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

时间:2022-11-09 02:2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专业

第1篇

护理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一、医院护士护理专业毕业生可在各地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从事护士一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二、康复保健中心

护理专业毕业生可在康复保健中心工作,从事护理、预防保健、护理教育等工作。

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护理专业毕业生可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工作,从事临床护理、健康服务等工作。

四、卫生行政部门

护理专业毕业生可报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从事卫生相关领域工作。

五、医药院校

第2篇

高职护理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这个高级护理人才的历练过程中,基础医学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培养医学生全面掌握和融汇医学知识、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1]。如何实现护理专业基础医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无缝对接,是摆在每位医学教育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以适应当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这2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1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当前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承担着重大责任护理人才的基地,应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而这些正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一些医学高等院校也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并未完全突破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无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在高职院校进行普及,因此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1)教学理念落后,实验教学定位较低。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忽视了实验课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得不到提高。(2)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仍然是按学科设置实验室,实验课由各教研室独立负责,实验室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实验技术人员知识面窄,教学科研能力不高。而且不同学科的实验室之间有实验设备陈旧、重复配置、资源浪费等现象。(3)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理论与实验课的比例约为2.5∶1,并且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开设为主,缺乏护理内容相关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按照详尽的实验教材,按部就班地操作,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4)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对于现在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只注重实验结果的评价,忽略了过程的评价,因此应加大实验教学考核的力度和广度。

2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新体系

2.1设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首先按照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将学科相近、实验仪器设备可共用的实验室进行重组合并,按形态和机能建立综合实验室,构筑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学科共享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如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维护、标本切片制作等由专业实验技术人员负责,通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设立,建立了开放性、综合性、跨学科的实验室,便于管理,利于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2改革实验教学理念,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以夯实学生的基本技能,促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总体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有机融合起来。(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适度采用分组实验、病例分析、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2)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和参加社会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将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专业内容有机结合。(3)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经过实验技能选拔,挑选一批学生参与到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可以系统地学习如何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怎样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研的兴趣。(4)将网络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校园网和精品课程网站中开设一些实验教学栏目,结合视频、模拟软件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基本操作技能和新的实验技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外还可开展网上答疑、电子实验报告,虚拟实验设计等,实现师生网上互动。这种“理论、实践、网络”三位一体化教学,不但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视点,同时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

2.3优化教学内容,改进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将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重复交叉的实验项目进行优化重组,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及应用性实验。为了满足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需要,应当编写适合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报告。在编写时,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前期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培养相结合,突出学以致用,为满足护理岗位需求奠定基础。

2.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1)为了更能规范化地监控、监督教学过程,应当纳入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组织听课等手段结合起来,对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实验课程考核办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每节实验项目的出勤、课堂技能达标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评价的成绩。而结果评价”包括期末的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笔试考核成绩,这种二者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2.5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合并重组而是有机地融合,开设的综合性跨学科实验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实验教师要在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学校应该鼓励实验教师继续深造、进修,培养一批实验操作技能较强、知识面广的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提高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水平。

尽管实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但

是实施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群策群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的路上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教材的编写,实验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实验室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立等。总之,高职护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涉及面广,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最终找到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法,从而保证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能够真正适应护理岗位的需求。

第3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女| 28岁(1985年1月11日)

居住地:苏州

电 话:18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2年5个月]

公 司:XX联合有限公司

行 业:快速消费品

职 位:营养教育代表

最高学历

学 历:大专

专 业:高级护理

学 校: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自我评价

本人有多年工作经验,个人气质尤佳,处事果断,与时俱进有创新思想并具有相关专业技能,对新生儿的护理尤其专业,能够充分展示专业技能及知识。能够团结同事,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能够独立认真完成领导交予的任务,深受领导的信赖和同事好评。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快速消费品

目标地点:苏州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营养教育代表

工作经验

2011 /1—至今:XX联合有限公司 [ 2年5个月]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

营养教育部 营养教育代表

1、负责建立医院推广渠道,维护医务关系;

2、负责收集回收资料,跟踪回访客户;

3、负责完成育儿班及妈妈班的指标;

4、负责主持科室会议等医务活动会议;

5、负责了解竞品及相关信息,提出应对方案。

---------------------------------------------------------------------

2009/3—2010/12:XX整形医院[ 1年9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整形咨询 现场咨询

1、负责接待客人,向客人介绍美容治疗知识,方法,疗效;

2、负责帮助客人决定治疗方向,为客人做好服务工作;

3、负责向客人介绍单位内的有关的专家,并带领客人会见专家;

4、负责帮助客人和专家之间的沟通,完成所需的治疗;

5、负责在客人完成治疗之后,对客人进行术后随访。

-----------------------------------------------------------------

2007/7--2009 /2: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年8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医学部 医学助理

1、负责在手术中配合医生医疗操作;

2、负责跟客户讲解健康知识;

3、负责制作健康体检报告;

