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艺术档案管理

艺术档案管理

时间:2022-04-25 19:05: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档案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艺术档案管理

第1篇

作为艺术院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档案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属于具有国家和社会价值的艺术材料。我国的艺术档案是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并完善的,它真实的记录了我国的艺术活动,是广大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要认真整理并保存好这些艺术档案,充分发挥出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一般来说,艺术档案具有这些特点,即艺术档案的多样性特点,部分艺术档案的增补性特点,综合艺术的艺术档案独立性与联系性相结合的特点,艺术档案的形像性特点。艺术档案的范围包含了各类剧本和乐谱,导演计划,舞台美术材料,摄影创作设想,演出录音带,演职员名单,各类艺术生产的总结等等,其范围之广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此外,我们也要清楚的知道,艺术档案毕竟属于艺术范畴,与其他档案是有一定区别的。具体来说,艺术档案的形成单位和部门有着一定的区别,其表现形式也不同,形成规律也是有差别的。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对于艺术档案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工作。作为专门档案中的一种类别,艺术档案是我国珍贵的艺术资料和文化遗产,真实的再现了文化艺术活动,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事实上,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基础性的工作,我国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各种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艺术档案实质上属于一种新兴的档案学边缘学科,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了用于指导和监督的相关文件、法规、教材和行业标准等,当然也包含了一些艺术档案工作者亲自撰写的实践性总结。具体来说,艺术档案的相关文件有:用于指导艺术单位艺术档案工作的文件,用于指导“大型艺术活动”艺术档案收集的文件,用于指导“文艺基础资料保护”的文件,用于宏观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相关法规有: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2002年2月1日文化部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使得艺术档案理论上升到法理层面。针对艺术档案的教材应该来说并不是太多,因为它是一门新兴学科,直到2008年才由文化部办公厅编辑出版了《艺术档案管理读本》,算是艺术档案学第一部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专著。既然艺术档案管理是一门新的现代化管理工作,那么,就需要配备标准化的工作标准,这是搞好艺术档案管理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前提。虽然说艺术档案管理较为新颖,但是,有关的研究文章也已经有了几百篇,可以说是较为完备的研究现状,有了一定的研究规模。

2、艺术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作为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艺术档案,在新时期已经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也是使得我国的艺术档案管理朝着系统化、正规化、信息化不断迈进。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发展到了新阶段,出现了数字化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的档案管理技术,是把传统的纸质的艺术档案材料,通过现代化的扫描等技术转换成图片文件等存储于一些介质上。但是,由于我国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有些单位的档案意识较为模糊,在思想观念上还不能够紧跟艺术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道路,这些单位和个人不够重视艺术档案工作,甚至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和管理,即使有人管理,也是兼职人员,而且管理所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剧本等资料的搜集,使得当前的艺术档案归档等工作无法及时完整的完成;

(2)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不够清晰,虽然说有些单位的艺术档案管理部门也在进行一定的管理,但是,总体来说,其管理工作还是存在重点不够明确的缺陷,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地方特色的艺术档案重视程度不够高,使得重点保护对象不够明确,而有些即使收集管理起来了,但是,对于应有的价值没有进行充分发挥;

(3)艺术档案的归档问题较为复杂,有些艺术档案的创作者认为属于个人所有,拒绝被档案管理部门收集,这也许是由于商品经济形态的影响。即使有些艺术档案被收集了,但是,收集上来的艺术档案却不够系统化和完整,从而造成了他们对于艺术档案收集保存的畏难情绪。此外,艺术档案的保管条件不够好,有些艺术档案难以长期保存,有些单位也没有明确文化艺术档案的规定与要求,导致了艺术档案资源利用效率低。

3、加强新时期艺术档案管理工作

新时期,我国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已经出现了新情况,与传统的管理办法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这就是数字化管理模式。一般来说,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具有安全性、长久性、完整性、有效利用、高效率等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已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了。事实上,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具体来说,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可满足方便快捷的查阅需求和信息传递需求,保存艺术档案有利于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做好对艺术档案的搜集管理工作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其中的管理问题,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来应对各种管理问题和难题。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作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和单位,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于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认真了解艺术档案所包含的价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加大对于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切实抓好并落实好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推进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

(2)相关单位和地方都要对于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足够重视起来,尤其是对于艺术档案的地方特色尤为强调,充分挖掘出艺术档案的历史意义和地方特色,提高这些艺术档案的有效利用率,使得这些艺术档案的价值和特色充分展现出来;

(3)鉴于当前艺术档案的收集工作较为复杂化,导致了收集工作较为困难和多变。那么,我们就要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客观及时、灵活多样的收集形式,从被动的收集转为主动的收集,比如说主动上门索取等。此外,收集好了之后,还要加强对于艺术档案的整理工作;

(4)我们还要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一个专门的字样建设平台,使得展示了一个民族和国家艺术发展历史的艺术档案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具体来说,我们就要全面规划、做好建档工作,建立机构、强化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建设,丰富馆藏等,还要加强自身建设,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服务;

(5)为了加强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我们还要强化艺术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因为他们是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质量和利用效率。具体来说,我们要强化艺术档案工作者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他们自觉学习档案管理、文化艺术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知识的能力,上级文化、档案部门要关心和支持这些相关人员开展具体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此外,我们还要加快艺术档案的信息网络建设,有效贯通上下档案信息资源。

