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9 17:27: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信息系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审计线索的改变
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将会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系统中,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代之的是存有会计资料的磁盘等存储器,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肉眼不能识别。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了、消失了。
(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
审计师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在手工会计条件下,内部控制一般表现为对人的控制,强调职责分清、相互牵制,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纸面信息进行手工核对和检查,责任容易明确,结果也比较直观。而在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而且多数情况是以计算机内部控制为主。手工会计系统原有的内部控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地降低会计信息系统特有的风险。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系统处理与存贮的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针对其固有的风险,建立新的内部控制。
(三)审计内容的改变
在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却发生了变化,由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有关会计事项,系统就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在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四)审计技术的改变
在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下,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而在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虽然人工的各种审查技术仍是很重要的,但计算机辅助审计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是肉眼不能识别的,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可以比手工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工作。同时,在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还需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这就必须运行计算机,让计算机执行各种操作和处理,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而此项审查是不能离开计算机仅由人工来完成的。
二、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事前与事中审计
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提供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审计人员有权审查系统的全部技术文档资料,以及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在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主要审查系统的合法合规性、安全可靠性、可审计性及可维护性。
2.审计通用数据接口的设计
所谓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是指为了外部审计(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和财会管理进一步深加工信息的需要,要求各种商品化通用软件和专门开发的软件,设计一个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入要求和有一定强制性的数据文件。规定在会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出的同时,必须向该数据文件中输入数据,而且要保证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文件中的数据永远与会计软件内部生成和输出的数据一致,任何人不得任意修改。
3.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对一切信息系统可能产生危害的原因,从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处理环境两方面来看,可分为环境性原因和数据处理原因两类。因此,针对危害产生的原因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种。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结构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23-02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含义与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的子系统,是对企业经营的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存储、传递和报告,以辅助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的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处理和传递,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所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其主要特点为集成性、自动性、实时性、复杂性、开放性。企业大量的数据是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的,如证券监管部门、银行部门、企业生产部门等,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各个机构或部门,如会计师事务所、财政部门、税务部门、银行、证券监管部门等,可根据授权在线访问,通过互联网进入企业内部,直接调阅会计信息,实时沟通使会计信息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数据的微观处理逐步转变为宏观数据运作。
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是指会计信息系统由哪些具体的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完成哪些基本财务会计工作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与控制关系。由于企业性质、行业特点、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求不同,会计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非完全一致,其子系统的划分也不尽相同。就工业企业而言,会计信息系统一般由三大系统组成:(1)财务系统。主要完成会计核算及管理业务,具体包括总账系统、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存货核算、成本管理、资金管理、报表管理等。(2)供应链系统。主要完成供应链业务环节中的计划编制、业务核算、业务管理等,具体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3)管理决策系统。主要是辅助提供财务分析信息,辅助决策信息等,具体包括财务分析系统、绩效评价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关系
会计信息系统是以总账系统为核心的,其他各子系统的数据处理都是围绕总账系统展开的。各子系统的数据关系表现如下:(1)总账系统与薪酬管理之间的数据联系。总账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数据,如会计科目档案、部门档案、职员档案等,与薪酬管理可以共享。会计科目档案在总账系统中设置后,在薪酬管理中就不必重复设置;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在薪酬管理中设置后,在总账系统中就不必重复设置。在薪酬管理中进行薪酬业务处理完毕后,各项薪酬费用的分配及其相关费用的代扣、提列,可以通过相应的转账凭证传送到总账系统中,不必手工填制与薪酬相关业务的记账凭证。(2)总账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之间的数据联系。总账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可以共享会计科目、部门档案、固定资产期初余额等初始设置数据。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业务处理中所产生的业务数据,如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减少或固定资产的其他变动方式所产生的固定资产变动数据,可以生成相应的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中;月末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提与分配数据,也可以生成相应的转账凭证直接传递到总账系统中。(3)总账系统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和应付款管理之间的数据联系。总账系统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和应付款管理可以共享会计科目、部门档案、供应商档案、存货档案等初始设置数据。采购管理中输入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采购入库单经过库存管理的审核,传递到存货核算中汇总记账,存货核算将入库材料或商品的汇总数据生成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采购发票经过应付款管理审核,进行采购结算,生成付款凭证或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4)总账系统与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和应收款管理之间的数据联系。总账系统与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和应收款管理可以共享会计科目、部门档案、客户档案、存货档案等初始设置数据。销售管理中输入销售出库单和销售发票,销售出库单经过库存管理的审核,传递到存货核算中汇总记账,存货核算将出库汇总数据生成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销售发票经过应收款管理审核,进行销售结算,生成收款凭证或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5)总账系统与成本管理之间的数据联系。总账系统与成本管理可以共享会计科目、部门档案、项目档案、产品档案等初始设置数据,各产品的主要成本管理数据均来自于相关子系统,如直接人工费来自于薪酬管理,直接材料费来自于存货核算,制造费用来自于固定资产管理、总账系统、存货核算,成本管理的处理结果以转账凭证的方式传递到总账系统。(6)报表管理与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报表管理的功能是将会计信息系统中各相关子系统的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以报表文件的形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实现报表编制功能,系统要求操作人员事先定义报表的取数函数与取数公式,通过取数函数、取数公式可以从各子系统中读取数据,并生成会计报表。
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
1.财务应用结构。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企业,一般采用财务应用模式。这种企业的会计业务以会计核算为中心,强调与往来单位应收、应付款项核算;企业员工薪酬一般实行由银行且由企业代扣个人所得税;固定资产实现专项管理,要求自动计提折旧并编制折旧费用转账凭证;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控本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状况、计划执行情况和经济效益;期末要向上级部门和税务机关上报有关会计报表。为了满足上述会计业务处理需求,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上一般可以组合为总账系统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薪酬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资金管理 + 报表管理 + 财务分析。
2.工业应用结构。工业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的社会经济组织,其特点是生产经营主要由供应、生产、销售3个有机联系的环节组成,突出特点是有加工、生产这一环节,企业通过再生产来实现利润。在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企业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通过采购、生产、销售3个阶段来实现货币资金的增值。因此,工业企业会计不仅包含会计核算,还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实行成本控制管理以及最后阶段对产品的销售管理。为了满足工业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需求,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上有两个方案供选用:一是基本应用结构,主要侧重于对工业企业资金流的核算和管理,结构表现为总账系统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报表管理;二是扩展应用结构,不仅对工业企业的资金流进行核算和管理,而且对部分物流也进行有关核算和管理,其具体结构表现为总账模块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薪酬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采购管理 + 销售管理 + 库存管理 + 存货核算 + 成本管理 + 资金管理 + 报表管理 + 管理决策。
