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9 13:5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化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引进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应仅仅是引进和翻译教材,而应该更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方法,实验教学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经验,实验室管理方法等,藉以探索建立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途径。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
我们在以往学习国外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时,大多是注重对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不够,对于发达国家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知识点、教学课时以及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设计研究不够。国外的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理论课程教学是如何相得益彰的,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课培养学生逻辑实证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课程对学生进行国际标准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课来培养未来优秀的化学家,国外的学术机构(化学会)和实业界(化工企业和制药公司)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此外,还应该了解国外大学是如何评价学生从事化学实验工作能力的,包括他们怎样给学生化学实验课成绩,以及化学实验课成绩在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如何。应该注意中外大学之间的化学实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比较研究,这是以往引进教学资源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通过比较研究才可以发现我国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优点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2)学习发达国家大学化学实验教材的编纂方法和处理教材中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法。
由于化学实验教科书中采用了非常多的最新化学科研成果———化学科学理论和新技术,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时,国外发达国家教科书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教材还包括虚拟化学实验教学软件和化学实验电子教科书,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电子教材的编纂技术以及他们是怎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寓教于乐的。
(3)学习国外大学化学教学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和实验室文化。
引进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还包括了解国外大学的化学教学实验室是怎样实现国际标准化的,他们是如何处理化学实验室环境问题的、他们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如何,以及应用了哪些新技术管理化学教学实验室。大学化学教学实验室的传统和实验室文化对于化学科学工作者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在了解和学习国外大学化学教学实验室的传统和实验室文化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化学实验室传统和实验室文化。
(4)学习国外大学培养化学实验课教师和化学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经验。
现在高等学校的人才结构面临着有经验的、高素质的实验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因此,教学资源的引进还应该包括学习国外大学对于优秀的化学实验课教师和具有高素质的实验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了解他们如何吸引这些人才终生从事这一职业。
(5)扩大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引进的地域范围。
应该引进更多不同国家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除以往引进资源较多的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以外,还应该注重引进韩国、新加坡、印度、挪威、丹麦、荷兰、芬兰、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使我国的大学化学教师对于全球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引进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正在步入新的时期,实验教学改革是以开放为前提的,引进教学资源是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进、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化学实验课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向自己任职学校的图书馆和国家科技图书出版机构推荐自己感兴趣的化学实验教科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与技术专著和虚拟化学实验软件。在邀请国外学者来中国的大学访问时,要请他们讲一讲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情况;我国留学生和出国访问学者在回国时也应介绍一下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进展。同时,应该及时了解引进资源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映,了解社会对引进和借鉴国外实验教学资源前后培养的人才的能力评价如何。也希望有关大学化学教育的杂志能更多地发表介绍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文章和对于优秀化学实验教科书的书评。
3结语
1.整合实验内容,优化教学方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按照认知规律,将一些涉及过多仪器设备和较复杂操作步骤的实验进行合理分解。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是非常薄弱的。有些操作要想熟练地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可以过多,否则容易造成学得多,却都学不会的现象。例如在标准溶液的配制实验中,需要学生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递减称量和直接称量两种称量方法。此外,还要求学生会用直接法和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这样一个实验,对于初进入大学的学生,在三个学时内是很难掌握的。仅仅对操作原理的理解就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更要花费较多时间讲授操作步骤。学生首先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才可能进入正确操作阶段,在达到正确操作后才能熟练规范化地操作,所以三个学时很少,往往是囫囵吞枣,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我们现在将该实验分成两部分:第一个课时掌握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熟练电子天平和相关玻璃仪器的操作;第二个课时再来学习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这样,学生真正领会这两种操作方法的原理和要领,掌握该实验所包括的容量瓶的使用、电子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方法。
2.重视学生的安全素质培养,将安全教育融入每个基本实验中
安全,是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是对每一个实验者的基本要求。大学一年级,正是学生刚进入本科学习之时,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科学的实验精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接触到各种试剂、药品、机械和仪器设备,其中不乏易燃、易爆、有毒和有腐蚀性的试剂药品[2]。只有正确标准地执行操作步骤才能有效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才有可能获得准确的实验结论。但是由于化学实验过程的不可预测性,因此,有些危险是无法预知的。这时,对于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保护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把安全教育的内容列入基础操作技能培训中。为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北京大学已编写出版了《大学实验室安全基础》和《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教程》,并规定本科生不通过安全考试不能进入选课环节[4],将安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安全教育纳入基础技能训练的内容,融入基础操作训练课程中,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进行本科学习的开始阶段就形成安全意识,有利于安全习惯的养成。这样的安全习惯可以使学生实验过程中自觉规范实验操作,形成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不是老师的强制性约束行为。例如,很多学生都知道酒精灯里的酒精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其容积的1/3,但是,很少有学生在使用前检查酒精灯内的酒精有多少,更不知道在使用过程中观察酒精的使用情况。虽然他们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却缺乏督促自己正确使用的意识。一些学生学习了几年之后,依然不知道实验室的电闸和消防栓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在发生事故时,如何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自救措施,这些都是缺乏安全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每次讲课时,都针对本次的实验操作特点,讲授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规范操作和安全操作之间的关系,明白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不仅有安全实验的意识,更学会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伤害和一旦遇到伤害如何进行紧急处理。只有具备安全意识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实验室,才是合格的学生。
3.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学,构建绿色化学概念
将实验绿色化理念融入“以学生为本”理念中,在培养学生基础技能的同时,将绿色化学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贯穿每个实验教学,构建绿色化观念,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首先,在实验项目内容的选定上立足本地资源,实验原材料都是无毒或低毒的,尽量避免使用苯胺、硝基苯、苯等有毒致癌试剂,并让实验内容尽可能贴近生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例如在水蒸气蒸馏实验中,实际改成冬青树叶提取冬青油或用橙子皮提取橙子精油等。这样既训练了基本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大力推行微型化实验,着重进行半微量或减量化实验改革,即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用常量仪器减少试剂用量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滴定操作练习实验中,将一直沿用的50mL滴定管、25mL移液管、250mL锥形瓶等玻璃器皿在实验原理、方法、操作与常量滴定分析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小容量仪器,如10mL移液管、100mL锥形瓶、25mL滴定管。由于小量化实验所用仪器比传统仪器小,可减轻实验强度、缩短实验时间、大幅度减少废物排放量。
