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训练教案

训练教案

时间:2022-08-12 06:23: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训练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训练教案

第1篇

1.1我们生活在社会关系中

1.2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为什么社会关系对我们如此重要

2、能力目标: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几种主要因素

3、素质目标:学会初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社会关系的定义、类型及影响人际关系的五种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理解并区分认知因素中的五种心理效应

教学方法

超星学习通、案例分析、课堂问答、作业与讨论

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设计意图、具体方法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整体介绍本课程的三个模块及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新课讲解(35分钟)

*图片故事导入: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一、什么是社会关系

给出定义: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课堂训练:(连线题)根据列举的关系找出其对应的社会关系类别

二、为什么社会关系对我们如此重要

案例:《乌克兰“狗孩”马拉亚》

由案例得出:人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人的劳动实践,那些兽孩脱离了人类社会,仅仅是生物人,不能成为社会人,他们只有进入到人群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说人的社会化必须也只能在人群中完成,在社会中完成。由此推出第一个观点:

1、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需要

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离开了人际交往,人就失去了社会性;离开了社会关系,人就失去了从事各种活动的条件,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2、建立社会关系是人归属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

(学校、邻里、社区、单位和其他环境)归属感

3、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人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交往剥夺”的心理学实验

案例分析:小李的经历

总结(5分钟)

第二课时

新课讲解(30分钟)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认知因素

人际交往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对自己的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

对交往本身的认知

1. 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识具有强烈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3.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在人际交往时,人们仅仅根据某个人一种或者几种特征来概括他在其他方面一些未被了解的人格特征,从局部信息形成完整印象的心理倾向。

4.刻板印象:在人际交往时,人们往往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群体中,对于某个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是定势效应的典型表现。

5.投射效应: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二、情绪因素

三、相似因素

四、互补性因素

五、人格因素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故事导入,让同学们意识到我们不是独立于世的,而是身处在社会关系中

4种划分方法,释义举例讲解法

即时训练巩固学生的理解记忆

由狗孩的案例推出: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需要

让同学们领悟:不管你愿不愿意,社会关系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它让每个人在其中成长,在其中成功。

案例分析引发思考

案例:找工作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通过测试《你曾经被自己的思维套路过吗?》帮助理解刻板印象

注意了解投射效应的两种类型

《人际关系与沟通》P14

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回答。

第2篇

一、作文指导教案

《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及《会考纲要》对于中学生作文能力培养有明确要求: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体来说,准确认识事物,抒写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有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能描写事物本真的本质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采用各种表达方式,富有创意地表达,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式优美,有艺术感染力。

要达到此写作目的,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写作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首先必须认真研读《课标》要求,系统理解课本体系,结合文本教学渗透作文训练。以文本教学为引导,以作文指导为重点,加强对学生作文“入格”训练。这就是说,学生要会作文、爱作文、善作文。必先进行“入格”训练,之后才能实现“出格”、“升格”的突破与飞跃。学生作文要“入格”,首先应有相应的作文理论为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在研读《课标》和《会考纲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分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精心编制作文指导教学教案。

对于作文指导教案的备写,教师必须对整个作文教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教师的年龄、学历、学识、经历、阅历、兴趣、教学经验等都有所不同,很有必要加强语文备课组统一学习,统一认识,统一研究和统一备课的意识,大家对作文系统训练达成一个系列化训练共识,使学生作文训练在一个大环境、大系统中逐步提高,逐年提升。所以,学科组可针对《课标》的要求,分解作文训练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分解各个写作知识点到各年级各学期及各教学环节中分步落实,被分解的小知识点落实了,达成了,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学科组统一规范的大环境、大系统作文训练体系中,针对所任教年级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目标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组织材料,编制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作文指导教案。

二、批阅记载教案

为了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写作就是一件乐事了,何愁作文水平不会提高呢?但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必须拥有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方法。

