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20:0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求异思维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求异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求异思维培养工作,让学生敢于发表见解,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只有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才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强化思维能力,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一、做好求异思维教学方案设计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求异思维教学时,首先应该要做好教学方法设计,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状况,不断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求异思考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到学生语文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文章的认识,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比如教师在讲解《祝福》时,由于祥林嫂的形象比较丰富,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立足文章从不同角度认识祥林嫂,她虽然善良、淳朴,但是也有无知、不幸的一面。在这样的分析下学生可以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创新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提高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疑问中逐渐找到答案。在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下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也不利于他们求异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敢于逆向思维,发现语文知识的魅力,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分析像贾府这样一个封建大家族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生活中的语言、举止等,然后想象林黛玉在进贾府时的心理活动。从而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
三、制定科学的引导提问方法
课堂上巧妙的引导提问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思维意识,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说求异思维的形成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过程,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就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好的认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教师引导下逐渐探寻语文魅力。比如在讲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如果你自己只剩下三天的光明,那么你想在这三天内做什么事情呢?如果你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那么你觉得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发散思维思考相关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结论,同时在这样的问题下学生也会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能够珍惜时间,让生命更有价值。
四、实现求异思维的交流互动
求异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长期锻炼与培养,也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而拓展自身的思维角度,更好地认识和学习语文知识。学生之间由于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单纯从自身角度分析问题,就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可以扩展学生看问题的宽度,提高思维的活跃性。比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时,一些学生分析不够深刻,只看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一些学生虽然可以分析出封建社会礼教束缚,但是不能从各个人物角度学习文章,使得学生的思维过于片面,进而影响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相互交流,则可以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看问题时可以从更多角度入手,以加深对文章的整体认识。
五、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让学生不落窠臼,敢于大胆尝试新的思考方法。比如在讲解《鸿门宴》时,教师需要学生了解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然后阅读相关资料,以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在分析问题时可以更全面、更准确,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培养求异思维习惯。
六、结语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语文思路,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冯晓丽.浅析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202.
[2]吉小红.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文学教育(中),2014,08:125.
一、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必要性探析
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是在科学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环境中诞生的创新性教学设计,该教学方案设计将把高中语文课堂整合成综合的交互对话和活动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必将对我国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进行变革,推进高中生素质教育的进程。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使用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并将课堂教学科学化,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整个多元化的、开放的学习过程将有利于学生了解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二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单单以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和讲解为主。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方面需要完成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学习任务,一方面也需要培养自己的语言知识综合能力和语言素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开发其语言分析、鉴赏和运用的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带着真实、丰富的个人情感去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语文作品的阅读、鉴赏、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积极的文学情感和艺术赏析能力。
二、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探析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是指以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调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与统一,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个人情操,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形成正确、健康的性格。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和要求去设计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案,以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强调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课堂设计等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因此教师在设计整合式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可以将不同的内容、相同主旨的文学作品归纳、结合到一堂语文课堂上讲解,为学生呈现多要素搭配的、综合性强的语文课堂教学。二是针对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根据中心思想、创作风格、体裁、涵盖知识点等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和系统整理,为每一种分类搭配设计相应的整合式教学方案。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介绍、讲解给学生,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掌握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整合式语文教学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较相似知识点的时候,在阅读相同创作风格文学作品的时候,充分进行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探析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根据中心思想、创作风格、体裁、涵盖知识点等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和系统整理,为每一种分类搭配设计相应的整合式教学方案。