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系统论文

信息系统论文

时间:2022-11-08 08:23:53

信息系统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医疗;管理;决策

信息技术是当前全世界发展的重点技术,是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化、管理科学化的概念已渗透到医院管理之中,医院的管理模式必须实现由经验管理向信息管理的转变,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科学管理的需要。

1医疗信息系统

1.1医嘱信息与病历信息系统

医嘱信息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应用也比较成熟,这里主要谈一下电子病历的应用。

计算机在病历中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实现电子病历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性能微机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为实现电子病历系统创造了新的技术条件。

电子病历具有传送速度快、存贮量大、成本低、查询方便等优点。医务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远程存取病人病历,把数据传往需要的地方。在急诊时,医生可以通过HIS系统及时快速的查出电子病历中的资料,为尽快制定医疗方案提供依据。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的存贮容量可以是相当巨大的,可以存贮病人的一切有用的医疗诊断信息。电子病历系统一次性投资建成后,使用中可以减低病人的费用和医院的开支。

电子病历已成为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是每所医院都希望建成的。有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系统,医疗工作的过程将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一个急诊病人突然来到医院,医师可以将病人身上所带的就诊卡插入计算机,这样计算机就会立刻显示出病人的有关信息,此时医师就能够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开出需要的检查项目单。完成检查后,主治医师能够立刻得到检查结果,并做出诊治处理意见。

1.2护理记录信息系统。传统的护理工作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个住院病人的各种信息要在各种医疗文书上重复抄写十几次甚至几十次,而采用护理记录信息系统后,护士只要将病人的临床信息可以一次记录在护理电子病历中,护士就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通过电脑查询、打印、转抄等工作。它可以大大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以前以手工抄写所造成的错误。护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是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必须趋势,它对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革和护理教学、科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3医技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临床检查信息系统,是将各辅助检查仪器直接连入医院信息系统,医生或护士可以直接在自己的电脑中提取病人的检查结果。

临床检验信息系统(RIS)提供病人的申请、登记,报告、检索、统计等功能。并实现与HIS系统的实时连接,HIS系统中的病人信息可以直接载入RIS系统,按所申请的项目进行提交,医生可以直接从HIS系统中提取病人的检验报告。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在医院信息中有着大量的医学图像信息(X-光片、B超、CT、磁共振、心电图、脑电图等),这些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学术研究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医院信息系统只能处理数据信息和文字信息,对静态或动态的医学图像信息的管理却无能为力;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能使其成为可能。多媒体技术还可用于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因此,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扩大了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用的计算机设备性能也越来越接近专用设备。用现在的通用设备已能解决大部分过去需用专用设备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光缆把多媒体工作站联结成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建成后,医院的影像检查设备可与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临床医师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中使用HIS系统的电脑显示所需的图像。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2.1院长查询信息系统。院长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门急诊人次、住院部的病人数进行实时查询;可以对各个部门的工作量进行查询;可以通过各种图表清楚明了的了解医院的发展动态,并通过系统提供的各种数据、报表、对比图对医院的发展方向做出决策。

2.2医务管理系统。记录医学鉴定所需的基本信息及查询以往鉴定所记录的内容。对医院所发出的“指令性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和查询。对医疗队下乡的情况进行登记并可以查询。可以对外出进修有关人员信息及外出的情况进行登记与查询。对医生外出的会诊情况进行登记与查询。还有质控与其它管理方面的功能。

2.3科教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各方面的功能。科研方面如新技术项目登记、科研项目登记、学术论文登记;学分登记方面,将全院医生护士的学分情况录入电脑,以便随时查询。

2.4物资与设备管理

信息系统对于消耗性物资药品、卫生材料的管理,主要是使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这些物资的采购、库存、作用和损耗情况。由于一个医院使用的这些物资种类多达几千种,仅仅靠人和卡片、账册是不易管理的。医院的药品管理,一般有库房采购与存储、药房分装与分发、摆药与使用3个工作环节,而卫生材料等消耗品一般也类似于这种采购——存储——分发使用的工作模式,计算机管理系统辅助管理人员完成日常的工作,并将工作中记录的数据加工成高一级管理所需信息。

2.5人事管理系统。人事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科学的人事决策通常建立在大量而准确的人事信息基础之上,所以,必须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做好人事信息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分析预测手段,实现人事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的协调,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上,减少管理人员决策的盲目性。

3远程医疗

在美国乔治亚洲,已形成遍及全州的远程医疗网络,州内任何地方的病人已有就地得到本州任一医师的诊治,异地转诊病人因此大为减少。慢性病人的常规检查也可在家里进行。

目前,交互式电视、数字图像压缩和高速电话线路等有关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远程医疗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远程医疗这种新的医疗系统。

4医学服务信息系统

医学服务信息系统包括医学文献检索系统、医疗信息咨询系统、医学决策支持系统等。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工作系统的功能特征、运作环节以及系统的构成,介绍了系统测试的方法,以期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数据库技术在审计信息管理中的广泛运用,能为审计人员充分、有效、便利地提供信息,为满足快捷决策需要奠定了基础。其主要设计思想是将分析决策所需的大量数据从传统的操作环境中分离出来,把分散的、难以访问的操作数据转换成集中统一、随时可用的信息而建立的一个大的数据库,其中存储了所有审计数据。

一、审计工作系统的功能特征

在审计工作系统中,审计数据库将信息按照主题来进行组织、管理、控制,审计系统对信息的组织、管理、控制方式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一致性

不同来源的多种数据一旦进入数据库,就必须按照统一的主键和结构与编码规则重新组合,因而在审计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当业务事件发生时,所有原始数据被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集成于一个逻辑数据库(或数据仓库),而不是重复存储于多个低耦合系统中。数据库不只记录符合会计事项定义的业务事件,而且记录管理者想要计划、控制和评价的所有业务事件,并且存储业务活动中多方面的细节信息。任何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数据库所存储的数据来定义和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这样既能提供多种视图驱动应用所能提供的全部视图,又能避免数据重复存储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此外,这种体系结构还实现了信息处理的实时控制,数据库中的处理单元在业务发生时捕捉业务数据,既能执行业务规划和控制,又能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时间变量

审计数据库中的数据键始终包括时间元素,数据保存的时间通常较长,具有作历史比较和趋势分析预测的长期数据基础。数据库技术是将计算机应用于数据管理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技术,它仅是审计信息系统凭借的一种新的管理手段,对于数据库的基本要素和管理对象——审计信息的源数据,并不是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数据,而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了类似于会计流程中的原始凭证确认、统—会计科目标准编码等加工后所形成的数据。

二、审计工作系统的运作环节

审计数据库在审计工作系统的运作过程大致有如下4个重要方面:

1.数据获取

获取企业的数据信息,记录数据信息的功能和处理过程。根据审计人员的需要,对在数据库中运算所需的数据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采集,可以得到企业完整而清晰的数据信息,选取和不断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使审计信息系统的数据不断更新与补充,并使数据在审计信息系统内部各部件之间可以沟通;利用现有系统的信息,确定从企业数据到审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所必需的转化/综合模式。生成审计信息数据,是进行审计工作的数据基础,类似于传统手工环境下的审计对象。审计信息系统上的财务信息不再是简单的纯文本传统财务信息,它是特定协议标准格式,如超文本格式(HTML)的电子报表,所有数据只要点击都可以被随意移植使用。通过网络传输而来的电子报表按照一定的协议标准格式编制,也可以转换成审计信息系统所需的数据。通过数据获取环节,把这些数据转换成审计信息系统所能识别的形式,或直接采用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电子数据加工出审计信息系统想要的形式。

