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专业实习生

会计专业实习生

时间:2022-06-30 21:04: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专业实习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专业实习生

第1篇

第一周

今天是周六,挑一个晴朗的早晨记下我第一周来的实习心得。实习,虽然不是真正的工作,但却是我工作生涯的一个起点,也是从学生过渡到工作人士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经阶段。

刚进入公司的第一天,一切都很陌生,也很新鲜。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不认识但是都面带微笑很友善。有一位很热心的同事,我叫她春春,带着我逛这逛那,带我参观了一下公司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门,还给我介绍了几个同事给我认识,很活泼的一个小女孩,我很喜欢她。

第一天的快中午时,我被公司的领导带到财务科一位姓高的姐姐那,并被告知我以后就跟着她学,我很乐意,因为姐姐很热情地接待了我,还带着我和她一起吃了午饭,下午姐姐给我谈了一下她的工作概况和她的主要职责,我都记在了心里,因为这可能就是我将来要承担的职责。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周里,我尽量让自己更快地去适应环境,更快地融入这个大集体中,因为只有和上司、同事都处理好关系,才能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展开。

第二周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第二周已经结束了,因为刚进公司的缘故,一些重要的事情我都没有涉及,但是我并没有灰心,也没有觉得大材小用。我想只有从最基本的开始干起,一点一滴地积累,做好我负责的每一件小事,让领导和同事放心,将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早上,我基本能保证提前到公司,在开始工作的前一段时间,帮老师的桌子收拾一下,然后再拖一下办公室,让老师工作得更舒适,心情更愉快,也能多教我一些东西啊。

中午的时候,我会帮同事一起订饭,按他们各自的口味叫了不同的饭菜,同事也对我订的饭菜挺满意。下午,公司有快递发的时候,我会负责联系快递,并填写快递单后及时发件,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这一周基本是在忙碌和琐碎中度过的,不过虽然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却和学校里一直和书打交道很不一样,我感觉有一种新鲜感,每一件小事都需要我亲历亲为,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成果很有价值,也很值得。

第三周

今天已经是第三周了,实习周期的三分之一已经过去了。我对公司的环境已经基本熟悉,同事的名字我也基本能叫上来了,我的办事效率也因此提高了不少,因为去一个地方找一样东西不用再东找西找东问西问了,看来融入环境对干好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这一周我的工作和前两周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我主要负责接听客户的来电,订餐,购买办公用品,兑换零钱,收发快递,记录一些小额的开支,保管一些零钱等等。虽然工作内容没有太大变化,但工作效率却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带我的老师高岚姐姐也教了我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去银行要填哪些单子,填写的规范等等,但并没有让我实际操作,她说下周应该可以带我跑跑银行了。

在这三周里,每一天我都过得很充实,因为我接触的人和事都是学校里未能接触过的,我也深深体会到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的重要性。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所学来的知识才不是纸上谈兵。我相信下一周我会过得更充实,也更有意义。

第四周

在慢慢的学习与进步中,我的实习周期也已经一个月了。在这一周里,我收获颇丰,不但把以前所干的事情干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熟练,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相处的越来越融洽了,另外,带我的高老师还带着我跑了银行,教我支票的填写规范,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的登记方式,填错后如何更正等等。虽然这些大学里的老师都有教过我们,但经过高老师边讲解边操作给我看之后,我掌握的更好,理解得更深刻了。

这一周开始,我慢慢开始接触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知识,并将其转化到时间中去。我接触了现金日记账,银行日积账以及红字更正法的实际操作,但都是高老师在做,我在旁边慢慢地学。下周高老师说会让我实际操作。这周我还帮公司收发了很多快递,由于我及时地联系快递,正确地填写单子,为公司提高了办事效率,也受到了公司同事的赞许。

这一周又是这么快过去了,每天忙忙碌碌却很开心。大家各忙各的,互相合作,每一个都是不可缺少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处得也很融洽,我觉得很有收获。

第五周

又到了我记下我一周心得体会的时候了,到今天已经是第五周了,实习周期的一半已经过去了,真的是弹指一挥间。上一周的时间,高老师主要是指导了我如何登记现金日记账,如何登记银行日记账,如何填写支票,填错后如何改正等等。这周高老师说要让我单独操作,她发现问题的时候再给我指正,她问我有没有问题,我虽然心里有点虚,但还是拍拍胸脯说没问题。

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虽然看似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遇到了不少麻烦。比如要注意借方,贷方的登记方向,要注意"0"的个数,要注意小数点的位数等等。刚开始的时候,我由于不熟练,经常填错小数位,所以借方,贷方一直不平,我只好用红字更正法,但有时候红字更正法更正的次数太多,已经无法继续做账了,只好重做一张。还好有高老师在旁边耐心地指导我,不断地指正我的错误,我很感谢她。

前四周都是在处理一些琐事中度过的,过得比较顺利,但这一周我就有点头大了,让我实际操作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看来理论和实际是有差距的,我决定以后要多加操练,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周记2

xxxx年x月xx日,到xxx一中实习一周了,还是有些紧张兴奋。由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让我意识到了成长的意义。

作为一名学生,太多的是知识的增长,而作为一名老师需要的东西太多。不仅在工作生活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的东西都太多了。

生活上独立了。我们三个实习老师一起承担着生活的各个方面——买菜,做饭,提水,洗衣服等等都要自己安排。我们一起商量并不断探索,生活由乱到稳。愉快的合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为我们更好的工作提供了保障。

工作上,自己是由一名学生刚刚转变为一名老师,虽然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有一些教学的理论知识,可这远远不够。通过一周的备课,给学生上课,与老师的沟通,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课的重难点的把握,课堂时间的把握等等。自己带着一腔热情来到这里,也曾经畅想过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可实际往往与想象有一定的差距。实际情况告诉我:一定要成长!我渴望成长,希望自己能把工作做好。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多看书,多学习,多向当地老师请教,多研究。

第2篇

一、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顶岗实习流于空谈,校外实训基地形式化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教育实践教育环节的重点,多数高职院校都能高度重视,也建立了很多校外实习基地,但对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而言,不能像工科专业那样与企业紧密地联合起来,共同进行人才的培养。没有那个实习基地能接受大量的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没有任何一家单位有能力接受大量会计实习生,即便是把真实的财务资料展示给实习生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是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专业性会计公司,也因为业务量的限制,所能接收的实习生也是很少量的。

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成为所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难题,相比之下,校内实训更容易把握一些,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有自己的会计专用机房,配备有财务教学软件,尽管是停留在模拟层面,也多少有点实际意义。实践性教学,成为会计专业要破解的瓶颈,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也许是一条突破之路。

(二)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制约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仍存在实践难的困境,一是高职院校的实训地点,主要在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但实训流于表面,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保证实验实训需求,这样学生通过校内有限的实训锻炼,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提高;二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难以大规模落实,这是会计行业的特点决定的,这就使学生的实践培养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制约了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实现。三是会计专业很多实践课程存在重复现象,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如财务会计实训、管理会计实训和财务管理实训等脱离现实,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校外实习基地也往往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企业不愿意把自己的会计资料向外人展示。较为规范的企业甚至不允许本单位的临时工从事财务工作,更别谈外来的实习生了。而私企之类的单位,会计人员往往都是自家亲戚,对实习生就更是排斥;其次,企业财务人员不愿意教实习生。老会计多年的实践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传统观念束缚,往往不愿意轻易教会实习生;最后,即使是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行业也因为受限于业务量规模,往往也只能接受极少数学生去实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缺乏基于企业真实业务支撑的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只有切合企业实务的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学理念,虽然目前出版了不少会计专业实训教材,很多是从理论角度理想化的设计会计业务,考虑的是业务的完备性而不是延续性,甚至很多实训教材没有脱离学术性的背景,也导致会计实践教材存在缺陷。会计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而现有的实训教材往往是以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来核算,难以体现其系统性和延续性,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从整体上掌握会计核算的本质。而且很多会计实践教材都停留在工业企业阶段,忽视了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忽视了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会计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忽视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向,落后于现实社会,缺乏对服务行业的会计业务的开发。还有很多实训教材虽然来源于某企业实际资料,但后期缺乏加工整理,没有行业代表性;更有部分实训教材完全根据理论虚拟,缺乏真实感,将实训变成会计作业的翻版。

