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景观建筑设计

景观建筑设计

时间:2022-08-10 11:57:15

景观建筑设计

第1篇

景观;建筑设计

景观建筑设计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出现在西方等发达国家,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的如英国在1863年就有了景观建筑设计的理念,而在我国,建筑建筑设计的兴盛,只有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的一段历史,而在现在将其提上议事日程并引起重视的,是源自遍地开花的广场、市政道路、城市公园的建设以及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提高其楼盘品味而推崇的景观建筑设计。

可是现在,人们对于景观和景观建筑设计有许多误解,以为就是修一些宽阔的、有绿化的道路,或者在城市广场上立个雕塑、设个喷泉、搞一片绿化等等。产生这些的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真正理解景观建筑设计的概念,忽视了它同时也是一门科学。首先,如果我们要认识它,就需要科学的分析土地、认识土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进行规划、设计、保护和恢复,如此,才能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建筑。然而,我们现在来单独定义"景观"和“景观建筑设计”是很困难的,因为它与规划,园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而我们常常接触到的"景观建筑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这里的环境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并应该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从规划及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使用,即与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具体的景观建筑设计,它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因此,这里景观建筑设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它们两者的有效统一体。因此,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他的工作是以景观设计为主体,他所要解决的是一切有关户外空间设计中的问题,比如户外空间中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植物、建筑与人、人与植物等关系问题,它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我们同周围的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生活生命的地球和谐共处,并且在其过程中要考虑历史和文化的继承性。而这明显的不同于建筑师设计时仅仅考虑建筑单体的设计。

我们在理解景观建筑设计时还应该区分好它和园林规划及设计概念的区别,如果我们将景观设计同“园林规划及设计”、或者“造园”混为一谈,这种理解会过于狭隘,景观不仅仅是大广场上的花园或开发出来的风景旅游区(当然也包括产生的园林及园林建筑等),景观是不同尺度的大的综合体,包括的建筑、道路系统、生态系统等,其实质是土地的概念。确实,"景观建筑设计"最早是从设计漂亮的园林和花园衍生而来的,但这个专业发展至今,早已跳出传统"园林设计"的小圈子,而逐步延伸到设计大众的公园、绿地系统、城市,现在甚至已发展到区域景观设计、沿高速公路沿江地带的景观设计、国土及地球景观设计。因此景观建筑设计

本质上应是在不同尺度的土地上,建立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比较园林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的外延和内涵都要大的多,这也是这二者的主要区别。

前面提到了景观建筑设计的一些主要内容,但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理解它,还是要进行一些较为详细的介绍。景观建筑设计包括那些内容,这根据我们研究它的出发点不同而有很大不同。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而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的景观建筑设计,通常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据我理解硬景观是指人工设施,通常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等;软景观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如喷泉,水池,抗压草皮,修剪过的树木等等。国外将景观建筑设计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类,这也为将来这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评价景观建筑设计的标准。一般认为,景观评价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从规划设计角度来看,评价景观设计的好坏,不单单在于环境好看与否,更重要的的是其是否解决了功能,氛围等问题,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融洽等等。而从总的大局来看,要看设计解决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效果。

[1]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2篇

【关键词】园林建筑;景观设计;功能要求;特点;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园林建筑改善、美化人们生活环境,让人们更舒适进行各种园林活动和娱乐,园林建筑类型日渐丰富,以涵盖人们越来越多的功能需要。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在进行园林建筑景观设计时,应注重实现其功能意义,并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注意整体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二、园林建筑设计的功能要求

园林建筑设计应当满足各种不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功能定位不可局限于古典园林的单一模式,应在实现园林建筑观赏性的同时,满足大众的多元需求,应实现几个功能设计要求,包括点景、赏景、引导游览路线及组织园林空间。

1.点景

点景应当充分结合自然风景,让园林建筑保持园林景观的构图中心主体或易于近观的局部小景或主景,让全园布局设计获得层次分明的控制,令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构图中充分实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赏景

赏景作为观赏园内外景物的场所,一栋建筑常成为画面的管点,而一组建筑物与游廊相连成为动观全景的观赏线。因此,建筑朝向、门窗位置大小要考虑赏景的要求。

3.引导游览路线

园林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其起乘转合的作用,诱导人们的视线在游览路线上自然延伸,让建筑实现导向游览的作用,让游客顺着引导的路线欣赏景点。

4.组织园林空间

园林设计中空间组合和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园林设计中,应通过空间的变化和巧妙安排,让各自独立空间互不打扰又互相衔接,保持其过渡自然,通过建筑构成的不同形式的庭院和游廊、花墙、圆洞门等,实现空间的组织和划分。

三、园林建筑设计的特点

园林建筑设计应以设计学、美学和心理学为引导,将强烈的个性符号和独特的外观特征充分应用并体现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实现装饰、美化、增色等效果。

1.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上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规划出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明确的总体布局,建筑规划选址不但要满足功能要求,更应充分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实现与自然的融合。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加强感染力,使得当地自然风光与建筑物交相辉映,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2.空间处理

对于园林建筑,应尽量避免轴线对称的空间处理,避免整形布局,应注重曲折变化,强调参差错落,令空间布置灵活地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丰富园林空间层次感,让有限的园林空间产生更大的空间感。

3.造型

园林建筑在造型上更重视美观的要求,应进一步运用美学法则因地制宜,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建筑体型、轮廓应注重其表现力的突出,增加园林的画面感,对于建筑体和体态,应做到和园林景观保持协调统一,造型上则应体现出园林特色及地域特色。通常在造型上,体量应做到轻盈,形式应做到活泼,实现简洁明快的风格,通透有度,让功能性和景观性实现有机统一。

4.装修

在细节装饰上,应有精巧的装饰,增加本身的美观,制造气氛并获得安全感,又以之用来组织空间画面。如常用的挂落、栏杆、漏窗、花格等。

四、园林建筑的分类

园林建筑按照使用功能来分类,可分为游憩性建筑、园林建筑小品、服务性建筑、文化娱乐设施及办公管理用设施。

1.游憩性建筑

有休息、游赏使用功能,应创造出富有生活情趣的环境,因此对造型要求上趋向于优美精致风格,比如亭、榭、舫、廊、花架、园桥等等,应创造出优美的景观形象,愉悦人的视觉感受。

2.园林建筑小品

以装饰园林环境为主,注重外观形象的艺术效果,兼有一定使用功能,如园灯、园椅、展览牌、景墙、栏杆等。建筑小品在园林设计的硬质景观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良美的建筑小品能迅速吸引人们视觉焦点,并形成园林标识。

3.服务性建筑

应为游人考虑,在其旅途中提供生活服务所需的配套设施,比如小卖部、茶室、小吃部、餐厅、小型旅馆、厕所等。

4.文化娱乐设施

开展活动用的设施,提供老人活动、年轻人活动和儿童活动的活动场所和游乐设施以及行人观景的空间等,具体包括游船码头、游艺室、俱乐部、演出厅、露天剧场、展览厅等,使该类型游人都各得其所。

5.办公管理用设施

这些设施则是为园林管理而设立,应包括公园大门、办公室、实验室、栽培温室,动物园还应有动物兽室。

五、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园林景观的各种艺术处理,是以自然条件为其依据和出发点,应以顺应自然和与大自然的协调为基本前提。建筑要适用、经济、坚固、美观、可居、可游、可观。

