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2 23:20: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4年12月10日,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工作途中突发心源性猝死,年仅47岁。这些天来,哀思如潮,全国各级法官都十分惋惜邹碧华法官的离世,感叹这是法院系统、律师界、法律人共同的损失。作为人民法官的一员,我们为有邹碧华这样的好同行好榜样而自豪。通过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了解和学习,在感动的同时,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一、邹碧华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人民法官的誓言做了最好的诠释。邹碧华投身司法事业26年,始终坚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崇法尚德、公正为民"的职业精神,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民司法事业,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作为党员干部,都要有他身上体现的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和职业操守。
二、邹碧华以自己的生命树立了中国法院改革的丰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充分体现了"燃灯者"的担当精神。邹碧华同志作为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兼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始终站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线,勇挑重担,不畏困难,以前瞻性的改革视野、精深的法学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生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追求改革理想,献身改革大业,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毁誉,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杀出一条血路".
三、尊重基层维法人员,让爱的赞歌充满阳光。"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邹碧华就是这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每一个当事人都体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公仆情怀。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上海的律师们陷入无限惋惜和哀思之中,深圳律师协会专门为他默哀,湖南律师协会特别为他制作了悼念专辑。一位与他素昧平生的河南律师,特地乘火车赶来上海参加他的追悼会。
四、学习邹碧华,我们要弘扬他的风采。邹碧华以自己的作为展现了法官的高素质品格和无私无畏的亮剑精神。邹碧华同志是审判业务行家,管理专家,授课导师学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著书写诗,样样精彩。邹碧华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用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依然在我们心头传诵,激励广大法官为中国的审判事业和改革之路奉献出更多的热情与力量。
邹碧华走了,但是他的精神长存,他为司法改革所做的成绩长存,他的行为更会激励其他的执法者在工作中严于律已,为中国的司法护法卫道,让司法改革打造出别样的风景来。
刑事审判庭 朱明星
邹碧华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邹碧华心得体会
学习陈超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中央电视台《身边的感动》中的《陈超英的爱心人生》,让人真正地感动,这对我们学习陈超英同志的先进事迹,增加了很多的感性认识。临写体会前,我认真地观看了这期《身边的感动》。观看中,我为她那种处处体现出来的一种党员风范所折服,心中多少有些震动。
与她相比,我们有很大的差距。学习也不是一次体会就可以有所停止的,她的那种精神、品质和追求应该成为激励我们的一个榜样,学习也要常态化,要把学习先进人物和榜样成为一种动力和影响力,真正地让自己能在行言上有所体会和提高,这种体会才是真实的体会,才是有意义的体会,我们不能仅仅是为了写学习体会而体会。有很多人会从网上下载一些现成的体会去应付,也有一些人让其他人来,把学习体会当成一种差事去应付。我也想这样照本宣科,但却难下笔。我想,我们学习她是为了提高思想境界,是为了纯洁党性,是为了回归一种真诚,如果学习中还是在应付,那可就真是无言面对自己了。
然而,学习她,我们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这才是我们的体会所在。学习她就是要把优秀当成习惯,这对我很触动。是的,追求可以很多,目标也可以远大,但事事、处处做到优秀却是难能可贵的,这才是追求的最终结果,才是汇集目标的基础。我们常说的伟大并不是脱离一切的虚无,伟大筑就在平凡之上,没有平凡也就无从伟大。能够把平凡的小事做好,能够在平凡的岗位做好,能够把平凡做得快乐,能够快乐地工作,快乐的生活,快乐的面对一切,主动的、积极的去做企业和自己的主人,担当起责任,这是我们做人的道德底线,不管职业道德还是个人修养,都需要我们真诚地面对一切去担当。责任高于一切,责任推动一切,当我们真正地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管是身居领导岗位还是一名普通员工都会主动地挑战自我,把对企业的责任融入到个人的事业中,把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发展融入在一起,把身边的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做到优秀,不断地在积累中贡献,在贡献中体会,把创造视为一种快乐,把责任视为一个担当。如果我们所有的员工都把身边的事做到优秀,一个团队的力量将是巨大的,一定会推动企业的振兴和发展,一定会成就一个辉煌的事业和未来,一个振兴的、繁荣的企业必然会长久地、持续地壮大起来。这就是追求优秀的魅力,也是追求快乐的魅力,更是学习的魅力。
