须通过规范的执法行为来体现。当前我国农村的执法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是乡村基层干部的依法治农的观念淡薄,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农村,而更习惯于依靠行政命令,滥用权力;另一方面是执法部门路远人少,事多面宽管不过来,以及加上农村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的不规范,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在农村仍然存在。因而,造成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等执法混乱的现象。司法不公和司法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执行难和有错不纠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三农”方面的矛盾和纠纷调处不及时,农民与政府、企业和村社的矛盾纠纷一般偏向后者,对农

二、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措施

不断加快农村法治化进程,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因此,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大力强化依法治农、依法建农、依法兴农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切实把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利益纳入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法律环境之中。

(一)加强立法,完善农村法律体系

立法是法制的基础,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进行依法治农、依法建农、依法兴农。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就要:一方面,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律空白领域进行立法。首先加快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立法,以切实做到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加快完善农业投资方面的法律制度,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在农业投资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农业投资每一年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投资的预算、投资的程序的监督问题。再次,要加快建立我国农业补贴方面的制度。按照世贸组织农业规则的有关规定,制定诸如粮种补贴、种粮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补贴制度。另一方面,就要完善现行法律,要结合、吸收农村的一些现实而有益的习惯,使之更切合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生活,而更利于执行。要改变过于原则,规范性、可操作性差的缺点,同时,注意不同部门法之间的联系,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农村法律体系。

(二)强化监督,提高执法能力与水平

加强法律监督,规范行政行为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法律监督的功能作用体现了法律监督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人类为追求法制统一、秩序井然而进行的探索和努力。在我们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要注意:第一,要加强上级政府部门对下级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建立执法责任制度,明确执法人员的责任与权限。同时乡镇人大要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并把党的监督、机关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有力的行政权力监督体系,发挥该监督体系的综合运用。第二,充分利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作用。因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纷争,有害于社会稳定,有害于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农民利用行政复议这一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各相应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充分发挥层级监督的作用,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并做到公平公正、及时处理案件,解决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第三,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建设。要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将执法责任具有明晰化分解到执法者个人,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使执法责任具有明晰化、可操作性的特点。对执法中违法行为,或者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岗位执法效果差的执法人员,要分别采取措施,该批评的批评、该调离的调离、该取消执法资格的取消,以体现执法的严肃性、法律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全会和《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开展“一学三讲”主题教育活动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创新农村普法的制度、机制和方法,增强农村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村民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和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法治*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在宣传工作上,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大力开展以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经济为重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健全;大力开展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内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人民群众依法办事、理性维权,树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三、工作重点

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突出“两个重点”,即重点普法对象和重点普法内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农村公民,重点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承包户、专业户、农民工、宗教人士和青少年。既要突出农村重点普法对象,使他们成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又要覆盖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增强农村普法的针对性,扩大覆盖面,提高普法效果。

四、工作要求

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充分认识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州、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做好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二是组织工作到位。按照全市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要尽快落实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主要领导分片包点的工作责任制。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办事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优势,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量化指标,实行日标管理,并建立监督机制和考核评估体系。三是工作措施到位。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实施意见,保证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按步骤推进。要落实普法专项经费,加大对开展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人、财、物方面的投入,要在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抓点带面,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推动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发展。

五、工作任务

一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要通过开展与发展农村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农村和人民群众依法生产、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能力,促进和保障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法制宣传在具体实践中,要抓好五个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一是农村民主政治方面的法律知识,如《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二是基本国策方面的法律知识,如《土地管理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三是农业生产方面的法律知识,如《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森林法》、《畜牧法》《草原法》、《渔业法》、《环境保护法》等;四是民事经济方面的法律知识,如《民法通则》、《劳动法》、《婚姻法》、《继承法》、《税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五是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法律知识,如《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宗教事务条例》、《条例》等。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骨干队伍建设。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农村普法骨干力量,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力争实现每个村有一个由村党支部书记、治保、调解主任为主要成员的2至3人的法制宣讲组和一支由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等组成的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每个村民小组有一个“法律明白人”。