2.数据管理

此环节包括会计信息库和用户信息库两部分,前者主要依据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注重于对信息的分类、组织、维护、检索等,对存储的数据建立模型,通过数据模型来对信息进行保存和管理;后者主要包括有关用户个性特征的信息,个性特征数据结构设计是这部分的关键问题,决定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服务质量的优劣,也是实现信息服务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通过将各种数据装入数据管理库之中,生成必需的、能为审计人员所直接使用的数据管理库,或通过其他方法为审计人员提供查询工具,以便审计人员能方便地从数据管理库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其输出。生成审计工作所需的数据管理库包含各种审计计算底稿、审定表、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信息的结构化数据库,并形成与其他部件进行联系的桥梁。

3.分析推理

这是审计信息系统中对信息流进行控制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审计人员通过审计信息系统传来的信息需求,判断需求指向的是已存在的信息,还是不存在的信息,或者是哪一层次的信息。对已存在的信息可直接调出并通过用户浏览器予以显示,对不存在的信息需要进行记录,并判断是否经适当可行的计算或处理即可提供,如是,则进行计算处理并显示;否则,作为遗留问题提示进行特别设置处理。此环节是审计工作数据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利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根据程序设置,推断出审计人员工作需要的可能解;提供方便的审计分析模块。

4.解释报告

审计软件可以提供审计报告生成功能,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它选择具体的信息项目、类型和表达形式,主要内容包括:(1)设置报告模式。模式中列有会计系统中与要素模块相应的数据项目,模式中的项目与含有多种会计方法的对话框或序列框相联,以便审计人员选择他们需要的会计方法来处理其选择的信息项目。(2)初始选择。在生成报告时,现行的会计准则和法规作为初始选择存放在对话框架或子对话框中。如不进行任何选择,审计人员可以得到一份通用的标准的审计报告。(3)选择项目。除初始选择以外,模式报告还提供可选择项目来满足审计人员不同的信息报告要求,这些选择项目可以是会计准则和法规、会计计量和估价方法、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类型、报告的频率、范围、使用的语言、形式等,提供可选择项目能够增强交互性相对化特征,既能满足审计人员的特殊信息报告需要,又能减少报告使用人员的信息负担。(4)帮助功能。可以采取3种方式:自动显示专业技术概念解释;在对话框中提供环境敏感帮助;一个全面的包括如何应用更复杂的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目录。帮助功能可以避免审计人员和报告使用者有限的时间被信息的多样化这种无实际意义的工作浪费,有利于及时、准确、有效地寻找有用信息,提高对信息的利用效率。

三、审计工作系统的组成及内容

1.审计项目管理部分

通过建立审计项目管理组件,对每一个被审计项目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记录并生成电子档案,可以让审计人员更方便地查阅、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让审计项目的新进人员可以更快熟悉工作;可以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2.审计法规管理部分

可以自动检查有关处理是否合法合规,能完成法规资料的录入、修改、删除、检索、打印等功能。检索功能不仅可以为用户按各种条件查找审计法规的目录,而且可以根据目录查找法规全文,可以按要求摘要其中的内容并打印输出。审计法规数据库也可以单独成为一个软件,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审计工作第一线,是我国目前开发和应用较成功的专项审计软件之一。

3.审计操作管理部分

审计操作管理的功能:(1)参考功能。提供计算机审计中常用的工具、手段、可使用的审计程序,其主要内容有:审计环境建立、查询、抽样、汇总与计算、排序与分类、财务与效益分析、编制与输出工作底稿、打印各类审计文件等。(2)图像处理功能。通过对图像显示参数的设置,可以使审计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让内部审计人员直观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3)底稿处理功能。能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及有关参数和数据的增、删、改等维护工作。针对计算机系统还能自动查找、计算、输入底稿所需数据,并按格式打印,针对手工系统则可以提示审计人员输入有关数据,并进行计算性复核。

4.专用程序管理部分

对于一些需要对外报送资料的项目,尤其是需要送交政府部门的项目,有的政府部门可能提供了单独的审计软件,或者需要单独配备专用的审计功能,以满足政府部门的数据需要。还有的审计项目因数据量大,牵涉面广,并且各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又不尽一致,为了对这些项目进行有效的审计,也需要针对每个项目的不同情况,单独配备专用的审计功能,以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

四、审计工作系统的测试方法

1.现场交易选择测试数据

对被审计单位的现场交易作标记输入到应用程序中,把带标记的交易当作测试数据。采用这种方法,应用程序中必须有特定的计算机程序能够识别出带标记的交易,并且使这些交易既要更新应用系统的主文件,同时也要更新做检测用的虚拟实体。现场交易作标记选择和识别带记号的交易测试数据有多种策略:第一,在源文件中或屏幕布局中包含一个专门的标识字段,用来表示一笔交易既为正常交易又为带记号交易。由审计人员来选择确定对哪些现场交易作标记,所选交易的特征可以与测试数据的设计相一致,也可以根据制定的抽样计划进行选择。第二,在应用系统的程序中嵌入审计软件模块,利用审计软件来选择交易并给交易加标记使其成为带记号交易。第三,在应用系统中嵌入抽样程序,抽样程序具有根据抽样计划给交易作标记,并使其成为带记号交易的功能。不论采用何种策略,应用系统中必须有相应的处理程序,专门处理带标记的交易。

2.自行设计测试数据

自行设计测试数据是将测试数据与现场交易数据一同输入应用系统。采用这种方法,审计人员应当根据所要使用的测试数据特征设计并创建测试数据。自行设计测试数据的优点是覆盖面广,可全面测试系统;但设计和建立测试数据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笔者认为,应用程序进行检测时,首先要在应用程序的文件中建立一个虚拟实体,并让应用程序处理该实体的审计测试数据。如果应用程序是工资系统,可在其数据库中建立一个虚拟的职员资料库;如果应用程序是存货系统,可在其数据库中建立一个虚拟的存货项目。将带标记的实际数据或模拟数据一同输入应用程序和审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将应用程序对数据处理的结果同审计软件处理的结果进行比较,可确定应用程序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恰当、可靠。当应用程序非常庞大或复杂时,全面追踪通过系统的不同执行路径会有一定难度,审计人员对交易进行审查时,可以在应用系统的重要处理发生点嵌入软件,当交易通过不同处理点时,嵌入软件可捕捉交易的过程。为证实不同关键点的处理,审计人员使用软件捕捉交易的前后过程,通过检验前后过程及其变换,评价交易处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主要参考文献

[1]WayneMoreandDavidHendrey.ITAuditRenewal[J].InternalAuditor,l999,(4):17.

