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8 23:07: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自2005―2006年上海市长宁区各直报单位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除外性病、结核病)。
1.2方法
统计从诊断至医生填卡的间隔天数,医生填卡至报告卡生成的间隔天数,报告卡生成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审核的间隔天数。诊断当日填写传报卡为临床医生报告及时;填写报告卡当日上网报告为网络直报人员报告及时;报告卡生成后CDC当日审核为CDC审核及时。
2结果
2.1基本情况
长宁区有40家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疫
情。2005年、2006年共报告传报卡4 540张,其中2005年有23家医疗卫生机构上网报告报告卡2 316张,2006年有31家医疗卫生机构上网报告报告卡2 224张。CDC对报告卡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
2.2医生填卡距诊断时间
4 540张卡中,医生填卡距诊断时间为0~50d,诊断当日填卡有4 306张,及时率为94.85%。其中2005年及时率为95.81%(2 219/2 316),2006年及时率为93.84%(2 087/2 224),2005年高于2006年,见表1。
2.3报告卡生成距填卡时间
4 540张卡中,报告卡生成距填卡时间为0~15d。报告后当日上网报告的2 983张,及时率为65.70%。其中2005年及时率为61.49%(1 424/2 316),2006年及时率为70.10%(1 559/2 224),2006年高于2005年,见表1。
2.4区CDC审核距报告卡生成时间2.5各级直报单位报告及时率
2005―2006年,区属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包括长宁区CDC和上海市CDC)报告卡片3 343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卡片383张,部队医院报告卡片503张,企业医院报告卡片154张,民营医院报告卡片157张。卡片生成距医生
诊断及时率区属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最高,部队医院最低;报告卡生成距填卡时间及时率为民营医院最高,区属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最低;区CDC审核及时率为部队医院最高,民营医院最低,见表2。
3讨论
2005―2006年上海市长宁区各直报单位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显示,区CDC审核报告及时率较高(98.00%),医生报告和医疗单位网络直报人员报告及时率(94.85%、65.55%)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医疗单位网络直报人员一旦接到医生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应在第一时间上网直报,否则将延迟上网录入报告时间,而降低传染病报告的及时率。
数据显示,网络直报及时率中网络直报人员报告及时率与区CDC审核及时率2006年均高于2005年,这与2006年加强对基层网络直报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疫情审核值班制度,从而使传染病报告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网络直报及时率中,医生报告及时率2006年较2005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包括:2006年根据市疾控中心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均需对发现的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传报(往年仅监测点医疗机构进行感染性腹泻病例传报),部分医疗机构未能及时贯彻落实,引起该病种的迟报;此外,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自查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漏报现象,对临床发现的传染病未能及时传报,漏报病例的补报引起的及时率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院的网络直报及时率较高,部队、区属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医院存在一定的不及时现象。这与区CDC对部队、企业医院相对缺乏监管力度、医院领导重视不够、疫情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替和报告人员责任心不足有直接关系。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均应该加强领导,增强报告人员责任心,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切实做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1-3]。
4参考文献
[1]陈秀荣,孙淑滨,李宝珍.章丘市2004~205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及时性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5):615-616.
[2]顾华,邓丽蓉,蔡剑.浙江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 13(5):1228-1229.
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1急救护理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较高病死率,重在对病因预防,需早期诊治高危因素,如死胎、妊高症、软产道裂伤、羊水栓塞、宫缩乏力、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祛除病因,对休克积极抢救,并迅速补充血容量、辅助医生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早期适时对子宫切除,保护各器管功能,以抢救生命,降低病死率。
1.2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如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并对皮肤颜色加强观察,一旦有咯血、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现,需持续心电监护,立即向医生报告,以积极实施抢救工作。加强意识状态观察,患者多以嗜睡、躁动不安甚至昏迷为主要表现,多提示循环血量不足,脑血流灌注量不足,需及时纠正。
1.3休克护理头偏向一侧,取休克,呼吸道保持通畅,行至少2条静脉通道建立,以做好凝血因子及血容量补充,保证快速用药。微循环障碍争取在1-4h改善,以防出现不可逆的器质性破坏。同时,患者因大量失血,机体缺氧,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呼吸急促,个别有潮式呼吸现象,需对缺氧状态加以改善,鼻塞吸氧,保持2-4L/min氧流量。滴速依据病情调整,并加强动脉血压监测,以防出现意外。
1.4出血及尿量护理护理操作需轻柔,尽量减少创伤治疗及检查,止血带在静脉注射时不宜过紧,防止鼻出血。准确计算出血量,以为临床提供依据。加强尿量
1.5心理护理及其它因病情危重、大量出血,患者多由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需行健康宣教,就疾病基础知识、救治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介绍同类型成功案例,并取得家属配合,给予患者更多关爱,使其保持乐观情绪,提高遵医依从性。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需严格无菌操作,做好会阴、皮肤、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及褥疮形成。
