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17:57: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谈话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教育谈话;心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6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喊出,很多地方“心罚” 渐渐代替“体罚”,使学生的自尊心被摧毁,自信心被打击,智慧被扼杀,甚至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弃学、逃学、违法犯罪等现象。基于“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教师应该从“心罚”中走出来,巧用教育谈话,还学生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更好地提高教育效率。
近期,某学校实施了学生评老师的评价方案,结果是,劳心劳力的班主任得分最低,其次是管得多的中英数老师,得分最高的是那些不怎么管,也不布置作业的老师!这是我们教师的失职,是教育的悲哀!归根结底,却是“心罚”的结果,是不会善用教育谈话的结果。心罚通常是指教师对那些成绩差或表现不好的学生采取横加指责、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恐吓威胁、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实施心理惩罚。
“像猪一样笨”、“屡教不改,不如回老家耕田算了”、“再这样下去,你就坐到最后去。”等等冷嘲热讽式的批评教育正在中小学中时刻上演着。这样的语言一旦成了教育的主旋律,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自重、自信都会慢慢地坍塌,人情、热情和激情就会渐渐被失落、失望甚至绝望的情绪湮没,从而失去追求上进的自信心。于是,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学习更不刻苦,行动更我行我素,甚至形成好说谎,易冲动,攻击性强等不良人格;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智失常,丧失生活的勇气,引发厌学、弃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哀莫大于心死”。无论“心罚”的实施动机、形成怎样,都会在学生们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这些尖刻甚至毒辣的语言,简直令人想去死!”这是某小学生的告白!多么可怕的念头!可见,现代教育中的“心罚”,已经成了学生们无情的杀手。
为了学生,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必要的、应该的,即使态度严厉点,也无可厚非。但图一时的口快,伤及学生的自尊,再想重新树立,可就事倍功半了。实施“心罚”的老师或许会说“嘲笑、指责是让他清醒;“冷处理”是让他反省等等,甚至有些老师还常常苦叹:“你们怎么不懂我的心?”“你知道我在爱你吗”,可学生偏偏就不懂老师的心。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也曾心罚过学生,但当我看到学生的“转变”时,我后悔了。“横加指责、讽刺挖苦”不是造就学生的自卑就是把学生推向班级的对立面,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孤立冷落”可能让学生的“努力”变性为出格的、带破坏性的行为,甚至交上社会不良青年,变成真正的“坏学生”;“恐吓威胁”会使幼小的心灵被伤害,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变得自暴自弃。学生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的行为大多都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而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感情。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一线教师应该从“心罚”中走出来,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完善人格。本人从学生心理出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有效的尝试。
1、带着尊重、信任、关心,用理解、宽容、期待的态度去批评犯错的学生。
2、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批评犯错的学生。
3、带着表扬和鼓励去批评学习有困难、品德有缺陷的学生。“教育是一种等待”,学生的困难和缺陷不是短时间造成的,也不可能一两天内就能改正。所以,当教师向学生提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要求时,就要用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加以方法上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和鼓足克服缺点的勇气,在他们出现闪光点时,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即时即地评价,让学生体会到真诚的快乐,懂得赞美与欣赏别人,学会宽容。这样的效果往往胜于直接的批评。
4、加强道德教育,拒绝使用“心罚”语言。一位老师气愤愤地跟我诉苦说,现在的学生越高年级品德越差。讲台处用剩的粉笔被踩得满地都是,找了轮值的两位女生让她们课后帮忙清扫一下,其中一位女生回应说“又不是我扔的,也不是我踩的,干吗要我清洁。”此情此景,能说不是教育的悲哀吗?能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吗?这是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的缺失,也是学生在“心罚”环境下的必然结果!一位老师说过:“你在怒骂一个学生的同时,也教会了其他学生怒骂的语言”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不仅自己要慎言,还应该教育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不要挖苦、嘲笑、讽刺,避免伤害他人。
5、树立德育与成绩是相辅相成的观念。迫于当前评价体系的无奈,许多教师和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认同“成绩就是硬道理”,于是各种“为了学生”的心罚不断上演,师生关系日益紧张。“心罚”主观的愿望是好的,然而客观结果却事与愿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心情舒畅的进行学习,同时激发出自身学习潜能的前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教育学生 谈话技巧
陶宏开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一名特聘教授,从2004年起,他利用课余及暑假的时间,开展“挽救上网成瘾者”活动,以帮助众多迷恋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的青少年脱离网瘾。陶宏开教授的事迹引起了巨大轰动,媒体争相报道,把他挽救“网瘾”孩子的行动称为“陶宏开现象”。我最近慕名阅读了陶教授主编的《网瘾不是孩子的错》和石敢当著的《陶宏开:救救孩子》,这两本书记录了陶教授在全国各地举办报告会的详细情形,以及其同网瘾孩子交谈的情景。
掩卷之后,我为这位花甲老人不辞辛劳四处奔波挽救网瘾少年的行为深深地感动,同时我不禁思考,为什么通过一场报告会、一次谈话,陶教授就能让孩子们与他们沉迷已久的网络游戏挥手告别呢?这主要是因为他掌握了一套谈话的艺术,善于挖掘出能够触及孩子心灵的东西,进而打动他们,帮助他们坚定戒网的决心。作为工作在学生一线的辅导员教师,我们教育学生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与学生谈话,如果没有掌握一门谈话的艺术,我们所作的
努力必然付之东流。在阅读这两本书后,我领悟到了教育学生时应该掌握的一些谈话技巧。
一、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威信,用人格魅力打动学生,是谈话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
试想:同一番话若不是由陶教授说出来,而是由另一个没有任何资历的人来说,恐怕完全达不到那么好的教育效果,而陶教授则可以,为什么呢?这与他的资历有很大关系。首先,他曾经赴美访问深造,具有中西方文化背景;其次,他是一位老教授,德高望重;最后,他会写歌、谱曲、弹钢琴,多才多艺,有时为了交谈的需要,他会边弹边唱自己创作的歌曲。陶教授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使他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强大的威信,这样,他的谈话就有足够的分量,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因此,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从各方面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当然,我们不一定有机会像陶教授那样出国深造,也不可能很快获得“教授”的职称,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提高自己,比如:多读书,用渊博的学识填充自己,在谈话时若能引经据典,我们的话语就会很具说服力;多思考,谈话时若能表达一些自己独到的观点,学生自然就容易信服。所以,与“问题学生”谈话不同于平常的简单交流,若要获得预期的教育目的,我们必须下足功夫。