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再是讲述单独篇章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也不再是由教师的语文知识灌输为主,而是综合多篇文学作品、多种写作风格或者文章主旨,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相似知识点过程中,在思考、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有利于帮助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语文素养和个人情操,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高中学生在整合式语文教学的帮助下,既能够完成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能够在综合分析、比较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是我国现代化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针对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两个方面去完成整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课堂设计等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与统一,帮助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语文素养和个人情操,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语言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作者:殷亚楠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高级中学
具体而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要将训练重点放在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两个方面。在高中阶段,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无论是训练要求还是训练内容或者是训练方法,均体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如果采用读写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就会出现互相干扰、互相迁就的问题,最终导致顾此失彼的结果。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两个部分,即阅读教材与写作教材,虽然在形式上二者是分头而行的,实质上却服务于共同的教学目标,这与教材改革的整体构想不谋而合,与高中阶段的整体训练计划也相适应。
其次,阅读教材要实现三个统一,即典范性与时代性统一、代表性与多样性统一、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与高中阅读训练的统一计划相结合,具体而言,可以将阅读教材分为两种,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其中,课内教材是主体教材,老师要根据课内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精益求精,采用合理手段实现“三个统一”的典范性、代表性以及稳定性。而作为辅助内容的课外阅读,则是课内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课内训练成果作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因此,课外阅读要与课内教学内容互相配合,体现出“三个统一”中的时代性、多样性以及灵活性。
最后,以往采用的旧教材过于侧重选文以及单元的划分,而对其它相关的训练项目却采用混合编排或者混合教学的方法,并未严格区分白话与文言、语言与文字、文字的性质与要求、文章的内容与方法等。这种将各种知识、概念交叉结合的方法,导致教学过程的杂乱无章,使教学很难遵循特定的规律,且无法保证整个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而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则从不同的角度对阅读训练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并且将系统论的方法融入探索训练的序列。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点
(一)融入新课程理念
课程改革提出一系列的理念,比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要将这些理念落实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而言,要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育改革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基础,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在设计过程中要围绕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最后,要充分把握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侧重于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与语文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二)突出两大要素
语文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也是人们进行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要注意有意识地侧重于两大要素,即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其思维的严密性与批判性,并全面提高自身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从信息论的角度而言,所谓思维是指对人类大脑进行信息的接受、加工、存储及输出等一系列训练,对人类行为的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指导。在评价某主体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时,主要参考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度、敏捷度、严密度、创造性程度、独立性程度、批判性程度、丰富程度以及可诱发性程度等数十项指标,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语文教学设计要充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实际出发,提高思维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此外,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与应用文字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主要的教学内容为根据,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积累,通过积累提高运用能力,最终通过这个过程的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经验,从而培养其可以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分析三个因素
(一)有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更高的层面分工协作,分头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在整体框架内进行融合,能够让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尤其是在整体框架内的分工协作,能够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
(二)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在各种专题研究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抓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运用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2015.6•学术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
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
对于教学资源,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发挥课外活动促进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一、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的内涵
笔者将高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的内涵界定为: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核心,以获取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进而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发展智力与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而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作出的一种策划。
二、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中语文实践课的内涵和属性的阐述,我们知道,在语文实践课教学中,突出的是实践性和实用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的设计常常违背了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致使语文实践课教学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在现实教学中难以切实执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状态,理清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与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再依据科学的教学设计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学界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和阐述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不能充分体现语文实践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语文实践课的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缺乏“过程就是目标”的意识,以致于“学习伙伴”的角色扮演不到位;过于追求最终成果交流,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以致于课堂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
