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综合考察报告

综合考察报告

时间:2022-03-27 03:02: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综合考察报告

第1篇

邢台市南园小学 杨丽敏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教育改革。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门新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的产生,是基础教育课程中教育创新的标志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11月22日,我们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跟随石家庄活动基地的领导去参观考察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习他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考察中,通过看(看学校环境、学生活动情况)、听(听汇报课)我从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振奋,感受很深。

活动一开始,基地把我们学员分成两个大班,让我们做为学生亲自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课程的全过程。我参加的是《十字绣》,授课教师紧紧地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设计活动方案。课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操作、技术实践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了与学生情感的共享。原来的我动手的能力相当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课,我学会了“十字绣”,又多了一样生活的本领。作为成人的我们上了一节这样的课还会那么激动,小学生们呢?

这次参观考察活动中,石家庄活动基地特意为我们提供了四堂综合实践活动观摩课,四位执教老师上得相当成功。我听的一节课是《石英钟》,老师先让学生谈谈什么是石英钟,石英钟有什么用,它有几部分构成,,怎样做一个石英钟。让学生说一说需要老师帮助些什么。接下来,老师展示了准备的大量材料。让学生构思石英钟的图案,这是让学生创造性体现的地方,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活动中,学生的智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动手制作石英钟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

一天的参观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石家庄活动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落实和实践,实验时间虽短,但措施得力,领导重视,教师工作扎实,已显露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来的种种鲜活可喜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全省各地以及全国做出了示范。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石家庄活动基地不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当作一个执行的过程,更是结合我省学生特点、实际和背景,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认识与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课程门类的归属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门类,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

2.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学年计划。学校应通过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处理好与社区机构的部门的关系。学校每年需要社区哪些部门的配合、什么时段、以何种形式、需要哪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取得社区部门或机构的支持。

这次参观考察,对我收获很大,但也有些思考。1、如何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作用、意义以及必要性的认识,扩展到有关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以及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身上。2、如何制定一个因地制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以指导我校的实施工作。3、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设有效评价。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的培训、工作量的确定、资金的筹集等都需要协调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我校要面临和解决的。

提出一点建议:

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要素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在本质上不是课程的内容,而是学生活动形式。真正的课程内容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活动主题。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要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中,适当地通过研究、服务、宣传、设计、制作、信息技术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的体验,达到各要素的整合。

第2篇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1.科技情况考察报告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其内容深度是介于科技论文和科普作品之间的。比起科普作品,它常常使用专业词汇和术语来介绍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和复杂的生产技术;比之于科学论

文,则不像科学论文那样注重论证说理。科技情况考察报告是运用通俗易懂、明白入理的文字直述其所见到的科学技术事实,为科技工作者传达科技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而为科研提供情报线索。

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科技写作的研究也硕果累累。在体裁上,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由过去的类别单一发展为现时的多种类别并存,其中有:某一国家科技情况的考察报告;某一国家某一学科的考察报告;几个国家某一相同学科的科技情况考察报告。体裁形式的多样化,增强了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表现力度,为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写作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格式为前言、概述、考察细目三个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简单地介绍本考察团的名称、组成,考察过程中所访问的国别、城市、机构、参观的具体单位等。

“概述”,也有单独写,或者和前言放在一起写的。这部分主要是交待考察的总体情况。写这部分内容时,不但要写得通俗易懂,而且要清楚地写出考察的内容和收获。

“考察细目”是考察报告的主体,主要内容都在这部分。写法上,可把考察内容分成若干条,然后逐条详细介绍考察所获得的专业内容。可以使用科技术语,语句力求简明扼要。

科技考察报告

例文:

《日本半导体器件技术概况考察报告》的提纲是:

(1)题目

(2)考察团名称

(3)前言

(4)综述(介绍日本半导体的发展现状、动向以及特点)

(5)日本集成电路发展概况和工艺

(6)日本集成电路的制版工艺

(7)日本集成电路生产的净化技术

(8)日本集成电路的生产设备

(9)日本集成电路的外壳封装

(10)日本微波半导体器件的发展概况。

2.科技会议考察报告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是为完整地反映各种科技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而写成的综合材料。在这里,科技会议是其考察的基础,会议上宣读的各种文献则是它要深入考察的所在,因为会议的主题内容都反映在会议文献中。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的写作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部分“概况”,要写明会议名称、主办机构,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的主要议题、开会的方式等等。

第二部分“收获”,这是考察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本次会议上本学科在研究方面的新动向,出现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那个分支领域将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

二是介绍会议的主要论文,要具体到图表、数据、方法、论证、结论等。在方法上要注意选择会议中最主要的论文,摘取其精华进行介绍,不能流水帐式地进行介绍,也不能照录全文。

三是结合国内具体情况,介绍国外在本学科上的科学管理、学科方向选择、技术设备、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便国内借鉴、汲取、运用。