我们学习她,就是要在习惯中找差距,要克服陋习,要把一些淡化的宝贵的传统重新拾起来,净化思想、规范言行,修炼素养,要不断地反思和反省,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敢担当,敢负责,肯负责,能负责的人,把身边的事做优秀,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一个优秀的团队,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
学习陈燕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这些天,陈燕萍的名字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民信服的好法官”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陈燕萍是江苏省靖江市江阴园区人民法庭副庭长,扎根在基层人民法庭14年,情系百姓,无私奉献,模范履行人民法官的职责,共审理3000多起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引发上访,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人民信服的好法官”。陈燕萍同志是法院系统的一个“老典型”,在多年的法官生涯中赢得了很多的荣誉,但最大的荣誉莫过于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的“人民信服的好法官”的赞誉,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陈燕萍主动提出到基层法庭工作已经14个年头,这14年也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较大变革的时期,各种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地进入诉讼程序,特别是随着利益多元化、价值判断标准多元化等对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诸多影响,矛盾纠纷的解决难度加大,一个案件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大范围的不和谐、不稳定。陈燕萍所在的江苏省靖江市江阴工业园区,是江苏省跨江联动的工业园区,这里相对全国农村而言经济发展较快,但是仍处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外来人口多,法庭管辖范围大,既有传统的本文来源:文秘站 乡镇[,!]农村,又有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城镇,社会矛盾仍处在易发、多发阶段。陈燕萍充分掌握了靖江农村的实际情况,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质朴的情感始终坚持奋斗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在长期的基层审判实践中,一刻也没有离开群众,长期向群众学习,与群众打成一片,在这14年中不仅很好地履行了一个法官应尽的职责,而且形成了“真心贴近群众: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深入调查研究: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注重释法析理: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真情化解纠纷: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这一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工作方法。“陈法官办的案件,我们放心,心里踏实!”、“陈法官是我们信任、贴心的好法官!”这是人民群众和当事人对陈燕萍的最高褒奖。
现在,大家通过媒体的充分报道逐步了解了陈燕萍,却很少有人知道采访陈燕萍的记者们在采访过程中的感人场景。榜样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记者们在采访陈燕萍的过程中一次次被感动,同时也在一次次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这种感动。去年12月24日至28日,、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组织近40名新闻媒体记者赶赴江苏省靖江市,对陈燕萍先进事迹进行了为期5天的深入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人民网记者赵晶身患感冒,还冒着严寒与大家一起到乡村实地采访当事人,后来实在支撑不住到医院输液。即便如此,她还倚在床头细细翻阅陈燕萍先进事迹材料;光明日报记者袁祥是江都人,虽然靖江离家很近,但也没顾上回家看看;新华社记者朱旭东就是靖江人,采访时他多次过家门而不入,以至于采访了好几天,家人还不知道他在靖江;中央电视台记者奚丹霓在采访何小敏时,被其不幸的遭遇所感动,留下1000元钱给何小敏治病……。愿这种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学习宋文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作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电视剧中虚构版的“许三多”征服了许多人的心,而现实版的宋文博烈士更值得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去崇敬、去学习,他是真实存在的“宋四多”:在他的身上,多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为了抢救群众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多的是对事业的奉献,兢兢业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多的是对亲人的深情,尽管他两袖清风,并没有给家庭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但家里母慈子孝、夫妻恩爱,充满和谐;多的是一身正气,大义凛然,浩气千古!
