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

时间:2022-10-09 22:50: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文言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文言文

第1篇

知识超越教会的垄断、大学扩大,使不属于教会的知识分子阶层集散地从属于教会的学者角色,军队和航海使得国王的权力大大膨胀,视野的扩大使原来的知识思想框架无法解释面前的一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3)慢则不能励精

慢:放纵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4)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6)意与日去

日:日子,岁月

(7)遂成枯落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8)悲守穷庐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静以修身

古义:修养身心

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2)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行

今义:行走

(3)意与日去

古义:日子,岁月

今义:太阳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3)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狼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

(1)其一/犬坐于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狼仍从

从:跟从

(2)并驱如故

故:原来

(3)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4)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

(5)积薪其中

薪:柴草

(6)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盖

(7)目似瞑

瞑:闭上眼睛

(8)意暇甚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9)盖以诱敌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其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代“两狼”)

一狼洞其中(代词,指代“柴草堆”)

以攻其后也(代词,指代“屠户”)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2)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词,代指“一狼”)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句末语气助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3)敌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

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4)止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增笑耳(只是)

(5)意

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

(6)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向前)

(7)以

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寓言四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浇灌、灌溉

(2)及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

(3)国人道之

道:讲述

(4)闻之于宋君

闻:使知道

(5)丁氏对曰

对:应答,回答

(6)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

(7)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8)若屈伸呼吸

若:你

(9)只使坠

只使:纵使,即使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求闻之若此(像)

不若无闻也(如)

若屈伸呼吸(你)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第2篇

富人是从穷人那儿来的,知识是从无知那儿来的,幸福是从苦难那儿来的,跌下是从爬高那儿来的,自尊是从羞辱那儿来的,自主是从依从那儿来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非:不,不是

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四、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

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

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六、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理解:

1、一词多义

“以” “成”

2、古今异义“险”

“穷” “去”

3、词类活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明确。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句子: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六、文意理解: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解文章,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八、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情境式教学

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过于枯燥,不愿进行文言文学习,进而给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情境式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渴望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情境教学法进行有效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文言文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教学应用情境式教学法的意义

文言文属于语文学科中的难点知识,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大都只依照自身教学任务和教材进行操作,盲目照搬,没有考虑到教学方法与语文教育发展趋势的适应性,也没有准确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及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情境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求教师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恋上文言文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情境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体验性,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一些趣味活动增长经验、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并能自觉进行文言文学习,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情境式教学法进行充分应用,以提高课堂效率,保障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教学应用情境式教学法的方法

1.提供平台、引入情境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师采用满堂灌形式进行教学,将导致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多种困难,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情境式教学法的优势,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引入,提高课堂效率。文言文具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运用情境式教学法时,必须对文言文特性进行合理分析,通过情境带动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知难而上的探索心理,教师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从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确保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障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口技》时,教师可先对文章内容进行准确分析,引进情境式教学法。然后,教师可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愿扮演文章中的角色,并进行对话表演,这样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篇文言文。

2.联系生活、丰富情境

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文言文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对情境式教学法进行应用时,必须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充分发挥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让学生进行有效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文言文水平。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从一些美轮美奂的地方、场景着手,带领学生联想桃花源的景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列举出一些桃花源般的地方,与其他学生分享。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从情感深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水平。

3.导入教学、升华情境

教师在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须注重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否则将难以充分发挥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因此,通过情境式教学法导入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赤壁》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相关影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熟悉课文,并记录下不理解的问题。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汇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保障教学效果。

情境式教学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对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充分发挥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有效融入文言文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丁苏娇.情何以堪,情得以堪――从苏教版初中语文三篇古文中看古代被贬文人的情怀[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9):351.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58-0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难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类型的单词,翻译技能和服从的主人,为学生没有中国古典大挑战的基础。实现中国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创新是值得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目标实现,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文言文的质量。