1.立意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园林景观的评价讲究景与情的交织和诗情画意的境界,如借助建筑小品与植物配置相结合,通过空间组合、比例、色彩、尺度等手法的应用,以及透、露、诱、封的组织形式,达到空间渗透、对比、主从、对景、借景、虚实等,从而创造灵活的空间,使人们产生联想,引起共鸣,构成意境。

2.选址

选址非常重要,古语有言:南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城池。对园林建筑进行评价,应强调建筑的因境成景,因此在选址上应强调园林设计功能和特点,方便后期根据具体环境条件来分配各景观要素,让建筑的人工美好环境的自然美相协调、相融合。

3.布局

园林景观的布置可采用较为丰富的素材和手法,叠石、树木、花草等素材,隔景、框景、夹景、漏景及借景等手法,都可取得卓有成效的配置效果。布局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式,以中国古典布局为例,是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眉目,通过山水为主体,实现建筑配合,令园林环境灵动,不生硬;二是统一中求变化,在保持统一的设计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变化,巧妙过渡,同时注重对称中求差异,在对称的布局下用略微变化来丰富建筑艺术。

4.借景

所谓借景,是指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借景是将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入园林中,使之成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使园林内外环境协调、融合。所借之景主要包括借形、借声、借香及借色。借形主要是指借建筑、山石、水;借声是借溪谷泉、鸟、幕鼓及晨钟等;借香是借园林附近观赏性场景的花香等香芳;借色则是借月色、植物及颜色。借景方法主要有远借、仰借、邻借和俯借,应时而借,借景有因。

六、结束语

目前许多园林建筑设计一味追求强调自己的设计风格,忽视与其周围建筑景观的协调,不利于形成整体的城市空间景观。园林建筑设计工作者们应充分利用建筑形式、山水环境、园林花木和景观色彩等要素,在实现园林建筑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通过协调的空间组织艺术,实现建筑与建筑间、建筑与环境间的协调统一,让园林整体呈现分明的规划和层次,创造更好的视觉效应。

参考文献:

[1]吴玉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中外建筑-2011年1期

[2]龚洺 王立君 黄涛 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协调问题探析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4期

[3]张宾 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及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安徽建筑-2011年3期

第3篇

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二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一)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二)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三)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四)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前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 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

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二)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三)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因素;人文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居住的要求正在变更,需要建筑构筑出舒适、环保、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社会和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这其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是重要的环节,新时期,应该将二者进行功能和目标上的重新解构,发挥二者的优点和长处,将二者有机地统和起来,使城市建筑景观化,以更好的姿态、更丰富的形式展现给世人。因此,设计部门应该明确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概念,掌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开展对建筑设计中体现景观因素,优化景观工作,找到适合现实的景观和建筑设计结合的要点,深层次、广范围地推进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走向深入。

1景观和建筑的关系

景观和建筑密不可分,景观是各种地理信息、建筑形式和结构类型的综合,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也决定景观的构成。建筑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内部使用空间和各种功能的合理安排,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景观设计是对园林结构优化、景物构成和景物形态的综合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在基础科目和基础技术上有着比较大的交叉,是当今设计工作中必须考虑的两大主要方面。

1.1建筑设计需要景观设计的表达

良好的建筑设计风格可以表达出地域风貌和人文特点,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景观设计配置相应的元素,可以起到配合的作用,共同表达出建筑设计的理念和风格。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地域特点的景观,可以具象地表现建筑的主体风貌,也可以抽象地体现地域的文化符号,有助于人文艺术的进一步延伸,在给人特定观感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愉悦感和舒适感,体现出景观设计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1.2景观设计需要建筑设计进行完善

景观设计可以在客观上起到建筑风格的保护作用,使建筑景观和周围环境景观达到和谐地统一,与此同时,良好的景观设计还有需要建筑物的完善作用,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加合理,在提高景观观赏性的前提下,促进建筑物的保护和在利用。

1.3建筑设计中体现景观设计的思想

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部分,建筑和景观都不能游离于环境,应该发挥环境的整体性作用,将其中的景观和建筑部分进行有效地整合,因此,在建筑和景观设计工作中应该将环境的整体效应进行重新分析和研究。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一直强调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这样的思路是我国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宝贵经验,应该对此加以充分利用,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应该强调利用山体、水系和花木等景观元素的运用,经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性融合,力求建筑与景观的完美统一,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发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看,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之一,建筑的外部空间与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建筑物还可以构成不同层次的空间,建成风格各异的环境,在表达建筑设计个性和特点的基础上,丰富和体现着景观设计的风格和意念。总体上看景观和建筑相互影响,景观设计应该起到装饰建筑和体现建筑风格的作用,强化设计的精神和文化,充分表现设计的思想内涵;建筑设计应该起到构成和形态作用,在强化空间形态和建筑思想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功能和作用。

2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结合

2.1体现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应该看到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的有机整合,发挥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密切配合起到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2.2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体现科学性

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科学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保障,当前人们更加重视环境和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因而在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时必须体现科学性,其中尊重景观和建筑的地域性是体现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最大程度的顺应自然,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发和利用自然,尽量依照生态原则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科学地发挥景观和建筑的审美功能,体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和谐之美,避免一味地最求富丽堂皇的设计效果,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自然性。

2.3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具有“以人文本”的精神

新时期,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应该体现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时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保护好自然环境、历史遗迹和人文景物为中心,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工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建筑和景观科研成果能在更深层次地应用,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背景下,使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作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在主旨上都有确保舒适、环保、实用美观等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又都有其各自特点,实际的工作中应该二者结合起来,在丰富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使景观更好的姿态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何江.浅谈“以人为本”的小区环境设计——以重庆东和春天小区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5)

[2]严军,周雨润.尊重自然的设计——以南京银牛休闲会所景观设计为例[J].江苏林业科技.2006(06)

[3]康江华,全平.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与发展方向[J].湖南林业科技.2008(05)

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含义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前提,设计图纸是建设施工的主要依据。在施工前,设计方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将拟设计方案以图例、表格、文字说明、文档等形式表达出来。设计时,应尽可能细致周密地考虑到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从而有效应对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协调和统筹管理,从而有利于施工单位有效控制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景观设计侧重于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关系的和谐统一,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力争减小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尽量保持建成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配合,从而使得二者相辅相成,为建筑物的使用者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使得建筑整体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2、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融合的现状

