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01:1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状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在线视频的机遇及挑战
过去两到三年内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联网设备的普及使得在线视频服务获得迅速发展,人们的相关需求也日渐增大。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及其他便 携及非便携设备均能播放高品质视频内容,由此,视频业务服务提供商们纷纷推出多屏服务以提供无处不在的视频接入,通过对相关权利的争取,将直播电视频道及 点播电视节目以OTT的方式提供给“苹果”及安卓设备已维持其用户的忠诚度并试图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多屏视频业务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广播商们及服务提供商们认为用户对其有巨大需求,并纷纷部署之,但是目前尚未找到良好的商业模式以回收其投资甚至盈利——其中很多的业务都是免费提供给用户,而且目前尚无清晰的从高级广告解决方案中盈利的发展战略。
纯OTT服务提供商正在努力探索和实践之,比如在点播视频中插入/植入广告、业务订阅(笔者注:交月租或年费等)、即时付费点播(笔者注:相当于以前有线电视的PPV按次付费业务)等。
DTVE于今年8月就在线视频的5种商业模式的重要程度向受访的160余家视频企业/机构等进行了调研,这5种商业模式包括:
1)交易型视频点播(相当于以前有线电视的PPV按次付费业务,在观看一段视频之前,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2)订阅型视频点播(交月租或年费。用户可以无限制收看一定范围内的视频内容);
3)电子渠道成交(相当于PVR或云DVR业务);
4)广告型(后向收费方式。用户可免费欣赏视频,但需要看广告);
5)防止用户流失型(绑定在线视频点播(免费提供)、电视直播(免费提供)、付费电视、宽带、电话等,以提高用户忠诚度。
DTVE针对此项的调研结果显示:
一、市推进全民创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宜昌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坚持把推动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引领全民致富、增强市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强化引导,完善政策,着力激活创业要素,逐步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8879户,从业人员30174人,注册资金18394万元;私营企业889户,投资人数2472人,从业人员21188人,注册资金160049万元。全市21000名城乡富余劳动力,已输出转移4266人,其中就地转移2072人,外出务工2194人。呈现三大特点:
(一)创业队伍不断壮大。既有外来创业者,又有本地创业者,形成了群众自主创业、打工者转化创业、能人投资创业、党员干部带头创业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以李万清、时克勤、闫友林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以施昌锦、周代刚等为代表的农村创业带头人,以黄卫民、王有江等为代表的自主创业能人。总体来看,我市创业群体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群众自主创业。部分群众利用自身掌握的资金和信息,积极开展物流、运输、工程承包等业务,涌现了一批车老板、船老板、煤老板、包工头,成为个体经营的中坚力量。全市90%的个体工商户是群众自主创业。二是打工者转化创业。全市4266名城乡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中,有93人成为小老板,有1480名下岗职工自办了经济实体。三是外来老板投资创业。通过配套设施、优化服务、营造环境等措施,吸引市外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成为我市创业的主导力量。如亚泰陶瓷、天元罐业、恒辉彩印等企业,都是外地客商来投资创业的典型。四是党员干部引领创业。镇村干部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创业先锋,正带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逐步走上创业致富之路。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的落岗人员及被辞退、解聘教师发挥综合素质高、能力较强、交际广泛的优势,通过自主创业,成为小老板、小业主。
(二)创业途径逐步拓宽。从创业领域看,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既有工业、农业、运输、建筑、零售、批发、餐饮等传统经营业态,又有、咨询、技术培训及开发等新型经营业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打造了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安福寺食品加工园、姚家港化工园、白洋装备工业园、江口民营工业园为支撑的沿江经济增长极,累计建设各类工业项目180多个,建成了华润啤酒、卫材、迅达科技、山水树脂、今贝饮品等一批骨干项目和龙头企业。同时,坚持改革与招商并举,引进客商和引导有投资意向的群众收购、买断、参股资产较好的企业,使一批工业企业重获新生,并逐步发展壮大。二是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我市朝阳产业,聚集了妙尚、北山等商贸龙头,带动了建材、五金、餐饮、服装、电子等专业市场发展,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亿元,同比增长24.6%。东方超市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为市内最大的连锁企业。三是种养经济。积极引导农村能人发展种植、养殖、水产规模经营,促进种养经济上档次,上规模。市水产协会由能人陈建华牵头兴办,每年帮助农民销售水产品2万多吨,会员年人平纯收入达到1.6万元。
(三)创业形式丰富多样。一是创办项目。鼓励创业人员放开手脚,大胆创办新企业,加快技改扩规,逐步做大做强。酒业、奥美、三宁等企业通过扩规,已发展成行业的龙头。二是领办项目。发动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创业门路的人员带领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活动。恒辉彩印公司老板徐章平原是砖瓦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但他不甘平庸,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办起了企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每年上缴税金100多万元。三是协办项目。引导部分缺乏创业门路但有一定资金或技术的人员,发挥自身的特长,协助具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目前,我市有一批投资者通过挂靠清江公司、葛洲坝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专门从事挂靠业务,实现了协办创业。四是联办项目。对一部分有创业愿望,但苦于有资金没技术或有技术没有资金和创业门路的人员,实施捆绑联合,共同创办项目,或与现有的民营企业联合创业。五是打工创业。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引导打工人员靠诚实劳动致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特长,为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二、我市推进全民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分析当前我市全民创业形势,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目前,我市全民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打工的多,自主创业的少;小打小闹的多,迈大步创大业的少;等待观望的多,投身创业的少。与先进地区相比,最根本的差距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官本位的思想。把捧金饭碗,做官光宗耀祖作为人生追求的首选,想方设法往机关里钻,千方百计进行政事业单位。有的人为保官保位,往往是有风险的不敢干,难度大的不愿干,无先例的不肯干;存在书本位的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重文轻商的文化情结重,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不顾实际,不惜代价读大学,读书跳农门、读书求功名成为相当一些人头脑中的主导思想,还有一些干部受“唯书”观念的束缚,习惯于等政策、等文件、等试点,左右观望,坐失良机;存在农本位的思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观念一定程度存在,不少群众念乡惜土,满足于守住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总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怕吃苦,怕远行,怕嘲讽,怕风险。
(二)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我市现有的民营企业,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准,我市大型企业仅酒业和三宁化工两家,仅占全市规模企业的1.5%;粗放型的多,科技型的少,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仅占规模企业的5.1%;面向本地的多,外向型的少,2008年,全市出口企业17家,仅占规模企业的12.5%。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2.5∶37.26∶51.49。
(三)管理水平提升缓慢。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仍为家族式管理,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私营企业业主既当老板,又当会计,财务管理混乱。在生产管理上,由于多数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不高,档次较低。
(四)创业平台不完善。首先,我市适合小型企业创业发展的条件不具备。经济开发区、安福寺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主要引进投资较大的工业项目,落户园区的企业动辄征地数十亩甚至数百上千亩,厂房大多上万平方米,而对缺乏资金的小型创业者,没有提供合适的低门槛平台。我市对重点项目大多采取了扶持政策,有的甚至一企一策,而对小企业、小项目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其次,商业场所分散,聚集效应差。市内现有的农贸、建材、服装等专业市场规模较小、承载能力差、服务功能不完善。近几年,我市虽然对滨江夜市城等经营场所进行了规范,引进了妙尚等商业机构,但仍然难以满足需要。科技、物流、运输、商贸等新兴行业没有集中经营的平台,无法相互带动,形成规模效应。
(五)对全民创业的研究、服务不够。迄今为止,我市尚未明确全民创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民创业的研究分析呈自发状态,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有说服力的权威数据。目前,省、宜昌市促进全民创业的扶持政策尚未出台实施,推动全民创业缺乏必要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我市全民创业仍然以民众自发创业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各地各部门都很重视建设大项目、大企业,而对全民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和相应的对策,使很多创业者在起步阶段就失去创业信心,很难做大做强。同时,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常因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大量缩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发展举步维艰。
