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技能竞赛

专业技能竞赛

时间:2022-02-09 12:45:28

专业技能竞赛

第1篇

从近些年来看,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为了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职业教育职能,提高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都通过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之间积极举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有校级竞赛、市级竞赛、省赛、国赛乃至选拔优秀的选手参加世界级的技能竞赛。通过这类比赛,探索一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胜任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船舶制造检验、精度控制等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能型人才。目前,江苏省内乃至全国开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之间暂无举办针对该专业的技能竞赛,学生之间缺少专业的交流、技能的比拼。由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的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船舶工程技术分会于2013年1月15日成立,共包含了事业、企业、院校等60多家成员单位,职教集团模式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了能为相关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正不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依托职教集团,举办职业院校之间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迫在眉睫。

2现状分析

船舶修造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船舶修造不仅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研究人员、管理专家,最主要的是需要大量一线技能型人才。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国外船舶修造行业,我国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严重紧缺,并在现有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这些员工的学历都相对较低,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培养就直接上岗,而国外的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并且他们都是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培养后才上岗的。由于目前这个状况工人的技术水平跟不上用工需求,缺少技术工人,很多工程项目都由外包工来做。船舶行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引进解决,但大量的技术工人无法全部引进,只有由本地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来提供。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全国各地为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陆续开办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但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强,实训设备昂贵,因此一些开办时间短的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满足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且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院校与行业之间没有有效的融合,因此,一些造船新技术不能及时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而导致学生的技能培养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现代造船企业的技能要求。而不同船厂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不同。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船厂,其中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都不能缺少船体装配工。因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除普通的钳工和焊工技能外,重点需要掌握船体装配这项专业技能。而目前和船舶行业相关的技能竞赛主要以“船舶电焊工技能竞赛”为主,因此举办以“船体装配”为主题的技能竞赛十分有必要。

3船舶装配工技能竞赛方案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方案的实践研究:结合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船厂对造船生产设计及船体装配两项专业技能的要求,探究如何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开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技能竞赛方案。

3.1理论知识竞赛

(1)试题范围。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机械识图、常用船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碳弧气刨基本知识、船舶结构及钣金展开知识、装配测量知识、船舶概论、船体识图知识、船体放样知识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船体部件装配知识、船体分段和总段装配知识、船台装配知识、船体修理知识、起重基本知识、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气割基本知识、火攻矫正基本知识、船舶下水知识、造船精度管理知识、壳舾涂一体化知识、安全卫生和环境以及质量管理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2)竞赛时间。竞赛时间为60分钟。(3)命题方式。题库抽取与专家命题相结合。

3.2技能操作竞赛

(1)技能操作项目。技能操作节点装配,根据提供的二维图纸,对钢板进行号料、切割、装配。(2)竞赛时间。节点装配:180分钟。

4研究意义价值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一、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的背景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自从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第一次将高职组的会计技能竞赛纳入其中以后,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江苏省教育厅也在2013年正式发文决定举办“2013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将其纳入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在十七项技能大赛中,会计技能大赛首当其中。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是遵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专业技术标准,进行相关会计业务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近几年的会计技能大赛大体都是在仿真财务、会计、税务、银行、供应商等职场氛围中进行的,由会计行业专家、企业财会人员和高职高专院校财会专业师生共同参与、观摩、体验的一项分岗位开放式会计技能竞赛。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缺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既是参赛选手之间的同台竞技,更是指导教师的相互较量。因为,任何一次技能竞赛都不是学生自学自练的结果,而是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此,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能够很好地检验一个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的师资情况。由于会计技能大赛涉及内容非常全面,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很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有不少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虽然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由于其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在实践技能水平必然有所欠缺,达不到教学示范的要求。同时,我们虽然大力提倡校企合作,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能手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鼓励他们走进课堂,给学生开讲座,有的还承担一至二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但这些行业、企业教师在教学时间上或教学水平上却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二)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投入不够

通过参加会计技能竞赛,可以看出会计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的重要作用。而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又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发展很不不均衡,在一些商贸类院校中由于会计是其品牌或特色专业,可以得到大量资金投入,会计专业实训室具有一定规模,如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等;而其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特别是工科类院校办学的会计专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实训室建设严重不足。从现有的实训情况来看,由于实训室紧张,部分实训软件缺少,使得一些实训项目不能很好的开出,不能很好地满足日常教学和各类技能竞赛的需要。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不断加大对校内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投入,优化校内实训室的教学环境,还要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将学生培养成高技能型人才服务。

(三)培训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技能时,培训过程往往采取整周集中训练的方式,让学生连续几周呆在实训室进行集中训练,刚开始学生还比较感兴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会出现厌烦情绪,训练效果明显下降。有时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还会将少数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特训,这种训练过程往往强调技能速成,只练习与比赛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与比赛无关的内容一概不练,学习缺乏系统性。通过集中训练的方式,短时间内学生临时达到较高的技能水平,但时间一长就生疏了,难以适应就业后的岗位工作。

(四)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欠缺

目前,会计专业技能竞赛还主要是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赛,与企业关系不大,企业的参与者较少。在会计技能比赛中,只是在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竞赛环节使用了由网中网公司提供的网中网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竞赛平台,在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竞赛环节使用由用友新道提供的用友U8.10.1软件,进行单人单机竞赛,没有能够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参与较少或者根本不参与,想让企业赞助或者当评委的可能性都比较小,没有体现进行技能竞赛的本质特征,不能有效地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技能大赛要与企业紧密相连,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竞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三、改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竞赛的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中,指导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参赛学生的竞技水平。各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会计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加大会计专业师资培养力度,多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培训进修,到企业参观学习,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参与行业职业技能比武或者在校内开展一些教师技能竞赛,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只有教师自己精通了会计技能大赛的内容、操作方法和要求,才能使指导效果最佳。同时,由于每一名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完成竞赛指导的任务,还必须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教师既要有来自本学校的教师,也要有来自校外的教师和会计行业的专家,大家一起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业务水平,进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快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各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快对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建设专门的会计实训室,并在实训室内部配备各种需要的财务类专业软件操作平台,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形成良好的校内外实训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提供很好的培训保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应根据会计专业发展状况,加大投资力度,建造能够满足教学和竞赛所需的“会计手工账实训室”和“会计信息化实训室”并配备大赛指定使用的软件,提高会计专业实训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很好的开展技能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此外,还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学校积极主动和一些知名的财务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企业等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校外实习提供保障,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三)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及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技能时,应改变传统的集中训练方式,将集中训练方式与分时段训练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既有集中训练时的紧迫感,又有分时段训练的放松感。尽量避免突击训练,多督促学生平时坚持分时段训练,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在评价标准方面,高职院校应结合职业技能竞赛标准,以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为目的的新的评价体系。在该评价体系中,除了教师评价外,可以引入企业评价,还可以采用技能考证的方式代替。比如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纳入职业技能比赛,实行“以赛代考”。在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级别的不同(是校级、市级、省级还是国家级)、获奖层次的不同(是一等奖、二等奖还是三等奖等),以免考、加分等方式,计入评价体系,在各类推优评奖中优先考虑等方式。这样,既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认真准备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技能水平,又能促使学生取得相关证书,增加未来求职的砝码,还能让学生不至于由于参加比赛,使得相关评价偏低。

