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涯规划书

大学生涯规划书

时间:2022-04-01 22:57: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涯规划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涯规划书

第1篇

2017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一)

初入大学就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大一就进行职业规划,从一开始就不走弯路。

大学一年级

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的学习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想要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第一步便要适应大学了。修好每门必修课便是首要条件,比如说英语,英语确实很重要,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这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的人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但事实上我在这方面确实很差,这便是我在大一的学习中最起码的努力,因为多掌握了一种工具,就多一点生存的空间。大学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课程进度快得惊人,所以自学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学习手段。

我尽量坚持每天预习当天的任务,课下及时复习,并且认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踏实做好每一步。同时由于大一的时候课程任务不重,课余时间较多,我还参加了很多学校和学院的实践活动,从而得到了不同方面的锻炼和能力的提升。也和老师同学以及比自己早步入大学的学长学姐们经常交流,询问学习以及将来的就业情况。总之,大一一年来,我改变了自己以往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习惯,熟悉了大学的特殊之处,也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环境。同时初步了解了自己相关的职业,也很好的处理了自己是否转系、是否修第二学位的问题。我自己认为大一就是一个试探期,主要任务就是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学好每门必修课,打好基础,同时在人际交往、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有所拓展和延伸.

大学二年级

万事学为先。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就算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也难成大事,所以在任何时候我都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大二依然如此,学习还是主要任务。对于本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我要加大程度,朝着自己努力的要求勇敢前行。大二这一年在专业知识这一块,要做到从不知到认识,熟悉再到掌握能灵活运用。实践能力才是信息工程学科不死的灵魂,因此我要在大二的时候初步接触实验室,积累相关经验,增加见识。同时,这一年我将以提高自身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团体组织,锻炼自己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的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一个为我自己的未来打造的平台,只有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不懈才可完成。没有夜夜笙箫的潇洒也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只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但我却过得充实。大二,正是需要刻苦的一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学三年级

临近大四,首要问题就是要明白自己面临的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打算考研,我就应该加大力度的学习专业知识,扩大英语词汇量,着手做好考研前的一切准备。另一条路就是就业。那就要求我把要求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自己专业有关的的活动,与同学交流求职工作的心得体会,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也可向老师和一些毕业的人士请教求职的一些相关问题。如果我还希望出国留学,那我还得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fl、gre、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等。

在之前的三年中我为自己定下相同的要求:1、每个星期都要阅读一本书,可以是人生励志,文学,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书籍,汲取多方面的营养,定期登陆一些信息工程学学术网站,了解当下的社会信息工程科学的前沿等。2、每个星期不要忘记英语单词和口语的掌握与熟练。3、利用电脑这一资源,学习运用网络的资源充实自己,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大学四年级

学无止境,但是我认为系统的学习在大三就可以算是结束了。在大四时,首先要检验自己已确定的职业要求是否明确,大学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各种招聘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并且及时做出调整和补充。此外,仍然不能忘记知识的获取,同时关注新闻报道。增加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我应该抓住各种锻炼自己的机会,力图早日适应社会的竞争机制,并且争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结束语

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即将结束,周老师让初入大学懵懵懂懂的我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深刻明晰的规划,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忽然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虽然我现在仅仅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平凡的女孩子,但是我会带着我从小就铭记在心里的那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017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二)

所谓职业生涯设计,其内涵就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根据自身的特点、气质、性格、爱好等条件,不断修正坐标,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身长处的环境和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在目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条件下,企业和个人都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如何走向双赢?我觉得,营销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职场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各不相同。笔者认为,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对自我和环境的认知与评估。

2)、对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与确立。

3)、对步骤和行动的计划与探索。

4)、对效果和路径的反馈与修正。

有效的生涯设计还要不断地修正生涯坐标,反省策略方案是否恰当、行动措施是否得力、预期目的是否达到,既定计划能否适应环境的改变等。及时做到对效果和路径的反馈与修正是必要的,只有及时调整职业计划,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匹配,这样才能做到无往而不胜。

步骤1:我是谁?

营销人员要想有效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是必须要做的 功课 。自我认知核心是了解自己,也就是要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包括自己对营销是否感兴趣,具备什么样的气质,自身的特长、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标准等,是否适合从事营销业务。

步骤2:环境如何?

步骤3:给自己一片梦想的天空。

步骤4:给自己找个理由。

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无不从一个成功的目标定位开始的。依据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环境等信息,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有了方向和目标,就有了做事的理由,往往追求目标的动机比目标本身更能激励我们。

步骤5: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生涯策略是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是确保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策略本身应该是战术性和战略性的统一体。

第2篇

一、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二、规划年限:10年 20**年9月到20**年12月

三、年龄跨度:20岁到30岁

四、阶段目标: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管理能力的人才(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定的基础)

五、总体目标:在十年内成为中高阶层的管理人员和精通一门高端技术。

六、个人分析:自己目前虽然还是一个偏内向的人,而且较喜欢独处,但是在近几年中,我本人逐渐多地与人交往,并且在交往中觉得越来越充实,发现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会找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及学到很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视野。

自己以前的内向真成就了现在的独立,遇到困难冷静下来,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或许也成为了我的一大长处。

七、社会环境分析:

中国现在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国家,并且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掌握一门高端技术的人必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的作用。

八、行业分析:

在当今及近几十年中,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会持续快速发展,各行业也将由现在的基层得到一个快的提升,而在当今的市场大部分就业者都是一些基层民工,所以中高层的领导者的行业必将有机可乘,而在竞争中占主导地位为毫无疑问的是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中国之所以落后于那些西方的国家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高端技术而中国的民工为他们创造了财富。正因为这原因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发展了,现在的高端技术真的会成为铁饭碗了。

九、自身的评估:

近几年来我越来越喜欢竞争,在压力及竞争下会有很大的动力,并且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判断之前喜欢了解前因后果,适当听取别人的意见,然后作出果断的判断,并且会朝着这方向努力下去,达到目标,而且具有遇到问题冷静思考的优点。虽然知道的知识不多但是在了解原理后学习的很快,是一个比较喜欢竞争及在竞争中上进的人。

十、角色及其建议:

自己“就是偏向于技术及管理型的,至于具体到什么行业就还不是很确定,喜欢就行啦。至于是否选择从小的愿望:从事军事。就还在考虑中。”

父母:“找稳定点的工作”“空余时间多一点的”“是公务员”

同学:“比较固定的”

老师:“你上进心比较强,去找点竞争性的把,那些工作努力了收获会好些”

好友:“挣钱多的,比较清闲的”

十一、目标分解:

1:在大学接下来的三年里,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这是基本的,因为作为一名学生努力在毕业时拿到这两个证书是对自己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当然我也不能列外拉。

在接下来就是努力学好各科考取更多的证书了。

2:在毕业后的四年里即2011年7月到2015年12月,那时23到27岁正是学习各种技能及社会经验的大好时机而且为避免“高不成低不就”“好高骛远”的现象的出现,我会选择在这四年里头到一般的企业(当然,这家企业基本的前提就是: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的东西特别是技术和社会经验,至于工资方面就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是注重可以学到经验机高端技术。

3:在后的三年里即2016年初到2018年12月。跳槽到一家国有企业或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并积极去成为管理者然后到中高阶层管理者,至于月薪就是要从5000元申到8000元左右了为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1在大学期间,努力去学好各科,特别是去考取到较多的证书。

(如普通话等级考试,英语四级,计算机,会计等等)

4:克服我的致命点;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从积极从与集体活动出发,讨论活动的方案时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见解。接受并认真改掉别人对自己指出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主动去帮助身边的人。

5:社会经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努力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

第3篇

一 自我剖析

1、MBTI测试结果

MBTI人格动力测试结果是INFJ型(内向+直觉+感觉+判断)

对INFJ类型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能忠实于自己的预见。在恬静的外表下,他们对人生重要大事有着更深的信仰。积极分子们(INFJ人有这种倾向)不是为了个人的辉煌或政治权利而工作,而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战!

INFJ人是不容易受人牵制的,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易被愚弄欺骗。虽然INFJ人很通情达理,并富有同情心,但是他们对朋友却是很挑剔的,这种友谊是以相互间的利益为基础的。

INFJ人对语言的熟练表达和交际的才能有自己的诀窍,再加上INFJ人的那种无需过多言语表达的敏感性使得他们能与人们很好的交往。当然,在写作,咨询,公共关系甚至政治领域都有INFJ人的一席之地。

对INFJ人的描述:

富有创造性和独创性,独立自主,细心周到,热情细腻;全球化的思想家有独特的洞察力,并有高涨的热情;细致谨慎,深思熟虑;有计划有组织,有生产能力的,有决策力的;有节制,有礼貌。

2,自我认知

优点:偏内向的性格使我少一份张扬,多一点内敛。做事仔细认真、踏实,稳重,准备充分,有条理,不打无准备之战。与同学相处融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劣势:交际能力相对较差,缺乏自信心和冒险精神,积极主动性不够。做事缺乏恒心,常常半途而费。体质较弱。

3.自我调整:

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勇于表现出自己的一面,使自己多一份自信、激扬,少一份沉默、怯场。正所谓能战胜自已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已的体质。

二.环境分析

总体方面:中医在中国虽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目前还并不能完全被所有人接受。更有人大肆呼吁取缔中医。可见中医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这些人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它走得更长更远。

学校方面: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和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是所二类学校。师资及教学质量自然不能与一些大学相媲美。这就更需要我们不懈努力,以加强自身的学习实践,来实现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专业方面:针灸推拿是祖国医学的传统医疗手段,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明星,堪称“中华一绝”。这种回归自然的古老医疗方法倍受国人青睐,也正在被国际医学所接受并认可,针灸推拿技术作为中医走向世界的排头兵,更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

作为国粹的针炙推拿专业被大众公认为未来具有广阔就业前景的专业。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既会针炙又会推拿,同时还会开药方,相当于教给我们三套本领,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范围。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及各级针炙推拿场所从事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可以自己创业开办个体特色门诊。可以参加一些评议培训班如日语、英语等到外国从事针炙推拿职业。