第3篇

1.1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以往所采取的收费方式为全封闭的,现阶段所采取的收费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这样的话有利于进行统计分析以及管理。收费系统主要分成收费中心、收费车道一级收费站等,而每个站之间都会形成一个计算机局域网,再利用通信系统有机的和收费中心连接在一起。收费系统一般都是半自动收费,也就是人工对车型进行判别、计算机计费和把现金付费当作核心的收费手段

1.2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主要囊括了监控中心以及各分控中心。能够划分成:控制系统、传输系统、监控系统以及情报板系统等。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监控系统获取道路中的气候变化、事故、交通拥挤、交通量、路基路面损坏、阻塞以及车速等情况,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再通过传输系统把其传输到情报系统,为交通参与人员提供保持正常运行的信息。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道路进行某些控制,用来确保高速公路连续行驶以及安全行驶,并为路政管理以及稽查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监控系统往往采取巡逻车、红外线探测器、紧急电话、摄像机、无线电设备、气象检测装置、闭路电视以及车辆检测器等先进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而通信系统的主要职责为传输信息,并采取广播系统以及标志牌等对信息进行。

2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建设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是服务于高速公路的业务运营的,它也是组成高速公路的重要部分,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除此之外,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在专用的交通通信网内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还可以被称之为使交通信息顺利的传出的重要载体。是否可以管好、建好和用好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对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层次以及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2.1建设前的设计

在对系统进行建设前,需要充分的对未来发展需求以及各传递因素进行考虑,主要包含:气候、自然灾害、车流量和一些突发事件(难以预料)。通过调查研究可知,一定要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从而让整个系统能够实现及时、准确和快速的传递作用。除此之外,不仅技术上没有出现浪费,还有助于日后对其进行升级换代。

2.2规范技术标准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构建完成以后,需要相应的对其进行技术分析,并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既能考察该系统能够实现预期目的,还能为系统的升级换代、日常保养以及日常维护等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理论依据,还能为系统的管理者以及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便利。技术资料主要囊括了下面几点:重要设备说明书、工程竣工图纸、工程设计图纸以及其他有关材料等,还需要在该前提下对相应的标准进行整理和制定。例如:确立发展方向、规范操作行为、制定标准以及确立相应系统等。

2.3构建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要求管理人员、使用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科技素质,构建出具备高水平的队伍直接决定着高速公路信息系统能够使自身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也要求技术人员不断的对知识进行更新。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人员进行培训的资金投入,也必将能够收获更好的效果。高速公路信息系统是服务于高速公路的业务运营的,在工作时,高速公路信息系统与其他部门是相互协调和紧密相连的,构建健全的管理运营机制是信息通信系统得到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高速公路信息系统需要和其他有关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例如:监控系统中服务于稽查以及路政的环节,则需要和路政部门与稽查部门构建相应的关系,这样的话有助于进行操作和管理。

2.4构建专业的抢修队伍

现阶段,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正是飞速发展的阶段,而高速公路信息系统还有很多部门的设计一直处在研发的阶段,操作繁琐和系统反应慢是导致高速公路成本偏高的重要因素。例如:收费系统硬件和收费系统软件均需要从外国进口,这就需要大量的外汇。我国的计算机行业目前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如果能够在此前提下,可以相应的组织人力和物力把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好,则会开辟出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产业,还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利润,并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

3结语

第4篇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围绕信息获取、使用和控制的争斗愈演愈烈,信息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国内外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投入。因此,如何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促进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的核心课程之一,信息安全专业设置后,操作系统课程也是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为了适应信息安全专业的需要,高校应对操作系统课程进行改革,结合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信息安全专业知识渗透到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中,做到课程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将信息安全理论融入到操作系统设计中,为后续的课程打好专业基础。本文将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讨论信息安全专业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理论教学改革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软件,它能够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便于用户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与死锁、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五大部分。系统安全问题是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是在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中并没有涉及到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在学习完操作系统课程后,无法将其所学的知识与现有的系统安全问题相结合。因此,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理论教学改革应先从教学内容入手,将信息安全中的系统安全技术与操作系统课程的现有内容整合,通过讲授操作系统各个部分的实现原理,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应系统安全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如在讲授内存管理时,传统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操作系统是如何对内存进行分配、回收和调度。在信息安全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中,可以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加入其中,使学生真正了解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实现方法和预防手段。通过上述将操作系统教学内容和信息安全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和系统安全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同时为后续的计算机病毒与原理、网络攻击与防御、逆向工程等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是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性应用人才,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保障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节将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对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实验教学。

为操作系统课程开设合适的实验项目是非常困难的,主要问题在于很难找到合适的实验环境,大多数的操作系统相对于学生来说,太大、太复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操作系统的设计结构和实现代码弄清楚。尽管可以让学生分块的实现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如CPU调度、内存管理等,但是在复杂操作系统中,改变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其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选择操作系统作为课程环境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所选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要尽量简单,便于学生快速掌握系统的实现框架,理解各部分的实现思路和方法。(2)所选的操作系统源代码完整且完全公开。学生可以通过在学习现有操作系统源码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3)所选操作系统有相应的说明文档,便于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4)所选操作系统允许程序员修改,可以重新编译、运行。允许学生对操作系统代码进行修改,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自行修改操作系统功能,并且便于教师添加信息安全的相关实验。根据以上几点,Minix系统是较适合作为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环境的系统,而且Minix系统中已经包含了一些安全机制,如特权管理和访问控制。在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读懂对应的Minix系统源代码,然后要求学生分模块的实现对应功能。操作系统原理课程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实验学时为20学时,除了传统操作系统实验内容:进程管理(4学时)、进程通信(2学时)、内存管理(4学时)、文件系统(2学时)之外,实验内容中还添加了信息安全相关实验缓冲区溢出(2学时)、访问控制(2学时)、加密文件系统(2学时)、资源竞争(2学时)。实验内容包括验证性和设计型两类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课程设计。

除了与操作系统课程同步的实验教学之外,还可以开设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操作系统知识,开发、实现相关工具,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开发能力。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分模块的设计、实现操作系统功能,此类实验对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工作原理帮助不大,学生无法将各个小的功能模块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软件,即操作系统。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将操作系统课程和其他信息安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整合,最终实现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工程项目。课程设计相对实验教学来说内容较丰富,需要学生组队、合作完成对应的课程设计项目。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可以考虑添加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实验项目,如PE(PortableExecutable)文件分析、Windows病毒开发、系统安全工具开发等。通过上述实验项目,让学生在了解操作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实用的信息安全软件和工具。通过开设课程设计,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组织学生成立大学生创新团队,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参加校内外举办的信息安全竞赛都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本校每年都组织本专业内、校内、省内及全国信息安全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信息安全竞赛。在此类竞赛中一个重要的考核部分是关于系统安全,即对操作系统漏洞地挖掘和利用,通过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将操作系统教学引向纵深方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以比赛来使学生得到进步。此外,学院还邀请其他高校、公司有经验的教师、优秀的校友和技术人员来校讲座,增加学生对外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新的、实用的业界动态,为今后工作做准备。从实践活动效果来看,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提升很快,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合到实际开发中。此外,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团队建设,通过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学生,使新生能更早、更快地融入到专业学习中。本校通过几年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绩,学生在各项信息安全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结论

第5篇

在企业内部进行安全信息处理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希望降低信息的处理费用,减少人力和财政开支;另一个是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以改善管理部门的效率。由此产生的安全管理事务处理系统,又称之为安全管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它主要是为组织的安全管理作业层服务,是执行和记录企业安全管理活动所必须的日常事务的计算机系统。这类系统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早期应用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形式,是构成现代计算机辅助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事务处理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对事故数据和其他安全信息进行快速运算和大量存储的能力、因此它是基层安全管理者的得力助手。目前在我国发展阶段绝大多数应用于安全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不论其名称如何,其实质都是这类系统。

