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4 19:1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电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应用,高智能已经成为了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关的技术和研究人员也在不断的研究,现如今高智能的机器人和数控设备已经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性较高、精密度要求高、工序比较复杂的工作,节省了劳动力,也更加方便的得到了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很多的研究人员逐步的将运筹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等多种智能化的学科逐渐引进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机电一体化系统判断推理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这样能够方便人们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控制。
2区域模块化
区域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针对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各个单元实现区域模块化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涉及面广的工程,例如,在进行智能减速、智能变速等相关功能研制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实现集图形、图像识别、视觉效果等其他附属的功能的控制单元等模块化,这样可以更加标准、准确的衡量相应的控制单元以及动力单元,进一步的提高各个单元的性能,也可以使机电一体化产品相应的功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一个区域模块更加有效的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方便人们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利用程度、可装配性、可维修性等,经过研究和推理,可以得出机电一体化模块是未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方向,随着未来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模块化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深。
3环保绿色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丰富了人们的的物质生活,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逐渐重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机电产品的环保绿色化是未来发展的一大亮点,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造成了一些对环境有危害且危害较大的产品失去市场价值,设计和生产绿色环保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
4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近些年来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这也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及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计算机技术的影响,机电一体化设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国际上先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不断涌入我国,这也为我国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机电技术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有利于存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更加快捷的推向市场,和生产商之间的技术交流,计算机网络技术势必会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会继续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5微型精密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向微型精密化的方向发展的主要是纳米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微型精密化产品体积小、携带方便、耗能低等,这些优点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微型精密化技术不断进步,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因此,机电一体化微型精密化技术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动力,但是想要实现机电一体化微型精密化需要精密的加工工艺以及先进的设备作为强大的后盾,因此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我国先进的技术发展。
6总结
随着工业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生产中对电动机的控制向着高频化和控制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而目前市场上已有最高变频3000kHz的变频器,对同样的二极异步电动机进行调速,最高可达18000r/min,在不增加机械增速装置的前提下,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变频技术
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变频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是电动机驱动的各种设备,在煤矿机电设备中主要包括风机系统、提升系统、压缩机系统、采煤机系统、煤炭输送系统、各类泵等。
2.1风机系统的改进
以某矿井主通风机的变频改造为例,在改造之前,风机设计裕量过大,即使通过调节叶片或者改变管网特性依然远远超过所需风量。利用变频器Harvest-A06/120进行改造,主要参数为:输入频率为45~55Hz,额定输入电压6000V±10%,输出频率范围0.5~120Hz。在利用电压源型串联多电平脉宽调制高压变频器进行改造后,风机效率由45%提高到78%以上,年均用电量减少920000kWh,同时该矿井风机系统可实现软启动,大大降低了对电网的冲击以及对设备的损坏,降低了人工成本。
2.2空压机系统的改进变频技术
对于空压机启动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直接启动方式在启动瞬间会产生较大电流,不利于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的保持。采用变频技术可以降低瞬时大电流对于设备的危害,延长使用寿命。空压机中压风系统的调节一般采用的是压力闭环控制的变频系统,主要利用系统压力检测来对空压机负荷进行调整,当系统内部压力发生变化时,变频系统会根据反馈的压力数值进行补偿调整,最终保持系统内部压力的恒定。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压风系统的调节,与传统方式相比,响应速度更快,同时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风力,保持压风系统较高的可靠性。以唐山矿业某井空压机变频改造为例,对泵房进行变频改造,采用三套ACS800变频控制柜,利用一台PLC集控柜进行控制。其主要参数为:三相输入电压U3in=(380~415)V±10%,U5in=(380~500)V±10%,输出频率0~±300Hz,DTC(直接转矩控制)控制。通过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空压机的一拖三变频调速运转,能够保持系统内的恒定压力控制,实现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与改造前相比,年均可节省电费50余万元;可实现设备自0Hz起的软启动,设备检修周期延长,降低了检修成本。同时还实现了对设备保护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完善了设备超压保护、防自启动保护等多种功能,改善了设备的工作环境。
2.3采煤机的改进提高采煤机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是采煤机改进的主要方向。工作环境愈加复杂,使传统采煤机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电牵引采煤机在适应性方面有很好的表现,已在许多矿山中得到应用。采煤机的变频调速能力是其工作性能的一大指标。与传统滑差调速相比,变频调速将采煤机的变速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能量回馈型四象限变频器在采煤机中的应用是煤矿机电设备改造的向前迈进一大步的标志,它标志着井下采煤机由“一拖二”向“一拖一”的进步,提高了煤矿开采效率,同时降低了采煤机的故障率以及维修成本。由PLC控制的MG700-WD交流变频调速采煤机,能够将采煤机事故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同时由于PLC程序的开放性,可以更好地进行人机对话,能够在故障发生时较为准确地定位故障位置。对于采煤机变频调速系统,除去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成熟产品外,还有很多学者对不同类型的变频调速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目前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待于在实际生产中进行试验以及普及。以ALPHA6900系列变频器在采煤机中的应用为例,可实现主从控制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四象限运行,通过PLC控制电路,对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进行实时监控,采集包括转速、转矩等在内的多种信息,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其中,采用ALPHA6900系列变频器的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一拖一单/双电机控制方式,通过采煤机工作环境的变化,对其牵引电机的转速进行调整,实现对采煤机设备的有效保护。
