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深基坑施工

深基坑施工

时间:2022-07-26 19:48:28

深基坑施工

第1篇

1建筑对深基坑的影响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深基坑的施工必然会对周围的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的影响有大有小,如果施工人员控制得好,就可以消除一定的隐患;相反,就可能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给周围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的时候,既要保证基坑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保证周围建筑的安全,而施工人员在基坑施工中,要更加注重对周围建筑的加固和对建筑变形的控制。

1.1地表沉降

如果在深基坑施工中,施工场所周围有很多的建筑物,那么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使建筑物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这些沉降一般会经历均匀沉降、差异沉降和沉降加速三个阶段。一般来说,均匀沉降主要是因为沉井降水导致的,坑里的降水直接影响着坑外的水位,而坑外水位的下降则会导致地表的下沉。接着,沉降就由均匀地沉降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差异沉降阶段。随着沉降的不断加大,差异沉降继续进行,沉降的速度也不断加大,然后随着地下水的不断向外喷涌,地表的沉降会越来越明显。随着沉降的不断发展,沉降到最后,建筑受力情况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建筑的安全性能也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1.2建筑开裂

建筑的沉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引起建筑的开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开挖不仅会引起地表的沉降,而且一旦控制不好,就可能会导致建筑开裂,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建筑的坍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的极大的危害。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与地质的环境有关,而且也与基坑本身的稳定性和强度有关。

2建筑深基坑改进技术

2.1加固技术改进

在基坑挖掘的过程中,施工一定会影响基坑附近整体土质的物理性能,并极大地影响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在基坑的挖掘中,一定要对土体进行必要的加固。一般,施工单位会运用压密注浆的方法来加固土体。这种技术融合了注浆、扩展和钻孔等方法。在密实土体时,有时候产生的加固体比较小,这时,压力会向水平方向扩展。当加固体直径随时间逐渐变大的时候,就会生成一种升力。在地表发生沉降的时候,如果合理地利用这种升力,就可以使建筑沉降恢复。压密注浆这种方法是利用压密和注浆回填置换进行的。在压密注浆完成后,土质的容重会大幅提升;同时,孔隙率会逐渐地减小,这能有效提升土质的抗剪力和抗压力。在加固的时候,施工人员一般要按照垂直的方向,在强度较小的地方开挖。对于建筑物来说,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往往会破坏建筑物,所以在实际的基坑施工中,往往是在临近基坑的地方裂缝问题比较严重。注浆时,注浆的深度一般要超过基坑1m左右。施工人员在压密注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注浆的孔道要临近建筑的基础。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要开凿垂直的孔道,然后在孔道里注浆。形成垂直的幕墙以后,就可以避免土体的侧面发生形变或者是浆液朝外面流出来。施工人员将浆液注入注浆孔以后,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变土质的力学和物理性能。这种施工方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建筑的沉降数值,减少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系数,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弥合建筑裂缝,不影响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2开挖技术改进

由于基坑开挖会引起建筑的沉降和基坑变形等事故,所以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在施工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划分区间或路段,并限时开挖和支撑,最好能利用时空效应,在平地上采用水平分块、竖向分层的方法进行开挖。另外,地表上的人员在施工的时候可以采用盆式开挖的方法,按照“先对撑、后角撑”的原则施工,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卸载的频率。

2.3信息监控

在基坑开挖时,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保持信息通畅,最好能实现全程监控。对于基坑的位移、沉降和倾斜等现象以及围护变形、建筑裂缝和沉降等问题,施工人员要测量其数值,并有效利用计算机实现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全面监控建筑附近的地基沉降和裂缝的相关数据,及时为相关单位提供一手的参考数据。

3结束语

第2篇

【关键字】深基坑;施工管理;控制

1 深基坑支护概述

基坑的支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问题,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基坑支护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会发生水平方向的变形也会产生竖直方向上的沉降。在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发生较多的安全生产事故都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主要是表现在起到支护作用的结构产生较大位移甚至发生破坏,导致基坑发生大面积的塌陷,进而引起周围地下管线的破坏或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安全威胁。

对于基坑的开挖和支护涉及到工程地质、水利与水文等多个方面分析理论不全面,选择的支护方案和施工中的控制参数等还没有具体详细的标准,在计算过程中有的还是采用经验或者是半经验的方法,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坑支护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导致基坑支护问题或者是安全问题等基坑施工事故时有发生。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开挖工程量大,一般当基坑开挖的深度超过6米时就认为是深基坑。对于深基坑的开挖,工程量较大也给支撑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在软弱土基中,深基坑的开挖会造成较大的沉降,对周围建筑物和坑体自身都是巨大的威胁。并且深基坑的施工周期较长,如果在雨季施工或者是周围的堆积物过多时如果控制不好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导致基坑支护失稳,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进行全面有效的处理。

2 深基坑支护施工特点概述

基坑工程的两个重要环节是土方的开挖和做好基坑的围护。其中土方的开挖又是关键性的一步,开完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围护工程是否能够顺利的发挥其作用。如果在基坑开挖环节在开挖方式和速度上存在问题的话,都可能诱发基坑的主体结构发生桩基位置的变化。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用地资源越来越紧张,所以建筑工程在向着高层和超高层的方向发展。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也越来越大。在这一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中,通常都小樱桃采用较深的基坑。由于城市中建筑物的密度较大,所以对深基坑的开挖一定要特别的注意,防止对周围的建筑物产生影响。 深基坑的施工主要特点如下所示;

1)随着建筑工程向高层发展,基坑的开挖法人深度也在逐渐的加深。

2)现在的基坑工程的开挖工程量都比较大,有的大型建筑的基坑宽度和长度能达到百米左右,这就给基坑的支护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

3)对于一些特殊的地基,在进行处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例如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进行开挖的时候容易造成基坑出现较大的位移量,沉降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如果对基坑的位移和沉降不采取及时的措施的话,很容易造成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造成影响。

4)深基坑的施工周期通常都比较长,施工的 作业面也比较狭窄,在基坑周围不能最放过多的

3、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基坑边坡坍塌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基坑事故。一般发生在基坑施工和支护施工刚结束不久。往往由于支护施工单位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或是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而造成。从坍塌的坡面看,尽管有相应的支护措施,比如土钉支护,但是却没有按照严格的质量规范来进行。大多数土钉由于没有注浆,只是打了一些孔就把钢筋插了进去;有些土钉虽然注了浆,但是浆体却没有注满。这些情况都直接导致了边坡坍塌事件的发生。

3.2边坡水平位移较大

一些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较大,达到4cm以上,并且经监测,水平位移还会继续加大。面对这种情况,结构主体施工单位停止了地下主体施工,业主不得不立即召集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单位和专家对基坑重新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措施。

3.3附近建筑物变形

在城市建设的诸多实际因素中,很多基坑由于紧邻建筑物,往往都会由于处理不当而造成附近建筑物变形。一般来说,建筑物变形都是由于周围的地基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出现较大变形后,不仅危及建筑物居民或工作人员的安全,而且也对施工工程造成很大的威胁,使得工程难以继续进行下去。

3.4边坡堆载不明确

基坑支护完成后,如果不需要地基处理,很快就可以转入了结构主体施工。因可利用场地有限,同时为了施工方便,很多钢筋都放在了离基坑上口线不到1m的位置,并且堆载量较大;在进行结构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罐车离基坑上口线也较近;在进行塔吊安装时,大吨位吊车非常靠近边坡坡顶。结果,基坑边坡因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形,有的甚至坍塌。之所以出现如上现象,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不明确基坑坡顶的极限承载力,不明确基坑坡顶容许堆载量与距离的关系。

4、加强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措施

4.1 深基坑开挖的施工部署

建立统一的工程指挥系统,通常采用组织机构框图表示,并体现岗位配置、人员安排。项目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和权限,应与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中管理人员职责和权限相一致。列出详细的组织机构框架图。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和材料与设备计划。

工程施工中不但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岗位管理能力,要熟悉各工序的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点。操作人员也应具有相应岗位的上岗证,严格管理,对新来人员和离岗较长时间的人员必须做好岗前培训工作,来确保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方法。这样方可达到即节约材料省工,又保证工程质量的目标。

4.2加强对土方开挖施工工序的组织与管理

深基坑开挖施工中,精心安排开挖施工分层、分块的部位和时间,精心安排挡土支护的施工时间,以有效地控制基坑已开挖部分的无支护暴露时间和减少土体被扰动的时间与范围,以达到利用尚未被挖动的土体尚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自动位移的潜力,而使其应力控制土移和基坑支护周围土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所以科学地安排土方开挖施工顺序和控制施工进度,充分利用这种相关性,将有助于控制支护结构的坑周土体的位移。

深基坑支护重在过程控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事后补救比较困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会延误工期。因此,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

4.3 严格控制支护施工质量

土方开挖时,重点监督施工方是否切实按施工方案进行开挖,开挖中是否对支护桩、护壁造成影响;是否超挖,复核每个层面的标高,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土体开挖后无支护的暴露时间。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挖土,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挖出的土方及时外运,基坑顶四周不得堆载,以免使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危及基坑安全。随着开挖的进行,在基坑顶四周及坑中适当位置布置集水井及明沟,及时向外排水,严禁带水作业。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施工过程中,对于支护桩工程要监督每根支护桩的施工全过程,及时组织基坑支护安全专题会,落实相关事项消除安全隐患。基坑支护工程受各种水文、地质、雨水及周边环境等复杂条件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难从理论上预估的安全问题,这就要求及时组织安全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处理措施。基坑支护监测,基坑支护工程风险性较大,为了确保基坑在开挖和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必须对基坑和周边城市道路、建筑物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土体变形情况,边坡的稳定状态和支护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边坡失稳和周围建筑物沉降、开裂等事故发生。

4.4 深基坑支护稳定性控制

在基坑的开挖和支护过程中,采用的成孔放肆主要采用的是钻机程控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成孔氏如果控制不好施工用水的保障和污水的排放,会造成在成孔的底部位置处泥浆的浓度过大。如果泥浆的浓度过大,就会影响锚索的锚固力。

在成孔之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注浆处理,在成孔之后,孔周围的基坑土体内部的应力会得到一定的释放,应力的释放会导致基坑土体的抗剪强度发生下降,极易诱发基坑土体的滑移甚至是坍塌。另外如果注浆不及时,孔壁的泥浆厚度也会越聚越厚,也直接影响到了孔径的大小,锚杆的锚固力额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结语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应按先设计、后施工来进行施工,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随挖随撑,对称均衡,限时限量”的原则,坚决杜绝施工中的盲目性的现象,加强对整个深基坑施工过程的控制,保证工程顺利、安全地完成。

参考文献:

[1]2005年最新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与质量验收规范实用手册[M ] . 北京: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2005.

