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05:08: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参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主体性培训是指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教师培训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参训教师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使他们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简而言之,主体性培训就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参训教师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施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训目标的人本化
目前教师培训之所以会出现诸多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不见“教师”的影子,听不到教师的声音。主要表现为:一缺少对教师境况的关怀,二缺乏对教师人格的尊重,三缺乏对教师需要的了解。[1]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规定,教师培训的目标应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培训目标的人本化,是主体性培训模式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培训目标应关注每一位参训教师的人格发展
教师发展的核心和本质是要以人为本,要求目标人本化。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参训教师也是有喜怒哀乐的人,我们在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同时,对教师培训教育更应该如此。
2.培训目标应追求每一位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
只有遵循了教师成长的规律才能促进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发展。“就教师成长而言,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例如适应期的新教师最关注的是熟悉钻研教材;处于发展期的教师最关心的是思考自己的教学与其他教师的不同,尝试总结经验,形成风格;处于创造期的教师更加关注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灵活有效的教学,因此,教师培训必须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2]
二、培训内容的情境化
1.培训课程编写的参与性
培训教材的编写,一直是教育专家和培训者的事情,参训教师是无法参与其中的。而事实上,“教师是一种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即教师”,“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质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3]所以在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参训教师应该参与其中,与专家学者以及培训者们共同选择和编写培训课程。
2.培训者应分享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
在教师培训中,参训教师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其本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开设在思维方式上,局限于传统较稳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而没有从广义的课程概念出发,把教师个体的经验、社区的特色文化及其他相关的教育内容融进教师继续教育课程。”[4]
三、培训中的互动
1.培训者应引导参训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教育中,教育者永远起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培训中也不例外。培训者应摈弃传统的“教师中心观”,坚持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方法中主动引导参训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培训方法应多样化
当前教师培训中培训者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以培训者中心”的方法,而不是其他方法,所以面对这种现象,培训者在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多样化,既需要讲授等以培训者为中心的方式方法,更需要讨论、访谈、案例分析、情境体验、自我反思、现场观摩等其他互动方式方法。
四、培训评价的科学化
教师培训的评价问题一直是教师培训的瓶颈,也是导致教师培训实效性低下的重要原因,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必然导致实效性的低下,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必须坚持“四个结合”的原则,即培训机构评价与参训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与发展性相结合;书面测试与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相结合。
注释:
[1]高靓.教师培训:请多些人文关怀[J].中国教师,2004,(8).
[2]陈永明等.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99.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5-416.
学校高中部高一新生为期7天的军训就要结束了,在校领导和武警Xx中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教官的细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努力拼搏下,我们的军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次军训,由于部队教官严格要求,认真进行各项科目的训练;同学们参训态度端正,有吃苦耐劳和磨练意志的思想准备,因此,在军训期间参训的同学都能积极的投入到艰苦紧张的军训之中,不仅增强了国防观念,坚定了爱国主义信念,而且体验了士兵生活,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培养了艰苦奋斗、勇敢顽强的军人作风。虽然军训时间是短暂的,但这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军训中,教官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爱心和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参训同学生活,主动做好参训学生的思想工作,热情为同学服务。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最可爱的教官表达最崇高敬意。
同学们,军训是每位高中生重要的必修课。这次军训的200名同学,经过军训技能考核,均取得优良成绩。
7天来,同学们虚心向教官学习,严守纪律,不怕困难。有的同学带病、带伤坚持训练,从不叫苦叫累。3班的 唐大伟、
同学在训练中,虽身体不适稍做休息又投入到高强度训练之中。1班的 、2班的 、 3班的 、4班的大李帅 、谢丽军、刘佳庆
等同学是军训学生的榜样,他们高标准要求自己,各项技能成果走在了最前面。
106寝室的同学用午休时间清扫场地积水,热心为集体服务。军训不仅增强了体魄,而且锻炼了意志、毅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军训中在同学们身上真正体现了一名高中生的优良品质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Xx学子军训的新篇章。
我们参训的老师从军训开始一直关心、体贴、鼓励参训同学,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同学们积极参训,你们的感召力是无穷的。
这次军训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确保学生军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前准备,确定目标,体现了军训各项工作抓紧、抓严、抓实的特色。
在这里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武警Xx中队的参训教官,你们严格施训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保障了本届军训任务的圆满完成,在这里我们向你们敬礼,向你们致敬!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问题;对策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随后,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指出:“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在云南省“国培计划”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培训中,笔者作为国培助理参与其中,发现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对幼儿教师的评价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 培训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评价主体单一化
评价主体即为评价者,是实施教师培训评价职责的、具有独立评价意识、见解的人或者群体。云南省“国培计划”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培训的主要参与者是培训的投资方、培训的组织方、参加训练的学员、培训专家、幼儿园方面、班主任、国培助理等。幼儿教师培训中的主体主要是幼儿园园长以及班主任、国培助理。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评价主体忽视了参训教师、同事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主体的构成没有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参训学员进行评价,没有体现参训学员的主体性,注重了外部评价,忽视了内部评价,影响了整个评价的客观性。
(二) 评价内容不全面
评价内容是指对参训教师评价包括的内容,在云南省“国培计划”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中评价的内容是多样的。主要评价内容有考勤表、见习记录表、活动设计方案以及教育活动的组织。教师评价内容不完整,表现在整个评价内容缺少师德素养、科研能力方面的评价。此外,参训教师来自不同的地区,教龄、需求、学历、经验等各方面具有差异性,评价内容要考虑到全面性,尽量符合不同背景的参训教师的需要。
(三) 评价过程不完整
参训教师的培训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包括培训前对参训人员的需求调查、培训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对参训教师的考察以及培训结束后跟踪评价。但实际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某些环节不到位或者缺少了一些环节,导致了评价过程不完整。比如在参训人员的身份考核,有些参训人员是在小学任职,并不是在幼儿园教学,却被当地有些部门强制要求参加此次国培,使得整个培训价值降低。