4、结束语

第2篇

一、艺术活动形成的艺术档案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

(一)艺术档案对传播群众文化艺术有着重要作用

艺术档案通过传播群众文化艺术来体现其在保存和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如果文化艺术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那么就能有效地促进和提高文化艺术的生命延续,能使这项有着良好影响的艺术活动继续传承下去,对以后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艺术档案对发展艺术事业有重要作用

艺术档案中记录着丰富的艺术活动资料,通过艺术档案的查阅和学习,艺术工作人员能对艺术思想进行创新,创造出更符合传播群众艺术文化的艺术活动,促进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艺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创造出更好的文艺作品。

二、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要保证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艺术档案保存的更加完善,需要管理部门制定一系列的档案管理措施,并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能力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对档案保管工作尽到自己的职责。同时在进行管理工作时,管理部门要对工作措施进行强化,使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一)完善管理制度。管理部门要根据管理工作制定出明确的规章制定,对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等管理工作作出具体的要求,避免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造成档案丢失和管理分散等问题。在保证管理制度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把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档案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标准,通过展示优秀艺术档案来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对优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设立奖励机制,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明确归档范围。艺术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应当包括: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以及个人艺术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艺术材料(如文字、声像、照片、实物等载体形式)。另外,业务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艺术材料,也属归档范围。而那些为艺术创作、研究、教学和文化艺术活动参考而收集的图书、报刊、音像带、照片、剧本和有关文章材料等,均作为资料保存,不应归档。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形成的属国家所有的各种载体的艺术材料和实物,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三)强化收集与整理。在对文艺活动产生的文艺档案进行收集整理时,要保证文艺档案和文艺活动中的联系性,使文艺工作者通过查阅文艺档案清楚地了解到文艺活动的内容。由于文艺活动的多样性,其在生成的文艺档案时也体现出了多样性,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档案时,要根据档案的不同类型来进行归类。艺术档案应分为大类和属类,大类设业务类、个人业务类、综合类等,具体属类应按照归档范围设置。要按照艺术档案材料的内容、种类立卷,其中戏剧材料按剧目分类立卷,音乐歌舞演出材料按节目分类立卷,文化艺术科研材料按科研专题分类立卷,艺术教育材料按各专业课程分类立卷,社会文化、文化交流材料按业务活动进行立卷。对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唱片、光盘等非纸质载体的艺术档案材料归档时,应将每一单项作为一个保管单位,单独编排档号,并采取按年度结合内容的方法分类整理和编号。其中与文字材料有直接联系的应编写互见号或互见卡。反映和记录本单位的文化艺术活动并对以后艺术创作、艺术研究有重要参考借鉴作用的艺术档案材料,应永久保存。(四)加强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在档案管理方面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运用计算机把艺术档案建立成电子档案,便于档案的管理和查阅,提高各种艺术档案的保存寿命。在对文艺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时,需要把各种各样的艺术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这就需要档案管理部门针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人员能通过制度的要求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文化艺术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意识,重视对艺术档案的保存,使艺术档案能完整地保存下来。随着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还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工作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使档案接收和积累的工作做好。

总之,在对艺术档案进行管理时要重视艺术档案的保存价值,结合多种手段使艺术档案保存完整。同时要对档案保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艺术档案的管理能不断完善,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传承下去。

作者:孙婧单位: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第3篇

一、进一步提升文化馆艺术档案的管理水平

(一)加强观念的转变

在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有效的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理论,推动档案工作向档案信息中心的过渡,确保档案资源能够得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档案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使其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进一步加快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目标迈进。

(二)提升文化馆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在文化馆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人员作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其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文化档案的利用水平。所以需要加强文化馆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工作较为繁琐,所以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加强日常工作中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努力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熟悉的对计算机进行应用。另外文化馆还需要为档案管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学习平台,加大对作者的培训力度,从而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者整体能力。

(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们处于信息化社会,在我们生活中信息化技术应渗透到方方面面,网络在我们工作和学习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这种社会信息化潮流中,文化信息流通速度较快,这就需要文化馆需要充分的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来营造产生群众文化活动的档案信息网络,确保文化信息能够得到得到快速的流通,使用户能够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确保文化活动档案信息资源能够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加快文化建设的进程。

二、进一步对文化馆档案管理体制进行优化

(一)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法制化为开展档案控制活动的关键前提,同时为不断提高档案控制活动标准性水平的保障,为了保证档案控制活动顺利开展,则一定要积极贯彻依法治档,能够不断提高其制度化水平。社会快速进步,档案工作出现了明显的调整,特别为档案控制设施更新换代,设施层次不断提高,档案种类载体多样化等突出性质,推动了档案控制手段同样应当进行创新,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所有档案人员一定要树立忧患观念,产生紧迫感,从业务知识、科学知识还有控制实施能力等角度持续增强,持续发展,和形势标准保持一致,积极贯彻依法治档,营造出科学合理的档案法律体系,营造完善档案控制体系。必须通过上述方式,方可不断提高档案控制活动自身制度化水平,推动其产生应有的作用及影响。

(二)统一部门规划

通常而言文化馆不同档案资料独立控制,不但容易出现遗漏,同时标准性水平非常低。经过档案机构开展综合控制之后,能够营造出科学合理的档案控制体系,营造出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独立划分档案职能

将档案室独立划出来,使其与其他职能科学在地位上保持平等,使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对文化馆内的所有文化档案资料进行合理控制,使其在职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档案室的功能性,确保文化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做好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