2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发生,均治愈,对照组因>3个器官衰竭死亡2例,占10%。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褥疮、感染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4讨论
[摘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内科急症,针对其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救治难度大等特点。护理人员要在掌握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在体内产生危害的规律,理解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指导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1]是指生产和使用有机磷农药过程中被污染或由于误服、自服、摄入被农药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等原因所致的中毒。AOPP救治难度大,因此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科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抢救AOPP患者15例,治愈13例,死亡2例。现将其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毒物的清理及护理
1.1及时脱离现场
如发现摄入或污染AOPP,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呼吸新鲜空气,皮肤接触中毒者,脱去已污染的衣物,应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特别注意毛皮和甲缝处的清洗,眼睛被污染者可用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液或清水连续冲洗。
1.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肩部要垫高,以保持颈部伸展,防止舌根后坠,定时吸痰,松解紧身的内、外衣,减少呼吸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呼吸肌麻痹,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准备人工呼吸机,给予持续吸氧,根据呼吸困难程度调节氧气流量。
1.3清除未吸收毒物及护理
1.3.1可选用催吐洗胃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催吐洗胃的方法及目的,使之配合抢救。对自服毒物者应进行耐心而有效的劝导,积极鼓励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要为患者保守秘密和隐私,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让患者自饮大量灌肠液后用压舌板压其舌根引起呕吐,直到吐出液为澄清无味为止,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1.3.2自动洗胃机洗胃
了解患者病情,确定并配制所需洗胃溶液。消除患者焦虑、紧张,解释插胃管及洗胃的目的、方法,指导患者如何合作。洗胃时动作宜轻、稳、柔,尽量减轻对患者的刺激,为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用开口器撑开口腔,置牙垫于上下磨牙之间。如有舌后坠,可用舌钳将舌拉出,将洗胃管经口腔至患者咽部,然后按昏迷患者管术继续插入至胃内。每次灌入量应保持和吸出量基本平衡,否则易造成胃潴留,同时应注意药物进入胃管口必须浸没在灌洗液面下。洗胃后若保留胃管,遵医嘱定时洗胃,注意洗出液体有无蒜臭味,向医生报告,以决定胃管保留时间。
1.4清除已吸收毒物的护理
AOPP一旦发生,多数患者被他人发现迟或因其他原因造成抢救不及时,毒物就可通过呼吸道、胃肠道、皮肤黏膜迅速吸收,到达全身,损坏各个脏器,这时最有效的治疗是采用血液灌流,这种方法效果好但风险大。在做之前,护士(医生)应向患者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和灌流的作用及风险性,争得同意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由专业护士执行。灌流(可选用动静脉穿刺或股静脉插管两种方法)护士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灌流前后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情绪的变化,同时严格消毒,无菌操作,灌流后穿刺或插管处应加压包扎压迫止血。
2用药后的观察
2.1常规观察要点
AOPP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涕、大小便失禁、心跳减慢、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头晕、头痛、共济失调、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等。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窒息症状,意识瞳孔改变,皮肤色泽,温度心率、心律、肺部音、尿量、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以便及时了解治疗、护理效果,并向医生报告。
2.2阿托品化的观察
呼吸衰竭发生后,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心动过缓或过速甚至昏迷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极易与阿托品应用不当相混淆,特别是由AOPP所致中间综合征(IMS)呼吸频率增快、呼吸窘迫等典型临床表现,从而把改善症状的重点放在阿托品的调整上,由此常导致阿托品过量,甚至中毒[2]。临床上如发现呼吸减慢、胸腹呼吸运动不协调、发音困难、不易解释的多汗、心动过速应及时作动脉血气检查,尽早发现呼吸衰竭。非吸氧下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有利于此类呼吸衰竭的及时诊断,从而正确区别阿托品化。
2.3阿托品应用方式的选择
由于间歇给药法间隔时间及单项给药剂量不易把握,药物作用得不到均衡持续效应。我们临床观察时发现静脉推注时患者心率增快、情绪不稳定及其他指标波动幅度也较大,而静脉持续滴注给药可避免阿托品间歇注射所致的阵发感神经过度兴奋带来的反面影响。
参考文献:
乙型肝炎病是慢性传染病,其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必然会出现患者的重复就诊(包括年内重复就诊、不同年份重复就诊等)。目前传染病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对慢性传染病的报告均无明确规定。因此乙型肝炎病例报告存在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的现状,不利于正确评价全市乙型肝炎流行趋势和情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报告的真实现状,规范乙型肝炎的报告和管理,根据《2006 年吉林省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报告专题调
查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开展了我市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报告专题调查工作,现报告如下。
1调查情况