3结语
1矿井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管理中,没有充分共享设备采购、安装以及使用和维护等环节的信息,这样就增加了设备运行管理的难度。不同的职能部门掌握着机电设备管理不同阶段的信息,管理不够统一,不同的部门有着差异化的关注点,没有较好的协同工作;比如,采购部门主要是采购设备,重视的是降低成本,容易影响到设备质量和通用性,容易增加后期维护成本。再加上过去采取的是计划预修制度,检修周期无法匹配设备状况,设备欠修或者过修等问题普遍存在,这样生产成本以及人力成本都会得到增加。在过去的管理中,因为技术革新有着较快的速度,企业将拥有先进技术的大量设备给引入了进来,但是部分设备的专用配件国产化无法实现,有着较长的采购周期,这样就闲置了大量的设备,促使公司的运营负担得到增加。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将设备的技术管理作为重点,没有对设备的经济管理产生足够的重视,随意浪费掉大量可利用和可修复的零部件。
2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是设备前期管理:在设备选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将技术适用和经济安全的原则给贯彻落实下去。厂家技术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安装调试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严格依据相关的图纸和标准来进行安装调试,促使安装质量得到保证。要大力监测运行过程,诊断出现的故障,及时收集和处理那些维修技术信息,对设备操作、维护和检修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构建,将一些重要的基础技术资源给保管好,如使用说明书、图纸、技术档案等,大力培训教育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对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制定和明确,对操作规程进行完善,对责任意识进行强化。
二是设备使用管理:采矿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使用过程中的关注重点,在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因此,要想做好设备使用管理工作,就需要对设备的使用率进行提升,对维修费用进行降低,促使突发性故障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对于非正常停机问题,积极的解决,这样方可以将设备的效能给充分发挥出来。首先是设备点检管理,主要是将程序化管理模式给应用过来,对点检管理和作业程序进行规范,大力管理点检工作流程,对点检线路图以及点检记录等进行完善,要严格依据点检周期、检查标准等来预防性检查设备,结合设备的运行状况,对设备故障隐患进行及时掌握,以便对针对性的维修策略进行制定,有效的控制设备。对设备零部件的寿命周期进行预测,对检修方案和材料进行确定,结合具体情况,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应用过来,促使设备隐患得到及时消除,这样设备的运行状态方可以保持在稳定状态。要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规范日常的维护和点检工作,将检查、监督和奖惩措施应用过来,以便顺利开展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其次是设备维修管理,要将清洁、、紧固和调整的方针应用到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用状态维修和预防维修的方法来替代以往的定期维修,对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进行强化,以便对变化情况随时掌握,结合零件的磨损情况,尽量在故障发生之前,就对设备进行维护。对维修计划进行科学的制定,让工人对维修管理要点进行掌握,要结合设备实际情况,设置检修周期间隔,这样设备的寿命方可以得到延长,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方可以得到提升。
三是设备后期管理:这个环节主要是技术改造、更新和报废处理设备,部分设备有着较为落后的性能,与生产需求无法满足,经常会出现各类故障,需要大量的维修费用,就需要及时的更新。在技术改造方面,主要是将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给应用过来,促使设备的生产能力得到扩大;通过更新设备,设备技术落后以及浪费能源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也不会过度的污染环境,在更新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将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矿井的具体情况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在报废管理中,设备经过不断的使用,老化问题日趋严重,没有较好的性能,因此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评价设备的使用状态,以便对设备的更新或者报废方案进行确定。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依据相应的报废程序来处理,控制和管理报废过程,科学处置设备和处理相应的账务,这样闲置资产的损耗就可以得到降低,最大限度的扩大设备的经济利益。
3结语
本企业将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到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对设备的重复购置严格的控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使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大力更新改造那些陈旧设备,促使设备性能维持在最优状态;同时,各个职能部门协同管理设备,促使设备的运行效益得到提升,有机的平衡了设备运行效率、质量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获取最大的利益,推动了矿井企业的发展。
作者:刘重阳单位: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1.1综采机电故障诊断及维护
在对综采机电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时,可以根据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的时间因素和故障发生的条件来进行分析。首先,必须明确进行综采机电设备诊断的目的。确定了诊断的目的,在进行诊断时才有方向可以遵循。综采机电设备的诊断需要对机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确认,只有明确诊断的目的,才可以直观地确认并找到故障部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和维修方案。其次,对于综采机电设备故障的技术诊断。进行故障诊断和分析时,要注意诊断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因为是在井下进行开采作业,所以工作空间受到限制,而且工作环境比较特殊,条件较差,有可能在开矿工人开采煤矿的工程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这就给井下开采作业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给故障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在煤矿开采之前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故障诊断技术,使综采机电设备的故障率得以降低。
1.2故障诊断与维护流程
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综采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非常高,数量和种类也十分繁杂,导致故障的原因也极其复杂。此外,综采机电设备的理论技术知识是决定综采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水平的决定因素。有别于其他机电设备,综采机电设备有着其自身的特色,针对这些特点,已经形成了一套一体化的综采机电设备诊断设备,并且被很好地应用于综采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中。诊断设备的自主传感在技术诊断的过程中至关重要,通过设备的自主传感,能够使综采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
2综采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2.1液压支架