三、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的思路与对策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民营经济已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发展潜能巨大。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亿元。据测算,企业每增加8万元左右的投资,即可增加1个就业岗位,如果全市20%的居民储蓄能进入生产经营领域,就可增加1.3万个就业岗位。只要政策到位,引导合理,把这些资金引发、释放出来,转变为资本,就能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市推进全民创业应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弘扬创业精神。
全民创业要求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找事做,千方百计找钱赚。要明确开工厂、办企业是创业,打工、做劳务是创业,摆地摊、走街串巷也是创业。不管是谁,不论什么身份,都可以成为投资者、创业者;无论资金多少,财产多少,都可以投资创业;只要是对的发展有利,就提倡;只要能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岗位,都鼓励;只要通过合法的劳动富起来,都支持。农民要创业,市民也要创业;群众要创业,干部更要创业;年轻人要创业,老年人也可以创业,包括少年儿童从小就要进行创业光荣的教育。
(二)把握创业方向。
一是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创业。当前,要围绕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强化产业招商,激活民间投资,积极引进发展相关联企业,大力发展配套企业和延伸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集群。
二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创业。在扩大优质粮棉油、畜特、水产等主导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引导群众投资粮食、棉花、油脂、果蔬、水产五大农产品加工行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经济能人创办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领农民创业致富,采取农民出土地、多方筹资金、科技参股、合股经营的办法,共同创业。
三是围绕发展服务业创业。改造提升传统的商贸流通业,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分销、厂商直销等新型流通和服务方式,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鼓励发展水陆运输、客货运等,多方位、多层次地开拓运输业务。发展新型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保险、投资、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屋中介等产业,旅游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鼓励城乡群众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围绕发展社区服务业,包括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小区绿化、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等,开发创业项目。
(三)培育创业主体。
一是发动党员干部,把潜在的创业主体变为现实的创业主体。和群众相比,干部信息渠道宽、社会关系广、管理能力强,创业的成功率更大一些。机关干部不仅要成为全民创业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带头人。对干部创业的问题,与其态度暧昧,导向不明,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如制定统一政策,开前门,堵后门,大张旗鼓支持干部创业。我认为,凡个人自愿申请离职创业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应支持,大胆放开,批准他们自主创业,并给予宽松的扶持政策。要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双带”作用,勇做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流通领域的经纪人、发展民营经济的带头人。要像张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施昌锦那样,积极创办经济实体,自身先富起来,并带领农民创业。
二是发动营销人员、务工人员,把流动的创业主体变为稳定的创业主体。一要培育壮大营销员、经纪人队伍促进创业。不断提高经纪人队伍素质,提升层次,支持他们成立中介组织,联手闯市场,积极从事各种商贸或其他经济活动。二要以乡情、友情、诚信与在外能人广交朋友,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促进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三要鼓励和扶持城镇下岗职工、待业青年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充分利用国家给予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创业优势,不断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和创业致富的本领。
三是发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把草根型的创业主体变为龙头型的创业主体。鼓励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参股、融资,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进技改,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对私营个体业主的培训,不断提高私营业主的知识层次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构建全民创业的促进机制。
一是构建创业平台。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以“一区四园”为主体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类创业企业进区入园发展。各镇街道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用地、闲置厂房、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创业的场所,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创业园区。各类自主创业人员入驻各类创业孵化园区的,可适当享受房租补贴政策,如可暂定补贴标准为一年全免、二年减半、三年享受20%的补贴。
二是强化创业培训。整合培训资源,针对各类人群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参加创业培训要贴近创业需求,剖析典型案件,推荐创业项目,传授相关知识,沟通各方渠道。既要开展知识教育,又要根据受训者的要求“开小灶”“上点菜”,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并结业的,优先推荐创业项目。做好创业培训跟踪服务。
三是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建议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兼职队伍,将创业服务不断延伸。创业指导中心要组建网站,免费为创业者收集、创业信息,三峡日报版、三峡网、电视台、人力资源市场要开设创业专栏。对已开业的创业者,相关部门要免费提供创业辅导,提高创业成功率。成立创业者协会或联谊会,发挥其在交流信息、跟踪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四是着力打造创业融资平台。建议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全民创业。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创业企业的贷款额度。加强对农民的创业扶持,积极拓宽农户小额信贷覆盖面。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重点倾斜和鼓励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等企业发展。
一、我镇福利企业的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福利企业9家,主要集中在等行业,共安置残疾人314人,上岗239人,挂靠不上班75人。上岗人员已由挂靠企业帮交4金并且同工同酬,企业未另外给钱,月平均工资元。2012年上半年福利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实现增值税万元,增值退税万元,人均退税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福利企业积极性降低
福利企业本身就是比较特殊的企业。它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保护。自2007年开始新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后,福利企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就已大幅下降。加上现在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资源环境成本的不断攀升,大大压缩了福利企业的利润和生存空间。目前,我镇大多数福利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艰难维持阶段。
但税务部门没有充分考虑福利企业的特殊情况,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并且要求残疾职工必须100%上岗。有的企业则无法达到要求。因此,这些诸多因素导致福利企业积极性逐渐下降。现在已有4家福利企业都提出要退出福利企业,其中3家正在清退残疾职工。
(二)残疾职工情绪不稳定
我镇很多残疾人员本身家庭条件就差,文化程度较低,就业能力弱,且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障碍。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十分不易的一件事。这次被挂靠企业清退,面临着失业,生活无保障的困境,普通人都难免有情绪。何况是残疾职工,他们想到今后的生活,难免会情绪化。部分人员还有过激的行为,但都及时被制止。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由政府引导,加大对福利企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要切实将现有的各项扶持措施落实到位,让福利企业享受到政府对它们实实在在的扶持。然后,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加大财政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福利企业愿意参与并吸纳更多的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同时,我们要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的福利企业、企业家及自强不息的残疾人进行表彰、奖励,起到树立典型、扩大宣传的作用。
(二)继续加大国家对福利企业减免税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一方面要尽快将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适度调整完善,重点是要取消3.5万元的退税封顶,建立退税额度自然增长机制。在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方面加大减免力度,进一步为企业减轻负担。特别是针对企业中部分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不能100%上岗的,希望税务部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放宽条件。这样,就不会让福利企业有挫败感。