尽管当下高职院校也出版了不少实训教材,但都是拿年底最后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作为训练背景,有悖于会计工作重在业务连续性的行业特点。拿会计类课程最常见的有《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来说,业务训练都是按照六大会计要素、从会计凭证直到会计报告这一流程展开,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够接地气。事实上,会计法对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资格要求,有至少三年以上工作经历,很多单位招聘会计人员,一般都有工作经验要求,这是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只有经过较为长期的训练,才有可能掌握会计的核心能力,如果缺乏基于工作流程的实训教材,再强调什么案例教学之类的教学方法都是舍本逐末,会计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贴近企业经济业务的系统性教材。而现有的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更多地有赖于实践性的教材。教材内容不生动,实际业务是不完美的、不够完善的,只有通过企业,真实业务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科学的教材,叫嚷改进教学方法无异于水中捞月。而对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不会分析处理的状况,必须通过反复练习、长期练习,让学生逐渐达到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实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不足的对策

(一)加强校内实训业务环节,开拓顶岗实习新途径

由于会计专业的行业特殊性,会计资料在任何单位都是保密的,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更谈不上大批量的学生顶岗实习,承认并面对现实,才在此基础上找更好地解决办法。高职教育要求教学计划使各专业要从实际出发,争取办出特色,校外实习仍依赖于校企深度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自己把握,实训基地的建设,如能加强校内与校外企业合作创新,成效必然明显。

第一,改善以前校内的会计手工实训完善性的教材,采用企业真实的不够完善的业务资料进行练习,并安排有工作经验的会计老师辅导,使学生在校内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处理企业真实的业务,尽量达到甚至超越顶岗实习和校外实习的效果。将编写的这本《建账技术》作为顶岗实习教材,供会计专业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使用。因为这本教材本身来自于企业实际,又是校企合作编写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比学生盲目地找顶岗实习单位要现实得多,也有效的多,是解决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难的自救途径。同时,建议结合毕业设计进行,将毕业实践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在顶岗实习的最后,以一套台账作为毕业设计,也是建账技术课程的显性评价结果反映。这样也保证了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实习的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第二,要紧密联系行业或企业,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聘请企业精英担任兼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师,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以实际业务为主组织实训。多组织学生和企业财务人员的沟通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能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业务,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能够不断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要结合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加强对外培训力度,并通过培训多方面认识和了解各行业财务工作现状,为学校教学提供辅助和借鉴。

第三,成立记账公司,给学生开发实践机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在高职会计专业,主要体现在记账业务和会计培训业务,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师资优势,成立记账公司,在培训会计技能的基础上,提供真实业务的学习机会。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发和进行研究会计领域的研究,不但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还可以作为企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基地,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二)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是开发会计专业新教材的起点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起点,也是核心,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从开发教材为突破口,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合作开发基于工作流程的新教材,从根本上摆脱压缩型本科教育框架。本项目主持人带领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团队,所开发成功的新教材《建账技术》,就是基于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完成的。以企业实际业务为背景,合理选择知识点,营造学习任务,不强调理论的完整,而是够用就行,从企业会计工作岗位出发,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会计分录,进而掌握会计核算的精髓。

《建账技术》这样的实训教材结构安排,其实是校企合作的最终体现,是会计岗位实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样的教材能够支持翻转课堂的实现,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而教师,更多的就是引导,通过穿插案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教学与技能合二为一的高职教育目标。

(三)高职会计实训教材开发新方向

会计实训新教材要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符合会计工作的基本行业特点:一是业务的连续性。从表面上看,财务工作月月重复,但实际上存在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况,只有多年的积累,才能对财务有全面的把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招聘财务人员都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原因。二是实际业务的知识含量不多,但更重要的是在会计业务的训练中逐渐养成认真、细心的优秀品质。建账技术新教材的开发,可以加速学生对会计实际业务的了解,掌握实际业务的会计核算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此目的出发,高职会计实训新教材应具有三个创新点:

第一,以全年业务为背景,而不是仅仅以某个月的业务为训练资料,强调业务的延续性而不是完备性,并且每个任务都要求出具财务报表作为核算结果的反映。

第二,由简而繁,将全年整体业务合理划分为四个阶段,由简而繁,从新成立企业到成熟运营企业,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企业核算特点,还可以前后联系整体掌握,整体了解企业全年业务流程。

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实训 现状 对策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有很强的业务操作能力,最好是只用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或者直接上岗。除此以外,企业还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素质素养和职业道德,所以“德才”兼备的学生很受企业欢迎。这就给学校的培训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的现状

第一,大多数的学校以模拟实训和仿真实训为主,只要求学生毕业前有两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总的来说实习实训的时间达到学生学习时间的50%甚至超过了这个比例,但是真正在企业中的实习或者真正参与到会计实务处理的时间不多。这个是由会计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一方面一个企业最多只能吸收2~3名实习生,而且这些学生不一定都能够参与到会计工作中,有些学生进入企业只是做复印文件之类的简单工作,仅仅体会一下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会计人员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大多数会计工作的内容对企业来说比很重要且需保密,所以企业也不大愿意接受一名只待几个月的学生接触到企业的这些信息。

第二,校内实训的指导老师大多是常年从事理论课程教学的老师,或者之前有会计实务经验但很久没有接触过,在理论知识体系和知识更新方面没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普遍存在经验不足或缺乏新的经验的情况,特别是年轻教师群体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第三,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态度和努力也直接影响最后的效果。通过课程实训可以将每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或者以前所学所有课程联系起来,另外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会计核算的流程。但是实训的课程难度常常高于平时的习题,有些学生因为不会做或者态度原因望而却步或者应付了事,这个问题在顶岗实习的时候表现的更加明显。

第四,现有的课程实训以手工实训为主,采用财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会计处理的实训的时间比例偏低,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如何平衡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时间的分配,既能够让学生毕业时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是很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各所学校在实训课程设置的时候已经尽量选择接近实际工作的教材,但是包括高仿真的综合模拟实训在内与实际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五,有些企业会因为自身的制度因素、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对实习生的容纳有限、对实习生的要求比较高等原因不愿意接收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有些企业是因为自身规模较小、处于发展阶段无法接收实习生,总之,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机会相当有限,限制了学生在学期间接触实务的空间范围。这也是绝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了解的实务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六,缺乏国家或相关部门的政策方面的支持。一方面企业需要成熟的有经验的员工,另一方面在校学生很难进入企业实习实践,只能依靠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教师尽可能多了解实务知识以便传授给学生,学生自己努力寻找积攒经验的机会。但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做的是与会计无关的工作,会计实务经验积累从何谈起。

二、改变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现状的对策

第一,对于学生在校期间进入企业实习时间偏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寻找实习的机会,一方面了解可以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可以积攒一定的工作经验,为将来找工作建立目标和自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通过学校制定的方案规范学生实习过程,指导教师严格考核学生实习,减少学生逃避实习或者敷衍了事完成实习的情况。由于学生实习单位比较分散,给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与实习单位定期沟通,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派老师去实习单位现场考察,了解学生实习的情况,切实将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学生才会有所收获。

第二,针对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的情况,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学校通过聘用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又有富余时间的专业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参与到部分课程的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工作中;而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允许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定期更新教师的实务操作知识;三是教师自身通过参加一些考试、寻找接触实务的机会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体系。

第三,针对学生在课程实习、实训中热情不高的问题,教师要予以引导。首先在实习、实训开始前将实习、实训的目的、内容、安排、要达到的效果以书面或者口头讲述的方式告知学生;其次,针对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认真讲解,确保实习、实训的效果;再次,实习、实训过程中可以穿插介绍一些失误工作过程中的常识,学生通过实习、实训了解到了更丰富的内容,对实训的热情会越来越高;最后,实习、实训的结果的评定要客观公正。

