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5 04:2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终身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加快由一次性教育到终身教育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育理念把教育片面理解为学校教育,机械地把人的一生分割为学习期、工作期。面对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人们不可能仅靠在一个阶段接受一次性教育就能适应的。终身教育理念冲破了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不仅要求教育向纵向延伸,使人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和训练,而且还要求教育向横向扩展,使家庭、学校、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各级各类教育要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给全体公民提供个性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机会;要求人们牢固树立终身教育观念,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不断从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满足经济社会和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理念的转变
终身教育理论指出,受教育者是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动者和创造者,也是自身价值的设计者和追求者,教育的目的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而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突出了个人的中心位置和主体地位。目前,我国成人教育机构还存在着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文凭本位思想,把成人教育机构视为“人才”加工厂,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与终身理念是相悖的。为此,成人教育机构要强化素质教育观念,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成人教育对象,即主要是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采取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育,不仅要给学生“充电”和“加油”,更要培育他们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以便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
二、终身教育理念促进了成人教育体制的改革
(一)着力构建多元办学格局
从终身教育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等特征可以看出,育人与用人相脱节、一元化教育结构体系的传统教育,已无法满足不同经济群体、不同事业群体、不同成人个体的个性需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快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成人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化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着力形成多样化教育形式,在注重正规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非正规、非正式教育;在注重学历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非学历教育;在注重学术性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非学术性或实用性教育;在注重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闲暇教育,使正规的、非正规的和非正式的教育多彩纷呈。着力形成多样化主体,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成人教育,重视和支持发展民办成人教育,统筹各类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多样化教育类别与层级,坚持理论型与应用型教育并举,坚持学年制、弹性学年制与学分制共存,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为成人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
(二)着力打造开放学习模式
实施开放性教育,是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内涵。在教育对象上要求广泛性,在教育内容上要求丰富性,在教育形式上要求灵活性;实现了办学模式由点到面的转变,即由学校为重转向依靠社会各个部门和各种力量办学;实现了教学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即由经院式教学为主转向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此反观成人教育模式,还存在着把学校作为唯一的教育实体,限制着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学习场所等问题,背离了终身教育理念,脱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成人教育必须树立开放性的教育观念,在招生机制上促进刚性的招生计划向柔性的招生计划转变,构建一种类似自学考试没有严格的“入门”限制,向全民开放,使人们获得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在教学内容上促进知识本位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岗位转变或职业转换的需要;在教育空间上促进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加强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与其他学校、非教育部门、行业之间的横向联合,着力构建一个跨学校、跨专业、跨部门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学习网络,实现成人教育的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着力完善科学管理体制
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保证成人教育事业顺利进行而确定的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的制度。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现行的“两级管理,分类负责”的管理体制,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已不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已不适应劳动者生存、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之向更科学、更民主、更灵活、更开放、更宽松的方向发展,以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要由直接实施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成人教育规划、立法定规、资源整合、调研统计等工作,统筹推进成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要由两级管理转向多级管理,更加注重权限下移,这是由地域性较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为紧密等成人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样更有利于促进成人教育多元发展,形成地方特色;要由“计划”转向“市场”,给予多种办学主体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和平等竞争的发展权利,使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供求市场,依法自主办学,通过公平竞争,激发创新活力,形成鲜明特色,为成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三、终身教育理念促进了成人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终身教育理念对成人教育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专业化要求,要求其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经验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教师培训工作,对职前和职后的成人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等的培养和培训,使之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技能和能力,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要注重调动教师个体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教育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注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积极吸引和鼓励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精通业务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使成人教师队伍朝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注重专业课程设置
以学习者为中心并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是终身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目前,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然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我们必须由“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兼顾社会与学科发展,着重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要准确把握成人特点,把握好课程的难度与深度,以满足成人多样化需求与个性化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要坚持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不断增强成人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互联网;E-Learning;终身教育
收稿日期:2007―11―15
作者简介:朱荣(1975―),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何谓E-Learning
著名学者何克抗教授给出了如下的定义:
“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简单地说,E-Learning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计算机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
二、E-Learning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变化
目前,E-Learning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各种数据显示,在美国,E-Learning市场中份额最大的是K-12(基础教育),盈利是18亿美元,增长空间达到22.5亿美元。欧盟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资130个亿用于发展E-Learning教育。日本的教育收入从2003年的823亿日元激增到2006年的1985亿日元。美国公立学校的网络教育利用率从1999年的56%快速增加到2002年的76%。在2004年,超过100万的美国K-12学生将通过网络虚拟学校进行课程学习。
E-Learning给人们的学习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自主学习成为时尚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一方面,互联网将全世界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海量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或专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相同知识的学习素材和教学指导,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访问,形成多对多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在时间上和内容上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自主学习成为必然。
(二)充分实现了交互式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机会和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也有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敢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E-Learning却改变了这一切。在互联网上,学习者不仅可以从网上下载教师的讲义、作业和其他有关的参考资料,而且可以向远在千万里之外的教师提问,与网上的其他同学讨论和评价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充分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互联网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个性化的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在互联网上,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四)使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
在目前的信息时代,新知识、新事物随时随地都在大量涌现,人们必将从一次性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而互联网则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是一个教育社会化、信息化的过程。在未来若干年内,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互联网将成为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化学习将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日常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三、对终身教育的认识
一般认为,在国外,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思想,迎合当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此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说法很快传扬世界,成为全球性的教育运动。
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观点作过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是人自发地、主动的、持续的教育过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终身学习观点激励人们从生到死坚持终身学习自己教育自己。
四、信息社会要求终身教育
当前我国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电大还是在传统学校教育当中,教育都可以简单地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不仅是发达国家公民完成学业,获取文凭的重要方面,也是像我国这样人口众多,教育基础实施和教育经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非学历教育则是向全体国民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
我们现在所置身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全新的要求。传统教育似乎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这种要求,而E-Learning的兴起则为教育在信息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在信息社会,教育与培训不仅是就业前的需要,更成为一种终身要求。为了达到对社会上所有劳动力进行终身培训的目标,有关专家预测需对在岗的劳动力至少每隔五年就要轮流培训一次,培训水平应在大专以上,时间约3至6个月。怎样来满足这样一种教育需求呢?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就要成倍地增加当前的高等教育机构,对许多国家来说,由于财力的限制,这是做不到的。而E-Learning借助其零时空性、时效性、无区域性等特点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给所有社会劳动力以平等的终身受教育的机会――不管你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
E-Learning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时空束缚,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人们可以不在学校、教室里学习,使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课程能为校外的学习者所享用,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而网络化学习为人们提供了这种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与其他学习形式相比较,网络化学习具有更加独特的优势。
E-Learning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其效果是任何单一方式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网络化学习又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合作学习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对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和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五、结论
在互联网环境下,E-Learning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技术手段,使终身教育真正成为可能。终身教育的真正实现将会为人们知识的更新和全面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而E-Learning必将成为终身教育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
[2]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 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总第105期).