二、 改善培训教师评价的对策与建议
(一) 促进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化。多角度、全面的对参训教师进行评价。参训教师在评价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一方面,从培训开始到培训结束,参选教师要进行全面、整体评价,包括对待培训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教育活动、自己的收获等,对自己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以及自我修正。其次,不能忽视同事的评价。同事与参训教师每天生活在一起,一同参与培训,对参训教师比较了解,同事对参训学员的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 构建合理的评价内容
首先,根据培训总时间,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在时间上合理划分理论知识学习、幼儿园跟岗研修、师德修养、科研能力各方面学习的比重,针对参训教师的需求,有重点的进行培训,让参训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到不同的内容,扩展自己的视野。
其次,在培训中对参训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经过几天的培训,各项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参训教师对培训的流程有了初步的感知,及时对参训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尽快得出结果。针对参训教师的需求最大化的进行调整,使满意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三) 统筹完整的评价过程
美国肯塔基大学教育政策与评价系教授Thomas RGuskey提出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模型,该模型包括了5个评价层次:一是学员反应;二是学员学习;三是组织的支持与变化;四是学员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应用;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首先,培训前注重参训教师的评价。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查询教师自身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发展水平,然后对参训教师做出恰当的评价。其次,通过在培训过程中见见习记录表、活动设计方案以及组织的活动等资料,形成一个档案袋,根据档案袋的资料对参训教师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再次,培训结束后,进行跟踪评价。调查参训教师是否将所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运用到所在幼儿园。第四,参训教师接受培训后,回到工作岗位。所在幼儿园的变化以及对教师的影响都是评价参训教师的资料。最后,参训教师实施后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比如,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增添了本民族地区特有的装饰,幼儿的参与度、积极性明显高于之前的活动,可以判定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进行了有效利用。
作者简介:
倪纪梅,(1989.03-),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学前教育课程方向。
参考文献:
[1] 徐夏,陈兆兰.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促进培训质量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农村教师 ;全员培训
我县小学2004年秋季学期起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我校从2003年起每年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新课程全员培训。为使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使用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近年来,我校在教材教法的培训中采取了讲座式、参与式、示范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但效果并不理想,参训教师满意度不高、收获不大。在总结反思几年来的培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参训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有收获有体会,才符合师资培训的教育规律。于是,我校今年采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送教下乡,分科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做法
1.1 培训内容的选定。培训内容以“块”为单位,根据我校三年培训计划安排,今年上半年的培训内容(主要是语文数学两科):语文是“阅读教学”,数学是“概念教学”。培训中要实践的具体课题由各个教学点(乡镇中心校或县直各学校)在培训“块”内任选,培训前一周报给我校。
1.2 培训流程的安排。我校用教学日下乡(校)培训,语文、数学各用两天时间。第一天上午由我校教师对培训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对教学点提供的课题进行教材分析和提出两种教学设计思路。下午由参训教师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点教学资源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详细教案(上午班主任已介绍试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校教师从交上来的教案中选出一位参训教师作为第二天的试教者。
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由试教者现场上课,第二节课由我校聘请的县直学校骨干教师用另外一个班的学生上课(有时我校教师也上课),第三节课先由上课的两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然后参训教师先分组后集中进行评课,最后我校教师进行总评。下午由我校教师根据现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辅导。
2 效果
每个教学点在培训即将结束时,由教学点的组织者对参训教师进行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并把问卷调查表收集分科密封交给我校。今年上半年培训结束后,我校教务处从18个教学点中抽查5个教学点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统计,培训满意度和培训效果分别如下表一和表二。
3 体会
3.1 “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仍然符合二十一世纪教师培训的理念。它能使师训“教学做”一体,使师训成为增强课堂教学技能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演练场,增强师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也增强培训活动的吸引力和紧迫感,真正使师训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
3.2 “参训”者变成“参与”者。“教学做合一”改变过去培训“只听不做”、“只看不做”、“只说不做”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参训教师要“做”必须要“动”,参训者要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必须激发他们专业发展的理性自觉,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交融,由“参训”者变成“参与”者。
我们学会了坚韧不拔,学会了服从命令。军训,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品质,磨砺我们的意志。经历了军训,我们获益匪浅;通过了军训,我们无比骄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新生的军训总结,望大家喜欢。
高一新生的军训总结范文一接受军训是每一名高一新生必须参加的一项集体教育活动,也是新生入学的必备条件之一。我校20____年级高一新生军训从8月15日开始至8月21日 结束,历时7天,参训学生117人。军训以提高同学们的国防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作风为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军训成绩显著!本次军训工 作,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通力协助下,形成了职责分明,相互配合的组织体系。按照学校军训指导思想,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同学们发扬不怕苦、不 怕累的作风,在军训基地教官的训练下,加强了纪律性,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现总结如下:
l、学校重视、安排周密
为 保证高质量完成今年的新生军训工作,切实增强同学们的国防观念和提高自身素质,学校非常重视,在军训前教育处的谢校长专门对高一年级的军训学生和家长进行 了军训动员,明确了军训的目的和意义。服务处也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为学生准备了军训服装。各项准备工作都安排的井然有序。军训期间,带队的谢校长和教育处 的主任、高一年级年级组长和班主任都非常重视,每天深入训练场、检查军训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情况;照顾生病的学生;晚上检查学生的寝室。各司其职,密切 配合,确保了军训工作的完成。
2、严格训练、保证质量
学校共进行了为期7天的军事训练。军训期间严格训练管理,是提高军训学生军事理论和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学生实现军训
“掌 握基本军事技能知识,增强国防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保证。针对这次参训学生的特点,为保证军训质量,做到四严: 一是严格教官的示教。教官从严要求,严格把关。二是严格对教官的要求,做好学生的榜样。三是按训练科目的安排实行劳逸结合,在训练之余,各教官还教同学们 唱革命歌曲,并在军训的最后一天晚上组织了学生和教官老师的联欢会组织,既调动了训练积极性,又活跃了气氛,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四是严把质量关。为确 保军训质量,严把质量关,每天从早上6:30——晚上9:30都在进行训练中,教官还根据学生领会动作强弱等特点,采取分层次进行训练,并针对检查中发现 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逐一过关,从而保证了军训任务按质按量的完成。
3、严格管理、提高素质
在整个军训期间,我们始终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确保了军训期间安全稳定。培养了同学“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