3.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是科技研究人员为了某一科研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得到研究成果而写成的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范围很广。搞地质的科研人员可以对某一地区的地层地质发育情况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某一雪山的冰川进行考察;学生物的科研人员可以对某一稀有动物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某一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经济价值进行考察。只要他们对实地考察得来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成为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结构方式灵活多样,有直贯到底的,有分成几部分的,还有采用日记体裁写的。例如,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采用的是日记体裁;物候学家竺可桢的《雷琼地区考察报告》在结构方式上是“小标题式”;地理学家徐蓉的《天目山冰桌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在结构方式是分成几部分叙述和论述。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格式是:

(1)题目;

(2)作者及单位;

(3)摘要;

(4)引言;

(5)考察方法;

第3篇

一、理论检测

理论检测是为了检测参训学员在“理论集中培训”过程中,系统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树立新的课程意识、课程计划意识、新的评价理念、新的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学习与掌握程度。其命题、考试、阅卷均由主讲教师负责,考试随堂进行。检测形式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可以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也可以以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形式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等原则,记分办法按“100%”记入考试成绩栏。

二、平时学习考核

平时学习考核是“理论集中培训”考核中的一个部分,其考核方式采用“主讲教师评价、学员自评、互评、班主任考核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评价内容分“出勤、课堂学习投入程度、问题研讨参与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四个板块。其中,出勤考核采取学员签到和班主任抽查点名相结合的方法(学员每天上午下午各签到一次,班主任随堂点名);课堂学习投入程度的考核主要记录学员在听课过程的态度和表现,如听课、记笔记、课堂提问等,由主讲教师根据学员的听课情况采用“A全神贯注听讲且思维活跃、B认真听讲且作好笔记、C消极参与”等描述性语言给予客观公正地评价;问题研讨参与情况,主要记录学员在课堂上的对话、研讨、质疑、建议等方面的表现,由主讲教师或研讨主持人采用“A积极且有独到见解、B积极但无深刻思想、C消极”等语言进行评价;完成任务情况部分主要是对学员在培训期间完成各项任务包括作业、评课、自我评价与互评等各方面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其中作业部分由主讲教师填写,其余内容包括专题讲座及其研讨等内容,均由班主任将学员“自评、互评、主讲教师评价、班主任考核”等情况进行综合后填写,其结果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形成性评价语言进行记录,最后由班主任将各类考核、考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同样采用“很欣赏、欣赏、不欣赏”等形成性评价语言记录其结果,作为“理论集中培训”阶段成绩直接记入学员学习档案袋。

表2将作为“集中培训”阶段成绩直接记入该学员学习档案袋,同时此表中考核部分的“投入程度、参与情况、完成任务栏的作业部分和考试成绩”由主讲教师填写(专题讲座及其研讨由班主任考核填写),其余内容由班主任将学员“自评、互评、主讲教师评价、班主任考核”等情况进行综合后填写。

三、教育实践活动考核

教育实践活动包括“麻雀解剖式”实践活动、“三课”(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三门课程是当前校长课程管理的瓶颈)教学观摩活动、县内教育管理现状剖析等内容。

附:发言记录(连同上表记入学员学习档案袋,作为平时学习成绩考核依据之一)

四、写好检查报告

考察报告按考察要求和考察报告的写作要求,委托专家或指导教师鉴定其报告质量,鉴定时要注重学员考察后的收获,以及针对考察情况结合已经掌握的教育新理念而进行的自我反思的质量。

五、单位实践考核

单位实践考核包括挂职锻炼与单位实践的跟踪培养两个方面。这种考核以挂职单位与实践单位的考核为主,评价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创新能力、领导艺术、带头作用、工作成绩等方面,评价方式同样采取自评、同行互评与单位领导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评价记录卡见表6),单位实践考核要结合教育行政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最后的综合评定将记入学员学习档案袋。

六、对主讲教师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以促进教师与学员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第4篇

一、基本概况

(一)海城市进行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海城市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海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1996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2000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2000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2000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二)关于蛟河市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有关情况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属半山区。全市辖20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29.9万。2001年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该市针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乡村医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蛟河市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条件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可行之路"。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1、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打破"一村一室"的传统格局,对原有乡、村卫生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将265个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调整为218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均衡设置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每站覆盖人口1000-3000人。服务站受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领导,承担对农民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常见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康复等工作。

第5篇

英文名称:Strait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主管单位: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2705

国内刊号:35-1185/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选题指导;大胆假设

有些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宜在初中进行,也有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到校外学习活动,这都是误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很好地解决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应对学业水平考试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指导先行,做好选题指导

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详细的预案,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应做的事设置得详细、具体,特别是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寻找问题,学会观察,发现问题(研究课题)、记录问题、查找资料。初步理解寻找信息的途径,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同时尝试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概括,学习怎样提出问题。我们在选题中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知识能力所及的课题,将其范围界定在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象的范畴内。

通过动员,学生的研究热情很高,很多小组都提出自己的课题,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利国镇铁矿资源的历史”“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其中利国地区微山湖生态系统研究这个问题比较切合实际,但有些大,分工不明确,为此我将该研究性课题细化为:水资源以及养殖业;微山湖周边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的调查;南水北调对利国地区生态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大胆假设,小心论证

初中生在智能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水平较弱,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相对很少。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辅导在前,学生实践在后,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要求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精心设计地理探究活动的过程,让学生“重演”地理学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像地理学家那样观察、思考、提出假设、得出结论。

