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设计论文

环境设计论文

时间:2022-11-12 22:5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设计论文

第1篇

低碳居住环境具有经济实用、节能环保的特点,强调空间的艺术性与思想内涵,突出资源利用的综合性和低功耗,是绿色、健康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以低碳生活理念为指导的居住环境设计中,设计师结合建筑本身的结构特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由内而外对建筑进行组织创造,力求打造出舒适、美观、低能耗、低排放的空间环境,满足居住者的各项生活需求、提升其生活品质与精神追求。

2低碳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2.1节能环保与整体性原则

当下,国内居住环境设计普遍存在环境污染大、材料资源浪费等问题。节能环保,就是要摈弃高排放、高消费的居住环境设计思想,以低能耗、环保节约的基本理念指导设计工作的展开。建筑空间包括室内、室外和过渡空间,其中室内空间是建筑价值的主要体现,但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室外空间与过渡空间的设计同等重要。居住环境设计是对已有建筑环境的深化与再造,通过对各空间的统一组织协调,能够实现室内外空间的有机互渗、达到与城市大环境融合协调的目的。在居住环境设计中,不能单纯追求视觉协调,还应尽量避免生活垃圾,如污水、噪声、油烟等对外部环境的干扰破坏。

2.2以人为本原则

住房是人类生存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其安居乐业的前提和基础。在居住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在节能环保、爱护自然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为居住者提供便利与关怀,满足居住者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独特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以人为本”不代表人的需求凌驾一切,人类的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必须与自然环境中的人事物平等共处,为追逐物质享受而牺牲环境、破坏整体和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3动态发展与科学创新原则

空间是一种非固定的开放系统,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和不断完善调整的过程中。受时代和地域的影响,空间环境会不断新旧更替、持续发展。动态发展原则就是要在设计中保留充分的发展更新空间,以顺应社会活动、时代审美理念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并在设计中延续多层次多风格的多样化理念。同时,要在居住环境设计中采用科学的表现手法,突出设计和环境本身的科技含量,系统、合理地展开整体设计,明确空间的分割与利用。科学创新原则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它是设计本身时代感的来源,同时能有效提升设计效率,在突出空间感染力的同时彰显设计的文化内涵,带来人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3低碳居住环境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合理展开空间布局和植物配置

合理展开空间布局,让室内外空间在位置、形状、流通等问题上构成一个丰富统一的整体。结合住区的风向、日照,以及住宅本身的噪声源、污染源及空间分布,科学开展采光、通风、隔热等设计。借助植物、结构设施等构建自然风道,扩大住宅绿化率,降低室内外热辐射,改善居住环境。尊重住宅所在地的地域环境特征,优化植物配置,减少对场地自然环境的干扰。顺应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科学构筑室内外动植物、水资源微生态格局。合理搭配植物和景观元素,以室内植物、盆景等方式美化环境,提升室内植物汇碳系统的整体汇碳能力。

3.2采用先进技术,倡导能源的开发、优化和循环利用

选用安全、环保、低能耗的家居材料和家具,结合人体工学设计空间的使用功能,减少厨房、浴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导节约、理性、低排放的消费风尚,摈弃高消费、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倡导能源的循环使用,尽可能使用再生资源、复合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充分利用二手配件、设备、家具等“旧元素”,将“旧元素”巧妙融合到新的环境空间中。尽可能在住宅区内实现能源集中供给,结合住宅区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借助先进的节能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能源的普及率。尽量不使用碳基能源,逐步降低碳基能源在总能耗中的使用比重。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深化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的运用;逐步实现风力提水、致热;建立社区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3.3在空间设计和材料选用上坚持低碳原则

第2篇

环境设计与服装造型设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站在空间艺术的美学特征来看,环境设计和服装造型艺术都属于视觉艺术的学科,两者都是采用点、线、面、形、色、质等不同的设计元素的变化、组合与穿插,最终形成了优美的艺术形象。服装造型艺术相对于环境艺术而言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瞬间性和流动性,环境艺术倾向于静止化和恒久性。但是从两者的先天属性来看,不论是环境艺术还是服装造型艺术都是最终为人类服务的,穿在人身上的服装以及人运动所存在的空间相结合,相互依托,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因此,环境艺术和服装造型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大量的服装造型设计的表现元素。

二、环境设计中的服装造型设计因素

(一)丰富的视觉

服装本身作为人的一种外在的包装,十分注重服装的点缀作用,如在硬朗的风衣外套上加上具有纵横线条变化的纽扣等等,这样使整件衣服看上去就有随意动态的韵律美,更加富有生机。在环境设计艺术中,融入了服装造型设计的元素,尤其是在环境设计艺术的构成手法中。在环境设计中也是如此,在中规中矩的方形建筑设计中加上弧形或者圆柱形的窗户作点缀,不仅丰富了构成元素,更丰富了空间的形象,现在不少的建筑中选择多种不规则图形的组合而成,不少星级酒店将建筑设计成L型或者S型等,甚至采用的是多种图形的不规则组合,这样看似不协调的环境设计实质在视觉上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摆脱了过去设计的刻板,避免了单一的造型设计,使环境更具生机与活力。

(二)活跃的色彩

在西方的教堂人完成婚礼的新郎新娘,为了表现婚礼的庄严与隆重,婚礼服的颜色总以白色主要色调,有雪白、象牙白、奶白等等;儿童天生对于颜色比较感兴趣,儿童服装造型设计在在色彩的搭配上多选用鲜艳亮丽的颜色……环境设计也融入了服装艺术设计的元素,根据空间为人类服务的作用来进行色彩的选用与搭配,如西方教堂也多以白色为主,在教堂四周选用了亮片、彩条作为装饰,淋漓尽致表现出了教堂的神圣任务和婚礼的圣洁。同样,对于公园的设计上,在色彩的搭配上充分表现公园作为休闲娱乐场所的性质,色彩主要以生态绿色为主,在大片的绿色中加入红色或者黄色作为点缀,色彩运用十分活跃;再如现代儿童医院的环境设计,也采用了儿童服装的特点,墙壁的色彩丰富且鲜艳……这些环境设计都充分地体现了服装造型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元素。

(三)动态的空间

人们在进行服装设计是要遵循时间原则、地点原则和场合原则,这三种原则被称之为TPO原则,TPO原则决定了服装设计的内涵与原则,体现了服装造型设计的意义。因此,服装造型设计不能一成不变,任何时间和地点的变化都会改变服装设计的意义,如果在地铁站前出现一位穿着洁白婚纱的新娘,那就会贻笑大方了。同样,环境艺术设计也不能一成不变,也要依据上述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如果在圣诞前来临前,将环境设计为嫦娥奔月,那么便是环境设计案例中的笑话了。环境设计要根据时间的需要、地点的需要和场合的需要进行构思和设计。现在不少的休闲场所在环境空间设计上非常独特,不仅在色彩上采用的是咖啡颜色表现浓厚香醇的特点,在地点设计上往往采用多层次的设计,使顾客不在一个平面上,桌位起伏不定,给顾客带来一种神秘感和新鲜感。

三、服装艺术设计因素对环境设计的作用

环境设计在空间设计、构成设计和色彩设计上都融入了服装造型艺术的表现元素,服装造型艺术表现元素对于环境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环境设计运用于服务人类的实际生活中之后,与服装造型艺术一起搭配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年轻的护士身穿白色的套装与医院通透的环境设计更加体现出医院病房的窗明几净;色彩鲜明且款式简单的运动服饰与色调明快光线充足的健身房搭配更加的凸显了健身房的生机与活力;黑色西装与浅灰色的粗线条的办公室设计相搭配形成了严肃快节奏高效率的办公环境……因此,服装造型艺术对于环境设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当环境艺术与服装相结合之后,更加能彰显环境设计的功能性与目的性。无论是环境设计还是服装设计都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它们都是人性化的设计,环境为服装设计奠定广阔的背景,因此环境设计中必须考虑服装造型设计的元素,结合服装设计中的色彩、空间构成及视觉组合等等,坚持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原则,考虑环境的设计功能定位,根据上述因素进行设计与创造,最终环境设计的成果与服装造型相互依托、相互映衬,构建完整和谐的艺术整体形象。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抽象艺术;跨界设计