1.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1 过多强调艺术性,忽视内容本身。从中国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过于强调艺术教学质量,教学被忽视的内容本身,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当在文言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整篇文章结构,掌握重点单词和句子,经典的句子,太多的艺术分析和评论文章,对内容本身的理解和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改善。

1.2 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高度重视翻译教学,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为中国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通用汉语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文本的准备和思考,直接对学生进行文字逐字翻译,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文言文是极其不利的。重要的是要注意,在中国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翻译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2.1 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形成正确观念。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次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学习不好的中国古典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的文言文"无用"的意识。我们有义务正确中学语言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ξ颐堑某踔形难晕牡难生。我们想告诉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生,丰富的文化遗产主要是用文言写的。挖掘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批判继承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必须有能力能够阅读文言文。不仅如此,我们初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大多都是经久考验、文质兼备值得我们去阅读、学习的名篇……

2.2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学习的难度非常大,如果不好好引导,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刚开始学习,我们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初中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内容的学习都不是问题。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的学习,享受文言文学习带来的乐趣呢?其实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最为重要,在充分研究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让学生喜欢上古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文学素养。

2.3 加强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重视积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指导。中国古典为初中学生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过程。中国老师教学生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如古代文言文的题目,地名是不能翻译,翻译在现代取代旧的意义的话,调整词序的反演,等。教学生如何进行文言文,遇到问题要做。如果你遇到难词难句,我们可以看到评论,检查数据,小组讨论,问老师帮助等等。学习文言文,之前让学生准备特别的笔记本,记录中国古典知识,这包括复杂的话说,通假字,关键词,一词多义,古代和现代的拼写等。引导学生明确单词与已知的知识障碍,因为是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然后,通过古代和现代汉语的迁移单词理解,帮助学生学习中国古典。

3.结语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是古人智慧的象征。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深刻解读文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从而来最大限度地保证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文言文解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提升他们的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 郭仕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2] 翟朔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4(10).

第5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精彩阅读;温故知新

说起文言文,中学生有谁不晓、有谁不知,毕竟文言文是初中语文不可少的一部分。确实,文言文是我国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学精华,传承着我国的文化。因此,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本篇论文就是笔者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几点建议。

一、架桥铺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毕竟是古代时期的语言,对当代的中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前,要让学生有兴趣并自愿学习文言文。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架桥铺路,即在教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前,要找到一定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有个过度,不至于使学生觉得突如其来的文言文很空洞。事实上,虽然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隔几个时代,但都作为中国的语言,它们之间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初给学生灌输一些耳熟能详的古人留下的诗词或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精彩阅读,体味文言文的美

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语文中的文言文,更是贵在积累、贵在阅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语文积累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常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如此,学生便可在美文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提升对文言文的语感和亲切感。

三、温故知新,保证学习质量

事实上,不论学什么,我们都需要对它进行温习。自然,文言文的学习也不例外。学生要在老师教学的课堂之余不断地温习,以加强文言文相关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此外,在学生进行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对学生的复习加以辅导。教师可以根据背诵、默写、翻译这三个步骤对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检查,从而起到监督的作用,保证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

质量。

教师在改变文言文教学策略的同时,学生也要自己学会复习,

将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文言文的方法、知识慢慢体会、慢慢消化,从而真正把文言文学好。

参考文献:

[1]刘婷婷.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7).

第6篇

【摘 要】文言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发掘出更多更有效地方法是笔者多年来的思考。在下文中,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的方法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童趣》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是实现国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之中,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或以诗词歌赋的形式,或以小品文、或以骈文的形式出现在语文的课本之中。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整个应试教育阶段的重要过渡时期,教师搞好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重点考虑的一大问题。在下文中,笔者就具体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探究。

一、培养学生朗诵功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俗语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但是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通过教学来实施文言文的朗诵教学继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以及发展的能力,是笔者在这个部分重点的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通过对文言文的反复朗读可以培养起学生的语言感觉,也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继而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朗诵教学的实施是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起学生的朗诵功底,才有可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以及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发展,实施朗诵的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加以指点