1.1调查目标调查总目标是全面了解我市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报告的现状,为探索乙型肝炎病例最佳报告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估计医疗机构不同疾病分类乙型肝炎病例网络报告率;②估计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重复报告率等;③估计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1.2调查范围根据方案要求,依据我市2005年各县区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高、中、低3个层次,选取龙山区、东丰县和西安区3个县区,以被选县区内2006年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最多的3家县或县以上医疗机构以及3家乡镇级医疗机构作为被抽查单位(不足的以实际数计)。
1.3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乙型肝炎病例登记及病例诊断符合、乙型肝炎确诊病例急慢性判定、不同类别乙型肝炎病例网络报告情况、乙型肝炎病例重复报告情况、乙型肝炎病例报告模式建议等。调查方式包括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
1.3.1乙型肝炎病例登记及病例诊断符合抽查2006年1~9月若干个工作日传染病相关科室(内、儿、传染科等)门诊、住院资料,连续抄录其中的乙型肝炎病例个案。每家医疗机构抄录病例个案100例(不足100例的以实际数计),其中住院病例30例(不足30例的以实际数计)。
在医院检验科核实这些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谷丙转氨酶(ALT),并进行结果判定。①若乙型肝炎标记物阳性且ALT≥40,判定为确诊病例;②若乙型肝炎标记物阳性且ALT
1.3.2乙型肝炎确诊病例急慢性判定选择一个县区开展乙型肝炎确诊病例急慢性的判定,有明确急慢性判定结果的病例数不少于确诊病例的20%。
对所有诊断符合的乙型肝炎确诊病例中的现住址为本县区的病例,通过现场调查、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发病及就诊情况,填写表格,根据问卷结果来判定该病例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型肝炎:①若自就诊日起乙型肝炎病程(本次就诊时间-患者首次发病时间的间隔)超过半年者,判定为慢性乙型肝炎;②若自就诊日起乙型肝炎病程不超过半年者,判定为急性乙型肝炎。
1.3.3不同类别乙型肝炎病例网络报告情况通过与网络直报系统中数据的比对,核实不同类别乙型肝炎病例的报告情况,包括确诊病例(临床+实验室)、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以及确诊病例中的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未分类乙型肝炎等。
1.3.4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知识知晓及实际工作情况在每家医院选取1名从事乙型肝炎等传染病诊治的临床医生,对其进行问卷访谈填写附表,了解其对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同时询问临床医生诊断乙型肝炎方法,对乙型肝炎进行病例分类及临床急慢性的判定以及填报乙型肝炎病例报告卡的情况。
2调查结果
我们在所选的9家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在传染病相关科室(内、儿、传染科)门诊、住院资料连续抄录乙型肝炎病历394例。在诊断符合判定中,确诊254例,占抄录总数的64.47%;病原携带者94例,占抄录总数的23.86%;疑似病例8例,占抄录总数的2.03%;无法判断38例,占抄录总数的9.64%。诊断符合17例,通过抄录的住址,采取现场调查及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核实,共核实到5例,其余均未查到,诊断符合率为29.41%。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述病例均以实验室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上报。另外,在抽检的医疗单位,对从事传染病诊治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的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诊断分类描述不清,对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掌握不充分,对相关报告知识掌握不全,对乙型肝炎病例急慢性一般不做判定,另外未分型的肝炎病例占一定的比例,约占5%左右。
3讨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乙型肝炎病例在医疗机构报告非常复杂,首先不同单位、不同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不同,对乙型肝炎病例报告相关知识掌握不全;其次,临床医生报告与实验室脱节,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其次,出于公众恐慌心理,就诊时常以假名、假地址示人,有的患者在一家医院就诊后又到其他医院就诊,造成乙型肝炎病例重复报告。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富起来了,可是医生的地位却下降了,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政治待遇、经济待遇都不高,医患矛盾尖锐,医疗纠纷频发。为什么呢?原因十分复杂,有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等。当然也有医生自身的因素。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这个“德”就是医德,为医者必须有菩萨心肠,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医生还是遵照的指示,以白求恩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住院医师24小时住在医院,随时围着病人转。现在呢?我们的医生还是24小时围着病人转吗?没有啦,他们许多时间要去做实验,“玩老鼠”“玩兔子”,接触病人的时间大大减少,临床经验自然也会受影响。医疗质量有的还在下降,而不是在提高。
现在的医生为什么不愿意多待在病房看病人,为什么不愿意研究临床技术而愿意去玩老鼠、玩兔子做实验呢?真的是被逼无奈。原因主要是因为现行的医生评价体系逼着医生脱离临床。因为现在医生看病看得再好,开刀开得再漂亮,也当不了主任医师,当不了医学教授,当不了博导。怎样才能当呢?做动物实验,写论文并要发表到国外去,如果得了SCI高分很快就能u教授、博导,就可以当主任。至于会不会看病,那不重要。导致现在不少大医院的科主任不会看病,天下怪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是因为有些管理者不顾中国的实际情况,照搬西方经验,把SCI纳入医生评价体系,实际毁掉了一代甚至几代医生,使我们根本无法培养出张孝骞、吴英恺、荣独山这样的临床名医,教训极其深刻。
改革开放以来,金钱至上等坏风气也必然会反应到医疗上来。少数医生已不再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处处为自己着想,例如,普通的肺炎发烧、腹泻,已经很少有医生去用青霉素、黄连素,大部分都是昂贵的进口抗生素;简单的骨折已经很少有医生去用夹板,甚至石膏都快不用了,动不动就是钢板钢钉。医疗费用逐年升高而质量令人堪忧。病人怎么可能满意,医生的威信怎么可能提高?
怎样做才算是对病人负责?就是要待病人如亲人。假如你的家人、亲戚、朋友来医院看病,例如,他们来放射科拍片,做CT、磁共振等检查,你会怎么做?我对学生是这样要求的:无论病人来放射科做什么检查,在我们的诊断报告中,都应该回答病人关心的几个问题:
①认真检查是否能发现异常,回答病人“我有没有生病?”
②如果有异常,就要告诉病人:你生了什么病?是炎症还是肿瘤或者其他。如果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③告诉他:“你病到什么程度?”如肿瘤,是早期还是晚期,以便制定治疗方案。
④应该去做什么治疗?有几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⑤治疗以后复查,要告诉他“疗效好不好。下一步怎么办?”