4、负责配合销售,填写报表;

5、负责统筹店内的每月月度业绩工作。

教育经历

2004 /9 --2007 /7 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高级护理专业 大专

证 书

2005 /12 大学英语四级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护生;核心能力

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是衡量其专业技能的重要指标,是护理行业高质量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人员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近年来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断优化,但由于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并不是由一个环节调整而一蹴而就可实现,它需要将改革深度贯穿到教学课程到临床实践的全过程中,需要学校加强对整个护理专业群的搭建,促进学生达成以应用能力为主导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1高职护理教学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1护理专业教学内容安排分析

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必要的基础知识储备之上,强化在临床实践中动手能力培养,因此在学校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偏重于认知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职业素质、心理状态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较为欠缺,学科开展偏重于学生单向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各学科横向联系的培养,课程安排上偏向借鉴于本科医学专业,忽视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特色的打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已经无法满足高质量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求,教材的编写偏重于学科体系的脉络而无法满足护理专业的临床实践,同时书本中知识更新较慢造成学科教学严重滞后于临床实际现象的存在。

1.2护理专业教学模式安排分析

对国内多所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进行走访调研发现,高职护理专业在教学模式的安排上总体上还以医学学科教学为主要方式,在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上仍缺少本专业特点,其教学模式安排上与医生培养模式相仿,缺乏专业性的护理知识教学只注重于医学理论教学,使得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实现与用人岗位的有效衔接。在课堂上仍以教师的一言式教学为主要模式,未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实用性强的护理专业,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考评手段仍采取传统的评价方式,只关注于学生的理论考试分数,而学生核心能力的评价形式不甚完善,造成学生普遍对核心能力的培养不重视。

1.3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安排分析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科,用人单位要求该专业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的岗位上实现快速上岗,目前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的设备升级换代速度逐渐加快。但目前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缺乏的现象,造成学校实训设备严重滞后于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后也无法在工作单位中得到应用,因此学生普遍对学校的实践教学不重视,严重阻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教师资源的配备上,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师资力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严重不符合教学标准,团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教师更是严重不足,总体来说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核心能力培养建议

2.1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核心能力培养理念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相关教学人员也需要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提升改革优化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贯穿到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中,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要充分把握其专业特色,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做到与本科教育研究性医学人才相互补,共同实现国内医学护理水平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理论学习、能力培养及素质提升融为一体,有效帮助学生养成护理核心能力。

2.2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核心能力课程的整合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学校护理系统课程的综合培养,在这过程涉及到广泛的理论课程与综合实验,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构建护理专业教学体系,就要求相关教师不断整合核心能力课程,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做到细致的划分,构建高职院校核心能力框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做到合理分配,使学生可以按照学习程度做到循序渐进,在模块化细致教学的基础上加大课程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理顺护理专业知识体系,从而更好的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这种形象化的课程整合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化,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3建立多方合作的教学互动模式

为了有效解决高职院校硬件设备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合理改善护理专业培养水平与用人单位需求不符的现状,就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大与相关用人单位的合作深度,深入推进教学与临床的结合水平,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提升,尽早的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体验自身责任,强化学生的护理意识,锻炼学生的护理思维,实现学生良好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力量学习与临床实践综合互补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身护理盲点,积极思考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实现对自身核心能力的塑造。

3结束语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内医学护理水平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是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起点,良好学习能力的养成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成对自身综合护理能力的完善,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成果仍不能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加大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养成。

参考文献

[1]周海燕.核心能力教育理念对我国护理高职教育的启[J].国际护理学杂,2008,27(3):281-282.

[2]李巍.护理核心能力的提高应从护生教育开始[J].护理研究,2007,21(2B):554-555.

第5篇

关键词:PBL;LBL;病理生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74-02

近年来,护理职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以素质、能力为主线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热点。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实习期间的能力表现,[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很有帮助。[2]我们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目的就是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职业能力的初步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以我校2007级护理专业1—2班10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51人为PBL法组,2班51人为传统讲授法组(LBL)。

2.方法:两组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供高职高专护理专用病理学教材。PBL教学法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为“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章节中的“机能代谢的变化”、“防治原则”、“护理原则”,其余部分同传统教学法组,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例,PBL的基本方法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拟定的自学提纲提前预习,自学提纲内容包括:①急性肾衰病因、机理是什么?②分析见习录像病例为什么出现少尿?少尿期特点是什么?③该例患者医嘱单内容分析:a.医嘱单中为什么要用利尿剂?b.为什么要用20%GS300ml然后加胰岛素15u静滴?c.为什么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④如何制订该病人护理计划?学生据上述思考内容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阅读相关文献。课堂上,教师先讲授急性肾衰的病因,发生机理,然后引入学生见习录像病例,并呈现该病人住院过程资料,包括医嘱单。然后让学生按自学提纲自行阅读教材“急性肾衰机能、代谢变化”,分析医嘱单用药依据,并归纳出“防治原则”,制定“护理计划”,学生在这期间可互相讨论,同时由班干部自行决定、安排主持讨论会,如主持、代表发言、小组评分等,教师巡回指导并最后评价总结。教师总结分析的思路为:急性肾衰病因——发生机理——机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或工作过程)。

