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职机械专业

中职机械专业

时间:2022-06-24 18:38:32

中职机械专业

第1篇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职业教育给予了教育活动真正的活力。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群体,职业教育在经济上升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职业教育改革实行多年,改革的目的就是使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机械专业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重点学科,机械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思想、清晰教学步骤、实施教学手段,使职业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促进职业教育的机械专业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性专业类型。

2明确教学目的,正确认知机械专业的性质

任何专业性的教育教学,首要任务就是明确专业科目的教学的真正目的。在职业教育中,机械专业是主要的学科,机械专业的知识体系以机械类技术为主要内容,机械专业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以适应工业发展的产业分类。机械专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专业性质,机械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性,在教学中,就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上,贴近实践性,保证教学活动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体会机械理论的运用程度。明确教学目的,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在轨道上运行,正确认知机械专业的性质,可以有效防止教育教学偏离方向,可以保证专业教育在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

3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中,课堂教育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对机械专业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课堂教育中,要对机械专业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分配,把难度高的知识与难度低的知识合理搭配。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对于机械专业的教学尤为重要,设计教学过程要以知识体系为重要参考,以教学时段为衡量标准,通过设计出的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测试与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生程度,根据掌握程度进行升级训练。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对于知识程度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开展高层次知识渗透,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机械专业人才。

4以信息为媒介,运用现代化新型教学手段

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标志就是计算机的应用和传媒手段的升级。在职业教育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与社会紧密衔接的体现,也是教育活动升级发展的体现。机械类专业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文件,利用幻灯片或者视频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接看到机械构造,能够细致了解机械的多个类型,能够掌握必要的常识。多媒体教学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从而促进专业知识的接收。信息化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已经成为必要的手段,信息化教学将教学活动变得活跃丰富,给予了教育教学更加趣味性的帮助。

5从思想入手,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

职业教育改革中,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局势有了明确的指导,那就是教育教学要为学生就业服务。机械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就业必须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去在专业学习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动手,以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具体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明确知识专业水平对于就业的重要帮助。职业规划对于机械专业学生而言的重要作用,就是促进了对职业的热爱,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从思想入手,从专业技术角度提示,以掌握知识为基础条件,实现职业规划的现实应用。

6强化环境教学培养,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现实,职业教育有过黄金时期,也有过低靡的徘徊,但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途径,专业类教学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环境教学培养,环境教学培养就是学校、社会、教师三方面的配合,使教学活动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这里的环境要求既有硬件设施要求,也要有软件设施,利用环境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条件。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同步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保持教师与学生的同步,这样就会使教学具有一定的节奏。机械专业的教与学存在时间上的差异,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够从本质上掌握知识的要点,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践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7结语

第2篇

1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落后

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较传统,教师进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时,仍以相关知识的讲解为主,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且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按部就班,向学生灌输机械制造的知识,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机械制造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实践课程,大部分的课程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使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不会运用。

1.2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学校的教学水平较低。机械制造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较高水平的教师进行此专业的教学。但是,部分中职学校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不足,且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无法完全地阐释该专业的知识。不仅如此,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无法提供机械制造专业需求的复杂性较高的教学器材,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1.3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部分中职教师偏重于机械制造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低下。中职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脱离了与实际生产的要求,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多数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无法在实际中解决相关问题,相关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差,实际操作技能较弱,无法达到社会综合型机械制造人才要求。

2优化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对策

社会在不断进步,市场人才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在此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应根据当下社会对机械制造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制定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使机械专业人才质量得到提升,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1转变教学理念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重点在人才培养上,中职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人才的培养,通过利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教师进行机械制造教学时,应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的能力达到人才标准。

2.2加强实践教学

机械制造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中职学校应根据机械制造的专业特点,结合该专业的市场需求,科学设置机械制造实践教学课程。教师进行机械制造实践教学时,应让学生掌握该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并通过实践过程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中职学校应根据学生专业的发展方向,增加与企业的互动,尽量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同时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社会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要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中职学校应积极与机械制造工厂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多到厂房观摩和学习,对机械制造的原理、常用结构、操作技术等知识进行巩固,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

2.3增强师资力量

机械制造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水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应重视并培养机械制造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本校的教学水平。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必须掌握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对此,中职学校应重视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鼓励教师进修,支持教师进行科研,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技术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中职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发展,科学制定教师管理制度,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2.4运用多媒体技术

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内容较多,理论知识较枯燥,教师一味地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讲解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应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进行机械制造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专业知识直观化,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造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的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对机械制图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将点线面的投影以及齿轮设计内容制成PPT课件,增加图片或视频,将机械制度的关键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不再需要反复的讲解比较复杂的机械制造知识,无需学生凭空想象相关知识的应用情况,减小了教学难度。

3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机械加工;改革;人才培养

中职学校在为社会输送一些专业技术性人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机械加工方面,中职学校的作用尤为突出,由于有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中会感到吃力。在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更专业更全面的人才才会被用人单位所录用,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全面的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一、中职机械专业旧教学模式的缺点