档案库房控制为档案控制活动内非常关键的展示形式,同时为档案存储过程内关键环节。档案库房应当达到相应的标准,在档案保密方面而言,避免把库房安排于最底层,另外在门窗方面要特别关注,避免出现盗窃事件。应当给档案库房购置专门档案柜,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另外要最大限度保持库房和办公室保持独立,库房和阅览室保持独立。另外,档案库房是非常关键的场所,要调配工作者进行控制,营造出科学合理的库房控制体系,其他机构工作者禁止进入。档案管理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条例。在工作结束之后应当及时入库,同时检查基础设施工作情况。

第4篇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71-01

一、艺术类专业教学档案包括范围

艺术档案包括的范围很广,加之艺术类别的不同,内容繁杂。

(1)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籍档案。从学生一进校后,就产生了相关的学籍档案材料,学生高考档案、进校后新生学籍核对、电子注册学籍信息、各类等级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学籍变化相关材料、作弊违纪处分材料等。

(2)艺术类教学管理档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与教学有关的档案材料,比如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材料、教师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进度计划、教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学生考试产生的试卷、记分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3)艺术类学科竞赛作品。各类参加学科竞赛的活动档案,报名表、指导教师指导过程、参赛作品、照片、获奖证书等;教师和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教师和学生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艺术展演活动档案。

二、艺术类专业档案管理现状

1.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教师、领导都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学、科研活动过程上,而忽略了对教学档案进行收集和归档。在思想上对档案工作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教学档案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需要时刻保留好档案。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教学档案的重要性,同时部分二级系院领导对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比较懈怠,没有意识到完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很多艺术专业档案往往都保存在创作者手中,没能及时归档到各档案管理部门。

2.档案管理员专业性不高

各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员往往是由各学院的教学秘书担任,大部分的档案管理员并不具备档案相关专业的学科背景,学科背景的缺失意味着从结构上就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而且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档案而言,艺术专业的档案内容更加繁琐,保存方法更加细致,工作难度更大,需要注意的细节更加繁杂,而艺术专业的档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对档案管理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要求更高。艺术专业档案有别于其他类别、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文本档案。教学秘书大多时候已经忙于教学工作,很少有精力来系统地收集管理档案,加上档案的特殊性,如果缺乏基本的艺术修养,缺乏艺术档案的鉴别能力,容易发生分类错误的问题。

3.艺术专业档案管理难度大

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产生的艺术档案的形式和方式也是多元化的。例如,美术专业的绘画作品就有大、中、小不同的尺寸和规格,舞蹈专业学生跳舞的视频,播音专业的音频档案,影视专业的戏剧视频档案,等等,加上有些档案对温度、湿度等都有要求,这就对存放这些档案的地点有着一定要求。但是地方高校有别于专门的艺术高校,艺术档案的保存地点和存放设施不能符合要求。

三、加强艺术专业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1.对艺术专业教学档案归档建章立制

从制度上,应该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收集存档的体制。因为艺术专业的特殊性,所以在对档案管理员进行培训的时候,应该明确保管档案的范围,什么档案需要存档、怎么存档、存档年限都应该有具体的实施指导方案。明确领导、教师、档案管理员的职责,在整个过程中应承担的工作,从制度上给予保障。档案管理员要动态和定点两个时间点收集相结合。加大对艺术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指导的力度,培养教职工自觉保存和上交档案材料的意识。

2.艺术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目前处于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展,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应该应用到对艺术教学档案的管理中来,这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艺术档案的生命,使得查阅资料变得简单轻松,有利于避免艺术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也提高了艺术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艺术档案处于沉睡的状态。

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注重提升档案管理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如邀请艺术专家来讲座、外出培训等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提升他们在工作中的鉴别能力。在当前所处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对教学档案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也提出了要求,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教学档案都是通过互联网传递,越来越多的是电子档案的使用,所以熟练掌握信息管理技术是必然的要求。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艺术教学档案内容和种类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收集和保护好档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应最大限度地对师生开放,发挥艺术教学档案数字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允嘉.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科教导刊,2011(5).

第5篇

一、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现状

1.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相对比较落后,设备不齐全。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建设浙江文化大省以来,现在好多文化站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如今是今非昔比,可是只有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变化甚少,管理依然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手工管理水平上。据调查分析,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严重缺乏,配备设施严重的不足。至今尚未建立独立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大部分都选用艺术档案与办公室行政档案放置在一起,给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建立专门的艺术档案管理室十分必要,并且目前尚存的艺术档案资料已经逐渐开始老化,甚至出现严重破损的现象,如果继续与行政档案混合在一起,工作过程中文件的翻动难免会造成档案损害。

2.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队伍薄弱,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强。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由于受所处的地理环境、当地的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得不到领导的重视,造成建设档案管理室的资金投入缺乏现象。另外,乡镇文化艺术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专业培训等,甚至出现一些管理人员经常更换,缺乏固定性,这些因素严重导致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缺失。

3.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业务工作缺乏统一标准。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属于基层工作,这也决定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机构的不合理性,对于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均由管理室工作人员所担任,没有特定的专业人员,导致目前所收集的文化艺术档案不齐全,管理的内容主要侧重与文字资料,关于图片、声像等方面的资料甚是少见,这一系列的因素均造成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严重滞后。

