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企业信息化

时间:2022-09-25 17:36: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企业信息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企业信息化

第1篇

通过调研,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社会环境、企业实力(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更主要还在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模糊,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肤浅;另外,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而相当部分的企业高层决策者并未将信息化提升到战略的高度进行整体规划。西宁市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技术普遍落后西宁市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多数物流企业缺少现代物流技术装备,集中度低、运营方式单一,效率低、费用高、服务功能不全,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西宁市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发展不平衡。据青海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行业调查,西宁现有9家A级物流企业,这9家物流企业除了邮政速递和全国性的物流企业使用整个集团的物流信息系统,其它物流企业基本没有物流信息系统,运用的仅是一些物流服务软件。

3.物流软件使用不足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物流系统集成软件有: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供货商管理库存系统(VMI)、供应链管理(SCM)等,这些集成系统软件在西宁市物流企业中应用不足。

4.企业现代物流理念不足西宁市的物流业经营运作模式仍处于传统阶段,企业仍然习惯于自办物流。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服务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一定距离。

5.物流信息化基础薄弱虽然西宁也投资建设了信息平台,但物流信息共享和交换的机制依然不健全;物流监管信息化水平很低,监管技术落后、制度不规范、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6.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西宁市物流业行政管理分散,主管部门间缺乏协调统一,相关物流系统各自规划建设,缺乏沟通协调,盲目、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无法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优化。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业管理粗放,标准化、信息化进程缓慢,物流企业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7.专业物流人才缺乏西宁市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较落后,市场缺少专业的物流人才,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制约了西宁市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

根据西宁市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日、美等发达国家及国内优秀物流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经验,从政府、企业和行业三个层面提出促进西宁市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基于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强化政府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中的推动作用,坚持专业化、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

2.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

3.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等方面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工作,促进西宁市物流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4.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完善物流产业政策研究和制定规范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改进对物流业相关领域的管理方式,营造竞争有序、运作规范、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宽松的市场环境。根据西宁市实际制订物流业规划,指导本地区物流业发展。

5.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现有物流网络与设施进行优化与升级,促进其合理布局和资源最佳配置。继续加快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建设;突出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西宁铁路枢纽功能;扩大西宁曹家堡机场的营运能力,大力拓展运网覆盖范围。

6.切实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教育部门应加强与青海省内外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开设物流专业,采取联合办学等方式,培养物流人才。青海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班,积极开展物流师、采购师的培训认证工作。

7.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着力建设和完善西宁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二)基于物流行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物流发展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物流体系、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现代物流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要发挥好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及其它物流民间组织的协会要积极组织会员认真学习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优势,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推广使用各项物流信息化技术。

2.加强对内学习、对外交流通过组织物流专家授课、物流发展高峰论坛等形式,广泛开展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引进推广先进管理理念;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全市优秀的物流企业团结在协会周围,为全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物流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根据西宁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诺兰模型阶段分析,西宁绝大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初始、扩散阶段,少数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控制、集成阶段,下面根据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不同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物流企业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信息化发展初始阶段此阶段中,物流企业对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较低,对计算机的应用未普及,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因此,此阶段中应引导员工进行观念转变,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和参与程度。

2.信息化发展扩散阶段处于本阶段的物流企业首先应该分析自身信息化需求,根据企业的发展有目的的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加强重点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化建设。

3.信息化发展控制阶段本阶段物流企业要在整体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的同时,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加强企业员工的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认识和使用,组建INTRANET(企业内部网),打破职能部门内部之间的“部门壁垒”,将单点、分散的信息系统化。

4.信息化发展集成阶段在此阶段,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首先就是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立数据仓库系统;选择满足物流企业重要的、核心的、关键的业务的软件供应商,构建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

5.信息化发展数据管理阶段该阶段是企业真正步入信息化的关键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完备,应用水平也较高,管理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企业在此阶段的发展策略就是要合理有效地将企业人、财、物等资源优化配置,最主要的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将计算机网络建设与数据仓库和应用软件开发相配套,进一步构建共享资源的信息网络平台。

6.信息化发展成熟阶段该阶段企业具有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将其充分利用,企业应真正全面实现电子商务的应用,运用CRM/SCM(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将企业各个业务环节连接在一起,使得各种业务和信息能够实现集成和共享。严格说来,目前在西宁能够运用CRM/SCM进行电子供应链管理,全面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几乎没有。但是电子商务阶段是发展的必然,在这个阶段不可忽视对电子商务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第2篇

一、物流信息管理的战略地位

现代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通过它的几项基本功能来实现的,包括:(1)市场交易活动功能交易活动主要记录接货内容、安排储存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制定价格、及相关人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交易作用就是记录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是:程序化、规范化交互式,强调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性和集成性。(2)业务控制功能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及现有管理个体和资源的管理,要有信息系统来做相关的控制,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作业计划和绩效进行评价和鉴别,这里强调了信息系统作为控制工作和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3)工作协调功能在物流运作中,加强信息的集成与流通,有利于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减少劳动强度系数。这里,物流信息系统也有重要作用发挥。(4)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管理协调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活动的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强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决策和战略定位作用。正是由于物流信息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日益为从业者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商所重视。

二、物流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对物流活动的认识

最早起源于美国,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概念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模式用于物流管理当中,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第四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通讯技术诸如宽带技术、无线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如Intranet、Internet的广泛应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1)物流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表现为网络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Added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企业内部网(In-tranet)。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2)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同时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3)信息技术促使虚拟物流系统走向应用物流配送经历了和正在经历三次革命:初期阶段就是送物上门,即为了改善经营效率,国内许多商家较为广泛地采用了把货送到买主手中的方式,这是商务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物流配送本身,也影响到上下游的各体系,包括供应商和消费者;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是有益的,将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配送的革命,为传统的物流配送观念带来深刻的革命。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的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相应的物流观念也必须是全新的。

