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专业

时间:2022-05-21 19:35: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学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学专业

第1篇

您好!

我是XX大学XX校区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专业是财务会计,我希望能到您单位做会计及其相关的工作。

大学四年,我既注重基础课的学习,又重视对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我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同时,我也有计划地抽出时间去阅读各种书刊、杂志,力求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我尽量去捕捉每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使自己尽快地成熟。

现在我渴求能到贵单位去工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很自信地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第2篇

关键词:非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教学 调查研究 教学改革

为探索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路径,必需要明确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需求动机。我国高校非会计学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和当时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财经类专业跻身热门专业并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追捧,非会计专业对财务会计理论和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理论上看,会计学本身所具有的普遍适用性、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和学科分化是导致非会计学专业产生会计学需求的主要原因。

一、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需求性分析

(一)会计学的普遍适用性是非会计学专业会计需求的外在因素会计作为一种核算技术适用于各种行业、各种经济类型和不同经济主体,既适用于企业经营核算,也可应用于个人理财;既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预算决策,也可应用于微观经济主体运作。会计学的这种普遍适用性使不同专业在对会计学的需求上存在一致性。管理学在企业管理决策和管理技术上需要会计数据和计算方法,会计是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的重要基础。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会计学反过来为经济学服务。宏观经济中各种指标和数据分析,其基础来源是会计数据,微观经济学中对厂商成本与利润的分析不能忽视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金融学中资产定价和金融市场研究离不开基本的会计理论,如资产定义、会计报表、负债比率等。此外,工程管理需要会计决算、统计分析需要会计数据、纳税调整需要会计收益、行政管理也不能忽略会计成本、律师也会遇到各种经济案件。因此,会计学具有普遍适用性,各专业对会计学的需求也具有一致性。这种普遍适用性和需求的一致性构成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需求的外在因素。

(二)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要求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需求的内在动因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使自然科学从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研究的深化、科学的进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分化,如财经类学科就分化为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等不同层次的学科门类。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并按照这个体系确立的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各学科虽然都有其独立的学科特性,但并不是完全孤立、毫无联系的,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学科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本条件。会计学作为一门专业计量和核算技术,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管理活动提供重要财务信息,也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决策参考,因此,会计学成为各学科尤其是金融经济类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非会计学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二、基于实践调查的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笔者于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对湖南大学金融、经济、法律、财政、信息管理、土木工程、行政管理等七个专业的学生展开了多次调查。从已有知识的结构方面考虑,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均为正在开设会计类课程的大二或大三学生。

(二)问卷设计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与课程跟踪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并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教学目标的认识;第二,我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总体现状调查;第三,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教学内容取向调查;第四,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与取向调查;第五,对课时安排与授课时间安排合理性的相关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表230份,收回问卷225份,其中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为96.88%。对部分未填写问卷和填写问卷的对比分析,未发现系统性偏差,说明本次调查结果有效。除此之外。还对一些有分歧的事项作了专门的或补充性的调查。

(1)非会计业会计学教学目标。根据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介绍》中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规格的规定,会计专业教育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具体来讲,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要从事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的会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介绍》同时对其他各专业教育也规定了不同的目标。如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即其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在企业具体职能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从以上对比可见,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与其他专业教育目标有差异。对湖南大学非会计专业学生对非会计教育目标的认识见(图1)。从(图1)显示的结果来看。被调查的4个非会计专业中有3个专业认为学习会计的首要目的是了解财务知识。(图1)还表明,大多数财政专业的学生将“从事会计工作”作为会计教学的目标,这与财政专业的非会计学专业属性不太相符,其原因在于,我校财政专业的设置具有特殊性,财政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因此,财政专业与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交叉较多,所以该专业学生对会计教学目的的认识接近与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会计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会计人员,其教育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而不是“如何做会计”。学习重点在于了解什么是会计及会计信息,能根据有关会计报表解读会计信息,以及对财务报表包含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2)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现状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专业适用性显著高于3,肯定了会计的专业适用性;教学启发性显著高于3,接近5,说明学生对会计这门课程很有兴趣;而教学效果显著异于3,说明教学效果需加强,现阶段还未达到基本教学效果,这要从多方面寻找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等都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的。

(3)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现状与取向。目前湖南大学非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会计学课程与会计学专业采用同一种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相同,这是不合理的。会计学专业会计教育与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同,对学生知识体系、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内容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非会计学专业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应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不应一概而论。从(表2)统计的情况来看,非会计专业学生最希望掌握的内容是常见会计业务的核算,其次是财务报表的分析,再次是会计原理,对成本管理会计的兴趣不大。将(表3)反映的情况与(表2)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显见现行教材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会计学知识内容的需求取向相差甚远。非会计专业学生需求最高的“常见经济业务核算”只有两章,居于第二位的

“财务报表分析”完全没有涉及,而占教材绝大篇幅内容的“会计原理”在学生需求调查中仅列第三位。(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个别地看,对附加课程的选择却因专业的不同而有差异,如财政专业最希望学习的课程是财务分析,其次是财务管理学;而行政管理专业最首要的是财务管理,其次是审计。这说明虽然各专业在会计教学基本内容上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在选择附加课程时显示出不同的倾向性。从总体比例上来看,排在前两名的是财务管理学(63.51%)、财务分析(52.25%),这两门课程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均为管理型课程。

(4)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取向。目前由于教学条件、教学习惯、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各高校会计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教育方式。课堂教学内容也拘泥于书本上的会计理论性知识。不仅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形成单科知识相互割据的教学局面。会计学是一门集理论、实践、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内容复杂、图表数据多、操作性强等特点。衡量会计教学质量的水准并不在于看学生能否理解那些枯燥死扳的规则,而在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灵活运用这些规则以及再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不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很难达到会计学教学要求。国内外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已经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将案例教学方法引入会计教学课堂既能克服传统教育方法的缺陷,提高教学效果,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笔者在问卷中关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在学生中做了调查。调查中发现。七个专业对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的认识基本一致。从(图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要求案例教学。从统计结果我们也应认识到,从实际案例出发来理解其中的基本会计原理和会计实务,并将理论系统化反过来更深的理解案例本身的方法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应是更有效的。

(5)非会计学课程设置。主要从以下方面考查:一是课时安排。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尽管日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但由于学生自身专业课程很多,为了避免冲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所以在课时安排上尽量减少,很多高校管理类专业会计学的课时数还不足会计专业课时数的1/10。目前湖南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平均课时设置为48小时,从(图3)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现行非会计学会计教学课时安排感到满意,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课时。(图4)的调查统计查示,约55%学生认为合理的会计学课时安排为32-48小时,约有41%的学生认为应该将会计学教学课时增加到64个课时以上,只有4.05%的学生认为课时应减少到32小时以内。学生对课时数安排的选择与(图3)的统计结果基本相符。二是开设时间。从(表5)可知,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认为会计学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比较合适,这反映了学生对会计学专业性质和专业地位的认识,学生们认为,会计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影响作用。