在课堂呈现方式上,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大多为?“教师开场白――学生主持活动――教师评价小结”?这样一种固有模式,除了在主题内容、活动形式上有所差异外,既观察不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课堂模式陷入一种单调乏味的怪圈,形成了新“八股”课型。
(2)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偏离重心的现象。首先我们要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本身就带有综合性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综合性”的体现上出现了偏轨现象,一味地大量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异化为“史地学习、政治学习、生物学习、音美学习”,甚至是“班会活动”等,从而改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性”的性质。
(3)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去语文”的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这是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应首先澄清的问题。我们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种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它旨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其“语文”的学科性质是不容改变的。以往的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任何“去语文化”或“泛语文化”的倾向,都是背离这一根本点的。
三、解决实践课教学设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1)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还要加强过程性引导和基本方法技巧指导(如何从报刊、书籍、电脑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如何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如何确定选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如何开展调查访问;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等)。
(2)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大社会实践的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别于一般的课堂学习。它所面对的不只是课本和学科知识,而是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内容,同时也构成了他们个性发展的世界。因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实质上是把学生带入怎样的一个世界里去成长,其内容的取向不宜过窄。
(3)在教学设计中应坚决保留语文的学科性质。“语文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在学科内部本身还是跨学科的学习,无论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无论采取哪些方式,落脚点都应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用、审美、探究、创新”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是新理念,也是新原则,同时包含着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方法和策略。下面我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我的看法。
一、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高中语文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目前的中学语文课程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
1.重分化轻整合。语文课程强调自身知识系统的独立性,对语文与其它学科、语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所忽视。
2.重小课堂而轻大社会。语文课程被狭义地理解为校内小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体验语文的魅力,而且容易使学生脱离生活、脱离社会。
3.重成绩轻创新。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校和社会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评价语文教学成果,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最重要的问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潜在的创新能力更得不到开发。
1.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教学以“讲――听”形式为主,师生探讨交流少;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而且学生的某些奇思异想往往被视为出格而受到批评和限制。
2.学生过于相信参考答案。教学围绕着考试而进行,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往往以参考答案为唯一标准,无形中削弱了其创新意识和探索求知的积极性。
3.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学生总是按着教师设计的路线走。导致其依赖性强。自主性差,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较为普遍。
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来展示语文的魅力,引导学生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人的各方面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人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气,增强课堂活力。教师要从人格的角度,平等地对待学生,乐意接纳学生,执意帮助学生,真心赏识学生,使学生的个性进一步得到张扬与完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更要教会自己,要在教学后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应该满足学生知识上有新发现,思维上有新突破,情操上有新熏陶,促成他们形成独特性的见解,独创性的思路。在《木兰诗》的教学中,学生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提出了质疑,原因是古代女子都要裹脚,木兰不可能不会露馅的(比如洗脚、受伤等)。这样的质疑就很有灵气,也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应该感到高兴,而不能一棍子打死学生的疑问,应主动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了解历史,增广见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学行为基于学生的问题之上。即要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先有学生的“学”,再有教师的“教”。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求知的愿望特别强烈,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良好基础,教师要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就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要本着“无错”原则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善加引导解决。
(四)加强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优化教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快乐,有亲身参与课堂的感受,培养良性学习竞争心态,其中受到学生喜欢的情境教学设计包括:课文朗读、课文剧目演出、课堂情境讨论等。但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多多。
一、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存在缺陷
一是虚假情感、保守观念、死板思路出现于情境教学设计中。第一,把自然情感和道德、责任、政治目标等社会价值观念连接在一起,没有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第二,情境设计中的观念保守,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开放、自由、创新的性格。第三,情境教学设计中体系的思路比较死板,仅仅体现出作者或者教师的思路、想法,限制了学生的开阔思维,不符合现代社会追求创新自由的理念。情境教学设计应灵活应变,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并带入思索分析,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是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目前课堂教学中多注重使用多媒体、幻灯等现代科技播放手段,但制作的图片和视频虽然好看,却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间,语言区别于图片、视频画面等视觉感官的关键在于,语言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对语言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去体验、感受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应给予学生自主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再辅助图片、视频等加以对比分析。
三是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失去主导、引领作用。高中学生接触的信息资料丰富,但是综合整理能力不足,往往以追求新颖、特色为出发点,忽视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理解。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判断、主导能力,会让学生带走对课堂的主导权,偏离课堂学习方向。
四是有浪费课堂时间、学习效率低的情况发生。伴随互联网带来的国际信息化发展,利用网络普及教育和进行学习成为趋势和必然。网络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和知识信息的载体有效应用于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中。情境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开阔学生思路,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在情境教学设计中失去侧重点,会让学生花费不必要的时间,也造成教学进度缓慢、学习效率的偏低。