1什么是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是指对事物的一种简化并提炼抽取出来的艺术,它是由形体、线条、色彩的三种组合表现的。抽象派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其代表人物是康定斯基和蒙得里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具体化某种事物,而采取线条,色块,形状等来构图以表现其内心的活动。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1康定斯基热抽象

康定斯基的早期绘画风格分为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在野兽主义阶段,他创作了“构图”、“即兴”、“抒情”等命名的作品,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幅抽象画。1910年创作的《无题》,康定斯基自命为是他的第一幅抽象画。在这幅画中,激荡而自由的线条与色块,形状,波浪线等相互穿插,看起来随意点画,却多而不乱,形散而神不善,通过这些线条,色块表现了作者内心活动。

2.2蒙德里安冷抽象

蒙德里安是荷兰的抽象主义画家,他的艺术被称为“冷抽象艺术”、或“几何抽象”。1913年前的绘画以线条为主,把横线与竖线结合起来构图,形成直角或矩形,并在其中涂以红、黄、蓝三原色和灰色。1917年创立了风格派,充分发挥出他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采用线条,色块构图,创造了新造型主义艺术。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具体被抽象化,情感隐喻其中,形成了激荡又理性的画面效果。

3抽象艺术在中国环境设计的跨界现象

3.1家具设计

从红蓝椅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椅子形态可以看出抽象主义对于家具设计的重要革命性的改变。红蓝椅是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家具设计师里特维尔德受《风格》杂志影响而设计的。红蓝椅对包豪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红蓝椅是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3.2建筑方面

“鸟巢”无论从外观察还是从内欣赏,看到的都是一根根钢铁相互编织而成的独特建筑,线成为了面的建筑,把一个具象的鸟巢变成了具有抽象味道的建筑。它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的容器,高地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体。鸟巢体育场的空间设计体现出了空前的设计理念,为我国体育馆建设做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3.3园林方面

周谷城先生说,“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成为历史,在艺术作品中实现,就叫做意境”。意境就是一种神、形、情、理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2007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中,青岛园的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抽象艺术形式在中国当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花园的整体设计是以抽象的方式从色彩、空间与材质体现青岛城市的特色蕴味。抽象互动的线条构图中可以感受到这个海滨城市富有朝气的城市风貌。

4结语

从上述环境设计与应用的抽象艺术,可以看出抽象艺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城市展示其发展水平的关键标志,而抽象的建筑类型又是现代建筑发展的未来趋势。无论是雕塑还是展览空间,非特定的造型都经常引起人们的关注,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因此,抽象艺术的意境是抽象艺术形式基本形式的终极目标。[1]在中国,我们的许多抽象艺术作品都在模仿国外,顺应国外抽象艺术的发展趋势,但中国不是没有抽象艺术。例如,我国传统的书法、国画就是很好的一种抽象艺术表现形式。可见,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创新意识。抽象艺术的视觉效果只是其外在表象,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抽象艺术的意境感受。本文期望通过研究抽象艺术在中国的环境设计中的跨界设计,一方面促进抽象艺术与我们生活环境的结合,进一步扩大环境设计的横向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人们对抽象艺术的理解,提高国内大众对抽象艺术认识水平的鉴赏能力,丰富我们情感,促使抽象艺术创造的意境感受更加被大众所接受,进而对本国跨界设计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现代简欧风格是欧式风格的一种。简约欧式,顾名思义是简化了的、改良过的古典欧式,但是仍然留其原有的优雅、豪华、大气、和谐、舒适、浪漫的古典欧式的特质,更多的展现的是其时代性与创新性的一面。欧式风格文化艺术底蕴丰富,表现语言与符号精致考究。简欧风格吸收了古典欧式中材质,色彩的大体感觉,但是仍然以纯正的欧式古典元素为根基,只是摒弃了过分复杂的线条与造型,融入了更多的现代语汇及表达方式,通过外在表象的单纯与简化,直抵人内心的简单与惬意。

2简欧风格居室设计的基本原则

简欧风格居室设计将以人为本作为室内设计的主要原则,空间设计主要以居住安逸性和舒适性为主,让人们能在舒适和安静的环境里安稳的休息,合理处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设计舒适、个性化的追求。

(1)线条。

古典欧式的线条都以曲线、复线形式为主,线条富于流动、变化,整体或局部有装饰图案,线条粗犷、烦琐,能够表现出富丽大气的感觉,层次分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简欧风格居室设计中线条运用较之古典样式更为平衡与轻巧,给人带来自然、流畅和清新的感受,诠释了人们生活空间的含蓄、内敛,将感性与理性的交织赋予到设计的灵魂之中。

(2)色彩。

古典欧式装饰风格色彩多以浅色为主,如乳白色、黄色系、咖色系等。家具的色彩也以咖色、金色、黄色居多,风格大气,整体奢华。简欧风格中更多地强调通过色彩的对比,配以室内光线明暗对比、材料质地对比等手法;喜欢确定一个点设计中心,并采用次要设计来辅助表现中心点,而非面面聚到,全盘繁复,从而突出居室内部的层次体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生活节奏和韵律。

(3)材质。

古典欧式风格材料上喜用大理石,纯正的木质,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地面材质以石材或地板为佳,欧式客厅突出特色是用家具和软装饰来营造整体效果,深色的橡木或枫木家具,色彩鲜艳的布艺或皮质沙发,都是欧式客厅的主角。同时借助炉壁,壁灯,吊扇,柱子,壁画,纱窗,墙纸,镜子等装饰品来画龙点睛。而简化了的欧式风格,追求的是居家生活的温馨和淡雅,材质上也更趋于清新、自然、简约、现代的材质,将各元素层层过渡,主次呼应,实现自然和清新格调的映衬,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3简欧风格居室设计元素分析

(1)家具。

在简欧风格家居设计中,家具是重要的应用元素之一。在简欧风格家居布置中,家具一般选用简约风格的组合式家具,注重欧式风格的细节,色彩则更倾向简单的白色或米色调,同时搭配以柔和的灯光和现代感较强的电器,时尚气息尽显。在桌椅的搭配上,常以实木材质的桌椅为首选,色彩也以白色和棕色为主,图案以复古图案作为点缀。在简欧风格的家具中,色彩多以浅色调为主,同时搭配适量深色比重辅助风格的展现。

(2)壁纸。

简欧风格的壁纸选择上摒弃了传统欧式的凝重、繁复,而是以自然、清新为整体特点。在房间的装饰过程中,可依据房间布局、家具等的色彩,选择风格相近的壁纸进行墙壁的装饰,烘托房间的整体风格和特点。例如,一些条纹和碎花元素的使用都是比较常见的,及借用一些墙面装饰材料来进行造型,或者纹理、图案来进行墙面的装饰,展现出简欧风格的大气、高贵和典雅等特点。

(3)灯具。

在简欧风格的室内设计中灯具通常被作为很重要的装饰元素。在简欧风格居室设计中,经常选择一些造型或者光线柔和的灯具来进行装饰,如铁艺灯具就是很好的体现。具体种类多采用吊灯来搭配天花板进行装饰,彰显简欧风格的大气、雍容华贵;壁灯的设置多是以反射灯光或局部照明为主,给居住者以温馨、宁静之感。简欧风格灯具的整体风格多以古典风格为主,造型更趋于简洁,既诠释古典欧式风格中的精华,又满足简欧风格的本质需求,从中感受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混搭格调。

(4)装饰画。

在简欧风格的居室空间中,室内陈设多采用装饰画来衬托高雅、华贵的格调。装饰画主要以油画为主,配合以木质相框,体现整体的厚重感。装饰画的数量不需要太多,主题也以自然、抽象的表达为宜,尺度及比例均根据具体环境适度安排,能够为室内空间提供亮点、辅助简欧风格的特点表达即可。

4简欧元素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客厅。

在简欧风格客厅的设计中,多采用浅色的木质材料或大理石等石材作为客厅装饰设计的主要铺设材料。客厅整体色调应以浅色调为主,软织物的搭配配合室内的整体风格进行布置,深浅皆宜,但控制主次及比例。加之适当的点缀和装饰,营造一种高贵、奢华,复古、简约的室内整体氛围,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品位和需要。

(2)餐厅。

餐厅同样是简欧风格居室设计的重点。餐厅的墙壁宜采用大面积的浅色壁纸,以营造轻松、欢快的用餐气氛。背景墙常辅以大幅的装饰画,辅助餐厅舒适、典雅的特点;餐座长条、圆形均有,西式布置居多,配饰别致、讲究,赏心悦目;灯具的搭配常选择吊灯,不但能够增强餐厅的整体效果,还能够提供柔和的光线,为用餐提供优雅轻松的环境和氛围。