目前,我国居民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形式存在主要的问题在于形式单一,格局单调。普遍的建筑规划格局形式是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条形排列方式,一般的住宅建筑单体在设计上都采用一梯两户、一梯多户的梯间单元式结构。虽然此种单元结构形式可以满足住宅居民拥有一个安静祥和的室内居住环境,但是具有高度秩序的背景下,构图严重缺乏变化,给人的印象只能够是单调、缺少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可以供人们欣赏回味的地方乏善可陈。居民建筑小区的绿化形式主要是在单体建筑之间的空间范围内栽种各种乔木植物,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可以营造景观设计的难度有一定难度。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仅仅能够被局限应用到经济方面的使用水平上,而不能为居民带来精神上的追求,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日常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针对居住建筑设计也提出了围绕“人-建筑-环境”的学说,试图可以使得建筑设计与人文心理学和生态环境学相互融合,从而强调居住建筑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在人们逐渐有意识地在改变城市建筑环境的过程中,建筑景观设计思想的发展必然将会成为遵循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物质上和精神上追求向往的主观意识的一种规律。但是,事实上对于景观建筑设计中场地意识的淡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决定于我国自身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率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居住建筑景观设计的可实施性。对于现阶段我国居住建筑景观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设计要求也主要以视觉形象、环境绿化及活动空间范围三方面作为要点,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居住建筑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将自然部分还给自然的指导思想,旨在居住建筑中体现自然景观美,像以往的只注重于建筑设计的使用功能而忽略了人为和自然的做法万万不可再取。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均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实际具体情况进行切合实际地的设计,因地制宜,突出个性美,力求设计出独具当地特色的建筑景观。

3、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具体手法

关于对城市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具体手法归纳有单体建筑界限分明化、外延化和设计形态抽象化、立体化等,以下将做具体分析讨论:

(1)单体建筑界限分明化、外延化:建筑作为单体结构如在高度密集居住小区的景观建筑设计,在设计增加人的活动区域后,不可一味的培植大片的人工草坪,可以设计花坛栽种各色花卉,同样地绿化手段却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建筑单体向外部环境扩展,敞开以往的封闭居住空间,内室成为一个小型的景观设计空间,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使得建筑成为外部环境的一部分,外部环境是建筑的延续。同时建筑与外部环境界限在高负荷的景观中十分重要,应将建筑轮廓线与外部环境界限分明化,不显乏味。

(2)设计形态抽象化、立体化:景观设计不能脱离自然,结合自然环境进行建筑整体的形体设计,相对比于自然环境的自然线条美,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可以搭配抽象立体的几何线条,对比鲜明而不单调。建筑的立体景观设计与外部环境的景观设计迥异,大中有小、小中见大,形成景观层次感和良好的建筑氛围。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是现代城市建筑规划的需要,巧妙的利用自然存在的生态环境进行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既是继承目前世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宗旨,也是为建筑用户提供一个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服务,并且合理地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进行融合,可以极大地反映出设计工作者的意趣,也可以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提升系统性、层次感及艺术性。

4、建筑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较以往有了较大的转变,在人们日益倡导健康绿色生活的今天,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市建筑景观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建筑大师在设计时都会将景观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设计要素,精心考量并设计景观的形态、材料和环境效益,按照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将景观设计领域的工艺和技术融入到城市建筑设计中,全方位整合整体空间布局。

4.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必然会给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这样的情况背后带来更多的是给人们富足生活多样性的彻底打击。水电、交通、通讯等都由一根管线所代替,而不会再出现街坊邻居走道互相寒暄招呼的情况,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往变得简单而稀疏,社会环境、人及自然环境被无情的隔离开来。因此,城市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应尽量将“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筑空间设计的格局和人文景观的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始终。

4.2、注重建筑景观的共享功能:建筑规划小区内的住户都具有享用景观环境的权利。在针对建筑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到利用现存的自然环境改建人工的景观环境,并利用自然环境所拥有的丰富空间层次设计出为所有建筑用户所能共同享用到的交流与娱乐的景观场所。

4.3、建筑景观设计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景观建筑设计的宗旨是为住户服务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景观设计能够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及隔音效果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建筑区域内的生态自然环境尽量避免破坏,注重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以可持续发展的人性化观点进行建筑景观的设计工作。

5、结束语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都是城市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应该在建筑设计方面突出个性,在景观设计方面与之协调统一。我国对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融合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专业人才稀缺,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对不断探求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完美结合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造成阻碍。我们要重视并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相信城市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将会成为未来美化城市和服务人民生活的保障基础。

参考文献

[1] 温亚利.浅谈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大视野,2010,(12),124-114

第6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课程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TU-05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一直以来,景观,建筑,城规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景观设计课主要开设于建筑院校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农林院校的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1]。不同院校的专业背景,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等都会使景观设计的课程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面对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对五年制建筑学专业所开设的景观设计课程又该如何应对?如何让它很好地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服务,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紧紧围绕我院的办学目标,结合我院的教育理念,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我们自身特色的景观课程体系,使之成为一门能起到促进作用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国内教育现状

景观设计一词作为一个专业词汇由“现代景观设计之父”Frederick Law Olmsted在1857年提出。1900年,美国哈佛第一个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1997年,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俞孔坚教授第一个在北京大学创办了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开启了景观设计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2]。

目前国内景观学科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其学科目标和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高校按照自己特色优势来进行课程建设。比如,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工科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景观艺术造型方面的研究; 以北林为代表的农林院校侧重植物景观配置,景观生态等方面的研究; 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院校则较于突出学生的手绘,设计表达等内容。因此,景观设计仍是以服务于其他学科为主,还没有完全成熟独立[3]。

三、实践研究

一、明确教学思路,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首先,以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为基础的学校要能够站在高处看全局,培养学生全面把握某一块地最恰当的利用或为某些使用目安排最合适的土地。 所以,所以在制定建筑学专业课程培养计划的时候,我系建筑与城规教研室除了考虑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充分考虑到建筑学科与景观学科相互联系的特点以及建筑学专业学生今后就业等各方面的因素,开设《景观设计》课程。这样可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使它们从中汲取营养,逐步将景观设计的社会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与建筑学科知识紧密联系成一体。只有明确了教学思路和方向,教学效果才会不断提升,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同步进行

首先,在平日的教学中可以围绕《建筑设计》课程开展,结合一些具体的优秀案例,进行典型性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学科范围和工作要点,使建筑与景观之间不出现断层,建筑与景观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而不是通常的在最后的“残留物”上做景观。最好是能一一对应,在同一学期安排相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课程和景观设计课程。其次,建筑学科下的景观设计主要涉及到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城镇设计和历史保护等方面。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也适当提高以上相关类型的授课学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第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植物认识与利用以及自然因素的作用方面是薄弱环节,而这又是最能体能景观设计思想所在的方面,也会影响到同学们今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性开发的研究不够深入。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会进行景观植物应用、景观生态设计、景观低能耗专题讲座,普及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既科学又灵活的教育方式。

三、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从我国现有的情况看,各高校对景观的认识不一致,从事景观设计教育的教师也分别来自不同背景,教学水平也参差不一。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需要长期进行,始终贯彻的方针。比如,学院和系上会不定期地安排建筑与城规教研室的老师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利用寒暑假进行校企合作等等。一方面提高老师们的理论水平,一方面帮助老师们积累实战经验,更好地服务课堂。由于景观设计涉及科学、技术、艺术、人文等相关知识,如何通过《景观设计》这一门课程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学到这些方面的知识和实际技能,是我们现在以及今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在建筑学学科领域开设景观设计课程,能否展示其课程雄风,将其特性和优势渗透到建筑学专业学习的实处是对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需要一直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我院建筑学专业中景观设计课程设置的思考,笔者希望能够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我院的专业建设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提升和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汛翰,论我国的景观教育,建筑学报,2006.2,80-82