2安全知识作业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安全知识作业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组织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安全第一”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企业的安全生产对生产力的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安全管理的信息资源也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出它预防事故、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功能。当人们逐渐依赖于安全信息反映组织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生产趋势,安全信息资源的管理就得到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安全知识作业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信息资源的管理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计算机管理向办公自动化及生产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个时期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都有了很大发展,不仅可以进行数字信息的处理,而且也可对图形、文字、声音等方便地进行处理,促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向综合性的或者专业性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3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中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时期。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主要内容有: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法,强调系统化、工程化以及系统开发思想在软件中的应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理论,强调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分析、设计;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理论,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影响信息系统的建立,反之亦然。第四代计算机的出现,使信息处理速度更快,大规模信息存储问题得以解决。数据库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信息系统逐步网络化,可以对分散在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进行实时和综合处理。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信息论和控制论同时逐渐成熟,这些都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使安全信息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际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现实。不过,目前大多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程序还是比较简单,而不是复杂的数学模型或统计技术;支持作业和管理控制层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系统对高级管理层的计划工作也是有用的,一般是面向报告和控制;系统依赖于组织现有的数据和数据流;它的分析能力与决策支持系统相比较差,灵活性还不够。有人认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早期的称呼,如今成为安全决策支持系统,强调系统产生安全管理决策处理的过程。

4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4.1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特征

4.1.1从要解决的问题来看,DSS是解决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所面临的半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的解决既要有自动化数据处理,又要靠主管人员的直观判断。因此,它对人的技能要求与传统的数据处理要求不一样,如在MIS分析与设计中,主要是以数据流为系统分析的中心,MIS处理结构化决策时,人并不起主导作用,决策全靠计算机系统自动做出。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主管人员在这种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还要进一步考虑决策者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4.1.2从处理来看,结构化的问题易于明确地表达出来,因而能用一套明确的形式模型来解决这类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的处理是模糊的、演进的,对问题的了解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模型往往有限。决策支持系统除了具有数据存取和检索的功能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推测性论据以及利用那些有助于主管人员进行决策的模型与数据库。总的来说,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是:处理半结构化问题为主;系统本身具有灵活性;多数为联机对话式。即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围绕着以决策人为行动主体进行的。决策支持系统是“支持”决策而不是“代替”决策。DSS与MIS的区别在于MIS可以在无人干预下解决预先设计好逻辑的管理决策问题,而在DSS中所有的决策最后都要靠人来做决定。人是决策行动的主体,一切信息技术只是协助决策人做出有效的决定,而非代替人去做最后决定。在决策过程中过分强调计算机的作用,或把计算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是不妥当的。

4.2安全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某一类型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材料,协助明确问题,修改和完善模型,列举可能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等方式,帮助管理者作出快速、正确决策纳入机交互式信息系统。安全决策支持系统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SDSS信息收集存储、整理、统计、资料动态组合查询和报表输出等功能。SDSS通过对系统当前安全数据的处理来获取相关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安全运行。利用过去的安全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的安全状态,以辅助支持安全管理的决策活动,最有效地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

4.3安全决策支持系统的内容

第6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结构方案

中文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汽车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拥挤、道路阻塞和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正越来越严重地困扰着世界上的各大城市。汽车工业发展引发的道路交通不能满足需求的种种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除了修建必要的道路网以外,针对交通事故多发道路,需要紧急确保交通安全的道路,还建设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设施,如建设信号机、道路标识、交通指挥中心等有助于交通安全的设施,以期改善道路的交通环境,提高交通的顺畅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挤状况。但是,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交通系统日益复杂,单独从车辆方面或道路方面考虑,均很难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于是,近年来把道路、车辆等,凡与交通有关的所有一切都归为一体,通过采用信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其他的科学技术把它们联系起来,致力于使之智能化的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开发应运而生。

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TIS)是IT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ITS的基础和关键技术,ATIS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交通参与者通过装备在道路上、车上、换乘站上、停车场上以及气象中心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可以向交通信息中心提供各处的交通信息;中心得到这些信息并通过处理后,实时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者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出行方式、选择路线。概括地说,交通信息系统就是要收集相关交通信息,分析、传递、提供信息,为出行者在从起点到终点的出行过程中提供实时帮助,使整个出行过程舒适、方便、高效。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在中国的个别城市,实现了部分开发的城市地图网上地理信息系统,如成都市,但是,目前在国内的各大中城市,综合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交通信息系统还没有一例。近来,在部分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中对交通信息系统有所涉及。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那么,交通信息系统就象一双明亮的眼睛。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人类虽然有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但是,若有一个完善的系统,能够让人们轻松地获取更多、更方便、更有价值的信息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居民,不管在哪里,他都知道用最短的时间,走最近的路,办最快捷的事;作为一个交通管理者或物流业者,不管在何时,他都能耳聪目明,有的放矢,这一切都势必会对交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节约能源等。因此,研究与实施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国外交通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许多发达国家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进行研究、试验和开发。下面就欧洲、美国及日本等一些国家有代表性的ATIS作一简要介绍。

2.1欧洲的代表性系统

欧洲的代表性系统有:SOCRATES、EUROSCOUT、Trafficmaster。

SOCRATES是一种有效发挥传统的蜂窝无线电话的基础设施(地面站)的作用,使交通指挥中心与行驶中车辆进行双向通信的系统,它的下行线路可通过“广播方式”向行驶在各种地面站的网络内的装有SOCRATES车载装置的车辆提供道路交通状况的详细数字信息。上行线路利用多频存取协议经过基地台向交通指挥中心发送信息。

EUROSCOUT是以红外线信标为媒体的动态路线引导系统。车辆和信标间的红外线通信是双向进行的,汽车就变为一个探头,将旅行时间、排队等候时间及OD信息等交通信息数据传输给中央引导计算机。

Trafficmaster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广范围高速公路使用的系统,采用传呼机网络提供交通信息。收集高速公路交通状况数据的传感器向前后方向发出2条红外线光束,并根据各光速在车上的反射波时间差检测车辆的速度。

2.2美国的代表性系统

美国的代表性系统有:TRAVTEK、ADVANCE、FASTTRAC。

TRAVTEK以实时路线引导和服务信息系统实用化为目的,由交通管理中心、信息与服务中心、装有导航装置的车辆组成。交通管理中心进行道路交通信息的收集、管理及提供,同时还进行系统运行所必需的信息管理和提供;信息服务中心收集观光设施、旅馆、饭店等为对象的各种服务信息;车载导航装置由车辆位置测定、路线选择及接口3种功能构成,可显示交通堵塞地段、事故及施工等信息的奥兰多地区的地图、按驾驶员需要进行的路线引导及提供服务的文字信息等。

ADVANCE通过电波的双向通信直接将车载导航装置和交通管制中心连通,导航装置由接触式屏幕、显示器及导航计算机构成。一输入最终目的地便可利用最新交通信息计算最佳路线。路线引导是采用声音合成及用显示器上的符号指示的形式。

FASTTRAC是把先进交通管理系统(ATMS)和先进交通信息系统(ATIS)技术组合在一起的ITS项目,它计划进行使实验车辆与信息控制方式统一的试验,亦即根据车辆测量的等候时间等使信号控制和绿色信号实现最佳化。