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对综采机电设备的使用加以足够的重视,在煤矿开采中,综采机电设备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开采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煤矿企业中,很多的开采工作都会使用综采机电设备,在这些工作面中,液压支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液压支架,必须进行正确的操作,确保操作质量和操作状态,因为液压支架操作的正确与否与整个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息息相关,更加会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煤矿生产过程中,综采机电设备中的液压支架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种类十分的繁多,而引起故障的原因及其与之有关联的影响因素也是非常复杂。然而,这其中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通过多年的煤矿生产的实际经验,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并且经过细致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操作过程中液压支架系统出现故障的百分之九十的原因,是由于液压泄露引起的,而在液压支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机械性问题,则属于小概率的影响因素,系统性的原因引起了机械性问题的产生。通常情况下,在井下作业时,可以根据液压支架系统中的液泵运转声音,由技术故障诊断人员来判定液管破损的情况。在综采工作面中,液压管如果完好无破损,会保持一定的液泵泄压频率,变化浮动很小,基本不发生变化。液压管一旦损坏,就会导致液泵长时间内不发生泄压,在运行中,液泵会发出异常的声音,观察液泵读数,可以发现读数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一听”“二看”“三感觉”的方法,在综采机电设备的工作面进行受损部位的诊断。
2.2采煤机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以及开发的过程中,采煤机在综采机电设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确保煤矿生产企业正常开采和生产,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炭的开采以及生产时,会受到自然条件、煤矿矿区地理位置、矿山地址等因素的影响,给煤炭的开采和生产带来不利的因素,非常容易引发采煤机的故障的发生。一旦发生故障,就必须及时排除,否则不仅会影响生产,还会产生安全隐患,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及时准确地对采煤机故障进行判断并且迅速制订排除故障的措施和方法。
2.3转载机与破碎机
作为综采机电设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转载机与破碎机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系统中的减速器是转载机容易出现故障的关键部位,对于降速器发生故障的种类和引发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转载机的正常稳定运行有着积极的意义。减速器故障大致可分为机械磨损导致工作中的齿轮故障、减速器漏油或串油故障、轴承故障。
2.4注重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改进
就目前的条件而言,绝大部分的煤炭生产企业都必须要加大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以及素质的培养,进而有效地改善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以及交接等工作。此外,还需要按照现有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的理论特点来丰富和发展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具有煤矿色彩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2.5引进监测仪器等硬件技术
视情维修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维修管理模式,通过采用这种模式,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可以为企业节约资金和维修成本,从而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的管理中,还必须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引进监测仪器等高科技的先进的硬件技术,为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提供硬件支持,提高管理与维修的效率。
3结束语
【论文摘要】:机电产品的安全稳定性设计,包括设计的目的、元器件的选择、三防设计、抗震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和使用与定期维护等。其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产品在国防、工业、农业、商业、科研和民用等方面的应用种类越来越多,而且都离不开电源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应用。如果在其应用中忽略了安全稳定性管理,机电产品的质量也不会得到保证。
1.安全稳定性设计的概念
安全稳定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所以,安全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时间指标,是产品性能能否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之一。安全稳定性设计必须与机电产品的功能设计同步进行,设计人员必须明确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并掌握可靠性设计的方法。
2.元器件的选择对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元器件的选择是机电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之一,很多机电产品的失效是由于元器件的性能和质量问题造成的。元器件的选用原则元器件的选用要遵循下述原则:
(1)根据产品要实现的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种类、型号规格质量等级的元器件;
(2)根据元器件使用时的应力情况,确定元器件的极限值,按降额设计技术选用元器件;
(3)根据产品要求的可靠性等级,选用与其适应的并通过国家质量认证合格单位生产的元器件;
(4)尽量选用标准的、系列化的元器件,重要的关键件应选用军用级以上元器件;
(5)对非标准的元器件要进行严格的验证,使用时要经过批准;
(6)根据国家或本单位的元器件优选手册选用。
3.三防设计
任何机电产品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工作的,而潮湿、盐雾和霉菌会降低材料的绝缘强度,引起漏电,从而导致故障。因此,必须采取防止或减少环境条件对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影响的各种方法,以保证机电产品工作中的性能。
3.1防潮设计的原则
(1)采用吸湿性小的元器件和材料;
(2)采用喷涂、浸渍、灌封、憎水等处理;
(3)局部采用密封结构;
(4)改善整机使用环境,如采用空调、安装加热去湿装置。
3.2防霉设计防霉设计的原则
(1)采用抗霉材料,例如无机矿物质材料;
(2)采用防霉剂进行处理;
(3)控制环境条件来抑制霉菌生长,例如采用防潮、通风、降温等措施。
3.3防盐雾设计防盐雾设计的原则
(1)采用防潮和防腐能力强的材料;
(2)采用密封结构;
(3)岸上设备应当远离海岸。
4.抗震设计
任何机电产品都要经过从厂家到用户的装运过程,特别是在振动场合下应用的机电产品,必须采取防止或减少振动环境条件对机电产品可靠性影响的各种方法,以保证机电产品工作中的性能。为此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印制板上各元器件引脚线长应当尽量短,以增加抗振动能力;
(2)印制板应当竖放并进行加固;
(3)较重的器件应当进行加固;
(4)悬空的引线不宜拉的过紧,以防振动时断裂;
(5)运输机电产品时,应当加强防震措施;
(6)振动场合应用的机电产品,应当采用防震措施。
5.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电磁干扰是对电子设备工作性能有害的电磁变化现象。电磁干扰不仅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电子设备中的某些元器件损害。因此,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既要注意电子设备不受周围电磁干扰而能正常工作,又要注意电子设备本身不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电磁骚扰,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电磁兼容性控制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电磁兼容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实施计划;
(2)电磁兼容性的预测和分析;
(3)制定项目的电磁兼容性标准;
(4)进行项目的频谱管理;
(5)制定电源、结构、工艺、布局等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6)拟制电磁兼容性试验大纲。
6.机电产品使用与定期维护
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也是提高机电产品可靠性的重要内容。使用机电产品时,首先应当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其次应当严格遵循它的使用程序,最后应当对其进行定期维护,这样才能提高机电产品的可靠性。
6.1移动机电产品的电源是油机和蓄电池,它们的性能好坏是整个机电产品稳定工作的前提。为此,应当对油机和蓄电池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