3.商业应用结构。商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商品流通经营的经济组织。其业务特点是:批发与零售兼营,商品一般需按批次管理;有受托代销业务,各部门单独核算各项费用;一般须按商品品种大类统计有关购销存数据;须按供应商来统计进货数量与应付款项,按销售客户统计销售数量与应收款项;期末编制会计报表并将有关报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商业企业面临着重组和再造的重大挑战,许多跨地区的大型商贸集团、超级零售商店、连锁店等应运而生。这些都对商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工业企业相类似,商业企业也有两种应用结构可供选择:一是基本应用结构,主要侧重于对商业企业的资金流实现核算和管理以及对商品物流的简单管理,其结构表现为总账系统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采购管理 + 销售管理 + 库存管理 + 报表管理。二是扩展应用结构,主要侧重于对商业企业进销存业务实现一体化集成管理并在业务发生过程加强对资金流的核算与管理,其应用结构表现为总账系统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薪酬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采购管理 + 销售管理 + 库存管理 + 存货核算 + 成本管理 + 资金管理 + 报表管理 + 管理决策。
4.集团应用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集团日益呈现出资产规模大、资本链条长、管理跨度宽、地域分布广的发展趋势。由于企业集团组建的原动力、组建的直接目的、组建的形式不同,企业集团可以大致划分为控股型企业集团、产业型企业集团、管理型企业集团3种类型。控股型企业集团财务实行分权管理,财务分别核算,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力度低,只要求子公司定期传递会计报表;产业型企业集团财务实行集权管理,统一会计核算,实时掌握控制子公司的经营,强调资金的集中管理;管理型企业集团采用集权和分权管理并存的管理特征。集团企业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上可以从两端来考虑:一是从母公司而言,主要侧重为企业集团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其应用结构表现为总账模块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薪酬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采购管理 + 销售管理 + 库存管理 + 存货核算 + 集团资金管理 + 集团财务分析 + 集团绩效评价 + 集团成本管理 + 集团合并报表。二是从子公司而言,其应用结构表现为总账系统 + 应收款管理 + 应付款管理 + 薪酬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采购管理 + 销售管理 + 库存管理 + 存货核算 + 成本管理 + 报表管理 + 财务分析。
上述集团应用结构主要考虑的是工业类的集团企业,至于商业集团企业的应用结构,可以参照商业应用结构以及集团应用结构相结合得出。
参考文献:
[1] 魏延玲.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构建研究[J].科技导报,2012,(28).
实习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习主要是通过运用用友T3财务软件的财务处理模块,进行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具体内容包括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中的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出纳签字、记账等;期末业务处理中的期末转账、对账、结账;报表处理中新建财务报表、报表制作等。
实习时间
会计三班实习时间是2013年5月20日--2013年5月25日期间的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晚上。会计学是我的第二学位,在实习期间由于课程冲突、操作出错等多种原因,于5月29日早上才把实习的内容完成。
实习目的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会计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实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实习操作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深入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结实的基础。
学生完成实习操作后,要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汇总及表动表。任课老师会对这四张表的数据进行检查。
实习心得
在会计学所有实习课程中,会计信息系统是我折腾时间最长,也是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因为基础知识不牢、操作粗心等原因我在实习期间犯了不少低级错误。操作--出错--找原因--更正--继续。经过多天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虽然老师检查出来有一张报表还是存在错误。但我已经尽力而为了。不管以后会不会从事会计工作,会计实习过程中的收获都将受益终身。有太多的感触,仅在这简单谈谈我最深刻的感受。
欲速则不达。财务处理工作不难,但是很繁琐。大到整个账簿,小到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出错,为了完成任务急急忙忙赶着做的财务报表很容易出错,填制凭证时的数据不对,生成报表也必定会有错误;在系统初始化操作中,倘若少设了权限或者其他什么功能,后面就无法正常操作;包括数据的保存备份也要注意,记得第一天实习操作结束,本来该备份保存的数据,我不小心以输出形式保存,在下次上机时数据无法恢复,随后只能全面翻工。令人哭笑不得,第一天的成果就这样由于一时大意,全废掉了。
从错误中收获。不尝试,你永远不知道哪里不懂;不尝试,不会犯错,自然也不会有进步。在实习过程中,犯的错误太多,好几次我都想拎包跑了,转念又觉得不行,修双学位的确苦逼,不过既然已经选择,又何必惧怕它难?最终还是逼着自己坐下来,一点一点啃着那些及其繁琐的操作步骤。通过不断犯错,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关键词:会计信息 系统 质量 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理论和方法融为了一体,这样就使得会计人员脱离了繁重的手工作业,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实现了会计工作方式的改变,大大提高会计业务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了巨大效益,同时也给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
目前,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企业之中,并体现出了很强的优越性。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高度自动化,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处理会计信息需要经过填表、审核凭证和登记等程序,这些如果由人工操作耗时就会比较长,而采用会计信息系统,则可以自动采集相关的电子原始凭证及数据,并按规定的方法和流程自动处理,会计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及时的记录、汇总分析,这样就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二)信息传递迅捷,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采用会计信息系统后,大量的会计信息资源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迅速传递,数据信息共享,就可以在网上实现信息传递与交换,从而使对账周期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会计人员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管理、预测和决策,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因为计算机特有的精确性,这样可以避免手工操作常常出现的误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三)增强了企业的管理预测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人力资源节约,这样企业就可以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方面发展。这样,财会部门就能和企业其他部门联系起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管理,为企业即时提供财务信息,使企业更好地进行投资、融资和筹资决策,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会计信息系统给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采用会计信息系统处理问题,由于系统输出的信息都是由计算机依据原始数据集中处理自动生成的,这样一来就对原始会计数据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因为会计系统环境和处理数据的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会计信息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都会直接威胁到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安全。
(一)数据的采集和输入
因为会计数据的来源多样复杂,所以在采集数据时很可能会发生错误,同时在输入数据时也有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存在。另外,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凭证是数据输入的唯一入口,它输入的是否正确将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这样就使得账证核对、账账核对等失去了意义。而原始会计处理方法则可以通过会计业务的相互稽核避免这一点。
(二)数据的加工和处理
会计信息系统虽然能够实现即时报表,可是如果出现了计算机软硬件故障,或者会计人员的违规操作,就会影响到正常的会计核算,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及安全保密性。
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软件是支持和控制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的核心,它决定了系统是否能够对会计数据合法、准确、及时地进行有效处理。所以,如果财务软件在开发中就存在缺陷,如登录密码容易破解或者数据加密不严谨等,就会给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安全。
(三)数据的存储和输出
一般来讲,大部分会计信息都会储存在软、硬盘上,或者是在网络上,这样,就使得人们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进行查阅、修改、删除或者拷贝和伪造,从而对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带来安全隐患。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大部分会计数据都集中在数据处理上,所以即使是未经授权的人也可以轻易地利用计算机指令查阅秘密的数据信息,尤其是在会计信息网络化中,会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也有可能被截获导致泄密。若是有懂得相关会计系统操作的人员对会计数据进行恶意修改或是删除,那么就会破坏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尤其是采用输入数据的方式,是最简单也是最隐蔽的破坏数据的手段。
三、预防会计信息质量风险的措施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虽然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可是给会计信息工作带来的便捷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从技术上采取相应措施
第一,在建设会计信息系统时,要确保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这些将会直接影响到系统运行的质量。第二,对系统软件和会计数据要定时进行备份,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特别是数据备份,必须经常化、制度化。除了在计算机内部进行数据备份外,还应该在外部储存工具上备份,并经常进行检查,做好相应的防磁、防潮等安全工作。第三,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计算机要安装必要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防止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侵入,造成会计信息的损坏和泄露。
(二)在内控上采取相应措施
在内控上,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职能控制,严格按照操作制度操作,只有在人员职能制度完善,岗位职责明确,才会减少工作人员出现错误或者利用计算机作弊的几率。
对用户的权限严格控制,并且限制各种数据的查阅或修改权限,不同的岗位职能要分别授权,其他用户不可以随意访问,不可以越权操作。另外,还要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保证系统运行后数据处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ERP 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信息系统在ERP系统中的作用