(四)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校企合作要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可以将行业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学校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兼职教师走进学校课堂,校企联合实施对学生学业进行考核等多方面开展合作。特别是在技能大赛方面,双方可以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促进校企合作。通过举办技能大赛,不仅有利于校企合作,还能够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推进。如在技能大赛中,企业人员可以作为评委参与评判,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企业实习指导的针对性,企业还可以给学校选手提供比赛服装和器材,这样既经济又实惠,还解决了学校的资金难题。技能大赛以后,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都进一步总结出新方法、新思路,还可以让获奖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进而在企业实践中得到验证,实现校企双赢。在校企互帮互助的进程中,有效推进双方的合作深度。

参考文献:

[1]常化滨.高职会计专业校内技能大赛的实践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2]黎美珊.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15(6).

[3]张海芹.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研究[J].市场周刊,2015(3).

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烹饪专业;技能竞赛

近年来人们对饮食营养的关注越来越强烈,随之而起的烹饪专业也开始是很多学生在择业中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近年来的烹饪专业开始越来越受欢迎。烹饪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在实践技能上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对五年制的烹饪专业都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导向,积极培育可以适应社会的高技能人才。当下的高职院校中对烹饪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同时,在教师的资源上都配备了在行业中声望和技术都在顶端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交流;在理论教学上也未松懈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烹饪专业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技能竞赛成为人才的认证标准

在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中,高职院校经常带着学生到全国各地参加竞赛,而在这些竞赛中大多都是一些面对全国餐饮界以及各大学校的技能竞赛,在竞赛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烹饪高手,而且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的烹饪水平,还可以通过在竞技中互相的交流借鉴,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烹饪比赛中还有餐饮界的专业的厨师和评审来担任比赛的评委,在比赛的过程中评委们提出的宝贵意见都使学生很好的正视自己的能力,以及提升自己不足之处的有效途径。

在技能竞赛中,学生不仅仅可以获得经验上的提高,还可以让更多人见证自己的能力。对于一些技术能力非常好的学生,通过烹饪技能竞赛除了在证明自己实力的同时获得荣誉,还能让更多地人来肯定自己。对于学生日后走出校园、参与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将会是自己能力的一个认证标准。

技能竞赛高要求成为教学标准

在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过程中,其考量的标准通常都是比较严格的,所以在烹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都开始借鉴技能竞赛中的高标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要求,力求培养出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行业中的市场现状进行考量,只有掌握好市场的动态,才能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出可以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在烹饪业中聚集的人才越来越多,所以要想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一定的风格特点,在技能竞技中不仅仅需要的是高超的技能、娴熟的理论,同时个人的风格特点也是为自己加分的一个特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院校在对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产学研为载体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基地的建设中也得到很高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培养一流的厨师,同时还要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升级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仅单纯的培养拥有高技能的厨师,同时还要向中、高层的管理者迈进。

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中,对烹饪技能的考核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烹饪技能的教学就会不知不觉地向着技能竞赛的高要求看齐。在烹饪技能教学的过程中,烹饪技能的提升与实践教学、经验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对烹饪技术进行提升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同时还要不断地积累烹饪经验。

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得考虑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烹饪技能教学中的决定性的力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教师技能的提升,对烹饪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院校的师资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都一直贯彻教育部门的意见,高职院校的烹饪专业的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都要有严格的考核,同时也对教师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培养计划,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继续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只有教师自身的烹饪技能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加完善的教学,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越的教学条件,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烹饪技能。

课程体系的完善 为了满足当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育更加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高职学院以培育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对于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

对于烹饪教学,其对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相比其他的教学课程来说,占据的比重比较多,实践课程中主要包括了公共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基础实践课程、综合技能实践课程等等,除此之外,实践课程中还包括学院定期举行的专业技能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一些社区义务服务、工作实习等。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相关社团活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

烹饪教学中实践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能看轻理论知识的学习,烹饪技能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烹饪专业的教学中对理论教学的要求非常高。高职院校中的理论教学体系中不仅仅是专业理论课程,还有对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理论课程的设定,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以及计算机文化基础等都是提升自身素质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中对于国内外的烹饪技术的学习也是非常丰富的,这为学生技能的提升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烹饪专业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烹饪教学中的实践意义是非常鲜明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投入的精力是非常多的,不仅仅设计了各种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转化成实践能力,同时也开始尝试比较系统的实习模式,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创建实习基地,满足在教学中对实践技能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一种更加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交流 随着当下经济的全球化,烹饪专业的国界界定也开始越来越模糊,因此对于学生的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局限在国内的美食行业,还要放眼于国际。所以,在烹饪的教学中,加强国际上的交流对学生眼界的扩展、技能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交流而相互借鉴的经验、查缺补漏,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正视烹饪专业。

技能竞赛成绩为学生就业奠基

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为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经验,同时还有荣誉。高职院校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烹饪技能竞赛,以提高学生对烹饪专业的兴趣,通过竞技竞赛过程中激烈的比拼,可以让学生精力更加集中,烹饪技能提高更快。

从近年来的案例来看,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带来的福利还表现在了学生就业环节,参与过竞赛、同时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明显要比一般的学生来的更加轻松,待遇也较高。因此专业技能竞赛带来的积极影响是非常可观的,而这种以实践技能为主的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金晓阳,何宏.烹饪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培养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7(4).

[2]谢强.技能大赛对高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影响――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企业导报,2013(6):202-203.