[2]申迎迎,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29),49-50

第7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建筑及构筑物;植物景观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taste, and other structures in the garde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in plants, to its function sex and artistic unity is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first of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of a shallow analysis: the landscape design to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layout; QiKai combination, the diverse unification; The component elements of unity and so on. Then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everal types of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The last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artistic function sex is realized in the unity of the meaning about the landscape design already can beautific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can foil humanistic environment; To provide a better life space; Effectively promot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words: garden design;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Plant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对于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而言,如果仅仅只是实现建设单位所要求的绿化面积等设计指标,显然是非常肤浅的,这也绝不可能是园林设计的精髓所在。而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要按照建设用地的性质和工程的功能需求,将其园林设计当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使之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套具有典型的园林设计艺术性,同时又兼顾科学合理的功用性的园林设计图纸。换句话说,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生存需要的基本要求,更要满足其对精神世界的高品位追求。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主要从方法、意义等方面,对园林设计中功用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实现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二、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首先,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的功能决定其布局的综合性,而园林设计的形式则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园林设计的功能是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休息娱乐场所,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上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林设计必须以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园林艺术、园林美学原理为依据,以园林设计的使用功能为目的。只考虑功能,没有经济条件作保证,再好的设计也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在设计中考虑经济条件,脱离其实用功能,这种园林也不会为人们所接受。

其次,在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当起开结合,多样统一。对于园林中多样变化的景物,必须有一定的格局,否则会杂乱无章,这就要求在园林设计中既要使景物多样化,有曲折变化,又要使这些曲折变化有条有理,使多样的景物各有风趣,能互相联系起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最后,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构成要素的布局应具有统一性。园林构图的素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其建筑、构筑物和广场等人文景观。这些要素中植物是园林中的主体,地形、地貌是植物生长的载体,这二者在园林设计中应当以自然形式和谐共存。

总而言之,在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中,没有死板的条条框框,而在于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与艺术灵感,不过从总的原则上来看,充分结合地方特色,树立独特的设计风格,是创作出优秀的园林设计,实现其功用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不二法门。

三、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的意义

1、既能美化生态环境,又能烘托人文环境

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通常要按照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通过对富有自然气息的绿化植物的大量引进,并根据园林理念来加以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将地方风俗、民间文化、宗教以及历史文物等人文因素在园林设计中进行自然的融合,由此营造出多种多样、风格各异的园林设计景观。这样不仅可以使四周的自然环境添上更为丰富的颜色,从而使其更为美丽和引人注目,而且还可以依靠各种不同类型的园林设计景观的表现形式,对其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历史以及民俗等精神风貌进行更为充分地展现,使其富有高雅的文化底蕴。

2、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可以采用种植树木、栽培花草、建造小品和设置路径等方式来得以实现,其不但能够有效增加城镇居民区的绿地率,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等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说园林设计甚至能够深入到降噪除尘、分解有害物质、调节环境温度与湿度、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通过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出一个干净温馨、舒心愉悦、美丽动人的生活空间。

3、有效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有使得其所营造的环境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其中,对于身心健康中的“身”而言,就是指园林设计首先应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环境的改善来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对于身心健康中的“心”而言,就是指园林设计应当为人民群众提供美好的观感享受,或者说由于其景观艺术的充分展现,从而使得人民群众或是欣赏到美轮美奂的植物色彩,或是感受到富有历史或地方特点的人文和民俗风貌,以此来使人民群众获得心灵上的舒适享受。

四、实例分析

某小区旁,占地面积为3500㎡,其办公楼为地下1层,地上3层。地上部分为办公区,地下部分为车库,存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该项目的园林设计中,就充分发挥了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的作用。其中,对于行政办公类型的区域,首当其冲就考虑了行政办公的性质,重点突出设计品位,以庄重大方来作为设计基调,同时还对办公人员的劳逸结合进行充分的考虑,尽可能地为办公人员在紧张工作之余提供舒适、安宁的氛围。而对于突出展示功能的区域,则在设计布局上借鉴了中外现代园林以及古典园林的设计成果,通过混合式的布局手法,既体现出庄严规整,又不失艺术情调的活泼多样。在满足功用性的同时,为了体现美观、不呆板和有艺术特色,与方形的建筑物形成对比,显得外形有变化,又考虑设计了一个圆形水池的构筑物,并且为了造成较大的视觉反差,还考虑采用了一些色彩对比明显的装饰效果。最后,对于工作之余的休息区域,就通过考虑设置庭院式绿地,并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出美轮美奂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另外,为了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设计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绿地内还考虑设置了座凳、花池,供人民休憩、观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并非简单地营造一个绿色的环境,而是要从结合功用性与艺术性建立一个兼顾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体系。其中,对于园林设计植物的优化配置就显得尤为关键。可以这么说,从对自然的基本认知,到对自然真心尊重,再到对自然的科学改造,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对园林设计植物进行优化配置的灵魂所在。实践证明,不管园林设计的工程项目规模有多大,只要在园林设计当中,既能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又能保持设计风格的独立,既能追求园林设计的艺术美感,又能兼顾设计的经济性与实用性,站在中外园林设计的优秀设计理念的肩膀上,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真正实现园林设计中功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杨锐.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实现功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J].北方园艺,2010(18).

[2] 李军成. 园林设计中绿化的功能与应用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

[3] 杜亚丽.周建伟. 花境园林绿化艺术景观设计探讨 [J]. 经营管理者,2012(07).

[4] 梅其元. 浅析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J].湖南林业科技,2010(04).

[5] 张晔.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人文艺术空间——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园林绿化设计 [J].中外建筑,2009(05).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王志宏(1960-),男,山西大同人,高级建筑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

引言

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理念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已愈加成熟,但现阶段关于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屋顶绿化的方法、种植植物类型的选择以及屋顶排水和防水技术等方面,而忽略了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美观性,没有从城市规划建设整体性的角度来考虑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美观性,致使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进行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从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发展概况入手,介绍了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分类,并研究了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方法。

1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发展概况

1.1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概念

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城市中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屋顶区域进行景观设计。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与地面景观设计不同,它不与大地直接相连,对于景观设计的技术性要求更高,并且设计的对象是城市中建筑物的屋顶区域,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物屋顶的特点,避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进行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绿化城市空间,满足城市绿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1.2国外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研究较早,现阶段关于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研究已经进入成熟期和实际应用期。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国外发达国家在大力推广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欧洲是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理念的发起地,现在大部分的欧洲国家对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积极倡导和推广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甚至有一些国家会强制开发商在城市建筑屋顶进行景观设计,以满足城市绿化的需要。德国在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技术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领先于其他国家。德国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占该国景观设计总数的10%,可见在德国进行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美国对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研究要晚于欧洲各国,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速,在芝加哥、华盛顿等地区都大力推广建筑屋顶景观设计。加拿大更是于2006年推行了“使城市屋顶绿化快乐”的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政策,激励人们进行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

1.3国内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促使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理念被引进国内,并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地面的有效使用空间不断减少,而城市居民人数却在不断增多,城市景观设计难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北京市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进行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目前,北京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已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中关村广场的屋顶景观设计更成为亚洲最大的空中景观,在众多钢筋水泥的现代化建筑群中营造出了一片绿洲。同样,上海、成都等地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文件,鼓励和支持城市建筑屋顶空间的利用和开发,促进城市空间绿化的发展。