三、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不相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业务,了解会计过程,理解并分析财务报表,并有助于促进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现行的教学内容偏重会计基本原理,并将具体会计操作业务,如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等也纳入教学重点,而非会计学专业学生需求较高的常见经济业务核算、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所占比例偏低,从而影响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材不能反映非会计学专业特点目前非会计学专业选用与会计学专业完全一样的教材《基础会计学》进行会计学教学,不能反映非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特点。菲会计学专业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与会计学专业都不同,因此,教材因当有差别。会计学专业是为了培养专门的会计人才,在会计课程中通过设置《基础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会计学》等具有层次递进和严密逻辑关系的课程来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因此,《基础会计学》教材中一般不会涉及完整的经济业务核算、特殊经济业务处理和财务分析等内容。用《基础会计学》作为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材进行教学显然不合理,不能够反映非会计学专业的学习特点。

(三)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缺少案例教学笔者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对非会计学专业学生来讲,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会计学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显得特别重要。但目前的教学仍然以讲授教材和一些配套练习为主,缺少案例教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大纲缺乏针对性调查中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学所表现出的兴趣程度是不一样的。财政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最大,其次是法律和工程管理专业。不同专业的学习侧重点也不一样,财政专业比较侧重税收业务的会计处理,法律专业更对会计的违法行为表现更感兴趣,工程专业则侧重于成本核算与管理。现行的教学大纲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进行安排,对所有的非会计学专业采用完全―致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不同专业的会计学需求特点在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3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1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非会计学专业学生教授会计学课程,是为了让非会计专业学生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参与到未来社会竞争中,在以后的工作中知道在何时使用何种会计信息,能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成为懂会计、会用会计的管理类人才。而在非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意针对不同的专业调整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使其能够与专业密切结合。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在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与会计专业一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未能从各个专业本身的角度出发来设置、实践教学目标,从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实验教学需要相关的实验设施和场所,没有合适的实验基础设施,实践教学将受到严重阻碍。虽然很多学校设有专门的会计实验室,但实验人数远超过可供使用的设施,硬件不足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因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改善硬件设施迫在眉睫。目前,很多高校采用与会计专业一样的实验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其结果是学生掌握了操作的流程及软件的功能,却未能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也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购置一款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实践教学软件、针对非会计专业本身特点提供对应的基础设备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问题。

1.3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体系

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事前没有拟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也没有给学生设置合适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教学效果较差。由于考核制度和监控措施的不完善,很容易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其最终结果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成为空谈。

1.4实验教学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升,而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精通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这一缺陷也从根本上影响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成就。很多硕、博士毕业后就直接担任专业教学的教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参加工作后又难以从繁忙的教学任务中抽身,去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操作锻炼。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较低动手能力的实验课程教师阻碍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

1.5实践教育基地匮乏

实用主义教育学中崇尚一个观点:从“做中学”。即不要给学生教授已经存在的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发现知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去探寻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发现、索求知识的兴趣。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据以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就是从“做中学”的体现。而寻找或建立一个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供重要场所,同时校外实习基地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摇篮,学校如果没有合适的实习基地,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纸上谈兵。现行条件下,很多高校没有自身的实践教育基地,也没有愿意提供实践教育机会的企业,给学生的实践教育设置了障碍。

1.6实验教材缺乏针对性

目前,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实验教材严重缺乏,大多数院校使用的都是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材或者本校教师自编的讲义。从而使得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实验内容如同会计专业一样偏重账务处理过程,没有从不同专业的特色去考虑,同时忽视了学生分析、应用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结果的能力,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2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2.1针对非会计专业的特点

设立实验教学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生最终要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技能,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则与之不同:只须将所学的会计知识运用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当中,能够运用、处理会计信息,并为其管理职能服务即可。因此,非会计专业的实验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理解、应用、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而不需要掌握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

2.2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实践教育,如同会计专业一样,需要一定的实训场所和基地,同时需要配备相关的基础设施。而基础场所和实施的配备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容不同而不同,如进行手工操作实训时需要提供纸质版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模拟企业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同时,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手工实训室进行手工实训的操作,手工实训室除了必要的桌子、椅子外,还可根据需要配备一些版面来辅助教学,使会计工作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手工实训使学生可以真正体验作为一名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如何利用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服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要掌握如何利用计算机生成和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建立非会计专业计算机操作实训室成为必要。计算机实训室需要学生配套使用的计算机和相关的会计软件。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可采用ERP实训室、实训法进行实践教学。通过ERP实训室的实训操作,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清楚财务人员不仅仅要进行核算工作,而是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清楚企业所有的业务处理流程以及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从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竭尽所能。ERP实训教学的实施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各个理论知识充分在模拟实践中得以运用,还使学生体验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的角色运用,同时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等。总而言之,手工操作实训和计算机操作实训的融合,是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很重要一部分内容是在会计实训室中完成的,因此,学校要大力加强计算机机房建设,针对非会计专业的特点配置相关实训教学软件,从而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2.3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同样要改进其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体系,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训过程监控制度,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板块形式进行教授,并在每个板块留给学生相应的思考题或各种形式的作业,构成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在最终考核形式上,可采用板块案例分析、撰写实训课程论文、模拟面试提问、模拟综合实训考核等形式,考核的内容灵活多样,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例如大部分管理类专业侧重应用、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达到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4提高实验教学师资素质

实验教学教师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实践教学领域的前沿和方向。为了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素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教师自身可以联系相关企业,利用节假日到企业进行实训观摩学习,或者长期在企业兼职会计岗位相关工作,从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定期输送相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让实验教师能够洞悉最新实践前沿信息,并与自身教学相结合。

2.5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教育机会

会计信息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去企事业单位兼职的难度,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不愿意接受会计岗位的实习生,虽然如此,确也并非绝对。例如可以到会计事务所或者中介记账机构去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会计实践技能。为了能够争取到社会实践教育机会,学生自身和学校可以齐心协力:首先,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寻求企业实习锻炼机会,借此了解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及会计作为职能部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过程。其次,学校也可以大力倡导校企合作模式,引进合适的企业;学校给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工作岗位,从而拓宽校外实习渠道,使学校和企业达到互惠共赢的局面。

2.6编制有针对性的实验教材

针对会计学专业和非会计专业教学的不同特点,在构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实验教材时,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点,可以将整套实验教材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所有专业都必须掌握的部分,主要是一些基础的会计实践知识的应用;另外一个板块则是与专业特色相关的部分,这一部分需要编写教师认真斟酌并与专业人员商定后进行编写。这种教材编写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目前不同专业会计实验教材不加区分的现象;即考虑了不同专业的特色需求,也不影响整体内容的完整性。

3结语

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而非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化,也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得以实现。因此,进行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有助于形成一套成熟的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并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纪金莲.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区别的探讨[J].绿色财会,2009(6):55-56.