第4篇

关键词 职业 技能竞赛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017—02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这是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号召。而且职业教育理念在先进的德国更是将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院校办学效果的一种手段。职业院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还要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创造条件,为此要通过技能大赛有效地促进课程、师资、实训条件的建设,最终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更好地使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技能大赛转变了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理念

1.渗透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取中。技能大赛一般是按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技能项目,以完成工作岗位的任务或相关内容来确定比赛项目和规则。要求参赛选手要达到熟练、准确、精湛和高质量、高标准,如冶金类专业对工艺、设备、操作和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均有严格的技术条件要求。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中的课程标准及教学标准可以作为内容依据来选用。特别是在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中,课程标准中课程的描述、学习情境的选取、教学项目的设计、考核标准的制定等,都需要按这些行业工作能力和技能(技术)要求来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教学投入,确定采用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中以专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能力来形成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培养中还应融进相关素质的养成教育和渗透教育,并加以固化,技能大赛能够较好地体现这些内容。

2.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中。在全国技能大赛中,以学生综合实力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岗位任务完成情况来衡量专业能力,让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高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老“三段式”教学形式彻底被淘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盛行,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学习观念深入每一个学生心中,能吃苦,肯动手,就会有好的回报,技精立业,实现人生的职业理想。

已经举办三届的“转炉炼钢工”项目为例。比赛项目针对冶金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设计竞赛内容,选手要完成的比赛任务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环境也是真实的工程环境。济南钢铁公司和山东星科集团提供比赛使用的冶炼设备,而且派出技术人员参与赛项的设计、比赛题库的组建、比赛试题的抽取、竞赛裁判等工作,同时,配备技术人员到现场以保障技能大赛期间设备的正常运转,这说明了工学结合离不开企业的技术与物质支撑,更重要的是,行业、企业参与技能大赛,是以行业、企业生产岗位的标准与要求来考察选手。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就能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有利于职业院校明确教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利于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的调整。

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各类技能大赛的导向非常明确。以“转炉炼钢工”技能竞赛为例,其竞赛任务是冶炼一炉合格的钢水。它要求:一会制定冶炼计划;二能正确进行冶炼操作;三能根据冶炼现象进行冶炼判断,并会对判断结果进行正确处理;四要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显而易见,它所显示的是典型的项目化教学要求,这正是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的改革方向。

综观所有的技能大赛,均未将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割裂开来,而是二者兼顾,各有侧重。为职业院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何合理地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了典型的实例。

二、技能大赛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要参与比赛项目或专业的技术标准的研究。在竞赛过程中,专业教师要与行业企业专家零距离接触,详细了解企业用人的标准,企业用人一般要求是:一是要有高超的技能水平,例如,冶金企业的工种繁多,有炼铁工、炼钢工、连铸工等,高技术的冶金人员必须有各岗位的综合能力。二是要具备管理和协调相结合的能力,这也是冶金专业人员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模仿企业的真实环境,通过专兼结合来检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取决于我们的教学团队。所以,我们的专业教师要定期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活动,与企业专家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实践问题,真正锻炼成“双师型”的教师,并要组建成“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三、技能大赛加速了专业教材的更新

教材建设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行的专业教材更新周期较长,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

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在学生能力比赛项目中,仅依靠教材来训练参赛学生是不够的,必须加入更多新的内容,如最新操作工艺、安全知识、环保概念、节能措施、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企业文化等才能满足比赛要求,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对职业教育教材的要求必须使用企业最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新技能等,具有适合市场变化的教材。每次技能大赛的结束都是专业教材变化和重新修订的一次机会,因此我们要抓紧机会,依靠国家组织的技能大赛平台,调整专业培养方案,补充或新编专业教材,满足课程实施的教学需要。

四、技能大赛加强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搭建了校企结合新平台

1.巩固实训基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结果得到行业、企业认可的同时,也使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参赛选手、获奖学校学生的追捧,特别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许多行业、企业单位主动联系职业院校,从教育培养源头抓人才,提出合作意向和实施项目,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选拔优秀的专业毕业生。由此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提供顶岗实习的基地,为学校实施半年至一年的工作岗位实习提供了保证。

2.搭建合作平台。获奖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还可以为行业提供社会培训、考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在生产中的标准化建设,可提供优质的技术培训服务。实现校企双赢局面。同时,比赛项目的内容大部分是基于工作过程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的比赛内容。对专业课改建设以及实习、实训教学标准建设,均有源于企业生产、高于企业生产的实训教学建设目标,这对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是非常好的一种校企合作培养保障。

五、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学生职业素养大幅度提升。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定位,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专业人才,为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课程引导,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职业素质中所需的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文化渗透及创新精神在大赛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也只有团队间彼此配合默契、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才能达到工作标准,完成任务。

2. 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能在技能大赛中得到充分体现。好的比赛成绩要靠扎实的训练来保证,同时还要靠很高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来实现,细节决定成败是参赛学生的亲身体会,参赛学生成绩受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参赛经验和心理素质,在比赛中不能有大的失误,控制好比赛节奏,不受外界过多的影响,认真完成每一个项目、动作,紧张的操作中应有序而沉稳,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放弃。在培养学生认真工作态度的同时,还让学生形成了顽强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也为今后职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模式。

参赛的学生中,只要从省级选的选手,现在都是企业重金聘请的一线高技能专业人才,就业质量非常高。学校也以这些取得好成绩的优秀学生为榜样,引导其他学生努力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身能力,以毕业后进入社会,服务行业、企业,实现“零距离”上岗。

六、技能大赛带动了专业建设,提升了职校认可度

1.带动专业建设。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职业院校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核心能力找到了载体和切入点;校企合作办学,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项目提供了依据;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与校外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自我提高相结合;展示师生才能,培养“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整体带动了专业建设。

2.提升职校社会认可度。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高低,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终端出口”畅通的问题,这是职业教育的生存底线,也是职业院校在社会认可度的体现。技能竞赛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通过技能竞赛,展示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的成就,向企业用人单位宣传职业院校的办学状况,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而更好地畅通职业院校的就业“出口”,为疏通“进口”奠定坚实的基础。竞赛中涌现出的“名星选手”和“技能高手”,凭借着他们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心理应变能力,当场就被用人单位选用,成为张扬职业教育的社会知名度和声誉的形象代言人,也成为提高职校认可度的有力宣传。

综上所述,职业技能竞赛拉动了人才培养新模式、牵引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新教师、畅通了新课改、构建了合作平台、开通就业直通车,实现了政府搭台,学生竞技,共同参与,多方受益,同时带动专业建设。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旅游管理 专业建设 功能价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20-02

职业技能竞赛对引导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目前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职业技能竞赛在中职教育专业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本文以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阐述职业技能竞赛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功能价值,分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措施。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功能价值

职业技能竞赛是学生职业技能展示的平台,也是校企之间联系的桥梁,更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因此,职业技能竞赛对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

(一)促进教学理念的改革。职业技能竞赛主要倡导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职业为发展导向进行人才的培养,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相关专业的课程改革,为学生创建各种相关的实践平台,以技能大赛为主题,将理论学科向职业能力为主进行转变,从而转变教学理念。