文言文的朗诵教学是学生得以发展和获得提升的重要一步。在教学之中,教师首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进行文言文的朗诵,然后教师在巡视的同时注意听学生的朗诵,发现学生在朗诵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纠正。

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很好地实施了针对性的教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在朗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继而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朗诵教学分析。这样的方式无疑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认识也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理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节约了教学的时间,实现了在针对教学基础上的类型化教学,这样必然可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2.配以背景开展朗诵

配以背景开展朗诵主要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找出相关的背景音乐或者是图片来引导学生开展朗诵。这样的方式则会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继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加强学生语言感觉。

例如:沈复的《童趣》这篇课文的朗诵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就可以配以虫鸣鸟叫的声音背景以及富有色彩感的乡村图片继而更好地实施朗诵教学。

朗诵教学的实施在以上两种方针并举的情境下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及自信心。这些都为有效性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保障。

二、注重文言文的内蕴教学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要侧重于对文言文内部的字、句的现代含义的阐释,却总是忽视掉文言文中传达出来的情趣以及作者的精神主旨。所以,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实施中注重文言文的内蕴教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在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之中,笔者认为教师就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去剖析作者在其中传达的出来趣味。皆有对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以及这种情趣的表达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去理解这篇文言文。

而在开展这一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形式来阐释文章所传达的内容。

例如:在《童趣》这篇文言文中,作者就这样写道:“余常于土墙凸凹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这一段,这是作者在对小时候的一种游戏的回忆。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下,有些学生就会选择对这个情景再现来加深自己的理解,并且来探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趣。

对这样的一种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加以肯定,并且鼓励学生甚至参与到学生的情景再现之中。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事物,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充满趣味化又充满现场感的表现方式。在这样的方式之下,也将实现有效性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三、鼓励学生自己讲授文言文

所谓鼓励学生自己讲授文言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实施的一个教学步骤。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这样的一种方式也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将“以学生为本”这一现代化服务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的一种表现。

此外,鼓励学生自己讲授文言文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讲授,那么学生就会通过查阅古汉语字典来梳理文义,并且通过反复的阅读、朗诵以及请教教师等方式来理解课文。

这样的一种方式无疑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很好地上好了《童趣》这一课。而文言文的教学有效性也随着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自主投入得以有效地发展和提升。

所以,这样的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加以推广并且不断地深化,继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平.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J].祖国·建设版,2013年第7期

[2]刘长霞.论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6期

第7篇

一、明确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学习什么?

(一)明确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内容。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解读。

1、识记文言文中的字音字形。

2、借助课内掌握的文言词句的知识,解决课外文言短文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如词义、句意等。

3、在初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的中心,把握文段的主旨,创造性地回答相关问题。

(二)明确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能力解读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3、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4、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5、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欣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对文章某一方面提出看法或疑问。

二、具体怎样学呢?

(一)我认为积累重在文化常识的了解和名句名段名篇的记诵。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先生针对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千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中考文言文默写题型主要有两种:(1)识记填空题;(2)理解填空题。识记填空题一般给上句要求续下句,或给下句要求填上句。这类试题测试的是机械记忆,考生只要能熟练背诵,不写错别字就能解答。

文言文背诵在升学考试中是以默写的形式来考查的,评分要求很严格,整句中错一字就不得分,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和学习中,除了准确地背诵之外,还要在能准确无误地默写上多下功夫,即在动口的同时也要重视动手,避免因写错字而失分。

(二)我认为认读重在对重点字词句基本含义的了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都能在课文中找到根据,也就是说,课外文言文的考点仍是课内知识以及建立在课内学习基础上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初中学生要想具有“借助注解与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和理解其内容的能力”,关键是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知识,所以学习文言文应该重视对字词句的基本含义的了解和积累。

所谓基本含义这里有两层意思,从字词的角度说,任何一个字都有它的本义与引申义,学习文言文应重视常见实词的本义及主要引申义的认读。积累这一类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也是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之一。

