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09:58: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酿造食醋是以含酒精质的粮食等作物为原料经醋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古老的调味佳品,三千多年来它一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几千年来食醋一直是被作为调味品而广泛的使用。酿造食醋含有多种有机酸和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固态发酵食醋为例[1],食醋含有4%~10%的总酸,pH值2.8~3.9,其成分主要是醋酸等有机酸,除醋酸外还有乳酸、苹果酸、琥珀酸、葡萄糖酸、柠檬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酒石酸、甲酸、丙酸、丁酸等。其中以醋酸为主的挥发酸约占总酸含量的70%~80%。而不挥发酸含量较少,以乳酸为主,其含量约占不挥发酸总量的72%。食醋同时还含有2%以上的蛋白质和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等多种有益成分。国内外研究者研究了酿造醋成分和功能后发现食醋除了具有食品调味功能外,还具有促进机体健康、驱除疾病等多种功能,文章主要从食醋的消炎抗菌、抗肿瘤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对酿造醋的保健治疗功能及酿造醋在医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1酿造醋消炎抗菌功效
自古以来醋就被认为具有消炎、抗菌等作用,这在我国历代医学文献中多有记载,如《本草纲目》指出:醋主治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理诸药,消毒,敦煌遗书古医方中有18首处方用醋,而长沙马王堆竹简古医方中有21首处方用醋。希波克拉底等利用醋和蜂蜜制成甜蜜剂治疗反复性咳嗽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该处方被《法国药典》(1898)和《德国药典》(1872)详细记载,即由4份纯净的蜂蜜、1份酒醋混合后通过滤纸过滤浓缩而成。
食醋的消炎、抗病毒功效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人做了研究,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460-377BC)最早利用醋处理战士受伤发炎的伤口,清洗溃疡而使醋可以作为药品使用。宋晖等[2]用食醋和中草药提取液复配液研究了抗菌性能,实验表明用食醋和中草药复配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等都具有快速杀灭作用。而Baird和Parker等[3]发现含0.1%未解离的醋可抑制多数毒性和产孢细胞生长,含酸0.3%时可抑制霉菌生长,实验发现了醋酸比其他酸具有更强的抑菌性能,若酸性物质仅为醋时,pH低于5.4时即可抑制沙门氏菌生长,但当酸性物质为盐酸时,只有pH低于4.05时才可以达到同样的功效。现在科学研究已经揭示了醋酸抑菌的机理是由于非离子化的亲脂性分子,这些分子可渗入到微生物细胞膜内破坏膜传递过程,并在细胞内解离而增加酸性,产生阳离子达到去毒的效果。Conzuelo等[4]报道了在病灶外局部连续地涂抹高酸度酿造醋(10%,HAC)可有效减轻疣症状。Macrokanis等[5]报道了全球沿海地区人们在水母叮蛰处涂抹高酸度醋(12%,HAC)杀死刺细胞。食醋抗病毒最直接证据是防治感冒,酿醋车间的工人们很少患感冒,这与他们长期接触食醋有很大关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研究后发现感冒病毒的核糖核酸酶生长受酸碱度变化的影响,一般病毒生长pH值为6.5~7.9,服用5%~6%的食醋液,其氢离子或氢氧离子的浓度足以抑制所有感冒病毒的生长,经临床观察,有效率为92%~97%。熊平源等[6]研究了食醋对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后的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1∶20食醋(pH=4.4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40食醋(pH=4.81)对大肠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阴沟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80食醋(pH=5.38)对伤寒沙门氏菌等8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该实验表明了不同浓度的食醋对消化道致病菌与呼吸道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王爱华等[7]对比了食醋、紫外照射、臭氧机和乳酸熏蒸消毒法对环境空气的消毒效果后发现食醋熏蒸空气消毒法可以达到卫生部病房环境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食醋熏蒸消毒具有对呼吸道无刺激,人员活动不受影响,使用时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而比其他3种方法而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冷晓辉等[8]通过对病室空气进行食醋熏蒸与紫外线照射的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醋熏蒸因具有简单易行、无刺激性等紫外照射不具有的优点。从安全、方便等角度考虑,食醋熏蒸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家庭、医院诊室以及母婴病房等场所的空气消毒。
2酿造醋缓解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高血压容易引起脑血管障碍、缺血性心脏病、肝硬化症等,发生这些疾病的人中60%以上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病的发生机理中,有高血压蛋白原酶-血管紧张素系、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副肾髓质)系,后叶加压素(抗利尿激素)系,内皮细胞系(血管内皮细胞)、凝血激酶系等。高血压蛋白原酶是在肾脏中产生的蛋白分解酶,它作用于肾脏中产生的称作血管紧张素酶原的蛋白质后可产生惰性型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变换酶(ACE)对其作用后,从ACE末端游离二肽,变化成活性型血管紧张素Ⅱ的肽,它使血管收缩,使得血压猛烈上升。血管紧张素Ⅱ促进从副肾髓质的醛甾酮的分泌,使血压上升。醛甾酮使钠贮留在体内,具有增加体液量的作用。因此,ACE是调节血压的关键,而研究发现食醋具有阻碍ACE活性的效果。食醋能在血液循环中融化血脂、扩张血管,因而具有减缓心血管症状、防止心血管堵塞的功效。
周永治等[9]研究了恒顺醋胶囊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后发现,喂饲醋胶囊28d后的老鼠T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效果显著(P<0.01)。恒顺集团已经建立了年产1亿粒软胶囊生产线,该胶囊因具有调节血脂、抗疲劳和携带方便等优点而迅速被广大消费者熟知和认可,产品销售火爆,已经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日本科学家藤野等以20名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病人为对象进行饮用食醋的实验。受试者中男性8名,平均年龄48岁,女性12名,平均年龄58岁。受试者每天摄取黑醋20ml,从开始摄取前到摄取1~6个月,直至实验结束后进行血液生化检查,测定血液流变诸指项标。结果发现,总胆固醇平均减少9.5%,中性脂肪平均减少11.3%,血糖值减少11.2%,而HDL胆固醇/总胆固醇比例增大。
Sugiyama等[10]研究了葡萄汁和发酵酒醋饮料对小鼠急性心脏血管的影响,通过给胃部直接注入2ml/kg混合醋酸饮料后小鼠心率和血压分别降低6%和10%,Honsho等[11]给原发性高血压老鼠每天喂食含0.57mmol醋的饲料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酶原的活性,Kondo等[12]通过给原发性高血压老鼠喂食液态米醋的对照实验(一组饲料中每日含0.86mmol醋酸的醋,另一组用蒸馏水取代醋)发现食用含醋饲料的患病老鼠血压有了显著的降低(大约20mmHg)。Kondo等推测是因为是醋酸促进了钙的吸收而影响了肾血管紧张系统,而Trinidad等[13]的研究则证实了醋酸盐促进了钙在人体结肠末端的吸收。
随着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活动和锻炼身体的机会大大减少,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很多科研人员进行了食醋对血糖的影响,日本的中田等人实验表明,给切除胃的动物喂饲添加了醋的食品后与没有切除胃的动物对照组比较发现,血糖值迅速升高后又急剧下降,这是因为食物进入小肠被迅速吸收的原因。喂饲实验结果显示,长期摄取食醋可使增加糖后的血糖值变动缓慢。Ebihara等[14]首先报道了食用液态果醋可以推迟血糖值达到波峰的时间,对照实验表明受试者在服用50g蔗糖的同时服用60ml草莓醋(6%,HAC)后胰岛素响应曲线下降达到20%,导致这样的降糖效果是因为适量摄取食醋使糖原分解,促使蔗糖胃内滞留时间延长,缓和了进食后血糖急剧变化,从而达到抑制血糖值升高的功效。Brighenti等[15]通过给摄入50g碳水化合物的受试者服用20ml(5%,HAC)液态米醋的对照实验(对照方法同上)发现服用醋的受试组血糖降低达到了30%(P<0.5)。Carol等[16]研究发现高血糖患者食用百吉饼或鸡肉后食用酿造醋60min葡萄糖响应可以有效降低50%(P>0.05)以上。
NebumasaOgawa等[17]通过研究食醋对Caco-2细胞中葡萄糖转运和二糖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揭示了醋酸降低血糖的机理,利用与其他有机酸的对照实验发现醋酸抑制了蔗糖酶活性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蔗糖酶、麦芽糖酶等双糖酶的活性。醋酸的抗高血糖机理可归功于其干扰了合成双糖酶由rERtGA的后转译运输过程,对双糖酶活性达到了抑制。
3酿造醋抗肿瘤和抗氧化功效
高温下细菌将人体内的硝酸盐代谢后转化为致癌性很强的亚硝酸铵,而醋因为具有破坏和分解亚硝酸盐的作用,能抑制嗜碱性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食用酿造醋可以起到抗癌、防肿瘤的作用。马德里大学医学部的马科斯等[18]研究“机体代谢硷化产生恶性肿瘤的机理”并研制了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酸制剂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当机体pH值达到7.48时,可以怀疑病人有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当机体pH值达到7.63则可以肯定病人患了恶性肿瘤。
有研究报道[19],给患有恶性肿瘤模型的老鼠群喂饲适量的醋液,连续服用10d,肿瘤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没有任何的变化。实验表明食醋具有抑制肿瘤扩散的作用从而对肿瘤有所改善。Mimura等[20]发现在试管中加入液态米醋会诱导人体白细胞的凋亡。而Nanda等[21]通过实验室试管研究发现液态米醋可抑制癌细胞的繁殖。Naoto等[22]通过给移植了肠癌LoVo细胞的老鼠喂食含3%米醋沉积物的饲料可以有效减小癌细胞体积,减小量超过34%[对照组癌细胞体积(231±36)mm,而食用米醋沉积物组的癌细胞体积为(152±28)mm,P<0.001]。
食醋还具有抑制过氧化脂物质的产生、消除过氧化自由基等功效。自由基具有很高的活性,他们可以损伤各种细胞大分子,引起一些恶性疾病。脂质过氧化与衰老、动脉硬化等密切相关,使用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人体健康。Alonso等[23]研究发现葡萄酒醋和白兰地中的多酚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Verzelloni等[24]研究了意大利醋抗氧化活性和多酚物质含量的关系并利用C18柱分离了醋中的多酚物质,实验发现意大利醋中多酚的含量最高达到了5.02mg/100ml。但Dávalos等[25]对比研究了红葡萄酒和葡萄酒醋中的多酚物质和其抗氧化活性后发现,红酒的多酚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大于葡萄汁和葡萄酒醋,红酒的抗氧化活性分别是红葡萄汁的5.4倍、葡萄酒醋的7.1倍,分析认为可能是在醋酸发酵的时候多酚物质的种类发生了转变,实验认为红葡萄酒是很好的抗氧化类食品。Xu等[26]研究了恒顺香醋提取物抗氧化性的作用后发现恒顺香醋和它的各分离部位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香醋醇沉上清液分离部位中高分子量部位显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推测该活性成分可能是迈拉德反应产物蛋白黑素。通过研究食醋的醋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过程中发现该萃取物能抑制十四酰佛波醇乙酯诱导的浮肿的形成,该抑制作用是通过清除白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和干扰白细胞渗透到炎症区来调节的。陈黎斌等[27]研究了醋浸蛋水解产物的类SOD活性、清除-OH和DPPH·活性,研究发现醋浸液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上述实验和研究已经初步研究了酿造醋的抗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机理,但以上的研究和探讨都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的试管研究和动物实验中,还没有进行系列的安全性评价以及人体实验,随研究的深入食醋的抗肿瘤作用一定会被阐述清楚,基于酿造醋的抗肿瘤和抗氧化药物的开发也会开展广阔的前景。
4酿造醋增加药效、消减毒副作用
酿造食醋还一直是中医传统药物的组成部分,食醋在中药中具有消减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药效,矫臭矫味,扩大药物的作用范围的功效。食醋还一直被用于炮制中药材,常用的炮制方式有醋拌炒、醋喷炒、醋煮、醋淬等。汉代《金匮要略方论》记载苦参苦酒煎服。苦参用苦酒煎后苦参的生物碱形成醋酸盐,浸出量增加而提高疗效。宋代《圣济总录》记载了“雄黄醋煮别研”,雄黄主要含有As2S2,但也含有少量剧毒As2O3,用醋煮可以使雄黄中的As2S2无色单晶体溶解于酸,形成H3AsO3逸出而降低毒性。毛淑杰等[28]报道了食醋基于以上的功效而已经作为重要的中药炮制辅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模拟实验也已经证实了食醋延胡索与食醋炮制后的增效作用,醋炮制后延胡索乙素溶出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均得到大辐提高,最大增效幅度分别达到55%和60%。模拟实验同时也证实了食醋炮制使芫花中有毒成分芫花酯甲的含量大幅度下降。
此外,醋有利于降低刺激性作用以及作为汤剂内服,外用做涂敷剂,治诸般肿毒之未化脓病症等功效。如用醋炙五灵脂、乳香、没药等中药后,药物不仅增强了活血化瘀的功效,而且可以减少不良气味,可以服用。王富宽[29]研究了以醋和生川乌等制成的外敷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显著、疗程短。
酿造食醋在中药中的应用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用药经验,我们应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手段研究醋在中药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加强醋制中药的临床研究,进一步发掘和开发酿造醋在中药中的使用范围。
5酿造醋在医药中的应用前景
食醋因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而具有多种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性能,除了上述已经发现的抗菌、防肿瘤和减缓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外,食醋还可促进糖类的代谢,有效抑制乳酸的生成从而消除人的倦怠感和疲劳感,同时它还具有消耗体内过多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另外食醋还具有利尿、防治胆结石等疾病的功效。SrinivasGhatta等[30]研究发现含量0.05%的醋酸对膀胱平滑肌有刺激作用。食醋因其显著的疗效一直都备受医药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关注。梅全喜等[31]总结了近年来食醋在支气管炎、肝昏迷、膀胱尿血以及皮肤科的癣和疱疹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实例。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目前食醋行业在标准和质量等方面依然存在的问题,毛淑杰等[32]报道了食醋作为中药炮制辅料需要解决的规范化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行业和广大厂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随着生产工艺标准和的规范化以及对酿造醋治疗机理研究的深入和相关新产品的不断开发,酿造食醋这个古老的调味食品在医药等领域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幼筠.论食醋的功能性与新型功能性食醋的开发[J].中国酿造,2004,1:5.