四、仓库管理系统是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中枢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必须开发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CodeBar等新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仓库管理系统(WMS,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是以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包括仓储管理系统、仓库终端、物流业务核算系统等,能够实现仓储数据交换、库区信息管理、库存商品管理、仓储业务结算、进出库商品数据采集录入等多项功能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物流企业的最主要的功能部分,仓库管理系统的实施将大大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上海某物流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仓库的实际情况,预先定义存储库位的大小尺寸、收货区、备货区、出货区,并按照一定的优先原则来优化仓库的空间利用和全部仓储作业。对上,它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电子媒介,与企业的计算机主机联网,由主机下达收货和定单的原始数据;对下,它通过无线网络、手提终端、条码系统和射频数据通信等信息技术与仓库的员工保持联系。上下相互作用,传达指令,反馈信息,更新数据库,并生成所需的条码标签和单据文件。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仓储管理模块。由入库管理模块和出库管理模块组成,支持仓储作业中的全部功能,从进货直到发货的全过程:建立入库预报-->实际货到站台-->收货-->货进收货区-->点货-->进库位-->建立出库预报-->取货-->分捡货物-->重包装-->货物移至出货区-->实际发货。(2)数据管理模块货物编码管理。库位信息管理及查询、报表模块(其中包含存储效率等统计模块)。供应商数据管理。未被确认操作的查询和处理。数据库与实际不符记录的查询和处理。(3)库存管理模块客户订单号码查询库存。货物编码查询库存。入库时间查询库存。盘点作业。(4)财务费用管理模块发票生成。库存产品成本核算(统计)。(5)仓库管理系统附加增值功能客户远程访问,可以通过Internet的实时更新数据,了解最新库存情况。报告编辑器,以满足用户特殊需求的报告编制。支持查询及报表输出到EXCEL。依靠无线射频数据从条形码采集并传输数据,提高其运作效率,这包括在生产率、储存面积的使用、库存的准确度、以及客户服务都得到显着增加。有EDI数据处理接口,进行原始数据集成与处理。提供外部数据库功能接口即与客户ERP系统连接的能力。能够实现多种模块叠加式升级能力。该物流公司通过使用仓库管理系统,产生了许多切实的效果:(1)为仓库作业全过程提供自动化和全面纪录的途径;(2)改变传统上的固定货位,实现仓库随机储存,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仓容;(3)提高发货的质量和正确性,减少断档和退货,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4)为仓库的所有活动、资源和库存水平提供即时的正确信息。这些效果带给企业明显的效益:配送能力提高20一30%,库存和发货正确率超过99%;仓间利用率提高;数据输入误差减少;库存和短缺损耗减少;劳动、设备、消耗等费用降低。

五、物流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物流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以及存在的问题有:(1)外部环境压力有: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分割的变化和新销售渠道的产生;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科技进步速度加快;来自利益相关人员的压力;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产业整合和联盟;环境问题和风险控制等。(2)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两个:一是业务流程的局限,表现为低效率的流程造成断层和滞后;买卖方关系不佳;信息交流肤浅,不畅通;缺乏跨公司的合作流程等。二是信息系统的局限,表现为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公共平台;信息不能有效及时地传递;制造商与经销商、物流中心之间共享预测和补货计划;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共享零件需求预测;整个供应链中实时库存信息和瓶颈;实时可供货信息等。针对上述问题,物流企业应实施以下信息化的措施来提升企业物流水平:(1)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利支撑。企业直接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利用其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性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2)业务流程重组(BPR)。业务流程重组是通过重新思考、翻新作业流程,以便在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化”的改善。其核心是以顾客、流程为导向,根本性的重新思考与设计,辅助信息技术的运用,最终达到绩效改善。BPR有助于企业识别核心业务流程、简化非增值部分流程、实现供应链组织的集成和整体优化。(3)协助实施企业资源计划,通过电子商务达到信息集成化。企业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电子商务的主要特征,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减少传统商务模式的中间环节。ERP与电子商务结合,可使物流和生产有机结合,实现物流同步和资源优化,帮助客户真正意义上实现“零库存”管理,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4)借助通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及其他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通讯、数据交换及其他应用技术密切相关,企业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及其他交叉学科技术,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物流信息综合管理水平。

第3篇

关键词:赣南;物流企业;信息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要大幅度降低我国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来带动物流企业的全面发展,构建全社会的大物流系统。这就迫切需要物流企业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化、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积极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并完善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物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因此,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赣南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赣南的物流企业中,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很少,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物流企业之所以没有进行信息化有如下原因:

(1)小企业软件缺乏:首先赣南的物流企业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软件有限。这里的适合一是指价格适合,二是指物流软件适合。现在市场上有不少所谓的物流软件大多数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软件发展而来的,价格较高,而且存在不适用中小物流企业实际运作的现象。

(2)传统观念及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许多物流企业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而来,由于人员素质及资源有限,习惯于用传统的思想解决问题,使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同时,作业模式也习惯于手工作业,害怕甚至抵触企业信息化。

(3)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物流平台发展缓慢:赣南绝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中小企业,企业资金、规模和经营能力有限,自己开发或购买物流信息系统软件的可能性不大,故迫切需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4)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入。赣南在物流企业信息化长期发展战略上尚未形成体系,标准化工作发展较慢;同时,物流企业对自身当前的信息化建设也缺乏规划,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目前真正去搞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企业寥寥无几。