(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举办各种职业能力竞赛,可以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在竞赛前后,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努力地探索与创新,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各职业院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专业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模式,开展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内容和就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三)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职业技能竞赛对参赛学生的要求主要分为两种,即技术型和应用型。因此,在技能竞赛的引导下,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应由知识体系向工作体系进行转变,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体的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身为教师,应借鉴别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自我分析和审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今后的教学设计和创新做出合理的规划。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参赛积极性不高,参赛压力大。目前,学生参与旅游类技能竞赛大都是由学校或者教师推荐,而学生自身没有强烈的参赛意识、较高的参赛积极性。与此同时,多数竞赛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部分职业技能竞赛的奖励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另外,赛前培训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为了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比赛成绩,学校从收到比赛通知的那刻起,就会组织学生参与赛前培训。而赛前培训是对学生旅游管理所有专业知识的重新巩固,由于时间较短,给学生带来了很大参赛压力,而职业技能竞赛主要是对学生旅游管理实践运用能力的比拼,由于培训实践较短,实践培训太过片面,导致学生没有较全面地掌握实践运用能力,不利于学生将其更好地运用到竞赛当中去。

(二)学生对旅游管理基础知识了解不透彻。部分中职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能力不强,没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性。而赛前培训只是短时间内高度强化学生的旅游管理基础知识,虽然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但太过急功近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太过片面不够透彻。由于技能竞赛过程当中有太多的不可测因素会影响学生的临场发挥,学生没有丰富的参赛经验和应变经验,对于参赛过程中突然发生的状况没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再加上学生对基础知识了解不够透彻,一旦有突况发生,学生会容易自我施压,甚至是过分紧张,从而影响临场发挥,直接影参赛结果。

(三)学生对指导老师过分依赖。学生在参赛之前所有的培训都由教师组织开展,如果教师的培训方式不当,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在竞赛中的发挥和赛后结果;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参赛能力的培养,容易忽略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地去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由于自身没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不能充分理解,容易避重就轻。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赛前培养过程中,任何一个赛前培训环节都是面对面、手把手地去教导学生,因而没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应对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不能大胆放开、正常发挥,以及应对突况。

(四)竞赛技巧使用不合理。多数竞赛当中都有才艺展示这一环节,而在此环节当中部分学生过度展示各种不贴切的旅游竞赛才艺。在论述旅游景点这一环节,表达过程中过分加入自身的情感,导致朗读色彩过于浓厚,容易忽略旅游所要传播的景点文化和当时人物的情感,忽略与游客之间的沟通。讲解时太过渲染表面情感,忽视旅游文字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以及游客的感受,过度使用参赛技巧。

第6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培养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应从课程设置入手。如何设置合理的课程是目前护理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多院校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延续以前的设置,有少数院校已经进入改革探索阶段,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现状正处于探索阶段。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基本上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技能竞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强化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保证。2008年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举办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明确了举办技能大赛的总体方案,并就技能大赛涉及的专业领域和项目做出了规定。2008年6月28日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和“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序列,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护理技能大赛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护理岗位能力来命题,贴近临床工作过程,凸显护理专业所需人才的职业标准。现从技能大赛入手,将其对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护理职业技能竞赛现状

全国首届护理技能大赛于2009年8月8日、9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卫生教育职教学会主办、首都铁路卫生学校承办,大赛以“展示技能、促进交流、打造品牌、引领发展”为主题,以展示全国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成果、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为展示当代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1概念

职业教育(学校)技能竞赛是由各类职业学校或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就业保障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技能训练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展的群众性教育类比赛活动。其参赛对象是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其基本要求是密切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并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其目的是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水平和教师的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考评。职业技能竞赛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岗位能力来命题的,它将国际最新执行标准引入竞赛的评价体系,竞赛的评分标准注重与临床接轨。

1.2护理技能大赛的目的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的目的是:通过竞赛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职业素养、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基本技能与操作水平;引领高等职业学校适应行业现状及专业技能发展趋势,推进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学校医院合作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平台;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培养能够顺利进入护理岗位胜任临床工作的护理人才。

1.3护理技能大赛命题思路

大赛以护理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的要求,对病人实施整体、连续科学的护理。

1.4护理技能大赛的内容与方式

1.4.1内容

护理技能大赛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理论知识考核阶段):选手在健康评估室抽取临床案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分析并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并对首优护理问题提出主要护理措施。第二阶段(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选手提前30min进入准备间,根据对临床案例的分析,选择实践操作所需用物并摆放合理,进入赛场后30min内完成规定的护理操作技术。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其中案例分析占10%,技术操作占90%。

1.4.2方式

护理技能大赛为个人赛,包括初赛和决赛。初赛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赛结束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挑选4名选手(同一院校参赛选手不超过2人)组成一支代表队参加全国大赛,每名选手限一名指导教师,报名信息获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改选手和指导教师。

1.5护理技能大赛的特点

1.5.1突出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要求选手按照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完成评估、诊断到计划、实施的全部护理内容,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过程。在培养选手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选手的职业认同感。

1.5.2操作比赛过程中重视人文关怀

每年的护理技能大赛评分标准中重点突出了人文关怀,选手在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应保持有效的护患沟通,以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如操作前的核对、解释,并取得病人的配合;操作中的询问、解释;操作后的询问需要,告知注意事项等。同时要求护生要有爱伤观念、关爱病人的人文精神,提高服务意识。

1.5.3竞赛方式更贴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

在竞赛方式上引入病例分析,贴近了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比赛在注重实践操作的同时还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医院的真实场景放入赛场,以赛场的形式展现了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过程,让选手更加清晰地认识护理职业。

1.5.4竞赛标准代表护理教学最前沿的标准

在国赛技能标准的引导下不断推动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主旨将不断影响着职业教育人和受教对象。在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不断督促指导教师和学生研究新的临床护理技能发展状况和竞赛标准,同时,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促进教学和改革。

2课程设置的概念

课程设置是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反映课程的总体规划,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它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开设课程、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的分学期安排等。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对现代护理职业教育来说已经不能完全适用,随着21世纪的到来,护理工作的范畴在不断扩大,护理服务的内容也日趋复杂,社会对护理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教育体系。

3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界的一项大事,技能大赛为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同时,技能大赛为展现职业教育成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扩大职业教育吸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技能竞赛还对推动校企合作及引导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院校师生追梦圆梦的舞台。职业技能竞赛如同方向标,可以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1课程内容方面的影响

3.1.1技能大赛评价体系的引导作用

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代表教学最前沿的标准,注重与临床接轨,护理操作标准体现了临床中新的技术以及护理专业技能发展趋势。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技能大赛的引导,跟上临床护理的发展步伐。

3.1.2为院校合作搭建平台,更新优化学习内容

护理专业课程内容相对落后于临床,知识的应用性不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护理技术和理念也日新月异。然而学生普遍使用的教材为纸质教材,而一本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要的时间较长,造成了教材内容永远落后于临床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参赛内容比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同时培养解决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技能竞赛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技能竞赛标准的制定、评价等和临床息息相关。技能竞赛为医院、学校的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院校合作,让学校随时了解临床新进展、新动态,学生的学习内容也随之更新,以弥补教材落后的缺陷。