[2]姚津.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及其建设[J].会计之友,2009(3):82-83.

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学专业 培养现状 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徐言琨(1980- ),女,山东招远人,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吉林 长春 1301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16-02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充分利用公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办学机制灵活,特色鲜明。教学上既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又注重强化其实践技能的掌握。为了搞好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以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为调查对象,设计了若干选项,对该专业的在校生、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我们选取了某些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370人,大学三年级学生390人,大学四年级学生240人,共计1000人为样本进行了一系列问卷调查。

一、在校生调查情况分析

(一)对会计学专业认识的调查

《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喜好及了解》调查表结果表明,学生当初选择会计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其中有52%的学生是由父母帮助选择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喜好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由原来的22%上升到了44%,这说明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虽然有48%的学生表示希望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但仍有44%的学生表示对将来从事的会计工作的了解程度一般。因此我们做了进一步调查。

《学生对胜任会计工作的预期情况》调查表结果表明,43%的学生认为毕业后能胜任会计工作,16%的学生认为不能胜任会计工作,32%的学生选择“不清楚”。这一调查表明,近半数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能够胜任会计工作,说明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在整体教学上是成功的。同时,仍有近半数学生表示不能胜任会计工作或不清楚是否能胜任会计工作,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具体会计工作不够了解,缺乏胜任会计工作的信心。为了解具体原因,我们做了更进一步调查。

《学生自认为毕业后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原因》调查表结果表明,3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实践操作能力,8%的学生认为会计理论不够扎实,4%的学生认为协调沟通能力不够,3%的学生认为信心不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会计职业不适合自己。

(二)对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的调查

通过该项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目前会计学专业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满意,这表明一直以来会计学的专业教育所遵循的轨迹是被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的(见下图)。但是仍有28%的学生表示不满意,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进行了《学生对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满意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13%的学生认为会计知识内容较陈旧,教师对新法规、新制度讲授较少,有6%的学生认为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43%的学生认为会计学科知识枯燥、理论性强,缺乏案例与实践的结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查。

《学生对教学方法选择》调查表结果表明,85%的学生选择“讲授+操作教学法”。这表明目前会计学教学更多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实际操作环节不够丰富。因此,除了开展实践教学之外,还应对现有的讲授教学方法加以改进,所以我们继续做了《学生对教学手段的选择》问卷调查。

《学生对教学手段的选择》调查表结果表明,44%的学生选择“粉笔+黑板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手段,38%的学生选择“多媒体为主、粉笔+黑板为辅”的教学手段,极个别同学选择单纯的“粉笔+黑板”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调查说明学生还是希望多种教学手段的交叉应用,这样便于对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调查表结果表明,66%的学生喜欢“老师讲解要点+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23%的学生选择“面面俱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说明,选择前者的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强,能够控制得住自己,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只需要教师的引导即可以顺利完成自学;选择后者的学生其学习自觉性较差,不能控制住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靠教师的督促和帮助来完成学习。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

二、毕业生调查情况分析

我们选取了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已毕业的100名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校内开设的实践教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程度。《专业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程度》调查表结果表明,毕业生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程度较高的专业课程有: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计算技术与点钞和会计理论;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程度一般的专业课程有:税法、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成本会计、经济效益审计和会计英语。同时,毕业生还认为应开设西方财务会计、出纳业务(包括现金出纳、银行出纳)、交际学、演讲与口才、EXCEL、POWERPOINT等课程。《校内开设的实践教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程度》调查表结果表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应用程度最强,“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次之。综上可归纳起来有如下两点:毕业生更希望在校期间增强对个人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经实践检验发现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漏洞。

三、用人单位调查情况分析

我们选取了12家用人单位为样本,包括普通企业4家,国有大中型企业3家,金融系统3家,其他类型2家。《用人单位对独立学会计学专业院毕业生接受情况》调查表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其他类院校是一样的,这说明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没有差距,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办学效果已基本被社会认可。为了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认可情况,我们做了《用人单位认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能否直接上岗》和《用人单位认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不能直接上课的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3%的用人单位认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不能直接上岗,这说明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是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信任。在《用人单位认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不能直接上岗原因》的调查中,有以下三个原因: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差;学生个人素质不高。此外,用人单位认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育中的课程安排应进行调整,特别是财务软件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些是实际工作中应用程度较高的内容,也是理论和实际联系较为密切的内容,希望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育中能够加强这方面的课程安排,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从而有利于具体会计实务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调查结论分析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

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应与市场实际需求密切结合,要处理好与公办本科、专科培养目标的共性和特性。原来设定的人才培养定位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能很好地体现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办学特色。我们认为现代会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定位在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新一代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二)实践育人

1.调整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在专业课的设置上进行调整,如将“中级财务会计”由每学年6课时调整为每学年8课时,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此外将“初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课时间提前至第二学期,使得整个专业课教学计划的安排从整体上前移了。我们培养的学生中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好高骛远的不良风气,这需要培养学生诚信、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因此应增加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方面的课程。同时应增设国际会计相关课程和专业外语课程,开展“国际会计”“会计英语”课程,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外语能力,从而不仅为内资企业培养专门人才,还能达到为合资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等单位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2.增加实践操作教学。会计学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都有很高要求的专业学科,单凭“讲授”的教学方法,而没有系统的实际操作,这给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接受、理解带来很大障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理论、更容易掌握会计核算方法,我们需要切实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建立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财务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训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知识。

(三)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

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各方法的优势:“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内容翔实、具体,速度较慢,适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和分析,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的同时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多媒体教学在相同教学时间内信息量较大,内容生动、丰富,适于“小案例教学”等图文并茂,图表兼备,需要穿插视频、音频等多种效果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至于选择哪种教学手段,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当然,二者结合使用可以增强会计学的教学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向社会输送数十万毕业生,而会计学专业因其就业需求大、前景广,被我国众多独立院校所设立。我们根据独立学院学生能力素质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育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和会计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力争走出一条独立学院特有的会计学专业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与设置原则,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整个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