那么,我们现在到底做得怎么样?可以说,我们有些医院、有些医生做得不到位。
现以肺结节为例做个说明。现在病人体检拍片或做CT发现了肺结节,放射科基本不做肯定诊断,诊断结论常常模棱两可。这种不肯定或模棱两可的报告可以说是对病人不负责任。病人拿到这种报告怎么想?医生只告诉他肺内长了结节又不告诉他生了什么病。是不是肺癌?到底有多严重?心里没有数,睡不好、吃不香,全家都乱了。拿了片子到处求诊,影响工作和生活。
外科医生拿到这种模棱两可的报告,因为放射科没有排除恶性,不少外科医生是主张开刀的。有的医生比较随意,甚至说,“管它良性恶性,开出来不是知道了吗?”也有的医院之间比数量,看谁开得多。这是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吗?
临床医生应该怎么做,我不宜多说。我儿子是某医院骨科医生,我对他是有要求的。我经常告诉他:
①外科医生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是适应证的坚决不开。即使是手术适应证,要告诉病人还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以供病人选择;
②术前一定要亲自看病人,到底那里不舒服,亲自检查病人,有什么体征;
③术前要看病历,看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详细研究影像资料,有无解剖变异。再着手制定手术方案。
性 别: 女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6年6月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58cm
体 重: 46kg
户 籍: 福建三明
现所在地: 福建厦门
毕业学校: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卫生职业中专学校
学 历: 中专
专业名称: 药剂师
毕业年份: 2005年
工作经验: 三年以上
联系电话: xxxxxxxxxxx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医院/医疗/护理
职位名称: 生物/制药/药品/医疗器械,医院/医疗/护理/药剂 ;
工作地区: 福建厦门 ; 到职时间: 三天内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普通话 标准
电脑水平: 一般
教育培训 教育背景: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2002年9月 - 2005年7月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卫生职业中专学校 中专
2005年5月 - 2008年12月 福建医科大学业余专科 专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培训主题 2008年3月 - 2008年5月 厦门集美区芙蓉堂药房 药品购进.验收.储存管理规定
2008年6月 - 2008年7月 厦门集美区芙蓉堂药房 合理用药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福州春来门诊
时间范围: 2005年8月 - 2007年8月
公司性质: 其他
所属行业: 医疗、保健、卫生服务
担任职位: 医院/医疗/护理
工作描述:
1、负责门诊医生处方各种针剂的注射、外伤处置工作、出诊以及各项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等工作;
2、认真做好“三查三对”(查姓名、对针纸、查针纸、对药名、结病人)尽量减少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
3、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常规,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4、配合门诊、急诊的抢救工作;
5、负责领取、保管各种注射药品及其所属物品,经常清点注射药物,对超过治疗期的药物,应予及时处理;
6、发现差错事故及注射反应,要立即向医生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事后要进行检查原因,吸取教训,杜绝事故发生;
7、办理主任及其他医生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所在公司: 厦门市集美区芙蓉堂药房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 医疗、保健、卫生服务
担任职位: 医院/医疗/护理
工作描述:
1、在药剂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2、按照分工,负责药品的预算、请领、分发、保管、采购、报销、回收、下送、登记、统计和药品制剂与处方调配等工作。
3、主动深入科室,征求意见,不断改进药品供应工作,检查科室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
4、担负药剂员的业务学习和技术指导。
5、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管理毒、麻、限剧、贵重药品,严防差错事故.
脑血管造影术(DSA)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现在已越来越被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术,风险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要求护士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熟悉检查的过程和必要性,做好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我科自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经股动脉行脑血管造影术2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实行全脑血管造影术27例,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43岁,DSA检查结果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颅内动脉瘤10例,脑出血8例,占位性病变2例。
1.2 具体方法 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通过插入的导丝,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腔内,在电视监护下选择性地插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1],注射造影剂后拍片,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以协助诊断疾病,确定治疗和手术方法。
2 结果
27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护理配合,全部成功完成脑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率为100%。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生活护理 该类患者均是无创检查等无确定的脑血管疾病,但临床高度怀疑,欲行血管内治疗而收住院,故应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头部少动、病室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煎炸炙缚之品,加强营养,增加机体的抵抗能力,避风寒、防外感、避免感冒、咳嗽及过度用力等,防颅内压增高。
3.1.2 心理护理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是近
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患者因对医生的知识缺乏及完全清醒状态下手术,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固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此时护士应沉着、冷静,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和注意事项,并举一些成功的病例。有条件的让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加患者检查的信心,积极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1.3 术前准备 (1)术前做好碘过敏试验、备皮;(2)做好各种常规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三项、输血前三项、心电图及X线胸片。女患者还要问月经,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3)术中的大剂量造影剂都是通过肾脏代谢,及时监测肾脏功能,防止肾衰竭;(4)术前禁食8 h,禁饮4 h,术前30 min常规肌注阿托品、鲁米那,患者排空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3.2 术后护理
3.2.1 回病房后护理 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应使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等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3.2.2 穿刺部位护理 拔管后穿刺处垂直重压15~30 min,直至完全止血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者返回病房后,首先测量足背动脉,若搏动良好,则在穿刺包扎部位用沙袋压迫止血[1],重新测量足背动脉,若无异常表明沙袋压迫妥当,留置6~8 h,防止移位,平卧伸髋24 h,下肢制动8 h,同时观察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皮下有无血肿等。