3.1.3深化改革,对接职业标准

竞赛也为相关课程的设计积累了宝贵素材,启示可以以往的课程设计内容与模式按照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重新进行规划和整合。职业技能竞赛可谓是一个认知平台,通过技能竞赛,各职业院校可一睹同类院校的技能风采和教学成果,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对于自身而言,也是一次查漏补缺的契机,教师可以博采他人之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未来的教学设计和创新做出规划。

3.2课程结构方面的影响

大赛的命题思路是以护理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的要求对病人实施整体、连续科学的护理。而现实护理专业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阶段大多数院校的实验、实训课是跟随着理论课,理论内容结束学习一个技能操作或做一个实验,等学期末进行考核。如生理课做了什么实验,护理学基础课学了几个操作这样而已,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或者可以开发几个项目,将几个操作联系在一起做一个项目,如处理外伤的病人,可以包含包扎、输液、搬运等操作,项目可以设计不同病人将实验、实训串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校技能培训的开展。护理技能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护理教育中理论教学偏重,实践教学突出不够。实践教学开展不足与培养技术型护理人才不相符。护理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张晨洋通过对兰州大学护士学校2013级已经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76名学生调查发现,87.2%的学生认为护理实践很重要,对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大多院校仍采用传统的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实习“三段式”教学,见习学时少,多采用集中实习的方法,将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或许可以根据临床发展需要删减不必要的教材内容,加大并突出实践教学,实现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传统医学为主的课程体系设置与护理专业特色不适应,表现为护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的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方法的变革和护理事业空间的不断拓展。在技能大赛的指引下重新审视课程结构,以如何增强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处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主。

3.3教学方法的影响

提高了护理教育质量,不断完善自我。护理技能大赛注重考查选手的综合素质,选手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考察了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突发状况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为了展示学校的教育水平,不断完善自我,向技能竞赛的标准发展。护理专业实验内容多而零散,多门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且与临床缺乏紧密联系,教学方法仍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回示—教室总结为主,墨守成规,对实验操作缺乏改进探索的意识。技能大赛的比赛方式提示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而不是把知识、技能简单地灌输给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联系、结合在一起,并非简单教会单一的操作而已,而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将人文、礼仪等通用知识合理地穿插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技能大赛的方式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法中田芬霞等通过对某一教师授课的两个班级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实验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用综合项目将教学内容串联,授课后通过调查实验班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96.15%实验班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100%教师认为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氛围,84%的实习医院带教老师认为学生能尽快适应临床。黄爱兰通过调查研究在实训课中运用技能竞赛教学法授课的班级中,学生考核成绩好,竞赛教学法(实验组)的教学效果评价优于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刘珉调查研究发现,通过参加竞赛学生的经验介绍、参赛总结、观摩其他院校选手的演示,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参赛选手的带动作用,带领班级和专业在职业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全面提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考核方式的影响

技能大赛的考核是通过礼仪、沟通、操作、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评,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杨春晖等通过对梧州市卫生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2个班级155名学生进行研究调查,实验组用竞赛模式考核,对照组用传统模式,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为94%,对照组学生满意度为76%,实验组学生普遍认为竞赛的学习模式使自身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对照组学生则认为学习积极性不够,容易厌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运用多元化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形成较完善的操作规程与评分标准体系。同时,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提高对病人的评估、与病人沟通、对病人关心和关注病人安全方面的分值,从技能知识、技能操作、态度、沟通等方面考核学生,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现代护理职业的岗位需求。改革传统的技能考核形式,在考核中加入模拟病例,即在确考核项目后由学生抽取病例,确定为某病人进行心肺复苏、静脉输液、鼻饲等操作。如心肺复苏可以是病房或者野外。针对不同病人、情景、称呼、解释、嘱咐都不尽相同,促使学生在面对具体病人时进行思考,如何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5展望

第7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etition of e-commerce expertise, skills competitions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discusses the role of mutual promotion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kills competition. By conven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s,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 leve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commerce professional; skill competition

0 引言

目前,电子商务已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引发了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各高职院校为迎合社会需求,也竞相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在促进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对引导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双师型”素质的提升,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存在问题

1.1 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存在问题

近年来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在许多地方被越炒越热,出现了“为赛而赛”、“应赛教育”的现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1)功利性强。一些院校为了获名次争荣誉,往往在竞赛开始前期,从学生中选出少数优秀学生进行特别训练,而其余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院校对这些学生的训练纯粹是为了应对技能大赛,最后导致他们脱离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素质教育。学校为了让本校学生在竞赛中获奖,通常都调动优秀的教学资源,直接导致其他学生的教育都被忽视,这明显违背了技能大赛开展的本意。(2)目的不正确。某些学校在专业内容的设置上,脱离了教学环节,甚至还出现学生从未学习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参加有关的技能竞赛。(3)导向性错误。有些学校往往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类的比赛,盲目地将学科和专业扩大化,丝毫没有考虑学校的师资、软件硬件设备等资源是否达到专业开设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技能竞赛只是作为一种表面形式存在,而达不到最终效果。当务之急就要是把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以竞赛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实现技能竞赛常规化管理。

1.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常规化符合教学改革需求

技能竞的赛常规化是指将技能竞赛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实施的同时兼顾完成对技能竞赛的训练,达到竞赛效果并完善院校各种管理机制,并且使所有的学生都人人参与到各项竞赛中去,充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以运营技能为主,包括营销技能、网页设计、网络店铺运营、网站推广、ERP运营技能和物流技能比赛等。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和交叉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是现代网络与现代商贸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知识和商务理论,更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创新能力。要使技能竞赛成为正常的教学内容就迫切需要研究高职院校将技能竞赛实现常规化的方法,让技能竞赛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教学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常规化方法

2.1 技能竞赛融入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实现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常规化可以试图将技能竞赛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融入专业的课程体系,可采用以下方法:

(1)结合技能竞赛制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领域繁多,各个领域都会涉及各种各样的职业能力,比如计算机技术岗位要求专业人员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网站推广、网络店铺运营等,以商务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需要具有营销和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这些基本的知识正好也与电商技能竞赛的比赛内容相吻合。因此,高校需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走访相关的电商企业、单位进行专业调研,召开学生座谈会,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并分析这些岗位能力所需要具备的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修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重点要筛选和重组教学内容,结合技能竞赛中涉及到的以及校企合作的实际生产项目,形成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框架。

(2)结合技能竞赛开发体现电子商务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教学标准。在技能竞赛的参赛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参赛的得失和经验,及时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特别是要争取有更多与企业接触的机会,这样才有机会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市场更新,瞄准企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进一步了解职业需求及其变动。通过开展电商专业的调查和研究,总结调查数据结果,确定专业群定位,融合学科技能竞赛确定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模式、职业岗位,从而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确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考核项目与评价以及课程学时数,最终给出课程的体系结构。