(3)卧室。

简欧风格卧室以淡雅色调为宜,以整体式壁橱搭配床头柜以及电视柜,以体现卧室整体空间的明亮和舒适;卧室的重要元素——床,选择欧式古典风格的样式居多,充分体现简欧风格的古典气质和高雅品位;软织物的搭配上配合整体风格及个人喜好的样式及颜色;灯具采用光线柔和的灯,以表现出卧室的温馨和舒适。

(4)卫生间。

简欧风格卫生间的设计多以冷色调为主,以高透明度和高清洁度的纯彩作为卫生间的主要色彩,以体现卫生间的洁净和清新。地板和墙壁等均采用理石材质铺设,在保证防水性和耐用的同时,还能够配合卫生间清新的主旨。洗浴设施喜设置浴缸,浴缸样式常见为曲线为主的流线型浴缸;镜子细节作适当装饰,以展现高雅和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品味。卫生间的照明,主要采用柔和、高亮度的分散性灯光为主,以表现简欧风格卫生间的明亮和大气。

5结语

第5篇

环境设计是针对室内外人居环境进行美化与装饰的空间艺术,设计除满足场地的功能属性外,还要求对社会文化和审美需求进行创造性表达。因此,其设计思维的形成既有理性的分析研究,同时也包括了感性的发散与抽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笔者借鉴斯滕伯格(Sternberg)提出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综合专业特征,可将环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信息整合层面。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创造,设计思维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必然建构于对形式、方法和文化等主体知识认知的基础上,现代设计观念中许多重要的思路均是与材料、工艺以及科技等发展紧密联系的。创造性成果必然有着一定的思维原型,没有对学科以及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是无法超越的。综合而系统的知识体系,明确而有效的操作方法以及表达形式,均是环境设计专业创新思维形成的先决条件。第二,思维导向层面。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一定的设计理念与取向,而这些理念与取向的形成都深刻渗透着设计者所处社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的价值标准、价值信念,以及价值规范的稳定的思维模式,在环境设计领域表现为对专业的本质理解和对设计问题的相对固定认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思维在一种文化环境或多种文化交流中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模式和创造原型,内在地决定了设计的走向。第三,思维输出层面。设计构思并非一次性构想而完成,其既需要形象思维对现有形式进行联想、抽象、重构以及再创造,也需要逻辑思维对场地环境、设计要求以及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综合以及总结。排除分析阶段中各种不合理因素,将形象进一步通过某种形式完善与发展。这两种思维交替反复,实现了从经验概括到理论形成的思维深化过程,同时在思考中触发设计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将设计思维向设计语言转换,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纸来对构思进行表达与阐述,同时其内涵反映着设计的逻辑与本质。

二、以创造性思维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一)阶段融合,主轴明确的课程结构

环境设计有着多层次、多类型、交互影响的知识结构,全局化地认识知识间的逻辑关联性是筛选有效信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合理的课程体系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信息择取观念与综合化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在知识层面上强调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目前,环境设计多数课程设置是以“点”的形式出现,仅在固定的1至2个学期集中完成,如设计表现、造型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而这些看似技能训练的基础课,其实质是关于如何观察、理解和设计的素质训练,其在高年级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课程中都需要综合应用。因此,可以在保持总学时不变的条件下,将基础课程拆分延伸到多个学期中,保持连续性,减少每个学期的学时。同时将高年级的设计课程,以方案分析、设计认知或情境设计等形式部分延伸到低年级。这类课程可以采用专题或教师工作室课题等形式,如开设方案分析课程,教师通过对某一主题项目的分析,由具体工程实例到抽象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进行资料收集、评判以及成果汇报,从而实现“认知——筛选与提炼——观点输出”的思维建构模式。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知识类型,归纳为“技术线”“理论线”“设计线”来明确教学目标与线索。其中,“技术线”侧重于美术技法,造型原理以及工程技术,是设计实践的基本支撑;“理论线”强调史论合一,通过对设计史、美术史、城市史论的构架,从历史与理论中获得智慧和创新的基础;“设计线”则是课程系统中的主轴,具体而言,通过各阶段设计课程对“技术线”“理论线”中知识的运用与拓展,联系相关学科,有所侧重的同时突出各线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如技能线中的表现技法课程,不局限于单纯的临摹或写生,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作业,有主题性地完成。

(二)主动化、参与性的实践教学方式

环境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除应具有专业知识、设计理念以及经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实践过程。通过实践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思考,真正把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说,实践的过程就是专业思维不断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而教学中的实践并不仅是单纯地将项目纳入到课程中来,社会化的工程反而容易让学生可能听命于项目业主,其设计思维并未较传统课堂听命于教师有所不同。实践过程的意义,一方面是对课程中知识、原理以及技术的补充,更多的则是加深学生对实践中各种约束条件的转化,帮助学生扭转被动思维方式下“画设计”的现象,探求专业的社会性与复杂性。同时,教学中的实践过程也能有效推进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双向交流以及互相激发,提供学生与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师广泛接触的机会,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全面培养以及兴趣点的深度建构。例如,可在中高年级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与展览,针对不同年级采取“真题真做”“真题假做”或“概念方案”等形式。这类实践过程,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从教学任务布置、课堂指导到设计考核的固有教学方式,有效地实现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centre)、以课题来组织(project-organized)的新型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这些挑战性的竞赛课题也要求各教学团队结合更广的专业背景和更深的理解层面以研究的态度来进行专业教学。从学生角度而言,参赛学生主动对竞赛要求进行资料收集,即就某一目标进行海量信息筛选、评判以及应用。学生除需要快速吸收与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外,还会涉及市场调研、课题汇报,技术支持甚至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自发与规划、园林、市场乃至环境工程等各专业自由协作。

(三)多维度、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从设计角度而言,思维形成与输出过程中,设计师会不断评估方案的优劣。评估标准是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联系在一起。评估的结果反映了不同阶段设计师与成果之间的价值关系,并影响着设计师的思维导向,而评估主体的不同也会让设计成果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的特点。从教学评价体系而言,传统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师授课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均是针对“教”与“学”的内部评价模式,其屏蔽了部分源于社会、行业以及企业等外部评判的有益信息。专业前沿信息以及发展趋势仅依靠教研室或教师个人的判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架构内外结合、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如在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评委会制度,评委可以由教师、职业设计师甚至学生代表组成,在多方面评价意见的碰撞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成果进行多个层面的反思,完成设计思维的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同时也可以在高年级课程中,采用更多团队合作的设计工作方式,增加集体讨论的频率和深度,避免设计教学过程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交流,提倡设计理念的共享和争论,尝试推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体系,以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审视自身的同时重视团队的力量。并且,在评估标准上,应重视教学的过程性,避免片面评价,采用综合评分制,减少学生过于强调最终“图面”效果等问题。例如,环境景观设计课程的评分,可以采用场地调研报告,中期成果汇报,草图以及最终成果等部分组成。各个阶段有分项的评定标准,并以“议图”来取代“改图”,将指导教师的角色集中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完善和培养方面。

三、结语

第6篇

图形元素作为一种符号形式,在环境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环境设计中,图形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图形元素要以大众所熟知的普遍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认知方式出现。但是,有时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图形元素就会以一种标新立异的独特形式出现,以达到创新的目的。下面我们就对图形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作简要说明。

1大众所熟知的普遍形式

在环境设计中,图形元素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传递信息和表达一定的主题。为了达到这个设计目的,环境设计中一般采用的图形元素形式要为一般大众所熟知,这样环境设计才能达到特定的目的,这个设计才算成功。例如,对于中国明清时期的室内设计,一般会带有明清时期色彩的家具,还会有屏风、牌匾、盆景、花鸟虫鱼以及古玩字画等。而对城市广场这类公共场所的环境设计,则从广场喷泉、广场公共设施、广场绿化等方面进行设计。对于某些饭店环境的设计,则从食物图片、桌椅、菜单甚至服务员衣着等方面着手设计。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的主题,环境设计的侧重也就有所不同。无论是哪类环境设计,都要围绕所要表达的主题,用一些大众所熟知的普遍形式进行设计。如果要对一个明清时期的室内进行设计,却选择一些跟饭店有关的图形元素来设计,可能就会影响设计信息的传递和主题的表达。