(1)师资力量较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才要求方面也呈现出一些市场化的特征,中职学校不像以前一样可以包分配了,人才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中职学生作为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受其影响颇大。在本科生众多的今天,中职学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必须下一番功夫,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实操技术方面中职学生要比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大学生强得多。随着机械加工方面对人才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生必须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同时掌握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新技术。这些要求的前提是,学校的师资必须先达到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弱,还达不到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要求,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虽然有着较高的学历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操能力却普遍偏低。(2)课程设置不合理。分析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课表,可以发现,在实操专业课程上学校不够重视,而且课程都是一些老的效率低的旧技术,在高新技术方面几乎是空白,大部分学校都不敢有新的尝试。有的学校对学生的课程都早已安排好,学生完全没有自主选择性,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十分单一,对培养出好的专业性人才造成了障碍。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限制,技术全面的人才很难被培养出来。这就是当今许多中职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适应工作的原因。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学生既没有专业的技术,也没有全面性的技能,更谈不上工作经验。因此,很难适应现在的机械加工行业。(3)专业性强的教师紧缺。教师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桥梁,理应有过硬的素质,尤其在机械加工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机械加工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和技术含量都较高的行业。对学生的高要求也就等于是对教师的高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都是新毕业的大学生,虽然他们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不足。中职课程需要注重实际应用的教学,而学生学到的大部分都是理论方面的知识,很难应对机械行业对从业人员技术和专业方面的要求。中职机械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包含机械、通信、电子、计算机、仪表等课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是机电一体化,即机械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这就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二、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教学应结合实际。因为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学习的重点在实际应用方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实际,进行有计划的教学,以此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有需求才会产生大量的工作岗位,这也就是中职学校存在的意义,培养更多实操方面的出色技术人才是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2)提升教师的专业性。从各种渠道引进专业的年轻教师,专业意味着教师在机械专业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年轻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与学习可以使整个学校的技术都发生革新。另外,中职机械教师之间应该经常组织交流互动,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专业知识方面,都要进行交流。这样,可以让知识互补,共同提高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3)采用互联网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中职学校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采用互联网和实操结合的教学方式。互联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得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机械加工的每一部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遇到一些精密昂贵的机械,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引导学生对其理解和使用,这就极大地节约了教学的成本,在一定意义上保证了学生在大型机械实操过程中的安全。(4)校企之间密切合作。在中职学校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必须团结起来,为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的技术型人才而努力。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避免走弯路。校企合作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出适应当今机械加工行业的人才。

三、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专业性人才是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只有在合适的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的教学效率和作用才会体现出来,才能更好地为我国机械加工行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曙.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职教通讯,2012(15).

[2]徐俊.校企合作机制下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06).

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机械专业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5-01

伴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变革。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设学科设置课程,都是以前的开课模式,还是偏重于应试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学生,普遍基础不好,缺乏学习积极性,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主动地去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来改善这一局面。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太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一地运用粉笔跟黑板,这样的表现不够直观,虽然老师往往在黑板上绘制各种各样的直观图和相应的模型,但是一节课不过45分钟,绘制两个图就要花费10分钟左右,这样大好的时间都被浪费了。有的时候手绘的图形不够形象,表现的不够直白,师生间的沟通也不是太容易,不利于组织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老师讲,同学们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完全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会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自我开拓的意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还是采用模型或是教学挂图,而当前,机械领域完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加工,现在演变成了新兴工业和技术的综合。所以就这一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急需改进。

2.开设的课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更新,机械制造业已经完全由传统的手工加工演变成当今的计算机集成制造,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新的方法和设计理念也不断出现在机械设计领域,而现在的机械基础类的课程体系还是停留在最初的手工加工的时代,陈旧的课程内容,半理论半经验的设计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阶段,在机械领域采用的都是现代的设计理念。现在需要的是跟计算机密切相关的新型的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解析法分析,现代设计方法,CIMS间与CAD等。

3.实验实践能力薄弱。

目前,机械专业所开设的实验,严重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多为验证型实验。虽然在某些方面,它有着现实意义,跟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密切相关,但是就培养学生的CAD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方面是远远跟不上的。比如,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它通常是采用减速器的相关传动装置来设计的,包括箱体设计,传动方案拟定,轴、齿轮、键的设计,还延伸到加工和装配,和密封以及流动轴承的设计等。

二、要解决机械专业基础课堂上教学现状的主要对策。

1.充分发挥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引入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要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可以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板书工整,标准,条理清楚,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在讲解后老师认真的辅导,达到好的练习效果。这些是现代的教学手段无可替代的。

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图形的模型直观图时,可能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来实现。再用不同的色彩添加辅助线和相关尺寸标注,这样可以让同学们一目了然。