[2]宋晖,张亚尼,张亚增.醋洗液杀菌性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6:571.
[3]Baird-Parker,anicacids.InMicrobialEcologyofFoods,Vol.1(M).NewYork.AcademicPress,1980:126.
[4]Conzuelo-QuifadaAE,Rodriguez-CuevasSA,Labastida-AlmendaroS.Treatmentoflargelowergenitaltractcondylomataacuminatewithlocalexcisionplustopicalaceticacid.Apreliminarystudy.JReprodMed,2003,48(7):506.
[5]MacrokanisCJ,HallNL,MeinJK.IrukandjisyndromeinnorthernWesternAustralia:anemerginghealthproblem[J].MedJAust,2004,181(11):699.
[6]熊平源,边藏丽,胡萍,等.食醋对15种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J].武汉大学工业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3):318.
[7]王爱华,韩相芝.4种空气消毒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46.
[8]冷晓辉,李国海.食醋熏蒸消毒与紫外线灯管消毒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34.
[9]周永治,陆培基.恒顺醋胶囊调节血脂研制报告[J].中国酿造,2001,5:14.
[10]AtsushiSugiyama,MasakiSaitoh,AkiraTakahara,etal.Acutecardiovasculareffectsofanewbeveragemadeofwinevinegarandgrapejuice,assessedusinganinvivorat[J].NutritionResearch,2003,23(6):1291.
[11]HonshoS,SugiyamaA,TakaharaA,etal.Aredwinevinegarbeveragecaninhibittherennin-angiotensinsystem:experimentalevidenceinvivo[J].BiolPharmBull,2005,28(3):1208.
[12]KondoS,TayamaK,TsukamotoY,etal.Antihypertensiveeffectsofaceticacidandvinegaron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J].BiosciBiotechnolBiochem,2001,65(12):2690.
[13]TrinidadTP,WoleverTM,ThompsonLU.Effectofacetateandpropionateoncalciumabsorptionfromtherectumanddistalcolonofhumans[J].AmJClinNutr,1996,63(4):574.
[14]EbiharaK,NakajimaA.Effectofaceticacidandvinegaronbloodglucoseandinsulinresponsestoorallyadministeredsucroseandstarch[J].AgricBiolChem,1988,52(5):1311.
[15]BrighentiF,CastellaniG,BeniniL,etal.Effectofneutralizedandnativevinegaronbloodglucoseandacetateresponsestoamixedmealinhealthysubjects[J].EurJClinNutr,1995,49(4):242.
[16]CarolS,Johnston,AmandaJ,etal.VinegarandPeanutProductsasComplementaryFoodstoReducePostprandialGlycemia[J].JAmDietAssoc,2005,105(12):1939.
[17]NobumasaOgawa,HideoSatsu,HirohitoWatanabe,etal.AceticAcidSuppressestheIncreaseinDisaccharidaseActivityThatOccursduringCultureofCaco-2Cells[J].JournalofNutrition,2000,130(3):507.
[18]戴胜国.醋有防癌抗癌的功能[J].上海调味品,1998,4:21.
[19][日]吉村寿人,岩嗽善彦,川上正澄.医用生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6:64.
[20]MimuraA,SuzukiY,ToshimaY,etal.Inductionofapoptosisinhumanleukemiacellsbynaturallyfermentedsugarcanevinegar(kibizu)ofAmamiOhshimaIsland[J].Biofactors,2004,22(2):93.
[21]NandaK,MiyoshiN,NakamuraY,etal.Extractofvinegar"Kurosu"fromunpolishedriceinhibitstheproliferationofhumancancercells[J].JExpClinCancerRes,2004,23(1):69.
[22]NaotoFukuyama,ShioJujo,IsaoIto,etal.KurozumoromimatsuinhibitstumorgrowthofLovocellsinamousemodelinvivo[J].Nutrition,2007,23(1):81.
[23]AngelesM.Alonso,RemediosCastro,M.CarmenRodriguez,etal.StudyoftheantioxidantpowerofbrandiesandvinegarsderivedfromSheerywinesandcorrelationwiththeircontentinpolyphenols[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04,37(7):715.
[24]ElenaVerzelloni,DavideTagliazucchi,AngelaConte.Relationshipbetweentheantioxidantpropertiesandthephenolicandflavonoidcontentintraditionalbalsamicvinegar[J].FoodChemistry,2007,105(2):564.
[25]AlbertoDávalos,Bego?aBartolomé,CarmenGómez-Cordovés.Antioxidantpropertiesofcommercialgrapejuicesandvinegars[J].FoodChemistry,2005,99(2):325.
[26]QingpingXu,WenyiTao,ZonghuaAo.Antioxidantactivityofvinegarmelanoidins[J].FoodChemistry,2007,102(3):841.
[27]陈黎斌,杨严俊,刘晓君.醋蛋水解液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4):41.
[28]毛淑杰,李先端,顾雪竹,程立平.中药炮制辅料--醋的规范化示范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916.
[29]王富宽.中药醋剂外敷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12):51.
[30]SrinivasGhatta,IrinaLozinskaya,ZuojunLin,etal.Aceticacidopenslarge-conductanceCa2+-activatedK+channelsinguineapigdetrusorsmoothmusclecells[J].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2007,563(1-3):203.
【关键词】电子商务;医药领域;必要性;措施
医药电子商务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背景下,于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一种结合医药与信息技术的全新商务形式。医药电子商务的诞生,是两大朝阳行业——制药业与计算机电信行业的结合,其本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然而,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完备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发展,以保证政府能够采取有效监管措施规避医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良问题。
1对医药电子商务加强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1.1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监督作为保障医药电子商务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从以上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医药电子商务包含了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消费者以及保险公司等多个相互联系的参与者。虽然,在互联网上进行医药电子商务所经历的实际交易过程十分快捷、方便,交易双方甚至只用动动鼠标就能完成大宗药品的交易,然而,由于其参与者较多,保障交易顺利实施的环节较多,而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潜藏着欺诈行为,各个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药品生产企业伙同信息服务商虚假药品广告,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医疗机构也普遍存在着拖欠药款问题,往往不能按时支付货款,从而严重影响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可能导致交易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那么仅靠各参与者之间的合同约束来规范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交易的各方都迫切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监督管理来确保交易过程的安全与公正,为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顺利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1.2药品的特殊性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督管理药品是特殊商品,其质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督管理来确保药品在互联网交易过程及其网下配送过程中的药品质量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药品流通领域的质量安全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实施政府监管责无旁贷。
我国医药市场体系尚不健全、不规范,药品流通市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强有力的监督,加之传统的购药方式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大多还是宁愿多花些钱、费些事到实体药店去购买药品,也不愿意轻易尝试网络购药的方便与快捷。社会对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淡漠,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医药企业对政府(BTOC)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政府切实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管以及宣传的力度,确保网上交易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使社会逐渐培养出对医药电子商务较强的认同感,以便早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1.3政府应当通过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管来杜绝网络犯罪行为虽然医药电子商务自身存在诸多优势,其快速发展确实有利于提高医药企业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机制,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医药商业贿赂及其他不良销售行为。然而,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来规范其发展。否则,这种新兴的商务形式也会给社会各方面乃至于公共安全带来巨大危害,成为网络犯罪的新渠道[1]。
据报道,澳大利亚不少吸毒和贩毒者在互联网上匿名交换信息,并进行交易。警方苦于没有法律依据对此束手无策。澳大利亚警方发言人称,网络是警方很难触及和管制的领域,警方虽然可以针对具体的信息采取行动,但如果经互联网来自海外,澳大利亚司法部门对此没有任何制裁权。在悉尼,一些年轻人经常利用互联网来购买。悉尼的一些大麻种植者也常在互联网上定购大麻种子。这种通过网上交易滥用药品的情况在欧美国家也普遍存在,令各国政府都为此十分头疼。可见医药电子商务是潘多拉魔盒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医药电子商务自身的诸多优势,同时也要加强监督管理才能保障其能够顺利、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政府监管是十分应该和必要的。
2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政府监管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四大重点技术创新产业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行业之一。为引导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将发展医药电子商务确定为“十五”期间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之一。早在2000年,国家经贸委在全国医药工作会议中就指出将医药电子商务试点作为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重点。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在药品的购销活动中,积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技术,提高效率,降低药品的流通费用”。近年来,SFDA考虑时机成熟,废止了2001年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部分条款,积极推动并鼓励Bto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引导医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以规避医药电子商务推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良问题[2]。
20000626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选定了广东省、福建省、北京市、上海市等若干省、市作为试点单位,对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开展初期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为理想的作用。
20010201,开始执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首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它的颁布实施为后续的相关法规的出台奠定了基调[3]。
20040708,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签发了第9号局令《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表明了药品信息服务在互联网的松动,突显政府鼓励开展医药电子商务的信心和决心,并与后继的有关法规一同初步构成了目前关于药品互联网交易服务的法规框架。并在此之后,逐步放开了对BtoC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的种种限制,转而鼓励其快速发展。
20050930,由SFDA以局令形式颁布实施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该《规定》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从解决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的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是现行的一部针对医药电子商务制定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律规范。该《规定》出台不久,SFDA便审批通过了我国第一家独立的第3方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即海虹医药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政策、法规的出台对规范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出现仅有短短的10年时间,其自身发展并不成熟,至今尚未形成自身的行业管理规范。加之其模式的多种多样,使我国的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多种购销模式并存的复杂现象。就目前我国政府对其监管现状而言,也确实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3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政府监管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1监管主体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滞后医药电子商务是当代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在医药流通领域中的综合应用。因此,在客观上,就要求互联网药品交易的监管主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自身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上能够与时俱进、加大投入,以适应当今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SFDA应当有能力对互联网药品交易过程实施全面地、实时地监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有序,切实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系统内部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缓慢,电子政务系统仍未得到广泛应用,医药企业对政府(BtoG)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尚未出现,势必影响监管主体的监管效果。因此,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以及相关硬件设备设施的缺乏,已经成为政府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难题[4]。
因此,建议SFDA应加大对系统内部网络化、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针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电子政务系统。该系统应满足SFDA对国内目前所有应用医药电子商务的医药企业日常监管的需要。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当能够通过该系统直接进入任一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互联网药品交易过程实施全程实时监控,形成有效的网络预警机制,一旦发现药品交易过程中存在问题,能够通过该系统及时、快速地警告交易各方,并中断交易进行,进行相关证据的提取,为日后处理提供依据。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该系统应采取有效手段切实保证监管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以免泄露有关交易双方的商业机密。此外,该系统还应具备受理医药企业有关开展互联网药品交易的各种相关申请的功能。
SFDA应尽快创建以宣传和监督医药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网站。利用网络媒体快捷、覆盖面广等优势,向公众介绍并宣传医药电子商务的诸多优势,使公众逐渐培养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同感,从而促进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SFDA应在该网站设置专栏,定期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有违法进行互联网药品交易行为的企业进行曝光。该网站还应具备对有关互联网药品交易的相关投诉的受理和及时回复功能,以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2监管系统内部人员培训机制存在问题医药电子商务的政府监管是新时期我国药品流通监管工作中遇到的一项新工作、新任务,也是对我国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的新的挑战。药品监管人员只有坚持不断地加强对这一新鲜事物认识、学习,才能够出色地完成对其的监督管理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内部人员培训方面问题严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建立针对医药电子商务的内部人员培训机制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尚未建立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人员培训,全系统特别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大药监工作者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令人堪忧。大多数人员甚至对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和运营模式都不大了解,往往将医药电子商务片面地理解为医药企业利用自身网站进行药品交易的销售行为,或局限地将医药电子商务理解为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行为。因此,对医药电子商务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必然严重制约监管人员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有效、合理监管。
建议我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学习,尽快在系统内部建立起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将对医药电子商务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班,聘请国内医药电子商务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对负责医药电子商务监管工作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为保证学习质量应将考核成绩作为公务员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3.3《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存在漏洞,亟待补充和修订《暂行规定》的出台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从解决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的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然而,就其内容而言在交易规则制定、交易活动各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争端解决和监督机制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欠缺,亟待完善。
《暂行规定》第7条规定对于独立的医药电子商务企业“不得参与药品生产、经营;不得与行政机关、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存在隶属关系、产权关系和其他经济利益关系。”但该规定中并没有对“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如何界定做出明确规定,对实际操作和监督管理带来了困难。众所周知,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就是通过提取交易服务费盈利的。因此,其与交易的双方必然发生经济利益关系,而这种经济利益显然是合法的。
因此,建议SFDA对“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应明确界定。笔者认为,独立的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在交易过程中规避与交易的双方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除交易服务所得之外的财务和债务关系。《暂行规定》中对此种情况应明令禁止,以免不公正交易的发生,也为政府监管带来便利。
关于信息保密方面。《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验收标准》中明确指出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监管子系统,以保证政府主管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交易的药品、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目录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依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对在系统中发生的交易行为进行数据查询、汇总。因此,在政府对医药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过程中势必涉及到大量交易双方的交易信息、数据等商业机密以及企业拥有的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技术与设施。一旦政府监管人员擅自将这些重要的商业信息透漏出去,势必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而《暂行规定》中在监管过程中有关信息保密方面未做明确规定[5]。
笔者认为,应建议SFDA在《暂行规定》中明确政府在对互联网交易服务商实施监管的过程中,有义务对有关交易各方的交易信息、数据等商业机密以及企业拥有的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管理技术与设施,建立严格的保密机制,对监管人员擅自透漏交易各方重要商业信息的违法行为予以严惩,切实保障监管过程中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5]。
4结语
药品互联网交易服务是药品监管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执法部门和立法机构应不断地加强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充分利用企业和行业组织的技术优势,探索出一条既能促进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又能保证药品安全的双赢之路[5]。
【参考文献】
[1]刘彩凤.医药电子商务,你知道多少[J].改革与理论,2004,132(11):35..