2通俗易懂的认知方式

在环境设计中,通俗易懂的认知方式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和表达一定的主题。在环境设计中,应该选取那些通俗易懂的认知形式,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达到设计者的目的。例如,中国节约用水的标志是用一只手托着一滴水,从而传递让人们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的信息。某些饭店的招牌上用小鸡(大盘鸡店)、面条等标识,告诉人们这里是饭店,简单明了。在某些区域中车辆禁止鸣笛的标志是一个喇叭上斜着划了一道红色的线,表示不准在这个地方鸣笛。公共卫生间门口的标志分别用男女图像来表示,让人们来区分男女卫生间等。在这些环境设计中,图形元素的认知方式通俗易懂,含义简单,无论男女老少都能看懂,这样的环境设计才能更好地传达出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如果环境设计中的图形元素的认知方式晦涩难懂,使大众在认识上有难度,或者图形元素所表达的意思不明确,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图形元素的作用和达到设计者的设计目的。

3图形元素标新立异的独特形式

正如上文所叙述的那样,图形元素强调为大众所熟知普遍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认知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出设计者的意图。但是,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在环境设计中,就会在色彩、材料、造型以及工艺等方面“求异”,以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美国著名建筑意大利广场。意大利广场是美国新奥尔良市的一个广场。在这个广场建筑的设计中,作者通过一些图形元素的独特组合,使得意大利广场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在意大利广场的设计中,主要采用的是图形元素的拼贴和组合手法,通过对一些常式的物体加以改造和变形,从而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例如,在意大利广场的设计中,对于柱子、柱头以及拱门等建筑材料进行特殊处理。有的是把一些柱子和拱门等部分涂上颜色,有的是把建筑中的柱子和柱头用不锈钢包裹起来。意大利广场中央的设计更是妙不可言。水池中间是一个由大理石、卵石等砌成的岛屿,岛屿的形状是意大利的地图。通过图形元素的组合和排列,使得整个意大利广场既古又新,既俗又雅,既传统又超前。正是这种具有创意性的图形元素的拼贴,才使得这个广场具有不同凡响的魅力,成为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二、图形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图形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丰富多彩。有的环境设计是对图形元素的直接运用,有的环境设计是以图形元素为基本元素进行设计,有的环境设计是透过图形元素来传达主题寓意等。下面我们就对图形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介绍。

1环境设计中对图形元素的直接运用

在有些环境设计中,设计者对图形元素直接进行运用。所谓图形元素的直接运用是指环境设计的作品本身就包含着图形元素。例如,著名设计师高文安的办公室原先是一个破旧的厂房。高文安通过改造,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设计公司。这个公司的地面和墙面都是由百年枕木构成的。据说这些枕木都是清朝末年修建川汉铁路所用的,后来才被废弃了。这些枕木就象征了那段历史,看到枕木上的文化印记,人们仿佛感受到了那段沧桑的岁月。这种具有特定文化含义图形元素的运用,使得环境设计能够透过形状而感受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

2环境设计中以图形符号为基本元素

在有些建筑的设计中,设计者把一些特殊的图形符号作为环境设计的基本元素,通过这种图形符号的特别之处来达到创新的效果。例如,光之教堂的环境设计就是通过十字架这个特殊的图形元素而创造了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奇迹。光之教堂是日本大阪的一个教堂。这个教堂是在原先一个小教堂的基础上重新扩建而成的。在这个教堂的环境设计中,设计者通过一些特别的改造和特殊图形的利用,从而使光之教堂在许多教堂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已的特色。光之教堂的名称由来就与这个教堂设计的奇妙之处有关。设计者根据太阳的光照,在建筑物上留出一个“十字架”形状的洞口,阳光就通过这个“十字架”切口照射进来,使得教堂内形成一个由光线聚集成的十字架。光之教堂便由此得名。众所周知,十字架是教会的典型标志物,这样的设计不仅符合教堂的主题,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3环境设计中透过图形元素来传达主题寓意

在环境设计中,有些设计中含有图形元素,通过这些图形元素以委婉的方式来传递某种主题寓意,从而达到设计者的目的。例如,中国苏州园林博物馆的设计,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在外观上,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保持了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居特色,与周围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经典代表作相协调。但是,苏州博物馆屋顶与古典园林有着很多不同的图形元素。现代式的顶棚体统和金属遮阳片等现代化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屋顶采用石质结构和玻璃相结合的形式,自然光可以透过屋顶照射到展区,使展区内部显得光亮,玻璃屋顶下面还设有金属遮阳片形成隔离层,这样就可以过滤一部分阳光。新馆主体部分没有设墙,可以按照陈列需求灵活增减隔断。虽然苏州园林博物馆内部充分使用新科技和新材料,更加具有现代化气息,但是它仍然蕴含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气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结语

第7篇

1.1乡土文化的定义

何谓乡土文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定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乡土文化就是发端并积淀于一个特定的地域,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总和,包括民风民俗、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语言文化等。还有的学者认为乡土文化就是乡土社区基于生产生活和智力活动总结和创造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实践经验和认知体系,它包括农业知识、技术知识、医学知识、民间文学与艺术知识以及诸如信仰、亲属与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等神圣与世俗生活知识等。我们认为乡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乡土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乡土物质财富和乡土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乡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与自然环境交往的漫漫历程中,以特有的乡土观、文化观为指导,以调适乡土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落脚点和归宿点而形成的乡土物质文化、乡土精神文化、乡土制度文化和乡土生态文化的总和。乡土物质文化包括乡土山水风貌、乡土聚落、乡土建筑和民间民俗工艺品等;乡土精神文化包括乡土孝文化、乡土宗族家族文化、乡土生活习惯、乡土传统文艺表演、乡土传统节日等;乡土制度文化包括乡土生产生活组织方式、乡约乡规、乡存共荣的意识形态、乡土价值取向、乡土行为方式等;乡土生态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理环境的大气、地形、地貌、土壤、湖泊、河流等自然山水以及形成生物链条的动植物种群等。乡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共性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既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共性因素,又涵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价值观和社会意识。

1.2乡土文化的内涵特征

我国乡土文化源远流长。乡土文化是华夏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寄托,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文化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优秀的乡土文化既表现了乡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等,体现了乡村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强调了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到社会和谐,又体现了乡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文化价值观,还体现了乡民勤劳、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品质特征,民族性情尽显其中,更体现了乡民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等传统伦理观念。所以,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无论是制度的还是生态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已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因此,乡土文化具有以下内涵特征:

1)乡土文化具有强大的延续力。

纵观世界上各个主要的农耕文明,大都发生过中断或衰落,唯有我国的乡土文化从未中断过,它一脉相承直到今天。

2)乡土文化是一种农耕型的文化。

这种形态的文化,不仅在意识形态上使农民群众形成了重农、尚农的思想,而且在社会心理和行为上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3)乡土文化是一种开放型文化。

它总是能够积极地吸纳和融合异质文化,而不是盲目地排斥或应付。

4)乡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

这种和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

1.3乡土文化与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关系

乡土文化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灵魂,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乡土文化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之间的联系又是密不可分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受乡土文化的影响,又是乡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是乡土文化的写照。由于乡土文化具有延续性的特质,因此可以根据需求从乡土文化当中找寻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素材来获得设计的思想源泉。同时,乡土文化作为乡土生活方式的一种载体,在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进行设计时也是对新的乡土文化的创造和完善。即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一旦形成,就会对该地域人们的思想、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新的乡土文化情景。不同的乡土文化反映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上会产生不同的人居环境风格。

2乡土文化的作用

乡土文化使设计者在认识理解乡土物质文化、乡土精神文化、乡土制度文化和乡土生态文化的过程中转化为设计理念,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乡土文化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乡土文化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文化根基。

乡土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记录着乡土文明发展的轨迹和特殊性,承载着乡村的历史和传统,聚集并沉淀为一定的社会密码,是传统农业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原生态文化。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必须从中吸取营养,寻找设计灵感。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模式或载体的选择,只有与当地的乡土文化相结合,才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由此可见,乡土文化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根基。