二、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方法分析
教学设计优化是指在既定条件下,发挥教员的管理控制主导作用,完成高效、高质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实现情境教学优化设计应采用如下方法:
一是从课本和教学内容出发,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起主导、引领作用。有位名人说过:成功的教学最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在情境教学环节前设计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既能激发学生兴致,集中学生的关注力,对课堂情境教学产生探索研究的念头,又能把握课堂方向,不因为学生的过于发散思维而失去对课堂教学进程的掌控,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二是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学习经验,作者表达的思想、课本教材的风格特点等合理创建情境教学设计,不能脱离现实、偏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综合考虑作者的思路、文风、写作目的等,结合教学大纲目标和重点知识分布,把情境教学设计成紧密、层近的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多思索,并掌握、消化课堂内容。全部的情境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并为之服务,不能让学生自己带偏课堂方向,应该让情境教学设计作为手段来支持学习目的完成。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曾姆曾说:“高效的教学始于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学生在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学习到这些。” 情境教学设计应灵活应变,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考虑到各种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锻炼学生思维应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于,其情境创设非常自然顺畅,多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随着教学情境设计的展开,学生的思维也逐步展开,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逐步深入,最后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情境中各种因素的逐个分析和综合把握,思维方向逐渐开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对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也是一项挑战,在教师的提问引导和自己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应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抓住学生的关注,综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和科技手段,带领他们进入新鲜、内容丰富的情境教学设计环节,关注时代信息,展示或者播放知识内容丰富精彩的图片、视频等,将教学情境设计于现实生活中,不脱离现实、背离教学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的素质,并将考试目标列入教学情境设计中,让学生在课堂里掌握考试范围。
三、小结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应关注于素质教育中的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的全面发展,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带动作用,使语文课堂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1):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综合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65-02
一、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1.创新教学理念。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不管是在听说读写上,还是在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上面,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对实际教学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一个能够勇于创新成长的教师,他会自己去不断地寻求资源来自我成长,本着对教育的一份热忱,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能不断发觉自己教学上的盲点,自我营造出对学生最有利的教学情境。教师若要加强高中语文教学知识,其必须从实际知识的发展历程中思考最可能让学生听懂的教学策略,在内心形成一套自我的教学概念与教学流程,区分哪些学生行为是重要的或微不足道的,是需要教师处理或是可以忽视的,有了这样的概念架构,就可以用来分析洞察语文的教学实务,进而形成有效的教学方式。而这样的方式当然也需要教师时时刻刻审视自己的教学成效,并从教学经验中累积而来,时刻保持教学理念的创新。
2.设计柔性化的课堂教案。首先,减少单向“讲述”,增加互动。语文教师最常使用讲述法教学,此法可保证教学效率,也能使教师更有效掌握班级的学习节奏,然而,却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个别学习差异。若要落实弹性化,教师应当在教学实施时增加学生“回馈”的机会,再依据学生反映,调整教学,使教与学形成良好的循环。考虑到教学时间的有限,教师尽管有心去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利用随堂小考外,教师还可在教学一小段落后,请学生“重述”先前的教学内容。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述文言文故事时,学生听得兴高采烈,但下一堂课却忘个精光,或者张冠李戴。因此,教师可在讲述内容之后,请学生再回忆一次,遇到某位学生“重述”不顺利时,再加以提醒,不仅照顾到个别学生,也带着全班再做了一次复习。其次,给予不同任务和不同标准。在常态分班的教学环境,教师落实弹性化教学方案时,通常得花较多心力协助学习欲望不高的学生,因此最担心让前段学生进步停滞,此时教师可以粗分二三个学习标准与学习任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各适其所。例如,在进行文言文讲授的课程时,有的学生只能背下整篇文章,但有的学生已能更进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后,请已经理解的学生对同学分组讲解,这效果会比教师重复讲解多次更有效,同时,也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在讲解的历程中增强“后设认知”。
3.实行“适性育才”策略。所谓“适性育才”,简而言之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趋向,给予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内容与方式。这个发展主轴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相同,也与美国教育学者霍华德・加特纳(Howard Gardner)所提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相符合。该理论认为人类智能可分为八种,如语文、逻辑、数学、空间等智能,要经多方观察才能真正得知一个人的能力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与需求,让学生能真正发挥潜能。“适性育才”策略要求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除了学生基本资料和过往成绩之外,老师应该多方收集信息对学生进行进一步了解,以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例如:设计“开放式问答”的学习单、学生自评与互评、学校生活观察、家庭访问、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谈话等。在高中语文教学上,还可以通过学生过往的作文、生活日记、成绩单、阅读心得等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二、实施高中语文综合教学策略
1.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不同的教学内容,配合相关的教学活动设计,动静交错的安排,如教师说明、默读、写作、测验等静态活动,搭配抢答活动、同学讨论等动态活动,可以调节教学节奏,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专注力。此外,善用教学媒体,如电脑、投影仪等,并结合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提升教学过程的效率及教学成效。另外,感官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联系语言表达的起点。从学生在感官作文教学的作业中,可得知学生有丰富的联想力与想象力。通过教师指导运用各项感官经验,学生可以从更多方面认识外在事物,进而开启作文表达的起点。但是,若要看到学生完整作文语言表达的成效,则需教师长时间的指导。另外,在信息技术时代,多媒体教学也体现出了一系列优势。它可以使高中语文课堂的容量大大增加,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兴趣大增,还可以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其与高中语文教学做到科学合理的整合。但在平时的运用中,多媒体教学还出现了以下误区,比如有些教师直接用多媒体代替了黑板,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喧宾夺主。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还将会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甚至冲淡了语文的原有魅力。
2.落实质量评价工作。高中语文教师应利用质量评价的方法,有系统且有效的了解学生的特性和能力表现,根据质量评价的结果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符合课程特色的教学设计。在进行质量评价时应注意如下一些事项:第一,构建专业评价小组。质量评价不只是教师的责任,所有与教学有关的人员,均可提供相关的资料与经验。第二,必须要有明确的质量评价目的。由于学生的个别需求差异很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时,必须了解到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学生能够做什么。第三,评价应根据教学目标。第四,应考虑学生身心成熟度与个别差异。不同的学生在身心成熟度、能力水准、认知及各种经验上都有所不同。对学生而言,个别差异尤其明显,更应了解到学生的主要缺陷。第五,制定可达成的目标。第六,监督质量评价的进行与进度。在学生接受质量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确实尽到督导的责任,所有学生表现出的动作或行为都要注意,因为他们会从这些动作或行为中表现某些信息。第七,注意其适当性。对于质量评价的内容、时间与过程的安排,必须具备个别化的特色,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准及状况来调整,指导的方式也应力求简单。