在研究性学习中,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按照分工的小课题进行网上和图书馆、阅览室杂志中资料的收集,然后做出资料卡;做成一份问卷调查,由微山湖畔黄山村的学生进行调查;由我本人亲自带队到事先选好的地点进行考察、拍照、采集样本。最后按照分工进行材料的分析、整合、调查报告的撰写和展板的设计。后来我们通过学校将“对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保护的建议”报送给相关部门,受到环保部门的好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搜集资料、分析问题,主动地运用了所学的地理知识、理论去分析问题,如绘制利国段微山湖简图、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气温和降水图等,都给我带来了惊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进行学科间知识的借鉴,如生物、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我也通过自己的收集给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平台,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通过研究性学习,同学们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有利于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励评价,展示成果

初中研究性学习评价必须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依照初中研究性学习具体目标进行评价。评价中不能太注重成果,不必太关注“做得好不好”,而应该多关注他们“是否做了”,多进行过程指导;要运用表扬勉励的手段,分阶段评价的方法和从发展的观点去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展示的成果也有很多:研究性学习报告(将整个的研究原因、方法、过程、结论形成一个研究报告)、展板(图片、文字)、地理小论文、地理手抄报、研究性学习的感想、体会反思等。我们学校两个研究课题:“利国镇铁矿资源的历史”“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学生撰写了质量很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做成展板获得区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受到学校、家长的好评,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第7篇

一、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不但涌现而发展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质量退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危机。环境教育也随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在1972年在斯得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被广泛地接受与肯定,由此拉开环境教育大发展的序幕。之后,在1975年的贝尔格莱德,1977年的第比利斯,1987年的莫斯科和1999年的塞萨洛尼基会议中,环境教育的定义不断清晰,也被越来越多的机构组织重视和执行起来。各国对环境教育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1987年莫斯科环境教育和培训国际会议上的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个人和群体意识到自己的环境和学习的知识、价值观、技能、经验以及从个人和群体层面使他们能够采取行动应对当下和未来环境问题的决心[2]。我国关于环境教育的定义,可引用百度百科的概述: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环境科学专业科班培养的本科生,无疑是环境教育的直接受体,通过系统的环境专业教育训练,使学生不但掌握环境专业领域知识,而且兼具使命感和责任心,成为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倡导者。

二、中西(欧)环境科学实践教学差异对比

1.实践课程设置。国内环境科学的实践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两类,下面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进行阐述:一类是与专业课相关的实验课程,比如普通化学实验、环境检测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环境毒理学实验等等。该类实验课程设置与专业课学习相对应,内容多为专业课原理的演示或验证实验。该类课程分布在教学周中,需要实验前进行实验报告撰写的形式进行,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进行总结。另一类是参观实习类的实践课程,如同济大学环境科学系组织的参观云南水务集团、上海杨树浦自来水厂等实践,这些实践课没有对应的专业课程,而是在培养计划中作为暑期实践单独出现,具有比较高的独立性,时间上它们分布在暑假开始的阶段,一般为期两周。学院组织以系(或班)为单位,集体前往参观地点进行实践,而地点和参观的企业分布广泛,有上海市内的环境企业,国内的污水处理公司(云南水务公司),也有国外的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环境基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参观结束后,同学们需要撰写对每个场所的心得体会和报告。在参观时,所参观的企事业单位机构的专业人员向同学们介绍相关专业知识,这拓宽了同学们的专业专业知识学习途径。费用方面,远途的参观考察基本上是学校学院的经费承担,但是也有同学自费的部分如机票和其他一些费用。一般都在普通家庭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总体来看,国内的实践课程种类比较多,时间地点都很多样,而目的就是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课程的评价体系则主要参考学生的报告评价,如实验课的实验报告的平均分和考察报告的评分等。此外,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创新试验区为例,通过组织小班教学,引导学生们循序渐进参与创新实践,以提高综合能力。如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参观教授实验室,大学二年级开始“一对一”的导师制,通过学生和教授的双向选择,确定学生的导师和课题组。这样,学生可以进入各个不同的实验室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更早地接触到科研和相关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为学生开阔视野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欧洲的环境科学实践课程设置与国内有所差异。以试验区同学交流学习的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为例,环境科学实践形式也分两种,和国内一样,是实验课程和参观实践。但是欧洲的实践课程强调本地化和可操作性强。这里的实验课和理论课不分家,如环境生态学,课程分为两部分———课堂和实验室,同学们进实验室的频率也是一周一次到两周一次,此外,同学们无须撰写预习内容,但实验报告和国内相似,区别在于这边要求以一定的格式标准,将实验报告打印出来,由老师收集,作为评分的依据。而参观实践也是与课堂结合的,并不同于国内实践教学课程独立设置。往往在某门课程学习当中,安排整天的实地考察(fieldtrip)。实地考察地点则由课程的性质而决定,例如地理课会选择附近的山体,而环境修复会安排在周围的某个垃圾填埋场。偶尔也会有远途参观的课程,行程从3~4天至一星期不等,这些课程通常出现在大学高年级如大四阶段。这种远途实践是自愿参加,部分自费。如同学因为费用问题不参加将另外安排任务。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由于自然场地更多,通常都是任课老师担任解说员的职责,因此需要老师对该场地有一定的了解。据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叙述,当地的课程设置和西班牙相差无几,也是实验课和理论课相结合,而实地考察也是根据具体课程来安排,有的课程会固定每两个星期有一次,有的课程则不定期举行。而且普遍没有长途的行程,时间最长则只有3~4天。课程的评价和国内相似,也是根据学生的报告进行评分,不同的是,该分数是理论课的一部分,并不像国内有单独的实验课分数。