2)乡土文化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具有导向作用。

乡土文化导向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乡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乡土精神文化,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设计者提供方向和方法,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行为起导向作用,引导他们面向农村美好未来,以农民、农业、农村即“三农”整体利益为重,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业为重,使设计者自发地去遵从,把“三农”与设计者的意愿和愿景统一起来,从而促使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更加符合“三农”的实际需要。其次,对农民、农业、农村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引导农民、农业、农村树立大局观念,支持和配合设计者对新农村人居环境的设计。因此,乡土文化就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使设计者自觉的按照农民、农业、农村要求去设计人居环境。

3)乡土文化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

乡土文化具有传承的作用。乡土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今天的乡土文化,是建立在对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优秀的乡土文化凝聚了乡民世世代代的智慧,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乡土文化的传承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传承。所以,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就不能无视这些宝贵财富的存在,不能离开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否则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对乡土文化的传承要批判继承,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对于符合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要求,又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应继承和发扬,对不符合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4)乡土文化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具有指导调适的作用。

乡土文化中有乡土奋斗目标、乡土的行为规范和乡土的共同价值观,这些都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有着强烈的指导作用。它让设计者明白自己的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哪些地方该发扬,哪些地方该规避,为设计者指明了调整和适应的方向。通过这些指导从而提高设计者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使设计者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设计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乡土文化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挖掘乡土文化元素,尊重当地自然与人文印迹,坚持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实现人居环境设计与人的天人合一。乡土文化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

3.1对乡土物质文化元素的运用

乡土物质文化中有乡土山水风貌、乡土聚落、乡土建筑、民间民俗工艺品以及乡土地貌、乡土气候、乡土植被、乡土材料、乡土色彩、乡土符号等元素。它是在乡土地域范围内自然产生,且能被设计者利用到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带有乡土文化的真实性和朴实性,对节约新农村人居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对乡土色彩的运用。设计者在进行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前要深入了解当地农户的风情民俗,体验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场所精神,运用乡土地貌色彩、土壤的色彩、植物生态、人文内涵、天空、大地、山林、水体等自然物质实体固有乡土色彩,挖掘出当地的乡土色彩,并运用到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去,使得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富有乡土气息,创造出独具匠心的色彩映像。乡土色彩对整个造型赋予了乡土个性语言,它是造型要素无法取代的。又比如对乡土符号的运用。设计者将乡土符号作为物质载体,再结合当地的风情民俗,并以艺术的造景手法运用到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从而设计出能真正体现乡土文化特色、个性突出、生态和谐的新农村人居环境。还比如对乡土材料、植被的运用,呈现出的是自然美。取材于大自然的石材、植物、木等自然材料,通过造景手法处理使普通的材料变得不普通,利用地产的瓜、果、梨、桃等水果或蔬菜作为绿化设计素材,使之成为新的景观观赏对象。同时那些乡土建筑凝聚了历代民间建筑设计师的灵感,体现了民俗风情与乡土文化,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设计者应重视保护乡土建筑,注重从乡土建筑的布局、墙体、屋顶、门窗和其他细部中吸取地域元素,让新农村人居环境与乡土建筑和谐共生。

3.2对乡土精神文化元素的运用

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看得见的东西是它的物质文化存在形式,那些看不见的是乡土精神文化,它飘离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载体之外,隐藏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形式的背后,透过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物质文化所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心态、审美情趣、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创作手法、设计方法等,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乡土精神文化。而这些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乡土精神、农耕传统、地域风情和民间技艺是乡土精神文化的精髓,可以作为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主题和设计理念,通过新农村人居环境载体设计,去营造空间环境,不仅能体现乡民的意识观念、审美情趣、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同时还将反映蕴含在其中的深层次的乡土精神文化内涵。因此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乡土精神文化特征的表达,重在意境、神韵、场所精神的塑造上,在潜移默化中将地方的风俗遗存、生活模式、传统空间格局传达出来,作为一种乡土精神文化特色的见证。

3.3对乡土制度文化元素的运用

乡土制度文化介于乡土物质文化与乡土精神文化之间,相对于乡土精神文化而言,更具有外观的凝聚性、结构的稳定性和时间的延续性,它既起着规范乡民行为和办事规程的作用,也起着规范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作用。乡土制度文化为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提供了共同的设计准则和设计规范,这些共同的设计准则和规范反映了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共同意愿。同时,乡土制度文化是非物态文化,它的乡村生产生活组织方式、乡土纪律制度、乡土道德准则、乡约村规等,有利于增强设计者的文物保护意识,了解乡村的发展历程,知晓先人留下的文物古迹,促使他们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使之合理利用乡土物质文化、乡土精神文化和乡土生态文化资源,以乡土制度文化为切入点,引导设计者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进行设计。如以乡土生产生活组织方式为物质载体,引入当地农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乡土材料,如古井、水车、石磨、古树等器物和农耕文化的簸箕、斗笠、锄头、风斗等原生态的生产农具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充分展现乡村特有的艺术美。

3.4对乡土生态文化元素的运用

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应有效利用乡土生态文化元素。因为“环境的背后蕴含着千百年来生态演进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它是人与自然共同的作品,经过了千百年来的改造,深深打上了人的实践的印记,成为‘人化的自然’”。然而,目前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缺乏对生态文化必要的尊重,对其运用还比较薄弱,大多以损害乡土生态文化为代价,过度的设计已造成乡村资源浪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是发展乡土生态文化、建设乡土生态文明的需要,设计者必须站在国家目标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有效地运用乡土生态文化资源,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把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微生物、土壤、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人口、体制、文化、历史等组成一个多维的复合生态体进行设计。也就是说,设计者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充分考虑,合理安排乡村土地及地上的物质和空间,创造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乡村人居生态系统,为农户创造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4结语

第8篇

调研的12个社区中,建成年代晚的社区室外环境明显优于年代早的社区,考虑了老年人的活动需求,设置有活动场地和交流场所。受访的老年人多数认为目前的社区外生活环境还可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1空间设置单一室外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是空间类型单一。12个社区都配备了健身设施,设置了健身区,但除此之外,对于老年人需要的其他活动场地考虑不足,如年代比较久的小区如临潼西里和林苑西里等,老年人所有的室外活动都只能在健身区进行,长时间的交谈只能坐在健身器械上或者自带座椅(图1)。

1.2舒适度考虑不足老年人因其心理、生理变化,喜欢在舒适性好、视野开阔又不会引起他人关注的地方聊天交谈。调研的社区中,有的社区环境过于强调开敞性忽视了老人隐私,有的过于强调私密性忽视了空间的舒适,也有的满足了空间要求但忽略了气候的影响,体现为夏季太阳曝晒、冬季高层底部的涡旋风等。

1.3安全性设计缺失无障碍环境的建立是老年人这类弱势群体参与室外活动的重要条件,调研的许多社区在进行室外景观设计的时候忽略了对安全性的考虑。建成年代早的社区普遍缺少无障碍设计,所有社区都缺少无障碍标识的设置。此外,安全性的缺失还体现在很多细节方面,如有的社区人车不分流,有的社区活动场地容易坑洼、积水(图2),有的地面没有考虑防滑处理,雨雪天气变得光滑,这都给老人活动带来安全隐患。

2适老性社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策略

行为与环境两者间有强烈的适合性,事实上,人与环境二者之间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的、系统的相互关系。适老性社区要关注老年人的行为需求,从空间营造、舒适提升、安全设计等方面来创建环境空间,同时良性的环境也可以引导老年人的行为,改善其社交关系、身心健康。

2.1空间营造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又面临失去工作和其他社会角色,心理、生理的双重缺失使与朋友和邻居的交往在他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同时,老人也很关注个人的私密性,因此社区中应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设置不同的活动场地。既要有老人能进行跳舞、打拳等群体活动的场地如社区广场,也要有能让少数人交谈聊天的相对私密、安静的空间,还要设置可供1-2人散步慢行的步行道。(图3)结合天津曲艺之乡的特色,还可为曲艺爱好者、京剧票友设置小型演出台。场地内部的设施布置也应尽量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如座椅的摆放选择对坐或成团布置,边界的座椅宜背向花池或树木,促进向心空间的形成。此外,将老人活动区与儿童活动区结合设置也是不错的做法。

