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6 17:4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专业考研,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选择;国内非跨考;国内跨考;国外考研
1国内非跨考
与其他不少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备考的英语专业学生对“如何选择研究方向”这样的问题一头雾水。就英语专业考研而言,涉及英语专业的二级学科主要有3个: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数据显示,在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与2011级的学生中,24%打算考研,其中就有9.6%打算考取英语专业的研究生。 在打算考取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同学中,大约有69%的同学有意向考取英语语言文学这一大方向,21%的同学有意向考取外国语言学及语言学理论,剩余10%则有意向考取翻译学研究生。英语专业的研究方向虽名目众多,却也并非杂乱无章,其设置仍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根据数据,将调查对象的报考方向及报考目的分为两大类:传统类和创新类。
1.1传统方向:
1.1.1文学:文方向主要研究英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问题,目的在于提高文学素养、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大多数同学报考的就业目的是日后成为教师和研究人员。
1.1.2语言学:语言学是我国高校近年来普遍设置的一个综合性的语言研究学科。主要学习语言学理论及语言在各种学科中的应用。学生报考的就业目的主要是中专教师及研究人员。
1.1.3.英美文化研究:主要研究英国、美国的传统及现代文化,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社会学等领域。大多数学生旨在进入外事外贸部门、各大新闻媒体等。
1.1.4.翻译研究、翻译学:主要研究中西翻译理论,翻译史,口、笔译技巧。学生选择其的目的很明确,即在外事外贸部门、大型企业从事翻译工作。
1.2创新方向:
(1).双语词典研究;(2).国际新闻;(3).同声传译;(4).国际商务英语;(5).导游翻译研究。(由于研究对象选择新兴特色方向的极少,所以不一一进行详解。)
2国内跨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大,就业前景应该较为乐观,但由于目前各大高校英语专业招生过于火热,造成了英语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紧张局面。原因有以下几点:大多数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仅围绕英语学习,然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仅仅是一个交流工具,加之其他专业学生热衷学习英语,使英语成为一个广泛的“专业”,英语专业学生丝毫没有太大优势;其次,现在各大公司招聘时,英语仅作为一块敲门砖,企业需要懂得诸如计算机,金融,法律等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绝非只懂得英语的单一人才,因此英语专业本科生跨考势在必行。英语专业学生跨考优势显而易见。英语专业本科生跨考的劣势也尤为明显,绝大部分英语专业本科生在高中时候出身于文史哲学生,数学,推理逻辑等方面能力欠缺,因此在跨考时将面临很多挑战。
2.1英语专业跨考专业分析
从数据分析(以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2011级英语专业学生为例,下同),英语专业本科生选择跨考专业大多为以下专业:教育学,心理学,新闻,传媒,法硕等,现就对以下教育学以及新闻专业专业进行简要分析:
2.1.1教育学:
教育学属于研究生考试中的一个一级学科专业。它拥有二级学科,诸如特殊教育学等。二级学科之下,还分为诸多教育学方向,如德育原理等。教育学考研不考数学,只考政治,英语及专业课,相对于报考工科及商科较为简单;其次,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四年重点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在研究生阶段重点研究教育理论及方法,对以后走上教师岗位大有裨益,相对于本科英语师范生更具竞争力;
2.1.2新闻专业
英语专业学生选择报考新闻学,不论是在报纸杂志,还是在电视新闻等,一个拥有较好英语水平的学生更具竞争力,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引进来,走出来”思想的指导,这就要求具有更多具备良好英语素质的人才,英语专业学生无疑是最佳人选;
3国外考研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出国读研也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在真实的调查研究的过程之中,资料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绝大部分的受调查对象对于攻读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出国读研方向感到十分模糊。针对这个问题,从大量以往现实资料中不难看出,语言类专业本科生出国深造的方向大多局限在文科类,商科类,传媒类以及教育类。同时从收集的数据中,语言类专业本科生几乎不会选择理工科类作为深造方向。
3.1.1文科类(这里局限于英语专业)
由于调查对象本科是英语专业学生,所以笔译或者是口译专业也是很好的选择。英语专业学生也有资格申请语言学、文学以及欧美文化研究等专业。但是此类专业要求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极大,所以申请此类专业的学生占很小比例。
3.1.2商科类
商科类之中,英语专业本科生可以提出申请的专业有:工商管理、金融管理、人力资源、市场、会计以及保险等。以上商科类专业是以理论知识主,不太注重本科的专业知识背景。所以选择商科类的学生占大部分以上。
3.1.4传媒类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化以及网络的普及程度,各类媒体在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媒体类专业又为英语专业本科生敞开了另一扇大门。传媒专业一般包括以下类别:大众传媒、广告学专业以及公共关系等。对于传媒专业国外录取要求类似于商科类专业,对于专业背景知识需要没有严格要求。申请此类的英语专业本科生比例也是占到多数。
3.1.5教育类
除了上述之外,值得英语师范生注意的是,出国攻读对外英语教学和教育学硕士学位的学生也是占到一定比列。很多选择对外英语教育或者教育方向的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本科专业优势。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05.
[2]张大凤,英语专业本科生跨专业考研问题研究 ,华章, 2011年25期
[3]跨考教育, 考研英语专业研究方向综合分析,2012.02.20.