对于学生来讲,每次作文都是自己用“心”所写,都期望教师对其文章给予评价与指导,想听一听他在文中的精心设计与构思之笔会得到老师的什么评价。学生有此奢望,有此需求,教师为何不能给予?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放大镜”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文。故而,教师在批阅作文时,应详细记录学生的作文情况,本着训练的目的,重点记录,重点讲析,尤其是对学生作文中的一词一句一段的“亮点”应一一指出,并予以肯定。不会题意的文章或“失格”作文,师生共同商讨、评点,并指导其改正。教师指导和评点学生作文,还可以把学生作文情况向前后延伸,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三、作文讲评教案

教师往往重视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而作文讲评教案一般只流于形式,或以批阅记载为讲评教案,或简单的通报谁优谁劣,或以表格填充相关内容(批阅情况)以备领导查阅,或干脆没有作文讲评教案……

当前,作文研究与改革的各种资料都明确了作文讲评的重要性,却极少设计如何讲评,如何设计作文讲评教案。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文不得法,教师专业化水平又不高,信息沟通与交流又不快捷,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语文教师作文讲评教案的规范与要求。

关于作文讲评教案,一方面是“讲”,另一方面是“评”。

“讲”,是教师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予以讲解,对共性的问题更应精心设计,举例分析。如对初三学生进行一次以“那一次我____”为题的作文训练,要求抒写真情,语言优美。学生作文前,教师已经对作文写作进行了指导,如果学生依旧不能使语言出彩、使语言优美,只能说明老师先前的作文技巧指导课设计不精。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宜重新思考和设计作文指导。如重新备写“如何使语言出彩”、“如何使用修辞”、“如何恰当选用句式”等作文专题,辅之以当堂练习――纠正写作中的不足,重新片段练习,重新作文。“讲”的重心就是学生为文的难点,也即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可从句、段、篇的练习中培养学生兴趣、思维和能力。

此外,“讲”还要讲析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平常性错误,如“错别字如何消灭”,“病句如何产生”,“怎样修改病句”,“标点如何恰当使用”等,这些不但要讲解分析,还要明确规范。

“评”则是按照预先的作文训练要求,对学生作文的评点和赏析。评点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作文的整体状况分析作文效果、“亮点”与“失误”,再从个体作文的情况归纳点评,如点评标题、构思、立意、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连贯……点评时,针对每次作文的“亮点”,教师要大力渲染、鼓励、诱导。如针对用词“准确传神”进行集体点评,教师找出学生作文中使用准当的词句,借助板书或PPT课件向学生展示,有理有据,

赏析就是把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范文让大家学习、交流,容许同学们各抒己见,重点是要对文章的“亮点”进行鉴赏与分析。同时,拿出失格作文,大家集体帮助修改,一方面让写作者本人认识不足,明确改正方法,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学生相互间共同交流,提高修改作文水平的能力。

当然,作文训练仅到此为止,尚不完美,教师应鼓励学生写“文后反思”、“写作反思”、“改后反思”或“点评反思”等作文反思训练,组织学生写反思录,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再认识自己作文的优劣,并思考和制定今后作文训练采取的措施、方法、方向。

第3篇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立足于农村初中的教学实际,在“备课写教案、教学用方法、训练养能力”等各个环节中,应突出一个“实”字,在“讲实用、重实效、做实功”上做文章。

一、备课写教案,讲究实用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但近几年来,从农村小语教师的教案来看,教师的备课还存在着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只备课文,不管其他。多数教师备课,多侧重于课文内容的分析部分,其他如作文、基础训练、课后思考练习的处理等,则极少顾及或干脆只字不提。

误区之二:不加思索,全篇抄袭。许多教师奉“教案为至宝,不吝时间,不惜笔墨、一字不落全篇抄录,不仅全然脱离了校校不同、班班有别、生生互异的教学实际,丢开了对大纲、教材、单元等必不可少的深钻细究,充其量只能是没有理解消化的“抄案”而已。