(5)信息技术应用比较落后:信息技术落后已成为制约赣南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比较少、层次比较低,计算机应用多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

(6)物流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赣南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部分物流企业通过筹资建设信息系统,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扩大企业的客户群,提高盈利率。但赣南物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还很少。特别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分散,导致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

(7)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现代物流作业过程复杂、环节较多,信息量大,对技术需求高,各种物流信息又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捕捉的特点。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绝大部分物流企业缺乏既熟悉物流管理业务,又懂得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知识,并熟悉现代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的专业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1)合作方式:赣南物流企业多为中小物流企业,其规模、财力有限,独立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或平台耗资巨大,因此,中小物流企业急需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同使用、共同维护。

(2)积极借鉴国外物流信息化标准:管理者应该打破常规的管理方式。在世界各国十分注重物流标准化建设,重视物流标准的跨国衔接,尤其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如美国与欧盟之间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装备设施的统一标准,同时在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化方面美欧各国已基本完成了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整个美欧统一市场的标准化。在注重向国外发达国家美国、欧盟、日本借鉴有关物流标准化经验的同时,我门更应当注意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充分合作,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特别是其中的信息化标准,并密切跟踪有关动态。

(3)可利用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和校企联合方式:在赣南物流企业中,大多数规模非常小,难以独立开发或购买物流信息系统,又缺少和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条件,此时,利用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提供的信息平台,进行高效率的物流运作。物流基地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入驻的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平台,引导他们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业务运作,直接促进物流企业的业务拓展和运营成本的降低。根据国外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经验,物流信息系统在低端市场上不具备开发价值。从商业化运作而言,物流企业在目前还无法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地开展信息化。

(4)制定科学可行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物流企业应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在于构建信息优势和集成物流的“整体合力”,加快物流组织向便于信息快速流动和开发利用的转型,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

(5)采用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技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必须开发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 EDI、GPS/GIS、RFID、EOS、Internet、条码等先进技术,更好地实现货物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功能。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物流信息化支撑体系以信息化标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设施为基本元素,以办公或业务自动化等事务处理系统为基本应用,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物流供应链管理与控制,以电子商务系统实现生产企业和物资需求者的供需关系,而通过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与政府经济系统、企业作业系统的集成,从而准确预测不同模式下物资资源需求,制订全面的资源计划。

(6)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资源:以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十分看重硬件投入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日显重要。事实上,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同时,信息整合也会推动物流行业相关资源和市场的整合。赣南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的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7)重视和培养专业人才:人才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物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般认为,物流信息化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知识结构: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精通物流专业知识,这是开展物流工作的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此外,还应掌握方法论、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等。因此,在进行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时,应注意从上述几个方面合理构建培训内容,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环境和实践环境,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的途径可采取院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注重信息化人才储备。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赣南物流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就必须重视并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鼎足于赣南,面向全国,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志惠.物流信息化对策[J].中国信息界,2005,(21):48-50.

第4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第三方;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虽然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国有物流企业如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集团等已经认识到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但我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此,我们研究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一、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系统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进行全球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需要。现代物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当前单独某个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及的。由于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等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形成服务效率低下,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信息系统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由于物流信息系统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涉及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其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都很大。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应根据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规划。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物流服务企业业务存在很大的迥异性,国际上找不到一套完全适应各企业的通用软件。

(3)信息基础建设薄弱,缺少规范系统的信息结构。虽然大部分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做得并不理想,这也为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后期的信息化建设制造了巨大困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不仅包括要对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种资源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编码,而且信息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要规范、通畅、稳定;同时,还要研究对信息进行科学、合理、深入的加工处理流程方式。

(4)缺少信息化人才储备。基础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先决条件,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数据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设备、程序和数据问题,还要以人为本。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计算机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即人们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枝术(如EDI、INTERNER、GPS等)、信息平台、信息装备等,围绕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分发、服务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连接。实现物流信息化体系主要由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构成、物流信息化枝术支撑体系是以信息化标;以信息技术和设施为基本元素,以办公或业务自动化等事务处理系统为基本应用,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信息与决策系统实现物流供应管理与控制,以电子商务系统(包括电子采购、电子分发等)实现生产企业和物资需求者的供需关系,而通过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与政府经济系统、企业作业系统接口。预测不同模式下物资资源需求,制定全面的资源计划。

三、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要进行战略规划

在目前处于激烈竞争的物流市场上,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其受资金、硬件、人才等方面的约束,不可能成为综合物流提供商。因此,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生存的话,必须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必须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这就要求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变以前以规模效应获得经济效益的观念,而应该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服务。

四、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

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同时,欧州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它可以帮助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因而,作为后发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璐遥.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原则浅析[J]. 四川兵工学报, 2003,24(5):25-27.