4、训练刻苦、成效显著
这次军训,气候比较炎热,同学们对所学的内容都比较陌生,但每一个同学都能端正训练态度,把这次军训当作一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同学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通过军训,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5、军训效果
在汇报表演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做到精神饱满,姿态昂扬,认真听口令做动作,学生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军训效果显著。
学 生们的通过军训,同学们普遍增强了体质,磨练了坚强的意志,锻炼了抗挫品质,培养了同学们的良好作风。军训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求同学们通过军训,磨练自 己。通过一周艰苦的训练,逐步培养了同学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如何用坚韧不拔的意志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的目标。通过军训,我们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 了解和情感的沟通,较快地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班级凝聚力。
与此同时,在军训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少数学生的吃 苦精神不够,存在一定的偷懒现象。这些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在进入学校门之前他们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生活上娇生惯养,没想到进入第一 次军训是如此的劳累,因此军训开始时有怕苦怕累的想法;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个别学生集体意识薄弱,时间观念淡薄。
正如学生说的:“这7天,我们很充实,酸甜苦辣都有,我们都经历了,但这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以后我们将经历更多坎坷艰险,我们必须坚持。经过这几天的训练,我们变得更坚强了,我们的意志磨砺了。”
高一新生的军训总结范文二为期5天的军训生活圆满结束了,带着不舍回到了学校,这5天的辛苦充实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烙在我心里
军训是一个特殊的课堂,这次军训让我们领略了兵营的气氛,感受了军人的风采,培养了军人的情怀。进一步强化了国防意识,增强了爱国精神。通过军训,所有同学都提高了体质,磨练了意志,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养成了良好的纪律观念。通过军训,更促进了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感情,让这个新建立的集体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训练中,稍息立正,动作敏捷;站立军姿,纹丝不动;停止转法,踏地有力;起步跑步,队列整齐。口号嘹亮,响彻整个基地。大多数同学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严守纪律,完全按照军营、教官的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尽管期间,有的同学身体不适,但他们仍然咬紧牙关,坚持训练,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军训任务。军事训练虽然苦,但正如孟子所说,只有“先苦其心志”,方能“曾益起所不能”,只有经过“苦”的洗涤,才能显示出我们的“飒爽英姿”。
在此次军训中,我们高一1班刻苦训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在会操中队伍雄壮,排面整齐,以近乎玩美的表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唱军歌的比赛中,歌声激昂,队形新奇,另全校老师和同学耳目一新;内务整理更是一天比一天做的好,无论男生女生宿舍都整齐如一。在各项评比中,我班也独领,都可以证明这次军训极大的成功。
这次军训,要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要感谢基地所有教官领导在这几天时间里教育训练我们这些顽皮的学生,我们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吃苦耐劳,体验了军人的辛苦,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可能几天的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算长,但军训几天的时间却尤为充实,集体生活让自己提早尝试独立,让自己与同学更好相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时刻以军人为榜样,铭记军人的精神,强健我们的体魄,磨练我们的意志,提高我们的素质。把军训中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坚不可摧的作风、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团结互助的精神继续保持下去,继续以后的学习生活。
高一新生的军训总结范文三军训是人生难忘的经历,军训结束后相信不少学生都学会了不少的做人道理。以下是往届高一生写的军训总结,记录了7天的军训生活中,那些宝贵的精神和难忘经历。
学 校高中部高一新生为期7天的军训就要结束了,在校领导和武警____中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教官的细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努力拼搏下,我们的军训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次军训,由于部队教官严格要求,认真进行各项科目的训练;同学们参训态度端正,有吃苦耐劳和磨练意志的思想准备,因此,在军训期 间参训的同学都能积极的投入到艰苦紧张的军训之中,不仅增强了国防观念,坚定了爱国主义信念,而且体验了士兵生活,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培养了艰 苦奋斗、勇敢顽强的军人作风。虽然军训时间是短暂的,但这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军训中,教官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爱心和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参训同学生活,主动做好参训学生的思想工作,热情为同学服务。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最可爱的教官表达最崇高敬意。
同学们,军训是每位高中生重要的必修课。这次军训的200名同学,经过军训技能考核,均取得优良成绩。
7天来,同学们虚心向教官学习,严守纪律,不怕困难。有的同学带病、带伤坚持训练,从不叫苦叫累。3班的唐大伟、
同学在训练中,虽身体不适稍做休息又投入到高强度训练之中。1班的、2班的、3班的、4班的大李帅、谢丽军、刘佳庆等同学是军训学生的榜样,他们高标准要求自己,各项技能成果走在了最前面。
106寝室的同学用午休时间清扫场地积水,热心为集体服务。军训不仅增强了体魄,而且锻炼了意志、毅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军训中在同学们身上真正体现了一名高中生的优良品质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____学子军训的新篇章。
我们参训的老师从军训开始一直关心、体贴、鼓励参训同学,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同学们积极参训,你们的感召力是无穷的。
这次军训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确保学生军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前准备,确定目标,体现了军训各项工作抓紧、抓严、抓实的特色。
在这里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武警____中队的参训教官,你们严格施训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保障了本届军训任务的圆满完成,在这里我们向你们敬礼,向你们致敬!
关键词:持续关心;职教师资;网络培训;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8-1762-03
改革开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职业教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冲击与困境。新的教育培养观、市场人才需求观和人才培养质量观,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这就对职教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一种科学、合理及持续的师资培训模式尤显重要。
1 开展职教师资队伍网络培训的必要性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职教的特征是职业为向导,职教教师是学生与企业间的桥梁,从而要求教师在素养上应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掌握专业先进知识和技能,师资培养上也应体现出职教特色,为教师提供一种持续发展的培训策略,由此培养出一批具有职教特征,能够胜任职教事业的师资队伍。
1.1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006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促进学习者职业生涯进步,要突破学校教育、学历文凭和集中教育的单一传统模式,向多种形式转变,以面向更广泛的人群,适应学习者更加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环境下,新技术的应用及普及对职业学校提出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将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要培养出社会、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技术应用,利用各种新技术优化教学、不断吸收专业领域新知识和技能,寻求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道路。
1.2 职教师资的建设、培养现状
1)师资队伍来源途径广,组成结构复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教育内容及实现上有着本质的不同,由其自身独有的特性,使职教师资组成复杂。有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相关企业调入技术人员、相关企业、行业的专家等,四类组成人员各有优缺点,或重理论、或重实践、或缺乏教学经验,如何促进各类教师的全面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是职教发展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教师专业发展受限、进修渠道不畅。近年来,国家虽一直加大职教师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职教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但由于职教教师数量众多,渠道主要为:一是通过考核或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分配名额后,进入高等院校或同级学校学习,但名额受限,多数教师难以获得学习机会;另一种是进入相关企业提高实践技能,但受校企合作关系紧密度的限制,也较难获得培训机会,因此,对多数教师而言,培训机会是有限的。