以上是针灸推拿专业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正文,仅供参考。若需要更专业的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请在职导网直接免费向职场导师寻求职业指导。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阶段成果,项目号:112400450374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4-02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时期,对于当前处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顺利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塑造成功人生的重要法宝。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我们项目组于2011年10月对新乡学院在校生进行了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选取了学校十个院系,涵盖专业包括理工专业与文科管理专业。每个院系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共计1000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978份,回收率为97.8%,全部为有效问卷,样本涵盖面广,样本统计、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经过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盲点和偏差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准备期,也是大学生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渡期,因此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现实大学校园中,有较多的大学生因为缺乏规划而出现各种就业难题,使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1.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阵痛”所致,另一方面是当前“大众化”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生素质与社会需要、企业需要间的差距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是解决其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然而当前仍有数量较多的大学生不知道大学生活需要规划,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调查数据发现,有高达24.76%的学生目前不知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特长,能够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工作越来越难,因此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已经不现实了。他们在找工作时,将工作待遇、工作地区等放在首位,哪里工资高、哪里环境好就去哪里,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眼高手低、学不致用、频繁跳槽的主要因素。其实在大学期间进行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依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个体在青年时期就进行生涯规划将为其一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有2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7%的学生对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持无所谓态度。由此可见,有较多的大学生目前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这必将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3.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规划观念存在应急性

部分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找工作等同起来,认为在大四以前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只有到了邻近毕业的时候才会用到职业生涯规划,以为通过短期培训等职业规划活动就可以找到工作。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贯穿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其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生涯机会的评估,生涯目标的确定,职业生涯路线选择,行动计划的制定,评估与反馈等七个步骤。职业生涯规划一定不能简单与就业等同,应该在低年级就开始考虑规划,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4.职业生涯规划追求“最佳选择”,规划观念存在功利性

部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片面追求“最佳选择”,总想走捷径,而不是根据规划的要求,依据社会需要、行业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将个人利益无限最大化,盲目从众,带有功利化倾向。例如,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就将出国定为自己的目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不参加班级活动,挤占通识课程时间学习英语,利用上课时间考托福。虽然此类学生英语成绩上去了,但是其它能力毫无提高;还有部分学生不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盲目随大流考证或者参加培训,很多人因为最终发现自己不喜欢而半途而废;还有部分学生以薪水高为导向,随意更改自己的职业目标。

5.职业规划等同于学习计划,缺乏统筹考虑

职业规划是统筹考虑了自我、环境、个人职业理想等影响职业发展的各项因素后,集合确定的路径安排,并且融合了对职业的判断以及自我管理的修正等步骤在内的整体系统的考虑方案。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做完了学习计划就不需要调整了;还有大学生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既然规划无用,那还不如走一步算一步;还有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没有同国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导致其目标无法实现,职业规划缺乏统筹考虑。

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不足

我们在调查数据中发现,有27%的大学生不关注自己喜欢的职业发展趋势,有29%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有59%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26%的学生只有大概规划。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能力提升不够

目前部分大学生还在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学习理念,埋头苦学,“两耳不闻窗外事”。此类学生往往在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诸方面存在不足。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准备时,应该多与同学、老师以及自己喜欢的职业相关人士交流,应该多参加校内文艺晚会、演讲辩论比赛、征文大赛等多方面有益活动,还应该参加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活动来提高自身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第5篇

摘 要: 高校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结合医学生特点,在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总结单一课堂教学的不足,探讨利用SPOC教学模式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启示。

关键词: 医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SPOC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同时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科学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各高校包括医学院校已然采取各种途径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从大学时期开始做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结合自己的综合素养与社会实际,从而确定自己大学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及职业目标等[1]。对于医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进行自我剖析,在全面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积极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2]。针对医学生培养周期长、专业性强、择业途径较为单一的特点,引导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医学生的择业及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为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各高校普遍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逐渐被列入了高校必修课的行列[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的是让大学生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的能力,找准职业的方向,并提早制订计划,能够先人一步找到理想职业,实现人生梦想。现阶段,部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按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已经产生了抗拒心理,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失去了兴趣,因而忽略了此课程的重要性[4]。在医学院校,结合医学生课业多、专业性强,医学生普遍忽视专业以外知识学习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

3.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分析“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

南京医科大学为统一规范本校本科生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各学院自行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上,自2016年起全校统一开设“低年级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纳为本科生必修课。课程面向全体一年级本科生,针对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进行大、中班教学。课程依照《南京医科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要求》采取集体备课、授课教师自行拓展的方式进行课程准备。课程内容包含:大学生职业生涯概论、大学生职业生涯理论、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大学生涯与大学生活、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专业学业要求和职业发展、职业规划书写作及课程理论考核。授课教师为具有教学资格的辅导员及相关专业课教师,授课方式为课堂教学。

在完成第一轮教学后,总结授课经验,在肯定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发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3.1教师资源不足,本课程教学经验不足。

3.1.1课程授课教师主要为辅导员,小部分课程授课为专业课教师及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兼任。备课过程中,校级集体备课进行了两次,各学院集体备课数次,以笔者所在基础医学为例,集体备课四次以上。备课使用教材未能统一,授课教师依据授课内容,自行检索授课参考教材,多数参考教材为数据库数据,出版教材种类多,内容杂,无针对广义医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教材,由此可以看出,授课组织过程及授课教师的准备过程缺乏统一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规范”。