诚然,毋庸讳言,宋文博烈士的这“四多”,恰恰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所缺乏的;但是,也要看到,这“四多”,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中国人理应具有的时代品格,现实生活中,具备这“四多”的中华儿女也灿若群星,从来就没有缺少过。在军中,他们是人民军队的军魂;在其他各行各业中,他们是时代的精英;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宋文博烈士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生命,如星星之火,点燃的是人们的信心和大爱,点燃的是时代的荣耀和希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他昭示着我们,作为一个当代的中国人,应该坚持什么,守卫什么,追求什么。如果说,艺术版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喊出的是时代的呼唤,那么,生活版的“宋四多”的英雄事迹,则正是对这种时代召唤的真实回应。他“不放弃”的是自己的职守,他“不抛弃”的是人民群众!
正如“许三多”出自平凡一样,“宋四多”宋文博烈士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战友的同事,十分普通。换言之,只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我们每个普通的人,都可以对时代的召唤做出最出色的回应,都能够成为“最可爱的人”!“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只是一种艺术的表达,而宋文博烈士的光辉事迹则是对这种时代精神的身体力行。无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诱惑,对于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崇高精神,我们本身也都应该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像宋文博烈士一样去坚持实践。
如是,则人间大爱永存,民族精神不朽!
如是,则英雄千古,但英雄永生!
学习林志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的精神代代相传,一位又一位的优秀干警,以其对政法事业的赤诚奉献,在老百姓的心中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南京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局长林志梅虽然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没有可圈可点的豪言壮语,但她用自己无私的言行,默默地诠释着“检察官”这一神圣的字眼。林志梅同志从检33年,为检察事业的不断发展奉献了青春,特别是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岗位上,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争当第一的追求、勇于担当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态度,在专业化、社会化预防上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南京预防新模式,为南京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现“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林志梅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我们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干警,我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林志梅同志为榜样,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去追求,去探索,去创造,去奉献,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做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检察官。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理想的淡化、信念的动摇、思想的迷失、道德的堕落,让一个个贪婪的人滑入了犯罪的深渊。这样的故事,我们见到得很多,教训更是十分深刻。因此,如何使用好手中的权力,对于我们检察官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检察官不仅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代表公平正义、代表使命崇高。作为一名从事预防工作的检察官,林志梅深深认识到,自身正、自身硬是做好预防的前提。有人认为出去宣讲,在人家单位吃顿便饭是人之常情,她说“一路讲,一路吃,这支队伍就会烂掉。”各种预防评选,她坚持标准,没有丝毫通融,严格公正到不近人情。与上百个企业打交道,上了近千次的预防课,和很多上市公司老总是朋友,林志梅坚持不吃请、不收礼。作为一名老党员,她对自己的自律近乎“严苛”。这一切,她都做得自自然然,天经地义,她认为这是一名党员的本色。有人曾这样评价林志梅,“她站在那里,本身就是预防!”我以为,这句话是对林志梅所有品质的最好褒奖。