比如,在《机械制图》中运用多媒体把制图的全过程一一注明的方法,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重复播放,这样老师描述不准确的文字表达不清楚的内容都可以直观地用图形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把要讲述的重难点部分加以特殊标注,提高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2.注重实践教学,建立新型的机械设计实验体系。

在中职教育中,实践课是相当重要的,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达到新课改的要求,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堂比率1:1。好多老师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把相关的实验课安排在自习课上或是课外时间,这样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有实践技能考评制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注重培养现代设计手段的技能,还可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做到分类训练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实际项目与模拟项目相结合,把企业引进到学校来实现校企合作的模式,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实验课创设良好的环境,完善了课堂实践课的教学体系。

3.要改革目前的专业教学内容。

依据目前的机械专业教学内容来看,教材的开设与目前制造业的发展形势完全脱轨,急需进行改革,传统基础的知识要学习,新型的有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知识要学习,实践课要加强。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投影,录像等教学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创新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要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提高教学专业水准的方法就是产、学、研相结合,尤其是对于机械专业的教师来说,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标准,我们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得有一个新的提高。因为机械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相当的重要,所以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去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或是去一些培训机构参加实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同时,还可以鼓励他们在职业进修,提升学历,提倡他们进行相关专业项目和课题的开发,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这样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实践科研技能也得到了提高。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标准,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是目前的一大趋势,这样大大提升了教学科研能力,也改善了教师专业技能结构。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老师不能拘泥于知识的讲授上,要通过教学过程,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出发,让学生得到逻辑判断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协作能力,观察力等。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做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要作好引领作用。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我们应该发扬现代与传统相统一,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的探索出其他更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与时俱进的新型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包晓文.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基础课教法探究. 高等教育. 2011.4

第5篇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创新思维;培养对策

机械专业是中职院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同时也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从电工、钳工、设备编程到数控机床、设备维修、电气、机械等,涵盖了整个的工业制造业。中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基地,要对机械专业教学加以重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

1.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学生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思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还能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对中职机械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1]。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山,学生的自我能力得到提升,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信心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并且发现很多新奇的领域,认识到很多新鲜的事物,对机械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2]。

3.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想常人不敢想的事情,也敢于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学习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快速的增长,从而全面、系统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工作或者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思维和解决方法去解决,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中职机械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对策

1.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传统的满堂灌机械教学课堂,大部分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底下被动的接受,老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处于一个“零交流”的状态。老师一味的给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不仅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产生怀疑[3]。机械老师要意识到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一般来说,老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也要积极参与进去,在从旁进行指导,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民主化的讨论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创新思维和也得到有效的培养。

2.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在机械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帮助学生一步步打好基础。同时,机械专业的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职业意向等,尤其是职业意向,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爱好,给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机械是一门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也是理论知识的实现过程。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猜想结果能够得到验证,并且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验证自己的设计思路是否具有可行性。在不断的观察和验证过程中去调整机械的参数或者尺寸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验结果去进行猜想,改变实验条件去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具有不同,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还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既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机械专业的老师要意识到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民主化的教学氛围、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吕晓冬.改善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9):12-16.

第6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22-01

职业技能是一种包含专业素质在内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直接的有形生产力。具体来说,职业技能指与操作生产设备直接联系的技能,如数控设备操作、钳工操作;或与实际工作直接联系的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现代社会生产急需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员。

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职业学校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作为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应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特别是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更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实训环节,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除了教材的编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之外,在教学方法上尚有诸多欠缺。

一、车工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材按部就班。如教材内容安排不恰当(例如车完台阶工件后就开始刃磨断屑槽,钻孔车孔练习应安排在车圆锥和车成形面之后等);理论课和实习课脱节;专业术语标准没有更新。如此教学,不仅浪费资源,收效也不高。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与在校所学内容不大相同,从而无法迅速适应岗位工作。

2.无视学生差异存在。实训教学企望按照统一程序和标准制造统一的“标准件”。忽视学生掌握车工技能的实际情况,限制或阻碍学生的发展和在车工技能方面的真正提高,虽然拿到车工的中级证书,但是与工厂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

3.对车工实习重视不够。作业机械专业,车工实习是实训的基础,学生扎实的技能应该靠车工实训进行培养,通过实训,使学生会磨刀、会合理选择砂轮机,会使用各类刀具、量具及夹具,会选择各类材料的切削用量。目前,车工的实训教材大多是对车刀的角度进行讲解,对刃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没有详细说明;对量、夹具的使用没有详细内容,只能靠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凭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向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的实训学习受到影响。