误区之三:过细过繁,徒耗精力。有的教师的备课往往细了又细,唯恐有什么遗漏。全部毫无选择地备录在案,以备上课之用。其结果往往是劳神费力,效果不佳。

既是误区,一定要设法走出。首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确定详简案。对于一定难度的内容应详,反之则应从简。

其次,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不同要求确定教案的详简轻重。

第三,根据教学业务熟悉的程度确定详简,不强求一律。

二、教学方法,注重实效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数较为朴实,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了解熟悉教材、学生,但他们中间学历高的人不多,水平高的更少,加之还要从事农业劳动,因此,在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自身的“朴实”特点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从学本质、学精神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教法的实效性上。

三、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

对于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把培养学生能力的多种训练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才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1.训练内容、项目要实,让学生真正参与

凭借教材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训练。因此,教师对教材所体现的语文基本功要注意认真钻研、整体把握、分步实施。具体地说,就是一节课,怎样练,练哪些,都要精心设置,并将其具体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2.训练的形式、方法要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4篇

摘 要:在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就越来越实事求是,讲究实效了,也就是求真务实了。教育教学也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越来越注重实效性,这也成了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呢?

关键词:备课;实效;误区

我认为,教师要从教学的具体环境出发,要在“备课写教案、教学用方法、训练养能力”等环节中,突出一个“实”字,走出过去一直存在的备课的误区,教师要在语文课教学中“讲实用、重实效、做实功”上做文章,下工夫,这也是我们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最重要的备课写教案,要注重实用性。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要在备好课上下足工夫。可是,过去在备课时一直存在许多不正确的做法:

误区一:只管备课,不管其他,只是一味地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特别是在一些落后的地区,这种现象特别严重。多数教师备课,习惯只写讲读、阅读、独立阅读、习作例文、读写例话等课文教案,而所写有多侧重于课文内容的分析部分,其他如作文、基础训练、课后思考练习的处理,随文进行的小片段、小练笔的设置,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形式以及学情等,则极少顾及或干脆只字不提。为的是应付了事,得过且过。

误区二:在备课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假思索,全篇照抄,也就是抄袭。如今,现成的备课教案、什么教案汇编、什么教案精选等名目繁多的资料可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可谓是“异彩纷呈”。许多老师也不选择,拿过来就抄,把它当成宝贝,不吝惜时间,不惜笔墨,不怕费纸张,一字不落全篇抄录,有的甚至连原本中因疏漏造成的个别失误,也照抄无误。而且是你抄、我抄、大家抄,都雷同,都一样。你好、我好、大家好,负责检查的领导,检查备课教案时,只管检查数量,够数就扣检查合格的大印。就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大家就这样过,谁也不去想,这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个词:糊弄。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这些误区走出来,才能把备课这一环节落到实处,不再做那些无用功,干那些费力不讨好的傻事了,我们要在注重实效上下工夫,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城东中心校)

第5篇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备课提纲。(2)集体交流,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3)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4)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5)课后交流,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第6篇

21世纪,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等特点满足师生自主构建知识。技能,从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网络自身的先进性,基于网络的教学也要在先进的理念下展开教学实践。对网络工程学科培训教学技能时,培训者要对培训对象介绍相关的教育理念,如:让培训者清楚掌握学习的理论知识,清楚学生需要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展开教学设计。使用微格教学主要包括:准备环节、训练环节、反馈环节等,设计准备环节主要包含理论学习、确定目标、编写教案等;教学训练环节则由微格时间、自我观摩、全体观摩等环节;反馈患者主要有自评反馈、互评反馈、总结修改等。

1.1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指导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使用部分网上可见资源或学生创作的课件进行演示,把课件演示和讲解合理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工程学科是现代重要的信息源,从而情怀学生对信息意识的认识。在开展微格教学之前,必须学习微格教学的各项理论内容。如:微格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方法、课堂观察法等等,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学生对微格教学有相应的认识,实际使用时方可游刃有余,也方便观看分析他人的训练结果。