工作中,林志梅同志有一种勇争第一的精神,用她的话说,“我在预防处长这个位置上干一天,南京预防工作全省争第一的念头就一天不能丢”。林志梅干预防的16年,也是南京预防工作创新创优的16年。在具体的创新实践中,林志梅始终脚踏实地、锲而不舍,一旦目标确立,坚定执着,坚持不懈。正因为如此,林志梅同志在自己的平凡人生中,创造了不平凡,不断将自身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林志梅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检察事业是个关系民心的重要工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的人,没有坚定信念的人,没有工作责任心的人,不可能踏踏实实的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下去,也无从谈起取得什么成绩。林志梅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几乎坚持每天上午七点上班,晚上七点下班,完成工作任务只有提前没有拖沓,始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为检察事业默默奉献,取得了一个有一个的良好业绩,获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在实际工作中,她更是如此。在南京市院预防处工作的16年内,林志梅同志不断奔波于13个基层院与众多企业之间,她所组建的南京市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至今共组织宣讲300多场次,近4万人受教育。她以如此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来,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像林志梅同志这样长年耕耘在检察战线上的检察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 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
学习法官龙进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刚才袁七星同志带领着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以下龙进品同志的先进个人事迹,下边就由我来谈以下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时代先锋”法官龙进品的事迹随着各大媒体的突出报道,传遍了全国各地。
我也认人真真地看完了他的事迹,看的时候充满了感动与钦佩,看完后深感认同和深受启发,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凡的工作做出不平凡的效果,这就是不平凡之人。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吃过苦,也经历过很多波折与辛苦。以前总以为,我们不懈努力、辛苦打拼,为了什么?不就是“鲤鱼跳龙门”——从农村走进城市,改善生活环境,追求安稳舒适点的生活吗?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后,再回到农村,确实需要勇气。而像龙进品这样扎根基层,为民办事,化解纠纷,18年如一日以真情维护民族团结,用法律构建和谐乡村,那就不光是勇气能做到的了,那是一颗爱民护民的赤子之情,那是俯首甘为儒子牛的无私奉献之心。龙进品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让我觉得自己的渺小,使我改变了以前那种自私和狭隘的想法,我想也感染着人民群众和广大法官,特别是给了我们基层法院工作人员莫大的鼓舞,鼓舞我们以龙进品为榜样,扎根基层,创先争优。
具体来讲,我觉得要学习他的“三得”精神:
一是能够“沉得下”,长期扎根于边远山区解决少数民族民事纠纷。基层法院的法官注定办不了扬名的“大要案”,更多时候,法官们需要离开法庭,走进社区或者送法下乡,这就需要我们 “沉得下”,需要我们抛开市井名利,抛开浮华虚荣,安心工作,切实服务于民。
二是能够“耐得住”,风雨无阻坚持19年。“人贵有恒”,偶尔做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不足为奇,但要持之以恒,长期以往,甚至十几年如一日,那就很难很难。靠一时的热情不行,靠一直的忍耐不够,最需要的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一颗热爱这片热土、热爱普通百姓的心。正如龙进品所说“一个人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舍不得这块土地,更舍不得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我的根就在这里。”