3.考核:病理期末成绩考核:两组学生用同一教材、同一试卷、由同一教师授课,课程结束后统一出题,教研室集体批改,题型分为基础理论、应用型病例分析。职业能力调查,由成教部联系学生实习医院护理部,按照护理专业大专毕业生应具有的职业能力——临床护理能力包括:[3]临床护理评估能力;临床护理诊断能力;制定护理计划能力;实施护理计划能力。共33个小项,每个小项分为5级计分法计算:a低;b较低;c一般;d较强;e强。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收回98份,回收率96%,在回收卷当中96份有效,2份无效,有效率为97.9%。调查表由所在实习医院护理部盖章统一寄回成教部。

4.统计分析:学生在校期末考试平均分数用(x±S)表示,两组学生分数比较及职业能力调查测量平均分数用T检验。

二、结果

1.PBL+LBL组与LBL组考试成绩比较,基础题包括名词解释和单项选择题,应用题为问答题和病例分析。PBL+LBL组总分和应用分析题得分明显高于LBL组(P<0.05),见表1。

表1PBL+LBL与LBL组期末成绩比较(x±S)

2.学生评估。与LBL组相比,PBL+LBL组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主动性、收集信息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合作能力有所提高(P

表2PBL+LBL与LBL组学生自我评价比较(%)

3.实习期间临床护理能力比较。采用PBL+LBL教学法组与LBL组相比较,能显著提高实习期间临床护理能力(P

表3PBL+LBL与LBL组实习期间临床护理能力比较(x±S)

*与PBL+LBL组比较,P

三、讨论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知识更新较快、介于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我们对护理学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采取了PBL和LBL相结合教学方法,并探讨了其对职业能力的有益影响。结果表明PBL+LBL教学法不仅可提高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而且可提高实习期间护理职业能力,与Harrison Applin报道一致。[4]毕业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是检验在校期间教学方法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指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必须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5]虽然PBL教学法,LBL教学各有自己的优势与不同,但两者恰当融合将促进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后续培养。我们选择病理生理学各论内容进行PBL和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理解常见病临床病理联系,了解病史发展过程,有助于识别不正确医嘱,正确执行实施护理计划,使护理评估能力、护理诊断能力及制定护理计划能力得到提高。PBL和LBL教学法有机结合为培养全面适应服务于新时代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开辟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1]Richards BF et.Rating of student’s performances in a third-year internal inedicine clerkship:a comparison between problem-ba sed lectue-based corricala[M].Journal of the A 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lolleges ,1996 Febjvol,71(2):187-9.

[2]苏维,郭明晶,李志鹏.小组讨论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0,27(4):530-538.

[3]刘迪成,黄惟清,王富珍.护理专业不同层次毕业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6-428.

[4]Harrison Applin.A camparison of competen cies between problem-based leaning and non-problem-based graduare nurse.Available online 3 september 2010.

第6篇

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以提升护理服务品质为引领,以创新护理管理为切入点。我们体会到:夯实基础护理服务、拓展专科特色护理、不断丰富护理内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核心[1]。现将我院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强化优质护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专业技能

1.1创新理念、营造氛围: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氛围,是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建设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内容,要想成为患者心目中的好医院,必须强化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注重护理人文关怀,充分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用心服务患者,真诚对待患者。做到“四个一”:入院多一些介绍,诊疗多一些解释,护理多一些照顾,出院多一些嘱咐,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重视。用心服务,细心不以善小而不为,重在细节;护理工作不分大小,而在于到位。开展“四个有人”活动,既患者住院时有人主管,外出检查有人陪送,行动不便有人协助,康复过程有人指导,用专业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

1.2加强培训、提高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过硬的护理技能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我们注重加强各层级护士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具体做法:①开展服务语言规范化培训,护理患者时用“礼貌四声一语”:称呼声、问候声、告别声、病痛安慰声、请求配合语等。②组织医院规章制度、《护士条例》、《护士守则》的学习和考核。录制了基础护理操作光盘,组织教学观摩学习。开展“三基”知识竞赛和技术操作大比武,评选技术操作标兵。推动了全院护理队伍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2拓展护理服务内涵突出专科技术特色