3)知识观念落后,更新速度慢。现有职校,多为原基础上通过扩大规模、转型后成立,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多数学校存在生存危机,资金紧缺,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情况;普通高校中过去也把职业教育作为创收的主要途径,常常忽略教师知识的更新。这造成了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低。
2 传统培训中主要存在问题
1)培训方式单一、时间短、内容多、针对性不强。传统职教师资培训中多采用讲座式的课堂教学法,在短期的时间内讲授大量内容,增加了教师的学习负担,且所授内容缺乏针对性,容易使参训者产生消极情绪。
2)缺乏有效的持续交流平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习往往随着培训的结束而终止,参训者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常常因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而对培训所学知识失去兴趣。
3)工学矛盾突出,不能全心进入学习状态。受培训教师由于工作需要,常在培训过程中受工作影响而耽误课程学习,但由于传统培训中知识的无法重现性,使得耽误课程无法再补,这也会导致培训效果的衰减。
4)重内容、轻个体。以往的网络培训,对培训的定位不够准确,网络培训等同于知识教育,主要精力常集中在内容的组织上,不以参训者需要出发,影响培训的实际效果。
5)对参训者缺少必要的关心及帮助。网络培训平台建好后,要求参训者按时浏览相关培训资源,培训由人对人变成了机对人,期间参训者缺少必要的专家或培训教师指导,无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3 持续关心理论的特征分析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促生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拓展了培训途径,使培训形式多样化是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网络开展培训时,除需要对网络培训内容精心组织外,还要对参训者的学习服务提供有力保证,以往的网络培训,常常只注重内容的组织,而忽略了对参训者整体学习积极性的研究,缺乏适应的网络培训策略,容易造成培训走过程,使培训效率降低。
“持续关心”理论是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专家大卫・西沃特在其“学生支持服务”的理论中倡导并付诸实践的。其核心思想是要求远程教育机构和辅导教师对远程学生提供更多的关心、更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其他各类服务。①理论强调:1)在网络培训中,应对参训者建立一种持续的关心和支持服务,使参训者在培训过程遇到问题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和帮助,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2)在网络培训中,培训教师应及时关注参训者学习动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控制,帮助参训者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及应用能力。3)在网络培训中,要持续的为参训者提供咨询或辅导,这一过程应是长期、连续的,并能适时满足参训者的需要。
4 持续关心理论视野下的职教师资网络培训策略构建
结合现状,应用大卫・西沃特的持续关心理论,该文提出持续关心理论视野下的职教师资网络培训模型,如图1示。
在培训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培训策略,其目的在于促进网络培训中学习的发生,突破传统培训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突出协同学习、个性学习及持续支持的学习,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参训者间、参训者与培训者间的持续互动合作交流,提高参训者获得有效学习结果的概率,构建出培训教师、参训者 、培训内容和学习媒体间的信息传递、持续交流、帮助服务为一体的培训模式,该模式共分三大步骤,分别为培训前、中、后 ,如图2示。
4.1 培训前
1)参训者特征分析。认真分析参训者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层次,参训期望与需求,参训态度。通过充分了解培训组织的前期知识,为参训者提供个性化学习,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培训主题更加明确。
2)培训教师角色定位。培训教师除指导、帮助参训者安排自主学习过程及使其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外,还应充当中间调解人角色,起交互媒介的作用。培训开始前,培训教师要合理制订培训的最终目标,知道在培训中如何才能帮助参训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如何帮助参训者实现将培训成果进行迁移。
3)培训设计。本环节包括两部分,一是培训内容设计,二是培训形式设计。培训内容设计应以着力解决参训者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中心,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包,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注重培训教师与参训者的共同参与性。培训形式设计主要是以非学科性学习为支撑,利用信息技术(如为学习者建立个人主页(博客)、电子邮箱及QQ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如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学习、案例分析和视频演示),为参训者提供除专业知识之外的帮助,并贯穿整个培训过程。
4.2 培训中
1)学习引导。参训者在网络培训中具有一定的学习局限性,因此,培训教师应对参训者提供足够的持续反馈和强化,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控,激发学习兴题,引导参训者积极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在线交流。
2)有效互动。交互是整个网络培训的中心环节,有效交互的关键是看培训中的交互是否有利于参训者获得有效的学习结果,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①。培训中应保证参训者间、参训者与培训者间进立起良好的人-机-人合作关系,持续保持有效沟通与互动。
3)任务安排。网络培训是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学习目的性强。因此,培训内容的安排要做到“按需施教”。每一内容学习完成后,培训教师应合理安排任务,使参训者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
4)辅导答疑。辅导答疑是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常规学习的继续,是为参训者指明方向、解答学习困惑的必备手段。由于培训过程中参训者常会碰到各种学习问题,因而辅导答疑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使参训者能及时获得并能保持长期有效的帮助,按照持续关心理论思想,本策略在培训中及培训后都安排了辅导答疑环节。
4.3 培训后
1)多元评价及反馈。评价贯穿于培训中及培训后整个培训过程,评价的主体是参训者、学伴和培训教师;评价形式主要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关注参训者在培训现场的学习反应,了解参训者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关注参训者经过培训后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等。评价的结果将及时反馈至前两个环节,以便培训教师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改。
2)关联和迁移。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参训者“学以致用”,本环节主要为参训者创设认知难题,引导参训者建立认知关联,使培训与学习的需要、兴趣、目的等相联系,促进参训者将以前所学的知识更直接地发生迁移。
3)辅导答疑。该环节发生在培训中和培训后,主要体现对参训者持续关怀的思想,使参训者在学习中一直受到培训教师的关注,并及时获得帮助,增强参训者的学习兴趣,利于积极性及培训效果的提高。
5 策略实施建议
应用信息技术搭建职教师资培训平台,为广大教师服务,是社会、技术发展的必然,是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职教师资进行知识的扩充和再学习,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本策略的构建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开展网络师资培训,策略实施建议如下: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教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过程中,培训组织者应注意参训者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与传统培训模式加强衔接和互补,多方位提高参训者教学实践和应用能力。
2)注重培训的设计。网络培训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融入其中的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培训必须以相应的培训理论为基础开展过程设计,培训中除要注重内容的丰富及知识传递外,还要注重参训者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3) 对培训者持续的关注。本策略的重点就是充分体现个性化,培训没有统一的教材、进度,每位参训者可根据自身特点及需要,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培训过程中必须及时为参训者提供所需服务和提示学习目标,避免其在海量信息中迷航。
6 结束语
职教师资网络培训为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持续关心理论远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对远程学习者的持续关心,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培训策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培训质量,有效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注释:
① 罗文,肖天庆.基于有效交互的网络远程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6):55-57.
参考文献:
[1] 武丽志,丁新.学生支持服务:大卫・西沃特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5-29.
[2] 罗文,肖天庆.基于有效交互的网络远程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6):55-57.
[3] 孙静文.关于国际化视野下职教师资培训的问题[J].职教论坛,2011(23):77-79.
