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

时间:2022-06-19 18:47: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作能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写作能力

第1篇

关键词:学生随笔 课外练笔 写作能力

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在近几年的研究实践过程中,和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带领广大师生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师生共写随笔研究中学生随笔的写作有很大影响。因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几年来,我们在学生课外练笔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凭课堂作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学生进行课外练笔训练。而实际情况是课外练笔受课内教学任务重及学生对写作的畏惧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根本不愿去进行课外练笔,经常见到的情形是老师不断地布置课外习作,但真正完成的寥寥无几。如何使课外练笔真正有实效,让学生乐于挤出时间练笔,如何使课外练笔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整体性,成为有显著收效的写作途径是许多语文教师所苦苦追求的。三年来,我们根据高中学习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分组合本”“自编文集”“自编手抄报”的课外系列练笔方法,收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第一阶段,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五人同组合本”的训练方式,就是5人为一小组,每小组的同学合用一个笔记本,每周由一位同学出题(有时老师定题)写作,其余3位同学依次写同题作文,最后一名同学负责综合评定四位同学习作的优劣,然后下一周由这位同学命题开始又一个循环的写作。

第二阶段,用2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自编文集。首先,要求每位同学写30篇左右的周记;然后,选出10~15篇左右的佳作,编出文集。自定集名,自拟序言、后记,最后进行展览,评比。

第三阶段,高中后期(主要是高三上学期)。主要采用在大量阅读、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专项写作训练,手抄报就特别适合这一特点,可以一个同学也可以多个同学合作,一个月一期,也可以出专版。我们把自编手抄报的活动作为整个语文教学及高三复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学生的手抄报融个人习作和优秀文章摘编、语文知识短文、学习方法研讨摘编为一体,一期一个主题,更好地突出了语文尤其是作文与社会生活及高考的联系。

这种训练模式要突出高中三年一盘棋思想,三个阶段的训练不能随意调整,这样阶梯性、科学性都较强。高一的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团队意识、养成互帮互学的习惯、培养集体荣誉感,特别是这样的训练会让学生养成一种写作的习惯,这是最难能可贵的。高二的训练侧重让学生静下心来积累、写作,是很重要的自我提高阶段。高三的训练,结合冲刺高考的实际,运用灵活性较强的手抄报形式符合高三及学生写作的需求。特别是一些结合高考的知识性的专版,可以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关键是要坚持做,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每一个阶段中,教师的组织、评点、激励都必须恰到好处,教师如能跟学生一起写,效果最好。

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这种系统化、整体化课外训练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

1.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整体化课外练笔的每项活动都使学生感到面目一新,兴趣盎然。学生普遍不再惧怕练笔,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周记本、文集本、手抄报已成了我们朝夕不可分离的朋友。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激发学生在刻苦思索、探索、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体验到乐,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这种课外练笔,已经成功地达到了这一目的。不仅由于题目大多都是学生自己定的,有话可说,而且每一阶段的训练都有其自身的吸引力,如第一阶段的“分组合本”,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读到同学的习作,所以经常一个同学还没写完,他前后的同学就催了,前面的同学想看看自己的习作影响力,后面的同学也想一睹为快,并和自己的构思比较优劣。

2.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而这种训练模式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高一阶段的“分组合本”可称为“开放型”的训练,它迅速沟通了同学间的感情,拓宽了同学们的写作思路,使不同写作层次的同学都能够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的“自编文集”可以称为整体“封闭”后的“开放”,自己写作30篇练笔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由于有最后的文集“出版”,所以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自我修改。因为最终是为了“开放”,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结果打开封闭之门后“杀”出的果真是一本本精彩的文集。而“自编手抄报”则是半封闭半开放式的,但周期较短,便于展示。试想,在这样的作文氛围中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怎能甘心落后于他人呢?

3.培养了学生写作的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练笔习惯对语文的写作尤为重要。这三种课外练笔的内容丰富、形式都可以不拘一格:学习中的困惑,成长中的烦恼,亲人的嘱托,朋友的可贵,一次激烈的辩论,一次误解等都可以写,文体上可以做到随心所欲,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可以是散文、日记、议论文、杂文、诗歌、短剧等。这些都是生活的记载,是学生成长旅程中的一串脚印,这些练笔可以帮助学生开启心灵,抒发真情实感,很受学生喜爱。

4.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和语文综合能力。由于文集和手抄报都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刊头、封面、插图、自己组稿,因而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而且书写能力、编排设计和绘画能力也得到展示和提高。的确,当一本本图文并茂的文集和一张张精心设计的手抄报诞生时,老师和学生都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中。

5.彻底改变了学生习作“一人写一人看”的格局,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6.提高了学习成绩。通过这种训练,所有同学的作文成绩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总成绩也有明显提高。

总之,良好的课外练笔写作习惯,是写作成功的关键,但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强课外练笔习惯的形成,兴趣是关键,竞争是动力,辅导是手段,提高是目的。三年的实践表明,“分组合本周记”“自编文集”“自编手抄报”作文训练是加强写作交流,培养写作兴趣,养成练笔习惯,提高作文整体效益的行之有效的课外练笔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与作文 兴趣方法环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应有步骤,有方法地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进行全面规化。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为写作打基础,我们一定要注重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写作水平的迅速提升作好铺垫,力争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齐飞。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共同提高的有效方法,现将自己的工作所得总结阐述如下,以其抛砖引玉。