3.2.3 注意观察患肢变化 注意观察患侧肢体的血运情况,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的颜色、温度情况,双侧前后对比,如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皮温下降,说明患侧下肢供血障碍,应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包扎过紧,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4 一般护理 术后24 h内绝对卧床休息,利于体力恢复,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对于呕吐患者,首先予以清淡消化的稀饭、米饭等食物,逐渐过渡到食物,若无呕吐,术后即可进食,予高营养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饮食,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8 h尿量应超过1 000 ml,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协助1~2 h翻身1次,防褥疮,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心情愉快,以达到治疗满意的效果。
3.2.5 术后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1)头痛可能是造影剂刺激脑血管使其收缩所致[2],或血管同内操作使局部动脉痉挛所致,应经常询问患者,发现头痛,应及时报告医生,暂停操作并给予相应处理;(2)再次出血术后出血,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如出现体温升高、脉搏慢而有力、脉压增大、呼吸慢而深时,往往提示颅内出血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3)血栓形成和栓塞血栓形成和栓塞是血管性介入诊疗技术系重要并发症[3];(4)急性肾功能不全术后多饮水,注意观察小便的颜色和量,造影后若出现血尿、尿量减少等,应警惕有无急性肾功能不全,一旦出现应向医生报告。
4 小结
本组27例患者通过护士精心细致的护理,手术成功率达100%,所以术前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工作,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完善手术前准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中由专科护士协助医生备好用品并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果断处理,术后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准备判断及时处理,完善各项护理措施,尽快促进病情恢复,是减少和消除并发症的有效保证,从而减轻由此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并取得了预期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春英,洛欣.DSA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3,9(11).
关键词 高血压 用药策略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5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56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者正在持续上升,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已居首位[1],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刻不容缓。药物治疗仍是惟一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的方法,应合理正确使用降压药物。现将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策略及护理总结以下几点。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者正在持续上升,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已居首位[1],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刻不容缓。药物治疗仍是惟一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的方法,应合理正确使用降压药物。现将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策略及护理总结以下几点。
合理的用药途径和时间
合理的用药途径和时间
第1次含服降压药物的患者,片剂应放在舌下直到溶解为止,不宜直接吞服,以免影响降压效果。对作为长期预防治疗作用的片剂和胶囊应吞服,但此类药物不能于急症。
第1次含服降压药物的患者,片剂应放在舌下直到溶解为止,不宜直接吞服,以免影响降压效果。对作为长期预防治疗作用的片剂和胶囊应吞服,但此类药物不能于急症。
在适量运动的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时间安排在运动前,以避免运动中血压明显波动。服药期间嘱患者不能随意停药,应根据血压情况逐渐减量,以免忽然停药而引起血压反跳。
在适量运动的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时间安排在运动前,以避免运动中血压明显波动。服药期间嘱患者不能随意停药,应根据血压情况逐渐减量,以免忽然停药而引起血压反跳。
服用短效降压药物,根据“两峰一谷”的状态,应将服药时间由传统的3次/日改为2次/日,即上午6:00~7:00和下午14:00两次为宜,这样既能减少用药量,又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服用短效降压药物,根据“两峰一谷”的状态,应将服药时间由传统的3次/日改为2次/日,即上午6:00~7:00和下午14:00两次为宜,这样既能减少用药量,又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许多降压药物可引起性低血压,特别在坐起或站立时最容易发生,因此,应用降压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服用降压药物应建议患者坐下或躺下,嘱患者变动时动作宜慢,站立时间不宜过长,必要时护士应协助患者坐起,片刻后无异常方可下床活动。
许多降压药物可引起性低血压,特别在坐起或站立时最容易发生,因此,应用降压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服用降压药物应建议患者坐下或躺下,嘱患者变动时动作宜慢,站立时间不宜过长,必要时护士应协助患者坐起,片刻后无异常方可下床活动。
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隔半小时测量血压1次,并向医生报告药物是否是血压下降或患者是否已产生耐药性,是否出现头痛、目眩及其他不适等不良反应。若血压下降过快,立即报告医生,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制剂。
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隔半小时测量血压1次,并向医生报告药物是否是血压下降或患者是否已产生耐药性,是否出现头痛、目眩及其他不适等不良反应。若血压下降过快,立即报告医生,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制剂。
对宜引起水钠潴留的药物,应向患者说明,记录全天出入量,保持出入平衡,观察水肿情况,必要时应用利尿剂以减轻水钠潴留,对血压长期显著增高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时应考虑其他伴随疾病及联合用药情况,用药剂量宜小,给药时间偏长,降压不宜过急过快,以免导致脑肾等器官供血量锐减产生并发症。
对宜引起水钠潴留的药物,应向患者说明,记录全天出入量,保持出入平衡,观察水肿情况,必要时应用利尿剂以减轻水钠潴留,对血压长期显著增高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时应考虑其他伴随疾病及联合用药情况,用药剂量宜小,给药时间偏长,降压不宜过急过快,以免导致脑肾等器官供血量锐减产生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院外遵医用药行为护理
高血压患者院外遵医用药行为护理
高血压患者院外治疗应遵医嘱服药,住院时应建立随访档案,方便患者出院后的回访与继续教育,出院时应该在门诊病历中详细记录服药方法、时间,以及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不能按期复诊的患者及时以电话或书信的形式进行随访,密切及时地了解患者病情与遵医嘱情况[2]。
高血压患者院外治疗应遵医嘱服药,住院时应建立随访档案,方便患者出院后的回访与继续教育,出院时应该在门诊病历中详细记录服药方法、时间,以及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不能按期复诊的患者及时以电话或书信的形式进行随访,密切及时地了解患者病情与遵医嘱情况[2]。
患者与高血压病进行斗争的过程是极其漫长的,要加强家庭支持,对悲观消极者需多进行心理疏通工作,使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斗争的过程是极其漫长的,要加强家庭支持,对悲观消极者需多进行心理疏通工作,使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正确储存降压药物
正确储存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应存放在密闭的小玻璃瓶内,随时检查药物的有效期,以免变质或失效而影响降压效果。
降压药物应存放在密闭的小玻璃瓶内,随时检查药物的有效期,以免变质或失效而影响降压效果。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靶器官受累程度及存在的并发症,合理使用有效的降压药物治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靶器官受累程度及存在的并发症,合理使用有效的降压药物治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钱芳毅,李一石.加强高血压药物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1998,13(6):321-322.