(3)结合技能竞赛促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竞赛项目为载体选择课程内容并组织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是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设置的一大创新点,高职教育应以“工作任务”来进行组织,同时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在课程标准中融入技能竞赛主要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的名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适用专业、设计思路与理念、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的学时、课程的评价及实施建议等。

2.2 结合技能竞赛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训教学网络

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网络的构建也为学生在参加技能竞赛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基础和条件。院校在总结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经验中,应积极探索与相关企业合作成立产学合作公司,努力扩大规模,并通过产学合作公司,探索如何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使之成为校企合作的另一有效途径。同时,继续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加紧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和拓展遍布全省各类服务行业的校外实习网络,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真正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学生在技能竞赛中累积的经验是他们走上社会前非常宝贵的财富。

3 结论

第8篇

【关键词】技能竞赛 课程改革 电气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86-02

一 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1.优化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改革

无论是哪一个竞赛项目,其技能竞赛试题的内容均吸收了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而这些信息对教学改革有较大意义。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将课程改革与技能竞赛紧密结合,利用技能竞赛所反映出来的内容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如在这几年的机电一体化中可以看出,由开始的单一流水线功能,慢慢融入了传感、变频以及最近的触摸屏等技术,由此,针对技能竞赛所体现出来的信息,我校这几年在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紧密结合专业发展方向,逐步开设了变频器、触摸屏等专业课程,并根据不同专业以专业选修课或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除此之外,职业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目标改革提供了信息。无论是市级竞赛还是省级竞赛,每个项目的竞赛试题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市场、企业以及专业的发展而定的内容,同时每个项目的评分标准也是该行业标准的一个反映。以电气安装竞赛项目为例,以往的电工实习中,对学生的安装标准并不是很严格,在职业学校中普遍不重视一些安装的基本规范。因此在电气安装这一竞赛项目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电气安装标准。通过竞赛来推动电气安装的规范化,使各个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电气安装方面能一丝不苟地执行国家标准,以提高我国技术工人的水平。

2.催化教学实验设备的转型

职业技能竞赛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国家专业教学实验设备的转型。众所周知,在电气专业教育中,是否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是否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学实验设备。

在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尚未形成之前,市场上针对电气专业的各种教学实验设备的功能都是单一的。如PLC教学仪器,大部分只是针对PLC编程所使用的,用一些彩灯所做的模拟模块,对于一些自动控制系统,一些传感器只是用简单的开关来代替;再如几年前的单片机实验设备,大部分也是用一些简单的灯、开关来模拟输出。这样的教学仪器功能单一,PLC教仪只用到PLC,单片机教仪只用到单片机知识,教学、学习成果直观可视性低,一方面降低了学生主观参与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各种专业课程知识的融合。

随着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目前各种教学仪器都是以综合化训练为主。如国家机电一体化项目,以YL-235A为例,在该实验台上,可以训练PLC编程能力,同时还可以融入

传感、检测、变频以及故障检修等各种相关专业知识,有效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各种专业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表明,在综合性的实验台上操作,学生主动参与性、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较之以前的单一功能的实验设备均有明显的提高。同时,近几年常见的教学仪器大公司所推出的新产品,也是以强调实验台的综合性为重点。

3.引领教学方式的转变

随着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其相关的竞赛模式、内容也给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往常的实习中,这些相关技能、知识不交叉,不糅合。在学生的知识体系里,这些内容是零散的、独立的。

以笔者所熟悉的电工电子类竞赛项目为例,技能竞赛的出题类型均是以完成某一个完整的项目为要求。如机电一体化项目中,其竞赛内容是模仿企业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为主;而电子产品组装的项目则是以完成某一产品为主。在这些竞赛试题中,一方面引领了项目任务教学,另一方面能很好地将相关的几门学科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近年来,笔者将PLC技术应用、变频器技术相关内容尽量综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应用,以完成某一项目为目标,将项目划分成几个任务。以机电一体化实验为例,在进行教学中,先让学生利用学过的PLC指令在机械手实验台上,单个分块地完成对机械手部件的控制,及皮带轮传送带变频器的控制和选料控制等,待学生熟练掌握后,再将各个独立的任务合成一个整体的项目进行调试、组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将前面所学的零散知识有效地糅合在一起,这样由点带面,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 创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学习兴趣的提高

将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形式融入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哪个项目的职业技能竞赛,其竞赛的内容的实践性都较强。如机电一体这一项目,其形式就是让学生进行产品组装、编程到调试。将此种形式融入教学中,一方面由于这控制要求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可以看到机械手、自动化流水线真正动起来,能主动认识到所学东西的真正应用,学习兴趣较高,课堂学习中自觉性和主动参与性也随之提高。

2.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关注和培养。职业学校应该把创新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笔者的理解而言,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纯粹指“理论专业知识”上的创新,只要学生能打破常规、传统的编程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只要能够突破学生自己往常的思维习惯,均是值得鼓励和培养的。教师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其教学思路往往受到禁锢,而学生虽然是新接触到这个专业,但他们的思想却是天马行空,没有受到限制,在此种情况下,往往会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笔者带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曾出现过这种情况,一次物料选择训练时,我在提出训练要求后,依照常规告诉学生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后来有一个学生告诉我,如果选择出不正确的,剩下的不都是正确的?后来按照这个学生所说的方法试了一下,果然简洁多了。在以后的训练中,笔者就改变教学方法,在提出控制要求后,先不告诉学生思路,让他们自己想,果然出现了许多新的思路。

三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水平往往能够决定所培养的学生的技能水平。在职业技能大赛尚未形成气候之前,职业学校的技能培养不能像普通中学那样有着明显的比较,而职业技能大赛则为这种比较提供了平台。

要想在技能大赛中展现出学校的办学能力,教师就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1)深厚的理论知识;(2)扎实的技术能力;(3)突出的教学业务能力。

这就促使专业教师一方面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拥有很强的理论基础、技术能力,才能把“东西”教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多下工夫,正确分解竞赛中所体现的专业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融入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并积极寻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深刻反思,积极应对

职业技能比赛给电气专业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1.是“专而精”,还是“宽而深”

有的学校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片面地追求专而精的学生,直接从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备赛学生停课进行训练,这些参赛学生参加哪个项目,就训练哪个项目。如参加电子产品组装,就从一年级开始,到三年级、四年级(高职生)参赛,这期间只学习电子产品组装所涉及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学习方式固然有好的一面,但毫无疑问的是,学生所学的知识是片面的,是不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而且这种所谓的“专而精”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发展中很容易越走路越窄。

笔者认为,从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专业能力应该在“宽而深”的基础之上追求“专而精”。对有潜力的学生应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计划,先让学生具有一定“宽度”的专业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再培养“专”的专业知识。

2.是“以赛促教”,还是“教为赛用”