第5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物流行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进步。本文通过分析物流信息化及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化体系的对策,以期促进其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物流企业 信息化体系 构建策略

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发展宗旨是追求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经济效益,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得立足之地。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标志,而构建物流信息化体系是物流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对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流信息化概述

物流信息化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物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及传递的一系列活动,以加强物流过程中的控制,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美国物流企业已经普遍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条形码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和速度,基于互联网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物流企业信息传递,已经实现无纸化发展。而在运输及仓储过程中应用运输管理系统及仓储管理系统则大大提升了运输及管理效率,而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客户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促进供应链透明化,则又推动了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虽起步较晚,但现阶段物流行业的发展也逐渐渗透信息化理念,这对于提高物流行业市场竞争力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根据2012年12月国家物流信息中心对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企业信息化趋势加快,但是信息化水平仍旧处于起步阶段,整合处理采集到的企业信息存在着诸多困难。如广州吴康物流有限公司,虽已建成广州现代物流网、广州物流信息网等信息平台,但深入调查后发现,该公司建设的公共信息平台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存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不足,信息化发展缺乏统一标准,孤岛现象等问题。

三、构建完善物流信息化体系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物流信息化环境

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现,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发展氛围,对此,政府应当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自由配置,同时制定相应的物流产业政策及配套政策,如鼓励大型物流企业进行上市,通过融资及再发展,给予大型物流企业贷款贴息、财政补贴及低息优惠等政策支持,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这方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郑州航空港取得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资格,申报保税中心B型成功。2012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完成进出口额285亿美元,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55.1%,在全国32个综保区中位居第二,当前仍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由此可见良好政策环境对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2.实现一体化发展

物流企业一体化的构建,其核心在于供应链及物流,就当前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对于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缺乏关键技术,且经济合理性差,对此,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物流技术研发,针对现代化物流核心技术进行研发,以降低关键技术的应用成本,这不仅能够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促使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技术,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及市场竞争力。远成物流集团创建于1988年,已具备公路铁路干线运输、仓储服务及城际区域配送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近两年来,远成集团加速构建仓储与区域配送一体化,建立自己的评估管理体系,已构建以物流订单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实践证明,一体化管理系统极大提升了远成集体的市场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了整个集团的经济效益。

3.建设专门的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是构建信息化体系的基础。对于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应以标准化和革新化为原则,应用现代化技术如扩展标识语言等,通过应用这些功能强大的编程及数据库工具,允许计算机存储和传输相关数据,并保存数据的结构及内容,再通过将这些数据和内容传输到专门构建的信息平台上,与企业内部人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提升运作效率,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联想集团作为中国IT业的龙头企业,最初,联想并没有自己的物流公司,运输配送业务大多采用第三方物流形式,在实践中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联想集团通过多年发展,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配送系统,通过构建物流信息平台,联想的平均交货时间从20天降到5.7天,存货周转天数从35天降到19.2天,应收账款从23天减到15天,订单处理量人均13个增加到314个,供货满意度及交货准确率也都明显优化,联想的物流效率显著提升,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客户满意度及市场竞争力都显著提高。

结束语:面对现代化市场发展状况,物流企业构建信息化体系是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尚不成熟,但构建信息化体系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核心技术研发,积极构建内部信息平台,实现一体化发展,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东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郑书渊.浅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5).

第6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 信息化 产能 途径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物流的信息化同时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大步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国民经济行业的普遍使用,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以及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出现快速发展的强劲趋势。物流企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物流行业中,应该主动提高产能效率,尽力满足客户需求,降低企业本身的物流成本,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扩大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当之无愧的“杀手锏”,是现代物流企业重点发展的目标和核心竞争力。现代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原来传统运输环节与生产环节相独立的产业界限,从整体上有利于企业进行生产体系的优化设计和管理,实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三者的和谐统一。

物流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增长中位于战略地位,并且无可正义地成为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规划。物流行业是实现商品自由交换的重要纽带,物流企业的发展将会伴随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契机,使自身的业务更加繁忙。那么,面对这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广大的物流企业如何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产能,减少物流成本,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个物流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一、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物流信息的涵义是指在物流活动进行中产生及使用的必要信息,是物流活动的内容、形式、过程以及发展变化的反映。物流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物流相关信息的有效管理,物流系统是现代信息系统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物流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收集、加工、处理已达到对物流进行管理以及控制,同时,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措施支持的系统。

物流的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刻地应用。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为物流系统中核心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的水平是衡量物流业务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现代化的物流离不开信息化的物流,物理信息化是物流企业的必经阶段。

二、物流企业应用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对改变当今我国的消费和生产系统和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物流行业已经不仅仅是对货物进行运输,更多承载了对信息的运输,不同种类的信息在物流的集散中心进行处理和加工并进行传播。物流信息化包括物资的采购以及销售、存储、运输等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功能对物流的数据进行集散和分析。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进行由“点”到“面”的华丽蜕变,用物流网络的形式将不同的物流企业之间以及物流企业与生产行业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流与合作,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利润。

1.有利于物流成本降低。物流企业通过使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手段预测、决策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以及有效措施等等。通过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消耗,以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决策,并使其达到最优化以及智能化的特点,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物流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而取最大的企业利润。

2.有利于推动组织结构优化以及推动物流业务的重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的客观要求促进物流企业进行物流流程的结构重组,以不断进行物流行业空间的拓展,以及时间范围内的持久发展。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强大功能,必定会使企业缩减不必要的管理层次,从而推动企业中物组织结构的重组,促使物流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合理化和扁平化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产能和生产效率。

3.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家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成立,逐渐导致物流市场趋于饱和状态。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后,竞争范围已经从原来的物流环节向供应链的竞争转变,如果物流企业不根据形势的转变而发展信息化,那么其就会在供应链竞争中出于劣势地位,并丧失与其他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在供应链形成的基础之上,竞争手段也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的管理和处理能力的高低逐渐主导供应链对市场的作用,决定了物流企业是否能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层次的分析

物流企业应用信息化提高产能就需要对信息化需求进行准确的定位,其是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只有对物流企业的需求层次进行准确分析和定位,对企业信息化的优势和劣势明确,正确认识物流信息化所面临的挑战,才可以保证物流企业从容地面对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层次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主要三点:

1.主抓基础工作的信息化。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产能和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主要是解决物流信息的采集、传送、加工处理以及信息的共享等问题。信息的传输以及资料共享等方面的标准和成本问题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予以解决,物流企业所涉及的信息主要是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方便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的部署,其主要内容很少涉及企业的内部管理优化改造升级问题。

2.关于流程改造问题的信息化。在物流企业竞争中,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并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不仅将信息系统论加以应用,更加快技术的优化,使其用于流程的改造,信息系统与新型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并作用固化新制定的流程和管理方式,并在物流的流程中提供相适应的合理解决方案,例如仓储流程的结构优化等。

3.物流供应链的形成和管理工作需要。物流管理作为形成和管理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保证供应链的协调性和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对物流行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信息的相互沟通以及信息的反馈,从而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互惠互利的利益机制的建立和逐渐发展。

三个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层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物流企业中流程改造问题的信息化以及供应链的形成和管理必须以基础工作的信息化为必要的前提基础,而物流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则应该以物流流程改造问题的信息化要求为根本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当前,中国的物流企业就其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方面来看,还处于比较低级和原始的传统发展阶段。根据数据统计可以明确得知,中国物流企业中只有约为25%的企业进行或者部分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不到15%的企业才全面进行信息化建设。很多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瓶颈在于整个物流行业的供应链中,由于物流上游和下游企业之间信息流通的主要环节没有被“凿空”,流通环节中的流通成本过高,导致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减少,使大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层次过低,信息交流不畅。以下是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提高产能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1.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提高产能的意识淡薄。现代物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求实现信息的智能和工作的自动化,而且更加注重对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活动,如采购物流、回收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回收物流的高效和专业性,这就对最为个体独立存在的物流企业需要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设备组织日常的物流经营管理活动。由于广大物流企业现在运行的落后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局限,我国企业的物流活动多由企业内部进行承担。根据相关数据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工业产业行业中,原材料方面的物流主要是由企业自己和原材料的供应企业承担,各占原材料运输比例的37%以及49%,而委托给第三方的物流企业则只有20%;在产品销售的物流中,企业自身承担物流业务的比例为25.1%,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的比例约为60%,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其独立承担的物流业务仅为14.9%,这种行为直接阻碍了物流产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现今的物流企业无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收入,自然对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就会大大降低,无法彻底改善自身信息化设施水平的高低。

2.物流资源的管理信息混乱。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在于物流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其不仅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开端,也是其建设的最终归宿。当前,许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没有处理好物流运作层面与管理层面之间的信息采集以及处理工作,使信息系统的健身缺乏必备的基础信息源头,从而影响整个物流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于物流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对于物流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规划,没有相关的统一信息标准,缺乏合适的统筹规划,决策设计、企业的物流生产活动以及经营管理信息之间流通性降低,资源信息不能共享,使企业很难享受到物流信息化所带来的真实收益,不利于企业主动进行物流资源信息管理。

3.物流企业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人才是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产能的主要参与者,是进行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性因素。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产能的关键途径之一就是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经过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利用人才的作用,才可以推动企业实现战略决策目标,提高企业产能效益。所谓的物流企业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物流相关知识,一斤扎实的文化知识,还应该掌握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产能的提高。但是,许多物流企业的员工对于现代物流概念的提出知之甚少,不理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有相当一部分的职工不具备计算机操作的基础,致使物流企业信息化无法助力与企业产能的快速发展。

五、物流企业信息化提高产能的途径

通过对上述阻碍物流企业通过发展信息化而提高产能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得知,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推定作用,产能的多少油信息化水平建设的高低决定。物流企业如何通过企业信息化提高产能是每个物流企业谋求自身发展和获取最大利益的首要考虑问题。以下几点策略是根据我国物流企业进一步寻求信息化发展与产能提高是面临的问题进行相应途径对策的分析:

1.应该加速物流信息化的标准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内容包括运输环节、仓储环节、包装环节、配送环节以及流通加工等多个分工不同的环节安排,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流将物流环节的相互连接形成整个完整的供应链,其必须通过数据接口、EDI、GPS、编码以及文件格式等物流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建立,用以消除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障碍。彻底根治物流供应链上经常会出现上游和下游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交流沟通不畅,物流活动的协调性差,操作重复、反应速度慢、准确性不高的“顽疾”,主要在于供应链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建立及时、透明、反映快速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基础工作就是要做好物流信息化统一标准建立,物流信息化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以及单项标准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建立可以促进物流企业将客户、分包方以及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也应该加速建立和完善,从而可以使市场份额扩大,企业自然而然提高本企业的产能绩效。

2.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建设工作。物流信息化的开展不断促使物流产业向综合性产业发展。伴随着新的物流模式的出现,为保障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新型的专业物流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显得极为重要。物流企业为实现产能的提高,应该加强对物流人员进行培训,是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接受物流产业化的新型发展模式。为了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必须提高物流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素质,可以通过行业内部的职业资格制度考核,提升管理者的基本业务素质,转变落后的物流企业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物流产能和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产值效益。

3.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平台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快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及时为工厂、物流企业以及销售商提供根据统一标准建立的信息系统平台所集散和流转的基本的物流信息,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平台建设同过信息之间的及时交流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活动,节约物流成本,也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可以提高产能的信息来源,有助于企业各项系统功能的实现。政府相关工作部门也可以以此为基础建立部门之间的行业管理规范以及规范市场化的相关协同工作机制。