第四,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后有很多的工作需要通过计算机完成,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普遍不是特别好,所以运用计算机操作的实训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求学生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打字、Office、WPS等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性能的维护(更新、杀毒等等)。其次,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了解业务处理流程,能够用财务软件(用友或金蝶)进行简单的账务处理。再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购入计算机版的实训软件(如“网中网”),在计算机上完成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实训。最后,将分企业、分岗位的仿真模拟实训计算机化,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强化岗位意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操作,与实务工作更加接近。

第五,对于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以前去单位实习的学生给企业留下了负面的影响,也有可能是企业的用人标准比较高或者出于自身的考虑不愿意承接。前一种原因需要学校去沟通解决并且在输送实习生之前要严格考核,实习过程中要严格监督,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情绪变化,适时给予引导,同时也要和实习单位定期沟通交流,了解实习学生的表现和实习单位的建议,并及时反馈。后一种情况相对更普遍些,许多学校是通过将企业引入学校(如财务公司)或者和中介联系并签订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但是相对庞大的学生数量能力有限。如果政府或者相关机构能够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实习学生,给提供实习机会的单位政策或资金方面的奖励,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的压力,对确实没有实习资源的学生绝对是利好消息,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的职业化的发展。

第六,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以外,任课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学生素质素养的培养。“先做人,后做事”,专业再强但是无法融入社会或者不适应社会的需求,都无法取得很高的成就,在职业这条路上也无法走得太远。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常常与钱物打交道,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应本着育人的理念而不是生产产品的想法关注学生的成长,将教育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后续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东艳.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2.4.

[2]朱萍萍.提高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7.

[3]张锐.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2.6.

[4]孔祥银,郝一洁,陈丽琴.高职会计专业“三层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基于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教改实践.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5]梁小红,林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施“校企同步核算”实训模式的构想.教育财会研究,2013.4.

[6]张小红.破解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题.会计之友,2008年第8期上.

第4篇

毕业实习是学生获得实际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毕业实习还是与毕业论文相联系的一个准备性教学环节。

一、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重要意义

就会计专业而言,毕业实习对培养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型”人才

毕业实习是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学习了系统的书本知识,带着期望而又忐忑的心情,走进实习单位的学生会遇见什么情况呢?是热情的接待、友好的相处,还是默然的无视?学生如何迅速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与同事和谐相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考验。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可以磨练意志、发展个性、锻炼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会计知识+道德素质+职业技能”一体化的“适应型”人才。

(二)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会计求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是校园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为什么社会上的招聘单位更愿意用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而不愿意录用应届毕业生呢?原因就在于应届毕业生的头脑都是用理论知识武装的,缺乏工作经验。无论什么性质、规模大小的公司在招聘应届生时,虽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有一个要素是所有公司都重视的,那就是应聘人员是否具有与应聘职位相关的实习经验。会计专业学生只有通过毕业实习,深入到现场,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工作经验,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在找工作时就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会计工作是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旨在为相关各方提供所需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要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实际运用,避免纸上谈兵。在处理新的经济业务时,要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学生把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理论再通过实践的检验,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阅历和经验。

(四)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端正就业态度

通过毕业实习,学生能提前了解社会,在实习中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认知社会中的优胜劣汰,培养竞争意识,端正就业态度,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真正做到量能定位和量力就业。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就会从一个会计新手逐渐成长为有经验的“老”会计。当你成为“老”会计之后,再来谋求个人职业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大。

(五)锻炼综合能力,为写毕业论准备

毕业实习是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会计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审计能力、会计软件运用能力、管理能力、写作能力等。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围绕毕业论文撰写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实践中获得有关资料,为撰写毕业论好准备。

二、毕业实习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现状

目前,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二个学期进行,时间8周左右,采取校外分散实习的形式,主要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毕业实习前,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由会计专业导师向学生布置大四第二学期的毕业实习任务;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专业指导老师主要通过电话、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远程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实习日志、实结和实习单位鉴定表,专业指导老师根据实习资料给出实习成绩。

(二)存在问题

1.实习单位很分散

现在会计专业人数较多,一个年级一般有二三百人,不可能像原来人数少的时候,把几百人统一安排到一个或几个单位实习。而且,实习单位的会计人员岗位比较稳定,每个单位能接收实习生的数量有限。现在的会计毕业实多是由学生在寒假期间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实习单位非常分散,不便于指导老师检查毕业实习情况。

2.指导老师管理难

这种由学生在假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情况,会形成点多面广的毕业实习布局,这不仅增加了学校对毕业实习管理的难度,而且也给专业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带来了很多困难,专业导师对实习学生鞭长莫及,不易管理。而实习单位则认为实习生不是本单位的员工也不会去认真管理,不会给学生布置工作任务,这就使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来去自由,组织纪律散漫,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实习态度差

毕业实习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不找单位实习,毕业实习要结束时,随便找个单位在实习报告上盖章签字,返校时交给专业指导教师实习日志、实结和实习单位鉴定表就交差了事。本来应该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情况来写的评语鉴定,变成了学生自己写的评语鉴定。更让老师大跌眼镜的是,当你阅读不同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时,你会对学生所写的内容有种很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是甲同学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由乙同学实习单位的李大姐变成了张大姐,再往下核对,两个同学大多数的日志内容相似度较高。经查证,学生的日志内容都来自网上,只进行了少量修改甚至不修改。学生这种敷衍了事、不认真实习的态度和行为,使毕业实习流于形式,没有取得毕业实习应有的效果。

4.学生实习时间短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的毕业实习时间一般在8周左右,即使加上寒假时间,也只有约3个月。就学生而言,在3个月的时间里,有的学生可能才刚刚熟悉了实习工作就要返校完成毕业论文,导致实习效果不明显。对实习单位来说,可能才刚刚培养了一个能用的人,而这学生就要返校了,这对实习单位在人员衔接、工作交接上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5.实习与论文撰写脱节

学生的毕业论文只有极少数同学的课题是真正来源于社会实践,论文选题是从毕业实习的收获中提炼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选题都与毕业实习脱节,或者是从网上看哪类题目写得多,资料好收集,就跟风;或者是论文题目从形式上看是实践题目,但从写作内容上看基本都是理论分析,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分析的少之又少,即使有一定分析也不深入。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脱节,没有发挥毕业实习是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作用,没有达到毕业实习是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得到升华的目的。

三、加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毕业实习的作用,保证实习质量,这对于学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毕业实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学科和依托石油、冶金两大特色资源,采取与企业共建重点会计实验中心,共建实体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式,与石油行业、冶金行业、物流行业、旅游行业等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一般的实习单位很多会因为会计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会让一个“外人”真正插手单位的会计业务,平时就让学生打打杂;实习生一看实习单位的态度不认真管理,也就“混混时间”,交个实习报告完事。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应当选择好实习共建单位,由专业老师带队去实习。由于学校和共建单位是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实习单位就会真心接收学生去上岗实习,会认真给学生分派工作任务,把毕业实习落到实处。

(二)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实习的管理

对于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要在事前进行引导:一是指导学生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二是在实习中,要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熟知单位的基本业务处理及新型经济业务的处理,熟悉主要的岗位工作,并由低到高进行换岗。三是根据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的职业选择实习单位,比如有意向到服务业就业的就应该到服务业单位去实习,可以尽快了解该行业的业务流程和会计处理。由于经费的限制,对分散实习的学生不好管理,可以建立“学生―指导老师(辅导员)―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联系方式,定期(比如每周)或不定期进行三者间的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辅导员负责追踪学生的到岗情况,学生要向指导老师汇报顶岗的内容,避免“放羊”现象,尽量让指导老师能随时监管学生,充分发挥毕业实习的应有作用。只有这样的毕业实习才具有针对性,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就可以无缝对接,缩短毕业后到就业单位的磨合期。