参考文献:
[1]张瑾琳.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方法策略
一、语文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如:我在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训练点
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的高中教学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还应该注意语文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任务分层化。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知识、情感、学法、思维训练、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通过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都有所提高。
二、语文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的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
(一)体会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二)用好、用活、用实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语文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叶圣陶的语文教材理论不但包含了叶圣陶对于语文教材标准、性质、功能的富有特色的见解,还包含了他对于语文教材归宿的别有见地的论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这历来是叶圣陶语文教材归宿论的基本思想。他把语文教材视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基础,要求教师从教材出发,尽量推广、扩大,落实到课外广大的阅读天地。他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因此他强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基于逻辑思维探讨高中语文教学要点论文
摘要: 语言作为体现思维的重要途径,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语文学科提升应用语言的能力。高中阶段作为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基于逻辑思维,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的要点, 以期能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逻辑思维; 要点分析;
前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正视语文学科与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 根据语言与逻辑之间的关联, 采取科学适宜的教学策略, 在增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思维与语言相辅相成的作用,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逐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论逻辑思维的要点
逻辑一词涵盖了思想、理性等内涵, 根据广义与狭义的定义, 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根据广义的定义, 逻辑一词具有规律的含义, 可以延伸为客观规律、思维规律等内容。此外, 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均属于逻辑的范畴, 并可进一步细分, 如形式逻辑中又可进一步细化为演技逻辑以及归纳逻辑。根据狭义的定义, 逻辑仅仅指的是思维规律的变现形式, 涵盖了抽象逻辑等内容。逻辑思维能以作为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观察等的综合能力, 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历来是教育教学的重点。
二、基于逻辑思维探讨高中语文教学要点
1、组织开展科学适宜的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正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水平, 组织开展科学适宜的教学活动, 丰富课堂活动的'开展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根据教学内容, 开展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活动, 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国具有灿烂辉煌的文化, 成语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 以“成语:中华文化的微观缩影”为主题, 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探索这一主题内容, 先以具体的成语入手, 如高山流水、气势磅礴等, 让学生了解相关成语的内涵, 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成语的意义灵活运用这些成语, 知晓成语背后的故事及来源等, 在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之后, 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升华和总结, 凸显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因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金字塔式的教学方式,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这一教学方式符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能够起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要求。古诗词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需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及主旨大意, 设置适宜的问题, 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从而起到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古诗词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不少学生在准确理解作者中心思想及情感上存在困难。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 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 提出相应的问题, 如古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面对赤壁山水坐着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得进行朗读, 整体把握诗词内容,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2、在阅读写作中培养逻辑思维。阅读作为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要点。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贯彻落实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环节, 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有点到线、由线到面, 进而深化学生思想情感的教学方式, 逐步提升教学深度。为保障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教师要基于高中生学习特点及感兴趣的要素入手, 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并将前期教学设计、资料收集等工作落实到位, 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教材内容之后, 教师要根据阅读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在学生理解相应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经历和情感体验, 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通过采用具有逻辑性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作文教学环节, 教师可以布置写作练习, 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 能够了解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以及常犯的逻辑思维错误。教师可以将学生在作文中所犯的代表性错误, 进行总结归纳, 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落到实处, 让学生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基础, 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总结:纵观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逻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较少、教学内容中关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内容略少等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并不罕见, 这些现实问题无疑给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造成了阻碍。鉴于这一现实情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落实到口语教学及书面语言表达教学之中,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组织开展适宜的逻辑思维训练活动, 从而逐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逻辑思维,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应用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指老师依照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特点进行不同结构与风格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可以使不同的老师根据语文当中的教学难点和热点问题来进行讨论,研究教学方法,开展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同课异构”应用的基本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合理应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策略:
(一)团队精神的培养