[3]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0.2.
一、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
综合来讲,终身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的综合体,包括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与教育阶段,既包括正式的学历教育,又包括非正式的非学历教育。“终身教育”一词是由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的保罗•朗格朗提出的,近三十年来,终身教育正在被愈来愈多的公众所接受。终身教育的普及反映了公众对当前教育方式与教育程度的不满,这也更加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发展。目前,对终身教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终身教育反映出公众对全新教育观念的不断追求及公众对知识的渴望,更反映出公众对个性人格、个性发展的追求。终身教育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背景,首先是社会的急剧变化导致公众必须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其次是公众要求不断实现自我,要求追求个性化的知识;三是公众对当前教育方式及教育目的存在一定不满,不能实现公众的全面协调发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终身教育又有不同的实现方式,比如按照教育方式不同,终身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按照教育阶段,可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等。另外,终身教育还具有全民性、终身性等特点,这些都促进了终身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
教育改革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2010年5月我国颁布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由此开始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教育现状不免令人担忧,教育改革成果不明显。例如教育不能明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学生超负荷学习,缺乏自由选择的权利;应试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学生甚至用一年的时间就学完高中三年的课程;为求得重点高中的录取,个别学生和家长甚至不择手段进行竞争,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这种种现象表明,中国的教育改革并未取得显著的成绩。传统教育观念已经渗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这正是中国教育改革困难重重的真正原因。传统教育制度曾一度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为人才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公平、客观的平台。但是就目前而言,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已经严重阻碍着人才选择的公平与客观。要想促进中国教育改革顺利开展,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前提和关键。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影响范围较大。终身教育提出的教育观念也适合中国教育改革的需求,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三、终身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准确定位学校教育目标
目前,学校教育仍是人们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大部分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学校习得。鉴于此,我国的教育改革应重新定位学校教育目标,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念,把学校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把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相结合。应把学校作为能力培养基地,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如果学生在学校教育时期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在非学校教育阶段仍能不断学习,就保障了终身教育目的的实现,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二)加强教育与职业的联系
密切联系教育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应努力的方向。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就是教育明显与职业相脱节。人们所习得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的需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欧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以教育与职业的紧密结合为前提。因此,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必须注重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根据市场实际需求设置教育方向,并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比例。尽管职业教育在整个终身教育中所占比重不是相当大,但是这并不影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鉴于此,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以此为重要发展方向,实现教育与职业之间的协调。
(三)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知识时代更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处理信息过剩与教育时间过短的矛盾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应该解决的问题。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改变教育的封闭状态。首先,要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加强教育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其次,加强地方文化设施的建设,例如图书馆,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基层教育的功能;最后,建立外来人口免费教育制度,这可能会造成地方教育压力,但是外来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会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它要求各种因素的协调发展。因此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必须注重各种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终身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一)促进我国教育的普及
终身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教育的普及,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形成全民学习的教育机制,建立学习型社会。教育社会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人都可以学习,处处都可以学习。学习型社会不仅提高了公众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提高了公众的学习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的场景。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终身教育不再以学校为教育中心,而是强调社会育人,强调学校的社会化,强调人们视野的开阔与解放,延伸教育的外延。传统的教育要求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也就是所谓的学历教育,但是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动,学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轨,这种教育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终身教育要求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齐头并进,全方面提高人们的素质,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教育功能,实现人们的终身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促进人们的个性发展
人的个性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忽略个性的影响,人就是没有灵魂的肉体。传统教育坚信“知识就是力量”,因此特别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传授,由此带来的就是知识的硬性灌输。这就使得人们的个性被忽略,所有人被整齐划一地安放在同一个位置接受所谓的“正式教育”。但终身教育则不同,注重人们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习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一个人的能力并不仅仅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而应该从个性的角度来观察人的发展潜力。终身教育并非仅考虑个人的知识储备,而是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发挥个人所长,从根本上实现人的价值。在终身教育来看,成绩并不能代表和说明一切,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个性才是最重要的。从教育的目的上来看,教育是要实现知识和文化的传承,终身教育不再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而是实现了教育功能和知识的扩展,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各种知识的传输和发展。终身教育要求充分保障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因此终身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传统教育相比,终身教育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改革,更改变着人们对于传统教育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的变革就是文化的变革,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
终身教育并不强调“死读书、读死书”,也不强调占用人们全部的活动时间,而是强调突破时空的限制。首先,强调教育回归,终身教育要求为所有人敞开教育的大门,无论你是贩夫走卒还是王孙公子,只要肯学习,都能在这里获得知识,知识并不再是特权阶级的特权。其次是要重视社会生活的教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有着愈来愈强的向往欲,社会文化生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所谓的社会生活教育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学习,知识的相互教授。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贴近生活的机会,实现自我的完善发展,那种仅注重向上飞跃发展的教育终会被取消。最后要注重闲暇教育,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过程。随着五天工作制的实施,人们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多。尽管学校教育时间明显减少,但这为闲暇时间教育提供了可能。终身教育更加注重闲暇教育,这种闲暇教育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不仅能缓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更有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五、总结
【关键词】教师素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对教师而言,笔者认为终身教育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神圣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新型人才;一所学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能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教师。历来没有一个国家敢忽视学校的德育问题。纵观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他们之所以能够发达,能够兴旺,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和教育有关相当的关系,这是我们长期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也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我们也不能否认,在当今的学校,确实,大多数的教师政治立场坚定,高风亮节终身不变,他们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努力打拼着,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有少数人在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更有甚者,为了利益,迷失了方向,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做教师的,应该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因此,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