4.结语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改革,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实验能力和科学实验态度的中心思想,对于学生奠定扎实的实验基本功和后继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作者:周颖梅 徐阳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周 沫(1984―),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InCites 是汤森路透集团在汇集和分析Web of Science (SCIE/SSCI/AHCI)权威引文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研评价工具[1]。该评价工具综合了各种文献计量指标和1981―2012年来各学科各年度的国际标杆数据[2]。这些指标为评价分析高校排名、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支撑数据。InCites数据库于2014年上半年更新,所有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KH+3mmD]
1 全国高校及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材料学科排名情况[KH+3mm]
全国进入InCites科研评价工具的高校共计304所,表1、2、3列出了化学、工程学、材料学三学科领域综合评价指标在全国前20的高校排名。
1.1 化学学科(见表1)
以论文数量指标来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从所属机构影响力指标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该指标即某机构在某学科领域内的篇均被引频次与该机构总体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的比值[3]。该值若>1,则说明该组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其所属机构的平均水平;该值若
1.2 工程学科(见表2)
以论文数量指标来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从所属机构影响力指标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综合指标排名在第46位。
1.3 材料学科(见表3)
以论文数量指标来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从所属机构影响力指标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综合指标排名在第43位。
2 全国高校科研生产力分析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985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39所院校[4]。九校联盟(C9)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所高校[5]。笔者以下会对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院校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1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C9论文数量分析
与985院校相比,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学科的论文数量相对于工程学科和材料学科来说,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比值为1:1.97;但在工程、材料方面与985、C9院校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工程,比值为1:7.11;材料学科论文比值为1:2.76(见图1)。
2.2 全国各院校学科领域论文数百分比分析
选取的10所院校中化学学科前三名分别是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工程学科排名前三的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材料学科排名前三的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这10所院校中,清华大学的工程学科论文数所占比例最高,百分比为1.09%,在1%以上;而南京工业大学则处于较低水平,三个学科均排在倒数三名(见图2)。
3 全国高校科研影响力分析
3.1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院校总被引频次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院校的差别很大,总被引频次较低,三个学科均与C9院校总被引比值相距较远。其中,材料学科论文总被引频次与985院校差距相对来说较小,比值为1:1.86,虽然南工这三个学科已进入ESI前1%排名,但与985院校和C9院校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见图3)。
3.2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篇均被引频次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和材料学学科篇均被引频次均低于985院校和C9院校,而工程学科篇均被引频次高于985院校和C9院校,反映出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水平、国际科研影响力正在不断攀升(见图4)。
3.3 全国各院校学科领域影响力对比
表4介绍了10所院校在化学、工程学、材料学这三个学科的学科领域的篇均被引频次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篇均被引频次的比值,若此值大于1,则说明该学科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若此值小于1,则反之(见表4)。
在化学学科,清华大学影响力最高,为1.36,其次是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排第三;在工程学科,影响力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别为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在材料学科,影响力前两名分别为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与浙江大学并列第三。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三个学科篇均被引频次均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北京化工大学的工程学、材料学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科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江南大学的工程学科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而江苏大学三个学科均低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总的来说,南京工业大学三个学科的影响力相对偏弱,亟待加强。
3.4 全国各院校学科领域被引用率对比分析
从图5可以看出,大连理工大学的化学被引用率最高,达到74.23%,清华大学第二,浙江大学第三;南京工业大学的工程学科被引用率最高,江南大学第二,北京化工大学第三;材料学科属北京化工大学被引用率最高,达72.24%,浙江大学第二,华东理工大学第三,南京工业大学排名第5位(见图5)。
化学已深入到机械、电气、热力、能源、材料、信息、生命等各个科技领域之中.大学生的基础化学教育是非常有必要加以重视的,不能只看局部和眼前而就事论事”.同济大学施宪法教授等查阅了该校环境、材料、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等8个系1991年后的322篇博士和硕士论文,其中有106篇不同程度地与化学直接相关,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础性、渗透性.化学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以其独特的科学素质影响着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着现代社会文明[2].
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态度问题
基础大学化学课多在大学一年级开课,学生刚刚独立外出学习,心理上仍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对未来工作学习目标不明确[3],对各学科的交叉作用更是一无所知.因此,有很多非化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化学与自己的专业离得太远,认为学习化学用处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自然也不理想.有学生直接问老师:“我的专业和化学风马牛不相及,学习化学有什么用?”可见学生对学习化学的认识存在极大的问题.这就提醒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告知学生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是比学习更重要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工科大学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因为国家教委对大学生四年的总学时有严格的规定,各院校对于高等基础化学学时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比如,河南农业大学大学化学理论教学加实验只有40个学时,其中理论讲课32学时,实验课8学时.
2.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地发挥.根据现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涉及面要广,而且教学内容要新,要能解决一些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建立现代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考核方法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很多高校的考核方法还是采取期末卷面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这容易造成学生读死书,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这显然是和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工科大学化学教学新方法探究
1.针对大学化学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解决.首先,每次上完课以后,就及时地给学生交代下节课的进度,让他们在课下进行预习,这样以来,就会大大缩减教师课堂上的讲课时间;其次,对于很好理解的概念和定义可以一掠而过.第三,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就大大节省了上课时间.
2.教学方法上,现在很多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自己缺乏参与性和主动性,上课就来,下课就走.第二,学生缺乏上课的兴趣,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兴趣才能干好,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对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1)带着问题上课.每次上课前给学生布置几个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外检索和查询相关资料,这样,我们既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而且也让学生了解了化学在他们所学领域内的重要性.2)学生参与讲课.
【关键词】农林院校 大学化学 问卷调查
大学化学课程在我农林院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涉及几乎所有的农林专业范围,如园艺、设施、园林、食工、农学、植科、植保、动医等各个专业,是学生今后学习的专业基础课。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真正实现我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对我校已学过这门课程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听取反馈意见,以便找出影响我校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已学过这门课程的在校2011级(大三)和2012级(大二)学生共计270人。调查采取不记名问卷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填写。共发出问卷270份,收252份,回收率为93.33%。
二、对大学化学课程的认识和态度调查
1. 你认为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是否有着重要的意义?A:是 B:否
2. 你是否关注化学前沿相关的知识?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从不
3.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关注过化学与食品安全、环保等相关的新闻或常识?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从不
4. 你对化学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A:是 B:一般 C:没有
5. 若是有机会参加化学类竞赛,你希望参加哪一方面的?