6.2电器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元器件。电器触头的烧蚀和绝缘性能的下降,往往导致重大事故。为此,应当对电器进行定期维护。
6.3活动连接件在振动场合下使用的机电产品,其活动连接件易松动,特别是导电的活动连接件松动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为此,应当对活动连接件进行定期维护。
6.4供电线缆是电能传递的路径,电能的主要参数是电流和电压。电流在供电线缆中流动时会发热,发热将导致供电线缆绝缘强度降低,严重的会引起供电线缆火灾。电压对供电线缆的绝缘形成应力,应用中的供电线缆绝缘性能在不断下降,一旦电压的应力超过绝缘的承受能力,会造成绝缘击穿而发生故障。应对位于金属走线槽口处的线缆应当增加保护套,以防长期磨损而可能发生对地短路的故障。
7.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产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其使用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对机电产品的安全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明确规范和细化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设计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增加机电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1]本书编委会,机械设计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2003.6
[2]丁彬,新编机械设计知识百科,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论文摘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工期短,专业性强、工程量大等特点,监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电建设工程的投入产出及工程质量。文章就目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监理的任务及必要性展开探讨,提出项目业主应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实行监理目标控制的建议和要点。
一、加强机电设备工程全程监理的意义
项目业主经常在机电设备工程实施前期咨询(如生产工艺选择、成本预测、生产设备的选型、招标书审查、招标、评标、定标及合同谈判等)所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在工程实施后期则采用自行管理的工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经常造成前靠设计商,后靠设备生产商,整个过程都依靠合同另一方的后果。专家提咨询意见供参考,接不接纳看项目业主,最后还是看设计商。项目业主后期采用的自行管理模式,配备的技术人员重专业技术而轻工程管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重视单体质量,重视局部质量,轻总体配合,轻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协调,最后造成所有目标都只能靠设备承包商自身来保证。可见,无论是采用专家咨询方法还是采用自行管理模式都无法控制机电设备工程的建设目标。要控制工程的建设目标,就必须引入工程监理。工程监理就是对目标进行控制,监理工程师的任务是通过定期检查,把计划目标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就采取控制措施,通过对各方面的科学调整,确保工程目标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从机电设备工程管理各阶段的任务可以看到,无论是工程的实施前期还是实施后期,都存在工程目标的管理,而且各个目标都是相互制约的,对目标的控制应采取跟踪检查,定期取样,定期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的监理手段。因此,机电设备工程引入全过程监理是必要的。
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全程监理的主要任务
2.1全程监理设计标书。工艺选择和设备选型是一个集专业技术、成本经济、环境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管理过程,对机电设备工程建设的投资目标、工期目标、最终质量目标影响最大。设计商作为工艺设备选型方案的承包商,与项目业主存在合同关系,作为合同的承包方有其自身利益所在,因此对设计商的整个设计过程、设计结果都应根据设定的投资、工期、质量目标对设计方案选用的可行性(事前),设计的合理性(事中)及方案执行的有效性(事后)进行控制,以保证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受控。
2.2组织论证。工程招标书是实现工艺选择、延续设备选型的关键阶段,其编写的质量关系到各投标商能否尽其所能提供技术先进可靠、费用合理、工期合适、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产品的关键环节。因此,项目业主必须对设计商提供的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或专家对其进行审查论证。对招标书编写单位的选择、编写过程所采用信息资料及其搜集渠道的控制、标书的最终审查等是关系到工程的招投标、评标、定标、合同谈判以及最终授予合同的成败过程。
2.3设备制造监理。设备设计与制造是机电设备工程实施阶段的实质性执行过程,对设备承包商控制的依据包括设备承包合同、现行技术标准、规范等。设备承包合同中的技术规格书只能作为较详细的设备设计任务书,合同中包括的图纸也只是总体工艺、设备总图、总布局等,真正体现设备质量还是设备的详细设计。对设备详细设计过程的控制牵涉到工艺材料选择、加工工艺选择、各系统的匹配程度复核、结构合理性复核、电气及控制设计适用性、可靠性复核、工艺设备间接口复核以及信息交流等各环节的控制。
2.4现场安装调试阶段是建设工程完成建设期的最后阶段,具有工期紧、各方面协调关系复杂等特点。设备的安装质量是保证设备调试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按安装施工技术、厂内拼装资料制定并执行的安装调试施工工艺设计进行安装调试,以保证其质量与工期目标的实现。对设备的调整、现场开箱、就位、预调试、设备接口处理、参数检验、及时审查有关整改方案等安装过程,对设备运行过程有关参数记录、调整情况记录等调试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设备的安装调试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三、机电设备安装监理的目标控制内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监理的三大目标工作原则为:以工程质量控制为前提和基础,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施工全过程和全面的动态控制;要以预防控制为前提和基础,加强对工程三大目标的过程控制。在三大目标控制中,要把质量控制和进度、投资控制紧密结合起来。监理工程师将采用事前、过程、结果及信息反馈的动态控制方法,对工程建设目标实施全过程控制。
3.1质量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实现设计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水平,监理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措施对工程质量严格检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①承包商的监督、管理。质量控制是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一项最经常最繁重的工作,必须对承包商的各个施工阶段严格做到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把关。将从以下几点严格把关,对承包商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达标投产,建精品工程”的要求:审查开工条件;审查承包商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根据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有关规定审查承包商选定的分包商;对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设计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等进行严格审查;对承包商的施工机具、设备等进行检查;组织有关单位对设计图纸、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和技术标准等向承包商进行交底。②建立机电设备工程监理部的质量监控体系,审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即建立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制定质量检验工作程序;严格把好事前技术报告审批关;审核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设计;审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手册》,审核承包商提交的反映工程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图表;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文件;审核有关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审核有关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技术鉴定报告等;进行现场跟踪检查。