3.1.2课程受众为全校2173名大一学生,分布于25个专业,参与教学且具有教学资格的辅导员仅15名,其中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者9人,比例为60%,具有本课程教学资质的高水平专业教师资源不足。

3.1.3在课程班级编排中,由于师资有限,各学院往往采用大、中班编排模式,相比较按专业分小班教学,效果远不如小班教学。另外,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较为繁重,且任教辅导员多为办公室负责人,增加教学任务后,使得任教辅导员工作内容和工作压力大大增加。

3.2专业众多,不同专业合班教学时,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

以基础医学院为例,其中法医、基础医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四个专业,由于班级规模小,在学生教学班级编排中,将其合为一个教学大班。

在授课过程中,虽然专业学业要求和职业发展为专业课老师任教,但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大学生涯与大学生活、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现况这两部分内容仍需辅导员大班教学。由于专业不同,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强、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

3.3纯课堂教学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死板,缺乏互动性。

大班教学模式使得授课过程中教学方式难以改进,例如基础医学院的四个合班课堂在进行大学生涯与大学生活课程教学时,由于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导致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模式、未来择业途径中均不同,教师难以单纯使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课程互动。

3.4课程内容多,课时安排少,课程实用性偏低。

医学生的职业规划内容涉及广且深,在课程内容编排上,15个课时难以详尽完成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致使课程的实用性相对偏低。同时,医学生专业课程较于其他专业学生偏多,专业课程时间安排紧,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再编入医学生课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学生的学习压力。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92-0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20世纪初起源于西方,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较晚,对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地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从整体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过去的十年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种种问题。

一、学生的规划准备不足,规划意识淡薄

1.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清。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恐慌之余,并没有形成理性成熟的职业规划。2014年3月,笔者对西安市17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63%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不知道自己适合哪种工作”,表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学生为16%,“有模糊的职业目标”的学生为21%。一些大学生以考研为目标,从大一开始就把所有精力花在几门考研课程上,对其他课程不闻不问,只求及格,对各种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课程和活动也不参加。甚至有的地方高校全校师生均持这种态度,被社会称之为“考研基地”[1]。有的学生盲目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根据上述调查,西安地区二本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四年级学生,有72%的学生持有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37%的学生持有三种以上的证书。还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上的所谓“成功人士”,就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该行业,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有的专科生计划着“升本”后做大学教授。有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脱离了实际情况的好高骛远,是无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还有的学生没有稳定的职业目标,看着社会上哪种职业收入高,就见异思迁,向往该职业。今天想着要做软件工程师,明天想做销售顾问,到毕业时才发现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不努力学习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只能被动应对;更有甚者,没有任何理想和目标,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沉迷于谈恋爱、泡网吧,学习成绩不好,道德行为失范。[2]

2.学生缺乏自我认知。①自我认知的内容不全面,个人的成功是智商、情商、知识、技能、机遇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时,只认识到了自己的知识、技能、智商因素,却没有考虑到“情商”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情商(EQ,Emotional Quotient)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的概念,它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3]。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而不是智商[4]”。不同于智商的是,情商水平无法用测验分数的形式准确表示,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判断。②自我认知的渠道单一,在上述调查中,问到“你是通过何种渠道进行自我认知”时,66%的学生都是通过网上测评系统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自我测评软件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和最重要的。技术工具的测评结果只可参考,不能照搬。准确的自我认知,更重要的应该来源于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等周围人的评价。可以采用面谈或调查问卷与自我测评软件结合的方式,来获得比较客观的自我认知。

3.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偏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日趋成熟和活跃,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得到了强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个人主义思潮蔓延,人生观出现偏移,限制了学生的更好发展。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大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多采用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但是涉及自身利益,却采用利己主义的立场。大学生对于扎根基层、到艰苦行业和地区奉献是认同的,但却无法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种矛盾性和双重标准,对大学生的择业和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不高

1.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程度不足。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研究起步较晚,多是借鉴采用国外的理论,本土化程度不高。以大学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讲授的知识大部分为国外研究成果,如兴趣探索部分使用的是霍兰德量表,性格探索部分使用的是MBTI量表,谈职业生涯发展采用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而在这些过程中,中国本土的职业生涯理论家或理论研究成果出现频率极少[5]。虽然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教育均起源于西方,但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是中国学子。在我国,不论是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是全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均与西方具有很大的差距。正如需要“中国化”一样,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也需要“本土化”。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高校中,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接触职业生涯相关理论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授课时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他们很多都是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并非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难抽出时间与精力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系统研究。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单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加课外辅导的方式,己经不能满足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学生要求。更有很多高校还停留在简历制作、面试礼仪等就业指导的层面,完全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大力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自己的体系,应该是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而不是简单把就业指导的内容进行拼凑。[6]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开展自我认识和评估、生涯计划评估、职业生涯目标和实现路径设计、制定行动步骤等。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该是从大学开始,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应该进行启蒙和普及。要像美国那样,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全面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关键是课程设置。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来设置课程,形成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实践性、实用性、确定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的学科研究基础,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模拟实战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另一方面,高校不能闭门造车,要和用人单位加强合作,结合市场需求,联合开发课程,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对已有教师(包括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流程,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担任指导老师,如引进心理学相关研究方向的毕业生,引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HR等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

3.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就必须选择专业化的评价工具。可以凭借本校专业人员自主开发,也可以引进现有的工具,帮助大学生客观了解自我。职业测评工具软件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为其提供发展建议[7]。

4.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和信息流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建立专门的网站,提供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资料,开发网上调查问卷、咨询和生涯指导系统。其次,开展专家讲座、报告会、论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营造氛围,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最后,建立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场。高校要和用人单位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基地。

只有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才能有效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斌.部分地方院校成为考研基地[N].中国青年报,2004-10-11(3).