(三)提高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度

毕业实习是检查学生专业所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可以从考核方式上严格要求,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要求学生平时给专业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不定期传送现场的实习图片,每月写出实习小结。指导老师可以不定期进行实地检查,或者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习任务。学生返校后,开个实结会,每个学生都汇报自己的实习收获。指导老师认真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实结、实习单位鉴定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真实,禁止从网上、同学间相互抄袭,严格控制毕业实习过关率。要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如果不按要求执行,没有拿到毕业实习的学分,重修毕业实习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会影响顺利毕业。另外,要求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都要来自自己的毕业实习,这样就会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实习。

(四)延长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

从原来安排的实习时间看,学生实习8周后就要返校写毕业论文。很多实习单位觉得学生刚熟悉了岗位就要走,因此不愿意放人,尤其是与学生签了就业协议的单位更不愿意放人。学生不能按时返校完成论文,论文指导老师也有意见。对此,建议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延长毕业实习时间,把毕业实习时间提前到大四第一学期。大四第二学期专门写毕业论文。有半年的实习时间,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进行实践,更有助于实现毕业实习的目标。

(五)加强实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结合

毕业实习时间延长到半年,学生既可以进行社会实践,又可以围绕毕业论文进行毕业实习,以便在实践中获得有关资料,为撰写毕业论好准备。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实习单位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认真思考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撰写成毕业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空谈,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樊婵婵.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6).

第5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94-02

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原本是针对经济和管理规律提出的,但因其深刻的哲学根基及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适应性,被广泛地运用于个人核心竞争力研究而得以升华和发展。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整合能力”或者说“协调能力”运用到会计实际工作中,就是对会计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岗位中的应用能力。

相关调查表明,社会对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专业基础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其中,专业基础技能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专业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这些能力不是单独的个体,不是通过哪一门课程的学习就可以练就的,而是一系列知识的综合,是一个相辅相成、交替上升的过程,是一个会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

会计知识的特点及其面临的学习困境

高职教育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分为技术应用型、知识应用型和智能操作型。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属于知识应用型,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于会计职业岗位实践。会计知识在理论上有很强的规范性,在方法上又有很强的抽象性、概括性和系统性,但在运用上却又具有灵活性,这些矛盾的统一体直接决定了会计知识从理论学习到实际运用的艰难性。这一转化过程本身就具有难度,寻找一个可供学生练习这一转化过程的场所更具难度。目前这两个难度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的瓶颈,亟待突破。

会计作为一种职业,与数控机床等智能操作类型工作有一个根本性区别:在工作时是否会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会计一线的基础工作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与计量,在工作的过程中自然会涉及企业一些不愿为外人所知的商业秘密。所以,一般单位都欢迎能直接为其带来经济效益又不会对其生产经营带来潜在危险的创造型或操作型实习生,甚至愿意为他们支付一定的生活补助,却不愿意让会计部门接受一个会计实习生。退一步说,就算单位接受了会计实习生,一般也不会让其进行真正的账务处理,充其量就是把做好的账给看一下,或者以“副本”的方式依葫芦画瓢地做一些记账凭证,学生能实际操作的账目非常有限。无疑,这样的实习效果很难满足一个高等级知识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样的社会现实对高职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无疑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会计毕业生无会计工作经验——用人单位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会计——学生就业困难或不对口——形成会计工作不好找的社会认识——不愿意报考会计专业——学院生源受影响——学院规模萎缩——社会用人单位不愿到学院招会计人员。

解决这一尴尬处境的唯一办法就是建立有效的会计教学模式,把理论到实践的难题在学生离校前予以化解,向社会推出能用、好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有效的会计教学模式

有效的会计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到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科学的课程设置+配套的仿真实训+全真实训。

第6篇

关键词:真实环境;高职会计;会计服务公司;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的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对于会计专业教学来讲,实践性课程更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校内实训基地构建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迎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也为学生提高会计专业实际操作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却无法满足实训要求。归根结底是师资队伍的组建基本都来源于本校会计专业教师,对实训基地的内涵和要求缺乏深刻的理解,最终导致实训基地建设时存在缺陷,或偏离了当初建设的目的。

(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都比较完善,他们基本上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但实践经验欠缺。过重于学生的成绩,忽略了会计专业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实训,学生们即使遇到实际问题,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最终造成部分学生只具备专业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也匮乏的现象。另外,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改进,会计专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快,而专业教师的经验和实践能力已越发更加跟不上现实的变化。

(三)缺乏校内实训基地间的联动性和资源共享性

校与校之间的地理距离和竞争等原因,造成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之间不合作、资源不共享、独立使用,造成两者间资源共享性和联动性的缺失。此外,即使是同一院校内部之间的实训基地,也都因为各二级学院、系部之间统筹协调难度比较大,出现了尽管都是管理类课程,但是学生很难进入其他系部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的现象。这种学院内部的实训基地同样缺乏联动性,导致资源缺乏共享性。因此说,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和联动性的不足造成了各方面的浪费,这是校内外都存在的事实。

(四)校企之间合作管理衔接不通畅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难度大、程度低,迫使学生在实习时,要依靠自己寻找实习单位,而这样做的弊端则是,首先,学生实习单位比较分散;其次,所找的实习单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并不对口;第三,有的学生可能找到对口实习单位,但却因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有些实习生被送到校企合作的企I实习,对于学生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异议存在已久,企业认为学生应由校方继续管理,原因是因为学生并没有毕业;学校认为学生既然被实习单位接收,理所当然负责他们的管理。最终导致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相互脱节。特别是在实习生出现问题时,学校与企业各自推卸责任,维护自己的立场,而破坏掉了合作氛围。

二、高职院校设立会计服务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实训的核心在于“实”,重点在于“训”,只有提供真实的会计作业环境和多的机会,才能达到会计实训基地真正的目的。所以,需要对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题来另辟途径。而高职院校要想能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只有建立自己的会计服务公司才是最好的手段。

(一)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涉及的行业多

工业企业是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涉及的,其他行业涉及较少,而学生真正去实习或就业时,所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使学生陷入虽然校内成绩好但却不对口的尴尬,即使进入到不对口的企业实习或就业,也存在因没有接触过相关行业知识而不知道如何做的窘境。因此,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因为接受委托的企业类型较多,学生涉及到不同行业业务,进行实际的真账真做,对不同企业的运行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增加了实践操作能力,开阔视野,为今后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服务公司涉及的业务多

会计服务公司涉及的业务,除了会计核算、记账外,还包括税务、财务管理咨询等服务。在会计服务公司的实习过程中,大学生从会计数字的正确书写,填制和使用银行汇票、支票、本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出具会计报表,税务申报、缴纳,报关退税等,以及财务软件的运用,凭证的装订等实际会计业务学起,在师傅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完成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通过在会计服务公司的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会计核算、财务软件运用等会计核算能力。涉及业务范围越广泛代表学生实训机会越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最快适应并完成角色转换。

(三)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以高职院校为载体,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名声,及名师的声誉,提高社会信用度。

第二,服务质量及效果,是会计服务公司设立的主要目的,主要解决在校生的实习实训问题,可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对被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高职院校设立会计服务公司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一)完善制度、建立企业化的运作机制

会计服务公司实训基地具有双重的性质,它既是企业的一个部门,又是学校的一个实训基地。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企业。因此,服务公司要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设计比较合理的业务流程,制订记账业务规范流程,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高质量地完成记账业务。同时,为了保障校内实训基地有序平稳的运行,真正实现学生的顶岗实习和零距离就业的最终目的,学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二)培养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针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无法实现,但会计服务公司的设立,通过会计实践教学,对学生的会计基本能力、会计专业能力、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践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相应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块,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会计服务公司所涉及到的业务种类和行业繁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及日常工作,教师可完全融入企业之中,带领学生进行全面的财务实践工作,当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及典型案例,可作为课堂教学分析的典范,只有这样,作为教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朝着“双师型”教师更进一步。