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二者不可分割[2],在落实基础护理的同时,注重提升专科技术和特色服务,把基础护理融入专科护理的具体工作中,我院成立了糖尿病、压疮、造口、静疗、感控、健康教育、重症急救等专业学组。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与技术交流,进行个体化和群体性健康教育,指导解决护理疑难问题。①血液科护理移植患者入无菌层流病房,实现了无家人陪护,护士真正做到了全面、无缝隙的服务,用过硬的移植专科护理技术,赢得了患者的健康、家属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②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音乐疗法。护士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病情变化,记录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制定音疗方案,选择音乐类型、内容、播放时段,了解音疗效果。重症监护室引入音乐疗法大大减轻了护士和患者的心理压力,为进一步做好心理诊疗做了有益的探索。③各监护室实行人性化探视制度和探视人员告知制度。增设了沟通、等候休息室,定时段与家属交谈病情。采取限制性和预约性探视制度相结合,不仅减少了对医疗护理工作的干扰,增进了护士、患者及家属的相互理解,而且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④更新服务理念。门诊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就诊服务,边导诊边进行健康教育。优化导诊模式,由被动、固定式分诊,改为主动、流动式巡诊。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成立急救小组,争取第一时间抢救生命,在内外诊区增设抢救设备、急救药品,保证了救治及时有效。⑤干部病房开展精细化护理服务,为患者设计了护理需求信息表,了解患者的需要,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帮助解决患者住院最关切的事。病房设有生活小厨房。卫生间设施达到了星级宾馆标准。各病房有温馨提示台标、检查指导和路线图、健康宣教手册,指导患者自我保健技能。开展家庭护理和随访,使优质护理服务价值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同,提升了医院的声誉。

3创新护理管理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3.1改革护理管理模式:优化护理人力资源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3]:①实行合理排班分层级管理。排班模式采取人性化和指令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了新老搭配,强弱结合科学管理。②建立护士班次需求本,尽量满足护士工作的合理要求。把工作需要和个人工作特点结合起来。使“要我上班”,变成“我要上班”,极大地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③根据护士的特点、工作经验、工作量及工作强度实行弹性排班(设机动班)和分层级排班,以减轻夜班护士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压力,确保护理质量,避免了安全隐患。④实行APN班的模式。固定主班,减少交接班次数,实现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化;组间实行评比竞赛,组内实行责任包干制,小组长对护理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小组成员分床到人、责任明确,遇有疑难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合作精神明显提升。

3.2量化考核指、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并实行激励绩效考核机制:①建立和完善由护士长考评、科内医护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组成的三维指标体系;设计专用量表,考评工作质量。②结合护士工作表现由科室、院两级考核,评选先进。③根据完成工作量、质控标准采取绩效考评。④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伤病员表扬多的护士,设专项奖。⑤对获奖护士在晋升职称、年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并积极推荐外出学习进修。通过以上绩效考核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护士努力向上、主动作为的积极性。

4小结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医院声誉,对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加强科学管理,拓展护理领域,不断丰富护理内涵、创新、凝炼和强化护理专业技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患者需要着眼,从细微处着手,真诚为患者服务。只有紧紧抓住医院建设的这些重要内容,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成为群众满意的好医院。

第7篇

1研究对象

选择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普通班及英语班学生114人,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76人,共计190人,研究对象均选用第四版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教材。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对照组,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实验组。

2研究方法

2.1教学内容

内科护理学分全学年二个学期的授课任务,第一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第二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风湿免疫系统,临床见习学时也是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对照组秉承传统的教学方法,每学期的24个学时均到附属医院相关各科系去见习。

2.2教学方法

对照组秉承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每理论授课完成一个章节后安排到与教学相匹配的相应的各系统专科去见习,每个系统准备2~3典型病例,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由专科带教老师或总带教老师共同复习讲解疾病的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等,使同学们通过见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并对典型病例能够制定完整的护理评估体系,并结合一个病人患有多种疾病的知识贯穿学习及病例小组讨论,使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内科护理学的疾病能够做到理解、消化和掌握,实验组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将一半的学时带到实验技能中心去见习,目的是提高本科生的医疗工作新知识和新技术,具体方法如下:呼吸系统:示教气管插管、胸腔穿刺术,并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示教引流,学生之间模拟练习,示教呼吸机基本操作,学生反复练习。循环系统:学会心电监护导线连接、故障排除法,注射泵、输液泵的操作方法,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模拟人身上每个人都要复示以上的操作步骤。消化系统:示教三腔二囊管插管和留置方法,测气囊压力、放气、固定等护理注意事项,示教腹腔穿刺,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学生复示,讲解胃镜、肠镜检查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护理。泌尿系统:示教腹膜及血液透析,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着重讲解留取各种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并强调以后到临床工作要如何准确为医生提供准确尿量,不要把留置导尿袋中的尿液的刻度作为实际尿量记录,因为它会比实际记录的尿量要多0.5~1倍,所以注意学生的责任心教育更为重要。血液系统:示教骨髓穿刺方法的讲述,学生复示。风湿免疫系统:多媒体示教专科检查的手法,学生复示。内分泌系统:尿糖及血糖仪的监测,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每位同学互相监测,掌握糖尿病不同食谱间换算,多媒体示教有氧运动体操。神经系统:示教腰椎穿刺,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示教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的操作手法,学生复示。