A:化学基础知识竞赛 B:实验技能操作类竞赛 C:科研创新类竞赛 D:课外拓展类竞赛(趣味实验、生活小发明等) E:其他
6. 除了教材外,你是否经常阅读一些和化学有关的课外书?A:经常 B:偶尔 C:从不
7. 化学学习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是?(7-11选项相同)
A:基本概念理论 B:化学计算 C:元素化合物 D:有机化学 E:化学实验 F:化学前沿
8. 你认为化学课程内容重点应该放在?
9. 你认为化学课程内容难点是?
10. 认为化学课程内容与你专业联系紧密的是?
11. 与你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的是?
12. 你对化学实验的态度怎样?
A:喜欢且想尝试 B:喜欢但害怕操作 C:一般但不至于反感 D:不喜欢且害怕受伤
13. 对化学实验中产生某些现象与书本不一致时,你会?
A:尽可能提出可能产生的原因 B:去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 C:等待老师的解释
14. 以下的学习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A:靠老师的传播 B:自学 C:结合老师的指导,课后继续探索 D:小组学习
15. 您目前对于化学学科的态度是
A:很有发展前途 B:非常普通 C:专业性很强 D:危险性很高
三、结果分析
问题l中有86.11%(217人)的学生认为认为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充分感受化学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知识。
问题2中接近80%(199人)的学生很少或者根本不关注化学前沿相关的知识,更有甚者(14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化学前沿,因此在课堂上适当添加前沿的相关内容,如每年的化学诺贝尔奖、现行的化学热点、焦点等等。
几乎每天电视、网络等媒体都在报道食品安全、环保等相关的新闻或常识,但是问题3中只有28.17%(71人)的学生经常关注,多数对之不闻不问,这就充分说明食品安全、环境等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
问题4仅有17.46%(44人)的学生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多数一般(153人)或者没兴趣(55人)。这就应该引起我们教学人员的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问题5结果显示同学们比较喜欢实验技能操作类竞赛(187人),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问题6超过85%以上的学生只是偶尔(152人)或者根本没有接触到(64人)有关化学的课外书,这也许是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课程中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7至11的调查结果分布比较均衡,但是普遍显示课程的难点重点在化学计算,而此块内容与其专业联系并不是特别的紧密。这就说明在学习这块内容时,我们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例题,讲精讲透即可,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化学计算上。例如,在学习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这四大平衡,对其重点进行归纳,实质就一个问题――平衡常数。
问题12仅有6.1%(15人)的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是不喜欢且害怕受伤,102人喜欢并想尝试,47人喜欢但害怕操作,88人一般但不至于反感。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通过实验课既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适当加大实验学时。
问题13当化学实验中产生某些现象与书本不一致时,有17.46%(44人)的学生只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的解答,多数同学喜欢通过相互讨论或者询问(148人)来解决,这说明相对理论知识来讲,学生更喜欢实验课程。
问题14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56人选择靠老师的传播,84人选择自学,81人选择结合老师的指导,课后继续探索,31人选择小组学习,这就说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实施课程教学中可以针对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分组讨论、辩论、让学生自己到讲台上讲解等。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但问题15中53.17%(134人)的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非常普通的科学。学生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可能是由于没有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没有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四、对策
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首先,剔除大部分专业普遍反映的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的一些内容,选择部分教学内容作为各专业的共性基础化学。此外,与各相关学院、各专业相结合设置专业特色内容。如:食品工程专业应加强食品安全、仪器分析的学习,园艺、农学、植保、植科专业应加强环境化学、土壤分析的学习,畜牧兽医则应加强生物化学相关知识,其他相关专业加强绿色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营养、化学与健康等的学习,从而形成特色教学体系。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时补充相应的扩展内容,同时注重平、高起点,注重反映化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2. 教学内容模块化
我们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从当今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的高度来构架高校大学化学教学体系和框定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出发,以工程技术的观点来组织教学。删除了那些陈旧的或能够被新理论所涵盖的内容,增添与专业技术和社会热点有关的内容,将课程按“模块”构造,“把知识放进构造得很好的模式里面”,教给学生学科的基本结构。因此,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二模块:物质结构:原子结构与周期系、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第三模块:化学与人类、社会:化学与食品营养、环境与化学、化学与能源、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这三模块在内容上既相互联系,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灵活选择教学模块,进行组合,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需要。
3. 拓展教学内容
学生思维活跃,观念开放,他们不满足于书本上已有知识的讲授,厌倦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多向学生讲解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适当穿插化学史教育,体现化学在社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时,我们就可以增加一些在薛定谔、海森堡、玻尔、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伟人在学术上孜孜追求的故事,消除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无论是讲授有关章节,还是介绍课外知识,教师都要采取各种办法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对科学结论获取过程的科学思想的分析和阐述。可以布置一些科技小论文题目,让学生查阅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不仅能激发化学专业学生朝成为优秀化工人才的欲望,也会促使《大学化学》受到非化学专业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5. 注重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化学是完全凭借实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首先,要对原来的教材内容进行精简、更新,将陈旧的、实用性较差的内容精简掉,适当增加现代社会需要的、体现现代化学思想和方法的先进的实验内容,增加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联的实验内容。其次,增加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内容。传统的基础化学实验验证性实验较多,学生只是机械地照做,没有新奇感。因此,我们可以在保证基础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内容,将实验教学内容。还可以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发展动态引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优秀科学品质。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如抗菌、抗病毒、抗感染、抗癌、防癌、抗过敏、抗炎等而成为研究的热门,因此我们可以增加天然物中黄酮的提取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立足专业背景,增加专业性强的一些实验项目。如:食品检验专业可以增设蛋白质检验试验,园艺、农学专业增加土壤成分分析等等。
6. 编写学习指导书
该学习指导依据大学化学教材设立章节,各章分设:知识点归纳、典型题剖析、拓展题解析、综合能力自测题等栏目,同时附有“大学化学”教材中部分难度大的习题与解答。通过配套《大学化学学习指导》中知识点的归纳和思考题、习题的训练,引导大学一年级学生入门新课程的学习,并将课程要点融会贯通,力求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春英, 李丽,冯锡兰. 大学化学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与优势[J]. 高等理科教育,2009(6):136-138.
[2]李丽, 李汝奕,冯锡兰,等. 大学化学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 (增刊): 60.