[4] 黄德群.绩效技术在职教师资培训中的应用[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0(27):57-59.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适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贵州省两年来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谈谈如何走出一条让教师主动持续发展之路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 培训模式
当前,尽管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教师培训,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培训陷入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境地。这突出表现在:(1)重视理论理念培训,忽视操作性培训。培训中往往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参训教师的参与互动和实际操作。(2)在培训内容设置上,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师的需求被排斥在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之外,教师没有获得期望中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3)多用授课式培训,少用互动培训。教师被动接受培训的内容,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因而无法突显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为此,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以下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培训模式。
1.以学科分班制为单位的探索。采用分学科小班制的形式确保了培训的时空和课程有计划的实施,避免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聚一堂,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实质上其背后却极度不和谐的局面。班级的成员来自不同学校,他们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学校文化背景,能真正实现相互间经验的分享和智慧的挑战。另外,在培训班中,教师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形成了友好的学习共同体。许多老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每一次的小组活动、课堂展示、专题讨论、头脑风暴中都能施展智慧和才华。同时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更具针对性,班级组织和教学事物上更便于管理。
2.专家与一线教师结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培训班采取与各类院校合作的形式,两年中邀请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省内的许多院校的专家教授,特别是有几位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的著名博导,如华东师大戚业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毛亚庆教授、云南师大教授、EEPO创始人孟照彬教授等作学术专题报告,邀请了上海、江浙一带和本省一些有造诣、有特色、有风格的优秀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进行学科指导、谈为师的认识和经验,邀请市教科所教研员谈教育科研的方法和途径。专家与一线教师渊博的知识素养,昂扬饱满的激情,丰富的实践经验等都能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仅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为他们教学生涯指明了新的方向,让他们“走近名师”,开阔思路,成为激励他们不断求索的力量源泉。
3.举行研讨式、论坛式和对话式的互动活动。传统的模式是把教师集中起来,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方式,要求他们成为“学生”来接受培训,缺乏参训学员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缺失了互相间的智慧与智慧的交流、知识与知识的互融。对此,我们采用“示范课”、“研讨课”、“说课”对教师进行培训。老师们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弱点、疑点等处展开共同研讨,对本课的设计理念、特色、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安排等处,通过课堂观摩、说课、评课等形式,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我们举行的学科高峰论坛活动中,要求参训教师用个人提供的教学案例上示范课,进行集体点评,大家踊跃发言,总结出上课的优点、长处,同时分析不足,并请来自上海市和江浙的特级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教师进行初步诊断,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探讨问题,拓展教师解决教学疑难的思路,提高了参训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同时,参训教师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对话,与专家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在省级骨干教师中,为使参训教师得到专家和指导老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我们邀请到全省各学科一线的特级教师与院校经验丰富的教授共同协作,担任各学科的指导专家,采用说课评课、案例分析等方式,与学员平等对话,相互讨论,进行互动反思。先由学员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困惑、问题提出来,再由学科专家或导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指导,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帮助学员排忧解难。在骨干班主任培训中,邀请了全国优秀班主任作主题报告,现身说法,与参训教师一道分享自己班主任工作体会和心得,受到了参训教师的热烈共鸣和欢迎。
4.参加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参训教师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的系统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市教科所专家就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和校本教研的途径措施为参训教师作了专题报告。另外,通过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确立教研课题,建立学习共同体,让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及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同时,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达到了持续有效发展的目的。
5.面向实践,将培训目标转变为具体的培训行动。这既体现在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又体现在从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出发,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既体现在学习的内容要能联系实际,引导教师指导实践,又体现在参训教师能运用理论省察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经验,评议自己的行动。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之地,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开展,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主阵地。参训教师的自主与主动、自立愿景、自拟计划、自我实施、自我调节、自我总结才是培训工作顺利性、有效性的关键。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指导每位参训教师根据学习的知识,结合个人实际,制定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校本研修计划表、实施表和学科小组校本研修方案,并要求在培训后进行研修与实践,专家进行跟踪考察。
6.互助团队机制建设。团队建设是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将参训教师按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学科委员会、或学科课题小组、或互助团队校本研修行动小组。并让指导教师、学科指导专家与参训教师一道讨论互助合作机制,既有参训教师之间横向的合作机制,也有教师们与学科指导专家和培训机构指导教师之间纵向的合作机制。使各种资源在互助团队间流动、交互。充分发挥各自的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优化、共享教学资源,加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指导,引导资源的共同开发与共享。
7.参加国家级培训、享受国家级培训资源。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让参训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类国家级的培训。使他们有机会接收到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知名专家的指导。同时,能与全国一流学校里的骨干教师相互交流,同场竞技,他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真正认识了自我,找到了差距。通过上述办法和途径,我们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员走出去,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这些交流观摩活动,使参训教师视界开阔,见识增长,获益匪浅。视野决定思维,学员视野的开阔是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承认差距和接受并认同新理念的先决条件。
笔者曾以参训者的身份参加过各级各类的培训,发现有些培训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参训者的学习需求、培训形式陈旧、组织管理不到位、参训者参训动机不明确、授课教师水平不高等,造成培训走过场,既浪费国家的财力、物力,又浪费参训者的时间、精力。因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对培训是否有效应予以重视、探究,要把“让每一位参训教师都学有所获”作为培训宗旨。笔者在策划、组织、实施“象山县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高90学时培训”时,边实践、边探究、边反思,下面对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与同行们探讨。
一、按需施训、内容科学是培训有效的前提