二、平等对待学生,“用自己的言行让孩子感到你就是他的朋友”,是谈话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陶教授在与网瘾孩子谈话之前,会热情地同他们握手,这虽然是个很细微的动作,但是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受到的重视和礼遇,谈话的双方瞬间拉近了距离。陶教授与孩子们谈话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不愿意说,你可以拒绝回答我的问题。”陶教授并没有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像朋友一样推心置腹,这样,孩子们的心中油然升起了对陶教授的信任,许多不愿意与家长说的话,会向陶教授倾诉。平心静气地想想,面对自己的学生,有多少家长和教师能真正做到平等地跟孩子交流呢?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走过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你能不听我的?”在和他们交谈之前,我们已经把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彻底否定了,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们。而陶教授不一样,他认为,孩子们上网成瘾,不能把原因统统归咎于孩子本身,而应从社会环境、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方面来找问题。确实,很多孩子之所以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多是由于家长管教太严而产生逆反心理,或者由于自己难以达到父母的期望,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转而从网络游戏中去获得肯定,寻找乐趣。所以,我们在和学生谈话之前,应该先检讨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摆正心态,平心静气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真正地和他们交流互动。把学生找来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这样的“谈话”只会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教育警醒的作用,反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三、与学生谈话时要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是谈话达到教育目的的决定性因素。
陶宏开教授对每一个网瘾少年都充满了爱心,他在文中写道:“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玉,只要拂去蒙在玉石上的灰尘,就能大放光华。”他并不认为上网成瘾是孩子的错,而认为:“孩子上网成瘾,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出了问题――家庭教育的不科学,应试教育的不健康和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只有对孩子抱有爱心,才能形成如此清晰的认识,这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条件。有爱心,才会有耐心。网瘾孩子迷恋网络时间都不短,要说服他们,不是几分钟的事情,谈话经常要持续几个小时,而这种漫长的谈话,需要有极大的耐心支撑才能维持。此外,信心至关重要。面对每一个为了玩网络游戏可以“六亲不认”近乎失去理智的咄咄逼人的青少年,陶教授都胜券在握,而这种“必胜”的信念让他的谈话底气十足,进退自若。在谈话时,教育者不但自己要有信心,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信心。其实,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外表上也许会表现出对任何事情都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实际上,面对家长的责备,面对自己一落千丈的学习成绩,面对自己所犯的种种错误,他们完全丧失了自信,在跟他们谈话的时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陶教授深谙这个道理,在谈话时,对于很多令家长和教师失望的孩子,他都能找到他们的优点。孩子的一个笑容,某一句话,都能成为陶教授谈话的切入点,并及时提出表扬,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是很微小的鼓励孩子的机会。这些“问题孩子”,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之后,耳中听到的都是家长、老师的责骂和训斥,而这个时候,能得到这位老教授的表扬,对他们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露,立刻就精神振奋起来。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训斥,学生到了十八九岁,正是自尊心和叛逆心最强的时候,强硬的批评往往会把他们推向预期效果的对立面。
陶宏开教授正是因为有一套独特的谈话方法,才能让那些陷入网瘾的迷失方向的青少年幡然醒悟,浪子回头。高校辅导员责任重大,要管理好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掌握一套谈话的艺术,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陶宏开.网瘾不是孩子的错.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谈话做为一种思想教育的形式有其独特的作用和要求,因此许多教师都运用这种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可是谈话看似容易,往往张口就来,而实际上如果不讲究方法和技巧,其效果就会大相径庭.有句俗话说:一句话能使人笑起来,一句话也能使人跳起来。这说明谈话是一定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的,在教育活动中更是如此。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讲究一定的技巧,那么谈话将对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通过谈话进行思想教育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第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谈话,在谈话之前要对谈话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精心的准备。
选择好的时机进行谈话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谈话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谓恰当的时机我认为实际就是在学生心理上最需要帮助和鼓励的时候,如果在此时谈话给予他帮助教育和鼓励,那么效果会好的多。今年6月,班里有个男生在老师因别人丢钱向他了解情况时,他觉得老师怀疑他,故而大发雷霆。当即我就批评了他的错误态度。但以后的几天里他对老师不予理睬,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即找他,因为此时他的逆反心理是非常强的,既使谈话也不会有成效。一周过去了,他自己转变了态度,这时我才找他进行了谈话,气氛和效果都比较好。可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谈话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谈话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谈话形式和地点。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最常运用的是个别谈话的形式,地点一般都是一僻静之所,进行单独对话。尤其是在批评学生时,在无第三者的环境中更容易减少或打消其惶恐心理或戒备心理,从而有利于谈话的进行。在个别谈话中最多的是批评性的谈话,以纠正学生的缺点为目的;有时是接近了解性的谈话,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班级情况、沟通情感为目的;有时是解疑性的,以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难困惑为目的。