(三)会计服务公司真正的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方针

工(生产实践)学(课堂教育)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即社会生产实践与教学活动的生产实践两者的有效结合。学生在会计服务公司学习和工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地选择该企业会计核算资料进行专项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打破纯理论教育的禁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加上教师的教授,使学生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学习会计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了“做中学”的目标;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合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去,从而真正地达到了“学中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忠红.高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

第7篇

关键词:校内模拟实习 公司制模拟实习 校企结合 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对于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本专科学生的高等院校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本文从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分析了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和学生实习与就业时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改进措施,让职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有路、上岗有能。

        一、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及其原因

        时常会碰到自己已毕业的学生在商场里当导购员或其他无关本专业的工作,其中不乏在校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令作为会计老师的我非常困惑和不解。

        1、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

        一方面,学校教学结构和开设的科目不合理,“重理论,轻操作”。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的学习和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方面,认为学生在毕业前只要考出会计证就万事大吉了,导致学生只有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实践训练。校内的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只是走走过场,不能让学生了解到今后从事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实战性。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会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还要对管理、审计和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弱,独立处理业务能力差,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解决。用人单位对职校出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放心,也不称心。

        2、造成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现状的原因

        (1)教师队伍不专业。

        很多教师自己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就是镜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真正到企业或公司去体验过实际的会计工作,在教学生时也只是纸上谈兵。有的即使毕业实习时参与了企业会计工作,但也只是做做出纳,简单地记记账,没有涉及到整个会计流程,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会计实习过程中,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指导实习,有可能会和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发生冲突。

        (2)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资源落后。 

        模拟实习这一实验教学手段模式单一、内容简单、方法落后,有的就是给学生几张凭证、账页,几套模拟业务,让学生机械地做分录、填凭证、登账簿。这些枯燥的工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教科书中没有涉及的工作,比如如何与银行打交道、如何到税务局缴税和买发票、如何开具各种票据等,更是云里雾里。

        二、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应对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可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会计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来为校内的老师充电,更新他们的知识库,扩展他们的专业视野。可聘请有经验、理论知识过硬的会计人员担任辅导老师,教授学生一些会计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整合和改进学校的会计资源,建立全新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实习体系。

        应健全会计档案资料,购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同时创建软硬件齐全的会计实验室,使会计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一体化并配备多媒体教学。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可创建公司制的模拟实验室:一般以四到五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出纳、会计、制单、审核及主管等角色,有序协同完成相应的业务处理,并定期进行轮换,通过财会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会计模拟流程外,可开设各种兴趣小组,比如会计电算化、点钞小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职校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实习机会,可以尝试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习我校和鲁泰纺织在服装和纺织方面的合作。比如和新星、银座等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使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走见习与就业一体化道路,这样既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时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又能消除私企老板对实习生不放心的顾虑,从而达到双赢。

        总之,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当务之急。这离不开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希望学校和企业能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和谐的就业新体系,达到校企共商、校企共建、校企共享、校企共赢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谭利云 提高企业规模实习的教学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6,(29):84-86。

第8篇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cubator" Talents of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LI Aimin

(Guangzhou Nanyang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25)

Abstract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period is the training of higher occupation colleges accounting major teaching mode to develop students' special requirements, accounting work, practitioners should grasp the high level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good occupation morality, which gives higher accounting Career Academy students is not a small challenge. In this paper,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how to innovate the old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bin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y study,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deepen the work of practic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oposed the enterprise and school joint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the formation of "accounting incubator", construct the training mode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the new period.

Keywords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会计职业作为高等职业学校中热门专业,每年都会有大量生源。因其专业稳定和连续性,毕业后单位企业广大需求性以及较好待遇都给报考会计专业学生带来巨大吸引力。因此广大高等职业学院都相应开设会计专业。[1]新时期工学结合背景下,高等职业学院应该鄙弃旧时会计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学校与企业单位合作,让学生在边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工作实践中,以“实践理论相结合”开展新的教学和培养学生新模式。实现会计人才全面化培养,培养新时期下,全面专业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工学结合培训教育方式对培养新时期全面型会计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教育能让学生在会计工作实行中把自身在高职会计专业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到工作实践中,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现实中动手操作能力。[2]以实习生身份加入到实践工作中。在实践工作中,学生能在企业老师和院校老师双方指导学习中,尽快完成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经验,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实行高职会计专业与企业单位结合培养教育模式,可以使用人企业单位对新型的会计人才有更直观认识和了解。[3]企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所需人才在学校结合下,有选择性强化培养,为单位储备优秀学生人才。企业单位也可以借用院校师资力量对本单位员工培训,为单位员工提高专业素质。

第三、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实行高职会计专业与企业单位结合培养教育模式,可以使院校学生在企业单位现有的工作生产条件和企业单位的工作环境氛围中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和专业技术的提高,把院校的课堂结合到企业单位的工作生产现场,完成实践工作中学习了解课堂理论知识,给学生就业后奠定就业基础。学生教育问题与就业问题紧密结合,突出院校“教育就业一手抓的”教育模式。

2 工学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孵化器”式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第一、理论课程与实践工作脱节。旧时期会计培训都是在固有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参加实践工作培训。新时期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部分院校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逆反心理,根本无法安心学习,出现半途而废甚至抵触情绪。[4]高职院校应当以自身特点,制定出符合“实践理论相集合”教案来改变固有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逆反及抵触心理,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出现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改变不彻底,理论学习课程与实践工作脱节等现象。

第二、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岗位欠缺。成立实习基地困难多,企业单位实习岗位少。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院校与企业结合培养人才模式,首要因素是有附和院校条件的企业单位,能给院校学生提供实践、学习与实习岗位的条件。院校学生实践工作开始后,能大量的接受实行生的企业单位不多。院校对企业单位的资质、待遇和规模无法做出选择,所提倡的企业院校结合实行中,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肯定与想象中有所差距,这些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第三、会计专业就业的高要求,一次招收就业的人数不高。因为会计专业的自身高技术性与职业素质高等特点,企业单位对招聘新会计员工都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年限,到岗就能顶岗,必须专业技术过硬。[5]财务工作中都牵扯企业单位的重要机密事项,绝大多数的企业单位会从企业内部选拔和提拔会计人员或者选择长时间观察的人员来担任财务会计。以此,历年来,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次性就业率不高。

3 企业与院校结合,全面专业“孵化器”式会计人才的探讨

针对在企业院校结合培养教育下的人才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问题,作者所接触的一些高等职业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开课过程中,以“企业院校结合”为中心,针对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组建从定位精确的人才培养,专业对口的教授,实践操作,顶岗培训到就业录取流水线一样的“孵化器”教培模式,在“孵化器”教培模式下学习的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真账实践、顶岗操作、专业对接和就业录取等几个关联的环境形成了完整而全面的“孵化器”体系。

第一、精确定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专业且精准和正确的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分工越来越明晰化和精准化,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是为了弥补社会各行各业中的高技术人才的缺失,不是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试品”。以此,定位精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的填补缺失的高技术人才。通过比对调研历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信息咨询服务业、物流行业、家具行业、生产设备制造行业、商务会计、金融投资行业等高素质高技术的岗位。