会计信息系统负责收集、加工、存贮、输送和利用会计信息, 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会计管理活动,由人、信息处理设备和运行规程3个元素组成的集成化人机交互系统,并具有如下的特征:以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为立足点;以符合会计管理工作和会计变革的需求为主要目标;以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为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维系日常的会计交易活动、自动(或半自动)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传递和反馈会计信息,支持会计管理的控制功能,为企业管理(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提供有用的分析和辅助决策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管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 处于核心地位, 这是由会计信息系统的以下特征所决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会计电算化是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基础, 会计信息系统只有不断完善, 不断向深层次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才具备开发的良好基础。会计信息是直接为管理服务的最重要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整个管理工作实现现 代化,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处于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它与整个管理信息各子系统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
二、ERP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初期是以传统的账户结构为基础构建的。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 为了支持生产流程出现了物料需求计划系统, 它后来发展成包含了物流和资金流制造资源计划系统。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上的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它的目标是采集关于所有关键事件的信息, 其核心是在线业务处理系统, 能实时处理和记录所有业务。分销资源规划系统则演变为供应链管理系统。
所谓ERP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ERP 财务系统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处理和控制,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一体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机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子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也面临着一场革命,从相对封闭变成开放性的系统,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改变与扩大。研究会计信息系统目前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以及如何推广实施,对增强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三、ERP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机遇
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的作用已经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 实现了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 再到多层次、全球化财务管理支持的转变, 这些转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 如支持凭证的集中式审核, 加快了期末记帐的速度, 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
二是财务系统不仅在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 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也达到了无缝集成, 使得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 从而加强了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
三是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 使财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 并做到对业务活动的成本控制。
四是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 为包括战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需要服务。 ERP作为一种管理软件, 无论其绩效如何, 都是必须通过财务管理方面来体现。财务管理就象人的毛细血管,渗透到ERP身体的每一个地方。所 以财务管理工作在ERP软件中是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个ERP软件中没有财务这方面的管理模块, 那么这个软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ERP软件。目前, ERP在我国实施时间不长, ERP 系统的完善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同时需要成功企业提供好的做法, 把ERP实施工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克服和改进, 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五是提供实时快捷的多元化网络财务报告。未来网络化发展使得业务事项发生时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收集到有关数据信息,实现会计信息收集和业务处理一体化。会计核算就能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为事中的动态核算,加上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网络的传输能力,信息使用者只要需要,无需等到会计期末就可生成所需的即时会计信息。这种实时化事中动态的连续性报告,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价值。现在来看这应该是很容易实现的.相对来说,多元化报告的实现则困难些。未来报告将普遍基于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XBRL)格式,这种技术在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已逐步采用,它对所报告的数据还标记上具体含义,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查询。在最终处理时,由会计信息系统根据需要,自动生成各种会计标准如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下的不同会计数据。未来在实现时可先以一种通用会计标准为主,尝试财务报告标准化后,再逐步实现多元化核算报告。多元化采集信息、集成存储、网络财务报告能方便即时生成多种标准的报告,这将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又一个趋势。
六是会计信息网络化下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体系的变革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构架将充分基于开放的网络,从而使得保护安全的能力减弱。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各种信息都存储在非纸质媒体上,舞弊的手段以及方法更为先进,风险将更具有隐蔽性;系统即使受到侵害,也不易被发现,不仅威胁数据安全,甚至程序和硬件系统也会被破坏,风险损失更大。根据风险特点,建立有效、健全的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体系势在必行。现代的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体系将由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部分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立事件驱动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时,随着企业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业务的传统控制活动已经转变为信息系统中的一种自动的控制。因此,建立信息系统的同时必须考虑、研究和设计内控过程的嵌人,以实现企业业务流程、会计工作流程、信息流程和内控流程的集成。面临内部控制机制的研发完善是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它典型如业务授权问题、职责分离问题、监督问题、会计记录与信息安全问题、访问控制问题、独立复核问题、电子商务和网络经营的特出安全问题等,都为会计信息系统的研发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周南主编.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M].电子工
业出版社,2006,第26页
[2]薛云奎,饶艳超.会计信息系统[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张永雄.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造理论与应用方法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年第九卷第五期
关键词:Excel;会计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计算机
在实际企业会计工作中,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以系统信息化方式管理企业会计工作,相较于传统手工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效率,也可以有效促使企业未来的会计信息管理向现代信息化方向发展,发挥积极影响。以下本篇将会对此做具体分析。
一、系统设计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
我国当前企业办公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层面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会计工作中,不仅常常会用到Excel软件,也会应用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公务。对此,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将Excel集成到系统设计中,在系统中可以应用Excel对信息数据的加工、提炼技术,也可以有力支持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决策,并提升系统管理各种会计信息的决策分析能力,发挥技术应用优势。
(二)效益可行性
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基于Excel平台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运用Excel表格对会计管理信息数据进行相应的加工、提炼,并且可以挖掘分析出对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有利的会计信息,从而能够为企业制定会计信息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制定更好的会计管理决策,提升应用该系统管理企业会计信息的工作效率。在实际中,可以使用Excel平台中的模拟运算表,对会计信息进行敏感性分析;也可以对企业会计信息数据运用计算公式进行统计,使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方式更加简便高效。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提升会计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发展效益,发挥积极影响。
二、基于Excel平台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设计实现
(一)优化设计系统架构体系
图2架构体系对于本次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确保实际的系统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Excel平台下系统的分层架构体系如上图2所示。
(二)设置Excel服务器
基于Excel平台,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确保将会计信息数据存储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的成熟、强大的管理数据功能,提升系统应用性能。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自主的定义会计信息管理模板,并且能够将模板中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之中,发挥强大的数据保护功能。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之中,Excel平台能够自动提醒待处理任务,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数据查询功能,让系统用户能够通过该系统随时追踪到会计报表单据流转的情况,提升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效益。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构成