二、车工实训教学培养职业技能的应对策略

1.目标分层,面向全体。学生在基础知识、认知能力、认知方式和方法上,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技能的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以及生理、心理等都存在着“差异”,在分层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办法,把实训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由单一内容练习到综合练习,由精度较低到精度较高的单一和综合练习。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并逐步达到大纲要求,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允许他们加工高精度、高难度的练习。拟定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练习量过大,容易使学生消化不良,失去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减少练习量,放慢教学进度,就会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当学生变化较大时,可通过综合评估后改变其原有的“分层界限”,以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更加优化车工实训指导工作。通过分层教学,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有效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2.因材施教,共同提高。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这类辅导以不增加练习、不搞全班加班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从工艺加工路线,切削用量的选择,测量方法等讲解、演示,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老师提示的方法,重点强调加工中的测量方法和加工精度较高的练习件车削方法。对中差生让他们多到磨刀间刃磨车刀练习和上车床单项练习,提高速度。而优生主要以培养加工技术含量高工件的车削方法、检测方法及精加工车刀的刃磨方法。同时采用优生辅导差生一帮一辅导,会收到收到较好的效果。

3.校企合作,真刀实干。按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同时结合教学大纲与就业取向,与企业挂钩,加大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聘请厂企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来校,及时组织学生进厂见习,让学生接触企业生产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让一些理论成绩好、操作技术强的同学参加校企的生产,这样既确保学生正常实训,又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产品,了解企业生产的特点。另外有些产品的加工可作为实训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节约了实训经费,使实训教学更合理地与教材相结合,更加实用,活化教材,特别适合于对重要章节与环节的教学,使专业的学习更直观、更实用。

第7篇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教学创新 中职院校 汽修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Aftermarket Professional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Innovation

JIANG Xiaofeng

(Fu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Yancheng, Jiangsu 224400)

Abstract In aftermarket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mechanical drawing" i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but also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ears to have some lag. So how do vocational colleges aftermarket professional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paper will b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ing "Mechanical Drawing"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explore vocational colleges "Mechanical Drawing" aftermarket professional teaching how to innovate.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innov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ftermarket professional

1 中职汽修专业机械制图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1)教材无法与现代机械工程技术接轨。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的制造技术已经从19世纪的传统手工作坊模式演变到了现在的对于计算机十分依赖的计算机集成模式,因此,对与机电专业的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机械制图的教学当中,大多数中职院校还是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对内容的灌输上,不能做到科学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性等等。除此之外,现代的机械制图技术与传统教学有着极大的反差,如手工的绘图与目前使用计算机绘图等等,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对教学大纲的认识偏差。虽然教育部对于机械制图这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但由于各地的中职院校对于大纲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导致了一些中职院校在教学大纲方面偏离了教育部的要求,导致在课堂中教授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在实际中应用,造成与现实脱节的情况发生。

(3)机械制图教育的发展滞后性。目前,在很多中职院校中,教师对于机械制图的教学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模型、挂图以及教学版图等等,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感受到的只是静态的事物,不能很好地了解事物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关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不能对教学内容很好地进行理解,从而影响下一步的学习。

(4)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目前在中职院校的汽修专业中,学生对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能够完全掌握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都是会一点不会一点,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完全听不懂。主要原因是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比较新,跟初中学科的联系并不大,而老师教学的方式又属于比较传统的类型,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对这门课程进行理解,甚至出现了怕考试、考试作弊等现象。同时,随着近年来中职院校的不断增多,生源成为了一个问题,对于院校的招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如何做好中职汽修专业机械制图的教学创新

2.1 教学内容的创新

2.1.1 突出使用的知识点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性和技术性人才,可以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那些将来学生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这样就可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容易掌握。

2.1.2 优化教学内容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按章节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而学生对于如此多的概念和理论,显然是难以消化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淡化章节的概念,强调知识的整体性,便于学生理解。

2.2 教学方法的创新

2.2.1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中的教学,而不是教师一个人枯燥地教授知识点。教师对于每节课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断面图和剖视图的教学中,用类比分析法进行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2.2 多元智能与课堂教学

智能的核心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实际问题。而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问题解决”教学就是让学生对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思考,而不是背一般的理论和概念。例如,在“三视图”的学习当中,首先让学生用橡皮泥或类似的东西自制模型,来做一个几何体或者组合体。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三个不(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08页)同的角度来对自制的模型进行投影,用于描述模型的形状。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你选择的角度是最能反映物体特点的角度吗?是最佳位置吗?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和交流。经过了一段时间,大部分同学经过小组讨论都可以得到三视图的三个正确投影位置。这是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三视图的规律是什么?然后再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模型进行观察等等。到了课堂的最后,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到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也就是三等规则。

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思考当中,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运用都有很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智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各个能力的协调性占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学业评价方面,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学业情况的评价也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学生的努力程度等等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评价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信以及自尊等因素。

2.2.3 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有意识地进行加强,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拆卸和安装一些机器的零件,让学生对于机械的理解加深,便于和学到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2.2.4 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层教学

近年来,中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如果这个时候还采用传统的方法,把他们都编在一个教室里上同样内容的课,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来进行不同难度内容的教学。让基础差的学生学习难度较低的内容;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学习基本达到大纲要求的内容;让基础好的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等等,最后再对一些知识点进行集体的归纳和讲解,而如果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步较快的话,也可以学习更高难度的内容,保持教学的灵活性。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水平上得到最好的教育。