(二)更新专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占一生所需知识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那点知识而企望它管用一生。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语、经济、法律、电脑信息技术等专业日益火暴,要求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当代社会,随着知识的飞速发展,当前的知识更新也是发展的非常快,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尤其是我们从学校里学的那些知识,基本上刚毕业没多久就已经被淘汰了,所以,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我们必须要树立危机意识,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
(三)提高教育能力
过去,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知识垄断和经验权威,强调单向式、灌注式智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把分数当学生的根。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根深蒂固,与现代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矛盾对立,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中国教育改革正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由传统教育发展为创新教育的转轨过程。
21世纪,中国继续走科教兴国之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同年龄和知识梯度的新老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和师生观。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学术精神,就造创新人才。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教师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教与学之间循环发展。
(四)教师工作创新
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文化水平、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每一个行为;但我们必须看到:有了较高的文化程度,并不一定就会产生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何况,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还是处在初级阶段。怎样培养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适应国际竞争、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人才,无论从教育的内容上,还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都要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是主力军。我们认为教师自身存在着无尽的创造潜能,只要他们有创新的积极性,有创新的时空,那么,创新教育之源是不竭不尽的。所以,引导教师参加教改,参加教育创新.是我们搞好“和谐互动、整合创新”研究的基础和动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终身教育 推进员 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33-01
终身教育推进员起源于日本,在中国始于上海,在日本叫做社区推进员,这个群体主要的工作责任是扶助老弱病残,宣传政府相关扶优政策,给社区工作提供助力。在我国东北地区更多地由社区大学老师、街道社区干事负责此类工作。终身教育的思想长久以来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色,持续推进日本的教育发展,而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中国,教育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我国终身教育方面有必要进行终身教育推进员队伍建设,培养骨干推进事业发展。
一、我国终身教育推进员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虽然我国社区各种教育硬件设施齐全,但是实际的利用率还是比较低;地方政府对社区教育投入基本到位,但当地居民的需求仍未能得到完全满足。其原因主要在于大部分百姓对社区开办学校日常组织的活动、平时开设的课程、初期建立的组织等信息传达不到位;而且各个街道在社区进行的继续教育多是行政性工作,依赖各街道办事处的教育计划、资源整合、群众动员和社会推行,在这种前提下大多数社区教育的参与者都在社区要求下被动地学习,只有通过推行终身教育推进员队伍建设才能够真正地解决。
二、加强终身教育推进员建设的对策
(一)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我国社区教育的内涵建设
建立我国的终身教育推进员队伍,需要社区教育进行内涵建设,有必要建立起终身教育推进员持证工作制度,由相关部门牵头,统一组织和招募各社区居住的退休老教师、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学校的在职青年教师。首先以各社区志愿者的身份去担任社区终身教育推进员,在他们初步了解本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的前提下,为社区居民提供继续教育,由社区终身教育推进员带动社区居民来主动学习,进而实现社区终身教育建设的新目标。同时制订终身教育推进员培训的学习课程,建立终身教育推进员信息库和社区教育资源库,更好地帮助这些志愿者全面了解本区终身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二)在社区学校设立终身教育推进员吸引百姓积极参加终身学习
我国社区学校应当设立终身教育推进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学习方面的咨询,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诉求,介绍推荐相关活动和继续教育的课程。在各个社区的社区学校开设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培训和活动,以使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学习硬件设施的知晓度、认可度得到提升,更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其参加到终身学习活动中来,极大地提高目前各个社区的教育设施利用率。
(三)培训终身教育推进员明确其在终身学习中的定位
对拟上岗的终身教育推进员进行先期培训,同时通过社区教育研讨会、社区学校教师培训会等多种形式,探索终身教育推进员在社区的管理办法和其群体的沟通渠道,积极搭建各社区推进员在社区教育网络的交流平台,帮助社区推进员适应其在社区的继续教育推进的角色。只有在加强终身教育推进员队伍建设的工作实践中,按居民人口数配设终身教育推进员,做到每名居民设一名终身教育推进员的比例。通过培训明确其工作任务是在广泛深入的调查和了解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为居民提供学习方面的咨询。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终身教育推进员的作用不可替代的,宣传终身学习事业,了解基层社区群众学习需求,促进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组织终身学习活动,传递终身学习信息。终身教育推进员队伍建设在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可或缺的,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 理论 实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直接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终身教育是当今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教育思潮,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方式的现代教育,它把教育贯穿到人的一生,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一、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
1919年人类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但是由于在当时的条件下,简单劳动在世界范围内仍占据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尚没有展现出它的伟大力量,人们对于教育、知识、科技的重要程度的认识远不如今天,所以,终身教育并没有为各国所重视。直到1965年保罗・朗格郎在巴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提案,得到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终身教育才开始显示出其应有的魅力与光彩,并为各国所研究和应用。
终身教育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论成果,在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新科技革命不断改变着世界面貌的情况下,终身教育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重视和实施终身教育的国家,其在20世纪60―70年代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在日本经济的腾飞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国也是十分重视终身教育的国家之一。美国不但有健全的立法作为终身教育顺利实施的保障,还有强大的财政投入作为支撑,据统计,政府对成人教育的资助从1991年的201亿美元美增长到1998年的380亿美元,大多数成人获得的财政支持来自于教育部的中等后教育发展基金计划。
二、终身教育在中国的实施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在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报告中,第一次将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写入党的文件。《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努力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概念,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有机组成的整体,两个体系合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据统计,目前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有456所,高职高专有1374所,举办函授部、夜大学的普通高校836所,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教师总数达到105万,与五年前相比增长了近九成。由此可见,我国为构建终身教育体制确实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终身教育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提高文化知识的普及率发挥了很大作用。终身教育范围的逐渐扩大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但是,终身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生事物,虽然国家为了发展终身教育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的终身教育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终身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根据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发展终身教育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才基本具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物质基础。我国人均GDP在2003年才突破了1000美元,与5000美元的标准相比还有一大段距离。现在每年仍有许多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终身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可见,我国投入的终身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直接制约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国家的财力根本支撑不了全民终身教育的开展,也就无法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2.终身教育实施的程度不深入。目前,我国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发展的程度并不如终身教育理念中的那样深入,而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许多单位、企业、工厂并没有足够重视对职工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往往只是象征性地派少数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而其他普通职工则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另外,我国的终身教育对老年人教育的重视不够,老年人基本上处于教育对象的边缘,这样的情况也不符合终身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
3.终身教育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据调查,截止2003年底,我国小学、初中、高中仍分别有21.58%、20.2%、24.9%的教师仍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中师、专科和本科学历标准,而且教师队伍人员紧缺,远达不到需求的数量。教师队伍素质不够高、数量不足的现象目前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仍无法达到终身教育所要求的水平,所以,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现状也影响了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