1 钱芳毅,李一石.加强高血压药物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1998,13(6):321-322.
2 愈立农.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服药行为的调查研究.临床肺科杂志,2007,12(7).
关键词 宫外孕 术前观察 术后护理
输卵管妊娠,特别是伞端、宫角妊娠破裂出血,破裂初时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容易忽视,一旦破裂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在短时间内患者可进入出血性休克状态,有的患者来诊时已是休克状态,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止血,出血量多者,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及早手术止血是抢救的关键,恰当的护理措施起着重要作用。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宫外孕大出血患者26例,现将术前的观察及术后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术前护理
一般护理:立即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以及本次月经流血的时间及量,对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首先观察患者的表情,面色、呼吸的变化、注意保暖、观察患者的皮肤、甲床色泽,肢体温度,周围静脉的充盈度。同时留置尿管、观察尿量,并记录。测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分钟/次,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
严密观察患者腹部体征的变化: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和腹部体征的变化。急查尿妊娠试验,与外科急腹症体征相鉴别,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协助医生进行腹穿或后穹窿穿刺,以明确诊断,争取抢救时间。
快速扩容,减轻体克体征:对于宫外孕破裂大出血的患者,首先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采用大静脉,以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快速的输液、输血,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到90/60mmHg时,可以减慢输液速度,因大量出血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比输全血或胶体更适宜。
做好术前准备:在抢救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备皮、皮试、血化验等一切术前准备,力争尽早手术上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尿管各装置的通畅。
其他:去除大出血的病因,应及早手术治疗,急症患者送手术室,采取边抢救边手术止血。
术后护理
密观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腹痛、通气通便情况,防止发生肠功能紊乱,做好生活护理,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使患者舒适,并预防并发症发生,会用10%洁尔阴液冲洗,每天2次,拔尿管后,督促患者解小便。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饮食上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预防粘连,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抗生素;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
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执行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2004年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我院于2005年正式实施网络上报ADR工作,并将ADR监测工作纳入到医疗质量检查项目中。本文对我院收集并上报的ADR进行分类,总结以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5年5月1日~2006年4月30日我院ADR报告共41例。对41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的年龄、性别
41例ADR报告中,男25例(60.98%),女16例(39.02%),男女比例为1.56∶1。患者年龄3月~13岁,其中年龄6岁9例(21.95%)。
2.2 ADR程度及转归
41例ADR报告中,一般ADR 37例(90.24%),其中2例为新发现的ADR;严重的ADR 4例(9.76%)。转归结果:治愈33例(80.49%);好转8例(19.51%);对原疾患影响不明显的38例,病情加重2例,病程延长1例。
2.3 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和例次
结果见表1。引起ADR的药物以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占70.73%。表1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和例次(略)
2.4 引发ADR的给药途经
41例ADR中,静脉给药33例(80.49%);口服给药6例(14.63%);局部外用1例(2.44%);肌肉注射1例(2.44%)。
2.5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结果见表2。ADR主要以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及附件损害和全身过敏症状为主。表2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略)
2.6 导致严重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
结果见表3。表3 严重ADR药物及临床表现(略)
2.7 报告人及职业
医生报告32例占78.05%,护士报告8例占19.51%,药师报告1例占2.44%。
3 讨论
3.1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
41例ADR报告中,主要由抗生素与中药制剂引起,与有关报道[12]相一致。抗生素ADR发生率(41.46%)和涉及品种数均居各类药物之首。这与我院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其中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偏大、起点偏高等也是引发ADR的重要因素。其中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的ADR较常见,而毒性较大的氨基糖苷类因临床使用谨慎,无ADR报告。中药注射剂的ADR 12例,占29.27%,仅次于抗生素。由于大部分中药注射剂未能分离出成分单一、能够定性定量的有效物质,因此很难确定其中是否有导致ADR的物质存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和提取工艺也有待完善,因此,临床使用中易发生pH改变、色泽变深、杂质增加、产生沉淀等现象,从而导致ADR的发生。我院复方毛冬青注射液由于其中含鱼腥草成分,且ADR发生率高,目前已停用。
3.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
41例ADR中,以静脉用药的发生率(80.49%)为最高,临床症状比较严重,甚至出现了休克等症状,这与目前临床静脉给药较滥有关。静脉注射方式是诱发ADR和合并感染的重要因素,目前,WHO已将注射剂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标准[3]之一。国内外也大力提倡口服途经给药,即使重症病人使用静脉用药后一旦病情缓解应采用序贯疗法,改用口服给药,以减少静脉用药并发症及ADR发生的风险机率。
3.3 ADR的临床表现
41例ADR中,涉及皮肤及附件损害的比例较高,变态反应性皮肤损害多于毒性损伤,与有关报道相一致[4]。一方面说明皮肤损害是ADR的主要反应,另一方面由于其他系统或器官造成的损害可能较为隐匿,不宜察觉,因此上报率较低。
3.4 报告人的职业
从ADR报告来源分析,医生、护士上报较多,药师报道仅1例占2.44%(患者因出现ADR而退药),参与临床查房的药师至今尚无ADR报告,说明在ADR上报过程中,临床药师应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协助督促医护人员上报ADR病例,对于防范药物治疗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起到干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秀琴, 张志清, 王川平. 31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5, 14(1): 22.