会计信息系统包含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构成要素。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可以来自企业外部,也可以来自企业内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信息同时提供给内、外部使用者,没有内、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如下图3所示。图3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由上图可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因此可以在后续设计步骤中,优化设计系统数据库。
(四)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文件设计时,为增强系统安全性应采取一些控制技术,如文件被封设置文件存取权限。如某企业凭证库内.DBF数据格式,如下表1所示: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从DBMS所提供的存储结构中选取合适的加以实现(确定存储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价三个方面);2、存取路径的选择和调整;3、优化确定会计信息系统中对于Excel表格数据的存放位置(在通常情况下,一般都会把数据表格中的易变部分以及稳定的数据部分进行分开管理,并且也分开存放系统中经常存取的数据与不常存取的数据);4、确定存储分配。
三、系统设计实现效益分析基于Excel
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效率,发挥积极应用效益。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相较于直接编程开发的会计信息系统,也能够为系统用户提供更加直观的会计管理交互界面,这样不仅可以缩短系统的开发周期,也可以减少开发费用。同时,基于Excel平台开发系统,只需开发者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与Excel软件知识,即便系统开发者不是高级程序员,也不是数据分析员,依然可以开发出企业适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基于Excel开发设计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定期对系统自行维护,维护方法简单,不仅可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也可以节省大量的系统维护费用,发挥积极经济效益。故此,在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随着未来Excel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基于Excel平台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也会不断提升,不仅会加强对Excel数据表格的处理功能,也将会不断完善Excel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功能,提升会计信息处理效率,发挥积极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效率,也可以运用Excel平台技术,使设计的系统更具可用性,使用户更加青睐应用该系统,也可以有效促使企业未来的会计信息管理向现代信息化方向发展,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冯长艳 单位: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参考文献:
一、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批专业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传统审计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有很强的专业性。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而且还要在信息系统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对于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来说,往往都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但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理论和信息系统审计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尤其是懂得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我国具备信息系统审计资格的人才也很缺乏,虽然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信息系统审计资格,但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市场的要求。所以,在我国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需求方面只能是专业审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合在一起共同来审计,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审计工作。如果不继续扩大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才队伍,将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缺乏有效、易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在企业得到了一定的运用。我国现已开发的很多实用软件,它们的功能都很强大,但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而言,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就相差甚远。一方面是由于审计人员不会运用这个软件的功能,又或是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的功能不能满足审计人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审计软件本身效用性差,如有些软件的数据分析和执行能力弱,只能实施一些常规的审计程序,这都是审计软件系统程序功能设置所面临的问题。尤其在审计软件销售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尝试利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的机会较少。因此,审计软件的销售市场也不容乐观,更不用说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来促进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市场的成熟了。
(三)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执行的准则、规范和法律,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执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具有规范指导的意义。与国外相比,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很大的差距,因为国家只颁布了一些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某一方面的准则和规范,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会计信息系统经过一定的发展,就必须把审计的内容、程序、方法、技术以及模式等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才能形成行业的准则,促进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行业的发展。如果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将得不到法律的保证,最终将阻碍审计工作的实施。
二、完善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建议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审计专业人才队伍
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形式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会计、审计和计算机各方面的相关知识,但目前我国这种人才还比较缺乏,实施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审计工作。另外,国家应该支持会计、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各种资格考试,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壮大审计专业人才队伍,以实现信息化形势下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提倡并研发相应的审计软件
审计人员除了要对投用后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外,还应提倡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让审计人员参与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如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可事先在被审计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跟踪追查。这些程序也可以执行一些特设的审计功能。
在系统设计开发的各个阶段要注意调查和考核下列问题:一是系统的功能是否恰当、完备、能否满足用户核算和管理的要求;二是系统的数据流程、处理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制度、法规、法令和财经纪律的要求;三是系统是否建立了恰当的程序控制,以防止或及时发现无意的差错或有意地舞弊;四是系统是否保留了充分的审计线索,能否为日后顺利开发审计提供必需的条件;五是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能否为系统日后安全可靠地运行和系统地开发控制提供保障。审计人员最好还能参与系统的调试、检测和验收,尽可能及时地发现系统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三)建立健全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审计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起来,致使很多工作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只能依靠主观判断和职业判断进行工作。因此,要在会计审计行业内尽快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会计审计制度,加快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
(一)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审计工作的内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内部控制与系统数据文件处理工作。第一,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抽样统计工作。第二,对于一些复杂、大量的工作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第三,利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内部控制制度等都可以进行可靠性测试。
(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由于信息技术的特点,审计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信息化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处理,大大减少了手工处理中因疏忽而造成的错账。假设会计信息审计系统的应用程序出现故障,就会以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会计、审计事项,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之前,审计工作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审计标准和准则;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审计线索和审计对象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导致审计方式和审计标准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必须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基础上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审计准则,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发展,促进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新发展。
四、小结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治理措施
内部控制工作,有助于优化企业的会计部门工作效果,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工作效率,减少在资金运作中的风险等,有助于实现成本预算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等。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本文将针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