2.3日本的代表性系统

日本的代表性系统有VICS和ATIS。

VICS中心通过日本道路交通通信中心汇总交通管理者和道路管理者双方的交通信息。由VICS提供的信息有:交通堵塞信息、所需时间信息、交通障碍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和停车场信息5种。

ATIS是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它的通信媒体是电话线路(无线、有线)。交通信息利用者通过车上装载的导航装置或自己家及办公室的微机,可按需要接收多媒体的地图信息和文字信息。

3.交通信息系统结构方案

信息系统的本质是通过高新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对各种决策(包括交通战略决策、交通管理决策、交通方式及交通路线选择决策等)起到支持作用的信息和知识在系统中有效流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引导合理的交通行为,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交通设施潜力的目的。

为了实现智能化控制交通的要求,收集相关的实时可靠的交通信息是交通信息系统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根据不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和要求,进一步分析、传递、提供信息。信息流程见图1。

图1信息流程图

出行者所关注的信息大致包括3个方面:对“出发前”移动计划有效的信息、对“驾驶中”在道路上移动过程中有益的信息以及对“换乘”火车、客车、民航或轮船等提供乘车方便的信息。

依据出行者的信息需求以及交通管理者和物流业者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需求,结合中国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交通信息系统结构见图2。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包括一个中心即交通信息中心,交通管理、电子收费、交通诱导、交通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紧急救援、营运车辆管理、车辆安全辅助驾驶八个子系统以及道路交通管理和车辆管理两个数据库。交通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功能结构见图3。

图2交通信息系统结构

图3交通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功能结构

交通管理子系统主要由交通指挥中心提供通过采集的路段、交叉口、高架交通以及城市出入口的基础数据组织而成的信息。营运车辆管理子系统包括公交和物流管理,公交管理涵盖出租车和公交车辆的管理,物流管理包含货运和租赁车管理。紧急救援子系统包括一般性的事故报警以及特殊情况的灾害救助。诱导系统含有路径诱导和停车诱导。部分子系统采集的信息将提供给整个系统共享,通过提供历史数据和实时可供预测的信息,用以支持出行决策的制定,系统实时地通过网络查询对公众交通信息,向各种媒体诱导信息。

系统的结构为分布与集中相结合,各子系统分布相对平等,交通信息中心拥有信息整合的共用信息平台。各子系统完成数据采集、局部运行管理、共享信息整合等项任务。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可分阶段进行,条件相对成熟的部门可优先发展,建成示范工程,推动其它部门发展。同时,交通信息系统的实用化进程需要各子系统所涉及的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实现系统的优化建设与运行。系统设计不但要重视系统核心的研究开发,而且要重视与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资源共享是交通信息系统的命脉。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交通,在以人为本的交通规划、管理与设计中,综合运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等手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是必由之路。交通信息系统在确定了基本结构之后,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系统设计后,加以实施。

4.交通信息系统的主要媒体和特点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中可传递信息的媒体主要特点见表1。

表1交通信息系统利用的主要媒体和特点

5.结论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必将在今后真正的高度信息通信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交通信息系统也必将在实现高效舒适的交通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未来的实施,必将在居民出行、事故和灾害救援以及货物流通等方面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在交通管理方面更加有的放矢、标本兼治,在减少交通出行、降低交通量、减少阻塞、减轻污染、提高服务水平等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卫,陈里德.智能运输系统(ITS)概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日]社团法人交通工学研究会.智能交通系统.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史其信.21世纪智能交通系统(ITS)展望.哈尔滨:交通工程通讯,2001

4.ITS通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北京: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2000

5.WilliamA.Perez,GaryA.Golembiewski,DeborahDennard.ProfessedWillingnesstoPayforTravtekFeatures.IEEE-IEEVehicleNavigation&InformationSystemsConference.1993

6.JanHellaker,ABVolvo,ChristerPalmgren,SeppoTurunen.Real-timeTravellerInformationineveryone¢spocket?!apilottestusinghand-portableGSMterminals.IEEE-IEEVehicleNavigation&InformationSystemsConference.1993

7.SuvrajeetSen,RekhaPillai,ShirishJoshi,AjayK.Rathi.AMean-VarianceModelforRouteGuidanceinAdvanceedTravelerInformationSystems.TransportationScience.2001,35(1)

8.HaniS.Mahmassani,Yu-HsinLiu.Dynamicsofcommutingdecisionbehaviourunderadvancedtravelerinformationsystems.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C.1999,7C(7)

UrbanTrafficInformationSystemArchitectureProjectResearch

YulongPEIYuZHANG

(CollegeofTransport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90)

第7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

尽管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文中简称“信管”)的解释如此简单明了,但是在我国多年来的教学和实践中,许多社会人士、学生、甚至一部分老师都还是对这个专业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该设在哪个学院?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大学,都陆续设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同时,部分具有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优势的理工科院校也从80年代初陆续创办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8年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图书情报检索、信息学及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管理门类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以此来看,实际中这个专业有的设在管理学相关学院,有的设在计算机科学相关学院。但该学科本质上是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信息管理问题,是属于管理学范畴的。设在管理学相关学院应该更为合理一些。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一样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1)所属学科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学;计算机专业属于学。

(2)所学内容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课程中有一部分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交叉。但该专业只是要学习通过计算机来搜集信息、管理信息,所以主要学习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计算机专业所学的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原理、技术、应用等方方面面,而且计算机专业不学习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3)人才培养方向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的是“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层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就业问题分析

1.“信管就业难”之怪现象的出现

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结合,使计算机作为工具,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信息管理更加高效易行。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应该非常多。然而很多学生却没有找到工作,甚至找不到设给该专业的岗位。

2.“信管就业难”之怪现象的成因分析

(1)学生方面。多数学生不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区分度不高。2007年6月,广州工业大学的何斌教授等以该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和大四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为目的,围绕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等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了解,对课程设置是否满意,对教师授课及课程考核方式有何意见等问题的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获得了相关资料。

在“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专业”这一主观题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专业定位的不明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2)教学方面。教师在教授课程时,未能将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区别开来。同样的课程对于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应当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不同学生学了同样的课程之后能力提升的方面也应是不一样的。然而教师在认真讲授课程的同时,对学生的专业引导比较少。

同样一个老师既教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引用》,也教信管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但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学习数据库原理、技术、应用、工程等各方面,而信管专业只要透彻掌握如何使用数据库来存储、修改、查询数据即可。就这一门课来说,信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使用同样的课本是不合理的,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采用同样的考核办法也是不合理的。

(3)社会方面。社会其他人士对信管专业的认识更是不够的。很多工作岗位其实是需要信息管理专业,但招聘者往往认为凡是与计算机有关的都是计算机专业,其实不然。

其实绝大多数普通组织、企业、机关需要的所谓计算机专业人才,无非做这样一些工作:一部分工作来维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这些工作是属于计算机专业;而更多的工作是来使用、维护、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经过培训之后的人员都能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但维护、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是需要专业的信管人员来进行的。

计算机专业人员是否可以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呢?当然可以。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各方面内容,当然也学习过《软件工程》之类的课程。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学习非常笼统。

而信管对信息系统的学习更为细致,相关课程是《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否符合组织的需要,是否能够为组织带来效益,是由前期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决定的,而绝不是编程这样一项工作。