虽然会计学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至今人们对实验教学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无权威性的研究与规范,缺少清晰的实验教学目标与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学专业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展开讨论。

一、重新认识实验教学对会计学专业的意义

我国历来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精英教育的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根深蒂固,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对会计学的意义还需要重新认识。

首先,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自从大学扩招之后,本科教育的目标正在悄然改变。每年新招本科生数以百万计,显然其中的多数已不是凤毛麟角的天之骄子,我们的教育方针也不再是“精英”教育;而且从就业情况和未来发展来看,本科毕业生中的大多数应该是普通劳动者。因此,会计学的教育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所谓较高素质是指学生具有作为一个会计学专业技术人才所应具有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一定的创新能力。其中,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会计学尤其需要受到重视,因为会计学是一个应用学科,学生只有懂得怎么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次,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也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无数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例如:

(一)实验加深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有助于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二)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结合起来,较熟练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流程,有助于培养会计基本技能。

(三)经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学会在两种不同技术环境下如何完成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

(四)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此外,还能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对会计学专业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试想学生如果整天在教科书中兜圈子,难免理论脱离实际,缺少实际才干,这与大众教育的培养目标很不相符。因此,我们既没有理由轻视实验教学,也不能继续对实验教学敷衍了事,否则培养较高素质的会计专门人才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会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虽然我国的教育方针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长期以来整个教学计划以及许多主要课程的内容设置几乎都是从理论到理论,实验被放在一个很不起眼的位置。会计学专业对实验教学普遍缺乏研究,既对实验教学缺乏认识与重视,实验设置又不太合理,主要专业课一般都没有安排实验教学。

笔者认为,现行会计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验教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例如,不少院校对社会实习缺乏严密组织,甚至放任自流,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对实习缺乏具体要求、有效指导与严格考核。

(二)实验教学设置严重不足,除了基础会计学的手工会计实验、会计电算化的会计软件或ERP应用实验之外,主干课程的教学缺少实验环节。例如财务管理介绍的许多理论与方法,未能通过实验教学加深理解和灵活应用。

(三)实验教学与课程不配套。例如,原来的主要实验集中在基础会计学与会计电算化这两门课程,其中尤其会计电算化实验涉及账务处理、成本核算、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等等许多内容,显然由于内容太多,除了账务与报表处理之外,其他内容往往不了了之,而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等需要实践的课程却没有安排实验。

(四)实验教学不规范,一些实验既缺少实验大纲,也无实验指导书,甚至不计算学分。例如,会计电算化实验一个学期40学时却不计算学分。

(五)实验教学不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领域的应用获得广泛普及,但这些课程却基本停留在手工会计的基准,既无计算机处理方法的介绍,更无计算机如何处理的实验。例如财务管理中的许多方法或模型,利用ERP或Excel等软件可以获得非常有效的解决,但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却不安排相应的实验。

理论联系实际是大学教育的一条真理,随着社会环境的急速变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显然需要重新认识,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正视。

三、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与设置原则

实验教学的目标必须服从专业教育目标的需要。一般来说,会计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学专业各种实验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较全面的实验教学,使受教育者不仅深入领会会计学专业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应用方法,而且学会如何从事和管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所应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会计实验体系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原则:

(一)实验内容要具有系统性,即不从单一课程而从整个专业目标出发全面考虑实验设置;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主干课程都应该设置实验,而且除了验证性实验之外,应尽可能设置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二)实验计划要具有规范性,即每种实验必须有明确的实验大纲,规定每个实验的学时与学分、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项目与内容、教材与参考书、考核方式等等,避免实验教学的随意性。

(三)实验手段要具有先进性,即会计实验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要设置各种手工会计实验与计算机会计实验,而且在手工会计实验中也要尽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引入手工会计模拟软件。

(四)实验设置要与课程配套。尽可能在每门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因而可以把会计电算化中的许多实验分散到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等主干课程中。

(五)校内校外实验要相结合。社会实践(如校外实习)也是一种实验,它与课程实验一样重要,两者不可偏废,当前尤其需要强调校外实习的作用,做到实习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真正收到实效。

四、对会计实验教学体系设置的初步设想

第6篇

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原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以社会需求为原则,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为核心。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这里,实践能力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会计实训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目前,高等院校会计实训教学课程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在校内会计实验室进行的会计模拟实验,既有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相关的专项练习,也有以某公司一个会计期间的综合练习。这种实训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另一种是在校外实训,主要在实训基地或者实习单位进行的。这种实习主要是综合练习为主。其特点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通过会计实训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但通过对近几届毕业生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走访和调研,以及对学校自身教学情况的检查,了解到现有的实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1)会计实训课程教学地位不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虽然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认为会计实训课程只是填填会计报表和会计账簿而已,对会计实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突出表现在实训课程教师缺乏、实训设备简陋和实训课时较少,远不及理论课程教学力量,导致实训课程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都较低。(2)实训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与实践脱节,不能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传统的实训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都是以理论课教学为基础,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实训内容多是教师在办公室编出来的,过于理想化,与社会实际情况不符,不能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要。(3)校外实训缺乏监督,流于形式。学校和实习基地多限于表面的浅层次的合作,无法对实习基地进行严格的管理,因此,对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习就缺乏有效地管理、监督和评价。实习基地尚且如此,学生在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训效果就更差了。最后,大多数是交一份内容雷同的实习报告。

二、就业导向的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必要性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

就业导向就是以直接就业(上岗)为目的,与岗位标准实现“零差异”。通过就业导向实训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岗位中应具备的能力,无需培训就能直接上岗,或者简单培训后顶岗,及时满足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需要,也节约了企事业单位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其综合素质也相应提高,也就增加了其就业竞争力,学生的就业压力也相应减轻了。

(二)模块化设计是实训课程改革和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模块化”的概念是源于在信息技术领域。由于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周期大幅度缩短,既提高了效率,又能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和快速的需求,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在其他技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模块化设计被引入教育领域中。模块化课程是根据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编制原则而构建的一种先进的课程模式,它是把课程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合理的课程模块,从而形成课程模块库,然后可以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模块库中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块进行灵活的组合,从而达到教学课程改造的目标,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会计课程模块化指将各门会计课程按反映内容完整性或目标实现要求进行分层或分类汇集,以产生一组会计课程模块群的方法。不同的会计课程模块及其合理组合能实现针对不同层次会计预从业人员进行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课程模块化应用,基于会计专业岗位目标细化而生成。模块化课程设计有三个突出的优点:(1)针对性强,贴近生活。每一个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较少,可以根据社会上企事业单位某个特定岗位设置、调整,能够与社会的要求有机的衔接。(2)教学方式多样。针对不同的模块,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3)便于教学管理。课程内容的减少降低了教师对学生实训教学管理的难度,使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模块化设计使学生能够满足特定岗位的要求,实现与岗位技能的“零距离”,从而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三、就业导向的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实施