2.学生态度。在国内教学普遍以应试为目的的大背景下,实验和考察这种非考试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实践考察中,同学们普遍对轻松的行程比较感兴趣,而在具体的企业和工厂参观热情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主题的熟悉程度和讲解人员的表达能力,积极主动性上受限制。部分同学对实验预习报告和考察报告的撰写不够重视,仅仅是完成任务,会沦为“形式主义”。在西班牙或者德国的环境科学主修学生则对实验和考察有不同的态度,学生们普遍乐意接受实验和考察教育,相比中国学生,他们更有兴趣参加实验或者考察形式的教育。但是同学们普遍为实践课百分之百的出勤率要求感到苦恼,在西班牙尤为严重。因为西班牙18~24岁学生平均翘课率为23.5%,为欧盟国家首位。此外,实践考察报告的撰写不是必须的,受到部分同学的欢迎。

三、小结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西环境科学实践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学生的态度。以中国同济大学为例,实践课程独立于理论课之外的课程体系,时间和距离的跨度比较大,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反观欧洲的实践教育,以与同济大学有交流合作关系的国王大学为例,更注重本地化和可操作性。在学生的态度方面,欧洲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高于国内的学生。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环境学科实践教学的优势,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复合型创新性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的环境科学领域的人才发挥作用。

作者:刘爱荣唐凯彬张伟贤黄菊文陈玲单位:同济大学

第8篇

相比于政经“硬件”,以阅读为核心的柔性因素更加贴近心灵与精神。丰沛、润泽还是枯竭、干涩,这是躲在高歌猛进主旋律背后的一道选择题,容易被忽视,其影响却至深至远。据上述报告,文学阅读的浅俗化走向已不容回避,典型的表现是那些缺乏人文气息与人性温度的作品大行其道,轻松化、娱乐化日渐被抬到过分的高位。同样的状态,我们在人文、社科、科普等几乎所有重要领域的阅读现状中,也都可以看到。

好的阅读之于心灵,价值很多。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点,关乎德性。

从普遍意义上说,德性的来源有二。

首先是社会和家庭的教养。从公共领域看,目前的社会现实常常表现出多重失范,难以让人满意,因而也难以对德性的形成施加好的影响。家庭内部一般会有追求德性的天然选择,但这种追求与社会性的整体失范相悖,于是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囚徒困境――想让自家孩子善良,但外面那个环境复杂,总不能让孩子吃亏吧,所以……孩子必须适应现实,不能太拘泥于善良原则。这样的困境下,德性的形成当然也不容乐观。

其次,德性可以源自优质阅读。好作品中那些恒久的、有益于道德形成的价值,会通过阅读潜移默化地内化于人的心灵。缺乏阅读是可悲的,缺乏优质阅读则更可怕。因为在质量不高甚至恶劣的阅读中,不仅无德性,反而包含着对德性的伤害。

阅读在根本上是“私领域”的事,它足以构成某种抗衡“公领域”的力量。当内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蒙尘时,好的阅读便是一种擦拭。我们需要付出许多精神努力,才能对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好的阅读能有效地助益于这种努力。这样的阅读,久而久之,足以使一个人有勇气对抗他所认为不良的整个社会风气。

人的心灵,借由阅读能够走多远,潜力几乎是无限的。当社会整体蒙尘时,对于个体,优质阅读尤其可贵。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6月29日)

■解读方向

1.关注文学发展动向,选择优质阅读。阶段性文学现状的宏观考察报告,使人们对“抗震诗潮”的出现与影响、网络小说的类型化及“山寨文化”的由来与评说等焦点与热点更为深入地关注,从而了解文学现状,选择优质阅读。

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136-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college physics ex-

periment, suggestion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re put forward, aiming of improving the students’ learning status and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and quality.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educational reform

1 前言

21世纪由于人类知识总量的爆炸式增长,各国更加注重人才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力素质主导下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面,创造性、适应性强的能力型复合人才自然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学员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验课程,也是后续实验课程的基础,在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4]。针对新世纪、新阶段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军械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也在不断地尝试改革,虽已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同时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认清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军械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教材编写体系框架合理,单个实验项目有待改善 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已经趋于合理完善,形成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为线索的阶梯形分布。这种教材框架体系设置适应了学员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学员实验能力的渐进式培养和提高,但同时对于具体的单个实验项目从内容设计上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现行的实验教材由于基本上是按照固定不变的老模式平铺直叙式讲授展开,它更像是一本烹调书,一步一步介绍给学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这种教材编排方式在学员学习的初级阶段,针对基础性实验来说还算是适用,但是随着学员学习水平的提高,如果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还是这种编排方式,无疑对学员思维是一种限定,不利于学员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和创新。