在制定培训方案前,首先要了解参训对象的培训需求,然后根据参训者的需求来选择针对性的培训内容。笔者对我县初中体育老师进行90学时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日常深入学校进行教研指导时对他们了解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1.我县在职的初中体育教师绝大部分是体育专业毕业,但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层次不一,个别教师运动技能水平较差。2.教龄在十几年以上的教师的敬业精神普遍强于教龄在十年以内的教师,但教龄在十几年以上的教师运动技能有很大的退化。3.体育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力、执行力不强。4.在日常的教学中施教内容存在应试化、单一化,忽视队列队形与动作技能的教学,对教材的理解比较肤浅,处理教材能力较弱。5.我县初中教师的培训需求: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了解课改前沿动态,提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对体育课的理解,明确体育课该怎样上;充实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素养与教学能力;怎样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等。针对上述培训需求,笔者把初中体育教师90学时培训定位在“教学技能提高”上,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多样性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市、省体育教研员及特级教师的力量,用理论引领、实践跟进、专题研修等形式,提高我县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达成培训目的,笔者选择的培训内容分理论与实践两大类(见表1)。
从表1中可见,理论部分的内容涉及师德修养、课改前沿动态、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单元计划等专题,这些专题可以打开教师的思路、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理论修养,都是我县初中体育教师急需继续学习的内容。实践部分内容有队列队形训练、篮球技能、田径技能训练及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自身的运动技能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很有必要对教师的运动技能加以纠正、指导,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动作示范的规范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实践以篮球和田径两个模块为主,田径和篮球是初中教材中的主要教材,在初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两个模块的教学实践活动,来验证教师的教学能力,来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针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争辩、解剖,最终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调控、教学反思等能力。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教学实践部分的内容,都体现了学科教学的专业性,针对性强,突出以课程改革与学校体育为主线,以立足课堂、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为核心,达到增强修养、转变理念、创新教学、巩固技能的目的。
二、研训一体、考核科学是培训有效的保障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根据所研究的专题,以“短、平、快”为原则,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组织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讨论分析,然后设计研究方案,采取实践措施,进行实证研究或实践探索,最后总结经验,撰写培训体会,直到实践并提出新的问题,层层推进[1]。
本期培训形式采取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机械式培训,在培训中结合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过程中完成培训工作,做到“训中有研、研中有训、研训一体”。理论部分采用专家专题讲座形式,各位专家的讲座主题明确,都是理论结合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做讲座时不是单一的灌输,而是与教师交流互动,抛出问题,引导参训教师讨论、争辩,最后由专家点评、小结,大家对问题达成共识。这种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交锋,给参训教师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量,对抛出的问题有了更透彻的理解,给参训教师起到极好的专业引领作用。实践部分的技能训练,参训教师人人参与,先由指导教师统一讲解、指导,然后分四个小组自主练习,参训教师间相互纠错,最后技评。参训教师对这样的技能培训形式很感兴趣,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刚跨出校门的教师,都不甘落后,都想在同行面前露一手自己的看家本领,各项练习都异常认真。参训教师的篮球动作、田径动作、队列队形动作、口令的规范性、指挥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实践采用课例研修的形式进行,对某个教材内容进行多轮上课,先小组集体备课、上课、观课、小组评课、提出修改方案、小组代表发言、教研员点评,然后再进行第二轮上述教研流程。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只有一轮,研讨后就结束了,而本次课例研修教研活动有两轮(时间允许的话可多轮)。在第一轮评课后,对提出的整改方案再付诸于行动,来验证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法、学法等是否更科学合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更理想。
在课例研修中,参训教师人人有事干,时时有事干,为本组的集体备课积极出谋划策,观课要完成观课量表的记录,评课时,人人要汇报观察记录分析,并提建设性意见。因任务明确到人,课例研修行动中参训教师的表现都很好,从而提高了培训的效果。这样的课例研修行动,为参训教师的学习、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参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材的理解更深刻,打开参训教师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具器材;在教学层面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行为,较好地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能运用科学理论思考、剖析、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期培训采用的管理办法是:1.常规管理:制定班级管理规则,每半天都需参训教师在考勤表上亲笔签到;在参训教师中推选班长和班委若干名,共同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把参训教师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任务落实等事项。2.评价管理,采用多元评价法对参训教师的培训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出勤(占10%)、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占20%)、运动技能的技评(占25%)、教学设计(25%)、评课稿或课后反思或案例(占20%),总分达到90分者为优秀,60~89分者为合格,上公开课者发给县级公开课证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分由组内教师互评产生,运动技能的技评得分由参训教师推荐的各项运动技能较好的教师担任;教学设计和评课稿或课后反思或案例由班委成员根据参训教师完成的作业质量打分。评价者由参训教师担任,参训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评价者和管理者,这样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参训者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参训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动机明确、师资精良是培训有效的关键
动机明确实际上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落实培训中的日常问题。因此,我们更关注研究主体的实践性和亲自性。这样做有两大优势:一是在于教师“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研究能力的提高:二是实效性强,教师可直接得到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或策略,它更容易为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因此,在本次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研究主体行动上的真正参与[2]。要使培训有效果,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更关键的还是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是否有继续学习的愿景;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否让人信服,指导是否深入。从心理学上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呈正比关系,学习动机强,学习热情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因此,笔者在培训开班仪式上,对参训教师介绍本期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授课教师,以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培训形式的新颖性、授课教师的威望、专业水平来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并使参训教师明确培训的具体任务。有些参训教师原先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参加培训,听了笔者的介绍后,对本期培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本期培训师资精良,授课教师阵容强大,一部分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有本县的学科骨干教师、2007年全国百名体育优秀教师姜全林老师、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马冬花老师、某部队连级军官,还有一部分不但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更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如: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资深体育教研员葛永利老师、浙江省宁波市体育教研员朱水敏老师、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浙江省前任体育教研员董玉泉老师等。各位专家都如约按时到场做讲座,讲座紧扣主题,例:浙江省前任体育教研员董玉泉老师的讲座,展示了他丰富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教育智慧,从理论联系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传授了很多具体可操作的方法、策略,如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魂”,坚持健康第一的魂;“链”,形成一个整体设计的链条;“点”,设计课堂教学的亮点、闪光点;“变”,突出教学方法的变化、变通;“台”,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趣”,贯穿教学活动的兴趣;“情”,调节课堂氛围的激情;“度”,把握课堂教学的深度、难度;“时”,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效率;“量”,关注课堂教学的运动量,这些设计要素给参训者以很好的启迪。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的讲座就“十年体育课程改革回顾”、“影响课改进程的相关问题”、“对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认识”、“进一步规范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分析,使参训老师对体育课程标准及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课程理念有了更好的理解。在谈到单元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的制定、体育教材功能价值、“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体育教学设计中的练习密度等几个最基本问题时,余老师运用翔实的案例加以说明,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开阔了参训老师的视野,使大家对体育课堂教学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得以重视。余老师的讲座起了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为参训教师指明了体育教育、体育课改的方向。各位专家的讲座各有特色,涉及的面也各不相同,但都充实了参训教师的理论知识,使他们的专业素养得以很好的提升。