(一)实施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课程模块的设计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不能随意变动,课程模块变动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既要保证课程模块之间的独立性,还要从课程体系与结构角度考虑课程模块的衔接问题。

2、自主性原则。所有会计实训模块课程分为两类: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类,必修模块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上的,而选修模块课程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和以后想要从事的行业,从中选择一到三门。必修模块课程数量较少,而选修模块课程数量较多,选择余地较大,这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兴趣、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模块。

3、实用性原则。课程的设计要立足于社会的需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不要苛求面面俱到。尽量贴近真实的工作环境,摒弃学术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课程内容要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及时更新,这样才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改革的新内容、新方法,改变学生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脱节的情况。

4、重要性原则。会计学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很多,如果都全部纳入进去的话,会导致主次不分,实训效果下降。为此,要做好充分调研,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教学内容保留,其他内容可以删除或一笔带过。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社会调研。一方面对近三年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进行回访,具体形式有座谈会、单个调研或信函问卷调查,了解他们从事的行业和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会计技能。另一方面对社会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具体形式有走访和信函问卷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学毕业生的具体要求。调研结果显示,近三年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的行业分别是:工业企业、商业和流通业、金融企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事业单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会计技能依次是:财务核算、成本核算、税务核算、公司理财、审计。

2、师生座谈。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基本没有学生的参与,因此,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师生座谈,了解到学生的共同特征和每一个个体的差异,听取学生对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意见,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设性、可行性建议,使模块中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三)实施方案

1、课程模块设计根据社会调研和师生座谈的结果,我们将会计实训课程分成了三大类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职业方向综合训练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有基础会计课程模块、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块和财务管理基础课程模块,这三个课程模块是全体会计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模块有财务核算课程模块、成本核算课程模块、税务核算课程模块、公司理财课程模块和审计课程模块,这五个课程模块是选修的,每一个学生必须从中选择二到三门。职业方向综合训练课程模块有工业企业课程模块、商业和流通业课程模块、金融企业课程模块、建筑和房地产业课程模块、事业单位课程模块。这五个课程模块也是选修的,每一个学生必须从中选择一门。

2、实训课程进度安排按照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会计学专业实训课程的开课学期和课时数进行了安排。鉴于最后一学年学生都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对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往往是敷衍了事,实训效果较差,因此,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提前安排到第六学期。

(四)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模块化课程的实施要求以个人为单位,造成行政班级和上课班级分离,这样就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的学生选课和成绩管理系统,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才能适应新课程体系的需要。

2、改进现行的教材内容。教材是保证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教材内容应该适应模块化课程设计的需要,改变原有的仿真训练模式,应结合发达地区或者本地区一些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具体岗位工作编写,这样才能体现就业导向模块化实训的特点。

3、提高实训课程的师资素质。课程模块化的顺利实施需要有一支专业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胜任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任务。针对一些年纪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刚可以与企业进行沟通,让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还可以聘请合作企业的高级人才到学校任教。

四、结论

第7篇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 模拟实验 实习基地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时期,但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匮乏,其中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更加短缺。近年来,各级政府调整、重组资源,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高职教育,但是高职的声望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度远未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我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于高职教学目标及的定位有偏差,高职教育要注意高等性和职业性并重,既不同于我们传统的高等教育,又不同于初、中等的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基础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知识通才”;而高职教育培养的应是能解决职业岗位综合的、复杂实际的“职业通才”。笔者所在会计学教研室几位教师经过几年对高职会计学相关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摸索了一些经验和看法,现简介如下。

一、 培养目标的定位

作为工科院校中的财会专业,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点,培养出有特色的财会人才,从而在众多院校的财会专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们高职会计学专业提出了培养型人才的目标,主要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既要注重会计专业的教学,更不能忽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高职会计人才。所以我们逐渐调整会计学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

二、 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会计专业在四年的本科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主要围绕着专业基础课(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应用与等) 和专业主干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 来进行理论教学,在课堂上,老师首先对会计理论或方法进行理论阐述,然后运用大量的案例对所阐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的进行论证,主要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模拟所阐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实际的工作是如何运用的,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把财务软件公司的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帐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ERP/MRPII等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建立起一套适合高职实际教学需要的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体系和技术认证体系。

三、 课后实践教学的改革

1、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校外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也可以由学校组织进行统一的校外实习。当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需要学校与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国多是政府办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存在一定的难度,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单位对此都抱有谨慎的态度。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发和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提高效益,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见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

2、聘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高级师到学校来做报告和讲座,把企业里实际遇到的及解决传授给学生和教师,另外我校还聘请了一定数量的校外高级会计师来校兼职,承担一些课程的讲授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校内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仍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我们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由财务软件公司的资深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定期来校讲座,并向我校提供其最新的软件产品,一方面学生受益,掌握了最新的产品技术,另一方面,财务软件公司也为其产品作了潜在的和直接的宣传,因为我们的学生,将来可能是他们的最主要的用户。

3、完善校内的手工模拟实验环境。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应该针对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开设模拟实验。为了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在模拟实验开设前,教师应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取证工作,模仿真实企业的情况,为学生事先准备好实验资料,事先复印出所有的模拟材料。实验不要求数据材料一定是真实的,但为了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进行实验,从而以逼真的实验资料进行教学模拟,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对于高职会计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会计学教师要结合本院校的实际,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又具有本院校的培养特色,以适应对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各种需求。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教学 2003年12期。

2、李瑞生. 新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 .河北建筑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02 ,(2) :56.

第8篇

Abstract: It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on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conditions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on bilingu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and analyzed the following respects,such as: the necessity of bilingual education,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the election of textbook,the ratio of teaching,teaching method,test mode,and the conditions of masting and self-study. Suggestion and advice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textbook,teaching strength,and student’s English level.