[2]刘彩虹, 任爱红, 王 丽. 我院7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 54.
【关键词】沟通;检验质量;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169-01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检验科的地位也日趋重要,检验科的工作越来越被临床重视,很多疾病的确诊都依赖于检验结果。检验科承担着繁琐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可靠的检验结果是每一个检验人员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尤其是近年来,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在国内逐步普及,不仅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精确性,还为临床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检验项目,如何将这些项目的方法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在诊疗过程中能合理的选择试验,正确的分析试验结果也已成为检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不足,常常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发生。本人结合我院实际工作,谈谈我院检验工作者与临床沟通的方法与经验。
1 由于沟通不足易导致的不良后果
1.1 检验标本收取不合格。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检验方法的不断改进,现代检验医学对检测标本的留取与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本采集是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基本要素,如果标本采集不合格,即使最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在采集标本时引入的误差和错误。但是,由于临床其他医护人员不懂得一些采集标本的常识,常导致标本留取失败或者检验结果不符等等。除了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临床用药等治疗措施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检验人员要与临床医生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他们的建议和涉及本专业的问题共同进行深入阐述,提出自己的看法,供临床参考。这对我们以往检验只对标本负责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1.2 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开展不顺利。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检验方法也在不断的提高,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也在不停的应用于临床。我院宣传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的办法主要是在医院的中层干部会议上由科主任在会上对每个科的主任做宣传,然后由每个科的科主任回去后传达给科里其他人员,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医生和患者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我科开展了哪些新技术和新项目或者对所开展的新项目不是很熟悉,不知道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和临床意义等等。
1.3 给疾病的诊疗带来的安全隐患。检验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检验结果的标准化报告问题和参考值的调整等等问题还不被临床医生所接受,有的医生和病人看不懂检验结果的英文代码,对新的参考值还不熟悉,对检验结果有时与病情不符心理存有疑问,这些都可能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
2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我科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动员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到临床,走进医生,走进患者,听取多方意见,采取一系列的有利的措施,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2.1 编印《检验标本采集指南》一书,该小册子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检验标本的采集及运输的各种要求及注意事项。通过对血液、尿液、粪便等标本采集的规范要求和存储条件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是一本很适用于临床日常工作的参考书。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是人手一册,学习。我们还与护理部联系,让全院的护理人员共同来学习。通过这一举措,我科由于标本采集送检错误引起的问题大幅下降,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而且保证了检验质量。
2.2 针对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的问题,我们做了大量务实而又辛苦的工作。首先继续沿用原有的宣传办法,在医院中层干部会议时由科主任在会上对每个科的主任做宣传然后由各科主任回去后传达给科室其他人员。我们又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检验医学通讯,定期印制。这个内部期刊的主要内容就是及时的介绍我科新近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并详细的介绍其检测原理,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等等。这些宣传资料由我科的工作人员及时的发放到临床大夫和来门诊就诊的病人手中。让他们及时详细的了解我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的情况。为了把宣传工作做到位,我科建立了临床联系制度,要求每人每月作一次临床联系,联系的主要内容有三点:①宣传我科的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②联系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需要与医生联系协商沟通解决的事情,③征求医生对我科工作意见和要求。临床联系定期检查,并且与日常考核挂钩。建立了健全的制度,还应有严格的考核机制,才能有效地发挥制度的作用,才能把宣传工作做到实处。在开展新项目的时候还邀请厂家和业内专家来院讲座,对新开展的项目的实验目的,标本要求,临床意义等进行讲述。
2.3 规范报告单的报告格式,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为了能让临床医生和患者都能看懂化验结果,我科运用计算机处理报告单,采用标准化报告方式,采用中英文对照,并附有正常参考值。我科还根据卫生部相关资料,制定了我科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日常工作中,无论平诊急诊,只要出现危急值,立即电话向临床医生报告结果,为临床及时提出诊断信息。
2.4 配合临床医生,提供检验咨询服务。越来越多的患者想知道自己查了哪些项目,为什么查,结果怎么样,单靠我们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单方面的解释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和临床医生一起相互沟通和交流,更客观更个性化的介绍病人疾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计划。检验人员应主动的向临床医生介绍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特别是新项目的的解释。对临床医生提出的任何疑问我们都及时解决,并给予回复。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医学的发展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要求实验室的工作更加密切结合临床,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检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作为检验人员应该主动的与临床进行沟通,向临床介绍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对医生提出开展新检查项目的要求要及时反馈到科室,检验人员同时应加强自身的业务技能,注重临床知识的培训,让每一个临床大夫都能熟悉我科的检验项目,合理的选择实验项目,正确地分析检验结果,把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误解和医疗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顾可梁.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临床检验杂志. 2003,21(4):246