(三)切实提高福利企业自身综合素质
一、该乡生态旅游现状
(一)乡情概况
乡地处县东南部,东与县交界,南与县接壤,北与相接,西与乡、毗邻,距县城93公里,乡域面积156.14平方公里,地处雪峰山脉的中北部,境内峰恋起伏,地形复杂。地貌轮廓自西向东倾斜,呈一狭长地带,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地势最高点为王眉界,海拔1200多米。境内群山莽莽,溪流纵横。与县、县交界的东南边耸立着一连串的高山,老虎尖山海拔1129.6米,天鹅池山(山顶有一天然水池,相传曾有天鹅栖息,故名,怡溪主支流发源于此)海拔1141米,黑尖海拔1168.7米。
(二)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
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乡境内山高林密,绿海涛涛,有林地面积21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84.7万m³,森林覆盖率达92%,现还存有珍贵的原始次森林。野生珍贵药材、珍稀动植物非常丰富,珍稀动物12种;植物50种;珍稀树木10种;木王村有一株十三人才能合抱的近年古银杏,居全省本树种树龄的第一位,这里被称为“天然的动植物园”。主要林副产品有茶叶、板栗、茶油、桐油、香茹、竹笋干、黑木耳、核桃、棕片、木炭等。地处偏僻,民风淳朴,地理位置上的障碍,无形中成了保护她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古朴文化、生活方式免受外来文化对她冲击的天然屏障,使之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未受现代文明完全浸染的一块净土。这里民风淳朴厚实,民俗纯真自然。自创的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生活很多,逢年过节常表演一些自创的传统节目,譬如水对马、舞龙灯、跳篝火等。重山翠岭,茫茫林海,有万树争绿林海涛涛的“万林海”;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线天”;十三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古银杏;还有“擂鼓尖”、“铁栏关象”、“将军岩”、“天门洞”、岩湾瀑布群等数不胜数。
(三)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制定了“生态立乡、农业稳乡、林业强乡、旅游兴乡”的发展战略,在生态休闲旅游上花力气、下功夫。
1、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招商引资。乡党委、政府通过邀请电视台、摄影协会等来采风报道,提升对外宣传形象,现已有多家旅游公司对发展我乡生态旅游有极大的投资兴趣,省县内外多家旅行社准备推出旅游线路,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加强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乡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对景区公路进行了修建,现已基本形成--官庄的环形通道,所有景点已涵盖移动信号,完善了景区设施,已建成岩湾旅游接待中心,可同时接待游客近百人。
3、积极争取加入齐眉界国家森林公园。借助申报齐眉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机遇,利用乡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现正积极争取将乡整体纳入森林公园,以此拉动乡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
二、该乡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水平不高,发展观念滞后。据调查,我乡部分群众对生态休闲旅游认识水平不高,认为发展旅游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对森林资源无科学规划地采伐,造成生态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乡第三产业基本还处于萌芽阶段,即使已经有的,在发展观念上严重滞后,不能从原生态中去挖掘出高品位、高档次服务产业。硬件设施功能不全,旅游线长,服务档次低,没有很好地因地而制宜,根本展现不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二)发展规模尚小,资金投入不够,力度不大,始终处于“小打小闹”局面。旅游开发不到位且缺少新意,品位不高,形式单调,在游人心目中体现不出休闲烙印,因而缺少竞争力和吸引力,形成不了产业规模。
(三)基础设施滞后。我乡基础设施普遍滞后,尚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要求。公路、电力和通讯网络设施明显不足,境内公路路窄、坡陡、弯急,在节假日外地自驾车、旅游大巴、汽车只有望路兴叹。景区通信网络较差,输电现状不稳定,经常给游客以“不方便”,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旅游开发、利用和发展。
(四)缺乏统一规划。目前,我乡生态休闲旅游是自发而兴的,由于没有统一规划,致使各景点各唱各的调,小打小闹,难以形成大气候。
(五)旅游产品的包装与促销不到位。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不等于旅游商品。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年以休闲、感受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者占74.5%,文物古迹占5%左右。现在流行的是崇尚自然的健康游,而我乡以生态休闲旅游为核心的旅游符合当今的潮流,但我乡旅游业恰恰在旅游资源变为产品上没有形成规模,产品变为商品上没有形成市场,特别是在宣传、包装和促销方面没有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过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谈不上听觉上的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三、该乡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立足长远,规划先行。目前急需制定出乡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总体长远规划,在深入实际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便于管理、容易操作的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未来规划。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完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二)树立“生态立乡、旅游兴乡”的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高,集休闲、健康、揽胜、娱乐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消费拉动是发展经济增长见效最快的一种手段。我乡的旅游业要牢固树立“生态立乡、旅游兴乡”的战略思想,旅游产业是全社会的产业,抓旅游不仅要抓旅游产品的开发,而且要抓旅游商品的生产,不仅要抓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而且要抓服务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这样,我乡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开创出一片天地。
(三)加大集镇开发力度。旅游业包含着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而我乡集镇规模较小,远远不能承载发展旅游业所需,现要借助修建乡政府综合办公楼的建设机遇,带动集镇开发,扩大集镇规模,将集镇建成集旅游、休闲、餐饮、购物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接待中心,增强乡的旅游接待能力。
(四)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加入齐眉界国家森林公园。乡森林资源丰富,要借助申报齐眉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机会,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促使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把“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根植于群众心中,提高群众保护、发展生态资源意识,让人人支持、关心、参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诉讼外调解的一种活动。其有利于普法宣传教育的开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对于化解矛盾、彻底解决民事纠纷方面具有裁判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民调解现在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有纠纷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已成为群众解决纠纷的首选。
作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调解员,在与矛盾纠纷打交道的同时我总是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着提高调解效率,减少矛盾纠纷的方法,下面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以及到其他乡镇的学习交流情况就乡镇人民调解现状谈几点浅薄的意见:
____镇现有1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调解人员80多人。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健全,镇、村“两级”调解组织网络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2015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3件,调处率100%,调结272件,调结成功率96%;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4件15人,制止群体性械斗3次500人,劝止群体性上访4次65人。成功调结了平江村平东屯与同安村满村屯道路纠纷以及____村11队与____江引水工程施工方纠纷等重大案件。全镇没有一件民事纠纷因处理不及时而引起群体性上访,群体性械斗或民转刑案件发生,也没有因调解不当而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或激化事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根据对矛盾纠纷的统计来看,乡镇矛盾纠纷大致分为由山林土地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由婚姻家庭邻里等问题引发的纠纷、因修路等基础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三个大类,在矛盾总数中的比例接近2:1:2。其中,山林、土地纠纷往往是因为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时期山林、土地界段划分不明确、重合,填写过程中文字表述不准确等原因引起;婚姻家庭矛盾在家庭内部矛盾一般较小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大,多数是因鸡毛蒜皮的小事累积引起的;邻里纠纷产生的原因较多,在家族式地区容易引起群体性纠纷或暴力行为,社会影响较大;>:请记住我站域名/设计和补偿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解和处理好不仅极易影响农民自发修路的积极性,也是引发群体性纠纷的原因之一。现在对纠纷化解的方式主要是人民调解,但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矛盾纠纷多样化,已经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而矛盾纠纷的调处手段和调解方式的改进迫在眉睫。
(一)调解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人民调解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村级调解员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不少基层调解员还留在传统的“劝架员”水平,法律知识贫乏,政策水平较低,有些甚至连制作调解记录和调解文书都有困难,工作力不从心,以致调解效果事与愿违者不乏其数。有着“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干不打紧,干了得罪人”的消极思想,严重影响了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调解员身兼数职,流动性大,不利于经验的形成和推广。由于村级调解组织成员大多数为村干部兼任,他们不仅要调解矛盾纠纷,更要忙村里的各种事物,发生矛盾纠纷有疲于应付的现象,加上人员调整频繁,导致整个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差,好的经验无法得到总结和推广,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