将企业内部不同种类的信息与管理模式集合在一起控制处理就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企业通过该系统将有效掌握自身发展的动态状况,实现财务工作科学管理的目的。会计信息系统借助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从最初始的经济业务开始进行记录,到数据监控、分析与利用,有效避免了传统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弊端。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充分结合了互联网的强大效应,将现代电子科技技术和社会科学完美地融合,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仅增加了便捷性,还能用更加专业的手段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规划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受到企业单位高层领导态度的影响。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内部制度变革、发展方向、会计系统的选择与运用都由企业高层领导决定及控制,所以其必然受到高层领导态度影响。若领导决策过于武断,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势必受挫。因此在重大问题上主要领导必须与其他管理者共同协商、集体研究决定。若主要领导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选择、推广、运用比较重视,企业会计系统也会受到重视,就会被良好的建立,并且信息系统的升级更新与企业自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会计信息系统作用发挥到极致,相反亦然。所以会计信息系统受主要领导态度这一重要因素影响。其次是企业公司内部的会计员工素质。会计员工是会计部门工作的操作者与制度的实施者,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本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不高而造成工作中的失误是会计工作出现失误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影响下,会计员工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会创新,才能够做好企业内部不断繁琐、复杂的会计工作。因此,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效果深受会计员工综合素质影响。最后是企业文化的缺失。当前市场私营经济所占比重逐步增加,但是其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会计信息系统不规范,与国有经济相比滞后,经营行为缺乏长远规划,导致企业不能够在行业内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进行管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企业内部文化的缺失。造成了员工的责任意识淡薄,工作中忽略了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也未能有效执行,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功能降低。
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解决对策
首先企业领导者要与其他管理层进行多层次全方位交流沟通,采纳合理意见,搞好顶层设计。企业领导者由于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所以企业决策者要多与会计部门负责人、财务总监等进行交流沟通,在基于企业最低盈利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企业收益,避免资金链断裂。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仅仅依靠领导者自己去制定决策,总会避免不了企业决策的失误,在集体商议下,能够考虑到问题的方方面面,能够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中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应用系统,可以精确的计算成本、费用以及盈利情况,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起到好的作用。比如企业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召集不同级别的员工进行信息交流,通过研讨会的方式交换彼此的会计工作管理意见与思路,为领导者集思广益,从而避免领导武断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同时这也有助于改善各级的合作关系,改善紧张的工作气氛。其次要做好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受到企业会计系统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影响,会计人员要想胜任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工作,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素质及能力。因此,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定期的为会计人员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培训的过程中为员工传授当前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先进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思想、会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重视对员工会计再教育思想的树立,提高员工在会计信息系统不断变革中的适应性。比如企业可以定期开展培训研讨会,为会计员工普及、更新会计信息系统知识,并通过设立考核小组的方式对其学习效果进行检查,督促员工努力学习,提高员工的会计综合专业素质及能力,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正常发挥。最后要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其在系统内部严格执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企业要做好具有自身特色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建立工作,将企业内部员工凝聚到一起,为员工提供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从而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错综复杂、人员众多,其自身肩负的责任与职能也存在差异。例如出纳、会计、总监等不同职务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工作,所以在工作中,就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自己可以运作的范围内进行工作,完全不能越级进行工作的处理。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要建立健全适合与企业发展、适应与市场经济建设的全新制约制度,因此企业内部要专门组建一个具有会计工作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通过监管部门对会计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不仅如此,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系统内部规范标准,严格落实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其得以有效的实施,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保证企业得以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会计部门的重要作用,做好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行情、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与企业自身发展的会计内部信息控制对策,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得以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提高企业单位获取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宇.对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因素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4,(8):213.
[2]祁广亚.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财会研究,2010,(22):21-22.
关键词:计算机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一般控制
一般控制又称管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开发、应用环境等控制。其目的是建立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活动整体控制的框架,并对达到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提供合理的依赖程序。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一般控制主要包括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控制、操作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开发控制和系统维护控制等相互配合的系统运行环境方面的控制。
(二)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是系统会计应用方面的具体控制,即为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及实施的控制。应用控制在一般控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深化,可以在一般控制基础上,直接深入具体的业务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全部的经济业务都经过授权和记录,并进行完整、准确和及时的处理。应用控制主要包括输入控制、数据采集控制、数据输入控制。
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特征
(一)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首先,手工操作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如编制科目、凭证汇总表、核对总账、明细账等。原因在除非计算机病毒侵袭和非法操作,自动汇总一般不会出现差错。同时由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的形式已由原来的制度控制变为制度和程序软件控制,也导致传统手工会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人员牵制制度的重要程度下降。其次,计算机操作人员在录入数据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核算结果并形成操作记录,替换了大量原来核算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核对工作环节。工作结果的有效性取决于程序本身的素质,如果程序存在差错或者失灵,会导致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者产生违规的行为的可能性加大。一般说来,计算机会计操作相较于手工会计操作,其内部控制已由单纯的管理模式转向管理、技术一体化的综合控制模式。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有所增加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应用,使得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更广。首先,会计部门内部单纯的核算部门被取消,增加了计算机操作、维护、分析设计等相关岗位。其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文件的存储介质的保管、备份恢复和针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三)内部控制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首先,会计业务和财务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在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管理、研究人员,其内部控制重点也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其次,会计部门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手工会计无法处理的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更复杂的业务,而这些工作也逐渐从原来的多个人员甚至多个部门转移到单一部门完成。这也衍生出了一条原则,凡是能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就一定能用计算机控制,因为机器更严格可靠,所以应尽可能减少人工控制。
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性强,工作原理和程序复杂的系统,它虽然能很好的执行一部分内部控制工作,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模块功能不强
相对能查出许多问题的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功能还不够强大,因为计算机系统更多提供的是帮助查询分析,而不是独立内部控制功能。例如比较常见的专项资金转移问题,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功能无法辨别是真正使用还是挪用的。在某些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暂收暂付款项中,计算机软件也无法分辨清楚哪些是收入,哪些是支出以及政府债务。
当前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里面的财务信息,细化方面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摘要等明细内容没有录入或者录入不全,发票上的各种要素大多数没有录入数据库,还需要纸质的账本来进行核对凭证,这是制约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有效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
(二)安全性、数据保密性差