1.2制定合理的目标

为了能够获取最佳的训练效果,每次展开训练只针对网络工程学科某一个技能进行培训。老师向接受训练的学生详细讲解本次教学技能训练的具体名称、目标和相对应的要求,同时,老师向学生讲解这种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主要功能和操作要点,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掌握本次受训的概念和类型。如:网络工程学科内《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这个科目实践性强,对技术有极高的要求,若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学生只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无法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编写教案

设定好本次微格训练的目标后,对本次教学制度相应的教案,教案主要由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对象、重点难点及教学媒体等相关内容。同时,教案中要标注讲授课程分配的时间及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根据网络工程学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具是编写教案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教具进行制作时,要严格按照讲授内容的要求进行,从而与微格教学各个环节更好地配合。

3.微格实践环节

微格实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参与训练的学生根据相应的内容,每位参与训练的学生轮流扮演老师的角度,小组其他成员扮演学生。以10—15min为规定实践,每位小老师在授课之前均要简要说明本堂课程讲述的内容,从而明确本节课堂教学的目的,方便学生之后进行观摩、反馈和自我评价。

4.再现和观摩环节

微格再现这一环节把教学训练与评估反馈进行连接,是一种教学的反馈过程。为了提升参与训练学生对需要培训技能的感知能力,录制完成之后,小组各个成员与老师一起观摩,由指导老师依照实际教学情况给予相对应的指导。

5.评价反馈环节

完成微格再现这一内容后,我们一般授课的规律是让学生先进行自评反馈,从教学的实施、教学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展开一一的分析,随后由指导老师和小组的其他成员展开互评反馈。具体评价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碍于同学情面不敢真实的说出实话。为避免出现这种事情,可以把成绩和积极评论进行挂钩,让所有学生都积极的发言,从而帮助受训学生发现并解决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其提高效率坚实的基础。

6.总结

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能力 训练

教学能力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教学基本能力,才可能谈得上教学。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教学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教学基本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着重应在如下一些方面加强训练。

一、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训练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教育科学要求我们,备课时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然后才谈得上认真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但在实际过程中,不少教师不愿认真钻研教材,照抄教参资料或现成教案,这是不可能钻研吃透教材的,同样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更无创造性可言。有的老师虽钻研了教材,但浅浮表层,囫囵吞枣或钻牛角尖。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能从教学需要的角度去钻研领会教材,这说明钻研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或者没有完全形成。这就要求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我们可在下面一些内容上检查和训练:经过钻研课标教材的有关资料后,能读懂吃透,能把握全书的逻辑关系,重点难点;能搞清楚备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具体弄清每节课应传授知识的范围、深度和广度,课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明白每一课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并知道怎样联系实际去施教;能联系教材内容去钻研有关著作,查阅有关资料等等。这些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在集体讨论分析教材,集体备课,编写教案,分析审查教案,互相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培养训练,以在教学备课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提高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

二、说写读问听的能力

教学是通过说、写、读、问、听来完成的,可以说这几方面是教师执教的基本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认真严格地训练,使自己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说,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传授知识,解惑、答疑。它的基本要求:准确,不可含糊,模棱两可,也不能无条理,没有主旨;简明,说话简洁清楚,浅显易懂,明白,不可东拉西扯;生动,语言要亲切可信,切忌枯燥呆板,更不能故弄玄虚,炫耀显示;普通话,语言规范,合乎语法逻辑。写,指的是书写和写文章。写字尤为重要,粉笔字工整美观,板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实践告诉我们,写好字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首先写正确,不写错别字,笔顺笔画正确;第二要工整,点横竖捺,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第三要整体安排、整齐美观,字要正,行要直,大小适当,行距一致。会写文章,就是会写记叙文、议论文、儿童作品、总结性文章,特别应会写实用性的说明文体的教案。读,指朗读。把教材读得有情有趣,有板有眼叫人陶醉。读非一日之功,要读得正确,不可少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颠倒字词,读错句子,要流畅自如;读出抑扬顿挫,该轻则轻,该重则重,该快则速,该慢则缓,停顿合适,音量适宜。不可一样高低,一个调子从头读到底,要读出情理,读出情意。问,指发问。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的常用武器。问题要切中要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分析明了,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要内涵丰富,起到概括要点的作用;要含蓄有趣,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总之问题提得好,才能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明显。一堂课问什么,如何问,何时问,先问什么,后问什么,都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安排,不可随意乱问。听,指听懂别人说话。这是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特别是学生,年纪不大,知识较少,语言也不丰富,回答时常词不达意,语意含糊,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听辨能力,能从不达意的言辞中听出真意,从含糊的说话中听出条理与中心,有的要加以补充,有的需要概括,有的要给予引申,有的要给予升华,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概念,学懂知识。