(三)乡镇调解工作缺乏经费,给人民调解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是培训力度受限。由于无专项人民调解员培训经费,影响了人民调解员素质的提高。人民调解员除镇级调委会人员外,多数是由村委会主任、委员兼任,没有经过法律专业教育培训,对人民调解业务不熟悉。培训经费的不到位更使这个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对多数基层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一般是以会代训方式进行,极少有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二是制约了宣传工作的开展。许多发生在农村因民间纠纷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多为不懂法、不用法或无力承担诉讼费用,自行采取各种“手段”解决所致。因此,利用人民调解这一群众性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调解民间纠纷正是当前农民所急需,维护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所必须,而作为履行这些工作职能的人民调解组织却因没有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纠纷的调解质量和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深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和有效途径,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法律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群众自觉守法的社会氛围,而不是投机取巧、钻法律和制度空子的社会氛围,也不是追随利益、钻法律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的空子。
(三)加强人员配备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调解成功率。一是在乡镇司法所增派专业工作人员指导村级调解工作的进行,形成业务上的联系。二是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吸纳一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懂政策、懂法律、文化程度较高、公平正直的青年人担任人民调解员,将新观念、新思路融合到调解工作中。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调解工作的进行。提高人民调解员在实践中自觉驾驭法律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法律融入社会实践的行动根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四)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立法步伐,找准自己的位置。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人员配置、工作机制、经费保障、法律效力等问题,使人民调解工作得到法律的有效支持和规范。
本年以来,面临经融危机带来的冲机,区各建筑业企业逆时而上,想方设法闯市场。我区以“促投资”为“保增进”的主要抓手,出现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不变增进,作为投资建设施行主体的建筑业行业发展趋向优越。
一、建筑业生产继续平稳
(一)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平稳
截止12月底,全市有工作量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以下简称“总专包”)建筑企业136家,与上年同期比添加3家,增进2.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0.18亿元,同比增进11.41%。按组成分:建筑工程产值196.87亿元,同比增进4.81%,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为85.53%,与上年同期比降低5.38个百分点;装置工程产值为25.03亿元,同比增进77.64%,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为10.87%,与上年同期比提高4.06个百分点;其他产值为8.28亿元,同比增进76.92%,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为3.6%,与上年同期比提高1.34个百分点。从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仍是支持建筑市场增进的主力军,装置工程与其他产值增进较快,带动建筑业总产值继续不变增进。
全区总专包建筑企业共完成完工产值64.41亿元,与上年同期比增进64.56%,产值完工率为27.98%,与上年同期比提高9个百分点。
(二)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稳步增进,建筑市场次序不断规范
年,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76.29万平方米,比上年添加179.92万平方米,同比增进6.92%,其中,今年新开工面积892.21万平方米,同比增进3.42%。房屋建筑完工面积608.22万平方米,增进54.90%,完工房屋价值57.88亿元,增进77%。年,我区继续加大建筑市场规范化治理力度,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的监督治理机制,招招标面进一步扩展。全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中,执行招标承包建设面积达1900.58万平方米,比上年添加159.26万平方米,增进9.15%。
(三)对外扩张才能有所加强
年,全区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为118.40亿元,增进1.33%,在外省完成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为51.44%,与上年同期比下降5.12个百分点在外省完成产值比重占总产值一半以上。我区建筑业龙头企业在外省市场中仍据有较大竞争优势,中建三局,中建三司二公司、中建三局三公司更是凭仗本身人才、技能、机械配备的优势,加大在外省的开辟力度,对外承揽工程进一步添加。其中,中建三局三公司在外省完成产值为53.62亿元,同比增进36.4%。从国内建筑市场的地域分布状况来看,我区建筑企业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有工程。截止12月底,全区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居前三位的省、直辖市顺次是广东省、天津市和上海市,其中,在广东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81亿元,比重为18.42%;在天津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63亿元,比重为14.89%;在上海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1亿元,比重为9.21%。当前,我区建筑企业在这三省、直辖市算计完成产值占全区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总量的42.53%。
二、年趋向瞻望
在中心“扩内需、保增进、调构造”的微观调控下,拉动经济增进仍需投资先行,建筑业作为投资建设的施行主体将发扬明显效果。从当前经济情势看,全区大型建筑企业全体本质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首要经济目标完成较快增进,与全社会投资的发展趋向基本协调。但局部中、小建筑企业在资金运作和专业施工才能方面还有待增强。投资在今后一段期间内需求坚持一个较高增进程度来拉动经济增进,建筑业发展情势也将不断趋好。
一、我区教育基本现状
1、城区、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近几年来努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08所,其中幼儿园126所,小学53所,初中21所,高中5所,职高5所,在校生89334人。
2、我区在职教职工4734人,其中专任教师4031人。
3、年来,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区中小学严格执行省、市收费标准,我区各校又采取一系列的"控流"措施,初中、小学的学额巩固率逐年上升。
4、我区加大"普九"教育的实施力度,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提高"普九"内涵的同时,逐年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制定了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施职业教育结构性调整,努力保证职业学校的生源;成人教育逐步完善,初具规模。
5、全区各地多方位筹措资金,积极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三新一亮”和“校园危房改造工程",全区学校危房改造工程业已竣工.
6、全区共有省三星级高中一所,省级示范初中四所,省德育先进学校所,省实验小学2所,省级模范小学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获市级各类荣誉称号的学校共有所。
二、我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发展与投入的矛盾加剧。
(1)负债办学问题突出。
近年来,由于教育的迅猛发展,要求各校要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与之相适应。而部分地方财政无法保证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加之多年来区、镇、村三级教育投资主体不明,导致部分镇村对教育的投资失去了积极性,甚至停止了投入。为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学校规模,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很多学校背负着学校建设、设备添置等欠下的巨额债务,使学校的发展面临困境,步履艰难。形成了“要发展,就负债;不发展,少负债”的怪圈。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区学校外欠债务高达6228万元。如建平实小,学校因为迎验实验小学而添置设备,至今仍欠下了30余万元的债务,目前无法偿还;大吴中学,因迎验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而欠下了150余万元。目前这两所学校的法人代表已多次走上法庭接受债主的。建平高中欠银行、工程队、教职工的集资款高达1300多万元,而学校每年的可支配资金只有160万元,除去学校各项大笔必须开销以外,要还清这比债务还须20年;贾汪中学每年收入约为280万元,能投入校园建设的每年大约为80万元,现欠外债1700余万(由原二十一中转来,无力偿还),徐州七中目前仍负债万元,学校扩建尚需2000万元目前无法到位;贾汪镇大泉中学107万建校工程款无法解决;塔山镇教育欠债125.4万元,无法偿还;耿集中学欠债130万,中心小学欠债14万……在未来的四年时间里,又将是高初中的入学高峰期,学校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学校的校舍建设、设备添置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债务越来越重,严重制约了我区教育的发展。