[2]桩基工程设计施工及检测实用手册[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3]李礼.浅谈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0(05).

[4]卢梅珠.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工程概况

引言:目前我国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的成熟,面对当前社会先进施工技术的不断涌现,在进行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做好相关施工地点的施工环境调查,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制定相关的深基坑施工计划方案,才能够确保深基坑施工技术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中深基坑支护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降低施工质量。

一、拟建深基坑施工工程概况

我院受石嘴山市万德隆商贸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万德隆广场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1.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规模、特征、工程重要性等级,结合邻近场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本次岩土勘察资料分析,综合判定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等级的确定条件如下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不低于标准设防类。

1.2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场区在地貌上属黄河II级阶地,除场地地基土存在液化外,无其它不良的工程地质作用,场地平整,约比规划的室内地坪标高低1.00m左右。根据钻探揭露,近地表3.50-3.80米以上为杂填土、素填土外,以下均为第四纪冲积相土层和第三系地层,勘探深度内自上而下主要分为五层。

本次勘察以拟建万德隆广场北侧已建商住楼室内地坪为相对高程基准点,假定基准点高程BM=100.00m,各勘探孔孔口高程均引测相对高程基准点。孔口标高在99.46~99.71米之间,孔口最大高差为0.25米,各勘探孔孔口高程由我院进行了测放。

1.3区域地质构造

勘察场区位于银川平原的北部,该平原系喜马拉雅山运动时期构造活跃的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台地相对上升形成的产物,银吴平原的新构造运动一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活动断裂的不断发展,受其影响,历史上地震活动频繁。银川平原基底沿贺兰山走向分布的次生断裂带,至今尚未发现活动的痕迹,未造成对建筑物的直接危害,所以该区域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是稳定的,是良好的建筑场地。

二、深基坑排水

由于实际施工场地的限制,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基坑内部积压了大量的积水导致了施工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阻碍。所以,在进行广场施工的时候,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基坑的周边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当地的地质状况进行测绘,通过各部门之间的联合审计,最终决定对基坑内部的积水进行排除,避免深基坑积水影响施工进度。一般来说,在施工时为避免垂直帷幕出现渗水情况,在维护设施上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箱。明沟排水后,可用抽水泵将水抽至集水箱中,通过管路排水将积水排放至城市管道中,明沟可采用混凝土管获砖块进行修葺,在施工进行时,如遇到雨天,也可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积水排水。

三、深基坑支护施工

在深基坑进行开挖的过程中还必须对基坑的周边做好管理,对基坑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由于该工程是施工项目范围较为庞大,所以必须对施工的地点进行深基坑的支护。相关的技术人员才对支护环境做好调查之后,应该制定相关的支护方案,并派遣专门的采购人员进行支护施工材料的购买,并及时的对施工应用的深基坑进行支护施工。在深基坑支护应参照基坑开挖深度时,采用不同的支撑方式进行支护,并通过回灌技术、井点降水以及挖掘机卸荷等,减少施工工期和投资成本,确保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的安全性。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时,应充分利用原有支护桩。在符合施工要求的情况下,保留支护桩,节约施工成本田。应确保深基坑支护桩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免基坑周围因降水不当火土体变形导致底下管线、道路以及邻近周边建筑的沉降和不均。应按照施工操作原则进行支护施工.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方法。对于不同的深基坑支护,应采用不同的承台胎膜及支顶斜撑方式,并采用回灌技术及轻型井点进行降水处理。

四、地下水处理

本次施工工作的进行,在经过专门的测绘人员进行地质勘查之后,发现施工地点存在一定量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的存在往往会通过渗透的方式对基坑的周边造成影响,最终导致深基坑出现质量问题,非常容易引发施工事故。所以说,合理的对地下水进行处理,才能够确保该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一般来说,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保持基坑干燥及边坡稳定,以免地下积水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或边坡松动造成事故发生。如基坑土质较软或出现积水,则会导致工人站立困难,影响施工操作,因此,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应做好地下水的处理工作。可采用止水法处理地下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止水帷幕,防止地下水进入基坑内,可通过地下连续墙、沉井法或灌浆法来达到止水的目的。也可采用排水法处理地下水,如井点降水和明沟排水等,井点降水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的特点,是处理地下水的好方法。井点降水的具体步骤为:在深基坑工程周围,设置具有渗水阼用的井点管,并设置抽水设施,将地下水抽出,直至地下水将至设计高度。井点降水可用于不同形状的深基坑中,对边坡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维持基坑内土干燥可以有效提高深基坑施工效率,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五、深基坑开挖、监测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深基坑在进行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并有效的提高深基坑的施工质量,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根据国家提出的相关要求,积极的、严格的按照相关的开挖、检测注意事项进行施工操作,才能够进一步的确保相关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证深基坑开挖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简而言之,为了能够确保施工质量,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相关内容,基坑开挖及监测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在基坑开挖边线以外3-4m处应设排水沟(或排水管道),严防排水沟(或排水管道)漏水、渗水进入基坑内。②.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载荷。③.软土开挖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分层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m。④.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后,方能继续挖土。 ⑥.当采用机械开挖基槽时,为避免对基槽底部地基土的扰动,应预留20-30cm采用人工进行清理。⑦、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在基槽顶部周边及时设置防护栏杆,以防意外的发生。⑧、基坑开挖前应做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万德隆广场工程施工现状的分析,结合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应用特点,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面对当代人群对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做好深基坑施工工作的开展,保证施工建筑的稳定性,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的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玉峰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03期

第4篇

【关键词】地铁;深基坑;施工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由于我国地铁深基工程的不断发展,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不断呈现处理,在施工不断完善的新时期,加强对地铁深基坑施工的把控,对确保地铁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地铁深基坑设计、施工的危险因素

1、实际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描述的地质资料不一致,造成设计计算的依据存在偏差。

在前期设计阶段,由于拆迁工作尚未完全完成,许多地段不能进行勘察,由于地质情况变化复杂,有限的几个勘察点不能反映该地段的全部地质情况,据此进行设计和施工招标将该工程的中标造价确定下来。在当前工程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业主为了控制投资,往往要求中标施工单位承担因地质情况变化而造成的风险,实行总价包干,一个不成熟的设计方案就这样被推到了实施阶段。

2、岩土工程本身包含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如岩土介质空间的变异性,力学性态的模糊性,随机量测误差、测试统计误差、测试模型误差等,这些不确定性导致设计计算的土压力与实际土压力有差异。

3、施工环境恶劣

许多地铁工程由于受整条线路通车时间的限制,不管何时具备开工条件,最后完工的工期往往是关门工期,在现场拆迁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施工单位被迫开工,结果造成许多应拆而未拆的建筑物位于基坑边的危险地段内,一旦基坑变形超过一定的限值或地表有不均匀沉降时,便会危及该建筑物的安全。

4、施工措施不到位、不及时

一些施工现场项目部缺少能识别深基坑施工的危险因素,合理组织深基坑施工的技术、管理人才,在深基坑施工出现问题时,采取的施工措施往往是不到位或不及时,以致小错酿成大错。

二、基坑开挖的处理措施

1、 围护结构和内支撑系统

围护结构构成一空间受力体系能够支撑基坑主动区土压力和其他附加荷载,以提高基坑稳定性。鉴于此,施工单位应该选择质量和强度与设计要求相符的围护支撑结构。支架以及支架安装质量是质量控制要点。判断钢架质量时,要重点检查其材质、活络头刚度、顺直度、壁厚、螺栓连接强度、直径和等强焊接质量,并根据设计要求及时修正。安装钢构支撑时,一保持其顺直,使钢管支撑轴心受力;二确保接头牢固,围檩和接头接触部位能够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保证接头密贴围檩,然后用速凝细石混凝土填补间隙。如果有角撑,围护桩或围檩接合处,除斜支座保证支撑轴心受力,同时要在围护桩和围檩之间考虑剪切传递。结构柱与支撑的连接要为基坑回弹留有一定空间。油泵校验工作要不定期进行,以确保油泵数据准确,稳定运行。同时,对每根支撑施加预应力进行记录备查,如钢支撑支撑轴力不达标,或由于结构出现过大的扭曲而破坏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失抗力,最终造成基坑因围护不力而坍塌。