第二、根据“工学结合”要求对课程体系进项深化改革。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程中,应该以会计专业自身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求职所需专业内容学习巩固为最终目的,学习掌握基础课程基础上,将课程改革体系与现实所需专业相结合制定相关改革体制,做到摒弃旧观念和教学方式结合新时期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第三、加??院校内账目的模拟操作以及企业单文真账的模拟操作。根据会计工作本身的技术含量高和保密意识强的特点,企业单位都会对从事财务会计的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年限。企业单位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愿培养和采用院校实习生或者刚毕业院校学生等情况,在深化革新中,院校学生在院校学习过程中应该全部应用与会计课程相符合和紧密联系拟真作训软件进行学习和操作,彻底抛弃老旧教材做到开拓性思维学习。会计专业校外实践操作, 高等院校应当摒弃传统企业单位,认真重点挑选大量有真实账目且需要记账企业单位合作进行“真账实训”工作。[6]这类企业账目种类多,涵盖行业种类多,多种类型业务要及时处理,企业单位也需要大量财会人员为其账目清算工作做一些简单归拢。这样就和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共赢伙伴关系。既能为院校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企业单位也解决了账目上存在的简单问题。院校实习生通过在企业单位实践操作,结合院校教授理论知识互相验证,短时间内会对财会工作有一个简答明了的认识,比在院校内单纯理论学习更能提高自身专业知识,随着接触账目种类,涵盖行业账目的增多,学习和应变能力也会加强,为毕业后就业打好基础。

第9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会计专业 实训问题

近年来,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会计人才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被社会认可,是评价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学校要培养出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扎实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是技工院校的当务之急。从目前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来看,情况并不理想。

一、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从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来看,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是普遍现象。目前技工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了教师岗位,他们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有的指导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也只是熟悉某一行业或某一岗位的会计工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因而学生在实训中无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2.缺少真实的岗位实践环境

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都建有校内模拟实验室,但模拟实验室设备陈旧,很多学校只是在多媒体教室配备些空白凭证、账簿、会计科目章,就算是实训室了,其在设备和功能上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实训内容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大多数院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室,模拟的对象都是制造型工业企业,并且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因此,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3.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且实训效果欠佳

(1)企业内部建立实训基地较为困难。会计资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一般企业都担心商业机密外泄,所以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对建立实训基地态度不积极,甚至反感。即便企业同意学生到单位实习,由于受企业规模的限制,难以安排大批学生实习。

(2)校外实训基地难以发挥作用。由于教学的需要,很多学校都建立了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不可否认,校外实训基地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会计专业学生人数较多,而单位的需求量却很少,要让每个人都顶岗来满足实践的要求,显然是困难的。况且实训单位出于保护单位商业秘密的原因,往往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即便是通过关系进去实习也只是让学生做一些与会计无关的工作,例如数字加减、凭证装订等不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使会计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4.校外实训缺乏监管

学生到实习单位以后,学校对他们就疏于管理,呈现出松散状态,学生在实习单位表现得怎么样、能不能学到知识,学校一概不知,仅凭学生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给出的评语。一般实习单位都会给予好评,实际上很多单位不愿花费精力指导学生,或怕商业、资料秘密泄露,不让学生接触业务,还有的学生偷懒经常不去实习单位上班。

二、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实训的改革措施

1.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双师型”教师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学校应该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制度和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鼓励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把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同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职称评聘、评先、外出进修培训等挂钩。这一制度的实施,一方面可以缩短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以便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避免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另外,学校还可以采用“引进来”的方式,聘请企事业单位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讲座或做兼职教师,也可以对专职教师进行指导培训,以此不断更新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2.优化模拟实训室,进行工学结合的会计仿真教学

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由于会计专业学生到实际业务部门实习存在诸多的限制,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校内实训室要尽量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包括实训室布置仿真、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仿真、财务工作岗位仿真、会计资料仿真、经济业务仿真与工作流程仿真。设置会计业务模拟系统、银行模拟系统、纳税申报模拟系统,让财务各岗位的业务都能在会计模拟实训室有所体现。学生实行轮岗制,通过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操作业务,使学生有真实的感受,直观性、真实性强。同时实行考核机制,结合工作任务和职业素养对学生进行考核。

3.强化校外实训基地,优化工学结合环境

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室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毕竟只是一种操练,与到企业中去还是有所不同,学生相应的职业素养无法得到培养。为此,学校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演习”提供场所,充分利用企业严格、务实的管理标准来弥补校内实训环境虚拟性、环节单一性等缺陷。要逐步建立学校与合作单位双向推动,产、学、研密切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优化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

(1)可以重点选择一批规模大、用工需求大、生产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满足强化学生技能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还可以采用两人顶一岗的方法,减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压力。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后,可以聘请实训单位的会计担任顶岗学生的指导教师,付给指导教师一定的劳务费。学校的教师定期到各个实训单位进行巡回指导、监管,随时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

(2)与记账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长期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记账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接纳学生的量比较大且比较稳定,便于学生的学习训练和学校的组织管理。学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让记账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入驻学校办公,学校无偿提供场地和设备,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实训,专业实习效果好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兼职员工或指导教师的助理。这样,学校又为企业培训了员工,做到了双方合作共赢。记账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复杂,既有企业、商业、事业单位,又有地产、服务、流通等多种行业,方便学生熟悉各种类型企业的账务处理以及税务处理等事项。这种共赢的合作模式既使得校方、学生实现了校外实习的目的,又实现了有效的监管。

(3)学校可以利用自己师资优势,自己成立会计服务机构,开展相应的记账、审计等业务。学生实训可以到学校的会计服务机构,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真实的会计业务。这样既为教师提供了直接从事会计业务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企业会计业务和审计业务处理的机会,又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服务,还为学校增加了收入。

第10篇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如何让我们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职业素养是当前会计专业教育发展中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但会计审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般的中小企业能安排的实习生很少,很难满足各院校会计学生较多的现状;

 

二是有些学校将会计专业的学生安排在非会计岗位,学生、家长很不满意;

 

三是会计工作涉及企业很多的商业秘密,一些企业很难让学生真正接触到财务岗位,学生无法进行会计业务的操作与处理,实习效果较差;四是目前很多单位都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安装了会计软件,实行专人负责制,不会让学生操作;五是由于会计工作比较繁琐,单位财务人员无暇也不愿指导学生真正操作业务,有些实习生又不主动去学习,导致实习流于形式;

 

六是会计专业比较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没有成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动力,校企双方在利益上很难找到双赢的交点;七是因为学校难以找到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部分学生为了应付找个单位盖个章,写个实习报告了事,根本达不到实习要求。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会计专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职业素养的锻炼,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这就给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尤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打破现有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大同小异、实训效果差的现状,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会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行高水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骨干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在思想观念上,很多高职院校领导认为会计专业是文科专业,校内实训室所起的作用有限,认为在实训室有电脑,装些财务软件,再买些凭证、账册给学生就可以了,会计成为大家心目中投入少、收益高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给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达不到社会的要求。

 

(二)校内实训基地资金投入较少,场地和设备严重不足。会计专业作为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很多实训在校内完成,要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场地要足够大,实训设备要足够充足,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与软件,实训软件还需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更新。近年来各校会计专业招生情况较为理想,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招收学生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对会计实训基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加上各个院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根本没法落实。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有些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室在建设方面和企业深入沟通不够,只注重表面设计;还有一些学校因为对会计专业的实训认识不够,在学校的公用机房中安装了一些财务软件,然后再挂牌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很多院校一次性购买较多的实训资料或选择较简易的实训资料,有的甚至是学生自行购买,有很多实训资料在现实的企业中已经不再使用,学生在校所使用的资料与企业实际所用的资料有一定的差异。一些高职院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所调研企业的情况,按照企业的实际建立了包括企业各部门、工商、税务、银行、客户、社会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等组成的看似功能齐全的一体化实训室,但综合来看,其实训室仅是在几台电脑前挂了展示牌,展示牌显示的单位与会计工作内容相关性不大,其功能仅适用于教授财务软件课程和让学生了解企业部门组成、政府相关部门等,很多硬件资源不具有实用性。

 

一些院校在进行校内实训建设时,没有考虑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共性及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实训过程和实训内容与现代企业会计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明显脱节,学生经过了很多课程的实训学习后仍不太了解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感觉不到真正在企业工作的氛围。

 

(四)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单一,没有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由于与企业融合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校内实训基地往往更多的是考虑教学,大多停留在模拟、仿真的层面上,没能发挥学校在场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建设成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在实际中所用的凭证、材料等有一定的差异。而且校内实训基地通常只用于教学,基本没有社会服务、培训等功能。