今年3、4月间,班内有名学生面对即将迫近的毕业升学问题,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和许多顾虑,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我先后两次与他进行深谈,帮助他分析客观情况及其想法的利与弊。通过这种解疑性的谈话使他明白了一些事理,并能够比较坦然地面对客观现实了。除了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之外,我还与学生进行分组谈话和集体座谈。分组谈话是针对班级特点所采取的一种形式。由于班内男女生水平分化严重,而男女生内部又存在一些共性,因此我把男生女生分开进行分组谈话,解决其共同问题。这种谈话多为总结性或警告性谈话,以总结前一阶段情况和提出新要求为目的。这样谈话先后搞过4次,基本达到了促进团结共同进步之目的。集体座谈是根据特殊情况安排的一种谈话形式。它不同于班会中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状况,是师生共同探讨某种问题的一种形式,可以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前些日子,我班一名学生在买饭时与炊事员发生了争执,主要原因是他认为炊事员应该按他的意愿去做事。而事实并末如此,于是矛盾产生了。事后我发现班内其他学生对这个总是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或是因持有类似观点而同情他,或是没有能力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于是我召开了班级座谈会,先解除学生的顾虑:不论对错、畅所欲言。于是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一时间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了多向交流,老师在其间给予适时适度的点拨与引导,使学生从中明白了一些整理。由此不仅解决了一桩纠纷,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只考虑个人主观愿望,不顾客观实际情况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可见集体座谈可以由点带面解决共性的问题。
第三,在谈话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谈话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尊重、理解、信任是做为一个社会的人的一种需要。职高生虽然涉世不深,但这种需要却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强的。如果老师在谈话中处处尊重他、理解他、信任他,他会觉得自已在这个社会中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那么不可救药,其结果必然能激发其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谈话中情感的沟通也是不容忽视的。有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说过:"思想教育之船,只有借助感情之水,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是的,如果老师能用自已的情感和爱心来嬴得学生的信任,那么谈话的效果就会好的多。其实,尊重理解也好,沟通情感也好,都可以建立在一个原则之上。即:心理换位原则。心理换位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把自已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法来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摘自〈〈思想教育心理学〉〉P172)实际上就是平常所说的"高身处地"、"将心比心"。教师这样做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思想、了解其需要,情感也更容易沟通。这样尊重理解学生沟通师生情感才不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谈话本身是一种借助于语言的意见沟通。
语言是载体是工具,因此老师的语言锤炼显得尤为重要。在谈话中教师的语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其一是要规范。。其二是要准确。其中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老师在谈话中概念要清楚,用词要准确,语言完整无误;另一层是谈话要有分寸尺度,尤其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既不能上纲上线,也不能轻描淡写。这不仅是老师修养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上学期期未时学校发了收费通知,学生计算后发现与前一学期稍有不同,这时班里的一位干部说:"学校乱收费、占便宜"。由于平时针对这种想法已做了多次思想工作,但此时竟然还有这样讲话的,而且是班干部,于是我忍无可忍脱口而出说了一句:"你造谣"。话已说出来了,我也意识到言过其实了,这对一个学生来讲有失公允。尽管不是正式谈话,但如果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也是事与愿违的。于是我马上纠正了自已的语言。其三是要有针对性。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环境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谈话。这样往往能取得实效。上学期未时,我班有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单科考试不及格,由于这两名学生平时表现、学习态度都不同,因此谈话时对一贯懒散的男生是一针见血,直言不讳,提出警告,促其改正。对女生则是委婉含蓄,逐步启发,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这样的效果是不错的。其四是要有鼓励性。老师与学生谈话的目的就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促其不断进步。教师在谈话中要多赞扬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不断进取。如果老师总是冷嘲热讽,挖苦讽刺,其结果必然会伤害学生的感情和自尊,刺激过大还会产生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使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这显然有悖于我们的教育目的。总之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予以重视,这们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综上所述,谈话做为一种教育形式,是必须讲究方式和技巧的。做为教师应该认真钻研谈话的艺术,以不断地提高自已的工作水平。
关键词:谈心谈话;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90 后大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主体, 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 在半入社会的大学校园生活里,易表现出情绪化、攀比、自卑、自闭、个性强烈、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现象。谈心谈话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每个辅导员都要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职业技能,通过谈心谈话能帮助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 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帮助、促进其健康成长、发展。
辅导员要做好谈心谈话工作,要掌握这么几点技巧:1、遵守保密原则:告知对方谈话内容会保密,营造安全信任的谈心氛围;2、积极倾听,富有同理心。切实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理解其情绪感受,并表达给对方;3、运用澄清事实,复述概括学生所述内容,讲实例等方式展开谈话,避免一味的训导、提建议或讲大道理;4、思路清晰,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打开其心结,排解其心理困扰。
以上是做好谈心谈话工作的几点技巧,下面笔者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第五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谈心谈话模块中的一个题目为例,展示在实现工作中,如何进行谈心谈话。题目:国庆放假前,学校三令五申,除特殊情况以外,严禁节前请假回家。小王因家中母亲身体不好,要急着回去帮母亲干活,给你请假,你批准了,和小王同寝室的小李也向你请假,理由是表姐结婚,要回去参加表姐的婚礼,你没有同意,并告知不能回家,结果第二天你发现小李没有来上课,打电话发现小李已经回家了,小李觉得你给小王批假了,却没有给自己批假,这不公平,收假回来要找你理论,请问你怎么处理?