三、编拟试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锻炼拟题的能力。这是指拟复习思考题、练习、考试题等。特别是要会拟课堂练习题及课后复习思考题,要明确具体要求。如题意的立足点与教材的重点难点关系怎样;题型是否新颖,是否做到多样化;答案要求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准确性、思考性和创造性等等。

四、评价课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案

初中生物在设计教案时,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以课时为单位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学生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促进学生生物课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学生角色地位的转换。发现要真正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需要有一个载体,这就是教案,只有把传统的“教案” 逐步改革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要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们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案,在教学中采取了教案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生物教案编写原则。

教案是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课题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探究问题、要点强化、解题技巧及方法等形成纲要式的学习方案,并由学生在课前完成的一种主动求知的新型案例。“教案教学”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人格的健全熔为一炉。

因此,在设计和编写教案时,要遵循以下原则:运用教案要坚持“先学后教再练”的原则,教案体现思维训练为主的原则,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减轻生物课课业负担的原则。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仅要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就是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解题能力,新知识的可能接受程度。了解学生的强项是什么,弱点在哪里。明确要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解决什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把复习和新知结合起来,把教案和笔记结合起来,把预习、听课和复习结合起来,通过认真研究和设计改变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在设计教案时,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知识复习、学习新知、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等内容,编写了环节完整、详略得当、方法适宜的填充式生物教案。

“教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两个突出”,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达到提高生物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益的目标。

三、生物教案的作用。

1.突出环节,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编写教案时,通过设计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列出,使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了学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重点,使学生知道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上课重点听什么,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提示;通过设计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本节内容与哪些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网络和联系,以便用旧知来学习和理解新知;通过设计教法选择,根据各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选择适宜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学法指导,参照历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预习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新知;通过设计课堂小结,使学生知道课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通过设计填充式教案的详略,来体现生物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2.指导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通过教法选择,使学生知道如何对知识进行理解,利用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比喻法等教学方法加以理解;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指导类比法、谐音法、歌诀法等加以记忆和掌握;通过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联系,指导学生把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生物学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通过设计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习掌握,通过知识复习、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中的相关生物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结构,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案的全程设计,培养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学习习惯。点拨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各种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会转变为现在的主动会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逐步实现由指导――仿效――升华的飞跃,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更好地发挥其能动性,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生物学科教学成绩的提高。

3、多样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第9篇

1篮球教学与训练法的运用

(1)语言法是指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学双方以语言为载体,组织教学、训练的活动,传授与掌握篮球教学、训练内容的各种方式、方法的统称。语言法常用的方式方法有讲解法、指令法、提示法、讨论法、问答法等。(2)练习法是通过教师安排各种方式手段的实际教学、训练使学生的身体发生符合篮球技、战术要求的适应性变化。它是人们达到教学、训练目的而经常采用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3)直观法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训练中提供图像材料、实物等,让学生借助视觉形象来感知所要掌握的教学、训练内容,形成正确的表象,达到尽快掌握学习内容的方法。(4)作业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理论题目、练习内容、技能操作等任务,学生个人或集体按要求按时完成,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理论、提高水平、发展技能的教学方法。作业法包括独立作业法、小组作业法和实习法。