2.3评价方法

2.3.1教学效果评价在整个实验技能中心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各系统的专科技术操作能够熟练掌握,并对课后的自学能力也大大提高,因为各项操作只是由老师讲解并操练,并没有给同学们复习资料,所以课后同学们要查阅资料,并且准确记录相关数据,我们对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杜绝同学们到实训室走马逛花、流于形式。

2.3.2对考试的设计分为理论考试,和24个技能考试。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采取随机抽签考试原则,其中理论考试设题型5种,题型为A1、A2、A3、B型、X型选择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体现在A1型和A2型题上,难度较大的体现在A3型和X型题上,在这两种题型上,主要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SPSS进行平均数的差异分析,结果分析出两组数据所代表的总体存在的差异[1]。

首先对试卷每一道试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然后利用SPSS软件中的公式检验来自两个的两组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性[2]。Z=X1-X2S1n1+S2n2其中,X1、X2是样本1,样本2的平均数;S1、S2是样本1,样本2的标准差;n1、n2是样本1,样本2的容量。从而判断它们各自代表的总体的差异是否显著。其Z值=3.68>2.58,P<0.01,数据结果显示了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新的教学方法比原来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8篇

一、就业现状

1.医院对学生学历要求提高

近几年来,由于医学院校大量招收护理本科、专科学生,使医院对护理毕业生的要求提高,县级以上医院明确只招为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生,地市级医院更要求本科护理毕业生。

2.中职教育的地位相对弱势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体制改革受阻、教学改革不畅、教学设备落后、教学仪器老化脱节等多种问题的存在,使中职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由于中职学生存在学历低、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面相对狭窄、社会经验不足等情况,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生有较大的差距。

3.传统思想的束缚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学生毕业就应进县级以上正规医院,只有在县级以上医院工作才算工作,很多人不愿到乡镇卫生院、私立医院就业。这样就人为地缩小了就业选择范围,导致不少学生毕业即失业。

4.毕业与就业的矛盾

专业设置“一窝蜂”,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屡创历史新高,而医院发展规模相对固定,导致就业压力增加。

5.医患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一方面偶有病人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也多有抱怨。这也使部分家长对子女从事医务工作的安全问题存有顾虑,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招生和学生的就业。

二、面临的机遇

虽然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就业压力较大,但国家对中职护理教育的关心和扶持,再加上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也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带来了发展机遇。

1.我国临床护士严重短缺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护士与总人口比重约为千分之五,而我国比例仅为千分之一。按此比例,我国尚缺护士数百万名。这对中职学校招生和就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新医改方案拓宽了护士就业渠道

新医改方案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提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政策、措施、方法和步骤,这为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问题铺平了道路。新医改方案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和乡镇卫生事业,这大大拓宽了护士的就业渠道。

3.合资医院、私立医院、外资医院的兴起

合资医院、私立医院、外资医院、个体诊所的兴起,大大增加了护理专业的就业岗位数量。

三、应对措施

1.优化教育教学,提高学生质量

笔者学校以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大力进行硬件和软件建设,突出护理专业的品牌效应;施行优惠政策,招收优秀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培养、选拔护理精英学生参加市级、省级护理技能竞赛,对获奖的学生和带教教师给予重奖。

2.积极参与考证,提高学生实力

在学生实习前,集中对学生进行护理操作训练、考试,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在学生实习结束后,集中进行“护士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提高学生通过率,提高学生应聘实力。

3.增加横向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笔者学校以招生就业处为依托,建立了市内、省内、省外,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浙等地的就业关系网络,增加横向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4.加强多向沟通,把握就业动态

学校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积极了解毕业生意向、动态,每年毕业前夕组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见面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互通信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5.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就业观

第9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辅导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变知识为技能的必经过程,是护理专业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也是很特殊的一个时期,学生第一次走出校门,必然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问题。虽然医院在学生实习时配备带教老师,但辅导员在这一阶段的作用仍不可替代。辅导员是学生比较信任的人,做好实习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管理工作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

一、护理专业实习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一)外来的压力

1.环境变迁的压力

实习是学生第一次独立走入社会,他们之前的生活圈子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在这两个圈子里,他们受到的几乎是无微不至的呵护式教育,而且他们已适应了这两个环境。而实习就不一样了,医院对他们而言是个陌生的环境,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又与他们以前的经历迥然不同。虽然有带教老师的指导,但毕竟大量的工作要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自己要独当一面,如值夜班、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等。

2.工作的压力

实习学生虽然在学校学了三年或五年的护理专业知识,但在学校学习的基本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相对较少,而理论与实际操作存在很大差距。通常情况下,护理行为对患者是有益无害的。但事实上,护士对患者做的每项护理都包含着一种可能存在的伤害,若这些行为符合要求、方法正确,则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若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则不仅不能给病人减轻病痛,甚至会带来伤害。因此实习生易产生畏惧心理,自信心不足,害怕出错而不敢动手操作。