1、考研考数学三的专业:金融专业,管理专业,会计专业,经济专业等。考试内容中微积分占56%,线性代数占比2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占比22%。
2、英语一考试性质:高校中非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时的必考统一科目,所以非英语专业的本科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均需要考英语一科目。考生复习需掌握5500个考研词汇,并掌握与本人专业相关的专业术语英语表达的词汇。
(来源:文章屋网 )
王江涛,又名王仙之,河北邯郸人,江湖中传说的“道长”,北京新东方学校考研写作、四级写作、专四写作首席主讲,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秀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英语专业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宗教学系道教专业哲学硕士,曾任中国政府代表团高级翻译出访欧美。
对考研英语、四级英语、专四英语有深入研究,指导数十万考生成功获得考研、四级、专四高分。著作:《考研英语高分写作》(群言出版社),《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本通》(群言出版社),《仙之道长的考研写作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大学生 英语学习 投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80-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英语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英语也成为教育的重点,从小学开始,英语与语文、数学并列为主干课程。在现今的高校校园里,英语四级、英语六级、考研英语、BEC、GRE、GMAT、雅思、托福等多种英语考试盛行,“英语热”的温度居高不下,并且有不断升温之势。英语不只是英语专业学生最关心的科目,高学分的英语必修课、各种英语证书的考试使得英语学习在众多大学生心中有着格外的分量,因此,当代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投入颇多。
一 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现状的调研分析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河南省13所高校展开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460份,收回有效问卷2236份。
1.对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
第一,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高达91%以上,他们每天都离不开英语,看的各种书籍大多都是英文版的,平常也喜欢用英语交流。
第二,要进行考研英语、英语四级、英语六级、BEC、GRE、GMAT、雅思、托福、托业之类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文科女生对英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占77.6%左右,男生占54.8%左右。理科和工科的女生对英语的投入占56.9%左右,男生占47.72%。
第三,既非英语专业学生也不考各种英语证书的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投入相对以上两种较少,女生占21%左右,男生低于10%,仅为8.56%。如下图所示:
注:(1)此图为对当代大学生英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比例调查数据;(2)有各种证书考试的是指要进行考研英语、英语四级、英语六级、BEC、GRE、GMAT、雅思、托福之类考试的大学生。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当代大学生在没有英语考试压力下,对英语的学习是比较适度的,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英语学习,也有不少人学习英语是出于兴趣爱好,这部分人在规划中会有适量的英语学习和拓展。(2)要考各类证书的大学生往往为了通过考试几乎每天都离不开英语学习,尤其是临近考试时,英语单词、语法的复习任务更是繁重。文科生和理科生相比,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3)男女生中努力学英语的比例也有差距,女生总体比男生要更专注于英语。这与女生本身喜欢语言以及在大学期间更注重语言学习有关系。
2.对不同年级学生对英语投入的分析
第一,处于大一年级的学生英语学习以课外为主,但学习内容以课内所学为主。原因是大一处于高中向大学的转型期,学习扎实,方法单一,以老师所要求的为主要学习内容,且大学英语课程学分较重,同学们往往认真努力,勤勤恳恳,以课内内容为主。
第二,处于大二年级的学生,课程要求程度有较大减轻,对课内英语的学习投入下降。但是大二往往面临英语四六级的等级考试,有部分学校将通过英语四级作为评奖学金或单项奖学金的一个条件,所以大二时期的学生以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为主,围绕相关真题进行听力练习、写作练习、口语练习、阅读练习等,并且是以考试前一个月对英语的突击为主,其他时间则投入较少,每天的时间在一小时左右。
第三,处于大三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后的选择,工作、考研、出国留学都离不开英语。为了增加个人竞争力而参加的各类英语证书考试,为了升学而学习的考研英语,为了出国而需要参加的诸如GRE、雅思、托福之类的英语考试等,使大三的学生学习英语与他们所选的方向相结合从而有不同的侧重,报班培训的人数达70%,英语学习相对前两年来说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四,处于大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就业的各种选择日期临近,除了完成前几年没完成的各类证书考试以外,更注重口语和书面能力方面的投入,注重自己实际运用能力的投入,但英语总的学习比重已下降。
二 对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分析
适当的英语投入在大学学习期间很必要。21世纪,经济全球一体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更加密切,语言无疑是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而目前世界上的通用语言是英语,面对国际化大趋势,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与世界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学好英语更具有了重要的意义。现在国家大力推广英语,也是为国家的发展服务。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要与世界接轨,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学习,从而为对外交流合作、开发国际市场作出应有的贡献。对于个人来说,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与竞争力。英语是我们发展的一个辅助工具,英语学习在大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在大学中英语学习还存在着以下误区:
1.重分数、轻应用,把英语当成“敲门砖”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学习英语大多是为了考证以增加今后找工作的筹码或是为了考研、出国,也有部分是为了应付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很少有同学是真正对英语充满兴趣,发自内心地热爱英语,想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语言。因此,大部分同学是被动地学习英语,缺乏积极主动的心态。
2.英语学习缺乏科学性,不注重平时积累,考前突击应付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几乎不制订英语学习计划,许多同学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很少能持之以恒。大部分同学是在期末英语考试、四六级考试、各类证书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突击应付。在这一态度的支配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抓紧时间学习,不注重夯实基础,而是等到临考之前奋力突击。
3.英语学习方法不合理
英语学习方法不科学,效率低,盲目地投入大量时间在“死记硬背”单词上;英语学习中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导致“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薄弱;投入大量时间在英语学习上,忽视专业课和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 对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建议
调查证明,当代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确有非同一般的重视,但过度的热情也导致了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适当的英语学习确实是必需的,建议当代大学生要摆正英语的位置,对英语学习进行适当的投入,在不影响或较小影响专业课或其他主要学习内容的条件下进行有规划、有进度的英语学习。对此,结合大学四年的课程特点和大学生的阶段特点,提出一种较为合理的大学四年英语学习规划建议。
1.大学一年级——预备期
大一是英语储备的最佳时期,高中学习模式的延续能最大程度上夯实英语学习的基础,但同时也逐渐向以兴趣为主、阅读为主的学习模式改变。大一英语课程作为必修课,任务较重,但更多的是词汇、句型、语法、阅读等基础知识。此时应配合英语必修课的学习,记忆相关内容,每天坚持适量的英语单词的记忆,如采用晨读、英语角等方式,做与必修课相适应的练习,并有扩展,如口语、写作能力、翻译能力,每周有所侧重地进行学习。
2.大学二年级——成长期
大二开始对大学生活有初步规划,而这一年往往开始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可以在这一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可以将四六级考试相关知识点列为重点,围绕它进行听力、写作、口语、阅读训练等,同时兼顾英语基础课知识点,进行英语知识的积淀与深化。另外,要把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转化为动力,注重英语学习的平时积累,加大对英语学习的投入。
3.大学三年级——转折期
大三要将原有的想法付诸实施,这一时间不仅仅要做出决策,最重要的是行动。大三的专业课较轻松,空闲时间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剩余的时间要以英语学习为主,英语只是辅工具,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投入到将来毕业后发展意向的准备中。对毕业后有意考研、出国的同学此时可以侧重于英语的学习,为将来做准备。其他的同学可适当参加一些必要的证书考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应把实用性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训练相结合。
4.大学四年级——冲刺期
大四是冲刺阶段,这一年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做最后的冲刺。在英语学习上,除了考研的在努力备战,更多的人会减少自身在英语上的投入。真正对英语有兴趣的、享受英语带给自己欢乐的,会坚持学下去。在这一年,建议前三年没实现自己英语学习目标的,可以继续坚持,对已经在英语学习上达到目标的,可以以提高自身英语听说能力、提升英语交流与书写能力为主。
参考文献
[1]傅刚.浅析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误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37~38
关键词:英语类专业;多元人才;挑战;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8-0021-01
当前,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多元化人才的实施方略没有任何争议,关键是实施层面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文章主要是通过探索多元化人才战略发展模式,从学生、学科和社会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且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英语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发展需要面对的挑战
(1)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人才发展需求。不同的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在教学时需要结合不同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任务,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但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是否由于兴趣不同和毕业去向不同产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则是当前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根据调查的数据资料显示,350个毕业生中,毕业后进入私营企业的是127人,继续升学深造的是73人,进入企事业国有机关的是12人,其他企业和自主就业的占用了余下的人数。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不同类型的高校英语就业群体,毕业去向有所不同,因而培养英语人才从学校为出发点来开展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现象,因而需要重新探讨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在教学中兼顾他们的均衡发展。