三、中国发展终身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形成教育的强大经济后盾。我国终身教育发展落后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经济条件的限制。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水平还非常不够,要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快经济的发展,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才能保证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2.大力开展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实现人的职业能力的终身开发。国家应把开展在职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让各类从业人员走上岗位以前,都能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进行培训,并且还要根据生产和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经常地培训提高。要重视继续教育,以开发在职人员的终身职业能力,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人才。
3.要对终身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的目的性加以反思,明确终身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推动人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于那些只想靠获得文凭来谋取利益的行为要在社会上给予批评,可以通过媒体、舆论等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启发,要让他们正视终身教育对人类和社会的真正意义。
4.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现代化教师队伍。我国教师队伍的素质在近几年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然达不要应有的标准。所以,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教学能力等。此外,还应当特别重视对农村地区和西部落后的地区教师的培训,对某些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的地方要进行补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保证终身教育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菲.试析终身教育的实现形式.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关键词】学会生存 终身教育 学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30-02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以下简称《学会生存》),英文名为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是以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委员会于1972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是世界公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著作。该报告首先回顾了教育发展的历史;然后阐述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指出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重要性;最后论述教育国际合作问题。本书虽已问世41年,但是其中涉及的诸多经典教育理论,时至今日,都依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学会生存中所蕴含的学会发展的思想角度出发,阐述其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从而提出借鉴思路。
一 学会发展的阐述
“学会生存”的英语原文为“learning to be”,“be”除了含有存在的意义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对其含义进行深入分析可知,“be”是动词。从词源考察可以证实:第一,动词“be”和其过去分词“been”,源于英语语系中的罗曼语族拉丁语支和希腊语族,其中,相关的拉丁语是“fui”与“fio”,“fui”意为现代英语中的“1 was”;“fio”则意为现代英语中的“I become”;相关的希腊语是“phuein”,汉语可以理解成“发生”或“引发生长”。第二,它的现在式“is”从古印欧语系中的系词hies演变而来,指“生命”的意思,这含有“从自身中站立出来,并且运动和维系在其自身之中”的意思。第三,动词不定式“be”和分词“been”与印欧语系的“bhuH-”相关,“bhuH-”的本意是“生长”或“生成、变化”,在拉丁语中表示“未来”或“即将生成”的“futurus”一词作为词根,后又由“futurus”表示现在完成时词形的“fui”,以及表示“我成为、我变成”之含义的“fio”,进而分别演变成英语中的“be”和“been”。因此,系动词“be”已含有“未来”的意义。查看牛津字典中的解释可知,“be”含有存在的意思,“to be”是“将来”,含有“future”的意思。“Learning”即“学习”,学习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从而,我们认为,“to be”是使人有无限的可能性,即人可以无限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才能。而“learning”即(刚刚所提到的“学习”)是强调一个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人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批判精神的动物,人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没有回应的,他是根据自己身心的变化而变化,是能动地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变化。因此“learning”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逐渐发展、逐渐变化前进的过程。从以上我们可得知,“learning to be”除了含有“学会生存”之外,更重要的是蕴含“学会发展”的意义。人不仅只是单纯地学会“学会生存”,这是中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不发达,技术发展还不先进时提出的翻译,现在的社会我们更应注重“发展”,只有“学会发展”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逐渐成为“完人”。
二 终身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又称作终身学习。它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股波及全球教育的理论思潮,《学会生存》一书对终身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索。它作为一种理论思潮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发展过程。1960年召开的“第二次国际成人教育会议”对其形成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以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的“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所作的《终身教育》报告为标志。《学会生存》出版时,终身教育的思想在近十年来已经聚集了很大的力量,这时终身教育已逐渐受到重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需要正随着使个人分裂的日益严重的紧张状态而逐渐增加,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1earning to be”,“教育只有在它的行动实质和空间时间方面经历了急剧的变化,简言之,只有采纳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才能变成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这就区分了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推动力量,终身教育远不止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它已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是指人的一生即从生到死的自身的生存能力、生活能力、个人素质等的教育。本书还认为“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并指出“终身教育的问题,为了达到终身教育所做出的决定和所应采取的途径,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甚至在那些尚未完全认识到终身教育这个概念的国家中,乃是我们时代的关键问题”。因此,不管是现在已实施了终身教育抑或还未实施终身教育的国家,最后都将实施终身教育,因为终身教育是时展的关键问题。终身教育在本书中贯穿始终,人只有终身接受教育才能趋向完善,才能在这个时代中生存。
三 学会发展与终身教育的关系
学会发展与终身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是“互存互利”的关系。学会发展重要的是“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人永远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人的完成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正如弗罗姆所说:“个人的整个一生只不过是使他自己诞生的过程;事实上,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充分地出生。”因此人要成为“完人”就要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样给终身教育的发展带来自由广阔的空间。
终身教育的核心概念是“不断学习”和“学会学习”,即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对终身学习起着重要的服务、支持和促进作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人不断地获得新的成长,才能使人不断完善自己。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使学习存在下来,并使人具备发展性和创新性。只有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才能很好地进入这个充满竞争的现代化社会,才能很好地生存。如此,才能学会发展,我们才能在这个广阔的空间自由飞翔,我们的生活才会乐趣无穷,我们也将实现个人自我价值。这样我们才能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生活水平,才能在这个社会里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终身教育促进了学会发展,给学会发展带来肥沃的生存土壤。
我们要促进终身教育和学会发展的共同发展。《学会生存》中指出“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一个人有权利接受教育,并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因为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以发现自己各方面潜力,形成丰富多彩的人格。因此,我们唯有实施终身教育,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教育不应使人自始至终固定在一个行业上,而应培养各种责任和能力,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不断流动的工作,而人也在这一过程中日臻完善自己的各种能力。
终身教育将会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到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终身教育是人发展的最好方式。终身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正规的、非正规的、学校的、家庭的、社区的以及人们的自学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都可以视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以人为主体,并不断使人得到发展,使人有能动性和批判性,让人在这个社会中享受乐趣并批判这个社会中不好的现象,使这个社会更好地发展。至此,人和社会才能达到统一,互存互利。这样,人存在于这个社会才会更有意义,才有存在的价值。
当今社会,我们应注重“学会生活”和“学会学习”,这样终身教育才会更好地实施,我们也才会有新知识的纳入,并不断趋于“完人”。要想日趋“完人”,也需要我们终身不断地学习和发展,因为人的一生都在趋于“完人”,“完人”是不可能达到的状态,只能永无止境地发展和接近,不断地完善和学习。而教育的连续性和终身性也让我们发展终身学习。因此,不管愿意或不愿意,喜欢或不喜欢,我们都应终身学习并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以及未来的社会,用自己最大的潜力和能力,让自己站住脚跟很好地生活。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方面学校教育来说,应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于人自己来说在社会中,应学会和人交际,并向他人学习有用的经验,组建自己的学习经验,以此来面对发展的社会。对于家长来说,需要放手让孩子自己体验生活,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此来面对未知的社会。因此,终身教育和学会发展要共同推进,使人逐渐接近“完人”。
笔者认为,历经多年的发展,终身教育的思想,无论之前、现在或将来,都将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它是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善人格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人处于经济发展的核心,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而知识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意味着生产力,生产力意味着价值。而要占有更多的价值,则要拥有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加先进的技能。在这方面有优势的人,便成为社会竞争中的优胜者,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因此,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个人需要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但这些方面只有通过接受教育、继续学习和发展才能实现。因而,终身教育作为提高能力、提高个人价值的手段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高志敏等.深入西方语境解读“学会生存”[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12