2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分类

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绿化用地紧张的现状,还能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环境等目标。此外,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还具有一定的美化作用。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分类方法较多,本文主要介绍按照城市建筑使用功能分类的方法。按照城市建筑的使用功能,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可以分为商业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住宅建筑屋顶景观设计、办公建筑屋顶景观设计、医疗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等。商业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是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由商业建筑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决定的。一般商业建筑处于人流较多、较为嘈杂的环境中,进行商业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目的是给人们提供一处休闲的场所。此外,由于商业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此区域内进行建筑屋顶景观设计,还能在满足人们的生态环境需求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住宅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是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因为现代城市生活节奏较快,人们在身体疲劳时大多数时候会选择待在家里,这就对住宅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宅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既要满足居民的审美需要,同时也要注意对居民隐私的保护。

住宅区域的特点是屋顶面积较小、人数较少、屋顶承载能力较低。因此,在进行住宅屋顶景观设计时往往会以种植植被为主,设计过程要精细,要注重对景观设计细节的把握。此外,在住宅屋顶景观设计时还可以考虑一下居民的实用性要求,可以在屋顶种植一定数量的蔬菜来代替普通植物,使居民能感受到乡村田园的气息。办公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作人员的休闲娱乐需求。为了缓解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在办公建筑物的屋顶可以种植一些既具有观赏性,同时还能起到净化空气、吸附有毒物质的花卉。此外,在进行装饰小品设计时,要选用较为精美的装饰物,例如可以设计凉亭、藤架等装饰小品。需要注意的是,办公建筑屋顶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企业文化,景观设计风格应与企业文化相一致。医疗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主要是为病人提供一个有利于身体康复的环境氛围,服务对象主体是病人。考虑到病人的身体特点,医疗建筑屋顶景观应具有氧气充足、空气新鲜、植被茂盛等特点。因此,医疗区域的建筑屋顶可以多种植绿色植物,给病人以健康向上的心理感受,同时还应多设置休息区域供病人休息使用。

3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屋顶绿化问题,还需要综合考虑景观的实用性、屋顶排水系统、市场管线等各个方面。因此,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只有充分了解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方法,才能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完成屋顶景观设计的任务。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方法有自然法、轴线法以及综合法3种。

3.1自然法

自然法就是要依据自然世界中山水的分布进行景观设计,自然法对于地形、山水的走势变化要求较为严格,其目的是在城市中营造一派纯真的自然山水风情。自然法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营造园中园、巧妙用“孔”、借景等手段实现。转移注意力主要是针对城市屋顶视野较为开阔,地面起伏变化较小,会给观赏者一种平庸的感觉,为了提升景观的美观性,可以通过建立喷水池、雕像等转移观赏者的注意力,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园中园就是打乱屋顶的空间分布,增加景观的趣味性。用“孔”的典范当属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巧妙用“孔”增加了空间的通透感,营造空间上下叠落的视觉感受。借景就是利用建筑屋顶周边的景观更好地衬托屋顶景观,借景可以将屋顶景观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整体景观享受。

3.2轴线法

轴线法主要是利用轴线的设计,使整个景观呈现出一种庄重、开敞的气氛,给人一种庄严感。规则式景观设计使用轴线法的较多,适用于大型、严肃场合的景观设计。轴线法包括利用对角线设计、利用折线设计以及利用曲线设计3种。对角线设计可以增加空间的纵深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拉伸感。折线设计会使空间变得更加复杂,有一种曲径通幽的美感,同时会增加观赏的趣味性。曲线设计会柔化屋顶空间的线条,使人产生一种放松的心态。

3.3综合法

综合法是一种介于自然法与轴线法之间的景观设计方法,也可称之为混合式设计法。这种设计法的产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结合了东西方设计的特点,使景观设计更具灵活性。同时,这种设计方法也更能满足现代人对城市屋顶建设美观性的需求,是现代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

4结语

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如何在满足城市空间绿化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现阶段,我国关于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应结合西方研究的经验,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参考文献:

[1]张驰,兰鹏.城市立体绿化———论屋顶景观设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J].参花,2013(14):81.

[2]李刚,赵永强.基于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2013(10):21.

第9篇

近年来,随着景观设计理论、实践的提升,为世界人居环境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方向与动力,其学科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作为建筑设计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景观设计”部分,也应当对这一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而做出相应调整。本文拟从教学框架、设计选题与课程衔接三个方面来探讨建筑学教育框架下的景观设计课程的内容优化与教学探索,并以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2011年以来的景观设计课程设置为例来具体阐述这一教学思路、成果及反馈。

关键词

景观设计;建筑教育;教学探索;地域性;学科发展

1.背景与问题

在建筑学教育体系中,“景观设计”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2013)》中,明确规定了建筑学本科教育的四方面知识构成,其中“景观设计”与“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设计”等并属于“建筑相关知识”这一环节,要求为“熟悉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并运用到设计中”。然而,随着城乡环境的发展变化,“景观设计”的定义、内涵及理论实践在近年来不断讨论、拓展与深化,出现了“景观设计”“景观建筑学”“环境艺术”“风景园林设计”等不同称谓,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原“景观设计”确定为“风景园林学”的正式名称,设立为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并列的一级学科[1]。在这一学科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建筑学教育体系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应如何定位、调整,才能为学生建立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学)领域的宏观视野?在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学)学科热点频现、设计视角多元的情况下,如何立足当下,使学生掌握并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新方向?在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学)学科内容拓展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并有所侧重,将这部分知识与建筑设计相衔接,最终纳入建筑学教育的整体框架中?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建筑学教育需面对的迫切问题。

2.传统建筑教育中景观设计课程的现状与反思

2011年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在建筑学一级学科中仅仅作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的一部分,相当于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层次[2],虽然2011年以来风景园林学的学科地位大幅提高,学科内涵更为完整,但我国当前建筑教育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其教学内容与知识点构成还是延续着2011年前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学)的学科定位,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将景观设计定位为建筑设计的后续与附属阶段,未能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发展出更为整体与综合的设计策略;二是在教学评价中过于侧重景观设计的美学价值,对竖向设计、雨水管理等与生态技术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强调不足;三是对于景观设计学科近年来发展的热点,如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课程内容的知识更新不够[3]。建筑学教育框架下的景观设计课程,其定位是建筑学教育中的“建筑相关知识”,基于建筑学从业、研究人员的教学培养目标,以及受限于课程总体安排,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学)的全部知识加以教授。在这一前提下,如何选择知识重点、建立整体知识框架、突出学科热点,最终将其学科特有的设计知识综合、容纳到建筑设计能力培养中,是建筑学教育框架下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思考的。

3.教学框架、设计选题与课程衔接:三个层面的探索

基于上述思考,本文拟从教学框架、设计选题与课程衔接三个方面来探讨建筑学教育框架下的景观设计课程的内容优化与教学探索,并以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2011年以来的景观设计课程设置为例来具体阐述这一教学思路、成果及反馈。