“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协助合作的方式,在实施时一定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强化合作理念,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高中应用“同课异构”教学方式的时候,需要在两个方面培养团队精神,使合作理念得以强化。第一,搭建一个协助合作的平台,使老师们能在平台中培养一定的集体意识,实现共同成长。第二,要增强语文老师的团队意识,可以进行集体备课或者共同参加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集体意识。
(二)课堂引导要加强
要很好地推进“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高中语文老师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时,高中语文老师应对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多下工夫,结合教育方式的改革调整教学方式,迎合现阶段的教育需求。除此之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引导放在第一位。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有效应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
上文已经分析了在应用“同课异构”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策略,下面我们以实例分析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应用“同课异构”。
(一)创新教学结构
“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是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结构。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必须对高中语文的教材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并将其创造性地利用。所以,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的第一步就是高中语文教师能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还要根据老师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结构及内容进行创新。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教学中,高中语文老师不必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应结合现代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根据以往的教学结构,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一般先学习其中的生词,理解其意思,再以此进行句、段的理解,最后再分析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根据“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结构的创新后,老师可先找寻与这篇文章相关的现代音乐,在授课之前进行播放,使学生初步理解文本所呈现的意境和语句所表达的深意,再请几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朗诵,分别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根据几个学生的理解进行总结分析。这时,学生对文本的内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再进行句、段、词的讲解时,自然能吸收更多的知识,进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授课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各异,因为他们对课本的理解不同,必然导致教学中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在教学方式设计上,既有各自的优势又存在一些弊端,可以组织老师们一起讨论,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解决自己教学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集合出一个最有效率,最能使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中《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有两位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侧重点也不一样。A老师注重以文章中的艺术手法、结构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A老师多用讨论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理解文章;而B老师则善于处理教材,以对文段进行疏通的方式诱导与启发学生,每一个教学的难点都与学生进行讨论,直至各个击破。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每个段落间的词、句的应用意义,还能掌握文章所传递的深意。以上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各异,都有闪光点如将A老师的讨论式教学与B老师的处理难点教学相结合,定能达到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同课异构”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的应用中非常广泛,在很大程度上能使老师专业水平得以提高。应对“同课异构”的实施策略和应用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并有效地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合作教学;要点研究
一、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意义
(1)合作学习模式是语文教学理念的一次创新。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探究、相互合作获得知识,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落实。
(2)合作学习模式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全面尊重。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获得学习的成果,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容器,全面体现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合作学习模式是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保障。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上,而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性目标,而且还包括能力和情感两个方面。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知识性目标,而且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较大的帮助。
二、紧扣合作学习运用要点
(1)设置科学的学习载体。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打破座位的限制,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均衡分布的原则,重新编排设置合作学习小组,对每一个小组的成员人数进行原则性要求,并明确牵头学生。通过这样的载体设置,班级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形成多个相对完整的学习组织,更加有利于积聚学生的集体智慧,切实提高学生的重难点突破能力。
(2)给予充分的学习空间。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探究题、思考题等学习线索,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给予点拨、补充完善,让小组成为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载体。
(3)发挥教师的启发作用。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对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思维方式和方向的点拨。
三、有效发挥合作学习作用
(1)将合作学习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兼顾: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给予预习方法指导,让他们对照预习提纲解决基础性知识,确定学习的难点,便于学生在课堂合作环节进行质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从学习载体设置、思考提纲设计、师生互动研究以及汇报交流点评等环节,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良好契机;在课后,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学习中需要强化的难点交流,深刻掌握语文教学内容,提高记忆理解效果。
(2)课堂教学之中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立足这一思想特点,将绝大多数教学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将教学目标中的要点难点提炼出来,设计为探究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相互讨论,进一步辨析其中的难点内容,从而形成较为准确、全面的学习成果。教师还要坚持正面引导和激励性原则,多给予学生表扬鼓励,多进行思维方式、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深入研究学习语文,为语文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提供保障。
(3)注重在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更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契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关键知识点,同时更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技巧,尤其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在这样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语文学习的情感,从而实现高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当紧扣合作学习要点,充分发挥其在提高语文教学成效方面的作用,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甘秋红.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Z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