钢支撑施加预应力和预应力复加: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好钢支撑后,在支撑一端或两端立即依据设计值施加第一次预应力,同时对接头螺栓拧紧情况进行检查;第一次施加预应力,需要对预应力的损失及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在24h内进行监测,按照设计值对预应力进行复加。如果昼夜温差过大,在一定程度上损失支撑预应力,按照设计值在当天低温时立即对预应力进行复加;如果基坑变形速率超出控制范围,同时接近警戒值,但是支撑轴力没有达到自身规定值,这是在征得设计的同意后,可以通过增大支撑轴力的方式对变形进行控制;对于围护结构来说,如果变形过大,通过被动区注浆的方式对围护结构位移进行控制,注浆1-2h内,按照设计值对注浆范围支撑预应力进行复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围护结构外移所造成的应力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支撑轴力接近或者超出设计值,需要增设支撑分解轴力,进一步提高抗变形能力,防止基坑变形增大。

3、土方开挖

(1)开挖土方的流程

在开挖深基坑土方之前,通常情况下,需要做好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建设深基坑的地下连续墙,按照设计方案的强度等级,确保连续墙的混凝土的强度。对这两项工作的完工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根据全面挖土作用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在开挖的具体流程方面,首先采用挖掘机挖掘后随即装车运走的方法对地面到首层混凝土环板支撑下0.1m进行开挖施工,随后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分层开挖,在开挖二层以下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需要安装相应的钢结构。

(2)开挖前准备

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需要清理深基坑,清除妨碍施工的障碍物;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需要对抽出的水进行处理,然后排入公共的排水井道,所以需要在深基坑周围建立相应的排水沟和沉淀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发生堵塞;按照施工设计方案,需要设置相应的监测站点,完成监测站点设置后,需要准确的测量和记录原始的数据;在排水方面,对当地的水文地理特征和相应的地势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对地面排水系统、地下排水等,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3)开挖方法

在开挖深基坑土方的过程中,竖向分层次、纵向分段按对称是开挖遵循的原则。在纵向分段开挖过程中,需要制定具体的开挖方案,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条件、水文特征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设置支撑的距离,以及具体施工设备的运行能力等是进行竖向分层开挖施工时需要进行考虑的。

4、降排水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降水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基坑开挖面成为一个泥塘,进而增加土方开挖的困难。通常情况下,通过管井进行施工降水,在基坑两侧按照间距20m布置管井,建立排水体系。在基坑开挖前20天完成降排水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地表、基坑内的引排水,进而防止对基坑围挡造成冲刷、浸泡等。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在基坑四周地表设置截水沟,通过截流、导流等对基坑外地表水进行处理。在基坑内部,排水明沟及集水井需要分级进行设置,在基坑内四周坡脚处设置排水沟,并且沟底宽度要≥0.3m,边缘距基坑围护结构内壁≥0.5m,纵向坡度≥0.5%,沟底比基坑开挖底低0.5m;每隔20m,在基坑四角及基坑边设置相应的集水井,在高度方面,排水沟底要高出井底1.0m,通过滤水管等透水材料对集水井井壁进行处理,通过水泵将坑内集水排至地面市政雨、污水系统中;在雨季进行施工时,需要加大排水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施工安全,以及设备正常运转,做到雨过即可复工。开挖基坑土方时,对维护结构的渗漏水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及时对渗漏水进行堵漏处理。对于有些基坑来说,虽然最初是漏水,随着进一步的恶化,最后可能形成流沙流泥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坑周边建筑物出现沉降,甚至导致基坑失稳,造成周边建筑物倒塌。

5、远程监控

对深基坑进行远程监控,通常情况下是在传统监测的基础上,对基坑变形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监测方式,这种监测方式能够对基坑变形进行直观反映,是信息化施工的一种方式,在确保深基坑开挖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沉降、支撑轴力等。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监测,一旦发生监控数据接近或者超过警戒值,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施工步骤,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坑变形进行控制,进一步确保基坑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地铁深基坑工程是一项全面系统复杂的综合性施工工程,尤其要加强对深基坑质量中常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提高处理措施的能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加强地铁深基坑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技术

深基础施工是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无疑是保证深基础顺利施工的关键。为了设置建筑物的地下室需要开挖深基坑,所以深基坑开挖只是深开挖的一种类型。深基坑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岩土工程问题,地区性特征很强,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应结合地区特征(如气候状况、环境特征、水文地质)、工程特点和实践经验进行。

1深基坑支护技术要求

支护结构一般是临时性结构,基础施工完毕后,也就失去作用。一些支护结构(如钢板桩、型钢支护木挡板等)可以回收重复利用。更多的支护结构就永久埋在地下,其中有部分(如特殊用途的地下连续墙)在基础施工完毕后也考虑作为永久结构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支护结构既要确保基础安全、顺利地施工,又要考虑方便施工、经济合理。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是: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受力可靠,确保基坑围护体系能起到挡土作用,使基坑四周边坡保持稳定;确保基坑四周相邻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间,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或位移而受到危害;通过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使基础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经济上合理,保护环境,保证施工安全。

因此,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基坑支护施工控制的关键是基坑的稳定性、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防止基坑隆起、管涌与流砂等险情,并要根据地质、环境因素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支护方案。

2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

2.1某工程项目深基坑支护技术概况

某大厦,建筑总面积126180m2,地下面积37418m2;建筑总高度103.7m,建筑平面形式呈方形布置,轴线距离东西97.1m,南北101.1m;地下共4层,基坑底最深相对标高-22.7m;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梁板筏基,裙楼及C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南部塔楼高层部分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地下及裙楼混凝土梁内设无粘结预应力筋。

⑴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城建勘察测绘院提供的该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工程拟建场区位于某河洪冲积扇北部,地面标高为45.84~49.14m。拟建场地地质土层根据其年代、成因类型及岩性,按工程特性划分为14个大层,地基主要持力层为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层,局部为粘质重粉质粘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230Kpa,无软弱下卧层。

⑵水文概况

根据勘察报告实测地下水位结果,该场区存在三层地下水:第一层为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1.2~4.1m,水位标高为47.31~44.40m;第二层为潜水,水位埋深为10.30~13.30m,水位标高为36.58~35.18m;第三层为层间水,水位埋深为22.20~23.00m,水位标高为26.28~25.40m。本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2.2支护技术总体方案

由于本工程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复杂,中标承诺工期短(共计30个月),低于常规施工工期,基坑土方开挖计划3个月完成。若采取常规的放坡开挖,由于基坑深,场地小,基坑的稳定安全性将受到影响,且放坡开挖后将超过施工红线,因此该方案被排除;若采用护坡桩施工,则基坑开挖时间将推后,进度总体控制计划将受到影响,且按此方案存在土方回填和费用较高的特点。

2.3支护施工技术

2.3.1混凝土灌注桩(旋挖钻机泥浆护壁成孔)支护施工要点

钻孔灌注桩是利用钻孔机械钻出桩孔,并在孔中浇注混凝土(或先在孔中吊放钢筋笼)而成的桩,其中泥浆护壁成孔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质条件。施工要点包括:

⑴施工工艺

钻机钻孔前,应做好场地平整,挖设排水沟,设泥浆池制备泥浆,做试桩成孔,设置轴线定位点和水准点,防线定桩位及其复核等施工准备工作。钻孔时,先安装桩架及水泵设备,桩位处挖土埋设孔口护筒,以起定位、保护孔口、存储泥浆等作用,桩架就位后,钻机进行钻孔。钻孔时应在孔中注入泥浆,并始终保持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以起到护壁、携渣、钻头、降低钻头发热、减少钻进阻力等作用。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清孔,该工程采用原土造浆,所以清孔时,钻机空转不进尺,同时注入清水,待孔底残余的泥块已磨浆,排出泥浆比重降至1.1左右(以手触泥浆无颗粒感觉),即认为清孔已经合格。清孔完毕后,立即吊放钢筋笼和水下浇注混凝土。钢筋笼埋设前在其上设置定位钢筋环,确保保护层厚度。水下浇注混凝土采用导管法施工。

⑵质量控制

护筒中心要求与桩中心偏差不大于50mm,埋深不小于1m;泥浆比重控制在1.1~1.2;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150mm;水下浇注混凝土应连续施工,孔内泥浆用潜水泵回收到贮浆槽里沉淀,导管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0.8~1.3m,并始终保持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m。

2.3.2锚杆支护施工要点

土层锚杆简称土锚杆,它是在地面或深开挖的地下室墙面(挡土墙、桩或地下连续墙)或未开挖的基坑立壁土层钻孔(或掏孔),达到一定设计深度后或再扩大孔的端部,形成柱状或其他形状,在孔内放入钢筋、钢管或钢丝束、钢绞线或其他抗拉材料,灌入水泥浆或化学浆液,使之与土层结合成为抗拉(拔)力强的锚杆。其特点是:能与土体结合在一起,承受很大的拉力,以保持结构的稳定,可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变形量;施工所需钻孔孔径小,不用大型机械;代替钢横撑作侧壁支护,可大量节省钢材;为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开阔的工作面。经济效益显著,可节省大量劳力,加快工程进度。

2.3.3锚喷护壁施工要点

喷锚网护壁技术原理是利用沿途介质的自承能力,借助锚杆与周围土体的摩擦力和粘聚力,将外部不稳定土体和深部稳定土体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组合体。锚杆端部互相连接的喷射混凝土面板,由于紧密嵌固于土体中,它不仅能很好的调节锚杆相互之间的应力分布,而且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水作用。喷锚网由于采用水平压力灌浆新技术,大大加强了地面的承载能力。喷锚网支护方法的施工不单独占用施工工期,它和土方开挖同时进行,边开挖边支护,无污染,噪声低。