第一,鼓励阅读兴趣先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先从“乐之”——产生阅读兴趣谈起,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动阅读与主动阅读的所获相去甚远。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小学六个年级中每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要关注阅读兴趣的培养,每位语文教师思想上总要紧绷这根弦,把阅读兴趣的培养置于能力培养的首位,利用各种途径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的阅读可从与课内相关的故事作为引子,教师指导学生去读一些有意思的作品。类文阅读更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小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而言,他们的能力已能阅读一些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的故事性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后,我引导学生们读一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有近一半的学生完成了阅读任务,正是在兴趣阅读中,阅读的能力逐渐地得以提升。

第二,科学引导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兴趣铺路,还须有方法指引。阅读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我们可以课内外相结合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1.课内精读方法指导:我们的语文教材选取的都是一些优秀的篇目,兼具思想性、文学性与人文关怀。所以,我们在分析课内文章时就要结合这些好文章将一些阅读的方法一一传达给学生。如学习了《草原》一课,我们教给学生先是整体感知法,即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可赏析佳句,对于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背诵、仿写等。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天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教师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让学生分析它表达上的作用;然后试着让学生多积累多背诵一些类似优美的好句子,同时注重积累,随身携带一个自己喜爱的积累本子,随时随地把自己喜欢的需要背的佳句写下来;最后,练习仿写,这是能力的迁移之始,也是阅读与写作沟通起来的桥梁。

2.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去求同,但教师要在阅读方法上给予一定的引导。例如对于长篇故事宜采用粗读法。如学习了《猴王出世》一文后,我建议同学们读一读《西游记》,如果老师不进一步补充指导,许多学生会在大量的诗词面前望而却步,教师要及时指导采用粗读法,小学生读第一遍大部头的名著时只看故事情节即可,大段的诗词可跳过。当读得入境时,他们为了把文意理解得更透彻,就会自己去试读更难懂的内容,这也是循序渐进之法,这就是冰心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说的那句“越读越懂”。

第三,创设条件环境熏陶

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蓬生麻间,不扶自直。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最好的读书熏陶。首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好老师,在讲课中的旁征博引会是对学生最好的启迪与引导,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喜好阅读而爱上读书。其次,学校要搞好校园环境熏陶,如悬挂在班里的挂画上写上一些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等。第三,办好班级的图书角,方便学生的借阅,一则教师可以掌握学生阅读的内容,二则方便了学生的阅读交流活动。如某同学看到了一本《克雷洛夫寓言》中的一则有趣的故事,他讲给同学听并指出是从这本书上看到了,那么听者就会记住这本书名,并在借阅中有心去借到它。最后,开设每周一到两节的阅读课,教师专门针对学生的阅读讲授方法、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与比赛活动,让活动促进学生的对阅读的爱好,用激励法在学生中大力提倡阅读,让阅读形成氛围,形成习惯。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

在初中教学中,语文属于一项基础课程,而作文又是语文课程的关键,所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虽然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非常的喜欢语文课程,学习兴趣很高,但是由于写作能力较差,导致他们在语文写作时常常具有畏难情绪。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并主动的参与其中,实现语文写作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

一、激发写作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外界的很多事物都怀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采取引导措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叛逆思想非常严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引导,而是采用强制手段,那么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反感,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正因如此,我们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调查和研究。与此同时,对于写作较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写作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教师也要从其他方面予以肯定,逐渐树立起学生写作的信心。任何人的作文都有其出彩之处,而高水平作为与一般水平作文相比,只是出彩之处有所逊色,所以教师对于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应该挖掘他们作文的优点,从而提出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从而在以后的写作中,不断增加作文的亮点,从而实现写作水平逐渐提高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心理方面得到了满足,所以他们会对写作产品兴趣,在学习方面也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做好写作指导

(一)增加阅读,模仿写作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写作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了能够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尤其是对于当代较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的美言美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进行模仿写作。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担心学生抄袭,常常会限制学生的模仿写作,这是一种极为不明智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讲,模仿并不等于抄袭,它是指学生按照优秀文章的写作风格,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仿写,并不是抄袭。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二)加强创新,激发潜力

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模仿写作固然重要,但是想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模仿并不是写作的终极目标,而只是借鉴优秀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写作技能,只有学会创新,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写出自己的文章,使文章打上自己的标签。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相关但是又不相同的文章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体会从多个角度描述同一事物的写作技巧,从而不断积累创新思维,实现写作水平提高的终极目标。

(三)勤加练习,提高技巧

熟能生巧,在语文作文写作中,这个原则更为明显。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光读不写,自己的写作能力不会得到提高,任何好的作品都是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最终写成。为了能够提高初中语文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为了能够强化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为基础,选择班内写作水平较高的文章作为例文,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探索兴趣。通过这个环节,还能够拉近学生与文学作品之g的距离,让学生逐渐的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然后根据学习心得,加强作文的写作量,可以鼓励学生以日记的形式,练习写作技巧,实现熟能生巧的预期教学目标。

三、总结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如果不采取良好的引导措施,而是采取强制性措施,加强他们的写作能力训练,往往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这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该以兴趣为研究点,采取各种措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的投入的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要采取良好的诱导策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提高写作技巧的捷径,让其能够尽快实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逐渐树立起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桑爱宾.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文教资料,2012(11).