[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53
[3]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664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能力高等教育继续教育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在全球影响广泛。终身教育在本质上改变了传统思维中人一生只接受一次教育、从事一种职业的状况。它是一项全面性、连续性的教育理念,本质是“促进人发展的教育”,强调对人的个性及创造性的正常发展。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教育就是要为人的个性提供机会,把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一方面这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人在一生中不断更新和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消除了一次胜教育给人带来的失败和苦恼,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在暂时的失败或成功后重新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人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必将成为伴随人一生的不间断的活动。
终身教育是传统教育观念和理念的一次更新,它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使教育不再局限于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也不再是教育和学习的终点,而成为教育新的起点;继续教育则是承接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继续推进终身教育的新发展。
一、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教育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拓展开来,扩展了教育的外延,强调了一个人终生都要接受教育,参与学习。为了不断适应高速变化的社会发展,每一个人必须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美国著名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曾发表论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1.1重点培养高等教育体系下的高校学生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首先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多元化的参与式互动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具体体现在积极的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开展各类形式的学生活动,从学术类、体艺类、财经类、实践类等多方面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组织、实践能力。
其次,应当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和话语权,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选择判断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安排课程,制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培养计划,允许学生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兴趣自主设计主修课程,从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培养学生的适应、应变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一个人的素质远比他究竟掌握多少知识更为重要,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能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大量的成功实例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指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格力量”是21世纪教育的中心特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职业选择,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1.2注重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概念的内涵和发展方面来看,终身学习是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上的重大发展: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承认各种不同的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突出个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又称自我表现调节的学习,一般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督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者自我抉择、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人只有获得不断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受惠终生。信息化时代需要人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惟有自主,个体才能适应现实的不断变化。终身教育则将越来越依赖人们进行自导式学习活动的能力。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人们也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知识的掌握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发展则更为重要。因此,必须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者处于中心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积极的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自学能力。随着人类迈人知识社会和学习化社会,人们的学习将获得充分发挥的环境,尤其在自主学习方面将会得到更大的自由和动力。由此自主学习必然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学习方式。
二、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银行在2000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是现代世界中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高等教育在知识的创造、积累、传播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终身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从教育实践的主体—教师,还是从教育实践的客体—学生来看,高等教育对人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系统来承担的;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序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战胜挑战,不断成长。
从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尽管终身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职前和职后教育形式,可作为刚结束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的青年学习者来说,再进行高等教育是将来就职的一项基本门槛,接受高等教育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依旧是最明智的选择,同时在高等教育中完成心理的健康发育也有利于学习者毕业后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高等教育的学生主体仍将是中学毕业后直接进人高等院校的传统全日制大学生。给这些人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它不仅对人们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的学习内容也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终身教育的汹涌浪潮,高等教育所承担的责任是十分艰巨的。
从高等教育自身来看,它具有自我变革和自我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使命。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形式在不断扩展,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延伸,教育方法呈现出日趋多样化,教育层次则不断的细化和丰富,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指引其他教育形式的发展。
三、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终身教育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最高形式,是21世纪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当今世界继续教育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必然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在大学接受的教育,毕业后几年就会过时,结构失业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只有不断的接受继续教育,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在时代的新需求下,人们必须接受不间断教育,学会终身学习,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处于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接受培训、学习以适应职业的不断更新和劳动的不断变革,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将学习延续在人的一生中。
因此,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成为了学习者终身学习的一座桥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继续教育需求层次的高移,高等教育很难再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而具备种类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则不断显现出优势。在职业流动性的不断增强下,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内在品质,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具备的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和其它高层次非学历教育则凸显其优势,例如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外语十专业十技能”的多专业综合的培养模式,都能在促进继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对通用人才的需求。
论文摘要:终身教育思想对全球教师教育带来深刻影响,人们从此深刻认识到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终身性。通过对终身教育理念倡导下教师教育观的解读,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了教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从终身教育思想的视野下来审视我国教师教育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的教师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想通过这些问题,让人们来共同关注我国的教师教育及其发展。
终身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国际教育思想,在各国学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指导下,终身教育思想在全世界迅速发展,对全人类的教育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起到了促进作用。终身教育思想对全球教师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人们对教师教育的认识也不再局限于师范教育,而是通过终身教育的理念认识到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与终身性。笔者通过对终身教育思想视野下教师教育观的解读,让我们对教师教育有深刻本质的认识,并能有所启示。