三是能够“干得好”,做到办案千件零改判、解纷万起零投诉。面对基层法院案件多、人手少的现状,办案法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用公正的裁判换来人民群众沉甸甸的信任,以“精品铁案”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社会法治进程。
今日看了用心守护着输电线路的普通线路工人吕清森的先进事迹,我的心再一次被深深触动了,为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为他们长年的坚守所深深折服。 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面对这物欲横流的人世,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更是显得如此的珍贵。它是人生的意志和智慧所在,是一份责任所在。它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奉献! 从省送变电公司220kv线路上的一名检修工到现在110kv线路上普通的巡线工,我也长年和铁塔打交道,爬杆架线、翻山越岭更是家常便饭,因此更能体会吕清森们的艰辛。曾有个徒弟问我:师傅,你天天守着铁塔,重复着同样的一件事,你觉得自己的工作苦不苦?我当时说苦,但你习惯了就不觉得它苦了,甚至还能体会到甜。我知道对于当时刚入电力行***业的徒儿来说,这些是比较难体会的。因为他还没真正融入到这个行业,还没有真正爱上这个行业。巡线工的苦是肯定的,每天早出晚归,干到汗流浃背不说,饿肚子、迷路、被虫、蛇侵扰这都是必修课。夏天,犹如置身于烤炉;冬天,寒风灌顶犹如刀割。碰到偏远山区路途险峻、杂草茂盛难行的地段,山真的是用来爬的,砍出点通道,一寸一寸地前行,有时要走到尽在眼前的铁塔需要花上不少的时间。徒弟也曾问我:有些杆塔我们每个月都去过,一次、两次走不到位又没什么,用望远镜看下也就好了,铁塔又不会倒。可我内心知道只有每次走到铁塔脚下,仔细看看她的时候我才放心。对于徒儿们我多的是鼓励,我知道现在这帮年轻人有文化、有干劲,但从小没吃过什么苦,缺少的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份坚持。作为老师傅有责任以身作则引导好他们,我经常对徒儿们说,巡线就是个良心活,巡线的责任心最最重要,起码要对得起咱这点工资嘛。凡事先苦后甜嘛,当你每次登上山顶,旁边是你守护着铁塔,而脚下是一片片的村落,想想用自己的苦换来大家的光明,你的内心是何等的自豪。
其实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因为早已习惯,自然便不觉得是苦了。而苦对于我来说,08年抗冰雪的那次经历记忆尤为深刻。遭遇50年一遇的冰灾导致四明山区电力线路倒杆、断线,全镇停电。我作为抗冰灾电力抢修突击队中的一员,紧急奔赴抗冰抢险的第一线。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35千伏大梨3869线、梁大3873线进行事故巡视。当时的确有着很多的困难,比如巡视线路及线路通道非常不熟,山区又大雪封山,能见度极低,且路滑难行。但说实话谁也顾不上这些,每个人身体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趁早发现事故点,及时为老区人民送去光明。尽管来前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还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电力车载着我们艰难地在盘山公路上一米一米缓慢地***移动着,但就是这样最后还是打了滑,车轮飞快地空转着滑向悬崖。大家果断地弃车步行,一步一脚印,也不知滑到摔倒了几回。进入深山后看着远处倒伏的线路、杆塔,周围除了白茫茫的一片和几十米的落差外什么都没有,更别说路了。大家只好在当地人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探路,手脚冻僵了,衣裤湿透了,内心焦急而脚底迟缓是我们当时的写照。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回到暂住地,很多同事累的饭也不吃倒头就睡,裹着又硬又冷的棉被睡得呼呼作响。而那会我的风湿性关节炎很不凑巧又发作了,整夜在床上辗转反侧,也不知道冻醒了的还是痛醒的。第二天穿上干后硬梆梆的工作服和同事们继续前行。
当时也不觉得苦,但事后想想这事倒是觉得有点苦了。但比比人家吕清森吧,突然感到很惭愧。我们这点苦又算的了什么呢,真的不算了什么了!一时的苦决不算苦,一世的苦才是真的苦;坚守一时真的不难,难的是需要你坚守一世。吕清森31年如一日,用心守护着吉林桦甸地区最偏僻、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一条送电线路。巡线常常需要走上几天,他也遇不上一个人。高寒山区,茫茫林海,他时时走的是危险,走的是寂寞。他巡线的环境比我们恶劣何止几倍呀!可他一走就是整整31个春夏秋冬,在平凡的岗位上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31年间,他没有更换轻松的岗位而选择主动留下;31年间,对于新入行的同事,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授艺,并带起自己的一支群众巡线队伍;31年间,他刻苦专研不断归纳总结,为了专研有时在一个地方一蹲就是一天,最终发明“采光巡线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一整套成功的巡视方法。这是多么一股强烈的责任心,一种多么怨无悔的奉献精神那!