关键词:骨科手术;护理;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TE)。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高,是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患者和医院的非预期死亡。为了防止在骨科手术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1]。因此,对中药的基础上,将颗粒骨科学的一个分支在2009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指南推出(以下简称《指南》), 2011专家论坛”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整形”的科学院和审查”的宣传引导,减少DVT后关节更换,护理程序的思维和工作方法的应用,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外科手术预防(以下简称“过程”)。 2013 年1 月~2015 年1月,我们应用过程中120例择期手术在骨科预防VTE,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在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男79例,女41例;平均年龄45岁。共施行4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术,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9例脊柱外科,16例多发骨折。根据“指南”的VTE风险评分:2例患者低风险,25例中度风险的患者,93例高和非常高风险的患者。出院后,46例患者随访高风险患者。120例患者出院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造影DVT和肺不适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1.2护理流程 评估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指引》制定的VTE风险评估表,第一次评估:骨科患者在风险评估表对医院2h返回完成后。动态评价:每3d 1次,在任何时间来评估疾病的变化。一项计划是对中度风险患者的基本预防措施进行评估[2]。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常规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评价为高风险的患者,床边挂警示标志;在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通知签名;报告医生和护士;填单VTE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类,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避免N窝压缩禁止静脉穿刺;加强基本的预防措施,遵医嘱给予物理防治措施,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压力梯度弹力袜等。药物预防措施: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
出院3 个月后进行随访,追踪患者有无发生VTE。实施计划遵循“指南”对严格的预防和预防药品预防和预防的证据,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医生。加强风险管理在实施中的物理和防范措施。在风险管理中加强对前端、中、后方的气压的使用[3]。观察后抗凝药物的使用,主要是由于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血栓形成综合征及静脉血栓形成等,观察切口出血、异常及时报告;观察切口及引流管引流液颜色、性状及数量等,如引入流量大于或等于100ml/h,闭合引流管,并及时向医生报告;观察大便的颜色和特征,鉴别胃肠出血;医生定期重新发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据报道,随时猝死的危险宠物的患者中,约11%的患者死于1h内发病,得到92%的正确的治疗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开发了一个有限的应急计划[4]。一旦怀疑发生PTE,安慰患者保持镇静,不要深呼吸、强烈咳嗽或用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搬动患者,防止栓子再次脱落栓塞其他部位;高流量吸氧(4~6 L/min),同时立即报告医生,测血压、脉搏、呼吸,急请麻醉科医生到科行气管插管;准备好抢救药械:吸引器、吸痰包、氧气、急救车、气管切开包、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同时急请呼吸科医生会诊;心电监测、指脉氧监测、急查血气分析,并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应选择前臂较好的血管,遵医嘱及时补液、及时用药,保持输液通畅,以防药物外渗延误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持续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指脉氧等动态监测,每10min记录1次;执行口头医嘱,在转入重症监护室后,采取床上直接推法,直至病情稳定,由医生和护士为转移到重症监护室的简单呼吸袋护送,并简要说明交接条件。评价是非常危险的,并完成出院前VTE。评估患者的VTE患者,和患者出院。3个月后出院,随访患者VTE。
2结果
住院时,共发现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肺栓塞1例。7例有很高风险6例DVT风险评估患者(5例骨科大手术),1例是非常危险的,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例发生在健康的肢体,7例DVT患者及时处理;PTE患者和1例76岁髋关节翻修术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为190 min,糖尿病,外伤的存在,等等一系列的风险因素,积极救援的角落,痊愈出院。没有VTE患者中有46例出院后。
3讨论
从专业和管理的角度出发,以防止骨科手术操作中的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详细的护理措施,指导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护理程序”的思维和工作方法的应用,根据“指南”,制定预防VTE的治疗过程中,与患者根据具体的风险评估和对“流”的实施护理措施,观察与“流”的实施的“指南”,这护士操作简单明了,使预防工作。”过程“开发和应用,加强医疗团队的合作,使患者更安全。在建立报告制度,该应急预案中,VTE的症状和体征,高风险患者的风险评估(如肢体肿胀,疼痛,小腿和大腿围,积极的人,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快速,脉搏血氧下降,等)应在物理防治措施实施报告,如空气压力治疗仪,在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处理。通过实行报告制度,加强该应急预案,加强医疗团队的合作,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使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有保证的。“过程”的制定和应用,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对“过程”中,护士已经摆脱VTE的危险因素,掌握职业观察,熟悉预防VTE的预防措施,并加强预防措施的实施风险防范[2],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专业内涵,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护理质量。“过程”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从单纯的治疗服务促进医院的预防治疗、护理、医疗服务的转变,符合医疗改革的要求,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动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3):380-383.
[2]Gebhardt M,Mentlein R,Schaudig U,et a1.Diffetential expression the limbal originof pterygia[J].Ophthalmology,2005,112(6):1023-1030.
[3]邱贵兴.推广指南减少关节置换术后DVT[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