第9篇

【关键词】技能竞赛 电工专业 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24-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急需大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职业教育顺应发展潮流,培养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如何以技能竞赛推动职业学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扎实技术技能、高效工作”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电工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很多职业学校没有将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技能竞赛教学相衔接,导致只有参赛选手受益,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受益不大,严重影响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引入技能竞赛的教学机制以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本文以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为例,探索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坚持的原则

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思路,根据企业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电工专业课程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在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模式。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基于三大现代职教理论(即杜威“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和戴明的 PDCA 质量管理理论来设计教学和教学活动。

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告诉我们,务必把“从做中学”贯穿到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当中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职教理论,明确指出做事的方法决定学习的方法,而学习的方法决定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三点:一是如何做事就如何学习,如何学习就如何教学,教育与学习都要突出“以做为中心”;二是对事情来说是在“做”,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在“学”,对施教者和学习者的来说都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共同提高认识;三是职业教育目标不是简单的教人学习,而是教人学“做事”,通过“做事”来悟出新知识和找出新方法。

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法。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师应运用这一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切实做到把电工专业理论与电工技能实践相结合。

戴明的 PDCA 质量管理理论。基于 PDCA 质量管理理论,结合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实践,从“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等环节入手,探索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规律,从电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出科学、规范、有特点、易推广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促进健全和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体系,推进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教学中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电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过程及评价等方面,凸显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围绕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该专业的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并改革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实用性、针对性,把学习过程转换为工作过程。教学中凸显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平台和评价体系,做到学以致用,体验电工工作之责任并获得经验。在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用企业电工班组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生,尽快让职业学校学生体验企业工作情景和角色转变。

二、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当前中职电工专业课程较为陈旧,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师生通过参与电工专业技能竞赛,逐渐意识到电工专业课程内容应与社会需求接轨,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坚持就业导向来培养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技能型人才。随着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工专业课程选择上要紧跟时展潮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要,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高技能人才。从近年来的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如单片机设备、PLC、电子制作等要求^高。由此可见,电工技能竞赛项目与国家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电工专业岗位技能对接。随着电工技能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其必将成为职业学校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电工专业培养目标需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电工技能赛对于电工专业一体化教改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电工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达到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电工专业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电工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职教需要,应以电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提高电工专业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企业调研以了解企业需求,把电工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工作要求、职业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企业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电工教学当中,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二是通过请丰富经验的电工师傅来学校讲课、辅导,增加师生对企业电工技能需求的了解;三是通过增强电工专业生产实践基地的建设,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产学做一体化;四是教学中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知识链接的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学中做、做中学,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电工专业课堂教学效率。

(三)电工专业实训设备的建设。由于电工技能竞赛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加快了电工实训室的建设。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增加了亚龙和天煌的设备后,快速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室。随着实训室建设推进,电工实训能力大为加强,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政府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展示职业能力的极具吸引力的竞技平台。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学子投身到职业教育中,为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而努力。

三、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整合电工类专业群与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应加快电工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电工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提升服务工业转型升级能力。采用技能竞赛培训方式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培养职业学校学生成为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企业核心技术技能、积累新经验和创新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将电工类专业群优化为 4 个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在建设中)、电子技术应用与电子电器维修、电工技术应用与制冷设备维护,以此优化电工专业培养目标。

(二)改革电工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电工专业改革、以工业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电工专业课程改革、以电工实用技术驱动教学改革,实现电工专业课改以适应经济发展、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随着科技发展,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不断更新,需要按照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具体做法为:一是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电工专业课程设计、评价,引进先进电工技术(如 PLC 技术、电子制作技术等),提高电工专业课程教学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模拟真实电工作业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学真做以快速掌握真本领;三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四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流程改革,根据企业生产真实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五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课程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其中,单项技能训练课程有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检修、电机控制线路装调、PLC 基础与实训、变频控制技术实训等;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有机床电气检修、PLC 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实训、制冷设备检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气设备装调、机电一体化设备装调等。

(三)完善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一是着力推荐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与正高级讲师职务(正教授)评审,考核推举实践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入编,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二是按规定聘请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电气专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建立“双师型”教师年金制度;四是推送年轻教师到办学能力强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技术先进的企业学习,促进一体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五是探索职业学校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加强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例如,通过多年的师资培养,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现有副高级职称 7 人,电类高级技师 12 人,都是“双师型”教师,国家骨干教师 4 人,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组建和优化电工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训资源平台。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和技能鉴定为依托,组建校内实训资源平台。在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上,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确保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是建立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场地;二是编写理论课与实习课一体化的教材;三是完善专业理论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设置实习设备与职业场景一体化的实训装备。这些实训平台包括大赛需要组建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单片机安装与调试、制冷设备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调试与维护(在筹建中)综合技能实训平台,以及单项技能实训平台。主要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工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机与变压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机控制线路安装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机床控制线路检修一体化实训室、低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高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PLC 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变频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PLC 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数控机床电气检修一体化实训室、家用电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子电器维修一体化实训室、高技能培训与鉴定实训室。

(五)建设基于PCAD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及质量评价体系。随着职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改推进,一体化教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体化师资、场地、教材不断得到完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伪一体化”教学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度和信度。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符合一体化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保障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包括一体化课程实施计划、实施过程,教学评价过程的整个过程教学督导。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采用全过程跟踪式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的多样性评价、“知识+技能+素养”的要素评价,确保一体化教学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目标),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质量。对好的教学经验和措施,纳入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中;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找到科学的办法,争取在下一个教学循环中加以实证和解决。不断提升一体化教学质量,增强一体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识,丰富教学经验。

总之,职业技能竞赛对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根据技能竞赛项目遴选教学内容,通过“课课有竞赛、人人都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步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内容。通过竞赛选手介绍竞赛经验和指导教师指导参赛总结,观察其他学校选手的技能操作演示,对师生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⒖嘉南住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4]赵燕南.电工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和探索[J].职业,2012(23)

[5]刘 珉.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J].物流科技,2013(10)

[6]展同军,卓 军,解永杰.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培训,2015(7)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3级课题“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1]。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2]。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

[1] [2] [3] 

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第11篇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发实践课程,增强学生技能实训的成效,明确了促进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广西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致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以培养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人才为主,要求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实际业务操作技能。由于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树立实践教学理念是对授课教师的明确要求。为此,近年来学院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逐步向实践教学倾斜,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来看,主要是通过建立实验室并购买进出口业务模拟软件,学生通过一定学时的模拟操作后初步具备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专业技能。然而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力量不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因素,实践教学基本上根据理论的内容来设置,相对程式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促进和强化实践教学,为社会提供专业素质过硬、契合企业要求的人才,是值得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课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实践经验