3.2进度控制。监理工程师对进度控制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的监理措施协助业主对工程进度进行动态控制。安装单位应根据合同规定的内容和工期,编制安装总进度计划及安装进度网络图报监理部审批。经批准的安装进度计划及网络图,作为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工程开工,对承包商的施工总进度进行细致严格审批;组织或参加各种会议对进度进行协调对按合同规定应由业主提供的施工条件进行落实,必要时向业主提出建议;对承包人提出的合理的工期索赔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
3.3投资控制。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投资控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协助业主编制投资控制目标和分年度投资计划;审查承包商提交的资金流计划;按照合同规定进行现场计量和签认;严格审核承包商的月计量报告,签发工程款支付凭证,建立支付台账,及时与工程量报价单和批准的资金流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偏差立即分析原因并报告业主;严格审查并确定新增项目和变更项目的单价,当业主有要求时,报业主批准;根据业主授权确定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的费用;尽可能向业主提供节约投资的设计、施工等优化方案;制定避免或减少费用索赔措施;受理索赔申请,按照合同文件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确定进度延期赔偿或应支付给承包商的赶工费用供业主审批。认真做好“材料差价”和“费用补差”的审核工作;编制工程完工后的最终计量支付报告;协助业主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3.4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管理工程承包合同,对合同条款负责解释;对承包商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及分包项目进行审查提议;协助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文件和施工图供应协议;受理索赔申请,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协助业主进行有争议的谈判;依据业主授权处理合同变更事宜,当发生重大工程变更时,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3.5信息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信息资料归档保存工作,收集工程资料和监理档案并按有关档案管理或业主的要求进行整编,待工程竣工验收前或监理服务期结束退场前移交给业主;建立例会制度,整理好会议纪要;建立完善的各项报告制度,规范各种报告或报表格式为项目监理提供技术、管理方面的信息。
3.6安全生产。审批承包商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检查、督促承包商建立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召开安全例会,检查总结安全工作,参加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并协助业主审查有关单位提出的事故报告;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加强现场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
3.7设备管理。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是安装质量控制的前提。因此,机电设备到货验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参加验收的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进行验收,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决不能入库。因此,监理工程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担此重任,为保证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做好设备安装监理工作要点
4.1深刻领会设计文件
作为监理,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要完满的完成监理合同中业主授权委托的任务,监理工程师必须深刻领会设计文件、图纸的设计意图,这是监理预先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熟悉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工程关键部位的安装方法、施工要求,掌握对重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要求,才能督促安装单位按图保质保量施工。
4.2高度重视图纸会审
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质量、材料设备的质量和施工质量。所以图纸会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安装工程监理工程师除应熟悉和掌握国家规范、强制性规定外,还应熟悉地方法规和规范。要想能指出施工图的不规范之处,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对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强制性规定非常熟悉。由于审图时,是各专业分开审查,不易综合考虑,所以在施工前的最后一关———图纸交底、会审,一定要把问题发现,请设计部门修改。必要时请原审图部门重新审核。安装工程图纸会审时,常见有以下几个问题,安装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注意。一是与土建施工图不统一,在图纸会审时,由于专业分工,监理工程师常常只是熟悉各自的专业施工图,忽略了水电安装与土建施工图的比照,从而给以后施工过程中留下隐患。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给排水、消防、空调工程中立管的位置是否影响门、窗的安装和使用功能;水平管的坡度是否受到层高、门洞大梁的限制;消防喷淋头、烟感在公共部位的位置是否合理;生活水管与消防水管的标高是否合理,是否会发生管子打架的现象;电缆桥架的走向是否合理,平行;地下室出墙洞的预留位置是否合理等。二是设计图纸的不规范,有些安装工程的图纸可能不是原创,而是经其他图纸修改来的,在更改过程中忽略了强制性规定。同样,如上诉工程,由于设计与土建脱节,空调管线布置不当,导致冷凝水的排放立管在走道的门边,影响美观,更无法施工。同时,泻水排向一头,而不是两头向中间排,由于大梁的限制,导致冷凝水管的泻水坡度无法达到规范要求。另外,由于圈梁很高,致使空调管道从走廊进入两边办公室时,不得不降低高度(同时走廊内还聚集了强、弱电桥架、吊顶龙骨等)这样又影响了走廊的吊顶高度,致使采光和装潢效果受到影响。三是设计图纸中的不尽人性之处,建筑物最终是让人来使用的,但在结构设计方面,设计师更多的是考虑安全第一,而照顾使用上的人性化是有限的。因此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应尽量的满足用户的使用方便、行为习惯、地方特点等要求。比如插座的分配,电话和电视插孔的位置应根据房间的形式、大小,在一般常规情况下作出合理布置,而不是仅仅考虑施工方便,随意布置。
4.3施工过程中加强巡查、平行检查
实际工作中,由于安装工程的特殊性,一个单位工程中,安装监理人员的工作量要比土建监理少很多,而且还有时段性。因此,往往是一个安装监理工程师同时监理几个单位工程,在现场巡查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就容易造成对工程情况了解不及时,不详细的后果,事前控制的工作做不到位。因此,安装监理工程师要经常到现场多看,多了解工程的进展、计划,对重点部位、重点工序、重要材料进场等严格把关,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对工人的技术交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返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越多说明作者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查阅的文献资料就越多,这也说明了作者对论文的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7):46-47.
[2]许勇,邹慧君.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求解[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7):1196-1199.
[3]赵健飞.简述机电一体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EB/OL].http://qikan.com.cn/Article/dgzk/dgzk20123/dgzk201203162.html.
[4]王萌.浅谈机电一体化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83.
[5]杨国军,李玉平,种卫.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教育方向的探讨[J].职业时空,2008(12).
[6]周宏博.试论技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EB/OL].http://qikan.com.cn/Article/jint/jint201111/jint20111194.html.
[7]张贵琼.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J].中国信息化,2013(4).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三,林海波,章永华,等.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30-33.