财务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自上而下的发展,但这也往往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商与企业使用者所忽略的地方。计算机上的数据保存介质多以硬盘、光盘、移动磁盘、网络存储为主,相较于手工条件下记录的数据,其优点是易于携带,占用空间小,方便复制和修改。缺点是修改不留痕迹、难以像签名盖章那样证据化操作,没有严格的针对措施很难及时发现或防范,同时计算机数据的一系列存储载体易受病毒侵袭、系统瘫痪等问题的困扰,难以恢复原有数据。另外,仅仅依靠密码输入、指纹识别等权限识别功能进入系统时,不能起到真正的数据保护作用。
(三)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全面性要求较高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单要求操作人员具备手工审计所需要的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所特有的素质。在手工审计的基础上,操作人员在内部控制时不但要懂内部控制手段方法、相关法律政策、财务数据分析、逻辑思维能力等专业知识和相关素质,还要配套一定的计算机业务水准,包括windows、office、网络操作等基础知识,深入审计时还需利用数据库编程语序进行查询分析的能力。同时,英语也是专业使用者应具备的重要部分,因为对系统进行深入解析时,需要研读的机器汇编语言大部分是由英语编写的。由于我国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与其内部控制起步较晚,操作人员整体素质尚不能适应当前需要。
四、强化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规范、现代化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
1.严格计算机网络使用及相关设备的管理
将计算机接入网络分成政务内网、审计专网、因特网接入三个网络,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各个网络间不冲突、不影响,安全稳定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同时在保证设备按时更新的同时,设置使用年限,定期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维护更新。并按照工作岗位不同需求来配备不同人员,以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2.建立审计退出制度
针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对使用要求高、起点高而难以操作以及制度层次高但缺乏相关配套指南或细则,限制其作用发挥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应建立审计退出机制,将不符合实际使用情况的制度暂时退出,待修改完成后再行启动。
(二)明确职责分工,强化控制权限
根据财政部规定,会计岗位应划分为会计主管、会计核算、会计稽查、出纳、会计档案管理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上线后,应适当调整其会计岗位,包括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系统操作、出纳、会计档案管理等,并结合本单位所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内部业务流程和模块功能进行相应设置。各岗位范围明确后,建立岗位责任制,根据职责分离原则分配岗位,保证各司其职,同时还要有人检查工作。
明确职责分工后,还应设立一套有监控机制的权限管理制度,除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外,不允许其他岗位的会计人员直接开机调出文件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删除数据、原程序,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有权设置每个人的操作权限,有权监控每个人的操作内容等。同时实行多重密码运作,至少包括开机密码,系统启动密码,操作人员个人密码三重密码,保证密码定期更换,防止财务机密泄漏与利用计算机作案等。
(三)建立通过实践评估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来说,通过实践的检验,可以确立其能力与水平的高低。首先,应该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践基地,将中低水平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集中送往此处培训,提高其工作素质。其次,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不能胜任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实行坚决的淘汰机制,将达不到操作标准的人员送往实践基地进行培训,直到满足工作需求为止。最后,应形成实践交流体系,各单位各系统之间应该多交流多讨论多思考,去伪存真,以期迅速提高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小洋,叶晓东.计算机审计软实力建设的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咨询,2010.
[2]郭庆,胡娟.企业信息化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03):71-75.
[3]尹晓伟.IT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研究.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1):97-98.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措施
一、实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的必要性
目前企事业管理现况是会计信息管理水平落后、失真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流失量巨大、经营效率低下。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控制及内部会计控制就成为了非常值得并且是必须研究的问题。在会计常见的信息系统中,手工会计是最早也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种记录会计信息的方式。而在这样的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的联系是一种直接、主观的联系,所以很自然地就形成了相互制约的情况。那么,在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实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就具有了相当的重要性,这是信息时代不断进步提出的要求,也是会计信息系统不断完善所提出的要求。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的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信息要保证真实可靠,制定一个严格、周密的内控控制制度是关键。不管是手工的会计信息系统或是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其内控控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健全机构、具有一套严格的操作章程,充分地发挥内控控制的作用。只需注意的是,在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下,重点应该由我们所熟知的传统财务部门逐渐转移到相应电子数据的处理部门。内控控制将有更严格的要求和更加广泛的内容。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可以将其分成一般控制系统及应用控制系统这两个部分:其一,一般控制系统指为应用程序正常运行而提供的保障,它又分为组织控制及系统开发控制这两部分,分别包括操作和组织控制、系统软件和硬件控制、系统文书和系统开发控制、安全制等内容;其二,应用控制系统指针对某一项具体应用系统程序来设置的各种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通常包括处理控制、输入控制以及输出控制这三个方面。
三、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的具体措施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普通控制。从组织机构看,还可以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分为两个专职的部门,即系统开发部门及系统应用部门。系统开发部门负责对系统进行研制和维护,而系统应用部门则负责对软件的应用,这两个职务应当分离,保证系统内不同职责的互不干扰和信息处理部门同企业的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互相独立,从而减少可能发生的舞弊和错误。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加强内控控制,还需要重新设置各岗位的职权范围以及与之对应的内控牵制,以做到各司其职和相互牵制。所以,电算化的组织控制应当把重点放在系统操作组及系统维护组各自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和内部岗位的分工控制上。还需注意的是,各岗位上的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的稳定。(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运行控制指为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适应会计信息处理的特别要求建立的各式能检测并进行错误处理的控制制度及措施。运行控制和普通控制不同,它是为保障整体系统安全运行而建立的。运行控制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具体子系统进行控制,因子系统或具体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而不同。可是,所有的运行控制系统都有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确保相关会计数据的完整、安全和有效。(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开发过程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指为防止可能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保证系统内部控制及审查线索,令系统设计正确、合理。系统开发控制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开发阶段和设计阶段。系统开发控制主要是针对会计软件开发单位进行的控制,是在系统分析、准备、设计、实施和系统正式运行后,再对系统实施有效的维护等制定的制度和措施。(4)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指怎样采取有力的内控控制制度及措施来保障系统可靠、安全地运行。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系统接触控制、后备的控制及环境安全控制。
四、在加强内控控制措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如今,在网络环境下,所谓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控制已是个相对概念,也就是说,不仅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革,还应加强外部控制,比如大众访问控制、远程处理控制、电子商务控制等等。总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控控制不但难度大、复杂,并且还要配套各种不同的微机控制手段。在会计工作中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会计管理部门对由它生成的各种报表、资料依赖性也越来越大,那么会计信息只有在严格的内控控制下,才能保障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才能预防并减少信息犯罪。
参考文献
[1]方文明.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新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SB)
[2]冯梅.对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实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 能力模型; 效度检验
一、引言
会计信息化相关专业是会计学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于玉林教授在其论文《试论会计信息化》中提出:“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促进企业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并向各方面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的过程。”刘仲文教授在其论文《论会计信息化的几个问题》中提出:“会计信息化是将一种新的技术信息技术(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在会计领域广泛应用的渐进过程,是信息技术与会计技术高度融合的过程”。决策层对企业价值增值信息越来越重视,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涌现了集成化、综合性要求。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效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对他们的专业没有太大的作用,只要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即可,对这类课程的开设表现得很冷漠;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则认为,不需要明白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只要掌握会计理论和实务即可满足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虽然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该门课程的重要性,然而学生们依然重视程度不够,觉得这门课程效用不明显。这种现象在高职学院的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尝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多种统计方法,从数字角度检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课程的效用,以期增强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决心和树立学生对该门课程重要性程度的正确认识。