(一)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浓郁的竞赛氛围

学院历来提倡将专业技能竞赛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并重视和鼓励师生参与各类竞赛,如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OCALE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大赛、“大智慧杯”全国高校金融精英选拔赛及全国商务秘书大赛等。与此同时,在《广西外国语学院科研奖励暂行规定》中制定专门的章节,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专业竞赛获奖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在评优、岗位晋升、职称评定上给与一定的优先;学院将竞赛成绩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获奖的学生还可免修相应的课程,并获取一定的创新实践学分。此外,学院在参赛费用、参赛场地等方面也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与帮助。如此,学院师生参与专业技能竞赛的氛围较为浓郁。

(二)配备教学平台,奠定赛前基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技能竞赛中的各个项目需借助相关软件来实现。为此,学院斥资建设了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并购置了与竞赛相关的模拟教学软件,如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外贸单证教学系统、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系统等,为比赛前的强化训练提供了基础。这些实验室教学平台除了能用于备战训练外,还可以用于日常实践课程的模拟实训。

(三)注重学生的选拔培训,做好赛前热身训练

要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离不开专业教师团队的悉心指导和学生的艰苦训练。学院为每个参赛队配备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各一名,参加竞赛组委会安排的赛前培训会,保证竞赛能高质量地进行。在学生毛遂自荐的基础上,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面试,主要考量其专业知识素养、英语能力水平、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实力,从而筛选出参赛选手。随后,利用校内实验室借助模拟教学软件对参赛学生进行定期培训,指导教师提供线上及线下辅导。对学生进行选拔及培训,做好赛前热身训练,有利于提高技能竞赛水平,培养外贸业务技能。

三、专业技能竞赛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近年来,学院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指导和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一改以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开始重视实践教学。首先,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比例,合理增加国际商务单证、进出口通关、进出口业务等校内实践课程的学时。其次,改善实验室紧张、实训设备陈旧等状况,学院加大经费投入购置实践环节的教学设备,配备国内最新的实践教学软件,为学生校内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外贸企业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资料引入课堂,同时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外贸从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达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技能竞赛既是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较量,还反映了指导教师实践教学的效果,检验了学校的实践教学理念及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前提是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必须达到竞赛水平或企业标准,这就促使教师自觉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一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赴外贸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二是支持专业教师不断提升学历与职称层次,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强化实践培训。因此,?R导寄芫喝?促进了高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高校优化教师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

教学创新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创新。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虽然采用情景和案例教学法,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纸上谈兵”,专业技能竞赛则较好地模拟了外贸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竞赛中仿佛身临其境、真枪实战,有助于加深其对国际贸易工作岗位的认识,增强实践能力,掌握工作技能。同时,在技能竞赛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此外,教师可收集竞赛中各环节的外贸案例,将其转化成日后实践教学的资源,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生动的素材,提高实践教学的真实性。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专业教学改革 影响力

2008年6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口号,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促进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发展。目前,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能检阅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示职业学校广大师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职业技能大赛的举行,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

1.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过去老“三段式”教学方式,是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教育模式。而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衡量专业能力的是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综合实力,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转变和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就业岗位及职业技能的要求,这就客观地符合了当前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技能比赛的开展有效地更新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学内容必须以实用为目标。

2.技能大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提升师生合作能力。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而职业学校教师则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者。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低。 从我校多位教师带队伍的经验来看,专业教师带队参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明显的作用。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能促使教师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职业教育真正走向实践、走入社会。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很少与学生有交流,课堂上互动的机会也很少,体现在职业院校师生合作项目就更少。职业技能大赛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更为亲密的接触与交流。从参赛方案的制定,到训练计划的实施,都离不开师生间的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我校每年参加全区中职“文明风采”各项比赛活动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学校在总结参赛经验时就讲道:辅导教师加班加点指导学生训练,训练科目分管到人,层层把关,大赛前夕,指导教师以校为家,群策群力指导学生;参赛学生刻苦练习,技能和竞赛能力突飞猛进。可见,师生合作融洽与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好的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师生合作不仅会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的升华,实现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亦会促进生生合作能力的提升。从师生和谐相处,学生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这就是教师榜样的力量。所以大赛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学校都会组织一些集训,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设备、新技能,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在参加过技能大赛后,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在受调研的教师当中,在参加技能大赛后,98%以上的教师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82%的教学评价由良好提高到了优秀。

3.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中职生听不懂,也不想听,造成课堂教学气氛不浓。职业技能大赛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使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帮助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实训质量、职业素养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改观。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教师做创新型教师。现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种类繁多,但要在这些大赛中取胜就必须有创新,这往往需要有创新型教师进行指导。作为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思维与视野,要善于求异求新;要善于思考研究,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进行尝试研究,或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共同研究和探索;要关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与动态,并将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要对学生的新思想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实现从理念创新到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学生的创造素质会通过技能大赛展露出来,教师的创造性正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来体现,同时也通过教师不断探索创造性教学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素质。

二、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教师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迎接挑战

职业技能大赛虽然是对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检验,但同时也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检测。学校办学水平中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道德素质体现在实践中,就是公平公正地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尊重每个学生。对学生参加层层选拔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教师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为学生做好相应的指导和帮扶工作。即便大赛没有教师直接参与的团体项目,教师同样在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技能操作上具有指导责任,这是教师良知和责任感等职业道德品质使然。因此,面对技能大赛,尤其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教师要本着育人的原则,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本着为学生前途着想,积极做好迎接大赛活动的一切准备工作。教师不仅要在平时把自己的课上好,还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影响学生、教育和带动学生。要重视平时上课时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技能课上练就学生坚毅的品格。在学生参加的技能大赛项目上,教师不仅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和能力准备,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为学生参与技能大赛活动进行心理调试,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参与大赛的层层选拔。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会影响教师并带动教师.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迎接挑战。

三、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加强中职学生的技能培养

中职生大多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抵触,对学习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比较喜欢实践操作。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可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技能大赛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喜欢实践操作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根据本校参赛选手的问卷调查报告分析得出:参加竞赛的学生,本来就是学校经过层层选拔产生的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又经过学校组织的强化集训,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技能。经过高强度的训练,这些学生从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团队合作能力到心理素质等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再经过技能大赛,和兄弟院校选手较量切磋、取长补短、交流学习,他们的水平和没有参加竞赛的同学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

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内容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学科逻辑性较强,知识点重复较多,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社会需求、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需求有一定的脱节。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如果按部就班地根据原有课程内容教学生、考学生,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技能型人才效率低下的结果。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倡的是一种项目化、任务化教学要求,引领着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学校将专业课程内容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通过分析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内容、要求等,并将其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五、总结

总之,举办中职技能大赛活动是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各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在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中的重要导向作用,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树超 范唯 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杨星钊 刘世立 全方位、多模式地开展校企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

[3]王文涛 加强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9,(Z2)。

[4]刘焰 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