3.人际关系的压力

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关系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学生实习有带教老师的指导,但由于医院工作繁忙,有些工作是要实习学生自己来完成的,所以实习学生常常有孤立无援的感觉。另一方面,实习学生要同时处理好同带教老师、值班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等多方面的关系。这些人文化层次、社会地位都不尽相同,要同时处理好这些关系,对实习学生而言显然还有一定的难度。

(二)个人内在压力

1.职业困惑的压力

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是自愿选择的护理专业,他们看别的同学选择该专业就选择了该专业,至于自己是否适合或喜欢该专业,根本没有考虑。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家长做主选择该专业,更谈不上喜欢或愿意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了。这部分学生中很多自始至终对护理行业有些排斥,所以在实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抵触或厌倦心理,随时准备脱离该行业。这些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处于困惑状态,要不要从事该职业,他们一直在犹豫。

2.工作能力的困惑

现在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而护理工作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再加上平时动手能力的欠缺,很多学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容易产生紧张、畏惧心理,害怕护理技能操作失误而受到带教老师的批评,也害怕操作不熟练引起患者的不满,这会给实习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3.就业压力困惑

在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大环境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是很好。第一,就业存在文凭歧视现象。现在护理专业不仅已开设有本科教育,甚至有些院校已开设有研究生学历教育,而拥有大专文凭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第二,从业环境并不是很好。很多医院护士地位不高,往往干最脏、最累的活,而收入与之并不相称。这导致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

二、辅导员介入的必要性及意义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交流基础。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频繁,比较了解学生,通常是学生比较信赖的人。当学生在实习中出现心理问题时,通常愿意向辅导员倾诉并寻求帮助。

相对学生而言,辅导员思想上比较成熟,并且有工作经历,对社会的了解也比学生要深刻。辅导员可借鉴自己的经历,把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减少实习期间的困惑。

三、辅导员介入的方式和措施

(一)建立联系机制

要沟通就必须有联系。因此,在学生实习期间,必须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联系机制,使辅导员对实习学生的心理辅导能顺利进行。

(二)确定学生联系辅导老师的途径

学生实习时已离开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不可能天天见面。学生遇到问题时,也不可能随时都能向辅导员请教。而且因为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不同,每个实习学生遇到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因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联系途径,保证实习学生随时能联系上辅导员。

(三)主动联系学生

因为有些实习学生工作较忙或者不好意思打搅老师,通常由学生主动发起的联系很容易中断。所以,作为辅导员,要主动定期和学生联系。考虑到学生实习在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和心理波动状况不同,和学生联系的方式也应有所变化。如实习初期除了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联系,还可以主动去看望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实习中、后期阶段,则主要通过网络进行联系。

四、辅导方法的探讨与商榷

(一)疏导法

疏导包括疏通和引导。心理疏导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

1.正确引导学生客观看待问题的存在

学生实习期间碰到问题、难题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但过去对于实习生的教育通常是教他们怎么样避免问题的出现,这种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教育方法易导致“因噎废食”。为了避免出现问题,一些学生实习期间害怕动手操作,极端的就干脆放弃动手操作,这显然不能达到实习的目的。

2.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辅导员都已习惯呵护学生成长,其实学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和灵活。因此,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去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自己深思熟虑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后,辅导员要做的是在学生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帮助和建议,筛选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巧妙地发挥了辅导员的作用。

(二)角色互换法

角色互换法在心理学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谅解对方的言行和态度,将心比心;另一方面,以对待“主观自我”的方式来对待“客观他我”,体验对方在此情此景的感受。在实习期间学生遇到问题时,有时会产生偏激,以为问题的出现是别人故意出难题刁难自己,这种态度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新问题的出现。因此,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跳出“自我”的圈子,来客观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当然,护理专业学生能否顺利通过实习,主要还是靠自己。但如果辅导员在学生实习阶段,给予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会给学生很大的安慰和鼓励,这也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梁执群,卢莉,朱素娟等.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

[2]张俐,刘波.护理专业女生焦虑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2).

[3]刘业惠,李安娜.实习护士在不同实习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5).