教学方法、模式多元化,但需进一步深化、系统化 军械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室各位教员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比如开展了“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等,但目前这些基本上都是教员个人的自发行为,很多教学改革并不彻底,理论理解不深入、不系统,具体表现为学员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明显,改革流于形式,实验仍然停留在“教员教、学员学”的层面,教学效果不突出、教学质量评估水平整体不理想等。

教学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合理、完善 在对学员的综合评价环节,为了能够全面合理考核学员,实现“以评促学”,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学员成绩除了参考上交的实验报告,去年还将学员的平时表现纳入评价体系,包括学员的预习情况、具体操作、问题处理等实验的各个环节,但如何进一步规范参数、完善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实践论证。

结合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现状,教学中以学员为中心,促进其能力和素质发展,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深化大W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措施和意见

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员科学素养、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的重要手段,在高等院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军械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员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其综合能力和素质,需考虑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以学员为中心,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更新实验教材 教材编写方面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德国就比较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其自主学习、探索精神的培养。对于单个实验项目,在教材编写设计时,很多内容都是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美国大学的实验教材内容也可以通过其自编的实验教材来体现,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被有意识地粗略化,同时留给学生很多结合实验的思考题,而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进行思考和创作[5-7]。这都体现了发达国家教材编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基本理念。

针对军械工程学院物理实验教材现状,结合学员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应该适时更新教材以适应改革需求。在教材编写设计时,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好的理念和做法,同时兼顾学员学习特点和规律。比如:对于基础性实验,考虑到学员基础,还是建议采用传统的编排方式;随着学员学习的深入,实验能力的提高,对于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就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改变传统实验教材中平铺直叙的编写方式,以具体问题或是项目引导学员课下主动学习、探索,课上认真实验、积极思考,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实验能力和素质。

以学员为中心,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深化教学方法、模式改革 结合军械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推进教学方法、模式改革。

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深化对各种教学方法的认识,找出各自的适用范围,把握其应用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灵活运用,建立探究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等教学新模式下的示范课堂,解决前期改革中学员参与度不高、方法理论不够彻底、应用不够有效等问题,大幅提升学员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建立以学员为主体的课堂模式;

另一方面,以教学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完善对现有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研究,形成适合军械工程学院特点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理论体系。

以学员为中心,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完善实验考评机制 实验成绩考核是实验教学中关键的一环,考核的目的在于能够正确反映学员掌握知识,进行实验的综合能力和素质[8-9]。为了能够更加合理、全面考核学员实际水平,考核时就应该更加注重“过程”考核,为此应该把学员平时成绩也纳入该体系中。

平时成绩主要反映的是学员的平时表现,包括了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回答问题、实际动手操作、遇到问题、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及课下的实验报告撰写等环节,这部分成绩最后是按照30%的比例来进行折合的,而考试成绩占70%。

考试成绩又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相对来说难度较小,主要考虑从基础性实验中选取,考查学员的平时实验情况,占总成绩的20%。而期末考试要对学员一年的实验情况和实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所以实验难度较大,考核也较为全面,占据了学员总成绩的50%。实验多为设计性实验内容,教员提前给出实验项目,从方案制订、仪器选择、步骤设计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实验考试的真正操作,再到当堂课撰写实验报告,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学员自己来完成的,整个过程对学员是一个综合实验能力和素质的考核。

从最近的评估效果来看,这种评价方式还是比较科学的。但量化的指标和参数,比如说各个具体环节的分值量化以及在总成绩中占据的百分比多少是最为合理的,还得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检验,以期更加合理地评价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4 结语

改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改革也永远在路上。只有树立改革决心,立足院校教学现状,跟进教学理念,适时更新教材,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模式,完善实验考评机制,以此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姚列明.结构化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陈中钧,俞眉孙.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186-188.

[3]刘军山,邢红宏,苏学军,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189-191.

[4]曾武,陈桂云,戴存礼,等.大学物理实验[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0.

[5]段家K,曹慧贤,王煜.美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和管理情况考察报告[J].大学物理,2004,23(3):42-45.

[6]沈元华.美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考察报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1):89-92.

[7]苏卫锋,姚红英,高渊,等.欧洲物理实验教学考察报告[J].物理,2014,43(4):266-271.