2.3.4砖砌挡土墙施工要点

⑴施工工艺

抄平放线(绑扎构造柱钢筋)――试摆砖――立皮数杆――组砌、清理――构造柱模板安装、浇混凝土――圈梁和压梁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浇混凝土

⑵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符合要求,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厚薄均匀,砌块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茬牢固,墙面平整垂直;水平及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控制在8~12mm,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竖向灰缝砂浆饱满。

3结束语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它的成败不仅对工程的造价、质量和工期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更对周围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遵循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狠抓事故隐患管理工作,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检查等工作,

是实现深基坑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张建斌, 裴玉春. 北京白石桥商住楼深基坑支护综合施工技术[J]. 工业建筑, 2000,(02)

[2] 孙枝林. 某工程深基围护方案设计与施工[J]. 福建建筑, 2006,(06)

第6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水文地质深层搅拌桩锚杆监测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1.该小区位于某市旅游大道西侧,南部距海边约300mo拟建建筑物为高层住宅楼,楼高28层(副楼2层),建筑占地面积约28 174. gll12,总建筑面积约84520m2,地下室一层,基础设计为预应力管桩,基坑开挖深度自然地面下一5. 3m,开挖深度较人,地下作业的时间长,受台风、暴雨的影响较大,须进行基坑开挖支护,才能有效地保证土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本设计基坑周边附加荷载均按lOKPa考虑,地面堆载距坡顶均必须大于2m,强振动的施工设备和车辆应尽量远离基坑边行驶,且距基坑边缘不小于5m。大型的施工机械设备(如塔吊等)应设单独基础。

3.在开挖基坑土方时严格控制标高,禁止超挖,也不得扰动基坑板底土体原有的结构。

4.本基坑支护属于临时性支护,支护结构安全有效期为3个月。

二、周边环境条件

拟建基坑位于某市旅游大道西侧,南部距海边约300m,地下水的渗透比较快。针对周边环境的约束条件,分别采用水泥土深层搅拌桩+锚杆与放坡形式。

三、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工程水文地质数据来源于某市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提交的《某市某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场地工程地质情况一层土为素填士,分布于场地东北角,堆填时间约为3---4年,层厚0. 6:-.1.1m,平均值0.84m,;二层土为粉砂,分布于全场地,以粉细砂为主,局部含 贝壳碎屑,层厚6.4~9.Om,平均值7.39m,Y=19. IKN/m3.C=23. 5Kpa、¢=29.70;三层 土为粘土,分布于场地东侧,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层厚1.3~3.1m,平均值2.37m,Y =17. 7KN/m3.C=17Kpa、¢=50;四层士为粉质粘.士,分布于场地东侧,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层厚0.9~2.4m,平均值1.73m,Y=19. 4KN/m3.C=33. 2Kpa、¢=15°.2.水文地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③、④、⑤层属相对隔水层,地一卜水赋存于②、⑥、⑦层中。其中②屡 属空隙潜水含水层,该层颗粒以粉、细粒为主,粘粒含量较少,冈此,透水性强,地下水主 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受海水潮汐影响。⑥、⑦层属基岩裂隙水,裂隙发育但连通性较差,且裂隙多为泥、钙质充填,因此透水性弱,地下水主要接受侧向补给及②层空隙潜水含水层垂直渗透补给。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内钻孔混合稳定水位为0. 8r_l. 5m,水位年变幅为1. Om,②层土的渗透系数lOm7/d。

四、设计思路

1.设计原则:基坑支护设计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

2.开挖方式:基坑周边比较宽敞,可以充分利用场地优势,采取自然放坡卸载开挖。

根据不同的场地环境采取不同的放坡比例,采取不同的支护措施。

3.支护条件:据勘察结果,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为素填土和粉砂,为松散及饱和土,土的性状一般,1:1放坡开挖条件下能自稳,无须采取其它支护措施;1:0.6放坡条件下坑壁不能自稳,需适当的支护措施后方可开挖取土。

4.周边环境:基坑的东侧为围墙和市政道路,距离基坑开挖边线约12m、其它三侧较为空旷。基坑南侧靠近海边,地下水补给比较快。

5.地下水的防治:基坑开挖必须作好地下水的控制,地下水的控制是深基坑支护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土的含水层被切断,水会不断的涌入基坑,造成流砂现象、边坡失稳。为此,宜合理选用防治场地地下水的方法。结合场地条件,本方案设计时采取防渗止水帷幕方式为主,即基坑东侧采用深层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坑内采用轻型井点进行明降。

五、设计材料要求

1.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水灰比为0. 45~0.5:1,用P0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管采用压力塑胶管。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并在初凝前用完,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浆液。

2.深层搅拌桩水泥采用PC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3.坡面钢筋网采用①6.5钢筋,锚管锚筋①1 6 。

六、施工技术要求

1.若场地内及附件地下埋藏有地下管线,土方开挖和锚管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网等的埋藏情况,详细核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网布置图,采取迁移、避让(如对锚管位置进行调整)和保护措施,避免破坏工程桩及地下管网,造成损失,并对周边建(构)筑物的现状进行拍照、取证。

2.基坑开挖之前,必须准确放线;并做好挖土机械、运土车辆的通道布置、挖土顺序及堆土位置的安排,严禁将挖出的土堆置于基坑周边。

3.基坑施工时采用中心岛式均衡逐层分段开挖。

4.每层土方开挖之前必须待上层锚管达到设计强度的70%并施加预应力后方可开挖。

5.合理安排基坑土方开挖顺序,使基坑坡面暴露时间最短,土方开挖不得碰撞已经施工好的支护结构及喷射砼,土方外运时应注意防止损坏排水沟、护栏等设施。

6.基坑土方开挖应采取逐层分段跳挖并清坡,挂网喷射砼面层,一次性开挖长度应控制在20m之内,开挖深度控制在2.5m之内并与锚杆搭设位置相对应,开挖后迅速修整坡面、敷设钢筋网片、喷射砼。

7.基坑排水采用两级轻型井点进行基坑降水处理,坑顶、坑底均设盈排水沟,坑顶排水应在土方开挖前设置,放坡坡面应设置泄水孔,在每级放坡离坡脚70mm设置一排,横向泄水孔间距为2--- 3mo材料采用①50PVC管,每段长50cm,伸入土体部分应设滤水孔,并

用丝网包扎,外斜5%o井点宜在开挖前一周进行抽水。

七、监测及应急措施

1.基坑开挖前应在基坑边缘2~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约按30m间距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基准点。监测报警值为基坑顶部水平位移≥30mm,垂直沉降≥20mm;如发现水平位移及沉降过大或基坑有失稳的征兆,应立即采取应急抢险措施。

2.变形控制基坑开挖后预计场地周边范围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预测的变形程度如下表:

表2 预测的变形程度表

3.基坑开挖之前,首先编制应急预案,并将具体的措施落实到现场人员,对可能危及到的人员及财产进行疏散;平时准备好编织袋,并在场内保证有~台挖土机可以随时调用,若发现位移量增大且不收敛,应立即用砂袋和挖土机向坡脚回填反压、临时增设内支撑或角

撑等方法。应急处理稳定后,可采用增加锚杆等措施加强。

八、结语

由于深基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基坑的开挖也越来越深。近些年来,我国深基坑的支护技术发展迅速,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和理论。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应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因地制宜,选用合理的建筑深基坑技术施工,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IJ《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书》

[2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3]徐扬青.深基坑工程设计的优化原理与途径[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

第7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深基坑支护是因高层建筑发展而来的一项热点和难点工程。深基坑的技术和施工安全直接关系着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长久性。因此,对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1基坑支护的重要性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型、基坑开挖掘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经济安全。

2深基坑支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至今仍在采用库伦公式或朗肯公式。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比较困难。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2.2基坑土体的取样不具有代表性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支护结构的设计提拱可靠的依据。一般在深基坑开挖区域2~3倍范围内,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钻探取样。由于为了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能钻过多钻

孔;因此,所取得的土样有时就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复杂和多变的,这样取得的土样的数据不具代表性,因此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情况。因此,引致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现状。

2.3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头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足以说明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2.4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却恰恰相反,即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

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获得成功。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松弛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这说明在设计中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最好在工程桩结束后,对土体做原位测试,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积累经验,提高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水平,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深基坑支护设计的改进方法

3.1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近十几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收集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数据,已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国内外至今尚没

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目前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我国也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

计不应再采用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这也是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的科研攻关方向。

3.2建立变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设计方法

目前,设计人员用的极限平衡原理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常用设计方法,其计算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将这种设计方法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只能单纯满足支护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不能保证支护结构的刚度。众多工程事故就是因为支护结构产生过大的变形而造成的,由此可见,评价一个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案优劣,不仅要看其是否满足强度的要求,而且还要看其变形大小。鉴于工程实际,在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法时,还应着重研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空间效应转化为平面应变和地面超载的确定及其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等。

3.3大力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

正确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但是,在深基坑支护结构方面,我国至今还缺乏系统的科学试验研究。一些支护结构工程成功了,也讲不出具体成功之处;一些支护结构工程失败了,也说不清失败的真实原因。在支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积累的技术资料很

丰富,但缺少科学的测试数据,无法进行科学分析,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包括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工程现场试验)。虽然要耗费部分资金,但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投资巨大。如经过科学试验再进行设计时,肯定会节省可观的经费。因此,工程现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实践积累大量的测试数据,可对同类工程的成功打好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建立新的计算方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4深基坑支护施工要点