二、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记录着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真实的反应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还揭示着乡镇文化演变的整个过程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文化艺术档案是当地文化最原始的材料记录,有助于后代人对先前文化历史的发展进行了解。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就是为了保存这种原始材料的工具,是文化艺术传承的载体,同时还是群众从事文化活动的真实反映,真真切切的记录着整个文化活动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促进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2.乡镇文化艺术档案具有浓重的地方特彩,是一个地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代表者,不过文化艺术活动的进行必须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否则是无法正常进行的。因此,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艺术单位创作过程中对艺术研究、教育等活动中对文字,图像等资料的记载,它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力度逐渐开始提高,且高质量的艺术产品不断的涌现,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受到各界艺术家和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使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三、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建议

1.加强对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视,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乡镇政府必须成立专门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及时归档工作,保证文化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另外,还需建立和逐步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对管理工作进行日常评估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用以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的热情。

2.加强资金投入,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此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资金的投入。因此,必须加强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购买先进的硬件设备,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促使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取得较快的发展。

3.加强文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提供综合素质。目前,乡镇档案管理者大都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和能力,也是造成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及能力的培养,促使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此外,在网络日益突出的时代,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够更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4.建立和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核心,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不断“改进、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基础,促进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发展的脚步,早日使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走上标准化的道路。

第6篇

20__年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20__年,我局档案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落实“文化兴市”战略,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这一目标,不断夯实档案基础建设,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力度,有效发挥档案的功能,档案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较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今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将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20__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后,及时调整了安阳市文化局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把档案工作列入全局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标准和职责中,把档案工作作为机关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机关其它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同时,配备了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工作人员任档案管理人员,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形成了以主管领导挂帅、办公室主任分管、档案室具体负责、各职能科室协助抓的四级档案管理网络。

为进一步加强对机关档案工作管理,局机关舍得在档案设施上投入,局机关搬入市党政综合大楼办公后,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挤出办公房设立了文书档案室、人事档案室;拨出经费,购置档案柜20余节,为档案室配置了计算机等专用设备,投入资金购买安装了益友档案管理系统,使档案管理在硬件上有了保障,适应了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机关的文书档案管理,20__年以来,先后制定了《安阳市文化局档案管理办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如:《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工作保密制度》、《档案材料归档制度》等,明确了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的归档范围及整理要求,使各有关单位对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有据可依,同时,制定了《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并纳入机关的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和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为规范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质量,20__年,我局按照市档案局要求,在全市率先安装了《益友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对所有须归档的文件材料经整理后,全部输入计算机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检索速度和档案的质量。在归档过程中,我局档案所有文件归档目录、盒内文件目录、盒底备考表、文件资料汇编等全部使用计算机打印;文件、材料的归档全部使用无酸档案盒,文件不易被腐蚀、变质,有利于档案的保存,使我局的档案档案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四、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归档和利用工作

20__年以来,我局按照市档案局的要求,全力做好文书档案的归档和移交工作,截止目前,共归档文书档案1100余卷、件,财务档案900余卷。其中,20__年,一次向市档案局移交各类档案1700余卷;20__年,归档文书档案313件,较好地完成了归档任务。并按照市档案局要求,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市戏曲研究所专门人员,积极开展全市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协助市档案局制作了《崔兰田艺术生平展》、《张宝英舞台艺术展》网页,在党政综合大楼举办了《崔兰田艺术生平展》;与市档案局联合出版了《崔兰田艺术研究》,为落实“文化兴市”战略,弘扬崔派戏曲艺术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积极参加档案培训,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为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我局档案专职人员多次参加市档案局举办的档案培训班,购买了《档案工作法规文件与业务知识汇编》、《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汇编》等重要工具书,对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20__年上半年,由于机关搬迁至东区党政综合楼办公,按照市档案局有关要求,必须在当年6月底前向档案局移交建国以来形成的所有文书档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局克服重重困难,从基层抽调10余名人员,并在档案局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完成了近30年的文书档案与财务档案的整理归档任务,为我局档案管理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 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打算

1、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全员档案意识。由于对档案法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全员档案意识。因此,造成归档不规范,归档质量差等,今后,我们将着力加强档案法制宣传,不断强化档案意识。

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共享变得方便快捷。档案是各种实践活动、研究成果的第一手材料,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文化艺术档案深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将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格局中,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成为档案管理机构重点研究的课题。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工作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中从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和重要性入手,介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总体格局和主要功能,以期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1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判断该地区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档案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满足时展要求。文化艺术档案就是文化艺术机构或工作者在实施艺术创作、演出、教育及社会文化工作形成的,记录具有保存意义的各类文字、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的珍贵内容,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传。传统艺术档案主要以纸质、声像和实物记录等为载体,存在档案信息利用率低、保存档案容易受损、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传统的存储方式和载体有所改变,借助计算机实施各类艺术创作和教学活动等方法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载体的形式及存储空间产生一定的变化。如何让文化艺术档案资源发挥最大应用价值,有效管理新型电子档案信息,促使这些档案为艺术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成为建设数字化档案重点关注的内容。