第10篇

【关键词】 小学生;问题;探究;成长

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从2001年开始“小学生科普教育问题探究模式研究”。我们以科学知识和技能的问题探究为索引,把学校内部的学科教学活动与社会(社区)及家庭结合起来,探究结合点和学习的最佳途径与方法,促进学生有效的开展各项问题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问题探究作为增知、长智、强能、冶情和励志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追寻问题探索研究。

1 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学会提出问题,我们在实践中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出问题。

1.1 从生活中提问。如,提出“人为什么天天要吃饭?为什么天天要刷牙?为什么不能乱扔废弃物?”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如果让学生真正弄清楚,这对于学生自觉形成科学文明的习惯是会有好处的。

1.2 从阅读中提问。如,“提出为什么要建三峡电站?重庆的雾为什么这么多?渝北区为什么我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等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环境问提,不仅能使学生主动阅读报刊杂志,看新闻报道及上网查寻等,还能不断丰富学生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1.3 从学习中提问。如,提出“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牛顿发现地球引力有什么用?为什么圆周率是3.14”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只要老师善于引导,便会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

1.4 从活动中提问。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城南污水处理厂”和“人和空气监测站”时,许多学生提出“什么是生活污水?国家生活水排放标准是什么?空气污染物有哪些?空气污染指数是什么?”等问题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又是我们生活无法回避的,引导学生去主动了解这些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

2 激励学生主动实践探索,获得结论

任何问题提出之后都需要鼓励学生经过实践探究,去主动获得结论。

2.1 猜测或提出假设。在提出某一问题之后我们往往不知道其结论是什么,这就需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或提出假设。如有的孩子看见自己的爸爸经常吸烟,但从未见到有什么异常,身体健康,便提出“吸烟真的有害吗?”的疑问,这时可以假设吸烟无害有益。

2.2 设想探究路径或制定计划。在对某一问题提出假设之后,就应设想一下该如何开展探究活动或制定探究计划。若要说明“吸烟是否有害”,可引导学生从有关资料中获得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调查和实验来获取信息,并设想或制定探究的过程。

2.3 实验研究。当设想和制定出探究计划后,就可以通过查寻、访问、调查、实验来展开研究活动。如有学生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了解道“静电可以除尘”,更提出利用静电吸尘技术来解决重庆工业废气的污染,在老师引导下,经过探究实验终于设计制作出了“静电除尘烟囱”,此项设计在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竞赛中荣获集体项目一等奖,该项实验效果明显,还在重庆卫视“成长”栏目中演播。

2.4 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应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应该包括考察报告、统计数据、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信息资料,为后面的分析、解读提供丰富翔实的材料。

2.5 分析和解读信息。当我们从各方面收集到许多信息之后,就应开始分析和解读信息。请看这是学生对自己压岁钱的统计分析:

分析:我今年的压岁钱是570元,按照我们学校一学期的学费235元,就可以帮助两个失学儿童上学。如果全国小朋友的压岁钱都捐给失学儿童,大概中国的失学儿童就没有了。但是这些钱不是给失学儿童,大人们给我们这些钱,只能让我们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作者注:孩子们的语言略显幼稚,但是真实的)。

问题:我国有多少失学儿童?

2.6 归纳、论证得出结论。在分析和解读信息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论证、推导分析、获得结论。如在“吸烟是否有害”的探究中,学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多数是有害的信息,但也有有益的信息,如有提神醒脑、杀菌消炎的作用。这使许多学生产生了疑惑,甚至提出:我爸爸吸了十多年的烟,可是他身体却是好好的,从来没有生过什么病,真的吸烟有害吗?最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了“让蝗虫吸烟”、“用烟赶走蛀虫”、“用烟水养鱼”等实验,最终得出了 “吸烟有害”的结论。2004年6月,该学生参加由中国少儿科学院组织的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其科学论文“吸烟真的有害吗?”荣获全国一等奖。

3 引导学生乐于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通过探究获得结论之后,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告诉大家,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成果,并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整理好信息资料,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评头论足。在研究报告中,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把自己的结论告诉大家,应有探究过程的完整展现,从中让同学体会你探索的轨迹,同时也表明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进取过程。

我校在连续16年举行的“科技节(科技月)”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许多班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科技作品,有的指出对某些生活品的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还展示了自己新产品的图稿;有的带来实验材料现场演示自己的实验研究过程;有的向大家宣读了自己的考察报告,还出示了自己的考察数据;有的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创作的科幻故事。随后,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与人交流,把每个人的作品展示出来,营造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

第11篇

跟随长白县教育局教改考察团历时11天前去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与校长、教务主任、任课教师面对面交流、请教,和实地考察,使我受益匪浅。西峡是一个河南偏远的小县,但西峡的教育同仁敢于冲破传统教育模式束缚,在学习借鉴洋思、杜郎口经验基础上,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实际培养了怎样的人,应该怎样去培养人?进行深入思考。以杨文普为代表的教育改革者,提出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并且勇于实践,取得惊人的教学成就。他们的教育改革的勇气令我佩服,他们的精细、严谨的学校管理更令我信服,同时他们领导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品质更令我感动与折服。另外西峡学子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勤奋上进求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说西峡此行学习,不仅学到先进的教育改革理念,更学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高贵品质。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感悟

通过深入西峡城区第一初中、五里桥镇初中、县第一高中课堂,对语、数、英、物、化、政、生物七个学科进行实地听课,同时与学校校长、教务主任、上课教师进行座谈、交流、请教,深入学习探究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共有四大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四个环节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关键是如何应用。因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抓住教学过程中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疑”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提问题,敢于质疑,为学生在课堂中的下一步学习预设情景。“探”是学生有了疑问,然后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再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深入学习感受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更重要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训练。