[2]殷玉东.浅谈初中作文教学应着力解决的问题[J].华章,2010(01).

[3]黄德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3(04).

第4篇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它能有效地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写作能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中考中写作占有相当比重。怎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就此,我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对翻译和写作在心理方面存在恐惧心理,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信心不足和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写作兴趣是很关键的。一方面,使其明白英文写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短文写作形式多样,写作课后张贴学生优秀论文,在称赞和肯定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这样写作训练就可事半功倍。

二、循序渐进,培养能力。

1.多做阅读理解,阅读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句式,并让学生逐句翻译。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和拓展练习,学生写作思路也日渐清晰。

2.对课文进行复述和改写

通过缩写和改写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概括能力。缩写课文能激励学生去认真钻研课文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进行简要表达的能力。缩写课文一般应该用自己的话来写,不能只停留在拼凑原文的词句上,也不要逐句逐段照原文去改写。改写课文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表达方法,促使学生去钻研、去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大有裨益。比如,有的课文是第三人称叙述的,可以让学生用第一人称加以改写,使他们身临其境,自由发挥。

3.仔细检查,认真修改。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自我修改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对每篇书面表达都详细并及时反馈是不可能的,必须改变教法,把“球”踢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检查审题是否细心,要点是否有遗漏,人称、时态、语态有没有用错,大小写、标点符号、单词拼写、词数是否符合要求,在表达复杂的句式时有没有出现语法错误。

4.及时讲评,通过为他人和自己纠错提高写作能力

只有坚持练、评结合,学生才能不断规范语言表达,提高写作能力。另外,在点评中老师应以鼓励为主,发现文中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先拿出一片范文来讲评,让学生注意出现的典型的错误,避免以后再犯。然后,让学生去点评组内其他同学的作文,这样他只有在关注他人错误的同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文章。

总之,要让学生对写作充满信心,充满兴趣,坚持不懈的进行训练,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主观能动性;素质教育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自身素质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其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教育环境多以讲究应试教育为主,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路较为僵化呆板滞后,多以靠背范文、套用模式,以模仿为主。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实际中并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小学生的主体思维置于次要地位,使得小学生的真实情感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其实质是不利于小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更可能使得小学生产生抵制写作的情绪,最终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针对小学写作教育的这一现象,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式,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一、端正教学态度,认清小学生写作的实质

按照小学语文新大纲要求,“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写作以小学生的情感见闻为出发点,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进行表达。这里强调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小学生的情感为出发点,最终表现为生动、充斥情感的语言文字。

按照这样的目的和要求,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抛弃当前盛行的分数论观点,讲究学生们情感的自由表达,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标准对小学生的写作进行专门指导。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认知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客观规律,又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写作其实质上是情感在文字上的自由表达,小学生正处于将自由口语转变为自由文字的发展阶段,小学教师应端正正确指导小学生写作的态度,指导并有意识的训练小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引导者的角色,起着领航的作用,要让小学生对写作毫无畏惧感,没有心理压力的进行写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要有有效的实践互动,达到写作过程中“双边自由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心智缓慢发育的时期,在接受新事物新训练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难度,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侧重点的进行专门训练,针对学生们不同的情况进行训练。同时,教师应该熟知教学内容,在掌握怎么教的同时,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启发诱导学生,而不是僵硬地搬教程,套用模板。

二、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活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学生们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力还没达到完全。需要正确的方式与方法来引导小学生恰当表达自己的感情。一般来讲,兴趣是由人们在接受新事物刺激产生的,因新训练内容和新训练方式不同从而对人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小学生写作来说,目的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乐于表达,并具有一定实用的写作能力。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这样就亟需教师的正确引导,从而使得小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并进而对新事物产生兴趣。

三、循序渐进,以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写作教学实践活动中,采用适当而自然地方法引入新内容,将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春游或者参观等活动,调动小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各项活动进行中要求小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问题,多想一想为什么,对这个事物有什么看法,循序渐进进行启发式诱导,并在结束后完成活动感想的小作文。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促进并提高学生们的乐于表达的欲望,最终增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低年级的写作以兴趣为先,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四、调动情感,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激发兴趣爱好

小学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活动,对教学内容加入进生动有趣的插曲。针对小学生此阶段的心理特征,积极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打开心扉,调动情感爆发,这也是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结合语言生动简练的经典语句,如古诗词等,以游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描述或情景再现,诱导并启发小学生进行情感联想,加深小学生对语言载体的掌握运用能力,拓展其思维活动。

综合起来,就是将情感爆发与语言运用两者进行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磨砺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技能,逐渐培养起写作兴趣。

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采用针对性的指导训练

由于各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不同影响,所以造就了学生们形形的性格特点。教师对学生们的家庭状况有所了解,针对学生们不同的家庭背景及性格特点,因材施教,采用相对方式进行针对性教育。小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情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启发诱导学生们潜在的不同特长及兴趣。