首先我们要找到这个事情的关键点,小李之所以旷课回家,且愤愤不平地要找老师理论,关键就在于小李认为这是对他的不公平待遇,由此心生抱怨。我们要打开其心结,解决其心理困扰,就必须让小李把心中不平的情绪发泄出来,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公平待遇的观念,然后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以,笔者的谈话会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约小李到办公室来,给小李的表姐送上祝福,问问其表姐的婚礼办得怎么样,创建单独谈话的良好氛围。告知小李,他的心情老师已了解,这次就是针对节前请假未获批准的事情聊一聊,并且告知这只是我们之间的谈话,让小李可以放心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2.针对这次请假未获批准的问题,让小李讲出自己心中的不平和抱怨,发泄自己的不满;
3.等小李讲完以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告诉小李,老师对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公平公正的,这次放假之所以给小王批了假,没有给小李批假,并不是针对小李,对小李不公平,而只是老师对特殊情况的特殊处理。
4.在保护小王隐私的情况下告知小李,之所以批准了小王请假,是因为小王家里确实有急事,已经经过老师的核实,不得不提前回去。而小李参加表姐婚礼虽然也重要,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专业知识,表姐结婚是要送祝福,但是祝福不能建立在违反校规校纪的基础上;
5.从小李表姐的角度教育小李,表姐和家人都希望你能在学校好好学习,扎实专业知识,将来毕业参加工作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如果她知道你是旷课,是以违反校纪校规为代价来参加她的婚礼的,我想她也不会愿意,也不会安心;
6.从自身的角度教育小李,我们在读大学的时候是怎么请假的,能够在课余时间完成,不耽误上课的事情,都会合理安排好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我们也有表姐、表哥、表妹等亲戚结婚,但是因为上课没时间的关系,没能去参加,但是表哥、表姐不但没有怪我们,反而很开心,他们认为我们是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纪律、值得信赖的人,我想你也可以;
7.待小李明白自身的错误后,再从校规校纪上告知,小李没有经过老师的批准就擅自回家,这肯定是不对的,希望他总结这一次的经验教训,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8.谈话结束,安抚好小李的情绪,告知他如果还有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交流。
谈心谈话实际上是秉着换位思考、互动性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原则,充分调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沟通交流和情感共鸣的过程。如果单纯地把谈心谈话看成是一种常规的管理手段, 采取盲目说教、训导、粗暴武断的方式,把谈心变成了简单的训话,而不听取学生的意见,不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和内心想法,只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忽略谈心谈话的交互性和换位思考的原则,就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师生情感和工作开展。
社会不断发展,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与我们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出生在不同年代的学生心理会有不同的特点,要真正做好谈心谈话工作不仅要遵循谈心谈话技巧,还要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和灵活运用, 提高谈心谈话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个别谈话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常用的一种方法。个别谈话艺术,是指班主任借助语言艺术,把个人的正确观点和看法,说明给学生个体,使之理解并接受的技巧与能力。俗话说“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跳”。这就隐含了一个个别谈话的语言艺术问题。班主任与学生个体进行谈话,最重要的是通情达理。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思想教育工作,感情的交流会引起共鸣、震荡。但情不能代替理,个别谈话最终还得充分说理,以理服人。
个别谈话应具有科学性。谈话要真实、准确、全面。真实就是谈话要以事实为基础,切忌主观臆断,提防一面之词,杜绝假、大、空;准确就是要讲究语气分寸,合乎逻辑;全面就是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
1 对学生干部的谈话艺术
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由于工作关系与班主任接触较多,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有力助手。与他们谈话,要做到热情、关心、信任、尊重。①倾听他们的意见,多采取商讨式谈话方式。②多讲道理,多做分析,开拓其思路。③要充分相信他们,尊重他们,但也要严格要求。④谈话要直截了当,不要拐弯抹角,委婉含蓄。⑤班主任的决定要果断,不可优柔寡断。⑥谈话次数要多,但每次时间不一定很长。
2 对表现一般学生的谈话艺术
表现一般的学生在班级中人数较多,他们学习不很努力或努力了,但成绩平平,对班级活动缺乏积极性,甘居中游,缺乏进取心。与他们谈话,要做到细心、诚恳、公正、客观。教师谈话的态度要和蔼诚恳,以情动人,不可严厉训斥,要循循善诱,重点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上进,不能把学生讲得一无是处,要发现他们的亮点。
①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情况,谈谈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教师从中发现他们的一些问题,采取触动式谈话方式。②鼓励他们与优秀学生比较,找差距、明道理、提希望。③仔细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急于求成,逐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采用渐进式谈话方式。
3 对后进学生的谈话艺术
后进学生一般觉悟较低,缺乏上进心,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些甚至对老师的教育持排斥态度,如何转化他们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他们谈话,要做到团结、耐心、平等、友好。①架起心理沟通的桥梁,奠定谈话的基础。为此班主任要端正态度,稳定情绪,树立转化的信心。不要将他们视为“害群之马”。②谈话不要单刀直入,列举种种罪状,而要从关心其生活入手,解除他们的抵触心理,使他们认识到老师不是在泄愤整人。③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主攻方向,进而进行思想交流。一定要有强烈的团结学生,教育学生的感情,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愿望,用教师的真诚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
关键词: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教学模式;过程设计
一、教学背景
从课程体系上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面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属于理论课中的实践活动指导课程,学生在进入大学第一年时已经通过“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相关理论基础。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教学的专项能力。
从知识点的前后衔接来看,“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谈话活动的概念、特征、分类等基础知识上的后续学习,本模块内容属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设计与组织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职业技能,为以后踏入幼儿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谈话活动是幼儿教师在组织语言领域的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形式,因此,学会设计、组织、开展和有效评价学前儿童的谈话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谈话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话题的引出―展开―拓展―结束四个主要环节),以及在每个环节中幼儿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该模块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与组织一个具体的幼儿谈话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教学。最终达成四种能力: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创编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主要是激发学生设计与组织幼儿谈话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面向市场,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因此,我们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把一线幼儿教师的语言教学录像引入本课程的课堂教学,选取优秀的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教学视频,利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观看并交流讨论,让学生近距离了解真实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摩录像,通过对视频中各个环节的分析、讨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设计与组织一个具体的幼儿谈话活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怎样设计与组织好一个具体的幼儿谈话活动?观看一段幼儿园一线语言教学视频――“帮助兔奶奶”,尝试从视频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展开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并分析视频中幼儿教师在这次谈话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做法,共同探讨幼儿谈话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四个环节,并讨论幼儿教师在每个环节中应注意的事项。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话题。教师举例说明可以采用三种方式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话题。