2档案数字化的内涵及建设内容

2.1档案数字化的概念

数字化是指采用0和1两位数字进行编码,从而表达相关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档案数字化换言之是指档案信息化,使用数据库、高速扫描等技术将声像、纸质文件等传统介质或已归档的电子档案进行管理,其系统组成具有明显序列的档案信息库。什么是档案数字化?杨公之编制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一书认为在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档案管理活动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管理、处理档案信息资源。换言之:档案数字化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为手段,遵循现代管理学理念,开展一系列涉及多个学科知识交叉使用的工作模式,充分挖掘文化艺术档案的信息,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效果。实施数字化处理后,文化艺术档案能有效提升计算机检索速度,改善档案库过于紧张的情况。同时,数字化档案能降低频繁使用档案原件导致材料磨损的情况,有效丰富信息资源的内容及数量,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2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①

目录数字化;②档案全文数字化。档案目录主要作用是规范档案著录标引,并合理设计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档案数字化根据扫描录入方式,并为其设计合理的目录索引或采用光学字符技术判别存储信息的内容。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中,根据档案自身特点和档实际情况,建设数字化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数字化档案资源是指采用数字技术把馆藏中各种档案信息和接收归档的电子档案,也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具体途径如下:①开发并汇集档案馆原有的纸质档案为三次文献信息,借助数字化方式输入计算机网络中;②借助数字照相、扫描等技术对原档案实施数字化处理;③进行办公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组成规范的电子文件。

2)建立数字化档案数据库主要功能是存储、维护、处理档案信息,该数据库主要包括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和数字目录中心等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就是在互联网上、传递数字化档案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档案馆与国际互联网实现连接,确保各个区域的使用者均能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用户借助计算机网络,能够远距离检索网上开发的国内或国外的数字化档案资源。

3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依靠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随着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和推广,必须创建一种高素质、分工合理的档案管理团队。档案管理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个档案数字化建设成败,档案数字化建设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技术,管理人员必须熟练将上述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因此,文化艺术档案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熟练利用各项信息工具。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自身的自我完善,掌握计算机相关理论和运用技能,确保自己能熟练运用各类现代化信息工具,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档案信息打下坚实基础。

2)准确鉴定档案信息的有效性。作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档案利用者,这也是用户评判评价档案机构信息服务的主要标准。信息化环境下,档案信息具有份量大,内容复杂等特点,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鉴定评估能力,准确判断、鉴选并分析档案信息,从而为利用者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内容,为其提供最佳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不但要快速、及时获取档案馆存储的信息为利用者服务,而且也充分运用网络的便利和优势引导利用者获取大量档案信息。③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不仅服务性较强,也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这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档案管理人员要明确各种档案保管期限、分类立卷、汇编等内容,确保各个环节准确无误的落实到位。

3.2建立档案信息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交通法规”,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必须依赖各类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支持,根据国家档案部门制定统一、规范标准设定管理目标,确保各类案卷的完整化,检索更加方便。推行档案馆规范化管理应加强档案管理者和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

1)规范档案信息著录

档案著录主要由著录原则、项目、文字、来源、主要规则、标识符号等内容,档案著录是创建档案数字化数据库的第一步。借助著录把文件的内容和形式完整记录下来,组成数据条目并将其录入计算机,组建规范化的档案数据库。著录必须遵循统一规范的原则,防止发生同一事物或同一人物出现不同名称,不同的事物或人物却存在同一名称等问题,使得同一检索条目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严重影响档案检索的效果。

2)档案信息存储的规范化

目录档案信息一般采用硬盘进行存储,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多,为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必须采用统一的存储载体。如果以光盘为主要存储内容,必须将光盘当做档案信息保存载体展开研究,并制定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3)选择合理的软件开发技术

档案数字化建设就要采用计算机对传统档案实体信息及管理信息实施辅助管理。一个规范的档案计算机管理软件,应具有收集、编目、鉴定、检索、开发利用等管理能力,这并非简单的模拟手工作业,而要依据档案管理的各个业务工作流程,结合计算机硬件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模式。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时时更新已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把原有的数据库转入新的信息平台中并投入使用,为高度共享档案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

4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4.1项目建设总体原则

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小组领导下,统一规划并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创建包含纸质档案、电子文档为一体的综合性档案管理平台。本次建设以内网运行为基础,创建小批量纸质档案智能归档管理、分级管理把纸质文档、办公系统文档归纳为一期管理目标。借助已有的网络、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加强各种互联网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4.2系统总体框架

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档案数据库、档案分级共享管理系统、安全保障及应用系统组成。

1)建设档案数据库

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及档案管理系统制定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对词汇、表格、数据等进行有效管理。数据库能够存储综合的档案数据信息,管理对象主要由科技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内容,数据库可以执行档案的所有管理环节,并兼容各类不同介质的档案,如:电子档案、图片、光盘、纸质档案等。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数据库包括Oracle、DB2、Sy⁃base等,依据档案已有的库存及10年内增长情况综合分析,选择MSSQLServer200版本即可满足建设需求。标准档案数据库设置在该机构的网络中心,运用原有的SQLserver2005数据库软件,与新时期档案管理各项要求相互结合,组建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和数据接口中心,从而实现日常文化艺术类文件归档、查找、整理等操作需要。MSSQLServer不仅满足档案数据条目和原文存储数百万条以上的要求,也不会因数据冗余导致数据库运行缓慢,完全满足文化艺术档案馆发展要求。

2)建设档案管理应用系统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设置在档案馆专网中,借助C/S与B/S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开发。C/S程序借助VB、VC++,B/S程序利用ASP开发平台,可以与主流服务设置无缝集成,达到最佳的控制和管理效果。C/S程序有利于管理人员前期分析纸质档案信息、加密和自动入库,有效解决历史档案信息和纸质档案存在的管理问题。B/S模式为所有访问档案的的人提供身份认证平台,访问者通过浏览器完成历史档案的查询、浏览等操作。