[4]彭拴莲.利用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

第10篇

关键词:工匠精神;护理专业;职业道德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时谈到,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作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在医疗卫生行业承担着呵护生命、救死扶伤的职责。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作为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单位,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已成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旋律。工匠精神,从狭义的方面来讲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是指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融入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工匠,从职业教育自身来讲,需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艺精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能工巧匠。

2工匠精神与护理职业道德的联系

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用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严谨认真、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慎独内省”的思想引导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护理职业道德观、职业伦理观,这是促进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3将工匠精神根植于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3.1重视德育课教学

如今单位招聘都希望招到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中职课程教学中,大致可分为专业课程和德育课程,如果说专业课培养的是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那么德育课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提高学生道德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4门德育必修课和心理健康选修课是中等职业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途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作为德育课教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取与专业相关、与将来工作紧密结合的案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4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时,笔者选取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庄仕华院长为例。庄仕华扎根边疆43年,巡诊近百万人次,行程40多万公里,12万例手术无一失误,300多例疑难杂症手术全部成功,获得137个奖杯和勋章,庄仕华身上无不体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3.2在技能大赛中融入工匠精神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被定位为引领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大赛将工匠精神融入赛程设置,侧重考核学生技能操作的精准度。“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成为大赛的主题,赛程设置也侧重于工匠精神的考量,从原来的“求会”到现在的“求精”。目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形成了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比赛层级,开展技能大赛是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我校每年开展护理技能大赛,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大练兵的热潮,让全体学生受益。

3.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见习、实习是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既离不开在校时的专业训练,更离不开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正规化操作。在医院优秀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去体会工匠精神。在护理实践和服务社会中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独具护理人文特色的教育模式[1-2]。

3.4坚持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活动周主题已成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主旋律,我校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精湛的专业技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活动周期间开放校园邀请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社区群众参观校园;邀请护理行业领域的专家开展义诊活动,传授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和精湛操作技能的师生深入社区开展便民服务;邀请护理行业具有工匠精神的劳模与学生座谈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中职毕业生校园分享活动。我校优秀毕业生马文娟被团中央选为“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中职毕业生校园分享团成员之一。医院文化进校园活动是行业连接职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培养人的过程和环境也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3]。我校有效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聘请附院临床专家和岗位操作能手作为活动项目委员会顾问。毕业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将临床实习心得和感受以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再现了护理工作的平凡与伟大,向师生传递了正能量。在医院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激励学生将“积学修德,精技善行”的校训转化为学习、工作中的实际行动。在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下,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

护理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的高层次表现。工匠精神作为护理职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将工匠精神根植于护理职业教育,坚持“积学、修德、精技、善行”的护理人文素养基本要求,为护理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杜陈晨 单位:石河子大学护士学校

参考文献:

[1]周建军,孙萍.“工匠精神”:厚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42-44.

第11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职业能力 培养探索

随着人口结构和质量的改变、全球化趋势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导致护理实践复杂性日趋增加,护理职业教育要应对这一挑战,与先进的护理理念接轨,全面发展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护生职业能力全程化教育,使我们培养的护理人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一、构建适应现代卫生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现代卫生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办学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评价质量依据的教育。学校要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核心。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核心即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然而目前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仍沿袭相对独立的传统学科体系,课程门类繁多(如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在校学习期间仅为2年,而开设的课程达25-27门),学科意识使各门课程人为地强调自成体系,造成观念、学科界限和定位的诸多冲突,而且,课程设置中缺乏人文社科知识。在此基础上选择的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一味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容器”,其学习所得完全依赖老师的“一言堂”,没有师生互动,技能训练被忽略,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束缚,教学质量长时间在低水平徘徊。为此应建立新的卫生职教课程观和教学观。

1、调整课程结构,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职业学校不能采取原有教育的课程模式,必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要由“学科型”走向实用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书本走向实践,围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护理职业特点,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观念指导护理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必须打破“学科自成体系”的传统模式,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实行课程综合化改革,融知识、实践、能力、技术于一体,使课程更突出职业特色、贴近临床实际。

针对课程设置中缺乏人文社科知识,我们调整课程结构,从必修课程中减去了数学、物理、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作为任选课,安排、增加了与护理专业关系较为密切的医学边缘课程,如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充分协调人文与医学基础课程之间、医学基础与医学临床课程之间的教学衔接和内容取舍等。人文课程及医学基础课程本着“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增加了临床教学时数,特别是加强了临床护理实训教学环节,将十八周教学调整为十六周理论授课,两周课间实习;加强了实践训练,如《护理学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调整到1:2,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2、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

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减少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面对知识,而且要面对“人”;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能力,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加深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其从思想意识、情感、个性、精神境界方面得到升华,潜能得到激发,学习品质得到提高。

在课程设计上,要按照医疗卫生工作过程设置学习情境,以“应用性理论讲授+岗位技能实训”为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努力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学习过程。

二、改革实践、实训教学,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是护理人才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以“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学校实训+社区实践+医院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学校——社区——医院”交叉渗透,全程化培养实践能力。要注重学生护理职业素质和职业情感培养,提倡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体验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理解护士职业的价值和情感,学习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基本的生活护理技术,使学生能够持续获得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增加学生对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同时促进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实现知识的内化。 转贴于

在实验、实训环节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造就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护士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工作环境紧张,压力大,加之传统习俗、社会偏见对现代护士职能做出了较低评价,影响了护生的专业信念,使部分护生对职业前景产生了困惑或动摇。因此,护生进入实习环节后,应逐步领悟护理工作的内涵,领会护理工作的真、善、美,感悟并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形成恰当的职业价值观,最终形成健康的专业心理。二是注重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包括评估及观察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应对压力能力、慎独自律能力等。