一、终身教育思想评析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早在一份成人教育的报告中提出“人人终身受教育”的说法,随后在1994年该国的法令里便有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经过20年后,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才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朗格朗在1965年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首次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原则,这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想的诞生。自终身教育思想诞生至今已有40多年,40年中终身教育思想不断发展,并形成了国际性的思潮。纵观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这种思想从最初的理念构想走向了教育实践,并最终转向政策性与法制化的探索与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广终身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后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终身教育思想作为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一大重要思想,并出版了有关终身教育思想的一些文献。教科文组织并多次召开有关终身教育的研讨会使世界各国的人们深化了对终身教育的认识。今天,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指导思想,并且通过立法手段加以实施。各国也在不断探索终身教育的多种模式,终身教育已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特点
毋庸置疑,终身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的突破,并且改写了传统教育的定义,使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教育把教育局限于学校教育之中,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受传统教育所排斥,学校教育的完结也就意味着个人教育的终结。而终身教育思想打破了传统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狭隘理解,指出教育是一个连续性,不间断的完整过程,教育必须贯穿于人的一生。终身教育思想有四个全新的教育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在终身教育看来,教育应该是从认知到做事,再到与他人协作,最终学会适应多样化的社会环境来生存。我们也可以从以下这个表中看出传统教育与终身教育比较之后的特点见表l:由此看出,终身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教育的思想拓展了人们的教育视野,冲破了传统教育的藩篱,促使人们认识到了教育终身化和构建个人终身学习体系的必需。
二、终身教育思想下的教师教育观
(一)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表1传统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比
教师作为施教人员,自身的专业发展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教师适应时代进步与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教师教育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从终身教育思想的视角来看,教师教育必须贯穿教师人生的各个阶段,并提供教师一生各阶段的生存发展的多方面教育服务,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终身教育思想破除了传统的教师教育观,不再把教师教育局限于教师职前的培养与教育,而是形成了教师职前教育,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教育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于1966年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强调了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出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在一生中持续不断地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专业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终身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师教育就是要实现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提供渠道,创造平台,使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个人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教育促使教师自觉地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在这样的内在驱动下,教师不断学习,钻研教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无疑是终身教育视野下教师教育观的一个集中体现,明确了教师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促使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从而保证了教育的总体质量也使教师不断进步。
(二)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与一体性
终身教育理念倡导的教师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在终身教育思想看来,只有具备这三个环节才是完整的教师教育,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育。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师教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形式,强调的是教师职前的师范教育,从而割裂了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与一体性。终身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师教育观则着眼于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与一体性,强调教师教育只有具备这种特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育和满足教师的自身教育需求。在这样的教师教育体系下。教师的职前、入职和在职三个阶段的教育成为一个整体,贯穿教师一生的职业生涯,尤其是把教师的在职教育视为教师教育的重心。教师从这种连续性和一体性的教师教育中不仅稳步提高了专业素质,还发展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促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终身学习者。毋庸置疑,实施连续性和一体性的教师教育,使教师内在地构建了自己终身学习的体系,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潮流。
(三)激励教师积极主动自我地完善自我
终身教育思想倡导下的教师教育观注重对教师的自我完善,即教师教育必须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自发地完善自我。作为终身教育的主体,教师已深刻认识到,由于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个人凭借某种固定知识和技能就能生存的观念已成过去,人只有通过终身教育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才具有存在的价值。而教师教育作为教师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必须得满足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传统教师教育注重的是教学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但却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征,使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后劲,难以成为优秀的专家型教师。终身教育思想下的教师教育则要激励教师主动自发地完善自我,并朝着终身学习的目标迈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能否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成为教师能否不断取得进步的一个前提,那些没有树立起终身学习观念的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势必要被淘汰。因此,教师要成为真正的终身学习者,教师教育就必须是一个能激励教师成长和调动教师学习主动性的过程,并且教师在这一过程之中,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与人格。终身教育视野下的教师教育就是要促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
三、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终身教育的理念尚未深入到教师教育中
我国的教师教育中缺乏理论的引导,特别是终身教育的理论尚未深人到教师教育实践中。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把终身教育思想中的终身学习理论与教师教育相结合。很多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缺乏对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的理解。这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对终身教育理论没有本质地把握,他们只是把教师教育视作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没有把自己作为终身学习的主体去接受教育。此外,实施教师教育的机构和施教者也并没有很好地结合终身教育的思想进行教师教育。我们不难看到,很多教师教育还是过多地着眼于教学技能与基本教育理论的灌输。教师始终处于被动的状况之下,很难认同自己作为终身教育主体的身份。因此,终身教育的思想尚未深入到教师教育的施教者与受教者之中,使教师难以以终身学习者的身份来参与,自然成效并不明显。如何使终身教育思想深入到我国的教师教育中,这是一个关键,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教师教育实践才可出成效。
(二)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缺失
所谓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如前所述指的是教师教育中教师职前培养、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的连续性和同一性,整个教师教育呈现为一个开放和一体化的体系。之所以说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缺失,主要是针对整个教师教育体系而言,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缺乏衔接,相互分割,没有成为一个一体化的体系。我国现今的教师教育还是注重学校教育,即教师教育几乎成了职前培养的“终结性教育”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都得不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在职教育。许多教师在工作多年之后都没有机会去接受在职教育,而随着自身专业水平的停滞甚至是退化,对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也愈发明显。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问题就很突出,许多地方没有针对农村教师在职教育的机制,许多农村教师的职后教育就已经中断,这对农村教育质量的影响是可以想象的。其次,我国教师教育中职前、人职和在职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负责,这些部门与机构相互隔离,缺乏衔接与沟通,发挥不了教师教育的整体系统功能,导致了教师教育体系的滞后与一体化程度低。如何解决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同样也至关重要。
(三)教师教育偏重技能,总体质量不高
特别在我国教师的在职教育中,偏重技能与效率优先就已明显。虽然教师专业化的思想已经深人到我国的教育领域,但教师的专业化往往以效率与技能相连。尤其在中等教育中,为了提升学校的升学率,教师往往就要强化教学技能,以应试为导向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而对教育的真正目的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却没有深刻认识。单以强调技能与效率的教师教育模式不可能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因为这样的教师教育模式没有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是作为终身学习者来受教育,使教师缺乏对专业发展终极目标的理解与认同。以强化技能和注重效率的教师教育注定不能使教师实现专业持续发展,也难以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教育的实施部门和个人,不应在工作中急功近利,唯独强调成效,而忽视教师教育的终极目的。
(四)教师教育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体系,其运行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机制作为保障。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为了确保终身教育的实施,通过立法或制定政策来保障。如美国有《终身教育法》,日本也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法国作为终身教育思想的发源地,把终身教育思想作为该国的教育指导思想。因此,这些国家的教师教育有了法律和政策的外部保障,确保了教师教育的良好运行和总体质量。但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保障机制还处于初步建设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国目前尚未有相关法律来保障教师享有教师教育的权利,也没有一整套教师教育质量保证的机制和教师教育的标准。因而无法保障教师终身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健全发展。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国必须建立起教师教育的保障机制。即制定相应的教师教育法规和建立科学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此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尽快完善对教师教育的管理,逐步形成对教师教育的行政监督机制。