2.3 教学手段的创新

对于一些需要在课堂中出现的图形,可以用计算机先进行编辑和处理,然后储存,在课堂当中需要用的时候可以随时把这些图形调用。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图形的分析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画图和读图的技巧,如剖面提的剖切方法以及组合体的补图等等,可以使用CAD来完成,可以使剖面、平面和立面互相对照,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得意于计算机的绘图,节省了不少时间。

2.3.3 三维动画功能的使用

很多图形都可以建立对应的三维立体图形,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看一个图形,培养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得益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节省以往需要的大量板书时间和画图时间,让课堂的教学更加具有效率,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3 结语

虽然机械制图这门学科显得有些枯燥,但是却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而中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机械制图的教学创新,如何使得这门相对传统的学科能够与当今的形势统一,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如何提高中职《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效果[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7).

[2] 梁明.浅论机械制图教学方法[J].成功(教育),2009(5).

第8篇

【关键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探讨

《电工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机械专业开设本课程目的有两个:一是使机械专业的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理论基础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二是了解常用电器元件的性能,熟悉常见机械设备中电拖系统的结构,并能简单维护。这些对于实现中职机械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中级技术水平的机械工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是实际和紧迫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 目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方面的问题

其一、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单调而抽象。这种传统的教法对于文化基础差、电学知识贫乏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正如学生所讲的听天书一般,玄虚而难懂。

其二、由于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几乎没有练习和巩固的时间。

其三、亲自动手,结合生产试验和应用的训练几乎没有。

2、 学生认识误区

学生对学习《电工学》的厌学心理,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电工学》有思想偏见,认为只要学好机械类专业课就行了,《电工学》对我们来说用处不大;二是目前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他们的特点。

学习《电工学》用处不大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对于一个合格的机械设备操作者来说,不仅能正确地操作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而且还必须了解掌握机床的构造和原理,并能及时准确的予测和发现设备故障,这些知识的构成与《电工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要做到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同样需要《电工学》方面的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际工作和公共生活提出许多电学方面的问题,《电工学》是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认识基础,是各专业各工种都需要的基础课。教学实践证明,目前机械类学生的电学知识相当贫乏。如,有的学生常把电功率和电功混为一谈,将发电能力用多少亿度来衡量,实际应该是多少千瓦。曾经有人问我某水电站年发电多少度?这个提法是错误的,若问这个水电站一年能发多少千瓦电才是正确的提问。又有一些学生在生产中由于缺少电学知识,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缺乏或不懂电学知识,是很难适应现代生产、生活和安全的需要。由此可见,机械类学生学习《电工学》十分必要。

3、教学方法单调而呆板

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式授课形式,基本都是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老模式。由于内容多而深,课时又少,课堂教学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没有思考和训练的时间,违背了精讲多练的原则,造成学生难以接受。日积月累,消化不良,挫伤了学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目前状况而言,应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教师来讲,在授课中除了知识性外,要注意运用形象化和趣味性,同时着重注意结合生产实践,力争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1、 尽量采用肢体语言讲述或采用投影仪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

2、 图表类比法

相近的事物可以对照比较记忆,有利于区别各事物的特征,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用图象和表格表示出来形成知识的脉络网。一些概念单一拿出来较难理解,但把其相同特征抽出来,加以列表比较就化难为易了,采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比如电场和磁场;在单相交流电路中的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和纯电容电路的特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点等都可以用此方法。

3、 数字罗列法

把许多语言叙述的道理用数字形式罗列起来,既便于牢固掌握知识又容易记忆,比如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既抽象又复杂的过程,但可以简单归纳成“3、3、2”这样的数字罗列。其含义是:三个形成过程:即旋转磁场的形成过程,感生电流的形成过程,电磁转矩的形成过程;三个手的定则:

即右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则判定感生电流方向,右手安培定则判定旋转磁场的方向,左手电磁力方向判定定则确定电磁转矩的方向。两个关键方向:即旋转磁场的方向和转子转动的方向,形成了三个过程,三只手、两个方向的周期表,即好记忆又有趣味性。

4、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解单相交流电路一节中,当分析完纯电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时,在给定纯电容电路中,电容量一定,初相位为零的先决条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该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

5、 精选和补充习题和例题

以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前导,结合习题精选课堂习题和例题。在选择习题和例题时,应侧重习题和例题的启发和引导作用,重点选择基本知识应用题和基本概念容易混淆的题目,坚持少讲多练,达到“勤能补拙”的目的,这样可以弥补机械类学生在学习《电工学》的过程中理解慢、遗忘快的缺陷。因而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说,例题的引导作用和习题的慎重选择以及反复多练尤为重要,同时多练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发现“可疑点”,消灭“空白点”,弥补对基本概念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