编程只是系统实施阶段的一个很小的工作。另外这项工作是可以外包给专业的编程人员来做的。有了前期的信管人员所做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系统需求、数据流程、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库、人机界面、输入输出、代码分别如何设计,以及详细的程序设计说明都已经记录在《系统分析报告》和《系统设计说明书》中,编程工作到此时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程式化的工作。

这些组织可能不明白自己所需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管专业的,而误以为是计算机专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是不好改变的,需要漫长的时间。

综上所述,“信管就业难”的原因是这门学科尽管已经发展了五十多年,但各行各人对它还是不甚了解。

3.信管专业的就业市场调查

(1)中华英才网将职位分成了34大类,900多个小类,大类中未有“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类,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类中有“系统分析员”、“ERP技术应用顾问、ERP实施工程师”、“系统管理专员”等小类职位是适合信管专业学生就业的。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00)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3821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699个。

(2)智联招聘将职位分成了38类,未有“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类。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10)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085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576个。

前程无忧没有将职位分类。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15)查到全国范围内近两月职位2422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近两月职位4402个。

通过对2007年、2008年、200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目录》中可以查到要求专业为“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职位数量如表1所示。

三、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加强对新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不仅仅是教师参与其中,更应该让社会人士,如企业负责人、毕业生等等参与其中,让新生有就业意识,有危机意识,及早制定方向,规划好大学生活。

2.尝试“本科导师制”。信管专业本科生的导师可以没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等限制,本质上就是每名教师经常与几个学生在学业方面交流一下,让每个学生都能走到比较正确的学习的道路上,不走弯路,少走弯路。

3.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尝试“任务式”教学。无论什么课程,都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有重点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不要以笔试为成绩评定的最重要的方式,增加课程设计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课程结束之时让学生感到真的有收获。

4.让学生走出课堂,合理利用假期时间认识社会。大学生应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专业实习,找到自己在专业方面及其它方面的不足,学习期间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下一个假期实习时必定可以有所提高。四年时间,如此循环往复两三次,必然会有益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张彤.浅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科学教育论坛,2006,(4).

[2]陈国青,陈禹.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8.

[3]何斌,安娜.关于“信管”和“电商”专业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大学教育科学,2008,(5).

第8篇

对于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许多内容如数据采集、编辑、空间分析、专题地图制作等都必须通过具体应用在本学科相关一些问题,才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本课程实验以呼和浩特为例,设计了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实验项目如下。第一,空间数据的输入与编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扫描数据的矢量化技术和拓扑编辑。使用提供的扫描数据(呼和浩特旗县界.bmp)进行矢量化,把呼和浩特市各旗县的行政界线勾画出来,并输入属性,建立空间拓扑。第二,空间分析,让学生掌握利用ArcMap进行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等分析方法为目的,使用矢量化的呼和浩特旗县界和提供的数据完成空间分析。主要内容有:空间查询包括了从图查表和从表查图,如使用Identity和Find工具进行查询,SQL查询等;缓冲区分析包括了点、线、面的缓冲区生成,如对于呼和浩特地区的驻地、铁路和旗县界制作缓冲区;叠加分析使用矢量化的旗县界和提供的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专题图进行叠加,统计出各旗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等。第三,制图,让学生掌握ArcMap制图技术,并完成土地利用专题图。使用提供的市界、旗县界、驻地、主要公路、铁路和土地利用数据,学习各专题图层的符号化和设色方法,完成设置纸张大小后,加图名、指北针、比例尺、坐标网格和图例等一系列整饰过程,最后输出图片文件(jpg格式)。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实验,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的流程,大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积极改革GIS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内容是基础,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而教师只有讲究教学方法,了解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讲解实验内容,才能有好的效果。因此积极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因此为了尽量缩小实验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成果的差距,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

1.更新实验课程结构。通过三次教学计划的修订,逐步调整课程实验内容,加强了几个内容。一是基于计算机的地理信息系统知识,从增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到开设应用专题课等;二是具体案例分析的调整,找出最适合学生理解,与专业密切相关例子;三是遥感知识,遥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加强数字图像处理基本过程的认识,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的掌握。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对于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GIS的目的是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学科和社会中的应用,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本学科相关的一些问题。因此内容安排也结合生态学专业,让学生了解应用。对于叠加分析,实验内容是以呼和浩特为例,把呼和浩特的土地利用专题图和行政区划图进行叠加,统计分析各旗县的土地利用状况,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同时了解不同专题图层的叠加分析方法,在专业方面巩固了土地利用方面的相关知识。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主要要求教师结合改革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论,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进行启发式教学。为此,一方面增加讨论课,采用小论文、小专题和各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开展分层次教学。另一方面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

(二)积极加强在GIS实验教学中自学辅导

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本质,是让学生通过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经由阅读、上机练习、小结等自学环节,养成自学习惯,发展自学能力。它与传统讲授法比较有如下特点。

1.教学主导思想有了根本性改变。自学辅导体现了教学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主的思想,突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GIS软件功能非常强大,利用有限的学时学完是不可能的,只有学生努力自学,才能系统掌握。因此教学的主攻方向和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不仅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还在于学生是否会学了。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完全保证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在实践上得到统一。启、读、练、知、导相结合等教学原则的侧重点在“学”,它是建立在确保各类学生都学会,都能发展的基础上,教学原则是与教材、教法、学生、教师的情况密切结合而综合考虑提出的,因此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加以体现。

3.使用高效的立体式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学生自行操作ArcGIS软件,教师辅导,教师和学生充分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流通。学生在课堂上用眼看、用脑想等多种感官交替使用,降低了疲劳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各类学生各得其所,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因而学习成绩普遍上升,尖子生队伍扩大,两极分化缩小。4.加强自学辅导教学。自学辅导教学对学生的思想以及影响学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方面也超过了传统教学。实践证明,自学辅导适合GIS实验教学课程,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是极有发展前途的。

(三)改善GIS上机实验的教学环境,尽量配备专业指导教师

高校尽量建立GIS的开放实验室,具备专业软件及案例数据,对学生全面放开,给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学习的平台,还要配备指导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结语

第9篇

(1)施工企业流动分散,互联网技术出现前,难以得到资源共享,大都只有一二个单机软件在运用,无明显的效益。

(2)施工企业的业务涉及面广,信息源纷杂,不像银行、证券企业仅靠一两个软件就可解决新问题并发挥效益,且各业务软件,尤其是管理软件因各单位做法不同难以标准化,因而开发及推广难度较大。

(3)财力、人力、管理资源等投入较少,企业对其重视不够。

(4)电脑应用的基础较差。

(5)存在观念新问题,认为建筑行业是以粗放经营为主的行业,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相距甚远,不可能也没必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单项专业软件的应用效益较低,施工企业的业务工作,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没有计算机手工也可完成。

随着电脑技术及软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施工企业电脑应用已逐步向软件集成化、施工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也逐步意识到企业的基础数据库的重要性,许多国内电脑应用先进企业加大财力、人力、管理资源的投入,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树立或改善企业形象起到了良好效果,预计今后几年将是施工企业电脑信息技术应用快速发展时期。

2电脑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

2.1专项软件方面的应用

(1)工程管理方面。招投标标书制作、网络计划和控制、预决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工程量计算、钢筋翻样、模板配置、施工场地布置、合同管理、质量平安管理、统计报表、财务管理、施工现场监控等。

(2)专业技术方面。实时控制,模板及脚手设计、计算及配置,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结构设计计算等。