近些年,随着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从终身教育视野下探讨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终身教育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终身教育;幼儿教师;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被誉为“教育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可与哥白尼式的革命相媲美,它孕育着真正的教育事业”。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被各国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引发了一场最深刻的教育改革实践。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社会人士所重视,与此同时,人们对幼儿教师的素质与要求大幅度提高,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为我国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终身教育的思想内涵
终身教育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5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出的,他认为人的一生不可能绝对划分为教育和工作两个部分,学校教育只是人们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非全部。“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应当随人的一生而持续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永恒要求”。终身教育的主要思想包括三个方面:(1)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及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又包括横向的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2)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人们养成学习习惯和持续学习需要的各种能力。终身教育只是一种手段,终身学习才是目的。(3)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模式。终身教育思想是全方面和多层次的,只有在理解其本质内涵以基础下才能有力开展相应教育工作。
二、终身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重视教育的起始阶段,重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
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始和奠基阶段,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之后,人们纷纷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各级部门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纲要》提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得到社会重视,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幼儿教师培训工作。
(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首先,幼儿教师自身学习愿望日益增强。幼儿教师需要整天和年幼儿童打交道,工作繁杂琐碎,一些教师会感到“忙、盲、茫”。随着终身学习思想的广泛传播,以及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等理念的提出,幼儿教师对学习的需求日益强烈,专业化意识日趋增强。但是,由于平日工作的繁忙和自身学历程度不高,自学对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说比较困难,多数希望通过职后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其次,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他们具备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强的能力。在幼儿教师成长过程中,专业化程度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幼儿教师的成长并非依靠师范教育阶段就能完成,是一个多阶段的连续过程,特别职后继续教育对幼儿教师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另外,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号召,各级各类幼儿园不断扩大自己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很多非学前专业的幼儿教师,更需要通过入职和职后教育了解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特点和教育方法,从而逐渐促进专业化成长。
三、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虽然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日益重视,但是整个教育培训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规划有待完善。
虽然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幼儿教师培训计划,但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不少偏远的市、县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性,未将幼儿教师纳入教师继续教育队伍。其次,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公办园和市直属幼儿园占有优先权利,私立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再次,对于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政府和园所往往只重视培训是否顺利开展,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是否得到提升关注程度不够,学习和考核的整体规划有待提高。
(二)忽视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和主动参与。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现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多以培训形式展开,政府和学校部门按上级要求让一定比例的幼儿教师接受培训,教学内容大多是由教育专家及现有教学条件确定,容易忽视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幼儿教师大多希望通过培训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而现行幼儿教师培训重视理论知识及相应教学技能传授。其次,教育方式上,容易忽视教师主动参与。现行教育方式一般以集中学习、理论讲授为主,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很多老师盲目接受、应付差事,无法发挥调动教师学习主动性。
(三)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不平衡,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出现较大城乡差异。另外,幼儿园教师接受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过程中,农村幼儿园占有教育资源较少,相关培训和教育工作开展得极少,造成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四、终身教育思想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理想。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对全世界各个阶段教育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构建一体化的幼儿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1.强化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的一体化。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贯穿人一生及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所以要将幼儿教师的成长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使幼儿教师一生都能受到一致的、连贯的教育。继续教育工作中,逐步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终身学习、不断成长。政府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做好幼儿教师的入职准备工作,让新手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还要转变思想,不能把继续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学历的补偿,要注重通过继续教育使幼儿教师在思想和学习能力上有所提升。
2.完善园本培训,实现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虽然国家和各个地方都在大力开展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可是落实到一个幼儿园,教师参与数量还是有限的。为了满足每一位幼儿园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园本培训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园本培训一般参与的教师比较多,而且可以在幼儿园经常地实地开展,园本培训可以幼儿园和教师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方式实现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总之,幼儿园应该完善园本培训制度,让教师在工作中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提升。
(二)公平公正,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和评估。
终身教育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有重要作用,社会应对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提供终身保障,在终身教育思想下,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必须是公平公正的。这就要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尤其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不仅要公平分配教育资源,还要确保培训名额落实到位,培训经费专款专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绩效评估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指标,对教师、学员、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三)更新观念,构建系统化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1.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首先,由于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承担继续教育工作的部门应当建立一个符合多层次幼儿教师学习发展的分层教育模式,提高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比如,将新手幼儿教师、骨干幼儿教师及农村幼儿教师分层次进行继续教育,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培训目标,为不同层次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其次,培训内容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发展性,要深入实践发现幼儿教师需求,力求解决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最后,终身教育思想倡导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持续学习需要的各种能力,所以培训中要注重培养教师的自学反思能力。
2.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在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的主体参与性。多提供机会让幼儿教师与专家或不同地区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在培训方式上尽量拓展培训形式,充分开展参与式培训,如示范观摩、说课评课、集体研讨等方式。就像终身教育强调的那样,教育教学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人的身心所有方面的全面发展,不再是从外部强迫灌输,而是自由地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进行。
(四)重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发展不仅包括职业技能的发展,还包括个体发展。幼儿教师如果单纯拥有超高教学技能和丰富知识水平,却无法在自己的职业中寻求到快乐和满足,这也是不幸的。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寻求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像终身教育理念提出的一样,教师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教师更好地“照亮”别人,实现其工具价值,而且帮助教师个人发展,实现个体生命价值。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中不仅要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还要深入教师情意方面,包括教师的情感、期望、价值观等,注重教师自身成长,只有自身得到成长和满足,才会对该职业产生认同感,进而产生幸福感。走向幸福,才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教师作为每一位幼儿启蒙阶段的指明灯,其作用是巨大且深远的。因此,必须在终身教育思想下彻底落实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赵静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张云亮,汪德明,等.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现状、评价及其需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2,(1).