从句的角度说,把握基本含义的意思是理解句子表达的主要内容。初中学生认读文言文语句,不必拘泥于语法句式等知识,也不必拘泥于字字落实,能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能用现代汉语阐述句子的基本内容即可。

(三)我认为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文言文古诗词等需要多读、多记,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在不断地学习、整理、归纳和反思中,我们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文言文词的认读中,更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积累。比如,文言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由于时代的发展,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变化,认读时要注意这些词的古今词义的差别,绝不能用今义去释古义。古汉语中,还有一种我们称之为“通假字”的现象,即古人用此字来代彼字,通假字的读音和词义,一般都同于假借的字,如“卧右膝, 诎右臂支船”中的“诎”同“屈”,解释为“弯曲”,学习文言文时,要重视这类通假现象的认读。

第8篇

一.创设情境,顺利走进文本

鉴于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的创作时间距今已经非常久远,也鉴于其深奥难懂的文言文语言使很多同学对之望而生畏,还鉴于“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等教育教学理念,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经典文言文阅读课文时首先为同学们创设和谐、愉悦、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以便在“润物细无声”中消除同学们“谈文色变”之恐惧心理,激发同学们乐学、善学文言文的浓厚兴趣,继之引导同学们顺利走进文言文阅读文本并在其中接受先哲美丽情感和高尚情怀的熏陶。

比如,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了从网络下载的中央电视台举办并制作的全国第八届桃李杯古典舞比赛《爱莲说》视频(表演者:北京舞蹈学院邵俊婷)供同学们欣赏。当同学们看到视频中的演员在舒缓、悠扬的古典乐曲的背景声中为了表现莲的美好品格而塑造的各种优美的舞姿时,同学们那种急于走进周敦颐《爱莲说》文本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于是在我为同学们播放的贾鹏芳的二胡独奏《睡莲》的背景音乐中,不约而同地高声诵读起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二.诵读涵咏,其义自现

鉴于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注重传承歌咏与诵读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经典美文的优良传统――比如清代刘大槐《论文偶记》中曾说:“(读古人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还鉴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所以,教学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文本时,我们必须很据不同作者、不同文本内容、不同情感基调、不同艺术风格等引导同学们进行形式多样的诵读涵咏,比如听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轮流读等,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同学们探索、总结朗读诸如周敦颐《爱莲说》等文言文文本的方法。

比如,教学周敦颐《爱莲说》,我要求同学们在听读名家的配乐朗诵、感悟文章的语感、对重点语句反复诵读后,再引导同学们总结、归纳诵读、涵咏诸如周敦颐《爱莲说》等文言文中诸如字音准确、停顿长短、语气强弱、语调高低、感情褒贬、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技巧,在紧紧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抑扬顿挫地读出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与韵味,就像叶圣陶说的那样:“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使文章出自我的文笔,情感发自我的内心。

三.独特体验,多维探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言文文本,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向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审美体验,并有所思考和感悟,继之使同学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智慧获得启迪等。此外,教师还要珍视同学们在阅读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时的独特理解、体验和感受等。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同学们对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文本的独立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比如,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我要求同学们在自读课文三遍并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后,在有限的45分钟内特意“留白”5分钟,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本中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描写莲花的高洁形象,其用意如何?

2、我认为:在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作品中,莲不仅是文人的爱物,也是画家的恋人,更是音乐艺术家的情人。请同学们为我的上述观点提供事实论据。

一石激起千层浪。3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够有理有据地畅所欲言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传承与开拓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镇”,但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笔者将从如今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出发,寻找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出路。

一、异化:文言文教学改革之痛

新课标除了要求“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文言文教学的价值有了新的定位,即“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因素,注重语文学科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于是有的教师积极与新理念接轨,跳出传统教学中字字讲解句句逐条翻译的窠臼,在文言文教学中独尊人文性,结果矫枉过正,完全忽视了文言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大谈思想教育、人文熏陶,语文课变成了政治思想课,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