二、加强高校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改革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课程教学
大量研究表明,现代企业不但需要可靠的会计数据,而且更需要对企业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如何从大量会计数据中抽取小量决策有用会计信息,已成为高校教研的热点。显然,不论是培养适合企事业行政单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还是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普通高等教育都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化类课程教研来满足企业现实需求。因此,改革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能分析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才,必须围绕会计信息化专业或者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来展开。它是会计信息化专业、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精髓,在现代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是会计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财政部在2009年4月12日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意见”指出“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分类标准),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该目标提示从需求上讲,发展会计信息化事业需要大量的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员、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员;从结构上讲,需要有良好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高端人才。一般来说,高职学院对这个方面人才的培养处于低端,而该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则处于高端,普通本科教育则处在它们两者之间。因此,发展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需要高职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共同发展。
(三)“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亟待强化规范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教育
随着企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的思想逐步被业界人士所吸纳。如何有效的推进企业信息化,是摆在企业和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据国内企业信息化学者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葛世伦教授的研究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呈现了“三个三分之一”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系统起点低、建设周期长、信息孤岛多、系统缺乏柔性以及企业信息化专门人才匮乏、规模信息化ERP软件生产企业产品数量不多、质量不高造成。因此,亟待强化规范会计信息化类专业课程教育,培养出大量企业信息化专门人才,以最好最快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
三、本研究采用的数学思想
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用于描述事物数量特征的变量之间自然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函数关系,一种是相关关系。
函数关系是变量之间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相关关系是另外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变量间往往并不是简单的关系,也就是说,变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又不能由一个或者几个变量的值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即当自变量取某一个值时,因变量的值可能有多个。这种变量之间的非一一对应的、不确定的关系,称之为相关关系,这种关系不像函数关系那样用一个确定的数学函数描述。但可以通过图形和数值两种方式,有效的揭示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强弱程度。常用的方法有:二元变量分析(Bivariate)、偏相关分析(Partial)、距离相关分析(Distances)。相关分析常用散点图和相关系数两种方法来揭示事物之间相关关系的强弱程度。常用的相关系数主要有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和Kendallτ相关系数。
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或者多个变量的变动对另外一个变量的变动的影响程度的方法。根据数据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用自变量的已知值去推测因变量的值或者范围,它实际上是研究因果关系的方法。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可以预测和控制因变量的取值和精度,可以从影响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中寻找出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从而进一步区分出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本研究主要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岗位能力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并确定其影响程度。
四、效用模型与假设
(一)岗位能力结构模型和假设
1.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能力
系统分析能力在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综合能力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没有科学的分析系统的能力就不会有良好的设计能力。分析过程需要全面了解企业营运过程,分析每一个业务环节、每一个过程的业务流程,对现有系统存在问题或者冗余的过程应该具有识别和重构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和积累将全面提高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于是,本文提出:
假设1: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能力越强,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能力越强。
2.系统设计能力
软件学界一直认为,软件最终功能的实现重点是在设计环节。在多开发环境支持下,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关乎到软件项目的成败。于是,本文提出:
假设2:系统设计能力越强,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能力越强。
3.系统操作能力
系统操作能力,一方面体现为所设计出系统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体现为用户的使用体验。如果一个功能完善的系统,不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那么该系统的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系统仅仅体现为良好的用户使用体验,而没有比较好的系统功能,那么用户就会感到该系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系统,最终没能达成信息系统为企业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目标。于是,本文提出:
假设3:系统操作能力越强,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能力越强。
4.系统管理能力
良好的信息系统需要有良好的系统管理能力,良好的管理能力既体现为系统有良好的管理模块,同时又体现为操作它的用户具有良好的管理系统的能力。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4:系统管理能力越强,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能力越强。
上述四条假设构成了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课程效用的基本假设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这个模型表明,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岗位能力结构模型形成了一个环状结构;的四种分能力分别支撑岗位能力,每一个分能力均能增强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分能力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推动着岗位能力的动态增加;分能力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研究方法
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这门课程,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员岗位能力提高”。为了从数量上检验教学目标与系统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系统操作能力和系统管理能力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从五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答卷人需要对每个题项所描述的内容在岗位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作用大小进行判断并打分。
(三)数据分析
表1显示了上述5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表明系统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系统操作能力、系统管理能力与岗位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798、0.705、0.581、0.608,显然存在着比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证明了系统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系统操作能力、系统管理能力对岗位能力有比较强的正向推进作用。
(四)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在4.1中已经通过分析提出了4个基本假设,形成了图1所示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课程效用结构模型,然而该模型所基于的假设并未得到检验。因此,需要进一步对该模型中内涵的假设正确性进行检验。本研究以岗位能力为因变量,以其他四个能力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Alpha=0.05),以此来观察每一个分能力对岗位能力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模型的解释能力的变化情况。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引进这些变量以后,复相关系数R分别由0.798增加到0.889、0.924、0.943,同时估计标准误差由0.827本别降低到0.641、0.546、0.485,说明模型随着影响因素的逐步引入,解释能力正向逐步增加,这与预期是相吻合的。
从表3的多元回归分析(ALPHA=0.05)结果看出,各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Sig值都小于0.05,这表明图1揭示的4个假设判定都是成立的。同时,如表2所示,这几个变量可以解释“岗位能力”88.8%的变异。
综上数据表明本研究的4个假设均成立,该理论模型的最终效用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五、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提出了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岗位能力的四个方面的分能力: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操作、系统管理能力,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这四种分能力项目对岗位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课程对会计、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岗位能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应用型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因此,建议该门课教学既要充分体现岗位知识需要,又要满足学生知识更新的需要,做到既重视原理知识积累又重视实务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模拟操作和会计系统模块分析设计实践,以启迪学生分析设计会计系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财会[2009]6号.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2] 葛世伦,潘燕华.大型单件小批制造企业信息模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8.