同为从事了几十年巡视工作的巡线工,比起吕清森们我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但同为巡线工,我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这个行业,我们为自己是巡线工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31年过去了,吕清森仍在
他的那条路上前行,以后肯定还会有后来人继续走下去,而我们同样会一代代地在自己的岗位路上走下去。因为我坚信在这些路上,吕清森们坚守的奉献精神将指引着我们代代相传。
最近,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学习霍懋征先进就事迹,学习她终身从教、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学习她以爱执教、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学习她孜孜不倦、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学习中,我被霍老师那无限忠诚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一次次震撼着;被她那不言放弃、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一次次感动着……
霍懋征老师对自己从事基础教育60年感到无怨无悔。这是多么伟大的人生追求啊!霍懋征老师用她6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着自己对学生的爱,霍老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剖析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她是在用爱成就事业,用爱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漫漫人生路,60年的小学教师生涯,写满了霍懋征的真情付出,她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干,对教育,对教学艺术孜孜以求,将爱进行到底。“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是终身的理想。” 她用“光荣、艰巨、幸福”这六个字诠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理解。
“爱每一个学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很不容易,要在和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灌输爱。首先,老师的爱应该是无偏见,真诚、无私、广泛的。对所有的孩子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老师的爱如同伟大的母爱,以关心、爱心、信心、细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对不同的孩子,表达爱的方式要有所不同,特殊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对习惯不好,调皮的孩子不要讨厌他,要接近他,关爱他,体谅他,在学习、生活中,把做人的种子播进他的心里。
在具体的教学中,爱将如何才能做好,霍老师总结为八个字“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可以打开孩子的心扉,使其有奋斗的方向。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某方面的潜能,要启发他,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激励他。只要孩子真正有了一个目标和理想,他才会投入到学习中。赏识,孩子都盼望得到赞美,要抓住闪光点进行赞扬。学习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更多来自于没有成就感,得不到认同,抓住孩子们的优点进行赞美,可以让他们爱上学习,不会觉得累。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让孩子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更好实现“快乐教育”。期待,期待是对孩子的信任,是一种漫长的等待,不断的引导和帮助。要有耐心,要相信学生能行。总的说来,就是让学生永远有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也无教育,有了兴趣才能学好。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既是良师更应该是益友。
当听到她把校长想送最调皮的学生——何永山到工读学校后,主动要求将这个学生带到自己班级时,我被激励了。反思自己,自己班级中也有调皮不听话或有严重性格问题的学生,我选择的方式虽然不是消极的放弃或逃避,而是像霍老师那样有耐心,有信心,细心观察,耐心等待,悉心引导。但是我仍然不得不承认在坚持的过程中我痛苦过,挣扎过,甚至怀疑过自己这样的坚持到底值不值得。现在通过霍懋征老师的事迹,我更坚定了信念,不再怀疑,我要向霍老师那样积极地用爱教育每一个学生。因为爱是阳光,她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雨露,她可以让枯草发芽;爱是神奇,她可以点石成金。
霍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她有博大的襟怀,独特的人格魅力,宝贵的创新精神,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凝聚形成了她特有的闪烁着哲理和实践推广价值的教育思想。她为教育失去的太多,可她仍然那么爱教育胜于爱自己,实在令人钦佩,这样的教育事迹对我们是一个洗礼,我总认为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工作就是个好老师!其实不然,要把爱真正献给教育不是那么容易简单的事,虽然十多年的工作我付出了很多,一直全心全意地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上,可我感觉我是那么的渺小,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紧随前辈的教育足迹,牢记前辈的教诲,让师爱伴随我们的教育生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
岁月的流失将改变我们年轻的容颜,生活的沧桑将磨灭我们年轻的梦想,但只要心中有爱,便可以姿态优雅,淡定从容。只要心似莲花开放,便可以馨香弥漫,芬芳永远。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让我们用爱搭建一座通向未来的平台,将爱延展成一条飘满阳光和花朵的涓涓细流,使我们和学生沐浴其中,欢畅其中。今后我会在工作中以霍懋征老师的事迹和思想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引导自己,一切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以大爱立足,做大的教育。
徐立科老师从宁波师范学院毕业,主动选择回到家乡梁弄山区。他扎根山乡21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终于累倒在岗位上,于2011年2月28日不幸以身殉职,现年42岁。我问自己,徐立科校长的事迹,作为我们普通的教师哪些地方什么可学?虽然我们的工作岗位不一样,工作地方环境条件不一样,但有一些还是共通的。
一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家乡、热爱学生的“热爱精神”。徐立科老师自从21岁大学毕业之后,将自己扎根到了山区的教育教学中,且又是那样的矢志不渝,那样的心甘情愿。
二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爱校如家的精神。自从担任学校的副校长工作,分管德育工作那一块之后,他索性将自己的家搬到了学校这个大家庭。以后,他又义无反顾地动员妻子、孩子一起入住这个学校大家庭,为的是能更好更有效地管教好大家庭的孩子们。徐立科老师诚如这种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爱家恋家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三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的“干一行爱一行”的实干精神。徐立科老师是地理系毕业的大学生。教地理自然是他的老本行,自然也教得十分出色。以后他为了挑起学校物理学科的重担,千方百计加以精心研究,刻苦钻研,以后他又在物理教学上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对于徐立科老师的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的“钉子精神”不就是我们每一为普通老师所要深深追求的吗?