4.1地下水控制

地下水控制是基坑工程中的一个难点,因土质与地下水位的条件不同,基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大不相同。有时在没有地下水的条件下,可轻易开挖到6m或更深;但在地下水位较高,又是砂土或粉土时,开挖3m也可能产生塌方。所以,对于沿海、沿江等高水位地区或表层滞水丰富的地区来说,深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的成败是基坑工程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基坑开挖中,降水排水及止水对工程的安全与经济有重大的影响,多数基坑工程事故与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软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深基坑工程开挖时,为改善挖土操作条件,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土体抗管涌、抗承压水、抗流砂的能力,减少对围护体的侧压力,从而提高基坑施工的安全度,往往对坑内、坑外采取降水。目前,降水主要有轻型井点及多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深井井点、电渗井点等。但降水过程中,由于含水

层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土层内液压降低,使土体粒间应力,即有效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地面沉降,严重时地面沉降会造成相邻建筑物的倾斜与破坏,地下管线的破坏。为了防止由于降水引起的各类意外事故,可采取以下措施:

(1)基坑四周设置的如果是不渗水挡土墙,可取消坑外降水;

(2)在坑外降水同时,在其外侧(受保护对象之间)同时进行回灌;

(3)尽量减少初期的抽水速度,使降水漏斗线的坡度放缓;

(4)控制坑内降水深度,一般降水深度在基坑开挖面以下0.5~1.0m;

(5)合理确定挡土墙的入土深度,防止管涌。

4.2深基坑施工监测

当前,基坑支护设计尚无成熟的方法用以计算基坑周围的土体变形,施工中通过准确及时的监测,可以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有利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或减轻破坏性的后果。基坑支护监测一般需要进行下列项目的测量:监控点高程和平面位移的测量:支护结构和被支护土体的侧向位移测量:基坑坑底隆起测量;支护结构内外土压力测量;支护结构内间隙水压力测量;支护结构的内力测量:地下水位变化的测量:邻近基坑的建筑物和管线变形测量等。

5结论

总而言之,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也是集土力学、水力学、材料才学和结构力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因此,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施工组织都应当从整体功能出发,将各组成部分协调好,才能确保它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朱新勇,周石喜.软土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34(4):151-152.

第8篇

【关键词】土建基础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应用现状

目前, 由于我国不断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研究探索,以及施工实践, 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在对土建基础施工中,也能够对此技术进行熟练地应用,比如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地质条件计算出水的渗透参数。我国深基坑支护技术被广泛用于土钉墙支护、地下连续墙施工、钢板桩支护技术等。

1.2 存在问题

在运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大致表现在:

1.2.1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由于我国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依旧在探索发展的阶段,并没有精确的参考数据来指导深基坑支护结构,加之地质条件中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使得深基坑的标准并不固定,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造成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也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1.2.2 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由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的水平移动不均匀,中间大两边小,致使深基坑边坡不稳固,成为深基坑支护的施工中的大隐患。

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要求

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土建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为了达到保护地表以下建筑的稳定性而采取加固或者支撑的手段,因此稳定性与安全性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最基本要求。

首先,严格选择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项目的规模、所需要的基坑的深度、地下水位标高、水的渗透系数以及基坑边缘距离, 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基础数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可以制订出多种方案,从中选择科学性、有针对性的最优方案;

其次,选择先进科学的深基坑技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与高品质。一般说来,在实际工程的施工中,运用单一的技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通常采取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技术综合体,因此,对施工技术人员的要求起点比较高。

第三,深基坑支护的防止止水效果必须要达标。基坑四周边坡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对于深基坑支护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深基坑支护中的基坑四周止水作用,以确保基坑的质量。

2.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种类

在我国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以来,不断加强国内外的交流,该项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精确的数据作为理论依据,我国还没有完善的设计规范。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包括深层支护,钢板桩支护,地下连续墙体支护等等,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时,必须要对各项支护技术进行了解与掌握,才能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建筑环境等符合建筑项目的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方案。

2.2.1 深层支护

在建筑项目进行深基坑的挖掘过程中,为了避免深基坑的塌陷现象,必须要进行深层支护,以防止出现管道和流沙,保证在施工技术人员能够在足够的地下深度中进行作业。

2.2.2 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支护是指在施工中先进行钢板桩布置,以保证施工环境的稳定,接着再进行施工所需要的钻孔及挖孔操作,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2.2.3 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常用于地下建筑的稳固,在施工环境低于地下水位时,将钢筋水泥灌入柱桩结成墙体,牢固插入土体,利用其防渗性强,墙体刚度大的功能以达到稳定建筑的效果。

2.3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作为建筑项目地下稳定性、防水防渗性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的运用操作中,受到诸如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进度有所拖延,因此,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应注意选择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方案。选择合适合的方案,首先必须要对各种学基坑支护技术有所了解,其次要对深基坑支护的技术指标进行实地勘察,不同的施工环境,需要运用不同的基坑支护技术:在开挖深度浅,周围建筑和管线对沉降及位移要求不高的施工环境,可以选择土钉墙支护技术;如果是淤泥土质和软土质的施工环境,则需要采取钢板桩支护技术。事实上,由于施工环境的不同及地质条件的不确定因素,各技术之间可以进行综合性运用,以达到防护的最佳效果。

3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要点及注意问题

3.1 技术要点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基础施工中主要技术要点有混凝土灌注桩及锚杆支护施工等。

3.1.1 混凝土灌注桩

混凝土灌注桩就是在钻孔机钻出的桩孔内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桩,适用在地下水位高的条件。在钻孔前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清理场地,配制搅拌泥浆等。在钻孔时,要安装桩架和水泵,并且在桩位处近挖土填孔口,以保护孔口及泥浆不外流。钻孔时注入泥浆,保证泥浆液面不低以地下水位一米以上。

3.1.2 锚杆支护施工

在地下室墙面的基坑立壁土层进行钻孔, 达到设计深度后,将钢筋、钢丝束及相关抗拉材料放入孔内,灌入泥浆,与土层相结合形成具有强抗拉力的锚杆, 以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施工中要注意钻孔的位置一定要精准,钻孔时用水冲刷孔底沉渣至出清水。严格泥浆材料的配比,水泥浆:水灰=1:0.45,水泥泥浆的抗压度不低于25MPa。

3.2 注意问题

鉴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及参考数据的不确定性,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前,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3.2.1 做好施工场地的区域地质勘查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与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技术方案的制定前,应当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现场进行地质勘查,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周围环境以及技术性参数指标,并通过相关资质单位进行施工的可行性评估,以确保施工的品质。

3.2.2 加强对深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

首先,加强对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各技术性参数的检测与核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水平、竖直防线标准度的审查,随时检查深基坑支护的开挖尺寸、水平标高以及边坡的高度,做好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钢筋捆绑工作的监督, 包括钢筋的焊接、位置等质量的达标,做好校准及验收工作;

其次,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过程中,严格工作程序,规范操作章程,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提出预案,制订出改进措施,运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施工工期,确保施工质量。

第三, 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中的材料及设备的管理,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及设备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制订出规范的材料及设备的管理制度及出入存储制度,按照规范进行保管与投入生产。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此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施工要点,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参考。

参考文献:

[1]毛钧良.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 2014(12):146-147.

[2]安海峰.浅谈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5(2):98.

第9篇

关键词:常见问题、深基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逐步提升,房屋建筑企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人口的逐渐增加造成了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因此,楼房也逐渐向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转变,基坑的施工深度也逐渐增深,从而造成了深基坑到处可见以下简要论述了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施工处理方法。

一、深基坑施工常见的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施工常见的问题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对基坑的处理经常形成一些问题,很容易被施工人员所忽视,进而为整体建筑埋下隐患,以下就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现实施工同预计施工存在明显差距在现实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对建筑工程敷衍了事,在基坑施工时也同样如此在对深基坑进行施工时,一般包含对搅拌桩进行施工然而,一些施工操作人员却认为基坑的施工位于建筑地下,如果偷工减料也不容易被发觉,因此,就出现了水泥材料用量小于预计数量;水泥的掺和量不达标等情况,造成了基坑的支护措施强度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裂缝,对整体建筑的质量都造成影响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工作进度,不依照图纸进行施工!建筑过程中消极怠工!各项指标控制不严密等由于施工企业对当前利益过于看重,进而导致建筑整体质量存在隐患。

一般来讲,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建筑整体还没有形成空间结构时,应根据平面结构的标准对其支护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施工质量,对基坑进行处理时边坡的修整操作很难控制对于深基坑施工来讲,是一项较难进行的施工项目,一般情况中,施工企业会利用人同机械设备共同配合的技术,先让机械设备进行大面积的挖掘施工,然后再让人对挖掘部分进行细致的挖掘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深基坑的挖掘工作经常出现机械设备挖掘深度不够或挖掘深度过深等情况,甚至一些设备操作人员由于不熟练操作而使挖掘面积增大

此外,因为机械设备挖掘基坑的深度很大,对边坡的修整操作质量很难保证,而如果利用人力进行深基坑的挖掘工作,其难度更大,这是由于人为变化因素较多,特别是安全的因素限制,因此,对深基坑的挖掘及修整操作很难进行控制,进行基坑挖掘及边坡支护的进步不一致在进行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因此,很容易出现施工操作不当等情况;