2篮球技战术教学与训练

2.1技术教学与训练

篮球技术可以分为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投篮技术、持球突破技术、防守对手技术、抢篮板球技术等。移动技术是篮球运动员运用各种脚步动作改变位置、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的方法。如起动、跑、跳、急停、转身、等。这些技术动作有在进攻中运用,也有在防守中运用。移动是篮球技术、战术的基础,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靠移动技术来完成各种攻守任务。传球和接球是篮球比赛中经常运用的基本技术,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转移球的力法,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其教学训练方法有:胸前传球;双手过顶传球;双手接球;单手接球四种。防守技术是队员在防守时为了阻挡和破坏对手的进攻,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所采取的各专门动作的总称。防守训练的方法包括防无球队员和防有球队员。

2.2战术教学与训练

篮球战术包括战术基本配合、快攻与防守快攻、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等。快攻是指在由防守转入进攻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在人数上造成以多打少的优势,或在人数相等以及人数少于对方的情况下,乘对方立足未稳,果断而合理地进行攻击的一种快速进攻战术。发动快攻的时机:抢到防守篮板球时发动快攻;抢、打、断球,获球时发动快攻;掷界外球时,要想到发动快攻;跳球,获球后发动快攻。防守快攻是防守战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进攻转入防守的刹那间,快速有组织的制约对方的反击速度和破坏对方快攻路线的配合方法。一般来说,防守快攻的要点包括:(1)提高投篮命中率,拼抢篮板球。在比赛中投篮板球发动的高次数最多,所以提高投篮命中率来减少对方投篮板球的机会。(2)封第一传,堵接应。当对方控制了篮板球时,离持球队员最近的队员要迅速上前封堵,对手的传球路线,其他队员判断好接应点,阻挠对方接应第一传并有组织的退守。人盯人防守是指每个队员盯住一进攻队员,同时协助队员完成防守战术。这种战术的以盯人为主,明确分工,针对性强,有利于发挥队员的防守积极性,并且能提高责任感,这种方法机动灵活,易于根据对方进攻情况,及时调整防守部署,有效的控制对方进攻。区域联防是由攻转守时,队员退回后场,每人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并与同伴协同防守,用一定的队形,把每个防区有机地联系起来所组成的全队防守战术。这种防守技术以球为主,随球转移。

3篮球教学与训练的能力培养

3.1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能力,包括编制教学文件的能力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编制教学文件能力方面,应着重于培养其制定教学大纲的能力、安排教学进度的能力和编写教案的能力。安排教学进度能力的培养,应当让学生了解教学进度的作用和格式,熟悉教学进度的安排方法,懂得安排教学进度的要求,然后再在讨论和作业中练习编写教学进度。编写教案的能力是编制教学文件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让学生了解教案的作用和格式、熟悉教案的结构、懂得编写教案的要求,然后再在实践中锻炼编写教案。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课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课教学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理论课程教学注重专项理论学习、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重视磨练板书、掌握多媒体技术。实践课教学的能力,应注重从学生的示范、讲解、教法、纠错和组织方面着手培养。

3.2训练能力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 微格教学 中师历史教学 运用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阿伦和他的同事伊芙首先开发的,是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来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提高在职教师业务水平的方法。微格教学原是为师范生在担任正式教师之前提供一个教学实践的机会而设计的,旨在简化正规教学过程的培训程序。阿伦和伊芙把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因此,它是一个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

微格教学在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事前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反馈和评价,教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中师微格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技能的培训,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就能为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具体地说,中师历史微格教育主要技能的培训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微格教学设计和教案的编写。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和计划,完成“教学设计”,便于将没有关联的诸教学要素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课后的反馈和评价,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系统的教学设计继承了人类对教学已获得的研究成果,是完善和落实这些研究成果的有效工具,这个工具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设计出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教学。在微格教学训练中,训练重点是教学技能,并注意吸收各种教学风格和流派的精华,使训练者逐渐掌握教学技能,在综合运用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加深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因此特别重视对教学的实际设计和教案的编写。例如,在一般的历史教学中,微格教学训练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深入了解学生的主要特征和兴趣点,并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合理撰写微型课教案。