①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创设谈话情境。譬如,假设以“好吃的水果”为谈话主题,幼儿教师就可以把几种水果呈现给孩子,利用实物引出谈话主题。
②利用语言创设。假设谈话主题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书”,教师就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孩子们,你们看过的最好看的故事书是什么,谁来说一说?”通过语言创设谈话情境。
③利用游戏或表演的方式创设,比如视频“帮助兔奶奶”中,老师就是通过带领孩子扮演成各种小动物,头上戴上头饰,以游戏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这种方式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2)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自由交谈。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三点:
第一,为幼儿营造自由、轻松的谈话环境。作为教师,首先要给孩子的谈话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这样孩子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到谈话主题中。
第二,注重个别差异,确保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谈话过程中。在实践教学中,老师会发现孩子在语言能力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教师掌控整个谈话活动。
(3)不断拓展谈话思路。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话题自然过渡、逐步拓展,假设谈话主题是“我的好妈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妈妈的名字开始谈起,然后自然过渡到年龄、外貌特征、职业、性格爱好,最后说一说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我们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这样就能使谈话活动自然过渡,谈话主题也能不断深入。
(4)做好谈话后的总结、结束工作。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总结提升,选择恰当的时机结束整个谈话活动。不能在孩子正处于游戏中兴奋的最高点时结束游戏,这样会使幼儿玩得不够尽兴。另外,还要注意选择一个巧妙的时机自然结束。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就游戏中的表现、出现的问题等一起讨论、总结,这样才能保证下次游戏更加顺利,游戏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3.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4.能力提升
布置一个小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创设自己的幼儿谈话活动,并进行模拟教学。
五、教学总结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朔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一项极其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当前的中职学生呈现出年龄偏低,生活、学习习惯不好,初中思想教育欠帐等问题,这给中职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如何做好学生的教学教育工作呢?不仅是中职学校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课题,还是中职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面对的一个核心课题。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做些有益的探讨。
制订学习目标是教学中的教育工作开始。上课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要同学生一起讨论制订出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因为学生进入学校的因素很多,但都有要学谋项专业技术的主观性,抓做这一点、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确立一个学习方向,是学生教育工作的起点。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激励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去适应激烈的职业竟争,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多年的中职教学教育工作经验表明:学生表现出的行为不规范、学习的焦虑、缺少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和各种违纪,都可以从学习目标入手,用学习目标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增强克服困难、改正缺点、规范行为。学习目标就向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学生教育的道路,也是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行为,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重要“法宝”之一。
正确的运用谈话艺术是做好教学教育工作的关键。与学生交谈是教师进行教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武器。通过交流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航向。谈话应遵循原则、讲究方式、运用技巧。一次成功的谈话,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铸造学生的信心。但谈话要遵循以诚相待,倾注爱心、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双向交流,有的放失、审时度势,把握分寸、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原则。谈话的形式很多,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间可采取不同的形式。一般可采用个别谈话和座谈会两种形式。个别谈话的方式常用:聊天式,鼓励式,教育式和安慰式;座谈会的方式常用:演讲式,问答式和讨论式。谈话要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就要有技巧,做到谈话前要进行周密准备;谈话的内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切忌假、大、空;谈话的观点要正确,新颖、恰当,对学生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谈话的语言要凝炼、简洁、朴素、生动,切忌用词花哨。
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是做好教学教育工作的手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将学校、专业和企业三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立体交叉多方位的教育点是教师教学中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因人施教,而且还要将做好一人一事的的教育工作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学生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从细微处入手,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体贴学生,理解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心理有什么话敢和老师说,愿和老师讲,师生间产生一种崇高的信任感受。
加强管理是做好教学教育工作的保障。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加强严格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管理也是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延伸教育成果。在认真执行《学生管理手册》的同时,可以根据教学班的具体情况制订本门课程评分细则、使教学教育管理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做到要求高、检查严、奖惩明、评比细,这样周而复始,日复一日,使教学行活动、教学任务的开展中每时每刻都处在管理系统的控制之中,处处受到管理约束。这种强化了的教学管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多年教学教育的经验证明:“把严细的教育和严格的教学活动管理结合起来,贯彻教学教育与管理并重,灌输与疏导结合的教育原则。”是做好教学教育工作,形成“文明、勤奋、严谨、活泼”的良好学风的重要保障。
教学中的教育方法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学中的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改变观念。掌握良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适应以后的职业竟争和生活打下基础。
关键词:后进生;谈话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59-01
后进生,即我们常说的“差生”,主要是表现在思想品德上的差或学习成绩上的差。转化后进生,教师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和复杂的教育工作。其中,教师与后进生谈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谈话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教育转化工作的成败。因此,与后进生谈话要选择适当时机,才能取得谈话的最佳效果,达到教育、转化后进生的预期目的。
一、在学生有进步时进行谈话
选择这一时机进行谈话,正好迎合人们大都“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倾向。