2.2舒适提升适老性社区室外环境的舒适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合理的绿化设计。天津是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且多风,植被选择应重视季节变化,视其位置不同有所区分。老人冬天畏风怕冷、夏季喜好阴凉,因此在活动场地的南侧,应种植落叶树,使活动的老人夏天有树荫遮挡,冬天能享受到太阳的温暖;而在老人的散步路径两侧,可多设置常青乔木,营造幽静感(图3);绿地中心、花坛里的观赏花种可选择天津市市花——月季。舒适度的营造还有赖于许多细节的注重。如在老年人主要步行道两侧每隔25米左右设置休息座椅,满足身体状况差的老人的需要;为老年人提供的座椅应尽量选用木材表面,且尽量有靠背。

2.3安全设计考虑到老人对安全性的需求,适老性社区的活动场地都应注重与周围环境的适当隔离,使停留在场地的人们可以与步行人流和车流区分开来。地面铺装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腿脚不便、身体平衡感下降的特点,进行打拳、跳舞等活动的场地选择平坦、防滑、不易脱落并易于清理的材料;交流区可以选择有一定粗糙度,不太光滑的地面材质,使轮椅、助行器等能贴牢地面不易于滑动;林间步行道最好选择有一定弹性,有一定耐摩擦力的材料;在坡道、楼梯踏步等一些有高度差变化的地方,安装防滑凹缝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加强对无障碍标识的设置,考虑老年人视力变差、行动迟缓需要借助助行器及轮椅等特点,社区室外环境中的无障碍标识要使用大字体、高对比色并降低安装高度。尤其要在道路转折处、高差变化处加以设置,以增强导向性、提高警示性。

3结语

第9篇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从2013年开始逐年下降,而同时2015年百货关店席卷了17个省市自治区、14个品牌、63家门店。零售业的机会和方向在何方?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线下实体店,也同样困扰着线上电商。实体店面对电商的猛烈侵蚀,客流大规模减少,加上人工成本和房租不断上升,普遍经营惨淡甚至歇业倒闭。而经过多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电商流量越来越分散和价格不断上升,价格越来越透明。电商纷纷筹划线下布局,线下实体店在努力往线上转,似乎形成了无路可走的局面。电商的出现给消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更多低价的选择,消费者一时沉浸在足不出户就享受一切的体验中。但随着线下价格差距的拉近、线上“劣币驱逐良币”后降低了产品的品质水平,消费者开始走入实体店亲身感受产品品质。从零售行业格局看,大部分零售企业的根基在线下实体店,为了与时俱进而纷纷发展线上业务,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这些企业已实现了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的融合。随着线上技术如第三方支付等的线下应用,线下实体店与线上渠道最终只是新零售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真正实现全渠道、全流量和全工具的零售,必须在零售的各个环节进行融合创新。

二、新零售的特征及影响

新零售的概念是阿里巴巴的马云在2016年10月召开的云栖大会上第一次提出的,他认为:“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一说,只有新零售。”这里所说的没有电子商务,是指没有纯粹的电子商务,线上电子商务平台、线下实体店以与物流一起高度融合,实现无差异的购物体验和交付服务。交易平台、交易入口、流量、交易点等与现在相比大大分散,个体零售商和机构零售商围绕着消费者会员、支付、仓储、物流、服务等信息数据全面打通和共享,公平地比拼价值创造和消费体验。

(一)新零售时代的零售和消费的特征

1.精准消费是新零售时代的核心消费特征

消费的最终理想是每一次消费都是完全符合心意的,而对这种期望的满足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充分的可选项;二是最低的选择成本。消费目标可选项不足或选择所需付出的代价超出心理预期,都会迫使消费者降低心中预期,选择次优选择。而在新零售时代,市场上所有供给触手可及,消费者能够以很小的成本获取到最称心如意的目标。也就是说,消费者每一次消费选择都会遵从内心,而外界的引导作用会越来越小。对于商家而言,需要进行精准定位和精准营销。

2.平台分散化

无论是传统零售还是电子商务,都体现出走向分散的规律。传统零售业从批发、品牌店、商场到专卖。电子商务从淘宝上的批发,然后到天猫、京东这样的综合平台。综合平台垄断下,不断出现专业定位的库存运营的唯品会、专做化妆品的聚美优品。而越来越多的大品牌开始自建官网电商平台,市场细分会持续深化,最终会形成泛在平台的局面。

3.产业链与消费者的对话,从纵队转变为横队

传统零售模式中,消费者面对的是渠道商,一切的消费体验都取决于渠道商的能力。并且消费者想跳过渠道商看到后面的品牌商、加工厂、技术和资本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新零售模式下,资本运作、技术比拼、加工工艺、营销推广技巧、渠道能力都成为影响消费者体验和决策的因素,并且都透明及主动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因此,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大问题,否则就会被消费者看作隐患,被竞争对手抓住进攻的突破口。

(二)新零售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新零售是对“人、货、场”等商业要素进行重构,包括重构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生产与零售的关系、体验与购买的关系等。对每个企业而言,不仅仅是营销模式的转变,而是从资本运作、研发、生产、物流、营销等所有的经营环节与外部关系重构的过程。所有企业都会成为信息和数据合一,实现消费者的可识别、可定位、可服务、可洞悉。而对消费者而言,消费可能会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商家在很多时候比消费者“更懂”自己。消费体验不仅仅是后去商品或服务,而是能够从商家获得包括文化、生活规划、消费理念引导等更高层次的价值收获。而这种一切围绕消费者价值创造为中心的零售和消费,线上销售可以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相关的服务,继续带来更加便捷和精准的信号传递。但是加载在产品实体上更多消费体验必须在特定的空间下,由消费者亲身体验后才能获得。而这些附加的价值消费的来源主要是线下实体店,那么线下实体店如何正确定位和转型,以迎合新零售时代全新的零售和销售模式,关乎实体店的生死存亡。

三、新零售时代实体店的转型发展

新零售时代实体店的转型,必须对战略定位、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经营工具进行变革,从而将自身与消费者、供应商、物流仓储、其他渠道之间的关系和协作模式调整到符合新零售时代零售和消费规律的状态。战略定位转变是指实体店必须改变传统的“柜台”定位,走“自营综合消费服务商”的道路。以往线下渠道为王的时代,实体店与“供应商”“消费者”都处于“对立”关系,一边拼命推销不降价,一边不断压低供应商供货价,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电子商务出现后,供应商和消费者都纷纷转向线上进行透明化直接交易,实体店终于“人去楼空”。而在新零售时代,实体店必须与供应商建立共生共赢的关系,并为消费者提供线上线下无差异的消费体验。因此,实体店应建立自身的“品牌”,与线上零售营销协作,主打消费体验和增值服务,最终发展成为以价值消费为主题的综合消费服务空间。经营理念转变就是要改变卖方为中心和纯货物买卖的经营观念。在零售业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以后,就变成了买方市场,消费者在交易中的主动权大大提升。从几个电商平台的评价体系和售后服务可看出,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评价反馈,可以直接决定其经营效益甚至是在平台上的生存空间。目前,仍然有很多体验者对电商无法体验、质量无法保证等缺陷进行攻击,还对自身优势过于自信。随着主流品牌线上旗舰店的开展,以及产品品质和服务的线下线上打通,实体店的这些优势将会进一步被削弱。因此,实体店应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特别是大店应积极提升服务质量,拥抱新零售。此外,纯货物买卖已不是竞争消费者体验的关键,当货物差异化越来越小,消费体验就体现在服务流程、消费环境感知、增值消费项目、个性化服务等。因此,实体店不能局限于货物的买卖交易,而是应以综合消费服务商的姿态,在环境设计、功能部署、消费项目设计、服务流程、品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重构。在实体店寻求转型突破时,纯互联网企业已开始通过多种途径走到线下,它们对互联网模式有深入骨髓的理解,将在新零售时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小米公司在新零售领域就走在了其他企业的前面,依托小米生态和小米品牌,已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四、新零售时代实体店环境设计———以小米之家为例