第二,说课技能的培训和运用。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通过说课训练,学生认识到中师历史课堂教学说课的作用,懂得说课的步骤与实施要领,说课要目的明确,概括一课的知识结构与重点,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言简洁、贴切、生动,富有感染力。

第三,导入、结束技能的培训。微格教学要求历史教师在讲解新课题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培养知识联系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中的导入技能还要求注重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做好必要准备,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上,引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调度,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双方合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技能培训。例如,由经验导入生活,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由故事传说导入课程内容,由诗词歌赋导入历史史实,等等。

第四,讲解技能的培训。讲解技能是教师口头语言的方式,是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历史过程,解释历史概念和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教学行为。微格教学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与课程目标体系、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这就要求在讲解技能实施时必须明确知识联系,深入掌握各种讲解技能,熟知讲解内容的运用原则,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需要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切实有效地让教学讲解过程“渐入佳境”。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述法、示范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讲解技能的培训是中师历史微格教学的重点,需反复训练。

第五,微格教学还注重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等多方面手段的培训和运用。

如:导入、结束技能训练

[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结尾的重要性,懂得导入、结束语要目的明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括一课的知识结构与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语言简洁、贴切、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学生认识到中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结语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初步掌握导入技能、结束技能方法与具体要求。

[实验内容]

1.中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结束技能的种类。

2.中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结束技能的方法。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微格教学实验室、录像带。

附:微格教学历史导入技能训练教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课,学生在经过导入技能培训后,提出了不同的导课方法。如:黄磊同学采取了开门见山式的导课方法,他说:“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市民阶层关于文化方面的需求,出现了新的文化繁荣景象。”然后,导入课题。而李明同学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首先放映了电视剧《红楼梦》片段。放映结束后,他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同一时期还有哪些文学成就有待我们共同回味?”从而成功地导入课题“明清文化”。通过比较,李明使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声、行、色等更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中等专业学校。合格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是靠教学技能的不断积累才形成的。所谓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鉴于中师的培养目标及微格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在中师开展微格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缩短中师毕业生在实际教学中探索的时间,尽快进入角色,成为小学和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在备课期间对于一节课的书面设计,是一种具体教学方案,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划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案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把教案设计成万能型,无论上哪一课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学参考书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现今的许多教案缺乏阅读教案设计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学安排随意化,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案设计束缚了师生灵性思维的触发,桎梏了课堂的开放性。科学和合理的教案计划、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设想,才能在把握课堂教学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而没有计划的开放教学只能是脱了缰绳的野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②

以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对于漪特级教师阅读课教案《春》进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 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学的语文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直接接触整篇课文。这一理念体现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认为阅读是猜测的游戏,学生通过感知全文,对课文形成整体了解,形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教案《春》在教学第二个步骤中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同时设置了情境:学生正处于阳春三月。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受的春天与作家笔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认识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这样的教案设计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这一教案整体感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创设了春暖花开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现实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天的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上而下”的猜测,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时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章的猜测,在阅读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雏形,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许多教案也会把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设计进来,但只局限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对课文只形成了相当模糊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如吟诵一段类似主题的诗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乐,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形成整体感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身经历与课文描写,启发学生阅读。

2.重点击破

对课文的重点突破,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局部分析”,使学生从微观上加深理解。这一理念体现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一部分就是在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课文中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把握。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突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这一教案中,设置了“讲读体会”这一环节,把课文分成三段,通过教师设问各个击破每个段落中的细节问题。如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让学生体会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体感知中,学生对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没有深切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课文中哪些修辞、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引起学生重视。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改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课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也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体现了交易阅读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理解和体验,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对这篇教案的改进中提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即在教案中示范课文如何描写景物,举一两处典型的地方,带领学生分析之后,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小组互助合作式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重点词语和修辞的运用,形成自己多样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她加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还对导入课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设计。这样做就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理念暗含着语文阅读心理学的知识,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也就是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对于重点语句和段落的重点击破。并且,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设置问题答案并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而是为了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