6、 高度重视《电工学》的实践教学

第9篇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基础课教学

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没有实践经验、基础知识薄弱且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听起来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极易失去学习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听课就会萎靡不振或“开小差”,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且乐于学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想学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其原因除了基础差,学习起来有困难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动机,认为会动手操作就行了,没必要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讲每一个知识点前,我都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对他们将来的实践工作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在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下,实践工作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中车刀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与专业打交道最多的是刀具、量具和机床。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会不断地被磨损,要经常进行刃磨,这样磨刀就成了我们工作中重要部分。而刀具刃磨的好坏又将直接影响加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以及加工效率。刃磨需要根据加工的材料、加工阶段来确定刀具几何角度的大小,所以同学们必须掌握刀具切削部分各角度的概念。也就是接下来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学、会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立体几何知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机械专业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听懂,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想学的情况下能学、会学: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在讲刀具的磨损及刃磨时,我就以家用的菜刀为例,先提出问题“用来砍骨头的刀与切青菜的刀外形、厚度有什么区别?”再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砍骨头的刀因受力较大,为保证其强度,刃口不宜太薄、太尖锐,否则易崩刀或卷刃;而切青菜的刀因受力较小,所整理以刃口应磨得薄而锐。然后引入教学内容:机械加工时,用来粗加工或加工难的材料与用来精加工或加工易切削材料用的刀具,刃磨时有什么不同?如何确定其前角、后角的角度大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刃磨这两种刀具的原则:用来粗加工或加工难加工材料时用的刀具和砍骨头用的刀类似,刃磨时取较小的前角、后角,刃口应磨得粗钝一些;用来精加工或加工易切削材料的刀具和切青菜用的刀类似,刃口要磨得尖锐些,所以刃磨时要增大其前角、后角的角度。这种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引入要学的理论,使学生感觉既有趣,又易理解和记忆。

实施实物教学。课堂上多用实物或自制教具做演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明白,而且感觉很真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在讲授《汽车发动机构造及维修》时,开始我想利用挂图或投影辅助授课,但发现很多学生连零件图都看不懂,更别说是装配图了。后来我将曲柄连杆机构、气缸垫、凸轮轴等实物搬上讲台,对着实物边讲、边演示,并让学生根据实物用纸筒、硬纸皮或木头等制作曲柄连杆机构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实物或实物太小,就自制教具。在讲授刀具的几何角度时,因刀具实物外形较小,很难把刀具切削部分的角度演示给学生看,我就用硬纸皮自制了一把放大了近十倍的车刀,用书作平面,学生们虽然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但也容易听懂,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实施案例教学。根据学生的实习经常穿插在理论课之间进行的特点,结合学生实习遇到的较难解决的实践问题或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成案例。如在讲授《机械制造工艺学》中“关于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时,我根据上届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实习中,一位学生在加工光轴时,车完后立即测量加工好的轴,测得轴的直径为Φ=100+0.03是合格产品。但他将教师叫来检测时,结果为Φ=100-0.15是不合产品。如学生与教师测量结果都是准确的。请同学们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写出1~4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经过“题意分析-查阅资料-处理资料-小组讨论得出方案-实践-验证方案”的过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一般中职学生的智力较差,情绪不够稳定,注意力分散。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上课时一般以问题的形式将重要内容展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讨论,找出答案。以小组的形式选代表回答或单独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并给回答正确的小组或个人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精心筛选书本内容。由于社会对中专毕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实习时间增多,而理论课授课时间相对减少。中职学校的教材大都还沿用四年制中专教材,理论性较强,压缩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或继续学习的需要来决定哪些内容必须讲透,哪些可以略讲,哪些不讲。尽量避免什么都讲,结果学生什么也没学到。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心筛选书本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继续升学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后盾。

3.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其个人品质、精神状态以及对学生的态度上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是否喜欢上这门课。

关心和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职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在学习的中、小学时期处于被批评且不被欣赏的环境之中。因此,中职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作为教师平时应多观察、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而兴趣就是学生乐于学的动力。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给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悦。为此,我不管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总会脸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以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和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他们始终以一种良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还经常引用一些妙趣横生的笑话或生活实例活跃课堂气氛,并告诉学生许多工艺方法来自于生活。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找优点、多鼓励激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一方面在课堂上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让学生在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尽可能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进步的肯定,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生学互动的舞台,要提高学习效果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强大的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积极而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营造持久而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天堂。

总之,在中职学生的基础课教学中,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基础差、文化基础薄弱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

参考文献

[1] [美]Diane Heacox.差异教学[M].北京: 中国 轻 工业 出版社,2004.