小米之家是小米公司成立的直营客户服务中心,为广大消费者和“米粉”提供手机及其配件的自提、技术支持、售后服务,更是“米粉”们的交流互动场所。小米之家不参与任何经济交易挂钩的业务,即用户所有下单、付款、退款等都通过小米官网完成,门店只提供自提服务。若消费者在自提时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可以当场按照退换货政策进行处理,其他订单用户也可以预约到小米之家服务站进行退换货。按照小米的规划,未来3—4年,小米之家将开设1000家。自2016年起,小米之家由服务型店转型为集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直营店,并且将小米生态产品全部部署到店中。小米之家的环境设计秉承了小米产品和品牌的一贯风格———简约、清新。无论从外部装饰、LOGO布置、室内装修、柜面、产品展示等,都保持了统一风格,与苹果旗舰店颇为类似。从产品展示本身,新奇多样的智能化单品,任由消费者自由体验,使得实体店具备了娱乐体验的功能。店内几乎没有明显的营销的痕迹,如大量的价格或优惠宣传,也没有营业员尽力的推销。消费者在店内纯粹自由地玩乐和体验,不会受到打扰。小米之家将生态产品进行了品类划分,并且设计了实景体验区,消费者能够真切感受到产品买回以后的实际效果。小米之家内布置了很多休息的沙发和消费者可以坐下来“玩”的座椅,这样有利于延长消费者体验的时间。从小米之家的实践看,小米公司自身具备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的实力,其线上的营销以及生态建设已十分完善,并且具备超强的把控力。小米科技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成为“新国货”的代名词,加上其产品让人难以置信的价格,吸引了大量陌生消费者接触小米、选择小米。与纯互联网公司一样,在普通消费者心目中至今还不是十分接地气,没有线下实体的深厚积累,难以打破消费者信任的防线。而小米之家依托先进的产品生态和线上运用模式,将体验和服务功能做到线下自营,从而自然而然地在一个同样公司流程和标准下完成线上线下的融合和互动。借鉴小米之家的经验,传统实体店在环境设计方面可进行的尝试包括信息交互科技化、消费流程智能化、消费空间开放化、风格显性化。信息交互科技化是指在新零售时代,消费购物过程中都体现出信息的交互,而传统的实体店中除了实物展示和店员的推介,没有任何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交互,如电子订单、网络会员、支付入口、售后信息等。因此,新零售时代的实体店中的信息元素必须与互联网信息交互融合,让消费者进入实体店后不会出现信息交互的倒退或阻碍。消费流程智能化是指实体店的营销和购物过程中,减少传统的人为干预,让消费者通过店内的各种智能化的体验流程,顺利、自主地完成消费过程。消费流程的智能化也体现在实体店消费信息和操作与线上的融合,消费者在店里可能会产生消费联想,要求实体店能够通过边界的展示渠道如PAD、电视大屏幕等为消费者提供搜索和选购其他更多丰富产品。实体店在空间设计上需要更加开放,将传统密集的产品展销方式转变为更加宽敞、透亮,兼具消费、休息、交流功能于一体,让消费者放慢脚步甚至长时间停留,那么实体店的环境营造也就算基本成功了。实体店在附加除了商品买卖之外的更多消费功能后,还应突出自身风格特点,从空间装饰、产品展示、标注信息等都进行统一化,从而改变“店”的形象,真正将实体店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融入环境设计中,最终印在消费者的心目中。

五、结论

第10篇

第一,学生虽然完成了基础课(形态构成)的学习,但是由于课程的短时性(4~6周),学生对于设计的理解尚处于懵懂阶段,需要一个思维转变和提升的过程;第二,学生虽然已经完成了设计表达基础课程(描绘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学习,但是由于课程的阶段性(4~6周),导致学生在结课后往往不能自主练习,将设计思维的表达能力转换成设计图的能力有待提升;第三,由于受到眼界的限制,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意识仍有欠缺,设计往往重表现轻内涵,使设计内容的时代感与创新性仍然有所欠缺。

二、改革的具体内容

1.教学理念

打破简单照搬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根据学院二类本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特色鲜明的教学理念。将树立信心、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如实表达这一思路作为低年级专业课的整体理念,强调立足于扎实基本功的创新能力培养。

2.课程设置的微调与改革

合理的课程搭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良好的理论支撑。低年级的设计类课程应该从设计规模出发,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如家具设计、家居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同时,辅助类课程如设计方法、设计表现类课程等,也应该配比合理。

3.教学环节的改革

传统教学多设置了课题讲授、调研、设计、绘图等环节,大同小异,如出一辙。针对课程的实际情况设置环节、方式、内容、学时,更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环节与内容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正是针对性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基本功问题背景下提出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借鉴可以打开眼界,有审美能力、懂欣赏是今后开展设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作业设置环节需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引导学生开阔眼界,总结前人先进的经验并为我所用,以解决学习中的设计前沿性问题。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中,环节内容和比重的改革尤为重要,具体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设置。在设计课程的初始阶段,可以增加经典设计案例讲析、临摹环节的学时;调研环节可在课程之初和中间阶段分别设置,便于合理调整设计方案。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不断更新课题,紧跟时展的需要,设置新颖且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力的课题。如,在公共设施设计课程中可以将信息时代的设施设计作为设计课题,引发学生深刻的设计思考。同时,教学内容中可以加强观念和方法的传授,强调设计从灵感、构思到概念化、细化的连贯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强调设计创新的重要性。

5.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简单的作业评定方式只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评价中设置阶段性环节,将讲评、表现、构思、模型作为各环节的重点评价对象,使课程以循序渐进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积极性,并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作业。

三、结语

第11篇

1建筑环境设计与人的情感

回顾设计的发展历史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筑与环境设计是否能够获得使用者的认可、是否能够得到社会力量的支持,与是否关注人的情感、是否与人之间建立起情感上的交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例如,山崎实设计的保障性住房普鲁伊特•艾格大厦,采用了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手法,特别是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观念。整座建筑没有任何装饰、采用预制构建建造,同时,住宅群的环境规划也整齐划一,冷漠单调,展现出纯粹的功能主义的特征。因建筑与环境严重缺乏人情味而导致入住率不到1/3,并成为犯罪率频发的区域,最终在1972年7月15日被拆除。与之相反,同样是社会福利住宅,加拿大建筑师萨夫迪设计的Habitat67就受到社会的欢迎。Habitat67起名源自1967年的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为了呼应当年的主题“人与世界”,整个建筑结构由350多个立方体的活动房屋或者叫做“模数”单位组成,这些立方体构成150多个单元。萨夫迪对于这些单元的排列表面上看起来是随意的,但从某一个角度看去时,整个建筑就像是一系列的金字塔。复杂的住宅分为三个区域,各个区域之间通过若干个人行天桥、楼梯和电梯相连接。考虑到住宅既要满足家庭居住又满足单身人群的居住需求,建筑师设计时将儿童游乐区域以及步行街考虑其中。各个单元的排列错落有致,在保证每户都有阳台的基础上,兼顾了个人空间与房屋采光的需求。另外,Habitat67还考虑了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周围的繁茂的树木以及社区绿化花园与浅色的砖块之间的衬托,改变了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的现代城市居住环境。同样是住宅设计,都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同样是为低收入者的设计实践,都具有较为低的建造费用。普鲁伊特•艾格大厦与Habitat67的不同命运生动地展现出建筑环境设计中人的情感注入的重要性,建筑不再是“作为一种‘强迫性’的艺术,无论美与丑,我们都要接受。”建筑师应意识到“建筑其实也是可以为人们提供真实生动、有生命力的感觉。”建筑与环境设计从关注功能到关注情感的转变,是建筑与环境设计在文化情感、社会人文层次的深入,也是对设计本质的重新回归与解读。