关键词:教学研究;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就会有做好教学研究之动力
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对本科教育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等,已不容回避。在这些问题上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就不会有做好教学研究之动力。
1.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1-3]
多少年来,中国大多数教师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社会发展无止境、科学发展无止境、知识无止境、学无止境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师角色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在新的教育目标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这个教育观念的转变可从国外名牌大学成为大师摇篮中得到启示[4]。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一书中总结认为[5],大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多方面的,确定了大学本科教育的八个目标应该是: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的兴趣、为就业做准备。
2.大学教师对本科教育的态度至关重要
教师是大学本科实现教育目标的身体力行者。我国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教育阶段,现在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应着眼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学生能力和智慧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再则,课程改革的可能空间和限制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蕴含于教师文化之中,教师文化(包括价值取向、教学文化、师德文化等方面)为它们提供了总的框架。我们认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倘若不进行这样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那就会出现诸如教师承担过多的科研和校外咨询任务,忽视教学和学生,使教学过于简单化;感受不到必须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教育方法的压力,也就体会不到应该尽可能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性。
二、提升教学理念就会有做好教学研究之策略
教学理念是指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提倡高校教师先要当教育家再当科学家
大学里的科学家与科学院系统的科学家是有所不同的。身处高校,教师除了搞科研以外,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认为:“大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必须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人,通过几年学习, 其毕业时培养成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得知识、无师自通的人。换言之,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6]这就是说,大学教师首先要当好教育家,完成培养好人才的任务。
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费曼(Richard Feynman1)不仅是物理学家而且是教育家。在获得的诸多奖项中,费曼特别感到自豪的是1972年获得的奥尔斯特教育奖章[7]。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她去世后新民晚报的纪念文章称“她首先是教育家其次是科学家”赢得了众人的仰慕。
2.提倡高校教师要科研和教学两只翅膀都硬起来
在高等学校里必须是两个中心一支队伍,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教学不能和科研分家。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学,没有灵魂的教育[6]。
为此,我们提倡大学教师“让教学和科研两只翅膀都硬起来”的理念[8]。认为忽视教学的教师不是一名好教师;不搞科研的教师,不会是一名优秀教师。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9]。
3.提倡要把教学研究当做科学研究那样重视
教学研究犹如科学研究一样,要有理论性、科学性、前沿性、应用性和示范性。归根结底,是要有创新性,即:我们应该研究什么,我们能研究什么,我们研究的特点是什么,要表现出研究课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结论。因此,教学研究立题和研究方法很重要,要把它升华到一定的理论层面。
三、改变教学方法就会有做好教学研究之效果
周远清在首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讲到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时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问题着手。一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二是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问题。”他提倡“开展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认为“如果教学方法不来一次大的改革,我觉得中国的高等教育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创新思维的人才是比较困难的。”[10] 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光是个技术问题,不能只被作为实现教学目的或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事实上,教学方法本身也具有教育功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有助于发挥大学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尤其是德育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智力和品德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成为既有出色的专业素质,又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11]。结合教学实际实施教学方法之改变的做法,确实会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1.国家精品课程“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创建和成效
为了将本科核心课程“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创建成国家精品课程,我们按照“一流的教师梯队、一流的教学思想、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法、一流的教学设备”去做,把如何凸显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和科学思维活跃成为本课程创新改革的指导思想。强化精品课程意识,致力于有特色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主教材历经10年磨砺,出版了5个版本[12]。到2005年,发展成为包括纸质辅助教材《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学习指导》和电子辅助教材《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电子教案》在内的立体化教材[13,14],完成了应用化学专业首门基础课程建设的硬件工程,成为专业发展的支柱。
2.加强合成化学教学,完善化学课程结构
化学课程结构中,要解决专业基础课和重要的综合训练之间的脱节,重视开设“合成化学”是个好办法。在多年对本科生开设“无机合成化学”课程的教学基础上,重新研究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内容和方法,合理解决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与综合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配合、注入科学研究思维的教学方法等关系,同时编写《无机合成化学简明教程》[15]。两年来新教材的使用,使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和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研究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增长了想象力,使学生达到从以前的“就这样做”过渡到了现在的“为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专利。
3.将一门理科基础课程建设成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在论述通识教育中应充满专业知识元素、化学是自然学科的中心学科、“化学与社会发展”课程的内容最能体现文化素质教育等之后,提出了应把“化学与社会发展”课程建设成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观点[16]。出版了《化学·社会·能源》教材[17],作为巩固、提高该课程质量的保证。
4.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所谓体现教学方法本身的教育功能,就是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完成《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中指出的“本科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基础的、前沿的),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这一指导思想。实践中,在《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学习指导》第二版中[13],增写了对主教材教授的“指导意见”;提倡大纲式教学方式,追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18];提升“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主脉”和“加强元素化学教学是学科发展的需要”等教学理念[19],提倡“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5.重视化学实验的训练
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无机化学实验既为学好无机化学所必须,也是一名化学家成长的基础。我们很重视编写与理论课程配套的实验教材。课程组在20世纪80年代编写出版了当时国内无机化学仅有的三本新实验教科书之一《无机化学实验》[20]。1998年出版了《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21]。2011年又编写出版了新版《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22]。在“大学化学实验系统改革”课题组编写出版的三本《大学化学新实验》[23-25]中结合科研成果编写有7个由科研成果转化的新实验。实现了从教育规律和教学实践两个角度着力实现“1+1﹥2”的设计目标,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推动力。
6.重视教学工具书的编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时代就是知识经济年代,尤其是学习化学,工具书必不可少。常使用工具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后续文献课的开设。20世纪80年代我们翻译并出版了前苏联的《无机化合物性质手册》。针对化学元素的不断增多和实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不令人满意状况,在学校资助下,先后立项编写并出版了4个版本的《化学元素周期表》[26-28]。徐光宪教授说:“这是我见到过的最新、最好的周期表,包含的信息量丰富。一定会被化学界同行所接受。”
综上所述,要落实“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的精神,就必须提倡高校教师要像做好科学研究那样去做好教学研究。要做好教学研究就得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理念和改变教学方法,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远清.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1):5.
[2] 陈怡. 哈佛大学校长是如何看待本科教育的[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87.
[3] 郑文. 谈苏格兰大学本科教学的“以生为本”[J]. 中国大学教学,2010(5):94.
[4] 郝翠屏. 剑桥大学本科教育观察与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2012(8):93.
[5] [美]德雷克·博克. 回归大学之道[M]. 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钱伟长. 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J]. 群言,2003(10):16.
[7] [英]约翰·格里宾,玛丽·格里宾.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江向东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9):61.
[8] 史启祯. 两只翅膀都要硬起来[A]//西北大学教育理念文选[C].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345.
[9] 陈三平,谢钢,杨奇等. 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介绍[J]. 大学化学,2012,27(3):13.