3.1基于人居环境设计整体视野的教学框架

建筑学教育框架下的景观设计课程,通常是兼顾了概论、专题与设计的一门课,需要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确定一个景观设计的整体知识框架。从学科发展背景来看,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已成为人居环境设计的三个并驾齐驱的学科,因此,立足人居环境设计的整体视野设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框架,一方面能强调出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共同立足点,使学生能较快把握景观设计的本质及设计目标,另一方面,对后续景观设计的对象、设计方法的阐述,也能让学生摆脱单纯从美学角度进行景观设计评价。从“人居环境设计”这一立足点出发,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的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框架由分为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区域尺度的人居环境”景观设计,这部分主要从两条线索来讲授,第一条是在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土地伦理学等理论影响下的生态规划的理论及设计体系,强调运用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方面的知识来规划人居环境;第二条是从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影响下的文化景观理论及设计评估体系,强调人地互动关系及景观文化现象的过程性,“区域尺度的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体现出学科前沿的发展方向。第二部分是“场地尺度的人居环境”相关的景观设计,从行为与空间互动、美学、新型生态技术等角度来讲授人居环境设计,是传统意义上小尺度景观设计的延续。

3.2突出地域性特征的系列化设计选题

建筑学教育体系下的景观设计课程,往往只有一学期长度,还要包含理论讲述与初步的设计训练,因此,其设计选题不求综合与全面,而应突出问题、强调重点,以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在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景观设计课程中的设计部分,其选题立足杭州地区风景园林景观的地域性特征,结合理论讲授,设定了“公共景观场所调研与优化”“历史地段城市绿地设计”“风景园林遗产修复”三个层面的设计选题。三个层面的设计选题,实际上是围绕着杭州的地域性特征及地域性问题而设定的系列化设计,从而让学生对景观设计方法有具体化的了解及掌握。“公共景观场所调研与优化”这一部分是对杭州公共风景场所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并加以优化设计。学生可以选择西湖周边风景场所进行人群行为、景观空间热点、景观视域等进行调研,做出评估及优化。从教学反馈来看,这部分的空间及景观优化设计控制在较小尺度,能延续、发挥学生已有的建筑设计经验,有助于让学生快速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设计原理。“历史地段城市绿地设计”部分,是选择一块位于遗产缓冲区的城市历史地段公共绿地进行景观设计。在场地、背景、问题均较明确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景观设计课程中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来产生景观形式,从城市区域活力再生的视角开展设计。这部分设计是景观设计课程中的主要设计训练,要求从“综合设计”的角度出发,将城市空间、生态系统、文化遗产、人群行为统一考虑,从问题出发拟定设计方向。从学生的设计最终成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主动运用自然生态处理过程产生空间,以三维及动态的眼光审视场地,提高了处理场地、景观的设计能力,而这些能力也同样可以运用到下一步的建筑设计中。“风景园林遗产修复”部分,是学生可选的设计环节,主要内容为杭州传统风景园林遗产的景观场地及景观要素修复设计[4]。本部分设计与遗产园林管理部门合作,对风景园林遗产景观要素进行评估及必要的修复设计。景观遗产的监测、评估与保护,是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学)的学科新内容,参与本部分设计教学的学生,能与管理部门直接合作,了解与解决现实问题,对遗产保护、修复性设计均有了深入的了解[5]。

3.3针对模块化建筑课程的内容衔接

建筑学教育体系下的景观设计课程,一方面是使学生获得建筑师应具备的景观设计相关理论与知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具备基本景观设计能力的基础上,整体提升自身的综合设计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设计从业人员或进一步深造学习。因此,景观设计课程应注重与建筑设计课程的互相衔接,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连续性的设计教育,将设计变成一种兼顾发现、研究与自我学习的综合能力。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现行课程为模块化设置,有1年级的“形态与认知”;2年级的“建筑与环境”“空间与行为”;3年级的“技术与建筑”“建筑与文脉”;4年级的“建筑与城市”“城市与文化”七个模块。景观设计课程设置在三年级,考虑了与2年级“空间与行为”、3年级“建筑与文脉”两个设计教学模块的知识衔接。

4.结论

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提升,为世界人居环境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方向与动力,在建筑学教育体系中的景观设计教学,其理论教学应以“地域性”为核心,关注与建筑设计的差异性与启发性,并通过与建筑设计课程的衔接,将其纳入综合性设计的知识体系与技能培养中。从2011年起,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的景观设计课程基于以上认识进行了内容调整与设计选题,从几年来的学生反馈及设计成果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对景观设计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兴趣持续贯穿在以后的建筑设计学习中,也有多位同学在建筑学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进一步开始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生学习。

作者:都铭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设计与景观园林研究所

参考文献:

[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2010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24(9):56-63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重要性;可持续发展

引 言:现代城市园林的功能不仅要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还要创造合理的适合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现代园林的建设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城市建设中建筑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就当前我国的城市大体规划方向而言,建筑景观设计的统一是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符合大众需求的同时也是和国家提倡的环保建筑理念相统一的。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行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我国的城市建设实际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城市化建设中,由于建筑的不断修建、土地的不断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也变得日益狭小,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工作的繁重等都会给城市居住者带来身心上的疲惫和压力。面对这一现象,城市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将会是城市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自然生态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能够从心理上满足居住者的需求,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缓解城市压力和身心的疲惫,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一座赋予美感的城市,是相关的城市规划者、建筑设计师以及园林景观设计师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只有达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城市建设呈现出真正的美感,赋予城市艺术性,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2 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建筑景观规划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就要充分遵循生态性的原则,力图把建筑景观设计为绿色低碳生态的居住区,这样就可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把建筑打造成园林化居住园区,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使建筑使用群体可以充分与自然和平共处,享受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建筑景观规划中,就要合理造景,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图使用建筑周围原有环境要素,使建设与原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2.2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是构建建筑实体周围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景观设计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从而保证建筑景观设计的有效性,发挥建筑景观的功用性。在建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把建筑使用群体的需求作为首要出发点,从而增加建筑的满意度,发挥建筑建设的效益水平。所以,建筑景观设计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建筑使用群体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要发挥以人为建筑核心的根本,要充分了解建筑使用群体的心理,并针对不同年龄的居住人群对建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从而使各个年龄阶层人的需求得以兼顾,只有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切实提高建筑的效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使人们在居住环境中得以放松。

2.3 地域性原则

建筑景观设计不能毫无依据,盲目推陈出新,要根据建筑坐落地点的整体风格进行景观的构造和布局,使建筑景观整体色彩风格可以体现地域化的特点,这样可以增强建筑景观的代表性,使建筑景观与周围大环境和谐统一,防止由于过于个性化的设计带来的不协调,使建筑景观、建筑与建筑依托的大环境能够形式一致。

2.4 功用性原则

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需求的满足,同时还要保证建筑景观功用性的发挥,要保证建筑景观规划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日常的需求,比如说休闲以及运动和娱乐。这就需要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相关设施的建立。比如一些运动器材和场所的规划,同时还要设置一些休息的区域,使人们能够有合理的交流场所,增加建筑使用群体的沟通,使建筑居住人员之间能够增加亲密程度。有很多居住区设计美轮美奂,但转来转去没有一处可供坐下休息的地方,让人觉得只可远观而不可亲近,因此要强调休息设施的合理配置。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阶层和年龄人的需求,合理布置区域,发挥建筑景观的功用性,同时要塑造景观的艺术效果,使建筑景观集功用和形式美感于一体。