后进生尤其希望老师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进步。抓住这一谈话契机,谈话时师生感情融洽,学生有参与谈话的积极意愿,就能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及时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通过谈话肯定他们的种种努力,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优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
二、在学生有异常表现时进行谈话
自制力差、易冲动是少年儿童的特点,他们的情绪、行为容易“犯事”而走向极端。一般来说,学生情绪、态度、行为在“犯事”前都有一定的异常。教师平时应对学生加以留心,锐敏地观察学生的一切,及时发现他们的各种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与之谈话,抓住“病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各种危险因素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这样就能化险为夷,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
三、在学生伤病时进行谈话
学生伤病时最需要温暖,教师若及时去探望,不仅在学生心目中留下良师印象,成为亲戚的角色,从而使他们更加感受到教师火热的爱,进而激发自己的情感,增进师生感情。这时,教师把握时机谈话,以情激情,委婉地提出要求,就能使学生在感激中暗下决心,主动争取进步。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谈话,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1、把家长当作朋友,不可盛气凌人。
教师和学生家长社会角色分工不同,人格上是平等的,从工作关系上讲,地位也是平等的,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好学生。孩子犯了错误,做家长的被老师急召到校,心里一定很难受,他们非常想得到老师的谅解和具体指导,何况,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都是成年人如果班主任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当面训斥或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甚至是对家长进行贬低,家长会觉得无地自容,从此,形成一种“惧怕”老师,不想上学校的心理。甚至有的家长脾气爆燥,把气发泄在学生身上,当老师面就对小孩一顿拳脚,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家长,工作都不能更好的开展下去,反之,如果老师把家长当作朋友,与家长共同讨论发生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与家长谈话时,要明确目标,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和学生家长在心理关系上是相互依赖的心理,一般说来,家长教育子女依赖学校,依赖老师。教师对家长同时也有依赖心理,如要求家庭作业家长要签字,要求家长对教师的教育不足给予补充,共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班主任在召见家长谈话时,要明确自己所要达到的要求,在谈话之前就要先了解学生在某一学科的情况,以提高交换意见的准确性和提出措施的切实性,这样和家长谈话时,就有内容可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和家长产生语言的共鸣。同时,也让家长知道了班主任在学校对自己小孩是很关心的,从而愿配合学校教育好小孩,达到“联手”教育的目标。反之,如果一问三不知,满口“大概”“可能”“也许”这样家长就会觉得到班主任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找家长谈话,只是在推卸责任,家长会认为这样的班主任不可信赖,因此心理瞧不起你的,也达不到谈话的效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3、与家长谈话时,要实事求是,要一分为二,不要以点概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对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不要以点概面。班主任找家长谈话时,多半是学生出了问题,班主任要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切不可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和过失,更不能不调查实情,而“添油加醋”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转嫁给家长,达到体罚的目的。“人人都爱听表扬”,这句话对大人小孩都合适。在与家长谈话时,首先应该让家长愿意听你讲,降低家长的“恐惧”心态,因此,班主任要先谈论学生在近段时期来在哪些方面进步了,实际上也是在肯定家长的教育成绩,使家长感到自己的工作也是有效的,从而增强孩子的信心,再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过失和缺点,向家长提出合理的教育,家长也易于接受。
4、与家长谈话时,要提出合理建议,聆听家长意见,共同探讨。
使班主任最头痛的事情,是有些学生经常犯错误,不但自己不认真读书,不完成作业,上课扰乱次序,还带领班级其他同学加入他的这一行为行列,班主任对他也做了很多工作,但起不到效果,对待这样的学生。家长也一定很头痛,一是头痛孩子老犯错误,另外头痛老师总是告状。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必须共同探讨,找出合适的方法,教师不防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先谈谈自己失败的教训及看法,再谈如何成功的经验,切不可以“教育专家”自居,同时,由于家长是学生的最早老师,对学生的各方面比较了解,有的自身也精通教育,并且有的还有独到的见解。因此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聆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共同讨究教育学生的方法。有时,找不到很好的方法时,家长的情绪可能很低落,这时,班主任可适时地谈谈,学生还小,可塑性较大,只要大家抓紧一点,他大了一定会变好的。这样使家长不会过早失去信心,家长也会尽最大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5、与家长谈话时,忌说有辱学生及家长的人格的话,更不能把责任转嫁任课老师。
在家长谈话时,由于某一件事情使班主任生产偏见时,往往会说一些“伤人”的话,什么把“他开除算了”“简直太笨啦”“带他测测智商,看他脑子是否有问题”,“我是管不了他啦”,等等,这样的话不可能让家长和孩子“觉醒”只会损害家长和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利于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31—01
谈话教育的语言艺术是指班主任借助情感性的语言交流,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以达到教育目的的艺术化教育手段。谈话教育应该是科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经过加工的书面语言与经过提炼的口头语言的合金。为使谈话效果实现形象与情感的高度统一,谈吐生辉,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在谈话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摸清情况,做好准备
全面了解学生,使谈话具有指向性。班主任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情绪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言”。并联系当时的环境、时间、场合等,作出及时恰当的调控,也就是要善于选择和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还要精心设计方案,明确主题,安排内容并做好充分准备。
二、把握个性,因人制宜
人的心理活动是宇宙间最高级、最丰富的现象。恩格斯曾把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由于学生的情趣、性格、经历以及家庭、社会影响不尽相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思想问题,制约着谈话的难度和效果。倘若无视学生思想上的这种差异性,“以不变应万变”,硬要几种不同的花朵散发出同样的香味,谈话就会失去艺术性。因人施言,因人制宜,谈话才能牵人以心,启人以志。针对各种情况选择的谈话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多情况下要依据具体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并适当调整,改变或综合运用多种谈话形式。
三、看准时机,营造氛围
适其时,可一语千金;背其时,则一文不值。倘若关键时刻装聋作哑、缄口不语,实施之后、时过境迁,却指手画脚,喋喋不休,这种言不当时的班主任谈话是不会取得最佳效果的。谈话的最佳时机往往转瞬即逝,难以捕捉,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在情绪发生波动时谈话效果较好。如,新生刚入学时,学生因进步而受到表彰奖励时,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学习成绩下降时,都是班主任找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学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其生理、心理、性格等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谈话富有针对性。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中的小事着眼,由此及彼,一点带面,透过最本质的一点,触类旁通,上升到理论高度,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四、言真意切,析理透明
班主任对待每位学生都要有真诚的、深沉的爱生情感。爱之深,责之真,谈话才会有很好的效果。谈话时,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在维护学生尊严的同时,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以心换心,以情感人。班主任既要看到问题的不利一面,又要指出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优势,一分为二,辩证看人。
五、启人之思,激人以情
古人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班主任在与后进生个别谈话时,应善于运用肯定的评定策略,以肯定的语言平和、自然地与他们交流。只有当班主任的话是诚实的,出自内心的,没有虚伪、没有成见、没有训斥的意图时,才能爱惜和保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六、语言生动,善于幽默
前言