写作讲求个性独立,只有形形的人物性格特征才会对情景理解有着不同的把握,进而造就充满生机的语言文字。这也是《师说》里讲究的术业有专攻,各有所长。小学教师应秉持这样的观念,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而不应是僵硬的套用写作格式,而应充分挖掘并发挥小学生的写作特长,就写作内容、风格和其它特色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六、从生活中来,往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写话以兴趣为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们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讲究德育为先,同时,让学生们掌握写作的能力,在实际生活需要中,将情感的爆发记录下来。写作的情感重要源泉就是生活,生活中的c点滴滴形成了不同色彩的情感腔调,因此教师应该在写作训练中有意识的对学生不做任何限制,讲究以真实为主,将生活的点点滴滴用笔描述出来,这也是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特色。

总结:写作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走向生活。小学生的写作实质上就是小学生将小学阶段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只有自己有着主观能动性,才能将自己真实的感受描绘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承担着领路人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抛弃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所思所想,注意平时对素材的积累和语言的运用,最终使得小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文字上,成为不朽的华章,最终达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小青.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江西教育,2014,15

[2]杨瑞芳.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内蒙古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集宁师专学报,2008,30(2):15-20

第6篇

从目前情况看,现在的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容乐观。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以及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发现,初中生的英语写作仍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主要问题有:单词拼写错误、大小写不分、书写不规范、语法错误、句子结构有误、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缺失、中式英语等,从而造成了学生的英语语言四项基本技能发展不均衡。

这表明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没受到足够的重视,与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总体目标也是不相符合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已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写作教学处于困境的原因

1.老师教得少,学生练得少。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不足,老师往往在进行了“听”、“说”、 “读” 的训练之后,留给学生“写” 的训练时间就相对少了,无奈之下,学生只得在课后完成.其训练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2.教学信息反馈慢。对学生的“听”、“说”训练,效果即刻就能看到,如有错误,老师或同学可以马上纠正。阅读训练的信息反馈速度虽然比“听”、“说”慢一点,但亦可在短时间内看到训练的效果。

写作训练中一般情况下,老师只能选取其中一、两篇讲评,不可能对全班所有学生的写作进行讲评。批阅英语习作,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辛苦而又耗时的工作。

3.评价滞后于教学。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考试题型受高考标准化试题的影响,多以客观性试题为主。这类试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不利于测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又由于写作题灵活性较大,教师改卷时标准难以完全一致,因此,在平时考试的试卷上写作题不多,分值较低,学生做与不做关系不大,这极大影响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

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

1.正确定位写作。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新的教学理念,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总目标及其意义,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教学观,制定适应性强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各项技能目标和重点的定位问题,尤其要重视写作教学的目标和重点的定位问题。

2.训练策略

“仿”

茅盾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初中阶段是英语写作训练的起点。初中生缺乏必要的英语写作经验以及受到词汇、语法知识的限制,在写作时常常很困惑,甚至不知所措。

因而,他们在写作时非常需要有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感性经验的支持。面对这种情况,在写作训练中仿照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给的范例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单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写作能力的迁移。

“鉴”

“鉴”即“借鉴”。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教会学生借鉴范文,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摆脱模仿的束缚,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走向自主写。借鉴索取的是“神”,它抹掉了模仿“形”的痕迹。

这是指从很多篇范文中吸收精华,博采众长,经过消化、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接触到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范文,如JEFC SB3中的“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The Great Green Wall”这两篇文章从“垃圾处理”“植树造林”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保护环境”这一相同的主题。

“创”

有了模仿、借鉴的积淀,学生的英语写作技巧日渐娴熟,词汇量也日趋丰富,写作思维愈加自由,自主写作的愿望也就越发强烈。这时进行高一点的创新写作训练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创”可以按如下方式加以进行:

第一,变形创新。

第二,提示创新。

第三,自主创新。

3.改革评价内容

基于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面过于客观化,我们有必要对现阶段的评价题型作一些改革:或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变化;或增加写作方面的一些评价方式。

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巧设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第7篇