例如:在进行土方挖掘时,没有确切的施工管理及技术措施,很容易造成施工无序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施工人员对这项技术不能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对施工方案及计划随意修改,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利益,却导致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下降,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在基坑的挖掘施工中还要辅助边坡的支护措施,而边坡的支护施工深基坑的挖掘施工一般是由两个施工队伍分别完成的,因此,就可能造成施工相互间的不一致问题,对各个控制部分的施工进度也不相同,挖掘人员仅重视对基坑的深度挖掘工作,不能同边坡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合作,因此,就造成了施工现场秩序混乱,施工技术不依照规定操作!各项技术相互矛盾等情况,如果施工现场的管理出现问题,对建筑企业施工进度及房建工程质量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应对此类问题进行严格的预防及处理,房屋建筑工程中深基坑的施工技术无论是什么工程,工程的施工阶段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基坑的挖掘工作来讲,应先总结当地以往的施工经验及相关技术,对工程的操作工序及细节进行合理设计,可以先让施工单位出示一份施工预案,对其进行审核,进而保证施工技术合乎建筑相关标准,对深基坑的施工技术在进行深基坑的挖掘工作时,应重点对挖掘的深度,挖土方,防水措施工技术,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时,严禁在一处连续布料厚度超过,应沿筒体四周布置多个下料口均匀下落混凝土,每个下料口间距不超过,操作时要快插慢拔,振捣点按照梅花型布置,每点振捣时间在左右,暗柱和暗梁处钢筋密集还应加强振捣筒体剪力墙留有较大的洞口,混凝土浇筑前在洞下的模板上应事先留好振捣孔,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在下面振捣混凝土,保证洞口下混凝土密实。

在开挖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工程周围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基坑周围建筑物情,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精心设计基坑支护方案,因为设计阶段是各个工程问题的解决和预防的最佳阶段,所以我们要重视方案的设计,并针对预测到可能出现的变化和问题做好防范措施。

二、施工技术

为了防止地下水及基坑外侧土土质对坑壁的破坏在基坑开挖时,基坑支护结构要截渗功能和自身结构强度、加强防渗。支护结构的类型有很多种,施工进度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与我们具体的工程状况是其中加固型,主要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水泥搅拌桩、高压施喷桩、注浆加固等常用的几种,常被选用是排桩、地下连续墙、沉井等支挡型。根据之前设计的支护方案,选用适合的型号,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成本。

开挖顺序和挖土厚度的合理选择除了与现场地质状沉有关外,也离不开与基坑特点的结合,因为基坑作为工程的施工对象和目标,是影响挖掘的主要因素为了通过支撑将应力相互抵消,我们可以采取对称开挖的形式。这种形式有三种方法:从两边同时开挖、由中心向两边开挖、由中心向四周开挖而开挖层厚度的合理选择在于剥离层的分配。如若选择合适,可分散释放掉主动土的压力。这些措施能够保证整体受力均匀,从而保护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保证施工安全和开挖的顺利进行要对基坑监测,运用现代化科技对基坑进行全过程监测是很好的方法。同样重要的是基坑的维护和基坑的挖掘,甚至要比挖掘程序更加重要,一定要做好维护工作,因为不当的维护不仅会影响基坑的使用,还会造成返工,影响工程的总体进度,。

项目部对于整个项目的检测和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基坑的检测也在项目部的检测范围内,项目部的检测的重点主要是基坑的整体特征的状况,侧重于基坑的特征与整体工程的顺利完成之间的关系;基坑的检测不仅要检测基坑的整体状况是否稳定,还要检测基坑的各个重要的受力点与节点状况,才能在滑坡发生前的第一时间内做好坡体的维护工作,尽量预防滑坡事故,项目部监测。

在开工前,应对各种基坑排降水方法的优势及其木身使用的条件有个大致的了解,结合之前的设计方案,才能避免地下水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通过勘察,对当地周围的土质参数进行全方位的深入了解,要选用土质测量的专业仪器进行测量,不能根据该地区的大致土质状进行主观臆测,这样难免会在施工中遇到突发状况,根据实施的工程特点、地质状沉及施工地点周围的水文情,合理选用排降水方案。

为了防止挖机破坏围护结构,抓斗与围护结构的距离应保证在30cm以上;还有,在遇到大雨、大雾等特殊天气时,不应继续施工,应暂停工作。因为地下作业的本身就在视野上增加了难度;负责人员应时刻注意支撑道的稳定情况避免坍塌引起的各种不良影响,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处理措施外,还应注意在开挖时,每部挖机必须有指定的专人负责指挥,只有将各个设备落实到人,才能管理好各个大型设备的操作流程;遇到夜间施工的情况,必须保证足够的照明。

总之,深基坑是一项非常有技术难度的工程,同时也是地下施工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吸取教训,为深基坑的挖掘和地下工程的开展不断做技术上的摸索,更好的为建筑工程服务。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土建基础施工;深基坑;支护技术

1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1.1钢板桩支护技术

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常用的技术有钢板桩支护技术。钢板桩支护技术主要是通过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将钢板桩合理连接,形成钢板桩墙,从而达到挡水或者挡土的目的。钢板桩支护技术的原理比较简单,并且该技术的应用成本比较低,因此该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但是,该技术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大的噪声,从而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钢板桩处于不断震动的状态,会导致施工现场周边的地基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给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此外,钢板桩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变形的问题,影响其后续的使用性能。

1.2深层搅拌水泥桩支护技术

深层搅拌水泥桩支护技术也是深基坑支护施工常用的技术,该技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固化剂以及软土剂,通过不断地搅拌形成性能良好的水泥土桩墙。一般情况下,在淤泥质土或者淤泥等土层中会广泛使用该技术。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好开挖的深度,并合理计算泥炭质土以及有机质土的使用量,从而提高该技术的应用优势。

1.3灌注桩支护技术

灌注桩支护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灌注桩支护技术的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并且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的辅助就可以完成施工,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施工成本。同时,灌注桩技术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噪声以及振动等,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基坑的深度在8~14m时,施工人员可以综合使用灌注桩技术。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时可以采用加固措施避免出现支护变形的问题。

1.4地下连续墙技术

地下连续墙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防水防渗的效果,保证基坑结构整体的刚度达到预计的水平。通常情况下,地下连续墙技术应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沙土或者软黏土施工中。该技术的使用对环境的要求较低,并且该技术的适应能力比较强。随着我国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墙连续技术既可以保证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不出现掉土问题,又可以作为土建主体结构的侧墙,提高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地下墙连续技术对周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通常情况下,该技术应用于深度大于10m的深基坑施工中。如果施工现场的土体坚硬或者岩层较多,使用地下墙连续技术会增大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为了提高地下墙连续技术使用的效果,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周边环境的调研,综合使用预应力地下墙连续技术,避免地基出现变形的问题。

1.5土钉墙支护技术

土钉墙支护技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成本比较低,并且施工的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流程。应用该技术会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的成本投入。土钉墙支护主要是由土钉群、喷射混凝土面层以及被加固的土体组成的,具体应用该技术时,可以根据施工进度随挖随支,使用的灵活性比较高。但是,土钉墙支护技术应用对土体的要求比较高,施工过程中要保证该技术的应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具体操作流程进行施工。

1.6土层锚杆支护技术

土层锚杆支护技术也是当前深基坑支护常用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层的稳定性。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通过钻孔到一定的深度,然后将抗拉材料填入其中,再通过灌注水泥的方式形成支护结构。土层锚杆支护技术能够使结构保持稳定、承受较强拉力、控制建筑物变形量,并且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节约了大量的钢材,因此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施工进程。

1.7锚喷网支护技术

应用锚喷网支护技术,施工人员必须综合分析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好深基坑的支护工作。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不良地质条件跨度大的地下工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深基坑支护效果。施工人员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锚杆分布在岩土体中,然后将锚杆与岩土体组合,有效提高岩土体的实际强度,保证发挥锚拉的作用。锚喷网支护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并且该技术的应用结构比较简单,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此外,应用该技术的成本投入比较少。但是锚喷网支护技术不能应用于承载能力比较小的土壤中。

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深基坑支护施工涉及的施工内容有很多,施工单位在具体开展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从而导致施工中出现多种不同的问题。深基坑支护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调研工作,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情况,并综合施工现场周边自然环境的特点,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然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并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施工设计人员仅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施工设计方案的制订,导致施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比较差。同时,有些设计人员为了提高施工设计图纸的可行性,私自篡改勘察所得的数据,导致实际施工与施工设计方案存在较大的偏差。

2.2压力计算缺乏准确性

深基坑支护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压力计算的重视,在进行设计方案的制订时,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准确的压力计算值。压力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使用大量的物理力学知识,并且需要利用施工现场测量所得的相关数据。计算完成后,技术人员需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从而找出合理的数据信息,以提高施工设计方案的可靠性。然而,深基坑支护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许多施工人员并没有结合专业知识对压力进行合理的计算,从而导致施工设计方案中使用的压力值与实际不符,进而增加了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难度。

2.3设计和施工存在差异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往往会背离施工设计方案的意图而施工。管理人员一味追求施工速度以及施工质量,而忽略了对施工工艺使用的把控。同时具体施工的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为图省事,仅凭工作经验施工,这给后期建筑的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设计与施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会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提升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质量的措施

3.1做到安全性、技术性与成本控制的平衡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使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做好物资的调配工作,保证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技术人员借助精密的勘察设备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并对勘察所得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整体,提高施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重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选择,结合土体的实际情况,保证支护施工能够安全稳定进行。此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选择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控制施工的成本投入,保证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3.2重视并加强施工现场的控制为了保证深基坑支护施工能够安全稳定地进行,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采用动态监测的方式,实现施工的全方位监控。从施工材料管理、施工安全管理以及施工人员管理等多个不同的角度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做好施工现场的实时监督与管理,保证施工能够按照预计的进度进行。同时,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合理分析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并给出风险防控方案。