(2)自用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属“生存型”学校。按照省制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全区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的缺口高达214.28万元。缺口率为19%。公办学校中,小学每人每生每学期50元杂费,乡镇教育中心校提15元,局提5元;初中每生每学期80元杂费,乡镇教育中心校提20远,局提5元。除去学校正常开销(水电、办公),真正用于教师奖金福利的经费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改善办学条件和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了。
2、师资队伍状况堪忧。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力所在,我们惟有拥有一流的师资,方能办成一流的学校,获取一流的质量,调查表明,我区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稳定状况不容乐观。
(1)生源增加和待遇低下带来的师资压力
随着近年来高初中学生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缺编情况日益加剧。目前全区初中缺编教师285人,高中缺编教师127人,尤其是初、高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师资极其匮乏。从今年起,高中将进入入学高峰期,至2007年才能缓解。按1%的初中辍学率、75%的高中入学率来计算,从2004年起至2007年,四年将净增15037人,扣除区外就读(每年按500人计算),我区高中段将净增学生13000人左右。目前全区高中段在学生仅为9009人,在未来的四年里,初、高中阶段将面临严重的师资短缺的巨大压力。
由于受到工资待遇的影响,近几年的本科师范毕业生到我区应聘的很少。加之受财政收入的影响,新分配的教师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的编制问题不能解决,在农村工作的新教师,每月仅能领取150元的代课金,连日常生活消费也不够,而且有的还要欠发几个月。因此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新的师资宁愿到外地应聘或改行也不愿到我区来任教。
(2)待遇不均衡引发的师资队伍的不稳定。
“一区两制”,待遇不同,乡镇教师的心理极不平衡,这在目前已成为我区教师队伍思想不稳定的最主要的因素。由于我区经济连年低水平徘徊,再加之在近年来实行城乡有别、区镇教师不同待遇的做法。对农村教职工的职岗津贴、省综合补助、省补、市补、节编奖、取暖降温费等运用先涨再扣或直接扣除的做法,进而领取国标工资;而城区教师待遇却逐年上涨,加上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乡镇教师没有等等,进而形成了“一区两制”的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乡镇教师的积极性,他们认为在一个区同工不同酬是对他们的歧视。同时还有医疗保险中政府补贴不到位,遗属补助、拖欠临时代课人员工资等等。据统计,目前拖欠农村教师的遗属补助261852元,拖欠临时代课人员工资223742元,拖欠退休人员医药费668225元,有的已经拖了好几年没能得到解决。以上就是造成农村教师特别是离退休教师上访,越级情况最主要的原因。
贾汪和市区,公办和民办,苏北和苏南的教师待遇存在差距是造成我区优秀师资流失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区农村公办教师国标工资较低,加之苏南教育的待遇丰厚,逐渐吸引了大批本区最优秀的教师甘愿放弃原来工作而“孔雀东南飞”;几年来,我区乃至全市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待遇优厚,使得大量农村公办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甚至一些原来名气较响的公办学校的中层和骨干教师在也在短短一到两年里流失殆尽。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区有90余名优秀的教师自动离职去区外任教,约有300余名优秀公办学校的教师进入民办学校,因此使得我区公办学校“元气大伤”。
(3)不堪重负动摇了农村教师终身从教的信心。
由于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乡镇的农村学校师资存在缺编现象,造成在职教师工作量过大,有的教师周工作量超过20课时,远远超过城区学校,白天忙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晚上还要辅导学生上自习,为了迎接各种检查和验收,甚至农忙季节的节假日也要加班。农村教师家庭多为单职工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几百元的国标工资常常满足不了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购买农资和人情往来需要使得一些教师经济拮据而难以维持教师的尊严。同时,教师还要受到职称、评优、奖金、再进修、分流下岗等问题的干扰,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得已另谋高就。
(4)民办中学教师停发“国标”后的稳定问题
为满足群众对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预防优秀师资、生源的流失,经区领导同意并报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城区、大吴和青山泉创办了英才、求知和尧舜三所民办初中,吸引了欲外流的优秀青年教师任教。但目前区财政停发了其工资(国标部分)后,教师思想波动很大,有外流的趋向,也势必直接引发三校的优秀生源的外流,将会造成资金、人才的多重损失,影响到全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3、教育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1)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前进的指挥棒。而作为学校领导班子,他们的理念的先进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校的领导班子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或思路不切合实际,业务能力不强,思想散漫,不能以身作则,造成管理混乱,在广大教职工中威信不高。部分农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主动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教师的教育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得不到家长的满意。
(2)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素质教育的口号尽管喊了多年,我区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不少成果,但始终没有真正摆脱考试这个指挥棒。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来说,老师只喜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得到62.0%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这表明教师仅从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未得到根本转变。为了应试。教师只能满堂灌;为了应考,学生只好满堂听。师生同心协力磨时间、拼汗水。甚至我区的一些小学也上起了早晚自习,什么学生在校时间,教师工作时间我统统不管,一早一晚披星戴月,于是乎学生就成了教师排名的工具,教师也成了学校排名的工具,谁还记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因此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的现象屡见不鲜。
(3)乱收费问题仍然存在
近年来,我区加大治理学校乱收费的工作力度,使得学校乱收费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依然存在。如各种课外辅导用书、订报费、保险费、校服名目繁多且在事实上为强行收取。据家长反映,有的学校课本费通常是预收费用,但结算后不予退还,因为课外辅导课本也必须买,而课外辅导课本买上后最多上一到两个课时。另外,还有的条件较好的学校虽然收取电教费,但是在平日里却很少使用电教设备,宁可搁坏也不会使用。因此收费问题也成为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
4、教育在不同乡镇发展不平衡。
由于教育发展直接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学校之间的差异,乡镇与乡镇学校之间的差异。如城区和走在全区经济第一方阵的大吴、青山泉两镇的办学条件相对优越,涌现出大批的省市级实验学校、示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备优良。而其他乡镇的大部分学校教学条件相对简陋、教学设备缺乏,优秀师资匮乏,因此直接影响的全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
一方面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一些人看到市场经济初期个别暴发户没读几年书,就能"出人头地",挣大钱,认为农村孩子读书不需多,认识几个字,会拨弄计算器算算帐就行了。因此,多读书不如早挣钱的思想束缚了人,造成小学生、初中生辍学率上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连续几年农民增收缓慢,高校学费十年涨了100倍,种十亩地养不起一个大学生,导致乡村出的大学生越多,经济反而越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中部地区,一户农民供养一个大学生一般要倾尽家庭财力,供养两个或三个大学生则要靠借款、靠社会支援,而孩子早早辍学的家庭则生活相对宽裕。这种现象的存在,使部分农民产生"念书赔本"的思想。虽然政府每年都对贫困和特困家庭的学生进行补助,但这对于大量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了辍学打工的道路。
6、职业教育有待大力发展
目前,我区职业教育规模偏小、质量差、效益低、专业设置重复等问题的存在,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另外社会上对上职中的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一等学生上重点高中,二等学生上普通高中,三等学生上中专、技校最差的学生才上职业高中。这样就严重刺伤了上职中学生的自尊心,宁愿失学也不上职中。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条规模集约化、专业市场化、人才技能化的职业发展的好路子非常必要的。
7、韩桥、董庄两矿校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2002年9月,两矿校二百六十多位教职工统一纳入地方政府管理,其人员工资标准仍然是集团企业标准。在省政府2002年41号专题会议纪要和两矿校移交协议中,没有对两矿校教职工在三年过度期遇有政策性增资问题的解决办法,更没有明确遇有政策性增资时的资金来源渠道。只有在协议第六条规定中,有未尽事宜和省政府2002年第41号专题会议机要有不符之处,双方协商解决的内容。2003年7月21日,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发了徐矿司发[2003]181号“关于增加工资的通知”文件,两矿校教职工听到消息后,多次到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反映他们的政策性增资的问题,但集团一直没有给予答复。至今这两矿校人员的增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今年初的地方增资中,两校人员仍没有明确说法,教职工的情绪波动很大,已多次上访或越级,不稳定因素很大。
三、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加快我区教育的蓬勃发展。