[2]陈克勤.机电一体化实训课程规范化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6(8):36.
[3]潘海生,王世斌等.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p143-147.
[4]孙卫青,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9.
[5]霍云庆.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6]殷际英.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龚仲华,杨红霞.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齐春晓.浅析传感器技术在盐化工机电设备中的应用[J].科研,2015,(11):174.
[2]李冰.浅谈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J].消费电子,2013,(12):16.
[3]郑扬,谭胡心.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工业,2015,(6):298.
[4]邹津婷.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6NO.01:p142-143.
一、萨勃心肺复苏机的优点
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一种疗效确切有效的心肺复苏的新型仪器,在临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以下五点显著的优点。一是对心肺复苏技术进行标准化处理,按压的深度能够根据患者胸廓径进行调节,并且按压的节律和压力包车恒定不变,能够与胸部垂直,进行连续胸部点的放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手放置不正确而产生的创伤。每次按压使胸部均能够下陷4~5厘米,充分起到按压的作用。二是萨勃心肺复苏机具备心外按压和同步正气换气功能,可以确保心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比控制在5∶1,能够避免心脏按压机械通气过程的肺通气不协调。三是能够节省医护人员人力,运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医护人员可以避免持续胸外按压的大量体力消耗,能够充分运用剩余时间进行气管插管、除颤等其他操作。四是如果转运途中患者需要连续复苏的时候,能够确保按压的准确,并向患者提供理想且持续的心肺复苏支撑,特别是在阻碍徒手心肺复苏有效性的时候也能够做到。五是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依据美国心脏学会颁布的心肺复苏以及急诊心脏护理指导条例标准设计的,能够不停歇地达到该标准。在看到萨勃心肺复苏机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萨勃心肺复苏机对气控元件的要求很高,一旦出现灰尘微粒就可能出现阀芯受阻等障碍。
二、萨勃心肺复苏机的障碍维修
1、对于接通氧气后机器无任何反应的障碍处理
在通常情况下,萨勃心肺复苏机一旦接通氧气后无需开启任何开关,就可以听到连续的咔嗒声。如果听不到这种声音则说明机内的压击振荡阀不能正常工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一是外部的高压氧气没有接通;二是内部气路系统存在故障,压击振荡阀不能正常工作;三是压击振荡阀故障。对于这类障碍应按下底座上的供氧管接头按钮,同时拔下专用供氧管的接头,如果高压气体从机器内喷出,则说明供氧管和接头都是正常。可排除高压氧接通问题,障碍就可确定为机器故障。此时应打开机壳,拆开塑料壳。能够发现在机器内部有一个兰色长条状的元件,在这个阀一端的动作气缸的两边,都有两个进气管接头,分别连接一个进气胶管,这个元件就是压击振荡阀。下面,应检查压击振荡阀的供气情况,把机器其他零件装好,接通氧气。通常工作时两胶管进气,使汽缸内产生活塞移动,发出咔嗒声,这样就能够判断振荡阀阀芯没有滑动。拔下这两个进气管对供气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其中一个胶管喷气,则把喷气的胶管接到另外一端,阀芯则应该反向滑动,发出咔嗒声响,如果没有听到声响,则说明阀芯无法滑动,怀疑因为滑动阻力过大,或卡住。此时应当拆开压击振荡阀,对阀芯和活塞进行清洗,并在阀芯抹少许脂,重新安装到阀体内,并调整阀芯位置,完成其他元件后,安接通氧气,如机器发出咔嗒声,则可以打开按压开关,对按压深度旋钮进行调整试机,使机器运转正常。
2、对于打开按压开关无按压头无动作的障碍处理
萨勃心肺复苏机是通过压击振荡阀的按压深度信号和振荡信号控制按压动作和深度输出组合阀完成按压头的动作。通气如能听到连续咔嗒声,说明压击振荡阀正常工作,故障怀疑出现在按压深度调整阀、供气开关、动作与深度输出组合阀及相关管路中。对于此类障碍首先打开机器面板,在机芯底部和按压缸进气管相连接的部分会发现红色扁型立方体元件,这个元件就是按压动作与深度输出组合阀。深度输出组合阀内竖向并排两个阀芯,一侧为按压动作阀,另外一侧为按压深度阀。应先检查组合阀的供气,把压击深度调整到起点,再接通氧气听咔嗒声,在不打开供气开关的情况下,拔下动作阀的供气胶管,胶管内如果有气体喷出,则说明状态正常。此时打开供气的开关,如果动作阀下部胶管停止了供气,则说明状态正常。如果检查两阀供气全部正常,可以确定故障发生在组合阀内。应停止供气,取出两阀芯,如发生损坏应更换,但大多数情况均为粉末颗粒堵塞,通过清理可排除障碍。
三、结语
通过对萨勃心肺复苏机优点的总结和实际障碍维修可以发现,对萨勃心肺复苏机因颗粒或粉末引发的运动受阻比较常见,为此应对进一步净化相关管线,在气动设备心肺复苏机的使用中,氧气管前最好加装过滤器,以此减少氧气含有粉末颗粒给机器带来的故障。确保萨勃心肺复苏机的稳定运行。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3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度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的。3.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等。有了这些标准单元就可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还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于各部件、单元的匹配。
3.3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integratedappliancesystem,CIAS),能使人们呆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5环保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3.6系统化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等等,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而研制出来的。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强化机电设备技术管理体系
1.1硬件设备管理
要确保机电设备具有良好性能,首先要加强新材料的入库管理,如新采购的机械零件、仪器仪表、电器元件等。有统计显示,大部分机电设备故障的发生多因为使用了不合格的零件材料,这不但给公司企业造成财产损失,也造成了国家资源浪费。因此,要重视新购材料的检查问题,生产许可证、合格证、说明书、型号等,检查无误方可分好类入库。此外,要严格进行日常保养,保证机电设备以最佳技术状态运作,把机电设备非正常磨损或损坏风险降到最低。经调查表明,不良的措施会加大机电设备故障的发生。机电设备各零件间组合精密,以维持正常的间隙和适宜温度做好工作,降低零件间摩擦磨损程度,能减少机电设备故障的发生。在日常保养工作中,一方面,要根据不同机电设备需求、工作环境选用合适的剂,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剂的质量和数量。质量发生改变时要及时更新,数量不足就要及时补给。同时,要综合考虑机电设备的技术状况、保养周期、工作环境等相关因素,制定有效保养计划,必要时要停机保养。最后,要加强维修管理。性能再高的机械,即使享有细致的养护,经长时间运作后难免发生故障。这时便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及时的维修,减少工程损失。在维修方面需要重视的是,莫要轻视小故障,以为小故障不会影响使用就只作小维修,甚至让机电带故障继续作业,其后果可能是小故障酿成大损伤,不仅加大了修理困难,还延长修复工期,更有甚者便是机电设备报废,得不偿失。