[10] 周远清. 开展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J]. 中国大学教学,2009(1):4.
[11] 叶信治. 大学教学方法中的教育功能[J]. 中国大学教学,2012(7):66.
[12] 史启祯.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3,2005,2007,2011.
[13] 高胜利.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学习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11.
[14] 高胜利.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电子教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12.
[15] 高胜利,陈三平. 无机合成化学简明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6] 陈三平,谢钢,杨奇等. 如何将一门理科基础课程建设成通识教育核心课程[M]. 中国大学教学,2010(5):28.
[17] 高胜利,谢钢,杨奇. 化学·社会·能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8] 陈三平,王尧宇,谢钢等. 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J]. 大学化学,2009,24(2):14.
[19] 谢钢,杨奇,陈三平等. 如何加强和提高元素化学教学[J]. 大学化学,2012,27(5):36.
[20] 高胜利,郭和平. 无机化学实验[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1] 史启祯.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2] 陈三平,崔斌.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3] 大学化学实验改革课程组. 大学化学新实验[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24] 大学化学实验改革课程组. 大学化学新实验(二)[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25] 浙江大学等校. 综合化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6] 高胜利,赵瑞,郎慧云. 化学元素周期表(挂图)[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27] 高胜利,陈三平,谢钢. 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一版,第二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006.
一、模块化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裁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投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洛类自成体系J虫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技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肩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技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始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启选班长,定期轮换赴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l胜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二、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西南大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传统学科拥有具有学术理论基础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智力、人才结合网络教育学院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务管理,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为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点。
1.制度管人。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从教师选派、教材选用、网络课件建设、具体教学(直播、录播、网上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答辩等)一一做出相应规定使管理有据可依肩章可循制度管人。
2.责任到人。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
3.监控有人。学院成立的“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检查各教学环节的完成情况,定期与不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加增加了对作业批改和论文指导的中间检查次数做到在网络学院检查日期前提前2天进行院内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肩效避免了各类教学事故的产生教学事故率为零。化学网络教育的管理与其它学科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需要针对各功能模块从真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的过程。
作者:傅英姿 单位:西南大学
【关键词】绿色化学教育 高校 化学教学 现状 未来趋势
1990年以来,伴随着自然科学的突破进步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化学学科的发展及其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不仅满足并且大大促进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但是,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化学学科也一直为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日益激烈的矛盾所困扰。人口激增、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这些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背景下,“绿色化学”应运而生,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和我国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绿色化学成为人们从源头防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损的重要选择。因而绿色化学成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前沿学科。当前,绿色化学教育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亟需审视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探测未来发展的途径趋势,进而全面掌握高校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图景全貌,积极引导绿色化学教育在高校教学中更好地发展进步。
1 绿色化学理念及绿色化学教育
1.1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无疑是当今全球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对象之一。绿色化学属于物理学、生物学、信息学、材料学等与化学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反映了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最迫切的深层次需求。绿色化学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和副产物的新兴科学。其目的是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并系统化地改造和重塑化学科学。
1.2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化学科学和绿色化学的发展,各个科研单位尤其是高校在其科学、教学等体系中将绿色化学学科化、自主化、独立化的结果。绿色化学教育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化学学科的长足进步,而且提升了高校教育体系的整体进步。目前,围绕绿色化学教育这一课题已经衍生出大量的课程体系、研究问题等,并且产生了大量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 绿色化学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
1991年,美国最早提出“发展绿色化学”的口号。并且在随后的1996年美国化学协会就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并成立了绿色化学协会。同一时期,欧洲国家也呼吁加快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的研究。在1998年瓦纳教授写作了《绿色化学的理论与实践》,书中详细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内涵、原则意义、指标体系以及发展进程等,后来成为高校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经典。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了《绿色化学》期刊,这标志着绿色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确立。之后,美国的Scranton大学在环境化学学科中设立绿色化学课题,并于21世纪初将绿色化学独立为一门大学课程。美国的Oregon大学则把绿色化学理论与实践确定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澳大利亚 Monash大学在2000年设立绿色化学研究中心,并将绿色化学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同时开始招收绿色化学研究的博士研究生。
绿色化学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早在1995年“绿色化学与技术”就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的研究课题。1996年,“工业产业化中的绿色化学与技术”会议召开,与会学者就绿色化学的理论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1997年,朱清时等院士发起的香山科学会议就是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科学的挑战---绿色化学”为主题,正式打开了中国绿色化学研究的大门。2006年中期,中国化学学会绿色化学专业研究会正式成立。1995年年底,清华大学化学学院的曾庭英教授等人出版了“绿色化学工艺”课程设计,提出应该在高校中设立绿色化学课程。随后中国科技大学于1996年年中独立开设了面对化学专业研究生的绿色化学课程。几年内其他一些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也开设了绿色化学课程。
3 高校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未来趋势
高校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方兴未艾,面对未来日益提升的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需求,必须提升绿色化学教育的层次水平。综观各国的先进理念与措施,发现绿色化学教育在未来发展的一些趋势。
3.1绿色化学课程的设置
对于高校化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将绿色化学确定为必修课目,要求这些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深入地掌握绿色化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操作,成为未来绿色化学研究发展的潜在推动者。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将绿色化学确立为公共选修课,使其了解绿色化学的科学思想、发展现状、前沿成果以及未来趋势。
3.2提升高校师生的绿色化学认知
高校师生尤其是化学科研人员,应该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将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研究中去。将绿色化学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发现等在高校师生中普及宣传,促进绿色化学理论与实践的进步。
3.3绿色化学教材的编写
首先,编写以普及绿色化学知识、宣传绿色化学理念为主的教材。其次,科学设计专业教材编写的内容体系,加快专业教材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左兴才.高校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J].菏泽学院学报,2007,29(5).
[2]王恩举.漫谈绿色绿色化学[J].大学化学,2002(4).
[3]余天华,吴静澜.绿色化学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4]范彩玲,李迎.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索[J].天中学刊,2006.