高校辅导员,一支专门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队伍,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教师群体,是每位大学生大学期间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导师,承担着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重大责任。新形势下随着信息的普遍化,经济的全球化,大学生的思维和想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上网成瘾、学习严重挂科、心理扭曲等现象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变换工作思维,注重工作方法,对学生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分层次、分类型开展日常教育工作。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各种压力,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辅导员的谈心活动要格外重视,对大学生各种压力形成的原因和类型要时时把握,建立学生特殊群体档案,形成辅导员谈话记录备案以及个案的跟踪调查等,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谈话的内容和方向要与时俱进并不断更新,最后达到学生愿意与老师谈话、学生有困难或烦心事解不开时能主动找老师沟通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辅导员工作的实质
(一)辅导员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1951年11月3日,《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提出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得到政务院批准。1952年10月28日,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指出:“为加强政治领导,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全国高等学校应有准备的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1]。1953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同志建立了“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由于当时“选择一些政治上、业务上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政治辅导员”,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双肩挑”,即一肩挑业务学习、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辅导员也应社会需要,逐渐从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转变为“事务型”辅导员,尤其是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后,辅导员的事务性、应急性工作大量增加。
辅导员是我国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队伍。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辅导员队伍为完成大学德育目标、保证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辅导员制度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有利于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随着高校扩招制度的建立,如今大学生面临更大的经济、就业和学习压力,多重因素导致不少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等,因此,当前辅导员的工作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过分强调“政治”,而是被赋予更多“政治外”职能,比如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等。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面向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品德情操素质、心理素质、事业素质等基本素质,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面对目前80、90后大学生自我实现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弱;竞争意识强,受挫能力弱;个体特征强,感恩观念弱;知识面广,辨别能力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的思想特点[4]。辅导员工作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而不是一味地以老师的身份高居在上,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时候要主动找他们谈话以排除学生的困惑,当学生表现突出或有明显进步时要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以激发学生上进的自信心。辅导员可以通过谈话活动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心存感恩社会,有自控力和面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因此,辅导员的谈话活动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开展而且要长期延续和不断进化的时期。
二、学生压力的形成
研究表明过强且长期的压力会使人储备的能量消耗殆尽而产生衰竭,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甚至使人死亡。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科学技术和人才在市场和国际竞争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由学业和就业等方面所产生的压力体现出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层面,其形成原因简要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认知与情感的矛盾、认识和行为的矛盾、情感与意志的矛盾、独立意向与认识能力的矛盾、自我意识中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因此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特点,其强度也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而不断加强,而且性别不同压力所体现出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根据大多数学生所表现出的压力状态简要分析如下:新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不适、情感问题、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网络成瘾、意外事故。
三、谈心活动意义和技巧
(一)新形势下辅导员谈心活动的意义
辅导员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谈话活动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谈话过程中一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二)谈心活动的技巧
1.明确谈话目的,找准谈话核心问题
学生是一个大的群体,找学生谈话要有根据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谈话时间和阶段,谈话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谈话准备,例如找什么样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说什么话等等。
2.将学生进行分类,有层次地教育每一名学生
学生刚刚升入大学时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共同的起跑线上,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很明显地出现分层现象。因此,大学教育要分层次,分类型教育,在他们出现分层的那一刻起就要对他们陆续地进行分类,目前大学生的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经济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弱势就业生、优秀学生、普通学生、学习型、实践型、社会生活活跃型、工作积极型、心理障碍型和顽固执着型。因此,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分类就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谈话主题,这样既有利于谈话气氛的和谐,更有助于谈话结果的收效。
3.用心对待每一名学生,用爱感受每一次谈话
辅导员工作,需要用爱心、细心、责任心面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开展学生谈话工作是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师生之间增进友谊、加深感情的主要途径。在与学生谈话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学生谈什么,怎么谈,哪些话必须说,哪些话不能说,都需要事先想得特别周全,而且要特别珍惜与每一名学生的谈话机会,在谈话过程中要带着爱去工作,用心与他们交流,尽量使谈话气氛和谐、轻松,让学生能在谈话的过程中敞开思想,畅所欲言。
4.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做学生的贴心人
贫困生是大学生群体中一个较大的群体,因此关注贫困生的成长应该作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平时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状况。当他们经济拮据的时候,尽可能地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生病时要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帮助他们找勤工助学工作,积极帮助他们争取贫困补助、减免学费、国家奖助学金,认真帮助他们做好开支计划,尽力减少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因经济困难而造成的生活压力。贫困生因经济原因常产生自卑心理,对贫困生经济上的资助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因此要经常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端正他们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5.明确谈话目的,讲究谈话艺术和技巧