关键词: 双语教学;会计学;教学效果

Key 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accounting;the effects of ed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169-02

0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专业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学校和学院有关政策的指导下,我系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了《西方财务会计》和《国际财务管理》2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本文即是在对本专业学生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双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1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为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05级1、2、3班的学生,调查人数共108人,其中女生86人,男生22人,所占比例分别为79.63%和20.37%。其中通过CET4和CET6的学生共71人,所占比例65.74%,而其余37人只达到学校外语教学基本要求,占34.26%。

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此次问卷对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学生满意度、教材选择、授课时间比例、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自学情况等8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2.1 双语教学必要性调查分析

对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方面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1.2.2 双语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对于学院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调查情况如图2所示。

调查结果并不乐观,说明目前双语教学的开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2.3 双语教学教材选择调查分析

对于双语教学课程使用哪些形式的教材或参考资料调查情况如图3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英文原版教材加上中文注释的教材。

1.2.4 双语教学外语授课时间比例调查分析

对于双语教学外语授课时间比例调查情况如图4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的英文授课时间比例为50%-80%。

1.2.5 双语教学外语教学方式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接受PPT课件为主,结合板书的教学方式。

1.2.6 双语教学考试方式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考试方式还是应该外文命题、外文答题形式。

1.2.7 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调查分析

针对学生对课堂内容当堂能理解多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会计本科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上课内容。

1.2.8 学生自学情况调查分析

针对学生每天花在本课程上的时间有多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会计本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自觉程度远远不够。

1.3 结果分析

综合问卷情况,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3.1 双语教学教材价格较高且阅读困难英文原版教材价格偏高,直接从国外购买花费巨大,即使在国内购买原版教材的影印本,其定价通常也在国内同类教材的一倍以上,英文教材按西方人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编写,使得学生阅读英文教材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1.3.2 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双语教学师资的获得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聘请外籍专业课教师,二是在本国专业教师或外语教师中进行培训。聘请外籍专业课教师费用昂贵,而对专业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

1.3.3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在校大学生英语水平有所下降,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相对较差,学生个体之间英语水平差异较大。

2高校会计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双语教师培训与引进力度学校要采取特殊政策大力培养双语教学人才,可以考虑引进海归的专业教师或者直接聘请外籍教师或专家进行教学工作,加强双语教学人才队伍建设。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扩大知识容量利用Power 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节约英文板书的时间,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3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避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要精讲、少讲,学生要多说、多练;教师应讲清重点和难点,学生要练习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练习英文或中文的表达。教师在备课时应区分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学,哪些内容应该重点讲解。对于自学内容,课前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在下次课堂上以讨论或提问的形式来检查。案例的讨论应与教学内容相协调,每一个概念或原理讲解后,通过案例讨论和发言,不断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课后作业是熟悉和掌握决策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练习外语写作的好时机。

2.4 引进双语教学专用教材对于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方面,应优先考虑引进双语教学专用教材。相对于英文原版教材,双语专用教材既保留原版教材的原汁原味,更有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对其重要部分的中文注释。相对于国内教材,国外优秀教材具有明显的优势。教材内容信息量大,资料丰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且,配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导材料。

2.5 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个体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在开展双语教学前可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根据学生英语基础和个人意愿进行分班授课。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在授课、作业练习、考试等各环节适当增加使用英文授课的时间比例;而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则相应减少英文授课的时间比例,以保证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双语教学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议加大双语教学班的学时和学分。

3结论

通过本次双语教学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也是我校会计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但对于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则应严格控制规模,要随着双语教学观念在学校、教师、学生中的逐步普及与深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开展规模,才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宛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探讨[J].财会通讯,2008,(3).

[2]刁叔钧.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会计之友,2007,(7).

[3]王军会,孙燕芳.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会计之友,2007,(5).

第9篇

1、专业基础必修:会计学原理 、管理学、经济法、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原理;

2、专业基础选修:公司法、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学、国际贸易、运筹学、组织行为学;

3、专业必修:金融学、财务会计、计量经济学、财务管理、投资学、管理会计、财务报告分析、高级财务管理;

4、专业选修:成本会计、审计学、税收会计、高级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货币银行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关键词:双型师教师;会计学专业;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12

0 前言

高校已经普遍意识到建设双型师的专业教师队伍与为高校培养符合专业方面的双型师的理念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如今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尤为重要。高校在制定双型师教师的培养方案应注重突出主业化方向,下面本文就以会计学专业双型师教师的培养来进行探讨与分析。

1 会计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及内涵

双型师的概念早在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学改革意见文件就有提出,具体是指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应用型教师。即需要同时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熟练的实际经验及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知识、技能与态度等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型师教师不仅需要教师持有专业权威机构颁发的行业技能资格证与基本的教师资格证,还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及经验和熟练的技能操作能力。可以从素质、工作要求及教学能力三个方面来分析会计学专业双型师教师的内涵特征:素质上要求会计学双型师的人格健全、专业素养过硬、教学理念先进、道德思想良好且能够掌握会计专业教学的规律;工作上要求会计双型师教师能够将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内容与会计专业应具备的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在为事业单位服务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素质;教学能力上要求教师能够与当前专业内的科学动态、实际案列、工作内容等为标志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三者之间构成了会计学专业双型师教师的能力素质并发挥互相配合的作用使在会计主业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取得理论学习和实训技能的完美结合。

2 会计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

双型师教师并不是具有双证或双职称就能够成为双型师,证书与职称不能作为衡量教师能否成为双型师的标准它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明其具备从事这一职业人的能力与资格。会计学专业双型师教师的培养目标应该与会计行业的特点结合起来,目标定位应该是可以处理会计业务及日常财务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即能够适应现今社会复杂多元开放性的会计工作环境和具备过硬的会计理论基础、会计方面的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及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等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育市场对高级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是日益增加标准也随之增高,对会计学专业双型师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双型师教师需要具有能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将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的能力。所以对会计学双型师教师的培养目标不能单单以培养会计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而要定位到以教师的知识水平层面为基础培养教师的基本财会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的操作能力。应该以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信息技术及相关金融市场资本的了解和掌握或对会计制度准则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对教师能力考核的标准。还应对会计学专业双型师教师定期进行会计知识的后期教育以便使教师完成会计相关知识的更新能够保持基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3 会计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究

对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的内部培养是高校建设优秀双型师师资力量的有效方式。因为高校的会计教师本身就具有过硬的系统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并且教师的学习能力也都很强,平常的理论教学课堂中高校也设有实验动手操作演示类的课程,说明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不是很差。从现实中考虑选择高校自有的会计专业理论教师来作为培养会计学专业双型师的对象是具有优势的。而且高校内部会计教师的转化成本比聘请实业界高级应用人才成本要低,所以高校应加强注重对本校会计教师的理论进修、实践能力、会计实务技能等的培养。

高校会计专业的也可以从外界事业单位中聘请兼职教学的企业会计师等高级应用型人才。企业的人才在平时的企业事务处理中积累了丰富的时间经验及会计技能并且可以教学重点不再只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邮寄结合起来。他们对外界一些会计企业内部的运作方式、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较为熟悉,所以在指导学生社会实习等实践方面能够为其提供合理的建议。所以选择专业素质过硬的会计人员进入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培养,也是高校培养会计双型师的良好方式。

为避免高校会计专业双型师教师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学校应鼓励教师大胆的走出去,学习更多新鲜的知识了解会计专业方面的新动态。可以组织教师到事业单位或企业中进行社会会计实训的锻炼,使理论文化课的教师对专业知识更加了解和专业课教师能够掌握会计专业技能高校在这方面需要适应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黄健.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时代金融,2011,(7):4.