[5]徐汉生.绿色化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一
写到这里已是论文的结篇之词,我突然没有了之前流畅的思路,敲击键盘的手指变得有些沉重起来,总结与回首总是令人感慨万千。翻看着这厚厚一叠的数万文字,想起曾经为了要写六千字的论文而发愁,我不禁对自己微笑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十六年的学子生涯亦将挥手告别。这一路走来的点滴片段,此时此刻如同影像般在心底回放,无论快乐、忧伤、收获还是挫败,都是那样的珍贵与温暖。能端坐于课堂,凝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能留连在图书馆,啃读册册文献;从一门门课程的学习到一行行论文的撰写,能拥有这段学习的机会,我有着难以言表的珍惜与努力,惟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学业有丝毫的懈怠,尽其所能不辜负老师、朋友和家人的期望与关怀。
我要深深的感谢我的导师陈凯,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完成,陈老师都给予悉心的指导,您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科学思维、忘我的科研精神以及淡泊宁静的生活境界,让我在做人和做学问两方面都获益非浅。您的幽默风趣和出众口才更让我佩服万分。
感谢化学系的各位领导,感谢龙琪、陆国飞、宋怡三位化学教学论文的老师,感谢你们在学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中的关心,你们学者的睿智和师者的风范,让我在热爱的化学教育领域的领悟更深一层!感谢张凤、胡应杰、鲜华、刘少贤、陈昌云等老师在实验场地、实验器材和药品上的帮助和实验技术方面的指导,毕业论文期间得到了你们太多的帮助,尤其是胡老师那一句“实验要深入”被奉为我设计实验的关键原则。
陈博同学的渊博学识、教育理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朱子丰同学的深厚科学素养、敏锐实验洞察力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他们共有的执着、热情,都是我学习的典范,也给予我投身实验研究的极大动力。他们在毕业课题实践过程中的交流、指导,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里诚挚地感谢他们。尤其是陈博同学在我实验失败时给予我巨大的精神鼓舞,让我更有信心站在今天的讲台上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
江虹、王炜祺、赵钧若、范淑平、蔡敏尧、马晓雯等学妹都是在相同课题组共同奋斗的成员,本篇之成文与她们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文中部分还参考了她们发表的部分成果。青春靓丽、才华横溢的你们让我对晓庄的校园更加留恋。谨以拙文向她们表示谢意。
本文还参考了部分江苏苏州高级中学的徐惠老师、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胡益民老师与导师合作的论文,虽然没有见过这两位老师,但是仍然要向他们表达我的谢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保志明老师、江苏艾迪生公司副总沙德慧先生也给予我很多指导,特别感谢他们。
最后,我要以无比的深情感谢我远在家乡的父母,你们的浩荡养育之恩、深刻体察之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和幸福。
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二
致谢2011年8月30日,我踏入了浙江大学,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时至今曰,3年多的时光已悄然消逝。再回首,内心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在本科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曾经给与我莫大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及亲人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我要感谢我尊敬的导师一一宝贡敏教授。宝老师在做人、学习等多个方面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我不断的去学习。宝老师的思维非常的好,讲话十分有逻辑,简单明了,并能给与人深刻的启发;做事十分严谨,工作兢兢业业,为人谦和,等等。在本科学习阶段,宝老师一直用科学的精神要求我们,让我们认清道与术的关系,并让我们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这为我本科论文的写作以及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科论文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宝老师的用心指导和教诲,以及资助,例如,在例会进行汇报时,宝老师总能给出具体的完善意见。此外,宝老师对待每个学生象对待子女一样,在生活中也给与了我悉心的照顾。同时,师母俞秀金老师待人真诚、和蔼可亲,在我本科学习阶段也给与了我温暖的关怀。
感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例如,吴晓波教授、张钢教授、魏江教授、陈凌教授、周帆教授、霍宝峰教授等,他们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组织的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讲座,开阔了我的思维,让我增加了大量的知识。
我要感谢同门张世琪、李贤红、赵卓嘉、蔡丽玲师姐,师妹龙思颖、夏倩雯、黄谆心、陈瑾,师弟肖增瑞,在我本科学习期间给予的帮助和关心。我要感谢2011级本科班的所有同学,他们给与了许多的帮助,以及快乐,有他们的陪伴使得本科阶段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和更加的有意义化学教学论文致谢词范文论文。
感谢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相关人员,他们也给与了我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浙江理工大学的程华教授对我的鼓励,感谢浙江理工大学的薛宪方副教授、MBA中心、杨哓刚科长,感谢浙江财经大学的吴道友副教授,对我学习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相关企业的高层领导对我本科论文问卷调研的帮助,他们的帮助使我在问卷调研过程中的阻力降低了很多。感谢所有填写问卷的企业人员,使我获得了本科论文的数据。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79-02
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化学实验由于其学科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有力途径。对于我校这样的民航类院校,非化学专业学生人数众多,但化学实验课时较少,更有部分专业删减了化学方向的公共基础课程,使化学实验处于弱势地位,也使得学生和老师对化学实验课程重视程度都不够。而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结合本校近些年来非(近)化学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一、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构建完善的非(近)化学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创业等教学模式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根据本校非(近)化学专业不同专业的特色及培养目标,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分三个层次构建了非(近)化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第一个层次是公共基础课教学,该层次教学主要针对近化学专业(材料物理和油气储运专业),以《大学化学》课程为依托,理论和实验同步进行,实验课程中的内容设定为基础实验,多涉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的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实验内容;第二层次是公共选修课教学,以《化学实验与生活》课程为依托,从化学角度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给出合理解释,并用实验加以证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以此来满足非(近)化学专业需求。通过化学实验学习,提高动手力能,以期在本专业运用化学意识,提高所属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层次为提高性教学,主要面向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群体开设,我们以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及实验竞赛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所涉及的实验内容为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该体系不仅能解决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更能强化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图1是构建非(近)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说明。
二、更新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
(一)建立和完善非(近)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的教学实施环节
1.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开设的实验内容。根据非(近)化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精心安排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非(近)化学专业《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验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与大学化学理论课内容相互关联,进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有限的实验课程使学生既能练习和掌握大部分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又能加深学生对大学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真正实现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地选择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真正把《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密切联系起来。
2.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由于化学实验的专业特点,在实验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的药品,往往一些小的错误操作不仅会使实验失败,而且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危险。因此,实验的安全问题和规范的实验操作对所有的学生和任课教师都应该是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实验教师要对实验的内容讲解得更为细致,强调每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的演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错误实验操作,实验教师要及时提出并纠正,这样做既可以规范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实验危险的发生。为了保证实验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训练,注重实验细节是非常必要的。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依据老师的讲解对实验进行操作,并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思考。对于实验的结果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和教科书上的描述不一致时便束手无策,不去思考如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解决的办法。这样做就不利于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往往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这一问题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在实验进行前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预习本节实验课内容,认真书写实验预习报告;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总结该节实验课应注意的事项;实验课开始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查相关资料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该节实验课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教师的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独立预习,然后在实验课上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讲解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上要把某个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向所有的同学提问,让大家一起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提出某一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以上的措施,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又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4.细化评分标准,完善考核制度。如何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成绩考核一直是实验教学一个难点。我们把实验的评分标准进行了细化,例如对实验的迟到和出勤、预习报告的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的卫生状况和对实验报告的处理等进行评分细化;改革期末考试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准备好实验题目让学生随机抽取并现场操作和解答题签上的思考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操以及回答问题情况给出考试成绩;综合上述成绩按不同比例给出最终成绩,这样的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偶然因素的影响。通过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并且在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实验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非(近)化学类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二)建立和健全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实验竞赛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作为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实验竞赛。具体措施:(1)根据所开设的实验题目和内容,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验方案,而教师所要做的是审核和完善实验方案。(2)根据实验方案,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实验要独立完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翔实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负责监督和指导学生,规范学生的操作,对于失败的实验要鼓励学生查找失败的原因,最终取得实验的成功。对于实验的结果,指导教师要认真地检查和分析实验数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严谨的科研意识。(3)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全部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验方案的讨论、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和对实验方案的改进措施等。学生把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三、加强教材改革,推进网络平台建设
为适应知识的更新和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在教材建设上狠下功夫,先后自编了《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电子教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不断更新,更能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为使实验平台建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配置进行了优化,将实验室的实验药品、仪器和物资进行统一管理,根据需要统一调配和使用。实验室按照功能进行重新设置,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本科平台。为了使学生及时掌握和应用新的仪器和测试方法,将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差热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纳入本科实验平台管理,为学生研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为了解决一些在课堂教学学时内开设比较困难但学生有兴趣的实验项目,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管理,开展自主学习、开放学习、探究学习,在兴趣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是工厂的生产线,它的目的是培养自主、创新的人才,让每个本科毕业生都具备更全面的素质,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树立严谨科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晔.提高非化学专业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班,2003,(25).