从设疑自探环节来看。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题或阅读教材或依据给出的学习目标,提出针对本节课的疑问,教师引导整理自探提纲,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开展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每人都准备学习笔记记录好提出的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想法思路,学习时带着笔边阅读边标记应解决的问题。这种模式真正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既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又锻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动脑的好习惯。

从解疑合探环节来看。西峡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各学科根据学生的学情把学生按好、中、差分组,一般六人一组,选出学,组织本组学习。每个小组学习,从初中到高中一个明显特点都是学生站立学习讨论交流(但这种方法不利于观察学生学习交流表现情况)。这一环节重点是对自探中知识点和难点进行整理,达成共识,为展示和点评做准备。展示中一般坚持让学困生或中等生展示,让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展示评价采取小组竞赛积分形式,这样给学困生充分展示锻炼机会,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评价要求比较严格,不仅要给出评价分值,更要给出评价理由,并纠正错误还要向其它组征求意见。评价时,评价人要求面向全体,声音洪亮,行动迅速,字体工整,条例清晰,要点简练。这种做法实质是对中等生,优等生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要求,更加全面培养了这些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小组交流、展示、评价过程中都是在组长带领下,分工负责,互相帮助、指导,尤其是展示的成果和点评操作都体现全组的智慧结晶。解疑合探不仅解决了学困生学不好的问题,又培养全组合作探究能力,更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教师始终给学生的是鼓励、表扬与启发,创设了活跃、充满激情与挑战的课堂氛围。这时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服务者。

从质疑再探环节来看。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勇于向书本、权威挑战。基本上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的内容和涉及的知识能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即要求学生能提出具有挑战性、有价值、有创新性的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共同解决。本环节中,重在激励学生提出更有价值,更具创新性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在此环节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质疑再探时,教师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针对一些提出课堂以外的问题,教师解决不了时,也充分鼓励学生,并且通过课外其他途径解决,如运用网络、向专家求助,即保证学生求疑问难的欲望。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操作流程上还有一个环节,即运用拓展。本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一种拓展延伸。即指导学生结合本节重、难点,易错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改编或自编一些巩固训练习题,此时教师要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编题。这时教师要选择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训练。当学生编练问题不足时,教师要及时补充学生训练题,这也是引进洋思中学的当堂清的做法。编题训练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当训练结束后,由该学科班长(即课代表)总结评价本节学习内容及各组学习情况。总结学习情况时要评出本节课“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评价之星”,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学习个人。此环节更能体现出尖子生的培养,因为学科班长,不仅自己学习优秀,而且对本班70多人的学情了如指掌。课堂中要观察好每一个学生学习表现、掌握每一组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客观公正评价好这节课,这使学科班长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但是每节课都是学科班长评价,不利于其他同学的锻炼培养,应该给更多学生机会。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本质特征就是“探疑”,课堂教学整个过程始终贯穿探疑这条主线:即从设疑开始——思疑——解疑——再质疑——编疑——答疑——释疑结束。这一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克服学生学习信息不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摆脱了学生依赖教师学习现象。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学生厌学心理产生根源“填鸭式”教学,解决了学生课上主动性差,课堂效率低下问题。同时促使教师摆脱依赖教材,局限于教材的问题,真正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因为学生课上大胆质疑,教师备课就不能局限于教材,就要考虑学生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就必须学会整合课程资源,课堂上才能更好为学生服务。另外,解决以往教师是评价学生的权威问题。“三疑三探”引进学生课堂评价机制,使学生学习评价更客观、公平、课堂评价更加民主。但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运用,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实质,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三疑三探“并不是在每一节课都能完成这四个环节,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分几课时完成。

二、西峡县学校管理的感悟

西峡县在河南省虽然是一个小县,但是全县人口42.6万,每个学校学生数非常大,平均班额都75人以上。一所乡镇初中2325名学生,136名教职工,这给管理带来了一个巨大考验,那又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呢?通过实地学习考察,一方面采取科学的“三疑三探”教学法,另一方面是西峡的严谨管理体制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更重要是西峡具有一批团结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教育改革团队。正像杨文普校长提出的“教育三问”。为什么教师工资待遇提高了,却出现了“职业倦怠”?为什么上学免费了,学生却不愿上学了?为什么年级升高,上课却不会提问了?杨文普“三个为什么”的答案,就是新课程实施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就是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实质我们长白县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高喊新课程改革的口号,走的是传统教学的老路。我们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只是口号、形式,没有持之以恒落实到行动上。反思我们新课改,关键是我们推行教学改革决心不彻底,改革力度不到位。“三疑三探”在五里桥中学推行,就是依靠行政手段强力推开,而且他们采取分部教学管理,初三分层次分班教学,既尊重学生差异又利于对比竞争。就像校长李青峰所说,我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能保证100%都能做到,我能保证80%以上能做到,这80%能做到,就意味着80%学生成绩能得到提升,这难道不足够吗?在城区第一初中与他们教师交流了解到,为了更好推行“三疑三探”教学法,他们任课教师每月有10次业务学习,每周2节听课任务,并且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评价标准评出成绩,在教学研讨会进行讲评,同时学校设立业务学习考核与考试。