[2] 韩进之. 教育 心 理学 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10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专业课;有效沟通;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46-01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需要普及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另一个方面又要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技术人才。机械专业课是中职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机械使用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必不可少。相对而言,机械专业课所教授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关键。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此问题进行如下研究。

一、通俗语言的合理运用

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为了能够使学生高效接受机械专业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教师要注意通俗语言的合理运用。对于每一门学科而言,都有其相应的专业术语,机械专业学科更是如此,为了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教师应该将那些专业术语通过通俗的口头语表达出来,对于那些刚刚接触机械专业的中职学生而言,对这一学科还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通俗的语言逐渐引导其走进机械专业这一学科。教师在通俗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口头语言的正确应用。例如,在“机械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间歇运动机构”这一专业术语时,可以告诉学生,这一抽象的机械结构可以理解成飞轮,这一机械结构在自行车中可以清晰可见,就是安装在后轮轴上与链条相连的那个构件,这就是间歇运动机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教师还应该注意日常口语语言的合理运用。例如,在课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说请某某同学发言,如果学生的观点比较新颖独特,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

二、注意复杂概念的浅显化

与普通高中生相比,有的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偏低,他们在初中学习过程中,成绩相对较差。还有的中职生对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其性格还存在着叛逆、孤僻、偏执等。当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学习后,他们所存在的不良心理还会对其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能够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教师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应该站在中职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的心理活动,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爱,通过积极开导,给予他们信心,使他们从闭塞的内心世界走出来,变得阳光自信。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偏低,为了能够使学生对相对抽象的机械专业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专业理论知识讲得深入浅出。例如,在学习“物体刚性”这一内容时,首先通过小草的例子作为引子,通过对墙头草进行描述,然后告知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墙头草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草的刚性较弱,而刮风时大树之所以不会出现墙头草这一摆动情况,是因为大树树干的刚性较强,以此引导学生对物体刚性有一个粗浅的认识。然后再告诉学生物体刚性可以理解成物体自身的韧性。在机械世界中,要学会对物质的刚性进行正确判断,很多物质表面看起来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其刚性很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区别,在机械原件选用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整个机械的特点选择那些符合刚性要求的机械原件。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曾多次强调,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沟通效果,就应该注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机械专业知识,如果教师只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照本宣科,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快会失去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的教学工作只会事倍功半。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这样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学质量才能提高。例如,在学习“轮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一些轮系模型,并让学生通过近距离观看或者触摸来真切感受这些机械原件。然后鼓励学生针对此类机械原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言的内容可以不限,可以是这些机械装置的实际作用,也可以发表对这些机械装置使用时的看法。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汽修实训基地观看实实在在的机械原件,如变速器或差速器。在参观结束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参观感受进行总结,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言内容不受限制,可以是自己在实际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也可以是在参观后对机械改进方面的看法,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机械专业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俗语言的合理运用、注意复杂概念的浅显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机械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结构、机械原理和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日趋复杂,机械设备的种类越来越繁多且复杂,制造、操作、检修也越来越复杂化。为了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真正成为不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较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仅仅依靠传统在黑板板书、单一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不少有条件的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老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单纯利用多媒体教学还是不够的,在讲授机械和设备复杂的结构、原理,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方面,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不足。只有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合理利用、优势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断地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中使用不当容易陷入的误区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在机械专业方面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使用不当容易陷入误区,产生负面效应,削弱、消解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主要有表现在。

1.追求“现代”抛弃“传统”,多媒体教学成了“独媒体”

由于多媒体教学相对比较方便,而且功能强大,很多教师都喜欢使用,于是有些老师就很少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了,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目前网上的教学课件比较多,也很丰富。但专业性强的课程,如,设备修理、模具、数控、汽车维修、农业机械等,所拥有的课件少,且多为教材中的插图,稍好一些的课件也只是穿插一些说明结构原理的简单动画。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随便下载个课件,不经修改,只带U盘就进课堂上课,实习车间里随手可及的一些小型实物,传统教学中的教材、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等在课堂中消失了,多媒体教学被片面地强调,而成了电脑唱独角戏的“独媒体”,削弱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教学过分追求课件的技术性,颠倒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机械专业课应用多媒体教学中,不少多媒体课件只是将一堂课的内容照搬到了屏幕上,甚至课件内容就是大段教材文字内容的翻版,只有形式没有精华的内容。在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由于多媒体的信息量大,这样常常使得教学速度加快,学生的学习记录与理解消化的时间减少,由于思维跟不上,反而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分追求技术性,追求内容的“大”与“全”,画面音响的“美”与“真”,课件界面过于华丽使得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

3.多媒体教学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性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多媒体课件集中了大量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基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看得多,学生仿佛处于“看电影”之中,思考和动手的时间少了。教学过程显得机械、呆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情绪、认知、思维反应的观察和了解,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学生的思维容易产生疲倦而处于休眠状态,学习效果不佳。

二、多媒体教学在机械专业课程中的正确运用,发挥最佳教学效果

1.机械专业课要融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创立多种形式互补的教学方式

黑板教学对逻辑分析强、有大量计算的内容具有操作灵活的优点;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原理转为直观的动画表述;机械模型室通过实物与模型展现机械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实习场地通过机械设备的拆装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如,讲授“塑料模具结构设计”时,使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的同时,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视频动画的方式把模具各种机件的内部结构、组合关系、工作运动原理生动的显现出来,教学效果可以大大改善。也应该到模型室或实习车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模具进行必要的拆装训练,完成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整个过程,实习、实训是掌握技能的主要方式,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