(2)如何避免学科内涵间的冲突。英语类课程隶属于外国语言学科,因而学生在完成文学学士学位以后,从学科角度出发,需要了解英语的专业内涵。很多专家学者主张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设定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范畴内,这样将弱化英语专业学科的属性。但是如果根据上述内涵解读英语学科,就会了解到目前一些英语专业在学科设定上与课程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网站上的招生简章里把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训练贯彻始终,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便于学生后期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就能够运用英语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从事医药和卫生等相关科研性工作。但是在解读招生内涵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其中明显缺少学科特性,没有针对英语专业开设的语言、文学类课程,这一状况从科研角度来考虑不符合教研的发展。因而,教学中如何顾及当前英语专业和特点并能够结合学科特色,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多元化人才应对挑战的建议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努力把学生打造成多元化人才,学校和教师要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1)开展语言学教育。语言学主要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汉双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是培养学术性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都要以语言教育为出发点,并将语言学教育贯穿在本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语言学教育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材料,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高中教材内设计的大篇幅阅读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的教育环境,因而可以选用一些热门的英美报刊和英美短篇小说,也可选择一些英文撰写的哲学读物等。这些资料是学生接触英语的关键,无论从语言习惯到语言所属内容方面,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原汁原味的英国文化。大学生在接触这些新闻或者哲理故事的同时也能了解西方的很多文化体制,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有较大的帮助。材料的选择要富有挑战性,并且不能放松对语言知识的技能化训练,使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锻炼学生的母语能力。本科期间如果学生忽略母语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的具体母语写作能力退化。因此,在英汉翻译中锻炼学生的母语能力是最好的教学途径,不仅能锻炼学生两种语言的变化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汉语组织能力。
(2)开展专业教育活动。专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选择不同的课程方向。例如,开设文学系统课程、语言学系统课程、翻译学课程时,要求彰显出各个学校的特色。其色的体现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根据就业生不同的就业渠道有比例地开设学术型和应用型课程教学平台。比如,当前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毕业生考研的概率能够达到50%以上,普通的本科院校报考研究生的比例也能达到15%。第二,各个院校会根据师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别内部的方向延伸。就专业用途英语教学为例,部分学生选择了中医院英语,还有的学生选择了林业英语。从语言学系列考虑课程发展状况,其中有专注于理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还有侧重应用语言学方向的,更有研究语料库方向的。这些类别不同的专业性英语课程承担者是英语专业教师,也可以由其他院系承担。
三、结束语
各类院校在英语专业开设时应考虑人才的多元化发展状况,并且要结合院校的特色化发展进程。发展中注重特色化是专业院校发展的立足之本。强调专业特色和多元化人才观与当前制定的英语专业特色教学没有太大的矛盾,并且多元化人才培养方略是人才包容并济培养的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英语词汇学 问题 问答法
1. 英语词汇学的重要性
英语词汇学是高等教育阶段英语专业必修的课程,与英语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如精读、泛读、语音、听力、写作等不同,内容较为抽象,专业词汇集中。有些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不大,因为它与英语基础技能衔接不好,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帮助效果不明显。著名学者Wilkins(1972)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词汇学家McCarthy(1990)说得更干脆,一个学生学习第二语言,其语法无论学得多么好,语音无论掌握得多么漂亮,没有词汇来表达各种意义,语言交际就难以实现。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英语词汇学是对英语词汇知识的宏观概况,有助于学生总结整理所学过的词汇素材,有意识地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并对准备考研的学生具有指导作用。
2. 英语词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开设时间
本人是就职单位英语词汇学的主讲教师,我们学校英语词汇学开设的学期主要是大二的下学期或大四的上学期,通过几年的英语词汇学课程教学,本人认为这两个学期开设此课程都不科学。因为英语词汇学较为抽象,与英语基础技能知识联系不算紧密,大学二年级这个阶段是学生夯实基础的阶段,突然开设与其他课程不太相关的英语词汇学,让学生措手不及。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对专业词汇吸收费力,甚至有排斥此课程的倾向。所以这么专业的课程如果在英语专业初期开设,学生因自身水平不高,抽象思维不完善,加之跟以前学过的知识衔接性较差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我校,大四上学期是学生在校上课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主要准备考研和毕业,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与一二三年纪相比就会分散很多,他们更希望课堂上老师传达一些跟他们考研相关的知识或走向社会的一些经验。。所以我认为开设英语词汇学的时间最好定在大三的两个学期,因为在这一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是学生踏踏实实学一些有深度的专业知识的最佳阶段。我教授的英语词汇学都是只开设一个学期,课时在30-32左右,在我看来时间和课时有些不够充裕,如果学生的课程安排合理,最好能够开设两个学期,或一个学期,64课时左右,这样学生对英语词汇学的基础知识有个扎实而深厚的掌握。
2.2教材的选择
一门课程开设的成功与否,当然首要的是授课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方法,但教材的选用是否合理和科学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个人认为最好选用英文编著教材,因为单一使用汉语编著的教材多少会阻碍英语专业学生用英文思维思考的方向和习惯。在此,我并没有否定汉语教材的实用性,我只是认为可以课堂上主讲一本英文编著的教材,平时手头准备几本不同专家编著的此学科教材,不但开阔了教师本人的视野,也可以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更全面的学习此课程。
2.3教学方法的尝试
每开一门新课,教师都会在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绞尽脑汁研究使用什么方法能使课程开设后既受学生欢迎又能让学生在短期内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本人在考虑学科性质和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决定尝试使用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和学生互相提问题、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以及针对教材课后的习题问答。
因为教材是英语语言编写,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也需要比阅读汉语更多一点的时间,所以我每次都要求学生对下次即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读。在课堂上,我会再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重新快速浏览已预习内容,然后对其中比较难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比如讲第一章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五分钟到八分钟快速阅读书上前两部分,之后我提出两个问题: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a word? 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vocabulary?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words and vocabulary? 学生听完问题,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样子,因为他们在预读和复读的过程中,发现书上有明确的语言陈述可以作为参考答案。所以在我叫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很自然的在书上找到相关的内容读出来或归纳出来。但能找到相关的知识点,不等于他们完全理解其中抽象的含义。当学生说: “a word is a minimal free form of a language that has a given sound, meaning and syntactic function.”, 我就反问:“Can you explain several words in your explanation? “minimal”, free form”, syntactic”. 对于前两个词或短语,学生经过思考和理解这样作出回答:minimal means the smallest, and a free form means a word can be used independently in a sentence,这种回答是比较简洁完整的。可是对最后一个词学生解释的一塌糊涂,对于他们来说,这个词非常陌生和专业,不是个常用词汇。我让他们举例解释“syntactic”, 学生经过反复考虑终于用例子“I love my job.”解释这个句子中每个单词有自己的“syntactic function”,比如I 作主语,这就是它的句法功能等等。
遇到比较综合的问题,比如第三章当中遇到很多专业词汇比如affix, morpheme, derivational affix, free root, bound root等,这些词对于以前没接触过语言学和词汇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完全陌生,我让他们快送阅读书上关于这些词汇的定义信息,然后让他们讨论,最后派一个代表到黑板上来用树形结构图把这些单词一一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有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又没在课堂上涉及到,可以随意举手换位提问问题,这样既可以对学生答疑解惑,又可以让学生有展现自己英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又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变抽象枯燥为简单有趣。
结语
我个人认为,课堂教育部仅仅是教师给予,学生接受,如果那样,学生完全成了被喂饭的植物人。学生在大学期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学习的最佳时间,更是思考的最佳时间,因为思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抽象思维。所以在抽象的专业课课堂上,我把一部分任务分摊给学生,既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又会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以上仅是个人教学过程中对英语词汇学这门课程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对教授和学习此科目的同僚和学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英语词汇学教程 张维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英语专业;第二专业;利弊
一、引言
近年来,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竞争力较弱,英语人才越来越多,这些都给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已经成为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第二专业悄然兴起,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提高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第二专业通常从大二开始选修,利用周末时间上课,原则上与该专业的第一专业的学习要求相同,在修够规定的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后即可拿到第二专业的学位证。