[2]邹宪芝,尹荣.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然而传统治疗手段不仅针对性低,而且毒副作用明显,导致药品无效耗费率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所长蔡林涛及其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仿生纳米载药体系将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技术和思路,该论文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上;几乎与此同时,团队另一成果“纳米人工红细胞载氧治癌”也喜获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找不到癌细胞?试试光敏GPS
蔡林涛团队给药物装上GPS系统,一下子就能找到癌细胞,再用纳米材料将“GPS”和药物打包……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仍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方法。而具有毒副作用的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在杀死癌细胞前,大部分已被肝、肾代谢吸收;同时还可能导致人体正常细胞与器官受损,甚至破坏免疫系统,对病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最后,“救命”变成了“要命”,损害癌症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即便是目前较有针对性的分子靶向治疗,也存在疗效不稳定、药价高昂的问题。
“与这些治疗方案不同,我们换了一种思路。”蔡林涛说。
先找到病灶,再精准用药。如何找呢?平时我们走在路上,如果不认路,就打开手机的GPS系统,抵达目的地。蔡林涛团队则给药物装上GPS系统,一下子就能找到癌细胞,再用纳米材料将“GPS”和药物打包。近红外激光激发后,使肿瘤局部温度升高,载体发生破坏,药物得以释放,从而精准作用于癌细胞,将对其他正常细胞和器官的伤害降至最低。
蔡林涛团队采用无毒的磷脂或蛋白作为纳米材料,制成“纳米智能载药”体系。这一智能体系非常“聪明”,可以“看到”病灶,之后实现“定点、定时、定量”给药,全程达到可视化精确控制和光学触发,从而大幅度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
“不仅如此,纳米光敏剂本身也可以通过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直接产生作用,杀灭癌细胞。也就是说,对于一些特定的肿瘤,不需要搭载化疗药物,仅使用无毒的敏化剂就可以治病。这就大大降低了治疗成本。”蔡林涛介绍。
从科幻大片中获取灵感
蔡林涛聊起科幻大片中很多通过激光恢复断肢的情节,受此启发,团队开始用纳米与光学做尝试……
多年来蔡林涛团队主要攻关两大任务。“一是精确地找到并看到肿瘤,我们一直在做分子探针;另一个是治疗肿瘤,也就是用纳米的方式包裹药物投递进去。”蔡林涛说。
可是,科学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难点在于要保证纳米材料既可以靶向和识别肿瘤,同时又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最初,团队找到的材料有微量的毒性,不得不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筛选和实验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一种肝脏血管的造影剂,该造影剂不仅有光学成像的特性,可以用于“跟踪”,而且作为敏化剂一旦用激光引发后还可以产生热效应和释放大量自由基,直接杀灭癌细胞,从而实现肿瘤的可视化治疗。
用激光当“炮捻子”,引发智能载药系统,听上去“脑洞”略大。这样的奇思妙想是如何迸发出来的呢?