【关键词】调研;农村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A-0019-02

当前,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普遍不强,特别是我市港口区的初中学校,这一现象更加明显。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调研活动,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本地学生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本地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港口区的初中学校是典型的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有90%来自农村,英语写作能力欠佳是英语教学中最突出的薄弱环节。虽然大多数七年级新生刚开始对英语课都有兴趣,但一个学期后,就有部分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吃力,从而兴趣大减。八年级后,多数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上课随便,作业马虎,其中,英语写作情况尤为严重,能写好英语作文的学生不到10%,表达基本通顺、能写简单日记、书信之类短文的学生仅占15%左右,75%的学生则无从下手。为改变这种现状,端正学生的英语写作态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萌发了此次调研活动。为了解决如上问题,笔者以港口区两所乡镇初中学校7—9年级各两个班共222名学生(其中男生103人,女生119人)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抽样调查、教学实践、总结分析等方法开展调研活动。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我们设置了一个调查表,内容包括兴趣、习惯等七个方面。调查结果分别为:对于“你喜欢用英语写作吗”这一项调查内容,表示非常喜欢的有17人,占7.6%,喜欢的有95人,占42.8%,不喜欢的有80人,占36%,非常不喜欢的有30人,占13.5%;对于“你认为每周应该安排有一节专门的英语写作课吗”,认为应该有的有122人,占55%,认为没必要的有66人,占29.7%,认为非常有必要的有34人,占15.3%;对于“你有没有写英语日记或周记的习惯”,明确有这个习惯的有19人,占8.6%,没有这个习惯的有203人,占91.4%;对于“你觉得英语写作的难点在于”(多选题),有93人认为是自己的词汇量太少,有183人是觉得语法掌握不好,有136人认为不会组织语言来表达;对于“你认为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多选题)”,有169人认为“多记英语单词和课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有148人选择了“老师辅导”,有114人选择“自己练习或模仿”,有91人选择“阅读同学范文或英语刊物”,有83人选择“同学帮助”;对于“你希望老师把写得好的同学的英语范文在课堂上评讲并粘贴在教室的英语角上让大家分享吗”一项,有82人表示喜欢,有33人表示不喜欢,有24人表示非常不喜欢,有83人表示无所谓;对于“如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你是否乐意努力去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一项,有80人选择“乐意”,有83人“非常乐意”,有41人选择“不知道”,有18人选择“不乐意”。同时,我们还做了学生习作抽样调查,抽取七、八、九年级学生习作各25本,逐一认真审读,对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另外,我们对两所学校各年级英语任课教师也进行了访谈调查。访谈的内容有:⑴对初中三年英语写作教学有无统筹规划。(2)用什么方法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3)如何指导写作。(4)批改和评讲的方式方法。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一)学生方面。问卷调查发现:非常喜欢和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占50.5%,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英语写作持不喜欢态度;8.56%的学生有写英语日记或周记的习惯,84.68%的学生希望一周能有一节专门的英语写作课;73.4%的学生认为如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可以提高写作水平;82.4%的学生觉得英语语法是英语写作的难点,61.3%的学生觉得组织表达是英语写作的难点;76%的学生认为多记单词和熟读课文对英语写作很重要。抽样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安排英语训练机会,同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写作困难主要表现在:词汇量少,拼写错误多;语法基础差,病句多;缺乏英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差;话题信息储备量少。(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对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缺乏统筹安排,一般是在初一、初二阶段不够重视,到初三为应付中考才根据中考题型开展写作训练,用测试代替训练。没有师生互动,少指导,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评讲大多以集体评述的方式进行,很少和学生面批面改。

三、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

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我们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时间为5个月(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共安排4个任务:1.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狠抓词汇量。从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已经知道,影响学生写作的第一“拦路虎”是词汇量,于是,从去年春季学期5月份课题实施的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提出让教师教给学生“构词法”“联想”“对比”“归纳”等记单词的方法。2.加强抄写、仿写、造句等训练。让学生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且句子操练与单词记忆练习同时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4个月后,中等生进步最快,近50%的中等生所造句子比原来明显通顺、流利。3.基本句型巩固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子后,教师开始让学生掌握五种英语基本句型,要求学生从“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这两种简单句型开始,再过渡到全部五种句型。通过仿句、造句,学生逐渐熟悉句型。学生在小组中训练,相互监督、检测,教师跟踪抽查,一个月后大部分学生能连贯表达五种基本句型。4.借助词汇和句型进行简短写作。在学生掌握词汇和句型后,对于基础薄弱和中层学生,教师围绕词汇、句型等进行简单写作训练,即构建话题,编写短文(短文句子由少到多,逐渐加大难度)。第二阶段时间为4个月(2014年10月-2015年1月),安排两个任务:1.复习巩固所学时态。教师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按照所学先后顺序整理时态。然后,让学生练习用时态写句子。在80%的学生对某一时态熟练的情况下,再要求学生用特定时态按给定素材写作,以确保每个时态均一一过关。将近一个学期后,基础薄弱的学生进步很快,中等生进步更快。2.其他语法的巩固。初中英语语法基本上以时态为主,在学生熟悉语法时态后,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段的学习特点增加一定量的语法知识。如七年级应增加复习可数名词复数的变化方法;八年级应增加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动词不定式,时间、条件状语从句,感叹句;九年级应增加宾语从句、被动语态、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让学生在训练写作过程中尽量用简单句、短句,少用长句、复句,但必须意思表达完整。第三阶段时间为3个月(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有效的写作教学活动:1.传授写作技巧。有了词汇和时态等写作基础,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进入习作阶段。首先是掌握“写作三部曲”:一是审清题目体裁,掌握记叙、说明、日记等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二是确定题材,收集素材,构思撰写句组,确定主题句、支撑句,组成段落。三是修改。要求段落内容连贯,逻辑合理,搭配无误,人称一致,时态准确。2.英语语感培养。农村学生接触不到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培养语感只能通过学习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听、说、读,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背诵对话、课文和学生范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背诵要求不同)。3.专题训练。教师提供写作素材,让学生通过训练熟悉各种文体格式。如记叙文,围绕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开展写作。每种题材的专题写作训练时间是三个星期,逐步巩固。在这一写作训练过程中,组长负责监督,教师全批全改,并且要善于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共享成功、进步的喜悦。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多鼓励、多表扬,打破“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自课题实验一年多来,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和中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英语成绩整体上。学生特别珍惜小组学习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见解,同学之间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由此可见,此项研究实践对我们农村学生非常有意义。

