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7 00:0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1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2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3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3.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4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帐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帐款管理成本,3)坏帐损失成本。应收帐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帐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2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3确定合理的应收帐款比例。4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少平,李小燕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2000:116~17
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升级给国际工程承包业带来极大的压力。而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往往具有投入资金量大、施工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工程管理复杂的特点。国际环境动荡性则使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会带来承包项目的亏损。因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要想继续扩大业务范围,与欧美国家的成熟企业竞争,就必须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深入剖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来源和规避措施,并将风险管理思想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以有力的应对措施将风险转化为机遇。
二、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风险构成因素
对于财务风险定义的解释,可以概括为:由于一些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融资不当等因素导致企业丧失正常的账目资金偿还能力,从而使企业投资人的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收益呈消极背离的危险。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方方面面,大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企业外部环境的动荡性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的不确定性,当企业相关决策与企业发展不匹配或不能应对外部环境动荡性时,不当的决策活动则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或直接损失。在财务领域中,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财务风险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因对各种系统的或者非系统的因素无法预料和控制,企业的实际财务目标与预期的财务目标出现差异,而这样的差异会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有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即为广义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融资或筹资风险,它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的负债存在使得企业存在到期无法偿还本金的风险,这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构成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
国际工程承包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其应对的不仅是来自各个国家的企业的竞争,还要应对难以预测的国际环境。这一市场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存在着极大的投入风险。首先,国际工程承包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国家之间的经济环境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差异巨大,这些都是双方合作的难度和风险;其次,西亚北非等地的政治环境动荡,而我国承揽的很多工程项目处于这些地区,项目进展和人员安全时刻受到威胁,相应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在国际市场上也常常出现评价标准不一致的情况,这一情况也会增加企业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企业风险。
(二)财务管理制度因素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多数将工作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上,而在财务管理方面则重视程度不够,这就造成了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监管不严格,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财务管理缺乏效率和前瞻性等问题。而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第一道屏障,没有一个稳健运行的财务管理机制,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企业投融资战略因素
1.投资风险
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的中国企业既有大型垄断央企,也有中小民营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往往资金充沛,投融资能力更强,然而一旦决策失误,产生的后果也极大。尤其在对于还未发展成熟的企业来说,内部管理效率低,缺少行业内的领头人物,项目运作也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这些都增加了投资风险。另外,我国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签订项目合同往往漏洞繁多,这又间接增加了投资风险。同时,有些企业缺乏长期的战略眼光,只为获得当前的既得利益,采取相对高成本和相对低效益的项目开发策略,这种做法不但可能导致预期效益难以实现,而且可能有项目亏损的后果。
2.融资风险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大多为大规模的集团企业,承揽的工程项目数额大、成本高、需要大额的资金的支持,然而在投融资领域,我国企业才刚刚起步,市场不够活跃,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因此融资难度极大。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在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上有多层次的进展,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成熟企业相比,依然有诸多不足,仍然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民间资本难以介入,过度依赖银行等问题。这就使得企业资产负债表率增大,进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工程项目中的相关因素
1.投标报价风险
在工程项目投标阶段,承包方与发包方都面临诸多不确定情况,在项目初始决策阶段的只能进行工程量的估算和概预算,施工图设计还不完善,而工程量估算的结果往往与未来的实际结果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如果承包商在投标前对工程所在地的相关情况了解不足或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概算,将导致报价出现疏漏而承担成本增加的风险。
2.资金链断裂风险
随着EPC承包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承包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承包商不但需要有设计、采购、施工及咨询的全方位能力,同时需要雄厚的资金基础。在这种形式下,业主一般要求总承包商带资承建,一旦发包方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款或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而双方不能就工程量和工程价款达成一致意见时,承包方与业主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工期风险和资金风险,尤其对于承包商来说,工程款项往往数额巨大,为了保证工期往往还需继续垫付资金进行工程建设,这对其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和融资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
3.分包商违约风险
许多总承包商在承揽一个工程项目之后将部分标段分包给专业分包商。部分分包商为了中标而恶意报出低价,而在中标之后则以各种手段寻求工程变更,进而提高工程价款,从而攫取利益。如果总承包商不能妥善处理这类问题,工程可能出现工期延误、工程质量差甚至违约的风险。
(五)人力资源因素
随着我国企业不断走向国际市场,业务范围与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急需懂技术、懂管理并擅长外语交流的综合型人才,而人才的缺乏与日益扩大的企业规模不匹配,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在投融资、工程项目管理、战略管理风诸多方面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人才是诸多企业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所有的企业经营内容都由人来完成,如果相关业务领域的人员素质不高,将直接影响业务完成的质量,甚至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刚刚起步,大多企业还未把财务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财务管理往往处于被忽视的位置,这就使得本就基础薄弱的财务管理环节存在更多的风险。在现实的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上级领导缺少风险管理意识是致使企业遭遇财务风险的关键原因。只有首先将财务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积极地培养有前瞻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从而建立起有实力的财务管理团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管理效率低和失误频发的局面。