3)建设分级共享管理系统

档案分级共享隶属于系统内部权限控制范畴,主要用来识别访问者身份,合理分配相应的访问范围、下载控制等等。安全保障系统是保障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正常、合理使用而设计的操作规范。任何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系统可以自动记录详细的操作步骤,主要由复制内容、打印内容等信息,防止出现违规使用和恶意攻击的情况出现。为保障文化艺术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的连续性,该系统开发主要借助主流的开发技术,使用.net和SQL数据库进行操控。

5结束语

总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成为国际档案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文中以档案数字化为研究依据,设计文化艺术档案的总体框架及主要管理系统,以期为档案数字化建设做出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注意的几点问题探讨[J].兰台世界,2013,23(8).

[2]梁景芝.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风险和控制[J].档案管理,2015,21(6).

[3]许雯.档案数字化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策略研究[J].卷宗,2014,17(4).

[4]陈丽亚.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一点认识[J].机电兵船档案,2014,9(1).

[5]王丽魁.浅析如何正确认识档案数字化建设[J].兰台世界,2013,13(z4).

[6]陈镭.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档案与建设,2013,17(7).

[7]涂华.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4).

[8]张秋菊.档案数字化建设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J].电子制作,2015,9(2).

[9]王为.公共文化视角下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J].出版广角,2015,15(8).

[10]张姝.基于知识元的云南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资源构建研究[J].云南档案,2015,13(5).

[11]欧阳慧芳,胡春燕.广东客家文化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构建[J].山西档案,2014,9(2).

第8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一种特殊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源,它具有传统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特性,同时,也具有自身非常独特的特征,如内容丰富性、地方特色性、载体丰富性和学术研究性等。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工作,必须明确其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就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实践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6年9月14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全国各省市也纷纷根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政府部门成立的专门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具体工作,如组织实施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申报工作等。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形成机构和个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遗产普查过程中能够收集大量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因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这一优势,使其必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

2 全国各级档案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很多档案部门根据自身所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建立了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档案,并将其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档案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存与管理方面具有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其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有了全方位的保障。例如,江西艺术档案馆收集了大量江西特色艺术档案,同时,为了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该馆利用档案馆藏,整理出了大量“弋阳腔”、“青阳腔”等古老剧种和剧目原始文字、音像资料等。

3 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载体既有档案的性质也具有文物的属性。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实践中,一些实物档案(也称为“文物”)实际上是保存在博物馆或艺术馆中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博物馆、艺术馆等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主体。博物馆在文物修复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很多受损严重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可以得到很好的修复和保存;艺术馆则肩负着搜集、整理民间艺术遗产以及进行艺术创作的职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搜集、整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杨家埠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杨洛书先生曾向国家博物馆捐献的50余块明清年画画版,不但是反映杨家埠年画发展史的珍贵实物档案,也是重要的历史文物。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载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都来源于传承人的口头叙述或文字记载,传承人本人因传承技艺的需要也保存着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和实物。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主体有一定的必然性。一方面,传承人承担着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丰富的档案资料有助于传承人各种传承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涉及了知识产权问题,比如,传统音乐的曲谱、传统美食的烹饪方法等,传承人保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传承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的保障,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中去。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团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随着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的兴起,政府和民间组织纷纷成立了大大小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在进行历史研究和文化发展历程研究的过程中,都搜集了大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档案资料,不仅包括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也包括很多珍贵的实物档案。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主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因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不仅具有很大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其本身也是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特别是美术类、手工技艺类的遗产项目。社会各界的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都致力于与这些遗产项目相关的产品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收藏。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来稿日期:2012-12-15)

第9篇

关键词:非遗传承人档案;构建档案;传承人档案保管、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特征是非物质性、生态性和“活态”性。它作为活的文化,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他们将是这个时代不可复制的杰出代表性传承人,因此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复存在。

然而随着大多数民间老艺人年事已高,部分老艺人已经去世,一些依靠口传身授方式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严重影响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事实也提醒我们,非遗保护的当务之急不是急着进行文化产业的开发再造,而是需要各级政府和非遗保护部门着手挖掘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却已濒临灭绝的民间工艺、技艺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保护,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最为有效的保护就是建立传承人档案,

一、高度重视传承人档案构建工作。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档案,记录和反映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传承人的档案不是仅仅流水账地记录传承人的动作和日常生活,而是记录和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和本质,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核心内容,由这些人形成的群体传习、演绎和再现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与归宿。

2.建立传承人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服务的,应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保护单位的全面工作之中;纳入保护单位领导的职责范围;纳入单位目标管理的考核之中。加强对传承人档案管理的领导,完善传承人档案管理的机制,从人、财、物等方面为传承人档案管理创造条件,推进传承人档案事业的发展。

3.要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在进行初步归类时就能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 传承人档案的收集、整理

传承人档案是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形成的活动的、清晰的固化信息。原始记录性是这一档案的属性,它意味着传承人档案必须是反映传承人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对活动的原始的、直接的记录,而不是事后另行编纂的。传承人档案包括纸质档案、非纸质档案、数字化档案。