作者:朱雪梅 单位:防城港市港口区教学研究室

第8篇

关键词:阅读 兴趣 写作 运用

一、阅读兴趣的作用与培养

语文阅读理解在应试考试中的主要考察方向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判断文章的写作手法。首先,阅读兴趣的培养作用之一在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能够深入审阅作文题目,从而紧扣文章主题,避免出现跑题的现象。其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另一有利之处在于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自古以来文人的精神境界大多都丰富充实。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书籍就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只有打动自己的文字才有可能打动他人。再次,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知识,阅读并不只是局限于文学著作,文字是人类的主要表达方法之一,根据自身喜好阅读各类书籍,从中吸取课外知识。

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本身对文学有着极大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染学生,让学生随之产生对文学的兴趣。同时,语文教师要有广阔的阅读面,引导学生正确阅读。针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注重对文章的理解,有效的阅读并不在于阅读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能在阅读中加以思索,即能深刻理解作者的用意并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教师还要介绍给学生好的书籍。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本好书就好似一艘船,带领我们穿越狭隘的小溪流,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根据学生的喜好来推荐书籍,增强书本的可读性。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教材大多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该作家的其他代表作品,简单概括文章大意或向学生讲述作者的生平经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叙述文以及散文。在学习说明文课文时,可将课文的知识向外延伸,在原文已经有所论述的基础上向学生简略介绍课本上所没有的,促使对科学有热爱的学生阅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阅读兴趣培养的主要是以课外为方向,以增加学生的原始积累为目标,并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为核心。有了对文学的热爱将会促使学生自主阅读,怀抱着一颗热忱的阅读之心,对所读的文章将会理解得更透彻。

二、阅读在写作能力提高中的运用

写作,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作为最后一道压轴题而出现,并且通常都占总分的三分之一的比重。因为,写作是对所有语文小知识的检验,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力以及文字功底,检验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能运用文字将所想所思具体地表达出来,涉及写作手法的运用。阅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通过阅读的积累,学生能够自发将自己的原始积累运用其中,再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如在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这时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所收集的相关事例或自动形成信息反映在大脑中,然后将之运用于写作中的举例,从而大大促进对文章论点的支撑。现今比较常用的文章类型除了论文便是叙述文,而且在考试中常考的也是此种文章类型。叙述文的写作手法通常都比较简单,无外乎就是运用拟人、排比、比喻这些最为基本的手法。但是作为叙述文最为重要的就是文章要有清晰的思路,文章结构不可混乱。叙述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主题,理解立意。紧随文章主题,建立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整齐的文章结构以防止所写文章偏离原来的轨道,再将阅读所积累的词语运用其中,使拟人、排比、比喻这类手法更加形象,促使整篇文章生动华丽,文字优美。

阅读兴趣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中文这门博大精深的科目的热爱以及自身的不断完善,不能出于应试的要求,将从阅读中所吸收的能量转变为自己的东西,运用的方式就是通过写作来表达。

参考文献: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48―01

“听、说、读、写”被认为是高中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写作是体现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惧怕写作,并且书面表达训练收效甚微。因而,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成为英语教学中令人头疼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类行为会受到外部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影响,但不论何种强化都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来影响行为。自我效能感是人的自我调节系统的核心,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的学生经过练习写作,写作水平长进不大,从而失去了写好作文的信心,产生了自卑感,写作中自我效能感降低。所以一定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通过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使他们信心十足、情绪饱满、心情愉快地进行各种写作,也是各种教学方法得以奏效的前提。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让学生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学正确用词,然后学写正确并有表达力的句子,继而学写段落。

二、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如果不是兴趣盎然地全身心投入到写作训练中,而把它看作苦差事,极不情愿地与老师配合,写作能力则难以达到理想高度。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作文练习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主动性,要不断地给予他们鼓励,对那些稍微有点词不达意的句子的作品主要给予表扬,不合语法规范的地方,有时也要指出,并提出建议。这样一来,写作变得轻松而又充满活力。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古往今来,虽然教无定法,然而教有常规。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遵循语言教学的内部规律,才能科学地使用教学方法,充分保证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就要求写作训练方法要得当,要循序渐进。

1.先进行稍微容易的写作

练习写作时,可以针对课文中的单句进行翻译,进而进行模仿写作。写作可以用范文引路进行写前指导,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范文。这样,就会掌握我们通常所写文章的格式,如,通知、书信、人物介绍等。只有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才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思想的能力,才能学以致用。

与此同时,教师在英语作文的设计练习中需要考虑作文题目与学生生活、学习贴近,这样的题目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才能利用他们的生活积累,使写作变得轻松而容易。

2.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关键的一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中国古人写作的经验之谈。学生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就是中式英语,有时在表达思想时,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法,只能根据自己的语法知识和有限的词汇“创造”不合英语习惯的句子,其原因就是他们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语言基本知识储备不够。要改善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地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把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出发,结合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3.讲解与批改作文

可先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文中的不足之处,然后老师进行批改,并给予讲解,最好把批改出的优秀作文进行讲评,或作为范文让大家欣赏、学习。同时,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各个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有进步的学生的作文也可以拿出来讲评,点出文章的进步或可取之处,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一次的写作中都能有所收获。