1、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基础教育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教育投入的获益,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在这里要求我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关注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做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区政府要确保财政依法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对义务教育经费要重点保证,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的硬指标。其次出台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政策,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如税费改革后的新的农业税收总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等。从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真正明确各级各层次教育投资的主体,地方政府要帮助学校分忧解难,要针对学校负债办学的情况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建议区委、区政府把各乡镇、办事处、工业园区投资办学情况和政绩考核挂钩,想方设法为教育的发展打开方便之门
2、快解决城乡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虽然有效解决了长期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问题。但是目前农村教师国标工资偏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福利待遇较差,教师思想波动较大。建议区政府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缩小城乡之间公教人员的收入差距。让同一个区的教师真正做到“同工同酬”。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这包括落实解决教师的遗属补助、临时代课金、防暑降温费、取暖费等的发放资金渠道问题,尽快解决好教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待遇留人”的问题不好解决,应该在“感情留人”方面入手,尽快解决新分配教师的入编问题,一方面使他们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能吸引一部分优秀教师到贾汪任教。
3、转变观念、科学管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打铁还须自身硬”,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在选好人、用好人上下工夫,把真正有能力、有干劲、讲奉献的青年骨干放在领导岗位上。作为学校领导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办学,用科研的意识来武装教师的头脑;在学校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从教师实际出发,关心教师,努力建立张弛有度的工作秩序,营造和谐健康的群体氛围。真正做到“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
要坚持实施并不断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通过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开。特别要加强对乡镇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并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树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努力探索改革当前应试教育、升学教育模式下造成的那样一种学制,一个评价标准,一个大纲、一本书,甚至一张试卷的局面。全区学校要逐步实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制度。要使"一费制"实行,真正对规范全区中小学收费管理,减轻农民负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加强师德和终身从教的思想教育。
针对我区教师思想不够稳定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在教师中培养五种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目前,我区农村各公办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大吴镇西大吴小学,青山泉白集中学等学校的教师虽然只拿国标工资,却依然乐此不疲地默默奉献在自己的教工作岗位上,并取得的骄人的成绩。
5、狠抓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把建设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学的重点摆到经济薄弱的乡镇,努力建设一批省、市的农村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学。二是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实行城乡校长、师资交流,为薄弱学校培训骨干教师,重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开展师德师风、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三是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力量,我区政府及人事部门要重视和支持乡镇教育的发展,重新核定编制,对农村中小学核定编额,要充分考虑教学布点和班额及师生比的因素。按需设岗,按岗定责,按岗定员,按员聘任,努力推进全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并努力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享受城区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同时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和评价,建立起校长和教师的奖励基金制度,从而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6、努力加强职业高中教育。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军,首先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突破口,作为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我区要加快整合职业高中学校,开办职教中心,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普通高校对口升学,另一部分进行以劳务输出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高中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符合本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向,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面向农业,在科技上大做文章,办好自己的特色,找到新的增长点,为我区经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县物价局根据省物价局《关于下调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上限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局,认真展开了调查,现就电信资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基本情况
县现有111个村,8个居民委员会,62191户,其中农村住户49700户,总人口为19.5万人,乡村人口15.71万人;年农村人平总收入4142元,农村人平纯收入3318元。在本县范围内经营固定电话业务的企业仅中国电信集团湖北电信有限公司分公司。该分公司面向用户主要提供固定电话、夷陵通、宽带等语音和数据业务。目前固定电话已实现了“村村通”。分公司在县内设有九个营业网点,现有在册职工48人,固定资产总额9865万元,现有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4.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2.62万户,农村固定电话1.54万户,宽带用户3700户;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36万元;全县人均电信消费为110.9元。
二、年固定电话本地网收入情况
从电信分公司财务报表所反映情况表明:年该分公司电话月租费收入259.31万元,占总收入的25.28%,本地网通话费收入403.70万元,占总收入的39.35%,其中区内(本县范围内)通话费收入160.94万元,占总收入的15.69%;区间通话费收入241.56万元,占收入的23.55%;上网通信费收入1.12万元,占总收入的0.11%。现行的固定电话收费标准执行的是鄂价房服[]87号文所规定的标准,具体月租费标准:鸣凤城区15元/月户,乡村住户10元/月户。县内通话费标准:首次三分钟0.22元,续次0.11元/分钟,区间通话费标准依照宜价经费[]81号文规定按0.5元/分钟的标准执行。经测算若县内通话费标准不变,将固定电话区间通话费上限标准下调60%,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比例为:6.8%。
三、电信资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电信事业的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广大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固定电话月租费标准制定不够合理。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家为了扶持电信事业的发展,在电信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出台一定的固定电话月租费标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此项政策已运行多年,作为电信部门的增容投资早已收回;其二、如今夷陵通电话在全宜昌市范围可以和移动电话功能等同,但收费标准与固定电话相同,许多农民对此很有意见。建议固定电话月租费标准应该下调。
(二)固定电话区间通话费标准下调空间较大。现行移动电话区间通话费标准为0.2元/分钟,而固定电话区间通话费标准为0.5元/分钟,农民用户认为这一标准很不合理,应大幅下调固定电话区间费标准,建议与移动电话相同区间费标准保持一致即0.2元/分钟。
(三)话费支出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农民用户反映,现行的话费支出,只能从电话中查询余额数,但要查询具体的支出名细很困难,电信部门只能告之长途话费清单,无法告知本地网电话费支出名细,他们认为应该改变这一状况,希望能清清楚楚缴费,明明白白消费。
(四)宽带用户建议使用专线上网。随着电脑逐渐进入农家,宽带用户也在逐年增多,仅上半年就新增用户850户,一些农民用户过去已将固定电话取消改为夷陵通或移动电话,可现在装上了宽带网,固定电话又要装上,既要缴宽带月租费,又要支付固定电话月租费,实属不合理。对利用电话线上网的,不应强迫用户须用固定电话,增加重复缴纳月租费的负担。
80后是变革的一代?还是颓废的一代?他们又是如何看待70后的?
近日,搜狐新闻、中国最大的上班族网站忙否网与知名咨询公司大度咨询共同了《80后上班族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在北京CBD地区通过走进公司访谈的方式进行了1对1调查,原始调查样本超过1000人,年龄限定在80-85年出生的用户,最后由大度咨询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整理、分析,最终生成调查报告。
80后上班族58%讨厌70后
有人说80后追求时尚和前卫?《80后上班族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指出:58%的受访者讨厌70后。其中,15%的受访者认为70后抠门,20%的受访者认为70后太死板老套,23%的受访者认为70后太假不敢讲真话。
42%的80后认为70后很强
调查报告同时显示:也有42%的80后认为70后很强,而且比80后要强很多。80后与70后的巨大观念差距暴露无遗。那么,“80后”如何看待名人博客?特别是中国第一大博客——点击过亿的徐静蕾博客?