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高校教师对我国第二专业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思考。一些高校教师认为,第二专业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是缓解转专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它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学校提供的第二专业种类少,不能满足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的需求,部分教师教学不认真,教学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选读第二专业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二专业的社会认同度有待提高。有鉴于此,他们提出一些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学校从思想上给予必要的重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二是缩小第二专业的班级规模,采取小班教学,完善考核机制,严格进行考试;三是第二专业的教学计划不应完全照搬第一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第二专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第二专业对学生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第二专业是否有百利而无一弊呢?对于目前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来说,第二专业是否真能改变他们就业不利的局面?笔者结合问卷调查及访谈的调研结果,对英语专业学生选读第二专业的利弊进行探讨,以期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方案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2009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134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128份,其中男生32名、女生96名。之所以选择2008级学生和2009级学生,是因为2009级学生刚开始修读第二专业,而2008级学生已参加了一年多的第二专业学习,对第二专业的情况有较深的体会和认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2.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笔者对多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整理,设计出“关于英语专业本科生选修第二专业利弊”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五级调查法,包括对第二专业和辅修情况的基本了解、就业情况了解、选修第二专业的利弊、选修第二专业的原因四个选择性问题及一个开放性问题(对第二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一些改进建议)。数据统计出来后,笔者对相关数据进行检验,证明本次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另外,笔者还对10名2009级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这些学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覆盖了选修、没有选修和中途放弃选修三种类型,而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3.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回收之后,笔者用专业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是设置变量,接着分别编辑它们的值,并把每一份问卷的数据输在各个变量的名下,然后对数据进行计算,分别得出所有变量的频率和描述性分析,描述一般包括极大值、极小值、众数、中位、均值、标准差等,频率即该选项出现的百分比,以及有效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最后将输出文档导出为Word文档,便于随时查阅。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1.选择题结果
在128份有效问卷中,有56名学生选择了第二专业,占43.75%,其中16名学生在中途放弃。在第二专业的选择上,贸易与行政学院的学生最多(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其次为法学专业、金融专业和艺术专业。
(1)对第二专业和辅修基本情况的了解
对于第二专业和辅修的开设、学分和课程设置等基本情况,“非常认同”和“认同”的比重相对较小,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不清楚”和“不认同”,由此推测学生对第二专业不了解是造成一部分学生没有选修第二专业的原因。在选修第二专业之后,有28.57%的学生放弃了,这与他们一开始没有搞清楚第二专业的情况而是盲目跟风有关,到实际上课的时候才发现第二专业不适合自己,所以放弃率很高。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报名选修第二专业前召开专门的宣讲会,将第二专业的相关情况给学生作深入细致的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对选修第二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了解
学生对本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以及选修第二专业和不选修第二专业就业差距情况不清楚,有31.25%的学生持肯定态度,大部分学生持中立或否定态度,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得出“英语本科专业的学生对第二专业的关注度较高,其原因可能与自身专业目前就业前景的不明朗有关”的假设。虽然在“第二专业学位证能提高就业成功率”这个问题上大家的答案比较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第二专业知识在工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可以给自己带来优势,而辅修证明的认可度则不高,所以大家选择的也不多。笔者认为,学院领导和教师应当对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多加说明和宣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3)选修第二专业的利弊
关于第二专业的利弊问题,设有6个选项,前3个为“利”,后3个为“弊”。当问及“你认为学习第二专业可以扩大知识面,丰富人生阅历”时,选择“非常认同”和“认同”的比例达到60.16%,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二专业有一定的作用。当问及“你认为第二专业可以在跨专业考研时对你有所帮助”时,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50%,其中选择第二专业的学生的认同度更高,这说明他们在选择的时候目的明确;而没有选择第二专业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就不是很清楚。对于“第二专业可以对本专业的学习有所帮助”这个问题,35.16%的学生持中立态度,37.5%的学生持否定态度,相比之下较少的学生持肯定态度。可见,学习第二专业更多的是可以增加一门知识,但对自己本专业的学习帮助不大。
对于第二专业的弊端,当问及“第二专业会耽误本专业的学习”时,35.15%的学生持肯定态度,36.72%的学生选择“不确定”,可见本项是造成很多学生没有选择第二专业的重要原因,认为第二专业耽误本专业学习,这与第二专业的课程安排过满、与本专业课程冲突或者第二专业课程难度较大都有关,学生没有精力在处理好本专业的情况下再来学习第二专业。当问及“第二专业不适合自己,与期望相差太远”时,近20%的学生选择“不确定”,“认同”“完全认同”“不认同”及“完全不认同”的约占40%,这反映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当初在选择时没有了解清楚第二专业的利弊;二是第二专业本身的自我定位可能就有一定的模糊性,对学生宣传时也没有涵盖全。
(4)选修或没有选修第二专业的原因
在选修第二专业的原因中,对各选项持肯定态度的比例分别是:“为毕业后找工作增加筹码”(66.07%),“选修第二专业是为了以后跨专业考研”(44.64%),“个人兴趣爱好”(50%),“父母的期望”(35.71%),“成为复合型人才”(53.57%),“与本专业知识形成互补”(51.79%),“只想先拿到第二专业毕业证”(23.21%)。可见,为今后工作增加竞争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与本专业知识形成互补而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较多,而为跨专业考研或父母的期望的较少。
在没有选修第二专业的原因中,大部分没有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认为,选修第二专业会牵扯精力,到最后第二专业没有学好,本专业也耽误了,得不偿失;还有学生认为,第二专业对今后就业的帮助不大,只需要学好本专业就够了。
2.开放题结果
最后一道开放题设置的题目为:“请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谈您对第二专业课程设置有哪些改进建议?”大部分学生没有回答这一问题,仅有36名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没有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的建议或意见可总结为两类。一是认为应当提高第二专业的教学质量。第二专业是大班上课,时间紧、课时少,期末考试时试题比较简单,平时学习不用功的学生也能通过,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二是认为实力强的专业应该增加第二专业名额。重庆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实力较强,但是名额有限;有些课程较难,报名人数较少,无法单独开班,所以要跟本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难度较大。学生们普遍认为,一般专业学起来没意思,好专业想学又学不了,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的建议也可分为两种。一是时间的设置上要合理一些。重庆大学的第二专业一般在周四下午和周六上课,并且是4节课连上,周六课最多时达到11节,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比较疲惫,教学效果不好。二是应提高对第二专业的重视程度。有些教师不是本专业的,在教学态度和对学生的要求上都有所松懈,随意调课、停课,实际上课时间“缩水”;考核不严,因而成绩有失公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选修第二专业的利还是大于弊的。从有利的方面来看,第二专业可以扩大知识面,丰富人生阅历。对想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先学习一下该专业的知识无疑有很大帮助。不管第二专业的学位证能否为找工作加分,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都会用到的。虽然第二专业知识对本专业(英语专业)的帮助不大,但是它可以与本专知识形成互补。经管类、财会类专业属于英语专业学生第二专业的首选,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与英语专业的相关性很大,两个领域都精通会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虽然第二专业的优势很多,但依然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合选修第二专业。这部分学生除了要专攻本专业,多数是学习本专业没有余力,选修第二专业只会增加其课业负担,最后不仅学不好第二专业,还会耽误本专业的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选修第二专业的弊就大于利了。
本次调查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发放调查问卷的时候,没有覆盖2007级学生(即当时大四的毕业生),失掉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数据。另外,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对2009级学生和2008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无法了解在他们以后的工作中第二专业的知识对他们的继续深造或工作是否确实有益处、益处有多大;在找到工作的学生中,第二专业的帮助有多大,我们也不得而知。
参考文献:
[1]丁善耘.对我国高校第二专业现状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2]林岚.高校中实施第二专业与辅修专业制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
[3]马广惠.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统计方法[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英语人才市场 发展状况 就业问题
一、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和发展
当前,英语专业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从最初的探索走向成熟。至今国内已有一千多所高校开设英语专业。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英语教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起步。