 

(五)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不够。很多高校的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工作,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处理实际业务水平偏低,有的教师虽然在企业顶岗工作,但由于时间较短及学校管理不到位,在企业顶岗流于形式,没有职业岗位意识,无法按企业的要求指导实训课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实训效果。

 

三、基于“三合一”的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一)学校要改变思想,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在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很难满足实训的情况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岗位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这就需要学校管理层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要实现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培养符合社会与企业需要的人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迫在眉捷。所以,在有限的资金中,如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投资,经过论证构建适应现代会计教育要求的会计校内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二)校企融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按企业的要求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要求学校与企业高度融合,深层次合作,企业要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在实训基地环境布局上,设置与典型企业类似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氛围,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营造工作情景,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其次,要围绕实训实习各主要教学,与企业的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教材等。为了保证实训质量,要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考核标准,进行成绩考核等。总之,应与企业专家一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三)校企共同管理,发挥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文件精神,高职教育要“强化实践育人”,校企共同管理实训基地就是要将这一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学校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联合成立记账公司,将实训基地建设成记账公司,配置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接收业务后指导学生完成。

 

如笔者所在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财务咨询公司签订协议,公司接收业务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学生所面临的业务是真实的,公司有经验丰富并有一定表达能力的业务骨干作为校外指导教师进驻实训基地指导,校外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具体工作由实训教师指导学生来操作完成。可以给校外指导教师一定的兼职教师经费。有的学校免费给一些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记账公司提供办公场所,将记账公司办在学校,要求公司聘用一定数量的学生分批参与公司的具体工作,教师和公司职工共同指导学生,实现双赢。

 

学校为了充分利用较好的师资,还可将实训基地作为对外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岗前培训、会计职业资格证考试的考前培训、会计专项技能提升等的场所,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拓宽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不仅满足教学需要,还能进行社会服务,与企业深度融合。此外,校内实训基地也是会计教师的科研基地,会计教师可在这里进行科研、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等。

 

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要改变现有观念,以“工学结合”为管理的指导思想,邀请企业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制度,校企双方权责利分明,保障基于“三合一”的校内实训基地有效运行。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应以实现合作双赢、互惠互利为目的,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企业可以获得建设实训基地的机会,可以结合自身的要求培养人才。而学校通过企业的参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教师也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更加了解企业的最新状况,提高实践能力。

 

(四)校内培养校外引进,采用各种途径有效解决教师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可以要求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或业余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或者参加一些高职院校组织的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项目;鼓励教师采用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到企业挂职锻炼;激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考取会计资格证书;拓宽教师视野,组织教师进行校外培训,与先进的兄弟院校交流;另一方面,企业派骨干到校任教,指导学生实训;学校也可以用优厚待遇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财务经理等作兼职教师开展技术讲座、企业文化讲座等。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能够服务于社会,对学生教育的关键在于能够使其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又有专业素养。会计作为实用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且校外实训基地难觅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任重道远,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非常重要。

第11篇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财经系,广东广州510600)

摘要:当前,约60%的珠三角会计人才需求需要依靠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来满足。随着新经济业务的出现和日趋复杂,职业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必须适应新时期的各种变化。本文针对职业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对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进行探析。

关键词 :会计人才;应用型;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74—03

收稿日期:2014—02—11

作者简介:黄佳蕾(1985— ),女,陕西汉中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财经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学。

一、珠三角地区会计人才需求现状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指出,广东要积极发展企业管理、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早在2008年年底国务院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曾明确提出,珠三角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会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会计专业人才。

到2020年,广东省会计人才资源应平均每年增长约10万人以上,才能较好地适应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计人才结构目标应达到:2020年全省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其中,研究生学历会计人才达到1.5%,大学本科学历会计人才达到20%。也就是说,剩下的约占60%的每年增长的6万名会计人才需求,需要依靠广大的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来满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与政府的政策、市场的需求相符合,因此,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对会计、金融、国贸等专业加大了培养力度,招生规模也在连年扩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仅财经系相关专业的学生就超过了2000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与此同时,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日趋复杂,使会计业务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展,对于高职高专的会计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对如何培养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进行分析。

二、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容易存在两种误区:一是高职高专院校照搬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必然造成学生技能方面的缺失,影响其市场竞争力;二是只强调高职高专院校的特殊性,忽视了理论知识,只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毕业生知识面过窄、理论知识薄弱,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高职院校都积极开展各种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各种会计实习基地纷纷建立,校内课程除理论课之外,也大量开设各类会计电算化操作演练和会计手工账实训等实践课程,已经很少会走入只重理论教学的误区。开展会计实践教学以来,学生的动手能力比以往更强,毕业生也比以往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现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教学目标定位基本准确,但收效不明显

在明确了以“用”为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许多职业院校开始转变旧的培养模式和手段,以往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现在实践教学被置于重要地位,强调会计实操教学,一些职业院校开始转而忽视会计基础理论教学。有些教师轻视会计理论知识讲解,简单讲几句之后,就直接抛出经济业务,让学生照猫画虎,机械地演练会计账务处理。虽然部分同学能快速掌握一些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技巧,但是,他们并未真正理解经济业务本质与账务处理原理,也不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课程教材类型少,且内容设计不合理,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颜丽、林碧映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程以及校内实训的满意程度都低于本科院校和民办独立学院。同时,他们指出高职高专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往往局限在会计核算类课程上,其他专业课程,如《审计学》、《成本会计》等往往没有配套的实训教材,也没有开设相应的模拟实验课程。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大二学生开设的会计实训课为例,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实训教材要求,配备一套会计凭证和账簿,以手工账模拟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看似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少实践技能,实际上实训教材内容有很多不足。首先,缺少岗位分工,往往采用混岗方式,每个学生都完成相同的全套账务处理,导致学生对不同业务岗位的职责、权限认识不清,而财务工作最讲究的就是“分工”;其次,很多涉及现实工作中企业与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交涉的业务,在实训材料中一般不涉及或直接指明忽略相关流程、忽略相关税费去进行操作;再次,对银行票据的认识、对报销手续的办理等等企业中真正常见的业务流程都是一笔带过,只要求学生对此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因此,模拟企业会计实训很难真正起作用,学生看似可以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但与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

(三)会计实践教学制度不完善,实践质量难以保证

首先,校内会计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如果实践课时过于分散,会不利于学生连续、系统地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成效不佳;可是,过于集中,如两至四个星期的集中训练,又会打乱其他课程的安排。

其次,缺乏有效的校外实习监督制度。离开了课堂和学校的约束,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难以集中精力去主动学习、钻研课本知识的,同时,由于学生的实习单位不固定,地点很分散,学校指导教师也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实时远程监督,只是凭借学生交来的实习协议、实习报告判定其是否在规定时间进行了企业实践。因此,在没有良好的实习监督制度和校企合作的情况下,盲目安排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某种程度上存在“放羊”的嫌疑。

即使学生顺利地找到了实习单位,也认真地在单位进行了实习,效果也不甚理想。根据我们对实习生的访谈发现,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回避学生接触公司核心财务业务,以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一部分用人单位也担心实习生的业务素质尚不足以应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公司做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无法学到实用的会计技能。

(四)会计专业师资结构和质量存在问题

目前,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构成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由于会计专业的扩招,学校也需要大量的会计专业教师,但是,往往只有一部分会计教师具备会计本科专业背景,他们对会计基本原理、会计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等业务比较熟练;另外一部分会计专业任课教师的本科专业甚至硕士专业都不是会计专业,他们对会计实务甚至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都比较陌生。他们上课都是现学现卖,缺少深厚的专业底蕴,只能教出一知半解的学生。

其次,专业任课教师大都缺乏相关企业工作经验,许多人不了解企业经营业务,不熟悉基层会计实务,难以教出与社会现实要求相吻合的、具有熟练技能的人才。

三、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当前社会变革的角度看,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简单地局限于“会用”,还要强调“用好、用活”,不能忽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目前的人才需求,要求优秀的会计人才不仅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需求,也要具备能够在新环境中不断进步的能力。