3、加强阵地建设。在每个村委会建立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有场地、有考核的“六有”村民法制学校。利用村民法制学校对村干部、村民代表等普法骨干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有条件的村可以建立法制文化大院、法制宣传一条街、法制宣传橱窗等,结合村里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采取定期更新内容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

4、开展好五好活动。法制文艺宣传活动,寓教于乐、扩大法制宣传的影响和效果;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如家庭法律知识竞赛、村民小组法律知识竞赛等,以赛促学;以案讲法活动,主要由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干部、法制宣传骨干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向村民宣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或组织旁听审判,达到促进学法、懂法、守法的目的;促学生带家长,即促进在校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提高,开展带老促学活动,动员中小学生“带法回家”,带动学生家长和家庭成员学法用法。继续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深化学校法制教育。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提高在校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和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送法下乡、进村、入户活动,整合司法行政队伍力量,调动司法所工作人员、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律志愿者的积极性,组织他们深入乡村,深入山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送给农牧民朋友。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二是做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按照“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的目标要求,以健全和完善农村“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为主线,以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现到“*”末期,全县90%的行政村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

三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加强农村法律服务,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相结合。要按照经济和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不断发展壮大法律服务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律师、公务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增强为农牧民服务的意识,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快捷的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

四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平安乡村”、“和谐乡村”建设相结合。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开展以整顿和净化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为重点的打假护农行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不断提高依法治村水平;

进一步调整充实农村基层调解组织,构筑起覆盖农村基层社会的、严密完整的民间调处工作网络体系,发挥好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做好以民间纠纷为主的内部矛盾的疏导调处工作,防止“民转刑”案件和的发生,维护农村稳定。

五是法制宣传工作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要认真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牧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六、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制定方案

做好农村普法教育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法律素质的全面提升,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使命的顺利完成,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各级党委、政府、各单位要站在贯彻“*”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和谐平安乡村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农村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加强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和工作措施,层层召开动员会,部署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2、制定标准,组织考评

为确保农村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要制定工作标准,组织考核评比。市里在加强督查调度的基础上,还将在每年底进行考核评比,并将此项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综治工作、村建工作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标准是:组织领导体系是否健全;阵地及队伍建设是否到位;实施意见、方案的制定情况;新农村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资料进农户情况;乡(镇)、村两委干部法律知识轮训及考试情况和重点法律法规的学习情况以及学法制度建设情况;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举措和成效;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村民(或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及“村务公开”的落实情况;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情况,矛盾纠纷是否减少,重点问题是否得到整治,有无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社会治安状况是否明显好转等。

3、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此项工作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协调,要建立普法依法治理责任制,层层下达目标考评责任状,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组织及其办事机构,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承担起活动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工作。定期编发简报,反馈信息。要及时发现和推广典型,带动面上工作。

依法治县办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以“三农”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律知识测试,做到每季度至少有一次单一法律知识或综合法律知识测试。并在每年11月份前,制作一部反映本市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及建设新农村法治实践活动的专题片。依法治县办要组织农口、政法口等相关部门编写通俗易懂的农民学法教材,牵头成立由涉农涉法部门参与的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督导组,对各阶段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并适时组织召开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农村干部、农牧民学法用法和新农村法治实践汇报会等:

各级党委、政府、村、组开展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法制宣传读本》的征订发放工作、农村法制宣传资料进村入户及宣讲工作,并督促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帮助解决各种纠纷,预防和妥善处置好。

组织部门要加强基层干部的法制培训;

政法委(综治办)要在集中整治重点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试点工作,要编印与平安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小册子,发放到全体公民;

宣传和文体部门要抓好“法制文化集市”的建设工作;司法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加大对“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指导力度;

统战、民宗部门要开展宗教人士“一月一法”学习活动,并做到“一法.一考试”,要编印宗教法律法规小册子,发放到每个宗教人士,增强学习效果;要组织好法制文艺队伍,深入农村开展法制文艺宣传,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公安部门要对农村突出的刑事和治安问题开展专项打击,以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来促进法制教育,以法制教育来巩固发展防范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贯彻实施的指导,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推动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民主”的落实;促进村民自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8篇