四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的“认真精神”。徐校长无论是对学校里的事,还是对学生的事,无论是对教师的事,还是对家长的事,又无论是对同事之间的事还是对社会上的其他事情,他都是处理的认认真真,且又是时时处于“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原则。徐立科老师对人对事认真负责,诚心诚意的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认真学习徐立老师先进事迹,将学习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落实到工作中,脚踏实地认真教书,踏实做人,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但是,我也有我的一点想法,尤其是好教师,就不该走的这么早,应该继续为教育事业做贡献,所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学会照顾自己,然后才能更好的为自己的教育事业而奋斗。如果是靠意志支撑着,那么能撑多久。
提起邓平寿,无论过去或现在,无论他出名前或出名后,无论他生前或生后,梁平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无品无级的乡镇党委书记何以会受万人敬仰,何以值得七里长街万名百姓悲痛哀嚎?走进虎城,走进邓书记出生入死的地方,听听虎城广大干部群众的声音,一切你就会明白……
挎包、胶鞋、中山装”是留在虎城老百姓心中不朽的形象,是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同志的生动写照。
“公路、蚕桑、小城镇”是树立在虎城老百姓心中不朽的丰碑,是邓书记扎根虎城的毕生杰作。
“求真、务实、吃得苦”是虎城老百姓对邓书记的由衷评价,是邓书记工作三十年来的一贯作风。
“勤政、廉洁、求发展”是虎城镇党政多年的工作理念,是邓书记坚持三十年不动摇的优良传统。
这就是人民心中的邓书记。
邓书记是普通农民出生,他忘不了农民的苦,忘不了农民的穷,他一生的夙愿就是要让虎城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实现他那算不上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一干就是一生。虎城发展起来了:公路修好了,蚕桑壮大了,居民点建起来了,电视电话自来水进村入户了,企业引进来了,资源开发了,百姓的日子好过了,邓书记却走了,他还没来得及与虎城的老百姓分享幸福就悄悄地走了。
公仆,什么是公仆?邓平寿就是公仆。楷模,什么是楷模,邓平寿就是楷模。他是我们身边的鲜活教材,他是我们公务员学习的榜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邓书记身上得到了体现,邓书记用他一生的先进事迹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正含义。我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应该象邓平寿那样,学习不流于形式,而注重实际。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一心一意为民,“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心系百姓”是我们公务员的神圣职责。从邓书记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民公仆的分量到底有多重,老百姓说你是公仆你就是公仆,老百姓说你是老爷你就是老爷。党的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于民,评判我们的工作如何,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邓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获得万人敬仰、万人爱戴,用他的先进事迹给党递交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学习邓平寿,萝卜炖肥肉;学习邓平寿,泡菜下烧酒”。“勤俭、节约”是邓书记的美德,也是最受百姓称道的原因之一。邓书记的工资不乱花,就爱花在捐助上;邓书记的公款不乱花,就爱花在修路上。一段时间,镇里的干部有意见,跟着这样的领导,我们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没搞头。但邓书记用他的政治头脑和经济头脑为他的干部洗脑,并用他的实际行动“勒紧裤腰带”干革命的干劲,感化了镇村上下一百多名干部陪他“萝卜炖肥肉、泡菜下烧酒”,镇属单位部门将节约的资金全部交到镇里用于修路、修学校、发展蚕桑等民生大计。学习邓平寿,就应该象他一样节约,不铺张、不浪费,尤其是条件好一点的单位和部门,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发挥好每一笔资金的作用。
学习邓书记,硬要沉下去。邓书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休息日,几乎天天往村里跑。他说不沉下去,不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老百姓就不会相信我们,我们的工作就很被动。一定要跟老百姓搞好关系,我们的工作才能推动,只在办公室是不行的。田间地头有他的身影,农家小院有他的笑声,远山近水有他的足迹,邓书记硬是沉下去了,他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什么事老百姓都愿跟他说说、讲讲,干群关系近了,工作也搞起来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虎城旧貌换新颜,百姓日子苦变甜。学习邓平寿,就一定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处处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就要不傲资格、不摆架子、不绕路子、不绕幌子,而要真心、诚心、掏心地对待群众,他们才会买我们的帐,领我们的情,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总之,学习邓平寿,就是要学习他“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心系百姓”的精神,把他的精神融会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一生浩然气。20__年11月6日凌晨,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化为若干个小问题:沈浩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有如此非凡的人格魅力,以至生后让小岗村的男女老幼冒雪祭拜?为什么他能让小岗村村民在6年中按了3次红手印,将其苦苦挽留?……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就藏在沈浩平凡却伟大的村书记工作的日日夜夜里,藏在他腔热忱、意气奋发、干劲十足的思考与奉献里。沈浩从初来乍到的不信任到后来的相互贴心,他用了六年时间——这六年,是其用生命与热血诠释执政为民理念的六年,也是其激荡并沉淀起深厚的为民情怀的历程。