关于阅读,王小明老师认为可分成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二 阅读整合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首先,整合过程包括两部分“激活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原有知识以及将这一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来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③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提取不出来就很容易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春》这一教案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识,形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于漪在导入部分用学生学过的描绘春天的古诗引入,展开对春天的想象。这样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讲“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时,为让学生理解“逼”字的含义,她让学生用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学生回想起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促进了对“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师教案中通过触发学生原有知识中对于“逼”的描写,对课文中的新知识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导入部分非常重要,这一部分不能随意地设置和安排,而是要调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

三 阅读组织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组织过程就是“把握课文的要点及要点之间的关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结构,不仅要明确每句话的含义还要了解要点形成的结构。阅读教案的设计基于这一点,应该明确列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春》这篇教案中,安排了让学生分层,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第8~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这样明确层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带来清晰的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划分层次,但是落实到教案上,有时会忽略,其实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划分层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结构,促使教学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

四 阅读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在精加工这部分中,外国学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会进行推断,有些研究指出给学生设置推理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是对于“自上而下”阅读猜测模式的训练。

《春》这一教案中让学生推断花下是什么情形,哪个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形。学生通过“闹”字推断出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当然推断题更多地运用在叙事题材作品上,特别是对于小说、喜剧情节的推断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通过若干推理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 阅读监控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阅读监控实际上是元认知对于阅读的影响。许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阅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预设目标,明确阅读任务,带着具体问题阅读。

《春》把课文分解为三大层次,每个层次包含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为学生在本层或者本段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把每个问题分析理解透彻后,就能对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阅读的自我监控,不妨规划一份课文预读“自我监控问题单”,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阅读的目的。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整体感知是对全文大体的感悟,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重点击破是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学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中重点突破,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理解的细节内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体现的是教学并不是向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形成交易阅读,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关于阅读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学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段落层次的划分,内容的推断,自我的监控。这样的教案蕴含着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注 释

①雷家祥.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1(19)

②邹小平.刍议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案[J].科学咨询,2012(2)

③⑤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张向奎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12篇

来到**小学转眼间已快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本人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严谨负责,热爱本职工作,教风端正,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努力不懈,认认真真做好本职本份工作.在这一年里,我担任了一年级,六年两个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在此,做如下总结:

一,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和更新.

在新教材改革的浪潮里,20**学年是个特殊的学年,一年级的小朋友首先站到了改革的最前方,各个学科都使用了新教材,而音乐课本则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为了使每一位音乐教师能够较快,较好的熟悉,掌握新教材,我区教研室在每学期开学初,安排了全区音乐教师进行学习新教材,还特意从广州请来专家讲座,示范,以便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新教材.新教材是从现代教育的理念做起点,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新教材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较大的空间自由发展,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发展健康的审美情操和情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态度,全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教案的精心设计.

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缜密设计的蓝图,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我在备课时考虑到教学的基本任务即:教学目的,突出本学科的特点,把握好每一课的重,难点,合理的,深入浅出的进行备课.同时,我又依据各个年级不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掌握好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基本技能,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双基课堂教学.

三,结合实际,搞好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讲课时,我会尽量按照教案的设计去进行.但,往往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与预期设想有较大的出入.因此,我会及时从实际出发,进行调理和修整.对于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年级,在不同的班级上课时,我会根据此班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和创新,力求在不变中求万变.

在教学手段上,我推行愉快教学.使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智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情感,再根据内容的不同实施德育渗透.例如:《幸福生活》这课,就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巧巧手》这课,就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多锻炼自己的小手,为国家,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而《长鼻子》,《咯咯哒》,《汪汪与》等课则是让学生懂得保护小动物,热爱生命等道理.总而言之,都是为了使学生今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四,切实抓好合唱队,舞蹈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