二、传承:文言文教学坚守之美

我们要培养的是现代人,并不意味着语文课程不需要教学文言文。文言文既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瑰宝,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现代人更应向优秀的传统文化靠拢。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古文化知识的积累,那么传统教学中的语文知识教学有必要传承。

1.将字句落实进行到底。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标在古诗文教学方面给出了明确而且具体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的落实、课文的背诵和默写是必需的。

2.将美文美读贯彻到底。传统教学中的一大法宝就是朗读,朗读有多种方法,对于文言文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古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文迥异,所以最基础的是要学生读准句读,读顺课文,只有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辅以教师的引导,才能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笔者在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贯穿文脉的导读、解疑破难的领读、辅以提示的背读,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诵读氛围,学生在多种朗读中走进苏轼,触摸苏轼的脉动,感受了文豪的复杂心境。

3.将文言积累坚持到底。有“言”的积淀,才有“文”的熏陶。文言文的积累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字词的积累,二是经典诗词、名篇佳作的积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求学生及时整理、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掌握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词语应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如古今异义词尽量结合语境理解记忆、一词多义的词则联类积累、古今使用广泛的词则采用内外勾连的方法。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一定要对重点关键词反复记,才会掌握。二是多背诵经典诗词、名篇佳作。这对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开拓:文言文教学的创新之路

文言文不是古板的代言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多种方法的并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乃至背诵能力也有所提高。

1.灵透的文本解读。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汲取文言文的精华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而灵透的文本解读是积淀学生文言知识、濡染学生情操、提升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文言文文体的特点,把握好文言文“言”的解析与掌握,鉴赏品味文言文“文”中的诗情,让文言文焕发生命力。如笔者在教学《陋室铭》一课时,组织班级同学讨论:你认为刘禹锡的人生选择是陶渊明式的还是周敦颐式的?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刘禹锡本来想表现的是一种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生活状态,但是,他是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他是想过隐居的生活,可他的内心深处却向往着建功立业。这样的讨论,学生始终立足文本,这样的文本解读,是对教参上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刘禹锡形象的挑战,这样的解读把学生引领进了一个自由思想的空间,使课堂有了一丝新意。

2.灵动的语言品味。古人特别讲究“炼字”,经典文言作品往往惜墨如金,唯有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文言的文采才会凸显。语文的课堂,你要让学生与文字亲密相拥。如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让学生比较去掉“与”字后和原文的不同,通过交流发现,改了后,没有味道,原文给人的感觉是张岱仿佛想把自己也融进苍茫宇宙中,原文的句子写出人很渺小,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张岱这个人是不顾世俗世界,一心想把自己融入自然的。就文本而言,一词一句总关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努力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透过对文字细致入微的玩味,就能让学生领略到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语文课就会充满语文味。

3.灵活的教学形式。语文教师应该尽量让工具化的知识变成生命的世界,激起学生表现的欲望。要让文言文的课堂多一点欢笑,多一点畅想,多一点创造,因此,灵活的教学形式非常重要。如笔者听一节文言文《狼》的公开课,老师为了让学生巧妙地掌握字词,创新思维,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杀狼图”,这两幅图被老师有意设成错误的,老师由此引导学生学习:

生:狼的眼睛画得不对,图上是睁开的,按照课文眼睛是闭着的,从课文中“目似暝”看出来。“暝”的意思是“闭眼”。

生:狼的神态画得也不对。文中写的狼为“意暇甚”,即装出悠闲的神态,而图中狼的神态凶形毕露,不符合“黠”的特点。

生:刀的位置也不对,刀不该劈在狼的头颈,原文中说“以刀劈狼首”“首”是头的意思。

生:最后应该是砍在狼的大腿上,“断其股”,“股”是大腿。

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文字与形象立体交流,让观察与判断悄然璧合,哪怕是学生畏惧讨厌的文言文,也能借助这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文言文的学习焕发青春的活力。

总之,文言文教学需要不断去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优秀的教法必定要传承与坚守,加上有机融合创新,这样文言文的课堂才有“文言味”,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庆龙.让文言文教学奏出和谐的音符[J].语文教学之友,2010,(3).