几年前,英语是老牌热门专业,招生人数多,报考者普遍认为报考英语专业必然能找到理想职业。然而,随着高校扩招,英语这个老牌热门专业迎来了蜂拥而至的学生。同时宏观就业市场的持续低迷也使得理想的就业前景逐渐变暗淡。尚未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数庞大的高负荷下艰难运转,难以应对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如今的英语专业在喧闹的表面下粗放经营,只有少数高校能够真正培养出适宜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当下,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美国文学简史及英汉翻译理论等。而在研究生阶段,多数高校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英语语言文学”两个学科的硕士点。至此,英语教学立足于普及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以培养初步具备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导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英语教学体系。此外,英语应用领域出现了一些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代表着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能力标准,许多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为开拓职场,考取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金融英语证书(FECT)、职称英语证书等,加入到学习英语的大军中。有些高校对在校生英语能力须达到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的规定也促使学生不断学习英语。
教学系统的完善和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确实培养出了大批“懂英语”的人。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甚至普通人也能说几句日常用语。从表面看英语确实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懂英语”并不意味着国民英语能力有多强,日常交流无障碍也不意味着英语人才培养系统无缺陷。许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难逃应试教育重视成绩忽视实际能力的通病,导致听说能力不强,语音语调不规范,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英语专业人才面临的就业难题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每年都有大批的新生劳动力涌入劳动力市场,而中国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劳动力需求疲软,同时高校培养人才模式与企业需求不挂钩等诸多原因更加重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英语作为曾经的“大热”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成为失业人数较多的专业之一。
2011、2012年度,笔者在山东烟台、威海走访多场大型招聘会,采访了包括山东万得集团有限公司、中公教育集团、朗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永益集团有限公司、丛林集团等50多个省内企业,了解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企业的观点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听、说、读、写、译”能力。(2)能将专业技能与具体业务相结合,具备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业务水平。(3)态度端正,能吃苦耐劳且定位准确,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不仅对应聘者的英语基本能力有一定要求,更要求应聘者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业务中。笔者在与企业谈及历年招聘状况时,了解到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群体的整体评价。其中企业频繁提到很多毕业生容易在初入工作时心浮气躁等问题,这恰恰与企业要求的踏实吃苦耐劳等品质相违背。
英语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读研继续深造,从事教学事业,就职于各大企业从事商务工作或走向基层,出国留学等,总体来说就业面相对较广。以烟台大学英语系为例,2010届毕业生中考研成功人数占18.9%,企业就业率30.8%,大多数毕业生签约中小型企业。通过对烟威地区高校与国内其他高校英语专业就业现状比较,笔者发现,作为沿海三线城市的烟威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就业率虽比内陆外资企业较少、英语难以发挥用武之地的城市高,却难比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的沿海一线城市。
三、原因
英语专业面临的就业难题不仅受社会环境影响,还与高校教学体系及学生自身素质密切相关。
1.英语教学体系不完整,结构单一。
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多为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注重成绩而不注重能力,学生缺乏文化底蕴,这使英语成为了一种表面工具而非完整文化体系下的交流手段。高校在设立专业时门类单一,以基本知识为主。中国外文局培训中心主任王欣认为:“应试教育已经抛开了语言这门学问中真正的东西,变成了纯粹应付考试了。”这样的模式使该专业毕业生陷入尴尬处境,正如翻译专家、学者王振国所言:“一边是全民高度重视英语教育,一边是中国翻译人才高达95%以上的缺口,快速发展的外语教育难以满足翻译人才的需要。”[1]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复合型人才;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214-02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紧密以及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实践教学当中的二外日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越发突显出来。二外日语不仅对于英语专业而且对于作为公选课来学习第二外语的理工科学生来说也有极大地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改变单纯的语音语法词汇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世界文化视野,提高学生与时俱进的意识,针对学生个性拓展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自我拓展的欲望,成为教师们研究的课题。
笔者一直从事学校二外日语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二外日语的教学在教授对象、教授内容、教授目的等方面明显区别于本科日语专业的日语教学。笔者试图在提高学外日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让学生将二外日语的学习持续下去方面做了一些探讨。笔者所在的学校第二外语日语的教学对象主要是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专业研究生和非外语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对象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不同,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从教学对象不同的角度,分别论述在二外日语教学中采取的不同手段和方法。
一、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二外日语教学
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二外日语从第五学期一直开设到第七学期,总学时在256个左右。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它不仅是一门必修课,而且是考研、职称考试等的必考科目。因此,其作用非常重要。从大多数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普通认为课时偏少,特别是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更是显得紧张。学习者无日语基础或者基础薄弱,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压力不大。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因此,作为教学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习者掌握这一语言,并通过语言了解对象国家的更多情况。第一,严格把好语音关。有人认为二外日语不是专业课,所以发音要求可以降低一些,这显然是错误的。二外学习者大多是无基础的,所以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把好语音关,特别是注意日语当中的长音、拗音、促音,培养学习者良好的语音面貌,不仅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信心,而且对于其后期的持续学习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单纯的语音练习,有些枯燥无味,所以教学者适当的根据日语的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利用日语中的绕口令“なまむぎなまごまなまたまご”、“とうきょうとっきょきょかきょく”等。这样不仅练习了发音,掌握了相关词汇,还能了解到日本的相关文化。第二,鼓励学生开口讲,培养其运用能力。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无障碍的跟欧美人讲英语,可是在一定的学习后,却仍不敢开口讲日语。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学习时间短,但更重要的是其信心不足。所以,教学者可尽量安排其跟母语为对象国语言的掌握者接触交流的机会,更要鼓励其大胆开口讲。第三,利用其作为外语学习者的优势。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本身就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学知识,而语言有相通性,教学者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习者掌握的语言学知识在二外日语的学习中发挥最大的功效。
二、英语专业研究生二外日语教学
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英语专业研究生对于二外日语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所以适当的增加对象国的国情文化背景的介绍和人文底蕴的拓展,对于学习者来说不仅具有了可能性,也有了可行性。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生阶段,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研究生阶段,学习者有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等不同的研究方向,因此,在二外日语的教学中紧密结合其研究方向,比较欧美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差异,比较英语和日语在语言运用上的不同,不仅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还有利于开阔其视野,提高其人文素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不同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二外日语的习得方面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普遍反映在学外日语与自己专业方向上产生冲突,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同。学习时间比较短,不能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语言学知识来学外日语,也不能很好地将二外日语的学习和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结合。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对于对象国的语言文化背景了解甚少。
针对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外日语方面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者可以主要从以下方面予以解决。第一,发挥其语言学习者的优势。英语专业研究生本身就是语言学习者,语言的学习在方法上有相通性,其在学习英语方面提高自己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可以用在二外日语的学习上。在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二外日语教学上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课堂上也可进行适当的对比分析,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自己的二外日语学习能力。从语言学角度来讲,英语和日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学好二外日语既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更能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比较两种语言的不同以加深记忆,促进外语的掌握。目前来说日语教师大多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所以在这一点上完全能够实现。第二,导入语言对象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实践已经证明,只学习语言对象国的语言,而不去适当地了解掌握相关国家的文化底蕴,不仅不利于掌握其语言,也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形势。
三、非外语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第二外语教学