三、完善考评体系,突出岗位能力评价

有时教师眼中很不错的学生(听话、成绩好、不调皮)并不一定受用人单位欢迎,而教师认为一般化的学生(不太听话、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他们社会适应性较强,思维活跃,表达、协调能力较好,反而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究其原因:学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有问题。一直以来学校的教育方针是要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而考试又主要是理论知识,不管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如何,只要卷面符合标准答案就行。由于对学生的衡量标准出现了偏差,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从根本上与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相悖。因此根据社会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来改革评价学生的标准和方法、改革职业教育的考试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1、理论教学评价,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评价对象的全员性,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可将考试改革为“理论+实践操作+综合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几个部分进行评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如知识技能评价中,应评价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技能中的应用和综合,看其能否将掌握的课程知识应用到操作技术当中,有关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情感态度的评价中,应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知识能力、信息资料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看这些能力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提高。

2、临床实践评价,建立临床、院校合作的评价体系

要充分发挥临床医院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请医院的带教老师对不同阶段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早期见习应注重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评价,能够将课堂讲授的沟通交流及人文关怀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临床见习应注重自我认识角色转换评价,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尽快适应专业职业角色转换,建立工作责任感。毕业实习应注重专业能力及临床思维评价,加强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力,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临床接轨,实现无缝对接。

第12篇

【关键词】

人格;心理测验;护理专业;青春期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在普通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又先后开设了英语护理、家庭护理、保健护理等医学护理相关专业。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四个护理专业的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心理差异[1]。同时这些护理专业学生正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2]对护理专业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所以有必要对四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格因素进行研究,以便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临床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卫校英语护理专业99、2000级各一个班;普通护理专业99级两个班;家庭护理专业99、2000级各一个班;保健护理专业2000级两个班,共4个专业8个班353人,全部为女性,年龄15~21岁。

1.1.1 方法[3]

采用中国修定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作为评价学生人格的工具。这个测验测量项目较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调查过程由具有心理测验专业资格证书并受过CPI-RC测验培训的老师按照标准化步骤和方法完成,问卷回收率100%。

2 结果

2.2 四类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比较

对CPI-RC测出的每个学生人格的20项指标求均值,以50分为中线分为5个等级。43分以下为差;44~48分为较差;49~51分为中等;52~54分为较好;55分以上为优秀。调查结果4个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3,P

2.2.2 自我实现(潜能)水平情况比较

根据CPI-RC测验中的V3项的程度,划分为七个自我实现水平的等级:7级-是优秀的个人整合和所属类型积极潜能的实现;6级-是明显高于平均水平;5级-是高于平均水平;4级-是平均水平的个人整合和潜能实现;3级-是低于平均水平;2级-是明显低于平均水平;1级-差的个人整合和很少积极潜能的实现。把四个护理专业的学生按上述标准进行划分并进行统计比较,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24,P

3 分析讨论

3.1 家庭、保健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心理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

从调查结果中得知,英语护理、普通护理的学生心理素质整体水平好于家庭护理和保健护理。在四个不同护理专业中,英语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较高,而较差者是家庭护理专业的学生,这与学生的生源有关。英语护理专业、普通护理专业的学生是通过全省中专考试录取的,英语护理专业学生是英语成绩较突出的学生。而家庭护理和保健护理的学生是学校自主招生、自报专业录取的学生,文化课的基础较差。从上述调查中得知,他们之间的差异不仅是在文化课上,心理素质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测心理素质包括:支配性、进取能力、社交能力、自我接受、独立性、通情、责任心、社会化、自我控制、宽容性、智力效率、适意感、同众性、好印象、顺从成就、独立成就、心理感受、灵活性等多个项目。这项结果要求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护理专业学生人格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应有所区别,保健护理特别是家庭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其整体心理素质,以适应学习和临床工作要求[3]。

3.2 学校应多给普通护理、英语护理学生更大施展才能的空间。

通过CPI-RC测验中的自我实现(潜能)水平V3项的测量得知,普通护理和英语护理的学生自我实现(潜能)较高,她们具有成熟、有自信、懂文明、乐观、兴趣广泛,神经病倾向和人际冲突相对较少,感到有能力并能应付生活中的紧张刺激,能够达到自己目的。而家庭护理和保健护理的学生则缺乏对自我正确的评价,有较多的不满情绪,对纷繁复杂的事物感到无所适从,感到自己缺乏决心和毅力,容易在生活中受打击,实现自己的志向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家庭护理和保健护理的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树立远大目标,帮助她们积极的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学校应多给普通护理和英语护理学生更好的实习和就业空间,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应增加深度和拓宽知识面,帮助学生实现她们心中的梦想。

参 考 文 献

[1] 高晓玲,钱海红.中学生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状况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0,15(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