[2]汤振宁.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误区分析[J].上海医药,2004,25(8):348.
[3]陈朝晖,林万莲.浅述医药电子商务[J].医学信息,2002,15(12):683.
【关键词】电子商务;医药领域;必要性;措施
医药电子商务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背景下,于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一种结合医药与信息技术的全新商务形式。医药电子商务的诞生,是两大朝阳行业——制药业与计算机电信行业的结合,其本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然而,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完备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发展,以保证政府能够采取有效监管措施规避医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良问题。
1对医药电子商务加强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1.1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监督作为保障医药电子商务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从以上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医药电子商务包含了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消费者以及保险公司等多个相互联系的参与者。虽然,在互联网上进行医药电子商务所经历的实际交易过程十分快捷、方便,交易双方甚至只用动动鼠标就能完成大宗药品的交易,然而,由于其参与者较多,保障交易顺利实施的环节较多,而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潜藏着欺诈行为,各个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药品生产企业伙同信息服务商虚假药品广告,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医疗机构也普遍存在着拖欠药款问题,往往不能按时支付货款,从而严重影响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可能导致交易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那么仅靠各参与者之间的合同约束来规范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交易的各方都迫切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监督管理来确保交易过程的安全与公正,为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顺利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1.2药品的特殊性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督管理药品是特殊商品,其质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督管理来确保药品在互联网交易过程及其网下配送过程中的药品质量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药品流通领域的质量安全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实施政府监管责无旁贷。
我国医药市场体系尚不健全、不规范,药品流通市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强有力的监督,加之传统的购药方式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大多还是宁愿多花些钱、费些事到实体药店去购买药品,也不愿意轻易尝试网络购药的方便与快捷。社会对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淡漠,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医药企业对政府(BTOC)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政府切实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管以及宣传的力度,确保网上交易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使社会逐渐培养出对医药电子商务较强的认同感,以便早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1.3政府应当通过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管来杜绝网络犯罪行为虽然医药电子商务自身存在诸多优势,其快速发展确实有利于提高医药企业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机制,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医药商业贿赂及其他不良销售行为。然而,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来规范其发展。否则,这种新兴的商务形式也会给社会各方面乃至于公共安全带来巨大危害,成为网络犯罪的新渠道[1]。
据报道,澳大利亚不少吸毒和贩毒者在互联网上匿名交换信息,并进行交易。警方苦于没有法律依据对此束手无策。澳大利亚警方发言人称,网络是警方很难触及和管制的领域,警方虽然可以针对具体的信息采取行动,但如果经互联网来自海外,澳大利亚司法部门对此没有任何制裁权。在悉尼,一些年轻人经常利用互联网来购买。悉尼的一些大麻种植者也常在互联网上定购大麻种子。这种通过网上交易滥用药品的情况在欧美国家也普遍存在,令各国政府都为此十分头疼。可见医药电子商务是潘多拉魔盒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医药电子商务自身的诸多优势,同时也要加强监督管理才能保障其能够顺利、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政府监管是十分应该和必要的。
2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政府监管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四大重点技术创新产业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行业之一。为引导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将发展医药电子商务确定为“十五”期间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之一。早在2000年,国家经贸委在全国医药工作会议中就指出将医药电子商务试点作为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重点。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在药品的购销活动中,积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技术,提高效率,降低药品的流通费用”。近年来,SFDA考虑时机成熟,废止了2001年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部分条款,积极推动并鼓励Bto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引导医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以规避医药电子商务推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良问题[2]。
20000626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选定了广东省、福建省、北京市、上海市等若干省、市作为试点单位,对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开展初期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为理想的作用。
20010201,开始执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首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它的颁布实施为后续的相关法规的出台奠定了基调[3]。
20040708,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签发了第9号局令《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表明了药品信息服务在互联网的松动,突显政府鼓励开展医药电子商务的信心和决心,并与后继的有关法规一同初步构成了目前关于药品互联网交易服务的法规框架。并在此之后,逐步放开了对BtoC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的种种限制,转而鼓励其快速发展。
20050930,由SFDA以局令形式颁布实施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该《规定》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从解决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的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是现行的一部针对医药电子商务制定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律规范。该《规定》出台不久,SFDA便审批通过了我国第一家独立的第3方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即海虹医药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政策、法规的出台对规范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出现仅有短短的10年时间,其自身发展并不成熟,至今尚未形成自身的行业管理规范。加之其模式的多种多样,使我国的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多种购销模式并存的复杂现象。就目前我国政府对其监管现状而言,也确实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3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政府监管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1监管主体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滞后医药电子商务是当代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在医药流通领域中的综合应用。因此,在客观上,就要求互联网药品交易的监管主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自身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上能够与时俱进、加大投入,以适应当今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SFDA应当有能力对互联网药品交易过程实施全面地、实时地监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有序,切实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系统内部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缓慢,电子政务系统仍未得到广泛应用,医药企业对政府(BtoG)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尚未出现,势必影响监管主体的监管效果。因此,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以及相关硬件设备设施的缺乏,已经成为政府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难题[4]。
因此,建议SFDA应加大对系统内部网络化、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针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电子政务系统。该系统应满足SFDA对国内目前所有应用医药电子商务的医药企业日常监管的需要。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当能够通过该系统直接进入任一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互联网药品交易过程实施全程实时监控,形成有效的网络预警机制,一旦发现药品交易过程中存在问题,能够通过该系统及时、快速地警告交易各方,并中断交易进行,进行相关证据的提取,为日后处理提供依据。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该系统应采取有效手段切实保证监管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以免泄露有关交易双方的商业机密。此外,该系统还应具备受理医药企业有关开展互联网药品交易的各种相关申请的功能。
SFDA应尽快创建以宣传和监督医药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网站。利用网络媒体快捷、覆盖面广等优势,向公众介绍并宣传医药电子商务的诸多优势,使公众逐渐培养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同感,从而促进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SFDA应在该网站设置专栏,定期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有违法进行互联网药品交易行为的企业进行曝光。该网站还应具备对有关互联网药品交易的相关投诉的受理和及时回复功能,以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2监管系统内部人员培训机制存在问题医药电子商务的政府监管是新时期我国药品流通监管工作中遇到的一项新工作、新任务,也是对我国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的新的挑战。药品监管人员只有坚持不断地加强对这一新鲜事物认识、学习,才能够出色地完成对其的监督管理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内部人员培训方面问题严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建立针对医药电子商务的内部人员培训机制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尚未建立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人员培训,全系统特别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大药监工作者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令人堪忧。大多数人员甚至对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和运营模式都不大了解,往往将医药电子商务片面地理解为医药企业利用自身网站进行药品交易的销售行为,或局限地将医药电子商务理解为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行为。因此,对医药电子商务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必然严重制约监管人员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有效、合理监管。
建议我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学习,尽快在系统内部建立起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将对医药电子商务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班,聘请国内医药电子商务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对负责医药电子商务监管工作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为保证学习质量应将考核成绩作为公务员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3.3《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存在漏洞,亟待补充和修订《暂行规定》的出台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从解决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的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然而,就其内容而言在交易规则制定、交易活动各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争端解决和监督机制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欠缺,亟待完善。
《暂行规定》第7条规定对于独立的医药电子商务企业“不得参与药品生产、经营;不得与行政机关、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存在隶属关系、产权关系和其他经济利益关系。”但该规定中并没有对“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如何界定做出明确规定,对实际操作和监督管理带来了困难。众所周知,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就是通过提取交易服务费盈利的。因此,其与交易的双方必然发生经济利益关系,而这种经济利益显然是合法的。
因此,建议SFDA对“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应明确界定。笔者认为,独立的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在交易过程中规避与交易的双方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除交易服务所得之外的财务和债务关系。《暂行规定》中对此种情况应明令禁止,以免不公正交易的发生,也为政府监管带来便利。
关于信息保密方面。《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验收标准》中明确指出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监管子系统,以保证政府主管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交易的药品、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目录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依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对在系统中发生的交易行为进行数据查询、汇总。因此,在政府对医药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过程中势必涉及到大量交易双方的交易信息、数据等商业机密以及企业拥有的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技术与设施。一旦政府监管人员擅自将这些重要的商业信息透漏出去,势必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而《暂行规定》中在监管过程中有关信息保密方面未做明确规定[5]。
笔者认为,应建议SFDA在《暂行规定》中明确政府在对互联网交易服务商实施监管的过程中,有义务对有关交易各方的交易信息、数据等商业机密以及企业拥有的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管理技术与设施,建立严格的保密机制,对监管人员擅自透漏交易各方重要商业信息的违法行为予以严惩,切实保障监管过程中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5]。
4结语
药品互联网交易服务是药品监管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执法部门和立法机构应不断地加强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充分利用企业和行业组织的技术优势,探索出一条既能促进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又能保证药品安全的双赢之路[5]。
【参考文献】
[1]刘彩凤.医药电子商务,你知道多少[J].改革与理论,2004,132(11):35..
[2]汤振宁.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误区分析[J].上海医药,2004,25(8):348.