随着近年来硕博研究生扩招和外语教学的蓬勃发展, 各高校普遍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 日语或法语、德语作为第二外语来配置培养课程。其中选修日语的人数比其他语种多。除了个别学习者是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需要阅读日文资料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习者是因为兴趣选择日语。但事实上,第二外语的教学课时明显少于英语课程,仅有140课时左右。加上选择第二外语的学习者几乎都是零基础学起,造成学习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其所选择的第二外语有比较系统的掌握,致使学习者的学习成就感降低,丧失学习兴趣,第二外语的学习也就难以持续。随着当今复合型人才需求形势的发展,非外语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第二外语不仅是自我人文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将来研究发展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解决在非外语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第二外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课时少,任务重,学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的情况下,笔者在二外日语教学中主要致力于将课堂效率提高到最大值。由于二外日语是包括了日语精读、泛读、口语、听力、会话、写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课程体系,所以在相对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尽量改变以前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及抵触情绪。在教材的选取上,不再选用偏重语法讲解内容稍显陈旧的1988年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而是采用内容相对新颖、偏重口语练习的2005年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但目前仍然存在教学班级规模偏大,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师生互动交流还显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方面适当的作出改革。非外语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比较擅长,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改变现有的教师、学生、黑板的呆板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将课本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运用网络资源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课堂教学中多使用图片、图像、动画等网络传媒、使教学更加生动、灵活,也相对激发了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日本的“かぶき”、“ 着物”、“さくら”的时候,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印象,利用多媒体,插入图片,采取直观的教学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其学习兴趣。
笔者主要针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专业研究生和非外语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三个模块的第二外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对应的方法与措施。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地方竞争即国际竞争、地方人才即为国际人才、建设“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之下,探讨如何在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国际性人文素质、培养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实践证明,通过二外日语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下,可将教学效果达到最高值。综合起来,笔者有以下思考:
(1)可以将目前的二外日语课程进一步深化提高,比如将二外“日语”课程提升为“日本学”课程,以语言教学为主,全面学习日本的各个方面。(2)面向全校非日语专业本科学生开展第二外语日语的教学。满足希望学习第二外语学生的需求,有效利用教师资源。(3)针对第二外语日语学习者无基础或基础薄弱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教材,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4)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这不但符合外语教学的特点,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5)在第二外语的教学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脱离了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影响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6)根据第二外语日语学习者的特点,积极实现第二外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已晓.基于理工科院校特点的二外日语教学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37-4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的要求,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沟通与交流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其使用的工具性与广泛性也让我们意识到达成多元学习目标、成为国际化人才离不开英语的学习。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人群,其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并根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合理的解决方案,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出更为有效的指导。
(1)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将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学习策略考虑在内,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发挥学习者自身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2) 学习动机:早在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著名的心理学家Gardner和Lambert便开始了外语习得的动机研究,并受到广泛关注。他们将动机分为融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融合性动机指学习者自身希望能够融合到所学语言文化中去,发挥兴趣、参与活动、融入生活。工具性动机指学习者将语言学习当作实现目标的工具,比如:应付近期考试、获得高薪工作和考证需要等等。而另一种分类则是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外在动机是指由于外部因素的刺激,使得学习动机不断增强。比如:考试通过后的物质奖励或荣誉证书表彰等。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本身为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英语知识、找寻自身价值与自我满足。
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大致可梳理为以下几点:
2.1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大多数学生不仅缺乏明确的学习计划,无法合理规划、支配自己学习英语的时间,更不能做到课前提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作业按质按量完成,无法寻找有效途径与合适渠道学习与使用英语。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与精力较少,尽管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实际行动却不容乐观。
2.2学习动机缺失
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目前已成为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受外部因素刺激影响较大,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或其它与英语相关的考试,亦或是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书、考证需要和凭借英语这块敲门砖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等,并没有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对于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学习缺乏内在兴趣。
2.3学习困难。
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学习困难这个问题对极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直且普遍存在的,而该情况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部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薄弱,跟不上教学进度;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的大学生们还存在着“会写不会说”的状况,过度追求语法、句式的完美,却忽略了英语的实际效用。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还停留在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英语交际的水平上,无法满足自身学习或工作的专业英语需求。
3.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应试教育的影子随处可见。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词汇、句型及语法上,过多关心考试成绩,遏制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使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动机缺失。
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虽想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但受学习基础、内在动机以及努力程度、学习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四六级考试或其它考试成绩与进入大学以前相差甚远,这让很多学生深受打击,导致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肯定学不好英语,无法克服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产生倦怠心理,自主学习英语的动机也随之降低。甚至产生“反正英语不是本专业,工作之后也接触得少,不想再浪费那么多时间学英语了。”的抵触心理。
而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英语并非自身专业的主要学科,他们没有把英语作为专业课和期末考试的压力,只需考前临时复习,考试不挂科就行。除了部分出于对英语的热爱而继续保持着良好习惯学习英语的学生,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们都因专业课压力、实习或者其它安排而缩短了学习英语的时间。学生们容易产生“大学课程太多,压力太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学英语”的消极心理。大多数学生只是把英语看作是一门工具,一旦达到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考研成功或出国顺利、找到工作等目的,便不再给予重视。
4.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措施与建议
(1) 找寻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学会规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英语的效率与能力。不要只把英语当成一门课程来被动学习,而是要真正体会到英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英语的乐趣。
(2) 注重培养内在兴趣动机,积极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文秋芳曾对动机、观念、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她表示对目的语言和文化的内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动机(文秋芳2001)。培养学科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加深对英语学科的理解和认同,让学习动机变得更为深刻与持久。
(3) 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把握运用英语的机会。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英语,如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座、举办英语角、观看外语电影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促进语言习得的产生。