第11篇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实证研究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读懂会计报表、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是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国将会计学列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非会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MBA教育更是将其列为一门主干课程。但在对非会计专业实施会计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一系列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致使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借助于问卷调查,探讨了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

1.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土管学院非会计专业学生,调查专业涉及农业经济管理、土地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经济学等专业。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第二部分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满意程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458份, 回收率 91.6%。

华中农业大学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主要由四位老师承担,统一备课、统一考试、考教分离、流水阅卷。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会计及财务会计,侧重点是会计核算,46学时的理论课程结束后还有一周的会计模拟实验,教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案例教学及少量的互动教学。

2.调查结果统计

(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会计学之前对该课程不太了解,但并没有妨碍他们对会计学课程重要性的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对会计学课程还是有兴趣的, 然而他们并不了解会计学与本学科的关系,因而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向学生介绍会计学与经管类其他学科的关系,强化学生对学习会计学重要性的认识。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会计学教材存在较大缺陷,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内容太专业,另外,部分学生感觉教学内容与将来工作关系不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非会计专业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有别于会计学专业, 如何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企业管理相融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学生对目前的授课方式是不满意的,希望教师多结合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相对而言比较好,但是大部分同学认为没必要开设会计模拟实验课,原因是会计模拟实验课使用的软件是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以会计核算为主,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太难。

二、问题分析

1.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的是行动的领航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目前教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模糊,对会计知识与非会计专业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够,加之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譬如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土地管理等的内容缺乏必要了解,难以把握会计在各非会计专业的应用,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只能就会计论会计,导致学生认为学习会计与专业毫不相关,纯属浪费时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学习兴趣。

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只是会计专业课的简单拼凑,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循环及会计报表的编制,重点是如何进行会计核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是做账,而是如何看账,因此对这类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另外在学生对企业运行情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讲授会计一系列的抽象概念及核算方法,学生很难接受,反映入门难,复杂的帐户对应关系容易引起其抵触情绪。

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失当

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从未接触过会计、学习时间短等实际情况,一味“填鸭式”灌输会计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而且实际案例较少,使学生感到会计高深莫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虽然安排了会计模拟实验来加强会计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以增进对会计学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实验软件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设计的,主要训练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太难,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对策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非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目标主要是各类单位的管理部门,由于这些岗位的工作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支持,因而他们必须懂得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基本经济含义,但不需要他们记账、算账。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在理解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会计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了解会计核算方法,能解读有关财务报表,理解报表直接传递和间接隐含的信息等。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特有的思维方式,注重会计信息的获取、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学会如何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运用会计信息做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或其他商业决策,从而改善和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以适应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2.调整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将学习者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教学内容不应该特别强调会计核算方法,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侧重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技能。具体而言,基础会计部分只需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复式记账、会计循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涉及财务会计的内容应该改变按会计六要素来介绍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教学方法,可按照会计要素涉及的经济业务流程来介绍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方法,使学生从某种程度上了解企业的会计实务流程,这样更易于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和财务成果及分配等。在主要经济业务流程中应结合上市公司的案例介绍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并将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容贯穿始终,使学生了解经济管理活动中哪些是应控制的关键点,如何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来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及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以提高经营效果,尽量淡化一些抽象的、技术性强的会计核算。在报表部分可增加审计报告的阅读和利用,不要过于侧重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而要详细介绍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注,以及分析会计报表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能够看懂财务报表,能够从会计报表中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应该彻底淘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将案例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贯穿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在讲授会计学课程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会计学与其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其了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会计并非是枯燥的数字和繁琐的记账,而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掌握的商业语言,树立会计信息观, 增强学习兴趣。推行案例教学将会使枯燥的会计理论变得生动,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尽量将会计理论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会计与管理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还能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和利用会计监督管理职能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思考、边提问,鼓励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和讨论,或请教师回答问题等。在授课中,采用提问、启发、讨论、鼓励等方法,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变灌输式教学为吸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会计课变得生动活跃。

第12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调查问卷 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已经在信息服务、经济决策和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读懂财务会计报表、依据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已成为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工商类专业学生都要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会计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普及性教育。在对非会计专业进行会计教育过程中,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以问卷调查为手段,探讨了工商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情况问卷调查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提高工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借助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查以工商系非会计专业大一在校学生为对象,主要涉及工商企业管理、物流、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工商类非会计专业。问卷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了解程度的调查、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的调查、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满意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调查(见表1、表2、表3、表4)。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为95.3%。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主要由四位老师承担,采取了分散备课、统一考试、考教相分离、分散阅卷的形式。使用的教材为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编写的《会计基础》,教学内容定位为会计基础,其侧重点是会计核算方法;3学分48课时,没有安排专门的模拟实训,老师的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少量的案例为辅。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总结

1.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了解程度的调查。

表1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有42.5%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会计课程,绝大多数同学虽然并不了解其与本专业的关系,但他们认为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会对以后的工作或生活有帮助,也显示了他们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同时,大多数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应侧重分析应用的辅助功能这一问题不能很好地理解,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反映部分老师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引导。此外,有41.8%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教学有兼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必要,超过30%的学生参加过或打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这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一方面要侧重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满足有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需求。

2.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的调查。

表2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的调查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在学生对待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上,只有9.9%的同学表明曾进行了预习和复习,而近90%的同学表示曾在会计课翘课,这反映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课的轻视。学生如果没有及时掌握相关知识点,不能将授课内容很好的理解和消化,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加之会计学课程专业性较强,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只有7.8%的学生反映听课效果非常好。另外,学生在会计学课程学习中会涉及到不少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税法、企业管理等,这样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畏难心理。

3.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

表3 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老师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反映了任课教师基本上可以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但同时也反映出部分老师授课时没有兼顾到会计学课程自身的“讲授+练习”教学特点。同学们对如何改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均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老师寄予了较高的期望,有65.3%和52.8%的同学感兴趣的授课方式是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说明大部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不感兴趣,而任课老师在授课时基本采用的是单一的授课形式,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互动,难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所以很难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另外,因为会计模拟实验课的实验内容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太难,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没必要开设会计模拟实验课。但是也有22.2%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开展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这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时有必要很好的关注这一问题。