1.纸质档案即文书档案,包括传承人信息、传承人手稿、艺术心得、表演(创作)技艺照片、代表作品、口述材料记录、分布区域、相关场所图片、实物资料图片、相关民俗活动图片、保护情况记载、传承人带徒学艺的图片、教案、传承人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的宣传资料、获奖证书等一切纸质资料。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辅助传承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常传承,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的研究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非纸质档案,包括传承人口述资料录音、影像,传承人的技艺流程、带徒学艺视频资料、参加各种活动、展示展演的视频资料等。对录音带、录像带、唱片、光盘等非纸质载体的传承人档案材料进行归档时,应将每一单项(盒或盘)作为一个保管单位,单独编排档号,并采取按年度结合内容的方法分类整理和编号。其中与文字材料有直接联系的应编写互见号或互见卡。

3.数字化档案即数据库。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以数字化为契机,全面优化档案管理,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档案价值鉴定、数字化转换、数据库建设、网站建设、提供利用的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是传承人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传承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共享,最终实现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主要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

三、 传承人档案的鉴定、编研

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去粗取精”,提高管理效益的科学措施。有利于对有价值档案的保管条件得以改善;有利于档案的查找利用;便于在突然事件发生时迅速地抢救和转移重要档案。

档案鉴定是关系档案存亡的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其主要特点是:预测性和主观性和决断性和不可逆性。

非遗传承人档案鉴定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全宗级鉴定,即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通过非遗传承人及其代表的非物质文化在社会上的地位、影响、历史价值,确定哪些传承人资料需要保管、保管地点和保管期限。第二步,对全宗内档案进行微观鉴定,即判定全宗卷内是否属于非遗传承人档案,判定档案文件的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是否重复等。挑出确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满的档案,按规定进行销毁或作相应的处理。

四、传承人档案的保管、利用

传承人档案的保管:是根据档案的成分和制成材料,所采取的科学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1.设立档案工作办公室,档案室合理布局,尽量做到“三分”即档案存储室、档案管理室、档案阅览室分开,一般将十年档案容纳量作为档案存储量。

2.档案室应具备温度控制、配备消防器材。做到湿度控制、防潮、防火、防盗、防虫、防尘、防霉。

3.要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每年对所有保存的档案进行清点、核对,被毁灭、遗失、盗窃文件的数量和内容;受损文件的情况和数量;实有档案数量与登记簿册中的数量是否符合;关注库房管理、提供利用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在系统化、编目、鉴定等工作中的缺陷。

传承人档案的利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一般来说,大多数档案归档后,基本完成了现行功能,其后多是进行历史查考。传承人档案则不同,它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而且将在较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效用。例如:戏曲传承人的曲谱、老剧目,对记述和反映剧目的档案反复使用率更高,是艺术创作、改编、整理剧目的重要依据和材料来源,是重排、复排保留剧(节)目的必要依据。

传承人技艺传承保护活动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前一阶段的技艺档案往往是后一阶段技艺传承保护活动的凭证和依据。现阶段技艺传承保护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又常常是以后技艺传承保护活动的凭证和依据,可靠的传承人技艺传承保护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传承人以非凡的智慧创造和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他们的传承才能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积极借鉴学习国外在建立传承人档案方面的成功经验,尽快实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档案的体系,更好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珍贵的历史记忆。

参考文献:【1】艺术档案管理办法(文化部、国家档案局令第21号)颁布日期:20011231 实施日期:20020201 颁布单位:文化部 国家档案局

第10篇

[关键词]档案 物质文化遗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08-0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是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方大力实施“特色文化”战略,各级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为之做出了巨大努力,使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保护,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各级档案部门也主动介入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比如我们内丘县,木版神码民俗文化、天棚地棚七夕文化、郭巨孝文化、扁鹊庙会文化等均被列入《河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充分抢救、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被流失,千年文化得到传承,该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档案,收集了100多件历史实物,拍摄了200分钟的电视纪录片,1000余张照片,还编辑整理了100多万字的资料。这些档案资料的建立,不仅丰富了该县档案的内容,更为后人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教化育人提供了真实依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各级党政组织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内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成功申报了个国家级和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积极筹建县民俗文化博览馆,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

二是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有力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全县上下把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为重点的特色文化大县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全力开发民俗文化产业。特别是以内丘民俗文化节为平台,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不断加大产业开发、对外合作和企业创建力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不断开发、在开发中得到保护。

三是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究推动了保护工作。有一大批致力于内丘民俗民间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不断挖掘、积极探索、精心钻研、著书立说,或追寻历史根源,积累了许多珍贵资料。目前,内丘已经涌现出一批民俗艺术研究所、民俗产品研发中心,发掘整理出版了《内丘神码》《内丘传说》等民俗专著,创新设计了神码、年画等系列、多种新样品,更新了设计理念,提升了文化品位,为进一步发展开启了新的起点。

四是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档案资料。内丘县每年举办多种形式的民俗民间文化传承活动,丰富了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拓展了文化空间,从而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工作原则得到了较好地贯彻落实。各类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地宣传、继承、发扬和保护,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内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不完整、不系统;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建档,相关的文件、音像资料零星存放,存在着管理不严和流失现象。由此极大地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护。二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约束。三是尚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档案管理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内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开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良好局面。坚持聘请专家指导和培养乡土民间艺术人才相结合、民间文化宣传和青少年民间艺术教育相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挖掘整理、保护开发、教育传承,增强民俗文化的本源性和亲和力。通过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和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仁人志士的作用,形成全社会人人重视、关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开展专业人员教育培训,制订符合实际的普查方案,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发展现状全面普查,为每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系统的档案。在摸清家底后,区分轻重缓急,对以口头和行为传承为主的处于濒危状态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民俗民间文化门类,优先抢救并建立档案;对濒危门类和年老体弱的传承人所掌握的技能技艺,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性、传承性记录;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资料和实物积极征集,妥善保管。