(4) 学会采取积极策略进行自我调节,如自我鼓励或其它积极的心理暗示等,通过自我效能的提升来控制日常英语中的焦虑情绪。正视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努力克服英语学习困难的障碍,而不是选择逃避。
5. 总结
国家对具备高水平英语能力的高等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不能忽视英语在本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冲破重重障碍,努力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学会自我调节,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变以往的学习观念,重新理解并加深对英语课程的认识,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探寻并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
[1] Bound, D. 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M]. (Second Edition) London: Kogan Page, 1988.
[2] Gardner,R.C.& W.E.Lamber.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cience and Language Learning[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72.
[3] Lambert,W.E. Culture and language as factors in learning and education[A].In F.E.Aboud & R.D.Meade Cultural Factors in Learning and Education[C].Bellingham,Washington:Fifth Western Washington Symposium on Learning, 1974.
[4] 徐锦芬. 我国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与思考[J]. 语言教育, 2014.
[5] 邱明明.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4.
[6]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02).
关键词: 高校英语专业 二外法语 教学方法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方案中有一个身份较为特殊的第二外语课程。以二外法语为例,近年来,随着高校法语专业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迄今,国内开设法语专业的院校达150所,包括本科和专科),法语作为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也在相应地蓬勃发展。对于它的课程性质、课时总量和学分安排等,各高校的做法不尽相同。二外法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教学难点逐步积累并演变为现代二外教学瓶颈,高校二外法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法语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第二外语的教学现状
1.课时不足。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组制定的《大学法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零起点学生所要达到的授课学时为240学时,开课4个学期,而许多高校只开设了两三个学期,周学时也仅仅为四至六个学时。如笔者所在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二外法语在英语专业的课程方案中属于专业必修课程,是英语专业的第二外语必修语种之一,周学时为4学时,共开设四个学期,总学时为256学时,相当于法语专业教学总学时的10%左右。又如华南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广东省省属重点大学,该校二外法语的周学时也是4学时,共开设三个学期,总学时216学时,只是相当于法语专业教学总学时的10%左右。二外法语作为一门外语,同样也需要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班级规模过大。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合班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笔者所在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1级选择法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有150人,2012级选择法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有200人,每个年级均是合班上课。人数多则无法保证教师因材施教,也不允许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法错用等问题,初学时存在的错误学习方法会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学习者越学越觉得困难,越学效率越低,因此慢慢失去学习法语和应用法语的兴趣与信心。
3.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二外法语多为综合课程,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语法和词汇为主,没有专门开设听力、口语、阅读等课程,甚至在课堂上也没有做听、说等方面的训练,最后导致的结果:学生学完法语后只是在个人简历上显示“第二外语――法语”,学生既不会说,更不会熟练运用。
4.教材陈旧落后于时代要求。现在选用的二外法语教材大多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该教材虽然自出版以来一直是各高校二外法语学习的首选,也为二外法语教育及外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词语新语言现象不断增加,此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已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语的学习效果。
5.教学方法单一刻板。在许多高校的二外法语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为主导,即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学过程如下:(1)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2)教授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本课的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学生跟教师朗读单词。教师说出母语意思,学生说出法语单词。(3)讲授语法:讲解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语法规则进行转换等。(4)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学生分析语法与译成母语。教师随时纠正错误。(5)巩固新课: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教师依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回答。(6)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文。换句话说,二外法语的教学还是在模仿专业的语言知识教学,向学生灌输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记忆的单词词组及需要理解和巩固的语法点。目前,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不在此,第二外语的文化教学应和语言教学同等重要,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法等,都应给文化教学提供足够的分量,建立符合大学生心智水平,并满足他们人格成长与发展需求的教学层次。
二、高校二外法语教学未来改革的方向
从以上问题分析来看,对二外法语进行改革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组制定的《大学法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初级的法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对法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能以法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全面提高法语运用能力打下基础。而且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对法语二外课程的需求状况、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二外法语教育进行改革。
1.适当增加学时。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力求学好、用好第二门外语,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应适当增加开课学时,力求达到大纲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强化二外法语的整体教学效果。课时的增加为学生争取了更多时间学习,这样无论是对于希望获得实用法语的同学,还是对于想获得法语证书,或是想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学生都很有帮助。
2.课程设置多样化。学生为什么选择法语作为他们的第二外语呢?根据他们的学习目的,大致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对法语语言本身、法语国家和地区很感兴趣,希望学习实用性强的内容,希望在校期间能掌握法语,能用法语进行日常交流,使法语真正成为未来就业的一块敲门砖;第二类学生是打算考研,在学习中偏重于学习语法、表达方式、阅读、写作等。由于考研一般要求考生二外法语的水平能够达到法语专业基础阶段(第四学期结束)的水平,该类学生自然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二外学习机会;第三类学生则是要求拿到学分,达到普通合格水平就行。针对不同需求,在他们选择法语作为第二外语后,做一份关于学习目的的调查问卷,然后分为三个班级,分别为实用法语班、考研备考班和普通班。实用法语班开设综合法语课程、法语读写课程、法语听说课程和法语国家及地区概况课程;考研备考班开设综合法语课程和法语读写课程;对于被动学习的普通班,开设常规的综合法语课程即可。这样的分班教学可能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选用合适的新教材。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一套好的教材,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各类法语新教材问世,选择的余地更大了。新版教材在内容、场景设置等方面都具有现代性,在新词汇新信息方面也反映了时展。新教材更注重听、说等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具体选用哪套教材,可以根据上面的分班教学方案决定。
4.改进教学方法。各高校二外法语教学中,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获得最多的就是词汇和语法。但是学生选择法语作为第二外语大多是希望学到实用的内容,因此,建议将传统的翻译教学法与基于神经功能的法语强化教学法①相结合,使学生在极有限的时间内用法语交流。
5.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开展多样化的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就是顺应时代要求产生的,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手去学习外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将其用于二外法语教学中,如选择有趣的电影情节或动画片配音、戏剧表演等。
6.积极引导学生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听与说贯穿始终,加强口头交际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尽量应用在课外,如法语角、法语文化节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促进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笔者针对国内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二外法语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和努力方向。希望通过改革,调动学习者学外法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二外法语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基于神经功能的交际教学法:在神经科学和语言认知的基础上,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UQAM)Claude Germain教授和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ten教授一起创立了一套全新的语言教学体系,即“基于神经功能的法语强化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组编.大学法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肖辉.语法翻译教学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孙辉.简明法语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张春颖.试论大学法语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17):37-38.