2建筑环境的生态设计与人的体验

《艺术的起源》中格罗塞论述道:“原始的造型艺术在材料和形式上都是完全模仿自然的。除去少数的例外,都从自然的及人为的环境中选择对象,同时用有限的工具把它描写得尽其自然。”人类的造物活动从本质上体现出自然的特性,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认识自然,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模仿自然生物的形态,但能够借鉴其部分的特性,使设计更加符合人的体验、符合自然的规律。“自然不属于人类,但人类属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设计是人融入自然的过程,在工业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重视、突出其生态性成为主流与趋势。建筑与环境的生态设计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需要在建筑与环境的规划设计中运用生态的理念,将设计与生态联系起来,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环境、新环境的建造与原有环境保存和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提升人的物质体验;另一方面,生态文化需要通过建筑与环境的设计来传达,注意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互动性,表现设计的生态、将设计的社会性与功能性通过建筑、环境展现出来,促进人们了解、懂得进而实践生态的生活方式,以提升人的精神体验。中国传统“宜居”的建造就非常注重建筑、环境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室庐》中论述到“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廛尘,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居住建筑的最佳地方是山水之间,而非郊区山村之地。在远离城市的山水之间的居室更适宜人的修养,是人获得生活的最佳体验之处,这不仅显示出了作为文人士大夫的文震亨对于理想居住环境的选择,更从侧面传递出向往自然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是人的本性的事实。在周围环境的布局上,他认为,即便是身处城市的喧嚣之中,但仍然需要创造出“门庭雅洁,室庐清靓”的空间。在明代工业经济尚不及现达的年代,文震亨提出要创造一种自然和谐远离喧闹的宜居之所的观点,可见其远见卓识,认识到,让山水与城市共生并努力提高居住生活空间使其能够达到清静、雅观。中国传统的“宜居”建造关注的是人的居住以及体验的需求,在生活发展中形成与自然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是最古朴的建筑、环境生态设计。而新加坡国际公共住房大赛中获奖的“梯田式住宅”将中国传统的宜居观念现代化、本土化。住宅形式取自于自然、诗意的梯田,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来优化住宅的通风、采光,以减少热量的吸收和能源的消耗。而住宅区的整体规划与所在地的地形条件,尤其是水源之间的组合,更是展现出一座座真实的“梯田”,创造出令人神往的居住体验。建筑、环境的生态设计是社会人文发展趋向的结果,它从现代意义上更加深刻地诠释了时代化的“道法自然”的精神。它从“人”出发,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去指导、实践设计活动,不但创造出时代化的绿色设计,更是在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人类自身的反思以及设计的开拓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返璞归真也是一种天赋,“设计师的职责的一部分就是从各个方面——功能和情感上——改善人类建造的物质世界。”在建筑与环境的设计中,关注人的情感、重视生态观念,是对人和设计本质的发现以及对自然的尊重,是经济美、功能美、人文美的凝聚。在用人文性、生态性的标准来评价建筑与环境设计之时,“我们会发现建筑的真正价值在于以不同角度为户主提供有意义的体验感受的能力,在于它所带来的转化和引起的活动。”因此,建筑环境设计需要从整体出发,正确地处理好宏观大局中人、自然、文化、城市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优质的生存环境。

作者:王文萌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第12篇

对传统的认识价值,包括文化史、民俗史、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建筑史、科学史、技术史、教育史等等人类活动的一切方面的历史。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是一部存在于空间环境之中的大型的、直观的、生动的、全面的史学书。

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有着丰富的记忆,因为她是人类文明的果实。她包括个人的,人民的,民族和国家的。有的是反映人类新时代的脉搏的健康基础。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本身的美值得提倡、欣赏、发展。它更使城市和乡村千变万化使商业环境不断升级,这绝不是任何当代规划、建筑规划、建筑空间、一种设计所能做到的。那是一种能饱含着历史感溶合现代文明之感的美。

室内空间设计的展开,启迪了人的智慧和价值。包括启迪建筑师的创造思维。艺术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甚至科学家,都可以从室内空间设计感到什么,学到些什么。

可惜目前太过于片面地开发它们而忽视的文化档次,以致祸患累累。由现行建筑空间,室内设计所引起的传统与现代空间。新民族风格绝对不是在传统的文化里拿出一、二种符号原封不动的使用。新的民族风格应在所生长的时代环境里长出适合新的空间的花朵来。这就要求她的速度、情报更科学,更完善的反映现实。

在当今能否找出表现民族风格一个新“题目”?从客观上看过于刻求民族风格的设计将陷入或走进狭路。在新的室内空间设计中有传统的文化做基础。在新室内空间中自然产生新的民族风格。在新的时代里民族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事实上已转换成——世界的全球性流行文化,并形成了一定的范围。

人们可以观注现代风格室内空间,实质上现在的世界流行风格就是人类民族传统风格的各层反映。如今的各国家设计师正以本地的发展速度和文化基础创造出地域风格。这种地域风格里有很大的百分比是国际流行风格。她的香味飘进了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每一位空间设计师对她都有不同的反映。

设计师本人就是一个比例尺。无论在任何环境里必须拿出这个比例尺(原本比例),对所处的空间进行比例、尺度的比较分析,时间长了自然成了一种职业的习惯。设计意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对空间、环境、形态、比例观察而产生的一种职业习惯。

与时代的对话不是谁都成功。设计作品的表现手法异常之难是不难想象的。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设计要求,给人能够对话的引导是设计师在设计中寻求的道路。室内空间设计就如同人的衣服之间的关系。人对自己的服饰是下一番功夫去思考的。但真正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形体,展现自己风貌,表现自己性格的服饰,体现出全面修养和知识,不是谁都能找到的感觉。室内空间设计作品的完成,对使用者和观赏者的意见听取是最好的结案。找到适合现代室内空间环境,探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是每一位设计工作者在现时环境空间设计领域里追求空间表现的一个课题。

要改变、引导全社会对传统观念的新认识。在现实的环境里找出一条中国民族风格的新表现方法。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国人的建造物里面肯定有适合今天社会文化的精华,努力去寻找定会找出新的表现形式,寻找它为民族风格的发展发行了一张在空间设计领域中跨进21世纪室内空间设计的门票。

在室内空间设计物身上附加照搬古代文明符号,是设计上最要不得的东西。文明的历史香味飘进了现代建筑空间,同时香味也飘进了室内空间。而这种香味指在某种程度掺进传统的精神。它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消化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时代风貌。这就是设计者今天要追求的时尚,它既要强调历史性、文化性,同时还要产生时代性。

认真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是对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水平综合评判的唯一标准。把握整体大方的形态,仔细刻划是势态、形态、姿态加强的重要视点。新一代设计师追求的应该是去掉镜框的作品,有新的构思。

经济成长和国际化的进展,海外旅行者的进入,国际金融的登陆,国际化饭店的进出,外国建筑师的涌入,中国建筑法的实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旅行的大众化,组织化是新空间室内设计的一个大发展的机遇。

设计师是提高修养、品位的时候了。对比例、尺度、色彩和造型的完美和谐与统一,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精品应该诞生在对环境和条件深入的调查与理解。对维护传统风格、夺回传统风格、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心态应严加克服。积极探索,试图超越,设计观念的异彩纷呈是检验一个设计师的标准。

切记设计师匆匆忙忙,顾此失彼建筑物在功能、构造方面,现代人比古代人更科学了,可空间、环境、形象、风格在当今社会里确实成了设计师的一大研究主题。

在今天的中国,建筑空间、室内空间的概述已经变得广泛。人类大部分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一个有着深厚修养文化的设计师很注意新文化的视觉效果。室内设计师更要迅速抓住这一瞬间。

欧美近现代在室内空间设计上领先于我国。在设计与施工方面是一体化。形成了欧美风格流行文化。战后的日本涌现出很多有名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在探索民族风格的道路上,代表人物那就是安藤忠雄(TANDAO)。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日本风土文化+现代技术。也可说他是古典风和现代化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作品已被全世界设计人士注目。新的形象,新的空间出现在人的眼前,给人的感受是最好的答案。古代中国人创造了阿房宫、故宫。现代人每进入这上空间环境里都会产生一种民族象征之感。在大设计时代到来之前,青年设计师会不断涌现。期望着象中国文字一样的设计风格出现。切记设计师匆匆忙忙,顾此失彼在中国文化五千年的长河里,有关非常丰富的营养和材宝。找到她最精华的部分用于今天。这一文化的寻找是要靠一个综合性集体才能实现的。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未来的室内空间设计师来说要有一个国际通的设计观念。加入世界多极文化里。实现再创中国民族设计雄风。

设计行业的更新我国的室内空间设计师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初具实力的职业设计人才宝库,无论从人数量和素质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世纪之交给室内空间设计师们提供了空间和时间,同样也面临着设计人才的更替,设计队伍重组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室内空间设计师作为一个热门职业的同时也存在着潜伏的危机。

中国室内设计师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1、五十年代十大工程的出现给中国室内空间设计奠定了基础,第一代室内空间设计师出现。

2、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内需外引给中国室内空间设计发展创下了良好环境。这一时期是老设计师与新设计师交替阶段。

3、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室内空间设计逐步走上了正轨。同时出现了大批的年青设计师。室内设计师队伍面临着一个不可抗拒的人员交替。正如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室内空间设计师还发挥着作用,但队伍的中坚力量已由出生于50——60年代的第二代室内设计师所代替。等到了进入21世纪,接力棒将传到80年代出校门的新一代室内设计师的手中。这一代的设计师们将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他们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要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将决定中国室内空间设计今后创作及发展方向。为探索中国现代风格不懈的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