三、加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积极实施“民俗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贯穿于“保护工程”始终。对普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民俗礼仪、节日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等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实行专库存放、专室展览、专人管理;对各门类的传承历史、具体内容、艺术流派、艺人组成、技艺演变、代表作品、经济价值、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整理,分期编写出版专集;对所有档案资料尽可能多地编辑制作成音像作品和电子文档,创建互联网站和基础数据库,加强保护和管理;对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产品,进行品牌登记注册,通过法律手段加以保护;对宋、元、明、清、民国以至更早的民间艺术遗物、年迈艺人的作品和世代传承的家庭收藏珍品精心保护,避免文化血脉的断流。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法规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办法》,为加强档案的保存、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基 础。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现代企业机制相结合,进一步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解决文化生产关系不适应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带动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

五、加快建立协调有效工作机制。《档案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各组成部门职责。市县(区)档案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行政和业务指导,跟踪和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建设,克服以往工程后期收集、整理容易遗漏、丢失档案的弊端。广泛吸纳各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工作。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加强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在“保护工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档案资料,强化档案管理。

第11篇

 

局办公室:

   《关于报送2017年档案工作情况及2018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已收悉。中心办公室组织对2017年中心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总结并结合中心重点工作和国家、省、市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对2018年的档案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制定了中心档案工作计划。具体情况如下:

一、2017年档案工作总结

1、我中心根据工作实际,修改完善了中心综合档案管理制度。先后建立修改了档案移交审核责任制、工程档案归档、档案借阅、档案保管、档案鉴定销毁等管理规定,重点修订完善了《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档案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档案管理工作。

2、加强综合档案库房软硬件建设,做好“八防”工作。2017年,硬件方面,中心为综合档案室更新了两台智能空调,实现了库房温湿度控制,有利于档案的长期保存。软件方面,中心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了升级,实现了电子全文分级检索功能和分类制表等功能。同时,中心还对综合档案库房的布局进行了科学调整,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使用率。中心档案员按要求每日对档案库房环境及温湿度情况进行检查记录,认真做好“八防”工作。

3、严格执行档案借阅登记审批制度。中心综合档案室在为中心机关各部室及管理所、上级主管部门、服务对象、相关业务往来部门等提供档案利用便利的同时,严格按照档案借阅管理规定做好登记审批,确保档案利用的安全性、保密性。2017年,中心综合档案室为业务工作提供档案利用52人次,基建工程档案96卷,381件次,文书档案39件次,实物档案9件次,声像档案64件次。此外,中心还为深圳市公共艺术与栖居设计促进会筹办的“光”公共艺术展提供深圳市城市亮化(夜景)发展历史资料12件。

4、按“省特级”档案管理标准组织整理归档了2016年形成的文件、工程材料,其中基建工程档案2241卷,即25174件,文书档案261件,实物档案12件,声像档案4册,即116件。同时,在我中心OA上实现了电子文件归档功能。

二、2018年档案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密制度,落实责任,定期检查,杜绝档案毁损、丢失、泄密事件发生。

2、加强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严格执行基建工程档案项目负责人审核制,从各个环节对基建工程档案的建档归档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结合中心重点工作,编制中心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纪念活动等专题汇编,为收集图册资料、编印宣传资料、档案移交、布展等做好准备。

第12篇

一、建立健全制度,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鉴定销毁制度》等制度。各项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我局档案工作的提高。按照制度,我局对各科室各类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归档、整理、编目,保证了档案的规范、齐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归档制度》,使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率,永久、长期保存档案的准确率达到100%。同时,也使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档案的任务及作用,养成了有难题找档案室查资料的习惯。

二、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全体人员的档案法律法规意识进一步增强

我局党组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和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注重学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对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不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20xx年2月,根据人员变动及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了档案管理、鉴定、销毁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窦臣有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国建任副组长,各科室及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对档案工作及时进行指导,对档案进行鉴定,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综合档案室的人员进行调整,抽出精干人员,充实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力量。为我局档案管理正规化打下基础。

我局十分注重提高档案员的素质,配备4名档案员都具有大专学历,档案员多次到市、县档案局进行学习,由专业人员帮助整理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了档案管理质量和档案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订阅《档案管理》等刊物,通过学习,档案员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全体人员认清了形势,提高了对档案工

作重要性的认识,档案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提高档案保管条件,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

我局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现用办公室,是借用图书馆的房子。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对档案实行相对集中的管理方式,文书档案、财务、案件查处、人事档案等统一由档案室管理,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强化硬件设施,配备铁皮柜、制作高质量版面等,存放档案室有樟脑球、灭火器、干湿温度计等,各项防护措施齐全,符合保管要求,现已将全局所有职能科室的资料文件等纳入管理。在县档案局的帮助、指导下,我局对建局以来的各类档案进行整理,购买档案盒,打印案卷封面,共归档各种档案680卷(件),其中:文书档案:

1、旧标准(1997年—2019年)永久档案87卷,长期档案46卷,短期档案48卷,共18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