[3]陈朝晖,林万莲.浅述医药电子商务[J].医学信息,2002,15(12):683.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医药产业逐渐步入过剩经济时代,医药产品正从特种保护商品逐步向普通商品转化。特别是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市场优胜劣汰加剧。在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下,医药企业被推上了现代市场营销舞台,中国医药市场正酝酿一场巨大而深刻的产业调整和营销变革。
1.1医药企业面临的挑战
市场营销优胜劣汰加剧:1990年代后期以来,在市场竞争和政策因素的推动下,原6000多家的企业减至4900多家,随着GMP、GSP强制认证,预计到2004年年底,仅有约3000家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医药销售难度加大,新医保制度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医药销售;而在处方药上,新的药品管理法进一步限制回扣销售,营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医药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要求进一步提升:医药产品总体上看,真正优秀的药品少,低水平重复的仿制品多,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医药产品越来越多,客户有更大的产品选择余地。因此对客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解决方案,满足健康需求。1.2CRM帮助医药企业提升竞争优势
客户关系管理伴随着它强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药企业的重视,也成为一些医药企业打造自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武器和整合企业资源的平台。
提高通路能力,扩大市场占有:随着市场优胜劣汰的加剧,医药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产品线丰富,销售渠道网络也变得复杂,企业的销售呈现出区域个性化趋势,通路的差异化竞争成为了各企业竞争的重点,提高通路能力,扩大市场占有成为医药企业的共同选择。
深度营销,掌控终端:就医药销售而言,仅有渠道垄断是远远不够的,终端是销售渠道的延伸和市场最前线,也是最集中体现渠道价值的地方。庞大的渠道建立起来后,如何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保证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等又成为公司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医药企业对通路客户的管理,往往停留在供货和回款上,对最终用户需求把握不准,对于经销商的业务流向缺乏清晰的统计,无法做到及时沟通,从而贻误市场战机;而对跨区域分支机构的管理,难以做到统一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缺乏足够的市场主动性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导致客户群流失。通过CRM系统可有效管理和规范分支机构的市场行为,及时监督销售代表客户拜访行为,通过客户拜访采集产品的流向、流量以及终端市场情报;通过对关键市场信息的分析汇总,确定各个产品的市场活动定位和销售定位。
一对一营销,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内的医药销售代表是在各行业销售员中应用“关系”最多的一个群体,CRM系统可以整合医药公司从不同渠道、不同地区收集的所有客户相关的信息,这将使医药销售代表能够针对目标创建更准确的客户档案,及时了解客户的信息,使客户拜访变得更为有效。
2医药行业CRM系统规划
2.1整合客户资源
CRM中的客户泛指企业提品和服务的所有对象。如果从产品销售的流动形式来看,医药企业CRM中的客户包含从产品生产到最终消费所经过的所有环节,有医院(医生)、销售公司(销售代表)、药店(店员)和最终消费者(患者)等。在CRM系统中建立企业整合一致的客户数据库,可以综合评估客户价值。
2.2医药行业销售模式
医药行业中的企业类型大致可分为:医药制造企业、医药保健品及消费品企业、医疗设备企业、医药商业企业、医疗机构等。各类企业在经营模式上有各自的特点,在销售模式上也不尽相同。在CRM系统规划中应能满足企业多种销售模式。新特药、医疗仪器:以医院、医生为中心。医药代表进行医院推广和医生教育,有商业公司配合进行销售;销售过程漫长;关注市场占有率及增长、重点医院客户中占有率、重点推广产品指标完成情况。普药:以商业伙伴为中心。委托其他医药公司进行终端操作,追求利润与效益;销售过程短;关注的问题在于总体销量、总体费用、每个客户每笔交易的利润等。OTC&保健品:以消费者为中心。渠道分销委托其他医药公司进行终端操作,追求利润与效益;通过市场营销手段进行推广,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细分,寻找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3医药行业CRM系统业务蓝图
3.1客户资源统一化
客户是公司的重要资产,目前大部分医药企业没有统一的数据库来管理客户资料,客户资源分散在各个销售人员手中,通过CRM系统将客户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可避免销售人员离开公司后的客户资源流失;为企业销售、服务、营销等客户接触部门本论提供客户信息共享,有效协作、减少信息断点;通过客户价值分析,做出评估,确定公司的黄金客户,确保企业有限的资源聚焦在重点开发的客户,为其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2药品流向清晰化
跟踪一级分销商进货及回款,核算各级分销商及不同类别零售商的进销货情况,及时准确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管理和规范业务员的日常拜访行为,采集市场信息,监控药品出厂后通过各级环节的流向、流量、折扣率,包括及时掌握系统中各级分销商的销售库存情况,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CRM系统方便地对业务员的业绩进行监督,为评估业务员的销售业绩提供可参考的标准。
3.3销售过程规范化
对于长销售过程,根据不同产品划分不同销售阶段,针对不同销售阶段制订不同任务,在具体销售过程中检查这些任务的执行情况,从而规范销售过程。销售人员在规范的销售流程和强大的销售知识库的帮助下,迅速提高销售能力和销售成功率。由公司整合所有的销售线索,为业务员提供大量的客户线索、市场情报等信息和功能强大的销售预测工具和日程管理工具,并有效解决销售过程中的抢单现象。
销售预测精确化
制订公司年度销售指标,并将销售指标层层分配到大区、小区及销售代表,将销售指标按品种和经销商进行分配;管理与经销商签订的年度经销协议,指定销售的品种和价格政策;随时核算大区、小区、销售代表及经销商的销售业绩,做出精确的销售预测;设定经销商的药品销售速度,到期自动提醒,并可有效防止窜货。
3.5市场活动精细化
每年医药企业的市场宣传活动很多,有电视媒体广告、平面媒体广告、投递广告促销、联合门诊促销、专家研讨会或讲座促销、药品推广会、专家义诊等,这些市场活动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对市场活动的精细化管理,可有效减少市场活动的无谓投入,并能增强宣传活动的针对性。通过CRM系统管理复杂的市场活动,统一管理市场营销,全程监控市场活动计划、预算、执行和评估过程,对市场活动进行跟踪和绩效分析,提高市场活动的效果,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潜在客户群。保证下属机构、分销商、商及时了解企业当前的营销政策、宣传重点,并开展规范的市场营销活动,确保品牌宣传活动的统一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6决策支持科学化
及时全面了解市场链上的药品流向,避免发生大规模串货;全面及时分析目标市场的销售情况;及时了解和评估市场活动的效果;通过客户价值金字塔,找出公司价值客户;从客户、产品、部门、地区等不同纬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
4产品功能强大
全面整体解决:与ERP紧密集成,提供市场、销售和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柔性定制能力:业务对象自定义,适应业务、机构、客户等变化而引起的流程变化。
集团权限体系:符合组织机构上下级权限体系和岗位分工,以及团队工作的一系列权限的要求。
强大消息机制:信息智能推送、信息找人,自动E-mail、手机短信提醒。
1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以往的培养模式,通常从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着手,走一条“至上而下”的路线。而真正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模式的突破发展,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如果不从学生的“学”着手,而一味在教育提供方“教”的方面进行尝试,很难真正实现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从学生的“学”着手,通过对中医药翻译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路径的研究,反观我们现有的中医药专业的培养模式,探索如何改革现有的专业体系、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出更加有效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医药翻译专业的本科生,本研究采用历时性研究方法,以国外定性研究方法中比较具有创新性的日志研究为基础(Cassell&Symon,2004),让受调查者对自己中医药翻译相关的学习行为、翻译实践行为、翻译研究行为以研究日志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对自己在以上翻译行为中自我所观察到的各类感受和主观认知进行详细记录。研究者对受调查者的研究日志定期进行系统分析,就初步结论对受调查进行采访,并在对多源数据进行交叉比较,验证研究效度后,确认研究结果。
2研究结果
笔者认为翻译能力从实质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转换能力。这种转换能力是由译者的对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对翻译文本的理解、所涉及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文化认知的综合体组成的。中医药翻译的过程随着翻译者认知体系的发展而显示出对不同变量单元的关注,如:词语、句子、段落、文本、中医药概念、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文化等。受调查者对这些变量的关注度,以及对其翻译过程中所做的各类决策的影响度也随调查对象翻译能力的发展而体现出不同形态。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调查对象的关注变量单元和关注程度体现中医药翻译专业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学生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历时性跟踪研究,本研究发现中医药翻译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中医药专业能力发展经历以下阶段:语言层面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关注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转换为主题的中级阶段,形成批判能力与发展创造性为主题的高级阶段。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调查对象的关注点在语言单位上,并且这种关注随着他们翻译能力的发展而呈现出一个从点到面的趋势。具体来说,学生中医药翻译初期的关注点是在目标语言中寻找和源语言对等的语义单位。例如:学生在翻译“阴阳消长”时,翻译的重点很大程度地集中在汉语中的“消长”的英文对应语的寻找上。在进行翻译时,很多学生会将其中关键性的词语进行重点标注,并首先进行英文中对应概念的寻找。随着学生的翻译认识不断发展,他们在中医药翻译中的关注点逐渐从词语转化到以句子为单位的语义转换上,并开始关注句子间的语义与逻辑连贯,并将关注点逐渐扩展到整个段落。在此过程中,学生非常关注并寻找各类翻译技巧,并将这些翻译技巧应用在医药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他们发现所学的翻译技巧可以立刻使用的情况下。学生在语言层的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的翻译实践中将重点放在语言的层面上,翻译活动集中在对文本中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的认识,及对翻译技巧的学习和内化上,而这两者随学生翻译能力的发展而不断融合。在语言层面为重点的初级阶段,学生的翻译路径主要为理解并分解原文,将其转化为可以进行语言转换的可操作单位,并应用所学翻译技巧进行翻译活动,对翻译后的英文文本进行篇章与逻辑梳理。笔者还发现,在此阶段的调查对象往往对于语言层面外情境的关注度较低,对于确定性规律的寻找和内化是他们在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在以关注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转换为主题的中级阶段,调查对象对于作为源语言的中文与目标语言的英文有较好的语言转换基础,对翻译过程中常用的各类语义分割、语言形式的转换及转换后的目标语言逻辑与文本梳理均有较好的认识和把握。在此阶段,调查对象逐渐将对语言层面的关注延展到翻译所处的情境中,呈现出对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很高的关注度。调查对象从入学就开始进行中医药方面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中医药专业课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英文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而是分块储存。而随着调查对象中医药翻译能力的发展和实践的积累,这些被动储存的中医药知识在翻译活动中被激活,并为他们的中医药翻译提供所必需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在这个阶段,调查对象对中医药翻译活动涉及到的中医药文化有很高的关注度,对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的认知活动主动性增强,对中医药原文中关键概念的理解及语言情境、中医药知识与文化情境的认识不断加深,他们在翻译活动中决策的主导因素也从语言层面更多地延展到中医药专业知识层面。在形成批判能力与发展创造性为主题的高级阶段,调查对象在从事大量的中医药翻译实践后,其对作为源语言的汉语和目标语言的英语在中医药情境下的转换有了很好的基础与把握,他们在此阶段的认知活动表现为大量收集、比较与评价同一中医药特定主题的文本,译本反映原文主旨、语义展现、文本类型与语言风格对应,以及中医药文化在目标语言中的构建。在此阶段调查对象的突出特点为能够将语言层面的能力与中医药专业知识层面的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区别和评价不同译文对中医药原文的语义、语用、文体、文化等的构建程度,并能够在对已有各类译本进行分辨和辩证评价的基础上,做有超越性的翻译探索。这个阶段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批判能力的形成和中医药翻译中创造能力的发展。这其中的批判能力并非对其它相关各类译本的批评,而是在自己的中医药翻译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属于个体专用的翻译策略,应用自己的现有的翻译理论框架对各类翻译文本进行分解、分析、建设性地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和架构实用的中医药翻译理论框架和翻译路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中医药翻译创造性活动。
3结论
本研究走了一条完全的“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从调查对象的学习和实践行为着手,记录和研究他们翻译相关的学习行为,以及他们对自己中医药翻译学习与实践行为的反思,将调查对象在不同时期所作的中医药翻译学习与实践行为的关注点、其翻译行为中决策的主导因素作为本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调查对象在不同阶段上学习与实践行为的历时性发展,将其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分为语言层面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关注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转换为主题的中级阶段,形成批判能力与发展创造性为主题的高级阶段。应用本研究中学生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的研究结果来反观现有的中医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应该在本科阶段进行如下改革尝试:(1)改革中医药翻译课的课程设置。打破原来的课程设置,将中医药翻译课从一个学年课程设置贯穿到整个大学本科教育。可以考虑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开设中医药翻译课程,学生在二年级以发展语言层面为主题的中医药翻译,在三年级重点发展学生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为主题的中医药翻译,在四年级重点发展学生中医药翻译批判能力与创造能力。(2)实现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各类课程有机结合。特别需要重视的是中医药翻译能力的发展并非孤立在中医药翻译课程中,而是需要外语语言类课程与中医药类课程内容在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形成以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有机融合。这就需要教育组织者、各课程的教师进行培养学习者以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协作,创造各种有利环境,设计合理的、有连贯性的,能让学生的语言层面能力、中医药专业能力、中医药翻译方面的批评与创造能力发展充分结合的学习任务,促成学习者将这两类不同的知识模块在学习者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中的有机结合,帮助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实现从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化。(3)拓宽思路,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医药翻译是一种专业性极高的复杂行为,需要译者有很强的语言能力、中医药理论与文化知识,以及综合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批判与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很难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而需要学习者大量的、有目的性的学习投入。因此,教育者需要转换观念、拓宽思路,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帮助形成有建设性的研究问题,辅助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方法,提高其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激发其批判与创造性潜力,实现其在中医药翻译能力中有更好地发展。