关键词:ERP;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039-02
ERP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企业价值链管理思想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技术,以计划为主线,采用面向业务流程,对企业整个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的集成管理系统。ERP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会计信息出现了新的风险特征,需要针对ERP信息系统的特征,重构内部控制体系。
一、ERP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
ERP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集成系统,在传统控制体系中通过账、表、单、卡来进行的控制措施在ERP环境下会被软件系统的控制功能取代。控制手段的优化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实体控制方法、控制工具和控制岗位的依赖,使传统内控体系中审核、签字和文件传递交接手续等控制点大大减少,信息系统的弱点及其风险便开始暴露出来。
(一)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数据重复错误的风险加大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中,数据处理分散于各个部门和环节,由多个人协作完成,一个部门和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一个环节中发现并改正。在ERP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输出数据是否正确取决于输入的数据是否正确,一旦基础数据发生错误,将会导致错误的数据在系统内被重复使用,它便会像病毒一样,在系统内部被不断地复制,从而使错误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和放大。因此,在ERP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对数据输入的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且计算机程序就相当于一个黑箱,如果程序发生差错,那么错误的数据很可能会长期地存在。
(二)职能高度集成,舞弊风险呈现出了新特征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中,各项经济业务记录是以纸介质为载体的,任何舞弊行为都会留下痕迹。在ERP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是高度集成化的,不可能将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将会计处理系统人为地分割为制单、记账、编表、核对等多个岗位。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成,导致了职责的过度集中,许多不相容的工作职能被整合为一个岗位,这样很容易形成内部隐患。
(三)会计信息存储方式发生了变化,数据丢失风险加大
ERP会计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人工会计工作方式,也更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和档案管理办法。它在使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更趋数字化和明晰化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ERP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信息是无纸化的,电子数据丢失的风险要大于纸介质信息。
(四)信息入口增多,系统被攻击的风险加大
ERP会计信息系统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它将企业所有资源整合为一个计划,涵盖了企业所有的业务和流程。ERP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用户系统,用户只要得到授权,无论在企业的哪个角落都能可以访问系统。正因为此此,如果缺乏严密的系统控制,则计算机系统很容易受到攻击。
(五)审计线索消失,业务流程风险加剧
手工会计系统是以凭证――账簿――报表的会计循环为主线的,每一个步骤都为审计监督留下了审计轨迹,控制点存在于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ERP会计信息系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和传输方式,实现了会计信息与业务的同步化。它以会计科目数据库为会计数据的存储的基本方式,证账表只是临时性,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的控制方式不复存在。这些在手工会计环境下有用的审计线索,随着不增值的会计处理环节被一同消除,从而加剧业务流程风险。
二、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
国内外以往的内部控制实施经验显示,内部控制理念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结合有助于解决合规成本高昂这一难题,得到了上市公司的广泛采纳。
(一)再造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分工制度
会计组织是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会计信息系统只有附着在会计组织及其结构之上,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才畿有效运作。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会计信息化系统将完全融合于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中,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界限,数据处理职能的分隔将变得越来越模糊,整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各部门内部岗位职责的划分必须重新定义,其别是需要对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不相容职务进行重新定义和调整,以适应电子会计信息环境的特征。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两项职能如果由一个人执行,其发生错误和舞弊的风险远远两个人共同执行所发生错误和舞弊的风险。职责分工首先要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门是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包括销售、生产、库存、采购、财务、出纳、审核、物流等岗位。ERP会计信息系统岗位分为系统开发、操作、系统维护等。各企业可以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设置岗位,各岗位应保持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例如,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得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等;出纳人员不允许进行系统的操作等等。通过内部职责合理分工,减少操作利用计算机舞弊的风险。
(二)建立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数据安全
ERP会计信息系统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数据、以其它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数据等。会计电算化档案一定要按照有关档案管理规定,由专人负责保管。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实行双备份,并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对采用存储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检查、复制,防止由于存储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三)加强系统安全控制,防范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蓄意编制的能够入侵计算机系统并可导致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ERP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数据是会计工作的重要资料,一旦遭到破坏,损失将难以挽回。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控制,防范计算病毒对会计数据的修改、盗窃和破坏。网络安全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等。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使用软件狗或把系统固化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查,对于联网的计算机应安装实时检测病毒软件,以防止病毒传入。
(四)加强审计监督,对系统进行持续性的改进
审计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一,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再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为部控制的持续性改进提供保证。在ERP环境下,内部控制活动以程序化控制为主,对ERP系统存在较高的依赖性。相对于人工控制,系统程序化控制不容易被规避、忽视或凌驾,控制的一贯性增强,不更容易产生简单错误或失误。但是,程序化控制可能会产生特定风险,如系统或程序未能正确处理数据,或处理了不正确的数据;在未得到授权情况下访问数据,可能导致数据的毁损或对数据不恰当的修改,包括记录未经授权或不存在的交易,或不正确地记录了交易;信息技术人员可能获得超越其履行职责以外的数据访问权限,破坏了系统应有的职责分工;未经授权改变主文档的数据;未经授权改变系统或程序;未能对系统或程序做出必要的修改;不恰当的人为干预;数据丢失的风险或不能访问所需要的数据等。所以,在ERP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更应注意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监督,定期和不定期地评估系统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错误被不断地复制。内部审计的重心在于系统软件,审查的重点是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评价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ERP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应用以后,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职能分割,实现了企业内外部整个价值链上所有资源的集成管理和数据共享,导致了原有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和会计核算方式、会计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观念,更新审计方法,以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力佳.ERP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