2.机械专业课要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必要使用课件,要注意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易进行演示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开发课件。

多媒体课件也不必局限于一个教学课时内容,毕竟多媒体教学要依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教学受设备局限。课件的制作可考虑“合适的内容、综合的框架”。如,本人在制作冷冲模的《拉伸模》一章的课件时,主要选取了介绍拉伸模的模具结构为课件的主体内容,而拉伸模设计内容放在传统教学中,在课件中的复习环节将设计的重点体现出来。在课件里展示了多种拉伸模具的结构和拉伸模拟动画,弥补了模具模型不足的缺陷。

3.机械专业课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的课堂互动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机械专业课多媒体教学中,一般由于信息量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状况,缺少传统黑板教学时的互动性,这样的课堂会比较沉闷,效果不佳。因此,多媒体教学应该要注意师生的互动,结合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泼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正确合理使用与不当使用之别。只有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合理利用、优势互补,才能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提升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12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开始加大和本科教学课程的对接,从而让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能够进一步得到深造和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本文研究的重点就通过分析加强机械专业中职本科课程教学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衔接的现状以及具体的实践。

[

关键词 ]机械专业;中职本科;教学衔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对此我国的教育事业机构开始加大改革力度,并注重从中职到本科的教育持续教育,从而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要想提升制造行业的科技水平,就必须要加大该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大机械专业的中职本科课程教学的衔接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正是以分析这个重要意义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促进中职本科课程教学衔接的具体实践方案,从而为促进我国机械专业中职本科教学衔接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中职机械专业本科课程衔接的重要意义

应用型本科教育形式是一种在中职和本科教育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已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可是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而言,当前并没有完善的制度来促进这种型式的高等教育发展,而且和中职的教育衔接问题同样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机械专业的中职本科教育的衔接,加强学科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些学校对此开创性的将原来中职专业可横教学的基础上,构建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从而更好的适应机械专业的中职本科衔接。并让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能够更好的和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进行衔接。而且在构建这个课程体系时,这种衔接同样也是机械专业教学的重点。

构建完善的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能够让那些存在着进一步深造需求的中职机械专业类学生能够在专升本或者专插本之后,能够将这类学生在中职期间所学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课程的基础。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让中职学生能够适应机械类专业本科课程的学习,并促进他们理论素养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通过加强机械专业中职本科课程教学衔接无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衔接的具体实践分析

当前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加大机械类专业的建设,这位国内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能够有效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持。不过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中职机械类专业是主流,但是整体技能水平还是相对交叉,因此让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向本科领域进行深入学习,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中职机械专业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这些搞笑加大了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设置,并且结合当地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开始设计相对科学专业的机械类本科课程体系,尽可能的做到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并能够在教学上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针对机械类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方面,其核心思路就是要对当前现有的人才培养标准以及相应的规格加以改革,并加强实训和实验教育的科学对接。

(一)当前调研课程衔接的发展现状

对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和中职教育衔接的课程和普通高等院校在机械专业所设置的专业课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两个不同的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区别。而这个区别主要体现在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侧重点和难点等知识点的层面,还有就是两者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方法,同样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因此针对这种现状,要想能够更加科学的实现中职本科在机械类专业方面的衔接,就需要充分的结合这些不同,然后设计相应的衔接点,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科学的设计衔接方案提供相应的思路以及前提。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衔接课程体系

不同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机构需要结合相应的调研结果,对当前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方向加以总结,然后据此提出机械类专业的建设方向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深度。另外还需要正确处理机械类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中职机械类专业的教育的差异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注重以培养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核心,据此设计出相应的培养方案以及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学科的特点,以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方式来对相应的课程进行设计,同时提出相应的团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统筹规划,这样才能够构建出完善的衔接体系,实现人才深造的无缝对接。

(三)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衔接方案

需要对机械类专业涉及到的诸多课程进行分类,这些分类主要依据以下几点:第一,内容和中职中专机电专业课程的基本一致型。第二,内容比中职中专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加深型。第三,具有不同行业的主要特点,比如针对模具加工的,轻工业的机械设备,航海等中国重工业的机械设备等。通过这些分类,然后再紧密的结合应用实践,提出对应的专业课程建设方案。并将重点放在中职中专到本科的衔接层面。确保机械类应用型本科能够和中职中专的机械类专业实现对接。此外还需要引入相应的衔接方法,做到整体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应用型本科教育需求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而机械技术则能够为技术升级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持。所以加强机械类专业的应用本科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另外当前中职中专机械类专业本身具有显著的应用性,为了让这些学生能进一步深造,那么在该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中,设计相应的衔接方案,就能够在培养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也能够让中职中专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够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同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更高,从而有助于整个行业技术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02)

[2]张金根,张煜,班媚.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学理基础及核心[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