关键词:重要性; 认知教育;促进作用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在第一部分“总则” 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由此,学前教育的目标更为明确,学前教育工作也必须对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
一、学期教育对终身教育起到的作用
学前教育泛指0岁到6岁儿童的教育,其中包含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即指孩子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社会教育即是社会设施和资助,如:幼儿园、托儿所等各种机构组织。
学前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不断的强大,学前教育已经成为独立的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思想、学识教育,促进儿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均衡的发展,引导儿童发展规律。
随着教育学建立的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理论也不断的丰富起来,因为人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健康等方面认识是在学前阶段开始慢慢形成的,广泛的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教育,使学前教育更加的科学。从而促进终身教育的实行。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是培养一个人的良好品行、道德意识、人生态度、社会观点的重要阶段,对儿童大脑的开发、潜能的激化、兴趣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正确、科学的早期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入学率升高、辍学了减少,就业能力不断上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二、学前儿童认知培养对以后教育起到的作用
认知教育,是一切的教育的开端,培养儿童有一个正确,积极向上的认知,对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6对前,是儿童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人格品质、性格的初步形成期,是培养儿童礼貌、友爱、谦让、责任心、道德心、活泼性格的重要时期,影响着儿童以后成长的社会性、人格的发展和水平。在儿童学前期,培养期良好的人格品质,道德观念、认知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成才。
婴儿出生一个月后就会有记忆能力和分辨学习能力,婴儿出生后每个家长照顾孩子的方式方法,就会对婴儿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造成影响,随着语言能力的得发育,儿童的认知水平就会快速的提高,他们学会看图听故事、帮忙脱衣服、玩简单的游戏,知道年龄、性别、数字等个东西等。在这个阶段,对儿童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可以培养儿童正确积极的乐观心态,使之以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培养其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可以开发儿童的大脑,培养儿童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儿童便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不懂的知识敢于开发和创新,使学习更上一层楼。
儿童在2-6岁这个阶段,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和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的判断,会对社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如果儿童在学前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以后的学习阶段会更加的难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厌学、逃学、不遵守纪律等情况增重,甚至会出现人格障碍,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这个阶段,要加强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告知他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如:不可以乱扔垃圾,不可以随地吐痰,不可以和小朋友打架,要学会用理性的方法觉得问题,而不是暴力;在家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不可以攀比,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饭前饭后洗手,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认等相关的教育。使儿童对道德观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从而树立道德意识,改正自身的错误,正确的定位道德价值和方向,避免以后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为以后的自身发展奠定一个基础。
三、学前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儿童以后的学习效率
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历程的基础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通过学前教育,帮助儿童做好上小学前的准备,包括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态度价值观、良好的品德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帮助儿童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和教育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受过幼儿教育的孩子和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相比,往往更能顺利的入学,过早辍学的可能性也少的多”。由此可以总结出,学前教育对于整个教育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在0-6岁的入学前阶段,模仿能力、学习能力非常的强大,心理状态也在这个时间段初步形成,心理学家把儿童的这个阶段叫做“关键年龄”。学生学业的好坏,有很大的因素在于早期的教育,这个阶段的儿童大脑的发展非常的迅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也非常的迅速,在学前对儿童进行合理的训练,给予充足的学习机会,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开发,锻炼大脑的思维活跃能力,促进大脑的发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儿童入学后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构建好终身教育,学前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认识学前教育的作用,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学前儿童的素质训练,确认终身教育的理念,跟上时代的脚步,完善教育体系,使之更加的科学化、实用化,为更好的促进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小燕.试论学前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D]2012.02.16.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和谐,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教育法》中明确指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因此,必须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而社区教育的提出与发展则与此相呼应。不断地学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模式,所以,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必须同步。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社会不能通过一个单独的结构——学校对它的所有一切组成部分(无论在哪个领域)发挥其广泛而有效的作用,不管这个机构多么广大。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越来越是每个人的需要。那么,我们不仅必须发展、丰富、增加中小学和大学,而且我们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体系完整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本质内涵是以社区发展为本,以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为本。社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全面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生活质量,建设和发展社区。
二、社区教育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和构建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教育研究已经表明:教育不能再是分散的、片断的,并为某一年龄段的少数人服务的了。新的现实和潜力已经丰富了社会生活。当前的社会——更不必说未来社会——未来的前景已不限于建立一个可以任意扩大和分隔的教育大厦,而是要构建超出这种纯教育性的体系之外的更广泛意义上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时时”和“处处”的关系,终身教育强调“时时”学习和受教育,社区教育强调“处处”学习和受教育,提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社区教育实施的是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规格的教育,使社区居民人人参与学习,人人接受教育。从人的出生到生命终结,实现人生旅程的全过程的教育,包括胎教、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人的教育。在职教育、就业转岗培训教育,包括对知识、能力、道德、精神文明、文艺、娱乐和健康等全面教育的过程,用以满足“学习”、“谋生”、“娱乐”的需求。充分利用发挥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的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国际劳工组织则提出口号要“为终身具备就业能力而终生学习”。终身学习是一种个体发挥创造潜能、追求自身发展的自我塑造、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增长自己的声望、社会影响和适应能力的手段”。个体的终身学习必须由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支持。要改革传统的“适应性学习”为现代的“创新性学习”。要完善终身教育体制,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要综合现代教育,不断完善终身学习,必须有终身教育的体系与之相适应。社区教育正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一种理想模式,是学习化社会的一种有效模式。它既是社会参与教育,支持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好形式,好途径,又为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从上世纪60年代,人类知识总量在以几何级数剧增,20年间增加了48.6倍。90年代之后,人类知识总量的增速更快。人类征服自然、满足自身的能力,即生产力空前提高,引起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强烈变 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和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直接动因。因此,社区教育是教育dylw.net 写作论文改革与发展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回顾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的巨大变化,社区教育必将成为新时期终身教育的基石,完善社区教育模式将极大地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教育这一新的领域中,一定积极地努力工作,为加快推进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
[3]陈乃林.终身教育纵横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