(3)办公自动化。财务、统计、报表、文字处理、档案管理,办公信息资料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决策等。

2.2计算机信息网络方面的应用

(1)国际信息网的应用。企业主页广告、电子邮件。

(2)企业信息网络。以文件交换为基础的无纸办公系统、各类资料查询系统、电子公文可视电话、电话会议系统,学术交流,方案汇编及会审,分类论坛,技术咨询、软件共享租赁服务、远程监控等。

近年来,建筑施工管理软件产品已配套并向产业化发展,在技术上已有很大突破,为施工企业计算机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推广应用的深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方面的应用及企业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也将比单体软件的应用更为重要,它可使单体电脑的效能大大提高,通过资源共享方式可使许多软件、信息资料实现共享,大大减小投入,提高使用效率。

3施工信息化系统的筹建

(1)领导理解、重视是前提。各级领导理解、重视电脑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肯于投入是推广应用的关键。许多企业领导已重视电脑应用,但在观念上还存在偏差,表现在肯于硬件投入,软件及系统开发维护方面不愿作过多投入,结果电脑信息技术应用虎头蛇尾,后续软件系统及维护开发体系跟不上,应用达不到预期效果,未给企业产生明显效益。

(2)因地制宜,做好规划。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目标。除了要求一些业务或专业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应明确达到要求的应用程度外,同时还需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规划是极为重要而难度较大的环节,它的合理先进和否涉及整个系统的成本及实现后的效果和有效、持久性。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各个业务工作的环节,并非购买几台电脑、软件就可解决新问题,具体规划、系统设计时,应从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和健全改革工作和管理制度三方面考虑、展开。

a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远程网络两个部分,这方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对于小型局域网处理速度要求不高,采用10M网卡、3类布线即可满足要求,对于中型或大型局域网宜采用100M网卡、5类布线,必要时还可考虑加装交换器;远程网络目前根据企业的应用状况宜采用电话远程拨号连接,有条件的地方可加装“一线通”,以弥补拨号网络速度低的缺陷,目前设专线对于分散的施工企业尚不实际。

b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库三个部分。对于微小型网络,采用window95/98即可满足要求,且成本及维护费用低;对于中型、大型网络宜采用NT或Linux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库须根据系统工程的总目标,分专业、分块依据各模块间逻辑关系进行组织、设计,为了使整个系统不易过时、难升级,必须精心设计总控模块,建立先进、通用基础平台,建立数据信息交换标准格式,各种专业软件、模块及信息资料库在此基础平台上依据一定的模式或格式进行开发或引进,对于个别专业软件则也可加入数据转换系统后纳入系统平台。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工程软件的开发平台由DOS全面转向到基于Windows的开发平台,软件界面友好,可操作,开发手段更丰富、先进,开发周期短。开发语言采用可视化开发语言,如VC、VB、Delphi、VFP、及LotusNotes等。数据库技术目前已越来越流行,传统的文件系统已逐渐被弃用,常用数据库语言有Foxpro、SQLServer、Access等。近来,一种新的软件系统开发模式已经萌发并将成为主流,这就是基于信息网络系统及浏览器平台的应用系统,以往许多软件的人机对话界面转入浏览器界面,用户只需把握使用浏览器工具就可得到各种软件功能。

c传统的工作、管理方式、制度有许多方面和计算机信息化不相适应,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推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同时不断改革现有的不合理的传统制度和习惯,规划好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引入先进的工作方式、方法。

(3)分块开发、引入,逐步完善。施工信息化这一系统程,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首先应从轻易实现、能见初效的模块上着手,建成一个,使用一个,见效一个,逐步完善。模块的开发采取引进和自行开发并举。在已建成的先进、通用基础平台上,不一定所有软件要购买,有许多工作不一定必须要有专业软件来实现,目前基于Windows平台上的通用软件很多,如Word、Excel、Vfp、LotusNotes等可以直接完成许多统计、计算、表格、图文方面的业务工作,且数据可以互相对接、共享,我集团亦有在施工现场只依靠网络系统、数据库而不依靠专业软件实现施工管理的成功例子。对于施工管理方面的专业软件,目前国内已涌现一批起点高、集成化的软件产品,如北京梦龙公司,理正软件探究所,广联达公司,上海广运公司,深圳斯维尔公司等。软件引入时,要充分考察软件的先进性、适用性及可集成性,避免重叠引入、浪费。

4系统的运作和完善

(1)企业的推进机制及系统的维护开发体系。没有完善的推进机制及维护开发体系,整个系统难以长久见效。系统的运作过程就是系统见效的过程,不仅要维护、更新系统,还需不断开发、完善。目前不少施工企业对这方面理解不足,维护开发人员往往是精简对象,造成人才流失,企业电脑应用大起大落。

(2)加强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专业工作的改革及标准化,这直接决定了电脑应用的顺利开展并向系统化、集成化的纵深方向发展。

第10篇

医院的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医院信息系统在在运行期间,如果出现意外中断,或者受到恶意程序的攻击,那么很容易导致信息的大量丢失,由于医院信息系统中录入了病人的基本信息,因此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医疗事故。由于医院性质的特殊性,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方面,除了一般的日常维护,还需要通过特殊的策略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与防范文/魏瑜帅王耀炜王立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已经开始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内部业务管理,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以及社会生产率。网络是医院向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基础要素,是整个医院内部信息运行的平台,构建安全的医院信息系统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首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概述,强调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重点讨论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策略。

2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

2.1选择优质设备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维护是一项系统的技术工作,运行良好的优质设备是维护系统安全的保障。因此,医院的信息中心需要选择性能良好、运行稳定、便于升级的设备。个别医院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忽视网络建设,将资金投入到医疗设备以及医院基础设施上,在网络设备上不重视质量,由于医院的工作具有连续性,性能较差的网络设备经常会出现多种问题,特别是核心交换机和服务器,一旦运行故障,医院内部网络瘫痪,必将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因此,维护医院信息网络安全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网络设备。

2.2优化系统程序

医院在系统的选择上,除了可以通过技术人员设计专门的程序,还可以选择安全性能较高的操作系统与软件,并且及时进行升级与更新,定期优化系统程序,这样才能确保安全。同时,如果系统设置密码,密码需要进行不定期更换,这样避免网络中一些恶意程序的攻击,防止病毒、黑客入侵窃取重要信息,也最大程度降低被跟踪痕迹的可能性。在系统程序的日常管理中,也要定时更新数据库,做好信息的备份工作。

2.3加强技术人员管理

网络安全的操作主体主要是信息技术人员,因此,提高技术工作人员的职业水平,构建科学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医院要确保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并且在网络环境中运行良好,这对技术人员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等。在日常工作中,严格禁止通过移动终端来进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避免病毒带入。同时设置专门的信息共享平台,严禁技术人员将系统文件进行共享。除此之外,网络管理员要定期进行数据的整理,并且完善网络运行后台,对于计算机网络终端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安全漏洞。

2.4构建病毒防御体系

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范,除了确保系统中各计算机通信设备及相关设施的物理安全,使其免于人为或自然的破坏,还要构建病毒防御体系。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特征,在网络中运行的程序有必要建立不同层次的防护系统。例如在每台计算机终端上都安置网络版的杀毒软件,在服务器上设置保障服务器安全的杀毒软件,在网关处设置维护网关的防病毒软件,这样将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都纳入了安全保护中。但是,由于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在构建病毒防御体系时,也要重点预防不同来源的病毒,通过系统的设置,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2.5完善身份验证程序