第10篇

【关键词】积累;观察;阅读;选材;细节描写;鼓励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长期在教学一线,深深感受到作文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是一大难题: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教师怕教,是因为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庞杂而长期性的活动。学生怕写,写的都是一些陈芝麻烂黄豆的事情。写的相对好点的学生凤毛麟角。那么,如何解决这些稍显棘手的问题,我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一下针对目前学生作文现状的解决路径。

一、积累写作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苦于没内容可写,而一些写好者为什么有写不完的话呢?究其原因,人家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因此,学生作文只要有素材可写,也就不“苦”了,而写作素材的来源主要靠积累。积累素材的途径有两种:

1、通过细心观察生活,勤于日记或周记。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诸如花鸟虫鱼、自然风光、人情风俗、社会文化,还有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审美和创新时的思想火花,所有这些,只要你以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理解、提炼,何愁写作时无米之炊?积累素材的最好办法是写日记。叶圣陶先生说:“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这才可以使自己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

2、从阅读中积累。广泛阅读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阅读要“于切要处下心力”。潜心思考,深入理解,书本知识就可以逐步化为自己笔下的写作材料。散文作家秦牧的作品旁征博引,知识面广,趣味性强,就得益于他丰厚的学识积累。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一些有益的读物,如一些名著、报刊杂志等,在阅读时要求其做好摘抄。

二、表达真情实感,使作文以情感人

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语言的华美,而在于有没有真情实感。如初中语文课本上的一些课文: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最后一课》、鲁迅的《藤野先生》等,这些文章为什么语言很朴实但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就在于情感真挚。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求其写真人真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选材要真。现在的孩子,学习资料大都比较丰富。一遇到写作文,很多就想到“信手拈来”,从作文书上或者把以前写过多次的素材又照搬过来。能静下心来,从自己的“积累库”中细心选材的为数并不太多。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并鼓励学生写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过的真人真事。只有选材做到真,表情达意才可能真。

2、重细节,表真情。 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有的学生也出现这样的问题:选材是真实的,可写起来却无话可说,三言两语就草草结尾。对于这种情况,显然是缺乏细致入微的描写。于是,我主要是指导其写作时要有细节描写,要充分运用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运用想象力把内容展开,要把自己选的素材栩栩如生地用语言再现出来,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语言再现并不是要用华丽的词藻,只需朴实的语言,用细腻的笔调娓娓道来即可。细节描写,是文章表达情感最重要的途径。

三、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第11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最重要也最难的就是作文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静静地坐下来分析学生作文不能飞速提高的原因有:一是过分依赖课本,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使学生深陷其中,不堪重负,脱不开身。因而,没有时间去阅读。二是学生生活体验较少,且不能认真地去体验生活,使得学生的作文与生活之源处于几乎断流的状况,写出的作文格式化,显得枯燥乏味。三是语言表述过于贫乏,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这也与缺少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也就是作文无兴趣、无内容、无自我。鉴于此,语文教师就应该努力发挥自身的作用,努力改变现状,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一、提高写作兴趣,努力做到快乐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老生常谈、人人皆知的一句话。但是如何提高兴趣则是不容易做到的。教育心理学的“积极反应法则”告诉我们:让学习者自主地进入到学习的准备状态,主动激发学习动机达到学习目标。心理学认为,人的兴趣是与外界事物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强烈的需求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的教学更具有人文性,更为感性,更有感染力,更容易诱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每次备课,除了特定的教学内容完成以后,都要在文章中提炼出一两个观点。并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讲授,努力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想要说说,进而想要写写的欲望。

兴趣有了,写作也相应好了,那么如何更好地保持这种能力呢?那就要使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快乐。学生的作文不能只看成是一项作业,其实它也代表一种有价值、有分量的思想。因此,在得到老师的认可的同时,他们也渴望有更多人来欣赏。那么,我们就应该给他们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比如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都有作文展示角,用来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也能对写作相对较差的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二、扩大阅读面,取得间接经验

有人曾说过,读书就像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地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因此,教师不应该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三十篇文章上,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课外阅读。因为,中学生的生活面毕竟比较狭窄,有的东西还要通过阅读来间接获取。教师要积极开发阅读资源,比如笔者带的班级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三篇《意林》《格言》等杂志的文章。除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营养源外,还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比如:故事比赛、读书汇报等。教师要制定远期、近期的阅读计划,建立阅读制度,以督促学生有效地阅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爱好来指导。针对他们的爱好,指导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如读报、看电视、利用多媒体等。这样,学生有兴趣,能够将任务落到实处。比如笔者的班级有个学生很热爱篮球,但学习上却是“困难户”。作为篮球门外汉的笔者,就积极上网查一些有关篮球明星的资料来跟他交流。笔者顺势也要求他查些资料,形成文字资料来与笔者交流,从而引起了他的兴趣,长此以往,笔者又慢慢地向其他方向转移,也同样要求他查资料并形成文字资料与笔者交流。慢慢的,在写作方面他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源头有活水,能汇集各种知识,就不会腹内枯竭,而会文思泉涌,下笔通神。