本文
沈浩精神的实质,是质朴的为民情怀、民本思想,听得见群众的声音,看得到民生的疾苦,想得到百姓的冷热,献身农业觅发展,带领农民求改革,扎根农村谋富裕。正是有了这样一份情怀,才有了沈浩“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勤奋敬业精神,勤俭节约、埋头苦干的艰苦奋斗精神,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的爱民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名利的无私奉献精神,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锐意改革精神,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百折不挠精神”。
村官不是官,当好不简单。村官难就难在要直面最复杂最琐碎的问题和矛盾。只有秉持为民情怀,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不徇私、无偏倚。一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沈浩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有了“情为民所系”的理念,才有了小岗村“路平了、灯亮了”的改变--感情上和民众亲近一点,才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期待什么。小细节处蕴藏着大精神,柴米油盐里彰显着真性情。
基层干部处于生产生活第一线,接触最多的不是大项目、大工程,而是群众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能不能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是检验基层干部素质的“试金石”。我们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应该把沈浩精神作为平时工作的标准,行动的指南。沈浩精神必将像春风吹拂华夏大地,滋润万万千千基层官员,培养出万万千千的沈浩式的村官。
幼儿园工会在近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向全体教职工发出了学习徐立科同志先进事迹的倡议。作为幼儿园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对徐立科老师的事迹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徐立科老师21年奉献给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重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之师表。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徐立科老师为我树立了榜样。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诚然,从表象上看,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因而有的教师便加以区分对待,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冷漠有加。其实,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没有自信心,存在自卑感等等,因而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自客观的因素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等等。上述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思想上的束缚除了,他们必然会在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他的教师,而且是他的知心挚友,感受到你对他友谊和信任。一言以蔽之,好的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使他们愿意以你为榜样,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将继续认真学习徐立科的精神,把这些内化为行动,用良好的师德去感染和帮助每一个学生。
“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爱心,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多么朴实的话语。徐立科校长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的确教师工作是一个良心工作,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孩子,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自己的妈妈,是自己的伙伴,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乐园。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增长知识,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与家长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协作的关系,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为我们共同的目标——一且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共同努力并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