4.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满意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调查。

表4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满意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调查统计

从表4可以看出,有21.6%的学生对目前的授课方式表示满意,而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会计课程难度大、吃力,他们认为教学不满意的原因是会计学课程专业性强,听不懂,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等。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目前所使用的会计学教材存在较大缺陷,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而只有28.7%的学生认为会计学课程的教材选用是合理的。另外,可以看出部分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的学习,是以考证为导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侧重考证内容的教材感兴趣,更有30.5%的学生对“实务+考证”教材表现出明确需求。说明为了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任课教师确实有必要在选用会计教材时加以斟酌。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欠明确,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相对于会计专业而言,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所侧重。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得学生了解会计学与本专业的关系,重点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所以应该培养懂会计的管理人才,而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会记账、算账、用账的会计专业人才。然而,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基本是参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来教学,一般没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任课老师采用简化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或者删减理论性较强的章节的方式,而没有结合非会计专业特点来讲授,从而使得在教与学两个层面上都缺乏必要的认识,以至于其忽视了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信息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学生的会计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打折扣。这样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难以达到。

(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欠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会计学任课老师没有充分考虑非会计专业学生从未接触过会计、会计学课时较少等实际情况,仍然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味地“填鸭式”向其灌输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缺少互动,实际案例较少,必然使学生感觉会计学高深莫测,从而产生一定的畏难和厌学情绪。此外,部分非会计专业学生存在轻视会计学课程学习的情况,他们认为会计学课程不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一方面,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认知程度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任课老师又缺少对学生必要的引导,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最终就造成了教与学的恶性循环现象。

(三)教材选用不当,缺乏针对性

教材的选用对于教学而言至关重要。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在合适的教材和正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不少高校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选用时,要不选用专业的会计考证教材,要不就是实务性较强的理论实务教材。但是,这两类教材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不太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厌学情绪也就不难理解。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会计学教材是专门为非会计专业学生而编写的,但其仍存在诸多问题,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材建设科研项目已经逐步引起部分高校的重视。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非会计专业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他们对会计工作非常向往,在接受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希望能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这一部分群体的学习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不容忽视。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和核心。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使整个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这会导致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而无法保证后续教学环节的科学有效运行。那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是将非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还是会计信息生产者?其教学内容应侧重于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会计信息的分析,还是应侧重于会计核算?在教学时,为了激发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任课老师首先应该使学生明确会计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应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要侧重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服务。

2.调整教学内容。考虑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同时,侧重于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会计信息的分析,不应该重点强调会计核算。具体来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可以适当的淡化,只需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复式记账法、会计循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计的一些衍生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等。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一般包括资金筹集、生产准备、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和财务成果及分配等,在主要经济业务流程中围绕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简单介绍会计核算的一般情况。在财产清查这一环节,应强调如何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来确保经济业务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以及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从而提高经营效果,尽量淡化一些比较抽象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报表部分可侧重讲解财务会计报告的阅读和利用,详细介绍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注,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方法与技巧,无需侧重讲授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要使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看得懂财务报表,理解相关的财务指标,能够从会计报表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推行以企业实际案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一项目不断拓展和逐步推进来带动课程的教学,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又以项目的有关实际案例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开展。该模式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先由教师提出项目任务,再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同时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从而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以企业实际案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能够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形象逼真的会计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锻炼与提高其对会计信息的运用能力。推行实际案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将会使枯燥的会计理论变得生动,老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该尽量将抽象的会计理论与现实的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将会计学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还能够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利用会计信息提高其企业管理的能力。

2.创造性的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会计学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总感觉枯燥无味,如何提高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困扰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任课教师的难题。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性的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只有把这个概念摸清楚,才能做到最好。体验式教学并非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也不是一种教条、程式化的教学流程,而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体验式”教学需勇于冲破原来的思维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去采用更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教法上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和喜悦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真正地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知识点上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参与进来确保其学有所获,充分体会到自己团队的力量,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担当,使其得到心灵成长,达到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团队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思考,再由各组针对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各组选出代表充分表达自己团队的观点。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启发,甚至是鼓励学生走向讲台实现“师生角色互换”等方法,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会计课变得生动活跃。这样可以使得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能够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能够阅读、分析报表,并能根据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预测及决策,从而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3.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黑板”,相对于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对于会计学课程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在黑板上逐步介绍,对学生不懂或疑难的地方可以板书进行详细说明。缺点是课堂的讲授容量较小,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通过板书很难对会计核算流程、账、表、实物等内容做详细的介绍。

在教学手段上,老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将理论与实物,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的方法来辅助教学。为了使非会计专业学生降低对会计学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增加其感性认识,获得直观印象,把会计课堂搬到仿真的现场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这些内容时,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将文字、动画、图表、声音、视频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的将凭证编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些枯燥的内容全过程演示出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从而达到完善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三)改革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材,编写配套合适的“课证融合”教材

在选用教材时,一方面要兼顾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有考证需求的学生。所以,尽可能选用诸如“实务+考证”的“课证融合”类教材,即既适合课堂教学又兼顾考证要求的教材。考虑到市场上很难找到适合非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学配套教材,这就有必要组织高校教学、实践及会计从业资格培训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来参与编写适合非会计学专业同时又兼顾有考证需求学生的“课证融合”类会计学教材。根据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其教材应适当降低理论难度,突出会计学的实际应用性质,尽可能选取相关案例、实务资料,最好能列示有关具体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境,若加上图片、知识拓展阅读或趣味故事等内容,则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术语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会计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提高学生获取并使用会计信息的技能。当然,也要结合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大纲,尽可能突出教材中的相关考点,从而对部分有考证需求学生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

(四)精心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一名会计教师,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知识更新,不断的充实自己,才可以适应会计领域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同时,作为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师,还必须了解非会计专业学生所学的本专业相关知识,授课时以便更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真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当然,会计教师还应加强社会实践,会计学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很多会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一线,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更无法领会会计信息的利用对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应该制定相关激励机制,鼓励会计任课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才可以有效的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对于管理人员是必不可少的知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会计通过提供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来参与经济决策,所以会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对于管理人员也就显得日益重要。但是,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学课程,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加强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突出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出真正能够理解、分析和应用会计信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迎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基于池州学院的调查与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2,6(3):145-147.

[2]芳,万文.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上:2009,1:130-131.

[3]王晓辉.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206-207.

[4]刘孙芸.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教学探讨[J], 财会月刊(综合),2008,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