3.3选择最为合适的支护方式

在土建基础施工中,要想提高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效果,就必须针对实际工程特点确定恰当的支护方式。首先,在土建施工中,根据其工程特点以及工程要求,制定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相关类型,并结合技术类型判断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保证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同时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提供依据。其次,在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中,还需要结合技术类型的选择模式,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制订出与工程方案相符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工程质量,同时发挥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实际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措施

在岩土工程中,深基坑的支护结构集合了土力学、材料力学以及结构力学等学科,因此无论是在结构的设计方面还是在实际施工当中,必须要从整体出发,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各方高度重视、转变施工观念、严格施工程序、创新设计理念,保证工程整体的安全性、稳定性,从而使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能够做到安全可靠、经济科学,防止事故的出现。

一、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多事故性

基坑支护工程中因为实际情况和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基坑支护工程有着不可确定性,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岩石和土的内部结构的差异、岩土性质、调查数据具有离散性大、自然条件、监测方法、设计方法。与不确定性形影的是基坑支护工程的多事故性,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数的基坑支护工程的工作条件差、场地小、工期长、难度大。

2、实践性和区域性

因为基坑支护工程的区域性,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场地要对岩土工程进行仔细的勘察。包括地质结构,基坑的水质,地下水水位。即使在同一城市,在基坑工程也存在区域性差异。

3、综合性和系统性

基坑支护工程不是单一简单的施工工程,它还包含着很多学科内容,如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这些内容的融合和互补才有了工程的完善。因为基坑支护工程股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所以在施工的时候要考虑各方面的的影响因素。

二、岩土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超挖、欠挖现象较为严重

施工人员和机械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以及技术水平低是造成了基坑支护工程中超挖、欠挖现象的主要原因。如在机械开挖作业后因为施工条件施工有一定的难度,机械操作人员没有稳定的操作的水平或缺乏责任感,易发生边坡表面不平坦不合格现象不平直度等现象。这不仅仅加大了工程的施工量、影响工程的质量还对工程进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实际施工与施工设计间存在较大差异

无论哪项工程在施工前都要根据参考标准和依据来进行前期规划和设计产生施工设计,基坑支护工程也不例外。可是在正式开始施工后,多数基坑支护工程都不会按照施工设计来进行建设,使实际施工与施工设计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很大程度的人影响了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施工企业盲目追求速度和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赶进度、强行施工,施工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欠妥(施工方案都是按照假设的建筑设计,设计人员不能排除不切实际的设计方案或不适当) 等。

3、土层开挖与边坡支护间存在不配套现象

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之间有很大联系,但边坡支护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都要求较高,土方开挖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要求较低。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这两项都签订平行合同由专业的施工队伍完成,这看似和谐的制度给实际施工带来了难度。因此有些施工方选择相对简单土方开挖进行施工,从而忽略了边坡支护工程的进度;有些施工方对土层开挖为赶进度就在管理上疏忽,由此导致了工程不能按时完成工程质量低下。

三、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措施

1、优化设计理念

经过我国在岩土工程领域中长时间的努力和研究,以及岩土变化规律的逐渐掌握,深坑支护的总体设计已经逐步成熟。然而我国在支护结构设计中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在进行结构力学的测算时只能够以库伦还有朗肯理论为基础,并通过等值梁法进行对支护桩的计算,这样一来能够合理规避设计的偏差以及施工的缺陷。但是通过这一理论进行相关计算存在很大变数,无法使理论与实际状况相互匹配,这样会无法精确控制成本投入以及施工安全。

2、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观测和监测

我们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其观测主要是集中在基坑边坡变形以及周边建筑和地下管道的情况,在经过实时的观测,这些情况对于土方的支护和开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以便于更加有效的对比分析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与原始的设计方案是否存在偏差或者是其他的异常情况。而且在施工的实施的过程中,除了上述施工过程中的实施观测以外,也必须要强化实时的监测,以便能够更加有效的预防以及及时的处理相关的突发事故,并且对于基坑支护工程的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相关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因突发事件而导致的人员以及相关损失。由以上可以看出,在施工工程中实时观测和监测可以综合施工的环境、条件以便能够更好的制定和规划应急的预案,从根源上减少和避免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危害和损失。

3、强化施工质量

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管理,能够做到对施工质量有效地控制,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岩土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强化监管力度,保证施工能够遵从设计方案,并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深入管理,使得施工能够达到设计标准。除此之外,在施工的前中后期,分别做好每一环节的监管工作,保证施工设计的周密性,以及相关准备工作,不仅如此还要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分配工作,对施工原材料的规格进行严格检验,确保相关指标符合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开挖以及支护,保证设计方案得到顺利实施。

4、加强基坑支护的技术研究

强化即可支护的技术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基坑支护技术,而且在基坑支护技术提升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以及相关事故和错误的发生。在对于基坑支护的技术研究需要强化对于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以及相关的实测数据的总结。完善和总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种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的经验,完成基坑设计的标准化处理,以提高基坑支护的设计以及施工的质量。

5、提高检验的标准和精确性

具体的检验标准包括操作的规范、技术的规范以及质量的检验三项,在进行支护施工时要在管理上尽可能的保证检验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基于此,就需要对深基坑支护的结构整体、成品、材料等方面做相应的物理实验,把事故从图源头上排除。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施工中涉及到的一些较为复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需要经过专业的质量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并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操作,运用先进的检验方式和方法,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在检验的时间上要把日常检验和重点检验有机结合,开展相应的互检和自检,以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于其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需要根据施工实际,正确合理的采用,最大化的发挥技术的优势,对于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分析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以促进深基坑技术的高效运用。

参考文献:

[1]于向前,袁静,姜震.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10):254 - 254.

[2]石连礼.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J].广东科技,2014,23(3):117 - 118.

第12篇

关键词:软土地基;深基坑;土层开挖;施工技术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131-03

1 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某软土地基深基坑工程划分为东西二区,西区地下2层,平均挖深为8.40m,开挖最大深度达10.30m,属I类基坑标准;东区地下1层,平均挖深4.65m:基坑开挖面积29700m2,其中东区约1.25万m2,西区约1.72万m2。该工程基坑围护西区北侧、西侧均采用长17m的φ800mm钻孔灌注桩,南侧及西北角采用长18.5m的φ900mm钻孔灌注桩,围护桩内侧与圆环支撑结合部位的基坑底部布设宽1.2m、φ1200mm@1000mm、长3.5m格栅形密排高压旋喷桩加固基底土体,围护桩外侧采用单重管φ500mm高压旋喷嵌缝桩作止水;东区主要采用长15m的φ600mm钻孔灌注桩。±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65m,现有自然地坪相对标高-0.8m。

1.2支护结构形式

地下室支护结构西区主要采用排桩+单道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支撑体系主要采用圆环结合桁架,整体刚度较大;东区除东北角相同的结构形式外,其余区域采用排桩+钻孔式锚杆的支护结构,局部结合双排桩门架式结构,支撑体系采用角撑的形式。

1.3周边环境特点

(1)基坑东侧地下室侧壁距离规划道路最近距离约8m,为木工程的主要施工道路。

(2)基坑南侧为尚未施工的规划道路,目前场地较为空旷,20m范围内均为空地,已经在此东南侧建有现场办公等临时设施。

(3)基坑西侧为厂房,地下室外壁距离该厂房约12m。

(4)基坑北侧为城市主干道,最近距离为8m,该侧市政及其它埋地管线较为密集。

1.4工程场地地基土特征

根据工程勘察报告(详勘),木工程主要土层自上而下分布为:①层素填土场内全址分布,层厚0.4~1.3m,主要由块石、碎石、粘土组成,湿;①层粘土场内全址分布,层厚0.5-~1.3m,土质具有高压缩性,韧性较好,干强度高,含水量35.1%;⑦层淤泥质粘土场内全址分布,层厚1.7~3.8m,土体含较多有机质,流塑状,高压缩性,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含水量44.5%;②层淤泥场内全址分布,层厚5.8~11.3m,土体内含有贝壳碎屑,流塑状,具有高压缩性,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含水量53.5%。

2 施工难点

(1)土质差,淤泥层分布广而厚,含水量高。开挖过程中,土体极易产生坍塌、基底隆起等事故。

(2)基坑占地面积大,深度深,土方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容易产生围护结构位移、变形,坑外地基沉陷直至工程桩破坏等质量安全事故。

(3)东西区地下室相差1层,东西区交接处土方留置方式、运输通道加固及施工作业顺序等必须作出合理安排,否则极易产生各类事故。

3 施工安排

按照“分步、分区、分层”的原则安排土方开挖。

3.1挖土分区

根据本基坑围护设计要求,先施工西区到地下1层顶板并爆破支撑后再开挖东区,按先西区后东区来划分木基坑挖土作业区域与挖土标高、层次。

根据木工程基坑的特点,拟将西区按后浇带划分为A、B、C、D4个区,东区划分为E、F、G、H4个区。具体划分位置及估算面积如图1所示。

3.2挖土分层

根据冠梁及支撑位置,在木基坑立而上划分为:①西区3个层次,第1层为冠梁底标高以上,称A1层或B1、C1、D1层;第2层为支撑梁底以上到冠梁底以下,称A2层或B2、C2、D2层;第3层为支撑梁底到基础底板垫层底以上部分,称A3层或B3、C3、D3层。②东区分2个层次,第1层为围梁底以上,称1层;第2层为围梁底至基础底板垫层底以上,称2层。坑中坑部位按分区位置称之为某区坑中坑,坑中坑涵盖木基坑垫层底以下所有各不相同的承台、集水井、电梯井、地梁等。具体分层安排如图2所示。