4.开展和鼓励物流技术的创新。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化来提高产能必须以引进相关软件和技术设施为前提条件。对于开展和鼓励物流技术的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是物流企业快速发展信息化的客观要求。相对于国家来说,通过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的一体化,采取对相关物流项目进行业绩考核,站在国家开展技术创新的角度,对创新研究予以资金的支持以及相应的奖励。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国家予以在政策性的保护,其目的在于鼓励物流企业自身通过积极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谋求企业产能的极大提高。

5.进行物流公司的强强合作,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由于我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的时间相对较晚,竞争力较弱,系统发展体系没有完全形成,能力低,在国际物流竞争中出于不利的地位。为了使我国本国物流企业抢占本国市场,提高产能效益,只有充分使用国内的相关政策优势以及信息平台,适时地开展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互相利用对方的优势条件互补,与国际大型物流企业进行对抗,不仅可以促使利润的获得,也能彼此促进各自的发展。同时,在合理的条件下开展企业的重组或者进行兼并,通过扩大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以及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可以开展更多、范围更广的业务,抢占市场份额,提高企业产能。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化应用于物流产业以提升企业自身的产能,是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洪流。物流企业要想加大自身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就应该不断加强对物流信息化人力资源以及经济资金的投入,注意把握和迎合市场对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方向,在企业与国家共同作用下迎来物流企业信息化大发展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蔡学文,信息化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第7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 信息化 现状 对策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广和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有90%是小型私营企业,其市场占领速度及整合速度有限,加之国内物流基础设施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制约,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缓慢,使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制约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如何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是每个物流企业都需要认真思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物流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趋势,制约着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具体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其一,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投入。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等看得见的东西舍得物力和人力的投入,而对于软件的投资觉得不值得,不能接受花上百万资金去买一张小小的安装光盘。其二,在企业中存在盲目信息化和消极信息化两种对立的错误思想。前者认为信息化无所不能,不顾自己企业实际盲目大手笔投资,后者则认为自己小规模企业,不必也无法进行信息化建设。其三,信息化建设缺乏耐心,误认为信息化可以立竿见影带来效益,没有预定时间得到预定的收益,就减少或终止信息化的后续进程,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信息化进程的缓慢。

其次,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不匹配。目前,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的规划,不能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相匹配,对于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大多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办法,只能片面的解决某个作业环节的局部问题,致使整个企业的信息平台和各节点之间信息无法流通。另外,我国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致使沿用传统的揽货、装卸、运输等传统运作方式,面对低信息化程度的零散货主,缺乏应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更无从考虑信息化战略。

最后,第三方企业信息人才短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从原来的货运或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信息化基础和实力普遍较弱,信息人才短缺。传统的货运仓储企业以体力劳动为主,改型之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固有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企业中缺少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信息人才,不能很好的完成信息系统的建立、应用和维护,直接影响了企业物流控制的信息化进程。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其信息发展策略

物流信息化是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服务的,其信息化战略的选择要由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和业务实力来定位,必须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首先要制定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来规划其信息化建设目标。第三方企业未来的发展,可以成为主导行业的大型企业,或者成为大型物流集团的具有少量物流资源的从业者。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相应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于前一种发展目标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提高要求,以增强在同类竞争企业中的竞争能力。对于后一种发展目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以服务为主,主要用来满足企业和客户的物流活动需要。

2. 增强企业主体信息化意识,完善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大多取决于企业的总体素质,特别是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决策者要对物流信息化问题有科学长远的认识,正确对待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也必然性,科学对待其周期长、收益慢的问题,认清信息化的直接作用是改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生产效益,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要损失某些人的利益,有这或那的阻力,企业的决策层要对这些方面正确对待,以保证信息化的持续建设。另外,物流企业还要加强自身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实施信息化全员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化项目的认识及管理操作方法和技术。并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引入相应的竞争,以激励和约束员工,鼓励他们自觉的投入到信息化发展中去。

3 .以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分层分步实施

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与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相关,要与企业规模及物流服务需求相一致,切忌盲目建设而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外,物流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其实施过程的有效性,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发挥整体可观效益,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策略制定相应的信息统筹规划,以给各部门的信息建设提供统一的规范,使其共同发展。各部门在企业的整体规划下,要根据部门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分步骤实施建设。另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分期分层实施物流信息化,以保证人力物流的持续投入。

4 .发展物流联盟式的信息化模式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为了建设耗资庞大的信息系统,走企业联合的道路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各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各企业相互合作,建立物流联盟,可以提高共同的信息化水平,以产生更高的效率,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物流信息化;现状;作用

互联网思维与物流信息化

1.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技术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影响着市场的商业贸易,进而影响着企业的运行。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的管理者对产品或服务、顾客、营销方式、运行机制的创新等方面,甚至对整个商业的价值链在互联网时代采用了新的思维方式。[1]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并不局限于互联网的产品、互联网的企业。

2.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实现物流信息化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基础环境的建设。基础环境是指实现物流信息化所依靠的环境,包括物流信息化规划、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物流重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信和网络等设施。[2]二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高效使用,在网络上建立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整合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等资源。实现物流信息化,要考虑两个重要的方面:物流信息的收集、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1.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低下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现代物流行业都在进行着物流信息化的转型,这是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建设处于初始阶段,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信息化的程度还不均衡。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核心技术,现在国内的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因为物流信息系统不普及、不成熟。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没有能力使用现代的物流信息。而且在大部分有物流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系统与系统之间没有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还不成熟,没有足够的能力收集和整合物流信息。[3]物流信息化的程度与企业信息化的程度是相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事实。