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的初中教学影响着广大初中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吸收,同时对以后高中语文的学习影响深远,这就使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和改善文言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语文课程要求出发,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整教学顺序

近年来,文言课文在教材中所占比例明显提高,课文难度加大。文言文教学的切入和着手成为教学的关键,对此,教师可尝试着调整文章的教学顺序。首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我们可以先选取故事情节较生动,叙事简洁的文章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较易于理解。其次,按文学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展开教学活动。依据年代的前后进行授课有利于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整个社会传统文学发展的清晰脉络。第三,强调文体观念,按体裁编排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归纳和整理不同文体的文言知识,推动学生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地学习和巩固文章,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使其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第四,从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篇章入手。重视学生已有的生命体验,附和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文言文教学最简单最有效的切入渠道。最后,实行文言文与现代文穿插教学。这样可以避免在学期末大规模学习文言文,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二、多读勤读,培养文言语感

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多数仰仗于多读多背,坚持阅读有利于文言文的知识积累。我们应改教读为导读,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进行引导和点拨。以八年级上册中的《陋室铭》 为例,老师进行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坚持课文的朗读。流畅准确地将文章朗读出来具备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可以依据如下步骤把朗读技巧教给学生。首先,要求学生尽量读准字音,在朗读文章前,先通过工具书或注释将不认识的字查找出来并注上拼音,如“惟吾德馨”中的“馨”应读作“xin”、“案牍”中的“牍”应读作“du”、“调素琴”中的“调”应读作“tiao”等,这样就使阅读训练得以顺利进行。接下来的第二步是要读准停顿。停顿是文言文朗读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刚接触文言文时,不难发现文言文的停顿问题成为影响学生流畅朗读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课文,让大家对文句的停顿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停顿的合理性和一致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同学的感悟性和参与度。第三步,应该进一步丰富读文言文的方式,使班上同学尽可能地熟读文言文文章,为文言文良好语感的培养提供保障。

三、多查善解,积累文言知识

阅读只是文言文教学的其中一部分,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要逐词、逐句对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加以解释,阐明在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同时,还要对文中的重点句子、句式加以熟悉。那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言文内容和含义的方法有哪些呢?

1、借助注释理解文言字、句的意思

我们发现,在文言文的篇章中,一般都会对某些难以理解的语句附上相应的注释,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熟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2、通过工具书查找,理解词句的意思

对文言文语句的含义的积累能力十分重要,因不同学生理解能力有异,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该问题可以透过一些解释工具图书解决。

3、注重积累和归纳,提升理解文言的能力

在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之后,我们需要思考和延伸对文言文的学习,多多引导学生归纳和积累文言文中的多义词,古今异义等文言用词的含义和用法,总结文章殊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这有利于丰富文言文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四、多学好练,稳定文言理解能力

学习、积累文言知识可以为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打下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我们才能将知识积累转化为理解能力。教师们可以通过加强文言文练习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增加练习内容的趣味性等方法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训练更加系统有效,使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更完整更有逻辑性,进而形成稳定的文言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可通过调整文言文教学顺序巧妙切入教学活动;坚持阅读,积累文言文相关字词解释可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的文言语感。教师们应热心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等对文言词句进行理解和积累,同时加强学生的文言文训练,帮助学生把所积累的文言知识转变成稳定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改善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雪莉.文言文教学之管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5).

[2]毛国联.《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9).