一、从法律进社区方面汇报

为把社区建设成为治安状况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环境卫生整洁,文明程度提高,人们安居乐业的文明社区。在二OO二年司法局在卧龙山庄社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各个社区全面普开时,我居委根据本社区的实际,将“法律进社区”活动纳入了小区开展的“遵纪守法户”、“星级文明户”、“安全文明小区”等各种创建活动中,做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一)宣传发动形成氛围

1、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黑板报、宣传窗)和司法局联办的文化长廊上的专版。在居民群众中大力宣传普法知识,提高居民的“四防”意识。

2、举办普法宣传讲座:假期里邀请司法局的同志和派出所辖区民警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生和居民群众积极参加安全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使法律知识进入居民家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开展活动人人参与

1、修改并健全了居民委员会基层工作管理规范,以人为本,积极开展文明小区的建设。在小区内每个居民楼群的单元上墙“居民公约和法制宣传及常用电话牌”202块,方便了居民,提高了安全意识;在小区树立了永久性的文明法制宣传牌15块。这些宣传牌的制作得到了结对共建单位在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了居民的行为规范,促进了社区环境和谐有序,使社区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为不断提高居民群众文明建设,积极争创“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至目前我社区有文明楼院32幢,街道级文明家庭619户,社区级文明家庭1137户,使小区的文明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3、利用便民服务的机遇,对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咨询,把法律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三)各类活动相互渗透

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全面发动。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青少年维护工作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平安上虞”。

二、从创建民主法治社区方面汇报

为进一步对社区居民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保障公民民利的实现,推进社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平安上虞”的建设步伐,在今年初街道下发文件后,我社区就积极申报了创建绍兴市三星级民主法制社区,实行依法治理、管理社区。主要是分为三部份来做:

1、“三民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三公开”:党务公开、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卫生费、共建费)。

第9篇

一、抓基层基础建设,夯实司法行政工作基础

1、全面推进省级“现代化文明司法所”的创建工作,争取年内50%的司法所达到省级现代化文明司法所的标准。

2、积极推进凤翔街道、滨江街道两个司法所的建设工作,做到人员、编制、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四落实。

3、积极推进区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建设。

4、对各镇7个司法所的门窗进行维护、更换、喷漆,外墙改造等工作。

二、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

5、以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抓好各党支部的改选、党员发展和优秀党员评选工作。

6、加强干部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干部参加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业务培训,鼓励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不断提升业务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

三、抓法制宣传和法制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全区公民的法律意识

7、继续深入开展“3·15”、“6·26”、“12·4”等特定日期和重要节假日的专题法制宣传活动。

8、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抓好青少年、领导干部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工作,年内开展2次全区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法制讲座,辖区各中小学校开展2次以上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在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中山路和朱云路新增两个法制宣传栏。

9、抓好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力争在三门坡镇和云龙镇各创建1个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

四、抓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0、抓好各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开展1次全区调解档案评选活动,推动全区人民调解档案规范化管理。

11、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和“公调对接”机制体制,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交通事故等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五、抓特殊人群的管理教育工作,努力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12、加强联系与沟通,牵手爱心企业,争取在海府地区新建两家“特殊人群过渡性帮扶基地”,努力扩大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率。

13、加强与人事部门协调,争取举办一期特殊人员就业技能培训。

14、开展一次全区性的刑释解教人员摸排工作,切实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心理、生产生活、婚姻家庭、就业等情况。

六、抓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10篇

一、制定计划、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根据区委、区政府下发《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我镇普法依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制定了全镇的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并落实了相关工作措施,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

二、着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中的“四进”。

1、法律进机关:

根据市、区文件精神,为在“五五”普法期间把法律知识纳入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日常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做好了准备。在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加强了选举法等法律的学习培训,并依法推进了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2、法律进村:

根据上级的要求,开展以“一学三讲”(“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村设立法律图书室,落实法制宣传栏,并有专人负责及时更新法制宣传内容,同时在各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法律进学校:

今年5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在上窑中心学校分别通过警示教育、禁毒教育、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教育、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等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一学期法制副校长不少于两次到学校上课、作讲座,主要内容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全交通法》及禁毒方面的内容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有关规定。

4、法律进企业:

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我镇进一步完善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全举办了《劳动法》专题培训班、《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班等等一系列与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班,全镇各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了培训班。还为他们发了《工伤保险条例》等宣传资料。

三、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做好“民主法治村”工作。

认真做好“民主法制村”创建工作,对4个已命名“民主法治村”的村开展复查工作,进一步巩固创建工作成果。

上窑镇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

为了顺利实现我镇的各项目标,促进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大力推进“平安上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市、区“五五”普法规划,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紧紧围绕我镇规划总体目标,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宣传教育内容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宣传教育形式要为群众喜闻乐见。

3、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部门、行业和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提出要求,选择方法,进一

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坚持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原则。要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下,坚持条块结合,联合互动,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和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二、主要任务

1、突出重点内容开展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加强对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党和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宣传,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宪法至上意识,通过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公民法制教育,促进全体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观念的进一步形成。二是深入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学习宣传、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加强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宣传,促进经济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法律教育,促进市场经济依法规范有序进行。积极宣传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三是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形成良好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对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四是深入学习宣传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针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资等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以打击规避招标、假招标、转包和违法分包为重点的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的法制宣传教育;五是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针对农村土地征用和承包地流转和社会治安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刑事、治安、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公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第11篇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

1、组织领导小组。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我们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

2、根据普法规划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社区普法喜传教育的具体规划(计划),确定普法内容。

3、进行思想发动,动员全体让区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普法学习活动,发动辖区居民自觉地加入学法普法队伍中。

二、以人为本, 做好不同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确过以法制宣传为先导,运用各种形式,最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行政执法的法治宣传思路。

同时,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向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 今年上半年共出版法制宣传板报2期,悬挂宜传横幅2幅。

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寒假期间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通过参加劳动向他们灌输爱国守法、自立自强的思想。

   社区普法小组向学生们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国防教有法》等一些与自身相关的法征法规,还向他们做了禁毒宜传。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平时定洁身白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 民主文化 社会化 制度化 生活化

一、农村民主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区域间民主文化建设的不平衡——社会化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文化在村民自治的带动下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从民主效能上看,农村民主文化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地区不平衡。以江苏为例,苏北与苏中地区,因“经济发展的滞后性,村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程度较苏南地区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因此,加大农村民主文化社会化,努力创建一种大众文化,使整体发展较为落后的村庄在一个和谐互动的体系环境下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民主意识与民主参与程度不足——生活化不够

在村民自治模式的治理下,农民群众表现出对民主的强烈渴望,可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加上传统文化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农民对民主文化的认知处于较低水平。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农村流动人口的数量。加上村委会选举、村务决策的民主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参与热情。广泛的民主参与是四项民主开展的基本前提,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程度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民主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民主制度与民主活动的建设不够完善——制度化不全

“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框架下,现有的制度或简单粗糙,或处于萌芽状态,这就难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民主制度的完善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然而许多村庄的村规民约或村民自制章程缺失实际的可操作性和不能表达出农民的真正意愿,因此导致村民对村干部失去信心和村组织形式化的存在。所以,进一步完善农村民主文化制度化建设,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求。

其次,文化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成长和发展。可许多农村民主活动的开展还只停留在国家制度刚性的要求下。农民参与各项民主活动,在文化素质较低,民主认知不足的情况下只能趋于“盲从”化。因此,努力培养村民民主的生活习惯性养成,使农民在一些实践中体会与领悟民主文化的内涵,对农民自身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推进农村民主文化的社会化、法制化和生活化

(一)民主文化的社会化建设

“社会生活是否民主则起着巩固或消弱政治民主的作用。” 农村民主文化社会化就是使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广泛的社会机制和渠道,以丰富了农民自身的民主政治素养。民主文化的社会化,是其成为公民文化的过程。目的是以提高农民的民主认知,端正民主行为,在全民族人民普遍共识和认可下,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厚的社会文化基础。