2.条形码等物品识别标志和设备不普及

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以条形码为代表的识别设备还未在物流行业中普及使用。虽然这些识别设备在物流企业中应用的很早,但是普及的程度很低。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将近80%的物流企业运输的物品和储藏的物品没有条形码等识别标志。条形码等识别标志应用程度低,严重影响物流系统的正常物流信息的收集等处理活动,降低了物流信息的录入、更新的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企业仓库的自动化管理。而且条形码等识别标志的普及程度低,还阻碍了物流活动中信息的处理,减缓了物流企业与工商业之间信息的共享速度。[4]

3.电子数据交换和全球定位系

统应用率不高电子数据交换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国际标准,用来进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国际之间的贸易通常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来进行采购订单、提货单等数据的交换。现在信息化的进行依靠着电子数据交换与国际互联网的结合应用,物流信息交换等信息处理活动效率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使得库存的信息得到大幅度的增加,信息管理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这也就使得物流活动变得越来越完善和快捷。但是这种新型高效的信息管理方式,并未在物流企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甚至准确意义上的电子数据交换还未开始进行。有很多因素形成了这种现象:一是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够,导致没有技术能力应用这种系统;二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自主开发成本较高,很多物流企业没有能力支付。[5]更重要的是,物流企业之间在对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上未形成同样的认知,阻碍了其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另外,物流企业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程度不高,而国外很多物流企业都应用了这种系统,使得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通过率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

4.物流企业的网络应用水平较低

国外物流行业对互联网等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与水平都很高,而且技术很成熟,然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却与国际水平差得很远。近些年,我国物流企业才刚开始应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不但水平不高,而且普及程度很低,仅仅使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来处理一些初级的物流信息,远远未实现对物流企业内外各种物流信息的有效使用的目的。

互联网思维

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企业要想在互联网时代生存发展,管理者就必须以互联网思维,制定企业的运行方式和发展策略。

1.提高了物流信息的收集、共享和交换的效率

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一是物流信息的收集;二是物流信息的共享与交换。但是现在物流企业大量的物流信息还是使用手工录入,这就大大降低了物流信息使用的效率,而且手工录入的物流信息还存在着较高的错误率的问题,以这种方式实现物流信息的录入并不能使物流信息得到及时有效地更新,也就使得以后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交换与共享,导致物流企业不能充分地利用物流信息。这些原因也是目前物流企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之一。[6]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用互联网思维,思考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就会使用互联网技术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替代手工录入完成物流信息的录入和物流信息及时有效地更新,而且对条形码等标记标志与设备的大力推广与应用,使得物流中的物品可得到快速的识别,这样就提高了物流信息的收集的效率,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信息收集的出错率,增强了物流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互联网技术中的通信技术可快速地传播物流信息,可提高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的效率。

2.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

物流信息化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这是物流信息化的重要环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指的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但是国内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使用还处于刚起步的时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设备只有约十分之一的大型物流企业在使用,并没有小中型物流企业使用定位系统设备来对物品进行适时有效准确地定位与监测,使用地理信息系统为参考来进行物流方式的合理选择。根据国家制定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我国将大力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国内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将不再是局限于外贸物流和空中物流,而且覆盖了铁路、水路、搬家、快递等其他物流方式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互联网思维下,利用互联网时代下广泛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网络上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广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实现物流信息化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3.培养物流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水平

现在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够,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仍然处于探索时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相对来说程度很低,而且较分散,缺少一个全局性的规划,更别说详尽的运行计划和方略。很多企业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人员,导致一些先进的信息系统不能被企业引进和应用,以提高物流信息使用的效率。[7]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用互联网思维思考物流信息化,就会对物流信息化形成正确的认知,在管理过程中用物流信息化意识,思考和解决物流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注重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对相关信息技术应用所需的资金投入;培养企业信息化文化,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升民,刘珊“.互联网思维”之思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2):1-6.

[2]季航.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朱,屈军锁.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6):55-58.

[4]刘万强,王博.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06(8):49-50.

[5]宾厚,肖军,张伟.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市场,2007(23):52-54.

[6]王志娟,平金珍.计算机技术对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0(12X):116-117.

第10篇

Abstract: The paper lists the effect factors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discusses the materiality level of those effect factors in quantity throug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improving the innovative sense of the manager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ing to boost the informationaliz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the second important thing is to assure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have enough money to support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alization.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onalization;effect factor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007-01

0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物流行业也逐渐发展壮大,但是整个行业的总体情况却不容乐观,特别是个别省、市、地区的物流行业还停留在小、乱、散、低的状态。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很多物流企业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具体地说就是未能真正将信息化导入企业的生产运营当中。信息化进程缓慢,致使整个物流行业的生产力进步缓慢,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物流信息化影响因素的AHP分析

物流信息化受很多因素影响,但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人、财、物三个方面。具体地说,影响物流信息化的因素有六种,即: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的利润率、企业的现金流、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企业的规模,这六种因素对于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管理的自动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

为了将比较判断定量化,层次分析法引入了1~9标度法,并写成判断矩阵形式。判断矩阵如表1~表3所示①。

建立好判断矩阵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之后,即可通过计算各个因素的单排序权值与层次总排序权值。为使行文简洁,本文直接给出因素单层权重及总权重,如表4所示②。

根据权重可以看出,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在所用的因素当中所占的权重是最大的,其次是企业的现金流。也就是说,在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中,管理者自身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是最重要的。第二重要的就是充足的现金流,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否则信息化建设无异于空中楼阁。

2结论

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具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因为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的模式还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结构,高层管理者的意识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创新的意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支持与倾斜,以保证企业能够通过利润或融资整合现金流以使信息化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注释:①该判断矩阵由笔者通过咨询有关专家建立.