3 城市建筑景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3.1城市建筑景观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开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片面地考虑城市建筑主体设计、景观手法与生态规划,而对环境治理与公共安全缺少同步考虑。二是在用地紧张污染颇重及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使得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与开发过于盲目,生态化建设的不足,使生态调节能力弱化,造成掠夺性生态破坏。三是建筑景观设计的人本意识不强,过度挖掘商业价值,而往往会忽略人的真正需要。四是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建筑开发方式单一,缺乏人文内涵、生命力与观赏价值。五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区域管理力度不够,经验不足,多由临时施工管理组织,且缺少房地产、交通、园林、公用设施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建设全程。

3.2 我国城市建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基于当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们所设计的建筑景观方案除了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与人文效益之外,还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以顺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并为以后的发展留有空间。我国城市景观建筑设计应在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促进自然的良性循环为前提,以适度开发为原则,以城市长期的可持续展为准绳,政府控制与市民监督相结合,把我们生活的中心区域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3.3 城市建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要点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生态友好型的社会。在城市建筑开发过程中重视环境因素,坚持生态设计的理念,尽量减少原生态破坏,尽量利用原有生态条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态环境的自给率;规划时确保共享性,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与组合改造;设计时坚持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同维护原则,增加景观的生态复杂度,实现城市建筑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4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法

在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时,应立足于建筑范畴的大环境, 这里可分为宏观(城市)、 中观(群体或单幢建筑)、 微观(建筑内部环境)三个层次。

在宏观方面要通过对整个城市的基本状况的相关文献与统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并采取现场勘查、观察记录等手段掌握有效信息,在充分了解本区域的历史文脉情况、自然特征与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策略,分析区域功能特征及整个城市功能间关系。在中观层面,要明确规划对象,立足现实情况进行方案的构思和起步,整合与选择;初步设计阶段要注意城市功能布局结构规划,空间与景观结构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绿化规划,强调主次分明、整体协调性、经济性充分考虑到景点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的相互关系。微观层面也即深入设计阶段,主要包括总平面布局与定位、竖向设计、绿化设计,地面铺装设计、管网综合设计与环境景观设计。

4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人们对于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良好的建筑质量,还需要追求建筑的美感,充分迎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实现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和统一,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培强. 浅析建筑景观设计中怎样体现人文精神[J].中华民居,2014(07).

第11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景观建筑;技术应用

为了进一步满足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我国的建筑单位科学的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并在设计作业时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相处。目前,园林工程设计、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景观建筑的构建,从而在提升园林景观丰富性的同时,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实现园林工程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一、园林景观建筑的作用

目前,施工单位在园林工程建设作业时,为了进一步凸出园林景观的功能性特点,加强了园林建筑的构建。事实上,该类建筑物在建设、运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观景、点景特点。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1、观景所谓的观景,指的是观赏风景,即设计人员将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为用于景观观赏的场所。在该功能性的影响下,建筑物往往会成为园林画面的主题,并与游廊相连构建成一观赏线。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依据观景的最佳角度、方位进行建筑建朝向、位置等因素的合理化设置。2、点景点景,指的是点缀风景。即设计人员依据自然风景的特色,合理搭配景观建筑,从而实现整个景观观赏性的提升,构建精致的风景图画。一般而言,该类建筑在设计时往往成为景观画面的重点,而在建筑风格的选取方面则需要与园林景观的整体特色相一致。3、组织游览路线一般而言,园林建筑在设计、建设时往往具有较强的起承转合作用。一般而言,当人民视线接触到园林建筑时,其往往会实现游览路线的延伸。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借助道路的合理化设计,从而实现了一步一景的园林景观体系的构建,从而由此促进园林动态观赏效果的提升。4、限定空间为了进一步提升园林工程的观赏性,设计人员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可以借助景观建筑的合理化运用,促进景观层次性、空间性的凸出,从而实现空间变化的巧妙安排,为人们营造良好的艺术享受空间。一般情况,常见的运用限定空间的景观建筑类型有:庭院、圆洞、花墙、游廊等。

二、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园林施工单位在园林工程建设作业时,往往借助景观建筑凸出工程项目的功能性。现阶段,最为常见的景观建筑主要有三类:凉亭、桥以及长廊。对此,笔者进行具体的分析,相关内容如下。1、凉亭布置作为园林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景观建筑,凉亭的出现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其还起到了画龙点睛,促进景观观赏性提升。一般而言,常见的凉亭分为两种:传统凉亭与现代凉亭。在凉亭景观布置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将其安置在景色秀美的区域,附近有湖泊流水最佳。事实上,这样的布置方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景观整体美感的提升。以某市的南湖公园凉亭设计为例,该景观建筑多设计为传统凉亭形制,亭内安置圆柱形缓台,以便人们观光休息。此外,该凉亭布置在湖泊附近,故而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景色,达到观景与体憩作用的同步发挥。2、桥的设计园林景观在构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强对于河流、湖泊等景观的设计,故而在提升景观观赏性的同时,促进局部气候的调节。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确保景观完整性的提升,设计人员需要进行桥梁的设计,从而实现了对于自然美景的渲染,促进交通与艺术欣赏的有机融合。此外,桥的合理化运用,能够实现对于水景的合理化划分,并由此带动景观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提升景区的层次性。在桥的形制方面,设计人员往往采取质朴、精巧的拱桥进行作业,从而实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相处,丰富景观的效果。关于桥的运用,杭州西湖的断桥则是典范。该桥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对于人文典故白蛇传的宣传,其在断桥的布置上也花了一点小心思。断桥设置在西湖之上,故而其能够与西湖美景遥相呼应,从而实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的和谐统一,促进了人文建筑景观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廊的设计作为狭窄的通道,廊的构建往往能够实现内部建筑物与外部空间的联合。一般而言,廊的构建往往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的场所,并实现了交通引流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过渡性空间,廊的出现往往能够促使园林景观的空间性、层次性提升,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游客在不同季节感受到不同的景观,并进一步延长游客的观赏时间。此外,由于游廊具有遮雨、遮阳的作用,故而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合理化运用,往往能够实现人文效益的提升。以“院红跨绿”桥廊建设为例,该景观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在其其后方各设置五级台阶,并在桥下方安置石拱卷。这一设计方案的构建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游客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提供休息的区域,从而为游客带来温馨的休闲观赏环境。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园林工程建设质量、效益的提升,有关单位加强了对于景观建筑的构建。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园林景观建筑的作用(观景、点景、组织游览路线、限定空间),并就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凉亭布置、桥的设计、廊的设计)进行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项目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石亮亮.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OL].现代园艺,2016(23).195-196.

[2]梁萍萍.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6(23).203-204.

[3]林枫,朱葛南,徐磊.谈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97+99.

[4]田海生,赵文秀.谈线形园林景观建筑在园林空间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4,(23):240-241.

第12篇

关键词:电厂 景观化建筑设计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government, the electrical power company and the society, the paper start at the basic theory of architecture, stating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landscapilizing power plant, and to propose the way” finding out the local character , reflecting the culture of the company and the time’s aesthetical standard”.