要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按照预定谈话目的进行交流或愉快地接受建议和意见,就要遵循学生思想活动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必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谈话氛围。一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真诚地、耐心地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二是要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与批评;三是必要时与谈心学生共情绪;四是要选择合适地点,由谈话目的不同可选择教室、办公室、宿舍、活动场所等;五是要把握最佳时间;六是选择谈话方式,针对个别学生谈话需要一对一时,可以选用面谈、网聊、电话聊等方式,一些征求意见或听取对某事反映时可以采取一对多的形式。
6.坚持言行统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谈话 原则 方法
新的历史时期,我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完成新的时代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英才的关键环节。高校辅导员只有在平时多和大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引导他们说出心里话,在实际工作中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一、谈话的原则
1.以政治方向为原则。社会上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部分学生存在思想信念的迷茫和失落,诚信度下降,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复杂。针对现实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对象的多样性,辅导员在谈话过程中要遵循和把握政治方向,善于解读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所蕴涵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以此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体现的对受教育者成长成才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力量,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学生广泛的认同。
2.以平等尊重为原则。第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在处理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时,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待,给每一个学生以公正的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家庭经济、政治背景及学生自身的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区别对待。第二,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工作的主要对象,但是如果辅导员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将会使谈话在一开始就陷入僵局。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辅导员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们身上,要有意识地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他们的地位和个人经验,呵护其自尊。
3.以学生为本为原则。第一,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以学生为本是辅导员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辅导员进行谈话教育工作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同时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前提。是否坚持以学生为本,真正把责任之心、关爱之心、平等之心、理解之心投入到工作中,把学生谈话做到学生的心坎里去,是能否让谈话继续下去,取得良好效果,并得到学生理解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二,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看到学生独有的个体差异。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学生不仅是有差异的人,其差异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所以,认识学生、教育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辅导员一定要有耐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发展或成长基础。辅导员的教育只是一个外因,因此,辅导员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循循善诱,要学会等待,尤其是等待后进群体的觉醒。
4.以真诚亲切为原则。谈话时保持真诚亲切的态度是我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一个原则,同时也是我们与学生共处的准则。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辅导员要诚心诚意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想学生所想,以他们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桥梁,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进而才能引起学生心底的共鸣,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
二、谈话的方法
谈话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辅导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具备丰富的实际经验,掌握谈话本领,使谈话这门艺术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选择合适的场所。人人都怕丑怕羞,不希望自己的短处或隐私暴露在阳光下。因此,辅导员与问题学生在私下里的谈话内容必须做到保密,并且尽量创造一对一的谈话环境。对于内向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谈话地点不适合选在人多的场所。安静的办公室、辅导员的住处及校园里人少幽静的环境为最佳选择,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焦虑等不适感,从而使谈话能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2.放低说话的姿态。心理学家指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如果敢于承认自己存在的瑕疵,将比神圣而高不可攀的人更讨人喜欢。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放下身段,以平等亲和的朋友身份与之交谈,时时检查自己的措辞是否会给人以盛气凌人的感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与信任,才会讲出内心真实的感受甚至是小秘密。
3.善于静心聆听。事实上,积极的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回应方式,既能鼓励说者继续说下去,又能保证听者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辅导员应该仔细而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发现他的弱点和盲点,适时提出询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4.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往往能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带来排斥和拒绝。所以,辅导员找学生谈话要让他们喜欢你、信任你,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因此,辅导员要富于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学生美好的一面,及时肯定、赞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从理解和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开展说服教育工作。而当学生对某一话题显出心不在焉甚至有消极抵触的情绪时,应尽快放弃此话题,寻找其兴奋点,使谈话能继续进行。
5.用声音打动学生。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印象80%靠视觉,14%靠听觉,可见听觉的重要性。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声音富于感染力和亲和力。为此,辅导员应尽力做到控制音量,减少学生的压迫感;控制音速,使学生精神放松,使交谈变得愉快;发音厚重些,使谈话中的声音效果最佳;微笑着说话,使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活跃气氛;适时改变音调,增强说服力。
6.不说尖酸刻薄的话。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即使是身心健康的人,只要被一些不中听的话激怒,就可能会导致情绪的失控。大学生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他们中大多是“80后”,从小被家人骄宠,自我、敏感、脆弱,逆反情绪一触即发。所以,辅导员在谈话过程中应采用亲切、温和、委婉、含蓄的方式,不用刺激的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否则学生无法从内心真正接受。
三、注意的问题
1.谈话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辅导员在准备与学生谈话之前,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充分了解,对谈话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基本的估计,这样才能使谈话更有针对性,目的更明确。谈话前充分准备是谈话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2.综合应用多种谈话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在把握谈话原则的前提下,辅导员要认真分析谈话对象的具体情况以确定谈话所采用的方法,要学会综合运用各种谈话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