身份验证程序的漏洞是系统内部信息泄露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进行身份认证以及授权,对进入系统的用户进行审查,确保其具备信息查看的资格。在信息系统程序中,要将身份验证方式、权限审查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并且通过动态密码、安全口令等,阻止非法用户的入侵。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防火墙,对于网络数据的访问、修改等操作进行记录,一旦出现比较可疑的操作行为,系统可以自动报警或者中断操作,避免非法用户对数据进行篡改。总而言之,身份验证程序与防火墙的有效配合,可以为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建立一道安全屏障。

3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一、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测绘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产品(成果、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传统的管理方法均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形势的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迫切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讨论,推动此项工作的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

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2.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2.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2.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2.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2.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针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拟本着“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方针,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办公信息系统(O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建设。同时,系统的建设要高起点并切合实际,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该系统建设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3.1实用性

确立以满足现代测绘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思路。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这样容易见效益,也使得系统自身能获得滚动发展和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能力。

3.2先进性

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案、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建设应采用软件工程学所倡导的开发模式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视化技术、数据流与控制流集成化、软件功能部件化等最新分析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将具有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另外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3可扩展性

根据客观情况,**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样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事实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测绘局全局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已基本形成规模,计算机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局属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各级领导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1996年成立的**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已经从整体上考虑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此项工作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四、须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已基本成熟,只要遵循上述提出的“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系统建设工作可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须重点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4.1经费投入问题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基础测绘项目,部分经费可从基础测绘经费中投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工作属科研项目,应投入部分科研经费。部分专题数据库建库经费可从专题经费中解决(如9202工程)。类似如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这样的专题建设费用可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4.2管理问题

现代技术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定给测绘局乃至测绘系统的行政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测绘成果管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如测绘成果提供方式由现在的模拟产品方式向数字化产品方式过渡,再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现在航测生产方法彻底改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模拟测绘产品与数字化测绘产品并存等等,其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3人才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测绘行业过去一段时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给技术人才以用武之地。

4.4数据版权问题

模拟的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外,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权威数据审查制度”,当项目设计者提交设计成果时,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证明,以限制数据的非法使用。

4.5数据更新与数据版本管理问题

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定期更新数据,保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数据更新后,历史数据仍须保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版本管理机制,确保有效数据能长期保存,又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冗余。

第12篇

海军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组成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计算机、测控、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将这些技术加以有效利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经过研究,认为虚拟技术在海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中大有可为,下文对部分典型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1.1虚拟战场

海军指挥信息系统具有海、陆、空、天、电、情报等全维监视探测能力,便于指挥员及时获得信息优势和战场感知优势。这些信息种类繁多,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给指挥员根据信息进行实时决策指挥造成一定困难。通过虚拟战场态势显示,辅助指挥员决策,是现代战争中一种可行的方法。随着3S技术(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虚拟战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从战略构思到战术安排的各个环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GIS与RS的集成系统,实时接收并处理各种战场信息(包括地形、场景、态势、人员、武器装备、电磁及气象环境等),通过虚拟技术将战场态势直观显示在数字地图上,营造出近似逼真的立体战场环境,使指挥员对战场态势一目了然,完成实时决策指挥。同时,通过对毁伤效果的实时直观显示,指挥员可以对各单位作战效能进行评估,便于制定下一步打击计划。使用虚拟技术构建的虚拟战场,还可以为作战推演、半实兵及实兵演习提供仿真战场环境,也可以为特定训练科目拟构出训练环境。高度逼真的战场环境,缩小了训练与实战的距离,使受训者能够在接近实战的复杂情况中练指挥、练战术,大幅提高训练质量,同时减少装备损耗,节约经费,提高训练效益。美军对虚拟战场技术的应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构建了包括战争综合演练场联合仿真系统等在内的多种虚拟系统并投入使用,用于各军兵种作战指挥训练、战役战术训练、联合作战训练等,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种经济、高效的新手段。

1.2虚拟操纵及维修训练

高科技武器的陆续装备,对操作及维修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急需能够熟练操纵及维修的人员,以迅速形成战斗力。目前对装备操纵及维修人员的培训普遍采用实物、实兵、实地的方法,存在着集中培训困难、易受场地限值、易造成人为故障、装备训练损耗大、训练效率低等缺点。借助虚拟技术的3I特性(交互性,沉浸感,构想性,可以为装备训练建立"实装"、"实地"和"实时"的虚拟环境,为训练提供先进的模拟手段,作为对真实装备实际操纵、维修之前的演练(见图1)。通过对虚拟装备的操纵和维修,可以了解并掌握装备操纵与维修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近似在实装上训练的效果,具有安全、经济、可控、可重复、无风险、不受场地限制等特点,克服实装训练及单兵训练时间不足的问题。图1虚拟训练及维修技术一直受到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美军构建的分布式坦克训练模拟系统是虚拟技术用于操纵训练的典型代表。美国哈勃望远镜(HST)的虚拟维修训练是虚拟维修的典范。美军虚拟环境下安全维修训练器系统和通用操作系统环境系统已成功用机维修培训。

1.3虚拟教学训练

军事教学训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相关武器装备的直观感受与操作体验。在对各类武器装备结构、性能学习的过程中,教员只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和功能上的描述是不够的。由于学员缺乏对武器装备的直观体验,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往往不深不透,无法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军事教学训练,为军事教学训练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可以让学员与装备模型之间产生交流、形成互动,只需通过鼠标对画面中的虚拟装备进行移动、旋转、缩放、点击等操作,或者在构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就能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得到真实体验,掌握正确要领(见图2)。还可以使用透明方式将军事装备外层剥落,让学员透视到装备内部结构,透视过程由学员控制,可以对任意一个层进行透视操作,这样即使遇到再复杂的结构,一样可以快速掌握。虚拟技术在军事训练教育中主要有多媒体展示、网络教程和电视教学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利用电脑游戏进行战法研究和协同训练,提高官兵"实战"指挥能力在美军中己蔚然成风,美军《战地II》等游戏软件,已成为美军培训转型人才的新平台,广泛应用于海军“卓越特遣部队”等转型培训计划,为培养军人的作战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2虚拟技术应用中尚存的问题

2.1可建模、模型复杂性与可信性

是否现实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模型化?这个问题与模型的可计算性和复杂性有关,也与模型逼近现实的期望程度有关。例如,完全真实的海浪是难以建模的,但简化的概念性海浪模型是可以建立的。问题在于简化以后的模型在多大程度上还可用、可信。因此,可建模、模型复杂性、模型简化与模型可信性的评价等是需要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

2.2复杂逼真虚拟环境的构造与海量数据管理

随着虚拟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对虚拟环境复杂性和逼真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解决这一问题是虚拟技术建模研究重要任务。同时,复杂逼真虚拟环境拥有集中或分布存储的海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的有效调度、检索和维护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3系统性能和应用结果评价

针对虚拟系统的各种性能,特别是虚拟系统应用的可信度等,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是推动虚拟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性能难以定量描述。在研究开发虚拟应用系统的同时,也需要开展对虚拟系统应用结果评价方法的研究并开发评价工具。合理的应用指标与结果评价度量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发满足需求的虚拟应用系统。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