面对这个问题,蔡林涛会心一笑。“做科学研究,要有点科幻精神。之前我们走老路发现并不通畅,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往往不能有效控制,但是我们需要有个技术在可视监控下短时间内杀死癌症细胞而且避免复发,我们就换了换思维方式,尝试纳米光敏剂。”蔡林涛聊起科幻大片中很多通过激光恢复断肢的情节,受此启发,团队开始用纳米与光学做尝试。这一举动看起来是“脑洞”大开,实际上要归功于其多学科的学术背景。
瞄准产品化,做多学科“杂家”
至少还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把技术用于临床。一旦应用,可把现在只能治疗食管癌与腔道肿瘤的光动力与光热治疗延伸到更多部位肿瘤的治疗……
细数蔡林涛的履历,不得不说,他是个“杂家”。
蔡林涛涉猎的学科包括化学、材料学、生物学、光学、电子信息学,这般多学科背景源于他丰富的求学及科研经历。
1995年,蔡林涛从厦门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后,来到南京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同时在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而后,在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任特别研究员,又在美国莱斯大学化学系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工程系做访问学者,最后到波士顿附近的生物技术公司当研究人员。
2008年回国后,蔡林涛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瞄准国家急需的“纳米医疗”技术,这一干就是9年。在这里,依托自身的多学科背景,蔡林涛在纳米医疗领域,成为光学精准治疗癌症的开拓者。
在蔡林涛看来,科研工作不仅是发论文,更是要把技术转化成实实在在服务大众的产品。
但是蔡林涛坦言,至少还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把“纳米智能载药”技术应用于临床。“一旦用于医院,可以把现在只能治疗食管癌与腔道肿瘤的光动力与光热治疗延伸到更多部位肿瘤的治疗,比如脑瘤与头颈肿瘤治疗。”蔡林涛说。
而5年的时间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需要做纳米光敏剂成药性、规模化工艺生产、药物临床报批以及激光光纤技术整合到临床内镜的产业化工作。
论文摘要:针对科学发展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施教学和科研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三个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加强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 引 言
化学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之一,不仅对化学类学生是基础性的、关键性的,对生命、农学、医学、药学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生加强基础理论和实践也十分重要。苏州地处华东经济活跃带,跨国公司云集,外向型经济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对苏州大学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理念的实施提出了实际的要求,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及其创新要求必须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特色人才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要树立绿色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对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构建主体化多边互动机制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所谓主体化,是指明确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实验教学活动,应该是个性化地围绕主体展开;所谓多边,是指实验教学必须具有多样性的特质;所谓互动,是指实验教学活动应该是双向、多向和主动的。
2 构建主体化,树立以人为本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早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旧学的教育家就提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雏形,只是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全面、不完善、不具体。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关注人性、完善人格以及自我发展,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目标、课程的设计、教育效果评价等教育实践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化学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基础实践课程以及核心技术,它对理工农医药各专业影响和辐射的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教学必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和发展其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新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在于尊重人和尊重人性,只有如此才能广泛地调动起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充分地激发起人们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高校学习期间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更多、最新的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操作技能、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此,在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本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实验教学中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导因素是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把最适合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吸引到基础课实验教学中来。
3 坚持多样化,搭建分层次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一部分学生入学时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相对精英教育时期要差,多年来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一部分学生以考入大学为终极目标。进入大学后就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更多的学生也在大学这个更为自由民主的空气以及和谐校园氛围里催生出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总体而言,大学生两极甚至多级分化现象明显,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能力,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知识需求,不同的就业流向,不同的人生规划,使学生对知识的汲取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为实施“因材施教”以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搭建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化学实验教学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实验套餐,通过多样性的案例教学,掌握方法论,完善技能培养。重点研究如何以不同的问题引导和激发多级分化的各种层次的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并都能成才。逐步形成“基础—综合—研究”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并与此相适应的完善化学实验系统教学模式,既强调加强基础实验教学,保持我国实验教学的特色和长处,又强调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基础层次。打破传统的按二级学科划分实验内容的模式,按照操作技能和操作要求的循序渐进原则,针对不同课程有不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实验项目,基础实验课时占整个实验课时总数的40左右。
2)综合层次。综合阶段把基础阶段的各项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进行融会贯通,把不同二级学科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培养学生对现代化学的理解能力。开设具有“制备—表征—应用(创新)”三个阶段的跨一级学科的综合实验,以“查阅资料—综述—制订方案—实验—实验报告(论文形式)”作为教学主线,综合实验课时比例占整个实验课时比例的40左右。
3)研究。研究阶段以研究型教学模式开展实验教学,主要方案有: (1)设计性实验,以“立题—设计—实验—论文“为主线进行教学; (2)提前进入教师科研; (3)课外学术基金项目。通过以上3种形式让学生去探求和吸取化学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强化“三基”能力,培养“三创”(创造、创新、创业)能力。
4 体现互动性,探索化学实验教学新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应该是问题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直到问题的解决。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三个互动,即教学和科研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利用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开放模式,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的教学目标。
(1)基础教学阶段,实验室应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软件、课件和教学视频,采取“网络预习—计算机模拟—示范观摩—反复练习”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三基”训练;通过教师讲解实验要求、示范基本操作,察看学生操作演习,必要时可以“手把手”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程度可反复操作,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在课外时间利用开放实验室加强基本操作训练。
(2)综合实验教学阶段,采用“启发引导—自主选题—文献检索—方案设计—实验探索—撰写论文—评价与评定”教学方法,根据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改变传统基础实验全程跟踪指导的教学方式,类似于指导研究生科研的教学模式,从而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合化学实验》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可以采取三种答复方式:不回答(在基础实验应该掌握的简单问题,如一些溶剂的沸点等问题、实验的最基本操作方法等);引导性回答(对基础实验中熟悉的内容,如熔点、熔程与产品的纯度、近熔点时的加热速度的关系等);直接回答(对部分较难及部分仪器的操作方式的问题,如红外光谱、荧光、紫外的操作或原理等)。《综合化学实验》教材在编写前只是简单地写出实验思路,没有完整的实验步骤和方案,因此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需针对课题完成文献检索和方案设计工作。在前期工作得到指导教师认可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索。实验探索过程中允许学生实验失败,但是对于不成功的实验情况,学生需写出分析报告。实验完成之后,实验报告以公开发表的论文格式书写,教师再对整个实验过程给予综合评价与评定,每则实验给予一个分数,几则实验的平均分作为该学生整个课程的总分。
(3)研究实验教学阶段,实施“实验中心—教师科研—课外学术基金项目”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促使具有强大学科背景的“化学化工学院”与具有“三创”培养目标的“实验中心”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和提升。
5 强化适应性,构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不再以学校的考试分数为标准,而是以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和认可程度为标准。研究如何通过教师视野的打开,学校和教师与企业的各项合作,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项目、实验方法方案,跟踪和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改变学生的“被动式”教学状况,学生还缺少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必须逐步实施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教学,为实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战略服务,培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素质人才,实验室开放的方式很多,光靠一种方式还难以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开动脑筋,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技术物质资源,围绕培养具有探索精神的新型人才的战略目标,采取丰富多彩的开放形式,遵循自主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原则,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
基础实验阶段的开放,体现在基本技能训练和扩展,利用实验室的空余时间,加强基础培训。针对地方性高校生源基础相对不平衡,进入实验室之后基本技能水平差异较大的特点,实验室设立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基本技能、仪器操作培训制度,目的在于提高“三基”能力。
综合实验阶段的开放,目的在于“扬优”,通过自主选择课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每周7天,实验室从早7: 00~晚11: 00,学生在登记预约的基础上,可以自由选择任何空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在保证实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提前完成。研究实验阶段的开放,主要形式是早期介入教师科研,学生可以选择的实验形式有:课外学术基金项目、开放研究课题(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挑战杯”竞赛、自助式实验竞赛、创业计划等。实验室应建立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和创新能力培养基地。通过与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建立本科生实习、实验与研究基地,形成一套课外实验教学开放管理的模式,将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与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相结合,使学生尽快进入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新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贯彻与实施[J]·辽宁教育研究, 2004(8):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