[2]李颖.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策略[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曹振杰,王瑞永,李斌,胡树红.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何明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分阶段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模糊,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学校对这方面所提供的指导和服务也不尽完善,有的学校甚至还是一片空白,所以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已经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一)学生自我认识模糊,职业期望过高

经调查,50.5%的学生“了解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45.6%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40.3%的学生“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33.0%的学生“清楚自己毕业时将进行的职业选择”,28.8%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计划”,26.4%的学生“了解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19.0%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有明确认识”。

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去欠发达地区。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的主要路径,以考研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

有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完美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三)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的指导力度不够

从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的服务来看,学校为学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定期举办的各种与就业相关的讲座和召开的校园招聘会、及时提供的各种等级证书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等,说明学校比较重视职业理论的灌输、就业信息的提供和就业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较晚而且略显仓促,讲座、培训带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授课教师往往不是职业指导专家,水平欠高而收效不大,故难以达到绝大多数学生满意。

二、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对就业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低年级开始,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职业,并通过各种社会活动,有意识地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树立人职匹配的就业观。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在大学各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大学各阶段进行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前景,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找准定位。在大二大三阶段,强化职业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确定职业目标,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开展初步职业经验培养,加强社交能力的培养、求职技能培养,引导学生自我检测,使大学生对职业目标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四年级是一个冲刺期。除部分大学生目标是考研外,大多数大学生直接面临着择业就业。因此,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讲,顺利就业和成功就业是他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为帮助大学生理想择业,实现成功就业,高校应当加强择业、就业观教育,强化就业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向,作出个人发展的合理定位和科学规划,并付诸于实际的自觉行动,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二)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建立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和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去锻炼,这应成为学校今后加强职业指导的一个努力方向。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功能,需要具备一支具有较强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这就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要。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有利于大学生主动寻找人生真实的使命,最终实现人生目标。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李进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7.

[2]王本贤.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l.教育与职业,2003,(3).

[3]赵迎春,杜耀卿.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3)

[4]李病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5]陆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6]赵素云,赵志川.准确定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J].中国成人教育,2004(5).

第8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大学生 就业核心竞争力

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该设置特色专业,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许多大学生比较认同及早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不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大学生鉴于对自身比较了解,也比较重视了解自我,其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围绕自己而展开;另一个是大学生受学校环境、见识、外部资源等限制,对外部的工作环境了解较少,以至于对具体工作技巧和社会实践的规划不充分。

2.大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行为呈现盲目态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只受到过师哥、师姐的指点,当他们面临择业及就业困难时,往往都是自己思考解决办法。当前大学生主要凭借对专业的兴趣、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渠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广度与深度。另外,大学生还将通过多媒体、大众传媒、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获取大量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信息,尽管这种渠道能帮助大学生获取大量信息,但是却不能为大学生提供相对感性的职业材料。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际行动脱节。许多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初步制定了职业规划,但是在实际行动中,他们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落实相关规划,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主动放弃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这直接导致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意味着大学毕业生需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

4.高校没有对大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高校关注的焦点仍然是科研与教学,只将职业生涯规划归入学生管理工作中,还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一专业的资金投入较少,以至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难以开展。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现后,高校又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率,而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的指导需求,以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事业用人需求发生冲突,即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这使得企业招不到合格的人才,而高校又出现新一轮的就业难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策略

1.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也包括正确的认识自我情绪。90后大学生具有自信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经验不足等缺陷。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改善大学生自卑与自大的情绪;通过情景模拟活动体验各种职业情境,在情景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求职技巧。

2.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一方面,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健全“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拓宽其就业面,促使其了解专业的前沿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提供专业技能实习基地,促使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同时,高校也应该定期组织就业讲座、求职技巧培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其培养成为企事业单位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以教学辅助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为基础。同样一个专业,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对外界环境的判断而做出不同的规划;同一个人也可能因为在不同阶段,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认识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其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由此看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机动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变。我们应该在专业教学中突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合理辅导,引导其克服规划与落实过程中的阻力,帮助其不断实现规划目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

4.健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目前,各高校只针对大二的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且这门课程只作为选修课程进行教学,不要求学生做全面的职业规划,而对低年级的大学生却往往没有任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极为不利。为扭转这一局势,我们应该开发各种各样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化,并以规划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中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陆惠君,庞丽,黄克闹.论职业生涯规划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88-89

[2]刘奕涛.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培育路径[J].嘉应学院学报,2012(9):78-79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85-02