《80后上班族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报告中披露了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数据:当被问到“你觉得为什么徐静蕾的博客点击过亿?50%受访者回答:不知道怎么弄的,反正我不看。调查报告同时显示:11%的受访者认为老许的博客过亿是“跟风的人多,不然说你没文化“、14%的受访者把原因归结于老徐的粉丝多,更有的25%的受访者认为“现在无所事事的人太多了”。这个数据很富有戏剧性。联想起徐静蕾在博客过亿接受采访的回答:“我博客过亿是因为我勤快”,80后上班族的数据让人哭笑不得。
80后上班族68%认同网友初次见面就很亲近
“80后”是变革的一代?还是颓废的一代?还是开放的一代?他们对待两往是一种什么态度?80后上班族能否接受和网友第一次见面就亲近?据《80后上班族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披露:68%的受访者接受第一次和网友见面就开始亲近,其中更有9%的受访者认为“第一次和网友见面就可以发生性关系。”调查报告同时显示:有32%的受访者无法接受第一次网友见面就开始亲近。都说80后是开放的一代,但68%的用户支持网友首次见面就很亲近还是让人很意外。
80后上班族中47%准备跳槽、13%不开心就走
“80后”8个性张扬、强调自我,他们能否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80后对工作到底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80后上班族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指出,只有3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工资表示满意,40%的受访者表示工资太少,根本不够花销。而另外30%的(来源公文有约)受访者则认为自己本来就应该拿更多的薪水,满意度如此之低让人惊讶。有47%的受访者准备跳槽,表示有好的机会就会选择离开现在的公司。还有13%的受访者表示不需要想那么多,不开心立刻就走人。仅有14%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不会主动考虑换工作。
这个数据提醒我们,80后上班族对薪酬的满意度普遍很低,一方面反映出公司对80后上班族的薪酬安排可能有失均衡,另一方面更让我们看到80后上班族对薪酬的预期过高,这个数据值得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80后上班族对工作稳定性并不在意,企业管理者应该更多的关注留人策略,否则员工的流失势必造成企业人力资产的流失。
80后上班族80%不拒绝婚前
《80后上班族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同时显示,80%的受访者不拒绝婚前有性生活,其中更有38%的受访者认为“发生性关系是谈恋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仅有9%的受访者表示坚决反对婚前,而另外的11%受访者则表示不赞同婚前要发生性关系。都说80后是开放的一代,但80%的用户支持婚前让人大跌眼镜。
80后性观念真的很开放么
“80后”出生在应试教育和计划生育出台之后,在缺少同龄伙伴的孤独中长大,80后是如何看待婚前和一夜生情的呢?《80后上班族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80后的性观念较为开放,其中其中近4成受访者支持婚前,认为是恋爱的一部分,另有40%没有明显的反对,“到时候看感觉”,总计有8成的受访者没有反对婚前。对于一夜生情,受访者中近七成都不程度接受,其中,46%人表示“只要自然而然,就不反对”,另外三成表示接受不了第一次见面就亲密接触。
80后真的非常自我么?
有人说“80后”目空一切,也有人说他们孤独迷茫。谁是他们心中的先锋?刘翔还是韩寒?李宇春、郭敬明还是他们自己?《80后上班族生存状态调查报告》表明:相当多80后以自我为中心。工作对于他们不仅仅是生活和和赚钱,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的价值,持该看法的受访者接近半数;另外,对于薪水中最大支出,1/3的受访者是花在自己身上,另有13.3%的最大支出是吃喝玩乐花掉的。他们为了自我而工作,为了自己花钱。
调查还显示,对于最能代表80后的先锋代表,43.9%的受访者选择了刘翔,而另有21.7%的人竟选择了自己,这个比例甚至比选择李宇春、郭敬明、韩寒甚至丁俊晖都要高。看来,80后很自我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
朋友对80后有多重要?
一、基本情况
村村域面积约15.9平方公里,现有7个村民小组636户共1985人。耕地面积约2743亩,村主导产业为反季菇种植。村级公路的具体情况为:通村公路约3.1公里,通组公路约16.4公里,现已经全部硬化成水泥路面,但还有涉及2个组约8.8公里的路面没有全部硬化,计划在2010年全面完成硬化任务。现有的村级公路实行每3—4公里由一人负责养护,每个月清扫三次,每次支付报酬25元,资金由县交通局承担1/3,村自筹2/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建轻养思想严重。村级公路路面硬化后,沿线群众认为行路难问题解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无需浪费人力财力去养护。这种思想也就淡化了爱路护路的意识。现已硬化的村级公路如果在管护到位的情况下,使用寿命大约为10年,事实上,一些农村公路建成后,由于失去管养很快遭到损害,致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大为降低。
2、资金缺乏保障。一方面,建设资金缺乏。随着道路里程的延伸,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据了解,现每公里路面硬化大约需要资金16点多万元,但由于上级交通部门的补贴低,村里又很难筹集到多余资金,相应匹配资金很难到位;另一方面,管护资金缺乏。由于村级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村级债务,减轻农民负担及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的大背景下,使得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各级政府财力又有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也得不到保障。
3、管理体制不顺。由于认识不够,界定不清,资金筹集难等因素的制约,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农村公路管养问题常采取回避态度,致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畅。大多数村呈现无养护机构,无固定养护人员、无养护经费,无养护机具的“四无”状态,造成农村公路管养没有动力与活力,效率低效果差。
4、管护质量难保证。一方面,缺乏专业管护人员。为了便于管护,基本采取聘请专人管护或临时雇佣人员管护的办法,聘请的多数是本村村民,不仅缺乏专业的养护知识,同时受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责任心等限制,村级公路养护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部分群众素质较低。不仅参与管护的意识差,而且损毁行为时有发生,交通部门统一设立的警示标志牌部分被不法群众盗卖。
三、加强村级公路管护的几点建议
1、明确管护主体。依据《公路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责任主体在地方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主体是统一的。而从方便管理和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县级交通主管部门直接负责辖区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而对乡村公路,应属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应设立县乡公路管理站,负责列养农村公路养护生产计划、生产技术、检查验收、保护路产,并对未列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行业务指导。
2、筹集管护资金。资金匮乏是农村公路养护的主要问题和根本制约因素。一是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一方面,在建设资金上,建议上级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减缓县级财政匹配压力。另一方面,在通村路的管护上,由于县乡财政状况不佳和农民增收乏力,单纯依靠农民自筹资金难以保证管护资金需求。建议广辟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集力度。村级公路的管护资金可按照“群众‘一事一议’筹一点、有识之士和受益车辆捐一点、乡镇挤一点、县上补一点、向上争一点”“五个一点”的方式进行筹集。可以允许不愿出资的群众以劳折资,县乡财政负担的比例可根据财政状况酌情而定,从而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筹资途径。在筹集资金的同时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果。设立乡村公路养护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建立资金专项审计制度,坚持每年对养护资金进行一次专项审计,每年监察、审计、交通等部门联合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保障专项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不被挪作他用。
一、农村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__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起步探索阶段。20__年,__县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县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截止20__年上半年,全县农村特困救助对象为2214户、5131人,占农村人口的2.7%。人年均救助标准120元。这一阶段由于救助标准偏低,救助面过窄,致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其社会效果不太明显。
(二)过渡阶段。20__年,省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构建和谐__,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政府出台了《__县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将原农村特困救助对象重新分类评定审批过渡为农村低保,截至20__年上半年,评定审批农村低保对象2392户、5860人,占农村人口的3.1%,月人平保障水平为30元,月户平保障水平为74元。其中:一类对象283户、319人,占保障人数的5.4%,月人平保障水平70元;二类对象1041户、2613人,占保障人数的44.5%,月人平保障水平42元;三类对象1068户、2928人,占保障人数的50%,月人平保障水平15元。这一阶段由于保障标准提高,坚持按户保障和分类施保,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有了保障,引起了基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社会效果逐渐显现。
(三)规范提高阶段。20__年,__县民政局根据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精神,开展年度核查和适当扩面提标工作,加强了农村低保对象的申请受理、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公开公示和资金发放等程序,进一步规范了__县农村低保工作。截至20__年底,全县农村低保对象累计增加2880人,取消1243人,类别调整565人。实际在册保障人数为3286户、8176人,占农村人口4.3%,月人平保障水平为45元;月户平保障水平为112.6元。其中:一类对象282户、325人,占保障人数的4%,月人平保障水平为80元;二类对象1419户、3462人,占保障人数的42%,月人平保障水平为55元;三类对象1585户、4389人,占保障人数的54%,月人平保障水平为35元。这一阶段由于加大了年度核查和动态管理力度,坚持按户保障和分类施保,对特殊困难群众进行了特殊保障,进行了适度扩面和提标,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农村低保工作取得的成效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由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生活救助,它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对传统社会救助工作的重大改革。从全县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看,这项工作所取得成效是十分明显的。
(一)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困难居民基本生活是政府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传统的社会救助过渡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济覆盖面扩大到全部农村困难居民,解决了他们特别是