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扩大阅读,提取间接经验固然重要,但是这毕竟是一种间接的借鉴。学生写作文最好还是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这就要求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在激动人心的生活中,观察分析形形的大事小事,自主地挖掘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热情。比如,身边的许多小事情就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感悟。一次公交车上的让座,一个关心的微笑等,都能带来心灵悸动的感觉。

作文教学中,要求改革命题形式,创设想象的空间,摆脱定势思维,也是重中之重。心理学认为,全部的创造性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也能展望美好的明天。学生的想象被调动起来,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能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表现力。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时候,都是有关于保护自然的话题,如何能让枯燥的讲授生动起来?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课之前笔者想了很久。为何不在上课之前先上一节作文课,要求同学们展开想象谈一谈几十年以后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是什么样子?课堂上,同学们都很兴奋地想象、讨论。有的同学很乐观,有的同学很悲观。说得都很有道理,笔者则顺势要求同学们将讨论的内容形成文字,结果同学们写得都不错,都很有感触。这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也为这个单元的讲述开了个好头。

爱迪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就会对生命有一次全新的体验,创新的萌芽便会破土而出。

四、批改之中出效果

记得鲁迅曾说过,作文是改出来的。可见,评改对提高学生的作文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学生辛辛苦苦创作出的文章,都期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认真批改。不排除有很多教师不愿意认真批改,只是在学生的作文之后很简单地批个“阅!”真的“阅”了吗?不得而知!这样会挫伤孩子的写作热情。

我们要在批改作文时渗透作文赏析的理念,即:标点、字美、词准、句畅、体裁明确、立意新颖。根据这样几点来有针对性地评改学生的作文,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会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在批改作文时,有时候碰到很短的文章,笔者不是一带而过,而是批出比他的作文还要长的评语,这样不仅激励了该名学生的上进心,也能有针对性地来对其指导。

当然,批改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笔者在教学中还采取了多种批改形式。比如互批、面批等,这对学生的写作都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拙见。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学中笔者也努力地去实践。作文教学的路不是回家的路,要有我们对其进行探究,才能做得更好。但是,笔者也相信,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多实践,作文教学的前景肯定会是一片明媚。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第12篇

关键词: 小学写作 作文教学 重视阅读 参与活动

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其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经过这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兴趣,树立习作信心。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谈“作文”色变,一说到作文就感到非常害怕。同志曾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可见兴趣是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火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因此,我指导孩子写作文的第一步是从内因入手,帮助孩子激发写作兴趣,排解心理压力,树立写作文的信心。三年级第一次写作文时我会告诉他们:“写作文其实是一件很简单很快乐的事,就是我手写我心,把经历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记下来,写得好的可以读给全班同学听,再厉害一点的可以投稿发表,最厉害的还可以出书,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作家。”每次说到这里就会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对作文满是憧憬,愿意学好它。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学会观察,养成观察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的确,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有了细致的观察才能有第一手的写作资料,因此把观察的方法教给学生是重中之重。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提醒学生有序地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进行一些思考,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然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最后在观察时适当记录,既可以记录观察到的,又可以记录自己在观察中的所思所想。如果是事情活动,那么要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在动笔写作前进行这样一系列完整细致的观察,学生动笔时一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而且基本能做到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带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感受。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上《习作6》(写文具)的时候,我就以书包为例,引导孩子们由表及里地观察,学生观察得很有条理,并且抓住外形和作用两个维度细细地观察,有的还记录下当时的想法,观察结束后写出来的作文很有条理,生动具体,不乏好词佳句。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重视阅读,提高语言能力。

很多学生习作时框架结构完全正确,会观察也有思考,但是不会表达,写出来的东西永远都如白开水一样,没有滋味。其实这种作文的问题就是语言贫乏,导致在写作能力提高受到一定的制约,而提高语言文字水平的最佳路径就是阅读和积累。

读是基础,写是发展,读能促进写作的提高,写有利于提高阅读兴趣,读和写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那么学生可以读些什么呢?其实学生可以阅读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比如儿歌、谜语、经典文学、儿童小说、名言古诗……这是一片丰富的土壤,广泛阅读,从中充分汲取各种营养,从而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

四、“便引诗情到碧霄”――参加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另一个原因。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语文教师平时不仅要教学生写作技巧,关注阅读积累,还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方面的活动,既能愉悦身心,又能积累写作资源。孩子可以参与的活动很多,比如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社区活动、家庭生活等,不同层面的活动会给孩子带来各种不同的体验与收获,有了这些丰富的素材和体验自然能写出精彩的作文。

五、“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作文,提高写作素养。

十分文章,三分写作,七分修改,改是写的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所以有必要现在就开始培养孩子们自己独立修改作文的习惯。

首先要激发批改兴趣,使学生愿意自我修改作文。兴趣永远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先决条件,我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反复复修改的过程就是自己写作水平逐渐进步的过程。随后就是教给批改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修改作文。培养学生的习作自改能力,教师要积极示范,教给方法,为学生自改习作指引方向,同时要注意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在修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六、“百般红紫斗芳菲”――积极评价,永葆习作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所以在作文中老师要有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多肯定,多赞赏,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相信从这六方面入手,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认认真真指导,扎扎实实练习,一定能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让作文成为学生的心头之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