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的较快增长,导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又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可以说,大学生的就业进入了“严冬”。这样严峻的就业环境要求大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而作为高校,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指导其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缓解其就业压力,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很多大学生仍然存在盲目就业、跳槽频繁等现象。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还比较淡薄。

一、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

人生设计要从娃娃抓起,职业指导应从小学阶段持续到成年阶段,因为这样的指导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自我和职业领域的认识,并且给他们带来自信。与国外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相比,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显滞后,且基本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有的高校甚至到大四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并把它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

在我国,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仅将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去思索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和价值观,在选取专业时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而且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没有能及时转变角色,没有为自己的四年学习和生活作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势必造成将来就业过程的挫折。

2、学校没有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将个人的自我规划和学校、社会的职业生涯指导结合起来进行,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由于缺少对职业的研究和对学生自我认知的教育,使得许多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工作,有的学校甚至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前的集中培训。即便开设了职业生涯课程,也带有很强的就业指导痕迹,课程设置单调,大多偏重于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形势的分析。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其中职业心理辅导教师尤为缺乏。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师资成为制约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教育部规定,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与就业指导专职队伍的人数比应为500∶1,但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尚未达到这个比例。除人手不足,专职工作人员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有不少是“半路出家”的党政部门工作人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4、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指导的系统化教育体系

据了解,很多高校都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设就业指导课,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两个章节,大一、大二没有相关的教育安排,而教育形式也停留在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单纯课堂授课上,偶尔安排些讲座或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老总来作报告,形式单一、内容零散,没有连续性、系统性、专业性和计划性。学生的职业生涯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老师是学生最好的引路人,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专业素养的教师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引导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建立全员育人的体系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驱动力。

5、缺乏全程指导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其职业生涯规划应是不同于他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性辅导。因此除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高校还应加强个性化辅导。另外在面临人生的多种选择的时候,部分大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这时他们特别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起来的个别咨询辅导,但目前很多高校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个性化辅导。

6、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奋斗目标缺失

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更是为数不多。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甚至提出:规划了能起多大作用?他们在完成“考上大学”这一“奋斗目标”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心态浮躁,行为懒散,得过且过。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作了规划,但他们仅把这作为课堂任务,并没有按此认真实施,或者无法长期坚持。可见,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的矛盾,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醒的认识,缺少实际的实施和进一步的了解,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这些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及今后的人生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

1、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构建系统化、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课程纳入学生培养体系,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仅把工作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的做法,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突破口,开拓职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

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入学便开始,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系统地传授和训练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培养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和个性特点,结合社会未来的发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最终找到一个能够发挥个人潜力,具有发展空间的理想职业。总之,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生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设计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帮助学生成功就业,实现自我发展。

2、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定期组织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3、建立完善全员育人,全程指导的系统化教育体系

高校应建立在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领导下的校就业指导中心、分院(系)、专业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四级辅导机构,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规划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战略和方案,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在正常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础上,各分院(系)要依据本系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工作。辅导员要整合资源,依靠各专业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贯彻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此外,要重视班主任与本科生导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起的特定作用,班主任可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心理上的培养,保证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与人生规划目标保持一致。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职业生涯规划

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尽快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教育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职业生涯规划。这项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也就是说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影响,从进入高校时就关注它,认真地对待它,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现状和前景;二是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择业环境未知、多变,必须诚实地将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客观选择,择业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必须做好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准备。

总之,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大学阶段的规划只是一步,高校应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共同探索,以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速度和深度,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2]陈旭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徐德明. 加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8(6).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 学风建设 学业生涯规划

学风是高校的灵魂和生命线,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对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和扩大影响力,提高生源质量和报考比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风普遍现状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的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日趋严重,高校学风也愈来愈呈明显下降态势。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中指出:“近一个时期来,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二、高校学风现状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学校管理机制以及社会整体环境三个方面。就学生自身而言,具体可分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方式不适应和学习能力有限四点原因;就学校管理机制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条件、教学要求、教学考核与激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全、不合理造成的;就社会整体环境而言,在大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高考成为学习努力程度的终点,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旦进入大学后学习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往在小学、中学和高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逐渐消失。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和举措

大学的学风重在建设。优良学风不是自然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教育者做许多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学风建设要有科学的思路、具体的方法和有效的保障机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开展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以促进学风建设。

(一)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重要性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科学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合理自我定位。大学生要不断发掘专长,认识不足,进行调整与修正,找出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确定优势所在,明确进入社会的起点,最重要的是明确人生目标。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确立的过程是一个弹性动态的循环过程,此过程使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促使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2.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业目标的分解强化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观念,从而增强其目的性和自我约束力,重视、把握现在,集中精力完成选定的学业目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成才的主动性。切实可行的学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导大学生认识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优势,确立明确的学业目标;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增强学业竞争力。

(二)学业生涯规划具体措施

依据各年级专业掌握程度及短期发展方向的差异,可初步进行以下学业生涯规划:

1.大一新生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档案,增加专业职业教育充实新生入学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尽快帮助学生了解所报专业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采取多方向建议、多方面选择的方针,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概念,确定大体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短期学习规划及长期学习目标。

2.大二学生对自己学业生涯规划的修正与补充。接受了一年的大学教育,学生对大学教育的了解逐渐加深。此时,组织同学进一步修正自己的近期规划和长期学习目标,使学业生涯规划更符合自己的愿望及发展要求。