1.培育现代性民主理念的主体。“政治生活需要文化支撑,而文化素质需要教育的培养。” 首先,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教育事业,实现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民主意识的提高,是农村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根本性工作。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必然依附在广泛的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之上。努力创建办学实施规划,加大农村文化基础物质条件的建设和促进一些奖罚机制的建立等,为实现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其次,培育和营造高素质的村干部,用以起着带头模范和更好为群众服务的引领作用。对干部素质的提高,我们要把好三关。一是要做好选拔工作,让满足农村发展需要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二是加强干部的培训,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文化素质要求。三是做好监督考核工作。督促村干部做好公正、公开与民主的性工作。最后,就是要加强村民的民主法制培育。“国家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就很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可见法制健全是民主建设的前提保障。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因积极做好法制教育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民主意识,使他们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成熟的主体。

2.完善民主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加大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民主文化的物质条件。农村集体经济承担着农村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现代的重要任务。只有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才能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农民民主参与的空间;才能有利于农村建立普遍的奖惩机制,激发农民的民主参与积极性。其次,大力发展基础组织,拓展民主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基层组织在我党方针政策制定到宣传与实践起着重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一个村庄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职能,就能带动这个村庄的整体发展;反之,基层组织建设落后,则村庄就会处于一个被动混乱的局面。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将之打造成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组织体系。最后,加快农村公民社会建设,促民主文化大众化的。公民社会狭义理解为“一个由自主、多元开放的社会团体所组成的公共领域。”这里的公共领域是指“一种让公民就公共事务进行联系、沟通和集体行动的社会空间。” 就民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而言,需要公民文化的成熟给予一种生活习惯上的公民共识来维持其可持续性发展。

3.促民主文化的内外和谐。文化和谐是指我们追求的文化所达到理想价值的一种状态。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促民主文化的价值认同。这样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群众的凝聚力,从而为实现共同的理想不断前进。其次,以和谐理念为取向,促多元民主文化的“美美和谐”。一方面,认知自身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 另一方面,学习和运用和谐理念,努力创造多元民主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良好环境。正确处理好多元民主文化的关系,促进不同民主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和谐理念构造出民主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民主文化的制度化建设

1.促进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是农民群众自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我国农村民主建设主要有政权机关民主建设和农村自治群众性组织民主建设两大部分。一方面,要以“四项民主”为中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尊重民意为前提,进行民主选举;以民主议事为原则,进行民主决策;以财政事务公开为基础,实施民主监督;以“三自”要求为重点,进行民主管理。另一方面,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对农村自治的各项民主内容、形式、及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不断完善农村民主机制。

2.健全有序的参与机制,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凡生活受到某项决策影响的人,就应该参与那些决策的制订过程”。 广泛的民主参与是国家法规决策制定的基本前提,是国家民主化的基本特征。因此,必须健全农民民主参与机制,拓宽农民的民主参与渠道,让农民广泛参与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村庄公共事务及公益事业中去,以提高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的为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建立多方位的交应互动机制,将国家、地方政府、村干部及广大农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促民间社团的建立。民间社团或协会把农民有序地组织起来,成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重要纽带,起着保障与促进农民行使其自身民主权利重要作用。三是建立提升农民积极性的激励机制。通过“自励、他励、互励”的多种激励方式,来激发农民参与的热情。

3.加强民主监督管理,创新民主信任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民主监督制度,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以提高农民对国家、党和村干部的信任。首先要完善村务公开机制。农民只有对村庄事务有所了解,并得到真实可靠信息,才能有动向去参与到管理和监督中,去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力。它是“四项民主”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其次,整合和改善农村家族的信任机制。家族力量在现今农村社会依然不可忽视,正确处理和引导家族力量,将对农村的整体发展提供巨大的助力。

(三)民主文化的生活化建设

农村民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经过社会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让其回归生活,才能为人们所掌握并在生活实践中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