②相应数据均为作者使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出.

参考文献:

[1]孙谦.竞争环境下中国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研究[D].清华大学,2007.

[2]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11篇

关键词:物联网;中小微企业;信息化;SWOT-PEST分析

信息化是现代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物联网在企业信息化中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目前,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处于初期阶段.抓住机遇,在物联网环境下广泛而深入的采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对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很有必要.

1安徽省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安徽省通过实施“数字安徽”建设,出台了多个政策措施,基本建立起了基于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支撑平台,为全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比较低,部分企业的信息化还处在起步阶段,效率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面临较多的问题与挑战,企业竞争力不强.存在着诸如:1.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严重阻碍了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内的推广应用.2.技术供给和需求的失调阻碍信息化发展.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差异较大,专业化信息技术供给市场不成熟,致使供给与需求不对称,阻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3.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且技术不高.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具体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一直是困扰安徽省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安徽省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SWOT-PEST分析

根据SWOT-PEST分析方法,笔者建立了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的SWOT-PEST分析矩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受政策、技术、管理、人才等因素的局限,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散、小、弱”的问题仍然突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重视和扶持下,安徽省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促进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

3实例:物联网技术在A企业中的应用

A企业是一家小型物流企业,其信息化建设颇有成效,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上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是安徽省内中小微企业的典型代表.下面以A企业运输车辆管理过程展示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一般而言,对于车辆的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以往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对在途货物进行有效的监控,使得货物能够及时、安全的抵达目的地.根据这些,A企业的移动载体综合监控分系统实现了对车辆、司机和运输过程中的货物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并将监控信息通过3G无线网络及时的传递到主控中心,若有任何的异常情况,主控中心会立即对车辆人员下达管理指令,最后将数据保存,以备后来的责任追溯或事故调查.到目前为止,这一项目已经应用于A企业的多个网点,企业管理过程的可视化充分实现.与此同时,该企业将业务项目与客户进行对接,使得整体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管理全过程实现了透明化、可视化.

4结论

第12篇

[关键词] 物流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发展研究

一、概述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着物流行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向物流领域的渗透,凸现了信息的巨大价值,对物流信息的识别、捕捉、传递、处理、存储的能力及其在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直接影响到物流生产、经营、决策领域。

当前,物流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这就是物流要借助新思想、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搬运装卸、包装分拣活动进行改造,实现不断地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货物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品质、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货物安全的目标。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而且要考虑组织问题和人的行为问题。应当指出,拥有信息不等同于理解信息,理解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只有

这样才能够做到QR(快速响应)、JIT(即时)、ECR(有效客户响应)。

二、物流必须依靠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才能良好发展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必须依靠各个行业、地区、企业的协同配合,借助于技术、管理、通讯和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分步骤、分层次逐步建设。

由于物流生产地与需求地存在空间差异,物流生产力的布局也不够均衡,为了做好物流生产业务,必须在物流信息捕捉上下功夫。目前,在各个地区建立公共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对于降低找货成本、优化物流站点与线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是物流系统应用的基础。在物流领域常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信息采集技术、识别技术、信息传递与转换技术、存储技术、查询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善物流业务流程,提高物流质量。

在物流企业内部,在生产与运作、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借助于信息或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物流业务目标。比如,通过使用GPS技术与GIS系统,能够对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保证了货物安全,也便于客户随时随地查询。

三、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1.取得的成绩

(1)物流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利用已开发建设的网络资源库,建立了交通运输信息网络(CTInet)网管中心,交通科技信息资源网的建设也推动了物流信息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

(2)物流企业信息化正在向实用方向发展

物流、电子商务的开展已经将运输与信息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货运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为企业构筑了货运信息平台,提高了运输效率。

(3)港口和航运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港口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调度、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的计算机管理,骨干运输企业集团在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自身IT资源的增值服务,提高了竞争力。

2.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非常迅猛,客观上使得物流信息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是:一是信息化覆盖的广度不够,与物流建设粘结力不够强;二是信息资源缺乏统筹开发,共享率低,更新速度慢;三是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健全;四是统筹规划力度不够,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五是信息类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六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四、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物流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立足于物流业务本身,充分分析现实的物流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先进技术或实用技术来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使用与维护,使其成为既能支持生产又能支持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

1.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根据实际需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交通产业、仓储产业等的升级。主要目标是:借助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在获取物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识别与捕捉、分析与处理,关键是能够理解信息,借助于信息系统,进行快速响应,从而实现物流业务目标。

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

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使其在快速、持续、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前进。为此,要努力做好五个保障。

(1)组织保障

政府各级部门应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强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

(2)政策和法规保障

重要的政策和法规,主要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制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保证,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促进社会各部门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物流信息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资金保障

资金保证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多方位地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4)人才保障

人起着基础性作用,要培养既懂物流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技术保障

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物流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3.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重点

近几年,物流信息化建设应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和完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建设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相应数据库为龙头,推进公路、水路、铁路交通电子政务的建设。

(2)利用GIS等技术,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

(3)以管理部门、设计公司为主体,强化物流软件系统的应用工作。

(4)建设智能化的运输系统。

(5)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充分应用电子商务的新成果,加快物流系统的建设。

(6)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

物流企业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体。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企业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因特网(Internet) /内联网(Intranet)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系统。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