3.3挖土顺序

总体平面由西向东、由南往北逐步退挖,即:B-C-A-D区和E-F-G-H一日区,西区在开挖第3层时,圆环四周土体应均匀开挖,先挖去角部土体,再开挖围梁与圆环结合部位土体,应逐步留出平台作搭接。

4 挖土方法

4.1施工顺序

前期现场准备-同时挖冠梁处内外侧土体-外侧修平台及放坡-内侧从冠梁内边线垫层底向内开挖-冠梁施工-挖冠梁下至单道支撑梁垫层底土方-设围梁及支撑梁-人工边修坡边设基坑外侧坡面及地表混凝土面-设集水井与排水沟-分层放坡开挖土体至各区域地下室底板底设计标高-人工边修土边浇混凝土垫层-设集水井及排水沟-挖承台及地梁土体并设垫层及砖模-挖坑中坑土体至设计底标高并设垫层及砖模-做防水、扎筋、包模、浇混凝土大底板-设底板处换撑带混凝土-地下2层主体结构施工至地下1层-设地下1层楼板处换撑带支撑梁-拆除内支撑-地下主体结构向上施工-外壁墙板防水处理-土方分层回填夯实-结构同时向上施工。

4.2挖土原则

按“大基坑小开挖”和“先支撑后开挖,分步、分区段、分层进行”的原则实施。本次挖土中,西区第2层土方按2层分台阶放坡开挖,第3层土方按3层分台阶放坡开挖,平均每层厚约1.65~1.85m:东区第2层土方按2层分台阶开挖,第1层1.5m,第2层0.9m,其它均为一次性挖到计划标高。

4.3挖土方法(仅以西区为例)

(1)第1层土方(-2.55~0.8m)深约1.75m,采用敞开式挖土,一次性挖到底标高,直接装车外运。挖此层土方时留出中心岛,中心岛外边线距圆环内侧约30m。另外,在挖去其它地方的表土时,若土质坚硬或含有塘渣瓦砾,则可留置一部分放在中心岛,待冠梁土方全部挖完时,将中心岛环岛车道予以修整,不足部分外购,外购要求采用塘渣掺杂的瓦砾作道路的面层。对于冠梁部位土方,要求将基坑外侧按图3所示进行开挖,并在做好冠梁后回填密实。

考虑到中心岛如果留设而积太大,留土过多则会直接增加和影响第3层的出土压力,为此,在木层土方开挖中,将中心岛的中心部分挖到-2.55m,只留下环形出土通道和3个车辆回转场地(每个面积200~300m2),这3个回转场地均与中心岛形成一个整体。挖去中心岛中部上方后,按1:1.5留安全上坡,此处留坡只需保证场内道路的安全即可。

(2)第2层土方(-4.45~-2.55m)需要等到冠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开挖。在西区与东区交界处,由于此时东(-0.8m)、西区(-4.45m)上方高差达3.65m,为保证交界处东区土方边坡稳定及安全施工,需要对交界处以东进行卸载。

第2层土方需要将中心岛及道路标高一同降到-4.45m,在挖去中心岛道路的同时,应将原有环岛通道(-0.8m)上的塘渣瓦砾斗砂壳层尽最大可能下翻到-4.45m标高上作环岛道路面层,不足部分外购补填压实,为第3层上方开挖作好道路准备,环岛道路外边线离圆环支撑梁外侧约20m。

在挖完此层上方并完成支撑梁混凝土浇捣后,必须立即修复好东、西区交界处的出土通道,-4.45m标高处的中心岛环路在(18)轴处与出土通道平台(见图4)按1:10放坡。图4中,YL-1设计标高为-3.3m,而支撑梁和此处出土口板顶标高均为-3.5m,二者高差200mm,此处载重车经过时必须使二者均为架空状态,对此,采用如图4所示的处理办法,以确保支撑系统的安全。

(3)第3层挖土须等到单层支撑梁全部施工完毕且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标准值的90%后方可开挖。

最后一层土方开挖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圆环周边均匀开挖,混层需要先挖去支撑梁下的角部土方,然后再挖圆环与围梁相切部位土方。支撑梁角部土方开挖,采用支撑梁上部站立挖机与支撑梁底进入挖机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主要以底部挖机转土为主。挖机在梁上挖土时,必须要确保支撑梁的安全并落实对支撑梁的保护措施。

在角部土方已经基木挖出的情况下,剩余部分为无支撑区域,无支撑区域范围内随着挖土进度,需要将中心岛逐步后退,为了使A,B,C区范围内不因挖土没有到位而影响后续工序的全面展开,拟将中心岛周边朝D区方向逐渐缩小,最终缩至D区出土通道附近。挖到(18)轴处收尾时,采用长臂挖机挖完最后剩余土方。

5 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5.1挖土控制措施

(1)西区第1层土方开挖时,南侧可以用挖机站在基坑外侧直接装车运走,而北侧则全在基坑内装车外运,这样有利于大门出土车辆的分流,挖冠梁土方两边能互不受干扰,也符合设计要求的对称开挖原则,此次挖土时应从自然地坪面挖到冠梁底标高后立即修凿围护桩桩头和浇混凝土垫层。东西区围护冠梁外侧在挖土时应先留1:1左右的斜坡,并留出50cm工作面利于冠梁施工,待冠梁完成混凝土浇捣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机械回填到设计标高,然后再铺筑表层混凝土。东区第1层土方开挖需在西区地下2层顶板完成并拆除支撑后方可实施。

(2)第1次中心岛留坡坡顶按距围护圆环支撑内侧20m考虑,中心岛周边环形临时车道宽度按15m考虑。

(3)西区挖第2层土方时,每台挖机立机平台按6~7m宽考虑。在C2,D2层土方挖至北侧时,由于此处底标高与其它部位不同,考虑到后续施工的方便与此处留土的安全,将该范围内土方合并一起开挖,此处分2级留坡接力式开挖,标高分别为-3.95~-2.25m,-5.65~-3.95m,当挖到-5.65m后,应立即派人设好垫层,此范围内承台、坑中坑等按设计位置用模板分隔后满浇。

(4)西区在第2层土方开挖时,中心岛留设在-4.45m的目的:①本层出土通道比下一层更为顺畅和平整,原有道路地表更为坚实,加之第2层土方量不是特别大,先行降低中心岛可减少最后一层出土工程量所带来的压力;②降到-4.45m可以减少最后一层土方接力式台阶数,进而减少挖机传递次数。

(5)底层土方开挖每级挖机作业宽度约为10m。西区基坑底四周有高压旋喷桩作土体加固,由于其强度较高,挖机难以挖掘,拟采用PC200型镐头冲击机进行破碎后用挖机翻出转运。东区底层挖土分两种情况,东北角有内支撑下的土方开挖时,用挖机站到支撑梁上掏梁下土方,剩余部分土方用人工配合挖机修土;在无支撑区域,开挖方法与西区一样。对于坑中坑部位,尽力在机械挖土时每边挖去一斗,以减少人工挖土量,加快修土进度。

5.2对支撑梁的保护措施

(1)严禁挖机直接站在支撑梁上作业,严禁挖机、运土车辆直接在支撑梁上碾压和行走。当挖机需在支撑梁上掏梁间土或需在梁上行车时,必须先支撑两侧填上,梁面上覆盖60cm以上,并在其上铺设路基箱后方可站机挖土。若路基箱底有空隙时,路基箱底与支撑梁顶的空隙距离不得小于20cm,且路基箱的承载能力必须满足要求。

(2)在支撑梁处开挖土方时,必须先在梁上方采取对称开挖、先后中心的方法,使支撑梁缓缓的对称受力,然后用小挖机进行梁下挖土,逐渐使整个支撑梁全部受力。

(3)所有支撑系统严禁堆载。

5.3降排水措施

(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下浅层有地面径流水,为此,必须重视地表排水系统的修筑。

(2)由于木工程围护设计中,已考虑了旋喷嵌缝止水桩,故围护壁周边的渗水可能性很小,但若有渗水时,可采用封堵措施或引流措施,并在围护壁周边的围梁沿周边砌筑挡墙形成积水明沟,以蓄积坑壁渗水、引流水和大气降水,然后抽排至地面排水系统,阻止该部分水流入坑内。

(3)土层滞水、大气补水的排除主要采取在挖土留坡的坡脚部位设置临时排水沟,在每次接力开挖的最下一个平面随挖土随布置一些排水沟与集水坑相连,有较多水时采用水泵向基坑表层排水系统中抽排。

(4)当土方挖至基坑底时,可在沿坑底周边一跨的基梁槽内设转通的排水沟,在基坑内部,可根据实况在每数个柱网范围内设排水盲沟,可利用坑中坑作集水井或另设集水井,通过水泵将水集中再抽排至排水系统,该类沟应随底板的施工而调整位置。

(5)对每个后浇带的两端部增设600mm×600mm×600mm的长期集水井;后浇带下增设盲沟,避免后浇带钢筋浸水生锈及方便抽出地下积水。

(6)对于基坑周边需要从集水井内排入内河或市政管网的,在其边上增设滤水池,经滤水池后再排入内河或市政雨水管网。

6 结语

工程实践表明,只要精心施工,合理安排,在软土等特殊地基的深基坑开挖中,仍然能取得预期的满意效果。但在施工中除采用上述技术措施外,尚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6.1建立专门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该组织成员职责明确,各成员挖土期间保持24h通讯联系畅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查找工程事故隐患,并负责备足各类应急材料。

6.2建立信息化施工监测体系

由于软土地基的特殊性,挖土期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求必须及时掌握土体的变形及支撑内部的受力情况,明确轴力、位移及沉降等的警戒值,对监测结果统一输入电脑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