作者:李远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一、回顾西医学和西药学的发展史
近500年来,西医药学随着化学、光电工业、生物学、计算机和相关学科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16世纪开始从人体解剖学进入器官病理探究,17世纪从发现血液循环进入全身生理学探究,18世纪开始实验探究,19世纪开始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探究,20世纪开始基因、分子医药学的探究。西医药学建立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基因图谱和基因工程、研制磺胺类、抗生素类、阿斯匹林等化学分子药物和疫苗、旦白质、DNA、单克隆抗体等生物技术药物,首先为人类消灭和预防烈性传染病作出革命性贡献,并建立了基因—分子医药学的先进理论。西医学不仅深入探究生命物质的微观世界,而且也广泛探究产生和影响生命物质的宏观世界,即从细胞、基因、分子等体内物质到社会、地球、大宇宙等体外环境,从神经、体液、器官等结构到生理、心理、活动等功能,从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传染到流行病学、免疫学、药物学等诊疗,从流行病学、临床学、实验学、化验学、影像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多学科揭示人类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体征、症状,到为人类医学史上建立了科学的诊断学理论和针对病因病位的治疗学理论。在治疗学方面,除了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之外,还开展了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纳米药械的等多种治疗手段。现在正在探究基因组学、基因图谱、蛋白质图谱,应用基因工程,优化遗传基因,消灭遗传疾病,研制基因一分子可控药物,修复病损基因和消除人体毒害物,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的遗传学、保健学和治疗学作出第二次医学革命大突破。
二、回顾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史
中医药学是在一个国土最大、气温带最广、人口最多、天然药源最丰富、应用天然药物防治疾病经验最丰富的中国,逐渐创立和发展的最优秀传统(人类)医药学。历经数千年,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专业医药人员不断采集、治疗、体验和总结,终于在公元前221-220年秦汉时期就出现了30余种本草书目,记载了各药采收、应用、食禁、配伍、炮制、性味等等内容,到公元1552-1558年由世界四大科学家之一的李时珍编写出200万字的“本草纲目”巨著,收药1892种,绘图1109种,附方11000多首,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大成,对世界医药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最近20多年来,中药学发展迅猛,建立药物实验探究,将药物探究提高到分子水平的物质结构及生物活性的探究,编写了一系列“中药系统工程体系”的巨著,总结了前人和当代中药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的成就。也在公元前2世纪秦汉防时期我国就有了中医学首部著作—“内经”,记载了望、闻、问、切四诊,“治末病”的预、确立“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同一时期也出现了以扁鹊为代表的伟大医学家,总结了以“内经”为代表的诊疗理论。公元141-1746年,先后由张仲景、华佗、孙思邈、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李时珍、叶天士为代表的中医药学家不断继续和创新,分科分病分药越来越专业。另外,针灸学也由战国时期著书“灵枢”,至晋代皇甫谧继著“甲乙经”,以后迅速发展到国内外。古代中医学坚持“天人一体”、“五脏一体”、“形气神一体”的科学整体观念和“全身审机论治”的综合病机诊疗,以及重视“治末病”和“病后调理”的防病保健理论,已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即人类医学模式的奠基理论。这是继中草药理论之后中医学科学理论对世界医学科学理论的又一伟大贡献。其中有关阴阳平衡的理论,要求人体营养素需耗均衡、心态平衡、动静平衡、维持食用物和环境清洁卫生的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四大平衡”科学理论。这是中医学对世界人类保健学的伟大贡献。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上,对于产生现代人类死亡主因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摘要: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Ⅱ期糖尿病、重型乙肝、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肾炎等难治病,采用针对多病因多病变的中医中药综合治疗,均优于西医西药的单病因疗效。这是中医学对多病因慢性病的诊疗优势。在诊疗学方面中西药学的主要区别是摘要:
中医学着重探究来自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多病因物质的综合功能和人体被损害系统组织的综合病机,以及为消除这种病机而采用具备多疗效的中药复方及配合生活饮食心理气功针灸等作全身综合治疗——这是中医药学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优势,但也有缺乏针对单病因单病种特效治疗(如病毒性细菌性传染病)的优势。
西医学着重探究一种致病物质的最小病因物质的结构和人体被损害器官或组织的最小病理物质结构,以及为消除病因和修复病损器官而采用具有单一非凡疗效的西医分子药物治疗或手术等作局部病损组织治疗——这是西医精通生物医学的优势,但也缺乏针对多病因多损害疾病的综合治疗(如上述多病因的慢性病)的优势。
若将人体比作森林,中医西医比作园丁,那么中医就是在天空中守护、西医就是在森林里守护的园丁,一个看得远,一个看得细。若加现代化信息网联系,两者不同岗位的功能就会得到互补。建立中西医互补的“中西医结合”新医学,将是在更大范围内研用中西医现代科技成果,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这也是现代中国医学对世界医学的另一贡献。
以人为本的医药学,需要中西医药学优势互补,实行20世纪50年代由和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方针。实践已经证实,实行中西医结合之后,中医药又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实行开放改革之后,更有利学习和引进西医学的先进科研成果和先进诊疗技术,以及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制药设备,建立了基础实验基地和临床实验基地,编写了中药系列工程体系专著,出版了大量具有中西医药学水平的巨著。近五年来,还创新了不少超过西医西药疗效的新型方药摘要:如摘要:联用“三参化瘀汤”和“拔毒攻坚散”,在治疗93例各期胃癌,治愈率可达34%,应用“胃徵散”方药治疗41例胃癌,5-7年以上生存率可达51%,“健脾化结汤”治疗5例胃癌,治愈率可达20%。有的科研单位研制了糖血宁、压旨康、心欣舒、脑塞安等新型中成药,可治愈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难治病,有的中药厂研制便于携带和服用的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等小型中成药也很受患者欢迎。有了先进的中医中药参加WTO竞争,我们就有机会占领较大的国际市场。
三、我国中医的现有地位和我国中药的现有市场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加强了和世界各国交往,中医药在世界地位逐年上升,首先在华人集居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受到欢迎和重视。他们有的在政府部门设立传统医药管理机构,有的开办中医院校,学习中医专业课程,有的将中药作为药品,答应列入医疗保险使用。但在欧美国家尽管中医中药有越来越多的群众需求,但仅当作“补偿疗法”或“辅助疗法”,不被列入医疗保险范畴。
中药和中医的地位是相辅相助的,中医未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之前,中药的销售也是极有限的。2000年我国中药年出口额仅占国际传统药物市场的2%,占世界药物市场0.18%,按金额年出口额仅有几个亿美元,直到2003年才提高到7亿美元,出口中药材约占75%,中成药仅占25%。世界中药市场,90%以上已被日本、韩国、德国等占领,国内市场也被外国占领1/5,因为他们中成药产品符合国际GMP标准。
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策略探索
我国是建立世界传统医药学最先进的国家,也是世界中药材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为何会变成中成药市场最小的国家?随着我国人世后大幅度降低进口“洋中药”关税,国内“洋中药”市场还会继续增大,中成药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摘要:由于西药(即化学合成药)研制成本高、毒付功能大,天然植物药价低、多无毒付功能,所以近几年来欧美各国植物药销售量呈年均8%-15%的增长率递增,现在日、韩和欧美俄各国都在加紧投资探究和开发天然植物药。日本向我国购买廉价中药材,搜集我国中药情报,投入3万多名科技人员,设立12个科研机制,建立200多个中药厂,实施GMP标准,生产像救心丹和柴苓汤这样高效、平安又便用的全球通产品,打入世界各国市场,使日本的中药生产规模、水平和出口数量,均居世界前列!其次是韩国和西德,也像日本一样,大量研制“洋中药”投入国外市场。韩国的高丽参、德国的银杏叶制剂、新加坡的红花油、香港的洋参丸、美国的仙妮蕾德等等外国洋中药产品,年均进口额均超过我国中成药出口额!使我国中医药面临全方位挑战。我国目前科研机构170余所,符合GMP标准的工厂车间仅有100多个,中成药产业人员仅有20多万,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仅占2万多人,投入高科技产品的科研资金严重不足,符合国际GMP标准的优质产品极少,包装又差,加上医古文和中医药术语缺乏规范译法,这些不利因素均会削弱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中医中药如何走向世界?笔者认为除了依靠增进政府间合作、国际间学术交流、在国外创办中医药院校、设立中医院、广泛宣传介绍中医药优点,提高中医药在国外知名度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中医药学理论现代化,包括科研、教学、临床、栽培中药、研制中成药均要实现现代化,非凡是中药材栽培和生产,均要按GAP标准,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策略有摘要:
(一)建立现代化中医学。我们按照“天人一体”、“五脏一体”、“形气神一体”和“阴阳平衡”理论建立的古代中医学理论,基本上已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理论。西医学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理论,还只能划在生物医学理论小圈内,但它在这个小圈内,依靠先进的化学、光电学、机械学、计算机学等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已对人体细胞里面的生命物质和损害人体组织的各种病因物质,以及消除这些病因的特效药物,都进行了深层次的全面探究。在生物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中医学是远远落后于西医学的,在利用中药研制分子特效药物方面,中医药几乎空白。故此,要实现中医药学理论现代化,首先要认真学习和弥补这方面不足,学习和应用西医药学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其次还要不断继续发展中医药学独特又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才能创立起更先进的现代中医学理论。例如既用西医学病毒病因及其损害部位诊断感冒、肝炎的疾病,又用中医学寒热、阴黄、阳黄等证候,区别病机,更有利于治疗。
还有对早期无症状的肿瘤和许多慢性疾病,由于采用中医师手目口耳四诊感觉不到,应采用西医先进仪器检测,或借助循证医学诊断,或计算机仿真诊断更能避免医生主观差错。中医术语要尽量改为清楚、易懂,能和西医术语统一的尽量统一,不能统一的要保留。如中医取名功能系统的“肾”,就不能和西医器官组织的“肾”等同。还有中医理论,一定要用牵强数字,如“阴阳”加五行、“脏”加五、“腑”加六等等,使本来科学的辩证唯物论变成形而上学的机械论,限制全面客观地反映物质运动规律,应尽量摈弃。中医不以一种病因和体内一种病损物质的结构诊断疾病,而以系统功能、全身病机诊断疾病,故此,应将“辩证论治”改为“审机论治”更科学。只有以“审机论治”定义,才能代表和阐明中医学的诊疗本质,才能将以“病机”(人体反映疾病本质的病理机能状态)诊疗疾病的中医和以“病因”(导致疾病的物质)诊疗疾病的西医,清楚地区别开来。“审机论治”和“天人一体”、“形气神一体”的人类医学模式相适应。现代人类医学模式是中医学特有的首创的整体观念的医学模式。中医药现代化,不仅需要保持和发展自己先进的科学理论学说,而且还需要吸收借鉴西医药微观实验科学的成果和先进技术,应用国际通行的术语、规则和方式,才能保持自己特优,融入世界共同市场。
(二)建立现代化中药学。在中药学方面,不仅要重视对单味中药的探究,更要重视对中药复方的探究,因为中药复方是集中医药学辨证施治的精华和武器,是治疗多病因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最有效方药,也是我们参和WTO竞争的主要产品,所以我们要在中医中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复方进行多指标、多学科的综合探究。既要根据前辈医药学家从临床上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所作的功效、性能、归经、配伍、用量、毒性、禁忌等记载,又要再通过基础实验和临床实验的手段,验证复方和单味药的药理或其中某种化学成分的药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单味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提高中药配方质量。中药寒、热、温、凉之性,究竟是由哪些化合物产生?活血化瘀类中药,含有哪些共同化学成分?寻找出和中药功效、性味相对应的化学成分,并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述中药学基本理论,建立现代中药学。
(三)研制高效、平安、稳定、可控、便用、低成本、符合GMP国际标准的优质中成药。只有创立达到或超过现代医药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中医药理论,才能快速推进中医药理论步入21世纪的世界大门;只有研制超过现代西药和传统中药疗效水平的中成药产品,才能快速占领21世纪的世界中药市场。该如何研制超过现代西药和传统中药疗效的新型中成药产品?笔者认为可利用以下捷径和办法摘要:
1、要了解和把握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具有以下十种药理特性,避免研制新药走弯路摘要:(1)单味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和多种药效功能。如人参皂甙Rg1对中枢神经起兴奋功能,人参皂甙Rb1起镇静功能,人参三醇型皂甙会增强心肌收缩功能,二醇型皂甙起扩张血管功能。(2)单味中药有双向调节功能。例如当机体处于低压休克时,人参起升压抗休克功能,当机体处于血管痉挛血压升高时,人参又起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功能。还有灵芝、赤芍、穿心莲、大黄、山茱萸、五加皮等均会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功能。(3)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会因品种、产地、采收季节不同而不同。(4)单味中药药效不一定会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即量效关系不呈1+1=2的线性关系。如人参用小剂量会起兴奋功能,剂量过大,反起抑制功能。(5)传统中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反复验证而保留下来的医药结合成果,所以,要探究和创新传统中药复方,是不能脱离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6)中药复方的药效不一定是复方中每味中药的药效相加,或是复方中有效成分的药效相加,即中药复方量效关系也不呈线性关系。例如单复方,是按照中医学理论和方剂学理论(按君臣佐使配伍和证法方药原则)组方遣药用人参或单用知母,各有明显降糖功能,若联用二药时,反而降低降糖效果,且人参用量比例越大,降糖功能越弱。(7)复方在煎煮、制备或口服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影响了药效或毒付功能。(8)复方中多种单味中药之间或多种有效成分之间,会起协同或拮抗功能,使复方增效减毒,或减效增毒。因此,在复方中要作选药配伍及影响溶出率的实验,以达增效减毒目的。如四君子汤,每一味中药对胃癌抑制功能较弱,但将二味、三味、四味相加一起的时候,将逐渐增强抑癌效果。四君子汤起益气健脾功能,若和起补血功能的四物汤联用,就会加强四物汤的补血功能。如在四逆汤中起强心功能的只有附子中的消旋去甲乌头碱,但单用附子时,既不明显也不持久,若加入无强心功能的甘草、干姜之后,不仅使强心增强、持久,而且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使毒性下降四分之三,这是由于甘草和附子同煎,使附子中的乌头碱溶出率减少22%。又如在三拗汤中,经过实验探究,起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功能的仅有麻黄中的麻黄碱、杏仁中的苦杏仁甙、甘草中的甘草皂甙等三种化学成分,但用三成分代替三味中药,其疗效就不持久,且又有耐药性。又如在参附注射液中,加入行气的青皮之后,就会加强回阳救逆的功能。(9)复方药效往往和方中单味药剂量配比有关。如在四君子汤中,当炙甘草用量超过全方总量1/3时,抑癌功能明显降低。如在白虎汤加人参汤的方剂中,知母和人参剂量为5摘要:3时有降糖功能,达到5摘要:9时,便丧失了降糖功能。如在四逆汤中,干姜和甘草用量宜小,附子用量宜大。如在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120g治疗组缺血性中风有效率可达100%,黄芪用30g治疗组有效率仅达84.6%。又如笔者在抢救重型肝炎时,根据患者病机拟方选药,并按当时主害病因和主导病机以及“君臣佐使”原则确定各药量比,选择大黄、茵陈、虎杖、黄芩、车前草或白茅根、丹参、赤芍、黄芪、西洋参或生晒参、白术、茯苓或猪苓、甘草、陈皮、厚扑、枳实、败酱草等药,自拟健脾利胆解毒汤,将其中大黄加至30-50g,茵陈加至60-80g,黄芪加至30-80g,再配合西医全身营养和保肝支持疗法,并随症加减中药。在笔者从医30多年期间,曾用此方经治7例阳黄重型肝炎均获临床治愈,每一例治愈均和选择主药、把握主药用量和辅药合理量比有关。(10)复方中成药或汤剂,在经过人体胃肠道吸收、代谢、排泄过程,往往有部分药物或有效成分,会跟人体生物因素(细胞因子、消化液、酶、激素等)起相互功能而引起药效变化,或产生新物质,因此,对于中药复方,还要进行体内动力学实验探究。
2、要学习和应用方剂学理论,主要是学习和应用“君臣佐使”配方和“证法方药”选药的理论,提高选药组方水平。
3、学习和应用中医“整体观念”和“审机施治”的理论,提高针对标本兼治的医药知识水平。
4、使用前辈经过几千年临床应用筛选的19000余种单味中药,非凡是要学习和应用有分子结构鉴定和药理记载的400多种常用中药,作为提取药用有效成分的最便捷最丰富的药源。
5、使用前辈经过几千年临床反复验证和更正的60000多种复方,非凡是几百种疗效较好的常用复方,作为筛选单味药物配伍组方的最便捷最丰富的药典。
6、依靠化学实验、药理实验、临床实验(包括体内外实验、药效学实验、药动学实验、毒理学实验)等多种相辅相成的对应实验,提高药物探究项目和质量。
7、要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立项研制有竞争力的独特产品,并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购置省时、节能、高效的先进设备,生产符合GMP标准的中成药产品。
8、要充分应用现代先进的分离提纯技术、微芯生物开发平台、基因图谱、蛋白质图谱、高通量药物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等先进技术帮助,研制疗效更高、毒性更小、成本更低、可控又便用的基因一分子特效药物。选择低成本又无毒性的中药材,研制可修复病损基因,可消除体内有害物质的新药,这是21世纪中医药的创新方向。
一、中医药立法称谓产生争议的缘由
就当前情况看,相关专家对中医药的立法称谓选择存在很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学者对我国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医药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从部分专家的角度,把中医药的立法名称确定为《传统医药法》是恰当的。但这种立法称谓的确定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讲却是不合适的,这些“民族派”学者认为,把中医药的立法名称定为《中医药、民族医药与民间医药法》较为恰当。就目前情况看,持有这种看法的学者占据多数。虽然中医药和以往相比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业内人士所认可,但被人们所熟知的还局限于狭义上的中医药。人们熟知的中医药指的就是汉族中医药。对于其他民族的中医药,还处于懵懂状态,对其了解也知之甚少。根据上述观点,这些“民族派”的学者赞成将中医药立法名称拟定为《中医药、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法》是较为合适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各个民族之间医药的发展。还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将中医药立法名称确定为《中医药法》比较贴切。“中医药”三个字言简意赅,既可以是中国医药,也可以是中华医药,同时,这种立法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中医药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包括了中国其他民族的医药文化。根据上述理由,相关专家将中医药立法名称确定为《中医药法》。笔者经过权衡利弊,赞同这一种说法。
二、中医药的立法名确定为《中医药法》的必然性
(一)“传统医药”的称谓不能充分展现中医药发展历程
现如今“传统医药”的称谓在全世界的药学代名词中广泛流行。但“传统医药”这个称谓并不能将整个中医药发展历程进行充分展现。“传统医药”这个名称本身并无歧义,但由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如果将“传统医药”这个称谓体现在当今我国中医药名称立法当中,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的。因为这个名称从根本上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给予了否定态度。在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关于中医药研究的相关守则中,将“传统医学”进行了如下定义:传统医学利用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以及用现代医学理论不能解释的方式对人类的健康进行治疗诊断。基于世贸组织对其相关定义,我国有专家认为,将传统医学作为我国中医药立法名称是不全面、不恰当的。传统医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指的是一种技术和实际操作的统一名称。从上述观点可以发现,将“传统医药”作为我国中医药的立法称谓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时展的相关要求。
(二)“民族医药”和“中医药”名称并列的弊端
“中医药”这三个字虽然非常简单,却蕴含了非常广泛的含义,将中华民族各族医药的智慧结晶加以全面性的概括。用“中医药法”作为中医药立法的名称显然比其他冗长复杂的称谓要恰当得多。另外,我国各民族的医药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汉族医学推崇“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苗族医学讲究的是按照致病“六因”展开具体治疗;蒙医学中的“三邪”学说中都是相互联系的。将中国中医学看成整个有机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就能够让中国中医药发展的更加繁荣。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医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如果在这种条件下把中医药进行细分处理,必然会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道路产生不利影响。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是包含关系,两者层次不同。如果将两者进行并列处理,从民族团结上来讲是起到反作用的。
三、中医药立法名称和管理
(一)中医药立法名称和管理之间的联系
1.相对于国家政策而言,法律的本质更加具有稳定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律应当是国家政策的一种稳定性表现。所以,中医药立法称谓的确定就是对我国中医药管理相关法规进行巩固。
2.将中医药称谓进行立法处理,也就是说该名称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对中医药的立法名称进行准确的定义是为了确保中医药管理的发展。将我国各民族医药的名称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为我国中医药在管理上提供极大地方便。
(二)中医药立法名称的确定对其管理方面的影响
香港在1997年制定的中医药条例中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民族医药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施行。”为了民族团结,经过综合考虑我国将中医药立法名称最终确定为《中医药法》。这样制定的并不是相关管理者工作疏忽,而是中医药立法名称与中医药管理结合了我国国情进行综合考虑所制定的。从目前情况看,中医药的地位远远不及西药的地位。中国各个民族的医药文化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对于中医药的相关管理应该将各民族医药文化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力量加以集中。
(三)我国中医药管理的前景
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传统医药和对医药事业的创新改革都是属于当今我国中医药管理范围之中。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分析,各民族医药和民间传统医药都是在中医药管辖内。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出台《中医药法》之后我国在相关古代文献研究、中医药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都有着崭新的前景。出台《中医药法》也充分地将我国中医药的前沿向世界范围内进行展现。中医药管理要向西医管理看齐,也要制定出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规范,以便于相互借鉴经验。到了各民族医药都拥有完善体系一天,我国的中医药管理也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梯。
结束语
我们在主编的《医药工业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中也纳入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评价方法。
2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简介
(1)进行危害分析(HA)。然后确定这些潜在危害中可能发生的显著危害,并对每种显著危害制订预防措施;(2)确定加工中的关键控制点(CCP)。对每个显著危害确定适当的关键控制点;(3)确定关键限值。对确定的关键控制点的每一个预防措施确定关键限值;(4)建立HACCP监控程序。建立包括监控什么、如何监控、监控频率和谁来监控等内容的程序,以确保关键限值得以完全符合;(5)确定当发生关键限值偏离时,可采取的纠偏行动,以确保恢复对加工的控制,并确保没有不安全的产品销售出去;(6)建立验证程序,证明HACCP系统是否正常运转;(7)建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目前HACCP体系制度接受和推广较好的国家有: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等国,这些国家大部分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强制性推行HACCP体系制度。我国HACCP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而在我国的全面推广应用是在近几年展开的。当前,在全球HACCP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其他行业,如:汽车工业、航空和化工等。在我国自2005-07-01起正式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3]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将保健食品GMP认证制度纳入强制性规定。而专家认为,与GMP认证紧密相关、被纳入推荐性认证范围的HACCP认证不久将被划入强制性范畴,在《保健食品注册申请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试行)》第三部分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其他有助于产品评审的资料,包括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文件(GMP、HACCP)证明”等。
3HACCP体系的应用指导原则
(1)拟应用HACCP的部分应在按照良好的规范(即GMP)和遵守相关法律的原则下运转;(2)如要实施有效的HACCP体系,有必要做出管理承诺;(3)HACCP应单独地应用于各具体操作;(4)在任何参考文件给出的任何例子(包括GMP指南)中所确定的CCPs不一定是对这一特定应用中所确定的CCPs或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性;(5)当对产品、工艺或任一步骤进行了改进时,应对HACCP的应用进行复查并做出必要的改变;(6)当应用HACCP时,考虑操作的特点和规模很重要;(7)应该有HACCP计划。计划的格式也许有所不同,但其应更好的适用于特定的产品、工艺过程或操作。通用的HACCP计划在制定产品和工艺的HACCP计划时提供有用的指导,但是,在制定HACCP计划所有组成部分时,考虑各种设施之内的具体情况是很必要的。
4HACCP的实施
HACCP原则的实施包括下列12个步骤。(1)组建HACCP小组:制药企业应确保在建立有效的HACCP方案时具有足够的与其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为此最好建立多学科的HACCP小组,其成员应具有所有相关的学科知识,例如: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微生物学、工程学、销售等。HACCP小组成员应具有关于药品及其生产工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如果现场的小组成员也不具备某方面的专业经验时应咨询其他专家的意见。HACCP小组成员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①能够进行危害分析;②能够确认潜在危害;③能够确认应控制的危害;④能够提出关键控制和关键限值;⑤能够建立监控和核查程序;⑥能够提出在出现偏差时的纠正措施;⑦能够审核HACCP方案。应明确规定HACCP计划的适用范围,要具体到整个过程的每个阶段,并确认出现危害的种类。(2)对产品及生产工艺的说明:应对产品及生产过程进行完整的描述和说明,包括相关质量信息。例如:组成、物理/化学性质、结构、pH值、温度、清洁方法、灭菌方法、烘干、过筛、混合、包装以及贮藏条件。此外,对销售及运输方法也应进行说明,尤其对于热不稳定的产品更应如此。(3)确定产品的预期用途:产品预期用途的确定应基于最终使用者或消费者所期望的用途。在特殊情况下,必须要考虑到弱势群体,如:老年患者婴幼儿及免疫缺陷病人。(4)绘制流程图:流程图由HACCP小组绘制,流程图应覆盖工艺过程的所有操作步骤及决策。当绘制某一特定的操作时,其前后步骤均应考虑到,通常用矩形图来绘制流程图。(5)现场确认流程图:流程图中列出的每一个步骤必须在生产现场进行确认。HACCP小组必须通过现场观察操作,来确认他们绘制的流程图与实际生产是否一致。必要时可对流程图进行修改,且应进行记录。(6)列出和每一生产步骤相关的潜在危害,进行危害分析,考虑各种可以控制危害的措施(原则1)。进行危害分析时,安全方面与质量方面必须有所区分。HACCP小组应当列出整个生产、检验销售直至使用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危害。然后应进行危害分析以确认HACCP计划可将危害消除或将其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要进行完整的危害分析以确保有效的控制点,建议采取两个阶段进行危害分析。在第一阶段,HACCP小组应核查产品的原料、活性、生产设备、贮藏、销售以及预期用途等,应列出每一环节中可能引入、增加或能够控制的潜在危害(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危害)。在危害分析中,应尽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健康的危害程度;②对存在危害的质和/或量的评估;③相关微生物残留或微生物繁殖;④毒素类药品、化学或物理制剂的生产及保存;⑤导致以上几方面情况出现的条件。在第二阶段,进行危害评估,即应对潜在危害的严重性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而且,HACCP小组应确定哪些潜在危害要列入HACCP计划中以及对于每个危害的监控措施。一种危害可能需要多种控制措施,一种控制措施也可以控制多种危害。至少应考虑到下列几个方面相关的潜在危害:①物料和有效成分;②物理性质及产品组成;③生产工艺;④微生物限度(如适用);⑤设施;⑥设备;⑦包装;⑧卫生;⑨人员;⑩易燃易爆危险性;混和。(7)确定关键控制点(原则2):应用逻辑方法的决策树可以更容易的确定HACCP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决策树方法[4]的使用视生产、包装、再加工、贮藏、销售等领域的操作而定。