因此,在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下,绝对不能忽视基础理论教学工作,应针对不同课程,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技能分解,然后,根据职业能力特点安排课程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授、深入讲解;在侧重应用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应用型会计人才主动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

(二)认真遴选优秀教材,必要时开发特色教材

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选取的教材内容突出实践性、技能性,同时,具备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在教材形式上,不仅可选用传统的纸质教材,还可选取视频等电子教材,在已有的教材或传统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情况下,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文化公司或出版社合作,开发自己的特色教材。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学校正在重点开发一种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实景教材”。该教材主要是以视频的方式展现会计业务,代替了教科书上死板的业务描述。例如,在基础会计中讲述如何“盘点存货”,教师就可以播放相应视频,视频中会出现工作人员盘点存货的画面,教师就充当解说员,一边讲解工作人员的业务流程,一边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讲述“产品成本的构成”这一知识点时,视频会播放工业企业生产车间的简短生产流程,学生可以看到原材料是如何从仓库进入车间,再一步步从半成品到完工产品,其间会需要耗费到哪些生产所需费用,学生自然一目了然。

(三)改良实践教学制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

可以对目前的学年进行重新划分来设置校内的实践课程。一种观点是:在需要安排校内实践课程的学年,在适当缩短原有春、秋两个学期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学期的起止时间,为学生调整出一个集中进行实践学习的“第三学期”。学生的理论知识已经在第一、二学期完整地学习过了,单独用第三学期来进行校内模拟实训,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学生也能专心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

针对校外实习中指导教师难以管理学生,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也难以接触到公司的会计业务等现实问题,骆从艳提出,通过调整校企合作伙伴,选择与学校关系紧密的教学软件供应商——财务软件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大的财务软件公司除了学校之外也有很多企业客户,那么,在为企业客户安装、后续维护软件的过程中,势必会大量接触到企业财务核算业务的方方面面。如果学生进入财务软件公司,成为财务软件公司的实习生,通过这个平台就能够深入客户企业,与同事一起对该企业各项会计业务进行了解和深入分析,开发出适合该企业的财务软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全面的知识,对企业财务工作的认识也将更深刻。学校一般是软件公司的大客户,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都比较熟悉,因此,指导老师也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而且,财务软件公司都是同时为多家企业服务的,比一般的企业能接收更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习。

(四)培养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资源还十分短缺,但从基层企业会计岗位直接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老会计来进行教学工作也存在弊端,他们有的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有的是只重实践不会理论教学。做老师的合适人选仍然是高等院校毕业的高层次知识分子,其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容易适应教学工作。改进的措施是创造条件,让学校目前现有的专业课老师下基层、下企业,到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操作水平,将最新的会计实务信息引入课堂。另一方面,仍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工作者进行校外实践课程的指导工作。

推进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将“用”落到实处,使学生将书本中、课内外学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工作中去,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转化为活的生产力,为社会培养出有持久发展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榜江,朱芝洲,朱晓蓉.基于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3(10).

[2]陆勇.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1).

[3]骆从艳.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合作伙伴选择[J].中国电力教育,2012(1).

[4]邱兆学.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本源及模式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1(30).

[5]刘忠敏.浅析高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J].价值工程,2011(11).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一、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对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本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观念仍影响着职业中专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五花八门,教学计划较以前相比虽有所调整,但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严重滞后,教师仍在运用“黑板加粉笔”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中职学生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操实训相对缺乏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即使能到企业实习,由于企业担心泄露企业机密,也很难让实习生接触到比较深入的东西。并且大部分企业都不大愿意接受实习生。这样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训实习就只能在会计模拟实训室来完成了,而在实训室的模拟实训,与真实的会计业务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缺少真实业务往来的真实感、立体感。学生虽然能在实训中了解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内容和编制,通过老师的讲解也能了解一些基本业务的处理和账簿的登记,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在这种实训中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学生在刚接触实训课时,对最基本的会计实务,也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很好地用理论来指导实操。

3.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比较落后

从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来看,大多重视理论考试,不大重视实操能力的考查,基本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实操能力的考查,没有一套成熟的、合理的方法。这样的评价考核方式,会导致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没有达到考核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

按照国家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生产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经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合格,方可任职。可现实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中职学校任教,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对实际操作根本不了解,缺乏实践经验和岗位意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不能满足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多数职业中职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由于没有财会实际工作经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时,难免是空对空。以这样的师资去完成理论和实习教学任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针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者也积极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关于会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想法和思路: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想法和思路

1.对准市场建专业,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这市场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满足招生市场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好多家长、学生觉得做会计工作环境好,待遇也不错,所以好多家长都主张子女学会计专业,尤其更受女孩子的欢迎;另一方面是就业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企业、工厂多,所以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当大,基于市场需求,重点加强会计专业的建设,逐年扩大本专业招生规模,为财会行业培养出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2.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中职学校应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新理念,一是重基础,学生要尽量掌握本专业各岗位群所必须和通用的基础知识,学到比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基本素质,为既有短期的就业能力,又有转换岗位和适应新岗位的基础,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创造良好的知识平台。二是技能显著,综合职业能力强。本着实用、专用、通用原则,学生既要掌握本专业的各项技能,如点钞、珠算、会计实操能力;又要掌握与其相关专业所需要的一些技能。如收银机的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等等;三是注重个性发展,充分发现、发展学生各自的兴趣、潜力和特长,使其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

按照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特点,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重组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建立以提高素质为基础、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在这几年的教学计划的修改中,我们对准社会需求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删掉了一些学生难学、难懂、实际工作难用得上的一些课程,如审计、管理会计等,增加了实践性环节所占课时比例,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会计里就增加实操教学的时间比例;由于大多数学校机房有限,学生在四个学期里只有在一个学期里开了计算机基础课,才能接触到计算机,其他时间很难接触到计算机,所以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都比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字录入和传票翻打能力,我们在第一个学期开设了《文字录入》课;另外,把考证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在第二学期里开设了《财经法规及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在第三学期,为了让学生对考证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也增设了专门的考证课程;第三、第四学期里各做一套模拟帐,通过反复的学和练,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开辟更多的实训基地

对于文科类学生的实训,是很多学校很头痛的问题,学生除了通过模拟账来进行实训以外,其他很少有接触实操的机会。为此我们也想了不少办法,联系了不少企业,目前正在开展的项目有:一个是跟用友畅捷通公司的合作,我们老师和学生参加了他们公司组织的“畅捷通公司广州、华南伙伴大比武”和“会计文化节”,也经常参加他们公司组织的一些讲座以及和他们的员工进行交流,他们也经常推荐我们的学生到他们的客户那里实习和就业。他们和我校合作的实训基地的挂牌仪式也准备在近期举行。另外我们也在跟一个第三方盘存公司进行合作,他们公司主要是帮一些企业进行货物盘点,一次性需要的学生比较多,且专业比较对口。还有也可以在场地比较宽裕的情况下,引进一些记账公司到学校,免费提供场所给他们办公,然后让学生来帮他们完成一些力能所及的工作,让学生在没出校门前就能接触到真正的实际工作。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文件的精神,会计专业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拓宽师资培养渠道,建立“上联下挂”师资培训基地,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更新旧知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一方面与一些高校建立长期联系,定期派教师到高校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企业建立合作项目,利用寒暑假派老师到企业实习,培养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6.加快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会计模拟实验室是组织会计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会计专业在建立了一个规范化、现代化的专业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基础之上,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并配备专职实验系列的教学人员负责教学与管理,为增强会计实验教学的时代性,使学生更加适应现实会计工作中的电算化环境,为未来在会计行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教学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突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实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把中职会计学生培养成具有“双证”的优秀会计中职生。

参考文献:

[1]吴云飞.《中职会计专业项目实训体系的构建》 .职业技术教育,2010第26期第31卷

[2]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