第11篇

这种教学方式以气氛烘托,感情渲染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但现实中初中语文文言文情境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函待解决。文章将对文言文情景教学的现状,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言文情景教学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文言文不仅在初中语文中占着极大的比重,还在考试中占分较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都很重视文言文教学。但正因为教师极其重视文言文,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向学生讲解重点~句的含义翻译并让学生背诵默写课文,课堂基本由老师主导,学生自主性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文章的背景和人物形象的讲解,这使得学生极易产生厌倦感,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因为教师课上所讲知识繁多,造成了学生在课下忙于翻译与背诵,加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恶,对文言文深恶痛绝。初中文言文教学方式急需创新。

2.学生自主意识较低

老师全面讲解,学生低头记笔记,已经成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常态。老师们唯恐自己的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在讲课之中唯恐落下一点儿知识,造成学生疲于做笔记,而没有精力思考。学生因在课堂上无法自抒己见,从而逐渐变得不屑于思考,这又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长此以往让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分析的坏习惯。这个习惯的影响贯穿人的一生,自主思考能力丢失容易,而再养成会很困难。

二、情景教学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

1.编排剧本,重视朗读

在进行文言文授课时,教师可以选取如《桃花源》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故事性较强的片段和文章或者《论语》中的对话,以情景剧的形式,将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演出来。

朗读文言文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但是不能只是机械的朗读。例如在《晏子使楚》一文中,“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国”一句,文中主人公晏子在讲这句话时面对齐王的质疑蔑视表现得不卑不亢,因此在朗读时,学生也应该表现得不卑不亢。现在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不高,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课文并没有进入脑中,往往朗读一遍后学生内心毫无体会领悟。在老师讲解后学生能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多遍的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词句间的韵律和内涵深意,利用朗读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

2.情境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运用情景教学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该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文章与现实生活中找到相似之处,从而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文言文是我国古人记录表达的一种方式,它所叙述的内容来源于古人的实际生活,是古人对生活中道理的感悟表现,这其中的道理在今天仍然适用。

比如《塞翁失马》一文,这篇文章中的典故已经是人人皆知,“塞文失马,焉知非福”,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与这个道理相一致的事情发生。老师可以让学生举出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国内外的新闻,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去思考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够使枯燥的文言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相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根据所教授文章内容,在网络上选取文章相关的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之展示给学生。这既可以使学生在枯燥的文言文学习中感到好奇与吸引,又可以将文章内容拓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

比如在学习《小石潭记》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竹林溪涧的图片和播放与文章意境相近的音乐,以此来营造清新悠远的氛围,使学生可以体会到小石潭的动态美。又比如在学习《口技》时,学生大多没有见过口技表演,所以对文章的理解就不到位,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口技表演的视频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在了解口技这项民间技艺的情况下进行文章的学习。因此老师应重视多媒体的运用,更好地将多媒体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文言文;问题;对策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则是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翻译,忽视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分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就毫无美感可言。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串讲的方式,读一句,讲一句,要求字字句句落实清楚,从字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段落、篇章,从小到大,甚至课前就给学生翻译的本子。这种过分注重词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法,仅重视理性分析的语言学习过程,只关注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学习主体语言的规律。

2.脱离课本,过于重视艺术欣赏的传授

另一方面,文言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很有影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脱离课本,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很有兴趣,但是收获不大。

三、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

1.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的创新

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工具。第二个层面是接受和继承文学遗产。第三个层次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因为处于起始阶段的初中,学生既无文言文积累,更谈不上文言文语感,因此教学重点应定位在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积累词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教师观念的创新和自身角色的转变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源设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是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学生的引导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发挥课堂讨论的引导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这一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交流形式肯定会越来越多,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讨论问题的价值有一个衡量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问题引向深入,将旁逸问题引向课堂,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且具有价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在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导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价值问题。

(3)教学中古今互动,学以致用。文言文教学要古今互动,学以致用。学生之所以经常误用成语典故,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出处,不明意思。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迁移,多同现代汉语联系,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3.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意思。可见反复朗读,能够帮助领会文章要旨。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弄清其义,效果比教师指点还要好。

4.培养学生良好的摘抄习惯

新课改中要求学生用摘录和做卡片的方式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十分重要,它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略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上“病人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人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必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总结

综上,文言文教学的创新策略需要根据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人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陈德勤.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