1.2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企业要保证招入合格的工作人员,并对其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培训并组织上岗后的定期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这要求操作人员要精通机电设备的规范操作,懂维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机电设备故障。其次,企业一方可以在各部门员工之间开展各种技能比拼比赛并给予奖励,为员工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通过参与比赛进行现场操作,员工间技艺比拼、相互学习,有助于提高员工规范操作和爱护机械的意识,达到强化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的效果。
2.强化机电设备维修成本的管理
第一,赏罚分明,增强相关人员对机电设备维修成本的重视。公司要就维修成本问题制定赏罚条例,已引起各部门对机电设备维修成本的重视。例如,年度指标计划,根据当年的生产经营情况定一个指标,考核后公开表扬对机电设备维修成本管理做出可观贡献的单位,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超标了的单位给予深刻批评,视轻重扣取部分年终奖金。第二,提倡节约。践行节约维修成本目标,首先要做好对机电设备修理费和材料费的监控工作。尤其技术部门,应认真核对各单位递交的刘永新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010020修理费用计划,联系实际情况尽量缩小维修费用。维修人员方面,要适当“变废为宝”能修理好的不要更换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最后,要节约成本,可倡导创新、改革技术,提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优化经济效益,为此公司应树立“为生产服务”的宗旨,允许员工参与讨论改进生产技术相关活动,集思广益,真正为生产服务。
3.重视机电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3.1确保施工前阶段的质量控制万无一失
在施工准备阶段,相关人员一定要认真看待工作设计图,若发现有较大误差要敢于提出修改,以免影响正常施工。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决定好工程的顺利完成的关键。因此,为保证工作完满完成,有必要安排好施工人员数量比,并对其进行考核。编制施工方案要依据实践情况,并给予严格审查,要保正质量体系完善完整,确保做足工程质量各项技术准备;以符合国家的验收标准。一般,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上层在组织员工交底时要分批次、分阶段进行,用详尽周密交底工作保证工程如期开展。明文深化对现行的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认识,工程的执行要全方位符合该工程所需的资料及有关的技术文件、标准、要求,还要检查好工程中运用到的所有材料、设备,为起始实施工作做准备。此外,编制落实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时,要根据业主和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来实现,并在施工过程中基于实际情况做适当修补完善整体工作。
3.2保证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正常运作
投入施工之时,必须保证是按图操作的。电器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已经通过严格审查,符合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和地区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每个行进步骤都行之有规。若在投入的施工中发现任何图纸问题,不要避重就轻或听从单方变更意见,而是及时反馈上部要求处理。各班组间要坚持执行“三检制”,相互监督行进工作。编制程序要符合标准规范,工艺要追求精进、可操作性强的,不要以次充好。平时便要开始密切关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尤其是已验收的非显性工程资料和签证信息。要做好施工记录,隐蔽验收表未经过相关人员的签字坚决不能放入下道工序。
由于高速铁路机电监控以环境控制为主,各站之间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相对独立,没有对应联系和联动关系,且高速铁路线路长、跨地区广、站间距大,集中监控组网投资大,调试困难,因此在不是特别强调集中管理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分散监控方案。分散方案就是以车站为独立监控单位,构建监控系统,全线不设监控中心,区间监控设备就近纳入附近车站监控系统,各车站机电设备独立管理运行,与其它车站可通过其它系统传递信息,也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浏览相关车站监控信息。这种监控方案简单实用、安装调试方便,独立性强,对其它系统影响小,投资相对集中监控少。车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主要由站级设备包括工作站、储存、输出设备,现场设备包括各种控制器、控制模块和各类检测执行单元组成。其监控对象主要包括车站供配电设备及UPS、EPS设备、照明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垂直电梯、自动扶梯和停车场等。车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从网络的配置到主控制器的构成可组成多种方案。
1.1单网
从车站内主控制器到所有控制器、远程I/O模块之间采用单一网络和设备。单网的特点是组网简单、成本较低,基本满足高速铁路车站机电设备运营控制要求。该方案适用投资受限制、追求经济实用的项目。
1.2部分单网、部分双网
根据被控对象的重要程度不同,可采用部分单网、部分冗余网络的组网方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被控对象都是采用冗余配置,只有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监控设备采用双网冗余配置,对一般配电、给排水、电梯等系统则采用单网,投资可以进行有效控制。在高速铁路机电设备车站监控系统中,无论是单网还是双网,将现场总线作为控制系统的远程I/O单元与控制器通信的联接网络,利用集散在各处的远程I/O单元采集相关信息,通过现场总线实现远距离通信。从主控制器到现场设备间的网络就是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用于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间的多结点、总线式双向数字通信规程。现场总线接线十分简单,采用总线连接方式替代一对一的I/O连线,因而减少了电缆用量,简化连线设计;便于适当扩充现场设备,减少安装工作量;方便大量数字信息传送,完成现场设备的远程参数设定和修改。
2系统构成
2.1车站设多组主控制器方案
各系统控制器负责各子系统的数据采集、规约转换、命令下达和数据预处理,负责采集、处理现场设备的数据,并下达指令完成控制任务,一般以现场总线形式与被控设施的控制模块或I/O设备相连。监控工作站完成调度值班员人机交互功能,它为调度员执行运行操作提供了所有入口:显示各种监控画面,如变配电接线图、照明系统状态图、给排水运行图、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图、电梯运行图、视频监控画面等,以及系统配置图、实时数据和信息、生产报表管理、告警信息、各种曲线、数据查询等。系统的各种控制和调节功能,如开关控制、变压器调节、照明控制、水泵调节、空调控制和调节、电梯控制以及时钟同步等,也可以通过监控画面直接操作完成。监控工作站可以驱动打印机打印各种运行报表、告警/事故信息等,还可以驱动数字投影系统、大屏幕或模拟屏显示。对于规模较大或要求比较苛刻的系统,还可以设置单独的维护工作站。维护工作站具备普通监控工作站的所有功能,可以用作监控工作站的备用工作站,维护工作站主要供维护工程师对系统进行参数设置、进程调度、权限管理和系统维护使用。数据库服务器负责保存和管理监控系统的历史数据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保证系统数据的唯一性。Web服务器以Web的方式向MIS或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服务,用户端只需使用IE浏览器即可查询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和信息、各种监控画面、管理报表、历史数据和曲线等。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由数据库服务器兼作Web服务器。此种方案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主控制器与现场I/O之间距离短,各子系统相对独立,系统之间影响较小,对大型站房、动车段、所、维修基地等比较适用。