3.大三学生对近期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大三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已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通过对上一年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修改目标与实际的偏差,完成近期及远期目标的合理规划。

4.大四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进行总结,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四面临毕业的学生,结合三年所做的学业生涯规划及自身实际,合理规划自己的远期发展目标。

(三)积极开展学业生涯规划,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根据以上分析,在高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助于学生科学合理的完成学业要求,而且是高校促进良好学风建设重要手段。

1.多数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缺少规划意识,学生一旦考上大学这一短期目标达成后,不少人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针对这一特点学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了解基础课、专业课对知识系统提升和未来工作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动力,进而改善整体学风。

第11篇

关键词:学业生涯规划;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131-0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1]笔者认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在对一名大学生学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所学专业的倾向,确定其最佳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以学业生涯规划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已成为可行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本文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为切入点,将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有意识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此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

1.学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2]

首先,大学生会根据自我的核心,也就是最本能、最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而不是在别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表面的性格特征,来制定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这就是MBTI人格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其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就是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最后,他们会衡量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及兴趣,甚至个性的融合情况,来权衡利弊制定方案,这就是Edgar Schein的职业锚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3]

2.学风的内涵

高校的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体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4]优良学风的基本内容包括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等。[5]

3.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学生成材和更好发展,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规划,内在解决了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而详细的学业规划进一步保障了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和长期性,有效地推进了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是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结果和必然体现。同样,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大学系统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教育效果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良好的学风为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保障,大大促进了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良好的学风相互促进、有机统一,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两者的相互融合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现状

1.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没有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状况合理制定学业规划,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计划不能很好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制定规划的重要性,对学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高年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比低年级好;第三,学生制定的规划并非足够科学、实际,以至于在某种情况下半途而废;第四,部分高校对待学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专业师资与实施条件。

2.学风现状

为分析大学生学风现状,笔者对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走访。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87份。其中70%的同学清楚学风建设这项工程的重要性,20%的同学仅了解学风建设的基本内涵,8%的同学认为自己和学风建设没有关系。

笔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在学生中存在一些现象: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对学习失去兴趣,既不重视基础课也不重视专业课;部分家长代替学生规划未来的道路,例如考公务员、考研、出国留学等,这使得学生可能会过于专注练习英语口语、培养人际关系等,而忽视正常教学课程;学生习惯了高中老师监督检查的被动学习方式,在较为轻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下不能严于律己;未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造成图书馆资源的浪费。

分析上述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从高中紧张环境转变为大学的宽松学习环境,失去了学习动力,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心存拜金主义,认为有钱就能谋得好职位,继而缺乏学习动力,丧失力争上游的学习精神。建议学生在课堂上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内容,变成“我想学”、“我要学”。第三,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不能延续高中时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建议每学期制订一套相应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第四,许多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由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孤军奋战,零打碎敲,不能形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导致学风建设主体性的缺失。[6]

三、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两者都是在共同教育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们的融合发展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实践空间。霍兰德理论指出:“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具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和问题会有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这个理论应用于学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也是如此。[6]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保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长期性,提高整体学风,从而推进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又为学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的未来人生道路做了铺垫,改变了整体学风环境

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通往学有所成的第一步,更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各高校都应该把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合理地融入大学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要注意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方向不同,例如对大一学生重点是引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环境和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他们对学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意识和能力;对大二学生重点是积累与实践,在此阶段他们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动手能力,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结合,全方位发展;对大三学生重点是信息,在这个阶段大家会选择考研、就业、出国等多条去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还要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对大四学生重点是总结,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已经决定以后的方向了,可以总结一下前三年的规划有什么不足之处,然后进行补充和修改,从而更好地与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为了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各大学不仅应注重知识上的教育,还应注重素质教育,并将学业生涯规划作为重点融入日常教学中,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引导学生有合理的规划和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风建设。

2.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的体现

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所以必须要求大学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长期和全方面发展。“一切以学生成材和全面发展为中心”是大学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内在追求的必然的映射。而学业生涯规划正是在坚持学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前提下,着眼于“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制定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展意识,从而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素质。[7]由此可见,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大学学风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以上分析突出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开展并完善学业生涯规划来达到加强学风建设的目的。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十分关注这一工作,例如哈尔滨理工大学测通学院,在新生入学时举行新生学业生涯规划大赛,旨在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业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同时推动学院学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为进一步营造良好校园学习氛围做出贡献,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学业生涯提供有力保障。

四、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1.学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活全程

学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人们一生的话题,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强调其重要性,并付诸切实可行的实践。例如,对入学新生进行学业生涯导入教育,并增设一门选修课,选择相关教材向学生传授学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邀请知名校友重返母校参加大学生讲坛,以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分享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养成惜时勤学的良好习惯,以此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工程。

2.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通过打造一支专业性、综合性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分别从就业、科研、心理、考研等方面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第一,专业教师除了在学风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研究的最新动态、成果,完善学生个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们制定就业规划,进而促进学风建设。第二,通过对“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国家级竞赛指导教师的培训,引导此类专业教师为学生合理制定科研规划。第三,通过学生处专职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家庭、性格等方面的了解,帮助学生们认识自我、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第四,辅导员以往届毕业生信息库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目标和报考院校,合理规划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复习时间表,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同样促进了学风建设。