Key words: power plant, landscapilized architecture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业设施是工业社会的重要表征,体现着技术美学与工业文明,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工业设施作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有着其存在的必然性,同时又有观赏的视觉强制性。但是,在我国,对工业景观明显重视不足,对于工业设施的景观意义还未提起足够的重视,还存在工业建筑师和民用建筑师的分工,工艺师与建筑师、景观建筑师的脱节。对工业设施景观化设计的研究能提高设计建造水准,凸显工业企业形象,美化城市空间,延续城市文脉,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

电厂建筑是工业设施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有扩阔的厂区用地、大型的建筑体量、烟囱冷却塔等特殊的景观要素,因而对城市、乡村景观环境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对电厂进行景观化建筑设计,正是本文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1.设计语言

1.1工业建筑设计

工业建筑一开始总是作为一个城市最主要的建设任务,同时也是一种极致简约的建筑范式。把框架与外壳、楼板与屋顶组合,加上设备、门窗,工业建筑就完成了。然而透过深入的探讨,工业建筑显示出其复杂性。一个简单闭合的空间所产生的完全自由性,可以让这个建筑物变得如此有趣。

1.2建筑美学再议

建筑美涉及两个概念:建筑、美。美感是人们是对“和谐”“完善”“健康”等观念的一种浓缩,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体现在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购物、绘画、装饰、工业设计等,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建筑的形式、表现也因建造技术、材料运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建筑美感也就伴随这两者而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工业化的生产建造方式,体现出工业生产所特有的“功能为上”“简约”“少就是多”的美学特征,并因其经济性、高效性而形成席卷全球的现代主义浪潮,而这种美学观也渗透到社会各界。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各种建筑美学流派,建筑师在简约的现代主义基础上引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考虑,使得当代建筑更异彩纷呈。可见,建筑学发展至此,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始终是符合时展的审美观和设计方法。

1.3景观化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无论在哪个领域,景观的本质都是人们对环境、建筑、城市美的追求所产生的设计对象,即人们必须通过景观化来实现建筑美。在本文,景观化就是对电厂建筑美的挖掘、追求和最终实现。

2.电厂景观化建筑设计方法

2.1电厂建筑设计

作为骨架的电厂设计,首先需要根据能量流动的原理确定厂区的功能分区,满足燃料输送、给排水、出线、交通运输等内外能量流动的要求,并根据工艺的要求确定各工艺设备的机组规模、平面尺寸,从而确定各主要建筑物的体型要求,而主厂房、锅炉等大型体量的建构筑物也会根据设备承重、风力荷载等要求而设定出基本的结构形式,这样一个电厂的骨架就形成了。

作为骨架的电厂,因为还没引入相应的人文、企业文化、生态自然等建筑设计的基本属性,只是一个不必然具有观赏价值的工业品,可以通过景观化设计路径使其具有景观价值。

2.2景观化设计路径

景观化,顾名思义就是在现有的“非景观”物基础上,给观者提供景观物的享受。由于电厂的观赏主体主要是电厂业主与周边居民,因而在工业品上施加的景观要素就要相应选取这些主体所熟知的“景观物”,比如厂址所在的大地环境,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及其附带的色系、柱头等构件,当地本土工艺品的象征符号,具有高雅时尚、科技感等语汇属性的建筑符号如玻璃幕墙、钢结构、膜结构等,并合理地应用到作为骨架的电厂建筑上,重新组合成“景观化”的电厂。

景观化路径分析图

中国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所提出的“两观三性”设计理念正好能完整地阐述出景观化设计的要求。所谓“两观”,指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即建筑是一个统一整体,既满足现在的要求,又能够适应将来的发展;“三性”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必须跟当地的环境、气候和当地的文化相融,必须反映这个时代的物质条件、精神和审美观,还有跟这个时代的材料、技术相适应。本文借鉴此设计理念,并结合电厂建筑设计,把景观化电厂设计手法归结为:地域特征挖掘、体现企业文化、时代性建筑。

2.2.1地域特征挖掘

景观化设计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挖掘地域特征。因为景观本身就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表征,任何自然环境、地理、人文民俗等要素都能鲜活地体现在景观设计,并能极好地产生“景观化”效果。通过对地域特征的挖掘,提取当地自然环境、大地色彩、人文要素、建筑风格、园林植被的特点,并综合运用到与厂区的建筑、景观上,这是景观化设计最有效的手段。

地域特征同时应包括对厂址区位条件的理解,例如电厂区位于城市的关系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厂景观化要求,比如靠近城市甚至在城市当中的发电厂、变电站的造型用色应该低调、简约、融入城市,远离城市的电厂可以适当张扬、个性化,与大地景观共冶一炉。

2.2.2体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特定人群为实现某种经济利益而制定的准则。企业文化的定义很多,通常企业文化指的是一个企业全体成员所接受的、共享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观体系。

工业建筑形象和企业名称、标志、装饰、产品等一样是企业外部形象的载体,体现着企业文化。事实上,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业建筑的创作。尽管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的,但工业建筑设计必然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各大发电集团都相应了自己的电厂形象设计导则,从企业标识系统,到电厂各个建筑和构筑物的色系、形式等,这都是电厂景观化设计中的重要借鉴手法。

2.2.3凸显时代审美

只要建筑设计体现时代性,这建筑本身就具有了极强的景观效果。人们普遍对时尚、流行的设计风格具有审美志趣,而当代流行的设计风格往往能从时装、汽车、包装、建筑、装修等方面透露出来,并且具有一定的相互关联性。因而在进行电厂景观化设计时,可以广泛对其他媒介的设计手法进行借鉴。

另外,绿色建筑也是当今建筑业的一大趋势,将是未来建筑设计的必由之路。而绿色建筑涉及的建筑形态、建筑材料等,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景观表现力,尤其适合在厂前区建筑群内使用。

3景观化设计案例分析

3.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境内,距离西面的九江市约37.5km,距离东面的彭泽县城约21.5km,北依长江大堤,规划建设规模为装机6×1000MW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业主提出“打造长江沿岸现代工业艺术品,建设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数字化电站” 为该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对建筑专业提出了较高的景观设计要求。设计通过广泛搜集工业设施、电厂景观设计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系统的归纳总结出工业设施景观化的设计原则与具体设计手法。

3.2厂区景观设计

主厂房建筑设计中,通过九江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进行提炼,攫取当地特色的设计元素,进行现代的重新组合设计。汽机房以素白为底,局部采用马头墙、景墙与横条窗框,锅炉房采用坡顶造型与马头墙式封板,通过黑、白、灰色调在烟囱、冷却塔、汽机房、锅炉房的巧妙运用,在不增加造价的同时塑造简约、大气的形象,营造出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地方特色,充分展现出现代建筑艺术精品的气质。

3.3厂前区建筑风格及特点

厂前区建筑设计通过对九江传统民居进行提炼,结合当地特色的设计元素,进行现代的重新组合设计。利用白色调外墙面,搭配马头墙及深灰色压条,营造建筑物高低错落的形体,使全厂建筑色调协调统一,掩映在周边的河山景致中。通过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体现现代工业建筑的时代气息,阐述厂区对环境和人文的关怀。

4. 结语

笔者尝试从理论角度分析满足社会、政府、企业对电厂景观化要求的设计手法,通过借鉴理论成果,提出“地域特征挖掘、体现企业文化、凸显时代审美”这一可操作性极强的电厂景观化设计路径。然而设计手法日新月异,业主要求各有不同,仍需要电厂设计师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造就更多精致美观的工业建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