三、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前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可能遇到的各方面风险,针对上述主要风险,我国企业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相关管理机制
1.建立企业风险预测机制
企业面临的一切风险首先诱发于外部环境的变动。因此,企业对外部环境的观察与预测尤为重要,是否能准确把握当前乃至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以及预测企业风险和可能的市场机遇是企业能否应对危机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来说,就要透彻地掌握工程所在国的政治环境、法律制度、人文环境,了解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水平,熟知最成熟的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方法。只有有效地预测了风险,才能相应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机制是企业管理机制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环节。要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首先要夯实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力,以便在风险来临时从容应对。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应首先强化财务管理意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细化财务管理流程,明确财务管理中的相关责任,进而在井然有序的财务管理流程中继续构建财务的战略管理能力。
(二)加强企业融资能力,完善企业投融资机制
我国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通过增强企业的获利、偿债、履约、经营、发展等一系列综合能力来提高信用等级,并通过良好的声誉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同时,要深入研究金融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政策支持,科学合理地制定融资计划,控制资金流速,结合合同管理有效地进行资金使用、资金结算和资金回收等。
(三)加强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整体人员素质
关键词:金融体系 财务风险 防范 成因 对策
一、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与防范基本概念
所谓风险,是一种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指在一种不确定或者无法预计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可能性损失。金融体系下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中种财务经营活动中,由于内部和外部各种金融环境的变化以及一些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金融因素的影响,财务经营主体所面临的一种风险。而这里所指的财务经营主体,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而言。金融体系下能够有财务经营活动状况的主要是指具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个体,而这些个体则是通过企事业单位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讨论的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防范的主体就是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在金融体系下的财务风险成因决定了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的必然性。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提出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为什么为发生财务风险呢?什么样的风险才算是财务风险呢?财务风险就是企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中各种风险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微观和量化的风险。在很多情况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并不是由于财务自身出了状况而造成的,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更多的是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在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带来的问题。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因为采购成本过高,技术不到位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营销渠道没有打开导致销路受阻,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不完善出现管理混乱等等造成的企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风险。这种风险与财务自身并没有太大关系,更多的是产品、市场、管理等问题造成了财务的压力。财务只是以量化的形式,从价值的角度准确的表现了风险的大小,以及风险的影响程度等。企事业单位只有在经营过程中处理好方方面面,财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族中从从根源上控制财务风险。换言之,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不仅仅是财务的风险,更是整个企事业单位的风险,它是和企事业单位的整体经营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各种自然因素对财务造成的风险
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形成有各种原因,自然变化是最难琢磨和最难以控制的一种。因为自然界始终处在一种运动变化之中,这种运动往往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产生影响。而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变化中,有些是规律化的运动和变化,比如一年四季的交替等等。但是有些运动和变化是难以预计的,而且是无法抗拒的,我们称之为不可抗力,面对这种自然规律运动变化时,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比如沿海城市每年夏季的各种台风,地震、洪水灾害、各种突发性火灾等等。季节性更替和气候变化容易造成很多企事业单位生产商品的淡季旺季,从而带来财务上的风险;而自然灾害更多的是对企事业单位造成灾难性的破坏,无论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自然影响因素,最终都将通过财务的形式反映出来,而这种财务反映的结果就是财务风险。
(二)社会因素对财务造成的风险
企事业单位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始终在不停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也会有明显影响,最终形成财务的一种风险。社会因素涉及广泛,包括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关系以及国内政治发展形势、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宏观微观经济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改变等等,和谐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化都会造成企事业单位财务在金融体系下出现各种风险。
(三)市场因素对财务造成的风险
市场是企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市场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市场供求关系随时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发生的变化、各种汇率之间的差异与变动、价格水平的升降、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调整以及市场上各种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与增加。
(四)企事业单位内部自身的各种因素影响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内部的各种管理模式以及对社会外界变化的应变机制也是影响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事业单位内部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造成了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活动的频繁化和复杂化,在对资金进行筹措、对资金进行投放管理、对活动资金进行合理运用等各个方面财务活动变得十分活跃,随着财务事件的发生频率加强,自然也就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增加。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一系列管理水平、产品销售能力、生产能力、员工工作效率等等都会给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新的风险。
三、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我们从以上几点的分析不难看出,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如何才能够做到有效防范与控制。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着手实施:第一、加强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能力,促进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收入,从而让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低。第二、强调企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一旦涉及财务问题时要更加关注实质问题,只有牢牢掌控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与本质,才能够有效监督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从而做到不被表象所迷惑,能够及时而精准的发现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隐患,及时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确保将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第三、加大力度完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公开制度,从而做好群众监督管理,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群众监督的有效性和严谨性。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企事业单位每一次处理财务资金额度及涉及范围的大小情况而采用不同等级的监督管理。第四、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力度,出台各种对企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制度;第五、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内部管理失控的局面而引发财务风险。具体操作,可以根据以下内容完善:
(一)加强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能力,增加企事业单位经济利润空间
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经营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也只有让企事业单位更好的盈利才能将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所以,减少和防止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最好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其盈利能力。内部通过完善管理办法控制经营成本而间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利润空间,有效拓展企业的销售渠道和途径,将企事业单位的产品更好的推向市场赢得市场份额,通过技术研发增加企事业单位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争抢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方面的完善和提升都可以促进盈利而间接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低。相反的,如果企事业单位如果无法增加经济利润,甚至出现难以维持正常运营,在运营过程中就会增加财务的风险。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更多的是企事业单位经营情况的一种直观反映。在这样的情况下,防范财务风险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增加企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
(二)在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应该更加关注实质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可以更加有效的防止企事业单位在金融体系下发生各种经营状况,从而更加有效的减小财务的风险发生率。在我国的会计准则里虽然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如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而且会计准则也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概念和范围做了相对严格的界定,但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因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很多企业总是因为各种客观或者主观原因而在无形中将一些财务风险扩大化,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无法控制。企事业单位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应该更加重视金融体系的核心本质,从根源上做好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从一定意义上讲,在金融体系下通过实质性的关注更容易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三)建立等级制财务的监督管理办法,做到有效及时的监督
企事业单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将财务透明化,透明化的财务管理更加有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透明化,应该根据财务涉及的范围及资金额度的大小而确定不同等级的监督管理机制,让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过程中来,至少企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实现透明化,让更多的人群可以通过监督而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风险,从而做到及时防范控制。企事业单位在对外发生各种经营性活动时,财务必然会发生变化,让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或者范围内变得更加透明,可以减少各种不合理的经营状况发生。而且这种监督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公开,只是根据需要,让政府部门、社会机构或者企事业单位内部一部分群体参与进来,对一部分人公开,从而一方面确保了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一方面又可以起到监督作用,最终将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强化财务风险的防范作用。
(四)完善行业的各种准则和管理模式
在要求公司内部做好管理的同时,政府部门和社会行业也应该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会计准则,只有社会行业整体风气上去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才能更加可靠有效。毕竟,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发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只有整个社会环境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建立合理而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公平公正的中介咨询管理机构、独立健全的外部监督和执法机构、合理而健全的会计准则等行业各方面共同行动予以有效保障。
(五)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的管理风险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升级
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善和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被无限放大,从而让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难度增加,造成了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增加。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减少企事业单位因为内部管理方面的不足而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事业单位首先应该完善企事业单位治理机构。企事业单位治理结构是企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基础性的组织结构,它的完善与否预定了企事业单位组织整体效率和经营的风险,最终决定了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总体情况。因此,只有在一种良好的组织机构治理机制下,企事业单位按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各种制度建设,才是防范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最基础的。也只有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做到事前就将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降低。其次,做好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是企事业单位为了规范财务行为、处理企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企事业单位与相关利益群体的一种具体操作规则。一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发生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内容。最后,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预防、转移机制。通过财务风险的预防、分散和转移而合理的为企事业单位自身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总而言之,在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在面向市场经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就在于企事业单位如何通过分析财务可能存在风险而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而且,金融环境始终在变,企事业单位所处的背景也始终在变化,这就导致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一日不能停,从企事业单位开始面向市场经营的那一天开始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就不可能一日停止。换言之,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是贯穿与企事业单位经营过程始终的,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必须加强金融体系下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先进.浅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
[2]梁文昭.浅谈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
[3]孙殿文,王晓丹.优化资源筹集配置 努力确保财务安全――集团化财务(资金)运作模式下财务风险防控问题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
[4]赵永年,卢彬,吴春敏,于富珍,李虹. 企业“走出去”财税、金融、政经等问题与对策――兼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J]. 现代会计,2013
[5]程学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