如果为确保安全,有必要对某一步骤进行监控却没有相应的监控措施而确认在此步骤存在危害时,则应对该步骤的产品或工艺过程进行调整,或在其前后的步骤中建立相应的监控措施。(8)对每个关键控制点CCP建立关键限值(原则3):必须尽可能对每一个CCP的关键限值进行规定并经过验证。有时,有的特定步骤可能有多个关键限值。常用的参数包括对温度、时间、湿度、pH值以及外观参数的测量,关键限值的规定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目前,HACCP方法已应用于注射剂车间、危险化学品仓储及生物制剂等的安全评价等,如将配液时的pH值、灭菌温度、危险化学品的货损率、作业准确率、洁净车间的换气次数等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评价。(9)对每个关键控制点(CCP)建立监测系统(原则4):监测是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测量或观察来判定一个CCP是否在其关键限值之内,并应准确记录。监测程序必须能够及时检测出CCP的失控之处,并及时准确的获得该信息以对其进行调整,以保证对工艺过程的控制并防止超越关键限值。当监控结果显示一个CCP有失控倾向时,应在偏差发生前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监测结果的评价须指定专人负责,该人员应有能力和权力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纠正措施。如果监测是非连续性的,那么,监测的数量和频率必须足以保证对关键控制点CCP的控制。大多数CCPs监控程序与在线生产紧密相关,因而没有时间满足长时间的分析检验,这些程序需要能够快速实施。故微生物学检验通常使用快捷的物理、化学方法。进行CCPs监测及实施监控措施的人员应为从事生产的人员(如:生产线上的监督员,维修人员),也可以是质量控制人员。如有可能进行连续监控,需确定可靠的监控程序及监控周期,应用统计学的原理进行数据收集或抽样体系的设计。所有有关CCPs监测的记录及文件均须由实施监测的人员和公司的核查负责人签名,并注明日期。(10)建立纠正措施(原则5):HACCP体系中,应针对每一个CCP建立特定的纠正措施,以处理偏差的发生。这些措施应当确保CCP处于受控状态之下。纠正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确定和纠正引起偏差的原因;②确定如何处理在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③记录实施的纠正措施。应事先建立针对每一个CCP的纠正措施并将其列入到HACCP计划中,HACCP计划至少应详细说明偏差发生时应如何纠正、由谁来负责实施纠正措施,并且纠正措施的实施应当详尽记录并保存。指派能够完全熟悉生产工艺、产品以及HACCP计划的人员负责对纠正措施的监督。可以通过咨询专家对监控信息进行评估以帮助确定如何处理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同时,也要包括处理这些产品所采取的措施。偏差和产品处置的程序应制订文件并列入到HACCP记录中。(11)建立校验程序(原则6):应建立校验程序。对方法、程序和试验进行校验和审核,包括随机抽样和分析,可以用来确认HACCP体系是否正常运行。校验的频率应足以确保HACCP体系的正常功能。校验的内容应包括:①HACCP体系及其记录的审查;②偏差以及产品处置的审查;③确认CCP处于受控状态之下。HACCP计划的首次校验对于确认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十分重要,此时可以确认全部危害,而且,如果HACCP计划能够正确执行,这些危害就可以被有效的控制。对HACCP计划进行校验时需要审查的资料应包括:①专家意见及科学研究的资料;②在生产中进行观察、检测和评估的资料。例如,对无菌注射剂的湿热灭菌工艺的校验应包括:为达到适当杀死病原微生物(如:肠道病原体)对加热时间、压力和温度的科学认证和可保证全部样品在所需时间下维持所需温度的灭菌条件的确证研究。根据需要,后续的校验需要由HACCP小组或其他独立的专家来执行并记录。例如:当出现无法解释的系统故障,产品、生产工艺或包装发生显著改变,或者出现新危害时进行的校验。另外,由公正、独立的第三方定期对HACCP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估是很有好处的,应包括危害分析的技术评估,HACCP计划的每一个环节、整个流程图的现场审核以及计划实施的完整记录。这种完整的校验必须独立于其他校验程序而实施,以保证通过HACCP计划而使危害得以控制。如果校验结果证明HACCP体系存在缺陷,那么HACCP计划小组应当对HACCP进行必要的调整。实施校验的人员应具有履行这一职责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如有可能,校验过程应包括对HACCP计划的所有环节的有效性的确证。(12)建立文件并保存记录(原则7):正确、有效的文件和记录保存对于HACCP体系的应用是必须的,文件和记录的要求应适应于操作的特性和规模。例如,要求建立文件的活动应包括:①危害分析;②CCP的确定;③HACCP计划;④关键限值确定。要求保存记录的活动应包括:①CCP监测活动;②工艺步骤;③相关危害;④关键限值;⑤校验程序和时间表;⑥偏离;⑦相关的纠正措施;⑧HACCP体系的调整。
5可能成为HACCP计划一部分的主要工业危险物质示例
(一)医药工业的生产、控制、分配相关的主要有害物质
1、爆炸与火灾
爆炸会导致建筑物的破坏,人员的伤亡和产品的损坏。应考虑爆炸的类型,包括爆然,气体爆炸和粉尘爆炸,有限的和无限的气云爆炸。因为爆炸与火灾的可能性,要求工业上采取控制措施以阻止此类危害。因此,应在每一个危险物质点使用恰当的危险控制系统。
2.工作人员的安全
3.外部环境
3.1有害废弃物
3.2溢出物
(二)一般失效示例应鉴别一般失效模式和运用适当的控制方法。
1.部件失效
此类失效的原因包括:差的设计,压力,腐蚀性介质,高温,泵、风机和搅拌器的机械失效,控制系统的失效(如:传感器),焊接和法兰的失效,以及安全系统(如:阀门)的失效。
2.常规运行状态的偏差
常规运行状态的偏差包括:关键工艺参数的监控失效(如:压力、温度),公用工程的失效,如:蒸汽、冷却介质、电气和压缩空气,工艺过程的开启、关闭的失效,副产物的形成,残留和杂质。
3.人员与组织的错误
操作人员可能会犯各种错误。常见的错误包括:操作人员错误,错误启动按键,警报器断连接,物质错混,交流错误和不正确的维护和维修。4.自然因素自然因素由自然力量引起,如:风、水、阳光和光照。
6结论
(1)从中医药的角度来看
有机化学是药学研究与药物应用的有力工具。用于临床上的大多数药物(包括合成药、生化药、天然药等),其主要成分几乎都是有机化合物。因此,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充分发挥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这都需要我们了解及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性状。有机化学同时也是中药研究与创新的必备手段。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继承与发扬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优势与特色,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充分发挥与应用中药的特长,开发与创新临床上有效的中药新品种,是我国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临床上使用的中药方剂组成成分复杂,同一种中药出现在不同的方剂中其所起的功效不同,这与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成分有关,可以说一种中药自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复方。比如:中药的配伍,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组合使用。在熬煮中药的过程中,药与药之间发生了某些相互作用,其实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使中药材中原有的主要成分结构发生了改变,而结果是有的增进或减低了原有药效,有的则抑制或消除了毒性和烈性。因此,弄清每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对临床用药是多么的重要。这也就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有机化学的又一原因了。
(2)从化学学科的分类上来看
有机化学在大化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大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在大学的课程安排中,都是先学习无机化学,然后再学习有机化学,最后学习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即没有有机化学的学习,是学不好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有机化学还是中药相关专业学生考研的一大必考科目,考研的同学只有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从而成为顺利通过考试的一个关键。由此看来,无论是从有机化学的历史上、从它与生活的联系上,从它在临床用药上、在中医药的研究领域上还是在大化学中的作用上、在学生考研上,它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
有机化学虽然知识点多、记忆困难,但是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它不是问题。
2.1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课堂上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1)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有机化学体系中,各部分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对某些知识不了解,那么在学到与之相关的知识时就会特别吃力。例如,醇、醛、酮这几章节的内容没学好,后面再学习糖类化合物这一章节时就很吃力。因为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糖类是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它们的衍生物,糖的结构中含有醇羟基、醛基和酮基,它同时具有醇和醛、酮的性质。因此课堂上能不能跟随老师思路,不错过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2)老师在课堂上会反复的强调某些内容,这些内容一般都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考试恰恰不都是考重点难点么?如果掌握了这些,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应该就不成问题了。(3)老师教学多年,不管是在知识层面上、解题思路上还是在常见错误分析上,经验都十分丰富,尤其是我们的大学教师,他们大部分都是优秀的硕士、博士甚至是教授。在课堂上,老师大都遵循着这样的古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古训必定有它的道理。老师除了传授给我们知识外,更多的是传授给我们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经验与方法,定能学好有机化学。
2.2课上做好笔记至于笔记
我建议大家记些老师强调的重难点、解题思路、方法以及例题。不懂的课下可以问老师,即使将来忘记了,还可以再复习。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做个有心人就显得特别重要,也许这就会成为你学习有机化学更好的捷径。
2.3课上、课下积极地记忆“记”即记忆
与数学、物理等理科相比较,“记忆”对有机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习化学的最基本方法。这是由于化学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当然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记忆的方法有很多,有理解记忆、有意记忆、联系实验记忆、对比记忆、归纳记忆、趣味记忆、记错记忆等等,这么多方法并不是每个都适合我们,我们要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做好实验我们都知道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要想学好有机化学就必须先要做好实验。在做实验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动手,不要眼高手低,而且要学会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曾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6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而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进而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的重要性。在化学实验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实验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反应,从而更轻松地记住反应。
2.5学会思考柏拉图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华罗庚曾说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发明,都是和发明者深入看问题的方法密不可分的。可见在学习知识上,学会独立思考很重要,它会使你对知识有更透彻的了解。尤其是有机化学,更要学会独立思考,要能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
2.6培养信心与兴趣以上的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药心理应激分析
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
一、心理应激模型的制作
中医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制作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医的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目前较为成熟的动物模型有“怒伤肝”和“恐伤肾”两种。须惠仁等采用夹尾刺激的方法复制中医肝郁证大鼠模型,但根据中医发病学原理以及其造模的方法,有学者认为该模型应属于急性“怒伤肝”大鼠模型。赵晓林等以束缚制动作为应激源制作“怒伤肝”模型,形成慢性激怒应激反应,此种模型从制作的方法来看,比较符合中医情志致病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此外,岳文浩等采用电刺激猫“怒吼中枢”(groaningcenter,GC)和破坏大鼠双侧膈区的方法复制中医“怒伤肝”模型,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恐伤肾”的模型目前有3种:第一种为猫吓鼠致恐伤肾模型;第二种为人吓猫致恐伤肾模型;第三种为爆竹吓狗致恐伤肾模型。以上3种方法从制作的思路上来讲,比较符合中医病因学理论,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特色,作为研究心理应激的实验动物模型较为合适。
二、心理应激的研究分析
专家认为,中医的七情学说与现代应激理论在认识的方法上有着相通之处,其扼要模式是一致的(S-Rs-外界刺激,R-人体心理性的、生物性的多层面的反应),只是二者所观察层面倾斜的不同而已。中医学注重主观体验的描述而表达为七情,应激理论多侧重于躯体反应的生物学微观指标的检测,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参照。
目前中医有关心理应激的研究多从肝、肾两脏入手。李峰等依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认为在心理方面,中医虽然有“心主神明”之说,但是对于情绪变化,尤其是在调节情志因素(心理应激)引起的各种变化时,人体调节应激反应的核心是肝脏,肝脏通过对气机、血液和情志等的影响,调节人体的应激反应。王朝勋等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生理学研究认为,中医所说的“怒伤肝”与大脑皮层的兴奋及抑制、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有关“恐伤肾”病理机制的研究,沈雁等观察了3种不同类型的恐伤肾动物模型后发现,惊恐对小鼠、猫和狗的和脑垂体等组织在形态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电镜观察证实,小鼠的成熟过程受阻,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等均有胞浆内细胞器变性、坏死,细胞核固缩、核溶、坏死等表现。
由此认为,恐伤肾的病理形态上的改变主要在垂体—性腺轴。王米渠等以猫吓孕鼠造成恐伤肾模型,分为一、二、三级恐吓组进行恐的情绪遗传的实验研究,并移植在遗传行为学研究中,计算二便数量作为恐的情绪度的客观表征。同时创立了独立钢管的行为测试方法,以动物在情绪性的应激紧张状态下站立于钢管顶端的时间作为衡量情绪性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插入猫叫刺激后,一、二、三级恐吓组和非恐吓组的亮盒排便反应均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一级恐吓组二便粒次数量明显高于非恐吓造模组,其大便颗粒亦较非恐吓组小鼠大便颗粒小。在独立钢管试验中,在插入猫叫刺激后,虽然各组独立时间都相应延长,但一、二、三级恐吓组与其他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更具有显著性差异。
此外,王慧等观察了镇静安神类的中药对心理应激反应大鼠心血管和内分泌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此类中药可拮抗大鼠在应激状态下的血压升高,降低心肌缺血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并使血清中的皮质醇和催乳素水平趋于正常。说明镇静安神类的中药具有抗应激的作用,且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作用有关。三、展望研究