四、结束语
报名参训的体育教师38人,于2月15日准时开班,2月29日圆满结束,培训取得理想的效果,培训组织者对本次培训的内容、形式、培训专家等向参训教师进行了无计名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8%。本次培训不追求活动形式的轰轰烈烈,只关注活动过程的扎扎实实。将大型的培训活动“化整为零”,改变了以往培训活动中只有少数“专家”发言,而绝大多数教师只能“看”和“听”,却不能“说”的弊端。教师们的相互讨论交流,不仅可以强化教师参与活动的直接性,而且更有利于将研讨的问题及时“消化”,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第二条 计划安排。矿在安排每年度生产和工作计划的同时,同步安排职工品行习练计划。品行习练计划按照集团公司“五必训”(在岗人员必训、新员工必训、新任干部必训、“三违”人员必训、入党纳新对象必训)原则,并结合矿当年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干部(含工程技术人员)和入党纳新对象品行习练计划由政工部提出,“三违”人员的品行习练计划由安监部提出,其他人员的品行习练计划由财资部提出。政工部负责计划的汇总,报矿品行习练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行文下发执行。
第三条 品行习练的内容和科目。根据集团公司“十有”(思想有准、言行有德、团队有神、个体有力、学习有效、命令有威、工作有序、守纪有规、会议有章、环境有韵)训练标准,结合“三违”治理的要求以及矿管理特点,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品行习练内容和科目。每期集训班品行习练内容和科目由政工部负责制定,武装部协助。
第四条 品行习练的地点和时间。职工品行习练原则上在矿工业广场范围内进行,少数人员或个别项目需到集团公司品行习练基地进行训练的根据上级的安排和要求执行。矿组织的品行习练每期时间为一周。
第五条 品行习练教练。军训部分聘请部队现役教官进行训练(对于人数较少的班次,也可由武装部自行训练),其他科目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该科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训练。
第六条 安全措施。每次开班前,由武装部根据学员情况和习练内容,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报矿安监部和分管安全的领导,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七条 着装要求。参加品行习练的职工必须统一着迷彩服。
第八条 组织实施。职工品行习练由武装部负责组织实施。武装部要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相关台帐。
第九条 费用安排。品行习练所需相关费用矿给予充分保障,费用计划由武装部和政工部共同提出,财资部按财务管理规定严格审核把关。除学员着装费出各单位备用金外,其他费用从矿管理费中列支。
第十条 组织领导。矿成立职工品行习练领导小组,矿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矿工会主席任常务副组长,经营副矿长、安监副处长任副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总工程师、政工部部长、政工部分管宣传的副部长、财资部部长、财资部分管职工培训的副部长、安监部部长、武装部部长、党政办主任、群工部部长、团委书记、技术中心主任、电讯中心书记、救护队书记、职校校长等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工部部长和武装部部长分别兼任办公室正、副主任。
一、“研训一体”的内涵分析
无论是引导教师研究还是对教师进行培训,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研”与“训”之所以要走向“一体”,最基本的假设是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且能相互取长补短。因此,要廓清“研训一体”的内涵及特征,先要认清两者的所长与所短。
“研”的本质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的答案。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问题成堆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对教师来说,“研”应是一种出于自身实践需要的主动状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问题、麻烦,而找不到现成的解决方法,就需要通过研究(模仿他人的方法、自己提出假设并尝试等)来寻找解决之道。“研”是教师为了摆脱实践中的困难而发生的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学习他人经验、假设、尝试、反思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与实践动作的总和。
在想象中,教师的“研”之路应走得相当主动:他们“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生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语)。但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的“研”之路走到“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之后就走不下去了:今日工作中有这个问题,明日的工作中仍有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这其中,教师们缺乏先进的理念与有效的研究方法是关键原因。而先进的理念、有效的研究方法并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需要通过介绍、讨论、尝试、反思、总结等手段予以支持。
“训”的本质正是有组织地传递知识、技能、信息、标准等。目前,教师培训的模式一般是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时展、课程改革等要求,确定培训的内容、对象、时间等,并以听讲座、观课等带有明显的“告诉”痕迹的形式为主,教师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实际需求与培训内容之间的严重脱节:一方面,培训组织者安排的内容,教师不一定能较好地理解与实践;另一方面,教师的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被动的状态中,培训的低效是必然的。然而,这种模式却有着强大的组织行政功能:统一规定学时、规定人员、规定考核等,使得教师“必须要参加”。
综上所述,通往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之路与“训”之路具有目标一致性以及相融性与互补性。“研训一体”就是要以“研”之“需求主动”补“训”之“需求被动”,以“训”之“组织行为”补“研”之“自发状态”,使得两者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因此,笔者认为,“研训一体”即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在帮助教师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传递相关的知识、技能、信息、标准等,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设必要的台阶,使得教师的专业成长能“拾级而上”,并由此不断打开成长空间。它应具有以下特点:
1.适切性
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教师量身定制研训课程,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呈现依次而进、顺次提升、不断开拓的特点。
2.参与性
参训教师深度介入研训过程,在研训中不断思考,积极地梳理、探索、总结。
3.实效性
从教师面对的实际问题出发,到探求问题答案过程中的引领,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及其策略的提炼,步步落实,实效显著。
二、“研训一体”的操作建议
针对不同的对象,应有不同的“研训一体”操作模式。但无论是何种模式,其实施都绕不开课程的制定、过程的安排、活动的展开、时间的分配与作业的设计这些关键因素(见表1)。笔者就这些因素分别提出如下操作建议:
1.注重研训课程的生成:将确定研训内容的过程纳入研训学时
根据教师需求量身定制研训课程才能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有序、持续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量身定制研训课程的基础是了解研训对象的需求。
曾听一位领导介绍,德国人在做校长培训时,先让七八位校长聊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聊那么一两天后,将问题确定下来,然后分头去实践;一段时间后再来聊,然后再分头实践;然后再集中起来聊……
在笔者看来,这种舍得花时间来整理校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并将此视作重要培训内容的做法,远比我们目前还在流行着的事先由培训机构确定的做法要有用得多。未聊之前,这些问题也许只在校长的脑海中闪现(不管是一闪而过还是常常闪现),而开聊之后,因为语言的表达及在团队中必然产生的共鸣、反驳、建议、质疑、整理等动作的作用,问题的实质会逐渐露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会逐渐形成,根据假设所需要传递的知识、技能、信息等培训内容才能“对号入座”。当校长们在培训中获取了解决问题的新的触发点并分头实践后,聊的内容已从“最初的问题”进展到“实践中的得失”,同样因为在团队中的语言表达及其带来的互动作用,还有相关知识、技能、信息传递的介入,使得“实践得失”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之道露出“真面目”,如此循环,直至逼近问题解决的状态。
笔者认为,在这种培训形式中,“聊”(当然也可通过调研等)是为了使隐藏的问题显露出来,是为研训对象量身定制研训课程的基础,应当将其纳入研训学时。
2.注重研训过程的支撑:为教师参与研训活动提供“导航”
“研训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方式强调教师在研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深度卷入”,而不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来听听看看。因此,活动组织者(主讲者)要将活动中需思考、梳理与归纳的内容等明确告知参训教师,使他们的参与有准备、有机会、有深度。
当前,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将培训的目标、内容与环节告知活动参与者时,往往采用一张表格将“活动安排”印发给参与者(见表2)。参与者从表中获知了活动的大概内容与时间,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在每一个环节中的学习任务,在活动的进程中始终作为局外人处于“被运载”的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参与者在活动进程中的参与度与思考力,使活动目标的达成度大打折扣。笔者认为,研训活动需要为他们“导航”,将每个环节中的学习任务较为明确地告知活动参与者,使其更早更深入地卷入到活动中,提高活动目标的达成度。