以哈理工测通学院为例,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学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曾指导06级测控专业范同学制定学业规划,该生成功签约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实现由低到高、由工转管理的成功转型;在教师团队的帮助下,06级测控专业赵同学根据自己所制定的学业规划,通过钻研努力荣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他是首位代表学校获得该竞赛一等奖的同学并在人民大会堂领奖;05级测控专业杨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实现由低到高、由理转文的成功转型;06级测控专业王同学凭借科学的复习计划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顺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实现硕博连读。

3.学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学习、政治思想教育一脉相承

只有认识到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可以成立“学风建设督察组”,定期组织学业生涯规划比赛。综上所述,学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教育管理体系。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所在学科、认清自我、把握职场未来,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四年整体的学习生活之中,进而将理论学习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同进步。因此,良好的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营造一个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生动局面,进而掀起一股学风建设热的新浪潮。

参考文献

[1][2] 宋建军,费小平.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9-21.

[3] 廖智君,余小英.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7):89.

[4] 王敏.高校学风建设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9):184.

[5] 闫衡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加强学风建设[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3):58.

第12篇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策

职业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也是整个人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设计,它的核心和灵魂是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和灵魂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摆脱原来简单的甚至是临时化的做法,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只有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证作用这一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深入探讨、研究、实践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途径,才可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就业稳定和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利用政治理论课、就业指导课等传统形式对学生进行线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方式缺点非常明显:比较注重形式、缺乏新意、个性化不强,忽视学生的真正需要,不能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违背以人为本的原则,直接导致大学生在主观上对这种教育方式很排斥,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教育过程缺乏整体性

从横向来看,随着新媒体和网络的快速发展,现在“90”后学生群体思想复杂程度增加,而有些学生家长与学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等方面没有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并达成共识,给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用人单位在对人才的需求方面,在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上单纯和片面,直接挫伤了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自觉性和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并使之产生就业焦虑。从纵向来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通过在毕业时的就业政策宣传、应聘技巧讲座等途径为主,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线一直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错过了全方位育人的良机。

3.教育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

一是教育队伍力量不充足。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一般由就业指导机构的专职人员和各二级单位的党委(总支)书记、辅导员两部分人员组成,除了配备不足外,一般都只能在繁杂的日常行政工作事务之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素质不齐备。这两部分人员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各有优势和不足,比如就业指导机构的专职人员对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掌握得比较好,但比较缺乏指导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经验,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上也有所欠缺;而辅导员虽然熟悉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具体情况,也有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和体验,但在理论和教学经验上比较欠缺,习惯于把具体工作混同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因此,两支队伍在整体上都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具备的适宜职业需要的综合素质,是大学阶段所接受的各种教育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要贯穿整个大学生培养教育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系统教育,靠短期行为、“季节性套餐”是万万不行的。学生一入校,从起步教育开始,就应该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使学生有好的行为规范、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使学生有危机感、紧迫感,有自我完善意识、群体意识、竞争意识。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毕业教育阶段构成了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要建立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又要把阶段性的工作目标与长期的最终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2.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研究

高等院校是一个连接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场所,对学生的教育要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三大育人体系来共同进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全方位地建设,具体的就要从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三大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来进行。

(1)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接受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也要接受学校教学行政部门的业务领导、工作领导。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包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只有不断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才能从组织上、从制度上、从运行上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

(2)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结合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综合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研究,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3)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①硬件支持系统建设

硬件支持系统主要是学校为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建立的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设备、校园硬件环境。各个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建立相应的硬件支持系统。

②软件服务体系构建

软件服务体系是指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事实材料的活动机制。软件服务体系的建立要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进行不断的建设和更新。

3.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化研究

(1)充分抓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员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为这项思想政治工作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学生的现实状况与未来趋势统一起来,这既要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又要对学生高度负责,而且这两者又是统一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在其职业生涯规划中掌握和自觉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懂得综合地全面地发展,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这样才是个人生命价值的完美体现。

(2)充分发挥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老师的作用

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专门从理论上、当然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较为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讲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来进行,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充分重视高校全员育人的作用

全体老师都可以在各自的教学和工作岗位上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强有力的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和人生引导。比如,心理教育中心老师在各种心理学课堂上,可以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中实际遇到、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努力使大学生克服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和问题,也包括传授一些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技能和方法。

(4)充分认识专业课教师的作用

任何一门专业课,都不是简单地讲授、传输一个专业的真理体系,还应当告诉同学们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学习这些课程在未来的工作中、在未来的社会中、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不仅如此,在专业课中还可以向学生说明学习课程的方法、如何树立学习的信心、如何培养学习的毅力等,可以讲述学科发展中的某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学科发展的艰难历程、学科发展的现状、学科发展的技术难点、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等,真正将专业学习与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5)充分重视高校其他部门机构的作用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教学是高校的中心环节,高校的任何部门都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条件、提高服务,比如人事部门是否确定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或者对现有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教务部门如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课程,并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各学院等如何组织、开展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各种讲座等。

参考文献:

[1]孙文博,张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