2.2车站设一组冗余主控制器方案
系统结构,系统配置与设上面的方案类似,但车站级主控制器仅设一组,网络改为双网或单网。此方案控制管理集中,投资相对较省,但主控制器与现场I/O之间距离较长,各子系统间共用主控制器,一个子系统故障容易对其它子系统产生影响,但通过对重要监控设备采用网络冗余配置后,可满足系统可靠性要求。该方案中小型站房比较适用。
3控制器选择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采用PLC构建系统,也可以采用DCS构建系统。PLC是由模仿继电器控制原理发展起来的,具有逻辑判断、定时、计数、记忆和算术运算、数据处理、联网通信及PID回路调节等功能,更加适合工业现场的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编程安装简便,输入和输出端更接近现场设备。DCS是在运算放大器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具有模拟量控制的优势,在一些高级运算和大量的PID函数运算方面具有优势。高速铁路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监控对象以开关量为主,并且工业环境下PLC系统综合性能优于DCS系统,而且在交通领域已经经过运行检验,因此在高速铁路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中一般采用PLC系统。
4车站监控电源
为了保障车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运行,向其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源是必不可少的,工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案。
4.1集中供电方案
在控制室设自动切换装置,由车站低压供电系统接取2路380/220V电源,切换装置后设在线式UPS,UPS分回路向车站级监控设备,现场监控模块提供电源,监控模块再向各种变送器提供电源。集中供电方案电源系统独立,供电可靠,但由于现场监控设备分散,当供电半径过长时,该供电方案就会受到局限。
4.2分散供电方案
分散供电方案中,除控制室接取2路电源外,其它控制模块等相关控制设备电源就近接取电源,各模块箱内设备用电池。这种方案简单实用,供电线路段,但电源接取点分散,供电可靠性差。
4.3混合供电方案
将集中供电与分散供电相结合,分区域设置切换装置和UPS,向附近控制设备提供电源,这样既可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又能减少供电线路。
5结束语
1.1矿山机电设备自身存在安全问题
矿山机电设备在矿山企业的各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巨大,但多数机电设备的运行时间较长,很多设备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矿山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绞车设备,由于长期缺乏维护,导致绞车设备的使用效率不断下降,这对矿产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缺乏专业、科学的维修技术手段,往往根据目测或经验完成故障诊断,特别是在矿井中通风设施的使用中,如果存在问题,则可能会对一线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1.2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矿山企业对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制度。通常情况下,在矿山企业中并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只安排电工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且多数维护管理仍为简单的记录,缺乏专业的技术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1.3管理维护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除制度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外,管理维护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也会导致矿山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存在问题。由于管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性,所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技术培训在我国的矿山企业中是非常缺乏的,特别是很多技术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仅能完成简单的维护工作。
2加强矿山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
应全面把握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机电设备的性能,并建立设备维修管理的标准制度与体系。矿山企业应根据相关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制订机电设备维修相关的管理标准体系,将机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作为制订的主要标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做好机电设备的维护计划和维修记录,详细列出维修内容、使用技术、安全设施和维修人员等信息,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测。
2.2加强机电设备的技术更新
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技术水平,矿山企业应加大对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入新的设备、工艺和技术,从物质上保证机电设备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对其进行检查,并制订相应的使用计划。此外,还应对已有的设备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已有设备无法满足当前的技术要求,或存在非常严重的故障时,则可考虑使用其他设备替换。
2.3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状况的过程控制
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的修护水平,应从设计、选择、安装、使用和维修等多个过程进行控制。矿山企业应将机电设备的操作规程作为重点,相关技术人员在对各个机电设备进行操作规程和标准的编写过程中,应了解一线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对不同设备的性能有充分认识。在对设备进行操作前,需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并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
2.4建立专业的设备修护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