(南阳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摘要:根据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本文总结出影响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学校方面,需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方面,需调整就业期望值,夯实专业基础,增加知识储备。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英语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12—02
收稿日期:2014—01—10
作者简介:解靓(1981— ),女,河南郑州人。南阳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分析
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增强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提供正确的导向,进而更有力地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以河北省某高校英语专业为例,2011年,该专业毕业生90人,其中78人就业,就业率86.67%,8人考取研究生;2012年,该专业毕业生127人,其中108人就业,就业率85.03%,17人考取研究生;2013年,该专业毕业生121人,其中106人就业,就业率87.60%,7人考取研究生。如果除去考研人数,该高校英语专业2011~2013年的就业率分别为:95.12%、98.18%、92.98%。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该专业近三年来的总就业率虽然比较乐观,但其中灵活就业率分别为88.98%、88.76%、89.74%,由此可见,除去灵活就业,英语专业的稳定就业比例是非常低的。
二、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英语专业过热,就业市场拥挤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在我国各个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语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成为热门专业,我国从幼儿园开始就开设了英语课,社会的过度关注直接导致英语专业过热。基于此,高校不断扩招,几乎各类高校都设置了英语专业,使得英语人才的供给量迅速增加。此外,随着社会英语教育水平和培训机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和社会人员都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再加上海归人员,英语就业市场的压力逐渐增大,英语专业人才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二)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不尽合理
目前,我国英语专业在培养目标和方式上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弊端:重视英语语言学习本身,忽视其他知识能力,造成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均衡,难以应对实际工作。以英语翻译为例,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外国文化素养,充当的仅仅是翻译机器,但两国文字之间的相互转换不单单是华而不实的“字斟句酌”,更重要的是要以深厚的两国文化素养作为基础。因此,英语教学不但要强化外国文化学习,更应该注重中国文化的教育,如果我们培养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只精通国外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和历史情况,却不了解本国的文化和历史,就如同培养了一个外国人,很难代表我国进行国际对话。
(三)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英语专业学生的入学成绩较高,加上以往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外向型企业和大中型城市,工资待遇相对较高,直接导致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此外,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出国和到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工作是很多毕业生心目中的“体面工作”,这种择业观不仅让他们在择业过程中走进了追求功利、求闲怕苦、虚荣攀比、一步到位等就业误区,更让他们陷入择业面过于狭窄的尴尬局面,最终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四)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我国,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开设了英语课程,而且,英语课得到了各级学校的高度重视,英语已经逐渐从一门“专业”回归到了“工具”。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挤压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此外,英语专业毕业生知识面较为狭窄,除了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强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外,其他方面所知甚少,缺乏除语言技能以外、能与职位匹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就业时并不具备优势。有些用人企业甚至指责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流利、头脑空空。
(五)毕业生自身专业素质欠缺
一些高校盲目扩招,师资条件和硬件水平没有保障,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据调查,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四级、八级测试的合格率只有40%左右,大部分学生无法胜任连续传译和同声传译方面的工作,甚至有些学生进行双语商务会话都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社会有需求,毕业生恐怕也很难胜任用人单位希望他们承担的工作。
三、提升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一)不断调整培养目标,改进培养方式
高校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这才是提高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治本之策”。将人文学科的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转变,比如增加口语、翻译方面的课时;增加与中国语言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加强公函写作、经济商业、机械电子科技等专业技巧和术语的学习;尝试与本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培养双向人才。
(二)全面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英语专业毕业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如今,用人单位十分注重员工的职业操守,例如,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实干精神等等。此外,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更要加强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这都需要高校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高校需要开设更实用的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新生入校开始,全面地开展职业测评、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训练、专家指导和面试技巧培训,帮助学生尽早了解和规划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生活目标,理性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避免就业时出现“临时抱佛脚”的尴尬局面,帮助毕业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四)调整就业期望值
就业期望值过高是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因此,要不断地进行就业指导,甚至是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很多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只看重眼前利益,追求功利,求闲怕苦,虚荣攀比,想一步到位,不知“厚积而薄发”的道理。因此,要向毕业生灌输“骑驴找马”、“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思路,在小公司、小企业积攒工作经验,待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社会经验不断提升后再谋求更好的出路。
(五)夯实专业基础,增加自身知识储备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在写作、商务会话、连续传译和同声传译等方面下工夫。不但要重视专业四、八级考试,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多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让自己了解职场、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从实践中发现自己欠缺什么,进而在学校弥补这些不足;从实践中得知社会需要什么,在学校进行再学习。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为走上就业市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结束语
在就业竞争不断激烈的今天,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就业的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更需要“亮剑”精神,面对困难时能多一些勇气,多一些信心,敢于“亮剑”,善于“亮剑”,发扬“明知不敌也要‘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主动“亮剑”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自己理想的就业岗位。
[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吴菲.我国外语学科发展的约束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
[2]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3]刘龙根,伍思静.难以释怀的徐烈炯之问——关于外语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当代外语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