西峡教学管理之严,超出我们的想象。早晨5:30分上课到晚上8:10分放学,每天早、中、晚三餐各半小时吃饭,学生90%住宿,所有学生都在校就餐(时间不允许)。学校值班领导及上课教师全部提前到岗,清校离开,领导、教师与学生同吃。五里桥中学为杜绝学生吸烟,每节课下课都由专人在卫生间值班检查。每堂课都有领导专项检查教师上课是否落实“三疑三探”,以及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深入城区一中班级看到每名学生课上都有一个小警示签,上面书写着自己目前在年级部名次和班级名次,以及今后自己要努力达到的名次,还有今后学习需要加强努力的学科,最后写有自己人生座右铭。学校注重文化建设,更注重“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环境渗透,学校每个班级后面都设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图。在班级、多媒体教室到处都有宣传“质疑”“创新”的语言,如:“无疑如滞水,探究蕴智慧”“质疑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探究是孕育创新的法宝”等,充分打造“质疑”“探究”的良好环境氛围。

深入西峡学校考察,不仅感受到浓厚的教研氛围,更令我感动的是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师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教师领导从早晨5:30到7:00,中午从12:30到2点,晚上从6:30到8:10都是无偿劳动付出。虽然入冬教师办公室仍然没有取暖(有空调),班级也是如此。我们身入教室听课,手冻的无法写字,脚冻麻了,可是班级师生的学习热情仍然热火朝天。走进办公室大家都是紧张忙碌着工作,没有人浮于事的场景,如此敬业的教师团队,精益求精的管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成绩吗?

西峡学习不虚此行,使我真正懂得“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改革实质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改变了学生的学法——自主学习,它改变了教师的教法——不是教知识而教学法,更重要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变革。我深刻感悟到西峡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生存之根,三疑三探是教师发展之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改革实质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具备一定能力水平就无法把握、驾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如徐青峰校长说:“三疑三探入门容易,学到位难,转变观念更难。”推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项教育教学改革,改革转变观念是第一位。

对xx中学考察报告暨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之探究

语文阅读教学学习考察报告

第12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生 社会实践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4-01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复杂的地质地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复杂的地质地貌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影响着地区的降水、光照、耕地的数量分布,对大规模发展种植业限制较大,粮食产量不足。另一方面又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直接影响着地区的商品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湘西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难以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经济综合发展的症结所在。

复杂的地形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复杂的地形地貌有利于农、林、牧、渔、猎等多种经济的综合发展;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栽培以及多种经济林木和用材林的发展;有利于山区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多种环保、健康、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的推广和发展。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多种矿产资源的储藏和分布,矿产资源丰富。复杂的山区地形使河流多险滩、瀑布,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有利于对河流梯级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地貌孕育了大量的旅游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和资源,这里的山水将面貌一新,夕日的“穷山恶水”将会变成今日的“山清水秀”。夕日落后、单一、自给自足的经济将转变成今日综合开发健康、养生、营养的生态农业和商品经济。

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对当地的地形进行实地综合考察

教育教学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理教育教学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尤为突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的培养。为实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对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方式方法做了明确具体的布置。

1.明确考察内容。将考察内容分为六个主题:①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②地质地貌与气候,③地质地貌与交通,④地质地貌与河流,⑤地质地貌与人类活动方式,⑥地质与矿藏。

2.社会实践调查范围。对学校周边地区以及学生自己家乡进行考察。

3.社会实践考察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

4.学生分组及社会实践考察任务分工。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负责对以上六个主题进行考察。

(1)考察前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写好考察计划书,设计考察路线图。要求各考察小组根据各自的考察内容设计考察方案、准备考察器材和考察表。考察方案中要求学生在考察区内选定三至五个考察点,确定考察方式和时间、小组成员的分工等。因考察内容不同,所需器材和小组成员分工也不尽相同,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的考察内容做好周密细致的安排。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计划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指导。

确定考察点的考察内容:根据计划中所选考察点,明确该点的主要考察内容。如:第一小组考察内容主要是“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所选考察点必需要有较为明显的断层构造或山地公路的明显剖面处,这样才能更加容易观测到地质构造状况。

确定考察方式:一方面到相关部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一些自然地理状况,然后再到考察点进行现场考察。

明确考察时间:何时到何相关部门找资料,何时到实地搞调查。

器材准备:主要是摄像机或照相机、录音机、卷尺、绳子、小铁锤、纸、笔、食品和水等。

小组成员分工:安排好相关人员分别负责摄像、录音、测量、笔录和后勤等工作,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2)实施考察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考察工作。安排学生按考察计划书中的设想一项一项地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可对考察内容或对象做适当调整,做好考察工作。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考察过程中应做好人身安全考虑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并学会一些基本的应急手段和自救方法,在考察过程中尽量有教师或家长陪同。

三、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动脑筋,提升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遇事敢想,有独特的见解,但因与外界联系较少,自卑感较为明显,因此在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意见时总是显得十分的拘束。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着当地地质地貌的第一手材料,有依据就有发言权,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机会。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享受工作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笔者对本次考察活动又做了进一步的工作安排。

1.各小组将自己考察所获得的材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制作和展示课件,看到自已的作品,无不感到成就的喜悦和乐趣,更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