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和脱贫奔小康的步伐,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__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民政分管的这一块看,主要由救灾救济、临时救济等所组成。社会救济主要是解决资金保障,只有与资金保障结合才能构成比较完整的生活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确立,解决了资金保障,从社会救济工作内容和程序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了政府的威信,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正因如此,这项制度的实施从一开始就进展顺利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四)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传统社会救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过去,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主要靠救济生活款进行安排,“零打碎敲”,随意性较大,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未得到根本解决。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保障对象、保障标准、资金来源、审核审批、管理监督都规范化,使社会救济工作更加科学化、程序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加快了脱贫奔小康的步伐,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制度有力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硕成果,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改善了社会风气,使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__县自20__年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以来,这项工作从去年进展明显加快,纳入农村低保的人数和低保资金支出大幅度增加,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经过两次提标以后有明显提高,管理操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农村低保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监督机制和操作程序还不健全。一是民主评议机制不健全,评议依据不足。民主评议的基础是入户核查。从以前组织评议的情况来看,部分乡村没有坚持入户核查,就是将指标一分解,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没有任何调查核算评议依据,完全由评议人员凭印象、凭感觉选择、其评议结果随意性很强,不公平公正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入户核查机制不健全,轮流坐庄的现象较为严重。低保对象准不准,入户核查是关键。由于有的乡村干部在包村核查工作中对入户核查认识不高,怕得罪人,简单地召开一个评议会,把所分指标一评完就了事,由村干部说了算,造成对象不准确,轮换坐庄的现象无法有效解决,给农村低保工作带来了一定损害。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存在着“人情保,关系保”的现象。由于部分乡村干部受利益驱动,放宽低保条件,搞唯指标论,硬是将自己的关系户纳入农村低保,造成了群众的不满情绪,损坏了群众利益,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低保机构不健全、人员少、工作压力大。一是县级低保机构与日益增长的保障对象不相适应。目前,__县民政局低保股编制只有1人,无法行使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二是乡镇民政办没有配备专门的低保工作专干,与日益繁杂的各项民政工作任务不相适应。日前,乡镇只有1名民政员、无法应付县直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而且民政员还要包村,根本就谈不上城乡保障对象的规范化管理。三是村支两委干部素质不高,变动较为频繁,对低保工作不熟悉,加之县乡两级低保工作人员偏少,致使城乡低保管理工作难度增大,导致基层操作不规范,入户核查和民主评议把关不严,造成该保的没保,不该保的保了,伤害群众感情,败坏社会风气,违背低保制度的宗旨。
(三)低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监管工作无法到位。随着__县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保障人数逐年增加,工作难度大,要求高,没有必需的工作经费、人员和设备作保障,很难完成管理监督工作任务。
四、农村低保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一是要建立年度核查制度。从20__年开始,每年6月底之前,对所有农村低保对象一年进行一次全面核查。二是要建立重点对象跟踪管理制度。这项制度主要是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家庭,重点是第三类对象。要根据劳动力变化情况、就业情况,及时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又可适时新增符合条件的对象。三是要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真正困难的低收入家庭享受到政府低保救助政策,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四是要建立相关政策衔接机制,要与扶贫开发、合作医疗、临时救助、计划生育、优抚安置、入学救助等有关政策相互衔接,充分发挥政策的整体效益,避免“低保养懒汉”的现象发生。
一、__区局基本情况
__区始建于1965年,1970年设区建制,从而形成政企合一体制。区政府辖五个镇(林场)区(局)机关设在小扬气镇内,总面积459048公顷,人口49611人,其中镇内23397人,形成面广、人疏、线长的自然情况。
__区人民政府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项大事常抓不懈,积极推行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和综合评价,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为保证全区人民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区食品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38户,其中,豆制品加工19户,面食类加工8户,熟食加工8户,冷饮加工3户,已获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4家,占总数的36%。这些企业,生产厂房布局合理,环境卫生较好,加工设备较落后,产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只有1家,5人以下家庭式作坊居多。各类食品经营企业有280家,年销售额五十万元的有6家。
餐饮业(包括食堂)有37家,其中饭店32家。食堂5家,全区共37户学校食堂和餐饮企业进行了量化分级信誉度等级评定,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经过地区评定小组认真检查评分,我区评为b级的餐饮单位共有3家,其余34家均为c级单位。
以上反映出我区的食品加工业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生产加工能力差,种类偏少,是外地生产加工食品的销售区;食品流通业处于一般水平,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餐饮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呈逐步扩展的趋势。
三、近年来我区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近年特别是20__年以来,我区借助“食品放心工程”这一有效载体,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各方力量开展了不同种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严厉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10类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无证照生产小作坊的取缔力度,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治,对提高全区食品质量的总体好转起到了明显效果。
四、我区部分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1、我区肉制品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突出表现在:牛、羊肉定点屠宰尚未实行,没有检验、检疫设备,肉类品种的检验、检疫工作等于没有开展,导致我区鲜肉的安全质量没有保证;少数城乡结合部定点屠宰操作尚不规范,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整顿规范。
2、豆制品行业。我区豆制品生产企业有19余家,都为家庭作坊式,加工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环境卫生不符规定。而且都未办理生产许可证,虽进行多次清理整顿,但仍难以改变。
3、街头饮食摊点的卫生状况甚忧。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增多,尤其是夏季夜市开始,绝大多数小吃摊点也随之开张,他们对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加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和病从口入的隐患。
4、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现象依然存在。我区经济欠发达,为了生存,一些人无视法律法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由于牵涉到社会稳定,使查处取缔的力度大打折扣。
五、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1、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情况
我区于20__年6月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负责对全区食品安全总体分析、部署安排工作。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使区政府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有了一个“抓手”。这个机构成立以来,通过定期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各类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等活动的开展,集中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
在该机构运转过程中,我们感到虽然协调委员会在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感到这是一个议事的、协调的机构,统一性、权威性特别是高效性难以得到真正树立,如果要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比较明显的改观,需要有一个更有力的机构具体进行实施。
2、检测监测情况。
要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一方面在规范食品进货渠道的同时加强食品的检测和监测非常重要,我区目前还没有检测监测设备,要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很难达到的。
3、人员、经费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重、范围广、责任大。目前,我局仅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而无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经费。给食品综合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六、有关思考建议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我区食品安全现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1、进一步发挥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加大综合协调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力度,通过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的隐患,在预警和控制上下工夫,形成一个快速预警系统,提前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防止事件的发生。
2、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在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上进行适当的探索。我们认为,充分保障食品安全,一是各食品监管部门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对食品企业监管到位,加强食品生产和市场准入;
3、加大食品检测监测资金的投入。
4、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根据我区食品现状调查,我们选择了3家企业作为食品信用体系试点单位,(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试点单位:__区林格贝有机食品有限
公司,为我区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金额为五十万元,生产厂房布局合理,环境卫生好,加工设备先进,主要产品为加工提取华青素,生产前景好。(2)__区南味饭店:在我区餐饮业中为规模较大酒店,此企业进行了量化分级信誉度等级评定,经过地区评定小组认真检查评分,被评为b级餐饮单位,为__区最高等级评分。(3)__区东兴商店:此企业为批发兼零售食品超市,为__区信誉好的一家企业。
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农委、质监、工商、卫生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我区已召开了动员会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试点企业进行了培训,并建立了诚信档案。
5、开展食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