笔者在研训活动中试用过一种“导研稿”。在导研稿中,将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明确告知活动参与者,便于他们适时适当并较有深度地介入活动,避免活动过程中主题的流散与中心的转移(见表3)。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制订“导研稿”时,需要将研训目标分解成参与者能操作的若干动作,并将这些动作明确地表述出来,才能起到较好的导研作用,如“请你准备”“共同关注”“一起来总结”等,而非主讲人的动作(“专家讲座”“案例介绍”等)。当然,“导研稿”并非是研训活动中“导航”的唯一形式。
3.注重研训活动中的时间分配:为参训教师的思索、辨析、展示留出足够的时间
在研训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参训教师才是学习的主体,主讲者要根据参训教师的实际学习反应来调控自己的讲课过程。然而,当前流行的教师培训还是以“满堂讲”为主流形式:主讲者根据事先选定的主题,做好幻灯片,边讲边播放幻灯片,幻灯片放完,讲课结束,中间没有安排教师讨论、辨析、展示的时间,仿佛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课讲完是最重要的培训追求,还将其解释为“成人学习”不需要那么多“花头”。
事实上,教师培训是为了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内容往往高于教师现有的专业水平,学习过程中的讨论、辨析、展示是让教师认同、理解、接受并实践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理念、内容与要求所必须经历的思维过程。否则,培训只能浮于浅表,难以拓展参训教师思考的深度与实践的广度,产生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可以把安排参训教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疑难的、有争议的内容的讨论、辨析、展示视为将“研”融入“训”的重要途径。
4.注重研训内容与方法的一致性:为教师提供体验的机会
在教师培训中,经常要介绍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但奇怪的是主讲者自己往往并不使用他满口称道的新方法。比如,一位主讲者在介绍“建构主义理论下支架式教学”时,并没有依据建构主义的理念来为受培训的教师搭建支架,而是用简单的讲授法一讲到底;一位介绍“交互式学习”的主讲人并未在培训现场组织“交互式学习”……这不免让人怀疑,主讲人究竟是否真的相信自己所介绍的那些先进理念与方法。
在这样的培训中,教师因为没有亲身经历与真实感受,所接受的理念与方法总是干巴巴的,难以移植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笔者认为,研训活动中主讲者应该根据主讲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体验机会,使教师的培训收获血肉丰满。笔者在一次为教师介绍学习科学的研训活动中,根据学习科学中“元认知”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组织教师在研训过程中自我规划、自我调控、自我解释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让教师们在了解“元认知”是什么的同时,也真切体验到“元认知”的作用与培养方式,教师们对新概念的理解非常到位。
5.注重研训的作业设计:使文本载体有效支撑教师的专业提升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技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等实践性智慧中,这些实践性智慧需要借助记录、反思、梳理、提炼等思维活动来支撑与提升,论文、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等就是这些思维活动的文本载体。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中,也要求教师提交论文、案例、课题实施方案等作业,但对这些作业往往是收起来就束之高阁。教师有时就随便弄点文字敷衍一下,这样的文本载体不但无法承载起教师的专业技能,还造成了浪费,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在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支持方式中,切忌将作业一收了之,而是要围绕作业充分展开设计与生成的过程,使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文本载体有个真实的产出过程。
笔者认为,研训活动中的作业设计可引进“顶层设计”(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的理念:组织者先要根据研训的目标设想好体现教师成长的“终端”文本形式(即在研训活动结束时需要呈现的文本作品),并将“终端文本”的产生过程分解到相关的研训环节中去,化身为支持性材料。这个过程有点像反转一条生产线的生产流程:将“从原材料到部件最后组装成产品”的过程反转成“将产品分解成部件再去寻找生产部件的原材料”。如:将某个研训项目的“终端文本”形式定位为“课例研究报告”,那么就可将“课例研究报告”的具体内容分解为“选题与选课”“实践与反思”“形成的共识”等板块,并将这些板块落实到具体的研训安排中去(见表4)。
此时此刻,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走向未来
工作历程:
招聘专员:2月 销售员招聘
3月 职能部门人员招聘
培训讲师:4 -7月 岗前培训
7-8月 xx企业文化
9-12月 情境能力训练课程
销售员的招聘:2月是一个口干舌燥月份:用这个词,是因为2月我讲了太多的话。时值招聘的高峰期,那段时间公司每个星期都是4分之一的招聘报纸。职业要求放的很宽。最多的时候四个招聘专员一天接待超过200名面试者,平下来一天一个人每天要面试50多人。公司将人海战术发挥到极至的时候,我也将集体面试的面试形式发挥到极至,十个人一个会场,每个人约三分钟,问问题,提问题,回复,打复试通知,每天都像在打仗。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考虑参训流失率,在2008年,我将招聘到参训的流失率控制在50%以内。因为职位的原因,控制招聘到参训时的流失率是我们 工作中重要的一项,也是我们当时绩效考核的重要参数。招聘到参训的流失率在招聘成本控制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2月中旬的时候,参于改革了招聘的初次面试到复试的流程,参训流失率下降到40%以内。有时流失率控制在30%还低,这样的结果就是从四月开始,招聘任务直线下降,节省了大量的招聘成本。
“追求无限的,更好的可能性”也是在这个时候受这种思想的冲击。是的,做每一件事情,总会有更好的可能性,如果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已经做的很棒了,就没有了增值的空间,当我们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的时候,效果是显然的。虽然我们又面临调整,所谓的“折腾”。但是当我们看到比原来好的数据,原来更轻松的工作内容的时候,这是一种成就感
职能部门的招聘 相对于促销员的招聘,职能部门员工的招聘相对要求要高很多,它要考虑的维度多很多。也涉及了和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沟通。因为百越广告当时飞速在发展中,很多职位要从猎头那里来。这样,我的 工作不再是单对单的面对面试人员。我更相对在中间,是一个沟通者,桥梁,也是一个过滤器。
这一时期的我,还是每天都像陀螺一样转不停,很快的做好工作交接,上手我的新工作。每天和不同部门经理的沟通,和猎头交涉。筛选简历,主动搜索简历。我可以很熟练的操作猎头网站后台找到我想要的职位候选人,在职位的描述方面也通过看视频,学习而做的很有吸引力。在职能部门招聘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有一些职位是根本不用猎头来招聘就可以实现的,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到招几个部门经理很满意的市场拓展,物流采购,并不是通过猎头而来的,花费的成本很底。
根据青教办字【2018】8号文件精神,为履行好青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的任务要求,发挥教育教学示范引领作用,特制定2018学年培训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小学语文学科是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多年来,晨诵午写暮读成为语文教学特色,双语演讲课程、“1+N”写字课程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校本课程,经验被推广;作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学校多次承担外来省市考察团的观摩活动,曾被评为全国语文主题学习示范校。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秀的语文教师队伍,其中有山东省特级教师3人,潍坊名师1人,青州市名师3人;山东省教学能手1人,潍坊市教学能手8人,有5人执教过省优质课或公开课,13人执教过潍坊市级优质课或公开课。
二、培训内容
根据市教育局指导意见,此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双语演讲、1+N写字、整本书阅读三个方面。
三、培训形式
为确保培训实效,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内容的适切性,追求培训成果的实效性。本年度的培训,将采用两次集中培训,对三项课程进行展示。
四、培训任务
1.创设良好的培训条件。进行精细化管理,科学设置活动内容,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做好相应过程性材料的归档整理,及时总结反馈培训成果,为教师培训工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2.承接市教育局安排的培训任务。学校将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时间安排,按照本方案制定的培训内容做好过程实施与管理。
五、具体举措
(一)组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导师团队
1.根据培训相关要求,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训任务。培训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学校严格遴优秀教师担任培训指导教师。导师全部为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均执教过潍坊市级公开课,有丰富的指导教师的经验。
指导教师团队
组长:
成员:
3.取导师负责制,并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团队的集体指导作用。
4.确保培训质量,培训人数原则上每次不超过100人。
(二)强化基地学校的培训实效
1.本年度,学校向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提交培训计划、培训考勤、年度培训小结、培训照片等相关文档。由教师工作科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向全市教师培训通知,参训教师和培训导师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继续教育学分。
2.督促培训导师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参训教师按时完成各项培训内容,掌握三项内容的基本程序与行为规范。每学年对培训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接受教育局组织对学校培训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3.建立培训考核评价制度。要求参训教师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参加培训,督促参训教师认真完成过程性任务,对每个教师的参训情况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结果将作为评价考核的依据之一。
4.开展好培训情况调研。为强化基地学校的培训质量,将对所有参训教师进行调研。调研从培训导师职责落实、培训活动开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几方面进行,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对培训情况进行工作评估,及时听取意见,解决存在的困难。同时,学校定期走访参训学校,了解学校对培养方案、培养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整体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作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