从现代应激理论入手,结合中医的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探讨中医证候及脏象的本质不仅是一条新的科研思路,而且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应着重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加强理论研究,将中医固有的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同现代应激理论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寻找出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如中医理论认为心、肝、脾三脏与七情内伤关系密切,而“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以及“脾主运化”等功能又是如何调节机体的情绪反应的,其机理如何?物质基础是什么?再者,中医的脏腑虽然是一个系统概念,而心、肝、脾等脏都涉及到调节情绪反应,那么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具体形态学上的定位?其间有无差异等等都有待于深入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医不同治则复方的治疗机理研究,通过对药物治疗作用的观察与探讨,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反证中医脏象及其病理证候的本质,而且可以更加深入地揭示中医治法方药的某些作用机理。
1.1气滞血瘀
《灵枢•百病始生》云:“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而积皆成矣。”赵文芳等[2]认为气滞血瘀是该病主要发病机理,又是导致其经期异常的关键。瘀阻经脉,血不归经,故经期异常;瘀血阻滞胞宫,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出现腹痛等。任晓丹等[3]研究表明,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与神经内分泌活动密切相关,妇女在激素(主要是雌激素)水平旺盛或偏高时,若肝主疏泄功能良好,对于分泌过高的雌激素就可以调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不致造成雌激素等长期,过度,持续地分泌刺激,有效的减少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成子宫肌瘤。
1.2气虚血瘀
《妇人大全良方》言“妇人积年血症块者,由寒温失节,脏腑气虚,风冷在内,饮食不消,与血气相结,渐生颗块,盘劳不移动者是也。皆由血气劳伤,月水往来,经络否涩,恶血不除,结聚所生也。”尤昭玲[4]认为认为子宫肌瘤的主要病机是正气不足,邪气积聚;积邪伤正,因虚致瘀,结成癥瘕积聚。王芳芳[5]认为子宫肌瘤主要表现为腹内结块和阴道出血,久病体虚,正气不足,加之长期失血,耗气伤阴,日久而气血两虚,重复致瘀血,形成虚实夹杂的癥瘕之症。
1.3痰瘀互结
《灵枢•百病始生》:“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翟春杰等[6]认为子宫肌瘤虽由“瘀”而所致,但并非只有“瘀”,常兼痰邪作祟。子宫肌瘤多发生在中年妇女,此期为生育高峰,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分泌过高,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肝之疏泄直接影响气血运行,肝与冲任两脉有内在的联系。若七情所伤情失调,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木不疏土,脾失健运;肝气横逆,克犯脾土,脾失健运,均可使水湿内停,聚湿生痰,气滞,血癖,痰凝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最终致痰痪胶结,冲任失调,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或七情所伤,肝郁日久,乘犯脾土,运化失职,致水湿内停,凝而为痰,痰癖互结,留于胞宫胞脉而成癥瘕。
1.4湿热瘀阻
《灵枢•百病始生篇》:“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杨峰[7]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内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因“寒气”客于子门,瘀血凝结,蕴久化热与内湿气相合,衃以留止,日益增大发为此病。
2辨证论治
2.1气滞血瘀型
王元东[8]采用化癥汤治疗本型100例,方药:三棱15g,赤芍药15g,莪术15g,牡丹皮15g,桃仁12g,茯苓20g,桂枝15g,薏苡仁30g,川牛膝15g,当归15g,鸡血藤24g,根据患者特点进行加减,如子宫肌壁间肌瘤加用昆布10g,海藻10g,黏膜下肌瘤加用五灵脂15g,蒲黄15g,延胡索20g,便秘者加用炒决明子12g,大黄10g,腰痛者加用桑寄生15g,川续断15g,气虚者加用白术15g,黄芪20g,1剂/d,温水煎服,分早晚服用2次。结果:治愈33例,有效45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8%。杨子鸣[9]采用自拟中药棱甲消癥汤,组成:三棱15g,炮山甲15g,莪术12g,当归20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2g,生牡蛎30g,黄芪30g,白花蛇舌草30g,茯苓20g,昆布15g,辨证加减:气虚甚者,加党参或太子参;伴嗳气,胁痛,作胀者,加郁金,柴胡;肾虚腰痛,下肢萎软者,加枸杞子,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经量多者,加龙骨,茜草炭;带下量多色黄,湿热内蕴者,加败酱草,红藤,黄柏;阳虚者,加桂枝;带下请稀色白,寒凝胞宫者,加小茴香,细辛,水煎服,1剂/d。结果:痊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0.59%。
2.2气虚血瘀型
梁新忠等[10]用芪术消癥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60例,方药:黄芪30g,莪术,柴胡,制香附,白芍,生地黄,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三棱,穿山甲,三七粉,苍术各10g,茯苓20g,炙甘草6g,每剂装200mL×2袋,每日2次,每次1袋口服,经期停服。结果:痊愈16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蔡姈娟等[11]予益气活血化瘀法则治疗本型患者30例,方药组成:黄芪15g,党参10g,山药15g,白术10g,三棱10g,莪术10g,茜草10g,山楂10g,鸡内金15g,地鳖虫6g,1剂/d,分2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经期停药,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
2.3痰瘀互结型
翟春杰等[6]采用理气化痰消癥法治疗子宫肌瘤30例,方药:三棱15g,莪术15g,半夏10g,茯苓10g,昆布10g,陈皮6g,苍术10g,当归10g,丹参10g,香附10g,荔枝核10g,鸡内金10g。1剂/d,分早晚2次口服,经期停服。结果: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王菊等[12]采用祛痰除湿化瘀法治疗本型子宫肌瘤患者56例,方药:苍术15g,茯苓10g,厚朴10g,三棱10g,莪术10g,川牛膝15g,泽兰10g,当归10g,丹参10g,荔枝核10g,枳壳10g。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连服3个月,经期停服。结果:显效7例,有效24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55.4%。
2.4湿热瘀阻型
杨峰等[7]采用中药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肌瘤患者22例,方用:黄芩10g,川黄连10g,生地黄20g,赤白芍30g,当归20g,川芎10g,甘草10g,随症加减:阴虚明显加玄参,麦冬,旱莲草。寒湿明显者加柴胡,芥穗。肾虚明显者加川断,菟丝子,熟地黄,石莲子。血热较重出血多者去当归,川芎加地骨皮,青蒿,椿根白皮,乌贼骨,生牡蛎。出血不止者加侧柏炭,贯众碳,阿胶块。湿热下注加瞿麦,车前子,木通。气滞疼痛明显者加川穗子,木香,玄胡,三棱,五灵脂,香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3经典方
李永琼[13]采用逍遥丸治疗子宫肌瘤78例,基本方:柴胡,白芍,云苓,白术,当归,薄荷各30g,甘草,生姜各20g。如患者出现胸胁胀痛,腹胀,嗳气,脉弦等,加香附,榔片,广香,枳壳。若痛经明显,以刺痛为主,经血中血块较多,舌质有瘀点,瘀斑,脉涩者,加三七,甲珠,红花,五灵脂,蒲黄,路路通。若形体肥胖,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者,加云苓,陈皮,半夏,浙贝,薏苡仁。因长期患病伤及脾气,致气虚运化失常,血液阻滞者,加黄芪,党参等。用法:上药研末做成丸剂,每次6g,1天3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总有效率96.2%。杨堃等[14]予逍遥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基础方:当归15g,杭芍15g,柴胡12g,茯苓12g,白术12g,生姜10g,薄荷10g,甘草6g,牡丹皮10g,三棱12g,莪术12g,偏于热重者加栀子10g,黄芩12g,气滞者加香附12g,乌药15g,气虚者加黄芪60g,党参30g,水煎服,每隔2天服1剂,10剂为1疗程,经期暂停服用,总有效率达98%。桂枝茯苓丸来源于《金匮要略》,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张引儒[15]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药用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艾叶,吴茱萸,三棱,莪术,鳖甲各等分,研磨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g,每次一丸,3次/d。宋少梅[16]以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504例,疗效满意,同时指出,桂枝茯苓丸胶囊壳降低炎症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具有抗肿瘤,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理冲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功用益气行血,调经祛瘀。曹文[17]予以理冲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g,天花粉15g,白术10g,山药20g,知母15g,三棱10g,莪术15g,鸡内金15g,随证加减。1剂/d,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用,经期停服。结果:治疗组38例,痊愈20例,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6%。刘运霞[18]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药方组成:延胡索3g,没药6g,当归9g,川芎6g,官桂3g,赤芍6g,蒲黄9g,五灵脂6g,红花10g,1剂/d,水煎分2次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5.7%,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米非司酮。
4中成药
中药汤剂煎熬复杂,不易保存,中成药剂型稳定,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便于携带与服用,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宫瘤清胶囊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养血清热的功效。王晓芳[19]采用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123例,本组有效率,23.58%,有效率为34.15,总有效率达67.5%,未见不良反应。黄爱华[20]对宫瘤清胶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宫瘤清胶囊不仅可以直接抑制肌瘤细胞增殖活性,还具有调节E-ER,EGFR,IGF-1-IGF-1R细胞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作用。宫瘤宁胶囊为主要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中成药之一,由海藻,三棱,蛇莓,石见穿,半枝莲,拳参,党参,山药,谷芽,甘草组成。李文[21]等人应用宫瘤宁胶囊治疗子宫肌瘤90例,结果:痊愈12例,显效29例,有效3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3.3%。龙旭等[22]用宫瘤宁治疗子宫肌瘤,对照组以桂枝茯苓丸胶囊治疗,治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2%及73.7%,疗效相当。研究表明,宫瘤宁胶囊能明显降低血液黏度,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及增强免疫的功效,能有效的控制肌瘤的生长。红金消结胶囊是云南彝秘方,为国家保密品种,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散瘀的功效。綦平平[23]采用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40例,总有效率达85%。韩芳等[24]以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50例,中医症状改善明显,临床效果佳,并实验研究,本药具有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提高免疫力,改变血液黏稠。
5中药外治法
李云霞[25]以丙酸睾酮25mg肌注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拟消瘤方(桃仁,三棱,赤芍,牡丹皮,延胡索,败酱草,莪术,夏枯草)灌肠治疗本病,用法:中药浸泡半小时,浓煎2遍,取汁约150mL,每晚1次保留灌肠,每月15-20次(月经净后开始,经期停药)。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3.3%,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率16.7%,总有效率53.3%,临床效果满意。牛艳丽等[26]指出,直肠给药不仅可以增加新的给药途径,避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且温通活血的中药注入直肠后可对邻近的器官起温通活血作用,并采用中药灌肠法治疗子宫肌瘤,方药组成:桃仁,川芎,三棱,莪术,赤芍,陈皮,枳实,木通,昆布,牡蛎,鳖甲各15g,三七2g,蒲黄6g,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30g,当归10g,甘草10g,大枣20g,随证加减。用法:将上述药物浓煎至100mL,温度40℃左右。灌肠前排空大便,用中号导尿管插入,用100mL注射器将药液缓缓注入直肠,保留2个h,1次/d,每月30次,经期量多时停用。本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4.64%,治疗后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修颖[27]利用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子宫肌瘤20例,外敷方药组成:当归,赤芍,穿山甲,丹参,鸡血藤,莪术,红花各12g,水蛭6g。共研碎末,以少量的醋和水混匀,做一个内层为纱布,外层为厚布的腹带,把药饼置于夹层,外敷于小腹每日用热宝加热1次药袋30min,并在药饼上点1次醋。本组20例,痊愈1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5%。徐云义等[28]采用消瘤散(三棱15g,莪术15g,丹参15g,牡丹皮15g,夏枯草15g,川牛膝12g,龙骨15g,黄芪30g,白术12g,枳实15g,益母草15g,贯众12g,三七粉12g,当归12g,红花15g)治疗子宫肌瘤,用法:将诸药粉碎,装于布袋内,用温水浸透,敷于小腹处,超短波电极板置于药袋上,输入合适频率,7-10d为1疗程。结果显示,70例子宫肌瘤中,治愈率67.1%,总有效率82.9%。并在文章中指出,外敷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调节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PGI2)系统失衡,提高局部免疫水平。
6针灸治疗
单一的药物或外治法治疗效果往往有一定局限性,很多医家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全起和[29]用宫瘤消胶囊配合针灸治刺子宫(双),曲骨,中级,三阴交(双),阴陵泉(双),蠡沟等穴位。临床治疗组31例,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治愈率74.19%,总有效率100%,疗效远远高于单一用药的对照组。临床上一些医家采用辨证分型中药,电针针灸联合治疗子宫肌瘤,万玲霞[30]将子宫肌瘤分为3型:气滞型,治以行气导滞,活血消瘤,方药:广木香10g,丁香15g,枳壳15g,三棱25g,莪术25g,青皮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5g,随证加减;血瘀型,治以活血破瘀,消癥散结,方药:桂枝15g,茯苓20g,牡丹皮20g,芍药15g,桃仁15g,海藻15g,昆布15g,半枝莲15g,随证加减;痰湿型,治法:理气,化痰,消癥。方药:制半夏20g,陈皮15g,茯苓15g,青皮10g,香附10g,川芎15g,三棱25g,莪术25g,木香10g,苍术10g,甘草10g。同时配合针灸子宫,关元,血海,三阴交,阴陵泉,地机,合谷,瘤体阿是穴,结果:中药联合电针针灸治疗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率显著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
7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